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治安管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从现阶段中小学安全管理的方式看,尚没有形成全面、规范、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校园安全事故,多是在事故发生之后进行弥补,少有从根本上预防事故发生。部分学校对校园安全工作不够重视,只是应付上级检查,而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应试教育上。有些学校对校园安全比较重视,但缺少一套适合有效的事故预防管理方法。我国至今还没有专门的校园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从学生方面分析,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的青少年欠缺安全防卫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对少年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建设校园安全文化的任务相当紧迫和重要。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比较,我国学校现行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包括:问题纠正多,检查多,预防性措施少;有效的管理措施缺乏继承性;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不系统,不全面,没有形成制度化;学习安全管理制度和文件缺乏定期的评审和持续改进;重视伤害事故,忽视健康影响与教师职业病伤害。
2“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系统化模式
建设“安全学校”是指在实现学校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在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安全、环境和健康的管理措施,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一切力量,保障学生及教职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全面提高师生安全素质的学校。将现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即OSHMS),又称系统化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理念,运用于学校的安全管理之中,用它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学校进行安全和健康方面的管理,借以改变目前学校安全管理模式,将系统化的学校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作为学校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使学校管理的所有方面都与安全管理体系相结合,
2.1“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创建步骤
“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创建“可分为五个步骤:计划、组织、实施、评估和改进。
(1)“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策划与设计。计划、组织步骤是“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策划与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应该拟定“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实施程序。
(2)计划。在学校决定实施“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后,应成立工作小组,首先由学校初步状况分析(ISR)及初步危害分析(PHA)开始,了解学校的现行情况。初步状况分析(ISR)。通过相关部门颁布的学校适用的安全、健康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与学校现在的执行情况比较,找出创建“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应达到的底限。初步危害分析(PHA)。对整个“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进行初步的危害因素分析,根据相关标准、学校的意外统计数字、已经进行的评估和安全检查找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初步找出学校存在的危害。如果学校没有意外统计数字、已经进行的评估报告和安全检查记录,那么在以后工作中,这些部分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补充部分。根据初步状况分析(ISR)及初步危害分析(PHA)制定学校的安全、健康工作重点,估计需要的人力、资源投入等。
(3)组织。在这个阶段,工作包括确定“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安全方针、职能分析和确定机构、职能分配和制定“安全计划”四个环节。确定“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安全方针;职能分析和确定机构;职能分配,即把“安全学校”管理体系中各要素所涉及的职能逐一分配到部门;制定“安全计划”。“安全计划”应该详细列出学校工作中遇到的危害及控制措施、学校内的安全及健康推广活动,“安全学校”体系实施的要点、步骤和程序。
(4)“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运行。“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运行就是执行“安全计划”、实现“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目标、保持“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和不断优化的过程。体系的有效运行,是依体系的组织结构进行组织协调,实施监督,执行考核,信息反馈,并通过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实现的。“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运行涉及组织学校的各个部门,学校应抓住体系设计的要求,按照严密、协调、高效、精简、统一的原则,调整学校的内部机构,并配备能胜任工作的管理人员,同时明确各部门的关系以及协调方式,牢牢抓好体系的运行机制。当体系运行中发现问题,要采取纠正措施体现PDCA的原则。
(5)“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评估和改进。学校对自身“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评估是为了检查与确认体系各要素的实施效果是否按照计划有效实现,它是对体系运行是否达到了规定的目标所作的系统的、独立的检查和评价,是“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一种自我保证手段。在“安全计划”中应该包括这个步骤。管理评审通过年度计划安排,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体系评估的重点为:制定方针、目标和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事故调查、处理情况;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落实情况;实施管理体系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是否合适;体系要素及其文件是否要修订;对体系符合性、有效性的评价等。
2.2“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
“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这部分工作在制定“安全计划”时应该充分的考虑,因为体系建立后的工作将依据该计划执行。同时,在制定学校的“安全计划”时,应该充分考虑到PDCA的原则,将检查、持续改进的具体行实施步骤,列入计划。“安全学校”管理体系考虑制定“安全计划”时,计划中应该包括6部分内容,分别是:安全政策、安全管理、安全环境、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文化和与社区关系。各部分内容在学校的“安全计划”中应该分别详细的列出实施计划,包括现状分析评估、设立分步目标、实施原则、实施内容措施及最后效果的评价、检讨与计划修订。
3结束语
1.秦汉简牍官文书档案的收藏机构和管理人员。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初创期,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建立和完善,简牍官文书档案管理已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管理机构,配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和档案库房,在中央设有石渠阁、兰台、东观、麒麟阁、天禄阁、仁寿阁、石室等,专门收藏官文书档案、图籍等,由令史专门负责官文书档案的保存和管理。班固《两都赋》曰“:天禄、石渠,典籍之府。”《汉宫殿疏》云“:天禄、麒麟阁,萧何造,以藏秘书贤才也。”《太平御览》曰“:未央宫有石渠阁,萧何所造,藏入关所得秦之图籍。”兰台隶属于御史府,由御史中丞负责管理,具体掌管图籍秘书,称为“兰台令史”,主要收藏和保存皇帝的诏令、各级官员的奏章和奏疏、国家颁布的重要法律文书、各类舆图、郡县的上计考核集簿档案等。东观是东汉时国都洛阳的一处收藏文书档案和秘书典籍的档案库。《后汉书•安帝纪》注引“:洛阳宫殿名‘:南宫有东观’。”《隋书》载:“四方鸿生巨儒,负褒自远而至者,不可胜算。石室,兰台,弥以充积。又于东观及仁寿阁集新书。”东观藏有皇帝的诏书制令、历朝注记、臣僚的奏疏、功臣功劳簿等重要的档案文书。石室是两汉时期用来存放功臣受封时所立丹书铁券的专用档案库房。《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触史记石室金匮之书。”《汉书•高帝纪》云:高祖“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秦汉地方各级政府和军事机构也有系统的专属分管简牍官文书档案工作的官员和专门收藏简牍官文书档案的库房。郡级行政单位设有主簿、主记室史和书佐等官职专门负责相关简牍官文书档案工作。《后汉书•百官志》“:皆置诸曹掾史。本注曰:诸曹略如公府曹,无东西曹。有功曹史,主选署功劳。有五官掾,署功曹及诸曹事。其监属县,有五部督邮,曹掾一人。正门有亭长一人。主记室史,主录记书,催期会。无令史。閤下及诸曹各有书佐,干主文书。”县级及县级以下的行政单位也设有专门的简牍官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如县令长的属吏中县丞、令史、主簿、户曹等。县丞有兼署文书档案的职责;令史的主要职责就是掌管收发文书档案相关事宜;主簿的主要职责是记事和管理文书;户曹负责管理本县的户口名籍档案等。《后汉书•秦彭传》“:每于农月,亲度顷亩,分别肥塉,差为三品,各立文簿,藏之乡县。”睡虎地秦简《编年记》载,墓室的主人喜,19岁被任命为“史”。史就是当时从事官文书管理的小吏。喜还先后担任过安陆御史、安陆令史与郡令史,专门负责掌管文书档案等工作。秦汉时期的军事边塞地区也设有专门的简牍官文书档案的管理机构和人员,汪桂海先生在其《汉代官文书制度》一书中就指出,侯官是汉代军事边塞文书档案管理的基层单位。“候官是最基层的正规的文书档案保存机构,烽隧和部收到候官所下的文书最后都要缴回候官立卷存档,所以在部与烽隧一级的单位里很少存留文书档案,而候官以上的官署则或为收藏大量文书档案的地方。”1976年出土的居延甲渠侯官遗址,就发掘一个文书管理室,出土相关官文书简牍九百余枚,整理出王莽天凤到建武初年的官文书档案四十多卷。
