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调控副主任汇报范文

调控副主任汇报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调控副主任汇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调控副主任汇报

第1篇

大家好!

非常感谢你们能给我这次竞聘的机会,今天我所竞聘的岗位是____(__)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财务副主任。 我之所以竞聘__科技财务副主任这个职位,除了热爱财务工作外,是基于以下理由和优势: 1、具有会计师资格证书和15年的会计工作经验,完全具备企业会计机构负责人任职条件。本人从1991年8月份参加工作起就在__市一家中型企业从事主管会计工作,从事过总分类帐、收入、成本等会计岗位工作,对每个岗位都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__工作5年以来,我一直能胜任财务主管工作。 3、财务人员的双重管理身份(董事局与所在子公司双重管理)决定了财务人员要做好监督和服务职能。监督就是维护股东的利益,监督所在子公司的财务运作,调控各项费用的合理支出,保证财务物资的安全;服务就是服务于公司,服务于员工,服务于客户,增收节支,谋取公司利润的最大化。本人在__财务工作岗位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做好监督和服务职能。

4、财务副主任作为会计人员要忠于职守,忠实的执行财务法规和企业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本人在工作上勤勤恳恳、遵纪守法、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保守机密,且善于与领导和员工沟通。

5、有较强的会计理论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会计工作经验,并努力做好传、帮、带工作。__成立五年来,出纳岗位已历经四位,其中有三位出纳没从事过出纳工作,也没有任何财务工作经验,在本人耐心的指导下,她们在一个月后都基本能胜任工作。

6、在公司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配合领导搞好融资工作。今年上半年的几个项目的前期运作需要__垫支,__的资金问题如不能自行解决,那就会拿不到项目,势必影响董事局下发的各项经营指标的完成。根据__科技的实际情况,与领导协商后制定了一套项目融资方案,得到各方同意后,融资工作开展顺利,使项目能正常运转。

在__工作的5年间,使我深深地感到机遇与挑战并存,成功与辛酸同在。参加这次竞聘,我愿在求真务实中认识自己,在积极进取中不断追求,在拼搏奉献中实现价值,在市场竞争中完善自己,我深知财务工作的重要,也愿意与__科技全体员工同甘共苦,继续在__财务副主任岗位上尽职尽责,为公司全面完成各项经营指标尽一份微薄之力,我的工作目标是“以为促位,以位促为”,具体思路如下:

1、做好沟通及协调工作,积极为公司各部门搞好服务,且把服务的重心放在集成事业部、互联网事业部。集成事业部、互联网事业部发生的一切业务,业务前期洽谈、合同签订、设备采购、工程验收财务全程参与,收款手续的办理财务牵头办理,真正把服务一线,服务业务部门落到实处。

2、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使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3、协助领导做好各项工作,为领导当好参谋,及时向领导汇报资金状况及费用开支情况;注重调查研究,为领导经营决策提供一手材料和参考建议;

4、做好日常工作和交办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保证公司的资金安全;

5、财务部门作为公司的窗口部门,在公司资金较为紧张的情况下,搞好文明服务、优质服务就显得极为重要,必须耐心细致的做好解释工作。把公司的资金管好、用好。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首先要保证业务的开展,尽力把资金发挥更大效益。

如果我竞聘成功,我的处事原则和风格是,努力做到严格要求,严守纪律,勤学习、勤服务;以共同的目标团结人,以自身的行动带动人,用财务制度和岗位职责,照准自己的位置,在工作上一定让董事局放心,让员工放心。

第2篇

四个人参主产地区及十五个人参主产县(市、区)的主管部门领导分别就各地人参产业发展指标的落实、6个人参产业园区项目建设、20个人参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开发及2010年省人参产业专项扶持资金项目的完成和使用等情况做了汇报。在座谈会上,与会人员针对“十二五”期间人参产业发展形势、面临的实际问题和突出矛盾及下一步重点工作和措施进行了研讨。

刘丰艳副主任结合各地代表的观点和建议,就我省人参产业发展的基本形势、下一步的战略任务等做了总结发言,同时对抓好工作任务的落实做出重要指示。

刘丰艳副主任指出,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全省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下,我省人参产业发展形势呈现出多年少有的可喜局面。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全省上下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确定了人参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方向;进行了科学规划和布局;出台了吉林省人参管理办法;强化了政策资金扶持;调控了生产规模,优化了种植结构;推进了人参进入食品试点工作;全力打造了“长白山人参”品牌;强化了标准化体系建设;启动了人参基因组计划;加大了产业宣传力度。相关市(州)、县(市、区)在共同参与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开展了许多扎实有效的工作,对夺取全省人参产业发展的好形势,付出了艰苦努力,做出了积极贡献。

下一步,加快振兴我省人参产业,要着眼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种植规范化、质量标准化、加工精深化、产业集约化的发展方向,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合力攻坚,努力把人参产业做大做强。从当前形势分析,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项重点任务。

(一)狠抓标准化基地建设,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必须着力建设好20个人参生产示范基地。要从测土栽参、农业投入品,尤其是农药、肥料的科学使用到田间管理、收获年限等方面都要做出统一规定。

(二)抓好人参产业园区建设,提升人参产业化水平。各地要针对抚松、集安新开河、敦化敖东等6个人参产业园区优势和特点,加快制定详细建设方案,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的原则,引导优势精深加工项目集中向园区摆放,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向园区集聚。

(三)进一步打造“长白山人参”品牌,组织好品牌产品的生产。要深入开展品牌推介工作,抓好首批入选的71种“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生产,保证质量,并尽快打开市场。

(四)加强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实施强有力的市场监管。进一步制修订人参种植及人参产品标准,全省标准化示范基地和产业园区要全面推广“人参安全优质生产技术”、“测土栽参技术”以及国家和省级人参、西洋参标准。

(五)扩大人参宣传,弘扬长白山人参文化。深度挖掘人参文化资源,尽快开发一批有影响力的吉林长白山人参文化产品,加强对人参产业政策、人参文化、科普知识和 “长白山人参”品牌等的宣传、推介和普及。

第3篇

(一)划入的职能

1、将原地区行署经济贸易处负责的产业政策、技术改造和投资管理、重要工业品及原材料进出口计划等职能划入;

2、将原地区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职能整体并入。

(二)增加的职能

食盐、烤烟、成品油等国家重要物资的宏观管理以及成品油的网络规划、布局建设等职能。

(三)转变的职能

1、加快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将基本建设投资管理和技术改造投资管理整合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2、加强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改革的重大问题的研究,综合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面性工作。加强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和重大问题协调,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并提出全市实施产业政策的意见。

3、取消商有关部门确定政策性银行的贷款总量和确定商业银行贷款、直接融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职能。

二、主要职责

(一)研究提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组织编制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衔接、平衡各主要行业的行业规划;研究提出总量平衡、发展速度和结构调整的调控目标及调控政策;作好社会总需求总供给等重要经济总量的综合平衡和重大经济指标比例的协调。

(二)贯彻落实国家、省上关于西部地区开发的方针、政策,研究提出全市开发战略、发展规划、重大问题和有关政策、法规的建议。提出城镇化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措施;研究提出我市吸引人才的政策建议。

(三)依据国家和省上产业政策,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和制定全市相应的产业政策,引导和促进全市经济结构的合理化。

(四)研究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组织拟订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协调有关专项经济体制改革方案。提出全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改革开放促进发展的建议,指导和推进总体经济体制改革。

(五)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规划重点项目和生产力布局;建议安排财政性建设资金;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和监督管理重点建设项目;编报、下达利用外资项目、境外资源开发类和用汇投资项目;负责全市投资体制改革工作。

(六)负责限额内政府投资项目即全部或部分使用了国家补助资金、国债资金、省级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资金以及政府承担偿还或担保责任的国外贷款项目初步设计、概算审查上报、竣工验收工作。

(七)负责搞好纳入省计划的基本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概算(含概算调整)、竣工验收的审查上报审批工作;审批限额以内基本建设项目,审查申报限额以上项目。

(八)组织和管理重点项目稽察工作,督办省稽查办交办的案件。

(九)依据国家《招标投标法》和省上制定的实施办法,指导和协调全市招投标工作,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有关《招标投标法》配套规定;对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工程招投标进行监督检查。指定招标公告的媒体;组建全市跨部门、跨县(区)的综合性评标专家库。

(十)拟订和协调全市国土开发、整治、利用和保护的政策意见,编制区域经济发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土地利用规划、计划,扶持国扶贫困县(区)发展经济,搞好资源开发、生产力布局,推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搞好项目方案的审查、上报及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验收,促进扶贫开发工作。

(十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出全市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并协调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衔接农村专项规划和政策;贯彻落实“工业强市”战略,研究并制定工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十二)研究分析市场事关群众生产、生活切身利益的供求状况和重要商品供求总量平衡,组织制订重要农产品和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发展规划、调控政策;搞好粮食宏观调控,制定粮食储备和物资储备计划;指导、监督重要物资的流通:提出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

(十三)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衔接平衡,协调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全市科技发展的方向、重点及相应的政策措施;组织制订科技项目攻关计划和科研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推动科技成果商品化并转化为生产力。

(十四)搞好宏观经济预测、预警和分析研究,参与研究运用税率和价格等主要经济手段的政策建议;组织或参与地方经济法规的起草和协调实施;指导协调全市国民经济动员工作。

(十五)根据国家和省上提出的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和利用国外资金的战略和方针、政策,提出我市利用外资的总规模和投向。

(十六)搞好各类项目的前期储备,推介招商项目,职责范围内的项目评估、咨询服务工作。

(十七)研究提出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意见,协调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的重大问题。

(十八)负责库区移民工作和库区经济建设项目工作。

(十九)承办省发展改革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十)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工作。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主要职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设9个职能科室。

(一)人事秘书科

负责组织协调机关日常政务工作;负责会议的组织与服务;负责草拟委机关有关重要文件;负责文电处理、政务信息、档案管理、办公自动化以及督查、保密工作;负责办理全委机关工资福利、干部考核、人事调配、编制管理以及机关财务、总务保障、财产管理、车辆调度和接待等后勤服务工作;负责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承办委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国民经济综合科

研究编制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组织制和协调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编制、分解、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年度计划,提出全市经济总量平衡、发展速度、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措施;进行宏观经济预测、预警,组织宏观经济调查,提出分析报告和对策建议;负责全市粮食宏观调控,协调粮食购销政策和储备库建设;负责全市高新技术、利用外资计划和外贸、经贸流通等计划和建设项目。

