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职业技术学院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迎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动员大会、誓师大会,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坚定信心,发动全院师生员工全力以赴,扎扎实实地做好“迎评”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评估一次性通过,向市委、市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为做好“迎评”工作,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全体师生上下齐心协力,经常加班加点,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刚才,学院院长、“迎评”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唐晓鸣同志作了很好的动员讲话。我听了之后,感到大家信心十足,工作部署周密细致,希望切实抓紧抓实,确保学院的评估工作圆满完成,并取得好成绩!下面,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和“迎评”工作领导小组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一、提高认识,深刻理解评估工作的意义
大家都清楚,此次评估是否合格关系到学院的生死存亡,是关系学院前途命运的头等大事,也是事关全院师生的头等大事。只有顺利地通过评估,学院才能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学校的办学地位和社会声誉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进而形成发展的良性循环,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才能为实现学院第二步发展目标打好基础,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开展评估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周济部长在高等学校评估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讲话时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评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要全力以赴高质量地做好评估工作。也就是说,评估是提高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从学校的角度,评估对学校有三个“价值”、四个“进一步”。三个“价值”:一是鉴定,通过评估可以衡量学校的教学质量处于什么水平;二是发现,通过评估可以总结学校的办学经验,提炼办学特色,发现问题,改进工作;三是增值,通过评估可以凝聚人心,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教学条件改善,办学能力得到提升,使学校增值。四个“进一步”:即进一步促进学校加大投入,落实办学责任,优化办学环境,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对接产业,办出特色;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迎评”工作对学院而言,机遇与挑战共存,学院要把它作为“整改工程”,借此端正办学思想,明确办学定位;要把它作为“凝聚工程”,借此凝心聚力,加快发展;要把它作为“质量工程”,借此规范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要把它作为“创新工程”,借此改革教学模式、创新管理机制。
二、全力以赴,确保评估合格达标
*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我市唯一一所由市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对评估工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黄志光、市长蔡宗泽等多次指示,一定要确保学院评估合格达标。市委、市政府也在评建资金投入,学院办学基本条件改善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同志们,评估事关学院建设与发展的大局,事关学院的兴衰成败,事关每一位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大家必须上下一盘棋,形成一股劲,团结合作,荣辱与共,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院的部署上来,统一到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要求上来,统一到学院发展上来。要形成一切为了评估,一切围绕评估,一切服务评估,一切服从评估的合力。要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20字方针”,全面梳理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认真总结办学经验,深入研究指标体系,提炼办学思想,提升办学理念,审视存在问题,规范工作程序,打造学院优势,确保评估合格达标。
同志们,评估是一场特殊的战斗,是对学院各级领导干部和师生的一场艰巨的考验,越到关键的时候,越能体现一个部门、一个集体、一个班子的战斗能力。学院要对在评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予以嘉奖;对影响评建工作进度、质量和效果的部门和个人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要把评建工作的完成情况作为部门和个人年度考核、评奖评优、聘用提拔的一项重要内容。
评建无小事,关键在落实。在评建工作的关键时刻,市委、市政府号召全院上下都要紧张动员起来,要以“倒计时”的紧迫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态度投入到迎评工作中去,严格按照评建工作要求,扎实工作,全力以赴,确保评估合格达标。
三、统筹规划,确保学院协调、可持续发展
学院创建以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逐渐提高。但是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刚才唐院长已作详细分析。我们知道,一所高校的协调发展,必须是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辨证统一的发展。要保持其良好的办学效益,必须首先协调好规模和质量的关系,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保持规模的适度。没有一定的规模,保证不了各学科和专业合理的布局以及学院正常的运转。没有质量的规模,将影响人才培养的水平。因此,学院必须牢固树立办学质量、规模、结构与效益相互协调,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规模适度、内涵厚实、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文化引领的发展思路,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将办学规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对接,依靠学院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社会声誉,适度扩大办学规模;“以优势专业为支撑、以热门专业求发展”,将优势专业作为学校发展的依托,集中优势力量做大做强;将社会急需的专业作为拓展办学的空间,积极扶持,努力创造新的专业优势,并成为深化教学改革及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平台。
关键词:GIS 地图数据库 校园平面图
0 引言
随着由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综合的发展,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工程日益突显,特别是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环节的城市信息化更是成为了一项战略性工作,城市信息化建设日益受到关注。高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具有小城市的一般特性,因此有必要在校园信息化建设方面做进一步的开发和研究,为城市信息化做一些基础性及实验性的工作。GIS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计算机辅助制图技术提供了更加强大的功能和更加便利的条件,使地图制图更加方便,表达更加清晰[1-2]。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位于广州市增城广州华立科技园华立路11号的华立科技园内,华立学院于2012年初顺利通过学士学位评审,学院发展进入新篇章,为了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随后立项了基于3S技术的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虚拟校园”课题,本文即为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1 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
校园数据库建设的基础数据为华立学院校园实测平面图及遥感图像。平面图的测绘依托实验室的全站仪和经纬仪由课题组成员实测绘制而成,经过了控制测量、误差校正、碎步测量等步骤,具有精确性和一定的现势性。针对学校新增的地物,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补测工作。然后对作为底图的图纸进行扫描,要求分辨率不低于300dpi,要求图像清晰无变形。测量完成之后,结合QB遥感图像(2010年),对校园全部图像进行分类,点状的图形包括升旗台、ATM、校园监控、假山石雕、小超市、室外洗手间、各种注记等,线状图形包括地物边界、校园界限、校园道路等,面状图形包括教学区、生活区、办公区、运动场、水域、绿化区等。
2 数据输入
2.1 新建工程及数据集 在数据输入之前要先进行必要的系统设置,对工作目录、矢量字库、系统库进行设置[3-4]。之后打开mapgis主菜单图形处理中的输入编辑,单击新建工程。根据校园地类分析,新建点、线、区文件,如点文件有小卖部.wt、ATM.wt、保安亭.wt等等;线文件有水域.wl、绿化.wl、交通.wl、等等;区文件有宿舍.wp、运动场.wp、教学楼.wp等等;为了点、线编辑的方便,建立图例板,从而根据点线文件的类型而建立不同的子图元,并关联工程图例。
2.2 地图矢量化及编辑 装入扫描好的光栅文件,按照预先的分层对底图上的地物进行矢量化,首先在底图上进行线编辑,点击线文件使之处于编辑状态,便可依据线文件的类型完成线的输入,将图放大到最适宜的大小进行矢量化,可利用快捷键F12选择造线的获捕方式来封闭线。完成所有的线编辑之后,若存在相交、重叠、不封闭等的线拓扑错误,需要进行线拓扑错误的改错,使之不存在线拓扑错误。线拓扑错误检查完毕之后,将所有的区文件打开使之处于可编辑状态进行拓扑处理,选择所有线,将其进行复制、粘贴;然后进行拓扑预处理,对所有的拓扑线进行“自动剪断线”、“清除微短线”、“清重坐标”等拓扑预处理;最后对没有拓扑错误的拓扑线进行“线转弧”操作,对转换后的所有拓扑区“拓扑重建”,完成拓扑造区。其中拓扑预处理与拓扑重建的选项均在 “其它”下拉菜单中。拓扑重建完成后,将所有的点文件打开使之处于可编辑状态,然后根据图例板的子图元进行点编辑,通过点编辑菜单下的输入点子图元将点文件一一进行输入编辑。
2.3 属性编辑与输入 GIS的优势便是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结合,课题组首先对预先设置的属性结构进行了设置。然后根据预先收集的属性表如教学楼信息属性表、宿舍楼信息属性表、运动场地属性信息表等的数据进行属性编辑,在菜单栏的“区编辑”中的“修改区属性”。最后对点文件进行点属性编辑,步骤类似于区属性编辑。
3 数据输出
在完成了校园数据库的建库之后,课题组进行了校园平面图的制作,包括图例制作、地图整饰、地图输出。
3.1 图例制作 在数据输入时已经建立的图例版,可以基于其直接输出图例,但是为了出图效果,考虑重新制作图例,即新建新建图例.wt、图例.wl、图例.wp文件进行编辑,加强视觉表现,图例效果见图1。
3.2 工程输出成图及地图整饰 在菜单栏中点击工程输出后便进入编辑子系统界面,在此界面中的文件菜单栏中,选择页面设置,可利用ctrl键移动工程将工程匹配好,进行光栅输出[5]。对于输出的图像,利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图像的修饰,根据使用需要加入图名、制作时间等信息,成图效果见图1。
4 结语
基于GIS平台的校园平面图制作为下一步整个华立园的平面图绘制打下了坚实基础,总结了制图流程和建库模式,也为华立学院的校园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数据, 后续工作将在校园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3D模型的构建,开发虚拟校园漫游系统。
参考文献:
[1]周元哲,王映辉.基于SuperMap的数字高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5):531-534.
[2]胡广东.关于Supermap的专题地图制图技术与方法探讨[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6(6):114-115.
[3]茹德全.基于MAPGIS的电子地图应用及更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增刊.
[4]武汉中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MAPGIS地理信息系统使用手册数字制图篇[M].中地软件丛书.
