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审计方法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内部审计;国企改革;现代企业制度
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目前国有企业依然存在着经营管理效率低下、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财务信息失真、企业行为失控等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必须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而推动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正确认识国有企业改革与内部审计的形势,健全国企内部审计制度,是当前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与问题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审计法》规定,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可以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审计监督。企业内部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及下属全资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下属单位及部门领导重大经济决策责任、企业和个人遵守国家财经法纪情况等方面。
不同于西方的内部审计产生于公司多层经营管理的内在需要,我国内部审计的建立多是行政干预的结果,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烙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内部审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当前,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能够抓住企业改革的机遇,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在企业中有地位、有威信;而有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却出现了严重的“滑坡”,机构被撤并,人员被分流,还有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人员偏少,没地位、没作为,虽有若无,不起作用。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两极”分化严重。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制度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从内部审计的理论、组织、方法等方面已经不能适应深化国企改革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内部审计理论滞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我国内部审计实践也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理论滞后问题较为突出。在内部审计的基础理论方面,如,内审的目标、职能、原则等尚未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理论体系;而实务理论方面,如,经济效益审计、企业集团审计、比价审计的有关理论的广度和深度也不够,以致理论落后于实践,指导意义被淡化。此外,国家对内部审计的立法也相对滞后。近年来虽然也陆续颁布一些与内部审计有关的政策法规,如《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但独立的法律还是空白。同时这些政策法规内容不完善,如,对其他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没有作出明确要求,没有惩罚性措施,形不成足够的威慑力等。
(二)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属强制性制度变迁,受行政干预严重。成熟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是由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自发产生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我国内部审计是1984年在政府的推动下首先在一些具有骨干作用的大型国营企业中建立起来的。其建立的初衷是把内部审计作为加强国家对企业审计监督的补充手段,旨在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经济利益,而不是出于企业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的需要。1995年7月审计署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再次明确了应当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及内部审计的职权、审计领域等。在我国内部审计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政府对其进行了强有力的干预。而作为非完全独立主体的国有企业,对内部审计的安排只能被动地接受。
(三)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技术、方法落后,审计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特别是在通讯、计算机技术等高科技的帮助下,企业管理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工作在技术手段和方式方法上也必须不断完善。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还普遍存在着事后审计、静态审计和现场审计单一的落后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此外,在发达国家,内部审计是一种很专业的职业,有专门的职业团体,推行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和授证制度。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也是经过严格的选拔后任用的,提供培训的机会,建立业绩评价制度,同时内部审计部门除了内部审计师外,还包括了为数不少的其他领域的专家,如,电子计算机专家、律师等人才。相比较而言,我国现有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基本上都是财会专业,在经营管理方面有所欠缺。有调查显示,我国内部审计人员中71%以上是财务会计和审计专业,法律、统计、金融及企业管理专业的占14%,机械制造和建筑专业的各占4%。
二、健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必要性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具有与以往改革不同的时代特点:国有企业改革是出资人主导的改革,是“共担成本”的改革,是总体性改革,是大规模的重组改革,是规范性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应是完善激励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加快国有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企业内部审计必定要顺应这一趋势而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并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时代特点决定了健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国有企业业务经营大规模、复杂化。当前,国有企业的经济业务规模和复杂程度不断加大,审计人员承担的审计风险就相应地增大。有时候虽然能搜集到很多有力的审计证据,但仍难以证明其经济业务的实质。在此种情形下,往往要冒很大的审计风险。
(二)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日益频繁。近年来,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越来越多,有剥离、收购或两者混合等多种形式。不论采取何种形式,都有可能产生很多问题。如,股权变更的标志,如何确定重组购买日,重组相关公司的有效资产与不良资产的计价标准是否一致,资产置换、注入有效资产、剥离不良资产、剥离非经营性资产的会计处理是否合法、合规和公允,被购并方的债权债务是否真实等。最关键的是,国有资产在重组过程中是否实现了保值增值,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现象。
(三)国有企业股权转让活跃。国企改革过程中,股权转让事宜也是值得审计人员予以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有的企业或个人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进行股权转让时不按规定执行或采用各种貌似合规的手段,将国有股权低价转让或以高价接受非国有股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损失。
(四)竞争导致国有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市场经济的发展将国有企业推向市场,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经营风险加大,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大的审计风险。企业内部审计将不能只是对过去的既定事项进行审查,而要借助于各种信息预测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等。
三、健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对策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强内部审计则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需要。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内部审计无法发挥应有作用的根源在于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内部审计制度运行的首要条件,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必须是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在独立的法人财产的基础上营运。二是产权界定清晰,即要明确投资者对企业的法人财产的股权。对国有企业而言,产权改革的目标是由单一的国家所有逐渐向多元投资主体共同所有演进,这应根据企业不同的经营情况和性质逐步进行。三是在产权界定清晰的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即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三者之间形成一种制衡关系,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此外,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还需要有发达的资本市场支持。我国目前主要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体制尚不能对企业形成有效的约束,因此应发展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机制,包括规范和完善股票债券市场,培育分层次的市场交易体系,允许国有股和法人股上市流通等,促进企业行为的规范化。同时还要培育相应的经理人市场、企业并购市场、中介服务市场等市场体系。
(二)协调统一内部审计的相关规制,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近些年,作为完善与发展内部审计规制的重要举措,国家审计署了新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也相继制定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及20余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此外,相关法律法规对内部审计也做出了相应规定。但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这些规制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急需在实践中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紧密结合公司制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内部审计人员的配备、内部审计程序与方法的建立、内部审计标准的制定,以及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督等问题,寻求各法律法规的协调与统一,以制定出较为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以通过具体规制强化内部审计的地位和责任,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目前,股份制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模式按隶属关系分,主要有以下几种:监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董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笔者认为董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是比较理想的模式。因为在董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下,内部审计能够保持较高的独立性、权威性。由于董事会实行集体讨论决定制会影响内部审计的正常进行。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由执行董事和内审人员组成,内审机构在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关键词】商业银行利率审计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虽然商业银行对存贷款利率决定的自主性不断增强,但在另一方面,金融市场市场利率的形成机制也在不断生成。因此,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利率的最终决定还得由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来决定。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波动幅度会不断加大,利率波动频率也会不断加快,由于利率波动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带来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利率风险可能会使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减少、造成资本亏损、降低预期收益。而我国商业银行对于利率风险一般采取缺口管理、平均期限管理、动态模拟分析等传统管理手段,近年也开始利用内部审计手段对利率风险进行深入管理,如设置专门利率风险内部审计人员、提高审计频率、尝试设置相关标准、制定审计流程、改善审计质量等等。利率风险内部审计在操作上有其自身的规律,但国内银行在利率风险内部审计的一些具体问题和方法观念上仍存在着认识不清的现状,下面就是笔者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看法。
一、关于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
1.利率风险审计一般采取非现场审计
就一般的内部审计工作而言,现场审计是内部审计人员到被审计单位进行实地审计检查,这是传统的内部审计方式,其目的是为找出问题的根源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直接的审计证据。当前,商业银行的总账可以集中到总行或一级分行,会计报表等数据的输出也由上级行直接打印,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质询被审计单位,审计的时效性得以极大地提高。这使得利用总账传输系统及统计报表数据进行实质性的非现场审计成为可能,非现场审计借助计算机和现代网络技术的支持,通过对审计对象相关业务数据和资料的连续调集、整理和分析查找经营管理存在的疑点和问题,评价经营管理现状和风险程度。为现场审计提供线索和资料,为制订审计计划、安排审计资源提供支持。就整个审计体系而言,非现场审计与现场审计都是审计监督方式,二者各有优势,也各有局限,弥补各自局限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二者互为补充,统一于科学有效的审计监督之中。非现场审计帮助制定科学的审计计划、提供审计线索;现场审计保证审计计划的有效执行。非现场审计广泛的覆盖面与现场审计有针对性的审计点结合形成审计监督网,两者共同促进审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实现。
但是利率风险内部审计是一项较为专业化的、比较独特的审计活动。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其大多数大额存贷款都集中在一级分行甚至总行,而商业银行的债券投资业务、同业拆借等等市场业务一般都是由总行操作,故此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一般都是在一级分行以及总行来开展,利率风险内部审计工作也是在商业银行的这些层次来进行。在相关工作中对利率风险的认识和评价,主要是对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的资产、负债结构的利率缺口、期限缺口进行研究、分析,所需要的数据、信息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各级机构的资产、负债报表,而这些报表往往不需要到实地进行查阅,因为这些资料都会被上交到一级分行及总行。因此,在经营管理比较成熟、高效的西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及其内部审计基本上都是非现场审计。
(2)利率风险审计是否需要现场审计
这个问题需要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经营管理的现状,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利率风险内部审计主要也是进行非现场审计,但在一些方面,现场审计仍然不可或缺甚至尤为重要。
比如,商业银行在贷款利率的制定上,可以一定幅度下浮,无限上浮,这是鼓励商业银行在贷款定价上要更多的考虑贷款风险以及资金供求状况等因素,但其实际制定的贷款利率能否体现上述因素,会不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利息收入的减少,这在报表资料上都是无法显示的,必须现场获取、查阅相关凭证才能够进行实际的风险评价。
再比如存款利率,当前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没有下限,不能上浮,虽然央行在国内的一些信用社正在开展利率上浮的试点,但全面的允许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的适度上浮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个别的商业银行或分支机构,为了更多的吸收存款,不惜采取各种高息揽存的违法手段,不仅扰乱了金融秩序,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利率风险。而这种特殊情况下的利率风险,同样在其报表上是不会显示出来的,也需要对一些原始凭证进行严密审计。
二、关于计算机审计
1.利率风险内部审计主要依靠计算机审计。
利率风险内部审计开展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计算机审计的应用程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对利率风险的认识、评价需要大量使用计算机审计手段。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包括中小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基本都实现了电子化、网络化,基层银行的业务数据都会通过银行内部的计算机网络传输到上级机构,直至传输到总行。利率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活动所需的数据信息基本上都可以通过商业银行的计算机系统获得。利率风险管理所需要的信息主要来自资产、负债项目,这些都是下级行向上级行报送的基本业务数据,完全可以很方便的通过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获取。
而且,在对利率风险及其风险管理的进行内部审计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些相关的计算机分析系统来辅助审计。由于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利率越来越复杂多变,其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如何、相关风险管理是否有效,都可以借助计算机来进行动态模拟分析、测试。目前我国一些商业银行正在进行与内部审计有关的计算机系统建设。如2004年建行总行审计部下属的非现场审计处和IT审计处,已经共同开发出审计信息管理系统,这在国内银行业中抢了先。一旦相关信息今后便捷、完备的录入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后,审计部门就能对各项业务及其风险进行随时监控。
(2)利率风险内部审计是否需要对原始资料进行审计
无论将来利率风险内部审计手段如何发展变化,但就目前来看,利率风险内部审计在某些方面还是要对一些原始资料、凭证进行审计。这一点的原因和前面论及的"利率风险审计是否需要现场审计"的原因是一样的。实际上,对于利率风险审计来说,非现场审计与计算机审计大体上是一致的,但也不尽然,如即便没有计算机及其网络,依靠商业银行汇总到的各级机构的资产负债资料,仍然可以"非现场性"的完成绝大部分利率风险审计工作。同时,现场审计和实物审计也不尽相同,但二者对于利率风险内部审计不可或缺的原因是一样的。
参考文献:
[1](美)保罗•J•索贝尔,《审计人员风险管理指南》,中信出版社,2004年.