(三)固定资产投资科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有关投资宏观调控政策,规定,积极引导投资方向;编制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计划及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计划;负责城市基础设施、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汇总下达国债资金,省下达的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和省资本金基金计划,向省发展改革委汇报、争取、落实建设资金;负责全市基本建设计划和重点建设项目等管理工作。负责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许可证管理工作。

(四)社会发展科

研究提出全市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协调拟订社会事业发展政策,负责安排和管理政府投资的社会事业项目;衔接国家和省上安排我市的教育、卫生、体育、旅游等社会事业项目专项资金。

(五)工业科

研究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和方针政策,收集分析工业信息,预测发展趋势,提出发展对策。提出相关产业总量指标和结构调整建议,研究制定行业规划和行业政策。研究编制全市工业生产中、长期规划,上报下达年度工业生产计划;编报工业建设项目计划,上报、审批工业建设项目。协调有关工业发展工作。组织贯彻国家和省上产业政策,研究分析全市工业产业发展情况,组织拟订工业综合性产业政策,组织和协调我市工业专项产业政策的制定,监督产业政策的落实。负责工业技术改造投资管理、重要工业品和原材料进出口计划编制,研究并协调重点工业基本建设及技术改造项目的布局,提出指导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拟定意见。

(六)交通能源科

提出全市交通的发展和改革思路,编制交通中长期规划,衔接平衡相关行业规划,研究产业政策及改革措施,监测和分析交通发展建设状况,规划重大交通项目的布局。研究编制全市交通运输、邮电、农村能源中、长期规划,上报下达年度交通运输计划;编报交通、邮电、能源建设项目计划,农村能源建设计划;上报、审批交通能源建设项目。协调有关能源、邮电等业务工作。收集分析交通、能源、邮电信息,提出全市能源的发展和改革思路,编制能源中长期规划,衔接平衡相关行业规划,研究产业政策及改革措施,监测和分析能源发展建设状况,规划重大能源项目的布局。研究节能措施,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七)农村经济科

农经科职能:组织编制和实施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农村小康建设和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战略。衔接统筹全市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及资金支撑。负责权限内项目审批、指导、协调、建设项目实施。负责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

库区移民办公室职能:组织编制全市在建、新建水库电站移民搬迁、补偿、安置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负责已建水库电站的移民遗留问题,并扶持移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移民脱贫的组织协调服务工作。组织审查移民专项工程概算及年度计划的编制实施。参与拟建水库电站的库区淹没损失和所在地经济。环境分析、移民搬迁安置与迁建规划等前期工作。

(八)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科

依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研究提出全市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研究提出投资宏观调控政策建议;组织、协调汇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改革情况。

(九)小城镇建设发展科

负责研究提出全市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议等。

纪检、监察机构按有关规定设置。

四、机关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机关人员编制24名(含原体改办并入的5名编制),其中行政编制20名、事业编制4名。领导职数:主任1名、副主任4名,纪检组长1名,科级干部职数14名。

非领导职务职数按有关规定另行核定。

根据“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规定,原体改办6名工作人员随编制划转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五、其他事项

(一)保留市以工代赈办公室(挂市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办公室牌子),正县级建制,主任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领导兼任。核定事业编制5名,其中副县级专职副主任1名、科级干部职数2名。

(二)保留市项目办公室,副县级建制,核定事业编制5名,其中副县级专职副主任1名、科级干部职数1名。

第4篇

关键词:调度;调控一体化;三集五大

作者简介:孙英楷(1972-),男,辽宁盘锦人,辽宁盘锦供电公司调度中心,副主任。(辽宁盘锦124010)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6-0138-02

盘锦供电公司于2009年6月率先完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成立了集控中心,实现了对公司直属25座变电站的集中监控,全面实现无人值守。为了进一步提高调度监控管理水平,公司对现有电网调度和设备运行集控功能实施集约融合、统一管理。2010年12月6日,在省公司领导及生产技术部、调度中心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盘锦供电公司调度专业与集控专业合并的“调控一体化”创新管理模式正式运行。

一、调度、集控分离运行模式下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1.运行现状

调度负责盘锦电网6座220kV变电站、原供电所属22座66kV变电站(其中变电塔3座)、农电所属28座66kV变电站和用户所属31座66kV变电站的直接指挥,负责用户所属39座66kV变电站的间接指挥。负责公司所属81条66kV线路、155条10kV线路以及用户所属16条66kV线路的直接指挥,负责用户所属36条66kV线路的间接指挥。

集控中心负责公司6座220kV变电站、19座66kV变电站统一监控,受地调统一指挥。

调度室、集控中心均由调度中心统一管理。兴隆台集控中心座落在兴隆台220kV变电站内,距调度大楼7公里。现集控中心有监控值班人员12人,监控系统终端机6台,调度室有值班人员8人,调度员机4台(其中CC2000系统终端2台,监控系统终端2台)。

2.业务流程

(1)检修计划:调度中心下达检修计划分别传真至相关单位。

(2)调度令:对于公司所属变电站逐项令和综合令的预令以传真形式发至集控中心,集控中心转发至相关操作队。

(3)现场操作和事故处理:由操作队在现场直接与调度联系操作。

(4)信息监控处理:集控中心对变电站上传的异常和故障信息进行监控分析并汇报调度,调度通知相关人员处理。

(5)集控中心操作范围:集控中心只负责正常和事故情况下开关拉合等单一操作。

(6)无功电压监控:集控中心负责所监控变电站的无功电压监视和电容器投切,主变分接开关的调整需联系调度进行。

3.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工作程序繁琐,环节较多,易出现误传达、误汇报。由于调度的操作预令和操作票由集控中心转发,存在错项、漏项等隐患。而变电站现场操作由操作队完成,操作结束后由操作队同时向调度和集控中心汇报,增加操作队工作量,一旦向集控中心汇报不及时,将造成集控中心不能有效掌握现场设备运行状态。

(2)集控中心人员少、业务能力不高,不能很好满足现代电网要求。盘锦电网发展到如今,无论综合自动化信息、还是微机保护动作记录都需要有精湛业务能力的值班人员对其进行分析处理,而集控中心大多由原66kV变电站的值班人员组成,虽经培训,但业务提升较慢。随着农网上划,还将有大量66kV变电站进行综合自动化改造后,划归集控中心监控,对集控中心人员的业务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不利于人员、设备资源的有效利用。调度和集控中心可同时对系统信息进行监控,但按工作程序,只有在得到集控中心的汇报后,调度才能进行相应的处置。为保障系统安全运行,在监控系统报警后,调度也要查看异常和故障信息,以确认集控中心的汇报准确性。调度、集控中心重复配置自动化设备,升级、维护繁琐,给调度自动化主站维护带来不便,增加了人员投入。

(4)系统故障时,增加处理时间。系统发生故障时,集控中心3人值班,只能一次进行1项操作,同时还要监控其他故障及异常信号。监控结果既要通知操作队进行现场设备检查处理,又要向调度汇报故障情况和处理结果,延长了故障处理及系统恢复正常运行方式的时间,对准确快速处理故障和异常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创新思维,充分准备,构建“调控一体化”管理构架

公司以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可靠性为原则,综合考虑业务流程和运行操作的实际需要,立足长远,创新思维,在充分调研并做了大量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创新开展调控合并值班,将新组建的兴隆台集控中心划归调度管理,初见调控合一模式。

1.成立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

建立了调控协作的机制,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订了《调控一体化实施方案》和《调控一体化试运行方案》,修订了调控运行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完善了相关业务流程,提前明确分工,有条不紊的开展数据库录入、图表绘制、通道调试等各项工作。

2.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改造了调度室,增加自动化系统、生产系统、视频系统等设备,扩充调度值班座席和生活服务设施,满足8人值班需要,升级相关信息网络通道,提高调度室至各机房的通信速度,提升自动化系统运行可靠性。

3.规范调控班班组设置

调控班设班长、副班长和技术员各1人,值班实行4值2倒的轮值方式,每值5人,其中总值长1人,一值2人,二值2人,副班长和技术员参与白班值班。一值值班人员主要负责调度业务,二值值班人员主要负责监控业务。调控班总值长负责全面工作,总值长和一值人员有权同省调进行调度业务联系,接受相关指令。出现多组操作时,二值人员可在一值人员监护下分别进行。

三、整合业务,深度融合,“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持续完善

从2009年6月初步搭建调控合一管理模式,到2010年12月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正式运行,一年多以来,调控一体化工作得到省公司领导及生产技术部、调度中心等部门的高度重视,深入调研,亲临指导,提出建设性意见。公司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优化业务流程,理顺层级关系,提升能力素质,管理模式日趋成熟。

1.调整调度业务范围

将变电设备监控业务纳入调度。调度在保证原有地区电网实时调度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变电设备实时监视与远程控制等职责。

2.调整调度控制方式

部分原先需要通过运行单位现场执行的操作转由调度直接遥控,省调直接与变电站发生调度联系转为部分与地调联系,地区调度承担上级调度指令执行与转发等职能。

3.调整核心业务流程

(1)规范上级调度操作执行流程。由省调直接通过变电站或者集控中心执行改为部分(预令)通过地调执行。

(2)规范监控信息异常处理流程。将原来的现场监控发现设备异常信息,并由现场主导处理设备异常缺陷的形式,转变为调度监控发现设备异常信息,并由调度监督现场设备异常缺陷处理的形式,增加了调度对设备异常缺陷处理的监督环节,有利用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3)规范事故处理工作流程。将原来的现场汇报事故情况后由调度决策,对现场下达事故处理指令,现场执行完毕并回复的形式,转变为各级调度自行依据事故监控信息及时判断事故、立即决策,并直接远方遥控操作进行事故处理的形式。减少了事故处理过程中现场汇报情况、事故处理指令接收及回复的环节,事故处理效率明显提升。

(4)规范运行方式流程。由运行人员到现场,然后调度向现场发调度指令,现场执行完毕并回复的形式,现转变为调度在保证一、二次设备可控的情况下,直接远方控制操作进行运行方式调整。减少了运行人员的往返及调度指令的接收与回复的环节,减少了操作时间,电网的风险指数得以降低,生产效率得以提升。

(5)规范紧急情况负荷控制流程。紧急情况需要进行负荷控制时,将原来的由调度向集控中心调度指令,集控中心执行完毕并回复的形式,转变为直接远方控制操作进行调整负荷,减少了调度指令的传送等环节,有效控制电网风险。

