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范文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

第1篇

学生姓名:XXX 学生学号:XXXXXXX 指导老师:XXX 实验成绩: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一)实验一《电路仿真工具Multisim的基本应用》

1)在元件的选择上没有做到精确选择,以至于在连接电路时,元件参数值的选择难以更改。

2)在示波器显示图形时,由于参数设置不理想,导致两个图形重合难以区分。解决办法:调节示波器扫描频率以及y轴灵敏度。

(二)实验二 用Multisim对电路图进行仿真处理,测出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值。

在这次试验中基本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主要的就是电路元件的选择以及电路图的连接,记下仿真值。

(三)用万用表和试验箱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1)在实验开始检查试验仪器:万用表是烧了的。我们需要换掉万用表中的一个小元件。把万用表跳到蜂鸣档,万用表发出叫声,证明万用表是好的。

2)实验测量值与仿真值大小几乎相等,但是符号相反。解决方法:检查电路,发现电路中有元件的正负号接反或是万用表的正负号接反,调整电路的连接。

3)实验中发生了几次烧表现象,主要是因为在将万用表电压档调节到电流档时,忘记改接表笔,导致烧表。解决办法:同桌互相帮助,一个表专门测电压,另一个表专门测电流。

(四)验证戴维南定理以及诺顿定理

第2篇

【关键词】仿真;虚拟电工电子实验室;Multisim

1.引言

在现代教育中,实验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对学生进行创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必要途径。

现在,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学校对各类技术的培训也逐渐增多。职业类学校对实验课的教学,在实验形式、内容上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同时在实验设备、器材、场地、经费的保障相对滞后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实验教学的开展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虚拟实验作为传统实验的一个必要的有益补充,既能节约大量的教育经费,也可以圆满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所以我们设想来利用“虚拟仪器”、“虚拟器件”在计算机上进行电子电路设计和实验的新方法。

2.MULTISIM的发展与优势

3.1.2 电路原理

在学习电工基础时,最先要学习的就是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是:在任意时刻,对于任意节点来说,流入或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为零,电路中任意一个回路的电压降之和为零。

3.1.4 实验数据及结论

3.2 电子实验应用实例-串联型稳压电路

3.2.1 要求

(1)建立串联型稳压电路.

(2)分析串联型稳压电路的性能

3.2.2 电路原理

在稳压电源电路里,应用的最多、最广泛的就是串联型稳压电源。

串联型稳压电源主要由基准电压产生电路、取样电路、放大电路和调整环节组成。在实际电路中,为了保证调整管的安全,还必须设有保护电路。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稳压管构成的电路作为基准电压产生电路;R1、R2和RW构成取样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作为比较放大电路;晶体管为调整管。

电路工作时,经过从输出电压取样—与基准电压比较-误差放大-调整管进行调整,完成稳压的过程。由于调整管和负载电阻串联,故称电路为串联型稳压电路。

3.2.3 MULTISIM操作步骤

(1)建立如图3-3-1的串联型稳压电源电路。220v的交流电经变压、整流、滤波进入稳压环节。电路中,运放采用741,稳压管采用IN4372A,示波器通道A设为10v/DIV,通道B的输入设为5v/DIV,选择DC方式。

(2)打开仿真开关,调节电位器的阻值,将输出电压调至5v,利用万用表来测量输出电压和电流,并用示波器来观察串联型稳压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

(3)计算该电路的输出电压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

3.2.4 实验结论

4.存在的问题

(1)本文的题目中提到了虚拟实验室,但论述的内容只是罗列了几个典型的实验,简述了MULTISIM软件在电工电子实验方面的应用。但是如果真的构建一个虚拟的实验室,仅仅靠软件本身是无法实现的,应配合数据库的建设和网络来进行完善。通过网络不但可以进行在线教学,还可以对实验进行整体批改和实验报告的生成。

(2)虚拟的设备和元件并不能完全地代替实物教学,应该是作为一种辅助的实验设施。应该让学生会实际操作实物,而对于损耗大、破坏性强的实验尽量采用虚拟设备。

5.结论

从以上列举的仿真试验中可以看出,用MultiSim进行电工电子虚拟实验非常方便,现象直观,结果精确。我们认为在职业类学校教学经费不足的情况下,通过仿真实验可以大大缓解实验仪器设备不足等问题,提升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同时降低实验教学对客观物质条件的依赖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熊伟,梁青.MULTISIM电路设计及仿真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7.

[2]郑步生.Multisim2001电路设计及仿真入门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3]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3篇

【关键词】电工技术;教学改革;一体化;教学做合一

Abstract:“Electric technology”is a required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lectro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major,related to professional theories and skills development.Based on the“status of electrical technology”course teaching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carries on the discussion to the“electric technology”course teaching reform ideas and measures.

Key word:Electr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Reform in Education;Integrated;Combination of teaching

1.引言

《电工技术》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抽象但实践性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电路、电工技术方面获得知识、素质、技能方面的培养,并为以后学习各专业知识和高一级的职业技能以及毕业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该课程是高职机电及电类专业教学中的一门传统的、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多年来各高职院校一直在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下面我谈谈该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想法。

2.《电工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

2.1 教学内容陈旧且理论性强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教材,而高职机电及电类专业选用的教材其内容与十几年前的没有什么变化,教材内容仍包含有一些复杂的理论推导、应用较少的难记的公式、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近年来有的院校为了适应职业教育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强调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另加选一本技能训练的教材。但教学过程中也没有有效的将两者结合起来实现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的融合,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2.2 考核方式过于简单化

《电工技术》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电工的基础理论知识,更要掌握电工方面的技能。目前,对该课程高职院校机电及电类专业普遍采用的考核方式仍然是传统的理论试卷考核,考核结果采用百分制,其中笔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一方面因为笔试成绩所占的比例过大,使得学生过分关注书本知识,死记硬背;另一方面也因为最终的成绩里加入平时成绩,及格相对比较容易,没有学习的压力,也就没有了在技能动手训练的动力。显然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无法达到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考核要求。

2.3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相对落后

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普遍比较差、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欠缺、学习兴趣普遍不高、也没有刻苦钻研的耐性,有的学生还是文科生,缺乏物理和数学等方面的思维训练,导致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而该课程现在的教学主要仍沿用高中时的教学方式即教师讲,学生听;老师演示,学生练习。在没有升学的压力下很难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因此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3.《电工技术》教学改革思路及措施

针对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重构教学内容、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实现《电工技术》课程对电工技术理论知识的传授和电工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3.1 以项目或任务的形式重构教学内容

《电工技术》课程知识面广、信息量巨大,而课时非常有限,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结合实际教学条件,删减理论性强和未能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未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内容,将教学内容整合成电工仪表的使用,基尔霍夫定律验证,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验证,日关灯的安装与测试,室内电路板安装线路安装,星型、三角形电路的连接及三相功率的测量,安全用电,配电板的安装8个理实一体化项目,每个项目包含若干个任务。其中,项目一有用万用表测电阻、用万用表测电流、用万用表测电压、用万用表测电容和电感、验证欧姆定律五个任务,将电路的概念、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电阻电感电容元件、欧姆定律、电压源与电流源、电阻的串并混联及等效电阻、电阻的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等知识贯穿在这五个任务的实施过程中;项目二有基尔霍夫定律验证、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三个任务,对应基尔霍夫定律及应用、电路分析方法等知识点;项目三有叠加定理验证、戴维南定理验证、诺顿定理验证三个任务,对应的知识点是电路的三个重要定理;项目四有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及导线的连接和日关灯的安装与测试等两个任务,对应的知识点是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的计算等;项目五室内电路板安装线路安装,对应的是磁路和变压器的相关知识点;与项目六星型、三角形电路的连接及三相功率的测量相关的知识点是互感电路、三相电源、三相负载等;项目七安全用电与电气安全技术知识和动态电路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应,项目八配电板的安装是一个综合性的训练项目。