[2]张建友,《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
[3]赵志宏,《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
审计准备阶段的数据转换
1.了解被审计单位业务使用软件:证券公司业务使用的是恒生证券交易系统软件,业务数据分三个库,即CUR(归档库)、HIS(历史库)和RUN(当前库)。
2.索取恒生软件数据字典,了解每张数据表核算内容,根据审计需要,选取了所需的35张数据表(主要是资金流水表、股票代码表、资金账号与证券账号对照表等)。
3.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审计选取的以上35张表的文本格式的电子文档(通审软件支持的格式)。
4.按照通审(人寿版)数据转换步骤,根据恒生软件数据字典结构逐张导入并录入选取的35张数据表对应的数据结构(一人录入,其他人引入即可)。导入完毕,账表审计即显示35张表名称及内容。
汉化编程模块及审计案例
一对多审计模块。通过对资金账号与证券账号对照表汉化编程,统计一个资金账号所对应的所有股东号个数;利用软件查询功能,筛选出一个资金号对应股东号个数(一对多个数)大于3个(没有B股即为大于2个)的记录,即查出一对多审计个数及总数。对于一对多较多的资金账号应在下一步审计中予以重点关注。
审计依据:中国证监会《关于做好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证监基字[1998]11号)第七条“一个自然人只能开设和使用一个资金账户,并只能对应一个股票账户(证券账户)或基金账户”。
审计案例:通过汉化编程经进一步查询发现营业部普遍存在一对多开户情况。最多的一个营业部存在330个一对多资金账户,其中最高的一个资金账户开设628个股东账户。对开设较多股东账户的资金户进行重点关注,并结合透支等情况进一步发现账外委托理财及拆入资金为股民配资及账外自营等问题。
透支审计模块。通过对资金流水表进行汉化编程,按资金账号统计出交易日当天最后一笔资金流水,利用软件查询功能,筛选出最后一笔资金流水后资金余额小于0的记录,即查出所有资金户不同时点的全部透支情况。将透支情况进行排序,对透支金额较大的资金户及时间段进行重点关注。以此为突破口,查出违规拆借资金给客户配资、账外自营、为中签股民垫支等问题。
审计依据:《证券法》第三章第三十六条“证券公司不得从事向客户融资或者融券的证券交易活动”。
审计案例1:查出某营业部违规账外拆入资金3000万元为股民配资,以透支方式归还到期拆借资金,至审计日止透支余额-2698.4万元,所配17个资金户股票市值及资金余额2079.8万元,形成浮动盈亏-618.6万元。
通过透支审计模块发现某营业部某资金户自2002年5月21日开始透支,透支金额-2963.5万元,至审计日止仍存在透支余额-2698.4万元。经查,该营业部于2000年1月与某公司签定协议,拆入国债面值3000万元。该部开立资金户并转入拆入国债回购出资金近3000万元向17个资金户进行配资(通过现金取出方式转入股民账户),2002年5月21日回购到期,所配资金户未还回资金,营业部通过透支方式购回国债,形成5月21日透支余额-2963.5万元。购回国债于5月27日托管转出归还拆入国债。之后仍直接从该户现金取款致使透支金额继续增加,2002年7月31日最高达到-4063.1万元。后又陆续现金存入,至审计日止透支余额为-2698.4万元,所配17个资金户股票市值及资金余额2079.8万元,形成浮动盈亏-618.6万元。
审计案例2:查出某营业部违规账外自营,至审计日止,透支余额-692万元,浮动盈亏-414.1万元。
通过汉化编程生成透支审计表发现,某个较小规模的营业部某个资金户透支频繁,时间较长且金额较大。经调阅该户对账单,发现该户自开户起,除转账存入一笔资金10万元,其后购买股票全部由营业部透支融资进行。至审计日止,累计透支天数559天,最高透支额为-799万元,透支余额-692万元。经该营业部总经理解释,该户起初是为股民融资,之后股民撤出,该营业部在该户继续透支自营买卖股票,至审计日止,该户证券余额85万股,最新市值277.9万元,浮动盈亏-414.1元。形成账外自营,潜在较大风险。
国债结存审计模块。根据股票代码表查询生成国债代码对照表,通过与资金流水表进行汉化编程,统计出有国债交易资金户的不同种类国债结存,按国债种类将国债结存数量进行汇总,与该营业部席位国债结存及国债台账进行核对,如不一致或有回购登记的,调阅其交易对账单,是否存在以股票蓝补的方式进行国债回购融资等。调阅协议进一步发现账外以代购国债名义开展委托理财业务,并回购拆入资金用于为股民配资、自营股票买卖或转出资金弥补其他委托理财账户资金不足等账外经营问题。
审计案例1:查出公司总部在其所属营业部开立的委托理财账户3个,共拆入资金8500万元,余额5500万元,至审计日止,浮动盈亏-1616.8万元。
通过汉化编程生成账户国债结存表,与该营业部席位及国债台账结存数量及种类进行核对发现,席位和台账国债结存数量均小于账户结存数量,差额即是已作回购登记的2个资金户的国债总计,而国债台账不反映的这一资金户与以上2个资金户国债种类和数量结存完全一致。调阅以上三户交易对账单发现,该资金户将2个资金户国债通过该户回购融资进行股票买卖并转出资金。进一步调阅协议发现,公司通过该营业部开设三个资金户进行委托理财业务(其中两户是以拆出资金方开户,反映拆入资金及购买国债、卖出国债还款情况;另一个资金户是国债回购及股票买卖户)。回购户共转入委托理财国债面值8500万元,已经支付本金3000万元,利息301.5万元,利率7.096%,高于协议利率4.436个百分点。至审计日止浮动盈亏1616.8万元,形成账外以代购国债名义委托理财进行融资自营,同时转出资金用于弥补其他委托理财户到期资金不足。
手段之一:无中生有一一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取得违规收入
审计组在对某单位审计时发现,该单位在1998——2000年度利用职权自行设立多种项目进行收费,截止审计日,共取得违规收入30余万元。
手段之二:瞒天过海一一利用银行委托收款,将预算外资金转至账外
审计组在对某行政执法监督部门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时,发现有一种收费在总账、明细账上均无记载,于是对该项收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审查,终于在另一单位发现了这项收费的原始票据。此项收费是以银行委托收款的方式收取的,且没有给缴费单位开具行政事业收费单据。并将收取的此项费用在银行开设“其他活期存款”户。
手段之三:暗渡陈仓一一将预算外资金暗藏在往来款项中收支
具体手段有:一是将已实际形成的收入和支出不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列入相关的收支科目,纳入单位的预算管理,而是将收入列入“暂存款”,将支出列入“暂付款”或冲减“暂存款”等,隐瞒真实的收支情况。二是将应列入单位收支的内容故意混在往来款项的账户中收支,从而达到截留收入,掩盖支出的目的。
手段之四:偷梁换柱一一使用不合规单据收费,将预算外收入账外收支
审计组在对某公路系统审计时发现,该单位2000年度收取的路赔费较之以往年度有较大幅度的减少,经过突击检查收费单位,发现该单位除用行政事业性收费单据外,还使用了部分不合规收据收费,从而将部分预算外收入转到账外,将应上缴的预算外收入用于了职工福利、请客送礼等。
手段之五:混水摸鱼一一私设账户,截留预算外收入
审计组在对某单位审计时发现,该单位擅自设立检疫事业发展基金和社会保障基金,截留收取系统内各单位应纳入预算外管理的资金190多万元。此外,该单位还要求机关各处、室搞创收,致使各处、室和直属单位纷纷以各种名目向系统内收费。所收取的基金以及创收的收入存入3个银行账户和5个活期存折内,形成“小金库”。
手段之六:金蝉脱壳一一公房出租未纳入预算外收入管理,漏缴税金
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出租获得的收入应纳入预算收入管理,并缴纳税金。由于过去办公用房一直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分散管理的模式,办公房随意出租、转让,获得的收入搞账外账,且漏缴税金的现象较为严重。
手段之七:顺手牵羊一一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坐支挪用预算外收入
审计发现,部分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违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主要手段:一是“收支两条线”规定落实不到位,征收的费款不及时足额上缴,坐收坐支。二是“收支两条线”管理没有落实,自收自支。如某乡2000年共征收社会抚养费和其它费用4.97万元没有上缴,全部用于本乡开支。
手段之八:趁火打劫——利用被缴费人迫于既得利益不敢申诉的心理,随意收费不开收据
审计中发现,有些执法部门收费的弹性较大,特别是利用被缴费人迫于既得利益不敢申诉的心理,随意收费不开票。如有的乡镇制定“土政策”,有些收费不开票不上缴,直接进入账外账。二、预算外资金审计的重点对预算外资金的审计应突出以下五个重点:
一是审查资金来源。重点检查是否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范围和标准,收取和提取预算外资金,有无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擅自设立收费项目,随意调整征收范围和标准的问题;有无将应上缴的预算收入擅自转作预算外资金的问题;有无采取侵蚀税基的方式,设立预算外资金或基金,挖挤上级财政收入的问题。
二是审查资金使用。重点检查是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用途安排和使用预算外资金,部门和单位用预算外资金发放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以及用于福利等方面的支出,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项目、标准和范围;部门和单位用预算外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是否经财政部门审查,并报计划部门,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乡(镇)自筹和统筹资金在使用时,是否按规定专款专用,并报经乡(镇)政府审批。
三是审查资金管理。首先要审查各级财政和其他征收机关预算收入缴库方式、程序是否合规,收入是否按规定管理。有无擅自动用预算外专项资金平衡预算或搞有偿使用的问题,有无违规进入过渡户,截留、挪用收入等违规违纪情况。其次要监督预算外资金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无不按程序支付;或本单位随意支出、营私舞弊等问题。
四是审查预算外收支计划编制。重点检查财政部门是否建立健全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管理制度;部门和单位是否按规定编制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在编制支出计划时是否以收入为基础,有无收支脱节、少收多支或套取资金的问题。
五是审查预算外资金决算编制。重点检查部门和单位是否按照财政部门的规定,编制会计决算;会计决算是否符合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内容是否完整,数字是否准确,报送是否及时;是否存在少报或代编等问题。
三、预算外资金审计的方法审计机关应按职能分工,在具体操作中采取“五查五看”的方法进行审计。
一是审查收费文件及收费许可证。查看预算外资金收费项目、标准、范围是否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查有无擅自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甚至自立收费项目的乱收费行为。
二是审查收费票据。查看是否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已使用过的票据是否完整无缺,有无将收入不记账或收多记少,以及私分、借支公款等问题。
三是审查收入明细账。查看预算外收入来源是否正确、合规。有无乱拉赞助、乱摊派;有无将应税营业收入与免税收入混合核算而偷漏税金的行为。
房地产开发企业具有规划性强、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开发经营业务复杂的特点,与之相应的会计核算涉及面广,核算环节多,核算对象繁杂,客观上为房地产开发企业调节利润或偷漏税金创造了条件,也加大了审计的难度。笔者认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存在的不同问题,建议采用不同的审计重点与思路。
一、虚增无形资产和开发成本
2004年8月31日以前,土地交易未实际公开竞价,房地产开发企业大多利用政策空间,以“危房改造”或“开发经济适用房”的名义取得土地,并先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记入“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然后设法改变土地用途,聘请评估机构对原取得土地按商业用地或商品住宅地进行评估,且一般要求高估,形成大额的土地评估增值。房地产开发企业根据评估价值进行账务处理,虚增了无形资产。房地产开发企业对该土地进行开发时,将该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开发成本,而开发产品成本中所含的土地成本为土地评估价值,而不是该土地的取得成本,违反了存货计价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原则,虚增了开发成本。
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高估土地使用权的问题,建议审计时应将企业土地使用权账面价值与当地土地市价进行对比,对高于市价的部分提请企业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对于转入开发产品成本的土地使用价值的确认问题,企业会计制度未明确规定,笔者认为应按历史成本计价的原则,在将土地使用权账面价值转入开发产品成本时,先将评估增值部分冲转,按实际取得该土地所支付的价款和费用减去无形资产摊销后的余额记入开发产品的成本。
二、人为调节经营收入
(一)将预收售房款长期挂账,延迟确认收入。房地产开发企业收取的预售房款,在商品房已竣工验收,与购房人办理商品房交付使用手续后即应确认收入。但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了调节收入,通常人为延迟商品房竣工决算,以商品房未办理竣工决算为借口将预收售房款长期挂账,不确认收入。
(二)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房地产开发企业除自行开发业务外,还经营合资开发、委托代建、待售商品房出租等业务。由于这些业务不受国家规划制约,可操作空间大,成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小金库收入的主要来源。比如,在投资比例分配开发产品的合资中,房地产开发企业往往对分回的开发产品不入账,而将其账外销售,收回销售收入账外存储,形成小金库;在委托代建业务中,房地产开发企业往往将代建工程收入不入账,资金体外循环,或只作往来核算,形成账内小金库;在待售商品房出租业务中,对收取的租金不入账,账外另存,形成小金库。
