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生物效应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从服务营销的“4P”理论来分析我国民办高校招生中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产品(Product)高等教育同时具有公共产品、商品的特性
民办高校作为教育服务产品的生产者,在招生市场上提供的产品就是教育服务的品牌、质量和特色。作为教育消费者即学生而言,在招生市场上要求购买的是优质、特色的教育产品。显然,民办高校当前在品牌、质量和特色等方面尚未完全成熟,仍有比较大的改进空间,目前还很难对教育消费者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同时,不少民办高校对学校特色发展战略缺乏准确的定位,使得民办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与普通高校有很大的相似性,什么专业热门就开什么专业,这种教育产品的相同性及相似性,导致了许多民办高校办学特色的消失、学科专业的结构性短缺,出现了许多专业人才过多,而有些专业无人可招的局面,影响了民办高校生源的合理布局。
2价格(Price)当前,民办高校对学费的依赖性不断加强
“由于高等教育成本具有递增性,加之民办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结构单一,民办高校为了维持自身生存,不得不采取提高收费的办法”。《2008中国民办高校评价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民办高校人均学费是公办高校的两倍左右;民办高校本科人均学费在1万元以上,其中独立学院学费平均在12000元,民办大学学费平均在11000元,其中部分独立学院学费更是高达15000甚至20000元。高额的费用抑制了民办高等教育需求,让许多考生对民办高校望而却步,这也是造成部分民办高校新生报到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3渠道(Place)部分民办高校招生宣传渠道比较单一
主要通过“走出去”,即在各地设立临时招生咨询点的方式,很多招生人员是临时被抽调参加,对于招生工作了解不多,对于学校情况不甚了解,导致招生效果不佳。高校招生宣传主要集中在高考结束之后,填报志愿期间的宣传,时间过度集中,而且宣传往往只针对高三毕业生,宣传效果比较有限,对学生的影响较小,甚至可能留下负面印象。“显然,民办高校在挖掘、发现、引导需求、借助教育或教育中介组织进行招生等方面实施渠道创新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4促销(Promotion)促销是指传播媒介、公共关系等在招生市场的综合运用
“在广告宣传方面,虽然民办高校也很注重利用广告效应进行招生宣传,但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集中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介进行,而对传播渠道的更新、学校品牌的输出缺乏应有的认识与挖掘,使得招生广告宣传的实效甚微”。部分民办高校在招生宣传时,没有注意针对性与有效性,没有找准教育消费者学生的关注点,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收效甚微,“一般一所民办高校年招生宣传费用投入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占到学费收入(以三年计)的5%”,甚至部分民办高校还存在虚假宣传的情况,这对于民办高校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宁波大红鹰学院的招生服务营销策略
基于以上四点,宁波大红鹰学院在招生宣传工作中,采取了以下服务营销策略:
1产品(Product)———细分市场
打造独特的教育产品民办高校要在同质化产品的基础上发展差异化竞争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突出自身优势,打造品牌高校,在教育消费者心目中树立品牌形象,使自己的教育产品具有特色,适合消费者需要,并与竞争者的产品有所区别,通过准确定位来把握自己的招生对象。例如,该校开设了国泰安创业学院,是国内第一家由高校和企业合作共建的开展创业管理专业教育的学院,由深圳市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宁波大红鹰学院协作共建、合作办学。充分发挥宁波大红鹰学院已有的专业优势,借助深圳市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独特的创业理念、殷实的财力基础、丰富的行业资源,为创业学院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专业生态链。将高校的基础教育优势与广泛的社会资源、项目资源、企业家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创业孵化三位一体的EPI体系。该体系尤其强化了创业实践训练环节,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学院的创业孵化基地,配备系列高度仿真的创业实训模拟软件,让学生足不出校就可以模拟创业,感受市场竞争压力,感悟创业真谛,激发创业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升综合素质,让学生在真实中演绎创业传奇。再如,该校还开设了大宗商品商学院,本着立足宁波,面向全国,链接全球,以大宗商品产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需求为目标,“专业教学、职业培训、创业孵化”三位一体,既对接国际高端教育资源,又服务全球大宗商品领先企业,培育国内大宗商品产业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本着“政府指导、学校主办、企业支持”的改革模式培育大宗商品交易相关人才;在高校教育实践基础上进行大宗商品交易试点;核心课程实行“理论讲授+专家讲座+企业实践”的教学模式;创新校企“双导师”、“双班主任制”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基于“政、校、企”紧密联动的实战型大宗商品交易人才的培养模式。
2价格(Price)———通过价格策略
吸引家庭困难、成绩优秀的学生“所谓价格策略,从某种程度来讲,高校对于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等都可以认为是一种价格优惠,高校在实施价格策略时,可以从提高经济资助、奖学金等方面入手”。2013年,香港大学在全国高考人数连续5年下降的情况下,申请人数达到1.2万人,最终录取了303人,在录取的学生中,有16位全国各省、市、区的高考状元。香港大学为他们设立了丰厚的入学奖学金,其中,全额奖学金可达每年17.5万港币,包括了全年的学费(每年港币15万元),以及生活费和住宿费。很多学生因此而放弃了北大、清华的名校,选择了香港大学。该校帮困助学服务项目主要有以下几个(:1)助学贷款: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含第二学士学位、几个高职学生,下同)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不超过8000元;(2)勤工助学岗位:一般有卫生清洁、图书馆图书整理、食堂服务、水房送水、电影院管理、办公室文秘等工作,校内的工作岗位原则上优先照顾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3)奖助学金:国家奖助学金、宁波市政府奖助学金、宁波慈善助学金、宁波市彩虹助学;(4)该校还坚持开展寒假“百人送温暖”活动,由“送温暖”小组分赴各地,详细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和面临的实际困难,转达学校的慰问,赠送慰问金,将学校对学生的关心、问候和鼓励送到贫困学生以及贫困生家中。同时,该校还设立了院长奖学金、优秀学业奖学金等,其中,国泰安创业学院还设立了入学奖学金、优秀学业奖学金、企业奖学金、创业奖学金等,用于吸引优秀学生的报考。
3渠道(Place)———多渠道的招生长效宣传手段
首先,通过参加省内各地的招生咨询会、举办网络校园开放日、设立地方宣传点、深入高中宣传等传统宣传方式,开展招生工作。其中,高中学校作为直接高校生源的提供者,越来越受到该校的重视。该校与中学开展了校校合作,利用高校优良的硬件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校园文化等资源,多方面展开合作和交流,如组织学生活动、学术报告进入高中,拉近高中与高校的距离,让高中学生在了解大学生活的同时增长见识;利用校校合作的机会,逐渐向这些学生渗透我校的办学理念、专业特色等,在高中建立长效宣传机制,期望达到深入人心的宣传效果。
4促销(Promotion)———完备调研数据、建立招生队伍
从服务营销的“4P”理论来分析我国民办高校招生中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产品(Product)高等教育同时具有公共产品、商品的特性,民办高校作为教育服务产品的生产者,在招生市场上提供的产品就是教育服务的品牌、质量和特色。作为教育消费者即学生而言,在招生市场上要求购买的是优质、特色的教育产品。显然,民办高校当前在品牌、质量和特色等方面尚未完全成熟,仍有比较大的改进空间,目前还很难对教育消费者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同时,不少民办高校对学校特色发展战略缺乏准确的定位,使得民办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与普通高校有很大的相似性,什么专业热门就开什么专业,这种教育产品的相同性及相似性,导致了许多民办高校办学特色的消失、学科专业的结构性短缺,出现了许多专业人才过多,而有些专业无人可招的局面,影响了民办高校生源的合理布局。
2渠道(Place)部分民办高校招生宣传渠道比较单一,主要通过“走出去”,即在各地设立临时招生咨询点的方式,很多招生人员是临时被抽调参加,对于招生工作了解不多,对于学校情况不甚了解,导致招生效果不佳。高校招生宣传主要集中在高考结束之后,填报志愿期间的宣传,时间过度集中,而且宣传往往只针对高三毕业生,宣传效果比较有限,对学生的影响较小,甚至可能留下负面印象。“显然,民办高校在挖掘、发现、引导需求、借助教育或教育中介组织进行招生等方面实施渠道创新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3促销(Promotion)促销是指传播媒介、公共关系等在招生市场的综合运用。“在广告宣传方面,虽然民办高校也很注重利用广告效应进行招生宣传,但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集中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介进行,而对传播渠道的更新、学校品牌的输出缺乏应有的认识与挖掘,使得招生广告宣传的实效甚微”。部分民办高校在招生宣传时,没有注意针对性与有效性,没有找准教育消费者学生的关注点,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收效甚微,“一般一所民办高校年招生宣传费用投入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占到学费收入(以三年计)的5%”,甚至部分民办高校还存在虚假宣传的情况,这对于民办高校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宁波大红鹰学院的招生服务营销策略
基于以上四点,宁波大红鹰学院在招生宣传工作中,采取了以下服务营销策略:
1产品(Product)———细分市场,打造独特的教育产品民办高校要在同质化产品的基础上发展差异化竞争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突出自身优势,打造品牌高校,在教育消费者心目中树立品牌形象,使自己的教育产品具有特色,适合消费者需要,并与竞争者的产品有所区别,通过准确定位来把握自己的招生对象。例如,该校开设了国泰安创业学院,是国内第一家由高校和企业合作共建的开展创业管理专业教育的学院,由深圳市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宁波大红鹰学院协作共建、合作办学。充分发挥宁波大红鹰学院已有的专业优势,借助深圳市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独特的创业理念、殷实的财力基础、丰富的行业资源,为创业学院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专业生态链。将高校的基础教育优势与广泛的社会资源、项目资源、企业家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创业孵化三位一体的EPI体系。该体系尤其强化了创业实践训练环节,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学院的创业孵化基地,配备系列高度仿真的创业实训模拟软件,让学生足不出校就可以模拟创业,感受市场竞争压力,感悟创业真谛,激发创业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升综合素质,让学生在真实中演绎创业传奇。再如,该校还开设了大宗商品商学院,本着立足宁波,面向全国,链接全球,以大宗商品产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需求为目标,“专业教学、职业培训、创业孵化”三位一体,既对接国际高端教育资源,又服务全球大宗商品领先企业,培育国内大宗商品产业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本着“政府指导、学校主办、企业支持”的改革模式培育大宗商品交易相关人才;在高校教育实践基础上进行大宗商品交易试点;核心课程实行“理论讲授+专家讲座+企业实践”的教学模式;创新校企“双导师”、“双班主任制”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基于“政、校、企”紧密联动的实战型大宗商品交易人才的培养模式。