2.秦汉简牍官文书档案的分卷收藏。从大量的秦汉出土简牍的放置情况来分析,秦汉时期已经有意识的对简牍官文书档案进行分类收藏保管,官文书档案分级保存意识已经初露端倪,同一时期或同一类型的简牍官文书档案在处理完毕之后,会被分类捆扎成卷或捆简册的形式,在各个级别的衙署文书档案室进行妥善保存。如在睡虎地、张家山、尹湾、居延等地出土的大量秦汉时期的简牍中充分反映了秦汉时期简牍官文书档案的分卷收藏制度,官文书按照时间、内容、性质、范围等进行分类保存。秦汉简牍官文书档案按时间分卷收藏,简牍官文书档案多以月、季度或年份为分界线,分别称之为月簿(籍)、四时簿(籍)和年簿(籍),有时为了需要官文书还以日记载分类。其中以月簿最为常见。如居延汉简中的兵簿简牍文书载“,汉元始廿六年十一月庚申朔甲戌,甲渠鄣候获敢言之,谨移十月尽十二月完兵出入簿一编敢言之。”汪桂海先生在其《汉代官文书制度》一书中考证居延汉简中的案卷签牌的起讫时间,并把汉代官文书档案分卷归类为六种类型:某年某月尽某月、某年某月尽某年某月、某年尽某年、某年某月、某年、某年某月以来。除最后一种是进行过程中的文书以外,前五种都为完整的官文书档案体例。其实,可以看出简牍官文书档案多以月、季度或年份来分类。
二、秦汉简牍官文书档案立法
1.秦汉官文书档案的副本制度。秦汉时期为了防止官文书档案被篡改,设置了专门的文书档案副本制度,并制定定期核对的制度。官文书的正本由长官签署发出后,由书佐或史誊抄留底的官文书档案为副本。副本制度是秦汉官文书档案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简牍官文书档案副本制度的记载有很多,如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尉杂》曰“:岁雠辟律于御史。”里耶秦简“:库武敢言之,廷书曰令史操律令诣廷雠,署书到、吏起时。有追。今以庚戌遣佐处雠”《里耶秦简牍校释》解释“:雠律令,校勘律令。《慧琳音义》卷七十七‘雠校’注引《风俗通》云‘:二人对校为雠。’《正字通•言部》‘:雠,校勘书籍曰雠,比言两本相对覆如仇雠。’”
2.秦汉官文书档案的安全与保密制度。为保障文书档案的收藏安全,秦汉政府专门立法来防止火灾,严禁把火种带进收藏文书档案的府库。档案入库后,必须经过检查确认没有火源以后,才能关闭府库房门。制定了文书档案定期检查制度,派专人轮流值夜巡查。规定不能在收藏文书档案的府库周边新建官员居舍。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内史杂》中就规定“:毋敢以火入臧(藏)府、书府中。吏己收臧(藏),官尚夫及吏府夜更行官。毋火,乃闭门户。令令史循其廷府节(即)新为吏舍,毋依臧(藏)府、书府。”秦汉时立法对于丢失官文书档案和伪造文书的官吏都予以严厉的处罚,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规定“:亡久(记)书、符券、公玺、衡羸(累),己坐以论,后自得所亡,论当除不当?不当。“”发伪书,弗智(知),赀二甲。今咸阳发伪传,弗智(知),即复封传它县,它县亦传其县次,到关而得,今当独咸阳坐以赀,且它县当尽赀?咸阳及它县发弗智(知)者当皆赀。”秦汉时期的统治者们已经认识到官文书的运作对于保障国家政令正常传递,保护国家重大机密的重要性,为此建立了严格的官文书档案保密制度。如居延汉简中有“坐外吏窥府书,甚毋状”就是指不负责官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外任官吏不能阅览府库中的官文书,如有违反必定以重刑惩罚。
现代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意识不足。现代企业的很多领导只注重经济效益,忽略了生产安全的重要性,许多企业制定的安全方针都没有得到认真的落实,很多情况下只是做了表面工作,没有真正起到加强生产安全的作用。现代企业制定的安全目标不符合实际,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现安全目标,这都安是全意识不足的现象。(2)对安全管理理念的认识不足。现代许多企业都是在事故发生之后,才开始考虑安全的相关问题再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事故的发生在不同程度上都给企业带来损害,这种管理理念非常落后,不符合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3)没有成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现在许多企业都没有成立专门负责企业经营生产活动的管理机构,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也就不能够很好的实现管理。(4)企业员工的安全文化不足。没有加强对企业员工安全知识的培训,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非常薄弱,相关领导者安全素质也不高,也就不能很好带领员工加强安全管理[2]。
二、在知识管理下加强企业安全管理的相关策略
1.加强对安全知识的运用
企业要分析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要把相关的安全知识进行整合分类。企业可以把生产安全说明书、安全建议、以及在实际生产过程的安全经验等这些安全知识相关的资料收集起来,并且把这些资料弄成电子资料,放在企业的安全知识系统中。收集了相关的安全知识,企业的员工需要不断学习这些安全知识,并且把这些安全知识运用到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过资源共享,加强对安全知识的了解,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电子模拟软件和数据解析软件,根据相关安全知识通过模拟来制定安全有效的实施方案[3]。
2.加强对企业安全管理的认识
企业的领导层只有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才能够根据企业运行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措施,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有条件的话可以通过新闻、广播等方式宣传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所有员工对安全管理的认识。企业的领导层要把安全管理的相关认识传达给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部门可以通过交流会、座谈会以及开展相关的活动来加强企业各部门对安全知识的认识。
3.加强培训,建立安全奖罚制度
企业要不断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加深他们对安全知识更进一步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对安全知识的创造力,这样可以在生产经营中为员工提供准确的安全指导,保证员工的生产安全。企业还要建立安全奖罚制度,对没有根据安全知识进行生产经营的员工,即使没有造成安全事故,也要给予一定的惩罚,这样不仅可以起到警示作用,还加强了企业员工对安全知识的重视。在企业的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经营中有突出贡献的人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可以增加企业员工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很多人在文件与档案的概念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等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不论文件还是档案都是文件运行的不同阶段,只是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在我国现行文件由形成单位管理,半现行文件由各基层档案室管理,非现行文件由档案馆管理。这种松散的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管理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档案工作发展的桎梏。
-小而全的管理模式,浪费严重
市县绝大多数立档单位规模比较小,文件、档案形成数量比较少,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个单位都要设立档案室,这样就需要至少占用1-2间办公室,添置设备、配备人员,建立-整套的管理程序和方法。仅以石景山市为例,目前共有170多个-、二级档案室,档案室面积3970多平方米,190名档案工作人员。各个单位都要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投入,这种多方面投入形成了分散的、小而全的管理模式,造成的是人力、物力、财力的重复投入,浪费严重。
二工作不到位,管理水平低
从目前情况看,档案室工作的水平完全取决于该单位领导者的档案意识、重视程度和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档案工作是-门专业,但绝大多数的档案员是兼职的,缺少档案专业知识,工作队伍不稳定。如石景山市93%的档案工作人员是兼职的,99%的档案员无专业知识,专业素质有待提高,虽经多次专业培训,但距工作要求仍相差甚远,工作人员经常调换,每年调换率均在20-30%左右。这些因素造成了档案工作水平较低。现代化管理是档案工作的必然趋势,但目前状况对实现现代化管理阻力很大。
三市县档案局、档案馆工作压力大,很难提高工作水平
由于基层单位档案工作队伍不稳定,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档案局不加强培训和具体的指导就无法开展工作。因此基础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挤占了档案局绝大部分时间,使他们无法深入开展业务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同样由于档案工作队伍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很大一部分重复和价值不大的档案被划定为进馆范围,因此,档案馆在接收进馆档案时工作压力非常大。
四现代化管理进程缓慢
文件、档案现代化管理需具有“同一性”和“互换性”,只有工作水平基本统一才能达到资源共享。而分散管理,各单位档案室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要达到资源共享难度非常大,且需要的时间也很长。
五文件社会化难度大
随着社会不断前进,人们的档案意识不断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深,这些都会促进文件、档案利用需求的不断增加。分散管理给社会利用工作增加很多麻烦和不便。管理分散,也很难达到科学管理的要求,因而不能满足利用者优质、快捷的服务要求。
建立文件中心,半现行文件脱离形成单位,直接由文件中心管理,能做到人员专业化、经费专项化、设备专门化、管理科学化;既能减少文件形成单位多方位投入,又能满足方便利用;既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又能减少档案局、档案馆的工作压力,使档案局、馆的工作正常开展;既能实施科学的鉴定、合理分流文件,又能保证档案馆收藏档案的质量,将管理活动真正按其规律纳入科学管理轨道。文件中心突出的优势是符合高效、精简、节约的原则,能将松散的“小而全”的机关档案室管理模式迅速向具有集约化、科学化、社会化、规模化的管理模式转化,大大提高工作质量,为档案工作更广泛地为社会服务创造了条件。文件中心还可以通过各市域网,逐步实现档案信息网络化,达到资源共享,并可为今后电子文件网络传输做好准备。
档案工作生命力的所在就是利用,因此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是档案的利用工作。旧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需要,就应该建立新的模式。建立文件中心逐步取代各单位档案室是市县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二、市县文件中心的体制、职能
一文件中心的体制
文件中心应为政府职能。当初美国建立文件中心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上的节约,是-种政府行为,而今我们建立文件中心仍应为政府行为,这也与当前我国现行和半现行文件档案管理体制相吻合。市县文件中心应是政府直属机构,在市县政府的领导下,接受市县档案局的监督与指导。
二文件中心的职能
文件中心负责现行文件和半现行文件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鉴定、销毁、向档案馆移交等项工作,具体包括:
1、文件中心的收集工作
文件中心的收集工作面对的是全社会,不仅包括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等立档单位,还应包括不同所有制企业及个人所形成的不同门类、不同载体的现行文件。
2、文件中心的整理和管理工作
文件中心负责将接收的文件进行编目、排列、上架、保管等工作。其整理、管理条件和要求应与档案馆的要求一致。
3、文件中心的利用工作
文件中心的利用工作应面对全社会,遵守我国文件、档案利用的规定和要求,面对机关、团体和个人。利用的形式也应是多样的,但主要取决于文件中心发展的规模和工作水平。
4、文件中心的鉴定和销毁工作
