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养老院调查报告范文

养老院调查报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养老院调查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养老院调查报告

第1篇

上海《企业各类人才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的试行意见》的试行,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和热烈讨论,柔性延迟申请养老金与延迟退休年龄究竟存在何种联系,两者是否等同,值得思考。因此,课题拟对上海市民对柔性延迟申请养老金制度的意愿及具体实施的情况开展社会调查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调查对象

1)从年龄上来讲,我们主要调查18-50岁的公民。处于此年龄段的公民对社会的贡献最大,创造的社会财富最多,对服务社会的责任更大。因此,在这个年龄段的公民对本次调查的意义最大。同时,为了使调查更加全面,得到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我们对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均进行了调查。

2)在地域上,我们主要调查地区为上海的松江区和长宁区。受到人力、物力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对上海所有地区进行全面的调查,我们选取了松江区和长宁区作为主要的调查区域。

二、调查方法

1)问卷法

通过问卷法,我们不仅能节约时间、经费和人力,而且使调查结果更容易量化,使我们对调查结果的处理与分析更加方便,提高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对松江区和长宁区等居民进行了详细的问卷调查,其中有效份数为506份,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

1.养老金申请/退休政策的现状。

2.柔性延迟申请养老金的人群偏好。

3.柔性延迟申请养老金居民的就业选择。

4.柔性延迟申请养老金与延迟退休年龄的关联分析。

5.居民对柔性延迟申请养老金的预期要求。

6.居民柔性延迟申请养老金的需求意愿。

2)访谈法

我们主要访谈的对象是松江区和长宁区的各个公司的在职人员、经理等, 访谈法使我们更加深入地去了解人们对该制度的真实意愿,提高了调查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三、调查过程

问卷设计:2010年11月-2010年12月。完成课题思路的框架设计,制定柔性延迟申请养老金的意愿调查问卷,编写详细的个案访谈提纲,确定个案访谈对象。

第一次调查:2010年12月-2011年02月。主要在松江区展开调查,对松江区各个不同的小区居民进行了约300份问卷调查,对松江区内公司内部人员进行了实地访谈。

第二次调查:2011年03月-2011年04月。主要对长宁区的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

数据处理:2011年04月-2011年07月。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做调查总结。

撰写调查报告:2011年08月-2011年11月。撰写“柔性延迟申请养老金”调查报告。

四、数据分析及调查总结

对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发现在所有的被调查对象中有24.60%的选择延迟退休,75.40%的没有选择延迟退休。

对居民延迟退休的现状进行调查:

选择了延迟退休的居民中,有32.3%希望以后可以多领取养老金;24.7%的身体健康,以后可以继续工作;16.1%希望继续工作,保障生活质量;14.0%是企业的需求造成的;11.8%的希望自己能继续发挥余热;还有一些其他情况。

没有选择延迟退休的居民中,有33.9%的是想早点退休,领取养老金;29.0%是由于以前制度没有涉及;21.8%是因为身体情况不太好;8.9%是自己有意愿,但企业没有意向;6.5%的其他情况。

对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发现在所有的被调查对象中有34.5%的愿意延迟退休,65.5%的不愿意延迟退休。

对居民对延迟退休的意愿进行调查:

愿意延迟退休的原因:12.7%的想继续奉献社会;21.9%的想让自己才干得带充分发挥;32.9%的认为延迟领取养老金等于延迟退休年龄,想自己多挣点钱;22.9%的认为自己身体健康,仍可继续工作;还有一部分其他情况。

不愿意延迟退休的原因:32.5%的想早点退休,领取养老金;28.0%的觉得占据了年轻人的岗位,就业更加困难;30.1%的认为可增加收入,保障生活水平。

关于延迟申领养老金对社会带来的损益问题:34.4%认为申领养老金等于延迟退休年龄,使部分群体获得利益,较不公平;26.0%认为减少了政府养老金缺口,却损害了大部分人的利益;25.7%的认为有利于部分人才的有效利用;10.1%的认为有利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3.8%的属于其他情况(滋生官员腐败)。

在所有的被调查人中,有13.83%的基本内容都清楚;32.16%的没关注;14.43%的只是略知一二;39.13%的对此政策根本不了解。

居民对此试行意见的了解方式:57.71%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宣传;13.44%的通过小区居委会;16.21%的通过社保中心;12.65%的通过其他一些渠道。