2价格(Price)———通过价格策略,吸引家庭困难、成绩优秀的学生“所谓价格策略,从某种程度来讲,高校对于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等都可以认为是一种价格优惠,高校在实施价格策略时,可以从提高经济资助、奖学金等方面入手”。2013年,香港大学在全国高考人数连续5年下降的情况下,申请人数达到1.2万人,最终录取了303人,在录取的学生中,有16位全国各省、市、区的高考状元。香港大学为他们设立了丰厚的入学奖学金,其中,全额奖学金可达每年17.5万港币,包括了全年的学费(每年港币15万元),以及生活费和住宿费。很多学生因此而放弃了北大、清华的名校,选择了香港大学。该校帮困助学服务项目主要有以下几个:
(1)助学贷款: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含第二学士学位、几个高职学生,下同)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不超过8000元;
(2)勤工助学岗位:一般有卫生清洁、图书馆图书整理、食堂服务、水房送水、电影院管理、办公室文秘等工作,校内的工作岗位原则上优先照顾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
(3)奖助学金:国家奖助学金、宁波市政府奖助学金、宁波慈善助学金、宁波市彩虹助学;
(4)该校还坚持开展寒假“百人送温暖”活动,由“送温暖”小组分赴各地,详细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和面临的实际困难,转达学校的慰问,赠送慰问金,将学校对学生的关心、问候和鼓励送到贫困学生以及贫困生家中。同时,该校还设立了院长奖学金、优秀学业奖学金等,其中,国泰安创业学院还设立了入学奖学金、优秀学业奖学金、企业奖学金、创业奖学金等,用于吸引优秀学生的报考。
3渠道(Place)———多渠道的招生长效宣传手段首先,通过参加省内各地的招生咨询会、举办网络校园开放日、设立地方宣传点、深入高中宣传等传统宣传方式,开展招生工作。其中,高中学校作为直接高校生源的提供者,越来越受到该校的重视。该校与中学开展了校校合作,利用高校优良的硬件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校园文化等资源,多方面展开合作和交流,如组织学生活动、学术报告进入高中,拉近高中与高校的距离,让高中学生在了解大学生活的同时增长见识;利用校校合作的机会,逐渐向这些学生渗透我校的办学理念、专业特色等,在高中建立长效宣传机制,期望达到深入人心的宣传效果。
当今大学生还具有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炫耀心理。大学生是一个比较活跃的群体,喜欢效仿、比较,寻找一种高人一等的感觉。周围人拥有的,自己也要拥有,喜欢用品牌来吸引同一群体的眼球,体现自己的财力和地位,展现个人高品位。大学生攀比、炫耀的心理需求,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消费实现。购买到的产品送货上门,如有不满可沟通退货。这些都满足了大学生经济实惠的心理。物流是网络交易完成的重要保障之一,合理化、现代化的物流能够促进网络交易的顺利进行。
二、大学生网络消费过程
网络购物的基本流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购买前、购买中、购买后。购买前包括五个阶段:潜在需求的唤醒———收集信息———购买方式选择———购买商家选择———购买产品选择。购买中包括两个阶段:支付方式选择———等待接受产品。
购买后包括两阶段:售后服务———售后评价。如图1所示。购物前分析:网络营销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诱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主要表现在:网上商店的网站的特色风格、产品的个性化设计、网络广告的独特创新、亲朋好友及网络好友的推荐等。消费者收集信息的渠道主要有两方面:内部渠道和外部渠道。内部信息渠道主要包括:消费的实际经验教训、个人对市场的观察研究、个人消费活动的记忆及使用同种产品的感受。外部渠道:亲朋好友的推荐、网络广告、大众媒体推动等。比较选择主要是:通过衡量风险和利润的大小来选择是传统购物方式还是网络购物方式;比较商家的价格、信誉、售后服务等,选择可靠的商家;通过商品的描述、图片展示、质量评价等来确定产品。
购物中分析:网上支付手段有货到付款、支付宝、网上银行、手机支付等,通过比较风险的大小,消费者选择可靠、可信的支付方式。等待产品的过程也是商家下达产品的订单、物流配送、接受产品的过程。配送的过程有可能出现货物损坏、丢失等现象,也影响消费者对网络购物的满意程度。
购买后分析:当消费者接受产品后,一旦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物流问题、退换产品等,商家要及时与消费者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消费者使用完商品后,会对产品做出客观评价———满意或不满意。满意的情况下会重复购买,做出好的评价,向周围好友推荐,对商家产生正面的影响。相反,不满意会做出不满评价,对商家产生负面影响。
三、营销策略
影响当今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主要的因素是:价格、质量和便捷性。为此商家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1.在网络购物过程中,商家要保持与顾客沟通,倾听顾客需求,并及时满足他们的需求。商家通过服务热线、在线QQ或旺旺等方式,实现一对一、双向的沟通,商家才能了解到消费者的个性化的需求,进行产品个性化设计、完善产品和服务、解决购买中存在的问题。商家应完善退货制度:制定完整明确的退货程序;规定出现什么情况时可退货,费用谁来承担;退货时间及时。此外,消费者担心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产品维修。商家应履行自己的承诺,实现“三包”或免费维修。如想进一步方便消费者,可设立全国联保。
2.在客户投诉的问题当中,物流配送问题占75%。商家应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利用第三方经营优势开展网络业务。经济实力强的企业可以自建配送体系。
论文摘 要: 目前我国高校生物双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问题、双语师资问题、双语教材问题及课程设置等方面,为增强生物双语教学效果,可以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加强双语师资培训,加强双语教材建设和改善双语教学环境等措施上给予强化和提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间交流的频繁,目前急需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参与竞争,复合型人才一般被认为是既懂专业又能熟练运用外语进行交流的人。而目前我国高校在外语和专业课的学习上存在诸多问题。许多学生往往能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却不能真正看懂专业文章;能在听力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却无法用英语交流。推行双语教学能有效地避免这种“应试哑巴英语”,在更广的学科领域、更丰富的语言层面上扩大英语实践,培养英语思维能力。双语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竞争力及提高综合素质”[1]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在高科技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占有突出重要的位置,生物科学对医学和农学及其生产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涉及领域广泛。不可否认在生物知识、生物进展及生物教学等方面国外要领先很多,而这些相关信息多数直接来自原版杂志、原版教科书,因此,生物学科本身的发展呼唤双语教学。
1.在生物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双语教学在我国高校中推进得较快,铺开的力度较大,而真正具备开展有效的双语教学条件的高校并不多,因此双语教学在各高校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
1.1学生问题
实施双语教学首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问题,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接受能力将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所以双语教学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较高,尤其是语言能力方面。我国虽然长期开展英语教学,学生从初中甚至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但由于一直以考试为指挥棒,过于注重笔头而忽视听力和口语,致使学生的整体语言水平一直不高。国内大多数高校生物双语教学采用的是国外原版教材,这些教材内容丰富、新颖,阅读量大,能提供该领域最新的专业知识,但对于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这些大量涌现而又完全陌生的信息恰恰成为他们阅读和理解的障碍。加之高校普遍以大班授课为主,教师很难兼顾程度参差不齐的所有学生,因此双语教学会影响部分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不仅不能促进专业学习,反而成为专业学习的阻碍。因此,对英语基础好的学生进行双语教学很有帮助,但对部分基础差的学生进行双语教学反而会影响专业的学习。
1.2双语师资问题
双语教师是推动双语教学的关键,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在专业课教学当中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外文板书、外文讲授,因此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外语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牢固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
双语师资短缺是高校推进双语教学的最大瓶颈[2]。目前我国高校中进行生物双语教学的教师一般都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专业基础比较扎实,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但这些双语教师绝大多数没有国外学习或工作经历,他们的英语能力并不全面,通常在词汇和阅读方面能力较强,但听力、口语方面却相对薄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也仅来自媒体或有限的阅读。在对某高校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3],当问及“你对双语教师的英语水平是否满意”,仅有18.09%的学生表示“满意”,61.17%的学生表示“还可以”,而表示不满意的学生有20.74%。在“你认为给你们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师最需要改进的是什么”一项,11.7%的学生回答的是“加强专业素养”,29.26%的学生回答的是“提高口语”。
1.3双语教材问题
由于双语教材是双语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与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与媒介,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质量,因此实施双语教育的国家普遍重视双语教材的选择与开发,他们强调教材内容的选择要有理论性、可行性、针对性、系统性、易读性、真实性、文化性、规范性、教育性与趣味性[4]。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生物学科双语教学使用的教材多是原版进口教材,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热情,无法满足生物学科双语教学的要求[5]。第一,引进的教材费用太高。原版教材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如语言地道、专业术语表述准确、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国外该学科专业的研究现状,缺点是花费昂贵,使师生难以承受。另外,学生往往会为避免由于英语水平问题带来的理解上的偏差,需要购置相应的中文教材,这样就更增加学生学习的经济负担。笫二,引进教材的适用性问题。由于中西文化在文化底蕴、背景及思维表达方式和价值观上的差异使学生在对引进教材的理解上存在一些困难。
1.4课程设置问题