3.2 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法贯穿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课堂教学直接搬进实验室,淡化教室和实验室界限,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穿插讲解该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使传授知识和训练能力融为一体,从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既完成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又完成了技能的训练,还可以集中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激发学学习兴趣,为达到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3.3 教学手段多样化,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根据课程不同内容任务、不同的知识点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推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1)通过实物及播放实物录像解决课堂教学难点。如任务1.1用万用表测电阻,万用表是工程实践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仪表之一,因此万用表的使用是电类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电类学生必须进行的一项技能训练,但在《电工技术》课程学习完后还是有一些学生不会用万用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播放能真实、直观地展示万用表各部件的作用和使用方法的录像,配合老师的讲解,学生一边观看一边与万用表实物进行比较,很容易就掌握了正确万用表测电阻的方法。没有实物的电路元件还可以通过图片的形式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不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缩短课堂与工程实际的距离。还比如任务7.1安全用电的教学,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只是让学生知道要安全用电,但很难让学生知道如何安全用电以及树立安全用的意识。通过录像反映工程实践中安全用电的真实场景,通过视觉冲击强化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

(2)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及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做合一”强调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重视“做”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发展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及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任务2.1基尔霍夫定律验证、任务3.2戴维南定理验证等教学内容的教学,在教学过程教师一边演示如何将电路模型变成实际电路,电路的接线方法及注意事项,学生一边观察学习一边思考如能不能不按老师的方法接、接错会怎么样等问题,从而指导学生的动手实践,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及学生的动手能力。

3.4 采用过程形成式的考核方式,科学考评

改变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采取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其中理论笔试成绩占40%,实践考核成绩占40%;平时作业和平时实验报告占20%最终评定成绩。其中实践考核成绩为使用任务考核成绩的平均值,然后折算成总成绩的40%。最终评定成绩一方面反映了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可以检查和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从而帮助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发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改进课程教学不断提高教育教育质量。

4.结语

《电工技术》课程的教与学都存在一定的难度,通过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教与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后续课程的学习、继续深造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臧桂美.《电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148.

[2]徐天桥.高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5):163-163.

[3]陈秀华.高职《电工技术》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17):43-45.

[4]徐国峰,宋卫菊,卢松玉,王玫.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科技信息,2011(25):185-186.

[5]张雪莲,潘铁强.《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初探[J].科技信息,2010(30):34.

[6]曾建奎.《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与实践[J].新课程(教研),2011(02):87-88.

第4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实践实验

《电工基础》是高校相关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为了契合当前高职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有必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学好理论为基础,以训练技能为重点,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今后的再深造或者工作提供必备的知识。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1)让学生对专业课学习产生“好感”

现在的学生更追求个性与自我,对一样事务没有兴趣就会放松自我要求、就会走神、散漫,课后更加不会去温习巩固。而专业课由于其更加艰深的理论知识、复杂的计算、系统的逻辑推理,更让学生感觉枯燥而产生各种如同抗拒、害怕、反感等负面的情绪。这样的情绪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课后学生自学的过程。

2)老师对学生抱有充分的耐心

不仅仅是学生有负面情绪,老师也有。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对听话、悟性高、自觉的学生产生好感,而将学习能力差、上课表现差、作业差的学生作为反面教材。像我们这样的高校,学生往往不是自己选择的专业,学生本身就迷茫,老师更加需要耐心指导,带领他们入门。

3)正确学习方法的传播

好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事半功倍,也能让老师轻松许多。除了讲授课程,应该适当提供一些良好的学习理科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是老师自己的经验也可以是多年观察学生学习过程的总结。总之,让学生感觉到有途径、有捷径的可能,让他们愿意去试一试。大学的学习,从第一堂课起就应该强调自学的重要性,而给与他们学习方法,让他们去实践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不应该被忽视。

4)课程进度快慢结合,多归纳,多总结

高中的学习,使得学生习惯了高中课本、教材、笔记、课外读物中归纳总结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一进入大学就完全脱离老师,自学成才,是不容易的。所以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基础,在他们接受、消化迟缓的章节,合理地放慢节奏,帮助他们复习、反复巩固理论知识,对他们保持学习专业课的热情度是很重要的。学生一旦感觉到老师忽视他们的消化能力,一味追赶进度,他们会丧失自学的渴望、丧失跟上进度的积极性,更多的是抱怨与理由让自己消极。

5)多提问,多鼓励,引进竞争机制

课堂提问是非常好的互动方式,要有良好的节奏,让他们在你的问题后进入思考、回忆知识点的状态,课堂提问给与评分,优秀的当堂表扬,回答不出来的每节课提问这个同学,可以鞭策他课后复习,向老师或者学生请教。班级的同学尽管学习能力层次不齐,但是男女生往往形成各自的学习圈子,可以根据不同章节男女生的表现情况交替地进行鼓励、比较,让他们男女生有种互相较劲的感觉,活跃课堂的氛围。

6)适时使用多媒体教学

现在许多课程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我觉得是很好的手段,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如果从头到尾全是PPT 学生会失去兴趣,甚至会助长他们的惰性,懒得记笔记,懒得看PPT,有图片看两眼,没图片或者电路图就避而不看,低头玩手机。适时地放些多媒体,偶尔的视觉刺激,尤其是动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谐振电路等比较难比较抽象的理论部分的时候,可以多找一些素材,反复放几个重点、典型的图片、理论知识点,让学生用影像记忆的方式牢记这些内容和推导过程。我觉得效果很好。

二、增加实验课内容的综合性,提高学生的实验满足感

1)绝大部分实验与理论同步进行

实验是高校锻炼学习动手、动脑,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电工基础》是专业基础课,我认为实验尤为重要,许多实验的结论都是提纲挈领的骨干支架,必须要保质保量的完成,不可以松懈,不可以让学生滥竽充数,浑水摸鱼。为了保证手脑同步记忆、同步消化,我觉得专业基础课的理论与实验应该同步,比如讲完了基尔霍夫定律,就应该及时地进行实验验证,巩固这个定律的印象。而不要拖到学期结束的几周,没有理论课,全部实验课。

2)有些课程可以采取先实验后总结理论的办法

在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的讲授中,我感觉到先做实验的效果更加好,甚至可以省去理论讲授所需要花费的巨大精力。在做这两个实验的时候,我采取一步步按部就班的方式,做实验,必须每组人按步骤完成了数据的填空,并请不同组别的同学把数据写在黑板上,才进行下一步。这样学生的实验步骤记忆犹新,而且实验数据更有验证的效果。最后通过不同组别的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学生们基本上都不会忘记这两个定律的含义。

3)实验报告当堂完成

由于学生没有实验报告也没有实验指导书,采用的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材料,所以我会在实验课上讲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图、表抄给学生,让他们全部写好了以后再进行实验,每组数据、图表都完成了当堂交作业,离开实验室。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同学都是自己完成的,保证了实验的可靠性。

4)理论值与测量值的作用要体现

实验误差的讨论现在高校都不作为重点,但是我觉得理论值是应该先计算好、预估好,然后才可以进行实验测量数据,否则学生做完实验后不知道对错,不知道分析数据,老师告诉他数据错了,每组还要分析一遍原因,非常浪费时间。所以应该先教他们计算理论值、分析测量数据,然后才进行实验。这样在实验考试中,他们也能做到胸有成竹。实验的效果会更好。

5)注意观察做实验困难的同学

这类同学我会扣下实验报告,让他们有时间的时候来重做实验,需要指导的给与指导、分析。保证人人的实验都能够过关。

三、结语

1)学生学习的结果是有区分度,但是没有完全学不会的学生,只是他们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更丰富的教学手段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发挥自己学习能力的环境。

第5篇

电工技术课程体系由基础知识、应用技能、综合测试和课程评价四个模块组成。其中,基础知识模块包括电工技术的最基本内容,其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应用技能模块包括实验、基本技能实训和电路仿真等与电工技术理论内容相配套的重要实践环节,其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应用能力;综合测试模块包括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结合《国家职业标准——维修电工》的要求,注重考核学生掌握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能力;课程评价模块包括学生、任课教师、专业教研室等对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二、重组理论内容,夯实理论基础