鉴定和销毁工作指对已到保管期限的文件进行鉴定和销毁,其鉴定和销毁工作由文件中心和文件形成者共同完成。
5、文件中心定期向档案馆移交文件
向档案馆移交文件是文件中心的义务,文件在文件中心保管10-20年后向档案馆移交。究竟多少年移交更合适,可根据文件中心的发展和社会的利用需求逐步确定。
三、市县建立文件中心的步骤
市县建立文件中心取代各基层档案室,可以说是档案工作管理体制的改革,必然要有-个过程,我认为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建立文件中心取代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纪检五套班子的档案室,开展市首脑机关的档案工作。
第二步:取代市委、政府下属局处单位的档案室,为市委、市政府工作服务。
第三步:面向社会、企业、个人,开展全方位的服务,并考虑有偿服务。
任何改革都会有一个痛苦的过程,从眼前利益看,建立文件中心政府要投入一笔资金。过去是各单位分散投资,现在将分散资金、多方位投资变为统一投资,看似一笔大投入,而实际上比分散投资要节约得多。
文件中心取代档案室,各基层单位节省了档案室占用的办公室,而市政?度胍槐首式鸾ㄎ募行牡墓ぷ饔梅浚蓟芾硪确稚⒐芾斫肌⒏咝А?BR>
文件中心取代档案室,各单位不再配备档案员,而档案员大多是兼职,从眼前看,也没有减少工作人员,但工作量减少了,工作人员可以统筹安排。总之,工作专一了,质量提高了,工作面更广了,现代化水平高了。
1.1完整性要求维护医院档案的完整,可以说是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要达到完整性要求,一方面要保证医院档案数量齐全,成分多样,使应该集中保存的档案不致分散和遗漏,维护全宗和全宗群的完整;另一方面要尽量保持医院档案间的历史联系,不能人为地割裂、分散。
1.2安全性要求医院档案是珍贵的历史记录,往往只有一份孤本,而且年代越久远的档案,其价值往往越大。但由于社会的和自然的原因,档案材料不免遭到损毁。因此,尽可能地延长档案的寿命,保护其安全,避免医院档案中的机密泄露,就成为档案管的基本任务之一。
1.3科学性要求现代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不再是对医院档案的简单出纳和保管,而要采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遵循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把档案管理活动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来进行科学管理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1.4规范性要求规范性要求,也就是医院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要求。档案管理系统不是孤立的系统,各个档案管理系统之间,档案管理系统和其它文献管理系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正在向网络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实行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使得档案信息资源得以共享。要达到规范性要求,除了要制订各项医院档案管理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并贯彻实施外,还可通过法规手段来实现。
1.5经济性要求在医院档案管理过程中应尽可能用最少的投资达到最大的效益,无论采用哪种管理手段,都要考虑它是否经济实用,能否用较少的成本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由于我国大多数档案机构经济条件有限,经济因素往往在档案管理系统运行中起决定作用。
1.6现代化要求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将各种现代化技术如计算机技术、缩微技术、复制技术、视听技术等应用于档案管理中,可大大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医院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
2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医院档案管理活动与其它文献管理活动一样,包含了信息的输入、存贮、加工、输出这样一个信息传输过程,是一种信息控制系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对社会的相对封闭性医院档案直接关系到其形成者的切身利益,所以,档案一般自形成之日起,对外有相当一段时间的封闭期,然而医院档案管理的封闭性造成了档案保管和利用的矛盾,这种矛盾贯穿于档案管理的整个过程,并由此推动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2.2医院档案管理过程的阶段性就医院档案的流转程序而言医院,档案管理过程可分为档案室管理和档案馆管理两个阶段。处于不同阶段的档案所起作用不同,具有不同的价值,服务对象不同,医院档案管理方式也有不少差异。在档案室阶段,档案具有凭证价值,主要为其形成单位控制和使用,为本单位日常工作经常查考,具有过渡性;在档案馆阶段,档案对其形成单位的作用降低,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文化价值,进入永久保存时期。这个阶段的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为某个单位服务,而是要有意识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主动地提供档案为整个医院的各项工作服务。
2.3医院档案管理活动对档案形成者的依附性医院档案是在其形成者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反映了形成者的全部历史及其观点、经验和成果,包含了与其形成者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实和数据。因此,档案历来为形成者所有与控制,其价值与它的形成者有密切关系。目前普遍采用的在档案整理中保持档案的来源联系的作法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3.1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人们对档案管理的意识,档案资源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医院的档案管理与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是紧密相连的。随着医院管理向科学化、现代化和标准化发展,档案工作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档案工作人员是医院档案工作的管理者,对医院的档案工作实施全面的管理,在档案管理中起着领导、决策、指导、监督作用。因此,建立一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胜任本职工作、富有创新能力的档案管理队伍,并使他们充分意识到档案的价值及档案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自觉参与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的当务之急。
3.2完善医院档案管理的体制建设和制度建设多数医院原来的档案管理没有独立的机构,造成档案管理没有自,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医院应通过认真地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逐步建立医院档案管理的职能机构,确立档案室在医院中的地位,实现档案管理从分散模式向集中模式的转变,从而有利于档案的保管和档案信息的综合开发。档案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医院各级部门要严格把关,责任到人,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医院应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科室管理责任书之中,与科室主任工作实绩考核奖惩挂钩,明确科室主任对科室档案工作的管理责任,抓好归档材料的收集、整理,促进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3.3实行档案标准化管理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根本档案管理现代化不仅是先进设备的配置,还包括管理方式的标准化。医院档案的标准化是指现代化档案管理要符合档案的各项标准化内容、分类、编号及案卷目录,各个项目都要求标准化,符合各标准的规定。档案要做到标准化是指现代化医院档案管理必须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步骤,从初步收集、整理到最后归档、存入微机,都要做到条理清晰、目的明确,保证档案完整,避免漏失档案的内容。
4结论
档案从几千年来的纸质载体到21世纪的电子载体,从理论到实践,从思想意识到管理模式,从工作手段到工作方法,从工作规范到质量标准等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研究知识经济给档案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医院档案管理的特点和要求,探索知识经济时代新形势下的医院档案管理对策,提出具体的、针对性的措施,对于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水平,强化医院的档案管理,丰富医院档案管理的理论内容,促进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宋东亮,顾宏革.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的发展策略[J].档案学通讯,2001.3
[2]潘习龙,徐莉,赵茜倩等.医院改革——医改的关键环节[J].国医院管理,2008,28(5)
[3]张新芳.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5,(21)
[4]郭祥丽,严晓春.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7)三、建设大档案管理体制在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海南大学实行大档案管理后,全校的档案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档案工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服务的功能得到充分保证,同时也为今后学校档案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大档案管理模式在现行高校管理体制下也遇到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1.机构设置不科学,弱化了档案部门依法管理行为。《档案法》第七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职责是:“监督、指导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第八条第一款规定:高校档案机构的管理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和方针政策,综合规划学校档案工作。”目前,全国各高校档案管理机构在设置上,一是设立独立档案馆,一般列为学校直属业务单位或与图书馆、学报等单位一并定为教辅单位;二是设立非独立档案馆(室),挂靠校办或其他相关部门。两种设置的档案机构,都被排除在行政管理系列之外。建立了大档案的高校档案管理机构,也没有改变这种现状。准确地讲,档案馆没有行政管理权。有关档案工作文件要通过校办转发,档案工作会议也需要学校出面组织。由此可见,在现行高校档案管理体制下,档案馆本应依法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被不科学的“定位”完全弱化了。
2.职责与权力相分离所带来的困惑。实行大档案管理后,档案馆的业务职责与任务加大数倍,但相应的管理职权却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管理权限仍仅限于对本单位的内部管理。只有职责,没有职权的档案馆,在对学校各立卷部门归档管理及其他文献档案收缴工作中处于一种尴尬境遇。
