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景观项目考察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20年5月1日至5月6日,市委常委、副市长带领市政府办公厅、市规划局及有关开发企业负责人,就五星级酒店的策划、设计、运营模式等方面赴浙江省进行了参观考察。考察组一行先后考察了杭州的香格里拉、杭州凯悦酒店、富春山居休闲度假村、千岛湖开元度假村,绍兴市的绍兴大酒店、宁波市的万豪酒店和华侨豪生大酒店等7家五星级酒店,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情况
考察的这些五星级酒店目前经营状况良好,特色鲜明,既有临水(湖)现代建筑风格,也有江南民居的园林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地方文化的特色和当地的消费需求。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设计起点都很高,设计一流,装修一流,一步到位。如:千岛湖的开元度假村邀请了美国watg设计公司、hba公司和香港bel设计公司分别承担该建筑的规划设计、室内装饰装修和室外景观设计,获得了中国十大最具魅力的酒店称誉。
二是酒店功能合理、布局适展。凡是占地小的酒店都以高层为主,形成了当地“标志”性建筑;凡是占地较大的酒店,特别是临水(湖)的建筑,都设计成为以水景、园林、山体、建筑等各种景观为一体的地方特色园林建筑。如富春山居,千岛湖开元度假村等,建筑都依水而建,主体建筑外面设有码头,增加了水上特色交通方式。既有高档组团式别墅和总统套房,又有中档公寓式房间。
三是分散性布局更具有灵活性、私密性,使酒店更具有竞争力。如:千岛湖开元度假村酒店有一个商务酒店(包含227套客房)和88幢独立别墅共同组成;富春山居也有一个休闲度假酒店(包含70多套客房)和5栋别墅共同组成。这两个酒店客房布局既相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私密性强,很受欢迎。宁波华侨豪生大酒店,附楼增加了商务办公等功能,增加了酒店的客源,从而带动了整个酒店的互动发展。
二、我市五星级酒店建设建议
一是要从酒店的定位、功能、用地、位置、经营等各方面进行策划和深入研究,制定出一个满足政府接待、旅游、休闲娱乐、商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五星级酒店方案。
二是考虑到滨河区用地情况,建议酒店集中与园林分散、高层与低层别墅会所布局相结合、沿库区设计成为低层园林建筑风格的园林景观,选址、建筑、库区景观为一体进行综合考虑,同时靠近滨河大道或在库区半岛上建设一个高层亲水风格的具有商务功能的酒店。
6月11至15日新校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指挥部各组组长及新校区建设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行9 人到南昌大学、浙江大学、浙江科技大学、浙江下沙大学城等地考察、学习新校区建设经验。考察组就新校区道路管网设计与建设,园林设计与建设,单体设计、招标与施工技术、项目建设选材,工程管理,新区建设与校园文化传承等通过听取兄弟院校经验介绍和实地观看兄弟院校的校园建设成果,开阔了眼界,受到了很大启发。
在南昌大学学习时,南昌大学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基建处处长肖处长对南昌大学新校区建设情况作了比较全面介绍。南昌大学新校区占地3600亩,规划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拟入驻学生4万人。2002年12 月动工,目前已完成单体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三期工程已开工,单体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学校成立了新校区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领导和主要处室负责人组成,负责新校区建设重大问题的决策。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负责建设任务的具体实施。指挥部下设前期工作部、工程部和办公室。纪检、监察部门全过程参与监督。新校区建设成功的经验有:(1)重园子,轻房子。整个校园注重园林与水体建设,园林景观投入1亿多元,三个广场(校前区广场、校大门广场、卧龙广场)投资八千多万元,三座雕塑(自由女神、贝莲、中华正气龙)由中国雕塑家遥远制作。投资八百多万元。人工湖一座,水体面积100多亩,投资四千多万元。(2)灵活多样的筹资方式。学生公寓引资,由多伦多瓦集团出资修建,四十年后按修建成本的双倍归还。食堂、运动设施也引入社会资金,由投资商实行有偿服务,二十年由学校收回。教学楼、实验楼等公共设施先由施工单位垫资修建(不计息),学校分期付款(四年内分八次付清)。建设资金由银行贷款,学校用老校区出租的租金偿还贷款利息。(3)加强廉政建设。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由招标办公室组织招标,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制作标底,并全过程参与监督;学校只负责设备采购,建筑材料、设备由学校物资采购中心按程序招标,施工单位负责采购。加强廉政教育,指挥部除通过政治学习、组织生活开展廉政教育外,还一年举行一次廉政宣讲会,使每个员工牢固树立廉洁意识。(4)严格施工管理。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达12 人,实行项目负责制,加强对监理的监督和管理,施工变更、工程量认可实行监理、甲方项目负责人、副指挥长层层签字认可。(5)优厚的福利条件。为了调动指挥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对领导小组及指挥部工作人员进行通讯费、生活费等补贴,各种补贴及费用总计约两万元,另外,每期工程完工学校安排办公室及指挥部全体人员到港澳、新马泰等地休假10-20天。
在浙江大学学习时基建处副处长介绍了新校区建设的经验教训。(1)规划、设计、建筑选材充分征求教职工意见,争取教职工对新校区建设的理解、支持与信任。(2)在做总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园林景观,景观建设在单体完成后再进行,以减少浪费和做到景观与建筑物的协调。(2)建筑选材不要太差,最好在中高档,一次投资,减少浪费。(3)加强工程管理,重点在招投标的规范管理上。原材料定价、工程费用调整一定要有充足的依据和完备的手续。(4)现场施工管理要加强对监理的监督,同时甲方还应发挥主要作用。(5)在校园文化传承上新校区建设要与老校区相协调,通过衔接与呼应体现学校的办学历史与文化氛围。在浙江大学现场考察时,气势辉宏的建筑物和典雅、别致的庭院景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外,在考察浙江科技大学、浙江下沙大学城时,每所学校的教学区与学生生活区分开建设,各校学生生活区基本相对集中,由本校人员管理。各校区学生休闲、购物娱乐设施相对集中,形成资源共享。尤其是,美丽的校园和规范的校园管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几天的行程,虽然很匆忙,但大家受益匪浅,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经验,为新校区的开工建设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受云南省旅游局的邀请,我参加了省旅游局主持的北大营项目专家咨询会,并于2004年7月19日进行了实地考察,经过与相关方面的初步沟通,现提出初步的思路及建议。
一、 资源评价――跳出昆明看资源
北大营草场是一个非常好的旅游资源。
对该项资源的评价,不能仅仅从景观观赏出发,而必须结合昆明在中国乃至国际旅游度假市场中的地位,才能正确的挖掘出其价值。
1、 世界上唯一四季如春的草原
――昆明是春城,具有开发国际度假胜地的优越条件;而具备这一条件的区域,在昆明市区2小时行程以内;北大营草场是该区域内唯一一个大草甸,具有特别优越的开发条件,是世界上唯一四季如春的草原;
2、 草原风情的独特性(彝苗风情草原)
――北大营草场周边,有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风情,赋予了该草甸风情内涵,从而区别于蒙古草原、藏区草原、维族草原;可以将该草原称为彝苗草原,具有草原风情的差异性;
3、 天然运动草场
――北大营草场具备天然高尔夫球场的景观效果,是开发高尔夫运动的最佳地块;同时,该草甸象一个天然运动草场,可以开展足球、羽毛球、网球等各类运动项目;
4、 具备植物造景和发展花卉的特殊条件
――云南具有极佳的生态基础,有非常好的花卉种植条件及低廉的花卉价格;该草原具备种植四季花卉的条件,可以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五彩草原;而且观赏条件极好,可以进行大地艺术造景,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草原花海。
二、 市场分析――细分结构看市场
本项目的市场,由于高尔夫球及高尔夫别墅具有独立的国际市场,因此形成了旅游休闲游客市场、高尔夫球运动市场、旅游房地产市场(高尔夫别墅)、会议市场的四个相对独立的市场结构。
总规对高尔夫市场没有进行分析,对旅游项目的市场定位非常模糊,不知所云,对旅游房地产市场(高尔夫别墅)和会议市场完全没有涉及;
我们认为,该项目应该考虑四个市场的互动,并非常清晰的对市场进行定位,以便产品有明确的市场对象。
其中,四季高尔夫球场市场广泛,以国际市场为主,国内市场为辅,云南市场次之;
旅游房地产市场,包括高尔夫别墅、草原别墅、草原公寓及产权酒店四类,市场为大体为1/3国际、1/3国内、1/3云南;
昆明在全国乃至世界上,会议市场的潜力巨大,本项目完全可以发展为昆明市最重要的郊区特色会议中心;
旅游休闲游客市场,本项目若以昆明周末休闲为核心,将成为农家乐似的产品;我们认为,该项目完全能够成为昆明2-3日游的必游景区,以春城为品牌的国际度假胜地的核心度假区;因此,游客市场的主体,是以昆明现有游客为目标,进行捆绑营销的结构;游客市场包括:昆明过境的全部游客、滇中地区市民的休闲游客与商务游客、国际国内的度假游客。
三、 运作分析――项目落地是关键
本项目的商业盈利核心,是高尔夫别墅;
但是,由于目前的政策,高尔夫审批将有很大的风险。如果将全部赌注押在高球上,风险太大。
我们建议,将高尔夫一期(练习场、九洞球场、俱乐部)、别墅一期、产权酒店、草原风情旅游、天然运动休闲五个子项目作为一期投资,以旅游和休闲带动别墅销售、带动会议、带动产权酒店销售;结合高尔夫销售的带动作用,形成综合推进,才可能全面化解风险,并最快速度形成现金流收益。
因此,对本项目而言,进行旅游项目设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四、 项目定位――核心吸引力打造
基于以上的运作考虑,我们认为,项目定位应该尽快明确。
总规将项目定位为:运动休闲、蒙古草原,是有局限性的。
根据考察,我们提出一个项目定位的初步建议:
项目名称――春城彝苗大草甸运动度假区
主题定位――彝苗风情 五彩草甸 天然球场
市场定位――昆明必游景区、国际着名高尔夫球场、世界级会议度假胜地
1、引风入景――将彝苗风情引入草甸,结合了彝族自治县的民族要求与民俗风情基础,当地苗族已有的文化基础,并形成彝苗草原的差异性特色;以彝苗建筑、民俗风情活动为特色,结合草原旅游的一般项目,形成彝苗草原的特色旅游;民族风情,应与草原、运动、畜牧等深度结合,而不是一般彝苗风俗;草原彝苗风情项目,成为游客主要的游憩方式;
2、生态造景――将云南的生态多样性及气候优势发挥出来,以植物造景为核心,对草原进行树木和花卉造景,划出合适区域,形成五彩草甸的标志性景观,形成独特的景观吸引力,并通过举办花会,吸引游客;
【摘要】笔者在实际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系统的理论进行分析,采用AHP法选取了14个评价因子建立了新乡市地质旅游资源评价模型,用Delphi法确定了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新乡市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利用该模型针对新乡市主要的9个地质旅游资源富集区进行了评价,找出了地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地质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向,为新乡市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地质旅游资源;评价;判断矩阵;AHP;Delphi;
新乡地处河南省北部,南临黄河,北依太行,面积8049.45km2,总人口557.2万人。新乡地质旅游资源丰富,有着25亿年的地质演变史的太行山在新乡市域范围内面积达1000多平方公里,地质旅游资源优势十分突出,现已开发出关山国家地质公园、跑马岭省级地质公园和凤凰山省级矿山公园等地质旅游景区,是新乡市旅游业发展的主打品牌。
高品位、内涵丰富的地质旅游资源为新乡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长期以来资源优势没有转化成产业优势,地质旅游经济规模不大,地文景观资源开发相对落后于周边地市。本文在对新乡市现有地质旅游资源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应用旅游学、旅游地理学、计量地理学、系统论、层次分析法(AHP)和特尔菲法(Delphi)的相关理论,探讨减少地质旅游资源评价结果中主观色彩的综合评价方法,选取14个对旅游资源开发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建立了新乡市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对新乡市主要的9个地质旅游资源富集区进行了评价,为新乡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参考。
1、新乡地质旅游资源赋存状况
新乡市地质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山区。具体到各景区和景点,地质旅游资源赋存如下表1-1所示:
2、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的相关理论
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极为广泛,不仅涉及到旅游资源本身,还涉及到资源环境和开发条件等因素[4]。旅游资源的价值决定了旅游开发的功能,关系到该旅游资源的地位、意义、开发规模等级和市场走向,进而影响到开发和保护的前景;资源环境关系到旅游地的接待规模、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发条件直接对旅游活动的方方面面构成影响。
目前各国采用的评价模型来看大体有两类[5]:一类为主观评价,是基于评价者(旅游者或专家)对于旅游资源的质量个人综合体验而进行的;另一类为综合型定量评价模型,是在考虑众多因子的基础上,通过对旅游者或专家广泛征求意见,并用数理方法确定各个方面的权重值,建立较为客观的评价模式。如我国北京大学陈传康、中山大学黄进等对丹霞地貌的旅游评价;中山大学保继刚提出的总目标评价模型;南京大学楚义芳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中国观赏型旅游地建设的不同旅游资源评价系统。
本文应用系统的理论,采用AHP和Delphi法建立模型来对新乡九个主要的地质旅游资源富集区进行评价。其主要步骤是:
(1)确定评价目标和评价因子,建立层次模型,构造多目标决策树
首先确定评价目标,采用系统的观念分析影响评价目标的主要和次要因素,确定出不同层次不同组织水平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在总目标层之下,划分评价项目层和评价因子层,
不同层次间的各因素构成多目标决策树。
采用特尔菲法对所构造的多目标决策树(层次模型)向评价者发出征询问卷,并根据回收有效问卷进行归纳总结并修改,直至所有评价者对多目标决策树(层次模型)都满意为止,确定层次模型的最终因子。
(2)构造判断矩阵
对于某一评价目标建立的层次模型,采用Delphi法向被调查人发出征询问卷,应用1~9标度[6](见表1)作为量化标准,对同一层次上的各因子对于上一层某项因子的相对重要性给予判断,构造判断矩阵。
A= =
式中 为第i个因素相对于第j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显然判断矩阵有如下性质:
对于 ,有aij>0,aij=1/aji,因此此判断矩阵为正负反矩阵。
对于 ,有,aij=ajk=aik,则称A为完全一致性矩阵。
2、4、6、8 表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
倒数 前者(fi)与后者(fj)重要性之比为aij,后者(fj)与前者(fi)重要性之比aji为aij的倒数
(3)判断矩阵的计算及层次模型各因子相对权重值的确定