电工技术课程所包涵的内容较多,各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也存在差异,给课程的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通过与相关专业沟通、研究专业培养目标对本课程的需求,结合维修电工考试对基础知识的要求,电工技术基础知识模块按内容属性分为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路和变压器及电机电器四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下设若干个基本课题。各专业可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的需求组合出适合本专业的电工技术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各基本课题的内容要简练、实用,避免过多的理论推导。同时要贴紧实验和基本技能实训内容;贴紧维修电工考证的内容,力求达到基础知识、应用技能、电工考证的高度统一。

三、整合实践内涵,提升应用能力

1.实验教学,以仪表使用为主。电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许多知识必须通过实验手段才能正确建立,实验教学环节在电工技术教学中至关重要。实验内容安排上力求做到以电路基本元件、基本电路及仪器仪表使用为主线合理安排,弱化理论验证性实验,强化应用性实验。通过实验巩固电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其内容包括电位、电压测量及基尔霍夫定律验证、常用阻容元件识别与测试、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三相电路负载、单相变压器特性的测试和三相异步电动机测试与使用。

2.基本技能实训,注重打好基本功。电工技术应用能力的落脚点就是岗位的工作能力,基本技能实训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内容包括安全用电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电工仪表的使用;照明系统图和平面图的识读及照明电路的安装;低压控制电器的拆装;电动机的拆装;电气控制图的识读及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通过基本技能实训使学生逐步积累电工基本知识和实用技能,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开设虚拟实验,拓展学生视野。实验教学中引入EDA技术,一是解决了由于实验信号存在时间过短,常规仪器难观察得到的问题。二是解决了实验场地不足的问题。学生通过仿真实验,既预习了实验,又学习了电子设计自动化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维,锻炼提高实践技能。为其今后设计电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改革考核方法,理论、技能并重

考核是对学生知识、智力和技能的一种测量、也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检验。综合测试模块包括基础知识考核、实验考核、基本技能实训考核三个单元。基础知识考核含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过程考核主要考查学生课堂发言、完成作业及单元测试的情况,占40%;结果考核要围绕教学大纲,贴紧中级维修电工考核标准,贴紧实验、实训教学内容,通过建立试题库,以客观题(填空、选择、判断、画图、计算)为主。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合理考核,占60%。实验考核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仪器仪表使用的能力、实验报告完成情况。注重实验过程的考核。基本技能实训考核以实训课题为基本单元进行考核。将考点及评分标准告知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要紧密围绕考点进行练习,注重实训结果的考核。

第6篇

电工技术课程体系由基础知识、应用技能、综合测试和课程评价四个模块组成。其中,基础知识模块包括电工技术的最基本内容,其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应用技能模块包括实验、基本技能实训和电路仿真等与电工技术理论内容相配套的重要实践环节,其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应用能力;综合测试模块包括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结合《国家职业标准——维修电工》的要求,注重考核学生掌握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能力;课程评价模块包括学生、任课教师、专业教研室等对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二、重组理论内容,夯实理论基础

电工技术课程所包涵的内容较多,各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也存在差异,给课程的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通过与相关专业沟通、研究专业培养目标对本课程的需求,结合维修电工考试对基础知识的要求,电工技术基础知识模块按内容属性分为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路和变压器及电机电器四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下设若干个基本课题。各专业可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的需求组合出适合本专业的电工技术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各基本课题的内容要简练、实用,避免过多的理论推导。同时要贴紧实验和基本技能实训内容;贴紧维修电工考证的内容,力求达到基础知识、应用技能、电工考证的高度统一。

三、整合实践内涵,提升应用能力

1.实验教学,以仪表使用为主。电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许多知识必须通过实验手段才能正确建立,实验教学环节在电工技术教学中至关重要。实验内容安排上力求做到以电路基本元件、基本电路及仪器仪表使用为主线合理安排,弱化理论验证性实验,强化应用性实验。通过实验巩固电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其内容包括电位、电压测量及基尔霍夫定律验证、常用阻容元件识别与测试、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三相电路负载、单相变压器特性的测试和三相异步电动机测试与使用。

2.基本技能实训,注重打好基本功。电工技术应用能力的落脚点就是岗位的工作能力,基本技能实训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内容包括安全用电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电工仪表的使用;照明系统图和平面图的识读及照明电路的安装;低压控制电器的拆装;电动机的拆装;电气控制图的识读及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通过基本技能实训使学生逐步积累电工基本知识和实用技能,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开设虚拟实验,拓展学生视野。实验教学中引入EDA技术,一是解决了由于实验信号存在时间过短,常规仪器难观察得到的问题。二是解决了实验场地不足的问题。学生通过仿真实验,既预习了实验,又学习了电子设计自动化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维,锻炼提高实践技能。为其今后设计电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改革考核方法,理论、技能并重

考核是对学生知识、智力和技能的一种测量、也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检验。综合测试模块包括基础知识考核、实验考核、基本技能实训考核三个单元。基础知识考核含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过程考核主要考查学生课堂发言、完成作业及单元测试的情况,占40%;结果考核要围绕教学大纲,贴紧中级维修电工考核标准,贴紧实验、实训教学内容,通过建立试题库,以客观题(填空、选择、判断、画图、计算)为主。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合理考核,占60%。实验考核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仪器仪表使用的能力、实验报告完成情况。注重实验过程的考核。基本技能实训考核以实训课题为基本单元进行考核。将考点及评分标准告知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要紧密围绕考点进行练习,注重实训结果的考核。

第7篇

从教材内容着手,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以及计划新购置的仪器设备设计开展的实验项目,修改原有的验证性实验,按照验证性、基本技能训练实验占40%,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占40%,研究创新性实验占20%的原则,删除了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验证性实验,增加了电路故障判断实验、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实验、电动机星形-三角形降压启动控制实验、电动机顺序控制实验、变压器使用等实验。修改后的实验教材在传统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的课程设计内容。突出应用性、技能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同时在教材中还注意理论知识与工艺实践相结合,基本知识与现代应用技术相结合。

2实验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1)直接面向元器件。

原有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是在实验台上做,接线容易,安全可靠,灵活性好,指导老师准备实验方便等。但也有其缺点,学生做实验看不到真正的设备元件,例如学生仅能从操作面板上的符号看到哪是线圈的接线柱,哪是主触点、哪是常闭触点、哪是常开触点,实验时看不到这些具体的元件。对于在实验中出现问题不容易查找故障出在哪里,只是机械地跟着老师做。现在是把实验箱外壳打开,使设备元件露在外面,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设备元件与实验板的连接线,看到设备的动作过程,提高了学生分析故障原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做实验的兴趣也比原来提高了。

(2)对于一些常规性和验证性的实验,所用到的元件参数不固定。

例如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只规定在实验中所用到的元器件个数和元器件参数的大致范围,自己制定实验所用的元器件个数和参数。老师仅对实验的重点、难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导。这样实验过程中每组实验数据不一样,每个人都需要用心去做。

(3)教学组织与实施。

实验的前期阶段主要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认识印刷电路板,手工焊接练习,认识和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实验的后期阶段进行电子产品组装焊接训练。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因人而异,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对于动手能力和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同学,让其组装简单的电子产品,例如稳压直流电源、单波段收音机等,在实验过程中给予他们重点指导,鼓励他们克服思想障碍,树立信心,制作好作品;对于动手能力中等的学生,让他们组装相对比较复杂的万用表、电话机等套件;对于动手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强,并且对电子技术特别感兴趣的学生,要从设计制作上来要求,首先让他们自己选择电路内容,自己制作印刷电路板,自己选择电子元器件,制作期间要给他们指导设计思路、印刷电路板的布局、检测、安装工艺、排除故障和调试技巧等,这部分学生需要用比较长的时间,可以在业余时间继续制作完成。