(三)将开发产品用于投资、偿债、捐赠、分利、自用、职工福利及以房换地,不作视同销售的账务处理。按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将产品用于对外投资、抵偿债务、捐赠、分配利润、职工福利和作为固定资产自用的,应视同销售进行账务处理,按规定计缴营业税及附加。但房地产开发企业往往只按成本价作存货减少处理,未作视同销售的账务处理。
(四)将出租房、周转房销售的收入直接冲减出租房、周转房的改装修缮支出。商品房、出租房、周转房三者之间变化频繁,审计难度较大。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出租房、周转房时,往往不按规定进行商品房销售核算,而是将出租房、周转房销售收入直接冲减出租房、周转房的改装修复费用支出,既虚减经营收入又造成开发成本和销售费用不实。
对于上述调节经营收入的行为,建议审计时除应认真审核经营收入明细账、往来明细账和相关原始凭证外,还应审查《商品房买卖合同》、销售不动产发票存根、动迁房发票存根、《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房屋代建合同》、《合资开发项目合同》、《房屋租赁协议》等相关资料,查阅企业的股东大会会议记录、历次董事会会议记录。将经营收入与“销售不动产发票存根、动迁房发票存根”相核对;将经营收入各分类明细账分别与《商品房买卖合同》、《房屋代建合同》、《合资开发项目合同》、《房屋租赁协议》等相核对;将股东大会会议记录与董事会会议记录中涉及工程竣工验收、投资、偿债、捐赠、分利、职工福利等事项的决定与相关账簿记录及原始凭证相核对;同时采用查询、观察、分析性复核等审计方法,查实企业人为调节收入的问题。
三、人为调节开发成本和经营成本
(一)随意提取公共配套设施费,调节开发成本。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办理商品房竣工决算时,对于尚未完工、不能有偿转让的公共配套设施,通常采用预提办法将所需配套设施费预估计入开发产品的成本中,预提标准由企业根据建筑面积或投资比例自行确定。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了调节利润,往往根据需要随意确定配套设施费的提取标准,多计或少计开发成本。
(二)不遵循借款费用的计量原则,随意分摊借款利息。根据借款费用的计量原则,企业在确定每期专门借款利息的资本化金额时,应将其与每期实际发生的资产支出数相挂钩,根据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资本化率计算确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确认开发项目的借款费用时,不是按规定的方法计算分摊,而是根据企业利润情况和财务报告的需要,在开发成本和财务费用之间为划分,调节当期利润;对于计入开发成本中的借款费用,在各开发项目中的分配也未经过认真计量,而是随意分摊,造成各开发项目之间负担借款费用不合理的现象。(三)不同类型商品房的经营成本计算不合理。房地产开发企业同一项目开发的不同类型的商品房,如底商、住宅、写字楼等,在销售价格上相差悬殊,其经营成本也应该各不相同。而企业在开发成本的核算中,一般以开发项目(同一块土地上同期开发的各类商品房)为对象进行成本归集,在结转经营成本时统一按平均成本进行结转,造成住宅、写字楼、底商之间单位成本相同或相近、利润率高低悬殊的现象。还有的房地产企业在项目开发完毕,进行销售时,将先期销售的商品房多结转经营成本,后销售的商品房少结转经营成本,形成同一开发项目同类商品房的单位经营成本前后不一。
(四)挤占和虚增开发成本。房地产开发企业是当前的高收入、高利润行业,为了少缴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房地产企业往往将自行开发的办公用房、职工宿舍、自用办公场地的开发成本和代建房屋、代建工程的建设成本挤入商品房开发成本中,增大商品房开发成本和经营成本;此外,企业还通过虚报工程结算,虚报堪费、虚报回迁安置费、虚报土地征用补偿费等方式,虚增商品房开发成本和商品房经营成本,以降低开发产品增值率,少缴土地增值税;虚减经营利润,少缴企业所得税。
对于以上问题,建议审计时除应认真审查开发成本、开发费用明细账、短期借款明细账、应交税金明细账、往来明细账及相关原始凭证外,还应取得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土地使用证、项目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立项批文、工程项目概、预算资料、当地政府部门颁布的城市基准地价表或平均标定地价资料、政府部门的关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的规定和项目投资费用估算资料等,还应查阅企业股东大会会议记录和董事会会议记录。将开发成本、开发费用明细账中的各项成本、费用发生额与工程项目概预算、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投资费用估算资料及当地地价、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标准等资料相核对;将股东大会会议记录和董事会会议记录中涉及投资、筹资、堪察设计、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工程施工等事项的决议与相关账簿记录和原始凭证相核对;同时运用单位指标估算法、工程量近似匡算法、概算指标估算法及类似工程经验估算法等方法对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工程配套设施费等进行估算;运用查询、分析性复核等审计方法,根据总投资或预计总收入的一定比例,对规划设计费、开发间接费、期间费用等进行估算;根据借款费用的确认原则对借款利息的资本化金额进行匡算;以合理认定开发产品的开发成本和经营成本,审查出人为调节成本的数额,并提请企业调整账务,按规定补缴税金。
四、漏缴规费
(一)漏缴土地出让金。有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各种关系以危房改造、开发经济适用房等名义取得划拔土地后,并未按规定仅于回迁安置和按经济适用房开发出售,而是开发成高档商品住宅、写字楼和商业用房出售。根据国家规定的土地出让金缴纳标准,出让不同用途的土地所缴纳的土地出让金数额相差悬殊,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土地后改变用途的,应按规定补缴土地出让金。但实际上,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危改房用地和经济适用房用地用于建造商品房后,一般都未按规定补缴土地出让金,造成国家土地出让金的流失。
(二)漏缴配套费、增容费及教育附加费等规费。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商品房开发过程中除交纳土地出让金外还需交纳多项规定费用,如公共设施配套费、水电增容费、消防配套费、人防工程配套费、消防设施监督金、绿化保证金、施工用电保证金、教育附加费等等,由于以上费用名目繁多,缴纳程序不透明,存在关系操作空间和政策利用空间,房地产开发企业往往利用各种关系,采取缓缴、欠缴或关系减免等方法,漏缴各种规费。
对于上述问题,建议审计人员应详细了解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过程,掌握相关法规和各项费用上缴标准,将企业已上缴的土地出让金和各项规费与国家及当地政府部门规定的应缴数进行对比,查出漏缴金额,提请企业按规定补缴或披露。
五、套取银行信用,违规贷款
房地产开发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需要大量外部资金的支持,银行贷款则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一)将实际上已不拥有产权的资产抵押给银行,套取银行信用。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在未曾开发时属于企业的无形资产,可用于抵押贷款;在对该土地进行开发时,其土地使用权应从无形资产转入开发成本,此时,该土地使用权的价值已转化为房屋的成本,实质上已不具有价值。但房地产开发企业往往将已进行开发土地的土地使用权抵押给银行,办理抵押贷款。
(二)签订虚假售房合同,套取银行按揭贷款。房地产开发企业为解决资金困难,往往与公司职工或其他关系个人签订虚假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由企业垫付首付款,到银行办理大项耐用消费贷款手续,套取银行按揭贷款。
关键词:高层住宅防渗漏
1、前言深圳深圳处南亚热带地区,紧靠海岸。
深圳地区的高层建筑,每当雨水季节及热带风暴来临时,都程度不同或多或少的于建筑物的不同部位有渗水的影响,破坏建筑物的完整性及管道设备的完好性,给物业管理、专业维修带来了极大的麻烦,更给业主和住户带来物质和精神的巨大损失,也给施工单位的企业形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分类明确易产生渗水的部位和施工薄弱环节,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检测落实,给住户有“居者有其屋,住者无漏忧”的完美答卷。作者根据参与施工的高层住宅实际情况和工程特点分四个部分对防渗漏技术措施进行初步探讨。
2、工程概况梅林一村八区住宅48-50栋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共三十二层,两层地下室,框架剪力墙结构。本工程抗渗防水的各种技术指标:
2.1、总建筑面积共:85874.66M2,住户总计:672套;其中地下室车库、地下设备房:15966.00M2,顶板架空活动空间:1363.00M2.标准层面积880M2.
2.2、住户总数;672套
2.3、厨房总数:672套。其中穿墙洞口3360个。
2.4、卫生间:744套其中穿墙、穿板洞口3720个。
2.5、其它功能不同的空洞、穿屋面洞口、穿阳台管道洞口共:2430个。
2.6、地下室落地高压电缆井:2个。
2.7、潜污泵人防集水坑:26个。
2.8、穿侧混凝土刚性管道:32个2.9、塔吊穿地下室楼板:35M22.10、外墙铝合金窗:4719个2.11、外墙混凝土体与砖墙接合处:1096处2.12、屋面:2500M2
3、外墙面抗渗防水技术措施深圳地区风压为70kg/M2,当降雨量超过10cm/h时,墙面构成整批水幕,水对墙面的净水压同样为70kg/M2,这是外墙渗漏最主要的外部原因。外墙防渗漏部位主要集中于混凝土墙体与砖墙交接部位、对拉螺杆孔洞、穿墙钢管孔洞、爬架预留孔洞。以及外墙配电箱薄弱部位。外墙防渗漏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主体施工阶段就必须采取措施,形成多点设防。
3.1、主体施工阶段的重点控制措施
A、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标号,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混凝土配合比及坍落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中保证混凝土本身结构振捣密实,避免出现冷缝。对主体结构外墙的养护,均按时间挂麻带养护,确保混凝土表面无裂缝。
B、不在竖向结构(如栏板)上留置施工缝。竖向结构施工前,必须将底部残渣清扫干净。
C、在外墙混凝土结构上预留的孔洞,要求按施工组织设计留置,且要求外高内低,高差尽量大于10mm.
3.2、外墙砖砌体控制措施
A、外墙砌筑粘土砖分二次完成,砌筑至梁或底板时,砌体充分沉降后用斜砖楔紧,斜砖上下两端砂浆应饱满、密实。
B、砖砌体要求双面勾缝,水平及竖上缝控制在15mm,不形成盲缝,隔断渗水通道。
C、2-32层9轴构造柱做法及施工措施。各层构造柱位置的砖砌体留马牙槎,保证砖砌体与混凝土的咬合力。在浇注构造柱混凝土时,采用三道丁字螺栓加固,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
3.3、装修阶段控制措施
A、外墙面装修做法外墙面釉面砖构造做法找平层:12厚1:3水泥砂浆底层:8厚1:3水泥砂浆防水涂层: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膜粘贴层:聚合物水泥砂浆7厚漆釉面砖:聚合物水泥砂浆勾缝外墙涂料做法找平层:非增水性防水砂浆12厚底层:非增水性防水砂浆8厚防水涂层: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膜10厚外墙涂料:防水、通气、耐候
B、在混凝土墙面与砖墙交界处(内外两侧加钉300mm宽、网眼10-12mm的钢丝网一道,沿缝居中,用@150mm射钉射紧。
C、混凝土体墙面清洗干净后,用1:1:1水泥基聚合物砂浆(水泥、107胶、细砂)机械喷浆作为结合层。
3.4、墙面抹灰是墙面防漏的关键工序,要通过对第一层砂浆的抹平、压实来实现切断抹灰层的毛细管,并通过砂浆中掺加适量的聚合物来提高砂浆的拒水、防渗、防漏性能。
找平层及底层应做到接合平整,色泽一致,无明显接合缝隙。检查中如有空鼓、干缩裂缝、明显砂眼、干浆脱离等必须立即凿除,冲淋干净后用同标号砂浆补抹。
完工并验收合格的底层面上做防水涂层,涂层要求平整干净,刷层均匀,光泽一致。
釉面砖的粘贴,除块件应保证浸水满透,粘面平整不空鼓,不滑移,粘面紧密牢固外,重点是处理勾缝上,本工程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勾缝。面砖牢固后应处理纵横分格缝隙,二次填缝用0.5cm直径圆形抹缝工具来回拉至缝面满浆光滑,检查后,表面擦抹整洁,并及时清水养护。
3.5、外砖墙内侧的配电箱、线盒安装时必须检查到位,凡墙体伤裂形成盲缝的,必须将伤裂的砖体拆除清洗干净,另外砌筑密实。对已安装的线盒、箱体、单向管路的空隙孔洞,必须用1:2水泥砂浆填塞捣实。严禁用碎砖、余渣填塞,大于200×200mm的孔洞要求用细石混凝土填堵,检查使用小棒敲击发出哑声,则撬开返工,另补密实。
3.6、外墙面的爬架孔洞、对拉螺栓孔洞、临时用脚手架穿墙孔洞,在挂网、抹灰之前,用大于孔洞1-2mm的冲击钻对准孔洞钻拉,清除孔洞内塑料管及杂物,再于孔洞外侧凿出大于孔洞直径1倍以上,深度20mm的喇叭口,水冲冼干净后以1:2防水砂浆加入膨胀剂填塞全孔洞至浆溢出抹平,迎水面做成凸圆形,涂抹大黑豹防水涂膜。
3.7、对于露出墙面的铁件、预埋件,割平后靠外墙面位置用1:1的水泥砂浆掺入金王牌防水粉抹平。
3.8、外墙穿墙管道的套管焊100mm高止水环。主管与套管的填塞使用防水砂浆加膨胀剂,迎水中位置用大黑豹涂料抹密实。
3.9、外墙施工完成后,采用高压喷淋方式进行试验,如发现渗水现象,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4、外铝合金窗防渗漏措施
4.1、外墙铝合金窗,铝材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及图纸要求技术参数,制安、搬运中不使半成品扭曲、变形、损坏,杜绝半成品变形后人工修整。配件应符合标准,安装应坚固,开启紧密。安装完成后,于室内密闭状态迎面无感觉吹入微风。
4.2、窗框安装后四周进行塞缝处理,采用干硬性1:2聚合物防水砂浆分层填实,然后有外侧涂刷改性防水砂浆两面道。确保塞缝不空鼓。塞缝必须专人逐一检查,如发现不密实或空鼓,则扒掉重做或用压力灌浆处理。
4.3、外窗台比内窗台低不少于20mm.并做出向外排水坡度,上窗眉必须做成鹰嘴形。坡度均为≥20%.在不便做鹰嘴的雨蓬挑板下做20mm的滴水线,并把板底的普通乳胶漆改为具有防水性能的外墙涂料代替。
5、厨房、卫生间防渗漏措施
5.1、厨卫地面度低于客厅卧室地面50mm,在结构施工时应做出高差,并按规定起坡(1%),地漏口低于相邻地平面不少于10mm.