对于判断矩阵进行计算,求取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根λmax。
由于评价者是凭借自己的判断来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难免存在主观性和误差,因此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修正。对判断矩阵修正的依据是随机一致性比率,即利用判断矩阵的完全一致性特征进行一致性检验,求得一致性指标,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对于不具有一致性的判断矩阵,对其进行修正,直至满足一致性指标[6]。一致性检验计算公式为:
一致性指标
随机一致性比率
R.I.为同阶平均一致性指标(见表3),当C.R.≤0.10时,即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当C.R.≥0.10时,即认为判断矩阵不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要对该判断矩阵进行修正,直至该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具有满意一致性的判断矩阵,其特征向量即可作为该层评价因子相对于上一层目标的相对权重值。
(4)选取一定的指标对各评价因子进行赋分评价,并乘上该因子的权重值,从而得到最终定量评价结果。
3、新乡市主要地质旅游区资源评价因子的选择及模型的建立
本文根据新乡市旅游市场实际,应用系统和层次分析法(AHP)的理论,采用特尔菲法(Delphi)向被评价者(地理学教授、高校旅游学专业教师和学生、政府机关领导、旅行社负责人和其他旅游从业人员)发出征询问卷,并不断根据回收有效问卷进行归纳总结并修改,最终确定了影响该市旅游资源开发的14个因素,建立了新乡市地质旅游资源评价的层次模型[7](见图1)。该层次模型共有三层:总目标层(O)体现该评价体系的目标;综合评价层(A)为评价目标层的具体化,以资源价值、社会影响、景点规模和旅游开发条件四个要素具体描述评价目标;评价项目层(B)是综合评价层的进一步延伸,是对综合评价层各因子的量化指标。
针对上述模型,建立如下5个矩阵,并计算如下表4-8:
经过数据整理,得出该评价模型同一层次相应因子对于上一层某因子的相对重要性的权重值如下表9所示。
从各评价因子的相对权重值来看,资源价值对地质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最大,而这当中旅游资源的观赏价值起着主要作用,历史文化价值次之;社会影响对地质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仅次于地质旅游资源本身,其中知名度起着主要的作用;旅游开发条件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次于以上二者,区位条件、餐饮服务条件和交通通讯起着主导作用;景点规模对新乡市地质旅游资源开发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4、新乡市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依据评价模型设计了新乡市地质旅游资源评价调查表,各评价因子取自前文建立的模型,各因子总分均以100分计。为减少主观性,参照《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评价标准》,制定了综合评价的赋分标准(表10),向评价者发出征询问卷,对全市9个主要的旅游区进行评价。
综合评价利用前文建立的评价模型各因子权重值和各因子相对得分,得出各景区定量评价结果如下表11所示:
5、结论
通过新乡市地质旅游资源评价模型的建立,结合定量评价的结果,得出如下结论:
(1)从旅游资源价值来看,新乡市具有较高观赏价值或科普教育价值的地质旅游资源较多,部分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2)从旅游资源的社会影响来看,新乡市的旅游资源社会影响与周边地市景区相比普遍不高,这说明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和宣传程度不够。
(3)从景点规模来看,新乡市的旅游资源的形态结构保持较完整,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和谐,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较大,疏密度一般。
(4)从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来看,主要旅游客源地集中在省内,区内旅游资源与邻近地市有很大的连续性;餐饮住宿条件一般;交通通讯条件一般;反映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开发程度不够;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因此新乡市地质旅游资源开发的最大限制因素主要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资金及其人才短缺。
(5)从旅游开发的方向来看,区内以万仙山、关山为龙头的地质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广阔,这正好与国际旅游发展的潮流――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相合拍。
(6)从旅游开发的前景来看,一方面区内高价值、高品位的旅游资源有待于转化成高质量的旅游产品,转化成高效益的旅游经济;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这些潜在的旅游资源、重新认定的旅游资源与目前普查认定的旅游资源一起,构筑了新乡市旅游发展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冯祖杰、朱世刚、符光宏等,河南关山国家地质公园综合考察报告[R],新乡市人民政府,2007,67
[2]杨涛、赵东力、宋红伟等,河南跑马岭地质公园综合考察报告[R],卫辉市人民政府,2007,44
[3]张建斌、张修田、兰自亭等,新乡市凤凰山矿山公园综合考察报告[R],新乡市凤泉区人民政府,2007,49
[4]陶梨主编,《旅游地理学》(M),云南大学出版社,云南,1994.12,p47―68
[5]吕燕,《关于层次分析法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论文[D],2003,p7―11
意大利社会和经济研究所教授 毛里齐奥.马吉(Maurizio Maggi)
对中国生态博物馆总的印象
可以看出,中国博物馆学会按照战略意图行事,考虑了(世界)几代生态博物馆,回顾和评价了生态博物馆发展经历,按照博物馆的成长趋势,扩大了国际合作。这是中国方面的一个明显特点。
从大的方面看,中国表现出了根据几个生态博物馆的经验,具有扩展建立国家生态博物馆联系网络的潜力。这一现象和世界其他国家已经建立生态博物馆联系网络的过程相似(例如法国、日本、意大利、波兰、瑞典、巴西和墨西哥)。在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是给予每一个生态博物馆和当地领导层以权利,允许他们在形成生态博物馆的相互联络中发挥作为参与者的作用。对于这一点,紧迫的是伴随着生态博物馆联系网络的建设(这通常是学者和政府权力机构的任务),紧紧依靠各地生态博物馆的合作。建立一个生态博物馆联系网络,没有强有力和胜任的地方生态博物馆领导,将会影响生态博物馆的有效发展。
现有的中国生态博物馆中的信息中心是好的,既“临近”又“遥远”。“临近”是指生态博物馆有一个展示中心,介绍有关项目、地区和当地居民的信息。“遥远”,是指七个生态博物馆指南(中英文)介绍了地区和居民情况,但不幸的是,对于外国人来说,要想了解当地政府(关于交通、住房、教育、农业和手工艺)和当地居民的联系很难。可能的情况是,将整个中国生态博物馆发展项目的信息资料上网,这将使中外学者和七个生态博物馆获益,这将可能成为相互了解和相互交流的平台。
去参观中国生态博物馆仍然有一些问题。比如旅游路线问题可能还没有给予优先地位(缺少旅游设施,当地居民的收益潜力很低)。但是,尽管这几个生态博物馆位置遥远,每一个生态博物馆可以作为附近区域本民族的参照点。这些生态博物馆的潜能已经超越了保护自身的遗产,而是为周边类似村寨保护遗产树立了榜样。除了生态博物馆自身,成百万少数民族通过参观这些生态博物馆,会认识到自己遗产的重要性。
梭戛生态博物馆
强势:生态博物馆的建立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例如有了供水设施),取得了居民的信任;大量居民参与保持当地遗产,依然保持此区域的生活特点;具有区域和当地居民的雄厚的独特性。
弱点:大多数古老的记忆和传统得到了保存,最难的问题是保存过去和连接现在(更进一步说,是“原真性”和“展示”);自治的生态博物馆领导在当地政治因素面前软弱无力(这是由于以前形成的后果)。
问题:谁从老房子中搬到了新房子中,是否现在居住于村寨的居民会在将来迁出?苗族居民是否需要金钱经济?比如,他们是否能够发展商业活动(例如纺织和刺绣)?苗族居民是否从生态博物馆中有收益?生态博物馆是否依赖居民自己可以发展?生态博物馆是否影响了他们的发展(举例来说,获得更好的居住条件)?对于整个苗族来说,此生态博物馆是否能作为参照点,其他苗族人是否参观此生态博物馆?生态博物馆怎样和地区发展计划相联系(例如,对景观和环境较小影响的条件下,是否可以作为非苗族人修复历史房屋的榜样)?
镇山生态博物馆
强势:从经济条件看,生态博物馆有收益(具有旅游饭馆和商店);已经意识到房屋的修复要保持地区建筑风格;一些青年人(可能是专家)参与了生态博物馆项目。
弱点:可能生态博物馆获益分配不均匀(有些青年人不理睬现存生态博物馆)。
问题:关于现在营业的商店和饭馆,是否由当地居民经营?还是这些活动依赖于地方商人?
敖伦苏木生态博物馆
强势:15户村民参与了生态博物馆管理,具有潜力参与和连续;地方民族博物馆(明年将在百灵庙城建成开馆)的工作人员将指导新的生态博物馆的工作;参观途径是特殊的(小批参观者乘坐大篷车),对文化景观影响较小;内蒙古民族风情看上去很丰富,具有独特性。
弱点:当多数人住入了新房子,老的生活习俗将很难保存(例如帐篷中的生活)。
一、当前我国渔港建设面临的问题
1.港口布局密度低。我国是海洋气象灾害受灾严重的国家之一,沿海海港受到台风、寒潮、热带风暴等六百二十多个气象灾害的影响,并且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害,由于我国船多港少,八成以上为天然形成的港湾,缺乏避风设施,影响到其功能的发挥。虽然国家一直重视渔港建设的发展,加大了资金的投入,但是由于港口港口基本建设的基础较为薄弱,建设的水平还是不高,加上港口数量和规模的限制、港口选址只能选在天然风浪较大的地方,虽然新建的渔港一定的防浪能力,但是由于防风建设欠缺,大部分都不能满足渔船避风要求。
2.渔港的规划方面以及建设标准、使用功能单一。对于渔港的中长期发展没有很好的进行规划,改扩渔港的总体规划一般很难得到政府的批准,因此就导致了渔港的布局和港址以及使用功能 不断的变化。国家投入建设的一百三十三个沿海城市海港以及一级海港,而且投资的方向是针对于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海产品加工、休闲渔业、冷链物流等功能设施装备都是采用社会融资进行投资建设,由于投资环境不同,少数渔港同步配套设施,这样的形式严重制约着海港的多元化发展。
3.渔港水域污染严重。在已建设的港口中,由于生态意识薄弱,环保设计不到位,有些港口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有些水工建筑物在封闭的环境下进行,水体流通不畅,导致港口水循环系统不能正常的流通,水域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
4.港口管理缺乏,立法工作滞后。近几年沿海经济快速的发展,海洋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强,海岸线资源紧张,面积在不断的缩小,多部分的传统港湾被渔业所占,还有的湾口被交通桥梁封堵,使得渔船避风和停泊遭受威胁,资源经济化的开发与渔港用地产生矛盾,一些港址好的渔港被占或是废弃,导致了风浪台风等海洋气象灾害直接的侵袭。
二、未来港口建设的发展发向
1.港口建设的内容以休闲渔业为主,港口建设实施在实用性的基础之上,提高港口外观视觉效果,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的不断提升,对于景观的外在美也更加的注重,提高港口景观的美观度,可以提升港口建设的整体水平,吸引更多的人来此观光。多元化的功能包括将景观性、亲水性等设施融入到港口建设中去,将人与海之间的联系更加的人性化,例如渔港可以设计海钓平台、观景台,或是将单调的路面设计成以海洋风格为主的铺面。在护岸地带设置亲水阶梯,或是将渔港天然材料作为地面装饰,将海洋自然景观与海港相互辉映、相互融合。
2.渔场、渔港、渔村之间就是上、中、下游的关系,渔业的萎缩会使得渔民出海减少,影响到渔村经济结构发热转变,应该将渔港和渔村纳入一体化建设中去,利用渔村自身文化的发展,吸引游客,提高渔港的利用功能。渔场要严格的按照休渔禁渔制度工作,禁止过度利用海洋资源。未来要做到“前港后村、以港兴村(镇)、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促进渔港建设的整体发展和良性循环。
3.整合与规划渔港周边的观光资源
(1)共同开发渔港周边海岸与景点资源渔港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大多数由港区内的设施扩建或增建入手,然而港区周边的观光景点、社会文化资源、休闲活动由于不在港区内,且受渔港管理部门职权范围限制,大多数没有纳入整体规划的内容。若能整合理顺相关利益部门之间的关系,将渔港的多元化建设与渔港周边的观光旅游资源联合开发,可将该区域的旅游观光活动由点到面,形成带状观光区域,以区域性的观光旅游为主题,吸引广大游客到渔港休闲观光。以宁波石浦中心渔港和江苏洋口中心渔港为例,石浦中心渔港除了本身具有丰富的旅游观光设施外,还把渔港与沿岸观光带、中国渔村老街、影视城、渔港古城、东门渔家乐进行串联整合,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观光旅游带,每年到港休闲参观的游客达到一百多万人次,不仅带动了石浦镇的繁荣与发展,也带动了石浦渔港的重生;江苏洋口中心渔港作为如东沿海开发的先行区,把渔港与船闸、金蛤岛温泉度假村、渔业休闲农庄、餐饮项目、沿海风力发电项目、海滨博物馆、海之韵公园、南通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海印寺景观休闲区等串联开发,擦亮了洋口的名片,成为渔港功能多元化发展的样板。
(2)传统渔业沉淀下来的渔业文化对于渔港建设和渔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包括节庆活动(开渔节、祭海等)、文化形态(吕四渔号)、生活形态等,都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代表着我国渔村文化的精髓,在渔港建设过程中,利用渔村文化资源,打造别具一格的观光资源,不仅给渔民带来经济收入,促进渔村的经济发展,同时,对于渔港多元化发展有着长远的意义,因此,对于渔村的传统节庆等文化风俗要加以传承和继续。
4.加强渔港经营及管理
(1)作为管理部门,在进行港口管理的过程中,要尊重当地的渔民以及私人业主,听取群众意见,并且进行沟通交流,减少港口工程建设中的阻碍,提高群众的支持率,使得港口多元化的建设满足群众的需求,多功能的设施符合群众的实际需求,使得港口工程建设在满足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港口自身建设的水平。
(2)在进行港口多元化的建设过程中,要重点加强港口生态环境的保护。随着港口的建设与开发,带动了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随着游客观光数量的增加,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影响,不论是港口的水域还是港口的环境都在一定程度上遭到污染。港口管理部门要增加水污染处理设施、环保设施,提高港口的绿化水平,组织当地的渔民进行义务的劳动,或是形成责任划分区,负责港区的环境保护。
三、结语
港口的建设对于我国经济建设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沿海经济的不断发展,港口建设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我国港口建设过程中,暴露出来很多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管理部门,再到港口工程的每个环节的负责部门,都在制约着港口经济多元化发展的步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论从政府管理部门还是港口工程建设单位,要相互合作,互相扶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加大改革力度,才能促进港口建设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龙.我国渔港工程学科发展报告[J].2000.