3实验考核的改革

合理科学的实验考核制度,对于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有重要作用。实验考核制度一般包括参与实验的态度、知识掌握的深度、操作能力、安全文明等方面的内容。例如,对电子元器件识别和检测能力、元件安装焊接工艺质量、调试都进行考核,每一项都有具体评分标准。考试期间指导教师如实地做好每个学生的考核记录,并且结合学生出勤和实验报告来综合评定最后成绩。具体做法:一是实验成绩的组成比例。平时成绩占50%,实验考试占50%。二是考试资格。实验课原则上不准请假,对于遇到特殊情况请假的学生,要求他们回校后需要补做完落下的实验才能参加实验考试,否则不能参加实验考试;迟到、早退在三次以上者取消实验考试资格;不交实验报告的学生取消实验考试资格;实验课不遵守课堂纪律和故意损坏仪器者取消实验考试资格。三是未取得实验考试资格的学生,实验成绩按零分记。四是在考核前安排实验室开放时间,学生可自行预约到实验室试做。

4改革后的教学效果

从学生在电工电子实验过程中和实验报告中反馈的信息来看,改革后学生普遍认为电工电子实验对自己实践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1)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

电工电子实验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制作完成自己的作品,可以根据自己动手能力、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实验内容,遇到疑难问题要独立思考,老师只是起点拨指导作用,由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原来的教育对象变成教育合作对象。

(2)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亲自制作电子产品,并且调试成功,学生体验到完成一项任务具有的成就感,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实验的积极性。

(3)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克服了眼高手低的毛病。

电工电子实验不但让学生尝到了许多课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电工电子实验,锻炼了自己的毅力,培养了做事认真细致的习惯,体会到了眼高手低的感觉,认识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4)通过实验开放解决了实验课时数少的矛盾

特别是对一些学习比较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能够满足他们的求知欲,给他们一块创新的天地。

5结束语

第8篇

一、中职《电工基础》教学的现状

1.中职《电工基础》教学的基本特点

就中职学生而言,《电工基础》这门课程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内容主要为电压、电阻、电流、电功以及电功率五个电量概念,电和磁两个物理现象,三个基本的电子元件即电阻器、电感器以及电容器,电流电路以及交流电路基本电路。电路规律需要掌握的有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等。

《电工基础》这门课程是实践和理论结合紧密的电工学基础专业课程。电工基础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理论素养,还需要具备实践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操作和理论知识。

2.传统中职《电工基础》教学的弊端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电工基础》的教学存在很多弊端,过于重视理论,不够重视实践知识。很多学生在开始对电工基础的理论知识还比较能接受,但是随着实践要求的增多,再加上很多理论越来越枯燥和抽象,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又不能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电工基础》的积极性和兴趣,甚至厌倦这门课程,产生排斥心理。

二、中职《电工基础》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应用

1.《电工基础》实行工学一体化教学目标设计

教师要结合《电工基础》这门课程的基本特点,来实现工学一体化教学。教师要把《电工基础》中的概念以及电路规律作为教学目标。在电工实验课的时候,教师要做好指导,由学生自己来操作,完成教学内容,并要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对电路的相关理论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认识。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课程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电工基础》的趣味性、实用性以及可操作性。总之,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时,要充分结合《电工基础》课程特点以及学生的自身实际,可以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并掌握《电工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要遵循的原则是内容要从简单到复杂,并要对有关联的知识点进行融合,确保内容的覆盖率;同时要突出对学生整体技能的培训。在进行课程的选择时,教师要做到坚持实用性的原则,要结合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电工基础》实行工学一体化教学组织模式

教学组织模式的成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教师要根据项目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组织方式来达到教学效果。现以欧姆定律为例谈谈如何实现工学一体化的教学。

(1)建立学习目标

学生在学习欧姆定律的时候,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的定义、符号以及单位,要让学生正确地使用和操作电流表、万用表以及电压表,学生能够根据电路图进行零件的组装。

(2)对学生进行分工共同实验

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来分工完成,先对学生分组,每组为五到六名学生。让两名学生准备实验内容所需要的实验材料,并要做好器材的检测。让两名同学来进行电路的组装、按照图来进行电子元件以及仪表的连接。剩下的同学做记录,对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做好记录。在实验完成之后,让学生对实验的数据和过程进行讨论,共同完成实验报告。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准备的材料进行检查和督促,做好指导。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巡视,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实验后,教师要做好总结,对学生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

3.《电工基础》实行工学一体化教学效果评价

《电工基础》实行工学一体化教学的效果,主要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在进行工学一体化教学后,教师在进行效果评价时需要综合考虑,不能只是看到学生对教师问题的回答以及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要看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态度是否端正、对实验是否积极热情以及能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能不能做到积极思考等。教师需要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素养的评价(学习态度、学习的积极性等)、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项目制作的熟练度、创新的理念以及合作学习等)。《电工基础》工学一体化教学评价并不只是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学生自己的评价等。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不能只是看到教学成果的评价。

第9篇

【关键词】电工电子实验;独立设课;教学大纲;教学改革

0 引言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工科专业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是联系课堂理论教学的桥梁,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强化印象、深化理解并从中传授使用仪器设备、探索实验科学理论的基本方法[1]。对于电类专业来说《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是专业基础课程,是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的前奏,能否学好这三门课程关系到后面的专业课知识能否顺利掌握。而且这三门课程都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使学生掌握好课程中的知识,必须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同样重视,强调实验教学在课程学习和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地位[2]。基于此,邵阳学院电气工程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等专业在开设理论课程的同时,将原来《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三门课程内实验抽出,单独开设《电工电子实验》课程,实行独立设置、单独考核和单独计算学分的方法,改变传统实验依附于理论的形式,改变了过去学生不重视实验,认为实验所占课程成绩比重过低不影响理论课程及格的思想,也改变了理论任课教师改动实验成绩的随意性现象[3]。当然要让实验教学独立设课的真正作用得到发挥,还得对该模式进行探讨与实践,对传统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1 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1.1 加大实验室建设,完善师资队伍

电工电子实验室承担《电工电子实验》的教学安排,2009年实验室顺利通过湖南省基础课实验室合格评估。近几年,实验室硬件设施不断增强,增添了新式的电工实验台和电子实验台,实验设备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实验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由实验员和具有丰富教学、科研经验的教师组成的教师团队,共同完成独立设课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1.2 重编实验教学大纲

在电工电子实验依附于理论课程时由于课程之间缺乏一定的沟通协调,导致实验内容的重叠,影响了资源的利用与配置,造成人为的浪费[4]。在新设立的《电工电子实验》课程中很好地解决了这点,并遵循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依照教学的先后顺序及知识的难易程度,逐步设置实验课程体系[5]。实验项目由验证性、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组成,每学期组织相关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讨论该课程的实验内容并不断修改完善教学大纲,定期向教务处申报“二性”即综合性、设计性项目,“二性”项目比例不断得到提高。验证性实验主要是作为基本技能培训及相关理论知识点的掌握,如,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及误差测量、基尔霍夫定律、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门电路实验等,帮助学生规范使用常用仪器设备、巩固理论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记录、撰写报告能力。综合性实验是《电工电子实验》课程的主要内容,也是验证性实验的深入,如双口网络测试、RC串并联选频网络特性测试、功率放大电路、计数译码显示电路等,在指导老师的正确指导下依据实验指导书独立完成整个实验过程,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电工电子实验体系,并运用于专业课的学习。设计性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有利于学生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如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任意进制计数器的构成等,通过自己的设计和复杂的实验过程,学生能充分发挥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既培养了学生独立科研能力也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1.3 优化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实验室及教师教学任务重,学生实验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否则将影响下组同学的实验,因此要求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并通过课前检查预习报告的形式来督促学生,同时要求指导教师的授课讲解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将更多的时间交个学生本人,充分发挥其创新型思维和主观能动性。师生之间鼓励交流,并鼓励学生课外时间进实验室进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表现优异的可推荐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老师们也可以向学生多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成果,引导学生参与或关注科研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科研热情,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4 完善考核方式

由于《电工电子实验》是独立设课,有单独学分和课时,因此课程结束必须有考核成绩,该课程最终考核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表现、实验报告及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各占比例30%、30%和40%。平时表现除了实验课堂考勤外,还考查学生预习和资料收集情况、实验时是否认真、实验结果是否正确、操作是否规范等;实验报告除了检查学生是否书写规范工整还考查学生数据处理是否得当、结果分析是否正确等;考试成绩主要考核学生对所做实验的掌握程度,督促学生实验完成后及时复习理解。考核机制充分考虑了以往实验考核的弊端,较全面、公正和客观的实现了对学生的考核,激发了学生的实验热情和积极性。

2 结语

综上所述,《电工电子实验》独立设课和相应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邵阳学院电气工程系通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表明了我们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为了更好的培养高素质的电类专业高科技人才,我们将不断探索前行,不断发现问题,改革现有不足,积极提高教师素质和实验硬件设施、优化教学方法,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教学经验,逐步完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使我校实验教学效果更上一台阶。

【参考文献】

[1]卢春花,陆坚,姜伟,卢洁,何勇强.《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独立设课教学改革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1):66-68,107.