5.2、厨卫墙体1.8m以下内抹灰加入适量防水粉。
5.3、烟道及穿楼板管道封堵均采用细石混凝土加微膨胀剂,周边先凿毛并清洗干净,再支撑模板,用细石混凝土封堵,管道四周200mm范围内由管边向外适当找坡。
5.4、厨卫地面防水施工前应对结构进行试水,如有渗漏须找出源头,进行处理。直至不渗水才可进行下道工序。
5.5、按设计要求精心施工防水涂膜。厨房在墙根部上翻300mm,楼板卫生间上翻到顶。
5.6、厨卫完工后再做闭水试验。
6、屋面防渗漏措施
6.1、屋面楼板混凝土结构施工时,要保证混凝土强度,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整体浇注不留施工缝,加强养护。
板面纵模各刷水泥一道面捣C20细混凝土,找坡2%,最薄处25mm,提浆压光高级防水涂料ü1:2水泥砂浆保护层20mm砌砖墩120×120,中距500mm,高180.上铺40mm厚490×490.C20预制混凝土板,1:2水泥砂浆灌缝及批面25mm厚。
6.2、对完成浇筑后的屋面,做闭水试验,如发现渗漏、自约束裂缝等现象,必须认真处理至不渗漏为止。
6.3、天面防水层翻500mm,并在该处做滴水线,女儿墙与屋面之间交角按规范做成圆弧形。
6.4、屋面排气管、烟道等根部也做成圆弧角,防水层上翻500mm,
6.5、女儿墙压顶做向内排水坡,坡度≥6%
6.6、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坡度不小于5%.水落口与基层接触处应每宽20mm,深50mm的凹槽,嵌填密封材料。
一、内部审计模式向“隶属于查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发展
我国目前的内部审计模式是采用“双重领导模式”,既受本企业主要领导的管理,又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指导和监督。但长期以来,内部审计无论是在业务安排上,还是在审计结论上都完全依附于国家审计。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公司管理结构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转向对董事会和董事会下设的委员会负责这一形式。该形式能减少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使股东利益得到有效保护,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的公司管理结构的要求,使得内部审计既能作为企业自我钓来的机构又能代表包括政府在内的所有投资者和债权人利益,对企业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审计。
二、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将由“监督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
“监督导向型”内部审计适应内审建立初期,其作为国家审计的基础,服从于国家审计,受国家审计的监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时代的要求,由“监督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并与国际接轨是其根本出路。“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侧重于“服务”,即“经济评价”,内审人员除了及时、准确地向组织管理当局报告有关差错防弊和资产保护信息之外,更重要的任务是针对管理和控制的缺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协助管理人员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项措施,合理使用房间,以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导向型过前本质并非排除放弃监督,相反,其目的正是通过对分”职能的有效发挥,促使其监督职能的到位,从而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三、内部审计的工作在点转向经济效益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
当前,经济效益低下和亏损的国有企业的比重较大,而且,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也越来越大。为了加以识别和控制,迫切需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一个部门,要服从于企业的总目标。因此;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促使实现企业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而风险管理是识别风险共设计控制风险的方法,其核心是将没有预期到的未来事项的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另外,国外审计实践也表明,现代内部审计的重点是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并且风险管理也越来越多地纳入到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内。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也进一步明确了这一内容。
四、内部审计技术将向计算机网络审计的信息化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的经营环境与经营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内部审计带来了巨大冲击。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中,经营业务要由系统处理与控制,绝大部分的会计记录要由计算机自动编制。计算机系统是否合法、安全、正确与高效,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安全与效益。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认识到新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方式的特点和风险,掌握降低这些风险的控制和对这些控制进行审计的方法。另外,内部审计部门也要适应企业的信息化要求,抓好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软件开发,选择适合的计算机设备、通讯网络、数据库、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为促进我国内部审计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五、内部审计将逐步向规范化轨道发展
目前,我国还缺少完整的内审法律保障、法律级次明显偏低,内部审计的准则和工作规范等尚未制定。近几年来,我国已认识到《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在内部审计规范化和提高审计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在对其积极了解的基础上开始着手制定我国的内部审计准则。另外,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一直是内部审计职业规范的积极探索者和倡导者,至今已陆续了13条关于审计标准的说明,被世界上的许多组织采用或作为其制定执业标准的基础,并被证明是具有综合性和适用性的。随着审计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内部审计也将逐步采用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国际审计惯例,再加上国内审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中国内部审计必将走向规范化道路。
六、环境审计成为内部审计必不可少的内容
近几年来,由企业经营活动的扩张所引起的环境灾难和污染,越来越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企业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赔偿代价。投资者认为有污染的公司会有更高的风险和成本。因此,在评估企业的业绩时,有关环境利用方面的经济信息正变得日益重要。WTO组织四项宗旨之一就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成员应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和环境维护,并依据不同组织发展水平下各成员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相应的措施。而目前我们的企业内部审计在审计环境方面还几乎是“零的记录”。要想在国际经济团中站住脚,创造效益,持续发展,环境审计就必须纳入我们企业内部审计的正常议事日程。
七、内部审计从业方式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1990年对内部审计的修订定义中明确内审通过向机构成员“提供分析、评估、介绍、建议和有关被审查活动的信息”来达到内部审计目标。而1999年的新定义对内部审计的从业方式仅仅做了“系统的”和“合规的”两方面的规定。任何从业方式,只要符合这两个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均可采取。新的审计方式并不防碍内部审计人员的有效从业,他们可以借助最新技术,将其运用于审计过程中,更为有效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内部审计将由原来的一种考察、评价的职业转变为通过监督机构的整个价值流程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职业,取消从业方式的限制,以有利于拓宽内部审计的范围。
八、内部审计主体和内部审计人员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1世纪内部审计主体和内部审计人员将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其表现为;一是内部审计主体的多元化。毫无疑问,与企业融为一体的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仍将是内部审计的主体,但在一些没有内部审计的小规模企业中,会由外部审计人员提供内部审计服务,在一些没有内部审计机构的大型企业中,很多情况下仍需要借助于具有特殊技能的外部审计人员的力量;二是审计人员结构的多元化。不仅有财务会计人员,还要有工程技术人员、计算机专家、企业管理人员、风险管理专家等;三是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审计人员除具有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以外,还需具有企业管理、工程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
九、内部审计管理将走向职业化管理的道路
从世界范围来看,内部审计普遍采取了通过职业组织进行管理的方式。美国内部审计师协会于1941年成立。随后,许多国家相继加入,逐步发展为一个国际性组织,它通过制定《内部审计实务标准》、《道德准则》来规范审计人员的执业行为,通过对违反标准和准则的人员注销“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证书”的办法,增加其约束力。实践表明,通过职业组织管理内部审计组织是一种成功的管理方式。我国自内部审计产生至今,一直采用国家行政部门管理的方法,这一做法不利于内部审计的发展。正因如此,我国正准备把内部审计由行政部门管理改为由内部审计的职业组织进行管理,并拟将中国内部审计学会改组为中国内部审计的职业组织——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可以预见,中国内部审计将是一个完全由内部审计职业组织——内部审计师协会管理的审计职业。这一方式的采用必将大大促进我国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超级秘书网
在具体审计实施过程中,笔者主要针对全市以及延伸审计的11个区县的失业保险费征收、失业金发放、失业保险专项补贴的拨付使用等各个方面开展了计算机审计:
一、重复发放的问题(以北碚区为例)
1.依次打开北碚区就业局提供的2004年度各月失业保险金发放表(见“原始数据包北碚区”文件夹)。
2.将EXCEL工作表中的数据身份证号码全部改为数值型,可以在设置单元格格式中直接设定也可以运用公式“E*1”。
3.新建一个名为“失业保险金发放”的Access数据表,将整理好的失业保险金发放表导入到Access数据表。
4.在AO系统中新建一个命名为北碚区的账套,点击“采集转换业务数据采集数据”,形成审计中间表并将数据表保存在目录树下。
5.点击“数据分析”,点到需要分析的业务数据表,输入SQL语句:Select*From[业务_200406]where[身份证号码]in(Select[身份证号码]From[业务_200406]GROUPBY[身份证号码]HAVINGcount([身份证号码])>1),筛选出某月身份证号码重复的发放记录。
通过类似的计算机审计,在延伸审计的11个区县发放失业保险金40多万人次中,发现748条身份证号码重复的发放记录,经核实有2人重复领取失业保险金共16个月3595元,其余为经办工作人员失误所致。
二、重新就业后未停发失业金(以江津市为例)
1.打开江津市就业局提供的2004年度各月失业保险金发放数据(见“原始数据包江津市江津市失业人员花名册”文件夹)。
2.在AO系统中新建一个名为“江津市”的账套,通过业务数据采集将数据导入AO系统,并生成审计中间表。
3.点击“数据分析”,点到需要分析的业务数据表,输入SQL语句:“Select*From[业务_2004_01]WHERE[到期原因]=‘重新就业’ANDmonth([到期时间])=8”,筛选出停发原因是“重新就业”的记录。
通过计算机查询得到江津市2004年度到期原因显示“重新就业”但并没有停发失业保险金为3200人次。经审计核实,该市2004年度有52名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后,仍然领取了4个月失业保险金,共计208人次40584元。其余是发放软件设计缺陷所致。
三、多领多拨补贴(市就业局)
1.打开市就业局提供的2004年度失业人员求助登记上网数据(见“原始数据包市就业局就业局职介数据_050706求职登记”文件夹)。
2.在“就业局职介数据_05070”下建一个“求职登记”ACCESS文件,点击“文件获取外部数据导入”将EXCEL数据表“031130-040531”(上半年)和“040106-041201”(下半年)导入到ACCESS文件中,命名为“求职登记原始”。
3.在ACCESS中,对“求职登记原始”表设置查询条件“rylb”=“5”,“SQL语句:SLECET*INTO求职登记-筛选FROM求职登记原始WHERE(((求职登记原始。rylb)=”5“))”,并生成失业人员“求职登记-查询表”。
4.将“求职登记-筛选”导入AO系统生成审计中间表[业务_2](见“全市求职登记、成交”电子帐簿)。
5.对重复登记进行筛选分析,SQL语句:“Select*From[业务_2]where[sfzh]in(Select[sfzh]From[业务_2]GROUPBY[sfzh]HAVINGcount([sfzh])=2,3,4,5……”)。
6.查出重复登记2次的有552人,重复登记3次的33人,重复登记4次的4人,重复登记5次的3人。累计重复登记642人次。
2004年度市就业局按7.5元/人标准核定全市失业人员求职登记47320人,核拨求职登记费354900元。全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反映上网求职登记45891人次,扣除重复登记的642人次,实际上网求职登记为45249人。
市就业局按7.5元/人标准多核定求职登记2071人,多拨求职登记补贴15532.5元。
四、虚报求职成交补贴(市就业局)
步骤与三类似。审计核实江北区求职成交上网人数为202人,而市就业局按22.5元/人的标准核拨了643人的求职成交补贴14467.5元,延伸该区时进行了核实,只有15个失业职工求职成交合同并停发失业保险金。据此,审计组认定该区多领求职成交补贴14130元。
通过采取类似的审计方法,审计组对延伸的11个区县的求职成交数据进行了逐一核实,发现江北区、梁平县等7个区县多报求职成交2597人,虚报冒领求职成交补贴58432.5元。
五、各区县虚报培训补贴(以江北区为例)
1.打开江北区就业局提供的2004年度失业保险金发放数据(见“原始数据包江北区江北区培训中心”及“原始数据包江北区江北区职介中心”文件夹)。
2.将2004年度分别在5个失业人员培训点举办的近80个失业人员培训班次汇总到一张命名为“培训总表”的EXCEL表中,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形成规范的格式。
3.将培训总表导入AO系统命名为“[业务_‘Sheet(2)’].