[2]栾曙光,周效国.多功能生态环保渔港建设构想[J].2004.
[3]肖放,孙海文.台湾地区渔港建设考察报告[J].2011.
[关键词] 园林法规
一、引言
法制化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 制定完善的园林法律和法令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与管理法制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实践, 已建立起一系列的园林专业法;国外把园林法令纳入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等领域, 促使园林法制得以健康的发展。
二、我国园林立法现状
我国现阶段对于园林相关法律法规来自三个层次:
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第九届人代会第30次会
议通过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
《城市绿化条例》1992/6/22等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18
《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
2.行业规范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2002年240号
《居住区景观设计导则(试行))) 2004/6/7
《公园设计规范》
《城镇规划与园林绿化规范》2003年修订
3.地方性法规、条例(以北京为例)
《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于1990年4/21
《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1998/6
《北京市建设工程绿化用地面积比例实施办法》1991年1/1
《北京市绿化补偿费缴纳办法》1990年6/20,《关于加快本市绿化隔离地区建设暂行办法》、《关于北京市城市绿地植物种植的若干意见》、《关于北京市建设工程绿化用地面积比例实施办法的补充规定》、《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示范文本等[ 2]
三、现行园林法规存在的问题
1.园林法规体系构建的缺失
从宏观上讲,城市园林绿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与社会整体资源配置、经济发展模式、社会文明程度、人们的道德规范等有着紧密的联系。研究园林法制就必须分析以上诸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探讨其发生、发展、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关系。在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熟的条件下,园林有形市场的建立、市场游戏规则的确立等问题如不顺利解决,将会干扰甚至阻碍今后园林行业的发展。园林绿化建设涉及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法律上涉及各相关法律关系的制约和彼此间权利、义务关系的调整。这些关系问题在园林法制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发生碰撞。如何兼顾发展,最大限度地缩小矛盾,相互协调,成为园林法制殛待解决的问题。
2.园林法规内容中忽视可持续性的要求
我国现阶段园林设计的主要内容体现在改善城市环境的要求上,包含有对旧城区的景观改造,河道改造,城市广场、城市公园、企事业单位、居住区环境建设上。相关的景观建设行为正如火如荼的展开,然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这一层面的景观设计,更多的是注重审美的需求,相当大部分的工作是在做建筑和城市的“装修”,而忽视了作为管理控制手段的景观,即缺失可持续性的园林法规内容。
对现存景观管理的忽视,尤其对于具有文化价值的管理保护的缺失如下:
例:武陵源风景区、园林法规可持续性内容的缺失,改建和扩建过程中无法可依。
武陵源自古地处边远,旧时交通闭塞,舟车隔绝。其开发以1979年由张家界国营林场开放接待游客1. 3万人次开始,到2002年接待游客量560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1988年,充斥在景区内的各色建筑面积已达36万平方米,违章建筑面积3. 7万平方米。在保护与开发的博弈中,开发无限“风光”。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专家对武陵源的考察报告中,“对武陵源的旅游业基础在1992年评估后的发展速度十分震惊”,并对该景区亮出“黄牌”警告,责令整改。分析造成这一情况的过程,我们不难看出产生这一事件的原因:1990年以前,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基本上处于“无规划、无管理”阶段。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的《湖南省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颁布实施,但没有及时编制重点景区和旅游城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没有按照总体规划执行,而且审批权限过于下放。致使风景名胜区建设快速膨胀,并且品质较低,规划管制过松,未经审批的违章建筑迅速扩展,是武陵源城市化最快的一个阶段。2001年湖南省人大颁布了((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并开始实施,这是在我国目前尚无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专门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出台的第1部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地方性法规。结合武陵源遗产保护、管理的实际,对森林、野生动物、环境、地质地貌、国土保护、建设管理、旅游管理、工商管理等制定了33个禁令。规范了建设项目审批手续,使规划建设走上了法制化轨道,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项目得到了控制,品质得到了提升。
2000年4月,武陵源风景区建筑物拆迁总体方案出台,“连同居民住房在内将有近34万平方米的建筑物被拆除,耗资至少3.45亿元”,“自1990年到现在,景区所有门票收人也不过这个数,等于白干了”。
四、国外相关问题的启示
1.日本
在日本,《景观法》将景观设计体系分为景观规划(Landscape plan)和区域设计(District plan)两个部分,“景观规划区”是区别于城市规划区的单独指定的,由比城市规划区更广的范围,包含有自然公园(Natural park)、准景观地区(Semi-landscape district)、景观地区(Landscape district)、景观农业促进区(Landscape agriculture promotion area)、景观重要建构筑物(buildings important for landscape)、景观重要树木(Trees important forlandscape)、景观重要公共设施(Publicfacilitiesimportantforlandscape)个部分,使景观1)与城市建设的相关部门如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市政设施之间建立了一个共同的平台;2)与农、林、渔业之间建立平台;3)与历史及自然区域保护之间建立平台,形成大统一的景观概念。在各个分区范围内,景观规划注重控制性法规、条例和居民协议(agreement)的建立和与相关法之间的协调(如城市公园法、城市规划法、道路法、广告法等),通过市民的协作和控制规范共同作用,使区内景观的得以协调发展。
2.美国
美国是自然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且管理较为成功的国家,以美国国家公园体系为例:美国是首先以国家力量介入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和首先提出世界遗产地概念的国家,也是自然文化遗产保护较为成功的国家。目前,美国的自然文化遗产体系主要由:国家公园(由内务部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国家森林(由农业部林业局管理)、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由内务部鱼和野生动物管理局管理)、国土资源保护区(由内务部土地再生局管理)、州立公园(一般由各州政府的自然资源部管理)和某些博物馆等组成。其中的国家公园体系规模最大、制度最先建立、最完善,且包括了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考察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美国1970年通过的《国家公园事业许可经营租约决议法案》:“国家公园是不管现在还是未来,由内政部长通过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的已建设公园、文物古迹、历史地、观光大道、游憩区等为目的的所有陆地和水域”。在管理机制上,由于普遍采取了垂直管理模式,加之管理者对自身角色准确的定位,管理者较好地行使了对其预定的职能:美国国家公园的管理者将自己定位于管家或服务员的角色(steward),而不是业主(owner)的角色,即其不能将遗产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投入,更无权将资源转化为商品牟利,管理者自身的收益只能来自岗位工资。这样,既避免了地方政府带来的干扰,也基本避免了由于管理者自身原因造成的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冯采芹等编译:国外园林法规的研究
[2]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规划发展处编[M].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园林法规汇编,2006
课程指导思想及定位
课程系统讲述景观设施设计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环境设施的设计特点、景观设施与景观设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各类设施设计要求,为后续景观设计课程做好必要的基础。该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设置需要强调景观要素的组合,在课程设置的同时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1.指导思想
(1)景观设施设计实训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基础性训练课程之一,是过渡到专业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其最终的教学目的并不是要学生能够设计出一个完整的环境设计场景作品,而是让学生学会用设计元素来表达概念与思想的结合,这才是本课程设置的关键所在。(2)景观设施设计实训课程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特别是学生对设施与环境的结合与创造,在景观设施设计实训课程教学上要注重设计思路的传达,这也是课程设置的重要的指导思想。
2.课程定位
景观设施设计实训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设计思维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景观设施的设计方法和思路,建立专业的设计意识,为后续的相关设计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安排及教学特色
1.课程安排
景观设施设计实训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在专业能力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促进专业能力提高重要的知识储备。本课程将章节内容分成为若干知识点,将课程内容转变为可操作的课题设计,使学生充分掌握并运用本课程的知识内容。课程由绪论和八个分课题组成,分别是:景观设施设计实训课程概述、景观设施的设计和展开、构筑物小品、水景设施、休息设施、卫生设施、照明设施、环境景观标志与雕塑、健身和体育设施。课程具体内容的实践环节如下:(1)现场教学(实践环节):设施场所参观实习①目的:现场体验设计环境的空间、尺度及景观设施设计实训课程要点②形式:设施场所实地现场参观考察③考核方式:考察报告(2)快题设计(实践环节):单体设施设计训练①目的:单体设施设计快速训练,训练次数为三次,可选类别(构筑物小品、水景设施、休息设施、卫生设施、照明设施、标志与雕塑类设施、健身和体育设施),强化学生动手能力,迅速掌握单体设施周围环境特点、尺度、比例、设计要点。②形式:设计教室训练③考核方式:图纸评阅。(3)课程设计(实践环节):成组景观设施设计实训课程①目的:课堂进行成组景观设施设计训练,将前面设计的单体作业设定一个场景(小区、校园、公园、广场等)成组设施设计强化学生动手能力,训练次数为两次,通过训练迅速掌握设施周围环境特点、各个设施尺度、比例、设计要点②形式:设计教室训练③考核方式:图纸评阅。(4)课堂讨论(实践环节):作品分析与讲评①目的:将前两次成组景观设施设计实训课程在全班同学之间相互评图,促使同学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并在学生评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师点评,促使同学快速掌握各组设施所在环境的设计要点。②形式:设计教室学生互相评图及教师点评。③考核方式:图纸评阅及学生答辩。
2.教学改革特色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将现场观摩教学、景观设计精品案例参观讲评、课程调研、社会企业实际教学设计贯穿于教学之中,培养学生专业设计能力。(2)各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课程将教师教学和学生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项目实践相结合;实行个人实训、小组讨论和小组合作的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3)分层次消化课程内容在安排教学环节时充分考虑对基础知识的消化和理解,对于课程重点的内容通过理论讲述、初步设计、强化训练、分析总结等分层次进行消化理解。
课程考核方式
景观设施设计实训课程考核方式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贯穿整个教学的全过程。
1.课程作业
要求学生每人必须做五个课程作业,课程作业以个人作业和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在小组合作中要求每个小组成员有独立的工作和观点。课程作业内容包括:场地调研、观点论述、方案设计等。五个课程作业包括三个主要景观设计要素的单体及环境设计,最后两个设计课程作业是将前面设计的单体作业设定一个场景(小区、校园、公园、广场等)成组设施设计,关键体会设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的内容基本为思考题,同学自己有问题的可提出来进行讨论。另外在课程中间设置期中课程作业讨论会,将课程作业的阶段成果用来讨论和汇报,用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研讨,讨论的主角是学生,教师仅仅作为引导。
3.期末考核
在本期结束时,每个人都需要提交五份设计稿,并选择其中一个组合设施设计作主题汇报。考核成绩综合课程作业、课堂讨论、课程调查的项目成绩给出。每人的汇报严格控制时间,促进学生提高设计思路的口头表达能力。
4.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收获
景观设施设计实训课程这次的教学改革,是以培养学生设计技能和综合能力为核心的改革,在本次教学改革中课程的教学内容得到了逐步充实和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水平也逐步提高,本次课程改革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首先总结目前国内景观设施设计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利与弊,并且结合学校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了以培养高水平设计人才为景观设施课程教学的核心宗旨。并研究制定了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评价模式。在景观设施在教学方法上强化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理论讲授、实践辅导、现场调研、教学研讨、设计实习等不同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全方面激发学生潜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
课程研究中的难点及进一步发展思路
