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人事档案工作计划范文

人事档案工作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人事档案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人事档案工作计划

第1篇

一、完善选题机制、倡导协作攻关

选择研究题目是开展档案科研活动的首要前提。档案科研活动所选择的题目是否具有实践意义、是否具有应用价值,将直接影响到研究成果的作用实效的发挥。在以往的实践中,我们虽然也强调在档案管理实践中发现问题、选择档案科研题目、解决实际问题,但在档案科研活动中的实际做法却往往差强人意:档案科研的实际承担者大多根据个人的兴趣、甚至根据个人好恶而确定档案科研题目的取舍,缺少统筹协调机制的规范制约,以至形成三、五人甚或是“单枪匹马”的档案科研人员结构模式。造成档案科研成果层次偏低、研究周期漫长、涉及领域狭窄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档案科研长期处于重复研究、低水平徘徊境地的主要原因,严重地桎梏了档案科研工作的发展。鉴于此,建议国家、省及有条件的地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担负起协调、规划档案科研工作的责任。在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普遍开展群众性档案科研活动的同时,注意引导档案科研的实际承担者从档案科研选题的现实性、战略性、预见性、计划性和新颖性等方面入手开展档案科研工作活动;并注意对关系到档案工作全局的一些热点、重点、难点等战略性问题,引进并实行“课题负责人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集体智慧,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协作攻关。形成“人自为战”与“协同作战”两种模式并存、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局面,使档案科研工作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促进档案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树立科学理念、增强科研意识

“事业发展靠科研”。档案科研工作是在科技不断进步环境下促进档案工作全面、快速发展的“增速器”。要达到加强档案科研工作的目的,就必须首先解决好对档案科研的认识问题、增强档案人员的科研意识、激发他们参与档案科研的欲望。从目前的总体情况分析,档案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用性特点,档案管理实践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档案科研创新的辅佐与支持。因此,要正确教育引导档案科研人员树立牢固的科学理念,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内容实质,发挥档案科研人员从事档案科研工作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档案科研的创新意识。并创造条件,鼓励档案科研人员依托档案工作实践,从实际需要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形成既关注档案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又重视档案管理的应用与实证研究的档案科研机制,使档案科研人员能够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心态、充足的干劲,开展多形式、多领域的档案科研工作活动。

三、加大推广力度、注重实际应用

档案科研成果推广是由档案科研向档案工作实际迈进的必经之路,也是档案科研工作的目标。从整体上说,我国档案业务工作领域的基本管理手段仍处于新旧更替时期,传统的手工操作尚未完全退出主导位置,现代化管理手段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因而,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与培训工作,以提高档案工作者、特别是档案工作领导者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增强他们乐于接受、勇于应用档案科研创新成果的能力和自觉性,便于使档案科研成果得到实际工作的验证。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档案科研成果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档案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力度,使档案科研成果的推广能够有章可循,得到及时的实际应用,尽可能地缩短档案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周期,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科研成果的转化,发挥档案科研成果对档案工作实践所应有的推动作用,进而推动整个档案事业的全面、健康、快速与可持续发展。

四、广辟经费渠道,增加科研投入

档案科研经费短缺,严重制约着档案科研工作的发展。国家每年可以划拨的档案科研经费与档案科研工作实际所需经费之间的比例失衡;而地方各省、市可用于档案科研的经费几乎无从谈起。采取坐等这种状况得到改变的办法不利于档案科研工作的发展。因此,除建议国家档案局向国家科学管理部门申请增加用于档案科研工作的“科技三项费用”额度或另设国家档案科研专项基金,以资助重大或有影响的档案科研项目之外,还要广辟渠道,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多方筹措档案科研经费。地方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或专业主管机关也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划拨一定数额的经费或组织力量申请当地的有关科研基金项目,尽量满足档案科研工作的需要;各级档案学会则应当发挥学会组织的优势与特长,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偿服务进行经济创收,筹集档案科研经费,“反哺”档案科研的实际需要;档案科研的实际承担者应当与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等进行必要横向协作,利用自己丰厚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科研能力等优势,通过合作的方式,承担其所需的档案科研项目,获得档案科研经费的资助;在必要时,还可以采取面向社会进行征集、获得社会赞助等形式,调动社会积极因素,多方筹措档案科研经费,并将有限的经费用在急需的档案科研项目上,缓解档案科研经费紧张的矛盾,力争取得档案科研作用绩效的最大化。