关于对现行养老金制度的意见:33.4%希望提高养老保险水平;32.6%的希望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25.9%的希望完善居家养老制度;7.3%的希望延长法定退休年龄。

五、总结

从得出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选择延迟退休的居民占得比例较少。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以前的制度没有涉及和身体状况不太乐观,还有部分是想早些领取养老金。但还是有部分居民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有强烈的意愿选择了延迟退休。由此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采取“柔性”延迟退休的必要性。

在居民对延迟退休的意愿调查中,有意愿延迟退休的是希望利用自己的才干在社会上继续发光发热。在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收入较低、工作难度比较消耗体力的居民想延迟退休来早点领取养老金,保障生活水平。还有延迟退休带来了年轻人就业的困难也不容忽视。

对于柔性延迟养老金带来的损益问题,大部分是对此制度有不满的趋势。此制度虽然弥补了养老金缺口,给部分人带来了收益,却损害了大部分人的利益,认为此制度较不公平,还有可能带来官员腐败的问题等等。因此对于群众对此制度的意见也是我们接下来应该解决的问题。

对此制度的推广情况,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有很多居民对此制度了解甚少,了解渠道也主要是电视、网络等,了解的渠道比较少。

从整个调查来看,大部分居民还是都希望完善现今的养老保险制度。

因此,我们看到了柔性延迟申请养老金的必要性,此制度有利于部分人的才干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并且对养老金缺口的减少有很大的帮助。但我们更应该看到此制度会带来很多的社会问题:年轻人就业问题更加严重;引起社会不满;可能带来官员腐败问题等等。养老金制度的推广情况也不太乐观。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对完善该制度有很大作用。

1.严格限制申请条件。通过我们的调查,可以看到很多居民反应这项制度会带来腐败现象,对大多数人不公平。我们可以对进行高科技研究的对国家科技进步方面有重大贡献的人才放宽限制,而对处在企业或政府较高职位却无所事事的人员进行严格的限制。这样,我们可以防止腐败现象的滋生,而且使人才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好处另外,对申请人数进行限制,减轻年轻人的就业负担。

1)首先考虑在国家研究所工作的高科技人员,条件满足对国家科技方面有重大贡献的、工作业绩突出者优先,申请人员名单应由研究所经过严格审核。

2)根据对国家经济建设贡献的不同对企业的名额进行分配,企业内部也必须进行严格审核,以工作业绩突出,综合能力较强者优先。另外限制企业领导的人数,做到领导、职工人数均衡分配。

3)对延迟申请的年限进行限制。在考虑个人申请年限的情况下,根据个人才能的情况,来限制延迟申请领取养老金的时间。

2.制度施行的过程中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3.将制度更大范围的推广。在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居民对此政策了解程度不深,了解渠道也很单一。我们应该将此政策尽快在居民生活中推广,推广渠道也应该增多,除了电视、网络等基本方式,我们可以通过企业、学校渠道来推广。由于该政策是对在职人员推行,所以企业、学校的推广使制度更有价值。此外,还可以通过户外广告、报纸等媒体使制度受到更大的关注。

1)电视、网络的传播。居民了解信息最基本的渠道是电视、网络,在制度的推广阶段,应继续加大在电视、网络渠道上的投资。

2)制度可以通过像企业、学校下发推广制度的文件,做到让企业、学校的每位职工都能更好地了解该制度,并开展有关该制度的培训会议,向职工传达有关制度的信息。

3)户外广告、报纸也是推广制度的重要渠道。报纸和户外广告对制度的推广起到辅助作用,让居民在业余休息的时间便能了解到该制度。

第2篇

员数量严重不足问题,是什么导致这一原因呢?在山区想做一名专业的养老护理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面临着世俗观念、收入低、压力重、没有职业认同感等诸多困难,直接影响了福利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专业知识的欠缺养老护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日常照料,还包括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及康复等方面的内容,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现实工作中护理员经过短暂的岗前培训就上岗了,原则上是老护理员带班1~2周就开始独立工作,仅局限于实际操作的学习,一般都是边做边学,理论上的培训很少。我院就存在养老护理队伍中专业医护人员不愿意进养老机构,而招进的养老护理人员中年龄普遍较大、文化水平低、没有受过专业的日常生活和医疗护理技能培训,出现了“专业的人不肯干,肯干的人不专业”。护理员对素质与行为规范、心理护理知识、一般护理知识、营养与饮食、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观察、常见症状、老年病护理等知识掌握肤浅,不能全方位应对各种老年人的整体护理,提升服务质量就成了纸上谈兵。