[5]王红梅.MAPGIS在数字地图制图方面的初步研究[J].测绘通报,2000(6):10-11.
作者简介:王晓轩(1986-),男,河北鹿泉人,助教,硕士,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信息系统及遥感监测。
关键词: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
一、引言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转型与提升阶段,在这个时期,作为高职教育发展抓手的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已越来越深入人心。通过校企共建合作,可建立“教学工厂”,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推广具有生产性、工程性、实践性的训练项目,以开展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改革,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极大地提高高职教育的育人质量与社会认可度。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积极投入到校企合作共建的活动中,但是在实际运行操作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校企合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不足,认为简单地将学生推到企业就是校企合作,最常见的就是“顶岗实习”。
2.教师对校企合作的认识深度不够,对教师下企业实践有抵触情绪,而且在教师的考核业绩、工作量计算上也没有得到体现,所以推进起来比较困难。
3.高职院校自身优势不够明显,本科院校有科研优势、技术服务优势和学术圈优势,能够吸引知名企业进行合作,而高职院校的科研与技术服务能力比较差,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又比较重,所以很难吸引企业。
(二)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1.企业往往对校企合作的准备工作不足,盲目接受顶岗实习的学生,在具体工作岗位上通常只安排一些技术低层次的工作,学生只能学到一些皮毛,对一些核心技术掌握不牢。
2.很多企业过于追求经济利益,没有认识到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是企业的责任,导致最终的校企合作还是停留在遴选自己满意的人才上。
三、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
我院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从2002年招生以来,已有多年的教学实践沉淀,也在不断地与周边的行业企业进行互动,寻求合作的机会,实现互惠双赢,但是效果总是不太理想。所以我们一直在不断地思考如何深入推进这项工作。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是培养以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和高档社区为工作背景,面向智能化弱电工程施工类、维保类企业,从事建筑安防系统、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建筑设备控制系统、建筑网络与通信设施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智能化弱电系统施工、调试、运行、维保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该专业是一个工程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且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设备多、散、杂,且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学校一次性投资建设实训中心多年无法更新替代实训设备,导致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都比较陈旧,很难跟上企业对新型设备使用的脚步,所以光依靠学校的力量建设的话比较困难,可见该专业进行校企共建合作的意义非常大。
四、如何推进该专业的校企合作
(一)以互惠互赢为基础,让利于企业。
学校是社会公益类单位,企业是盈利性单位,在合作前期为了充分调动与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学院可以让利于企业。比如可以提供场地为企业培训员工,利用学校的实验实训仪器为企业研发提供支持,优先为合作企业提供优秀的顶岗实习的毕业生,以适应楼宇智能化工程项目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弹性需求,楼宇智能化行业是隶属于建筑机电安装大类,项目实施对人员的需求量弹性变化很大,在当前劳务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学校的优良资源应该为企业提供很大的便利,学校还可以为企业进行品牌推广。
(二)完善校企合作的保障激励机制。
首先学校要专门建立校企合作工作办公室,有学校领导牵头会同当地的行业企业协会,有专门的立校企合作工作办公室主任负责,各系部各专业要成立自己的校企合作办公室并由专人负责。其次要规范校企合作文件的制订,与合作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与职责。再次学校要出台一系列鼓励教师开展校企合作的激励政策,对工作优秀的教师要有专门的表彰,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就是面向工程一线,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可以适当加大对教师的补贴力度,比如楼宇专业的教师在现场参与指导学生的可以酌情补贴工作量,如果在工作过程表现优秀的可以得到学院专门的表彰基金。
(三)体现学院自身优势,吸引企业主动合作。
长期依赖企业帮助,没有自身优势,这种校企合作是不能长久的,学校一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不断挖掘自身的优势吸引企业,比如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是多学科、多专业交叉性很强的专业,企业员工通常没有完善而全面的知识结构,而学校各专业可以相互的补充,为企业解决一些问题。楼宇专业是工程类专业,对现场施工的人员数量弹性很大,学校有稳定的生源,可以满足企业对员工数量的需求。
(四)深入企业进行文化交流,实现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不光可以实现技术层面上的融合,更深入的是可以进行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学校可以采用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模式,按企业员工的要求进行考核,比如实现实训场所的5S管理。校园文化也可以走进企业,比如定期举行联谊会,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在这期间两者可以建立更加深厚的感情基础,为校企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改变实训室形态,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校可以根据校企合作的要求,从改变实训室形态入手,对实训环境进行改造,破除原有格局,对于楼宇智能化专业来说可以以实训室作为智能建筑对象来建设,对实训室的门禁系统、防盗防入侵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照明控制系统进行工程化的改造,符合企业工程施工的规范与要求,与企业实现无缝化融接。企业也可以配备一些实训装备,让教师参与指导实训。
五、结语
校企合作没有一套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照套,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的特色与情况,每个专业都有自身的特色,只有在各自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与完善,所以校企合作这种办学模式的探索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参考文献:
[1]丁金昌,童卫军,黄兆信.高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创新.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7).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摘 要 本研究对我省高职院校的体育工作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针对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分析,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指出了我省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管理的对策,使高职体育真正起到人们所追求的“健美的身体和完善的心灵”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个人奋斗和终身学习的现代人的素质,使体育工作最终达到不仅磨练学生身意志还应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的目的。此研究增加了我省目前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管理研究的不足,为有关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河北省 高职院校 体育工作管理 现状 对策研究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
职业教育发展好是教育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提高社会进步,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理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近些年在河北省的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下,我省高等职业教育也随之发展壮大起来[2]。主要表现在:1.我省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河北省相关职业教育规划文件中指出,近年我省高等职业院校为社会输送几十万毕业生[3]。2.高职院校队伍不断增加。就我省而言,合计高职高专院校近60所。从院校招生规模和院校数量两方面来看,高职院校都占重要地位。但在内涵建设和体育工作管理等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就体育工作而言,无论是学校领导、体育部门、相关处室等方面都不适应高职教育对体育工作的发展要求。
(二)依据高职院校的特点,体现高职体育工作管理
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强调实践应用,以专业建设为龙头,高职教育讲究职业性、技术性、实用性、应用性、实践性,即主要培养能够掌握以某种社会职业必备的文化,学科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应该具有适应行业、职业需求发展的身体素质和很强的协作能力。假如没有合格的身体,难以承担行业职业所需要的素质,没有协作能力,难以胜任将来的岗位。在高职院校的体育工作中应加强对学生将来从事职业特点的理解,利用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结合学生将来从事职业特点及实践工作的特点,在体育工作中要提高学生基本身体素质。为专业课的学习、实习以及将来的工作提供最基本的服务。
(三)依据我省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建立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工作管理理念
近几年,我省三农工作得到新加强,城镇面貌出现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河北省相关职业教育发展文件中指出,到2010年高职院校毕业生大部分成为了我省发展壮大的生力军。但是,由于我省高职院校的大发展,学校管理工作,特别是体育工作管理没有及时跟上,通过毕业生了解到,学生们反映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由于学校体育工作管理缺乏整体性、时效性,学生身体素质并未得到明显提高。因此,如何使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管理有针对性,以适应学生需求,为社会服务,为区域发展服务,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河北省现有高职院校56所,随机抽取有的学校包括: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衡水职业技术学院、保定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廊坊职业技术学院、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以这11所院校体育工作管理现状为研究样本。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通过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网等网站查阅了1994-2011年期间国内外有关高校和高职院校体育管理方面的文献。另外,为了研究的需要又查阅了国家近期有关政策文件及学校体育管理等方面的著作,为本论文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访谈法
在撰写论文过程中,通过电话、网络和亲自走访等访谈方式,多次与体育方面专家、有经验的高职院校体育管理者、体育教师及学生交流,就论文的某些问题、观点和改进方法深入交换意见并有针对性的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3.问卷调查法
问卷发放时间从2009年9月开始,利用河北省高校体育年会的时间,在各校体育部主任的协助下,向所调查的高职院校发放问卷并收回问卷。各院校体育部主任和体育教师问卷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主任1名,各校体育教师全部抽取。学生问卷采用按不同年级分别抽样的方法发放,先把每个学校学生按不同年级分为三个组,然后从每一组中随机抽取30个样本。共发放体育部主任问卷11份,教师问卷154份,学生问卷825份,按计划完成问卷回收。
4.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有效的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借助EXCEL软件提供的功能对其进行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归纳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河北省高职院校体育工作保障机制落实情况现状与分析
河北省被调查的11高职院校中,有7所实行二级领导体制;还有3所学院仍然实行三级管理体制,使这些学校体育工作管理缺乏学院领导的直接关心,只能通过所属部门领导反映,因此学校体育工作管理很多方面难以保障,管理缺乏力度;11所学院都设有校体委,有工作计划,但校体委内部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委员不固定,多数学院系级未建立体委会,会议不能正常开展,未形成体育工作管理的有效循环,没有充分发挥其职能。
(二)河北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管理现状与分析
承办单位: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土木系学生会
赞助单位:
活动策划书目录:一、前言 二 、市场分析 三、活动介绍 四、工作计划五、宣传计划 六、商家补偿计划 七、资金预算 八、补充赞助方案
一、前言
作为青春的代言人,大学生总洋溢着年轻的活力、充满着狂热的激情,对新奇有趣的大型活动必定会踊跃参与,全程投入。这类的活动必能让主办方的知名度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让赞助商家达到想要的最佳宣传效果,从而大家都得以大丰收。桂花飘香的十月是活动开展的最好时机,产品宣传的最佳时间,形象策划的最棒时段。因为09级大一新生刚进校,该月同学们的功课相对于其它月份少,将有的时间组织和参与活动,更何况学院的活动月也在这个时候完全开放,很有活动的气氛。在这个宣传的黄金月,哪个组织率先策划出极具创意的活动,哪个组织就能在大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同样哪个公司能在这个月做最有效的宣传,哪个公司就能树立稳固的品牌形象,更好地去稳固原有市场和吸引新的消费群体。因此,我们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会又怎会错过这么好的一个黄金时机呢?本次活动策划不但总结了前两届迎新晚会成功的经验,而且通过了整个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土木系学生会和老师的分析讨论,极具权威性。况且本次活动是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最具特色的招牌活动之一,也是本学年的重头戏,因此得到院团委、学生会各部门及组织的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配合。除此之外本活动还得到本院各兄弟协会、学生组织、校团体的鼎立相助。届时必将能让活动的参与者感到耳目一新,兴奋不已;让赞助商尽情享受投资少回报高的乐趣。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会也会为此而奋斗到底。
二、市场分析
1. 同电视、报刊传媒相比,在学校宣传有良好的性价比,可用最少的资金做到最好的宣传。
2.学校消费地域集中,针对性强,产品品牌容易深入民心。作为现代青年的高校学生都喜欢追求新鲜的、刺激的、浪漫的、能展示个性表现自我的活动。若是商家能在文化节这种有趣、有意义的活动中进行宣传,效果定是显着。
3.因为年年都有迎新晚会,如条件允许的话,商家还可以同我们生命科学学院建立一个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使商家在校园内外的知名度不断加深,极具有长远意义!