1.课程研究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和建议。(1)目前的实践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优秀作品资料目前还只能在课堂上欣赏,每次携带非常不方便,而且课堂时间也比较有限,考虑做成电子案例供学生课堂使用。另外,有些景观实践基地相对比较偏远,交通不太便利,学生往返和现场讲授观摩的总体时间比较长,同目前的教学时间安排相矛盾,今后需要调整。(2)目前仅仅依靠多媒体教学还不能完全满足课程教学要求,今后可以考虑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师生之间可以实现网络互动,效果会更好。(3)教学方法还有还有待完善,教学过程中的辅导答疑和小组讨论环节需要不断健全和规范,需进一步完善课程的系统性教学引导,加强本课程与前期课程的联系。
2.课程教学思考与进一步工作设想(1)深入研究景观设施设计实训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优化与整合,总结了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2)完善景观设施设计实训课程补充学习资料的建设工作,积极探索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新途径。(3)完善校外实践基地的教学资料整理工作,加强与校外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给同学们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4)继续整理学生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中的优秀作品,并编辑成册。(5)继续收集本课程当前最新最、具代表性的设计案例,形成较好的课程案例资料库。(6)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总结,吸收相关院校景观设施课程中教学改革经验,完善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专业相关课程中进行运用。
关键词:武陵源 风景区 城市化 对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风景区城市化现象日益普遍。风景区城市化是指发生在风景区内的城市化现象,其人口由农村向风景区内的城镇转移,农业生产活动向旅游接待为主导的第三产业活动转移,农村生活方式转变为城镇生活方式。风景区内的城市化现象按照发生地域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风景区核心景区的城市化现象,如通常所说的“山上、沟内、湖内”等地域,另一类是风景区内接待基地(旅游村、镇)的城市化现象。
一、武陵源风景区的城市化
武陵源自古地处边远,旧时交通闭塞,舟车隔绝。其开发以1979年由张家界国营林场开放接待游客1.3万人次开始,到2002年接待游客量560万人次。武陵源风景区的城市化现象始于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自1990年代城市化迅猛发展。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专家对武陵源的考察报告中,“对武陵源的旅游业基础在1992年评估后的发展速度十分震惊”,认为“武陵源现在是一个旅游设施泛滥的世界遗产景区”,“已变成被围困的孤岛”,它们“对景区的美学质量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2000年4月,武陵源风景区建筑物拆迁总体方案出台,“连同居民住房在内将有近34万平方米的建筑物被拆除,耗资至少3.45亿元”,“自1990年到现在,景区所有门票收人也不过这个数,等于白干了”。武陵源风景区的城市化已经成为关系到这一世界级旅游胜地生死攸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生产性;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岗位职业能力
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构架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必须紧跟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对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充分的研究与学习、吸收,在教学实践验证中不断提升环境设计专业的“高层次、多维度、宽口径、多平台”的人才培养质量。而且环境设计专业的建设发展应以学科科研建设为根本性引领,以“学科科研驱动专业构建”“教师研究促进专业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工程实践”这三大专业建设思路为主旨,强调本专业与其交叉专业的融通式共同建构,从而凸显其专业建设雄厚而宽广的学科知识系统。
一、岗位职业能力与课程系统精准对接
环境设计专业的整体构建应体现开放融通的学科特点,强调创新能力培养、对接职业技能标准的环境设计课程知识体系,深化以“理性教学、夯实基础、鼓励创新、整体设计”为主题的1~4年级的精细化本科教学改革方案。整合课程、精炼主干、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即形成以“现代室内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小型建筑设计”三大设计课程群为主干核心,技术类和人文类课程为两翼的“一核梢怼绷⑻迨健⒀芯啃汀⑹导化的知识框架体系。其次,须积极探索分阶段和多层次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突出设计实践教学的主导地位,启发学生掌握“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设计理论链接设计案例操作”的专业认识规律,籍此形成由认知实践、工程实践到真实项目设计、毕业设计的完整实践学习过程。另外,还须积极建设制度化的国际联合教学平台并开展校内跨专业的课程设计、校企合作交流设计,综合塑造“景观设计、室内设计、施工设计”三大职业岗位群,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内生性培养。通过设计课程教学、设计工作坊课程、企业赞助课程、竞赛课题导入课程、校际联合毕业设计课程等多种形式,加强实践性教学的力度和厚度。在环境设计专业建设过程中,亦可延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职业界人士为环境设计专业师生提供最前沿、最实用、最经典的学术讲座,以建构浓厚的“学术型、研讨型、实战型”设计教学氛围与人才培养机制。
在制定专业课程系统、综合素质培养与多方面能力训练方案的过程中,可在参考国家重点院校相关课程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多轮式深化研讨,充分论证与修订完善环境设计专业吻合社会人才需求要点的动态式培养计划,以更好地体现“应用型、高素质、重复合、促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促进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综合提升,推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质量与三大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的精准对接(见表1)。具体的建设措施包括推进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全面转向具有互动特征的、师生开放探讨的研究型教学,加强实验性、主题性课程的建设,深化毕业设计及设计报告的质量管理以及学生设计工作室建设等措施,积极推行“实验设计工作坊”“设计创新孵化器”等创新拔尖人才的培育机制,开辟第二课堂,培养专业拔尖的学生,且进一步通过教学设施的重构、实践基地及企业导师的拓展,为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营造综合的工作模拟氛围,帮助其自主创业。
二、支撑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条件
(一)构建一支富有“创造力、研究力、实践力”多元化结构的教师团队
环境设计专业师资应具有多元化、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高素质特色,“自强不息、努力拼搏、追求卓越”应是教学团队成员所共同推举的大学精神和教学文化,即不仅追求设计理论研究的品性,更加注重设计实践底蕴的同步操作。而且必须形成一支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专业梯队,专业教师亦应具有较高的教学及学术研究水平、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系统的研究成果,能以高度的责任心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认真实施,为培养优质的应用型环境设计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还应持续不断地培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积极鼓励他们参与社会项目的设计,或采取与企业合作等方式,将其设计实践的经验、体会融入课堂,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并积极摸索出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平台国际化、师资队伍多元化、优秀生卓越培养持续化等一系列教改措施,探索建构出一个科学、合理、系统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群。
(二)搭设一个富有成效的“三位一体”式专业发展支持架构与系统平台
1.教学改革支持
(1)学校层面可通过招生就业渠道、实习渠道调研用人单位和实习单位意见,并召开相关工作研讨会,反馈至环境设计专业的职前培养;学校须鼓励环境设计专业进行深度的行业和社会调研;应适时组织召开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组织商讨人才培养的修订,邀请学科专家、行业专家参与相关讨论,聘请相关专家审定修订后的人才培养动态方案等等。
(2)积极改革教学内容,加强高水平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MOOC课程、微视频课程等教学资源建设为龙头,鼓励环境设计专业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加强课程资源数据库建设,比如展开校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积极鼓励其申报国家、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并予以资助。
2.装备条件支持
(1)基础性设施建设。在实验中心建设方面,结合设计教育类的特殊性,学校应整合校内资源,创建集教学实训、教学模拟、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开发等多个功能于一体的设计基础实验中心,该中心由学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为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实践能力训练服务。
(2)结合环境设计专业特质的特色性设施建设。根据环境设计专业的特点,学校统一规划、统一预算,对于重点专业方向(如室内设计方向、建筑设计方向等)特色发展的专业实验室予以支持并采取优先建设的原则,持续加强环境艺术设计实验室、建筑材料与结构设计实验室为主导的设施建设。
3.经费重点支持
对于环境设计专业建设所需的实践条件、图书资料、师资引进等费用,学校根据规划,统一预算,进行资助,对重点专业方向执行优先预算、优先资助的原则。
三、全方位吸引优秀生源的制度和措施
通过加强招生宣传,提高环境设计专业在考生中的知名度,通过奖、助学金,国内外合作交流等激励措施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通过与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及环境设计企业、建筑设计企业、工程施工企业、创意文化企业、产品设计企业等合作单位采取委托订单式培养等方式持续吸引与保障优质生源,同时也可为其解决高层次设计与管理人才的紧缺问题。
(一)制度
1.激励机制回馈优秀学生
建立与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相适应的环境设计专业招生工作制度,如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对高分考生的奖励力度,凡达到省一本线被正常录取并报到入学的考生,即可获一学年学费奖励;亦积极回应考生的关切,发挥新媒体在招生宣传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优质师资吸引高质学生
建立开放、多元、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从国内外重点引进具有教授职称和博士学位的学科带头人;扶持并创造条件使相关教师晋升职称;实施学院“特聘教授岗位制度”。保证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师源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德才兼备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为吸引全国及本省的高质量优质生源提供师资保障。
3.多元渠道培育有志学生
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学术交流的渠道,了解学科前沿的研究信息,拓宽知识视野,建立长期与国内外著名院校、同类院校、专家学者的信息联系和学术交流机制,建立与行业企业紧密的合作交流机制,为学生的个性成长与共性发展提供广阔舞台。
4.师生互动关爱就业学生
通过进一步完善合理的学生成长制度机制,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加快改革与发展步伐,鼓励教师加入各类专业协会和行业协会,并兼职或担任专家评委,不仅能够提升本专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更能为学生的就业铺设通畅的管道路径。
(二)措施
1.以实践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在切实保证基本教学要求的同时,结合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大力推进设计实践教学改革,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增加提高型和创新研究型的实验性设计教学项目;在管理运行方面应建立时间、空间、内容“三维”开放的公共运行管理机制,以满足不同个性、不同水平、不同时间安排的学生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在完善“1+2+1”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教学计划的修订,优化课程组合,形成独立完整的专题设计,进行从课堂汇报、设计报告到实践成果的综合评定,由此完善环境设计实践课程的系统性,提高实验性设计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2.以课程建设为依托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加大实验性与主题性教学的力度,增设实验性艺术综合设计、时尚设计等教学专题,并逐渐向研究型课程过渡。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从高等教育学学理的层面进行课程的全面整合,确立课程标准,重组课程结构,扩充教学资源,改革课程设置,凝炼课程内容,注重原创性的课题设计与作业编排。扩大现有任选课的门类,增设讲座、报告和交流课程。加强各类设计社团的体系性建设,如景观设计社团、室内设计社团等,强化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
3.以产教融合作为支点开发设计实践教育
构建实验、观摩、校内实训、考察、实习、研习相结合,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探索定岗实习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为主线,以艺术设计实验、创新和操作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完善、拓展、建设等方式,建立实验型、创新型和操作型的校内实验室,以弥补一般课堂教学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同时,鼓励师生带着专业研究问题和项目深入企业,详细了解企业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和运行规律,掌握企业各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将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岗位实际需求相结合,鼓励师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相关调研报告,收集形成相关教学案例,取得相关专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行业资格证书。
