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大班课教案范文

大班课教案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班课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大班课教案

第1篇

活动目标

1、练习站在椅子上变换动作,保持身体平衡,发展平衡及跳跃能力。

2、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克服困难的精神。

活动准备

1、音乐:现在大家一起做

2、幼儿人手一把椅子。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播放音乐:现在大家一起做

2、听音乐做椅子操。

二、探索:椅子上的动作

1、幼儿双脚站在椅子上,变换手臂动作。

2、幼儿单脚站在椅子上,变换手臂和腿部动作。

3、幼儿坐在椅子上,用四肢做动作。

教师观察幼儿,引导幼儿互相学习,提醒幼儿变换动作时保持身体平衡。

三、椅子游戏

1、过小桥:

将椅子一张一张靠拢,排成小桥状,幼儿踩在椅子上过小桥。

2、绕树林:

将椅子间隔距离排成小树林,幼儿绕过小椅子,曲线向前跑。

3、过桥墩:

椅子左右间隔设置,幼儿踩在椅子上过小河。

4、幼儿讨论

用椅子还可以怎样玩,请个别幼儿示范,拓展玩法。

5、幼儿分散活动,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安全,根据幼儿能力及时调整椅子的摆放。

四、放松活动

幼儿坐在椅子上做骑马状,在场地上自由骑马。

设计意图:

1、助跑跨跳动作是大班年龄阶段较难掌握的跳跃动作一味地进行专门的练习会使幼儿感到枯燥乏味同时也不利于动作的发展本活动设计想通过“学刘翔哥哥来跨栏”这一主题式游戏方式贯穿整个运动教学引导幼儿向刘翔哥哥学习学做跨栏的游戏。同时掌握助跑跨跳动作的一些基本要领促使动作的发展和动作的协调性。

2、在组织此次运动时障碍物要稳落地处尽量做到松软。因幼儿骨盆还未形成下肢关节、韧带都比较嫩。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学习跨栏运动,并对此项运动产生兴趣。

2、学习助跑跨跳的方式跳过障碍物,提高幼儿腿部肌肉的力量。

3、尝试助跑跨跳,发展幼儿的腿部力量,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4、能向刘翔哥哥学习勇于尝试、不怕困难。

活动准备:

提供长短不同的纸棒若干根、小椅子、红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活动场地热身运动: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场地,做热身运动,活动手部、腿部等部位,消除活动的危险性,促进活动的正常进行。引导幼儿了解体育运动,如打篮球、排球、跳高、跳远、跨栏等,由刘翔跨栏引出跨栏运动。

(二)基本部分

1、幼儿探索。

(1)教师:奥运冠军刘翔大哥哥真棒,为我们国家争光,你们知道他是在什么项目上得到金牌?(跨栏)你们想学这个本领吗?

(2)椅子和纸棍,引导幼儿设计小跨栏。

(3)两人一组自由探索,教师指导。

(4)说一说自己的玩法,并做示范。

教师重点示范动作要领:起跑速度快、跨跳要有力,

(5)引导幼儿尝试更高一点的跨栏。

(6)教师:刘翔大哥哥是不是只跨一个栏呢?怎样才能跨很多呢?让幼儿自己将小跨栏组合在一起,进行练习。

2、游戏“我是跨栏小冠军”

(1)教师:你们想做冠军吗?想得奖牌吗?在比赛中动作要规范,有力,不能犯规。

(2)幼儿分成四组比赛,为获胜组贴红花。

(3)提高跨栏的高度,幼儿再次比赛,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3、出示椅子,利用椅子进行跨栏运动。

教师调整椅子之间的距离,进行跨栏练习。

(1)将椅子按恰当顺序摆放好,各组小朋友分别从椅子上连续跨过。

(2)分别将两个椅子背背相对,排成一列,各组小朋友分别从椅子上连续跨过。

比较小组同学完成时间的长短,跨椅子过程中,椅子倒地这位同学失败。孩子跨栏过程中,教师指导动作,保护好学生安全。

注意活动前,教师要讲好规则,注意安全,保持身体平衡

(三)结束部分

1、幼儿坐在椅子上做放松运动。

2、收拾场地。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通过反复练习,增强了孩子们的毅力、勇气、信心,克服了恐惧心理。通过互相交流、帮助,促进孩子们之的间合作,增进了友谊,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融洽师生关系。师通过示范、讲解、保护帮助,提高师生亲和力、信任感。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动作的灵敏性;

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平整的场地、《健康歌》音乐、呼啦圈若干

活动过程:

一、活动环节设计:

1、整队,带幼儿进入活动场地,随《健康歌》音乐做运动,做好游戏的准备活动。

2、通过谈话法跟幼儿讲明游戏规则,把幼儿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幼儿是一列“小火车”,三列“小火车”同时从起点出发,绕过障碍和终点标志,以先返回起点者为胜。若在前进过程中“小火车”断开,则需要回到起点重新开始。

3、强调活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和纪律问题,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4、活动开始:

玩法一:幼儿六人或七人一组排好队,后面的幼儿扶着前面幼儿的肩膀,形成“小火车”。起点和终点之间不设障碍,终点处设三个终点标志。三组幼儿同时随音乐《火车开了》开始游戏,绕过终点标志先返回起点的是优胜者。

玩法二:幼儿六人或七人一组排好队,排头幼儿手拿呼啦圈做车头,每个幼儿套在一个呼啦圈里当作车厢,后面幼儿抓着前面幼儿身上的呼啦圈,连接起来开小火车,起点和终点之间设有障碍,终点处安排三名幼儿作为终点标志。三组幼儿同时随音乐《火车开了》开始游戏,到达终点绕过终点幼儿再返回起点,先到起点的一组为胜。

玩法三:幼儿分小组创编游戏玩法,老师鼓励他们大胆创新。

5、活动结束: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并整理活动器械。

6、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跟家里人玩开火车的游戏,并创编出更多的玩法。

第2篇

2、活动目标:充分体验探索活动的快乐。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学会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激励幼儿勇敢探索,积累一些生活经验。活动准备:四十只小螃蟹,两只大螃蟹。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夹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3、活动过程:教师问:你们知道螃蟹吗?(知道)在家里爸爸妈妈让你们玩吗?(不)为什么?幼儿l:因为螃蟹凶。幼儿2:它有大钳子。教师说:今天教师和你们一起玩螃蟹好吗?(好)不过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钳子。

幼儿观察螃蟹:幼儿1,只看不动手。幼儿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幼儿3,用手碰一下马上缩掉。幼儿4,拿起一旁的筷子夹着玩,夹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4、活动中幼儿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动中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使他们在以后的探索活动中更加聪慧不过在活动中觉得“数活螃蟹腿”这个环节较有难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进行。

第3篇

教材简解:

《春茶》是大班主题《我们在春天里》下面的一个补充活动,中国茶文化在生活中屡见不鲜,男女老少很多人都喜欢喝茶,因此设计了这节社会课,目的为了丰富幼儿的社会知识。

目标预设:1.认识、了解几种生活中常见的茶叶。2.通过尝试问茶、沏茶、品茶,让幼儿初步了解中国的茶文化,认识到茶叶是一种解渴的好饮料。

重点、难点:

认识不同品种的茶,了解正确的品茶方法,感受中国传统的茶文化。

设计理念:

茶是我国的传统饮料,在我国,茶的品种繁多,制茶的工艺各种各样,“饮茶”的方式各不相同,可以说“茶”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本活动通过让幼儿品茶,收集有关茶的知识并将其分类整理,使幼儿在为祖国文化自豪的同时,锻炼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设计思路:

在多年的工作经验基础上,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个社会活动,通过扮演一名茶馆的店小二,为幼儿营造一个茶馆的喝茶的氛围,通过一个真实的问茶、沏茶、品茶的过程,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了解茶知识,感受中国的传统茶文化,活动过程也是一个实践过程,让幼儿在宽松的活动中获取知识。

活动准备:

1.幼儿在家品尝家长泡的茶叶,并让他们在品尝的过程中了解各种茶的名称并从家里带自己喜欢喝的茶叶到幼儿园。

2.喝茶的相关杯具。3.有关茶知识的课件。

活动过程:

1.创设茶馆情境,激发幼儿对茶的兴趣。

(1)(幼儿入场前)师:“孩子们,今天老师想请你们喝茶,不知道你们是否愿意呢?”,提前布置好简单的场景,插上茶馆的旗帜。

(2)播放古典音乐,走进茶馆,教师扮演店小二问“你们会点茶吗?知道有哪些茶吗?”请幼儿自由交流发言,稍后教师总结介绍——我是店小二,让我来帮你们介绍一下吧。”

备注:以色泽制作工艺分类:(中国六大茶系)绿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红茶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黑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2.介绍有关茶叶的知识。

(1)将准备的茶叶放在桌子上请幼儿观察,说一说他们的名字、形状、颜色以及味道。

(2)播放课件,让幼儿了解茶叶是怎么生长?人们是怎么进行采摘?如何加工?

(3)听故事《茶叶的聚会》进一步了解有关茶的文化。

3.让幼儿自己动手尝试倒茶。

(1)请幼儿自己思考后,尝试着去倒茶,之后教师介绍沏茶的知识。

(2)请幼儿讨论的沏茶的方法,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

4.准备好温度适宜的茶水,请幼儿品茶(提醒幼儿倒热水时要注意安全)。

(1)泡好茶以后,待温度适宜时请幼儿相互观察颜色、闻闻气味、并一边品尝一边向同伴介绍推荐自己的茶饮料也可请同伴品尝自己制作的茶饮料并根据品尝者的建议改进配制方法。

(2)师:“我们应该怎么喝茶呢?像喝其他饮料一样吗?”请个别幼儿尝试。

(3)教师播放品茶的视频,启发幼儿了解喝茶的方式,请幼儿再次尝试用正确方法喝茶。

(4)幼儿交流前后2次喝茶的感受,教师参与交流并做总结。

5.喝茶的同时,播放古代人们茶馆喝茶的视频,体验优雅、温馨的茶文化。

6.幼儿自由分组尝试泡茶、倒茶、品茶的过程,与同伴分享和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参与活动帮助幼儿解决困惑。

延伸活动:

第4篇

第4节

二氧化碳

课题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课型

实验探究型

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是氧气之后又一重要气体。该气体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没有科学的认识。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基本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得知与氧气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气体,又因为学生在学习氧气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学生大都能通过预习来掌握。然而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时,易停留于表面,缺乏深思。例如,当看到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他们就会得出二氧化碳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错误结论。

本课准备从小魔术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实验提出一些大胆的猜测;在此基础上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探究任务:(1)石蕊变色,发现新问题:究竟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从而引发学生的再次探究。(2)分别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和鼓入空气(3)灯火实验。在学习中运用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维程序,让学生自己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合作、探究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氧气的性质、制法及用途之后,又一次具体研究另一种物质的性质、制法及用途。它使学生初步了解某一种物质,必须从物质的性质、制法及用途开始,通过对氧气、二氧化碳这两种物质的学习,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为以后学习其他物质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关于二氧化碳,学生早在七年级上第0章就有所耳闻,学生已经知道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过学生需要回忆起那个知识点。

教学目标

1、认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知道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3、体验在实验中学习和边学习边实践的学习方式

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分组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具体教学过程,学生不但要注重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参与讨论,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具准备

演示实验:试管若干、紫色石蕊试液、二氧化碳气体若干瓶、

干燥的紫色(用紫色石蕊染成)小花若干、一小喷壶、大烧杯、蜡烛若干

学生分组实验:吸管若干、试管若干,一个洗耳球,石蕊试液、酒精灯、试管架、二氧化碳气体若干瓶

重难点

教学重点:1.知道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2.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利用这一性质检验二氧化碳。

教学难点:体验在实验中边学习边实践的学习方法

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小魔术引入课题

教师表演小魔术:将紫色石蕊试液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试管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学生观看魔术表演,并思索魔术的谜底。

为什么紫色的液体倒入另一个试管里就变成红色?

魔术表演为本节教学作好情境铺垫,使学生带着好奇心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

提问:大家想学这个魔术吗?想做这个魔术吗?

积极回应,表示出强烈的学习欲望

激发学生学习魔术(本课内容)的兴趣。

引入二氧化碳并进行化学性质实验。

强调学做魔术必须先懂得这个魔术的道具和原理。并告知学生空试管中有二氧化碳,紫色液体是一种会变色的指示剂,遇到某些物质会变色。

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流程把这个魔术(实验)做一遍。

根据老师给出的器材

1.学生二人一组

2.学生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学生自己实验,亲自体验实验的神奇,能更好的延续学习的兴趣,并为接下来的探究埋下伏笔。

探究紫色石蕊变色的原因,建立假设。

魔术成功后,也要了解魔术背后的秘密(即原理)。请大家猜想: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剂变成红色了呢?

学生猜想的同时,教师要适时进行引导得出三种猜想。

学生思考,按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并猜想:

可能涉及以下三种情况:

a.是水使石蕊试液变色。(需提示)

b.是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色。(易提出)

c.是生成新的物质使石蕊试液变色。(需提示)

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大胆进行猜测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自觉主动地去挖掘知识,既扩宽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探究紫色石蕊变色的原因,设计实验。

讲解:现在老师给大家提供如下器材:

1、干燥的紫色(用紫色石蕊染成)小花若干

2、一小喷壶

3、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请大家根据器材再次进行讨论,设计实验验证上面的三种猜测。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讨论,单次实验不能解决,可以设计多次实验验证。

教师根据讨论结果肯定正确的实验方案

该实验可分为三组对照的小实验来完成,

a.第一组实验:用小喷壶向一紫色小花喷水,用干燥紫色小花对照,观察现象。

b.第二组实验:把一干燥紫色小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用干燥紫色小花对照,观察现象。

c。第三组实验:用小喷壶向紫色小花喷水,把湿润小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用干燥紫色小花对照,观察现象。

小组根据三种情况结合所给实验器材进行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回答。

学生倾听,并对三组对照实验的设置进一步熟悉。

针对上述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相对容易,学生经过思考一般都能说出,可能不是很有条理,经过整理,使学生对该探究更加熟悉。教材上的实验不能直观的证明是二氧化碳还是碳酸使紫色石蕊变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这也是学生经常出错的难点,设计此对照实验,以学生的实践强化知识难点,而且也使学生亲历探究全过程,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探究紫色石蕊变色的原因,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分别让三个学生上台进行演示实验,并针对实验现象提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教师强调结论:水或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成红色,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后生成的新物质使小花变色了。