4.编写SQL语句(同上类似)对培训人员身份证号码重复和身份证年龄超过60岁的失业人员进行查询,生成现场审核结果表。
2004年度江北区重复培训失业人员57人,按260元/人的补贴标准多领培训补贴14820元。
延伸审计11个区市县2004年培训失业人员23611人次,发现存在重复培训90人,按260元/人标准多领补贴23400元。
六、欠收失业保险费(以渝中区为例)
1.打开市地税局提供的2004年度各区县失业保险金征收数据即“原始数据包市地税局€4年失业保险报表(开票入库)。xls”文件。
2.将渝中区2004年的征收数据复制命名为“渝中区地税2004年征收数据表”,并进行数据整理。
3.在AO系统上建立一个账套“渝中区”,将征收数据表导入AO系统形成审计中间表命名为“[业务_Sheet1]”。
4.对2004年度实缴金额进行汇总,SQL语句为:“SelectSUM([实缴经额])AS渝中区实际入库金额From[业务_Sheet1]WHERE[入库日期]isnotnull”。
5.统计出该年度渝中区失业保险费的开票数,SQL语句为:“SelectSUM([实缴金额])AS渝中区开票金额From[业务_Sheet1]”。
经审计核实,渝中区地税局2004年度失业保险费开票数47,606,177.93元,实际征收入库数45,391,582.87元,开票未入库,即欠收失业保险费2,214,595.06元。
审计组延伸审计11个区县,2004年度共欠收失业保险费1489.81万元。超级秘书网
七、失业保险费征收系统存在缺陷
1.在延伸审计11个区县失业保险费征收系统时,每个区县都存在系统征收汇总表与实际征收汇总数差异较大,审计组判断地税DS2.0系统社保模块的统计汇总模块可能存在缺陷。
2.由于地税部门没有提供该系统及其相关设计资料,审计组只能通过前台操作进行证实。
3.从“查询统计—社保征收查询—社保月征统计”和“社保管理—统计报表—月征统计表”两个路径进行统计获取的征收数字差异较大,并且都和数据库数据汇总数存在较大差异。
4.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市地税部门反馈,并和市地税局计算机处一起查找问题的原因,最后证实该系统的社保模块统计汇总公式存在问题,导致统计结果不正确。
1、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提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涵义;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规范;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会计
人员职业道德的自律机制;对当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分析;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对策。
2、 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
[提示]借款费用的概念及内容;借款费用会计确认的原则;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计算和分析;借款费用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借款费用会计处下的建议。
3、 试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提示]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我国目前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及建议。
4、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
5、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
[提示]会计监督;会计监督的目的;会计监督的范围;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内部机制和外部对会计监督的影响。
6、试论新《会计法》下的会计监督体系
[提示]新《会计法》出台的背景;新《会计法》对会计监督内涵的界定;新《会计法》下的会计监督体系;新《会计法》有效发挥会计监督作用的条件。
7、关于会计工作的责任
[提示]会计的本质与法制化特征的分析;我国相关法律如《》、《法》、及〈公司法〉对会计工作法律责任的规定;〈会计法〉单位负责人法律责任的广义及依据分析;各种法律责任的不完善及今后应改进的方向。
8、关于会计体制的研究
[提示]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涵义及研究对象;我国现有会计管理体制的缺陷及原因分析;计划与经济会计管理体制的差异;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的创新,包括会计委派制、总监制、稽查特派制等。我国会计管理体制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
9、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会计监督
[提示]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结构;会计的目标与会计监督的关系;现代企业制定下会计监督的特点;会计监督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会计监督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
10、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提示]真实性的界定;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因素分析;会计信息真实性与相关性的关系研究;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现状、原因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后果研究;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11、××(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风险分析与控制
12、××市(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13、从PT××看财务危机的防范
14、××公司的应收账款分析
15、××公司财务综合分析
16、××(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动机及手段分析
17、从“××集团”、“××集团”的经营成败看企业财务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18、从XX(省、市、县)的会计师事务所看会计师事务所核心能力的构建
19、从“××会计造假案”谈会计诚信问题
20、××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21、由××事件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22、从××看会计风险防范
23、××市(县)会计委派制问题研究
24、从××(上市)公司谈股利分配政策
25、从××集团谈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
二、财务管理部分
1、 企业获利能力分析体系
2、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3、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
4、企业获利能力分析体系
4、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论文关键词:电信,企业,收入,审计
一.通信业务收入审计的意义
1.通信业务收入是电信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企业经营活动的目的是盈利,最终实现资产增值和扩大再生产。通信业务收入作为电信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是形成利润的主要源泉。取得更多的通信业务收入是电信企业经营活动的中心任务,是电信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对电信企业来说通信业务收入审计至关重要。
2.通信业务收入按照业务性质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通信业务收入的确认方法和确认时间不尽相同。根据业务性质不同通信业务收入分为:网内普通电话业务收入、卡类业务收入、公话业务收入、数据业务收入、网元出租及代维业务收入和网间结算收入等。上述不同类型的收入,有的按计费数据确认收入,有的按服务期限确认收入,有的按合同约定确认收入,有的收款即做收入等等。多种类型的收入确认方法给电信企业提供更多的收入调节空间。电信企业在任务指标和市场竞争双重压力下,在团体利益的驱动下,会产生多种多样错弊类型毕业论文格式,从而给审计工作带来更多的挑战。
3.通信业务收入依据的基础数据涉及环节多,政策性、专业性强,包括计费系统、智能网平台、网间结算和资费政策等许多方面。不掌握一定的电信业务知识和监管政策,不了解一定的电信业务流程,不从基础业务数据入手,单从会计账面很难发现通信业务收入方面的舞弊行为,因此,通信业务收入审计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通信业务收入审计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通信业务收入审计,首先从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开始,然后进行符合性测试,再进行实质性测试。具体审计内容如下:
1.评价有关通信业务收入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审计的目标是确认电信企业是否制定了通信业务收入确认办法、通信业务收入核算办法、营业款管理办法和资费政策的授权与审批等内部控制制度。确认这些制度是否一贯得到遵守。对被审计单位有关通信业务收入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
2.确认通信业务收入的真实性。审计的目标是确认通信业务收入依据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发生,是否存在虚构经济业务,虚增通信业务收入的情况。
3.确认通信业务收入的完整性。审计的目标是确认所有取得的通信业务收入是否全部入账,是否存在截留挪用通信业务收入的情况。
4.确认通信业务收入的及时性。审计的目标主要是确认各类通信业务收入是否按规定的期限及时确认收入,是否存在提前或迟后确认收入的情况。
三.通信业务收入审计的主要方法
(一) 通信业务收入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方法,主要是通过查阅被审计单位制定的有关通信业务收入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确定有关通信业务收入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完整性。通过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确定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遵守情况。
(二)不同类型通信业务收入的审计方法
1.根据计费数据确认通信业务收入的审计方法。
根据计费数据确认通信业务收入的业务主要包括网内普通电话业务收入和部分增值业务收入,对这两种业务收入的审计方法如下:
(1)网内普通电话业务收入的审计方法
① 核对财务部门每月确认的网内普通电话业务收入与计费系统统计的网内普通电话业务收入,确认两种数据是否一致,若有差异分析原因,从中发现问题;
② 查阅被审计单位有关的资费政策,按照资费政策审查被审计单位计费记录,确认有无将优惠减免费用、空滚月租虚增当期收入的情况;
③ 结合应收账款、预收账款会计科目,核对计费系统记录的应收、预收款余额与财务部门有关的会计科目余额,确认两者余额是否一致,其差异额是否合理。
(2)根据其他智能平台数据确认通信业务收入的审计方法。
根据智能平台数据确认通信业务收入的业务包括彩铃业务和来电显示业务等毕业论文格式,其审计方法基本相同,具体如下:
① 审核财务部门确认的有关业务收入与智能平台上每月统计数据是否一致;
② 如按合同单价计费的,核对计费单价,是否和合同单价一致。
2.宽带业务和其他数据业务收入的审计方法。
宽带业务和其他数据业务客户多采用预付费的形式支付费用。电信企业收到客户预付的款项应做预收账款进行核算,然后根据约定的服务期限分期确认通信业务收入。因此,对此类通信业务收入的审计方法主要是确定预收账款分期确认的通信业务收入是否和约定的期限一致,是否存在多(少)分摊当期通信业务收入的情况。
3.各种电信卡类业务收入的审计方法
(1)确定卡品管理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
① 各类卡品是否由省分公司统一制做,统一入帐;
② 各地市分公司向省分公司领取电信卡时,省分公司是否按各地市分公司分别建立卡品领用台帐;
③ 月末,各地市分公司卡品台账与省分公司卡品领用台账是否核对相符;
④ 各营业厅向地市分公司领卡时,各地市分公司是否建立各营业厅卡品领用台帐;
⑤ 卡品实物是否由财务人员按规定保管;
⑥ 卡品实物保管和卡品台账的登记的职务是否分离;
⑦ 卡品激活是否经授权,并分批激活;
⑧ 月末是否对卡品进行盘点,实物数量和台账是否一致;
⑨ 销售卡品是否有销售单,销售单是否登记卡号,是否有领卡人签字;
⑩ 财务部对废卡是否单独管理,废卡处理时有无审批程序,有无三方人员监督等。
(2)电信卡类收入的具体审计方法
① 盘点审计日卡品库存数量,经调整后和卡品台账结存量是否相符;
② 抽查其卡品入库数量和厂家发料单、或上级单位的调拨单,确认有无截留电信卡,少入库的的情况;
③ 抽取已销售的卡品,根据卡号或批号查看计费平台上各类卡的开通情况及相应的流量、余额,并关注卡品的余额及沉淀,若卡品无流量,应追查分析原因;
④ 抽查大额售卡收入的实际来源,审核售卡收入凭证所附的原始单据,确定付款单位和购卡单位是否一致;
⑤ 结合有关成本科目毕业论文格式,审查是否存在将卡品折扣列支费的情况。
4.按实缴款确认收入的审计方法
(1)通过开具手工发票取得收入的审计方法。
① 核实财务部门是否对各营业厅领用的手工发票建立了领用、使用、结存台帐;
② 财务部门是否每月核对各营业厅开具的手工发票,其确认的收入和开出的发票金额是否一致。
(2)开具机打发票取得收入的审计方法,主要是核对当月实缴收入与计费系统记录的实缴数是否一致。
5.其他按合同确认收入的审计方法
① 审查所签合同文本,确认合同是否合法、真实和有效。结合有关业务流量情况,确认是否存在内外勾结通过签订虚假合同虚增通信业务收入的情况。
② 审查核对是否按合同约定的单价、业务量确认收入,是否存在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确认收入的情况。
③ 审查确定业务部门记录的业务量和收入确认依据的业务量是否相符。
④ 现场抽查核实业务部门提供的业务量,确认其是否真实发生,是否存在业务部门编造虚假业务量的情况。
⑤ 实际交款单位和合同签订单位是否一致,重点关注有无直接现金交款,并分析其原因。
6.查阅有关成本科目,确认在成本中有无和收入业务发生金额、单位和时间相同的现象,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否合理。
通信业务收入审计是电信企业审计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求审计人员不仅掌握丰富的审计专业知识,而且要掌握必要的电信业务知识和国家有关对电信企业的监管政策。只有具备这两方面的知识,才能胜任通信业务收入的审计工作。
1.帮助学生提高“评述论说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能力。
2.引导学生掌握“评述论说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和
技巧。
3.拓展学生写作“评述论说类”材料作文的视野。
学情分析
针对近年来全国课标卷中“评述论说类”材料作文的增多,很多学生难以把握这类材料审题立意的现状,搜集近几年课标卷中的这类材料,分析、归纳、总结,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教学方法
1.举例・引导・概括总结
2.投影实例
教学资源
引证――全国课标卷材料一二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重点
评述论说类材料应该抓住那些实质性的东西。
教学过程
1.导入
做任何事,讲究一个“思”字,讲究一个“练”字,讲究一个“巧”字。课标卷中的评述论说类材料作文的写作也是如此!没有学习过、没有尝试过、没有用心归纳总结过,谁的写作都不可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那种境界!《卖油翁》中的老头,之所以能娴熟地灌油入瓶;书法大家王羲之,之所以能挥毫疾书……全都是因为事前先动了脑筋,再下了苦功练习了千万遍,最后从中掌握了一定的技巧,才会达到“功德圆满”或者“炉火纯青”的境界。
因此,要得熟谙评述论说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之道,平时在写作中必须分三步走:一思二练三总结。
2.教学过程
(1)投影展示一例课标卷中的“评述论说类材料”(让学生看投影思考问题):
示例:“我看艺考”。“艺考”顾名思义就是艺术考试,是各类艺术院校通过专业测试的方式选拔优秀的生源。那么,怎样面对来势凶猛的艺考大军,怎样让我们这些怀有艺术梦想的学生能在一片蔚蓝天空下自由飞翔,任意驰骋,是我们每一个艺考生和每一个艺术院校都应重视的问题。而谈到艺考,我认为那是我们国家素质教育的最直接的体现,“音体美”不单单是我们的业余部分,
在当今时代形式下,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成为了衡量学生的新
标准。
对于真正想从事艺术学习与研究的同学来说,一定要把握艺考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把几年来对艺术的向往淋漓尽致地展现。同时,我们更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采取多方向发展的多手准备。
其实,艺术的快乐是属于每一个人的,但是未必每一个人都要走上艺术的道路,半路出家的“得道高僧”毕竟是少数的,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坚持不懈地“修行”,将艺术贯穿生活始终的同学,才是艺考大军中闪光的“勇士”!
