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优秀学生个人汇报材料范文

优秀学生个人汇报材料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优秀学生个人汇报材料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优秀学生个人汇报材料

第1篇

一、“学困生”的群体性特征

初中英语课堂上的“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因为教师行为、家长行为、学生个性,以及其它的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整体来看,这个群体呈现出以下一些特征:

1、学习动机没有有效激发

初中英语课堂上的“学困生”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他们一方面深陷于中学阶段学习成绩至上的大环境,同时又困惑于社会上普遍宣扬的英语“工具说”。因此,他们的学习动机即不明确也得不到有效的激发。

2、学习方法单一

学习方法的多元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策略中体会学习的成果。而这个群体缺乏多元的学习方法。在英语听说读写几个方面的学习中,他们没有多元的学习策略。

3、学习效果不明显

缺乏明确的动机和多元的学习策略导致的结果是学习效果不高。在目前中学教学实践中,即便是在《新课标》实施之后,考试成绩的高低几乎是一个唯一的衡量标准。而在这种标准下,这个群体基本都是考试困难户。

4、学习自信心不高

英语学习兼有工具作用和自我认同建构作用。但这个群体因为长期处在班级的边缘,严重缺乏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和归属感。因此,在学习上对自己能否学好持有较大的怀疑,自信心不高。

5、合作意识薄弱

这个群体普遍游离与课堂活动之外,缺乏与老师及其他学生之间的合作。即使有合作,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也有限。

二、引导学困生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成绩为评价依据、各小组学生在互动合作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就是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语言交流和实践活动,共同完成课前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并做好记录,然后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其成果。

合作学习策略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轻松和愉快的学习空间,缓和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更重要的是,合作学习在一个平等的学习氛围内进行,大大地消除了一些学生焦虑的学习情绪,如消极、悲观、恐惧及自卑感等,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三、合作学习策略的具体操作模式

1、复述(Text-retelling)

复述的模式来自于一般课堂上的课文复述,即学生在理解、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打破原来的知识体系,用学过的语言材料,按照一定的要求,通过口头或笔头把课文内容重新表达出来。但在合作学习策略中,复述要求小组每个成员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陈述个人观点。每个学生在发言前,需先变化语言表达方式,复述前者的表达,然后完成相关表格。如:

S1:I like action movies because I think they’re exciting.另一个学生复述,S2:She likes action movies because she thinks they’re exciting.I like cartoons because I think they’re funny.

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困生”中基础差的学生找到一个可以模仿和参考的标准,同时这个标准可以是动态的,即不但在课堂内也可以延续到课堂外。

2、小组讨论式(Group-discussion)

每个小组根据老师给出的话题或问题展开讨论,先由每个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经记录员(recorder)记录整理后,由汇报员(reporter)向全班汇报。

例如,Go For It教材九年级Unit 3里阅读文章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可设计以下问题让各小组讨论:Should Liu Yu be allowed to make his own decision?Why?If you are good at painting and you want to be a famous artist,but your parents let you study hard.What will you do?

在这类讨论中,老师应事先进行合理的分组,将“学困生”均匀地分配到各个小组中。同时各个小组用组内民主的方式选出记录员和汇报员。这时“学困生”应当给予更多的机会去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担当小组中某个重要的角色。

3、个人成果综合展示(Achievement-demonstration)

小组成员根据教师的要求事先准备一些材料,并在课堂上进行组内交流,经归纳整理后,以小组汇报的形式与全班共同分享。例如Go For It教材七年级里

学到时间的表达,教师可布置任务让学生去找一些与time有关的句子,然后在组内交流,再向全班汇报。

这个模式强调个体自身的努力。对于“学困生”而言,一开始可能会是一个沮丧而又倍受打击的过程,但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展示他们自己的成果,他们应该会在同学的关注中慢慢建构起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毕竟,每个人都是渴望被人认可的。

4、角色表演(Role-play)

小组成员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就某一话题发挥想象,通过情境创设自编对话,进行角色扮演。Go For It教材七年级里对有关购物可以创设购物情境,教师事先准备不同颜色的衣物,让学生操练有关购物的交际用语:

S1:Can I help you?