其他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水或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成红色,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后生成的新物质使小花变色了。

学生上台演示比教师演示效果好,更能符合学生的学习心态,如果时间充足,还可以进行分组实验探究。教师强调,澄清相近概念,便于知识归纳。

深化结论。

补充讲解: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了碳酸,是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并板书:二氧化碳+水碳酸

学生倾听并笔记。

具体化学反应暂不作要求,不宜过多解释。

碳酸的不稳定性。

接下来请大家对刚才实验变成的红色溶液进行加热并观察现象。

教师补充: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碳酸  二氧化碳+水

1、学生动手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发现变红的液体又逐渐变回原来的紫色。

2、学生倾听并笔记。

对碳酸的不稳定性做一个及时的讲解,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帮助会很大。

验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并得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分别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和鼓入空气

1、实验器材:两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一个洗耳球,两根饮料吸管

2、让学生自主实验:向澄清石灰水的两支试管中吹气和鼓入空气并观察实验现象。

3、完成实验后,回答:从这个实验现象中,你得出什么结论呢?

4、肯定学生回答并补充讲解:白色固体是碳酸钙,很难溶于水中,这一反应经常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并板书: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1、学生两人一组。

2、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

3、学生能回答: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了白色固体,所以,出现了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

4、学生倾听并笔记。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一性质,学生早在上学期就已经接触并且比较熟悉,但它又是很重要的一个知识点。

鉴于该实验操作较简单,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实验,实验现象和原因也可以让学生表述,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将学生的描述规范化,准确简洁化。这样学生对该性质记忆会比较深刻。

解释溶洞的形成。

再往变浑浊的液体中吹气,请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

教师补充讲解并板书:

碳酸钙+水+二氧化碳碳酸氢钙

碳酸氢钙可溶于水,由此解释溶洞的成因。教材小资料及图片展示。

观察现象,浑浊消失,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倾听并笔记。

学生观看溶洞图片,对溶洞形成进一步理解。

后续实验能更好的解释溶洞的形成,学生也更容易理解。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知识:北方人在冬天时习惯把蔬菜、粮食储藏在地窖里,但在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之前必须进行灯火实验。

播放灯火实验FLASH

问:为什么一个久未开启的地窖不能直接进入?而灯火实验为什么可以告诉人们是否可以进入?

学生观看FLASH,进行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上一课时,学生已经得知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并且在氧气的学习中得知,氧气能支持燃烧。因此,通过讨论,学生可以较容易得出答案。

教师演示如图实验请同学们猜测结果:蜡烛自下而上熄灭,验证了同学们的回答。

教师补充解释: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课件展示灭火图片

猜测实验现象,并仔细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想。

学生倾听并笔记。

巩固新知

进行光合作用

教师课件展示大自然界图片,引出二氧化碳能参与植物提供光合作用的性质。

学生观看课件倾听并笔记。

学生早就了解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起温故知新目的。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活动,我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学生回答,互相补充。

作业

1.随堂练习

2.作业本

3.上网查阅“温室效应”的影响。

1和2作业目的是巩固基础,适当涉及重难点;3作业目的联系实际,扩展学生知识面,让科学走进生活,生活中学习科学。

板书: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水碳酸

碳酸  二氧化碳+水

2、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检验二氧化碳)

碳酸钙+水二氧化碳碳酸氢钙

3、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

第5篇

第三节水的浮力(一)答案

1-5CBBDC

6、向上的浮力

7、浮重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8、3.82.3竖直向上

9、9.8

10、(1)刻度尺

(2)①图略②减小不变③2.4

(3)增大

第三节水的浮力(二)答案

1、向上排开液体重力F浮=ρ液gV排

2.(1)1.50.410.90.50.5

(2)浸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水的重力

3-5DDC

6、1.2牛

7、(1)10牛

8、(1)20.5

(2)大1、4或2、5或3、6

(3)0.5阿基米德

(4)寻找普遍规律

第三节水的浮力(三)答案

1、大于等于

2、自身的重力小于变大不变

3、B

4、等于等于

5、盐水密度变大,马铃薯应上浮而不是下沉错误马铃薯失去水分后密度增大,且大于盐水的密度

7、ρ箱=0.2×10³千克/米³<ρ海水,物体上浮。

8、水银酒精

9、(1)1.5牛

第6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陕西省西安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8-245X

国内刊号:61-1329/C

邮发代号:52-259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是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反映学校师生在管理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及交叉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反映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

第7篇

第一次

姓名

______

一、

填一填。

1.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______,显现人肉眼看不清的________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________。

2.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_________可以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_________琢磨而成。

3.昆虫在自然界中种类________,分布_______,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________和本领.

4.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_______,而且还能在上面______,这和它___________有关。

5.蚜虫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_________,每个蚜虫只有________大小,我们用肉眼只能看见它们密密麻麻的一片。

6.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_________,这些_________其实是扁平的________。

二、

选一选。

1.用放大镜观察一下几种纸,可以发现(

)的表面最光滑。

A.书写纸

B.吸水纸

C.过滤制

2.蟋蟀的耳朵在(

)。

A.头的两侧

B.足的内册

C.触角顶端

3.下列动物中,(

)是蚜虫的天敌.

A.蜻蜓

B.草蛉

C.苍蝇

三、明辨是非.

1.透明的玻璃都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2.任何放大镜放大物体的倍数都相同。

3.放大镜越大,放大物体的倍数越大。

4.所有的昆虫都是害虫。

5.昆虫都有一对翅膀,都能在空中飞行。

6.当蚜虫进食的时候,它全身蠕动,嘴顶着叶子。

六年级科学作业

第二次

姓名

______

一、精彩补白。

1.

自然界中的大部分______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的形状________,但都很有_______.

2.

许多岩石是由________集合而成.例如花岗岩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矿物的晶体。

3.

青苔看起来好像绿茸茸的“_____”,在显微镜下看,简直就好像一片_____。

4.

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_______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就是早期的________.

5.

生物学家列文虎克于1632年出生在_______,他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______倍的_______结构的显微镜。

二、

择优录取。

1.我们生活中吃的食盐是(

)晶体。

A.氯化铵

B.氯化钠

C.碳酸钠

2.用下列仪器中的(

)不能看清大肠杆菌。

A.放大镜

B.电子显微镜

C.扫描隧道显微镜

三、明辨是非.

1.晶体都比较大,能用肉眼看到。

2.人们是按照物质内部的结构来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

3.晶体都是无色透明的。

(

4.只要把放大镜的凸度制大点儿,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就能无限大。(

5.显微镜最多能把物体放大几千倍。

四、回答问题。

怎样自制一个简易的显微镜?

六年级科学作业

第三次

姓名

______

一、精彩补白。

1.

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________的物体以及物体的__________。

2.

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要求。物体必须制成_________,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___________。

3.

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________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4.

________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5.

列文虎克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找到了微生物。

6.

鱼缸里的水发绿,原来是________的作用。

7.