4.调整调度工作职责

(1)明确安全责任。调度负责电网安全运行,生产单位对设备的管理职责不变,负责输变电设备安全,及时核实并负责监控信息反映的设备异常缺陷报缺和消缺。

(2)明确设备操作责任。调度负责开关的远方单一操作,生产单位负责按调度指令实施现场操作。

(3)明确信息监控责任。制定信息规范工作计划,按照专业管理职责,明确信息规范与分层的职责划分和业务流程。将监控信息分为事故、异常、越限、变位、告知等五类信息。明确调度负责事故、异常、越限、变位信息的实时监视,告知类信息由变电站运行单位负责定期巡视并分析处理,调控人员将其作为事后查询、辅助决策手段。深入细化信息规范分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做好信息的归并工作,制定各电压等级典型信息规范。

5.完善制度和理顺流程

针对运行组织结构和调度功能调整的变化情况,对照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大标准”,统一制定调度内部、上下级调度间及相关业务部门间主要业务流程和工作规范,以适应运行管理新模式。对调度运行、变电运行有关的规程规章、标准制度、业务流程进行相应的修订、补充和完善,统筹协调调度部门与设备运行维护单位的业务流程和工作规范,确保新机制的高效运转。

6.强化人员培训

在由传统电网运行管理模式向调控一体化模式转变的初期,克服没有先例可循等困难,针对不同的员工需求,由专业工程师编制培训计划,消除短板,建立适应调控一体化模式的培训体系。完善基础资料储备,有效规避运行风险;编制调度标准术语规范手册、自动化信息处理标准手册、巡视标准卡,规范调控人员行为;执行运行方式会商制度,提出风险等级预警报告;完善电网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加强调度和集控中心运行操作过程中的电网风险辨识,以期达到调度员综合素质及认知的全面提高。

四、集约精益,规范管理,调控一体化新模式收获新成效

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实践,电网运行管理由最初的调度、监控分散管理到调控合一初步集中管理,再升级为调控一体化全面集约管理模式,实现了电网运行由分散到集中的本质转变,实现了电网运行集约化管理的全新变革。各级人员从思想和能力上初步适应模式转变,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也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功能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应急能力明显增强,安全供电可靠水平提升,管理优势初步显现。

1.整合资源,业务集中

调控一体化以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为方向,优化整合公司运行系统核心资源,实现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保障调度、变电站信息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整合优化各专业系统,重组整合业务流程,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建立了全新的集中管理模式,实现了电网整体的全范围精益监控。整合人力资源,最大限度的实现人员的有效利用,设置调控班完成地调、配调和集控中心的工作任务,将36人的配置减少到23人,节约36%,缓解了运行人员紧张的压力。

2.缩短事故处理时间,有效地防止事故扩大

调度直接获取电网的异常和故障信息,分析判断,通过直接遥控现场设备,缩短故障处理时间。以往的单一故障从集控中心汇报信息到调度员下令遥控操作成功,一般要3分钟时间,现在实行调控一体化后,直接操作在2分钟之内完成,提高33%;若发生66kV变电站越级故障,造成220kV变电站66kV线路出口跳闸,以往的由集控中心汇报信息到调度员准确判断,并下令遥控操作成功,一般要5分钟时间,现在由调度直接监控操作,可在3分钟内完成,效率提高40%;如果是多个变电站同时发生的故障,更会大大缩减事故恢复时间,实现了故障的快速发现、反应和处理,缩短了处理链条,减少了停电时间。

3.人员业务技能提升,电网安全供电可靠性提高

调度和集控整合后,调度与监控在专业上互相渗透,取长补短。通过监控使调度员能全面掌握电网设备运行状态,改变听信息的历史,为快速准确做出分析判断和处理奠定基础。通过调度使监控人员了解电网运行方式的改变等情况,由点到面,有助于把握监控重点,进一步确保电网安全运行,锻炼和培养了运行人员的综合技能。

整合后,每值值班人员为5人,调控副班长、技术员参与白班值班,使任何指令的下达均可实现多重监护,可同时执行多个操作任务。同时,指令直接下达至操作单位,没有中间环节,确保调度指令下达的正确性,降低电网运行风险。

五、积极整改,持续完善,推进调控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从一年多的实践来看,调控一体化模式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一是总值长任务繁重。总值长大都由原调度值班长担任,他们原来只负责电网调度业务,对调度员下发调度令进行监护,调控一体化后,值班长还要负责集控管理,既要确认遥信、遥测信息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又要对遥控、遥调进行监护,对值班长的技术能力和理论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转变调度传统工作理念的步伐还要加快。原电网调度重点负责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主要精力在电网,调控一体化后,调度工作范围发生改变,在负责电网指挥的同时,还要对各变电站内部设备进行监视。工作性质、范围以及工作重点都有了很大变化,为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要在工作中加快适应运行模式的转变。

下一步,还要继续深化和完善调控一体化工作。从强化基础管理入手,全面梳理规章制度和标准,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编制手册。从理论培训和实际培训入手,着力提高人员能力和素质。从思想引导,转变观念入手,积极适应管理模式的全新变革。

六、结论

“调控一体化”运行突破调度传统的运行模式,使电网调度指挥与运行监控进行有机结合,优化整合运行系统核心资源,实现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共享,有效地缩减故障处理时间,提升了调度人员处理业务能力。“调控一体化”运行为提高电网安全稳定和持续发展带来积极深远的影响,也为公司实现“两个转变”,为早日实现国网公司“三集五大”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调控中心.操作队及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规范[Z].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2]辽宁电网调度运行规程[Z].2010.

第5篇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 调度关系 调整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c)-0158-02

近年来,随着包头地区电网的快速发展,电网规模日益扩大,电网结构日趋复杂,这就要求电网安全运行的管理水平必须与电网的发展同步提高。为此,包头供电局实施了“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将原来传统运行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改进,将电网调度、监控、操作一体化,减少了管理环节,优化了电网资源配置,大大提高了电网事故处理和运行操作效率,将包头电网的安全和应急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作为电网的直接管理者和指挥者,电网调度员所承担的责任确是越来越大、任务也越来越复杂和繁重。因此,在新模式下进一步合理调整电网的调度关系,以减少调度员的部分工作,使调度员能够更好地将工作重点放到电网的实时监控、稳定控制、可靠经济运行等重要问题上,是当前包头调度部门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1 调整调度关系的必要性

包头电网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压到高压、超高压的发展过程,电网的管理也经历了变电站有人值守到集控站管理、调控一体化管理等模式,电网的调度关系和设备的调度管辖范围也在不断进行着调整,以适应电网的发展变化。

1.1 包头地区电网概括

包头地区电网位于内蒙古电网中部,西面与巴盟地区电网联接,南面与鄂尔多斯市电网及达旗发电厂联接,东面与呼和浩特市电网联接;供电面积为3万km2,2011年地区最大负荷达4220 MW,是内蒙古电网中最大的地区电网,是连接内蒙古东西部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包头电网由500 kV、220 kV、110 kV、35 kV、20 kV、10 kV等电压等级组成,500 kV设备由网调和省调调度,220 kV联络线及部分220 kV变电站母线由省调调度、其余设备由地调及县调调度。地区电网已形成以500 kV为电源支撑、220 kV网络为主网架的七角C型环网,110 kV全面辐射的供电网络;网内拥有500 kV变电站4座(注:春坤山变为超高压供电局管理)、35 kV及以上的局属及直接管辖的用户变电站和升压站155座,主变压器309台,主变容量2170万kVA,输电线路3644 km;担负着包钢、铝厂、希望铝业、一机、二机、二O二等一大批大中型电力用户的供用电任务。

1.2 调控中心人员配置及各岗位职能

目前包头供电局调控中心共有职工28名,行政管理人员4名(主任、副主任、安全员)、调控长5名、主网调度员5名、配网调度员5名、监控调度员9名,采取四班三倒的方式值班;其中主任、副主任、安全员为调控中心的行政管理人员,不直接参与调控中心日常运行管理,这里不再赘述。以下就其他岗位职责进行介绍。

(1)调控长:负责每值各岗位之间的协调与管理,对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起监护和督导作用,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主、配网调度员:负责电网的运行管理、转接令、日常的倒闸操作与事故处理等工作,负责组织、协调、处理上下级调度机构、局内部调控中心与各专业生产单位、调控中心与各用电企业等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配合基建新设备的启动投运工作。(3)监控调度员:监视电网运行工况,对自动化信息系统上传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对检修及新启投运设备进行传动,在日常倒闸操作与事故处理中向主、配网调度员提供可靠信息,直接参与远程断路器分合、电容器投切、主变调压等倒闸操作,在事故处理中配合主、配网调度员进行负荷转移、故障点隔离等操作。

1.3 调整调度关系的原因

根据以上每值各岗之间的分工管理,在日常计划检修工作和事故较少的情况下,调度员能够很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使包头电网始终处于安全、稳定、经济、可靠的运行中。但是,在计划检修、基建新设备的启动投运、事故及异常等工作较多的情况下,地调调度员的日常工作与人员配置比起来,就显得过于繁重。如:

(1)设备传动较多时,监控调度员就无法做好监视信号、电容器投切、主变调压等工作;在进行远方操作设备时,无法做到监护工作;(2)电网内操作较多或发生事故时,地、配调调度员下令进行倒闸操作或处理事故,均无法实现下令监护工作;特别是对于同时发生的多起电网事故处理时调度员更是显得力不从心。

而做为电网的直接监视控制、指挥、管理者,调度员很难有充分的时间考虑其它更重要的问题。如:

(1)所发信号的正确性、网内的电压质量是否满足用电单位的需求、无功是否实现就地平衡;(2)当前检修或异常方式下,电网的薄弱环节出现在什么地方、如何对薄弱环节进行风险控制、电网的经济调度等等。

因此不利于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需要对电网的调度关系进行必要的调整。

2 调整调度关系的措施

为了确保包头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使调度员在调度运行管理中抓大放小、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把工作重点放到电网的监控、电网的稳定和可靠、电网的经济运行上,调控中心应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对电网的调度关系进行适当调整。调整调度关系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2.1 下放部分操作权限、使用许可令

由于地区电网内各风电场升压站、农电局、包钢、铝厂、一机、二机、二O二等用户变电值班员和调度员的人员素质较高、专业技术过硬,因此根据电网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原则,在保证包头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将地调管辖的这些用户的变电站的进线开关、刀闸、母线的操作权限进行下放,将所下的综合令,改为许可令。此类设备的操作在得到地调调度员的许可指令后,便可自行操作,但是在操作设备中出现异常或站内发生事故时,应及时汇报地调调度员,由地调调度员进行统一指挥处理。