4.高效廉价的宣传在以往的校内活动中,我们积累了不少的宣传经验,在学校建有强大的宣传网,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而且有足够的人力资源为贵公司完成宣传活动!
5. 便捷的活动申商家在高校内搞宣传或促销活动,一定要经过一系列的申请,而通过和我们合作,贵公司可以方便快捷获得校方批准,并且得到我们学院及各部门的大力协作配合。
7.大学校园文化生活丰富,活动众多,其盛况颇具影响力
8、大学生有着自己消费特点:
(1)消费群体范围集中,针对性强,消费量大
(2)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消费易引导
(3)容易形成潮流,而且迅速向周边地区辐射
(4)接受能力强,尤其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
三、活动介绍
晚会主要内容
1.晚会主题:“XX 有你有我
2.晚会时间:XX年11月中旬
3.晚会地点: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4.承办单位: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土木系学生会
晚会形式
在节目内容上健康向上,尽量贴近主题的前提下,提倡丰富多样化的表演节目,表现为表演形式多样化,表演风格多样化等。同时要求节目具有较高的可视性和艺术性。具体的节目编排由系部文艺部长组织和具体负责,然后经过系文艺部再进行审核和培训。所有节目需提前彩排,最后经过系学生会及其相关领导审查、筛选之后,合格的节目方可在这台文艺晚会上表演。节目演出次序由晚会策划组决定。
创意阐述
迎新晚会,是由我系直接领导,系学生会组织院系全体同学共同参与的一年一度的盛会。迎新晚会的含义:迎接新生到来的欢迎会。它作为一种极具亲和力的交流方式,在各大校园普遍推广,为突出本次迎新晚会的特色性与可欣赏性,今年的晚会有以下设想:
1. 体现特色性
承办单位: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土木系学生会
赞助单位:
活动策划书目录:一、前言 二 、市场分析 三、活动介绍 四、工作计划五、宣传计划 六、商家补偿计划 七、资金预算 八、补充赞助方案
一、前言
作为青春的代言人,大学生总洋溢着年轻的活力、充满着狂热的激情,对新奇有趣的大型活动必定会踊跃参与,全程投入。这类的活动必能让主办方的知名度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让赞助商家达到想要的最佳宣传效果,从而大家都得以大丰收。桂花飘香的十月是活动开展的最好时机,产品宣传的最佳时间,形象策划的最棒时段。因为09级大一新生刚进校,该月同学们的功课相对于其它月份少,将有更多的时间组织和参与活动,更何况学院的活动月也在这个时候完全开放,很有活动的气氛。在这个宣传的黄金月,哪个组织率先策划出极具创意的活动,哪个组织就能在大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同样哪个公司能在这个月做最有效的宣传,哪个公司就能树立稳固的品牌形象,更好地去稳固原有市场和吸引新的消费群体。因此,我们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会又怎会错过这么好的一个黄金时机呢?本次活动策划不但总结了前两届迎新晚会成功的经验,而且通过了整个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土木系学生会和老师的分析讨论,极具权威性。况且本次活动是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最具特色的招牌活动之一,也是本学年的重头戏,因此得到院团委、学生会各部门及组织的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配合。除此之外本活动还得到本院各兄弟协会、学生组织、校团体的鼎立相助。届时必将能让活动的参与者感到耳目一新,兴奋不已;让赞助商尽情享受投资少回报高的乐趣。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会也会为此而奋斗到底。
二、市场分析
1. 同电视、报刊传媒相比,在学校宣传有良好的性价比,可用最少的资金做到最好的宣传。
2.学校消费地域集中,针对性强,产品品牌容易深入民心。作为现代青年的高校学生都喜欢追求新鲜的、刺激的、浪漫的、能展示个性表现自我的活动。若是商家能在文化节这种有趣、有意义的活动中进行宣传,效果定是显著。
3.因为年年都有迎新晚会,如条件允许的话,商家还可以同我们生命科学学院建立一个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使商家在校园内外的知名度不断加深,极具有长远意义!
4.高效廉价的宣传在以往的校内活动中,我们积累了不少的宣传经验,在学校建有强大的宣传网,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而且有足够的人力资源为贵公司完成宣传活动!
5. 便捷的活动申请:商家在高校内搞宣传或促销活动,一定要经过一系列的申请,而通过和我们合作,贵公司可以方便快捷获得校方批准,并且得到我们学院及各部门的大力协作配合。
7.大学校园文化生活丰富,活动众多,其盛况颇具影响力
8、大学生有着自己消费特点:
(1)消费群体范围集中,针对性强,消费量大
(2)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消费易引导
(3)容易形成潮流,而且迅速向周边地区辐射
(4)接受能力强,尤其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
三、活动介绍
晚会主要内容
1.晚会主题:“2009 有你有我
2.晚会时间:2009年11月中旬
3.晚会地点: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4.承办单位: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土木系学生会
晚会形式
在节目内容上健康向上,尽量贴近主题的前提下,提倡丰富多样化的表演节目,表现为表演形式多样化,表演风格多样化等。同时要求节目具有较高的可视性和艺术性。具体的节目编排由系部文艺部长组织和具体负责,然后经过系文艺部再进行审核和培训。所有节目需提前彩排,最后经过系学生会及其相关领导审查、筛选之后,合格的节目方可在这台文艺晚会上表演。节目演出次序由晚会策划组决定。
创意阐述
迎新晚会,是由我系直接领导,系学生会组织院系全体同学共同参与的一年一度的盛会。迎新晚会的含义:迎接新生到来的欢迎会。它作为一种极具亲和力的交流方式,在各大校园普遍推广,为突出本次迎新晚会的特色性与可欣赏性,今年的晚会有以下设想:
1. 体现特色性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我们也将开展新的工作 。在去年师生共同的辛勤工作下,电气学院体育活动走过了极其丰富的一年,成果颇多,但也有美中不足,因此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承以往的实干作风,充分借鉴以往的成功经验,将我院的体育活动踏踏实实地开展下去。经过共同讨论,制定以下计划:
一、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升旗仪式
时间:周一早上7:00
地点:田径场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和灵魂。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一直很重视国旗下的讲话。同时,院里领导和老师悉数到场。
二、电气工程系早操
时间: 每周一至周五早晨 6:20—6:50。
地点:学校田径场、篮球场及学院内道路。
为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推动我院学风、班风建设,督促学生认真参加早锻炼,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学生早操制度。
二、电气工程系风筝节
时间:2013年3月中旬
地点:校田径场
三、电气工程系篮球赛
时间: 2013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
地点:校篮球场
响应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的号召,通过举办篮球赛,增强学生体育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及集体荣誉感,展现我校大学生阳光体育精神。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各班之间的感情,促进篮球爱好者间的交流。
四、电气工程系迎新杯篮球赛
时间: 2013年10月至11月
地点:校篮球场
为帮助13级新生快速融入新的生活环境,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打造一个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树立大学生内练素质,外树形象的岁月,展现大学生的运动风采。
五、院冬季长跑
时间:2013年12月24日
地点:学校田径场、篮球场及学院内道路
响应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的号召,通过冬季长跑,增强学生体育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及集体荣誉感,展现我校大学生阳光体育精神。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
以上是这个学期的工作计划, 新的一年即将开始,对于我们学生体育的工作又是新的开始;新开始就得有新的形象.做出新的成绩。我们必定努力将工作做得更好,真诚希望能够真正起到活跃学校体育文化活动的作用,为同学们撑起一片快乐的蓝天。
《运输管理实务》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该专业占有重要地位。自从国内高职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以来,《运输管理实务》课程也得到了充分重视,对其大纲、课程结构、框架体例都有比较成熟的研究,其中主要关注的对象包括导论、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管道运输等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是根据德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结合我国实际,自行开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是高职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课程改革所运用的工具之一。笔者对国内四种具有代表性的《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整体设计模式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总结优秀经验,改进不足,更好地促进《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的发展。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内涵分析
高职课程改革的总体理念是:(1)实现课程结构与岗位任务的对接。打破依据知识本身的逻辑设置课程、组织内容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设置课程、组织内容。(2)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的对接。打破依据知识的完整性选择课程内容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围绕着职业能力的培养选择课程内容。(3)实现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的对接。打破理论与实践分离的二元课程模式,转变为以项目为载体实现工学结合,依据工作情境建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模式是当前高职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
工作过程 工作过程是指企业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每一个工作过程都有一个工作任务,工作任务是工作过程的灵魂和主线。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 职业教育的项目课程是指把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实际工作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把典型的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内容,并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由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形式自主完成信息收集、工作计划规定、工作任务实施、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综合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项目课程是根据德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结合我国实际,自行开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有:(1)按照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设置课程。(2)突出职业能力。(3)项目课程打破了长期以来的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局面,以职业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更加关注工作过程与工作经验。(4)推行行动导向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成为实施项目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实施步骤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工人专家访谈会”确定某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能力发展和职业成长规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难度等级和顺序,并对其进行分析描述。
第二步,学习领域设计。在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学习领域,针对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准确确定和描述所对应的学习领域,给出学习目标、内容和基准学时要求,并将学习领域按照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和教学规律进行时间上的排列,得到专业的学习领域课程计划,完成学习领域设计。