建立完整的双语课程框架指导双语教学朝向规范、统一、明晰的体系方面发展是双语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何时、哪些科目开始实施双语教学最为合适是我国高校一直在探讨的问题。英语在和生物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上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通过一两门课程的双语教学就达到理想的程度。因此,双语教学在生物学课程安排上,应注意其延续性,使其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双语课程的数量也应随着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增加。但目前多数高校按照《大纲》精神是从三年级才开始开设双语课程,而且学时不多,因此,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依然很少,而从语言的学习规律方面来看,语言环境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提高有直接影响,课时数量不够会导致双语教学的实效大打折扣。此外,课程设置应该具有连贯性,课程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平稳,不能有过大的跨度,而目前我国高校由于师资方面的原因难以综合考虑到课程的各个方面。
2.改进生物双语教学效果的对策与建议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生物双语教学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之前,要清楚、生动地提出生物双语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生物双语课程开始阶段可以先给班级的学生发一些有关生物方面的外文资料,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完,并且把主要内容以书面形式用中文表达出来。以此为契机,教师可以将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引出来,这样,学生首先在情感上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便于以后双语教学的开展。
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双语教学的“度”,过于简单的知识和英语对学生没有挑战性,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过于难的知识,学生力不能及,会打消学生学习双语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习动机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英语水平,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发展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并且做到在用英语讲授内容的时候难易适中,让大多数学生能够听得懂学得会。按照这一思路,在进行生物双语教学时首先根据学生英语测试水平进行分班。对于学生英语水平较好的班级,在授课时可以以稍微高于50%的英文比例进行[6]。对于学生英语水平稍差的班级,在授课时可以采用30%—50%的英文比例,适当放慢语速,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在用英语讲完后适当用中文作补充。至于部分外语水平过低的学生,我认为可以不必接受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毕竟不能以损伤学科教学为前提,对于这部分学生,用外语进行学科教学只能妨碍其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2.2加强双语师资培训
高校生物双语师资的培训,应该以培养为主,辅以引进。培养包括双语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双语教师的在职培训。双语教师的职前培养是指对双语教学感兴趣的人员进行的就业之前的正规的教育。双语教师的在职培训是指对各学校在岗双语教师进行的双语教学的技能培训。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展开对双语教师的在职培训:(1)校本培训。由于不同高校开设的生物双语课程各不相同,教师自身水平及面对的教学对象之间差异相对较大,实施以双语教师任职学校或该地区层次相当的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的校本培训会是比较符合现阶段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现状的一种方式。这种培训首先要注重教师自身的双语教学实践和经验,并且要注重双语教师的自我反思。所以校本培训首先要有针对性,譬如教师所欠缺的是英语语言能力,培训就重点强化双语教师听、说、读、写等方面;欠缺的是教学技巧,培训就重点介绍演示各种课堂教学策略、手段等,总之,培训者的讲座要和被训者的经验和实践密切结合。(2)出国培训。选派优秀的双语教师直接去国外接受生物双语教育培训是有效而快捷的方式。这种培训不仅能直接有效地提高双语教师的英语语言水平与语言教学技能技巧,而且能使双语教师习得国外教师先进的双语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开拓视野,了解多元文化。
2.3加强生物双语教材建设
高校生物双语教材在选用或编写时要紧扣教学大纲,教材的语言要采用纯正地道的英语来讲授和表达生物学知识,对于较难理解的部分可以多用短句和简单句,用清晰的形式对知识点加以表达。教材的内容通常要包括:学习目标和本章概要;专栏形式的阅读材料;每章结尾的复习材料,如关键术语表、小结、复习题等。书中还可以加入大量经过仔细挑选和设计的图表,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内容的了解。教材编写时要注意在系统讲授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保证其英语表达的准确性和原汁原味,因而可由国内外学者合作编写中国版的双语教材。
2.4改善生物双语教学环境
只在生物课堂上加强口语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利用好校园环境。如提供各种教育活动的时间、场地等,如语音室、多功能活动室、录像室、制作室、运动室、模拟社区、模拟超市等,保证学生双语环境下的活动时间,创设一个教师与学生平等融洽的心理环境等。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播放英语节目,开设英语交流与活动区域,邀请同校的外籍学生一起举办英语角,举办各种趣味英语竞赛、英文歌曲演唱比赛并采取多种奖励手段,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创建一个全方位的双语校园环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校园生活中、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潜移默化地使用英语。
参考文献:
[1]李榕.我国高校双语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23.
[2]雅克.德洛尔.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袁长青,范正华.对我国高校推行双语教学模式阶段性成果评述[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9).
[4]赵慧.双语教学纵横谈[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这篇论文由来自英国德文郡布莱克沃顿小学的25名8岁至10岁的小学生完成,伦敦大学学院的博·洛托博士为他们提供了科学指导。
“据我们所知,这是高质量学术刊物首次发表小学生的论文。”英国皇家学会的发言人告诉新华社记者。皇家学会是具有数百年历史的久负盛名的科学组织,其主办的《生物学通讯》属于影响力较大的国际学术刊物,而这篇小学生论文通过了该刊正常的同行评议审稿程序。
小学生们观察了大黄蜂在实验装置中觅食的行为。在他们看来,科学实验充满了乐趣,就像是和大黄蜂之间玩的一场游戏。他们为“游戏”设置了规则,只有在具备某些颜色组合模式的“花朵”上才有糖水,然后观察大黄蜂能否识破这一点。
洛托说,他只是帮助培育大黄蜂和提供实验器材,“整个实验都是属于孩子们的”,他们提出了大黄蜂能否判断颜色模式的问题,并自己记录数据和寻找答案。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巨大荣誉,郑咏梅却异常平静。她说,这一论文的发表及其饱受重视,证明了中科院化学所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院长江雷院士带领的科研梯队开展的向自然学习的仿生科学研究进入世界领先行列,这将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学科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个突破性的研究揭示了筛器蜘蛛(Uloborus Walckenaerius)的捕捉丝的方向集水效应,提出了“多协同效应”机制,为新型仿生集水材料研究提供思想理论基础。
在微纳米各向异性梯度结构方向性憎水效应研究方面,她揭示了Morpho蝴蝶翅膀的特殊浸润性,发现了蝴蝶翅膀上单方向可调控的斥水特性的机理。传统上认为同一种结构的超疏水表面,只能具备单一浸润状态,而郑咏梅通过探究蝴蝶翅膀的浸润特性,发现了由于独特的取向结构,两种高/低粘滞的超疏水状态能够共存且在同一表面上。这个发现在材料、微流控、生物工程,器件等领域均具有一定的指导和科学意义。
参考文献的撰写是要有真实的科学依据的,论文的参考文献也是要可查阅到的文献资料,不是自己胡编乱造的瞎写的。关注学术参考网可以查看更多优秀的论文参考文献,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污水脱氮除磷论文参考文献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污水脱氮除磷论文参考文献:
[1]李艾宏.深圳市横岗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改造.中国给水排水,2004(06).
[2]杨红,王辉,姜义圆.营口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系统改造设计.给水排水,2006(05).
[3]孙笙,刘月.污水厂增加和完善硝化功能的工艺改造探讨.中国市政工程,2006(04).
[4]蒋玖璐,励建全,何文斌.上海南桥污水厂改造工程的设计.中国给水排水,2006(08).
[5]晏振辉.上海市泗塘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达标改造工程实践.中国给水排水,2007(02).
[6]李洪利.光大水务(济南)有限公司第二污水厂脱氮除磷工艺改造工程.中国给水排水,2007(24).
[7]胡英,杨侃.污水处理工艺改造的实践成果——高效A/O工艺.大众科技,2007(02).
[8]李燕峰,管真真,郭方铮.临沂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工艺改造成果介绍.科技咨询导报,2007(26).
[9]张亚勤,熊建英,雷震珊.上海松江污水处理厂达标改造工程介绍.给水排水,2008(01).
[10]邓铭庭,虞锦君,朱丽梅.萧山城市污水处理厂HCR工艺改造.中国给水排水,2008(02).
污水脱氮除磷论文参考文献:
[1]张辰,李春光.城镇污水处理厂改造研究与实例.建设科技,2008(14).
[2]鲁年喜.曝气生物滤池在污水厂技术改造中的应用.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8(10).
[3]林清秀.海沧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的思路及工程实施.中国给水排水,2008(24).
[4]肖宁.ECOSUNIDE工艺在德州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中的应用.中国给水排水,2008(22).
[5]张雁秋,李昂,李燕.分点进水脱氮除磷新工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中国给水排水,2008(24).
[6]周金全,董小龙,蒋伯忠.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一级A排放标准新工艺及工程实例.中国建设信息(水工业市场),2009(Z1).
[7]王秋阳,李涛,王东升.AAO污水处理工艺化学强化除磷研究.环境工程学报,2008(11).
[8]段瑞文.化学辅助除磷在改良AAO工艺中的应用.中国给水排水,2005(08).
[9]郑兴灿.城市污水处理决策与典型案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1:18-19.
污水脱氮除磷论文参考文献:
[1]戴镇生.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的应用前景.中国给水排水.2004,10(4).
[2]周岳溪.废水生物除磷机理及间歇式生物处理工艺的研究.清华大学,2004.
[3]张波,高廷耀.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厌氧/缺氧环境倒置效应.中国给水排水.2001(7).
[4]陈朋,反硝化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强化处理硝酸盐废水的研究,环境工程,2009,5.