3.没有相关配套政策而引发出“山寨”收费现象。《办法》首次赋予高校档案服务社会的新功能,同时也明确“用于个人或者商业目的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合理收取费用”;《办法》还规定“高等学校对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档案工作人员,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补助。”但是,《办法》已经颁布实施近一年,各地方政府还没有出台针对高校档案管理的相关收费政策和档案人员的补助政策。而建立大档案后,随着高校档案的有效整合,极大扩充和丰富了的信息资源,吸引了众多的利用者。于是,收费问题在没有一个统一规定和标准的情况下,各高校根据各自的政策采取了不同的收费标准。类似现象同样反映在对档案人员的工作补助上。
4.档案重要性被忽视的现象仍较普遍。主要反映在二级学院的一些领导干部身上。由于高校的特殊性,二级学院的主要负责人大多是单位教学、科研骨干,主要精力放在业务上。档案法制观念淡漠,视档案工作可有可无,对本单位的档案工作很少关心过问,档案工作被边缘化。
对策1:机构职能设置不科学和职责与权力相分离的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要赋予档案管理机构依法治档的职能,管理权的问题也就落到了实处。建议高校参照地方政府档案局(馆)两块牌子一套A-5的做法,在校机关设置档案处(馆)。这样,档案管理机构就能够承担起对全校档案工作的行政管理职责了。
对策2:行业收费是一个敏感且严肃的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建议由省一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牵头,通过调研提出一个收费与补助标准,报送物价部门审批,从根本上解决档案利用收费和档案工作人员补助不统一,不规范问题。
对策3:单位领导的档案意识对档案部门的影响至关重要,要加大档案宣传力度,加强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档案意识。
病案质量通常是指病案书写质量,包括规范格式的外在质量和反映医疗质量的内涵质量。其具体含义是:前者(病案外在质量)属于医疗文书,应有特定的格式和相应的内容。病案格式的规范性、内容的真实性以及医疗文件的完整性等都是病案质量的相关内容。后者(病案内涵质量)体现在一份完整的病案,不仅可以真实地体现病人疾病的发展、转归过程以及伴随病人的一系列身心健康状况,而且还可以反映出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能有效地评定医疗质量的优劣。
2.病案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和病案书写规范
2.1正确认识病案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病案的形成是病人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的各种文字和图像的记录,是治疗疾病过程的真实记录。它全面反映了医疗护理工作的全过程,是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资料之一,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同时也是医疗纠纷中司法取证、裁定医疗事故的重要证据材料。
2.2病案书写规范性管理。
2.2.1病案中病人的基本资料要真实完整。主管医生在填写患者的基本资料时,如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联系人、户口地址和工作单位等所标识病人特征的资料,特别是身份证号不能空白更不能编造,以免填写不清或填写错误引致不必要的纠纷。例如,有的医生填写病人姓名时,没有认真核对其身份证、凭借主观臆断,用同音字替代,或者是患者用别人的身份证冒名顶替等,结果造成保险公司拒赔等一系列恶性后果。
2.2.2病案中的个人史、既往史、现病史及相关检查项目和治疗记录书写要准确。病案中相关资料的书写准确无误是病案管理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无论从患者、医务人员、还是医院的角度出发,它都为三者提供了最真实的信息,同时维护了三者的权益。另一方面,随着近几年来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在我国的实施,医保机构制定了详细的医保实施细则,并定期不定期对医院进行检查和考核,对病案相关资料的检查是他们检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检查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医保机构支付给医院医保患者的费用,从而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经济收益。
2.2.3关于病案的签名和涂擦。医生必须对患者做的所有检查和治疗进行签名,护士或者任何被授权对病人治疗的人也必须签名。医务人员在各种医疗护理记录上签名时,应承担所有资料的正确书写责任。任何遗漏或者错误都可能从总体上破坏对病案的信心,任何涂擦、改正或者改变原始记录的证据都会损害病案在法侓上的价值。所以当需要做改正时,必须严格按照病案书写的规范进行,如在错误上划线,紧跟其后写上改正的记录,清楚地表示出该错误是在当时造成的;没有签名和日期的“改正”将令人产生怀疑,以致怀疑到整份记录的有效性。而病案记录中的涂擦则是根本不允许的。
3.病案归档过程的管理
病案归档的资料内容包括五大部分:病案首页、医疗病程记录、医技检查报告、护理病程记录及其他需要归档保存的资料。病案归档过程包括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由病房医务人员完成的病案质控,第二个环节是由病案室的专职人员对病案进行的系统整理和检查。主要包括几方面内容:一是首页信息资料要求准确不遗漏,各项内容填写要完整、规范,主要诊断、抢救记录、手术麻醉记录、长短期医嘱、护理记录等记录准确无误,要与病程相符。二是病程记录要严格按照新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书写,并使用规范性书面语言,医疗信息资料记录要准确、清晰、完整,以免埋下医疗纠纷的隐患。三是护理记录也要纳入质控管理范围,明确护理记录也是法律文书证据的一部分,如:护理体温单、医嘱单、护理病程记录单、抢救记录及其他相关特殊记录等必须书写准确、详细、清晰,并同时与医生记录的相关内容吻合,不矛盾。四是医技检查报告的姓名、病案号等要防止差错和遗漏,并且要求粘贴规范。五是各种特殊检查的知情同意书、手术同意书等必须检查是否有患者及家属的签名,这点非常重要,签名的遗漏和记录的丢失都可能造成医院的举证失利。
4.病案的信息化管理
病案信息化的网络管理是病案现代化管理的发展方向。当前,档案信息化的发展主要以多媒体化和数字化为主要特征,而电子病案的产生,突破了单纯性的计算机输入病案信息的局限性,并最终使档案的信息资源实现数字化、有序化、标准化、系统化、网络化,以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档案信息利用的迫切需要。电子病案的特点是:一是实现高速、高效、高可信度的全球性医疗信息资源的共享。电子病案可以作为媒介通过Internet为偏远地区的患者实现异地远程国内外专家会诊的愿望。二是避免医务人员的重复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减少了差错。从使用纸张书写病案到使用计算机输入电子病案,大大减少了医护人员手工书写病案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让全院各部门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就能调用患者相关资料。三是在急、危重大突发事件中,只要确认对方的身份,电子病案可帮助医务人员迅速、直观、准确地了解病人以前所接受的治疗和检查的确切资料,缩短了医生确诊的时间,也为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时,电子病案也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性医疗检查,节约了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和政府的负担。四是计算机存储量大,有利于保持病案完整。电子病案除了纸张病案的全面内容外,还可以记录CT、MRI、核医学、超声波等影像图片和声像动态,心电图、脑电图等电生理检查图形,检查数据、其他检验治疗资料以及数据处理、网络传输、统计分析均是纸张病案和微缩病案无法比拟的。
5.合理利用病案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病案的最大价值在于对它的充分利用。无论是纸质病案还是电子病案,最终都是通过对它的利用而实现最大价值,产生最大效益的。
5.1有利于提高医疗护理技术水平。病案中的临床诊断、辅助诊断、三级医师查房、医嘱记录、护理记录、手术记录、抢救记录、院间与科室间的医疗会诊记录、病历讨论等资料的科学性、合理性与诊疗效果有密切关系,它间接反映出医务人员有无认真规范地执行医疗护理工作诊疗常规,有无合理使用药品,有无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等情况,并客观反映出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通过定期进行病案的质控和病案数据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方案,不断完善病案的管理质量,制定相应的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医疗管理制度、医疗质量控制方法等对进一步提高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5.2有利于医院各科室制定发展规划。在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成本核算成为医院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指标,这些指标主要包括门诊人数、住院人数、病床使用率和周转率、手术次数、术前住院天数、平均住院天数、药费比例及相关辅助检查情况等。医院各临床科室在制定自己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都要参考这些指标,而这方面的信息必须由病案管理部门提供。
5.3有利于规范医疗保险工作。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发展和不断完善,全民医保的新时代已经来临,医保机构制定了详细的医保实施细则,并经常会检查医院执行医保协议的情况。病案是其中最重要的检查内容之一,其检查结果直接关系到医保机构支付给医院的医保患者费用,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经济利益。因此,清晰、完整、详细、符合标准是病案发挥其使用价值的必然要素,这样的病案也成为医疗保险机构支付和理赔医疗费用的重要依据。
5.4有利于医院信息统计分析工作。医院信息统计部门可以从完整的病案信息中取得统计原始数据,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检索功能,既保证了统计数据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又能较好地发挥信息咨询的作用,进行一些缺陷病案分析、病种质量管理、妇科普查、孕检婚检、产前检查、儿童保健、医院感染、恶性肿瘤、传染病预防及医疗费用等方面的统计分析,为医院管理及主管部门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5.5促进医院教学科研工作。医学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实践和经验。病案是医院科研和教学的基础,是临床医疗实践的原始记录,是医务人员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效果的全面总结。它是全体医务人员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为医院的学科发展、疾病预防、妇幼保健、临床用药情况观察以及新课题研究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总结。