第三步,开发编制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大纲。对整个专业每个学习领域课程进行开发,将学习领域变成可以教学的课程,开发编制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大纲。
四种典型的项目课程整体设计模式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设计”是指“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可见,设计具有预先性和目标指向性的特点,同时设计还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与要求。课程设计的理论及模式繁多,诸如内容模式、过程模式、目标模式等。《国际教育百科全书》在“课程卷”中认为“课程设计是课程的组织形式或组织结构”。施良方在《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一书中认为:“课程设计就是课程所采用的一种特定的组织方式,它主要涉及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丛立新在其专著《课程论问题》一书中认为:“课程设计就是对于课程各个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
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是按照先进职业教育观念提出的一个教学改革新概念。根据系统理论,一个系统的每个单元都好,其整体不一定就好。对于一门课的教学要从单元联系的角度对课程教学的设计进行整体优化,体现先进的职业教育观念。高职教育由于其鲜明的职业属性,课程教学要遵循以下六个原则:(1)职业活动导向;(2)突出能力目标;(3)项目载体;(4)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5)以学生为主体;(6)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
目前,国内教学界对课程的整体设计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
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典型模式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运输管理实务》课程在2007年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称号,是同类院校中最早成功申请的。课程的整体设计是以职业需要为导向,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和专业建设改革的基础上,邀请物流和交通行业的专家学者与企业技术人员等对物流专业相应运输岗位的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分解,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践项目。以各种运输方式的货运组织流程、单证流转、费用计算为主线,以运输组织、决策能力培养为核心,分为认知运输、公路货运组织、水路货运组织、铁路货运组织、航空货运组织、多式联运管理、货运合同管理、货运保险、运输决策等九个任务驱动项目。
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自2005年起,在学院全体教师中开展了“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的教学研究、教学改革项目。这项工作历时两年,从根本上改变了全院课程教学的面貌,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建院以来规模最大、质量最高、影响最深、效果最明显的一次教学改革活动。《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的整体设计是这项教学改革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它以宁波钢铁有限公司为背景,精心设计了一个全课程的贯穿项目,并将其分解为若干子任务。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分别完成这些子任务,就最终完成了这个大的实习项目。课程内容涉及运输企业管理、运输优化选择、运输流程管理、运输软件操作等方面。
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与考证相结合的模式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的整体设计是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参照,开展企业调研,组织企业专家、课程专家和教师,运用“头脑风暴”式工作任务分析方法,产生能力目标和标准,构建任务驱动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证、工作岗位内容一致,将物流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将职业证书课程化。课程内容体系设计是以物流运输组织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确定教学内容;以各种运输方式的业务流程组织为主线,按公路货物运输、铁路货物运输、水路货物运输、航空货物运输及各种多式联运等工作任务设计教学单元;以完成每项工作任务需要的能力、以业务流程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从该项运输业务的准备或委托开始,到货物的交付结束。
以辽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新框架模式 辽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的整体设计是将传统的课堂学习过程转换为工学结合的任务实施过程。课程教学开始,学生就分组成立“运输作业部”,进行岗位设置、人员分工、经营范围、口号或标识、组织制度、团队精神等的确定(情境1)。然后,依托这个虚拟的“运输作业部”(教学平台),将企业的业务流程、运输合同、流转单据等拿过来,开始“货物运输业务”运作,即陆续地完成课程后续的阶段性学习任务(情境2至情境8),课程结束时,学生就完成了管理该部门的整个工作过程(总任务),使学生全程了解、体验运输部的生产管理全过程。每一个环节学生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并提交阶段性报告,这样就将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演变为能力训练过程。
论文关键词:高职;运输管理实务;项目化教学;课程整体设计
《运输管理实务》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该专业占有重要地位。自从国内高职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以来,《运输管理实务》课程也得到了充分重视,对其大纲、课程结构、框架体例都有比较成熟的研究,其中主要关注的对象包括导论、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管道运输等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是根据德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结合我国实际,自行开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是高职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课程改革所运用的工具之一。笔者对国内四种具有代表性的《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整体设计模式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总结优秀经验,改进不足,更好地促进《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的发展。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内涵分析
高职课程改革的总体理念是:(1)实现课程结构与岗位任务的对接。打破依据知识本身的逻辑设置课程、组织内容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设置课程、组织内容。(2)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的对接。打破依据知识的完整性选择课程内容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围绕着职业能力的培养选择课程内容。(3)实现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的对接。打破理论与实践分离的二元课程模式,转变为以项目为载体实现工学结合,依据工作情境建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模式是当前高职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
工作过程 工作过程是指企业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每一个工作过程都有一个工作任务,工作任务是工作过程的灵魂和主线。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 职业教育的项目课程是指把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实际工作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把典型的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内容,并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由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形式自主完成信息收集、工作计划规定、工作任务实施、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综合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项目课程是根据德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结合我国实际,自行开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有:(1)按照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设置课程。(2)突出职业能力。(3)项目课程打破了长期以来的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局面,以职业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更加关注工作过程与工作经验。(4)推行行动导向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成为实施项目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实施步骤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工人专家访谈会”确定某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能力发展和职业成长规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难度等级和顺序,并对其进行分析描述。
第二步,学习领域设计。在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学习领域,针对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准确确定和描述所对应的学习领域,给出学习目标、内容和基准学时要求,并将学习领域按照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和教学规律进行时间上的排列,得到专业的学习领域课程计划,完成学习领域设计。
第三步,开发编制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大纲。对整个专业每个学习领域课程进行开发,将学习领域变成可以教学的课程,开发编制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大纲。
四种典型的项目课程整体设计模式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设计”是指“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可见,设计具有预先性和目标指向性的特点,同时设计还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与要求。课程设计的理论及模式繁多,诸如内容模式、过程模式、目标模式等。《国际教育百科全书》在“课程卷”中认为“课程设计是课程的组织形式或组织结构”。施良方在《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一书中认为:“课程设计就是课程所采用的一种特定的组织方式,它主要涉及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丛立新在其专著《课程论问题》一书中认为:“课程设计就是对于课程各个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
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是按照先进职业教育观念提出的一个教学改革新概念。根据系统理论,一个系统的每个单元都好,其整体不一定就好。对于一门课的教学要从单元联系的角度对课程教学的设计进行整体优化,体现先进的职业教育观念。高职教育由于其鲜明的职业属性,课程教学要遵循以下六个原则:(1)职业活动导向;(2)突出能力目标;(3)项目载体;(4)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5)以学生为主体;(6)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
目前,国内教学界对课程的整体设计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