[5]许彦娟,张利平,反硝化聚磷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5
关键词:科研课题;高师学生;创新能力;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223-03
自主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至关重要。高等院校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一体,所以探索依托科研课题,与科研的基础平台:毕业论文、创新杯、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培养生命科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一、高师院校学生参加科研的重要性
当前不少地方高师院校对学生参与科研不够重视,认为高师院校的任务是以培养中学教师为主,而中学教师的教学不需要科研,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因为随着专业开设的多元化,不少高师院校都不同程度开设了非师范专业;同时,随着学生就业的多元化,不少学生毕业后不一定从事教师工作。因此,在校学习期间,学生学会进行科研工作,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提高综合能力是重要的。由于对学生参与科研认识不足,措施不当,导致这些院校的学生科研能力不足,缺乏创新意识,毕业论文工作和质量受到影响。高校教学所传授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系统、深、专、精的特点。因此,有必要把科学研究因素引入教学研究中,使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学生科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科学研究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其他人打交道中,学会了处理多种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意识、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依托生命科学科研课题类型,多样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生物学专业与其他理科专业一样,是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但又具有学科基础广泛,学科交叉、传递信息量大等特点,所涉及的科研课题,有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又有农业生产的研究;有微观方面的研究又有宏观方面的研究。因此根据生命科学科研课题类型和特点,我们多样化地从如下几方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立项科研课题与毕业论文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毕业论文是高师院校学生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措施之一。为此,学院在毕业论文的教学中,鼓励教师依据其承担的科研课题和内容,划分为若干小课题,由专家审定后面向学生,由学生选择承担开展论文工作。如周歧海教授、博士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广西基金的“黑叶猴的觅食生物学与栖息地选择的研究”课题,从中抽取部分内容,划分为“黑叶猴理毛行为观察”、“黑叶猴食物选择及食物量研究”、“黑叶猴活动时间分配的研究”等小项目,面向学生,由学生自由选题。实践证明,这种参与重大课题研究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也有利于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不少同学考取硕士研究生后仍师从导师从事研究工作,如2000级的黄中豪、韦显盛同学本科时毕业论文由黄乘明教授指导,本科毕业后仍师从黄乘明教授读硕,开展“弄岗黑叶猴的觅食生态学”和“扶绥黑叶猴的活动时间分配及其栖息地利用”研究;另唐绍清、秦新民、邓业成、周善义教授等也将自己承担国家资助自然基金项目和区课题中的部分内容作为小课题给学生研究,这种依托科研课题开展毕业论文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自主课题与毕业论文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依托科研课题开展毕业论文,对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研课题的深入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在目前实际情况下,承担国家、区级等项目的教师毕竟是少数,多数教师从事的仅仅是校级项目、自选项目或探究性项目的课题。因此,将这些项目和课题作为学生课外小科研的内容与毕业论文相结合是必要的,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发挥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积极性,从而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途径之一。多年来,仅石贵玉教授就指导学生从事诸如“复合多效唑对、水仙花的矮化效应”、“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效应”、“环境胁迫对植物的影响”等几方面的课题,近35人的毕业论文,10人次获得了优秀论文,其中有的研究成果经重复实验和整理,发表在“生物物理学报”、“广西植物”和“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等杂志上。
3.地方特色资源研究课题与毕业论文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我院生物学专业涉及的研究课题广泛。因此在开设毕业论文选题上也根据广西地方特色资源开设这类的选题供学生选择。这样既扩大了毕业论文的选题范围,又结合地方特色资源的研究开发,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增强深入研究地方特色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特色资源的思想意识。
4.课外科技活动与“创新杯”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依托科研课题鼓励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和老师一道开展研究,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极为重要。同时依托科研课题开展各类科技竞赛,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极为重要。“创新杯”、“挑战杯”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科学能力。为此每年学院领导积极动员学生参加以学院和学校“创新杯”,继而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和创业为载体的活动,学生积极性高、参与面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几年来,梁士楚教授、薛跃规教授、马姜明教授、石贵玉教授、谢强副教授等老师指导的学生课题组开展研究,成果参加学校、全国的“创新杯”、“挑战杯”比赛均获得了好成绩。如薛跃规教授指导的“湘西洛塔植物区系开发利用研究”获全国第六届“挑战杯”二等奖;“大石围及其周围地区植物区系组成及特征”获第七届全国“挑战杯”三等奖;近几年来,我院学生获校“创新杯”一等奖6名,二等奖11名,三等奖13名,贾金生同学获二项国家发明奖,这些成绩给学校、学院增添光彩,又使学生从中得到锻炼,开拓了创新精神,培养了自主创新能力。
5.中学课改研究与毕业论文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部分是将来的中学教师,而与中学广大教育工作密切相关的课程改革现正在我国中学开展,因此,在大学期间让学生接受相关中学课程改革的信息,开展课程改革的探讨和与毕业论文相结合是很必要的。几年来,依据所承担的各种教学研究课题,我们有针对性地设置这方面的毕业论文课题,供学生选择。如杨华副教授指导的“试论研究性学习”、“广西中学生物教师探究教学能力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等;肖邦裕副教授指导的“新课程的生物学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中学生生物学学习态度的探讨”等。这些是杨华副教授等承担的国家、区课题所开设的毕业论文选题,是和中学课程改革紧密相关的研究。这种做法一是扩大了选题范围,提高了学生兴趣;二是增强了学生的改革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教育工作奠定了课程改革的基础。
6.加强课外科研和毕业论文的指导。课外科研和毕业论文的指导是逐步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方向发展,从而实现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在指导上,导师工作应重在“导”字上,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积极思考,综合分析,完成课外科研和毕业论文的实验过程和撰写工作。所以加强课外科研和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是提高课外科研和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为此,我们在课外科研和毕业论文指导中,除要求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在教学和科研上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才能担任指导教师外,同时要求指导教师精心悉意、手把手地指导学生。要求学生自己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另在课外科研和毕业论文进行期间,定期检查各位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保证课外科研和毕业论文工作的如期进行。
三、实验教学改革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相结合
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大多是验证性实验、传授操作技能实验和一些较简单的综合性实验;实验是在教师和实验员准备就绪的情况下,学生按实验步骤“药方抓药”样机械进行实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后继课程毕业论文的教学。为此我们对实验课进行了改革,开设了设计性试验。具体做法是教师根据实验教学内容提出试验题目,由学生查资料、设计试验方案,然后开放实验室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撰写实验论文,讨论发言,评分等。如2002~2004级生物科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的遗传学实验中,学生对“果蝇一对因子的杂交”实验、“果蝇二对因子的杂交”实验、“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杂交”实验进行了实验设计,然后独立进行实验,最后整理实验结果撰写每个实验的小论文,在课堂上宣读论文和讨论实验结果。由于实验是综合性的实验,实验的准备、药品配制、实验操作、数据整理、论文撰写都是独立完成,同时论文的撰写与毕业论文撰写格式大体相同,这不仅培养学生包括文献查阅、方案设计、方案实施、实验操作、结果整理和分析的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也为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和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进行设计性实验教学的课程还有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等。
总之,课外科研、毕业论文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是高等教育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多年来我们在制定课外科研和毕业论文相关文件,加强课外科研和毕业论文工作的领导,加大经费投入的基础上,依据各学科专业的特点,依托科研课题,多样化地开设课外科研和毕业论文选题,使得本科课外科研、毕业论文与科研课题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紧密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兴致,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高师院校生命科学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蒋述兴.提高本科院校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刍议[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9(3):91-94.
[2]张鹏.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5,(3):50-53.
[3]聂麦茜,蒋欣,吴蔓莉.毕业论文与科研能力培养相关问题探索[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哲学版),2006,25(3):45.
[4]乔海曙.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综述[J].大学教育科学,2008,(1).
[5]张国梁,朱泓.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机制[J].中国大学教学,2003,(6).
[6]王任翔,侯美珍,谢强.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1):216.
[7]石贵玉.提高高师生命科学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1).