第2篇

关键词:人口;计划生育;档案;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C923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拥有世界总数四分之一的人口数量,并且人口数量依然持续增长,管理好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是计划生育工作中重要的一环。随着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也面临着工作方式的转化,由传统的管理方法向“高、新、严、准”的科学方式转变。探索科学管理新思维,创新管理方式,进一步提高档案科学管理水平,对更好的服务政府决策以及提高社会管理工作水平有突出的作用。高效利用档案,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效率和服务,在工作中发挥人的主动性是当前工作中的关键[1]。

一、当前存在问题

当前由于种种原因,例如对档案管理认识不足、档案管理不规范、管理人员管理意识缺乏、农村人口流动性大等等,这些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都影响了人口和计生档案的管理工作的效率,严重制约了政府工作的开展,间接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1.1当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多和人口流动量的增大,给人口与计生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而且在管理工作方面,管理者对档案工作的认识不足。在这方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是没有认识到人口与计生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工作的重要性存在认识偏差,在工作中不能全神贯注、尽职尽责的对待本职工作,忽视了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导致计生档案的管理工作经常出现各种问题;另一方面的问题是出现在民众,老百姓对计生工作往往存在偏见,他们认为计生档案不能给他们提供有效的实质性帮助,因此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抵情绪,不配合相关人员的工作,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和妨碍。

1.2 人员流动性

人员流动性大是人口与计生档案工作的管理工作困难的另一个原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需要急剧增大,各地用人单位用工模式逐步完善,刺激了劳工人员的流动,剩余劳动力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大城市,同时人才的交流更加频繁,人口的分散性给人口与计生档案的统计和管理的工作开展带来了极大的不便[2]。此外在人口和计生档案管理人由于工作调动、职位升迁等原因,使管理工作不流畅,存在着交接不清晰、档案的缺失、资料分管不清楚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人口和计生档案管理中经常出现纰漏,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

1.3管理工作不规范、制度不健全

此外,人口与计生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制度不健全也制约着管理工作的开展。由于工作性质繁琐、信息量大、管理方式不合理等原因,当前我国的人口与计生档案管理工作,一直都处于一个无序、不规范、放任自流的状态。基层工作人员在档案业务素质、档案意识等方面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管理者大都缺乏过硬的业务能力,对保管技术的专业知识也了解过少,很多从业者都是跨专业从事工作,因此容易造成管理的混乱。再者各级人员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晰,部分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导致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出现各部门推诿责任,出现工作的“真空区”。

1.4管理设备的陈旧

多数基层部门硬件设备上存在不容忽视的隐患,如保管条件简陋,没有升级保管设备,对档案库缺乏保护性措施。国家规定:国家、省、市级人口计生档案都应配备齐全的管理设备,并严格执行档案管理和规章制度,目前县级档案室仍然存在着设备陈旧、档案室空间狭小、档案堆积、办公用品不合格等问题,造成档案的污损、遗失等严重后果。

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管理现代化

2.1 转变观念

档案工作人员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彻底改变以往的工作观念,要从保管人员转为管理者,主动学习系统的档案专业知识、现代管理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利用先进的管理设备和手段,增强信息分析能力和捕捉能力,从繁琐复杂的资料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简化信息量。并把提炼信息总结归纳,传递到知识生产和知识创新中,服务于政府决策,由保管人员转变为知识提供者和决策咨询者。相关领导也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给档案管理提供更多的工作支持,监督整治工作中出现的纰漏,杜绝人为错误的发生。

2.2 更新档案管理流程

档案管理工作是复杂繁琐的工程,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了避免在人口计生档案的管理过程中出现过多的资源浪费,就需要规范计生档案管理工作,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和方案[3],让计生档案管理工作保持有序、健康的发展。简化更新原有的工作流程,对管理流程进行重组,在工作流程设计环节中融入隐形知识,并使隐形知识显性化,在这过程中,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参与者应该定义流程中与档案相关的基本概念,对档案的保存、流转、鉴定提出具体要求,确保流程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2.3重视流动人员管理