S2:Yes,please.I want a sweater.

S1:What color do you want?

S2:Blue.

S1:Here’s a blue one.

S2:How much is it?

S1:20 dollars.

S2:OK,I’ll take it.

同样,这个模式对于“学困生”而言,是个非常好的手段,能使他们在极短时间内融入课堂活动中,改变了单纯提问带给这个群体心理上的压力和焦虑。

5、图画式(Illustration)

教师先提供各小组一些词汇、短语或图片,让学生据此做出反应,在交流反馈后,再组织学习新的语言材料。这种模式来源于目前中考的作文题。那些作文题通常会提供几幅图片和几个关键词,让考生对其进行描述。在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将此移植过来并在口语等环境中展现出来,这对学生综合英语水平提高会是很有帮助的。这种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困生”中的大部分同学英语表达能力差的问题。

6、流程图(Flow chart)

小组通过填图表的形式,对所学材料进行复习归纳,以帮助记忆。这类模式来自于数学课堂的图表。从心理认知的角度看,人们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认识与记忆图表。在英语课堂上,这种模式的实施,可以使“学困生”能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成果,从而使他们心理上获得较大的成就感。

四、合作学习策略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利用合作学习策略帮助英语课堂中的“学困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合理组建小组,营造氛围

把差生和优秀生搭配起来,让优秀学生来带动不太主动或成绩较差的学生。优秀的学生应该被告知不能歧视“学困生”,相反应该更尊重他们,从而为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营造和谐的氛围。

2、明确任务要求,帮助引导

老师应该明确任务要求,任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学生接到任务后有足够的资源去挖掘,同时这些资源都是学生能力范围可控的。老师在学生任务执行并形成汇报过程中,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使其不至于偏离任务设计的初衷。

第2篇

一、当下小学科学合作学习面临的困境

1?郾分工合作混乱。

在教师指导开展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一般都会被考虑在内,除此之外,许多课堂还采取了多种分组的教学方法,甚至打破常规,改变教室座位的布局,以求尽可能地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但是,因为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要求不够明确,往往会导致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彼此的意见得不到尊重,彼此的发言得不到倾听,实际的交流成果收效甚微,甚至有时还会出现有实验操作内容时,学生之间为了争夺一个器材,而互相指责,造成摩擦和矛盾。这样的小组合作只是徒有其表,是“合座”而非“合作”,徒有合作之形,并无合作之实。例如,在教学“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的糖的加热实验时,糖已经加热变成液态了,还有小组的学生在争论是否再往勺子中加白糖,导致下课铃响了,该组实验还没能完成,于是,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指责,造成矛盾。在课堂上,经常会发现,同桌交流时,两个学生同时在讲话;小组交流时,有两个以上的学生同时在发言。谁在倾听?

2?郾合作学习轻浮。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一种倾向:课堂上探究活动一环扣着一环,小组内成员都在踊跃讨论、发言,合作的气氛似乎非常浓厚。可只是一两分钟后,教师就终止小组讨论,并请小组代表起来回答问题。由于讨论的时间过于短暂,学生可能正在思考中,甚至还没有来得及思考。这种短暂的讨论,没有真正达到合作学习的要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这样的课堂,虽然看起来非常热闹,教师也充分给予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权利,但由于部分学生对小组探究目标了解有限,对小组探究的内容模糊不清,加之大部分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难以真正锻炼其思维。还以“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白糖的加热实验为例。实验活动开始没多久,教师观察到,有四个组的学生基本完成实验,勺子中的白糖已经变成黑色的焦炭,有的学生正用牙签戳着玩,有的学生在描述加热后的变化,记录员也忙着记录。但有一组白糖加太多了,还有一组蜡烛的火焰太小了,课堂到了一个小,学生兴奋,场面热闹,但教师硬要学生停下来,汇报实验结果。