环境科学专业核心知识单元,代表环境科学各个知识领域的不同方向,知识点分核心和选修两种,核心知识单元是所有环境科学专业学生要求具有的基础知识内容。
其中,专业基础类核心知识单元包括:①环境问题,核心知识点包括水环境问题、大气环境问题、固体废物污染、全球环境问题,选修知识点包括土壤污染、物理性污染和污染物生物效应。②环境科学基本原理,核心知识点包括环境/生态基本规律、环境科学学科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③环境科学研究方法,核心知识点包括环境科学方法论体系、生态学方法论、环境体系解析方法论,选修知识点包括环境质量调控方法论、综合/系统分析方法论。
专业原理类核心知识单元包括:①生态过程与效应,核心知识点包括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种群及其基本特征、生态系统特征及过程分析、生态学原理的应用。②环境生物过程与效应,核心知识点包括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污染物的生物学效应、生物监测原理与方法、环境污染的生物净化、退化环境的生物修复。③环境化学过程与效应,核心知识点包括环境中典型化学污染物、污染物迁移、污染物转化、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④环境地学过程与效应,核心知识点包括地球环境系统的基本组成运动规律及演化过程、地球环境系统有机圈层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各圈层的演变规律及在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作用、地球环境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迁移转化及循环过程。
专业技术类核心知识单元包括:①水污染控制,核心知识点包括废污水的物理处理技术、废污水化学和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废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废污水的自然处理技术、污泥处理处置。②大气污染控制,核心知识点包括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原理、颗粒污染物的控制技术、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原理、典型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③土壤污染控制,核心知识点包括土壤污染源与污染特征分析、土壤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典型土壤污染物控制技术。④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核心知识点包括固体废物分类与特征、固体废弃物无害化技术与方法、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⑤环境监测,核心知识点包括环境标准、水环境监测、环境空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物理性污染监测、环境监测质量保证。⑥环境影响评价,核心知识点包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战略环境影响评价。⑦环境规划,核心知识点包括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水环境规划、大气环境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
专业管理类核心知识单元包括:①环境管理,核心知识点包括环境管理学的理论基础、环境管理的制度和政策手段,选修知识点包括企业/产业环境管理实践、区域一全球环境管理实践。②环境法律,核心知识点包括环境法基本概念原则、环境法律制度及法律效力、环境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保护法、国际环境法。
专业实践类核心知识单元包括:①专业实习,核心知识点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综合实习。②科研实践,核心知识点包括观察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③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核心知识点包括文献查阅、论文开题、论文研究、论文撰写、论文答辩。
二、建立核心课程体系
围绕环境科学专业各专业类别的核心知识单元,建立核心课程体系,承载核心知识点。各门核心课程围绕核心知识点组织基本理论、研究前沿、基本方法、实践案例等内容,形成系统。同时,设置先导课,为核心课程和核心知识点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储备。例如,“环境化学”课程,就需要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及物理化学、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监测等课程作为先导课,提供环境化学课程各知识点学习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储备。
专业基础类核心知识由“环境学基础”和“生态学基础”课程为基本载体。“环境学基础”课程坚持“起点高、容量大和观点新”的教学宗旨,系统介绍环境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人口、各环境要素污染与防治、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能力的培养,课程已经建设为国家精品课程,并积极探索慕课教学形式;“生态学基础”全面介绍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应用方法,以及现代生态学的最新进展,该课程已经建设成为南开大学精品课程。
专业原理类核心知识由“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地学基础”课程为基本载体。“环境生物学”介绍环境生物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结合现实环境中污染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运用环境生物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环境化学”介绍大气、土壤、水及生物相诸介质中环境物质迁移转化的基本原理,环境中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在环境中的归趋,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过程及绿色化学中污染减量及消除的化学原理,“环境化学”课程已经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地学基础”课程介绍地壳的基本物质组成特征,气象要素的基本概念和表征方法、大气稳定度和逆温等与环境有关的基本知识,城市气候的基本特征,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各种水体的基本特征,土壤的组成特征、形态特征、形成因素和成土过程,地图的基本概念、特征、组成要素、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的基本方法,地形图的应用,遥感的基本概念、原理、遥感解释标志和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形成原因,以及地学基本手段的应用,该课程被评为南开大学精品课程。 专业技术类核心知识由“环境工程学”“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规划”课程为基本载体。“环境工程学”介绍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工程以及噪声防治与控制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该课程被评为南开大学精品课程;“环境监测”课程全面介绍根据监测的目的进行调查研究、设计监测方案、选择监测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以及测试结果的分析评价,掌握环境样品的采集、保存、制备、预处理、测定及质量控制等方法,培养学生实际环境监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该课程被评为天津市精品课程;“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规划”全面介绍环境评价和环境规划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方法以及评价与规划知识的实际应用。
专业管理类核心知识由“环境管理与环境法学”课程为基本载体,“环境管理与环境法学”课程介绍管理学基础知识和主要原理、中国环境管理的原则与政策、中国环境管理的体制与制度、中国环境法体系及内涵、中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以及部门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等。
三、围绕三条主线推动环境科学专业课程教学
1.环境问题识别和分析主线
环境科学是研究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综合性科学体系,其核心任务是揭示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促进了环境科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围绕着环境问题的识别和分析,形成环境科学基本原理、技术方法、管理工具以及具体实践科学体系。围绕具体环境问题识别和分析,组织核心知识单元、核心知识点和核心课程,课程之间科学逻辑关系紧密,便于学生认知和学习。
另一方面,在我国当前发展阶段,资源环境限制与社会经济发展矛盾空前突出,迫切需要环境科学培养专业人才,应对污染控制、生态修复与环境建设挑战。围绕我国面对的实际环境问题,针对性培养专业人才,建立起环境问题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直接联系,建立以环境问题识别和分析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对应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具备解决实际环境问题能力的急需人才。
2.实验与实践教学主线
坚持“注重基础训练、强化教学实习、突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实验教学理念,围绕核心知识单元和核心知识点,搭建专业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群,严格毕业论文环节,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作用。
(1)专业课程实验。课程实验和课堂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围绕核心知识单元和核心课程,开设专业实验课程,包括环境监测实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环境化学实验、生态学基础实验、环境生物学实验、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着重训练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安全、药品管理等基础实验技能,培养环境科学分析基本方法和技术。
(2)专业教学实习。合理安排专业教学实习时间,既能促进核心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又能为后续毕业论文/设计提供经验。围绕核心知识点搭建专业教学实习平台,建立教学实习基地体系,配合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环境管理等核心知识点和核心课程,建立环境监测中心、环保卫生管理中心、科学院、环保科技公司、垃圾处理厂等实践教学基地,形成实践教学基地群,提供直观认识环境科学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具体应用的机会,培养知识运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毕业论文。设置毕业论文环节,通过学生参与论文选题、查阅文献、开展实验或设计、结果模拟与分析等毕业论文过程,系统锻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实验技能的综合能力。
3.科研创新训练主线
营造制度、平台、师资环境,建立稳定的科研创新体系。通过国家级、省市级、校级、院级各级别科研立项机会,搭建“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省市大学生创新立项”“学校大学本科创新立项”“学院创新立项”多层次立体化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创新平台,为不同水平学生提供创新立项机会,逐步提高项目研究质量,严格过程管理,保障创新立项覆盖面。通过团队协作、教师交流、项目答辩等环节,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鼓励学生科研成果报奖。
四、核心课程质量保障
(1)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2010年,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专业获批为国家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特色专业结合南开大学环境科学多年来的本科教学特色以及相关教育、教学理念,面向国际社会发展及现实中国社会大背景下的特征需求,同时考虑到学科本身的实践特征、时代特征和应用特征,推动与现阶段校内学习相补益的数个社会实践与互动教学平台建设。
(2)精品课程群建设。提出并实践“精品课程群”建设的教改思路,逐步推动各门课程精品建设,形成“精品课程群”体系,有效保障环境科学专业课程教学的高质量。
(3)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2010年,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4)优质教材保证。作为知识的载体,教材是本科生质量的重要保障。为了提高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自编出版环境科学专业系列优秀教材。包括1本国家级精品教材《环境化学》,4本“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环境学基础》《生态学基础》《环境化学》《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等。
(5)推动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积极推动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建设天津市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和创新平台。提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现代化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实验教学理念,搭建“专业基础实验、教学实践、创新教育”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实验教学平台,探索“坚守教学神圣,转变师生角色,强化开放综合,学科建设与实验教学相融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改革与建设成果,学生教学效果突出。
(6)推行精细化教学管理。探索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并付诸实践,制订“教学效果的双评议制度”“主讲教师竞聘上岗制度”“教学效果的双评议制度(教学督导组评议和学生评议)”等规章机制,有效实现对教师“教”的目标导向和过程管理。