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典型模式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运输管理实务》课程在2007年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称号,是同类院校中最早成功申请的。课程的整体设计是以职业需要为导向,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和专业建设改革的基础上,邀请物流和交通行业的专家学者与企业技术人员等对物流专业相应运输岗位的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分解,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践项目。以各种运输方式的货运组织流程、单证流转、费用计算为主线,以运输组织、决策能力培养为核心,分为认知运输、公路货运组织、水路货运组织、铁路货运组织、航空货运组织、多式联运管理、货运合同管理、货运保险、运输决策等九个任务驱动项目。
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自2005年起,在学院全体教师中开展了“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的教学研究、教学改革项目。这项工作历时两年,从根本上改变了全院课程教学的面貌,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建院以来规模最大、质量最高、影响最深、效果最明显的一次教学改革活动。《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的整体设计是这项教学改革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它以宁波钢铁有限公司为背景,精心设计了一个全课程的贯穿项目,并将其分解为若干子任务。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分别完成这些子任务,就最终完成了这个大的实习项目。课程内容涉及运输企业管理、运输优化选择、运输流程管理、运输软件操作等方面。
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与考证相结合的模式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的整体设计是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参照,开展企业调研,组织企业专家、课程专家和教师,运用“头脑风暴”式工作任务分析方法,产生能力目标和标准,构建任务驱动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证、工作岗位内容一致,将物流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将职业证书课程化。课程内容体系设计是以物流运输组织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确定教学内容;以各种运输方式的业务流程组织为主线,按公路货物运输、铁路货物运输、水路货物运输、航空货物运输及各种多式联运等工作任务设计教学单元;以完成每项工作任务需要的能力、以业务流程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从该项运输业务的准备或委托开始,到货物的交付结束。
以辽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新框架模式 辽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的整体设计是将传统的课堂学习过程转换为工学结合的任务实施过程。课程教学开始,学生就分组成立“运输作业部”,进行岗位设置、人员分工、经营范围、口号或标识、组织制度、团队精神等的确定(情境1)。然后,依托这个虚拟的“运输作业部”(教学平台),将企业的业务流程、运输合同、流转单据等拿过来,开始“货物运输业务”运作,即陆续地完成课程后续的阶段性学习任务(情境2至情境8),课程结束时,学生就完成了管理该部门的整个工作过程(总任务),使学生全程了解、体验运输部的生产管理全过程。每一个环节学生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并提交阶段性报告,这样就将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演变为能力训练过程。
【关键词】PDCA;S?-PDCA;校园网
“PDCA”管理方法是由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eming)博士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简称“戴明环”。“PDCA”是英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的缩写,建立之初主要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该方法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效能,由于方法本身所具有的先天优越性,随着在更多领域的推广应用实践,大家发现“PDCA”基本可以适用在所有涉及质量管理的领域。
“S-PDCA”是基于“PDCA”理论、立足于“PDCA”理论,并对其进行扩展的一种用于校园网建设领域的创新管理方法。其中的S是监测(Survey)的缩写。通过增加对目标的监测的环节,使“PDCA”方法更加适应校园网动态监测管理。根据“S”的反馈,及时进行“PDCA”管理工作调整与运作。
作为对高校校园网建设的基本要求,先进性、标准性、适应性、可扩展性、安全性及可靠性是基础。来自于网络硬件部分的合理规划、合理设计与细致施工是整个校园网系统的物理硬件平台搭建的保证。同时,根据校园网建设总体规划,可以采取分布实施硬件平台上的网络扩展、网络连通、服务器群建设、应用系统平台建设等项目。
在乌海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建设过程中,笔者采用“S-PDCA”方法,依据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的校园网建设基本原则,打牢物理平台基础,在高起点选择方案与设备,扎实做好隐蔽工程的前提下,通过“S-PDCA”方法不定期循环监测,循环管理,从小项目循环到大工程循环管理,层层保障,层层完善提高,工作具体对象无论大小,均采用“S-PDCA”方法,不仅不因此降低工作效率,反而节约了经费,保障了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全面推进了乌海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建设。
作为“S-PDCA”管理方法的提出,笔者将该方法在乌海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建设过程中的适用过程及产生效果进行了研究与总结。
一、“S-PDCA”管理方法在校园网初期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1.校园网初期建设方案的形成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建院之初对于校园网建设并没有详细规划要求,只能根据学院初定的招生规模、教师数量、信息点数量与覆盖范围、服务需求类别等相关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汇总。通过对教学、教辅、行政办公、后勤服务等对校园网功能的初步需求分析最终导出校园网初期建设方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为了能够有效实现校园网承载的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校园文化生活,服务于对外宣传,服务于办公等多重应用职责,我们实时根据网络技术的发展,院校的实际需求变化,信息中心经费保障情况进行日常维护升级方案的制定修订与执行,也即在校园网建设之初便将“S”引入“PDCA”中并开始注重“S-PDCA”的作用发挥。通过监测反馈回的信息不断修正完善初期校园网建设方案。
2.最初的计划与实施环节的建立
根据“S-PDCA”原理,校园网初期建设依据“立足长远,着眼当下”的目标,在具体需求全面获取后,即开始了初期建设方案的编制,工作的切入点我们选择从“P”开始,也即以计划作为环节的第一步。根据学院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建设规模、网络的应用现实及发展趋势。校园网建设从宏观上计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网络基础设施和基本服务建设阶段,各项独立应用系统、网络服务开发与使用阶段,数字化校园网整合建设阶段。据此计划,初期校园网建设过程中的“D”工作体现在实施网络基础设施和基本服务建设方面。立足于此大的基本方向与工作,针对具体到路由策略与出口规划、核心交换机与二级交换机架构、服务器群建设、网络综合布线、设备选型、网络管理等分项工作建设领域仍旧采取“S-PDCA”原理方法来实施。不断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信息不断修正相应分项工作,并根据实际不断调整实施方案。
3.检查与反馈对于初期校园网建设的意义
检查与处理作为“S-PDCA”方法的重要一环主要起着保障与纠错作用,尤其是在校园建设初期,对具体院校需求把握并不十分准确,同时经费有限等客观条件制约情况下,更容易出现建设的盲目性与无针对性。容易导致规划方案与具体实施方案在制定过程中出现重大失误,因此需要及时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进行检查与反馈,并及时对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
二、“S-PDCA”管理方法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的动态监测作用
1.实时监测需求变化对于校园网建设的重要作用
随着乌海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网初期建设的不断进行,构建校园网的硬件主干网络的铺设、设备连接调试也在初期建设完毕时全面完成。硬件平台按计划搭建完成后,需求监测工作并不停止。考虑到每一个阶段院校对于校园网功能的需求,根据获取的信息,制定下一阶段校园网建设方案,此时,应该考虑进行包括网络接入控制、流量控制、用户管理、FTP服务、文件服务、WEB服务、邮件服务等基本网络服务建设。建设先后顺序依监测反馈的数据为准。
2.通过分析监测数据不断完善校园网功能
校园网基本功能实现后,通过“S- PDCA”方法的往复“监测-计划-实施-检查-处理”过程,可以及时处理校园网建设过程中的缺陷,针对每一缺陷或是问题进行“S-PDCA”往复改进。最终从小问题的及早解决到不出现大的校园网运行故障。通过不同阶段不断反馈的校园网需求,依次开始进行功能扩展计划与实施,并同时保证检查与纠错机制的正常运行。
3.校园网适时升级改造依靠对获取的全面监测数据有效分析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建设基本每两至三年实现一次飞跃。完成第一阶段计划后,在接下来的两年内,校园网功能的增加主要实现在增加独立应用系统、更多服务于教学科研办公的网络平台、不同通讯方式的异构网络接入等。随着学院工作重心从基础建设转向教学工作,校园网二期建设工作计划将主要侧重办公OA系统平台、教务系统、课件资源共享平台、一卡通系统、图书借阅系统、门禁系统、监控系统、WIFI接入建设等方面。据此,将“S-PDCA”方法应用于每一项工程,边建设边完善边改进。
三、“S-PDCA”管理方法对于不断提高完善校园网功能方面的作用
1.校园网功能需求变化在“S-PDCA”过程中的体现
通过及时对院校信息的获取并通过不断根据获取的信息修正完善计划,根据计划安排保质保量实施,将实施的结果进行查验,及时改正其中发现的问题。作为立足于质量管理的“PDCA”的改进方法,对于任何一个需求变化,我们都把其作为一个质量目标,都要提出一个计划,不仅包括目标,还包括实现目标应采取的具体措施。这样就能更好的体现“S-PDCA”作用校园网建设全过程的意义。
2.“S-PDCA”方法推动校园网功能及时不断完善提高
校园网功能的不断完善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学院的进一步发展,伴随着规模的扩大,校园网功能的完善与扩充随时都在进行中。乌海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建设工作目前进入到各项功能整合期。通过制定详尽的有线无线联网互通方案及软件各应用子系统功能集成与数据库整合以期实现网络无缝覆盖下的单点登录实现等项任务。作为新一阶段的校园网建设工作,“S-PDCA”方法将重新开始新的循环往复。通过执行高效严格的“S-PDCA”管理方法,大大降低了校园网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的疏漏,严格执行“S-PDCA”,通过制度规范行为可以实现全面保障校园网全天候优质服务。
四、应用“S-PDCA”管理方法有效降低投入产出比
1.数据的及时获取与有效分析是“S-PDCA”方法高效运行的关键
数据的及时获取作为“S-PDCA”方法应用于校园网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信息的获取渠道与时效性非常重要。校园网作为服务于院校正常教学办公的辅助平台在目前信息化社会下与每一位教职工作人员及学生都息息相关,能否更好的服务于大家则更多的应该多从他们那里获得反馈。通过下发调查问卷,组织访谈交流,深入教学办公一线询问可以基本掌握目前学院对校园网的功能需求变化。同时也应注意到兄弟院校在校园网建设方面好的做法与举措。对于目前网络建设新技术新设备的动向也要密切关注。将获取的信息综合进行考虑与分析,最终得出的校园网建设改进方案才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才可能得到更有效的结果。
2.循环往复的修正与反馈保障校园网运维成本大幅下降
校园网建设是一项高投入且需持续投入的系统工程。最优化的建设方案将为学校节约大量投入经费。如何能够保证杜绝领导“拍脑门”定方案的现象出现。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科学的方案论证手段,科学的管理理论支撑,并不断检查及修正。乌海职业技术学院通过采用“S-PDCA”方法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的应用避免了多起无谓的错误的方向资金投入,让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提高。对于技术落后的产品与观念坚决制止,对于当下不急着使用的大投入的网络设备晚上一个阶段再买后价格相差巨大;通过对需求的准确把握,校园网建设过程中对软、硬件的需求选定的最终都是最符合实际需求的产品。从细小计划制定之初就开始关注需求的获取正确性及计划的实施保障与及时修正错误是最终获取运维成本的大幅下降的关键。
综上,通过运用“S-PDCA”方法于校园网全面建设过程当中,有效的提高了乌海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建设速度与建设质量,有效的改善了校园网建设的监测方式与维护运行无故障率,也为将经典的“PDCA”管理理论在进行适用性改进后更好的应用于有关领域工作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刘悦,聂作明.“PDCA”循环在食品安全检测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2(2).