[2]张洪田,孟上九,等.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8(2):86-88.

[3]粟桂娇,莫祺红,阎欲晓,李小梅,冯家勋,白先放,庞宗文.生物工程综合实验独立设课及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7):107-110.

第10篇

关键词: 职校生 实验兴趣 培养方法

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一种组成形式,用实验的手段去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获得更多的新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为未来的职业需要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想很好地完成实验教学,达到实验教学目的,单靠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使学生兴趣实验。因此,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在实验教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充分认识实验兴趣在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实验本身是一个有趣的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手段。我们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不断提高实验的主动性,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地从有意注意慢慢地转化为无意注意,使学生能够全神贯注、集中思维、积极动手,自觉地把实验完成。这对完成实验教学的目的效果明显,意义重大。

2.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1创设安全、宽松、愉悦的实验环境,激发实验兴趣

实验的安全对实验教学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要做到万无一失。而在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对安全问题不要说得过重。否则,会使学生缩手缩脚,背上很大的心理包袱,就更谈不上兴趣实验了。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的实验安全,又要创设一个安全、宽松、愉悦的实验环境。这就要求老师实验前认真准备,实验过程中寸步不离、密切关注,使不安全因素降至最低。这样学生在安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才能产生实验兴趣,才有兴趣实验。

2.2开展实验竞赛,在成功的体验中激发实验兴趣。

成功是兴趣的源泉,这是心理学给我们的一个启示。事实证明,获得成功,经常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也在不断地提高,兴趣和成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就要创造条件,消除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厌倦感。我们在实验中开展竞赛,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实验主动性,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为此,我们采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根据学生的动手能力、个性特点等差异,分组时考虑强弱搭配,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差的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形成互补合作摸式,共同来完成实验。实验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树立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评价中对取胜的小组成员给予嘉奖,并在平时成绩中适当加分。对较差的小组给予鼓励,一旦有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实验兴趣,争取做得更好。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只是充当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教师应观察学生的优缺点,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获得实验成功后,会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就会产生兴趣实验的内驱力。

2.3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激发实验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明其理。”学生对哪位教师有好感,往往就对哪位教师的课感兴趣,因为兴趣与感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实验中要做到和蔼可亲,指导耐心。正确对待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和挫折,不随意批评和讽刺挖苦学生,以免他们产生厌学和逆反心理,挫伤实验积极性。当他们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受到阻碍时,教师要耐心启发引导,其作用远远胜过简单粗暴地指责。

2.4注重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引导学生实验兴趣。

现代教学特别是职业学校的教学越来越注重理论和实验相结合。实验教学更容易做到与实际相结合,这需要教师正确地去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如能体会到身边的实际与实验密切相关,注意力就更容易集中,更加兴趣盎然。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实验的真实性,使学生从被动做实验变为主动做实验,使平淡的实验转化为兴趣实验。例如在《电工基础》课中,欧姆定理、基尔霍夫定律,以及戴维南定理等,这些理论知识学起来比较枯燥乏味,若让学生以实验的形式来论证,就会使他们感到很实际。再如《电子技术基础》课中,讲授二极管载流子的运动情况等内容时,就会感到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其学习兴趣必然降低。若做了二极管单向导电性的实验后,学生会觉得眼前一亮,当二极管反接时灯泡不亮,而正向连接时灯泡就亮了,这是因为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能。在课堂上有些模糊的概念通过实验能进一步得到理解,这样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兴趣进行实验。

2.5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

教师对于让学生单独做实验总是存在种种顾虑,怕学生出事故,怕浪费材料,怕损坏仪器,怕影响教学进度。有些胆小的学生就会畏畏缩缩,有的学生甚至不做,只在旁边看,充当记录员、观察员,这样的实验效果肯定不理想。如果能采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即在计算机上安装模拟实验软件,利用计算机软件做仿真实验,以上的顾虑就不存在了。教师给学生讲解实验目的和要求后,可大胆让学生自己去做。若学生连接电路或操作失误,不会有危险,也不会损坏仪器。这样教师就有足够的时间去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找出错误,解决问题。当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操作,得到正确结果后,可按照计算机上的模拟操作,对实物进行实际操作。这种方法既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又可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2.6利用反馈信息,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

反馈信息主要来源于教师对学生实验报告的批改情况及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实验结果。这种信息会使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兴趣,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但在反馈的过程中,教师的控制和引导起了关键的作用,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使学生在学习中迷航。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反馈信息,对成功完成实验的学生应表扬,而对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学生不要过多指责,而应多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强化学习过程,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实验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学生只有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才能在今后走向社会时有一技之长,在择业等方面保持自己的优势,处于主动地位,走好人生事业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 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考核评价

一、体验式学习方法简介

体验式学习泛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体验式学习方法是基于美国人大卫.库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一个体验式学习模型---“体验式学习圈”,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之中。体验式学习强调学生的发展实质上是一个文化的体验过程,而不只是接受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的应该是怎样帮助学生进行研究式和体验式的学习;如何利用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动机;在体验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准确地发现学生的需求并提供恰当的帮助。

二、体验式学习方法与多种教学模式

体验式学习中教学策略的核心是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据此我们提出了几种具体的教学模式:认识过程模式;发现探索模式;动作技能训练模式;参观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模式;模拟教学模式等。

如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对基尔霍夫定律的讲解,采用发现探索模式。此模式的教学环节包括:①创设情境: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通过复杂直流电路图创设了任务情境;②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了节点电流和回路电压应满足的约束问题,并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提供资料或查找资料的线索。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矛盾,寻找要解决的问题。③引导启发:教师采取提示、点拨、引导等,学生围绕着问题,分析思考、讨论交流、设计了实验电路,并测量了节点电流和回路电压,验证了定律的内容。④评价总结:评价学生得出的结论,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对学生的努力给予肯定。这种课题式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体验式学习”。该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改革考核评价方法,让学生体验评价过程

学业考核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学习者学习活动及其成果的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考核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和激励作用。学业评价和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帮助学生达到一系列既定的学习目标,可以说学业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基于体验式学习方法的考核评价是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体现了评价的多样性。在考查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也进行评价,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更注重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从而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状况。使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1.主观题与客观题相结合,考核评价学生的能力

体现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常常以若干种题型来表现,在常见题型中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客观题,这类试题一般由命题者规定固定的答题格式和固定的标准答案。二是主观题,这类试题答题的格式和答案不固定,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作答。高职教育重在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显然不易过多采用客观题型。一方面,考核内容应体现知识与技能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继承与创新并举的要求。另一方面,考试命题应针对学生的能力、素质与创新因素的检测。准确的把握试题中客观题占的比例,适当增加开放性的试题,如问答题、辨析题、论述题、分析题、设计题、作图题、创意题。避免答案的“唯一性”和所谓的“标准化”,让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认知水平等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使考试题型与答案具有发散性、求异性、创新性的特点。如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考核中增加了让学生设计家庭电路,分析电动机控制电路等题型。主要考核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答案不固定,但具有一定的联想性和发散性。

2.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体现考核的有效性

评价的途径可以划分为考试测验和真实性评价,真实性评价是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对学生的表现所进行的评价。如《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真实性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对仪器仪表的使用;电路的设计、组装调试;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考核时教师提供几个考核题目,学生也可自己设计题目,但必须难度相当。确定考题后,根据考核标准,要求考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考题的全部内容。评价方法主要采用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综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选题质量、能力水平、成果质量;评价要素包括题目难易度、工作量、搜集资料能力、设计方案能力、组装调试能力、计算与分析能力、撰写实验报告水平、创新性,每个要素占一定的分值;评价等级分为A、B、C、D四等,不同等级有一定的权重,最后得出综合成绩。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充分体现考核的有效性。