3?郾主体地位失落。

理论上讲,差异化分组对形成学生间积极相互依存的关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依存性其实是很难形成的。因为,优秀学生通常主导着大部分机会,从而破坏了个体思想的独立性,使学习较差的学生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形成依赖性,或不作为性。学习较差的学生只是“群众演员”,甚至是“观众”和“听众”,在小组合作中所获得的机会远远低于优秀生和中等生,他们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对组内不同见解和观点无法提出真正意义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吸收有效的成分充实和完善自我的观点。优秀生对学习较差的学生的轻视与批评,使得缺少自信的学习较差的学生参与性和主动性受到压制。

4?郾学习评价缺失。

及时评价小组合作探究的情况,能够使每一位组员更清楚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探究兴趣。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活动结束后,往往要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小组发言的同学汇报时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往往代表的只是个人的意见,而不是小组交流的意见。教师评价也常常是“你的意见不错!”“你回答的真好!”。这样的评价偏重学生个体,忽视对小组集体的评价;偏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的评价;忽视对学习较差的学生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可能会挫伤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

二、有效开展小学科学合作学习的策略

1?郾分工明确,落实小组成员的责任。

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是每个学习的主体,学习个体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决定合作学习的成败。小组合作要建立一定规则:讨论时先想好后表达,不讲与学习无关的话,不信口开河,不重复别人的观点;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记住别人发言的要点;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养成良好习惯会使小组合作更加规范,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组长负责小组合作的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观察或操作过程的记录工作,材料员负责材料的领取、保管、归还工作,汇报员负责小组探究结果的汇报、交流工作,角色可以经常轮换,让学生体验到各种角色的责任及存在的意义,从中体会到要想成功就得同舟共济。落实个体责任,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也可以增加合作小组之间的可竞争性,促使个体责任感的形成。

2?郾抵制“泛化”,选择适宜的合作内容。

在日常教学中,合作有“泛化”的倾向,不同程度地存在“为合作而合作”的现象。在公开教学中,这种倾向更为明显,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要让学生围成一圈进行讨论,表面看气氛活跃,但形式上的热闹掩盖了学生对问题本质的理解,隐藏了教师的线性思维。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也并非每堂课都要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合作的内容要有必要性,还应该考虑学生的智力、经验和知识水平,并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内,唯有最恰当的内容,才能产生最满意的教学效果。

3?郾提高个体参与的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合理引导,积极调控,扮演小组合作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角色。教师应把大部分时间用于“看”学生的操作与实验,“听”学生的发言与讨论,“悟”学生的所思与所想,了解小组合作的进展,获取学生合作的信息,用学生的眼光来审视,学会包容和期待,在下一个路口等着学生,并在下一个路口促进各小组思维资源的有效共享。

4?郾,发展相互依存的关系。

小组合作需要学生之间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和思想的交锋,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维方式不同,必然会产生认知差异,甚至冲突。这其实并非是坏事,相反,这正提供了同化与顺应的时机,凸现了个人结论的不确定性,进而促使学生主动查找资料,在思维的参与下去验证或修改结论,使用多种认知策略。因而,只有形成组员之间的有效依存,才有机会让他们挑战自我,挑战别人,乃至挑战权威。在的过程中,发展相互依存感。

5?郾师生共学,掌握小组合作的技能。

一方面,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安排、组织、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取得预期效果。另一方面,“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小组合作学习的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既非与生俱来,也并非在小组中自然得到发展,而是需要教师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合作的技能,进而在一定合作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全面技能。

第3篇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工学结合;考核方案;教学改革

课题基金:本课题是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基于关键职业能力的工学结合网络系统构建――以国贸专业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正处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高度重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世界各国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中国也不例外。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五项改革,把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排在第一位,特别是在职业教育领域,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改革创新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袁部长提出,整合教育资源最主要的是整合学校和企业的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最主要的是实行工学结合。

基于德国“双元制”及澳大利亚“培训包”等实践教学理念的“工学结合”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突出职业核心能力训练,将教育和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对教学的质量标准赋予了新的内容。一方面,使学生在全真的工作环境中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完善自己的人格特征,并在毕业后能尽快找到工作并适应工作需要;另一方面,密切校企关系,有利于学校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自2007年5月首次在经贸学院05级学生实施“工学结合”以来,该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基本实现校企“双赢”局面。