社会地位的低下受传统世俗、家庭观念的影响,山区县对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存在着一定的歧视现象,大多数人不愿意从事养老护理工作,当前不仅护理学院的学生对养老护理敬而远之,就连“4050”人员也对此退避三舍。很多人认为服侍老人又脏又累,是低人一等的工作,收入低、压力大、工作脏、社会地位低,稍有条件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护理老人的行当。因此,从事该行业的人主要是年龄大的下岗、失业人员和一些农村务工人员,女性占绝大多数,而男性少有问津。对护理员的职业歧视同样存在于一些入住老人及其家属的观念中。不尊重护理员,当自家的保姆一样对待。甚至遭受来自老人的猜疑、误解和不文明行为的侵扰,以及老人亲属的斥责和上访,这也是影响养老护理员队伍发展壮大的最主要因素。

工作责任压力重大养老护理服务是一项长期、连续的工作,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异常繁琐。面对的是痴、呆、傻的肢残、智残、失能的弱势群体,护理员每天的工作就是给老年人洗澡洗衣、清理大小便、喂饭、翻身、喂药、打扫卫生等,为照顾好老人一天24小时他们都是忙上忙下,不敢有丝毫懈怠,加上老人的行为举止、性格脾气表现各异,护理员只有通过长期的观察、接触和沟通才能掌握。碰上老年痴呆严重的老人,会经常乱发脾气,甚至还会打骂护理员。另外老人身体比较脆弱,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问题发生率高,护理员的神经随时处于紧绷状态,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觉,避免老人发生意外,特别是遇到老人正常或意外死亡及家属无理取闹时,护理员更要承受巨大的责任压力和精神压力,所以担惊受怕成了这个行业从业者的一个心理特征。怕老人生病,怕老人受伤,怕老人在院里去世。养老护理员基本没有节假日和八小时内外之分,五一、十一、春节等重大节假日,由于许多老人在福利院生活习惯了,都不愿回家,而有些家属也不愿老人“侵占”他们得来不易的长假,于是,假日对养老护理员们来说就成了“奢侈品”,他们不得不牺牲自己与亲人团聚的机会陪护老人们。在院里护理员没有固定的假期,要休息还得履行请假手续办好老人护理交接。

1、转变思想观念

养老服务是一项社会急需的新型职业,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的社会事业,政府部门应大力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倡导尊老爱老的社会风气,营造尊重老人,尊重养老护理员的社会氛围,教育人们摒弃职业贵贱之分的观念,树立养老护理工作是平凡而伟大的,是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崇高职业理念,把养老服务行业建设成为社会上一项受人尊敬、令人羡慕的职业,提高社会的认知度。另外福利院领导要注重提升养老护理员的幸福指数,在生活上对他们多关心,精神上多鼓励,物质上多支持,才能使他们安心工作,并在为老服务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体现养老护理员职业的重要社会价值。

2、加强业务培训

一是专业队伍培训。高度重视养老护理员教育、培训工作,与人事、教育部门研讨在当地职业院校开展养老护理专业,加快培养老年医学、护理、营养和心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对在岗的护理员通过“送出去、请进来”方式让护理员积极参加培训,增强业务技能知识,定期组织开展养老护理技能竞赛,激发员工学技术、练技能的热情,促进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和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二是职业道德培训。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树立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的思想。看得起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工作,树立职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三是心理素质培训。教育大家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要教育服务人员把老人当作亲人那样对待,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转变大家鄙视看不起这项工作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平凡的岗位作出非凡的业绩,只要是为人民服务,就是最崇高的理想。

3、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针对养老护理员队伍难招人,难留住人的现状,以及现有队伍素质与当前需要不相匹配的问题,各级应加强养老护理激励机制建设。一是物质激励。物质需要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觉悟是从物质利益中产生出来的,物