实行环境科学专业本科教学的课程小组负责制,实现了本科教学的优质师资资源配备,有效地促进了全体教师对本科教学的关注和重视。保证教授、副教授百分之百地参与本科教学,优化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提高教学效果。
实行“本科生课程主讲教师竞聘上岗”。对列入核心课程群建设的课程实行主讲教师竞聘上岗办法,结合学生评教结果,根据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优选课程主讲教师。
光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国际学术会议1997年8月26至30口在莫斯科召开来自22个国家的210多位科学家,分别在大会、分会和专题讨论会上266篇。分会的主题是光学存储和神经网络,光学生物电子学和生物计算,光存储机制和材料,计算机光学和衍射光学元件。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处理、传输与显示的方法和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为满足这些要求,在发展现代电子和电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同时,人们对光学信息科学与技术也有极大的兴趣。这是因为,由光束、光波或光子作为信息的载体时,不仅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而且并行性高、互连能力强,存在着巨大的潜在优势。在这次会议上,近三分之一的论文是关于光学存储和神经网络的。大会主席、俄罗斯科学院的A.IJ.Mik。!边n院士在大会报告“全息存储、现状与预期应用”中综述了俄罗斯以及国际上在这个领域的研究状况。
在分会报告中也充分反映了这一领域非常活跃。例如,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D‘Psaltis教授介绍了他们在一立方厘米大小的光折变品体中存人10()()0幅图像的基础上,所完成的小型化光学全息存储器,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趣。该存储器的存储容量高达1TB(即10(j0GB),已接近实用化。由于是按页并行存取信息,读写速率比现在的CDR()M高出2一3个数量级。人们认为这将是继综合孔径雷达(光学信息处理)、光纤通信(信息传输)、光盘‘存储)和激光打印机与激光电视(显示)之后,光学信息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义如,英国Heriot一wat:大学的B.Wherrett教授为解决芯片与芯片间通信速度瓶颈而设计的光互连灵巧像素阵列(SmartPixelArrays)。该器件的使用可使芯片间的数据传输速率超过1TBPs(即xTeraBit。perSeeond)。神经网络方面的论文也很多,主要是关于神经网络光电混合硬件系统和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面的,这是神经网络得以推广应用的关键。笔者报道了基于液晶神经元阵列和光互连的神经网络系统,受到会议的重视。该文除了和其他论文一样在SPIE论文集上发表外,大会主席Mikealian院士还在会后通过e一mail要求我将该报告写得更详细些,在他所主编的国际学术刊物<()ptiealMemoryandNeuralNetworks》上发表。与光学存储密切相关的领域是光存储机制和材料研究,这个分会上发表的论文也占三分之一左右。
摘要:
本试验用青稞秸秆替代燕麦干草作为唯一粗饲料来源,研究其对生长期藏绵羊体增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择18只4~5月龄健康河谷型藏绵羊,随机分为2组,即:青稞组(青稞秸秆300g/d+精料300g/d)和燕麦组(燕麦干草300g/d+精料300g/d)。试验期4周,第1周为预试期,第2~4周为正试期。正试期结束后,按公母各占1/2原则,各组分别选取6只羊屠宰采样。结果发现:青稞组与燕麦组藏绵羊的体重、日增重、脾脏重和脾脏指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青稞组与燕麦组藏绵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溶菌酶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青稞组中溶菌酶含量有高于燕麦组的趋势(P=0.083);青稞组与燕麦组血清、胸腺和脾脏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来看,与燕麦干草相比,饲喂青稞秸秆不会降低生长期藏绵羊的体增重及免疫性能,且有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因子(溶菌酶)含量的潜力,可作为藏绵羊的粗饲料来源。
关键词:
青稞秸秆;体增重;免疫指标;藏绵羊
粗饲料是青藏高原地区畜牧业发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近年来青稞籽实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大量青稞秸秆,开发本地大宗青稞秸秆资源的饲用价值可缓解尖锐的草畜矛盾。但目前在高原农区青稞秸秆大部分被废弃或用作燃料,仅少部分作为牧区冬春季饲草资源开发利用[1-2]。青稞秸秆纤维较普通麦草更加细小,纤维长度较一般麦草短,较普通麦草更加适口[3],在秸秆类粗饲料中营养价值中等且较全面[4-6],作为青藏高原地区的大宗粗饲料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青稞籽实中β-葡聚糖含量为3.66%~8.62%,而青稞秸秆中β-葡聚糖含量也较高,尤其是地区的青稞秸秆中高可达0.096%[7]。β-葡聚糖的活性结构是由葡萄糖单位组成的多聚糖,它们大多数通过β⁃1,3和β⁃1,4糖苷键结合。许多研究认为,β-葡聚糖的作用与肠上皮细胞和肠道相关的淋巴组织的免疫功能及活性有关,它能够促进小肠的蠕动,提高结肠中益生菌的数量[8-11];活化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等,因此能提高白细胞介素(IL)、细胞分裂素和特殊抗体含量,全面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影响机体免疫机能[12]。燕麦干草是青藏高原地区反刍动物中普遍应用的优质饲草,质地柔软,营养价值高[13-14]。且同青稞秸秆类似,燕麦干草中也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15]。Long等[16]报道,补饲青稞秸秆可提高放牧牦牛的生产性能。但相关研究不多,且尚无青稞秸秆对藏绵羊免疫机能影响的报道。因此,本试验旨在比较青稞秸秆和燕麦干草对生长藏绵羊体重、免疫器官发育及免疫性能的影响,为青稞秸秆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
选择18只4~5月龄体况良好的河谷型藏绵羊[(16.13±2.33)kg],随机分为2组,即:青稞组(青稞秸秆300g/d+精料300g/d)和燕麦组(燕麦干草300g/d+精料300g/d)。试验期共计4周,第1周为预试期,第2~4周为正试期。
1.2饲养管理
试验羊单栏饲养,日喂2次(09:00和16:00),每次喂量相同。待精料食尽后,再饲喂切短至3~5cm的粗料,次日晨饲前收集剩料,自由饮水。参照我国《肉羊饲料标准》(NY/T816—2004)营养需要配制粉状配合饲料,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1.3体重、日增重测定
于正试期第1天和正试期最后1天晨饲前空腹称重,计算日增重。
1.4样品采集与分析
正试期间采集饲料样品,混匀后用于测定干物质、粗脂肪、粗蛋白质、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钙和磷含量,测定参照张丽英[17]的方法。正试期最后1天晨饲前经颈静脉采集血液,3500r/min(相对离心力1100×g)离心10min分离血清后,-20℃冷冻保存,用于测试免疫球蛋白(Ig)、溶菌酶含量,酸性磷酸酶(acidphosphatase,ACP)活性和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含量;正试期结束后第2天,根据公母各占1/2原则,2组分别选择6只,共12只进行屠宰采样,经颈部放血后,分离胸腺和脾脏组织,称重并采集组织样于液氮中速冻,后-80℃冷冻保存,测定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含量。脾脏指数=脾脏重量(g)/体重(kg)。
1.4.1血清Ig含量测定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MB-530酶标仪,深圳汇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按照试剂盒(武汉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说明书测定血清中IgG、IgA和IgM含量。
1.4.2血清溶菌酶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测定
溶菌酶含量测定采用ELISA法(MB-530酶标仪,深圳汇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按照试剂盒(武汉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说明书测定;酸性磷酸酶活性采用微板法(瑞士TECAN),按照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说明书测定。
1.4.3血清和免疫器官细胞因子含量测定
采用ELISA法(MB-530酶标仪,深圳汇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按照试剂盒(武汉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说明书测定血清、胸腺和脾脏中的IL⁃2、IL⁃4、IL⁃6、IL⁃10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
1.5数据统计分析
经Dixon和Grubbs检验法剔除极端数据后,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处理为固定因子,动物体重为协变量,在Alpha=0.05下对处理效应进行显著性分析。
2结果
2.1体重、日增重、脾脏重量及脾脏指数
由表2可见,青稞组与燕麦组藏绵羊的终末体重、日增重、脾脏重量和脾脏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
2.2血清Ig、溶菌酶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
由表3可见,青稞组与燕麦组中藏绵羊血清中IgG、IgA、IgM、溶菌酶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青稞组中溶菌酶含量有高于燕麦组的趋势(P=0.083)。
2.3血清、胸腺和脾脏中细胞因子含量
由表4可见,青稞组与燕麦组的血清、胸腺和脾脏中IL⁃2、IL⁃4、IL⁃6、IL⁃10和IFN⁃γ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从数值上比较,在胸腺中,青稞组藏绵羊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和IFN⁃γ的含量都高于燕麦组;而在脾脏中,青稞组中上述各细胞因子含量全都低于燕麦组。
3讨论
3.1青稞秸秆和燕麦干草对体重、日增重、脾脏重量及脾脏指数的影响
青稞秸秆和燕麦干草可以作为青藏高原地区主产的大宗饲草料。Long等[16]研究发现补饲青稞秸秆可减少冷季放牧母牦牛体重的损失量;Long等[18]补饲青稞秸秆可使母牦牛产犊率提高19%,改善母牦牛性激素水平;但青稞秸秆在绵羊中饲喂价值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经实测,本试验所用青稞秸秆粗蛋白质含量1.42%,低于燕麦干草(4.34%),青稞秸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70.9%和45.8%,高于燕麦干草(分别为59.7%和38.7%),但粗脂肪含量较接近,青稞秸秆为1.2%,燕麦干草为1.7%,与其他研究测定的各营养成分值接近[4-6],总体上燕麦营养价值较优。但此试验在每只羔羊补喂精料300g/d条件下,以青稞秸秆或燕麦干草作为唯一粗饲料来源,发现对藏绵羊体重和日增重均无显著差异,表明青稞秸秆可作为生长期藏绵羊的粗饲料来源。免疫器官的重量可作为免疫功能的评价指标,而脏器指数常反映器官的生理功能状态。本试验发现,饲喂青稞秸秆或燕麦干草的藏绵羊脾脏重及脾脏指数均无显著差异。β-葡聚糖作为一种功能性多糖,大部分不能被消化吸收,单胃动物中主要在大肠内被微生物菌群不同程度地发酵利用,之后主要以粪便的形式代谢排出体外,但少部分可经吸收进入肝脏、心脏、肾脏等组织[9],少量β-葡聚糖并不能影响机体的整体免疫功能[19]。但β-葡聚糖的免疫功能研究多见于猪、禽、鼠及水产动物[10-11,20],在反刍动物中较少。且β-葡聚糖在反刍动物中的消化吸收和代谢机制尚未深入研究,尽管其在青稞秸秆或燕麦干草含量都较高,但推测粗饲料中以β-葡聚糖形式吸收的数量较少,因而在本试验中,青稞秸秆与燕麦干草对藏羊脾脏发育的影响未呈现出显著差异。
3.2青稞秸秆和燕麦干草对血清Ig、溶菌酶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IgG和IgM是介导体液免疫的主要效应分子,IgA是介导黏膜免疫反应产生的主要效应分子,这3类抗体水平是反映机体免疫状况的重要指标,而酸性磷酸酶和溶菌酶主要反映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状况。周怿等[21-22]在断奶犊牛饲粮中添加75mg/kg的酵母β-葡聚糖可显著增加犊牛血清中IgG和IgM含量,但对IgA含量无显著影响,且随着饲粮中β-葡聚糖含量的增加,犊牛血清中溶菌酶含量逐渐升高;在羔羊中添加酵母β-葡聚糖可提高血清IgG含量[23],可调节母羊乳腺中的非特异性免疫[24]。沙葱多糖也可提高肉羊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lgA)含量,改善肠道黏膜形态结构和菌群状况,完善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增强肉羊机体免疫功能[25]。本试验发现,与燕麦组相比,青稞组的藏绵羊血清中IgG、IgA、IgM、溶菌酶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无显著变化,与上述研究结果不一致,推测这可能是由于粗饲料β-葡聚糖含量比上述研究的低,多糖类型和结构也存在差异,引起的免疫学效应不同。但相比燕麦组,青稞组溶菌酶含量有提高的趋势,溶菌酶可通过水解细菌细胞壁肽聚糖中的β-1,4糖苷键,导致菌体细胞壁溶解而杀死细菌,抑制外源微生物生长,从而可直接提高藏绵羊抗菌和抗病毒的能力。此外溶菌酶在反刍动物复胃中可转化为具有消化功能的酶[26],协助复胃中菌体溶解得到菌体蛋白等,可改善藏绵羊营养物质供应,并间接提高机体适应能力。
3.3青稞秸秆和燕麦干草对血清、胸腺和脾脏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β-葡聚糖可激活淋巴细胞,通过释放促免疫细胞因子而参与免疫应答,刺激B淋巴细胞中调促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和IL⁃8等[19]。在羔羊饲粮中添加酵母β-葡聚糖可提高血清INF⁃γ含量[23]。但本试验发现,用青稞秸秆替代燕麦干草不会影响胸腺和脾脏中IL⁃2、IL⁃4、IL⁃6、IL⁃10和IFN⁃γ的含量。但仅从数值上来看,青稞组中藏绵羊胸腺IL⁃2、IL⁃4、IL⁃6、IL⁃10和IFN⁃γ的含量都高于燕麦组,而脾脏中青稞组则全都低于燕麦组,可能预示青稞秸秆与燕麦干草对不同免疫器官细胞因子网络的调控机制不同,推测这可能与两者中所含的β-葡聚糖结构不同有关[27-28],需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4结论
饲喂青稞秸秆替代燕麦干草不影响生长期藏绵羊的体增重及免疫性能,且有提高藏绵羊非特异性免疫因子(溶菌酶)含量的潜力。与适宜精饲料搭配,青稞秸秆可作为藏绵羊产业体系粗饲料来源。
参考文献:
[3]李海朝,徐贵钰,汪航.青稞秸秆化学成分及纤维形态研究[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0,44(2):40-42.