(2)给学生的建议
①寻找材料中“说了什么”“说的谁”“结果是什么”。
②琢磨材料运用了那种结构模式。
(3)提问
①这个材料侧重分析的是什么?
②为什么“艺考大军连年增长”以及怎样才能使同学在“艺考”当中正常发挥,还有我们如何正视“艺考”等。
(4)检查问题
学生回答,老师和大家一起总结:明确问题1的答案――这个材料侧重分析的是“艺考”的火热!再次确认问题2的答案――如何正常发挥、如何正视“艺考”!
(5)分析、总结
①这个材料,运用了“说了什么”“说的谁”“结果是什么”的框架结构,基本属于“总―分―总”模式。为此,我们审题立意就应该牢牢把握主“增长”“机会”“平和”“热爱”“如一”等关键词。
②有了这些特殊词语,再联系现实生活,就可以审题立意了。譬如,“不要人云亦云”“要抓住每一次机会”“要用平和的心态面对失败”“热爱成就大事”“始终如一才是成功的关键”等。
总之,一个评述论说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不仅需要在审题方面下文章,还需要在内部结构框架当中巧妙的组合!只有通过一思二练三总结的过程,多次反复训练,才会提高这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能力,才会掌握这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和
技巧!
中图分类号:F239.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8-0115-04
一、引言
行为审计论文是以行为作为主题的审计,其历史源远流长,古埃及的法老委任监督官负责对全国各机构和官员是否忠实地履行职责进行检查[1],西周时期的宰夫检查百官执掌的财政财务收支[2]。这里的履行职责、财政财务收支都属于行为,这些检查都属于行为审计。当代中国审计非常关注行为是否合规,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以行为为主题的审计。然而,行为审计的理论研究却非常缺乏,严重滞后于行为审计实践。
目前,关于审计本质的观点很多,有些观点缺乏科学的方法论,有些观点是从特定的审计主体角度来概括审计本质,都未揭示行为审计本质。本文认为,认识论是以方法论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论要以科学的方法论为基础,对于审计本质的探究如果缺乏科学的方法论,可能无法得到科学的结论。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基础,探究行为审计本质。
本文随后的内容安排如下:首先是一个简要的文献综述,梳理行为审计本质研究相关文献;其次,阐述认识审计本质的方法论;然后,分析审计一般的本质及其与行为审计本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行为审计本质;最后是结论和讨论。
二、文献综述
根据本文的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包括两方面,一是审计一般的本质研究文献,二是行为审计本质研究文献。
关于审计一般的本质有许多研究,主要观点有查账论、系统过程论、控制论、经济监督论和国家治理免疫系统论。查账论认为审计就是查账,是对会计资料及财务报表的检查[3-5]。系统过程论认为审计是客观收集和评价与经济活动及事项有关的认定证据,以确定其认定与既定标准的相符程度,并将结果传递给利益关系人的系统过程[6]。控制论认为审计是为确保受托责任履行的一种社会控制机制[7]。经济监督论认为,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独立监督[8-9]。国家治理免疫系统论由刘家义提出,它包括两方面的要义,首先审计是治理的组成部分,其次审计在治理构造中主要发挥免疫系统的作用[10-13]。
关于行为审计本质,相关的研究很少。国外的代表性人物是日本的鸟羽至英,他将审计主题区分为行为主题和信息主题,并在此基础上,将审计区分为行为审计和信息审计,认为行为审计研究要关注的一些特定问题包括:审计标准需要达成共识;审计人通常被授予较大权限;审计命题往往不清晰;审计意见主要是以有限保证方式提供;审计人受伦理道德的影响较大[14]。国内文献,谢少敏介绍了鸟羽至英教授的研究,尚未有文献专门研究行为审计理论框架[15]。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对行为审计本质的研究有一定的启发,但是,关于行为审计本质还缺乏直接研究。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基础,探究行为审计本质。
三、认识审计本质的方法论
目前,对于审计本质有许多不同的观点,观点分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方法论。从哲学观点来看,方法论决定认识论,在不同的方法论指导下,得出的认识结论可能会有重大差异。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形式逻辑的“概念”理论,审计本质的认识过程大致如图1所示。
首先,存在许多的审计现象是认识审计本质的前提,没有审计现象就没有审计本质。审计现象是审计的外在方面,是表面的、多变的、丰富多彩的;审计本质是审计的内在方面,是深藏的、相对稳定的、比较深刻的、单纯的。审计现象是可以直接认知的,审计本质则只能间接地被认识。审计现象是审计本质的现象,审计本质是审计现象的本质。审计本质只能通过审计现象表现出来,审计现象只能是审计本质的显现,他们之间是表现和被表现的关系。可能出现的问题是,由于人们观察到的审计现象不同,对审计本质的理解会出现差异,甚至将审计现象作为审计本质。
其次,对审计本质的认识经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辩证发展过程。感性认识反映的是审计的现象,对审计的表面有了初步认识,是认识审计的初级阶段,形成了对审计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理性认识是以审计的本质规律为认识对象,是对审计内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审计的高级阶段,形成审计的概念、判断、推理。由于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并无明显的分界点,所以,很有可能将感性认识的结论当成理性认识的结论,从而出现将审计现象作为审计本质的问题。
最后,虽然在感性认识过程中也可能形成一定的概念[16],但是,概念的形成主要是在理性认识阶段。审计概念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17],在审计理论研究过程中,常常遇到诸如舞弊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会计报表审计、合规审计、绩效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管理审计、行为审计、信息审计等一系列具体审计概念。但是,可能出现的问题是,混淆审计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的区别,将审计具体概念作为审计抽象概念。
就行为审计本质与现象关系来说,审计本质应该来源于行为审计现象,是行为审计现象的本质,而行为审计现象则是行为审计本质的显现。就行为审计本质形成阶段来说,应该是在感性认识阶段,形成对行为审计的感觉、知觉和表象,在此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形成行为审计本质的概念。就行为审计概念来说,相对于审计一般,行为审计是具体概念,但是,行为审计本身还可以再细分,相对于细分的行为审计来说,行为审计本质是抽象概念。
四、审计一般的本质及其与行为审计本质的关系
审计一般是各种审计现象的抽象,笔者认为,从审计一般出发,审计是以系统方法从行为和信息两个角度独立鉴证经管责任中的问题和次优问题并将结果传达给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安排[18]。
这一概念是高度概括的,核心内容是各种审计的共性,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解析:
1.审计的内容是经管责任中的问题和次优问题。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审计的内容只涉及经管责任(Accountability),非经管责任一般不作为审计的内容,没有委托关系,就没有经管责任,而审计只是针对经管责任,所以,没有委托关系,就没有审计;二是对于经管责任,审计也只关注其中的问题和次优问题,问题源于人类的自利,次优问题源于人类的有限理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次优问题不同于西蒙意义上的次优选择,而是指未能在当前的条件下作出适宜的选择。
2.审计目标是鉴证经管责任中的问题和次优问题。也就是说,审计主要是就经管责任中是否存在问题和次优问题形成结论,并将这个结论传达给利益相关者。
3.审计主题包括行为和信息两个方面。审计主题就是审计人员所要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对象,审计过程就是围绕审计主题收集证据并发表审计意见的系统过程。一般来说,审计主题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信息,通常所说的认定是其主要形态;二是行为,也就是审计客体的作为或过程。与上述两类主题相对应,审计也区分为信息审计和行为审计。
4.审计是有系统方法的制度安排。审计是一种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中包含审计自身的系统方法。
5.审计具有独立性。经管责任涉及多方面,审计不参与其鉴证的经管责任之履行,与经管责任本身没有利益关联,具有独立性。也正是由于这种独立性,审计才具有客观性。
对于审计本质的上述界定,可能有些审计现象与它不符,但是,审计一般概括的是各类审计的共性,相当于各类审计的最大公约数,当然有些只属于某类审计个性的属性没有概括进来,审计一般所概括的属性,是各类审计都存在的,行为审计也不例外。
显然,对于审计一般之本质的上述界定会影响对行为审计本质之界定。一方面,行为审计与审计一般之间具有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所以,行为审计应该在上述属性的基础上,还要有所扩展,以体现行为审计的独特个性;其次,从概念层级来说,审计一般是抽象概念,而行为审计是具体概念,所以,行为审计应该具有更多的内涵,更少的外延。总体来说,认识行为审计,要以审计一般为基础,然后,扩展行为审计特有的属性和内涵。
五、行为审计本质
尽管审计历史很悠久,但是,到目前为止,真正发展起来的审计业务类型并不多,主要包括:舞弊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会计报表审计、合规审计、绩效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管理审计等,不同类型审计业务的审计主题归纳如表1所示。
根据表1中各类行为审计现象的共性属性,并考虑审计一般之本质和行为审计之本质的关系,对于行为审计的本质,有如下认识:行为审计是以系统方法从行为角度独立鉴证经管责任中的缺陷行为并将结果传达给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安排。
对于这个概念,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解析:
1.行为审计内容。就审计一般来说,其审计内容是经管责任中的问题和次优问题。对于行为审计来说,其审计内容当然离不开经管责任中的问题和次优问题,但是,其审计内容应该扩展行为审计特有的属性和内涵。根据这个原则,行为审计内容集聚在经管责任中的缺陷行为,包括违规行为和瑕疵行为。违规行为是指明确违反了委托人意愿或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而瑕疵行为是指由于有限理性和自利所导致的次优问题和问题,也就是没有采用最合宜方案的行为或不作为,不作为是指本来可以促进经管责任履行但是没有实施的行为。总体来说,缺陷行为是存在改进潜力的行为,这些行为如果得到改善,经管责任的履行会更好。
2.行为审计目标。就审计一般来说,审计目标是鉴证经管责任中的问题和次优问题。行为审计当然也不例外,其审计目标离不开鉴证经管责任中的问题和次优问题。但是,行为审计需要在审计目标方面扩展其特有的属性和内涵。一方面,将需要鉴证的问题和次优问题聚焦在由违规行为和瑕疵行为组成的缺陷行为;另一方面,在很多情形下,除了鉴证是否存在缺陷行为外,还需要对缺陷行为进行处理处罚,从而出现审计处理处罚;同时,对于发现的缺陷行为,还需要提出审计建议,并推动这些审计建议得到实施,从而出现审计整改。所谓的“坚持批判性,立足建设性”就是对行为审计上述目标扩展的恰当描述。
3.行为审计主题。就审计一般来说,审计主题包括行为和信息两个方面,行为审计当然属于行为主题。但是,行为审计需要在审计主题方面扩展其特有的属性和内涵。就行为主题来说,又分为具体行为和约束具体行为的制度,显然行为审计注意的只是具体行为,约束具体行为的制度是制度审计的主题。行为审计的核心内容就是从众多的具体行为中找出缺陷行为。
4.行为审计方法。就审计一般来说,审计是有系统方法的制度安排。行为审计当然也有系统方法,但是行为审计的系统方法有其特有的属性和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行为审计标准需要达成共识。当判断行为是否合规时,需要就适用的法律法规达成共识;当判断行为是否合理时,需要就合理行为的标准达成共识。在许多情形下,合理行为的标准具有较大的主观性,所以,相关各方要就判断标准达成共识,可能较为困难。第二,行为审计取证具有更多的职业判断,由于大多数的行为并不存在系统的支撑载体,所以审计取证主要适用事实发现型,一般只能就已经发现的事实发表意见。第三,行为审计一般还需要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处罚,对缺陷行为要提出审计意见,所以行为审计需要有审计处理处罚和审计整改,信息审计并不一定需要这些审计环节。
5.行为审计独立性。就审计一般来说,要求具有独立性。行为审计当然不会例外。一般认为,独立性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在实质上包含了正直性、专业水准和客观性[19]。由于行为审计具有更多的职业判断,审计人的主观因素在行为审计过程上更为重要,审计人的伦理道德对正直性、客观性会产生更多的影响,所以行为审计更需要强调审计独立性,从而也需要采取更多的预防性和惩罚性措施来保障独立性。
六、结论和讨论
行为审计是以行为作为主题的审计,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基础,探究行为审计本质。审计一般之本质的界定会影响对行为审计本质之界定。一方面,行为审计与审计一般之间具有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所以行为审计应该在上述属性的基础上还要有所扩展,以体现行为审计的独特个性;另一方面,从概念层级来说,审计一般是抽象概念,而行为审计是具体概念,所以行为审计应该具有更多的内涵,更少的外延。总体来说,认识行为审计,要以审计一般为基础,然后,扩展行为审计特有的属性和内涵。
根据各类行为审计现象的共性属性,并考虑审计一般之本质和行为审计之本质的关系,对于行为审计的本质,有如下认识:行为审计是以系统方法从行为角度独立鉴证经管责任中的缺陷行为并将结果传达给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安排。
中国当代审计业务是以行为作为主题的审计主题,对于行为审计本质之认识会影响行为审计制度之构建,如果不能认清行为审计与制度审计、信息审计之区别,而是将各类审计混为一谈,则中国特色的审计制度之构建就缺乏适宜的审计理论。目前,需要以当代中国的行为审计实践为基础,并考虑其他国家的行为审计实践,对这些审计实践进行理论概括,形成系统的行为审计理论,唯有如此,才能为行为审计准则之构成奠定理论基础,行为审计才有可能成为系统化的制度安排。
【参考文献】
[1] 文硕.世界审计史[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
[2] 吴泽湘.宰夫详考——论中国审计史研究的一个误区[J].审计研究,2002(2):35-39.