四、环境设计专业培养实效的评估机制
评估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能否达成,关键在于“三个强化”,即强化环境设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强化专业建设的合理定位,并强调“两个突出”,即突出专业的内涵建设和突出专业特色发展。同时,构建环境设计专业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以推进本专业设计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设计教育质量;建立与与企业界的联系机制,依据培养目标以及产学研结合标准、人才培养对设计产业发展的适应性等对本专业办学状况进行“评价与诊断”。
本专业评估流程中的自评报告是自评工作的文字表现形式,应对照指标要求,通过举证的方式,详细说明为了达成人才培养目标所开展的各类各级评价评估方式与效果,以及教育教学实践与取得的成效,以阐释本专业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以及目标达成的程度。现场考查的主要目的是核实本专业《自评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了解《自评报告》未能反映的相关问题,对本专业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程度做出判断,并明确指出本专业存在的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通过《自评报告》与《现场考察报告》,进而输入得出本专业的《认证报告》,以全面评价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即说明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以及定期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的制度、机制是否已形成,同时,必须详细阐明培养目标的制定过程、持续修改过程中行业和企业的介入情况(见图2)。
有关盐业史的研究,我国有着悠久历史。进入上一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盐业史研究进入到一个新时期。20世纪90年代,已积累了相当一批成果。
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除去零星的几篇文章外,有关盐业考古的实践和作业在我国基本还处在空白状态,考古学家基本没能给予这个领域以应有的关注,对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和地区盐业考古的历史和现状更是茫然。
短短几年,确切讲,自上一世纪90年代末以来,经过考古界同仁的努力实践,我国的盐业考古实践已经起步,并取得了初步的可喜成绩。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们自己的学者开始关注这一领域;另一方面也有赖于我们与国外有关科研机构开展的合作研究。这些对于促进中国盐业考古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起了重要作用。
一、背景
自1996年开始,北京大学开始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考古研究所就盐业考古领域的合作开始接洽。1999年初,合作项目得到中国政府批准。很快,一个由北京大学考古系、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考古研究所三家组成的“中美盐业联合考古队”(以下简称“联合考古队”)组建起来。这是一个多学科的队伍,其成员分别来自中外9所大学、科研机构,所涉学科包括考古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盐业史、历史地理、地质考古、古动物学、古植物学、年代学、石器微痕分析等。
大致与此同时或略晚,一些地方科研单位和大学也开展了小规模的盐业考古实践。这些工作涉及到几个不同地区,在此按地域分别予以扼要的介绍。
二、考古调查
(一)四川蒲江-邛崃
四川成都平原在先秦时期为蜀国领地,这里有悠久的制盐历史。《华阳国志》记:“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冰能知天文地理……又识齐水脉,穿广都盐井、诸陂池,蜀于是盛有养生之饶焉”。成都等地曾出土一批盐井画像砖,以形象生动的画面语言传递出该地区古代制盐业的信息。
1999年3月,联合考古队前往四川蒲江、邛崃两县。在蒲江县白云乡考察了盐井沟内的古盐井、卤水漕运遗迹、盐井附近的佛教造像、毁坏的寺院遗迹及窑埂村一带的灰砂嘴遗址。对盐井沟内与盐产业有关遗迹进行测绘,对周围景观地貌作360度全景摄录,全面搜集了遗址范围内的遗迹资料。另外,还在金华村金福井遗址进行测绘及景观资料的收取。与此同时,还考察了盐井崖、百家井(六合村)、毛赤井(蒲砚村)、小王井(松花乡)等盐业遗址点。在邛崃县,考察了盐沱村(油榨乡)、火井、盐井村(火井镇)等遗址点。
(二)自贡市
蒲江等地的工作结束后,联合考古队前往四川自贡市,参观盐业史博物馆并与该馆盐业史专家进行座谈。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的专家们介绍了他们以往在四川境内及云南等地进行的盐业调查及收获,放映了考察录像资料。联合考古队成员介绍了中美盐业考古合作的背景及研究目标、国外盐业考古的现状及进展、日本盐业考古及研究成果等。其间,联合考古队考察了东源井、燊海井及盐场内熬制盐卤的设施。实地参观了东源井附近一座由乡镇企业开办的盐厂。这座盐场使用比较原始的熬盐、制盐工艺,其生产流程、煮盐用具、燃料及燃料渣滓废弃物的堆放及位置等引起联合考古队成员的极大兴趣,这些今天已难得一见的人类学材料对深入理解和阐释蒲江盐井沟-灰沙嘴遗存的关系及埋藏学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三)重庆三峡地区
三峡地区在历史上属巴人管辖,这里的制盐历史更为悠久。《华阳国志-巴志》中就有巴人向周天子贡盐的记载。《后汉书-南蛮传》记:“巴氏之子……是为廪君,……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神女止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此后历朝历代,这里一直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盐产区。
1)忠县
1999年,联合考古队抵重庆后,前往涪陵参观了白鹤梁遗址。旋即赴忠县,重点考察了甘井镇右溪村中坝遗址、古盐井等,对遗址区域及周围的景观环境进行了测绘和全景摄录;自中坝遗址沿甘井河上溯,调查沿线古盐井的分布及右溪村一带民居旁分布的盐井和与盐业产销有关的遗迹及炼渣。第三,自中坝遗址顺流而下步行至甘井河-长江交汇的河口,考察沿途景观地貌及甘井河口一带的瓦渣地、哨棚嘴、崖脚遗址,并对其相对位置进行了测绘。第四,对中坝、甘井口周围遗址出土的部分尖底陶杯、圜底陶罐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对部分器皿的容积进行测绘。第五,前往涂井镇红赤村考察汝溪河两岸分布的盐井、蓄卤池、输卤笕槽支架柱洞、大型熬盐炉灶遗迹及损毁的寺庙基址。对这里的大型熬盐炉灶进行测绘。历史上,这一带的盐产业颇具规模,直至20世纪60年代才停产。
需要说明的是,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四川省文管会等单位曾在甘井沟口一带作过调查 [2];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甘井沟和中坝遗址进行过调查 [3]。1993-1994年,北京大学考古系再次对中坝遗址和甘井沟口等遗址进行复查 [4]。
2)云阳-奉节-巫溪-巫山
联合考古队在云阳县参观了云安镇盐场(已停产)、白兔井等,了解盐井的构造及提取盐卤的设施。然后前往巫溪县,重点考察了大宁盐场(已停产)和向厂区输送盐卤原料的大宁盐泉(后溪河北岸宝源山麓)。对盐场西端3号车间和东端3号车间内废弃的熬制盐卤的炉灶及相关设施、用具等进行测绘。
3)彭水郁山镇
1999年夏,联合考古队派遣北大城市环境科学系硕士研究生李小波(现任教四川师范大学)前往重庆彭水县郁山镇,考察那里的盐业遗址 [5]。与其他盐产区相比,郁山盐矿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因此有“彭水型”卤水一说。其特点为:1)盐矿地质时代早、埋藏浅;2)盐卤多天然出露;三)盐卤成分较差。通过此次考察,了解到郁山镇共有古盐井13处。此外,明清两代,当地也曾开凿过一批盐井。1949年以后,当地实际有生产能力的盐井共9眼,日产卤1.32万筒(每筒128斤),后又开凿了黄泥井、新皮袋井、郁机一井、郁机二井等,产量大幅飚升。但是,由于盐卤含氟量过高,1984年,郁山盐厂全部停产。另据调查,除郁山镇外,彭水鸡冠山、温泉等地也有产盐历史。
(四)鲁北莱州湾地区
2002年8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环境学院和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莱州湾及胶东半岛进行了一次盐业考古调查,考察地点和单位达20余处。通过此次考察,基本达到了从面上了解鲁北-胶东沿海与制盐有关的遗址,以及这些遗址的分布、数量、埋藏及所在地的景观环境。其中,考察重点是该区域内常见的一种陶质盔形器,详细考察了此类器皿的分布、埋藏、年代、器形、纹样及在遗址中所占的比率等,同时,对各地博物馆、文管所收藏的一批盔形器进行了形态学的观察和实测。经初步分析,取得了一些新认识 [6]。
三、考古发掘
(一)四川蒲江县盐井沟-灰沙嘴遗址
1998年,成都市文物考古队曾在蒲江县白云乡盐井沟-灰沙咀遗址作初步试掘 [7]。在盐井沟发现2口盐井和1处蓄卤盐池,并作了初步清理。2眼井均圆形大口,直径170-175厘米,开凿在沟内山溪一侧基岩台地上,至今仍渗出卤水。从井内清理出的遗物有唐宋时期的板瓦等。在1号盐井上方约28米处发现一处摩崖造像,画面为一佛二菩萨二力士,两侧刻写“大中”、“元和二年”纪年题刻及“勾当盐井人”、“淳熙丙午年修井”等题记。2号井位于1号井的上游段。盐井上方阶地有一处用石板砌筑的蓄卤盐池,长375、宽195、深120厘米,中间用石板分隔成两个小池。2号井和蓄卤盐池附近发现有10个输卤笕槽支架柱洞及板基槽1处。笕槽支架的柱洞为圆形,开凿在溪谷旁基岩或巨石块上,直径20厘米上下、深12-26厘米,间距73-208厘米不等。支板基槽也开凿在基岩上,共14个,长36-100、宽10-17厘米。估计当时可能在基槽上安置支板,再在支板上设置输卤笕槽,向下游窑埂村的盐场输送卤水。
盐场建在溪谷下游窑埂村边,这里保留大量废弃堆积,埋藏丰厚,当地人称“灰沙嘴”。经试掘得知有6层堆积,堆积物主要为熬盐时废弃的炭渣、盐卤渣等。出土遗物有釉陶碗、四系罐、灰陶盆、红陶缸等器皿的残件及板瓦、铁锅残片等。还有数量较多的长条形耐火石。从文化堆积及包含物分析其年代大致在唐-宋时期。
(二)忠县
1)重庆忠县甘井沟口遗址群等
20世纪50年代末,三峡水库的建设开始酝酿,由此拉开了三峡考古的序幕。这一期间,四川省长办文物队和四川大学等单位曾在忠县(原属四川省)甘井沟河口的瓦渣地、哨棚嘴等地作过试掘 [8],发现了以尖底羊角杯和花边口罐为特征的一组遗存。结合文献记载,后来有学者推测,此类遗物有可能为制盐用具。
20世纪90年代,三峡水库建设正式上马,一场世界上最大的文物抢救保护工程在三峡地区全面铺开。1993年末,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承接了忠县地下文物保护发掘论证的任务,并立即派员前往三峡进行先期摸底和遗址选点工作 [9]。与此同时,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系已先期在哨棚嘴、崖脚遗址进行试掘,为后来的工作作了铺垫。
1994年初,北京大学组建了三峡考古队。2月前往忠县,对忠州镇甘井口遗址群、乌杨镇汉-南朝墓葬、涂井李园遗址和魏晋时期崖墓等进行了大规模发掘,获取一批重要资料。在当年作的论证报告中明确指出,甘井口遗址群、中坝遗址、李园遗址出土大量花边口圜底罐、尖底羊角杯应是一种特殊产业活动的遗留,探索这些遗址的性质及此类器皿的使用功能是考古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10]。
从1997年开始,甘井沟口一带的考古发掘一直持续到2002年。
2)重庆忠县中坝遗址及古盐井
中坝遗址位于甘井河中下游的右溪村。该址曾于20世纪50年代末作过试掘 [11]。1990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对该址进行试掘,对遗址的埋藏状况有了初步了解 [12]。1997年以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址进行大规模的连续发掘至今。
为配合中美盐业考古合作项目的进行,经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协商同意,从1999年末-2001年5月,北京大学考古系每年派遣部分外国研修生、研究生承接中坝遗址一座探方(编号99ZZDT0202)的发掘(面积10x10米,实际发掘面积9x9米)。自第18层(约东周晚期)到第69层(生土)发现的遗迹有:龙窑3座、房基地面(或工作面)33处、灰坑42个、方形粘土壁坑2座、沟槽6段,以及大量陶片、石器、骨器、角器、卜骨及其他遗物。
发掘中我们采用了一些新的方法:1)对探方内所有土壤均作筛选(筛网孔径约0.6厘米)。2)鉴于中坝遗址堆积丰厚、陶片数量极其巨大,在探方内由选取了一个1米见方的抽样区(witness section),抽样区内出土陶片全面收取。3)探方内出土兽骨全部采集。
发掘过程中,联合考古队的地质考古专家和地理学家还对甘井河流域进行了地质构造和地貌景观的考察。此外,德国、法国、美国、瑞士等国的盐业考古专家也曾前往中坝遗址进行参观,他们对这座遗址表现出高度的兴趣,并一致认同这是一座与制盐产业有关的重要遗址。
3)山东寿光大荒北央遗址
2001年,山东大学考古系在寿光县大荒北央遗址进行试掘 [13]。此地距莱州湾15公里,是鲁北沿海地带集中出土盔形器的一处遗址,地表采集盔形器残片占陶片总量的95%以上。该址文化层厚约1米。地1层为表土,第2、3两层为文化层,包含物仍以盔形器为大宗,其比例超过90%。发现的遗迹有灰坑和灰沟。灰坑圆形,圜底,直径50厘米左右,深40-50厘米。坑壁用红褐色粘土涂抹,加工规整,透水性差。发掘者推测它们有可能是保存淡水或卤水的设施。
此次发掘有两个收获:
1)在文化层中发现大面积分布的白色沉淀物硬面,表面平滑,推测是人工形成的遗迹,有可能是与制盐产业有关的遗留。
2)发现大量盔形器。其质地分两类:一类红褐色,质地差,估计是用当地的土壤在当地烧制的。另一类灰色或黑灰色,质地好,应是在外地烧制好以后的输入品。这些盔形器内壁底部有白色沉淀物,发掘者已采集样品,希望通过检测以证实此类器物是否为专门的制盐器具。
四、初步的研究成果
(一)成都平原
在蒲江一带进行的考古调查和试掘未发现早到先秦的制盐遗物和遗迹。目前,这一区域发现的盐井一般被定在唐代,蒲江白云乡窑埂村灰沙嘴的试掘证实其文化堆积为唐宋时期。我们认为,尽管未找到年代更早的遗存,但也不能说那些大口盐井都是唐代的。事实是,自汉代起川西盆地就流行凿挖大口浅井;另一方面,目前断代的凭据大多为盐井附近的摩崖造像及上面的年款题纪,但这些盐井可能开凿在唐代以前,延续到唐带或更晚仍在使用。也就是说,摩崖题刻并不说明盐井的年代上限。但对此还需作进一步的分析。
调查结果证实,蒲江一带的盐井均开凿在山溪两侧或山崖下,井口大而浅,有的在盐井附近砌蓄卤盐池,或利用溪谷的高低落差架设笕槽向下游盐场输送卤水;盐场内用耐火石构建熬盐炉灶;燃料可能多为木柴、木炭,也可能使用煤炭(蒲江白云乡盐井沟内山崖下有自然出露的煤层及早年挖掘的矿洞,但具体何时开采?不详。但煤的质量极差)。另一现象是,盐井附近往往开凿摩崖造像,上面的题刻内容往往与盐井有关,说明当时的制盐产业与宗教之间存在联系,此类造像似乎充当着盐井保护神的角色。总之,上述工作及新的发现为探索川西平原制盐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二)三峡地区
上一世纪50年代末在甘井沟口发现羊角尖底杯后,有学者就推测这是一种造盐的器具,有人还进而推测,之所以制作尖底陶器,目的是利于将其插在江边沙滩地上,经日晒盐卤获取食盐 [14]。但是,如果考虑到三峡地区一年四季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这一推测显然经不起推敲。
我们认为这里的遗址是专门的产业遗留,其中以制盐的可能性最大。根据如下:
1)文献记载,甘井沟一带在历史上是重要的盐卤产区。至今在甘井河沿线仍分布相当数量的盐井。
2)这里发现的古遗址埋藏状况特殊,堆积物以尖底杯、还边圜底罐为大宗,种类单一、形态特异。
3)此类器皿不是日常生活用具。
4)参阅国外考古资料,上述器皿及特殊的堆积现象与国外一些制盐遗址的堆积和器类极其相似。
中坝遗址探方99ZZDT0202的发掘有这样一些规律性的现象:
1)从第56层开始出现羊角尖底杯。但直至第51层,其总量仅占该层陶器的5%;第50层增至23%;第49b层激增至75%以上。
2)羊角尖底杯的衰退亦极其迅速,第49a层时锐减至7%强。取而代之的是此前仅占5%左右的大口短身尖底杯,第49a-48层,后者跃升至25%,此后迅速回落并走向消亡。
3)与尖底杯衰退的同时,厚胎花边口圜底罐逐渐成长起来。到49a-35b层时,大小不甚匀称的花边口圜底罐成为主流,比例占50%-80%以上。到35a层以后,此类器又迅速被一种容量均等的束颈花边圜底罐取代,后者比例激增至80%-90%。
4)到第21层左右,花边口圜底罐陆续被容量大小相差无几的平口圜底罐取代。
通过对探方99ZZDT0202出土的近200个完整的圜底罐、尖底杯容积的检测,可知圜底罐容积在500ml左右,但有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另一共同点是,同时段的陶罐容积非常接近。因此有理由推测,这些陶罐可能同时还扮演着量器的角色。
对探方内出土大量的动物骨骼我们全面予以收集,并特别关注这样一些问题:
1)动物和鱼类的比例及变化;
2)不同时期动物种属的变化;
3)鱼类体积的变化(可反映环境变迁或捕渔技术的改进);
4)兽骨一类遗存与制盐业之间的联系?即是否存在盐产业的副产品-如腌制鱼(肉)、鱼酱等?