第3篇

关键词:民间音乐;“鸳鸯嫁老雕”;发展传承;音乐特点。

引言

滨州市沾化县的古城镇位于沾化县西部,自1042~1957年为沾化县城所在地,交通便利,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本文所调查的这门民间歌舞艺术“鸳鸯嫁老雕”就是兴起于古城镇的沙洼村;它的发展同古城镇的发展变化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随着各地音乐剧种的增多,“鸳鸯嫁老雕”作为罕见的民间音乐剧种逐渐被人们遗忘。

笔者虽然生于滨州,但对沾化县古城镇的“鸳鸯嫁老雕”却不知甚解。为了重新复兴这一稀有民间艺术,让更多人对此了解与发展传承,笔者利用寒假期间对此音乐剧种进行了资料搜集与研究调查。2011年1月26日,与沾化县文化局工作人员联系,通过深入交流与资料的搜索,对“鸳鸯嫁老雕”从历史发展、剧情介绍、民间艺人调查、音乐特点、表演形式等多方面进行详细考究。以下是笔者对调查情况的整理与总结,并以调查报告的形式体现出来,望读者有所收获与体会。

一、“鸳鸯嫁老雕”的发展历史

根据沾化县文化局工作人员保存的资料记载:目前表演“鸳鸯嫁老雕”民间音乐最有名的是沙洼村的民间艺人杨春泽,今年已经88岁高龄了,他是这一剧目表演的第二代传人。对于这门艺术发展传承的历史,他说的头头是道。他说“鸳鸯嫁老雕”的创始人是沙洼村的李连德,他自幼家贫,但是聪明好学。11岁那年家乡闹水灾,他全家靠讨要为生,后来逃荒一直沿途到山西的太原。因为他年龄小,一天讨要走好几十里山路,有一天傍晚累的就躺在路边休息,正遇到县太爷张春熙路过此地,所以就把李连德带回家中;又得知他是本村的乡亲,于是县太爷张春熙就教了李连德个曲子,说是以后上门要饭要的多。当时李连德在山西唱着这个民歌进行讨要,所以他对这个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回乡以后细心揣摩,激发了对该曲加工整理、发扬光大的念头。后来又组织了本村的爱好者,反复加工整理,充实唱词,固定角色,使这门艺术逐步发展成形,并经常在村里进行排练,逢年过节,艺人们就自发组织起来,为群众义务演出。沙洼村也成了“鸳鸯嫁老雕”这门艺术的发源地。

李连德回乡以后,他就组织他村里李文江、李文清、李文合等八名爱好者,对“鸳鸯嫁老雕”进行加工整理,并配上动作和场面进行演出。一开始是由二人清唱,拿着哈铃鼓和梆子,也没有乐队,以哈铃鼓和梆子作为打击乐伴奏。到了1943年,他们又增加到六个演员,并配上了打击乐;1945年沾化县解放,他就带领着这八个徒弟,逢年过节庆祝解放,就大张旗鼓的演出。

1945年,沾化解放以后,“鸳鸯嫁老雕”踏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由过去艺人的自娱自乐,逐步发展成了大众化的民间艺术。1952年秋天,这出戏参加了当时惠民地区的文艺汇演,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共演出24场,并为地区文化部门录音保存。李连德等艺人们倍受鼓舞,对这一歌舞艺术更加热爱。在1953年3月,作为惠民地区代表队赴省会济南参加大型文艺汇演,在济南连演几十场,可以说当时轰动泉城,并且获得演出二等奖。

1961年,因自然灾害,群众生活困难,“鸳鸯嫁老雕”曾一度停演。后来的期间,这门传统艺术又作为似旧被迫停演多年。但是历史的沧桑不能阻止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不能阻止人民群众对于传统艺术的热爱。1984年,村里的民间艺人们又重新挖掘整理了“鸳鸯嫁老雕”这门表演艺术,使之重新走上了群众表演舞台。1984年之后,沾化民间艺术“鸳鸯嫁老雕”基本形成了现在的模样,演唱与舞蹈并重,轻松与厚重共存,演出的伴奏文武场也已经基本齐备。2001年底,沾化县文化局与古城镇政府划拨资金给艺人们购置了服装道具,精心排练,参加全县民间艺术汇演,获得了优秀奖。2003年春天,中央电视台“文化与生活”栏目,专门来沾化拍摄了“鸳鸯嫁老雕”的专题片,在中央台七频道黄金时间播出。现在沾化县古城镇第四小学将此剧作为校本课程进入课堂,剧组演员亲自为学生传授技艺。