5.6有利于化解医疗纠纷及处理法律案件。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以及《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继出台,由病案引起的医疗纠纷越来越多,如何化解医疗纠纷和处理法律事件已成为医疗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新挑战。病案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病案作为医务人员对患者疾病诊治活动的系统真实记录,经常会作为重要证据出现在法庭上。因此医院必须把提高病案质量管理水平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5.7有利于全方位提高医院管理档次。医院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很重要的一面是来源于有价值的病案。加强病案质量管理,保证病案信息充分利用,用病案管理的先进手段、先进技术以及先进理念,反过来用于指导医院管理,是提高医院管理档次的重要途径。这样,医院管理者就能通过病案信息分析医院现状,检查和监督全院工作,指导医院经营管理,提高医院工作效率与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全方位地推动医院向更高档次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好光.病案信息在医疗保险中的作用[J]
抓好基础数据文件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提高认识,从管与监两方面入手,做为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应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和提供资源保障,用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来要求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做到数据齐全,内容完整。要达到此目标,应该重视抓好资料的收集工作,坚持地质项目建档工作按照档案管理规范要求与项目施工、竣工验收同步,坚持档案部门与基层单位相结合,把地质档案资料、工程勘察档案、桩基基础资料、基建档案、测绘资料、文书档案等正确区分,齐抓共管,进一步做好基础档案收集工作。抓好基础数据,比如地质档案包括区域地质调查档案、固体矿产地质档案、石油地质档案、海洋地质档案、物理勘探和化学勘探档案、水文地质档案、工程地质档案、地质科研档案等。其具体内容是在地质勘探活动中产生的原始记录、表报、总结和有关的依据、指示性文件,以及成果报告和有关的图件、附表等。所以在收集和整理时按照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的有关规定与标准,对已经收集的文字、图片、图纸、声像等资料,应根据数据文件形成的特点和规律,在便于利用和保管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分类整理,设置相应的归档类目,按原始地质立卷归档规则,如:编号与编目、范围、术语与定义、规范性引用档、归档范围与分类、立卷归档要求等。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制定本单位的数据文件管理实施细则。
2.档案信息化,纸质档案数字化
我院采用的是科怡档案软件,档案信息化就是把我院现有传统档案转化为信息化档案。档案信息化其实质是档案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从传统的以档案实体保管为主向现代化的档案信息数字化收集、存储、转送,以信息化的形式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转变过程[2]。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行业不同,信息化管理模式也不同。面对信息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地质单位与其它企业一样面临市场化和国际化竞争的挑战。所谓档案信息电子化,就是以馆藏档案数据纸质或机读形式的为主要物质对象,用微机对档案进行收集、筛选、加工,使之转化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件信息电子文文件数据供利用的过程。把地质资料数据文件归档电子化,充分利用计算机、扫描仪把纸质档案数字化。例如在建立地质档案资料时,地质档案资料由分队,普查组提交的原始地质资料及复制成果地质报告,经大队资料室严格检查验收合格后,由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及时分类、编号、立卷、归档,经过计算机数字化转换处理[3],建立科怡档案查询服务系统,实现地质档案资料的数字化管理,其它档案如工程勘察档案、桩基基础资料、基建档案、测绘资料、文书档案也都根据上述情形,将纸制档案信息化,建立全文数据库,既是地质工作现实要求,也是档案管理必然取向。因此地质单位必须快速更新观念,迅速实现档案工作网络化,为地质找矿工作服务,推动其它各项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3.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提高地质档案管理效率,加强地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但使地质资料信息得到有效利用,而且可以使匮乏的资源得到开发,适应较复杂的工作环境,体现出地质资料管理带来的经济效益。
3.1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提高地质档案检索效率。
传统的地质资料档案管理方式,绝大多数数据的收集和管理都依靠人工进行,收集数据相对麻烦、更新起来也比较繁琐,在这种情况下,地质资料档案数据更新就慢。地质部门采用人工管理档案还会造成数据疏漏,首先从这方面来说信息化地质档案的管理方式就比传统方式更为准确。其次,在对数据查找时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方式也比传统的方式更加快捷、方便。地质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该检索系统,根据使用者的要求,可以输入任意一项检索词,如类别、资料名称、编著、矿种、勘查程度或几项检索词的组合等,都可从科怡档案数据库中,检索出相关的地质档案信息,节省了管理人员和使用者的时间,提高了检索效率。
3.2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提高地质工作效率。
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比较系统、详细、及时的资料信息,为制定部门提供合理、适时的技术支持和数据。随着新技术、新理论越来越多的在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中得到应用,在管理方式上对地质档案信息化管理不断创新,地质工作就会越来越简单,越来越适应社会环境和复杂的地理环境,越来越适应新时代不断发展的需要。
3.3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有效地利用和开发了地质资料。
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有效建立,在地质工作中,我们就可以利用信息化地质资料资源,提供有效、准确的数据资料,可以为地质工作节约成本,节约无谓投资,提高地质项目成功率,为地质工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论文摘要】21世纪是“知识世纪”,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崭新的管理形态,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的主体。为适应形势的变化,部队的安全管理理念必须进行更新,内容必须进行变革,以此促进部队安全管理的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文章在简要阐述知识管理的含义和特征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部队安全管理模式如何进行创新与发展。
一、知识管理的含义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全新的管理.它是人类历史上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勒模式的科学管理以来的一次最伟大而深刻的革命,是信息化和知识化浪潮的产物。知识管理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知识管理是指知识经济环境下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的总称;狭义的知识管理是指对知识及知识的作用进行管理。本文所指的知识管理,是其广义含义。
二、知识管理的特征
与传统的管理相比,知识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在管理理念上,知识管理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管理,人的因素将决定着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的水平。知识管理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而开展。传统的管理以机器为中心,实行的是人被当作机器系统中的“配件”的刚性管理。知识管理倡导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充分反映了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需要。
2)在管理内容上,知识管理以无形资产管理为主要内容,包括对显性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并且以隐性知识管理为重点。特别强调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与共享。
3)强调知识的重要性。“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繁荣与进步并不取决于其所拥有的矿产、资源和一般资本,而是取决于其拥有的积累知识、创造知识和利用知识的能力。知识管理就是促进这些无形资产向有形资产、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和实现。
4)在管理目标和策略上,知识管理以知识创新为直接目标。以建立知识创新体系为基本策略。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加速器。
5)重视社会整体发展目标的实现。知识管理摒弃了传统管理的以追求组织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知识管理倡导组织在追求自身经济利润的同时,还应追求整个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组织与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
6)在组织结构上,知识管理采取开放的“扁平式管理”的学习型组织模式,这与以往其他管理形式所采取的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模式截然不同。
7)知识管理以信息管理为基础,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知识管理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知识集成和精确量化管理的技术保证。
三、顺应知识管理发展大局.改革部队安全管理模式
在当今的知识管理时代。部队的编制体制、武器装备、人员素质和作战理念等都发生了巨大改变,为此,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改革部队安全管理模式:
3.1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转变
知识管理的特点要求部队安全管理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从根本上实现部队安全管理知识的持续积累式、螺旋循环式和突变式发展变化.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在知识的积累中运用知识、在知识的运用中升华知识、在知识的升华中实现对部队安全的最佳管理,从而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孕育出强大的战斗力。为此,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3.1.1组织结构的开放
以往的部队管理强调严格的制度、上下级之间的权力距离以及知识信息流动的内部性和封闭性。而知识管理时代的管理则强调以弹性、开放、自由和机会为特征的开放型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的边界具有高度渗透性.呈现出扁平化和网络化特征,从而保证信息的真正自由流动和部队安全管理经验的成员共享。
3.1.2管理手段的开放