尽管我们提出了上述结论,但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尚不十分明确当时究竟如何用陶器制盐,在哪些地方制盐?工艺流程如何?盐产业的规模?是否存在贸易和交换?等。
(三)彭水郁山镇
郁山镇是一个比较偏僻的盐业产区。由于储量、质量、交通等各方面原因,这里的井盐业生产不象自贡、乐山等地那般举足轻重,具有一定的地方特点。但是,由于郁山盐泉具有的天然性和浅埋藏的特征,又很容易成为早期人类开发利用的盐业产地 [15]。假如真是这样的话,这一带的盐业开发必然与巴蜀、荆楚地区的早期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应给予必要的关注。
(四)山东莱州湾地区
通过实地考察及对已刊布资料的梳理,了解到这一区域内盔形器的分布基本环绕莱州湾,西起无棣县,东止于胶莱河,南界大致蔓延到泰沂山系以北、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沿线。据各遗址点出土盔形器的比例,或可将上述区域进一部细化为两小区:1)高密度区。以莱州湾为圆心,沿海岸线15-30公里构成一面向海湾的弧,这一范围内凡商周遗址均出盔形器,而且所占比例甚高,最高占陶器总量90%以上。2)低密度区。在高密度区外围,商周时期遗址也经见盔形器,但为数不大,呈零星分布。
对盔形器的年代还有不同认识。一般将它们推定为商周时期;或将年代下限延伸至春秋-战国或更晚。对其功能也有不同看法。1)汲水器;2)煮盐或晒盐用具;3)陶臼。
结合四川及三峡地区的盐业考古实践,我们对盔形器有如下基本认识。1)盔形器集中分布于胶济线以北,尤以莱州湾近海滩涂地带最集中,有相当一部分出盔形器的遗址坐落在现今盐场范围内或附近。2)参考全新世以来海面的变化研究,距今3000年前后,莱州湾的古海岸线大致在现今海岸线以内15-20公里范围,也就是说,那些出有盔形器的遗址当时更加靠近海岸线。3)沿海滩涂地下水位高,加之潮水涨落,土壤高度盐碱化,极不利于农业垦殖。4)盔形器胎体厚重,不具备一般生活用具的特征。有的遗址还发现将盔形器集中放置在地面或窑内,表明盔形器是一种特殊的专业化生产用具。
莱州湾地区的盔形器形态与三峡地区的花边口圜底罐类似,遗址的埋藏状况也与三峡甘井沟一带的埋藏一致,与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制盐遗址的堆积及出土物也十分接近。此外,历史上齐国一直为重要的海盐产地,并因占有“渔盐舟楫之利”,而称霸一方。再往前看,《世本》记,“夙沙氏煮海为盐”。夙沙氏为传说中与神农同时的人物,被尊为海盐之神,其部族应活动在山东境内。可见,那里的盐产业出现的相当早。
(五)中原地区
中原地区重要的盐产地在山西南部的河东地带。古史传说“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尧、舜、禹之所以将都邑选在靠近河东之地,首要原因是为了控制那里的资源,解池之盐即为其中之一。尽管上述传说还需要考古方面的证据,但晋南一带自旧石器时代以来古遗址的分布密度一直较高,暗示上述的推测并非空穴来风。
2000年,刘莉、陈星灿撰文(以下称简称刘-陈文)讨论了黄河流域中心-周边系统的相互关系,特别谈到了夏商时期跨地域控制和运输重要自然资源等问题 [16]。这里的资源即指铜、铅、锡等冶金矿物原料和民生必需品-食盐。夏-商早期将都邑建在洛阳-郑州冲击平原,这里土地肥沃,便于军事防御和发展经济,但也存在一些缺憾,即缺少社会必需的一些自然资源,如铜、锡、铅、盐等战略物资。为获取并保障这些资源的供给,夏-商的统治者便将他们的政治-军事触角延伸到蕴藏有这些资源的周边地区。
晋南拥有中原最大的盐池-解池。解池之盐经日晒即可结晶,且蕴藏极其丰富,是晋-陕-豫地区唯一的大型盐业资源。也是夏商时期各方争夺的重要战略资源。
刘-陈文统计,晋南已发现旧石器以来的古遗址300余处。到了龙山时代晚期,出现了以陶寺为代表的大型中心聚落。龙山以后,夏代没有将都邑选在晋南,而是建到了豫西。但这一时期晋南的东下冯类型文化则趋同于豫西的二里头文化,这说明两个地区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到商代早期,晋南商时期文化则又与郑州商早期的二里岗文化保持一致。刘-陈文指出,这两次经历相似的文化变迁涉及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夏人、商人都对晋南保持了浓厚兴趣?
刘-陈文通过对夏县东下冯遗址的分析,注意到该址第五期(约当早商二里岗下层)建造的一座夯土城,在城垣西南角建有40多座圆形建筑,分为7行,每行6-7座。经发掘可知,这组建筑形制非常统一,每座直径850-950厘米,基址为厚30-50厘米的夯土,高出周围地面,每座房基中心有一直径20-30、深80厘米的大柱洞。地表挖十字形沟槽,宽50-60、深80厘米,内有柱洞。基址周边还有一圈30-40个排列紧密的柱洞。这组基址可复原为无墙、无门道的木构建筑,地面被十字沟槽分割,空间狭小,不宜作为人类居住的房屋。此外,除发现少量的陶片外,基址周围不见其他遗物。反之,它们却更像古代的粮仓。可是,考虑到运城的地势、土壤及这组建筑的格局,刘-陈认为,粮仓说亦不足取。联系到当地重要的自然资源-盐,他们提出这组建筑可能是商代储盐的仓房,其形状与《天工开物》描绘的古代盐仓非常相似。
刘-陈还指出,东下冯出土了数量较多的大型陶器-蛋形瓮、敛口瓮,这两类器中的一部分可能被用来储藏河东盐池出产的盐。在豫西二里头发现的蛋形瓮和敛口瓮与东下冯的同类器一致,可能意味着河东盐池的盐在这一时期被运到了夏人的统治中心。从空间看,解池位于东下冯西南30余公里,发源于中条山的青龙河可将中条山铜矿、东下冯遗址与河东盐池连接起来,经青龙河、涑水、黄河及其支流可将中条山所产之铜、解池所产之盐运抵伊洛地区。如此,东下冯实际上扮演了由国家控制的自然资源集散地的角色。
刘-陈文认为,商文化在二里岗上层的某一时期突然衰落。值得注意的是,商文化在晋南的消失恰好与二里岗上层时期商文化向东方、向南方的扩张趋势同时,而商人向东、向南的扩张正是为了攫取那些地区的盐(山东)和铜矿(长江中游)等自然资源。
利用文献探讨河东盐池及这一地区在历史上曾扮演的重要角色的研究从很早就开始了。但结合考古资料进行研究者可谓寥寥。由此,我们认为刘-陈的研究很有价值。尽管他们的结论还带有较大的推测成分,也有不少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推敲和澄清,但他们毕竟以新的视角提出了一些有趣的问题,这对今后该地区考古研究思路的拓展无疑是富有启发的。
注释
[1] 本项研究得到美国Wenner-Gren基金资助。
本项研究得到日本住友财团基金(The Sumitomo Foundation of Japan)资助。
[2] 四川省博物馆:川东长江沿岸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考古》1959年8期
四川省博物馆:四川省长江三峡水库考古调查简报《考古》1959年8期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江队:四川万县地区考古调查简报《考古》1990年4期
[4] 1993年12月-1994年5月,本文作者曾负责在中坝和甘井沟口一带进行调查。
[5] 李小波:重庆市彭水县郁山镇古代盐井考察报告(待刊)
[6] 李水城等:莱州湾地区古代盐业遗址考古调查(见本刊本期)
[7] 蒋成、龙腾:蒲江古盐井遗址考古调查有重要收获《中国文物报》1999年3月3日第一版
[8] 忠县试掘工作组:忠县甘井沟新石器时代遗址试掘简况《文物》1959年11期
四川省长江流域文物保护委员会文物考古队:四川忠县甘井沟遗址的试掘《考古》1962年8期
[9] 1993年12月,北京大学考古系在承接忠县地下文物保护发掘的任务后,北京大学考古系李伯谦、赵化成及本文作者即赴忠县进行先期考察。
[10] 北京大学考古系:《四川省忠县三峡工程淹没区地下文物保护规划报告》,1994年8月31日(草案)。
[11] 见: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忠县中坝遗址发掘报告(注)1《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7卷),重庆市文物局、重庆市移民局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
[12] 巴家云:忠县中坝新石器时代晚及商周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1》,文物出版社,1992年。
[13] 王青:山东寿光大荒北央遗址发掘简介(待刊)
[14] 1982-1985年,本文作者在四川博物馆工作期间,曾负责四川省博物馆历史文物展览改陈及文字说明,当时已有学者持这种说法。
一、基本情况:
考察期间,以巴西、智利如何利用法律、法规以及政策解决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带来得环境保护工作、生态保护的问题为考察重点,先后访问了巴西环境保护部、巴西国家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相关部门及官员对来自于中国山东的环境保护考察团表示了热烈欢迎和周到的接待,并进行了十分友好的交流,提供了包括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府行动计划,专项环境保护项目规划在内的各类资料近20套(盘);参观访问了圣洛克市政府及环保局,并以城市化带来得环境问题,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工业污染与医用垃圾的处理技术等为主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研讨,同时了解了巴西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所采取的具体保护措施;参观访问了**年联合国环发大会位于里约市的会址,进一步了解了世界环发大会的宗旨和主要内容;考察了两国城市生态建设与规划、医疗垃圾与有毒有害废弃物处理、自然保护区、河流、湖泊、森林保护现状。针对有机食品发展,先后考察了巴西、智利有机食品市场,并与巴西有机食品贸易公司进行了交流与合作的会谈,在此期间,中国住巴西商务领事参加了该交流,并表示出了进一步促进该公司与山东有机大蒜贸易企业的合作意向。
考察期间,在团长张凯局长的带领下,全体考察成员利用机场侯机、参观考察、房间座谈等时机与形式,先后多次进行总结、交流和谈体会,每到一地首先明确考察主题和任务,采取了“听、看、访、问”等形式,获得了大量关于生态、环境、有机食品发展方面的信息和资料,同时结合我省生态省建设、环境保护模范城创建、生态市建设以及有机食品发展目标进行了专题讨论和调研。
在考察期间,利用各种交流和访问机会,介绍了我国、我省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发展过程和现状,国家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等现状和重大事件成为了华人和华侨的骄傲,成为当地人羡慕和询问的热门话题,同时重点对我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地方法律、法规以及标准的制定,特别是生态省建设,生态市建设,济南市、聊城市环保模范城创建以及烟台环保模范城群创建等举措以及我省有机食品发展现状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引起了国外同行的兴趣和注目。
二、主要收获和体会
1、法律法规的制定是环境保护的根本,实施法律、法规更重要
巴西的环境保护工作是在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农业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无序开发和大量出口、城市化速度过快等过程中引起政府和民众的重视中发展起来的,其环境法律、法规的体系也是在此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的,巴西的法律、法规以联邦立法与地方立法两级立法相结合,除具有法律法规的共性特点外,还具有适应性、针对性和多样性强的特点,在注重农业、矿业带来得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历史背景下,更加重视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各项法律、法规在修订过程中也越来越严格和法制化,例如制定和颁布了《环境犯罪法》(ENVIRONMENTALCRIMESLAW),对任何引起生物多样性,动、植物种类灭绝,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行为将被罚款外,还将被诉逐法律程序,定为环境犯罪,同时对因超标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除受到经济重罚、勒令停产外,环境承担恢复生态原貌的责任,在巴西的《刑法》中,具有对公众、法人等量刑的具体条款。
**年联合国环发大会的召开,以及在会议上通过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虽然不是巴西的环境法律法规,但是对巴西的环境保护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巴西环境保护的行动准则,影响巨大。
2、重视城市化过程中带来得社会和环境问题
巴西向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着力推进和加快城市化进程,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城市化人口的快速增长,但是由于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造成了严重的贫富差距拉大、失业人口增多、犯罪率和恶性犯罪率增多的现象,同时无业者和无居房者“开山建房,开山建城”,形成了巴西所特有的大片山岭、山区建成了穷人区的社会现象,造成了大量的山林和植被被破坏的现象。以圣堡罗市为例,警察着防弹背心、穷人区年年扩大、穷人城不断增加的社会现象和环境破坏现象尤为严重并且仍在持续。因此,加快城市化速率的同时,要处理好发展与控制,发展与科学发展等之间的关系,在科学发展的同时要重视和兼顾社会和环境问题。
3、经济高速发展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4、发展有机食品,培育本国市场尤为重要
在考察中,先后多次考察了巴西、智利超级市场的有机食品专柜和市场,根据调查和了解,目前巴西和智利的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税收优惠和减免有机食品进店费等措施,鼓励有机食品进入超市、鼓励超市设立有机食品专柜、鼓励消费者消费有机食品。
5、城市环境规划与建设中,体现了环境保护与以人为本的理念
巴西的城市建设中在许多方面体现了环境保护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城市中“可渗透性铺装路面”处处可见,许多城市将绿化率纳入到地方法规内容予以约束,公交车网络密布、专用车道醒目,科学的调控交通信号管理,提高车辆平均速度和通行量,提倡和鼓励使用乙醇为燃料,提高燃油标号,减少尾气排放量,无障碍性路段和建筑,尊重妇女、儿童的行为。
三、建议:
1、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省建设。要认识到生态省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必然,要确立科学发展观是生态省建设的核心,树立循环经济的理念,推进生态省的建设。
2、进一步加快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依法行政。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对于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执行好国家和省已经颁布和实施的法律法规的同时,要加快环保立法的步伐,同时要加强和强调有法必依和依法行政的重要性,更好的为群众服务、为发展服务。