[4]张文会.青稞组成成分研究[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4,44(3):14-15.
[5]原现军.地区农作物秸秆与牧草混合青贮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6]姜文清.牧草和作物秸秆营养类型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兰州:兰州大学,2011.
[7]宋萍,李文俊.青稞秸秆中β-葡聚糖含量的测定[J].特产研究,2009,31(1):50-52,56.
[8]张培培.燕麦β-葡聚糖对大鼠肠道微环境和机体能量代谢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9]徐超.燕麦β-葡聚糖的体内代谢和抗运动疲劳作用机制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J].
[13]潘美娟.燕麦草、羊草及其组合TMR日粮对奶牛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14]刘刚.青藏高原饲用燕麦种质资源评价与筛选[D].硕士学位论文.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6.
[15]郭丽娜.燕麦品种品质及其降血脂功效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
[17]张丽英.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M].3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48-80.
[21]周怿.酵母β-葡聚糖对早期断奶犊牛生长性能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
[22]周怿,刁其玉,屠焰,等.酵母β-葡聚糖和抗生素对早期断奶犊牛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10,41(6):685-691.
统计学论文2300字(一):统计学方法的发展及其在大数据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现阶段,统计学方法在我国企业管理中有广泛应用。本文尝试对统计学方法的诞生以及发展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同时还对统计学方法在现今大数据时代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统计学方法发展大数据应用
对于统计学方法来说,诞生的最初只是为了进行单纯的计数以及描述,随着统计学方法的不断发展,其所涉及到的内容更加多样化。在统计学家以及各个领域专家的不懈努力之下,统计学方法正在不断的进步以及完善,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发挥出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在现阶段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之下,对统计学进行深入探究是非常重要的,会对今后多个行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一、统计学基本发展探析
对世界统计学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会发现,其与科学界的发展趋势较为类似,随着统计学的不断完善,也开始与其他科学进行融合发展。对统计学进行总结,可以发现,其主要具备两个基本结合趋势,即与实质性学科结合的趋势以及与计算机学结合的趋势。对于统计学来说,其与经济学结合发展我国有广泛的应用,并且产生了经济统计这一专业;而统计学与教育的结合产生了教育统计。对于这些分支学科来说,其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统计学的分支;另一方面是实质性学科的分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运算能力不断提升,这也使得大规模的统计调查工作在实际展开的过程中取得了理想效果,不仅保证了数据计算的准确性,同时也保证了计算的高效性。因此,在进行统计学技术研究发展的过程中,与计算机技术的深入结合应用是重要发展途径。通过对计算机软件的有效应用可以使统计计算过程中一些疑难的部分得到有效解决,同时也使得统计计算的展开更加方便。从现阶段我国经济类统计专业的教育情况来看,一方面在对统计方法进行创新教育,另一方面在对学生利用商品化统计软件包装能力进行提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今后统计学的发展过程中,势必不能离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在今后统计学相关专业的教育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计算机程序设计以及利用能力进行培养提升,使得在展开统计工作的时候可以通过统计模型的编程来实现。
二、统计学方法在大数据中的应用趋势
(一)统计学方法及相关领域的动态分析
目前,国内外对统计学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在教育行业、生产制造行业以及企业管理当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根据CNKI数据库中统计方法、机器学习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在机器学习领域的论文数量从2013年以后一直呈现出持续增长的势头,并且在2016年超过了统计方法领域的论文数量。由此可以说明,我国在机器学习领域的发展速度正现出稳定提升的趋势,反映了我国在大数据领域研究方面越来越深入,所应用的研究方法也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从总体上来看国内在统计学方法研究过程中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并且其所面临的拐点与国家上的统计学发展拐点基本保持一致,大概都是在2013年开始对大数据以及将其学习等方面有了深入的探究,并且开始逐渐取得突破性的成果。而机器学习方法的论文数量都是在2016年开始超过统计方法的论文数量。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出其差异性也很明显,国内在统计方面研究的论文以及在机器学习方法方面研究的论文与国际相比较尚且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并且这种差距呈现出了持续性的特点,这也使得我国在这两个领域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统计学方法及相关领域研究方向分析
经过对CNKI数据库中的统计方法以及大数据领域期刊论文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之后,可以看出,统计方法领域中出现频次最高的是“统计分析”以及“数理统计”、“人工智能”;在大数据领域出现频次较高的是“云计算”、“图书馆”以及“物联网”等关键词。通过上述关键词来看,其所涉及到的内容都是反映当前我国统计以及大数据技术所研究的重点以及热点,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在统计与大数据领域方向的研究存在着一定的重合。在进行的数据研究的时候,需要应用到统计学方法,同时统计学方法在利用的时候往往也需要与大数据进行结合。
(三)统计学方法的发展展望
有数据的地方势必就会涉及到统计学。从17世纪开始,国势学派以及算数学派的争论到今天大数据计算、计算机技术的相互作用,使得统计学的内容正在不断完善,并且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得传统的统计学发展方向发生了一定转变,开始从小样本的统计推断分析走向大数据量的挖掘分析,从而使其所掌控的数据量不断提升。在未来统计学方法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将统计学与新的数据思维相结合,从而产生一种新型的、应用范围更广的大数据算法。从现阶段我国大数据方法创新发展的情况来看,其与国际研究在深度以及广度上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也恰恰说明了我国在大数据统计学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现阶段,国内的大数据研究更多的是停留在信息化产业上,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趋势尚且不明显,这也使得信息服务以及数据产业的创新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在今后统计学发展的过程中,其研究热点势必会从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发掘向算法方向转移,这样也使得大数据技术与统计学方法二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统计学方法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实际需求,积极适应时代变化,现阶段大数据时代已经全面到來,并且大数据技术在我国有广泛应用,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将大数据与统计方法进行结合可以使统计学方法的作用得到更好的体现,也使得统计学方法不断的进步以及拓展,在大时代背景之下,其功能性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展现。
统计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论文
[摘要]为提升生物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水平,针对传统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局限,分析和实践基于线上网络教学+线下面授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和方法。实践表明,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与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丰富生物统计学的教学形式与内容,促进生物统计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生物统计学;实践
[作者简介]严明(1981—),女,重庆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生物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5-0273-02[收稿日期]2020-03-18
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医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实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并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然而,生物统计学涉及到大量基础理论,单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理解度较低,学习效果不佳。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改革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是生物统计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难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一种基于线上网络教学+线下面授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可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的缺点,又可克服学生完全在线学习缺乏监管、学习效果不佳的困难。本文尝试将混合式教学方法运用到生物统计学教学中,以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实现教学目标,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概念及内涵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授课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向学生提供教学视频和课件等教学资源,并设置作业、调查等互动模块,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并通过平台与教师交流。在线下课堂,教师根据学生在线学习的情况,对疑难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授,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难点。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灵活安排学习时间,通过学习在线资料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有效提升学习效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还可帮助教师动态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生成客观的过程性评价材料,并丰富课程的教学形式,拓宽教学路径,因此正逐渐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一大趋势。
二、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1.教学时长受限。目前,本校生物统计学面向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开设,每学期共32个课时。由于教学内容抽象,而且学生要通过大量实践才能掌握统计学原理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因此,教学难度高,课堂教学时间很难满足教学需求。
2.教与学不同步。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以课堂为主,教师按照教学安排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对学生需求重視不足;学生缺乏主动反馈的意识,教师很难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教与学处于不同步状态。
上述困境对如何拓展教学时间,完成课程教学并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1.构建线上教学平台,实现课前线上自主学习。授课教师首先以超星泛雅平台和学习通APP为依托构建线上教学平台。教师在平台上将课程每章的重难点列示出来,搭建课程框架体系,并上传包括课件和教师根据课程知识体系录制的教学视频等资料。教学视频时长控制在15分钟以内,并保证精炼、易懂,让学生不会因视频过长而放弃观看,提高学习时效。同时,在教学平台提供视频配套的课件资料,方便学生下载并配套观看。教师还在平台设置了视频弹幕问答和闯关式章节测试,学生通过答题和测试后才能进入后续章节的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线上教学平台还可以为理论教学提供良好的拓展实践平台。教师可以在线上平台提供实验设计及实验数据分析的实例供学生练习,实现对课时压缩的有效弥补。学生普遍反映网络教学平台十分有利于自主学习,尤其是遇到知识难点时,学生可以通过反复线上观看教学视频来帮助理解,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此外,线上教学平台可以通过视频回放次数、测试完成程度等数据统计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既方便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状态,分析存在的问题,也为线下课堂教学提供依据,在后续教学中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依据。