微生物是________,具有同其它生物一样的___________。

8.

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

9.

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

10.

随着_________的不断发展,现在人类在探索___________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

明辨是非。

1.我们用自制的显微镜不能看到细胞。

2.细胞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子。

3.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很大。

4.霉菌可以用于食品加工,所以发了霉的食物是可以吃的。

5.酸牛奶是因为在牛奶中加了醋形成的,和微生物没有关系(

6.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将成为垃圾的世界。

(

三、写出显微镜各步分名称。

六年级科学作业

第四次

姓名

______

一、精彩补白。

1.

有些物质变化很_________,而有些物质变化比较___________,甚至不易被我们_________。

2.

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有些变化产生了__________。

3.

米饭、淀粉遇到碘酒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这_________的物质是一种_________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二、

择优录取。

1.下列物质中,不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

A.冰

B.雪

C.水

D.酒精

2.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同一类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

B.水结冰

C.铁钉生锈了

3.淀粉遇到碘酒,会生成一种(

)的物质。

A.红色

B.蓝色

C.绿色

D.黄色

4.下列食物中,含有淀粉最多的是(

)。

A.胡萝卜

B.大葱

C.面条

D.豆腐

三、明辨是非。

1.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我们周围的物质有的不发生变化。

3.岩石、房屋、马路不发生变化。

4.我们不能人为使物质发生变化。

5.吃进嘴里的饭没有发生变化。

四、对答如流。

1、、为什么原本并不甜的米饭,咀嚼一会儿就出现了甜味儿?

六年级科学作业

第五次

姓名

______

一、精彩补白。

1.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一种新物质——_________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_______变化。

2.

二氧化碳气体是______的组成部分,它能使燃着的火焰________。

3.

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

4.

买来的新自行车_________生锈,用过一段时间,有些部位____________了。

5.

铁生锈变成了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_变化。

6.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硫酸铜溶液是____色的,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发现铁钉表面_________。

二、明辨是非.

1.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都相同。

2.醋和小苏打反应后,留下的液体是小苏打。

3.蜡烛燃烧过程中,只伴随着化学变化。

4.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实际上是铜与铁进行了置换。

5.物质是不灭的,只不过转变成了其他物质。

四、对答如流。

1.二氧化碳气体有什么特点?

2、

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着哪些现象呢?

六年级科学作业

第六次

姓名

______

一、

精彩补白。

1.

铁锈是一种_______色的物质,它不像铁那么______,很容易________。

2.

我们周围的_____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会发生________。

3.

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________变化和_______变化。

4.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_______、土壤_______、大陆和两极______,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三、

明辨是非。

1、

铁钉生锈是一种物理变化。

2、

把铁钉浸没在水中,会加快生锈。

3、

在铁器表面喷漆可以减缓铁生锈的速度。

4、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5、

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关系不大。

6、

水泥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7、

煤、石油燃烧后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四、解释。

1、

人们在铁器表面涂上油漆的目的是什么?

2、你知道建筑用的水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吗?

六年级科学作业

第七次

姓名

______

一、

精彩补白。

1.

月球总在围绕______公转,公转的方向________。

2.

月球是距离地球_______的星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________。

3.

______年__月,美国的“___________”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

二、择优录取。

1.月球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

),体积是地球的(

),引力是地球的(

)。

A.1/4

B.1/6

C.1/49

D.1/80

2.月相变化是由于(

)而发生的。

A.地球公转

B.月球公转

C.月球自转

3.月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月相变化都是循环的,大约(

)循环一次。

A.农历一个月

B.农历一年

C.公历一个月

D.公历二个月

4.现在大多数人认为,月球上的环形山是由于(

)形成的。

A.水流冲刷

B.陨石撞击

C.火山喷发

三、明辨是非。

1.月球总是围绕地球顺时针方向运行。

2.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英国人。

3.月球公转和自转一周的时间相同。

4.在白天,我们有时会发现天空中有月亮。

5.月球是一个不发光、透明的球体。

四、对答如流。

1.

你知道月球的地形特点吗?

2、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

六年级科学作业

第八次

姓名

______

一、

精彩补白。

1.

太阳系是以______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2.

在太阳周围有八颗大行星,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择优录取。

1.月食没有(

)现象。

A.月全食

B.月环食

C.月偏食

2.日食时,太阳被遮住的部分总是从(

)开始。

A.东边

B.西边

C.上边

3.月食需要经过(

)的过程。

A.偏食—偏食—全食—复圆

B.偏食—全食—复圆—偏食

C偏食—全食—偏食—复圆

4.目前,地球是太阳系中(

)的行星。

A.唯一有生命的

B.会发光

C

.没有卫星

5.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是(

)。

A.金星

B.太阳

C.火星

6.太阳系的行星中,距地球距最远的是(

)。

A.水星

B.

土星

C.天王星

D.海王星

7.

太阳系的行星中,卫星最多是(

)。

A.火星

B.金星

C.水星

D.土星

四、对答如流。

1.你知道月食的形成吗?

2.你知道日食的形成吗?

六年级科学作业

第九次

姓名

______

一、精彩补白。

1.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看起来不动的星星分成群,划分成____________,根据其形态现象成_________、_________或其它物体的形态,并且给它们命名。天空中这些被人们分成的__________就称为星座。

2.

在北部天空的______上有著名的北极星。北极星是颗________的星星,但我们可以借助__________比较容易地找到北极星。

3.

狮子座头部的几颗星像一个____________,尾部的三颗星构成一个________,这些就是师子座的明显标。

4.

人们称之为“夏季大三角”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他们分别属于_____座、_______座、_______座。

5.在观星过程中,我们看到天空中有一条闪亮的光带,实际是由许许多多的_______组成的一个_________,被人们称为_________。

6.在观星过程中,我们看到天空中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是由许许多多的______组成的一个______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7.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_______发源地。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______________的古籍上就出现了“_______”的名称。

三、择优录取。

1.织女星位于(

)座。

A.天鹰

B.天琴

C.天蝎

D.大熊

2.北斗七星是(

)座的一部分。

A.大熊

B.小熊

C.

天蝎

D.猎户

3.目前人类已经发现了超过(

)亿个河外星系。

A.100

B.500

C.700

4.我们生活的地球在(

)。

A.仙女座星系

B.银河系

C.猎犬座星系

四、对答如流。

1.

如何借助大熊座找到北极星?

六年级科学作业

第十次

姓名

______

一、

精彩补白。

1.

我们每天都要消耗_________和各种各样的___________,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___________。

2.

我们在处理垃圾时可以使用________或_______,之后还要注意__________。

3.

现在北京人均日产生活垃圾_____千克,全市日产垃圾______吨。

4.

人们通常处理垃圾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

除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家庭垃圾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每天也在生产着大量的垃圾。

6.

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_________、_________、但是不能用来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8.

重新使用是指_________或用另一种方法使用_________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二、

对答如流。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减少垃圾的数量?

六年级科学作业

第十一次

姓名

______

一、

精彩补白。

1.

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我们可以从垃圾中________它们并重新______。这样做不但能够减少垃圾的_______,而且能够节省大量的__________。

2.