3、加强有机食品发展力度,使其成为生态省建设的亮点。围绕生态省建设,开展省、市区域性有机食品发展规划编制,建设有机食品示范基地,推动我省有机食品发展。
出国考察报告(二)
一、日本韩国城市规划建设
日本城市规划立法较早,而且法制体系较为健全,法制观念已深入人心。基本规划的审查是由城市规划审查委员会来进行,审查委员会的成员主要包括大学教授、市民代表、企业代表、律师等等,但政府部门人员不能参加审查。审查通过后,由市长签批通过,最后向市民公布,稍有变更又得重新进行调整,重新审议。在日本,城市开发从立项到动工,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过程,必须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一旦项目竣工,要对建筑物进行改造或者拆除,又需要一个复杂的论证过程,人为的因素很难改变现状。因此,很少有新建的大楼没过多少年就被爆破炸毁的现象发生。
日本城市化水平很高,沿高速路一路上你分不清楚哪是城市,哪是农村,到处是高楼、商场、饭店、自动售货机等,基础设施很完善。
日本的城市建筑看上去比较随意,但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建筑、道路、景观浑然一体,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有的建筑风格。东京的高层建筑结构以立方体为主,强调实用性,建筑形式不求奢华,建筑色彩东京以橘红色为主格调。大阪的建筑很高很大,路也宽一些,而且有很多很多的大桥,感觉就是一个海上的城市,挺漂亮的,风格以冷色调见长。京都和奈良的建筑风格和城市布局也有明显的模仿洛阳和长安的味道,因为现代建筑风格与古都风格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少有高层建筑,窄窄的道路,悠长的街巷,灰色的屋顶,给人以肃穆、庄重的感觉。到了京都、奈良,好像走进了遥远的江户时代,走进了历史的回忆中,接触到了浑厚古朴的生活。
日本城市建设很注重景观设计,20**年日本出台了《城市景观法》,主要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日本城市道路和社区道路路灯不求豪奢,朴素大方,简单实用,多是单臂灯,灯罩设计也考虑到了如何避免污染;夜色下的日本城市可以说灯火通明,日本要求临街的商户,夜间必须开启临街的橱窗灯,最著名的大阪道顿堀,夜晚明亮的电子招贴画街景和造型人偶吸引了不少的行人驻足观赏。日本的城市绿化根据道路的宽度和环境,做一些点缀,从造型到四季花卉的搭配,都独具匠心,真正做到四季有花,终年有景。
日本城市道路建设水平较高,给人的感觉是每条道路都是精品,都是精细施工、精心管理的典范。道路施工用料很讲究,路上石子一粒一粒清晰可见,渗水和防滑功能较好;为区别道路性质,在路口还专门铺上颜色不同的路面。道路的排水设施不似国内道路边不远一处的排水孔,而是使用纵贯道路全线的长条篦型的不锈钢制品,排水效果很好。日本的地铁和电车的车站建设也有特色,几乎所有大的节点都设在著名建筑物里面,不出站就可以直接购物、餐饮、娱乐等,出了站台就可以搭乘公交车、出租车,生活极为方便。同时,在整个行程中,我们没有看到道路施工的,也很少看到道路警察。
可以说,日本城市建设处处体现了人文关怀。日本城市便道砖尺寸偏小,地板材质防滑功能特强;在城市所有道路上都铺设专用盲道,过街天桥的栏杆上都有盲文指示;在大型公众场所,设置手拉环,铺设斜坡,增设残疾人电梯;公共厕所设施齐全,设有残疾人专用座位。在城市的社区内,配套功能完备,就近可解决生活所需问题,所有社区都设有群众议事中心,有公共文化娱乐设施等。名古屋市的荣商业街异常繁华,交通、娱乐、餐饮、购物等设施完善,其间乘电梯到天井,天井上建造了一个很大的水面,水面上有喷泉,专供游人赏玩休憩,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奈良东大寺前面广场的环境设计非常具有亲和力。广场草坪间穿梭的小鹿,它一会驻步凝视,一会追逐人群,一会低头寻食,憨态可掬,给游人带来了许多乐趣。
二、日韩综合交通及管理
日本运输工具种类繁多,现代化程度极高。东京的交通由地铁、电车、高架公路组成立体格局。东京的交通系统可形象地用“网”来形容:地下一张网,地上一张网,共同承担着繁重的“消化”任务。主、次、支路干道一目了然,道路虽不宽,交通流线图尺度小,但路网线密度大,中心区是开放式,道路管制划线清楚,路标功能分明。
日本交通车辆运营率高,地下空间利用率高。东京地下大约有50多条线路,全是公共交通系统,由地铁和电车组成,延伸到几乎所有角落,是承担东京交通的主力。城市内多采用立体地下停车场和空中停车场,地下至少三四层,空中还利用楼顶,道路循环畅通,就连地面自行车停车场也是双层停车。
日韩交通管制严格,民众守法意识强。在到过的城市,我们看不到行人横穿马路现象,看不到行车压黄线和闯红灯现象,看不到乱停乱放车现象。韩国为严格限制小汽车拥有量,对于使用率不高的小汽车驶过首尔的各隧道路口,要增收交通拥挤费。车主就餐时,饭店服务生负责将车开到地下停车场,如果车主饮酒,则有人负责将车帮你开回家。
三、日本开发区建设考察恳谈情况
为深入了解和学习日本在园区规划设计方面的先进理念和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20**年1月18日,我方与日本城市规划设计院专家在东京银座召开了新桥恳谈会。我方汇报了马头生态工业城园区规划情况并听取了与会日本专家的建议:一是马头生态工业城行政区建设要尽快落实详规,不仅要考虑硬件措施,还要多考虑软件环境的优化;二是东京迪斯尼乐园规划启示--工业用地也可用作商业娱乐用地,中国要转换思路,保持规划的灵活性,工业用地规划方向多功能化;三是将工业园区和生活区体现马头工业城特色的点亮化起来;四是西南工业园区上班族住宿问题要妥善解决,职工安置要合理化、科学化。会上,双方就马头观光农业带的节点--中鲤湖的详规建设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
在日本专家带领下,我们考察了日本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海滨幕张与东京湾临海副都心台场。
两个开发区都是采用填海造田建起来的,其中台场是由垃圾填海造田建设的。在千叶幕张新都心属于填海造地开发区,我们重点考察了城市中心区、住宅区、文教区、公园区。在面临东京湾、碧水绿荫环绕的住宅区,装饰典雅的楼群底层配有各式各样的商业设施和停车场,充满个性化的居住空间和街景设计,体现出安居乐业、人与环境融为一体的特色。在东京都临海副都心台场,我们主要参观了台场海滨公园、丰田汽车会馆、船舶科学馆,为建在“垃圾堆”之上的著名建筑赞叹不已。
四、韩国新农村建设
据介绍,韩国政府对农村建设支持力度大。村中的中小学、医院、敬老院、警察所、文化活动室等社会公共事业建设都由政府支持建设;农业生产方面,农民购买农机具、化肥、农药、大棚塑料、煤气、汽油等,国家补助50%。我们参观了老年人活动室,有的在玩纸牌,有的在跳老年健身操,真正感受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村中的温室大棚,**年建设,总投资23亿韩元,其中政府补助了一半。
作为全国第一个信息村,社区服务功能齐全,配备的电脑设施可供村民免费使用,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可以远程看病、接受远程教育。我们到村内的公务大厅参观了电子指示屏,群众需要办理的所有手续表格,都可通过这里打印出来,只不过要交打印成本费。在红辣椒玻璃温室,现场一边品尝着又脆又甜的大辣椒,一边听着社区会长介绍当地农副产品如何网上销售、网上订货、送货、采购等情况。
五、借鉴日韩经验,构筑邯郸城市发展新格局
在东京银座公务晚宴上,日方的浦野光央先生无限感慨地说:“邯郸要想腾飞发展,光靠邯郸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不行的,人们的理念是最重要的”。借鉴日韩的发展理念--主要是大手笔规划,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外为我用,突出特色,务必走自己的路。为此,我们应该做好几项工作:
首先要完善我市规划建设方面的法规体系。通过法律手段提高城市规划的权威性,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修改,对违反者要严查,追究法律责任。在园区建设上,要坚持规划先行。
其次要突显城市建设特色。既要汲取发达国家城市建设的精华所在,又要秉承传统,一定要摒弃那些贪大求洋的旧观念,要立足实际,坚持经济、适用的原则,走出一条具有区域文化特征的城市形象表现空间。针对马头生态工业城的城区建设与园区建设,二者应注意相互协调发展,要注重发展循环经济,突出体现莲藕、鲤鱼、水稻三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建设主题。
第三要构建和谐城市交通。一是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有效控制票价,给低收入人群提供低价优质的公共交通服务;二是大力发展卫星城,完善卫星城内部各种功能;三是必须对小汽车的使用加以限制可增收交通拥挤费,建设立体停车场,以缓解市中心区的交通压力。
当然,因为时间紧,深入不够,更加上知识储备少,水平有限,看到的和接触到的也许只是外表性的现象,还需要我们去进行更深的研究,以上意见只供借鉴,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出国考察报告(三)
20**年9月2日至9月22日,我作为中瑞合作管理培训项目四川子项目第一期培训班成员,前往瑞士、法国、德国参加了为期20天的学习考察。此次培训听取了三国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大学、科研机构的20余次讲座。重点考察了生态旅游和环境保护。现结合所从事的环保工作将考察中的主要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几个理念
瑞士及德国、法国美丽的自然风光世界闻名,被称为“欧洲的公园”。但是做到这一点不仅靠“天生丽质”,而是他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到保护自己的天然家园的重要性,采取相关措施,经过几个世纪的努力,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学习考察中感受到了许多先进的环保理念,至今仍记忆犹新。
1、“我们不会砍掉长苹果的树。”
这个形象的比喻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道理。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特别强调环境承载能力和资源永续利用对发展进程的重要性。在瑞士、德国和法国,节约资源和能源,转变消费模式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建立在现行的各项合理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政策及计划的基础之上的一个具体行动过程。学习考察时,无论在政府、在企业、在研究机构还是在普通市民的生活中无处不感受到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并从一种理念转化为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自觉行动。
我国环境问题的根源是我们扭曲的发展观。我们一直有一个思想上的误区,认为单纯的经济增长就等于发展,只要经济发展了,就有足够的物质手段来解决现在与未来的各种政治、社会和环境问题。然而现实是,如果没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如果政治文明不跟进、社会发展不协调,环境保护不落实,经济发展将会受到更大制约,因为经济发展取得的大部分效益是在为所欠的生态债而付账,为滞后的体制而付账,为加重的社会矛盾而付账。因此当前中国直面现实,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2、“顺其自然,使自然按照自身的规律去发展。”
这是瑞士及欧洲各国自然保护工作者的理念。他们认为各种自然现象都是自然规律的客观反映。“不要规划自然”是其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自然保护的定位不是使自然按照我们的主观意愿去改变,而是认真去做一些研究和恢复工作。
德国在19世纪曾因航行、灌溉和防洪的需要在莱茵河上修建了各类工程,如河流两岸的水泥护坡、引水工程以及对河道进行裁弯取直,使莱茵河河道缩减了80多公里,导致水流加快、冲刷加剧,加大了下游城市的洪水威胁,并且使河道的蓄水能力与生物量大大降低。后来德国认识到了恢复天然河道的重要性,认识到河道人工化后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因此陆续开始逐步拆除一些河岸的水泥护坡、砖石护坡,还原于灌木、草本等植物。并且对曾经裁弯取直的人工河段,恢复自然弯曲的原貌,让我们在考察中看到了今天充满天然生机与活力的美丽的莱茵河。
在德国巴法利亚州,国家公园的保护目标是使森林逐步自然化,努力恢复森林的历史特征。国家公园内,培育森林的经济目的已经消失,狩猎绝对禁止,树木的生长和死亡完全按照自我的规律运行。国家公园将6000公顷最有科学价值的森林划为核心区,置于严格保护之下,杜绝了一切人为的干扰。另外一些遭受过破坏的森林地区,就采取谨慎的措施使其向半自然化转化。1983年一场雷暴,在几分钟内摧毁了数以千计的大树。如果以通常的价值观念来衡量,这是一个巨大的灾难,但是德国人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认为这是森林自然化的一个契机。
巴伐利亚州环保局官员在讲课中谈到,在他们国家公园内,枯枝、枯树和落叶掉落在河中,不会去人为清除,即使是一棵巨大的树木横倒在道路上或河流中央,也要顺其自然,因为那些拥有枯枝、枯树和落叶等众多自然之物的河流,正是各种生物生存的最好栖息环境。这些都值得我们重新思考当前我国的自然生态保护工作的定位,如何定位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把保护的主观愿望变为大自然所能接受的客观效果。
3、“企业的目的是赢利,不能指望企业主动增加环保投入,也不能仅靠强制手段,而要让企业自身从环保中受益,感受到环保与企业兴衰息息相关。”
瑞士、法国、德国各级政府均制定了全面的环保法律和法规,并且建立了有利于环境生态的市场经济体系。政府强调企业要在环境污染治理、环境保护中发挥作用。
实际上严格的环保立法并没有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负担,因为严格的环保立法使工业企业在早期就被迫适应总的环保潮流,使之在后来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并着力采取了富有生态效益的解决办法,最终加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从短期看成本较重,但从中长期看,则是对未来竞争力的投资。竞争力是基于对资源更有效的使用,和在全球市场上对质量的分辨。因此在欧洲这些人工成本很高的国家,产品的竞争力在于质量而不全在于价格。