二、“鸳鸯嫁老雕”剧情介绍

沾化县文化馆官员介绍:“鸳鸯嫁老雕”大体上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鸳鸯失去丈夫的一种痛不欲生的情绪;主要把鸳鸯一把鼻涕一把泪,那种痛苦压抑的心情表达出来。

第二部分:鹦哥给鸳鸯提媒,众鸟就劝说它改嫁,因为它失去丈夫后过度悲伤,众鸟都非常可怜它,不要墨守成规,改变以前那种老规矩。

第三部分:老雕迎娶鸳鸯的那种场面,歌词主要介绍场面的热闹,两个黄鹂打灯笼之类的场景等。

第四部分:鸳鸯看着它丈夫不正干,成天偷鸡摸狗的,就想和它重新拆散,离开它,于是它就使了一个巧计,在它偷鸡的时候让人们抓住,把它的身上的羽毛拔光,展示了鸳鸯的聪明才智,从此在婚姻方面获得了解放。

沙洼村民间艺人田希峰说:他编了一部鸟类的(戏曲),它利用鸟类来代替人,来反映旧社会婚姻法的不合理。他通过戏曲演出来,让广大的群众都认识这个婚姻法男女不平等。

三、音乐特点

“鸳鸯嫁老雕“是集戏剧、舞蹈、歌唱于一身的综合艺术。曲目的初创时期大约在清咸丰年年间;是由民间音乐及民间舞蹈组合而成的民间艺术。

一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艺术形象。全剧讲述的是众老劝说鸳鸯改嫁的故事。内容分为四部分;共有唱词23段。

二是语言朴实,生动形象,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从艺术形式看,民间音乐“鸳鸯嫁老雕“形同一出独幕秧歌剧。曲调以民歌小调为基础,吸收其他艺术形式之精华,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

从表演方式上来看,“鸳鸯嫁老雕“主要吸收了风秧歌的动作和舞步,同样还具有欢快、泼辣、朴实、大方的特点。

1、 其音乐高亢、跳荡、古朴、明快,以五度、八度、十二度跳进促成唱腔的灵活变化。从而把主人公那种极度悲伤和压抑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

2、 节奏上较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它的规整性和切分节奏的运用,富有跳跃之感,旋律中的各种跳进给旋律带来了开朗、明快的情绪。例如:曲谱开头部分的第一乐句是一个七度大跳,第二乐句又是第一句的八度移位,充分展示了鸳鸯的悲惨命运;把鸳鸯一把鼻涕满脸泪的悲哀形象完好的展现出来。第三乐句后至合唱部分,旋律流畅上口,叙事性较强。乐曲结束部分运用了合唱伴唱,使其更趋于完整性。

3、 这种“一唱众合”带有花腔的演唱风格,是由民间歌曲、劳动号子及地方戏曲的演唱形式和弋阳腔曲式而来,加上演唱者手持哈铃鼓“摇鼓以节、领合乎应”,对于渲染气氛、烘托剧情,起到了重要作用。它的故事情节完整,歌词滑稽幽默,富有浓郁的乡土地方特色。

4、 舞蹈表演主要吸收了“风秧歌”的表演动作。基本舞步是传统秧歌跳跃的十字步。有六个主要演员,三男手持哈铃鼓,三女手拿彩绢、梆子为道具。

结语

“鸳鸯嫁老雕”之所以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传唱,除了本身歌词轻松、诙谐,朗朗上口,内容发人深思之外,它富有特色的民间曲调,还有一个一舞的表演形式,也是群众喜欢的主要原因。其曲调具有典型的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民歌特色。我们不禁感叹这门传统艺术的魅力,同时我们也很希望这种以乡音土语、民歌小调为主旋律的民间艺术能有真正的传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