2.2 对35 kV及以下双电用户的管理工作统一对口大用户管理处

由于地区电网内35 kV及以下双电源用户较多,地调对于这些用户进行了统一调度管理,通过多年的管理发现,双电用户的值班人员工作变动频繁而且多数值班人员专业素质较差,调度员对其所下的调度指令令其复诵都难以顺利完成,不利于设备的安全操作,在完成一项操作中,占用了地调调度员较长的工作时间和精力。而双电源用户的设备启动送电工作,均由大用户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指挥完成的,对用户的设备很熟悉。因此,将双电源用户对地调的操作、处理事故的交接令权,交给大用户管理处对口地调更为合适,由大用户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指挥、监督用户的操作和处理事故异常,可以更好地保证用户值班员的人身、设备和地区电网的安全。

2.3 修改部分转接令条款

自包头电网实行调控一体化管理后,地区电网内省调管辖设备的运行操作和事故异常处理的调度指令,均通过地调转接后下给各变电站进行执行,使指令的正确性得到了层层把关,避免了误调度的发生。这种转接令的方法对于电网的日常的计划检修操作或出现不危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一条或几条出线的跳闸及设备异常得处理是可行的;但是,电网事故的大小是不可预见的,当电网出现电压崩溃或影响电网的稳定运行事故时,还是采用转接令处理事故,由于转接时间的原因,很有可能导致电网瓦解。因此,对于危及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的电网事故,省调调度员在接到地调调度员的汇报后,应直接对运维站值班人员下令指挥处理事故,而不必在通过地调转接令来处理事故,这样可以减少处理事故的时间,尽快恢复因事故而带了的对电网稳定运行造成的隐患。

2.4 成立500 kV生产调度

目前地区电网有500 kV变电站4座(注:春坤山变为超高压供电局管理),包头供电局直接管理的3座,地区500 kV电网已经初具规模;500 kV变电站的设备由网调和省调共同调度管理,设备的刀闸操作和事故处理各站直接对口各级调度机构,但设备发生事故及异常后,均需地调调度员通知、协调局内各生产及检修单位处理。根据我局对电网实行精细化管理和电网安全运行的管理水平必须与飞速发展的电网同步提高的要求,应成立500 kV生产调度,直接负责500 kV变电站与网调、省调、局内各生产及检修单位的业务联系,完善工作流程。

3 结语

随着包头电网的飞速发展,地区电网的调度关系应与电网的发展相适应,电网调度关系的调整也是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以上对调度关系的调整,能够使地调调度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极大地调高调度员工作效率,便于应对电网的突发事故,提高调度员的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充分发挥地调调度员在保障电网整体性方面的作用,从而更有力地保证包头电网安全、稳定、经济、优质运行。

参考文献

[1] 孙建华,张明亮,李大鹏.新形势下电网调度关系调整的探讨[C]//第二中国电网调度运行会收录论文全集.

第6篇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上海市促进就业若干规定(草案)》主要规定了政策调控和政府责任、公共就业服务、职业培训、鼓励多种形式实现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保障、失业保险的有关事项、劳动力市场监管和特殊劳动关系规范等七个方面的内容。

    《规定(草案)》明确了政府在作出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政策等宏观决策时应当统筹考虑促进就业,将增加就业岗位、控制失业人数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列为区、县政府和相关行政部门的工作考核内容;劳动保障部门应当根据就业状况、产业发展趋势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等情况,制定职业培训计划;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发展非全日制就业、自由职业、非正规就业、劳务派遣等灵活就业形式,并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规定(草案)》还明确,失业人员应当依法进行失业登记,登记失业人员在一定期限内无正当理由3次拒绝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适当的就业机会的,即退出失业登记,停止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昨天的会议还听取了《上海市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赔偿责任若干规定(草案)》的说明及审议意见报告,听取了关于修改《上海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的决定(草案)的说明,分组审议了关于修改《上海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的决定(草案)。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慕尧、包信宝、刘伦贤、厉无畏、任文燕、张圣坤、朱晓明、陈豪、胡炜、王培生等出席会议。副市长杨雄,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滕一龙、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吴光裕等列席了会议。

第7篇

做一个“有作为”的编办主任

要做一个敢于争取的好“编剧”。编办是编委常设的办事机构,编办主任直接向编委主任负责;同时按照领导干部管理权限,涉及副科级以上建制的机构编制问题,还须向市委书记直接汇报。要想更好地开展工作,就必须争取各方支持尤其是领导支持;要争取领导支持,就要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多思考、多汇报、多建议,出思路、亮点子、想办法,拿出有价值、吸引人的“剧本”,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就拿昆山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来说,在涉及多部门协作时,以市委市政府或“两办”名义发文落实工作;凡是重要会议,都争取多个市委常委参加,并请部门主要领导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工作;为解决经济发达镇执法主体问题,争取市委主要领导支持,由其亲自带队到上级部门汇报工作,既保证了改革的时间节点,又保证了改革的工作成效。

要做一个善于协调的好“导演”。编办更多时候是与平级部门打交道。我们注重通过编委会、联席会议、部门分管领导联系制度等平台,建立与其他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既减少工作环节、加快工作进度,又通过集体研究、协调配合,从源头上解决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比如,充分发挥编委会作用,对于一些需提交编委会讨论的议题,为稳妥起见,除向编委主任、副主任汇报外,有时还要与各编委会成员单位认真沟通,听取意见建议,更好地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再比如,推动与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的协调联动,执行机构编制长效管理机制,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对于涉及机构编制核查等问题时,请纪检部门鼎力配合。在与区镇及其他部门合作中,也要多沟通、多联系、多换位思考,不轻易说“不行”或“不能办”。总之,编办主任要注重横向联系,像“导演”一样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做一个勤于钻研的好“演员”。打铁还需自身硬。只借助外力,自身不加强学习、不钻研业务,编办工作这场“大戏”也是演不好的。机构编制工作牵涉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需要对全市中心工作和发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需要对机构编制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做到心中有数。要吃透政策,把握方向,深入学习中央关于机构编制的各项政策法规和省市机构编制会议精神,把握重大改革措施对转变政府职能的新要求。要研究市情,明确使命,认真研究昆山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赋予编办工作的新使命新任务,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重点、热点问题。要带好队伍,提升能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展视野、更新观念,建设一支业务精、思路活、善协调的精干队伍。

增强五种意识

做一个“有想法”的编办主任

要增强大局意识。从部门人数来看,编办是个“小部门”;从工作职能来看,由于涉及机构职能、职数编制等行政资源配置,有时还要参与重大改革试点任务,从某种程度上讲,编办又是个“大部门”。就拿昆山来说,无论是之前的三大开发区建立运作,还是“省直管县”等改革试点,都是全局性、系统性的工作。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得出一个共识,那就是大局意识必须放在首位,大局责任必须时刻牢记。编办工作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中心任务,做到发展推进到哪里,编办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发展困难在哪里,编办工作就支撑在哪里。通过深化改革和强化管理,合理调控机构编制的配置方向和流量,为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要增强前瞻意识。我是编办战线的一名新兵,刚接手工作就遇到两件大事:一个是昆山市被确定为江苏省3个“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市之一,另一个是我市张浦镇作为全国25个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之一,工作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面对“人少事多”的困难局面,我们提出要增强预见性,赶早不赶晚、赶前不赶后,尽可能想得远一些、动得早一些,最大可能争取工作的主动权。一是调查研究先行一步。为顺利承接“省直管县”试点中的下放权限,我们主动联系省市对口部门,协调本市各部门做好权限的分析梳理工作;为拟定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我们花费1年左右时间,深入了解张浦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发展瓶颈、体制障碍和现实需求,最终方案成为全省首个被批准的改革方案。二是配套政策同步跟进。政策支持是改革的强大推力。在张浦镇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初期,我们就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由两位主要领导主持召开研究支持改革试点相关政策专题会议,并就财税分成、土地利用、交通建设、社会事业等方面达成共识,明确相关措施。三是制度建设未雨绸缪。改革试点工作中,基层政府在承接权力的同时,也意味着承担更多责任。我们同步推进制度建设,通过延伸市级电子监察平台、落实政务公开制度、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等途径,为接好权、用好权提供制度保障。

要增强创新意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是全新工作,先行先试就意味着没有经验可以借鉴。面对压力和挑战,我们始终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坚持用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来破解难题、化解矛盾,以集成创新和局部突破带动整体工作。比如,在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过程中,我们在原有的领导小组基础上,新设四个工作组:政策协调工作组由市府办牵头,负责研究落实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扶持;组织人事工作组由组织部牵头,负责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人员编制、队伍建设、干部考核等工作;综合执法工作组由市法制办牵头,负责指导综合执法局的组建和运作,依法行使相关的行政强制措施权和监督检查权;权限下放工作组由市行政服务中心牵头,负责指导便民服务中心的组建和运作,依法重点下放在项目投资、企业注册、规划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相关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权限和公共服务事项。四个工作组各负其责,分工协作,高效推动了试点工作的开展。再比如,创新管理方式,优化整合事业编制资源,按照“人员统一使用、分类管理”的要求,事业编制人员由相应职能机构统一管理,有效破解人员身份、编制限制的瓶颈,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要增强统筹意识。编办发挥职能作用,关键在于科学定位职能,优化机构设置,合理配置资源。昆山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县级市,受城市能级限制,“小马拉大车”现象十分突出。我们把统筹作为重要方法,坚持“控制总量、盘活存量、有增有减、保障重点”,努力缩小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比如,在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通过对全市事业单位的清理规范,归并整合事业单位32个(其中8个副科级建制),收回事业编制140名,确保了人员平稳过渡,个人利益不受损失。加大对政法委、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局等社会管理重要职能部门,以及教育局、卫生局、民政局、环保局、安监局等重要民生部门的机构编制配置,将137名事业编制跨部门调配到17个事业单位,促进了社会事业良性发展。

第8篇

中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贺铿日前在北京举行的2010年恩比特经济论坛发表讲话时表示,中国经济2010年下半年已经进入滞涨期,具体表现是经济增长难以提高,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并且失业率上升。他预测,2011年中国将面临更复杂的局面,经济或将面临二次探底的危险,滞胀局面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贺铿指出,与发达国家低增长、高通胀、高失业率的滞涨定义不同,中国经济长期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因此如果中国的GDP增长回落到8%,衡量通胀形势的居民消费指数突破4%,那么对中国而言就是滞胀。