开放式管理看重一切能够发挥成员创造力的方式方法,提倡革新观念,向经济、文化、科技等其他社会领域开放,向普通官兵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开放。其根本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则是活跃官兵创造力,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价值共享,使得整个部队安全管理能力生成为一种新型的管理能力——“智力管理力”。
3.1.3知识信息的开放
21世纪知识和信息就是经济实力,就是部队战斗力。而知识和信息的生命力在于其流动性,并在流动中被人类共享。知识管理时代的部队安全管理必须向知识与信息开放,使不同官兵所拥有的不同知识重新组合,创造出新的知识,为知识的分享、流动与创新提供最佳平台。
3.2守业式管理向开拓式管理转变
自建军以来,我军在安全管理工作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辉煌的成就很容易形成一定的惰性,局限和满足于以往的经验和成绩.带来守业式管理的各种弊端。而知识军事则时刻处于快速发展变化中,守业式管理远远满足不了知识军事对于管理方式发展变化方面的新要求。因此,在知识军事时代,必须实现管理方式从守业式向开拓式的转变
实现这一转变必须把握以下几点:首先,要具备开拓式的安全管理理念,要善于以新的思想思考部队安全建设,以新的视角观察部队安全动态,以新的态度对待部队新事物,并以创新的思维方式解决新情况和新问题;其次,要创造开拓式的安全管理环境,其根本目标是打破传统的封闭环境,使信息灵活流动.加强部队安全管理与社会安全管理经验与外军甚至外国的最新安全管理经验接轨,使部队安全管理真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备真正开拓进取的环境氛围;最后,要采取开拓式的安全管理手段,以开拓式的安全管理手段,创造良好的部队集体氛围,激发官兵创造热情,实现知识信息的流动与创新,提升部队安全保障能力。
3.3制度式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变
知识管理时代要求官兵具备特殊的专业素质,成为“专家型”战斗人员。而要使官兵具备这一素质要求,就必须打破以往的制度化安全管理模式,实现制度化安全管理向人性化安全管理模式的转变。
所谓人性化安全管理是在深刻认识人在部队安全管理中关键作用的基础上.突出人在安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要实现从制度化安全管理向人性化安全管理的转变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1)转变安全管理理念,依靠人。依靠官兵所拥有的知识、智慧、才能和技巧,提升部队安全管理水平。2)明确管理任务,开发人。部队官兵通常潜藏着大量的才智和能力。安全管理的任务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释放其潜藏的能量,创造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环境和机制。3)把握成功关键,塑造人。官兵素质对部队安全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军事技术急剧变化的当代,技术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每个官兵个体都必须不断学习,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不断满足部队对官兵个体的素质要求.重新塑造自己。因此,塑造人是部队安全管理成功的关键。4)树立终极目标.发展人。部队是革命的大熔炉.人性化安全管理的终级目标,是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不仅为部队培养优秀的战斗人员,而且为社会造就合格的、有责任感的公民。5)发挥组织功能,凝聚人。部队组织本身是一个生命体.部队安全管理不仅要研究每一成员的积极性培养、创造力发挥和高素质养成,还要研究如何发挥官兵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形成整体的强大合力。
3.4现代化安全管理向知识化安全管理转变
现代化管理方式是以封闭的组织结构、严密的管理体系、科学的管理制度为主要特征的。结合上文论述,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在知识管理时代,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现代化安全管理方式必须向知识化安全管理方式转变。知识化安全管理就是要搜集并组织信息,将信息传给需要者,其核心就是管理信息的流动、扩散,以创造更多知识,让需要者正确且快速地获取知识。知识化安全管理的核心目标是人尽其才,材尽其用,这才契合部队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与最高境界。:
关键词:监督档案;规范化;信息化
工程质量监督档案是指在工程质量监督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文字、表格及音像资料,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原始记录和重要凭证,也是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监督机构和人员开展考核的重要依据。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的规范化管理,对于促进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体现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有积极作用。因此,做好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一、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质量监督档案标准不明确,材料内容参差不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5号令《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要求质量监督机构需建立工程质量监督档案,但未对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的具体内容进行明确。具体到地方,以湖北省为例,《湖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鄂建[2011]79号)明确了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的立档时间要求及保管期限,但也未对监督档案具体内容提出意见。内容标准的不明确,造成各地质量监督机构在形成监督档案时随意性较大。有的监督档案资料浩繁,有的却寥寥数页;有的把施工、监理等单位的技术资料甚至工程图纸均收集存档,真正反映监督工作开展的记录却难觅踪影,材料内容不符合要求。(二)囿于实际困难,监督档案资料不同步,不连续。质量监督工作主要在现场展开,在现有的条件下,监督检查记录一般由监督人员在检查结束后回到办公室予以补记,监督记录的同步性较差。同时,随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监督人员的监管任务屡创新高。在一名监督人员同时监管数十项工程的前提下,完全将监督抽查与监督计划逐一对应且同步记录还有一定的实际困难,监督档案资料的连续性存在差距。(三)重视程度不够,监督档案资料不规范、不交圈。部分监督人员重实际检查、轻文字记录,往往出现监督记录字迹潦草、内容简单、签证不全等问题。有的监督档案中有针对质量问题的整改通知,却无责任单位的回复报告及现场复查记录;有的在监督记录中提出了监督意见,而后续的检查记录中没有相关的落实情况。(四)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特殊性造成工程质量监督档案归档难。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战线长、断面多,有的甚至边拆边建,造成大多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不足,无证施工、先施工后办理注册登记手续、未经竣工验收备案即投入使用的情况比较普遍。建设行为的不规范给工程质量监督档案收集整理造成很大困扰。有的工程介入监管时已经开始施工,前期相关资料难以收集;有的工程已经投入使用但迟迟不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工程档案资料长期滞留在监督人员手中难以移交,随着时间推移难免出现遗失、损毁等情况。
二、加强质量监督档案管理的建议
一、结构断面模具设计与挤出(混料)工艺
挤出成型是塑料在一定的温度、一定的压力条件下,熔融塑化并连续通过模具型空,冷却定型成为设计端面形状的产品。目前型材断面结构的设计一般是三腔或则5腔结构,断面结构、型材壁厚以及内筋的分布、模具设计对型材挤出时出料分布,成品焊接性能以及冲击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断面设计简单,避免物料堆积与壁厚的突然变化,内筋尽量少,内模圆弧接触,横截面尽量对称,同时考虑相关刚性、保温、五金件安装问题。模具应该从大型的,技术先进,质量好的厂家订购。模具在使用过程中要注重日常保养,进行日常清理,将水道、气路中的析出物清洁干净,保证水、气路的通畅;表面抛光处理。混料工序制备合格的干混料对型材挤出成型影响很大。混料工艺参数应由技术部门下发明确的配方单,制定混料工艺,车间严格执行;同时质量部门做好原料的质量检测,特别做好标准热电偶测量混料锅温度,校准混料锅热电偶,同时取干混料样,测量流动性、表观密度、白度等,检验其性能指标。挤出机是挤出系统中的重要硬件之一,要求具有良好的塑化能力,电控、温控、等控制系统稳定可靠;同时挤出工艺挤出温度、螺杆温度、喂料速度、牵引速度、机头压力、真空度等进行合理的规定。在最初开机设定好工艺温度后,从零批次取样检验型材物理机械性能,合格后连续生产,这时操作人员可以调整的温度范围在±5℃之内,如温度调整超过此范围,要通知质检部门重新取样试验。
二、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体系
企业要加强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严格执行国家或企业有关标准,做好生产的过程控制与体系建设。首先做好员工的技术培训,对生产线技术和操作人员、设备维修、模具修理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制度和企业文化培训,努力提供技能,严格按章操作,及时反映问题,采用PDCA循环管理使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其次由于型材生产中混料的配比、混料的温度、时间,挤出的速度、熔体压力、1-4区的温度、水温、牵引速度比较严格,这就要求制定合理的生产工艺、生产过程的检测、成品的质量检测、问题的及时处理。工艺卡上明示出操作工人能调整的偏差,超出允许偏差时,必须通过技术员才能调整,同时工艺调整后要通知质管部门对产品进行检验。每套模具建立工艺档案,档案内容包括:产品规格、生产线、日期、取样时工艺参数、产品性能等信息参数。另外型材成品质量检验,型材由操作人员自检、实验室按按照GB/T8814批次试验后,方能判定合格品。
三、PVC塑料门窗及安装质量管理分析
PVC门窗涉及材料、加工安装乃至使用,是一个系统工程。第一、门窗设计环节控制。门窗设计应根据建筑设计要求设计。特别要求满足国家有关抗风压、气密、水密、隔声、采光、保温隔热性能。特别是大型门窗承载力的设计。第二、门窗制作环节控制。此企业应强化采购原料质量管理,采购符合有关标注与范规范的产品。生产中制定规范的工艺、操作流程,制定合适的焊接温度、切割尺寸、固定螺丝,五金配件的安装。第三、门窗安装维护环节控制。PVC塑料的安装严格按照JQ103-96《塑料门窗安装及验收规程》规定执行。其别要提到的是洞口尺寸的不规范,造成门窗与墙体间空隙密封不良,造成门窗墙壁漏水的情况比较突出。
四、PVC塑料型材及门窗品牌建设
除了加强煤矿职工的岗前培训外,还应该严格落实安全教育课程,将安全教育课程系统化、规范化,确保安全教育课程的周期性和普遍性。安全教育课程要落到实处,可每周举办一两次,将未下井作业的职工组织起来,由专门的安全教育老师来给职工上课,课程内容可以是国内外的煤矿安全事故思考或者一些数据,尽可能地使安全教育课程生动形象,吸引广大职工的注意力。在安全教育课程上,还可以组织老员工来通过自身经验或经历,向新职工讲解井下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和紧急避险的一些方法。职工在经过安全教育课程后,需要进行汇报总结,安全教育老师根据职工的总结内容进行评定,并与绩效等挂钩,提升职工对安全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
2落实安全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