总之,针对目前生源现状,我们还在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并努力探索出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与评价模式,使学业考核与评价方式更具合理性、多样性与科学性,这也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学新编》 李向东等著 高等教育出版2008.7

[2]《信息化学习方式》 李芒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6.4

[3]《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理论、评价体系与评价技术》 王利明等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7

作者简介:

赵素英, 女,(1963.7-),河北省鹿泉市,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第12篇

【关键词】电工学 教学分析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6-0193-02

电工学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教师普遍感到难教,学生感到原理枯燥难懂,实验操作困难,于是在学习中产生厌学、自暴自弃的情绪。解决目前学生的现状已成为电工课老师亟待解决的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了本课程既难教又难学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办法。

一、正确认识本课程的特点

首先,这门课程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对于初中毕业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学生缺乏高中阶段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所以讲授起来学生难以接受。本课程涉及数学知识相当多,如基尔霍夫定律应用中方程组的解法,交流电路中矢量知识的应用等。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借助于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较差,要使学生牢固掌握教材的内容,教师必须“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其次,因为内容抽象,教师用语言描述效果较差,如电场、磁场、磁感应线等内容看不到、摸不着,学生很难接受。另外,实验环节也存在一些问题,有部分学生不重视,对实验目的、实验器材、操作步骤、电路原理、实验报告等不认真把握,实验效果较差。

二、重视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新课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引入新课可使枯燥乏味的电工课上得生动有趣,能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入新课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因素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

1.利用设疑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设置疑问,将要讲述的问题引出来,这种方法能引导学生对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思考,进而引出新课内容,并主动在新课内容中寻找答案。如在学习欧姆定律时,我这样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用导线将电源、用电器连成闭合回路,电路中才有电流,那么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通过设疑使学生既回顾了这些物理量的含义,又可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设想。随后引出新课――欧姆定律。

2.实验引入法

由于本课程实践性强且抽象,要增强内容的直观性,只有借助实验来验证理论。如在均匀磁场中放置一段导体,其两端分别与检流计相接,形成一个回路,当导体作切割磁感应线运动时,检流计指针偏转,表明回路中有感应电流。通过实验,可直观地引出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定律。又如,在讲电流的磁场时,首先演示通电直导线可使其下方的小磁针转动的实验。为什么小磁针会转动?这说明小磁针一定受到力的作用,力来源于直导线周围产生的磁场,这样就引出了电流的磁场。以实验导入新课既直观自然,又富有吸引力,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好。

三、类比教学,有助于知识纵横联系。

在电工学课程中,有很多基本理论、概念都具有类似之处,相互间有着密切联系。采用类比法进行教学,强调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如在学习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这一节中,电路在通路、断路、短路三种状态下负载电阻、电路电流、外电路电压大小,通过列表比较有助于学生对电路的三种状态理解和记忆。再如对于交流电路中的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教学中可通过列表从电路结构、电阻、感抗、容抗、电压、电流的数量联系、相位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异同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学内容中有些概念类似、易混淆,如左、右手定则、右手螺旋定则。为此首先把三个定则同时列出,区分他们的适应场合,再针对不同的使用场合具体分析大拇指所指的方向代表什么,四指所指的方向代表什么,手心、手背又有何作用等。这样,学生对三个定则的概念和运用场合就容易区分了。

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自然科学理论只有回到实际中去指导实践,才能为社会服务。一个理论再完美,如果脱离了实际,也就毫无意义了。如在讲授“电工和电功率”时,先讲电工和电功率的基本知识,然后教学生怎样计算电功率和用电量,再引导学生计算自己家中一天的用电量和一个月的电费,让学生通过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事情来理解“电工和电功率”的概念。再如机床工作台的前进和后退;车库或商店的卷帘门需要收起或放下等,这些动作都可以通过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来实现。这样把教材中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觉得学有所用。这样可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减少了教学难度,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易懂、易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讲练结合、复习巩固

在电工课教学中,教师讲课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练习。学生只有在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指导下,通过多练才能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掌握所学内容。教师应对学生的练习加以指导,如从习题册或教材中选取一些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习题,不脱离授课内容和学生实际程度,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做一些必要提示讲解,加强课堂作业的讲练,做到难易、数量适当。在批改作业方面,对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加以总结和归纳,对共性错误采用集体讲解,个别问题、错误采用个别指导。这样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及时的复习巩固,对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是很重要的一环。因此,教学中采用章节小结、复习、测验的形式,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单元测验可使所学知识及时加以巩固、消化,并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因为本课程内容抽象,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实验又不太容易进行,如果用多媒体计算机制作逼真的模拟课件,就可使抽象的内容直观易懂。如制作课件模拟日光灯的启动原理,电动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多媒体课件应用文字、图像、色彩、声乐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进行多样化的刺激和诱导,能使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讲清楚的内容变得直观生动。如学习电场、磁场内容时,若采用多媒体三维动画技术模拟该过程,学生能清楚看到电场线、磁感应线的整体分布及动态变化。再如,电源内部电子和正电荷的移动、电容器充放电、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等。通过多媒体教学后,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和运动形式,以内容生动、图像逼真、声音动听的教学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

七、重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电工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课程,要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学生在试验中可以发现问题,启发他们多思考、多动手,培养其学习兴趣。比如针对实验内容怎样画好电路图;选择仪表;如何操作、处理数据、写实验报告等问题示范介绍,然后要求学生测出实验数据,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如在学习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时,要求学生分组实验,每组学生中又有不同的分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试验中,亲自动手操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巩固了教材内容。

第13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电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071-02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多是在原先专科基础上升格或合并的普通本科院校,且多为地方性普通教学型高校,存在师资力量薄弱、实验设备陈旧等问题。学校升格后,应用型本科教育既是本科教育,但又区别于普通本科“理论性、学术性”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更要注重实践性和应用型,还要兼顾到一大批学生有考研的客观需求。“电路”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也是该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必考课,但目前“电路”课程教学无论在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等方面,都难以达到上述教学目的。在“电路”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创新改革,势在必行。

一、科学合理制定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在教学课时一定的前提下,教学大纲既要体现专业应用所必需的电路理论知识,还要考虑到电路系统相对完整,以满足学生进一步深造的客观需求。为此在制定教学大纲时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听取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参加过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生的意见,充分了解工程一线所需的电路知识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电路》试卷类型,让他们共同参与教学大纲的制定,有的放矢地确定“电路”课程的教学内容。

以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路”课程为例,在2011年修订“电路”教学大纲时,既要考虑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煤矿特色,又要结合研究生入学《电路》试卷题型,与会人员对“电路”课程的教学大纲修订达成以下共识:一是电路元件不仅要掌握外特性(端口电压、电流关系),还要掌握根据实际工作环境选用元器件的方法。能根据电阻体上色环,识别电阻的阻值。掌握电解电容和无极性电容用法上的区别,会根据容量和耐压值选择电容等工程应用内容。二是增加集成运放非线性应用的知识。在集成运放教学中,加入微分、积分电路和移相电路等非线性应用,以满足煤矿选择性漏电保护中经常用到的波形整形知识。三是增加二端口网络教学内容学时,并将教学时间前移,求网络参数时要侧重于用实验方法去测得端口电压和电流值,进而求得网络的参数值。这种理念既符合工程应用的要求,又是研究生入学“电路”课程考试的热点。四是增加波特图的内容,强化电路频率特性知识,为后续的“模电”和“检测技术”等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五是对结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和支路电流等电路分析方法进行整合,统一由基尔霍夫定律应用引出。六是引进相关院校的一些考研真题,以满足学生的考研需求等。限于篇幅,在此不再累赘。

二、引进立体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从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内容可见,新大纲既要满足应用型要求,又要满足学生的考研需求,大幅增加了教学内容。在教学课时不能增加的前提下,要保证教学效果,仅靠传统“粉笔+黑板”的讲授方式,很难满足要求。