贺铿的“滞胀”理论在舆论界引起不小的震动。香港亲中的《文汇报》发表社论,认为曾被世界誉为“中国式奇迹”的高增长低通胀发展模式可能会伴随中国通胀高企而结束,滞胀正在威胁中国经济。

社论指出,2010年11月份中国CPI高达5.1%,通胀形势创多年来的新高。尽管投资、消费和出口这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仍然维持增长势态,但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出现回落,表明经济增长面临放缓的风险。假如这种情况持续下去,2011年中国经济很有可能进入“低增长高通胀”的滞胀阶段。

大多数经济界人士在中国面临严峻的通胀压力的问题上存在共识,但是对于现在和2011年将进入“滞胀”阶段的说法不以为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姚洋认为,贺铿的“滞胀”理论有耸人听闻之嫌:“他认为经济增长8%,通胀率为4%,那就是滞胀了,这种说法是毫无根据的。滞胀指的是通胀率比较高,但经济几乎没增长,停滞和膨胀嘛,首先要有经济停滞,比如说经济增长2%、3%,而通胀率有4%,这可能才能叫滞胀。我觉得要么他没明白什么叫滞胀,要么他说话太不负责任。”

针对香港媒体把贺铿称为中国人大“财经官员”,姚洋说,人大专门委员会的官员基本上还是民间背景,不具备政府色彩,贺铿的说法只是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官方意见。

贺铿认为,目前通货膨胀居高不下令中国宏观调控陷入两难境地:压通胀,就会导致经济进一步下滑;而要刺激经济,又会导致通胀的进一步加剧。他说政府在增长放缓和通胀加剧的夹缝中两面受敌,极大地增加了中国经济陷入滞胀的风险。

但是香港中文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刘民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中国经济不可能长期维持在10%以上,8%的增长率是未来理想的速度,这个增长率不但不会将中国经济拖入滞胀,而且将成为中国远离滞胀的有力保证。

他说:“8%的增长,4%的通货膨胀,那么实际来说还是增长了4%。如果说4%的实际增长叫滞胀的话,那我就不知道什么是滞胀了。至少在未来5到10年之间,4%的实际增长还是一个很不错的增长。”

说到通货膨胀,刘民说,除了输入性通胀压力之外,最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实际上是中国劳动力要素的重新定价,这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一个必然结果。

他说:“我觉得4%的通胀率里面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那就是中国劳动力本身的定价要提高。如果劳动力价值往上走的话,通胀率就一定会往上走。另一方面,劳动力定价高了以后,相当于收入的分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本身也会给经济一定的驱动力。”

第9篇

大家好!

非常感谢你们能给我这次竞聘的机会,今天我所竞聘的岗位是(上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财务副主任。

首先请允许我向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介绍我的基本情况。我叫张燕,湖南攸县人,1991年毕业于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所学专业是财务会计,同年8月份分配到洪江市化工厂财务科从事财务工作;1997年5月获得会计师资格证书;年1月加盟武陵城集团并于同年2月份分配到科技财务室,从事财务主管工作。在主管财务工作的同时,本人在年6月至11月兼任蓝世纪物业会计,在年11月至2004年1月份兼任迪美运动广场主管会计,在兼职期间任迪美执委会委员、全委会委员。在工作的五年当中,我感受到了武陵城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并与科技同呼吸共命运。

我之所以竞聘科技财务副主任这个职位,除了热爱财务工作外,是基于以下理由和优势:

1、具有会计师资格证书和15年的会计工作经验,完全具备企业会计机构负责人任职条件。本人从1991年8月份参加工作起就在洪江市一家中型企业从事主管会计工作,从事过总分类帐、收入、成本等会计岗位工作,对每个岗位都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工作5年以来,我一直能胜任财务主管工作。

2、作为的老员工,和同成长共命运,对具有深厚的感情。年2月,我到财务部工作,因公司刚成立,那时的财务工作几乎是一片空白。我充分运用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业务素质,从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入手,狠抓财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报帐流程,审核各项开支,同时拓宽工作思路和业务范畴,将财务工作逐步融入采购、合同、手续办理的各个层面,尽心为公司的业务发展服务。因财务管理到位,与税务、银行等相关部门工作关系融洽,5年来,公司未发生一起财税方面的风险。过来,因种种原因,各项任务完成不理想,经济效益不佳,员工的收入普遍偏低,但我挺过来了,因为我是公司领导班子的一员,公司的荣辱与我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员工的不服输、不气馁的精神,让我感动,也让我对的明天充满信心。

3、财务人员的双重管理身份(董事局与所在子公司双重管理)决定了财务人员要做好监督和服务职能。监督就是维护股东的利益,监督所在子公司的财务运作,调控各项费用的合理支出,保证财务物资的安全;服务就是服务于公司,服务于员工,服务于客户,增收节支,谋取公司利润的最大化。本人在财务工作岗位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做好监督和服务职能。

4、财务副主任作为会计人员要忠于职守,忠实的执行财务法规和企业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本人在工作上勤勤恳恳、遵纪守法、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保守机密,且善于与领导和员工沟通。

5、有较强的会计理论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会计工作经验,并努力做好传、帮、带工作。成立五年来,出纳岗位已历经四位,其中有三位出纳没从事过出纳工作,也没有任何财务工作经验,在本人耐心的指导下,她们在一个月后都基本能胜任工作。

6、在公司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配合领导搞好融资工作。今年上半年的几个项目的前期运作需要垫支,的资金问题如不能自行解决,那就会拿不到项目,势必影响董事局下发的各项经营指标的完成。根据科技的实际情况,与领导协商后制定了一套项目融资方案,得到各方同意后,融资工作开展顺利,使项目能正常运转。

在武陵城工作的5年间,使我深深地感到机遇与挑战并存,成功与辛酸同在。参加这次竞聘,我愿在求真务实中认识自己,在积极进取中不断追求,在拼搏奉献中实现价值,在市场竞争中完善自己,我深知财务工作的重要,也愿意与科技全体员工同甘共苦,继续在财务副主任岗位上尽职尽责,为公司全面完成各项经营指标尽一份微薄之力,我的工作目标是“以为促位,以位促为”,具体思路如下:

1、做好沟通及协调工作,积极为公司各部门搞好服务,且把服务的重心放在集成事业部、互联网事业部。集成事业部、互联网事业部发生的一切业务,业务前期洽谈、合同签订、设备采购、工程验收财务全程参与,收款手续的办理财务牵头办理,真正把服务一线,服务业务部门落到实处。

2、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使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3、协助领导做好各项工作,为领导当好参谋,及时向领导汇报资金状况及费用开支情况;注重调查研究,为领导经营决策提供一手材料和参考建议;

4、做好日常工作和交办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保证公司的资金安全;

5、财务部门作为公司的窗口部门,在公司资金较为紧张的情况下,搞好文明服务、优质服务就显得极为重要,必须耐心细致的做好解释工作。把公司的资金管好、用好。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首先要保证业务的开展,尽力把资金发挥更大效益。

如果我竞聘成功,我的处事原则和风格是,努力做到严格要求,严守纪律,勤学习、勤服务;以共同的目标团结人,以自身的行动带动人,用财务制度和岗位职责,照准自己的位置,在工作上一定让董事局放心,让员工放心。

第10篇

关键词:电网调度;安全风险;辨识

中图分类号:U665.12 文献标识码:A

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主要管理工作是电力调度安全问题。同时遵循电网安全管理条例,并且持之以恒,扎扎实实完成本职工作,多次进行事故演习和事故预想,深入研究事故发生因素,防止事故发生。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仅是社会效益的头等大事也是长期坚持的重要工作。只有认真搞好调控员的业务素质和安全思想才能强调安全生产达标规定,不要只扎实理论专业知识。

一、电网安全风险辨识

电网运行存在识别问题通过电网年度运行方式进行解决。不仅需要对电网日常行为作出分析,还要根据电网当前运行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减小潜在风险。通过对电力建设以及电力规划两方面进行分析,识别电网在过渡期中的安全风险。电网目标的最终分析是安全管理风险的高低。通过电力规划和电力建设两方面进行总结。

整个工作流程的起点是电网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识别环节。通常对电网安全风险识别需要多角度的进行识别。电网外部的安全风险识别是从电力体制改革中的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破坏、外力破坏等破坏因素进行防范。

二、电网安全风险评估

(一)调度实时安全风险调控

调度事故的处理与恢复、信息沟通和披露的全过程。电网安全风险的调度实时调控覆盖电网运行的整个安全预警机制。

(二)电网运行安全实时预警

通过对事故的调度处理,及时了解调度运行值班人员的电网薄弱环节,通过针对性的事故隐患和有效的措施消除系统在萌芽中起到的安全管理作用。在线稳定监测系统是ENS系统中出现的实时预警。防止电网事故的发生。减小事故的发生频率。

(三)调度事故处理与恢复

根据电力系统的运行规程和电力事故处理办法,对电网安全运行工作的规范以及特殊电网的迎电高峰程度以及保电预案作出合理分析。对电网事故拉限电序位表,电网黑启动方案等作出合理的电网事故处理规定以及预案处理措施。

电网事故发生后出现非正常式电网运行方式称之为电网过渡期的管理调控。根据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分析可以尽快明确电网控制的要求。不仅使得电网处在主动控制状态,也使得电网处在被控制状态。加强事故中设备损坏的抢修速度,使得设备可以恢复正常的运行使用。

三、电网安全管理

电网工作人员如何更好的进行安全管理控制是工作成败的关键。首先需要树立安全管理防范意识,提升业务水平。管理部门必须端正正确的意识,提高责任心,将安全生产思想贯彻到每一个员工的具体工作中。另外,针对我国新设备和新技术加快电网建设速度。通过应用完成电网的主要调度工作。管理部门应该定期对调度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提高他们对新事物的掌握程度和熟悉程度。保证电网调度工作在合理的生产安全工作中顺利进行。成立安全事故调查小组,设立调度主任为安全责任第一人。设一组班组安全检查员,安全员为副主任,全面考核和审查电网安全工作。提高安全规程以及现场执行力,强化推进标准化问题。

安全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履行监督职责。积极探索安全管理的新方法。认真改进管理的细节和控制步骤,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落实生产安全行为。签订生产安全责任书以及无违章责任书。开展违章纠察时,一旦出现检查问题立即警告或处罚。建立电网安全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规范机制。从管理人员的设备和管理方面着手,调动生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四、电网缺陷管理