流动人员管理是档案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因此要重视流动人员管理,加强分散人员的统计归档工作。当前,随着经济发展,流动人员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群体,因此必须重视流动人口的有效管理。一方面,档案管理从业人员要对自己负责地区的流动人员进行详细的统计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流动人员的管理,另一方面,针对流动人员,成立专门的下属职能部门,统筹负责人口的管理,对流动人口的数量、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设立相关的资料库,为以后工作和决策提供咨询。管理人员要走入基层,定时走访调查,掌握及时有效的信息,透彻地分析问题的原因,以确保搜集信息准确及时。

2.4 加强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网络系统化建设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加强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网络系统化建设可以节省了更多的人力和财力资源。计生档案工作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认识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把计生档案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需要实现计生档案工作管理系统网络化[4]。实现网络系统化,能够有效地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转,不但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量,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更好地起到资料的交流和共享作用。这个网络既是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体系,同时也是计划生育档案收集、管理的系统体系,通过这个网络平台,可以实现更好的信息搜集和资源共享,同时也能更好的对计生档案工作进行分配和部署,把计生档案管理网络系统作为日常建档工作的重要依据,能够促使计生档案管理工作更加有效。

三、总结

总之,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工作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有重要的作用,是计划生育工作和人员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关系到民生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为国家的决策起到引导和咨询作用。因此,相关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应该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彻底转变观念,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精简工作流程,利用新设备和新技术,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同时,国家和各级政府也应给予必要的投入,解决所需经费,为科学管理档案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参考文献:

[1] 柳临.论提升人口计生档案管理水平与发挥档案作用.社科论坛,2012年3月.

[2] 潘真、何晓君、杨素红.浅谈如何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探讨,2013年3月.

第3篇

一、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意义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集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为一体的工作,涉及集体和个人双重利益,在学校人事管理工作及学校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人才市场的不断扩展,对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化要求更加迫切,人事档案基础工作规范化,是实现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化、信息化的前提,能真正使档案在组织人事工作中达到“观其卷,知其人,用其长”之效果,为高校的人才选拔和人才交流提供祥实的信息,进而有利于高校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基础工作的规范能提升干部人事档案的价值,人事档案作为“人的管理”的基本信息的主要依据,它既存储了组织人力资源信息,又是管理的核心,是“人”的历史和现状的一个真实反映,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真实准确、完整系统的人事资源信息,有利于进一步与社会接轨,加快人才流动频率,提高人们的就业自由度。

二、做好高校人事档案基础工作的方法

1.健全和完善人事档案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按照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条例、规定,结合实际制订和完善本校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如《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实施办法》、《高校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高校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细则》,制定材料的审核、档案的保管和保护、查(借)阅、转递等工作的规定、办法、制度,实行依法治档,依法管档。

2.规范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

人事档案材料收集要做到完整、齐全。在具体收集工作中要明确人事档案材料的形成来源,理清收集渠道,这是做好档案材料收集工作的前提条件。材料形成来源有组织人事部门形成的,有个人形成的;基层单位形成的,上级机关形成的;本部门形成的,其他部门形成的。档案管理人员要根据《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尽可能将各级层、各部门、社会群团组织等形成的材料,如:干部履历表、年度考核表、晋升工资审批表、干部调动审批表、干部转正定级审批表、职称评审呈报表、教师资格审批表、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登记表、(离)退休审批表、教师公开招聘录用、聘用干部、续聘解聘、辞职、干部任免、入党入团、政审、公派出国、出境、各类奖励、处分、学历学位、教育、教学、科研材料,以及记载干部个人德、能、勤、绩、廉等各方面材料。这些方面材料形成量大,有规律,时间性强,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抓住时机,第一时间收集齐全,成套材料必须保持其完整性,不可缺头少尾,对于因历史原因而无法收集完整的材料要按规定写出书面说明。要建立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工作网,确保档案材料收集的保障性,各部门在材料形成之日起一个月内及时归档,做到随办、随收、随审、随归。所收集的材料数量要精选,内容质量要好,有一定保存价值。

人事档案材料收集要真实准确。人事档案材料必须是由法定作者形成,材料文字清楚、所指对象明确,材料内容符合档案人的客观实际,材料内容没有涂改造假,没有模棱两可的语言。凡头尾不清、来源不明,又查不清或对象不明确的材料不能归档。

收集的人事档案材料要规范,手续要完备。收集的材料必须是办理完毕的正式材料,凡规定需由组织盖章的必须有组织盖章,审查结论、处分决定、组织鉴定、民主评议、年度考核和干部考察中形成的综合性材料,要求本人签署意见者,本人必须签署意见或由组织注明本人已阅知。任免、评审等之类的审批表须注明任免或评审职务的批准机关、批准时间及批准文号。出国出境审批表须注明出去的任务、目的和往返时间等。