2.线下检测自主学习效果,实施针对性教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课堂教学的任务发生转移。教师要集中精力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并针对重难点以及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进行答疑解惑和查漏补缺。在教学实践中,为完成上述任务,在每个章节的线上学习完成后均安排答疑和小组讨论,让每位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修正和完善遗漏或理解错误的知识点。全部授课结束后,授课教师向学生发放了关于教学效果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78.2%(18/23)的学生认为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可以把重要知识点学透,在课堂上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消化吸收,更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掌握。
在线下教学中,教师还对教学场景进行了编排和优化。教师提供具体的实验案例,并以某一具体实验案例(如抗癌药物筛选)为背景贯穿整个课程教学始终,模拟真实实验场景,让学生从实验参与者的角度设计实验流程、整理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和解读呈现的全部流程。帮助学生实践生物学研究提出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基本流程,理解生物统计学对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应用和分析并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3.课后回顾学习并提升。在课堂教学完成后,师生的教学活动都还没有结束。教师要对线上线下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总结,并将解决方案到网络平台,供学生回顾性学习。学生要对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搜集学习资料进一步思考和巩固。教师还要对学生课后学习情况进行挖掘,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单独辅导和监管,帮助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跟随教师的科研工作,完成真正的动手实践,实现素质提升。最终通过师生配合,完成对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4.教学考核。由于教学形式发生变化,课程的教学考核模式也要随之做出调整和改变。在实践中,教师改变传统的期末考核模式,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记录,实现全过程考核。考试成绩包含网络平台学习考核(25%)、线下课堂表现(25%)和期末闭卷考试(50%)三部分。其中网络平台学习考核由系统根据学习时间、频率以及测试情况生成;课堂表现根据学生听课及参与讨论情况,综合学生互评和教师考核给分。上述考核方式,降低了期末考试在总成绩中的比重,更加侧重于学生的平时学习积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可避免学生“突击考试”的侥幸心理,促进学生向平时主动学习转变,更符合现代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的需求。
生物技术药物是生物制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医疗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2012年全球销量最高的10种药物中,有7种是生物技术药物,现代生物制品的概念已外延成为生物药品或生物技术产品的同义词[4]。随着全球生物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生物技术药物的种类及适应症不断增加,在GDP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5]。目前,各高校生物制药和生物技术等相关专业中生物技术制药课程开设是相对更为普遍的,如何做到生物制品学与生物技术制药的合理搭配和内容衔接是需要思考的问题。二者相比较而言,主要的差别是生物技术药物不包括各类疫苗、菌苗、血液制品以及人或动植物原料制备品种。为此,在生物制品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在保证主要讲授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强调以上区别而注意体现两个课程的差异,避免相同知识的重复讲授。
2.关注国内生物制品领域发展现实情况。
尽管目前我国生物制品的种类、数量不断在增多、生产工艺持续改进,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该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制品在自主创新方面表现出明显不足。具体表现为:新产品的研发多为仿制品或工艺改进品,科技含量高的新、特、优产品较少,且研发周期长,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等[4]。以上原因导致国内新产品的研发跟不上疾病流行趋势变化。我国政府对生物制品产业发展高度重视,生物技术研究在各级各类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均占有重要位置,如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十二五计划等[4]。在政策、条件、人才、资源多方条件的协调下,我国生物制品产业也取得长足进步。我国生物制品的标准化研究和质量控制水平不断提高。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批准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研究院为世界卫生组织的生物制品标准化和评价合作中心,标志我国从此跨入国际一流的生物制品质控队伍行列[6]。新产品方面,我国已经先后批准上市多种细菌性疫苗、病毒性疫苗和血液制品以及36种国产生物技术药物,其中7个品种在国际是首先批准上市,包括重组血管内皮抑素、重组葡激酶、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等。整个产业产值方面,2010年我国的生物技术药物销售额已经超过1200亿元[6]。以上这些现状决定了高校生物制品课的设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这样的课程可以发展学生的专业兴趣,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满足我国生物技术产业振兴的人才需要。因此,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最新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期对其今后的研究和工作能够发挥引导作用。
3.注重教材和讲义的建设和更新。
生物制品的教材建设相对其他课程明显落后,正式出版的教材屈指可数。针对这一现实,我们经过长期时间的研究总结,编著了一部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适合综合院校本科相关专业使用的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对于很多相关的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加之相关研究内容和技术及授课教师的科研成果有了新的发展变化,因此对该部教材已经在进行新的修订(第二版)。尽管如此,教材的修订速度仍无法跟上相关研究和产业的最新发展趋势。为弥补这一问题,实际教学过程中注意讲义的不断更新,在保证主要框架结构无改变的前提下,注意生物技术各个方面的最新发展以及应用到生物制品领域的最新变化。特定传统生物制品品种的工艺改变和技术提升、以及最新制品的产生和生产是主要的关注点。
4.课程论文的作用。
传统的考试考核方式效果显著,但也有过于教条等缺点,在正常授课和考试考核的基础上,把部分成绩和课程论文联系起来,用课程论文作为一些专业课考试形式,作用将非常巨大[7]。通过指定内容或自选内容相关领域的文献阅读,完成综述论文的撰写,达到成绩评定和自身文献阅读能力培养的目的。通过广泛的特别是英文文献的阅读,不但可以加强文献阅读能力培养,而且对于加强相关领域知识的了解也具有促进作用。此外,该论文作为成绩评定的一部分还可以弥补单纯考试的局限,经实际评估,该举措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5.课程实验课的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全世界范围内均造成极大的社会经济负担,肺动脉高压(PH)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目前临床上仍无有效治疗方法[2]。他汀类药物,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线药物,具有明显的降低胆固醇和提高外周血管灌注量的作用,也能够修复血管壁结构、减轻炎症反应[3]。本研究采用荟萃分析方法对现有结果进行定量综合,以期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线索。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与检索策略 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lunwen. 1KEJIAN.C OM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毕业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检索词为:"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他汀"。英文检索词为:"chronic obstruct pulmonary disease"、"COPD"、"pulmonary hypertension"、"statin"。检索时间至2013年9月1日。
1.2文献的纳入和排除 纳入文献为公开发表的中文或英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COPD的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COPD诊治指南》或美国胸科协会的定义,PH的诊断标准为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定mPAP≥25mmHg。
1.3资料提取 提取的资料包括:题目、杂志名、作者名、单位、发表时间等基本信息、各组治疗前后血氧分压(PaO2)、肺动脉收缩压(PASP)、平均肺动脉压(mPAP)、6min步行距离(6MWD)等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连续性变量用(x±s)表示。采用I2评价各研究间的异质性,若I2> 50%表示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否则使用固定效应模型。I2>75%时提示异质性明显,进行亚组分析探索异质性来源。效应量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MD)及其95% CI表示。全部统计分析均采用Stata 10.0软件完成。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纳入文献的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15篇文献[4-18],共计1012例患者。见表1。
2.2荟萃分析的结果
2.2.1 PaO2的改善情况(图1):共纳入5篇文献[5-6, 8, 10, 16],SMD =为0.986 mmHg,95% CI为(0.447, 1.526),P<0.001。
2.2.2 PASP的改善情况(图2):共纳入10篇文献[4,7,9,11,13-18],SMD = -0.834 mmHg,95% CI为(-0.981,-0.686),P<0.001。
2.2.3 mPAP的改善情况(图3):共纳入4篇文献[5-6,10,12],SMD = -0.722 mmHg,95% CI为(-1.029,-0.414),P<0.001。
2.2.4 6MWD的改善情况(图4):共纳入5篇文献[7-8,12-13,16],SMD =1.961m,95% CI为(0.676,3.2[lunwen. 1KEJIAN.C OM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毕业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46),P=0.003。按照使用他汀药物类型不同进行亚组分析发现,辛伐他汀组I2=0%,SMD =4.176m,95% CI为(3.497,4.855),P<0.001;阿托伐他汀组I2 = 0%,SMD =0.598m,95% CI为(0.347,0.848),P<0.001。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使用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提高患者PaO2、降低PASP和mPAP水平,提示该类药物能够改善COPD合并PH患者的缺氧及CO2潴留症状。6MWD是评价患者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使用他汀类药物能够明显增加患者6MWD水平,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他汀类药物治疗该疾病的效果。
李敏等曾采用荟萃分析方法对他汀类药物治疗COPD合并PH稳定期患者的效果进行研究。在纳入7篇文献后,作者发现他汀类药物能够显著改善该类患者的肺动脉压和肺功能[19]。本研究采取了更为全面的检索方式,纳入了15篇文献,所得结论与前者相似。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荟萃分析方法对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COPD合并PH的疗效进行定量综合,结果发现该类药物能够对COPD合并PH起到治疗作用。由于纳入文献数量较少且质量较低,这一结论仍需要更多设计严格的RCT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Stress, Neurotransmitters,
and Hormones
Neuroendocrine and Genetic Mechanisms
2008,570pp.
Paperback
ISBN: 9781573316927
Blackwell
Richard Kvetnansky 等编
本论文集主题是压力、神经递质和激素,其内容体现了东西方学者关于压力的生物基础的最前沿的探索。以往有关压力的书往往在个体或者群体的水平上,使用定性的方法,根据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来推断压力的来源,阐述其对个体生活的影响,对压力的缓解提出建议并给出可操作性方法。而本论文集则是在分子水平上,使用实验室精确定量研究的方法,从多个角度探讨压力的生物基础以及在分子水平上压力对个体的影响。对一些前沿课题,比如包括压力对基因表达的影响、抑郁症的病因的分子基础、因压力导致的神经元的活动等等都给出了试探性的答案。
该论文集分成九个专题。第一个专题介绍了压力反应的功能神经解剖学,探讨了因压力而导致的腹内侧弓状核内神经元的激活、急性和慢性压力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的边缘系统调节,及压力导致的大鼠酪氨酸羟化酶基因表达的变化等方面。第二专题涉及压力状态下的脑单胺和神经肽,介绍了急慢性压力源的效应和大小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抑郁水平测试、与焦虑和紧张行为相关的中枢神经肽Y、α 2肾上腺素受体刺激条件下BB鼠视上核中催产素神经元的活性等。第三个专题是压力状态下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和适应,内容涵盖慢性压力和个体的易感性、个体的防御性策略行为、社会心理压力与一些腺体分泌的关系等。第四个专题是对交感神经元认识。这个部分收录两篇论文,一个关于压力的计算机模型的研究;另一个是关于慢性压力如何与高脂肪或高糖食品共同通过交感神经系统来影响神经肽Y并导致肥胖症和代谢综合症的研究。第五个专题是压力状态下神经递质酶的分子遗传学。读者可以了解肾上腺激素对于压力的反应、压力状态下一些基因表达的调节等。研究对象包括人和动物。第六个专题涉及压力状态下心脏功能的转录调节。在第七个专题中收录了10篇文章,主要研究压力激素受体。第八专题是关于压力及其发展。探讨了孕晚期HPA轴压力反应水平降低的机制、与性别有关的HPA轴调整,以及出生后早期的BB鼠内肾上腺髓质系统对于压力的反应。第九专题收录了17篇文章,主要围绕压力导致的神经递质和激素系统的临床研究。
该论文集适合研究定向的读者群,包括从事心理健康的生物基础的科研人员和相关的医务人员,以及探讨神经递质和激素如何与压力相互作用的生物学研究人员。
王葵,博士生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