及时发现并消除设备缺陷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避免了事故的发生。提高设备运行管理的基础是规范设备缺陷管理。在缺陷发生时,按照相关单位的基本类别作出积极措施并且妥善处理,导致缺陷管理成为闭环管理。除了按照规定进行设备巡视之外设备维护单位还应该运用红外线成像测试仪和运用带电监测等设备及时发现缺陷。作到有汇报、有督促、有反馈、有考核等四项基本审核措施。

五、电网负荷的观察管理

高压输电线路是电网负荷的主要承载路线,一旦出现过负荷现象立即引发设备跳闸甚至全站停电等恶劣影响。加强系统对负荷情况的分析,制定相应的紧急事故处理预案。调控员必须密切关注系统的负荷情况,掌握精确的设备闭合开关。

六、调度计划管理

按照制度的管理工作进程适时编制调度计划,例如:《年、月、周、日检修计划申报制度》。年调度计划的编制以及事故调查的安全机制。通过对年度的修建大纲完成事故的调度计划,按照年计划以及次月总体工作的安排,提前按照7天通知用户的工作要求,包括新增用户用电接火。依据月调度计划安排下下一周工作内容。日调度和计划应该按照计划工作的安排,结合电网的运行方式对天气变化的总体情况作出合理安排。年、月、周的调度是经过检测工作会议来决定的,并且经过调度室和调度员以及接受的工作计划进行专门运行。编制调度计划,经过调控中心主任的审核以及批准后,通过MIS公示,编制每周每日的调度计划,经过调度审查工作,批准MIS于17点生产公示。

七、结语

首先要搞好电力安全调度,提高调度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电力调度安全管理工作。在运用专业电网知识理论的同时,加强调度安全生产的管理,确定辨别电网的不良因素,减少操作失误,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确保电网能够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第11篇

一、本区贯彻决定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区政府相当重视节能降耗工作,把它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任务来实施。通过创新理念、开拓思路和上下对接,全区初步构建起政府推动、市区联动、企业行动、市场带动、社会互动的节能工作运行机制,区工业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值均低于全市综合能源消耗的平均指标值。从调研中了解到,主要是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节能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政府对节能降耗工作的领导,加大节能工作的推进力度,形成节能工作的整体合力,年初,成立了由陈寅区长任组长,孙荣乾、汤志平、鲍炳章3位副区长、人大常委会徐益超副主任为副组长,22个职能部门和单位为成员的区节能降耗领导小组。下设由区经委、发改委、统计局、建交委、房地局、旅游局、机管局、卫生局、教育局、国资委和漕开发等11家重点部门和单位参与的区节能降耗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了各职能部门和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建立了各成员单位节能降耗工作沟通例会制度。同时要求建立相关委、办、局及下属重点耗能单位、重点用能企业的分级管理体系,形成了区政府、职能部门、耗能企业的三级管理网络,为全方位、全覆盖、全社会的推进区域节能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二)开展节能基础调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都很重视节能降耗工作,多次结合区产业转型调整、城区形态功能开发、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投入等实际,对节能降耗工作开展专题研究,提出要求。从2005年起,区经委就会同区发改委、统计局、建交委、规划局等部门,依托市沪南、闵行、沪西供电分公司,进行工业、商业重点耗电、耗能企业的情况梳理、调研和分析工作,专题开展综合能耗在年2000吨标煤以上企业座谈会,了解情况,征询对区节能降耗方案的意见。通过政府与企业互动交流产业节能工作信息,了解把握区域产业经济结构和电力需求结构、企业能耗需求以及产业用能趋势。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区能源消费情况的综合分析》、《区电力发展建设情况汇报》、《区加强节能降耗工作方案》以及《年区综合能耗分析与节能降耗工作思路》等书面报告。

(三)制定节能工作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能源工作的决定》、《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节能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区政府围绕“十一五”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目标,初步提出本区加强节能降耗的工作方案,基本确立节能降耗工作方针与实施原则、节能目标和任务,并于年3月29日召开了区节能降耗工作会议,会议下发了《区节能降耗工作若干意见》,为全面推进区节能降耗工作奠定基础。

(四)探索市区、区院节能2+X的合作模式。区政府面对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应对,不断思考,提出了市区、区院节能2+X的节能合作模式。通过依托市节能专门机构、提供节能技术、节能审计服务、节能改造、节能专家团队的技术支撑,采取对年耗煤1000吨以上重点企业、大型商业能耗企业和区综合商务楼宇进行色块网格分类管理,对高耗能企业重点实行能源审计、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监管措施,尝试运用2+X的合作方式,来切实推进我区节能项目和目标的实现。

(五)突出节能工作重点。一是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要逐步淘汰高耗费能源的落后生产能力企业,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大力建设产业集聚区和有特色的综合商务区,构建和促进新型高端产业链发展。鼓励企业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努力降低产业对能源消耗的依赖。如白猫(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产品替代和采用新技术后,能源消耗大大降低,仅锅炉引风机采用变频调速技术一项,电能单耗就下降80%。二是加强对产业重点用能耗能企业的管理。区政府提出要重点抓好80家年耗1000吨标煤以上企业和80家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综合楼宇和商厦的节能工作(均为概数,实际会有变动,目前已分别确定了58家和56家企事业单位)。并与各单位签订责任书,增强了有关企业的节能意识和积极性。如区中心医院通过使用新型变频空调年节约费用41万元、新型节能灯年节约费用21万元,现该院又将实施锅炉改造节能方案。又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重点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对新建工程项目严格把好规划许可关、施工许可关、竣工验收备案关,加强了对房地产企业项目经理、监理工程师、相关行政管理人员的住宅建筑节能培训;对既有建筑,结合旧小区“平改坡”工程实施综合节能改造,年已排出20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区房地局还参与了市建交委《既有住宅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研究》的专项课题调研,并率先在老沪闵路某弄和吴兴路某弄实施试点工作,通过对建筑物的外墙采用聚苯板实施外保温,旧用水、用电设备进行节能设备更换,有效降低了住宅的整体能耗,为区稳步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积累了经验。

(六)开展节能科普宣传。针对当前城区综合发展与能源供需矛盾的状况,区政府注意发挥报刊、有线台等媒体作用,宣传节能法规和政策,号召全区人民节能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2006年夏季,面临市、区电力迎峰度夏时段,区经委举办了节能设备技术专题讲座,与科委(科协)、飞利浦公司联手组织节能创意和节能科普进社区宣传活动。向小区居民发放节能宣传海报、节能项目征集册;在襄阳公园、梅陇小区、徐家汇公园举行了“节能科普路演”和“节能明星大赛颁奖”等活动,使社会节能、家庭节能、消费节能、生活节能深入街道,走进家庭,贴近居民,形成“我为节能作贡献”的良好氛围。

二、节能降耗工作面临的问题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虽然我区政府贯彻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关于节能工作的决定和若干意见是坚决和认真的,通过努力也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依然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需要加强和改进。

(一)节能的基础工作亟需进一步加强。长期以来,区域经济发展较偏重于规模扩张和速度加快,而在产业结构合理性、经济发展持续性、能源资源平衡性等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以致节能降耗工作的基础相当薄弱,能源计量、能源统计、能耗评价、考核体系尚不健全,造成底数不够清、指标不够明、信息不够灵,能源资源管理和节能降耗体制和机制尚未真正扎实地形成。

(二)节能的组织管理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节能降耗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量大面宽的长期性工作,从目前看,区经委等部门承担全区节能降耗办公室职能,但在人员配备、专业知识、机构设置、管理方式等方面明显还很难适应节能降耗工作的发展需要。

(三)全民节能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就企业而言,从企业效益出发,本该重视节能降耗工作,有的也确实已重视并取得成效,但也有部分企业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上下脱节,节能工作难以一竿子到底,责任不到位、利益不挂钩,以及没能正确处理好眼前和长远、投入和产出等辨正关系,使之成为企业节能工作的阻力。此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节能表率作用发挥还不够;地区居民群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节能意识也未相应跟上。

(四)节能降耗政策还需进一步构建。一方面政府确实在加大推进节能工作的力度,但又不能否认目前面临着政策配套措施不足,经济调控手段不力的状况,在节能财税政策、专项扶持投入、示范引导激励等方面尚未形成配套体系,难以更大程度地调动方方面面的节能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对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编制区节能降耗工作五年规划。要根据国务院和本市关于节能降耗工作的要求,结合区“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快制订区五年节能降耗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产业导向和节能总体思路,细化和分解各项指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本区节能降耗工作。建立区产业能耗总量控制制度,确定区工业、商业、服务业能耗指标口径及分年度能耗考核限量,将降耗的指标和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部门)和重点企业,在全面提升产业能级和优化产业布局的同时,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能耗逐年下降的双重目标。

(二)及时充实指导、监管和服务力量。节能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和战略任务,面对基础工作较差、管理力量薄弱的现实,应尽快完善本区的节能组织管理体系。鉴于目前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上恐难有较大突破的情况,建议区政府加快节能2+X合作模式的实施,并能考虑在一个阶段里集中抽调专门力量,来突击完成一些必须的基础工作。诸如条块结合,尽快摸清区域内重点企业的耗能底数和发展趋势,建立台帐;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对规模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和单位的节能机构设置及职责提出明确要求,在全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权责明确,政府、企业、社会有机结合的节能管理网络,以利开展有序、长效的监督管理。

(三)不断完善节能降耗目标责任管理考核体系。要把节能降耗工作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作为政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考核内容,作为区属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经营或管理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区统计局要切实加强能源统计,建立能够反映区能耗水平、节能目标落实进度的节能统计体系。节能工作办公室要建立和落实能源状况报告制度,定期通报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费和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及评价考核结果。

(四)以重点单位、专项工程推进为切入点。按照“抓重点、重点抓”的节能工作原则,一是切实抓好两个“80家”的重点单位的节能监管工作;二是对财政性资金投入、实施政府采购的建设或改造项目,必须带强制性地要求大力使用节能技术、节能产品和节能材料,加大节能设备和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力度;三是每年结合政府实事和技改任务,来确立和带动一批节能专项工程,如绿色照明、热电联产、锅炉改造、建筑外墙新材料采用等有一定规模、数量的更新、替代项目。