一、加强教研室行政管理工作
1.教研室主任的人选:教育思想观念领先,勇于改革创新;工作认真负责,富有奉献精神;团结同志,为人师表,治学严谨;具有一定的管理与协调能力,群众基础较好;教学与科研水平较高,获得讲师及以上职称。
2.教研室主任在系(部)领导下负责组织、管理教研室工作。每学期要制定教研室工作计划,积极做好本室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完成。教研室主任每学期向系(部)党政联席会汇报一次年度工作,并做好总结工作。
3.教研室要按计划认真开展教研活动,包括每周一次的教研室会议、双周的政治学习及必要的临时性活动,尤其是要组织好每一阶段的主题教研活动。教研室的活动要有活动纪录,严格执行考勤制度。
4.教研室主任应配合系(部)做好教学资料、档案管理工作。教研室作为学院教学机构的基层组织,要对本室的各种文件、记录、报刊杂志、教材、教案、试卷、教学计划、教师工作手册等资料进行整理,并统一移交系(部)教学秘书归档。
5.每位教师都应积极配合、支持教研室主任开展工作,积极承担教学任务,参加各项活动,年度考核时向教研室或系(部)汇报本年度工作。
6.教研室要对分配给本室使用的财产予以妥善保管,要保持教研室良好的环境卫生状况。
二、加强教研室对教学工作的管理
1.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学院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一个最基础的环节,学院的每一门课程都实行归口管理,由相应的教研室负责备课。通过集体备课要解决好以下问题:
(1)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的选择与编写,制作和使用与教材相适应的课件;
(2)授课计划的制定、实施与监督检查;
(3)考试试卷的落实和流水阅卷的组织;
(4)主题活动,包括就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教学改革等开展交流、讨论等。
2.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院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最核心环节,教研室主任要接受系(部)统一安排,参与对课堂教学质量、教学秩序的监督和管理,尤其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严格要求:
(1)强调课堂教学纪律。教师要认真备课并撰写教案,上课时要带好教材、教案、教师工作手册及其他教辅材料;教师要对每一节课和该门课程授课全过程进行事先规划、设计,既要保证每一节课的良好效果,更要使全部教学过程有整体的、统一的良好效果;同时,要解决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性与学术性、纪律性与研究性相结合的问题,解决好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问题;教师要严格遵守教学时间,不能迟到早退。
(2)强调教师必须对课堂秩序进行管理,要以适当的方式对学生出勤情况进行检查。
3.课务
教研室要按照《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规范(试行)》、《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工作条例》等文件的规定做好课务工作。各教研室每学期的课务均由教研室主任负责安排,安排意见由系(部)主任批准后报教务处。
教研室主任在课务落实过程中要保持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客观、公正的立场。每位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要与其专业性质、专业能力相适应;每位教师教学工作量要与其职称、教学水平相适应。
4.听课
听课是教学检查和教师培养的一项基本手段。教研室主任每学期都要按照系(部)统一的听课计划安排或在计划之外另外增加安排对本教研室教师进行听课;同时,要有针对性地组织一定数量的集体听课和观摩教学。通过听课发现和解决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迅速提高教学水平。积极引导、鼓励本室教师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类教学竞赛活动。
5.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制(修)订和课程建设
专业教研室要根据教务处的规范要求,在系(部)主任统一组织下做好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修)订工作。制(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按照学院《关于制(修)订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和《关于教学大纲制定与实施的规定》执行。组织本教研室教师开展院、系两级优质课程建设,并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在系(部)直接领导下,有步骤地开展品牌、特色专业建设。
6.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开展以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的教育教学研究,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坚持集体备课制度,积极组织观摩教学,相互听课。积极推广先进的教学成果。组织教师进行教改实验,总结交流教学经验,研讨教学方法。
7.教材征订和建设
每学期,教研室主任要组织教师征订或自编下学期教材,积极开展教材研究工作。优先选用国家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积极参加各类教材编写。要根据学院《关于加强我院校本教材建设的原则意见(试行)》的要求,组织力量编写反映我院办学特色的精品教材和校本教材。引进、研究和开发辅助教学手段,搞好教材、教具、软件建设,积极组织本室教师参加学院优秀校本教材评比活动。
8.其他教学管理工作
教研室要根据《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规范(试行)》对教师课堂教学、实验实训、调课、作业批改等教学环节的工作进行必要的管理。对严重违反教学管理规定的教师,要按照《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规定》予以上报。
三、加强教研室对教师队伍的管理
1.教师出勤管理新晨
根据学院教职工请假、考勤规定,教研室主任要对本教研室教师出勤情况有所掌握。
2.教师培训、进修、外出学习管理
教研室要从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需要出发,对本教研室教师培训、进修、外出学习进行规划,并积极向系(部)推荐人员。
关键词:教研室;工作规范;评估指标;信息管理
高校教研室设立于50年代初,经不断发展和完善,从开始的教学研究和实施组织教学,逐步形成现在的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学科型教学研究机构。教研室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直接面对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科研活动,进行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专业建设和师资培养等工作。教研室工作是高等学校十分重要的工作之一,教研室工作的状况和水平,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反映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好坏。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自1978年创办以来一直是成人高等院校,直到2002年12月才改制为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当时我院的教研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研室工作的职责不明确、教研室工作的中心不突出、教研室工作的计划性不够、教研室材料的归档不规范、教研室工作的考核不清晰。基于教研室存在以上五点的问题,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在2003年开始对教研室逐步进行规范建设。
一、教研室规范建设
教研室工作的“纲目”就是教研室工作规范,因此我们在参考、借鉴和吸收兄弟院校经验的基础上[1],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系统的完成了《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教研室工作规范》,分为总则、教研室职责范围、教研室主任职责范围、教研室管理办法、教研室会议制度、优秀教研室评选办法,共六章22条。具体条目见下表:
二、教研室评估指标
随着《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教研室工作规范》的制定,加强了教研室的组织建设,明确了教研室的职责和权利,调动了教研室成员工作的积极性,使学院教学工作朝着制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2-3]。
实施教研室管理必须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研室绩效评估体系。因此,坚持全面的、系统的与辨证的观念,切实把让教研室评估落到实处,是我院开展教研室创新管理工作的基点。从总体上讲,教研室评估主要分三个步骤:评什么?怎么评?谁来评?为此,我们根据“评什么?怎么评?谁来评?”的思想分三个步骤来落实我院的教研室评建管理工作。
“评什么?”是指制定教研室评估的标准,即构建一个兼顾公平、绩效优先的教研室评估体系。“怎么评?”是指教研室评估的方法和程序,我们自主开发了一套教研室评估软件系统,实现了教研室管理与考核的程序化和信息化。“谁来评?”是指考评人是谁。不同的教研室考评项目指标考评人也不尽相同。对于不同项目的考评指标都要有相应的考评细则。
教研室评估不能为评估而评估,评估是手段,不是目的。经过近一年时间几上几下的调研,通过宣传、学习、讨论等方式,加强与各系部和教研室之间的沟通与理解,让每个教研室对自己工作的流程与职责有十分明确的认识,也使系部和教研室从心理意识上进入状态,接受考核。在多次研讨、反馈和修订的基础上,《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教研室工作评估指标及评估量化标准》于2004年9月正式定稿并执行。整个教研室评估指标体系结构和框架如下图所示:
上述教研室工作评估指标体系遵循以下五个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导向性原则、通用性原则、特色性原则[4]。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考虑和体现了教研室建设的特点,有利于形成各教研室的风格和特色。还体现了基础课、专业课、文科与理工科等不同类型教研室的特点。因此,在制定指标体系时我们设计了特色项目作为附加分项目。
三、教研室评估软件
从教研室评估所涉及的原始材料来看,几乎包括教学建设和管理的方方面面,时间跨度大,内容多。若能建立一套评估数据统一管理平台,无论对被评估教研室还是评估专家组的工作都会提供极大的方便。由此可见,在教研室评估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是必要的。
为了能尽快开发出高效、规范的教研室评估软件,学院将此作为一个院级科研项目立项--《教研室评估管理软件开发与应用》。项目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应用计算机技术对教研室进行评估和管理的方法、手段,研制、开发与《教研室工作评估指标及评估量化标准》相对应的计算机管理软件。评估软件系统以校园网为载体,采用三层C/S架构。根据教研室评估的实际需求,我们对此软件设计进行了功能划分,具体功能可分为基础数据录入、评估数据处理和评估结果统计三个模块:
基础数据录入模块:教研室通过软件的客户端在教研室本地录入评估数据,如教研室工作学年学期工作计划、总结和每次教研活动时间、内容、参与人以及其它教研室评估指标的数据。
评估数据处理模块:当所有教研室按照评估指标体系中的要求将学年全部教研室工作数据上传到评估软件系统的数据库中后,由教务处组织评估专家组对每个教研室工作的情况进行处理、打分和评定每个指标的等级。
评估结果统计模块:专家组对每个教研室学年工作情况评估结束后,由教务处通过本模块对每个教研室所有指标的得分进行统计、分析和汇总,并将最终全院教研室评估得分生成统一的报表。
四、结束语
教研室评估的目的:“不在于证明(prove),而在于改进(improve)”,即“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通过评估,找出各教研室自身的差距,明确改进的方向,实现评估的诊断、促建功能,从而促进教研室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我院整个教研室管理的流程如下图所示,在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构成了良性循环。
我院教研室评估工作已经通过两个学年的实践与探索,有力的推动了学院教学建设和管理,实施效果良好。加强教研室管理,实施教研室评估,推动教研室建设,不仅调动了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全体教师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进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充分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提高了学校整体教学水平;而且保证了学院的办学质量,为培养特色鲜明的技术应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们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作者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督导办
参考文献
[1] 吴晓明,刘冰.教学评估制度化与教研室建设[J].高教论坛,2006,6:165-168.