在煤矿企业的生产中,安全生产并非一句口号,而是需要通过严格的安全制度来维系的,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制定科学合理、明确有效的技术操作规范。
2.1井下挖掘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
在煤矿生产中,井下挖掘是最危险的区域,也是人员比较密集的区域,因此抓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首先应该从抓好井下挖掘的安全管理工作开始。2.1.1一线工人的安全操作。在煤矿企业井下挖掘作业前,应该根据前期科学的测定和相关经验方法,编制合理的挖掘作业流程,确定挖掘方式方法,并根据挖掘面积及挖掘手段,制定适宜的安全技术措施。在正式挖掘前,应该就挖掘方法与一线工人、领班、技术骨干等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让所有下井挖掘的人都了解挖掘面积、挖掘流程。虽然挖掘流程是事先制定好的,但在实际的井下作业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井下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调整挖掘进度和挖掘方法。在井下作业时,一旦发现有工人违规操作,要及时停止作业,做好整顿教育工作。2.1.2做好测绘测量工作。在煤矿生产前,应该做好科学的测绘测量工作,督促测绘测量人员严格执行测量测绘方法,深入井下,仔细排查,科学测量,为挖掘工人提供准确的技术参数和地质资料。2.1.3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在煤矿企业下井挖掘作业时,要严格落实安全员的安全管理职责。安全员应该明确挖掘流程、挖掘技术方法等,在一线工人挖掘作业时,如果安全员发现有工人存在违规操作或者不按照挖掘流程作业时,应予以制止。同时在遇到比较困难的挖掘作业时,安全员还应该协助一线工人,共同处理。2.1.4做好瓦斯检查工作。在井下作业的过程中,瓦斯检测员的工作非常重要。瓦斯检测员要做好作业面瓦斯监测和检测工作,确保井下环境的安全。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出现瓦斯超标或者存在其他危险气体,要及时通知工人撤离,同时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瓦斯检测员还应该做好通风口的管理工作,定期定时为作业面通风。
2.2严格落实煤矿生产的机电运输管理工作
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确保机电设备的良性运转,确保煤矿输送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来说,同样是非常重要的。2.2.1加强机电设备的安全检查工作。为了确保煤矿生产的机电运行安全,有必要加强对井下作业面及井上等所有机电设备的安全检修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安全巡检,一旦发现机电设备出现故障,要及时解决,避免机电设备损毁。同时做好机电设备的安全保养工作,对于有可能影响煤矿生产效率的机电设备要及时进行淘汰。2.2.2加强煤矿的运输管理工作。保证煤矿运输环节的安全是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加强对煤矿运输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定期检查煤矿传输带、运输车辆等运输设备是否处在良性运转的状态下,防止掉轨、翻车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斜井提升则要做到钢丝绳、矿车碰头、三环链、绞车、钩头等提升设备的检查工作。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运输设备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排查及时检修,并将容易出现问题的运输设备登记在案,在后期的跟踪检查中,重点做好安全检修工作。
3合理划分安全责任区域和签署安全责任书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要将安全责任化整为零,合理划分安全责任区域,确定安全责任范围。
3.1划分安全责任区域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级别、不同领域、不同作业面,要合理划分安全责任区域,在该区域内由指定负责人做好区域安全管理工作,同时由煤矿企业的安全总负责人做好区域安全的统筹管理工作。这样可以将安全责任明确到个人头上,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更有利于安全制度和安全技术等的落实和推进。
3.2签署安全责任书
为了将区域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在区域安全管理过程中,有必要由区域安全负责人签署各自的安全责任书。在责任书上要明确区域安全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并明确出现安全事故后的处罚条例,通过安全责任书,能够提升区域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4做好灾害预警管理工作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除了容易造成作业面坍塌、瓦斯爆炸等危害性比较大的事故外,还容易引发水灾、火灾等灾害,因此有必要做好煤矿生产的灾害预警工作。
4.1做好火灾防范措施
火灾对于煤矿井下作业面来说,其危害是致命性的。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要做好火灾防范措施。禁止明火进入作业面,严禁煤矿职工在作业面及出矿口等附近抽烟、在井下使用明火需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在井下作业面要做好消防器具的设置和摆放,以便在发生火灾后能第一时间进行消防扑救。
4.2做好水灾的预防
在矿井周围要做好对当地水文的调查,根据降水量来判断地表流向和水流量,并做好地面积水的排泄工作。在矿井里要做好排水工作和封堵水工作,以防止水淹没作业面。
5结语
1.1建筑成本和信息管理出现的问题
建筑业在成本的管理的思想上比较落后,建筑业在控制产品的成本上的范围有所狭窄,它只是将生产消耗的费用算到了成本管理方面,而忽略了企业内部的其他的非生产的部门所花费的成本问题,比如在设计产品过程中的费用消耗……因此,建筑业在成本管理上过于局限,认为成本的管理也只是是一些专职人员,但是全员却没有参与到其中,因此,导致许多资金都浪费了。这样的成本管理会大大浪费建筑企业的成本,对企业的利益有极大的损害。另外,对于建筑业的成本信息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虽然我国的建筑业发展的很快,但是目前还是处于学习阶段,因此,在一些信息管理方面存在很多漏洞。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一些企业也不例外,但是建筑业对于信息的管理的技术水平不够,关于信息管理的软件的开发远远跟不上现在企业发展的进度,因此,在信息的管理方面会有很大的难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1.2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出现的问题
对于人们来说,建筑就是为人们服务的,因此,质量安全管理的问题也是关键所在。建筑单位在建设工程质量起的是主要作用,当然在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上就有一定的责任。建筑的原材料的质量差也会导致建筑的质量问题。由于建设工程企业为了保持利益的最大化,它也会对原材料的质量监督管理方面的要求有所下降,从而导致在施工的时候也会出现一系列问题。相关部门只是重视最后的成品的质量,但是却忽略了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从而使建设工程看不到它本身的缺点,因此,不能进步更快。而且建筑企业的管理力度不够,会导致在施工的方面不会达到理想的状态,还会影响工作进度,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还拉低了整个工程的质量。其实除了施工单位和建筑部门本身存在的问题,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问题上也起着重要作用。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上,我国的相关法律尚不完善,其实现在我国的相关法律并不是统一完善的,大多是地方政府的一些条例,但是它只是适合局部地区,还有就是我国建设工程发展的极为迅速,工程建设方面的变化也十分迅速,因此,现在的法律更新的速度很慢,远远不足以满足这样变化迅速的市场。
2对建筑管理的思考与探究
2.1完善企业自身的管理机制
现在的建筑管理管理机制跟不上发展迅速的建筑业的脚步。因此,建筑业也需要完善自身的管理机制。企业要加强成本管理和建筑的质量管理,使成本更加全面化,除了生产成本还应该将非生产成本也加入当中,以减少出现成本的浪费的事情发生。还有就是质量问题的管理,要想在建筑的质量上他有明显的提高,企业自身就应该加强监督管理。实行建筑管理责任制,虽然不同的分工的工作重心不同,但是在管理方面的核心其实是一样的。建筑企业要明确建筑管理责任人与各施工生产单位的管理责任,规范建筑管理行为,制定建筑管理考核办法及奖惩制度,因此来加强责任制的可实行性。除此之外,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建筑企业内部形成一个有良好的竞争与合作的工作氛围,从而加快建筑企业的发展和完善建筑的内部管理。当然在建筑企业内部一定的规章制度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也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严厉的管理中有不乏人性化的一面,要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2.2对建筑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管理
另外,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建设企业应该多引进一些技术人员,多培养一些技术人员,在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的养成的同时,要树立执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除此之外,企业可以设立一些经验交流会,邀请一些建设工程监督管理方面的专家进行演讲和培训,使工作人员对建筑监督管理的概念更加清晰,还可以在施工单位的内部进行工作人员的经验交流,加强工作人员的联系,是他们的工作更加协调,增进同事之间的感情,让他们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改善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高素质、高专业的人才团队来使建筑工程更加完善。企业还可以做一些策划,建立一些制度,来激发技术人员的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也就会间接提高了建设工程。在监督管理的方面,还可以多创新出新的管理技术,在现在的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支持建设工程中的质量监督。因此,加强对建筑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2.3加强政府对建筑质量的管理
知识管理即一个知识系统,主要包含人文与技术知识,我们要先从中获取,加上自身创造,整合,然后记录,以及不断更新等诸多过程,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断创新知识且回馈到知识系统里面去,不断积累,为构建出一个量化和质化的知识系统打好基础,并形成一个永久的循环体系,知识管理是对领域里面的新事物进行管理,通过知识的共享来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求发展,更有利于应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自身的发展。我们知道知识管理最先推广实行是在企业中,但是它融合了多种多样的科学结晶,是具有前瞻性的,渗入到其他组织机构是必然趋势,只是时间上的问题,知识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出现在21世纪90时代初,更好奠定了以后被广泛应用的基础。