(五)强化政策引导和激励约束作用。要加大对节能工作的政策扶持。对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示范试点、宣传培训、信息服务和表彰奖励等工作给予财力支持,所需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目前是否可考虑先安排一笔适当的专项工作经费。以后应结合“十一五”期间区财政对科技创新资金的安排(即“45667”)等,加大政府对节能工作的资金投入。通过强化政策激励引导,利用包括财政、税收等手段在内的各种经济杠杆和法律法规制约,充分调动、激发企业等市场主体以及广大消费者节约能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性、创造性。

(六)进一步营造全民重视节能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各种媒体,形式多样、通俗易懂地加大节能宣传工作力度,深入宣传节能降耗的重要意义,组织节能降耗工作的经验交流,推广节能先进典型,曝光批评浪费行为,引导合理消费,强化全社会的能源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形成全民自觉节能的良好风尚。区级党政机关首先要树立节能降耗的榜样起好示范带头作用。

四、向市有关部门提出的建议

1、理顺条块关系,明晰管理职能。建议市、区政府节能降耗管理的负责和协调部门尽可能上下一致,对口衔接;必须建立的机构及其相应职责应尽快明确,以利于责任层层分解、任务逐项落实、信息快速沟通。

2、尽快建立完善较为科学和统一的能源计量、能耗考核等指标体系和公报制度。在此基础上,根据产业结构、能耗现状,提出节能降耗目标和措施并进行量化分解,将责任落实到区县、部门和重点企业,严格进行监测和考核,促使区县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节能降耗工作。

第12篇

通过对因企业破产关闭(含企业外迁)、停业整顿、经济性裁员等造成从业人员减少(岗位流失)状况进行重点监测,及时掌握经济波动期内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岗位流失情况,分析其原因和规律,为采取预防和调控措施提供依据,并为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奠定基础。

二、建立失业动态重点监测报告制度的方法与步骤

(一)确定重点监测企业。市里确定巩义、新密、荥阳市和金水、中原、二七区及市本级为首批监测单位,其中,6县(市)、区各确定1个行业5个企业,市本级确定1个行业10个企业。确定监测企业原则:单位用工达到300人以上规模、受经济结构调整或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等因素影响,近期已出现或可能出现从业人员较大规模减少的企业。比如:关闭破产和节能减排涉及的企业,外贸依存度较高的纺织、服装、制鞋、玩具等行业的企业。同时还要统筹考虑行业分布及当地产业结构特点。可将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作为一类对象进行监测(详见附件4)。

(二)建立基础数据档案。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重点监测企业(含城镇个体经济组织)建立从业人员情况基础数据档案。

(三)定期监测。每季度对重点监测企业(含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变动情况进行一次调查。调查期内,重点监测范围之外的企业发生较大规模经济性裁员的,也应及时反映。城镇个体经济组织,可重点反映减员人数排在前5位的行业情况。

(四)数据采集。通过召开重点监测企业座谈会、深入企业直接调查、查询劳动用工备案情况、走访行业主管部门和个体经济协会等方式,了解从业人员基础数据和监测期从业人员的变化情况。

(五)形成城市失业动态重点监测报告。由各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进行数据采集并于每季度末上报,市劳动保障部门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分析从业人员减少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形成全市失业动态重点监测报告,向省劳动保障部门报送,并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三、工作机制及主要职责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重点做好制度建设、人员培训、软件开发、配置设备、数据采集和处理、专家咨询、开展调查和抽样等方面工作,并积极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争取专项经费的支持。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建立相关制度和组织实施,同时负责相关单位的协调,继续完善城镇失业、就业登记、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分析、劳动用工备案、企业经济性裁员等相关方面的工作,积极做好失业动态重点监测数据采集和处理工作。

为保证及时沟通,责任落实,市与各县(市)、区、重点监测企业之间,建立实行联络员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形成通畅的联系渠道。巩义、新密、荥阳市和金水、中原、二七区及市本级,各确定1名联络员。

第13篇

一、主要管理办法

这些年来,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要出成效,就应该既要严格控制,切实管死,又要动态平衡,灵活有度;既要发挥编制部门宏观管总的作用,集中管理,又要发挥财政等部门的约束作用,共同管理。这样多管齐下,各方配合,才能有效地管理好一个地方的事业单位机构编制。

1、坚持统一集中管理,落实管总。一是强化编委决策机构。武陵区的编委主任一直由区委书记或区长担任,其他相关领导参加。近几年来,根据管理任务较重的实际,更加强化了编委领导机构。区委书记任编委主任,区长、专职副书记、常务副区长、组织部长为编委副主任,区委办、政府办、组织部、财政局、人事局和编委办的主要领导为编委成员。由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都是编委领导,使区编委会的决策层次更高、权威性更强。二是坚持机构编制管理"三个一"制度。区里坚持凡是机构编制事宜均由区编委集体研究、区编办承办、分管领导一支笔审批、编制部门一家行文。三是强化机构编制部门的龙头作用。特别是在进人方面,区里坚持凡是进人一律由编制部门把关。就是干部、城镇退伍兵等政策性安置人员,均由区编委最后决定。相关安置领导小组可以先讨论研究,但没有最后决定权。教师公招、补充医生等专业人员的进人事宜,须先报区编委确定公招人数和相关事宜,再进行公招。在武陵区,凡进事业单位,首先要经过机构编制部门,也只有通过编制部门这一条"口子"才能进人,充分发挥了编制部门在人员进口上的龙头作用,切实落实了编制部门在机构编制和人员进口上的"管总"职能。

2、实行总量控制,坚决管死。一是机构设置实行限额管理。增加事业机构是导致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增长的重要原因。武陵区借鉴行政机构限额管理的办法,对事业单位进行限额管理。设定事业单位机构总数,严格控制事业单位增设,确保总数不增加。这些年来,事业单位机构数呈减少的趋势。二是人员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对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实行总量控制,每年以上年底的总量为标准,作为人员编制控制的底线和红线,进行严格控制,确保不超。三是落实冻结管理。这些年来,省里多次对机构编制实行冻结,武陵区认真落实冻结管理,以冻结管理实现总量控制。在冻结期间,对相关机构编制事宜一律实行"三不",不受理、不调研、不审批。由于总量控制措施有力,全区事业单位机构和人员编制增长得到有效遏制。*年,全区事业单位320个,编制4124名,实有人数3986人,到*年,全区事业单位258个,编制3498名,实有人数3192名,十年间,各项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剔除机构上收等因素,武陵区事业单位机构总数减少50多个,编制和实有人数总量则基本持平。

3、探索动态管理,尽量管活。近些年来,由于长期实行总量控制,一些职能增加、工作量加大的部门和单位的工作出现较大的人员编制矛盾,增加人员编制的要求特别迫切。如何既不突破总量,又保证相关单位的人员编制需求,是近年来武陵区探索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武陵区主要采取机构有设有撤、编制有增有减的办法,实行区内总量内调剂。一是结合改革实行动态管理。他们结合相关改革,对相应的机构和编制进行有增有减的管理。如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对乡镇站所的机构编制进行大幅精简,取消乡镇农税员,将所定编制全部收回。还如结合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将两个水管会的人员进行大幅精简,只留原来三分之一的人员,水管会的季节性用工则实行临时聘请,变原来的出钱养人护堤为现在的出钱请人护堤,大大降低了人员成本。又如适应医疗体制改革,对农村合作医疗和城市社区医疗进行加强,增设机构,配备编制。二是适应区情实行动态管理。武陵区是常德市的中心城区,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单位人"不断变为"社会人",社区管理任务迅速加重。这几年来,他们对街道社区的机构编制适度倾斜,在乡镇撤站所减编制的情况下,在街道设立劳动保障服务站和社区服务中心,并增配相应的人员编制,以加强社区的相关服务。他们还紧贴区情,加强了城市环境卫生、重点项目建设管理等领域的相关机构编制。由于人员编制配备到位,全区社区工作连续获得上级奖励,特别是社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还被评为全国先进。三是适应形势实行动态管理。对于一些形势发展需要增加机构和编制的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作保险、社会救助这些属于政府应该加强的工作,他们坚持该设机构的设机构,该增编制增编制。这样,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保证了相关单位的用编需求,发挥了编制管理的调控作用,激发了编制管理的活力。

4、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约束等手段结合,保证管住。机构编制要管住,除了编制部门要加强管理外,还需要相关部门的紧密配合。武陵区十分注重与相关部门的配合,增强机构编制管理的合力。一是强化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约束的关系。武陵区尤其注重将人员编制管理与财政经费约束结合起来,注意用财政手段控制人员编制。他们与财政部门紧密衔接,规定没有机构编制部门的人员进编通知单,财政不拨付经费。由于财政部门严格执行这一规定,极大地增强了编制部门控制的力度。确保了没有进编通知单就没有财政拨款,就吃不成"皇粮",提高了进编通知单的"含金量"。二是组织人事等部门密切配合。他们与组织人事部门密切联系,做好衔接协调,做到没有进编通知单就不调配人员、不核工资。组织人事部门帮助把关,也极大地提高了共同控制的力度。三是组织、人事和财政部门领导参加编委会研究机构编制事宜。武陵区机构编制事宜均由区编委研究,近年来,根据实际,让组织、人事和财政部门的主要领导都参加编委会,共同研究。这样,在作出相关机构编制事宜决定前,这些部门都会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提出自己的意见供领导参考,特别是财政部门领导会从区财政的角度提出控制编制的意见,保证编制增长与财政收入增长相适应,这也为有关部门共同参与机构编制管理提供了一个平台。

二、主要体会

1、严格执行上级规定。严格执行上级关于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是搞好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关键。

2、增强领导机构编制意识。机构编制事宜基本由相关领导决定,如果领导的机构编制意识不强,机构编制管理就会落空。为增强领导的机构编制意识,他们一是及时向领导汇报最新的机构编制管理政策规定。二是及时向领导报告全区机构编制的总体情况,并提出以后的管理建议,为领导决策提前参谋。做到政策汇报在前,情况分析在前,建议参谋在前。