对生活垃圾进行________和________,这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3.由于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世界人人均供水量自1970年以来开始减少,而且持续______________。

4.预计未来20年,全球人均供水量还将减少____________。

二、

择优录取。

1.回收利用(

)既节约能源又节约矿石资源。

A.塑料

B.玻璃

C.废金属

2.废电池属于(

)。

A.可回收垃圾

B.有害垃圾

C.橱余垃圾

三、择优录取。

1.垃圾不值几个钱,不如随便扔掉算了。

2.垃圾又脏又乱,没什么用,也不会有人要。

3.为了积极、科学地处理垃圾,垃圾必须要分类和分装。

4.用过的废旧电池可以随手扔在路边或水里。

5.水是用不完的,我们可以随便用。

6.每个人一天的用水量都是一样的。

四、对答如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节约用水?

六年级科学作业

第十二次

姓名

______

一、精彩补白。

1.在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____________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

2.清洁的自来水被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就成了污水

3.淡水在自来水场中除了______和______之外,还要加入______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4.经过有效处理的废水,可以排放到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中,也可以_____________。

5.______是我们生命中每时每刻都需要的地球资源。

6.由于全球______的大量破坏和______的恶化,现有的生物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______倍。

7.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为物种的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10.1909年____国的化学家__________发明了合成塑料。

二、明辨是非。

1.洗衣服的水不会造成水污染。

2.自来水是主要的饮用水。

3.经过处理的水,一定适合饮用水。

4.待在家里就不会有空气污染了。

5.臭氧是一种天蓝色、有特殊臭味的气体。

6.可降解塑料并不符合环保要求。

三、对答如流。

第8篇

一、填空题(1、2、3、6、7、8、10原创,其余改编)

1、体温计是根据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40℃时水银体积___________35℃时水银体积___________。这种现象主要和水银内部的___________有关。

2、太阳的热是通过________方式传播到地面上的,烧开水是通过_______方式传播热量的。

3、阳光下物体影子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会慢慢地发生变化。___________就是利用太阳下影子的这种变化而计时的。

4、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叫___________型水钟;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的叫___________型水钟。

5、清水和盐水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___________。

6、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造成了地球上___________现象。

7、用手往下按一块在水中的泡沫,会感到手上有一种向上的力,这是泡沫在水中受到的___________的作用。

8、我们可以通过世界时区图来判断时间。它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___________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____小时。

9、根据单摆的___________特点,人们制成了摆钟。

10、许多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有些物体比较特殊,例如___________℃以下的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二、判断题(1、2、4、5、6、9、11、12原创,其余改编)

(1)热水袋水温60℃,人的手接触热水袋,热量从手上向热水袋传递, ( )这样的热传递形式叫热传导。

(2)羽绒衣产生的热量比衬衣多,所以冬天要穿羽绒衣。 ( )

(3)如果一个物体在水中是沉的,那么它在食用油中一定是浮的。 ( )

(4)夏天自行车的轮胎的气不能打的太满,否则会因气体热胀而爆胎。 ( )

(5)地球的自转引起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周期为一年。 ( )

(6)提出“日心说”的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 ( )

(7)用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它在水中的沉浮状况也是不一样的。 ( )

(8)人们在观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 )

(9)有一只摆钟,每天总是走快一点,应该往下调节摆锤下面的螺母。 ( )

(10)测得某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为60克,浸没在水中时的重量为35克, ( )那么这个物体放在水中会浮。

(11)人们用铁做锅,而不用铜做锅,是因为铁的导热本领比铜强. ( )

(12)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例如人可以大约呼吸60次左右,心跳20次左右。 ( )

三、选择题(1、2、4、5、7、8、9、13、原创,其余改编)

(1)一个茄子在水中是浮的,把它切成四分之一大小后茄子在水中是(

)

A、沉

B、浮

C、无法判断

(2)相同体积的50℃水和10℃的水比较(

)

A、冷水重

B、热水重

C、无法判断

(3)往大小厚度相同的塑料杯、铁杯、陶瓷杯里倒热水,5分钟后杯中水凉的最快(

)

A、铁杯

B、塑料杯

C、陶瓷杯

(4)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北京在东面,乌鲁木齐在西面,一天中先迎来日出是(

)

A、乌鲁木齐

B、北京

C、无法判断

(5)比较下图中的两个摆的摆动速度(

)

A、1号摆摆的快

B、2号摆摆的快

C、两个摆摆的一样快

(6)1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的水和最后10毫升的水比较(

)

A、后10毫升滴的快

B、前10毫升滴的快

C、滴的速度一样

(7)(

)作为地球自传的有力证据,已被世界公认。

A、傅科摆

B、极昼极夜现象

C、四季更替

(8)在北部的星空中,有7颗星组成勺子的模样。这7颗星被称为(

)

A、北极星

B、北斗星

C、牛郎星

(9)要使沉在海里的潜水艇上浮,正确的方法是:(

)

A、往潜水艇的压载舱注水,以增加潜水艇的重量

B、往潜水艇的压载舱排水,以减轻潜水艇的重量

C、抛弃潜水艇的压载舱,以减轻潜水艇的重量

(10)原来浮起来的马铃薯,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它沉下去。( )

A、加糖水

B、加盐水

C、加清水

(11)一位同学做物体沉浮的实验时,把4个大小相同的小球放入水中,发现有的小球是沉的,有的小球是浮的,然后他把小球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寻找物体沉浮的规律,这个实验可以证明物体的沉浮与( )有关。

A.大小

B.轻重

C.形状

(12)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13)下面那种情况物体排开的水量最大(

)

A.图1

B.图2

C.图3

四、连线题(原创)

棉被 热的良导体 木制筷子

铁锅锅身 热的不良导体 铝棒

陶瓷勺子 空气

五、图形题(1改编,2原创)

1.预测图中铁块、木块在水中将会如何运动?并在图中用长短不同的箭头线画出浸没在水中的木块和铁块的受力情况。

2

六、简答题(原创)

1、 有一个乒乓球不小心被踩瘪了,但没有破损,请你想办法让瘪了的乒乓球再鼓起来,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2、人们为什么会觉得北极星是“不动”的?在北极看北极星在什么地方?南极看北极星又会怎样?

3、要使制作的保温瓶保温效果好一些,应考虑哪些因素?

2011年小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卷科学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填空题

1、水银热胀冷缩 大 小 微粒运动

2、辐射 对流

3、长度 方向 日晷

4、泄水 受水

5、不一样

6、四季更替

7、浮力

8、24 1小时

9、等时性

10、4℃

判断题

1—6 × × × √  × ×

7--12 √ √ √ × × ×

选择题

1---5 B A A B B

6—10 B A B B C

10---13 B A A

连线题 棉被 热的良导体 木制筷子

铁锅锅身 热的不良导体 铝棒

陶瓷勺子 空气

图形题

1、铁块沉下去 ,木块浮起来。

2、实验说明了钢条会热胀

简答题:

1、把乒乓球放在热水中球就会鼓起来。这是因为球里的气体热胀了。

第9篇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由于孩子们从小就喜欢在大树底下玩耍、乘凉,因此,这个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情景进行丰富的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达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课时:一课时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根、树干、树枝、

树杈、树叶等)。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

教学难点:画面构思和组织

教学准备:彩色卡纸、水彩笔、油画棒、图片、两面胶、剪刀、

课件音乐等

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这个视频讲述了小鸟与谁的故事啊?