[3] MAUTZ R K,SHARAF H A.The Philosophy of Auditing[M].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1961:15.
[4] 番场嘉一郎.会计学大辞典[M].司徒淳,译.湖北省会计学会,1981.
[5] 郭振乾.郭振乾审计长关于研究审计定义的一封信[J].审计研究,1995(1):24.
[6] AAA(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 A Statement of Basic Auditing Concepts[A].1972.
[7] 蔡春.审计理论结构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27-63.
[8] 杨纪琬.关于审计理论的若干问题[J].审计通讯,1983(12):17-23.
[9] 阎金锷.审计定义探讨——兼论审计的性质、职能、对象、任务和作用[J].审计研究,1989(2):7-14.
[10] 刘家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J].审计研究,2008(3):3-9.
[11] 刘家义.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发挥审计监督免疫系统职能[J].求是,2009(10):28-30.
[12] 刘家义.积极探索创新,努力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体系[J].审计研究,2010(1):3-8.
[13] 刘家义.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J].中国社会科学,2012(6):60-72.
[14] 鸟羽至英.行为审计理论序说[J].会计,1995,148(6):77-80.
[15] 谢少敏.审计学导论:审计理论入门和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16] 傅小平.论概念的两重面貌和三个发展阶段[J].现代哲学,1992(2):13-16.
[17] 李建华.论抽象概念与具体概念的区分[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1-5.
我国现阶段,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的问题,就是董事会中有一部分股东同时还兼任企业的高管职务,这一问题导致了股东在聘请事务所进行评价会计报告时,而变成了经理层的自我评估,由此而造成的道德风险就表现的更加突出。
1. 诚信价值的定义
所谓的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诚信价值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比如良好的职业道德、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完美的服务质量以及良好的信誉。会计诚信除了上述的方面以外,还有着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会计人员要按照国家的相关制度、行业准则以及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规定,向企业利益的相关都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而这些信息是企业管理决策的基础,同时也是政府职能部门、债权人、投资人以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依据。会计诚信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个人行为与企业行为,由于会计人员是为企业工作的,所以企业行为会占据主导地位。这就造成了会计人员的诚信是建立在企业诚信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也使会计人员在生产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处于弱势的地位。
个别企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对财务报告进行粉饰,参杂了过多的主观意愿。但是也存在着部分会计工作人员素质不高,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市场经济是自由的经济,也必须是诚信的经济;毕业论文 会计是一切经济运行的基础,所以会计行业也必然是一个诚信的行业。如果会计不是以诚信作为基础,那么独立的审计工作就会丧失其存在意义。现阶段,我国工业处于经济体制转型的重要时期,如果会计师事务所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而对评估方与被审计单位一味的迎合,高估或者低估资产的实际价值,编制虚假的会计审计报告,这不但对审计行业未来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同时也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但是目前,我国会计师行业已经出现了诚信危机,因为会计诚信的丧失通常都会得到被审计单位的认可,而虚假的会计信息对于被审计单位是有利的,这就是诚信问题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毕业论文 我们知道,所有的经济团体的发展都不能离开利益相关参与,因此,信息的失真,其本质是源于利益相关者的重复博弈。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利益相关者会因为虚假信息而获得利益,同时还有部分利益相关者会因此而损失利益。那么利益相关者究竟是如何进行博弈的,笔者将在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2.会计审计中诚信价值问题分析
博弈论是目前经济学领域应用最为广泛,影响也最为深远的一种方法论,它主要是讨论博弈的双方或者多方之问的对抗、冲突以及在特殊环境下的各方所采取的策略的问题。在市场经济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着众多、复杂的博弈关系,每一个参与者都会在博弈中扮演一个角色,但是参与者所占有的信息量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比如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市场运行机制相对完善,信息流通迅速,各个参与者之间能够掌握对称的信息,博弈的结果则趋向均衡: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信息不畅通,谁掌握的有效信息多,博弈的结果就会偏向谁。这其实
就是非对称信息博弈的重要表现。
2.1会计审计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博弈
现代企业为了使权力达到制衡,因而采用的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管理方式。这就让很多所有者远离企业,而聘请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来完成对企业的管理。很明显职业经理对企业的了解远大于股东对企业的了解,这就造成了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股东则处于弱势。经理人为了保住职位.避免企业经营不善、破产、兼并以及自己被辞退,就可能会有机的通过会计报表来夸大自己的经营业绩,冈为会计报表是股东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信息来源。股东为了对经理所提供的会计报告的信息进行确认,必须要聘请会计审计机构,比如像会计事务所,对会计报告迸行有效评价,以确认经理人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经营目标。这就让事务所所提供的审计报告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它不仅是会计报告真实性的证明,同时也是股东衡量企业管理人员业绩的主要依据。我国现阶段,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的问题,就是董事会中有一部分股东同时还兼任企业的高管职务,这一问题导致了股东在聘请事务所进行评价会计报告时,而变成了经理层的自我评估,由此而造成的道德风险就表现的更加突出。如果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告提出了质疑,那么经理则会以董事会的身份向事务所施压。此刻,注册会计师则会在坚持执业准则与顾客购买审计意见间进行博弈。而多数的事务所会基于对生存与发展的考虑,而降低道德标准。
2.2会计审计机构之间的博弈 &nbs会计专业毕业论文p;
现阶段,我国会计审计机构之间的竞争还相当激烈,会计师事务所要考虑的除了拓展新的服务项目之外,就是在留住现有客户的基础上,发展新客户。客户资源一直都是会计师事务所争夺的对象。如果事务所之间,在规模、服务、技术等方面差距不大的情况下,降低审计成本无疑在竞争中会取得优势。因此,事务所之间的博弈变成了为了争取到更多的客户资源而降低审计成本的博奔。如果事务所以提高质量、节约时间的方式来降低成本,这社会生产率发展的表现,是积极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如果事务所以省略审计程序的方式来降低成本,必然影响到审计效果,最终也会困审计不充分而致使审计失败,这是社会生产率倒退的表现,是消极的、不利于社会发展的。
当审计行业的竞争加剧,事务所间的博弈也便激烈的开始,表面上是大打价格战,实际上,有些事务所为了压缩成本,省略了必要的审计程序,从而增加了审计失败的风险,使会计宴席的诚信也受到了威胁。目前,我国独立审计行业在制度与体制方面还不够完善,在这一背景下,事务所为了保住现有的客户群,对客户的无理要求或多或少的采取了屈服的态度,在与客户之间的博弈中处于弱势,但是这种弱势在短期内为事务所带来了收入,于是围绕着会计报告,事务所与客户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默契”,虽然这种“默契”是短时间的,但是它使审计人员背离了执业道德,也损害了诚信价值。总之,企业发展要以诚信为本,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诚信作为基础,诚信是我们每个人做人的道德准则。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变的时代背景下,诚信问题逐渐表露出来,笔者对会计统计诚信问题进行了分析。会计审计应将诚信作为执业的基本,这样我国的经济才能可持续稳定的发展。我们会计审计工作者应该坚持诚信为本,科学发展观,重视诚信价值在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中的作用,事务所也必将会在监督经济运行,实现社会平衡健康发展方向,体现会计统计工作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延丽.公司治理对会计透明度影响的实证研究.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2008.
[2]杜洋.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中的诚信价值与博
--> 弈分析《.新财经(理论版)》,2012,1.
[3]杨京钟.会计审计中的诚信价值与博弈分析《.山东工商学院学报》,会计毕业论文范文2010,1.