3、营造良好的机构编制管理氛围。这些年来,他们加强宣传,特别是宣传有关冻结管理和严格控制管理的文件精神,增强全区机构编制意识,加之武陵区历来十分重视机构编制工作,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严格,上至区级领导,下到各部门领导和一般工作人员,心中都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和认识,大家都自觉遵守相关的管理规定,不提过分要求,不做违反规定的事。这为全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4、加强机制和制度建设。近年来,他们在上级指导下,根据武陵区实际,先后制订了《武陵区编委议事制度》、《武陵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规程》、《武陵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制度》等相关制度。他们还认真总结了全区历年来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工作的一些好的做法与措施,形成了一套具有武陵区自身特点的机构编制工作机制,主要是"一元化"运行机制、编委集体研究决定机制、机构编制办理程序机制、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在日常管理中,严格按制度办事,按机制运行,使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在这些年的管理实践中,他们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比如制订了一套管理制度,形成了一套运行机制,营造了一个良好管理氛围,成功地控制了总量,有效地盘活了存量。但从科学管理的角度来看,管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主要还是经验管理,粗放管理,特别是在总量管理、动态管理、科学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1、总量管理缺乏合理指标。这些年来,他们严格控制总量,但总量是上一年度的总量,这个总量是否合理,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指标。武陵区财政收入成倍增长,事业编制总量却没有增长,尽管实行了动态管理,但仍然有一些单位的用编需求得不到满足,影响工作正常开展。建议上级加快对总量指标的研究,将一个地方的编制总量与其人口、面积和财政收入等指标结合起来,确定一个合理的总量。

第14篇

加强出租房屋税收征管工作是促进收入增长、提高地方财力保障的现实需要。无论是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事业的进步还是和谐社会的全面构建都需要强大的可用财力作支撑。在国家宏观调控从紧和节能减排从严的形势下,依靠经济发展带动税源增长趋势将会受到影响,这就更需要全市财税部门特别是我们地税部门进一步抓住薄弱环节,挖掘征收潜力。因此,加强出租房屋税收征管工作不仅能促进地税收入稳定增长,也可以有效缓解地方政府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期望的压力,进一步提高地税对地方可用财力的贡献份额。

二、加强基础建设,着力掌握出租房屋管理信息

全面摸清家底,开展出租房屋税源普查即“拉网式”清查。要进一步拓宽清理面,既要注重经营性出租房屋,也不要忽略居住性出租房屋;既要清查正常生产经营企业纳税单位,也要清查未办理纳税登记的行政事业单位;既要清理私房出租,也要注意公房的转租情况。特别要对商业区进行逐街清理,逐户核查,逐户登记,摸清基本情况,弄清辖区内的出租房屋情况,全面掌握出租房屋双方姓名、房屋地址、出租面积、租金收入及支付形式等税源信息,为出租房屋税收征管打下良好基础。并依托现代技术手段,借助各方力量,建立健全出租房屋户管理税源数据信息库,及时更新数据,加强税源信息动态监控管理。

三、抓住工作重点,有效推进出租房屋管理工作

加强出租房屋税收征管工作必须抓住工作重点,以重点带动一般,以典型推动全面,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推进工作,提高工作成效。一要抓好重点地域,要从出租私房多、取得租金收入高的个人入手,督促自觉登记申报,加大征收力度,强化跟踪管理。同时对那些态度恶劣、拒不纳税的“钉子户”,决不手软,坚决依法惩处,并利用新闻媒体给予曝光,进一步震慑偷抗税分子。二要抓好焦点环节。出租房屋计税依据和纳税人的确认是征管中的难点,也是征纳矛盾的焦点。要根据税收征管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不提供真实租金收入情况的,参照市局制定的租金标准,严格依法核定租金收入及应纳税额,有效防止房屋租赁双方提供虚假情况共同逃避税收的现象,最大限度减少税收流失。

四、借助外力,形成出租房屋治税合力

一是要拓宽信息渠道。要加强与公安居委会(社区)房屋管理部门以及房屋中介机构和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部门的沟通,增加税源信息获取渠道,切实加强税源的监控。二是要强化联手制约。通过相关部门在核发许可证照的审核环节,增加房屋承租经营情况的前置条件,促进出租房屋行为的规范化。三是要实施委托代征。依法委托有关部门单位代征出租房屋税收,缓解征管任务与力量不足的矛盾,并完善代征管理办法及相关手续,明确代征工作职责及要求,确保规范有序运作。

五、创新工作举措,提升出租房屋税收征管成效

完善管理软件,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要针对出租房屋的形式和特点,进行科学分类,明确重点管理对象重点管理范围和管理责任人,并进一步落实责任制,推进税收管理的精细化,努力把出租房屋税收征管工作抓深抓细抓实,全面提升出租房屋税收工作成效。

第15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六章职业教育第十四,十五条提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立高效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满意的人才。

一、概念界定

(一)教学。教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让不懂知识的人变成知识的拥有者,并不断的吸收新知识,增加知识储备。教学由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构成。教师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有组织,有目的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不仅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符合岗位发展需求。

(二)质量。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J.M.Juran博士提出了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即产品能成功地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美国质量管理专家克劳斯比曾把质量概括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程度”;美国质量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质量就是满足需要”。

结合上述观点,从教育方面来说,质量好坏是指培养的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高低,综合素质的优劣,是否满足社会的需求。

(三)质量监控。监控是指监督,调控。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就是通过组织机构,按照程序,对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要素和环节,进行规划、检查、反馈和调控,确保教学工作按计划进行,并达到人才培养质量要求。

二、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现状

(一)监控定位不明确。不重视客观条件,发展目标过高,对学生要求过高。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为例,学生属于四批二的层次,英语水平,综合能力都一般。应该根据本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情,制定合理人才培养方案。

(二)资金短缺,办学条件紧张。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条件为例,目前商务语音室有两个,但是设备陈旧,仅能播放听力,不能播放商务英语视频。商务情景模拟室一个,但是设备简单,很难满足商务场景模拟需求。

(三)师资缺乏。外语系绝大部分老师都是英语教育专业毕业,少有老师有在外贸企业从业经验,知识跟新不快,实践能力不强,师资水平有待提高。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省培,国培之类的培训项目,外出学习,交流机会少之又少。

(四)监控生源质量下降。大学扩招必然使录取分数线下降,高职学生分数偏低,学习基础较差,对教学质量提高和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带来了难度。

(五)监控技术落后。采用传统监控方式,不能满足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可以考虑从企业引进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标准化质量管理等,结合实际情况,切勿死搬硬套。

(六)监控对象受限。监控对象主要是教师上课情况,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监控较少,校外监控较少。

(七)缺乏高职特色。拘泥于理论教学,期末考试监控,校内外实训监控缺乏。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探索

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以岗位需求作为教学出发点,规范各种教学过程、完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学生在刚入学时,应用英语教研室专业教师对学生听,说,读,写,译的五项基本能力进行摸查工作,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岗位需求,制定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是质量监控的依据。分别有: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商务英语校内,校外实训条件,教学质量,学生就业质量等。

四、建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一)全面原则。质量监控包括监控部门的确定,教学信息的收集与分析,监控内容的设计。相关的所有部门,所有人员都要参与,注重全面和重点监控。

(二)动态原则。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就业市场,岗位需求的变化,人才培养模式也要发生相应改变。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也要随着高职教育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

(三)可操作性原则。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组织机构清晰,职责分明,具体到各科室,各人,操作性,延续性强。

(四)开放性原则。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不能闭门造车,要收集企业,行业,社会的相关信息,要社会,企业,行业更多的相关者加入到监控主体中。

五、构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根据职业教育特点,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应把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合理确定实践教学比重,学期初制定实训指导书,根据学生的实训输出,写出实训分析报告。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一体。鼓励学生参加POCIB全国贸易从业能力大赛,鼓励学生考取外贸跟单员,外贸单证员,秘书证,翻译证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的高低最终要得到家长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用人单位评价。我们要重视校内评价,但是第三方评价更是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重点。

(一)建立五级监控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组织由分管教学副院长,教务处,系部分管教学副主任,教研室主任,辅导员构成五级监控。强化教师和领导的质量意识,强化管理人员的质量责任意识,提高教职工质量觉悟,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分管教学副院长按照职业院校发展的目标,把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方向,指挥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工作,使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能高效运作。把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作为学校工作重点。

教务处向分管教学副院长汇报,教务处直接管理各教学系部。教务处成立质量监控小组,不定期检查各教学系部教师上课情况,学生座谈情况,并汇集,分析,反馈质量监控信息。

应用英语教研室是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单位,应用英语教研室主任及本教研室老师要了解自己在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中的地位,充分发挥自己作用,参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的制定工作。组织,监督,检查教学活动正常开展,收集,汇总教学反馈信息。

辅导员收集学生学习方面和生活方面相关信息,及时跟上级组织汇报,反馈。

(二)建立检查制度。以教务处为龙头,对应用英语教研室展开,检查每个学期采取不定期抽查形式,检查内容包括:教室,实训室,实训设备,教师上课资料(教案,工作手册,学生点名册),学生作业,期末试卷,质量分析表。

(三)建立听课制度。教学副院长,教务处,用人单位,行业专家每个学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了解教师教,学生学的具体情况。与学生,教师进行座谈,监督教学各个环节的秩序和质量。收集,反馈教学质量监控信息。

(四)建立教学人员考核机制。每个学年学期初,商务英语教研室老师与系部签订目标责任考核。每个学年结束时,按照目标责任考核要求,对教师进行考核,存入教师个人档案。

(五)建立教学激励制度。每个学年,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分数最高的教师,为本教研室优秀教师,系部进行奖励。教师参加省赛,国赛获奖,学生参赛获奖,系部分别对教师,学生进行奖励。

(六)建立校外专家监控。结合本校学生学情,行业,企业专家监控应用英语教研室的主要教学文件,分别有: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计划等。

(七)建立学生监控。商务英语专业建立QQ群,公共微信号,公共邮箱,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质量监控,讨论的主要内容即专业课教师上课情况,校内实训情况,校外顶岗阶段的建议等等,学生可以在上面各抒己见。并推选出两名学生代表,定期向商务英语教研室主任反馈学生质量监控信息。

(八)建立理论教学质量监控。选取符合学生学情的高职商务英语教材,按照各项标准监控教师教学过程,制定合理的理论考核模式,积极鼓励专业课教师组建教学团队,制作国家资源共享课程。

(九)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我们要突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监控主体一定要纳入行业专家,监控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实训计划,学生实训输出,教师实训分析报告。

(十)建立信息反馈监控。由外语系副教授组成的团体通过教学检查反馈,辅导员反馈,学生反馈,用人单位反馈,家长反馈,社会反馈等收集来的质量反馈信息,通过制定教学各环节的评价标准,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针对性地反馈,促进决策层对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制定决策,相关部门落实和执行改进措施。改进后的信息通过文件,报告,必要时开反馈会议,反馈到质量督导部门,督导部门进行再检查、再评价和再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