第一,概念性、基础性的知识仍然沿用传统的板书讲授方式,便于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理论知识。在讲授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组织学生讨论。例如在讲授正弦交流电有效值内容时,在学生掌握有效值的概念、有效值物理意义和有效值的表示公式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一是若电压(电流)是非正弦周期函数,如何求电压(电流)的有效值?并举邱关源教材第十章习题13为例,引发学生思考。[2]二是若电压(电流)是多个不同频率正弦函数叠加的周期函数,又如何求电压(电流)的有效值?将教材中第十三章“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内容引出来,组织学生讨论。这样不仅启发了学生思考,还将书本知识前后融合、贯通,讲清了有效值公式实用的范围。指出有效值、最大值是的关系,是针对正弦交流电而非所有周期函数。

第二,对于电路大纲要求了解的数学推导和复杂电路图,为了节约时间,也可采用多媒体课件讲解。如二阶微分方程求解、傅里叶变换和拉氏变换等内容,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另外,事先画好一些复杂的电路图,需要在讲授中用到的,直接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即可。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达到了解的教学目的,又节约了时间,避免了将电路基础课变为数学复习课、习题课变为数学解题课的问题。

第三,将EWB和MULTISIM等常用电路教学仿真软件引进课堂教学,将便于仿真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仿真演示,使教师和学生置身模拟现实的环境中,教师边讲解边实验,将实验结果直观显示,理论计算结果与仿真实验结果加以比对,激发学生的思考,利于与学生的良性互动,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选用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应用实践能力

为达到应用型本科电路教学的双重教学的目的,仅仅局限于某版本教材是不现实的,至少当前是这样。必须在考虑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强化应用技术的应用。用成型的电路、实际的课题和实用的小制作为教学案例,广泛搜集材料,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如讲到集成运放非线性应用时,以煤矿选择性漏电保护中常用的零序电压移相电路加以讲解为例,电路如图1所示。[4]

由电路理论知识,可推导得:

u0与ui的相位差为:

当调节R3从0到∞变换时,φ实现了从180°到0°移位。图2、图3分别是R3为0和R3为10K时,C1取0.33uF,w取314rad/s,用EWB仿真所得结果的波形图,理论推导与实践仿真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工程上这样的案例很多,如50HZ滤波的双T型网络、相序指示仪等,这些实用的电路需在平时加强搜集。一些“电路”课程的考研真题,也可作为案例教学的实例,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四、改革实验教学,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应用型本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要把教学实践环节和实践能力培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传统的“电路”实验是基于实验箱的验证性实验,学生被动完成实验内容,无法满足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3]目前信息工程系已对“电路”实验先行进行教学改革,总的思路是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先用仿真软件对实验构想做仿真。仿真通过后,提出实验方案,经实验指导教师同意后,购买电路实验所需的电路元件搭接实验电路,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进而写出实验报告。为此重新设置实验报告格式,将电路实验独立设课,单独考核。此种做法极大地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尽管此种做法因购买器件经费报销问题还未能大面积推广,但小比例的尝试已经取得可喜成绩。

五、鼓励学生学以致用,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和各种比赛

职业资格证书是就业的凭证和通行证,学校以推行双证书制度作为切入点,将职业资格证书引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学生须取得相关行业的两个资格证书,方可毕业。学校的实验实训中心和山西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合作,负责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等六大竞赛,目前多人参与山西省创新性实验项目研究,电气专业学生曾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山西省赛区一等奖,多次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国家级和省级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为了鼓励更多学生参与,校学生会和校团委还在推优评先、入党等方面,对积极参加比赛并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给予照顾。

六、结论

通过近几年对应用型本科电路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在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已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对电路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显著提高,学生考研人数也大幅上升。但是在当前“电路”课程的教学和实验中,仍存在着教学制度不够健全、教学手段不太完善、立体化教材急需编写、教学案例尚需扩充等问题,相信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充分挖掘教师和学生的潜力,一定能达到应用型本科“电路”课程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章心因,李先允,等.应用型本科“电路”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S1):93-94.

[2]邱关源,罗先觉.电路[M].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14篇

    论文摘要: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存在着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改革现行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可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平台。 

关键词: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动手能力 

 

普通高等学校实验室不仅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的基地,同时也是知识创新体系的重要场所。实验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是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就电类实验而言,当今实验教学的内容重点不再是简单的电路连接、调整与测试,而是突出系统设计,突出先进设计测试工具使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教学,学生不仅仅要分析问题,更主要的是要受到设计思想、设计技能、调试技能和实验研究技能的训练。实验教学的内容必须体现出重应用,重开发,重技能,重素质。为了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开发设计的能力,必须改革现行的实验教学体系、方法和手段。 

 

1.现行的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我们当前实验教学模式是在统一的时间内,由实验指导教师讲解实验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要求后。学生进行实验,写出实验报告。是一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思维只能跟老师做走,学生虽然参与了实验教学活动,但实质上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一定限制,创新能力和设计思想等各方面能力无法得到训练。(2)实验教学没有系统的培养目标。由于实验教学一直处于相对的“弱势”,很多人认为高校教学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补充,从属于理论教学。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传统的实验教学大多依附理论教学,存在着“四多四少”的现象,即有实验的课程多,每一门课程的实验学时少;实验教学分散、简单重复的内容多,反映科学技术新知识、新成果的内容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型实验少;教师为学生预先准备的多,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动手机会少。(3)学生对实验教学不重视,学生普遍认为,课本知识比实践知识重要,甚至认为实验课可有可无,做实验时敷衍了事。这导致许多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较差,而动手能力差又使学生畏惧实验课,形成恶性循环,实验课愈加不受重视。 

 

2.实验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包含职业技术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职业拓展能力等。为适应这一需求,作为教师则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即必须从单纯的学科教育转向科学的教育,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他们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就实验教学而言不仅仅是对简单定理、定律的验证,而应启发和鼓励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因为动手和创新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今后择业的资本。如广州、深圳、上海等大城市高级技工和研究生一样吃香。这一现象从某个侧面折射出培养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实验本身就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载体。 

 

3.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1 优化实验教学结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复合型职业技术能力 

教学系统中,一定的教学目标、任务、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等,形成一定的结构,即教学结构。具体到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主要采取:1)教师精讲。主要讲要求,讲注意事项,讲思路,少讲或不讲怎么做。例如进行参数测试只讲测什么,至于用什么测试工具,用什么方法测试首先由学生思考,由学生选择,老师认可,测量结果首先由学生分析,最后由老师总结。2)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放手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对中间层次的学生采用有针对性地提示,使其独立地完成任务,对动手能力弱的采取讲基本原理,重点指导、示范相结合,让其敢于动手,又谨慎操作。3)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其学得好或学得差、并且愿意学的学生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利用业余时间到实验室进行进一步提高或补差。 

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通过把实验内容进行分层次,分成验证性、综述性、设计性三个层次,作为验证性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其动手能力和基础能力即要求掌握常用仪器,使用掌握误差分析,掌握各种参数的测试方法,理解并遵守实验课的基本程序。针对学校专业的复合性,不仅要求电类专业的同学能掌握,而且要求有关非电类专业的同学也能掌握,如机制专业,数控专业。从而培养出复合性专业技术能力。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还采取形式多样化的方法,提高学生实验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如在讲功率因数提高时需进行实验验证,于是可以把该实验分成二部分:第一步让学生自己动手先进行日光灯线路的连接,当学生看到自己连接的日光灯管线路接上电源后即正常发光,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则大大提高了实验兴趣。此时即第二步再让学生把补偿电容接上进行有关参数的测量,从而立即达到化繁为简的效果,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实验教学中通过实验方式多样化,由老师演示,有小组实验,让学生从中学会竞争与合作,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性。所谓学而时习之,耳听十遍不如手过一遍,这说明只有从实验—理论—实验,才能促进学生把知识较快地转化为能力 