3.做好人事档案的整理工作

首先,整理人事档案时要根据材料形成的历史条件、主要内容、用途,辩证唯物的甄别材料的真伪和保存价值,并确定其是否属于归档范围。其次,对鉴别、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装订六个步骤,严格遵循《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严格把关,既不能整“欠”也不可整“过”,做到严格审核、准确分类、排列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

档案材料审核鉴别工作必须以《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和《干部人事档案收集归档规定》等有关规定为依据。

一是审查档案材料是否齐全、完整。对原已归档且历史上形成的材料可维持原状,对新归档的材料属于成套的必须齐全,属于单份的必须完整。凡时间、来源和对象不明确或查不清的材料,一律不得归档。

二是审查材料手续是否完备。凡不符合归档要求或手续不完备的材料不可归档,要审核登记后统一到材料形成部门补办手续后方可归档。

三是要审查鉴定档案中的材料是否属于所管人员的材料及应归入人事档案的内容。有同名异人、张冠李戴者,及时纠正调整。有不属于归档范围的内容和重复的材料,要清理出去,并在《剔除档案材料登记表》中登记后,按照销毁规定集中销毁,不得擅自处理。

四是审查人事档案归档材料的载体和记录材料是否符合档案保护要求。按照《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归档材料必须统一使用16开规格的办公用纸,字迹材料应是耐久或比较耐久的,不得使用圆珠笔、复写纸、红墨水、纯蓝墨水及铅笔书写,不采用喷墨打印件、传真件归档,应选用激光打印件或静电复印件归档,归档材料采用原件,一般不得使用复印件。对历史上形成的且已归档的有保存价值的材料,可在维持原貌下进行必要的裱糊或复制。

干部人事档案分为十大类,即:履历;自传;考核鉴定材料;学历学位、职称、职业资格、个人科研学术水平、培训材料;政审、三个时间认定;党、团组织材料;奖励;处分;工资待遇(转正定级、招聘、任免调动、退(离)休、、辞职、退职、出国(境)、党代会、人代会、政协、派、群团会议等形成的审批表、登记表);其他材料。排列顺序为:干部(专业技术)职务变动表、目录、档案材料、备考表。而每类档案材料要根据材料内容的内在联系和材料之间的衔接或材料形成的时间排列顺序。一般情况下第一、二、三、四、七、九、十类适用于按时间排序,但特殊情况可特殊处理,如第四、九类中含有不同性质的材料,采取二级分类法排序,先将性质相同的材料集中后,再按时间顺序排列。而第五、六、八类适用于按材料内容和材料之间内在联系排序。分类是档案整理工作的重要一步,要做到认真鉴别,准确归类。

技术加工即对一些字迹材料不符合要求或纸张破损,以及纸张不规则或卷角、折皱等的档案材料,在保持其原貌状态下采用复印、扫描、拍摄、拆剪、补粘、折叠的方法进行复制、加工。在技术加工过程中不得损毁文字、照片,不得涂改、圈划、污损、撤换。

4.规范高校人事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

人事档案的日常管理是档案基础工作的环节之一。如档案的传递、接收、保管和保护、查借阅、档案检索等,要严格按照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八项制度操作,实行依法管档,科学管理。

档案归档入库后排架是一个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排架有利于档案管理人员快速准确的查阅到档案,提高工作效率。目前高校人事档案均根据各自实际选择其排架方法,常用的有:部门+姓氏笔画排架法、籍贯+姓氏笔画排架法、姓氏拼音排架法、汉字结构排架法、新的拼音排架法五种方法。笔者单位总结各方法利弊后采用的方法是:部门+姓氏编码排架法,即以学校各学院或部门划分为类区,再采用四角号码对姓名进行编码,取每字四码中的任意码组成一组x位数的号码(依习惯而取),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两字姓名用0补齐,从0—9的顺序往下排。重名重姓者可通过部门区分,另外可在档案盒脊附上标签,除编码、姓名外,再加上籍贯,查阅起来更加科学方便快捷,此方法简单明了,只要掌握四角号码编码口令即可,案卷间不必预留空余,易于随时增加或减少,便于Excel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