生:大树

师:对啊,大树不仅是小鸟的好朋友更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大树无处不在它永远的活在我们的身边。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树的故事》

二、

讲授新课

1、了解大树

师:同学们,你们都认识身边的哪些大树?

生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认识这么多种树啊,那老师今天今天带来的这些树你们都认识吗?

a.树中的大胖子—波巴布树—猴面包树

为什么叫大胖子树呢?为什么叫猴面包树呢?

它的腰围50多米,要40多个人手拉着手才能围成一个圈。

它结的果子猴子和猩猩最爱吃

b.天然的吸尘器—泡桐树

c.植物的活化石—银杏树

2亿年前就出现一直存活到现在是最古老的树种故称为植物的活化石

2、

树的结构: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树,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名字,但它们的身体组成部分都是一样的。谁来说一说大树的身体都是由那些部分组成的?

A.出示课件大树的组成

编故事:

1.师:哎呀,同学们差点忘记告诉你们了,我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你们知道吗大树它可喜欢热闹了,它们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好多有趣的故事呢!不信,你们瞧!

a蛇与小鸟(粘贴画)

b放鸟窝(生拼贴)

c乱砍伐(放小鸟哭声及图片)

师:谁哭啦?生:小鸟师:咦,小鸟为什么哭啦?是啊,大树不仅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也是动物的好朋友,人类的乱砍乱伐不仅破话了我们美好的家园就连小鸟的家也没有了,所以我们要保护大自然。每年的3.12日是植树节,到时候同学们一定要和家人及朋友一起去栽树一起建设我们的家园。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编故事:

师:这是老师带来的大树的故事,那你能不能也为咱们的大树编个有趣的故事呢?

三、欣赏学生作品

师:同学们说的太精彩了,老师还带了一些小朋友的作品,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画了哪些有趣的故事。

四、课件欣赏(连带讲构图)

师:同学们,大树的故事说也说不完,只要咱们开动脑筋就能画出更生动有趣的故事,想不想和他们的作品比一比,看谁画的更有趣?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是不是着急开始画了呢,那就请同学们也编一编大树的故事。

第10篇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在美术课堂中不能只进行技能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学会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对于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由于课程结构的安排,有专题欣赏和在绘画、工艺、设计等课程内容中穿行的随堂欣赏课。它们所占比例虽小,但对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丰富美术知识,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却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上美术欣赏课,如何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有效性呢?

一、在技法分析中进行美术欣赏

古今中外,任何时期任何形式的优秀美术作品都有其技法和形式。

如:我们传统的中国画和西方的油画相比较,在线条方面,都具有流畅、有力、概括力强、表现力丰富等特点,不同的是:中国画塑造形象以线描为主(如:《八十七神仙卷》),注重用笔用墨与意境之美(如《蛙声十里出山泉》),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而油画则善于用块面,注重形象和结构的准确(如《蒙娜丽莎》)。中国画偏重于写意,讲究“以形写神”,追求“气韵生动”、“形神兼备”;而油画偏重于写实。这就形成了两大不同的技巧形式美。因此,进行美术赏析的过程中,既要讲清美术作品创作的一般技法,又要介绍不同画种不同流派的不同特点,帮助学生正确欣赏美术作品。

我在上五年级专题欣赏课《人民艺术家——齐白石》和《二十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两课时,把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展示出来,直观对比,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观察很容易就会发现它们不同的艺术风格:绘画材料不同;表现方法不同;色彩处理不同,一个清新淡雅,一个热烈奔放。继而再对学生进行相关美术知识的讲解,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在此基础上了解相应的美术知识,对于中国画、油画、剪纸的不同表现形式的特点也就更加明晰了。

有人说:“欣赏是锁,基础知识是钥匙”。只有掌握相关美术知识,了解不同美术流派,美术风格、中外美术画种的特色,学生才能通过直观感受去内化作品的内容要素,才能从中感悟到画家寄托在作品中的情感和理想。

二、在人文情境中进行美术欣赏

一件艺术作品之所以能从千百万张作品中脱颖而出,得到人们的认同,成为广泛流传的优秀作品,这固然与作者的技艺高超有很大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作品所反映的美的因素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才是作品得以流传的原因和值得欣赏的美点。美术欣赏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单纯的技能技巧、表现形式的欣赏层面,还要更多地了解作品背后的美术文化知识。包括作品本身的历史文化内涵、发展特点以及美术大师的生命里程和创作历程。这样也有助于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

如:在《人民艺术家——齐白石》一课中,用视频形式了解齐白石艺术追求的一生,从小木匠成为伟大的人民艺术家的曲折道路;为了画虾就在家自己养,每天细心观察,这种对待艺术的严谨态度,对学生来说触动很大,对于理解齐白石的作品也就很容易了。

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作品时,先对学生介绍梵高悲惨的一生:他备受冷落和贫穷的打击,为弄到画布、油彩和画具日复一日地奔波劳碌,精神上不断处于崩溃状态,在癫狂状态下割去自己的右耳,最后举起手枪结束了自己年仅37岁的生命。知道了画家的生命里程,学生就会明白梵高为什么喜欢画向日葵,他的色彩为什么那么充满热情与活力。学生通过分析,积极表达了自己对这幅作品的感受:他以《向日葵》中的各种花姿来表达自我,他画的向日葵不是自然的真实写照,而是他生命与精神的自我流露,是他以火一般的热情为生活高唱的赞歌。

三、在丰富的生活元素中进行美术欣赏

罗克韦尔肯特曾说:“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美术现象也随处可见。在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的应当是“生活化”的美术教育,而不能也不应该是“专业化”的美术教育。因此,在美术欣赏课中,要走出传统的程式化、理论化教育,使欣赏课“生活化”,在课堂中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绪场。

如:在欣赏罗贯中的油画《父亲》的时候,当学生看到画中人物形象的那一刻时,都会受到深深地震撼,无意识的就与自己身边的人物进行对比。他们会主动探求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品所产生的社会意义,理解作品的文化情境,追述画中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概况,而且与现代人的生活差异作一比较,进行原因的分析。这种触景生情、潜移默化教育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第11篇

教学目标:

情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追忆能力。

认知:认识自然界特别是周围事物中存在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操作:学习用简洁的线条来表现出物体的近大远小的变化。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近大远小变化的规律,并用彩笔把变化了的物体画出来。

教学难点:

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使描绘的物象更真实。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各种图片等。

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制作工具及各种材料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我首先设计了“双胞胎”朋友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让学生欣赏有明显的近大远小效果的“自行车赛”图片,让学生感受画面透视的效果,打开学生思维。

2、挖掘出生活的经验

五年级学生都知道“近大远小”现象,却不知道“近大远小”的原因。

3、面对疑惑和不解。

让学生带着任务走进“近大远小”,探究其中蕴藏的奥秘。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近大远小