二、当前工学结合考核方式的弊端

浙江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省份,浙江高职院校的国贸专业承担着为各类民营中小企业培养国际商务人才的重要责任。如何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宗旨,真正将该理念渗透到专业教学过程,尤其是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中,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关键。反思目前工学结合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未真正突出能力训练

德国“双元制”下的工学结合模式,着重训练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必需的职业核心能力,如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性能力等四大能力,特别是面对未来复杂经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而目前实践教学却未明确实习前后及各环节的能力训练。

(二)实习目的较盲目

由于企业对机电类和经贸类学生的岗位需求量不同,学生找工作以分散为主,学生实习前普遍撒网找工作,找到工作后忙着完成订单、生产、质检等工作任务,但对于自己在实习前要提高自己哪方面的能力、实习中如何提高、实习后总结自己的收获和未来职业前景却缺乏必要的思考和锻炼。

(三)实习资料太粗糙

实习手册是学生记录学习历程、收集资料和考核的依据,目前仍以学生周记和总结、企业考核表、实习指导教师评价表等文字资料为主,学生周记是流水账,实结是阎王账,篇幅极长、内容苍白,甚至有的学生抄袭网上资料;企业考核表往往是企业盖章,让学生写鉴定;绝大多数实习指导教师根据这些伪造资料闭门造车。

(四)考核标准较模糊

考核项目一般区分为学生实习报告、实习工作单位评价、指导教师评价三项,各项目未明确考核标准,导致各教师的评价标准不统一。教师考核结束后只是给学生打分,不与学生沟通反馈,未肯定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及尚待解决的问题。

(五)终结性考核为主

按照学校要求,学生与学校指导教师一般每周沟通一次,少数指导教师实地检查也只是走形式,基本以实习结束后学生上交的实习手册、学习笔记、实习案例等纸质材料判定成绩。

(六)信息系统功能单一

2013年初,学校用浙江省较为先进的工学结合实习网络系统试运行,试运行期实施纸质和网络双线操作。单纯就该系统功能而言,仍沿袭传统学生周记、总结形式,教师考核仍是传统的评语加等级评定,未真正体现职业核心能力考核;并且该系统在实际操作中未实现短信、在线讨论等功能,不能更好地实现学校教师、企业、学生之间的互动。

三、工学结合考核方式改革实践

借鉴德国“双元制”及澳大利亚“培训包”等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浙江机电”)经贸管理分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于2011年初至2013年暑期,尝试对大一2周认知实习(2个班)、大二18周顶岗实习(3个班)、大三15周(4个班)毕业综合实践共9个班级的工学结合实习各抽6人进行小组试点,进行对话式教学。考核方案力求学习视野长远化、考核方式过程化、考核要求个性化、考核标准明晰化、评价主体立体化的科学考核体系。

(一)能力目标递进化

浙江机电国贸专业三年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满足市场需求,本着“服务地方经济,突出技术教育”的原则,明确以培养浙江经济与贸易发展所需的“外语+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商务人才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校企共建、情景模块、工学结合、交替深化”的思路设计培养方案。要求学生以国际化的视野,着眼于自身的发展,完成专题任务:大一必须明确专业方向,在2周的认知实习过程中必须了解外贸企业人才需求特点,访谈岗位成功人士和分析某一外贸岗位关键能力;大二必须熟悉专业岗位,14周的顶岗实习需结合本职工作分析如何胜任外贸岗位,为外贸企业管理提出自己的建议,研究行业最新发展动向或国际经济热点问题;大三必须准备专业发展,针对毕业论文进行调研,研究成功外贸企业家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如何成为一名卓越的管理者,能自我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以上要求必须体现在实训手册要求撰写的3篇专题文章中,提出自我改进方案。