[2] 季胤.高职院校教研室评估的实践与思考[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1):10-12.
【关键词】工学结合 数控编程 职
业教育 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
0150-02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最早出现在一百多年前的英美国家,其理念与传统的学科式教育模式有较大不同,即以职业为导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这一理念在我国职业教育界已得到广泛认可,高等职业院校作为企业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需要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为企业提供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硬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为我国工业化道路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奠定基础。本文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工学结合模式下数控编程课程改革实践进行探讨。近两年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对工学结合模式下数控编程课程进行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如下。
一、根据职业能力分析,明确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和往届毕业生,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了解到数控专业的高职毕业生面向的就业岗位主要是数控编程员、工艺员、设备维护、调试员、数控设备销售员等,在对以上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后,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的教师与行业、企业中的技术专家共同探讨与研究,按照“职业导向、能力本位”的理念,并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数控铣/加工中心中级操作工的能力要求,共同制定出数控编程课程的课程目标,即包括课程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使学生通过对数控编程课程的学习,不仅具备过硬的数控技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在个人的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安全生产意识、质量意识、组织与纪律观念等各方面也有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创新开发典型工作项目
通过与企业技术专家共同研讨,按照企业相关岗位的需求和学生的职业发展要求对教学内容重新进行组织和安排,对企业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加工中心中级操作员的岗位能力、工作过程和员工职业素质进行分析,以实际工作中出现频率高而且较重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依据,参照工作计划、决策实施以及工作成果检测和评价等完整工作环节内容,形成融设备操作技术、维护保养技术、质量管理技术和生产管理技术于一体的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将具有职业特征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符合学习规律和教学目标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构建还应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量与度,尽量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顺序安排上按照由易到难的四个层次进行编排。第一层次以简单零件为载体,学习数控编程的基本指令和编程方法,训练学生数控机床操作的基本技能。第二层次以中等复杂零件为载体,学习工艺编制和数控编程能力,训练学生熟练操作机床及参数修调能力。第三层次以中等复杂或复杂零件为载体,学习工艺及程序优化能力、CAM应用能力、检测能力。第四层次以技能大赛项目为依据,设计包含典型特征的项目载体,以技能竞赛要求为标准,训练学生复杂零件的工艺编制能力和CAM应用能力。
三、以行动为导向,创新教学模式
本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知识技能与工作任务相结合”的教学思路,采用边教边学、学做合一的“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的实施以行动过程为导向,分组教学,学生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教学过程采用“六步教学法”,即任务分析及资讯提取—决策及计划—新知学习—任务实施—检测—反馈与评价。每个学习任务的学习过程既是对工作过程知识的学习,也是工作经验的积累。通过对每个典型任务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产品生产的整个流程,强化了自我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为将来成为一名企业高技能人才奠定基础。教学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提倡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既能体验工作任务的挑战性,又能体会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灵活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法和现场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营造生动积极的双向学习氛围,并根据学生实际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
四、模拟企业工作氛围,创新管理机制
按照企业管理模式对实训中心进行生产管理,引入企业生产技术规范、生产管理流程、质量规范和安全规范等,并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布置在实训中心内,让学生身临其境,接受职业素质的潜性教育,感受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设备的操作者和维护者,不仅需要按照真实的生产要求生产出真实的产品,而且要按规范完成对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在生产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为将来的工作实现“零对接”。教师既是授课者,也充当着技术主管和管理者的角色,负责生产组织、技术咨询、过程监控、日常考勤、故障处理、质量控制等工作。其中,设备管理、工具、量具和工件毛坯等管理是实训中心管理的重中之重,应做好出入台账记录,控制好实训中心的生产管理成本。
五、融入职业考核标准,优化评价体系
在评价标准上,立足岗位需要,融入国家中级数控操作工职业标准,从安全操作、加工质量、维护保养、工作态度等方面综合考评。理论考核以期末笔试为主,实践技能考核评价的方式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考核的内容有综合技能考核和平时实践考核。综合操作技能评分主要根据零件加工质量、动作规范程度、熟练程度和学习报告等方面进行考核。平时实践考核则采用提问、现场操作、讨论陈述等方式多角度考核。考核的主体除教师外,还有学生本身,即有学生自评和互评,学习小组互评主要根据工作积极性、团队协作、贡献大小等方面进行考核。通过这种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地对学生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等作出综合性评价。
六、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的反思
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重要保证,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已建成的校外实训基地有广西清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柳州市江航工贸有限公司等,为数控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数控机床操作工员、数控机床编程员、工程技术员、质量检验员等实训岗位。但如何使校企深度交融,工学有机结合,一直以来是推广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主要难点。学校作为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实施中的“主办方”,有责任和义务设法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这方面已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学校提供场地、设备、基础设施等,企业提供工作任务、技术标准、管理机制、技术骨干等,共同组建加工实训中心或技术开发中心。企业减少了征地、基本建设和配套设施的投入,而学校可将学生安排到企业一线进行生产实习,了解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企业技术骨干在现场亲自指导实践,教师则以技术员身份进入企业职员角色,共同参与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工作,提高教师实践技能和科研水平。这实现了企业生产和职业教育优势互补和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促进了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双赢的良性循环。
实践证明,工学结合模式下数控编程课程改革初步取得成功,不但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激发了学生对数控专业的学习热情,近年来学生在技能竞赛和认证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用人单位对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也表示了充分肯定。当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逐步解决。今后,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将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和探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全面提高,培养出受企业和用人单位欢迎的技能型人才,逐步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要求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李志雄.冲突论视阈下高职工学结合的社会动因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7)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周新源.浅谈教学层面校企合作制度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1)
[4]钱建栋,杨毅红.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瓶颈及其对策[J]职教论坛,2012(32)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基地;职场文化素养;就业竞争力
作者简介:刘红月(1979-),男,安徽颍上人,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培训中心,讲师。(江苏 太仓 215411)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与探索”(项目编号:2011JSJG30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110-02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是太仓地方公办的全日制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政府主导、地方行会和部分优秀企业的支持下,学院组建运行董事会,着重建设以精密机械为技术领域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依托该生产性实训基地加大对地方产业发展的贡献。同时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并且重点尝试利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企业化管理、研发生产进程、人事管理、质量监控以及设备管理等现场真实工作场景,培养高职生的职场文化素养,提高了学生的整体培养质量,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
一、职场文化素养的定义
职场文化素养是指职业人在完成岗位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心理动态和行为准则,具体表现为职业人在遇到复杂的问题时采取的处理原则、方式、能力和心理心态。个人职场文化素养是职业人岗位表现的具体内容,能最直接的描述和反映出职业人的岗位能力和职业水平。在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良好的个人职场文化素养是决定职业人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培养高职学生职场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教16号文件中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从文件中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发展视野必须向企业延伸,培养学生具备企业需要的文化和素质,即职场文化素养。
1.高职教育培养学生职场文化素养是社会和市场的需要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改变教育思路,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要求的现代职业人。现代职业人除了需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外,还需具备职业素质修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贯彻和渗透职场文化相关内容,使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前具备现代职业人意识和基础技能。