二、引导启发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要。因此,我把质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魔术”,通过线条大小变化带给我们的不真实感,抛出“请同学们讨论为什么出现这一现象?”总结:原来呀!咱们人的眼睛和照相机是一样的,都有一定拍摄的角度。靠的近的遮挡的视觉角度就大,反之就小。因此,就会出现“近大远小”的现象。逐步强化近大远小的规律,启发鼓励学生思考探索,各抒己见,总结出观察、思考,可以得出结论,解决教学难点,增强学习信心,使学生体验喜获知识,迈向成功的欢乐。

三、感知与体验

环节一:动手小游戏

伸出左手遮住左眼,右手伸直慢慢的往右眼上靠近,是不是感受出来了?这就是视角被遮住了,在我们今天看来……在古代……(引入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故事)强化概念吸收。

环节二:找一找视线中的近大远小

近大远小的现象是我们眼睛带给我们的错觉,那么只要是我们视线里的事物就应该都存在这样的规律,跟老师来找找。

图①

向日葵

(花盘的近大远小规律,远处山坡上树木和向日葵大小比较)

总结:近大远小

适用于所有景物

图②

树林

(树与树间的间距、树木的高低,梳理出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处清晰,远处模糊

等同原理透视规律。

环节三:学习透视分析图

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确定近大远小的现象无处不在,那么怎样准确地表现出来呢?咱们一起来学习透视分析图!

了解视平线的由来

②通过透视线找出消失点

重点交代

垂直于地面的“树”

学生进行一次作业(画出名作《林荫道》透视示意图)

环节四:作品欣赏

图①

中国画《沙漠之舟》

图②

西方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图③、④

学生作品

着重点拨学生作品中树木“不垂直”地面的错误。

环节五:课堂练习与课后拓展

练习要求:

在小作业上进行二次修改

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画画你生活中的景物,画出纵深感。

用你擅长的画法作画,提倡用色彩直接表现,可以选择水粉、水彩笔、油画棒。

四、反思与评价

作业布置成展,师生共同点评,侧重画面的纵深感、景物的正确透视。。

五、课堂小结

第12篇

教学内容:北师大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观察比较,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

教学过程:

一、口答:

2=

=

4

1=

=

3

3÷8=

8÷7=

=(

)÷(

)

=

=

=

=

=

二、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三、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5=

21=

10=

6=

四、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

==1

……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北师大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1-42页。)

教学目标:

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第13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装饰性特点。

过程与方法:能够初步了解动物变形、装饰的一般表现方法和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欣赏中国民间美术,对中国民间美术感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了解鸡的外形特点,在概括、夸张、变形中不失其特征。

2、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运用各种花纹和表现手法,装饰鸡的形象,使鸡更美丽,更有浪漫色彩。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受夸张、变形装饰艺术的重要手法,学习简单的装饰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观察鸡的图片、了解鸡的主要特征。

1、组织教学

美术用品摆放整齐,坐端正。

2、观察图片,了解特征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美丽的动物朋友,(出示大屏幕上鸡的图片)你们喜欢它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它长得漂亮。

生:因为它可以催人早起,我还知道有一句成语叫“闻鸡起舞”

师:你懂得真多,那你能用简单的几句话讲一下这个故事吗?

生介绍故事

生:鸡与“吉”同音,是“吉庆”的象征,我小时候每到打春的时候我奶奶就做一只布公鸡缝在我的衣服上。

生:鸡肉很好吃。

师:鸡确实很可爱,它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动物,老师今天就想来画一画鸡(师在黑板上用很快的速度故意画一个不太像的鸡)生会笑

师:(故意用不解的语气问)你们为什么笑呀?

生:老师画得不像。

师:呕?是吗?那谁能告诉老师哪不像呀?

生:尾巴画得太小了,应该画得更长、更弯一些。

生:应该画上鸡冠子。

生:鸡的嘴巴应该是尖尖的。

……生边说师边修改。

师:现在是不是有点像了吧?今天我们就来设计一只美丽的《大花鸡》(板书课题)

【欣赏真实的鸡的图片,引导学生从外形、颜色等方面了解鸡的特征。(红红的鸡冠子、翘起的尾巴、美丽的羽毛等,并以画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出课题,】

二、观察、比较,总结设计、装饰的方法。

师:要想把大花鸡设计的漂亮就得掌握装饰方法,一些艺术家们就是如此,把民间艺术中的鸡装扮的比现实当中的鸡更神气更美丽。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张农民画,想看吗?

生:想(大屏幕出示《鸡探石榴》)

师:这张画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生:美丽、颜色很鲜艳、、、、、、

师:那你们觉得它和生活中我们见到的鸡一样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生:都有尾巴。

生:都有鸡冠、鸡爪。

师:像尾巴呀、鸡冠、鸡爪呀这都叫什么?

生:我觉得画中的鸡和生活中的鸡形态特征是一样的,都有鸡身体几个主要部分。

师:你说的既完整又准确,太棒了,大家为他鼓鼓掌吧!

师:又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纷纷举手。

生:画中的形象比较概括,没有画那么多的羽毛,鸡的尾巴也画成弯弯的长条形。

师:你说的太好了,而且我注意到你还用到了一个词:概括,它是动物装饰绘画中的一种常用手法。(大屏幕出示:概括、提炼就是将复杂的自然形态删繁就简,保其主要特点部分,使其形象简洁明显而单纯,一目了然。

生:我觉得画中的鸡冠子更大更尖、鸡的尾巴更长更弯。

师:你很会观察,那这种手法又叫什么呢?

夸张。

师:仔细观察看还有哪些不同?生:画中鸡的嘴巴变成了花蕾。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这种方法叫“变形”这张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变形呢?

生:眼睛变成了苹果。

生:鸡冠变成了火苗。

师:看来大家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发现了画家在描绘这只漂亮的大花鸡时用到了概括、夸张、变形的手法,除此之外他还对大花鸡进行了纹样装饰处理,那他都在哪些地方、用什么样的花纹进行了装饰,又为什么用这样的花纹装饰呢?

生:鸡的身体上用了花朵做装饰,这样显得比较喜庆。

生:鸡的脖子上用了毛刺一样的花纹,这跟鸡脖子上的羽毛很相似。

生:鸡的头部和身体上还点了许多白色的圆点点,这样显得比较好看。

生:鸡尾巴上用了像柳枝一样的花纹,这跟羽毛的结构相似。

师:对,在一张画里点、线、面有机结合,就好比多声部的有机演奏,使人感到丰富、完美。

师: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非常好,装饰花纹的种类有很多,有的是为了表现结构;有的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有的是纯粹装饰性的花纹;还有的是点线面构成的花纹。我们在添画的时候可以灵活运用。(师做简单示范,出示范画)

【感受中国民间绘画作品的寓意。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通过作品的欣赏,探索农民画不同的装饰方法。】

三、欣赏作品中的鸡。

师:鸡不但在绘画中常见,在剪纸、泥塑、刺绣等民间艺术作品中更是常见。今天我就带来了一些这样的作品,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屏幕出示作品。)

生不断发出“啧啧”的赞叹。

师: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幻灯片7)

生:我喜欢布贴鸡,因为它造型简单又抓住了鸡的特征。

生:我喜欢刺绣鸡,因为它的颜色非常鲜艳,翅膀上的花纹也漂亮。

生:我喜欢那只木刻鸡,因为它的鸡冠子像跳动的火苗。

【通过欣赏不同的材质的鸡的作品,探索制作方法不同】

四、学生创作。

师:欣赏了这么多作品,我看好多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了,那就赶紧来创作一只美丽的大花!要求:形式不限,可以是绘画、布贴、剪纸、泥塑等形式均可。

⑴构图要合理,注意鸡的外形和动作。

⑵充分发挥想象力,在鸡的身上大胆装饰合适的花纹。(注意花纹的色彩搭配,涂色要干净漂亮)好,请大家动起手来大胆创作吧!