3.2 注重启发式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法己经成为建立教学方法体系的指导思想,启发式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因此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其教学方法都应大力倡导启发式,如我们在进行基尔霍夫定律教学时,当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复杂电路图讲解有关节点、支路和回路等基本概念时。提出问题,比如:如何求电路中各支路电流?回路中各部分电压?采用什么方法?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然后拿出实验装置让学生接好线路,用实验的方法测出有关电路中支路电流,电压.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再通过几组测量数据的比较,进一步提出问题:节点上各支路电流之间有何关系?电流方向如何判别?回路中各电压之间有何关系?等等。让学生经过思考,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然后再上升到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提问—思考—实践—总结中充分发挥其的自主性,参与性和独立思考性,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另外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实验当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加以启发性的分析。如学生在测量电压、电位实验时,学生测出的数据有时是错误的,但他不知道如何检查和判别数据的正确与否,这就需要老师给予方法上的启发和指导,通过向学生提出电压与电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测量数据的不符,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检查?等问题,一步步给予分析指导,达到训练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活用创造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指在教育学实践上,高度重视以知识为基础的能力培养,注重方法的传授和创新能力。是否重视创新能力是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 

因此,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根据大纲要求,在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寻找创造性思维的结合点。进行创造性教学。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更好的机会,如通过穿插一些设计性实验教学,即根据给定的条件学生自己设计电路,选择参数,拟定测量步骤和数据表格。经过老师指导认可后,方可操作实验,得出实验结论。比如在做脉冲实验时,其中有一个rc电路的应用实验,原教材参数己设定,现改为有若干电阻,电容供选择,让学生自己选择元件的参数,再根据各电路的特点连接成微分电路,积分电路,耦合电路,并将该电路的输出波形通过示波器显示出来,这就需要学生开动脑筋,结合老师的指导,自己动手组成各种电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经过实践,学生受益匪浅,觉得从该实验中确实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而且觉得原本深奥的理认知识也容易理解了。 

 

4.结束语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要求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结构和能力上都具有较高的素质。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大家的关注。当然创新能力并不是一个新话题,问题是怎样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如何成功地探索出实验教学改革的新路子。还需要每一位实验教育工作者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李晓莉,郭飞君,王晓菊,李梅.开设综合化学实验的探索与尝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4). 

第15篇

论文摘要: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存在着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改革现行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可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平台。

关键词: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动手能力

普通高等学校实验室不仅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的基地,同时也是知识创新体系的重要场所。实验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是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就电类实验而言,当今实验教学的内容重点不再是简单的电路连接、调整与测试,而是突出系统设计,突出先进设计测试工具使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教学,学生不仅仅要分析问题,更主要的是要受到设计思想、设计技能、调试技能和实验研究技能的训练。实验教学的内容必须体现出重应用,重开发,重技能,重素质。为了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开发设计的能力,必须改革现行的实验教学体系、方法和手段。

1.现行的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我们当前实验教学模式是在统一的时间内,由实验指导教师讲解实验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要求后。学生进行实验,写出实验报告。是一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思维只能跟老师做走,学生虽然参与了实验教学活动,但实质上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一定限制,创新能力和设计思想等各方面能力无法得到训练。(2)实验教学没有系统的培养目标。由于实验教学一直处于相对的“弱势”,很多人认为高校教学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补充,从属于理论教学。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传统的实验教学大多依附理论教学,存在着“四多四少”的现象,即有实验的课程多,每一门课程的实验学时少;实验教学分散、简单重复的内容多,反映科学技术新知识、新成果的内容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型实验少;教师为学生预先准备的多,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动手机会少。(3)学生对实验教学不重视,学生普遍认为,课本知识比实践知识重要,甚至认为实验课可有可无,做实验时敷衍了事。这导致许多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较差,而动手能力差又使学生畏惧实验课,形成恶性循环,实验课愈加不受重视。

2.实验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包含职业技术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职业拓展能力等。为适应这一需求,作为教师则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即必须从单纯的学科教育转向科学的教育,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他们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就实验教学而言不仅仅是对简单定理、定律的验证,而应启发和鼓励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因为动手和创新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今后择业的资本。如广州、深圳、上海等大城市高级技工和研究生一样吃香。这一现象从某个侧面折射出培养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实验本身就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载体。

3.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1 优化实验教学结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复合型职业技术能力

教学系统中,一定的教学目标、任务、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等,形成一定的结构,即教学结构。具体到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主要采取:1)教师精讲。主要讲要求,讲注意事项,讲思路,少讲或不讲怎么做。例如进行参数测试只讲测什么,至于用什么测试工具,用什么方法测试首先由学生思考,由学生选择,老师认可,测量结果首先由学生分析,最后由老师总结。2)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放手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对中间层次的学生采用有针对性地提示,使其独立地完成任务,对动手能力弱的采取讲基本原理,重点指导、示范相结合,让其敢于动手,又谨慎操作。3)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其学得好或学得差、并且愿意学的学生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利用业余时间到实验室进行进一步提高或补差。

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通过把实验内容进行分层次,分成验证性、综述性、设计性三个层次,作为验证性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其动手能力和基础能力即要求掌握常用仪器,使用掌握误差分析,掌握各种参数的测试方法,理解并遵守实验课的基本程序。针对学校专业的复合性,不仅要求电类专业的同学能掌握,而且要求有关非电类专业的同学也能掌握,如机制专业,数控专业。从而培养出复合性专业技术能力。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还采取形式多样化的方法,提高学生实验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如在讲功率因数提高时需进行实验验证,于是可以把该实验分成二部分:第一步让学生自己动手先进行日光灯线路的连接,当学生看到自己连接的日光灯管线路接上电源后即正常发光,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则大大提高了实验兴趣。此时即第二步再让学生把补偿电容接上进行有关参数的测量,从而立即达到化繁为简的效果,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实验教学中通过实验方式多样化,由老师演示,有小组实验,让学生从中学会竞争与合作,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性。所谓学而时习之,耳听十遍不如手过一遍,这说明只有从实验—理论—实验,才能促进学生把知识较快地转化为能力

3.2 注重启发式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法己经成为建立教学方法体系的指导思想,启发式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因此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其教学方法都应大力倡导启发式,如我们在进行基尔霍夫定律教学时,当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复杂电路图讲解有关节点、支路和回路等基本概念时。提出问题,比如:如何求电路中各支路电流?回路中各部分电压?采用什么方法?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然后拿出实验装置让学生接好线路,用实验的方法测出有关电路中支路电流,电压.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再通过几组测量数据的比较,进一步提出问题:节点上各支路电流之间有何关系?电流方向如何判别?回路中各电压之间有何关系?等等。让学生经过思考,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然后再上升到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提问—思考—实践—总结中充分发挥其的自主性,参与性和独立思考性,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另外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实验当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加以启发性的分析。如学生在测量电压、电位实验时,学生测出的数据有时是错误的,但他不知道如何检查和判别数据的正确与否,这就需要老师给予方法上的启发和指导,通过向学生提出电压与电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测量数据的不符,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检查?等问题,一步步给予分析指导,达到训练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活用创造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指在教育学实践上,高度重视以知识为基础的能力培养,注重方法的传授和创新能力。是否重视创新能力是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

因此,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根据大纲要求,在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寻找创造性思维的结合点。进行创造性教学。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更好的机会,如通过穿插一些设计性实验教学,即根据给定的条件学生自己设计电路,选择参数,拟定测量步骤和数据表格。经过老师指导认可后,方可操作实验,得出实验结论。比如在做脉冲实验时,其中有一个RC电路的应用实验,原教材参数己设定,现改为有若干电阻,电容供选择,让学生自己选择元件的参数,再根据各电路的特点连接成微分电路,积分电路,耦合电路,并将该电路的输出波形通过示波器显示出来,这就需要学生开动脑筋,结合老师的指导,自己动手组成各种电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经过实践,学生受益匪浅,觉得从该实验中确实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而且觉得原本深奥的理认知识也容易理解了。

4.结束语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要求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结构和能力上都具有较高的素质。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大家的关注。当然创新能力并不是一个新话题,问题是怎样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如何成功地探索出实验教学改革的新路子。还需要每一位实验教育工作者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李晓莉,郭飞君,王晓菊,李梅.开设综合化学实验的探索与尝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