(二)能力标准明晰化

在教改过程中,考核评分表的设计和分值比例进行6次大的改动,近期考核表设计16个考核点,考核方案重视专业能力与方法能力的培养,占比均为30%,社会能力和人格能力各占20%,合计100%,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五级评定。为使考核有据可依,对考核等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的标准进行说明,供学生及校内外指导教师参考。

以下为大二工学结合考核优秀的部分标准:

1.外贸磋商、签订合同、备货、制单、检验、保险、报关等进出口业务流程基础扎实,能选取合适的工作方法,优化流程和过程,主动监控工作成果(专业能力)。

2.业余时间自学至少一门具有实践价值的课程,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能力)。

3.迅速融入团队,严于律已,宽容他人,为了工作大局和团队能牺牲个人利益(社会能力)。

4.富有工作热情,克服各种因素按时到岗,主动加班加点提前完成各项任务,细心周到,灵活适应新情况(人格能力)。

(三)实习方案个性化

实训前在学院指导教师采用圆桌对话方式讲述职业核心能力后,进行小组讨论,首先进行外部经济环境分析,厘清当前社会各方的机会和威胁,然后再进行个人能力分析,逐项分析个人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沟通能力、人格能力的优劣势,再寻求个人实训过程中亟需完善之处,按周分阶段明确实习目标。任务完成后,选出小组长负责小组相互沟通和学习。实习过程中学生若遇到问题,学校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自主解决,实在无法解决可以请教企业教师,或每天晚上与学校教师通过实习网络联系,周记在每周日晚24点前提交系统,超时记为零分,内容必须体现职业核心能力改善。

(四)考核体系立体化

职业人的特点是要为自己负责,要与他人竞争,满足企业及社会的全方位需求,而不是仅对教师负责。为真实体现职业人的考核,考核设计个人自评与小组内互评占50%,学校指导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评分占50%。

学生实习结束后,为确保考核的公正、公平、公开,每位成员需要展示实训佐证资料,在5-8分钟内口头汇报实习过程,解答学生和教师提出的问题。该方式一是利于锻炼个人的沟通能力和自我负责的精神;二是利于学生横向比较,鼓励个人进步和发现不足;三是有助于发现学生是否真正利用工学结合时间在资料造假从事别的事情;四能使学生感知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教师汇总小组、个人、校内外指导教师考核成绩后,与学生个别交流,明确指出每个学生今后需要改进的方面。考核最终结果每组只能有1-2名优秀组员,即使碰到组员特别优秀也不能破例。

(五)优良学风传承化

新的工学结合考核方案规定,每位考核等级优秀学生必须在学弟学妹实习动员前准备5分钟的发言,传授面试和实习心得,回答下一届学生提出的问题。如国贸0881、0832、0941班毕业综合实践的优秀学生为国贸0931班学生传授实习经验,当场解答如何解决找工作和在工作中遇到的系列问题,无形中为下一届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也增强了优秀学生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有助于优秀学习风气的养成,实现顶岗实习效果的良性循环。

(六)校企合作深层化

浙江机电国贸专业与浙江新秀箱包营销有限公司、浙江中大进出口有限公司、浙江万事利集团、绍兴轻纺城等外贸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企业在业务烦忙的季节请实习生任外贸助理,有意识地挑选优秀学生作为储备人才。在此合作关系下,企业教师自愿到学校担任国贸专业课程的兼职教师,与学生有早期的熟悉过程。学生实习前与校内指导教师进行沟通,对自我职业能力评价客观,实习目标明确。实习过程中校内外教师密切合作,每2周至少一次定期走访和电话沟通,以观察者、顾问的身份开展教学,观察学生实习过程,评估各方面的表现或哪些方面尚需完善等,与学生保持积极动态反馈。校外教师在学生实习后,需填写一张对学生按职业核心能力细化考核的表格,除对学生各项能力进行评定打分外,要在实习评语中肯定学生的进步,明确指出改进的方向,避免以往考核走过场和写套话的弊病,真正实现了学校、企业、从业者的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主要工作文件[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1999(6).

2.徐朔.“关键能力”培养理念在德国的起源和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6(6)

3.马乔林.论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4.吕景泉.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关键能力”培养[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