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好的创意及时表扬。

师:大家看,这名同学想法很独特,把鸡冠子画得像一座大山。

(学生发出惊叹的声音)

师:这名同学用橡皮泥捏的尾巴象一把大扇子。

五、小结

师:同学们在欣赏作品时,要学会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取长补短,让我们自己的作品更加完美。最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

多媒体图片:中国地图

这张是什么?像什么?

第14篇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装饰性特点。

2、能够初步了解动物变形、装饰的一般表现方法和规律。

3、愿意欣赏中国民间美术,对中国民间美术感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简单的装饰方法(装饰、简化、变形、夸张),感受其特有的艺术美感。

教学难点:

动物变形及创作过程

教学及相关资料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彩色笔、油画棒、铅笔、橡皮、图画纸)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谜语:顶上红冠戴,身披五彩衣,能测天亮时,一唱万门开。

引出课题《大花鸡》

【以猜谜语的方式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谜语了解鸡的特点。】

二、讲授新课

师:鸡有什么本领?(吃虫、下蛋、打鸣等)

【通过思考,了解记得习性,有助于在后面的绘画中,能把鸡的动态画的更丰富】

我们一起来领略鸡的风采。欣赏关于鸡的图片。

(1)多媒体图片:

1、大公鸡

2、一只花鸡

3、锦鸡

【学生通过欣赏了解鸡的特征。通过几张图片放在一起对比的能使学生更容易发现鸡的外形特点。】

(鸡的结构:头、颈、身体、尾巴、脚。头是圆形,身体大致呈三角形,尾巴弯弯的。)

师:鸡得哪个地方最吸引你?

【欣赏真实的鸡的图片,】

引导学生从外形、颜色等方面了解鸡的特征。(红红的鸡冠子、翘起的尾巴、美丽的羽毛等)

师:在汉语中”鸡”与”吉”谐音,是吉庆、吉祥的象征,所以很多艺术家都喜欢用鸡的形象当做为素材,创作出各式各样的艺术品,寄作品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感受中国民间绘画作品的寓意。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师:现在我一起来看看艺术家是如何对鸡进行装饰的?

(2)多媒体图片:真实的鸡和图案鸡做对比,装扮前后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不同作品的欣赏,探索农民画不同的装饰方法。】

1、农民画

艺术家眼中的鸡和真实的鸡有什么不同?

(形状变形、颜色夸张)

师:这是我们要学习的装饰绘画的基本方法。变形、夸张

2、农民画鸡

通过欣赏探索装饰方法一:

表现结构的花纹,如眼睛、翅膀、羽毛等,画这样的花纹要注意结构的形状特征,可用类似的图形去替换。如树叶和花瓣替换羽毛太阳替换眼睛等。

3、农民画鸡

这副作品是如何装扮的?通过欣赏探索鸡的装饰方法二:

可以用有象征意义的花纹,

如民间艺

术品中,装饰花朵表示大吉大利的意思。

(鸡和鱼代表吉庆有余)

这两只鸡在装扮的时候有什么区别吗?

【通过欣赏不同的材质的鸡的作品,探索制作方法不同】

4、泥塑鸡

这个作品跟前面的有什么不同?

5、衣服上的图案鸡

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所以衣服上的图案也表达了家人对我们的祝福,现在我们一起来创作一幅表达自己美好愿望的作品。

三、

教师示范

你们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么画的。

用简笔画鸡的方式让学生一边讨论一边了解鸡的外形和动态变化。

多媒体出示创作提示:

1、画出鸡的外形,注意鸡的外形和动作。

2、进行装饰,充分发挥想象力,在鸡的身上大胆装饰合适的花纹。

(注意花纹的色彩搭配)

四、

学生创作

选择合适装饰方法和装饰图案装扮一只与众不同的大花鸡。

五、欣赏评价

学生互评,说一说其他同学作品有什么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通过学生之间互相交换作品,学会发现别人的闪光点。

五、小结

多媒体图片:中国地图

这张是什么?像什么?

【用像雄鸡的中国地图使学生的感情得以升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热爱我国的民间文化的情感】

第15篇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装饰性特点。

2、能够初步了解动物变形,装饰的一般表现方法和规律。

3、愿意欣赏中国民间美术,对中国民间美术感兴趣。

教学重点:

动物装饰的一般表现方法和规律。

重点之一: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了解形象的特点,在概括、夸张、变形中不失其特征。

重点之二: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运用各种花纹和表现手法,去添加被装饰的形象,使形象更美丽,更有浪漫色彩。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夸张、变形装饰艺术的重要手法,学习简单的装饰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水彩笔、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幻灯2】

儿歌:小公鸡,真美丽,笔架冠,凤凰衣,一更唱,二更啼,三更四更报好时,五更一鸣人尽起,不要钱来不要米,只为黎明传消息。

这首儿歌说的是什么动物?说了哪些内容?

师介绍:在中国古代,没有报时的钟表,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以天亮作为一天工作的开始,而何时天亮却是由公鸡报晓来决定,人们认为鸡有勤奋、守纪律、不误时、认真负责的好品德。东晋时期的将领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三、分析:

1、我们来看这幅照片,鸡有哪些特征呢?

小结:鸡有红红的冠子、头、颈、躯干连在一起,左右侧各有一个翅膀,后部是尾巴,下面长着两条结实有力的腿和锋利的爪子。

2、让学生用分析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鸡与绘画作品中的鸡有什么不同?并找学生说一说。(写意、装饰画)【幻灯3】

3、师生总结出装饰画的特点:造型夸张变形,色彩鲜艳、对比鲜明。引出学习重点——装饰画。

四、演示

1、同学们还认识这些小助手吗?(点、形、线是构成装饰画的主要元素。)今天就由他们帮助我们完成学习任务。

2、以一个图片为例。【幻灯6】

教师演示:夸张变形——添加花纹——上色装饰——添画背景——整理完成

第一步:简化鸡的形象,用铅笔勾画出轮廓线。

第二步:添加花纹,依据鸡的形象进行描绘。

第三步:依据花纹的变化,

填充不同的色彩,色彩要具有装饰性,和谐统一。

第四步:添加背景。

第五步:整理完成。

演示后请学生总结创作步骤。

3、展示不同的装饰方法。

五、欣赏

学生作品【幻灯11】

六、创作

提作业要求,明确学习任务。【幻灯12】

七、展评

1、学生展示并说一说自己的作品。

2、学生互相欣赏、评价。

3、教师评价。

八、课堂小结

你们知道吗,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创作方法——夸张变形,不仅可以画出与众不同的画面,还可以创作出很多有新意的作品。【播放幻灯15】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尝试着做做。

板书设计:

大花鸡(装饰画)

整体——局部

1、夸张变形

2、添加花纹

3、上色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