二、档案管理中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档案是一种人们通过实践,在过程中不断沉淀、积累出具有保存意义的信息符号,它是知识信息得到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显性知识的一种代表,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是现在的管理模式还是较落后,多数使用的是立卷式保存,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显然已经不能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终将被淘汰。知识管理在档案管理中有着十分巨大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知识管理对拓展档案管理的领域有显著作用。
传统的档案管理,主要以文件、图书、报纸等为基础,人们过分注重把它们一一的区别开,这样只会限制了档案管理的范围,导致我们把重点放在对历史记录的保存上,停滞不前,不能利用现有的档案信息。知识管理恰恰相反,它将一切记录的载体都涵盖在管理范围内,强调知识的应用和共享,这样极大的拓宽了档案管理的领域。
(二)知识管理可以使档案管理的价值得到提升。
传统档案管理一味的关注档案的安全性,有没有被损坏,使档案的真正作用大打折扣,很大程度上并不能满足用户对于知识的需求。知识管理通过现代的、智能的手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用户可以更便捷的汲取信息和知识,更迅速的促进知识转化成为社会价值。
三、如何把知识管理应用到档案管理中
(一)充分利用知识管理,加强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在现代社会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知识管理要求我们摒弃落后的思维模式,与时俱进,将档案中的信息与网络相结合,不仅能让档案中的原始信息传递出去,还可以更深层次的了解档案知识所涵盖的其他内容,举一反三,全方位的管理资源。在知识管理中,还要注重知识的高度共享,一百个人有一百种想法,档案中的知识可以提供给不同的人,通过知识的传递、共享还有交流,从而产生新的知识。完全打破了在知识管理中的局限性,知识资源完全开放,每个人都有可能从他人那里得到意想不到的启示,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更好的贡献。
(二)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修养。
档案管理工作者中存在很多问题,专业技能不熟练,知识匮乏,管理者自身的素养不高,这都取决于没有专业的培训,管理人员思想落后,还停留在传统的知识管理模式。档案管理部门想要良好的运作,就必须要掌握最新的档案管理技术,只有注重人员的培训、继续教育,形成一种互利互惠的文化氛围,注重加强人员之间的情景演练,才能在档案管理人员日后的工作中,把最新的管理模式带来工作中来,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把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结合在一起。
(三)加大对人力和技术创新的投入。
研究者们往往只看到了在知识管理中需要高昂的代价才能彻底施行,但是他们也忽略了施行之后,让现有的部门和人员得到有效利用,所降低的成本和风险。档案管理的很多设施并不健全,保存环境大部分都老化陈旧,为了加大知识管理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就应加大投入,无论是人员,还是环境,只有这些条件得到改善,才能更好的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步伐。还要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入,把知识管理人员和档案管理结合起来。从而带动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使用,使档案管理更加有序化、完整化。
四、结束语
企业档案设计内容非常多,主要包含了财务、技术以及员工人事等信息,这些资料因为涉及部分不同往往也是由各部门分别进行保管,有的资料甚至还经由员工自行保存。这就造成了企业档案管理没有系统的管理模式,处在一个零散的状态,不能够真正落实信息资源的整合,即使有的企业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甚至还特地成立了信息中心,但是档案管理工作仍然还是非常的表面化,无法为企业提供系统的、综合性较强的信息服务。这势必会出现非常的问题,例如:新员工进入企业后在熟悉企业的过程中,只能够通过老员工对企业文化和工作技能等进行描述,无法形成供其自主学习的信息资料;企业内的部门只是以及员工所形成的知识、技能等资源无法进行共享,不能够形成流通的智慧来源;各部门的操作模式出现差异,不能够形成固定的操作模式,同类型的事务处理过程也大不相同,在处理相似问题时,各个员工均是凭着自己的经验来进行操作,使得工作效率受到严重的阻碍,甚至还出现了各部门不团结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总而言之,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档案管理有了新的要求,使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企业唯有审时度势,结合新时期新要求全面改革档案管理,使其与企业制度更加匹配,将档案信息的效用充分发挥出来,使企业的竞争力再上台阶。笔者认为,在企业档案管理中引入知识管理,能够加快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二、构建企业档案管理的新模式
将企业知识管理融入到档案管理,就意味着企业档案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同时知识经济时代也推动档案管理朝着新方向前进,笔者认为可以概括为“市场取向、信息先导、协同运转以及知识共享”四方面。市场取向主要将档案管理所能够获得的利益更加直接地反映出来,因为,它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利润;信息先导则能够将档案知识管理的职能性更加真实地反应出来,它可以说是企业建设的重头戏;协同运转则主要是有效调节企业档案管理以及知识管理,使其达到一致性;知识共享则主要展现了档案管理的目的性。
(一)市场取向
伴随企业不断对制度进行改革发展,市场经济的突飞猛进,企业提出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运作模式,企业也将企业发展壮大作为活动重心,将提高核心竞争力作为活动的关键。档案管理必须从传统思维中走出来,丢开因循守旧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其成为企业知识资源的脊梁支柱,不断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充足的智力和法律保障[2]。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应当结合自己的知识基础,不断挖掘档案中所隐含的信息,为企业解决法律纠纷以及产品开发等活动提供经验、启示信息,使档案管理工作逐渐渗透到企业经营活动中去,为企业创造价值、提升利润。唯有坚持将企业档案管理向市场化走向发展,才能够使档案管理工作成为企业的信息支撑,避免出现边缘化的情况,获得企业的重视。
(二)信息先导
不管是纸质档案,亦或者是电子档案,都能够将所储备的信息来发挥其价值。档案信息开发,主要是指档案部门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在保障档案机密安全的条件下,不断对档案信息进行挖掘,并将其提供给需要者使用的过程。信息先导能够将档案知识管理的职能性更加真实地反应出来,同时在企业档案管理中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将客户的需求作为信息开发的重心,通过“挖掘信息”使档案能够发挥其最大价值。与此同时,档案管理人员在面对无经验和指导的情况下,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文字、图像等档案资料尽可能地将其转化为动态的、可利用的资源,并积极投入到信息的开发中。
(三)协同运转
企业内的各部门可以说是企业知识系统的中的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相互连接交互存在,通过物质、能量以及信息的交互,使各个子系统中的协同效应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使知识系统得到有效的整合,发挥其最大效用。档案管理工作要实现信息开发以及传递工作,必须周全考虑到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运转,唯有如此才能够使企业信息得到有效的整合,使知识管理的作用被最大化。协同主要包含了目标、技术以及资源的协同。
作为新管理概念,知识管理是建立在以知识为主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档案资源提升内部知识识别、收集运用能力,通过合理的共享机制,实现企业智慧提高和竞争能力。同时,知识传播获取、储存共享的目的就是为企业创新添加原动力,实现收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
(一)知识管理在企业档案中的作用作为企业活动的记录者,隐性知识是企业档案管理的主题,也是企业知识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有助于企业档案共享传递。当知识有了传递过程,才有应用价值。随着知识应用范围扩大,档案价值也随之扩大。如: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企业档案可以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同时,企业档案反应出整体企业文化,不仅具备一定的知识框架,也成为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战略的一部分。
(二)知识管理是企业档案工作心方向顺应经济时展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也要实现以知识经济为主的现代化技术管理体系。作为社会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知识管理,有提升企业核心价值和竞争力等优势,知识管理从促使企业档案管理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使传统操作方式向现代化技术转换,为企业深度发掘知识价值。
(三)知识管理是企业档案管理必然趋势企业档案管理拓展实现智能化服务,也能看成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人员的身份也从保管员向知识保护者咨询者转换。因此,企业档案管理者应积极投身于优化馆藏资源的工作中,合理利用数字化手段,完善档案馆数字化建设。对于现今企业档案管理技术来说,信息化发展是不然之路,实现智能化服务可以通过知识导航、知识库建设实现。同时,工作人员素质也是提升档案分析处理能力的关键。
二、知识管理视角构建档案管理模式
面对挑战和机遇,档案管理应该适应知识经济,为知识经济服务,发挥经济时代档案管理的作用。作为典型的显性知识,档案管理符合知识管理规律,也是企业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档案管理实施知识管理能让资源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优化,解决了不切实际的分类问题,也能让“知识类档案”减少了处理错误的机会,实现档案管理上的统一创新。
(一)构建档案知识资源管理目标随着信息化发展,档案管理者思想也要不断改变,其目的在于档案知识资源信息化、资源化,更有利于搜索、查询、分类保存。充分分析管理决策过程,设立订阅机制,对未来知识型文档设计模板,方便员工收集获取知识资源。同时,构建并配备支持员工考试及事务工作相对应的分类知识库,使员工充分了解制度形式和制度环境。依托网络资源,实现分等级的访问权限。
(二)集中化构建知识资源库系统知识档案管理的目标是集资源库收集、资源库委托、应用功能系统等功能与一身。知识资源管理方案可以设计为知识资源管理中心和知识资源管理团队,推进和完善知识资源管理体系。
(三)企业实施档案知识资源管理的必要条件由于档案知识资源管理步骤明确,包括制度调查、软硬件完善以及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首先要制定实施目标,以一定的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核心前提建立保障体系及档案知识管理机制。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