2.高职教育培养学生职场文化素养是高职教育特色的需要
高职教育由规模化发展到重内涵、讲特色的发展阶段,只有走特色发展之路才能保证高职院校的长久发展。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课程特色、管理特色、服务特色等各个方面需要特色校园文化作支撑。高职院校只有融入优秀企业核心价值观、优秀职业人的事业观和行为观,并能主动吸收,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校园文化。
3.提高高职学生社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在当前就业形势下,要求高职学生应能切实提高社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不少学生较为关注自己专业技能是否精湛、理论知识是否扎实,而忽视了职场文化素养的培养。事实上,高职学生在步入社会前若能提升自己的职场文化素养,就能在面对职场时迅速把自己的职业气质、性格特点和职场文化结合起来,从而增加在就业竞争中获胜的筹码。
三、高职职场文化素养教育的现状分析
1.高职学生对职业文化素养重要性的评价
2011年,笔者对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进行了职业文化素养重要性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95份。对回收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重要性”赋值8分、“一般重要”赋值5分、“不重要”赋值3分,最终得出以下结论:高职学生认为职业素养重要性依次是职业技能、专业理论知识、职业文化素养,其中职业文化素养占的分值只有23.4%。可见,学生对职业文化素养的培养重视度不够。
2.高职院校对高职毕业生职业文化素养的评价
选择苏州地区6家高职院校教师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12份,得出以下结论:在高职院校对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评价中,“专业技能”平均值最高,其次是“岗位适应能力”和“专业理论知识”,再次是“社会责任感”,“心理素质”和“敬业精神”排在最后。
3.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职业文化素养的需求评价
对校外长期合作的50家企业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8份。统计得出:在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评价中,“敬业精神”平均值最高,“专业技能”平均值最低。但是针对学院毕业生,58.23%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专业技能程度较好;51.52%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较好;40.25%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的心理素质较好;38.63%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较好;35.38%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感较好。
四、依托生产性实训基地,实施职场文化素养教育
依据高职学生目前的职场文化素养以及企业对这一素养的要求,我们最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2011年,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多方调研,组织专家讨论、分析,最后确定了依托生产性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职场文化素养的教育。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职场文化素养培养的道路。
1.氛围营造
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文化素质包括敬业精神、适岗能力、协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靠单纯的学校教育是无法获得的,应在实际的职场环境下,通过岗位磨练和体会才能获得。因此,在校内实训基地营造职业环境就显得十分重要。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精密机械生产性实训基地对实验室进行改造,完全依据企业的车间格局建造、布置实训场地,使学生一进入实训室就如同进入了企业车间。在实训室墙壁上还专门布置了一些标语,如“效率生产,安全第一”、“以人为本,重在平安”、“健康发展,稳抓质量”等,这些融入企业文化的标语既体现了职业的道德规范和思想品质,同时又把岗位与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岗位的职业文化素质要求。
2.案例导向
要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职场氛围,还需在校内实训基地引入现代企业运行模式,实现企业化管理。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精密机械生产性实训基地下设市场部、研发部、生产部等部门,每个部门均由专任教师、实训员、企业派驻的专职技术人员及机电专业学生组成,教师充当部分负责人,学生则是部门的成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全部工作流程,按照工作计划完成产品设计和打样工作。在授课过程中,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和业务,完成业务操作。
3.成长监控
在实训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渗透职场文化的有关内容,使学生尽早地、尽可能多地了解职场、熟悉职场,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具体表现在:
首先,要加强专业知识教学,提升与职场文化的联系。通过学院文化与职场文化的比较,调整文化修养上的选择,使这种选择有益于职场文化建设。
其次,要根据职业岗位需求来组织和实施教学。学院针对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选择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与实训,教学注重内容的针对性、专业技能的实用性,以及理论基础知识在职业岗位中的适用性;同时推行毕业生的“双证制”,要求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达到100%,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最后,要利用认识实习、定岗实训的机会深入了解职场文化。特别是学生在定岗实习的过程中,能把自己融入到企业中去,作为企业的一员,会真切、客观地了解职场文化素养的具体内容,能对职场文化素养产生较为深刻的体会,从而把这种体会和感受到的内容融入到学院文化素养培养中。
4.考核评价
实训基地要想实现学院学生与企业员工两个角色的整体融合与协调一致,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企业员工评价绩效。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精密机械实训基地对基地师生的绩效考核完全采用企业的评价制度,在对部门负责人(专任教师)的考核上,除了考核其日常工作外,还包括其计划、协作、督导和培训指导四个方面。而对于员工(学生)而言,则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产品,否则该项实训视为不合格,同时员工对照自己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自评,并填写未完成的工作及其原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工作体会及对公司部门的要求与建议。通过引入现代企业评价机制,实训基地直接融入了企业文化和职场文化,学生得到了真实的锻炼,学生的职场文化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五、取得的效果
经过两年的实践,依据原有的调查问卷对高职学生、高职院校教师,以及企业进行了进一步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职业文化素质在各项目中的比例得到了大幅提升,特别是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认可。61.34%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较好;59.21%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的心理素质较好;51.26%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的敬业精神好;49.17%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感较好。
六、总结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是培养学生职业文化素养的必由之路,因此应结合学院自身的特点,并依据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充分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职业文化素质,从而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俊,薛建荣,王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特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33):109.
[2]陈德锋.论校企文化互动的教育价值[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8):34.
[3]谢翠杰,张占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交通科技,2008,(9):69-71.
[4]胡茂强,周鲁.大爱无疆:品牌主张背后的文化内涵[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08,(12).
[5]刘夏亮.专业对口不如文化适应——中职生就业须关注企业文化[J].成才与就业,2007,(21).
一、高素质农民培育社区教育服务现状调研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成人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培训基地结合汉中市农业农村发展需要,以及技术转型升级的需求,大力开展农业知识宣传、农业技能培训等活动,构建高素质农民社区教育服务模式,提升社区教育服务的质量,强化社区教育功能,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促进社区教育工作持续有效开展,以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服务。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围绕“高素质农民社区教育服务”,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本地区的高素质农民社区教育服务现状进行调研,收集调查问卷74份、座谈会8次、个别访谈200余人次,整理资料300余份。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培训人员认可的社区教育培训方式是“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培训内容主要以农民综合素质培训、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为主,培训结束后可以获得相关的资格证。47%的调查者认为参加此类培训的时间较短,希望培训授课方式以集中面授、远程授课和编组学习多种形式,采用教师讲课和自己手动操作练习等多种方法结合为主。25%的调查者认为培训的成果不能够很快转化为生产力,增产难、致富慢,培训内容上要求包括现代农业理论知识、产品市场及营销、创业技能等。55%调查者认为培训地点的选取上过于局限,希望延伸至区县、乡镇一级的地区。
二、高素质农民社区教育培育中发现的问题
(一)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目前汉中地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多,留守人员年龄偏大、劳动能力不强,青壮劳动力缺乏,制约了农业劳动的开展,优良的品种及主推技术难以在农村中推广开来。
(二)部门配合不紧密,培训缺乏统筹性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在管理工作中,协调配合不强;分配任务时,培训单位与受训人员统筹不到位;培训资源整合混乱,往往出现多个培训专家讲同一内容,不同培训单位组织的专家为同一人等现象,导致受训人员抱怨重复培训、培训内容单一等情况出现。归根结底,各部门未能紧密配合,缺乏有效的培训管理系统。
三、高素质农民社区教育培育的思考及对策
(一)加强社区教育培训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多渠道做好高素质农民在科技致富等多方面的宣传,树立先进典型。如宁强县巴山镇石坝子村王永定,原来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成为了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2020年被评为全国就业创业脱贫典型代表。培育一个致富带头人,带动脱贫一大片。另外,可以将一些高素质农民培育好的经验及方法进行推广,不断提高高素质农民的影响力,让青年农民看得见希望,回到农村,建设农村,成为新一代高素质农民。
(二)因地制宜,多渠道整合资源不断强化工作计划,配套规章制度,按照高素质农民培训要求,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一线授课”和“实操演练”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教育培训。依托社区教育服务平台,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并聘请指导老师,如本土农村实用能人、产业能人、农民土专家等。在全市展开社区教育活动,构建高素质农民培育信息化综合服务体系,借助各类网络平台及媒体为高素质农民提供科技培训和信息服务。在课程设置方面,根据汉中产业发展特色及农民对相关技能的需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合理设置课程,线上线下相结合,注重操作性和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