【摘要】在信息时代,各种信息技术应用与各个领域。会计审计作为衡量企业效益的一种手段,在信息环境中面临着一系列的诚信问题,本文对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的诚信问题进行探究,提出一些建议。
一、现代审计理论结构研究的历史发展任何一门成熟的学科,都应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一套完整的、相互关联的、合乎逻辑的理论框架。审计理论的研究亦是如此。构建一个科学的审计理论框架,是审计理论研究系统需要,是审计学科趋向成熟的表现。本文主要探讨民间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理论结构模式。何谓审计理论结构?从系统论的观点看,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秩序,也就是各要素之间在时间或空间上排列与组合的具体形式。审计理论作为一个系统,自应有其组成部分(要素)及各组成部分(要素)的组合方式。也就是说,审计理论结构是由构成的诸要素组合而成,而且诸要素之间有着合乎逻辑的内在联系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审计理论结构研究的意义何在?按照安德森(R.J.Anderson)的观点,“审计理论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合理的、首尾相应的概念结构以决定实现既定审计目标必需的审计程序。审计理论还提供一个评价与改善现行实务与程序的框架结构。”为此,审计理论必须有一个框架结构或结构体系,即审计理论结构,它是我们指导和评价现行审计实务的依据。研究审计理论结构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二:一是构成审计理沦结构的要素有哪些?二是诸要素的内在联系,也即确定诸要素各处哪一层次?审计理论研究的开山之作是1961年莫茨及夏拉夫的《审计理论结构》(PhilosophyofAuditing)。他们认为:“审计是有理论基础的,在审计行为活动的背后,存在着一整套基本的假设和完整的概念体系。”他们以哲学为逻辑起点,提出了八项审计假设和五个基本审计概念(即证据、应有审计关注、公允表达、独立性、道德行为卜构建了由哲学基础、假设、概念、规则及实际应用五个要素组成的审计理论结构模式。1978年尚德尔(charle,w.scholdl)所著《审计理论拟Theory。fAuditing)一书中提出的审计理论结构模式与莫茨及夏拉夫的模式相近,他则是从语义哲学、传播理论和思维心理学的角度来展开研究,提出的审计理论结构模式为“审计假设一审计定理一审计理论结构一原则一标准”这一形式。尚德尔的创新在于:(l)从假设中衍生了“定理”这一要素;(2)将说明理论结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结构”作为一个要素。他更注重审计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审计是一种旨在确立某种标准之遵循情况,进而表达意见或判断的人类评价过程”。1977年,安德森在《外部审计))(TheExtemalAuditing)一书中提出的审计理论结构由6个要素组成:审计目标一公认审计准则(GAAS)一审计概念一审计假定一审计技术方法一审计过程。安德森的贡献是,以目标为基点建立审计理论结构,并将目标的要求与作用延伸到实务即“审计过程”之中,形成了首尾相应的理论体系。20世纪80年代英国审计学家汤姆李(TomLee)与戴维弗林特(Dav记Flint)两人的观点基本相似,但与以上模式均有不同。
汤姆李于1984年提出的模式由3个要素构成,即“本质与目标一假设一概念”,而弗林特于1988年提出的模式为“本质与目标一假设一概念一标准”。这两个模式的共同点是以审计的本质为出发点来构架审计理论结构。分析上述学者的观点,我们可大致将审计理论结构研究的历史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1)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以审计假设为逻辑起点的模式;(2)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以审计目标为逻辑起点的模式;(3)80年代中期以后,以审计本质为逻辑起点的模式。应该指出,上述各个时期的审计理论结构模式,在历史上各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为我们研究现代审计理论模式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今天的审计理论建设角度分析,上述模式似各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莫茨及夏拉夫是审计理论结构模式的奠基人,他们以哲学为基础提出了理论结构诸要素,直到现在仍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其影响是深远的。但是他们把各门科学的共同方法论—哲学基础作为审计理论第一个层次要素,似失之过宽,而且其模式要素中没有列人审计目标、审计本质,也没有论及审计环境的影响,这些是他们所提出模式的相对不足之处。安德森的审计理论模式中提出了以审计吕标为基础引列其他诸要素,较之葛茨及夏拉夫的模式有新的发展,但是,他把审计假设这个重要的前提性因素列在审计准则及审计概念之后,逻辑欠严密。20世纪80年代汤姆李与弗林特的模式都从审计本质出发引述其他因素,把审计本质这个因素列为模式之首位,是有贡献的,但是他还没有把模式诸因素置于社会环境中去进行考察。 二、审计环境对审计理论结构的影响审计理论结构与其他学科理论一样,受到环境的影响。这里所说的环境主要有:资本市场发展的全球化、一日千里发展着的信息技术、注册会计师面临着日益增加的诉讼风险环境等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环境。这些环境发生变化,均会对审计理论结构诸要素产生巨大的影响。资本市场发展的全球化,包括资本利率、货币汇率的波动,人力资源、资本、技术的国际范围内的流动和产品更新换代、企业淘汰的加速。这些全球性环境因素,对企业的产品营销、成本、利润均会发生巨大影响,而作为鉴证、评价、判断企业经济活动的审计,必然在其本质、目的、假设、概念及标准等方面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审计的理论结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信息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改变着市场、企业经营方式和产品的更新、人们的消费及储蓄方式,也改变着审计本身,即审计工作的电脑化。时至今日,审计工作中收集、分析、抽样、判断和报告都离不开先进的信息技术。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不仅利用计算机制订审计计划,储存工作底稿,而且可进行实时审计,保证客户的系统产生可靠的实时信息,同时可监控企业的经济业务,找出与审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可以预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革新,审计软件的智能化将会实现,这就可减轻或替代审计师的劳动。
同时借助发达的信用卡金融工具和网络保密及识别技术而蓬勃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活动,已使企业的运作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要求企业能够根据某种要求,立即执行某种任务,建立或解除某种人事或商务关系,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更大,从而对中介机构的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充分说明:现代信息技术的革命必然推动审计技术方法的革命,从而影响审计理论结构。现代注册会计师审计,已成为最主要的一种审计。作为职业工作者的注册会计师,在其职业生涯中,无时无刻不处在潜在的职业风险中,一有疏忽,这种潜在的风险就可能转化为实在的风险,从而引起诉讼。以西方国家的注册会计师为例,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注册会计师涉嫌的诉讼案例已成千上万,而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进人了诉讼“爆炸”时期。仅1993年,国际六大会计公司在法律诉讼及赔偿方面的费用就占总收人的19%。在中国,近10年来,先后发生的涉及审计诉讼的重大事件主要有深圳“原野”事件、北京“中诚”事件、浙江“尖峰”事件、山东“石油大明”事件、海南“琼民源”、四川“红光”和“东方锅炉”事件、甘肃的“银广夏”事件等。在验资业务方面,“全国已发生验资业务诉讼案件多达500余起,并仍呈上升趋势。”这些事例都涉及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或经济责任,为此,已有多家会计师事务所被撤消或受处罚。这说明诉讼风险对审计已产生重大影响,审计,特别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处在潜在的职业风险环境之中。注册会计师界也因势而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著名的五大会计公司都不同程度地实施了一种新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我们可以看到,新的审计模式、方法或程序的采用,无不是职业界因日益变化的商业环境、审计环境而作出的反应。除上述各种主要审计环境外,审计还受到哲学、政治制度、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文化等外界环境的影响。可见,研究审计理论结构,必须置于审计环境中进行考察。近几年来,国际及我国的审计学术界都开始重视审计环境问题。中国审计学会曾把审计环境问题列为专题进行研究。西南财经大学蔡春博士撰写的《审计理论结构》论文中着重阐述了环境对审计理论的影响;胡春元的博士论文《审计风险研究》也强调审计环境与审计理论诸要素的关系。
三、审计本质在审计理论结构中的地位前已述及,20世纪80年代英国的审计学家汤姆李和弗林特分别提出的审计理论结构模式中,均以审计本质与审计目标为起点构建审计结构模式。这里拟对审计本质在结构中的地位进行论述。审计本质是一定社会环境或条件下,审计在达到审计目标、实现其职能后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它反映了社会对审计的客观要求,是人们运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推理而得出的对审计的认识。由于人们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观点不同、研究的方法有异,所以审计本质的理论从传统的查账论发展为信息论、论、保险论。传统的查账论只反映审计工作活动的特征,未能反映审计的社会需求,也没有把审计置于社会环境中来考察,所以查账论不能反映审计的本质。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对审计的本质有了新的思考,信息论是其中的一种。以信息论为主导的审计本质理论认为经过审计后的信息,可提高其可信性,可使投资者依据披露信息决定企业的市场价值,从而做出理性的决策。论认为:随着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形式下两权分离的深人发展,投资人、债权人和管理人员之间必然出现较多的利益冲突,为了促使股东和管理人员利益最大化,就产生了股东(委托人)委托外部审计人员对管理人员(人)的财务报告进行审查的需要,而同时,管理人员也需要外部审计人员通过审计鉴定其业绩报告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于是,论便应运而生。
这一理论认为,审计既代表财产所有者又代表财产经营者,它是两者的共同需求,审计的作用在于可促进股东利益和公司管理人员的利益都达到最大化。如前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注册会计师面临着的职业风险日益严峻,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都期望把企业的财务报告降低到社会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之下,并愿意从自己的收人中支付一部分费用来聘请外部审计人员来进行审计,并把这部分审计费用视为保险费用。如果发生审计失职或疏漏而造成损失,审计人员依法就负有责任进行赔偿。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审计本质被视为一种保险行为,因而称为审计本质的保险论。以上所述的审计本质的信息论、论和保险论都是与社会客观环境相联系,把审计置于社会结构中作考察。只是由于考察的角度不同而提出不同的观点。尽管审计本质可有不同的表述形式,但是弗林特称,“作为一种近乎普遍的真理,凡是在审计的地方,必存在一种受托责任关系,受托责任关系是审计存在的重要条件,审计是一种确保受托责任关系履行的社会控制机制。”我们认为,社会经济是复杂的、多样的、经常变化的,作为审计本质的理论,也是不断发展的,所以应该应用新的社会科学研究结构论的方法,把各种审计本质理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四、审计理论结构的关系问题
1.审计目标与审计理论结构的关系审计目标是审计行为活动意欲达到的理想境地或状态,它是审计环境对审计系统要求的反应,也是审计系统满足审计环境的要求标准。审计目标的确定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为,是审计本质与特定的审计环境相互作用、互动的结果。也即审计目标的提出,是应审计环境的要求,同时受制于审计本质,不能超越审计本质来随意构建。所以,不从审计的本质出发,来理解审计是在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相分离而形成的受托责任关系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控制机制,就无法理解现代审计包括从民间审计、内部审计到政府审计,从财务合规性审计到管理审计的全部发展过程。正是因为需要评价的受托经管责任范围的扩大,审计目标从合法合规性审计拓展到现在包括合法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的多维审计目标体系。同时尽管审计目标响应审计环境的要求,作了扩展,然而这些目标均未偏离审计作为一种确保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社会控制机制这一本质。“传统财务审计是审核受托财务责任的完成过程及结果,管理审计是审核受托管理责任的完成过程及结果。”与汤姆李和弗林特不同,我们认为,审计目标受制于审计本质,列为第二层次。审计目标是一多维的目标体系,可分解为财务审计目标、管理审计目标等。财务审计目标可进一步分解为查错防弊,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等;管理审计目标可进一步分解为评价企业管理部门、公共事业部门使用和管理受托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环保性等。这些目标指导、制约和影响着审计理论结构的其他因素。
2.审计假设与审计理论结构的关系审计假设是审计理论中的基本问题,它是联系审计目标与审计概念及审计准则等要素的中介。如何根据社会经济环境来构建审计假设,是审计理论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审计理论研究中,有些学者把审计假设作为论证指导其他要素的基础,如莫茨及夏拉夫的《审计理论结构》就是把审计假设列为审计理论诸要素之首的;尚德尔也是以审计假设为基础构建审计理沦结构的。我们认为,审计假设确实是审计理论结构中的核心问题,但应该是列于审计本质及审计目标之后的一个层次,因为是不可能依据审计假设来推导审计本质及审计目标的,如把它置于第一层次,就本末倒置,缺乏严密的逻辑联系。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近年来,甘肃移动面临公司在大力借助流量经营、互联网全面发展的时刻,内部审计如何在高投资、高成本的压力下防范企业运营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如何将管理理念和战略构思落地,已经成为审计人员亟需思考的主要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曾经缔造了无数企业辉煌的西方管理文化,能够给甘肃移动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带来怎样的启示呢?笔者拟通过这种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对甘肃移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进行研究,探索提高审计质量的模式,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含义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的推动下,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和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产品的全部活动。全面质量管理在管理上的意义超出了统计意义,它不是单纯技术方法的引用,而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代表着一个企业领导者的管理理念。
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文 /zuowen/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与企业的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战略匹配关系,重视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是审计工作永恒的主题,是企业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有力保障。目前,甘肃移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1.质量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是制约审计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的直接原因
目前,甘肃移动在审计本文由收集整理质量管理控制中的主要问题表现在计划和实施阶段。审计计划方案是审计的工作大纲,对整个审计过程具有约束力,是审计工作不可缺少和简化的基础环节。由于时间和审计资源的限制,有些项目未开展缜密的审前调查,造成制定的审计方案操作指导性不强。
2.缺乏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是制约审计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
由于缺乏科学、严谨的量化指标体系来衡量内部审计质量水平,甘肃移动对审计质量的控制手段依然主要靠定性的管理来实现,难以运用现代的管理科学技术、it技术等来实现精确控制和管理。具体表现为:评价指标难以量化,控制体系难以标准化,考核体系执行力度不够、客户需求重视不够等,进而导致审计效率较低、审计风险较高等问题。
因此,甘肃移动目前的审计质量管理水平还不能满足公司战略转型发展的需要,风险防范和把控能力需进一步提高,运用新的模式强化审计质量控制迫在眉睫。/
三、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1.两种学科在管理特质的要求上具有一致性
一般来说,适合进行质量管理的通常是那些技术要求比较复杂、工作量比较繁重、不确定因素较多、各类资源有限的管理项目。而审计项目本身具有工作强度较大、处理关系复杂、承担责任重大、审计资源紧缺等特征,完全与全面质量管理的特质相吻合。
2.降低审计风险和内部外部监管环境的要求
公司内外大量的违规腐败案例表明,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出现了重大漏洞,或内部的监督防控体系形同虚设。因此,一旦发生重大的内部审计质量事故,对企业造成的后果和影响都不堪设想。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不仅是企业加强反腐倡廉体系建设的需要,也是社会、国家健康发展的需要。
四、基于全面管理模式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对策
1.选取关键质量特性指标,建立“以数字说话”的评价标准
根据全面质量管理方法论的要求,可采用流程图分析、因果矩阵、帕累托等多种工具,通过访谈、调查问卷、测试等多种方式,对内部审计的客户需求进行筛选、计算和确定。笔者认为,可选取审计报告完整性(y1)、数据准确性(y2)、审计评价适当性(y3)、审计建议操作性(y4)、审计流程规范性(y5)、审计结果信息化程度(y6)6个关键质量特性(ctq,criticalto-quality)指标作为定量评价内部审计质量的指标,对评价指标进行细化和量化评分。//zuowen/
以“审计报告数据准确性”这一评价指标为例,可以将其细分为三种类型的数据:
a型数据:定义为十分重要的数据,不允许出现错误。如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结论数据、竣工决算审计结论性数据等;
b型数据:定义为一般数据,即使出现错误,对于审计报告整体而言影响不大。如内控审计、审计调查等审计项目中非关键数据;
c型数据:定义为允许在一定误差范围内的数据。如工程施工结算中审计结论数据误差在5%内均可视为可接受。
针对每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又制定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和评分标准,具体得分为y2=y21*y22*y23,计算公式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通过对评价指标的分级、量化和建立评价标准,就成功地将以往无法量化的审计报告数据准确性指标予以量化,从而达到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最终通过评价“有效性系数”k1-k6来具体衡量内部审计质量(y),从而达到运用统计学工具来研究和分析问题的目的,寻找解决方案和改进空间,全面提供审计质量控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