瑞士及法国、德国政府非常重视通过经济手段来促进环境保护的发展。经济手段包括增加能源消费税、颁发消费许可证和补贴等方式。引入经济手段体现了“谁污染,谁治理”,“污染大,花钱多”的原则,使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将环境保护置于其成本中,从而达到自愿减少污染的目的。在法国圣戈班企业的考察中,管理人员告诉我们环保是企业的生存之道,企业的环保政策直接影响其股票价格。他们不断研究和采用有效的污染防治技术,最近为工人降低噪声的防护项目投入就达每人1000欧元。圣戈班的经验告诉我们,严格的环保措施并没有给企业带来成本负担,反而能促进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考察中我深切体会到各国政府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的主导作用。环境保护是对公共资源的管理和对公共利益的维护,不能只靠部门、企业和民众在环境和经济利益之间去权衡、去取舍。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公共管理部门的职责,有效运用法律手段、政策手段、经济手段进行主导和调控,使得工商企业和民众积极投身环保并从中受益,进而成为环保的鼓吹者和积极参加者。
为借鉴学习兄弟县市在城市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7月6日,我县组团到等地考察了城市建设工作。考察团由县委副书记为团长,县政府副县长为副团长,部分县直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部分重点乡镇的党委负责人等共21人参加。考察团先后学习考察了等地的城市建设,通过学习考察,使大家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见识,学习了经验,看到了差距,启迪了思维。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考察的基本情况
此次学习考察活动主题明确,主要学习考察兄弟县市在城市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通过听、问、看等方式先后听取了城市建设经验介绍,实地察看了城市建设现场,既有理性认识又有亲身感受。县国土面积3000平方公里,人口近30万,辖15个乡镇、181个行政村。近年来,通过实施迎宾大道、公园、公园、出口路改造等项目建设,城市面貌快速改观。县国土面积1641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总人口31.5万人。近年来,通过创新征地模式,主打了新区和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城市品位迅速提升。县国土面积2878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260个行政村,人口75万。近年来,通过破解资金、用地、招工等难题,将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和“主推手”,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市国土面积1722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总人口82万。近年来,通过主动融入特大城市建设,激活民营经济,形成了家具、矿产品、成衣、食品等县域经济主导产业,被称为“的温州”。他们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在很多方面能够服水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签。
二、主要体会与感受
这次学习考察,我们深切感受到兄弟县市强劲的发展态势、浓厚的建设氛围和大胆创新的实干精神。他们科学务实的城市规划理念、灵活高效的征地拆迁模式和令人瞩目的城市建设业绩,发人深思、催人奋进,主要感受有五点:
(一)规划起点高。如县20__年通过大力开展“城市规划编制年”活动,实施了历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规划编制工作,是城市规划经费投入最大的一年,是专项规划编制项目最多的一年,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项目最多、编制面积最大的一年,修编完成了《县城市总体规划(20__-2030)》;编制了《县近期建设规划(20__-2015)》和客家围屋文化旅游城、龙翔片区、新都片区、金华片区及深商产业园、浙商产业园等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全年新增控规面积23.4平方公里;市积极策应与大“同城化”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明晰的城市发展定位,坚持规划先行,在加强与大相衔接的基础上,突出抓好赣南大道入城节点、大广高速出入口和南出入口节点等城市节点设计,把城市节点作为城市的“展厅”、“门面”和“会客厅”。
(二)征拆模式新。把补偿当作“了断”,把安置限于安居,这是目前许多地方开发建设、征拆补偿较为普遍的作法。征地拆迁往往是一锤子买卖,一次补偿、钱地两清,开发建设主体总是把利益的天平倾向自己一方,把征地拆迁补偿和失地农民安置,作为利益的对立面来看待,很少考虑失地农民的后路,这种利益上的本位主义,使征拆对象和失地农民既伤利更伤心,造成用地方和供地方的情绪对立,导致征拆工作成为“天下第一难”。如何有效化解征拆难题?县以迎宾大道项目为试点,改革传统的拆迁安置方式,全面推行产权调换房安置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做到“四个一”:
1、树立了一个好理念。一是拆迁让群众说了算。改变以往拆迁由政府说了算的做法,把决策权交给群众,充分保障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通过走访群众、问卷调查、会议座谈等形式,就项目规划建设、房屋征收补偿标准等重大问题,反复征求群众意见,特别是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补偿安置问题,专门召开听证会,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拆迁户代表的意见建议最终确定征收补偿方案。二是利益让群众最大化。在拆迁补偿标准和安置政策的制定上,找准政府与群众利益的最佳结合点,在确保群众合法利益的前提下,让群众在政策范围内最大限度受益。三是服务让群众最满意。改变以往拆迁工作,政府既当指挥员,又当裁判员的做法,把更多的政府职能转向服务员的角色,通过与拆迁户交朋友,真心实意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切实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做到以诚动迁、以情拆迁。
2、制定了一个好政策。一是合理确定补偿标准。在制定征收补偿方案时,改变以往政府与拆迁户相互争利的做法,既考虑到群众的利益,又结合本地市场行情,在多次调研、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安置方式、返购价格和市场均价。二是适当出台优惠政策。实行拆迁店面同等面积安置店面,对在限定时间内签订拆迁协议的,除按相关文件规定进行补偿外,按其合法有效建筑面积的25%增加奖励安置面积,产权调换房两年内自愿 转让的,可直接办理到受让人名下等。三是公平公正执行政策。针对以往拆迁工作中存在“早签吃亏、晚签得利”现象,建立了“五公示一监督”新模式,即对政策依据、补偿标准、安置方式、奖励措施等进行公示,成立专项监督审计小组,有效确保了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消除了群众对拆迁的疑虑。
3、组建了一支好队伍。一是党政领导勇于担当。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任总指挥,部分人大、政协副职任副总指挥的项目指挥部,把整个拆迁战线分成若干个责任段,分别由指挥部副总指挥分段负责,并成立综合协调、规划编制、征地拆迁和工程协调等若干个工作组,负责协调解决拆迁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抽调人员集中攻坚。从27个责任单位抽调了84名素质高、能力强、具有拆迁工作经验的干部充实到拆迁一线,所有抽调人员与原单位脱钩,统一接受指挥部办公室管理,实行集中办公、统一签到,一边倒开展工作。三是责任单位包干负责。对所有拆迁户分别落实包干县领导、包干单位和相关乡镇,由包干单位与指挥部签订《征地拆迁包干责任状》,实行“六包”,即包政策宣传、包安全稳定、包协议签订、包弃房、包拆除、包后续工作。
4、建立了一套好机制。一是建立定期例会制。每周三、周五定期召开指挥部副总指挥、工作组组长、办公室成员单位参加的专题调度会,听取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二是建立定期通报制。每天对各单位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汇总,每周按完成工作任务量,对各责任单位进行排名,并将排名情况,以手机信息的方式通报给县四套班子领导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三是建立考核奖惩制。出台了《县在急难险重工作一线锻炼考察选拔干部暂行办法》,对拆迁任务完成好的单位给予通报表彰,对表现优秀的干部给予优先提拔重用。同时,对未完成任务且排名后3名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四是建立倒计时推进制。对各项工作限定完成时限,制定倒计时时间表,明确目标、量化任务和落实责任,实行倒计时推进。五是建立以拆违促拆迁制。集中精力、人力和物力,对金塘返迁安置区77户违章建房户进行了,彻底扭转了拆迁拆违工作的被动局面,促进了拆迁工作的开展。六是建立一户一策制。由包干责任单位负责,对全部拆迁户建立工作台账,全面摸清拆迁户的家庭基本情况、社会关系、主要诉求,采取“一户一策”的办法,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三)项目投入大。如市近两年共安排各类建设项目100个,投资总额达380亿元,其中城建项目66个,计划投资228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16亿元。在保障房方面,完成了3600套公租房、1252套经济适用房和800套廉租房、400户棚户区改造建设任务。在民生项目方面,建成了文化艺术中心、百家和谐城等工程。在园区市场建设方面,加快推进了1000亩泓泰家具市场和5000亩家具产业园建设,规划和启动了占地500亩的灯饰照明市场、占地3000亩的龙华循环经济产业基地(一期)、占地5000亩的镜坝节能照明产业基地(一期);县在县城南部主打新区建设,新区规划总面积3795亩,基础设施计划总投资达4亿多元。并以一条长3.8公里、占地1207.5亩的渥江生态景观带为依托,规划建设了高品质景观绿化植物园。同时,在县城新区投资建设了占地面积95.5亩、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总投资达3.4亿元的国内一流文化艺术中心,成为该县集休闲、娱乐、文化、体育、商贸和行政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高品位城市公共服务综合区。
(四)融资渠道活。如市为破解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20__年组建了城市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将收储土地和其他国有资产打包作公司资本金,以项目为依托向银行融资投入城市建设,实现融资、投资、资产管理和资本的市场化运作,为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提供可持续的来源。同时,还积极经营城市无形资产,采取BT、BOT、TOT和PPP等方式筹措建设资金。目前相关模式已成功运用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污水处理厂项目。县在采取BT模式运作新区开发中,要求项目投资方在项目建设中,首先建设好新区的绿化景观及部分基础施设,前期投入资金待新区开发用地拍卖后支付,有效地解决了政府投入资金紧缺的难题。
(五)推进机制实。如县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成立重大项目推进办,并下发了《县2013年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工作意见》。坚持一周一督查。各项目责任乡(镇)、单位及时调度项目进展情况、困难、问题,并于每月初将情况报县推进办。坚持半月一小结。每半个月县分管领导召开阶段小结会,总结项目推进情况。坚持一月一推进。原则上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每月召集县推进指挥部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协调解决重大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坚持一季一调度。由县委常委会每季度对重大项目的实施推进情况进行分析通报,重大问题不定期向县委县政府专报,并将有关信息向社会公布。坚持一年一考核。每年组织一次项目建设考核工作,并进行全县排名。年内组织一次全县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巡回观摩,在年底前组织一次“看特色、看变化”活动。实行一项目一档案。逐个建立重大项目台帐,确保项目情况的真 实度;市为加强重点建设项目的管理,专门出台了《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从部门职责、项目确定、开工准备、项目实施、工程验收、资金管理、责任追究等方面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建设和管理。
三、几点启示和建议
兄弟县市城市建设的实践证明,要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我县的城市建设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的做美城市,坚定不移地改善民生,坚定不移地加大投入,全面掀起上项目、兴产业、促发展的,切实加大重大项目推进力度,有力促进全县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质、提速、提效。
(一)坚持先谋后动,规划引领。坚持规划先行,要在加强与瑞金都市区规划融入与对接的基础上,高起点展开规划编制,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操作性。加快“东进南扩”战略,走组团式、片区化的路子,打造月亮湾新区、城南、城北等城市综合体,快速拉开城市框架,合理优化城市结构,科学布局城市功能。待市人民政府批复后尽快实施好县城第四轮总体规划,并在第四轮总体规划的指引下,尽快完成各项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坚持突出重点,项目带动。2013年,我县计划实施178个项目,总投资约354亿元,年内完成投资约175亿元,其中城建项目75个,总投资约129亿元,年内投资约72亿元。下一步,就是要进一步突出项目建设重点,做到以点串线,以线带面。一是要着力主攻月亮湾。在确保整个新区项目齐头并进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安置区、新区路网、河道防洪堤、三个中心、公园绿化、第四小学、第四中学、出让地块等关键环节、关键节点建设,以月亮湾新区的建设速度来带动全县各个项目建设的进度。二是要着力打通“主动脉”。全面加快会杉线升级改造、环城南路、城区三个出入口升级改造、206国道东移、百里湘长绿色生态长廊建设,使对外交通更加便利。三是要着力梳理“微循环”,在全力推进城区路网畅通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好同济大道拓宽、清平乐大道、文园路、沿河南路、教育大道北段、湘贡路、贡滨东路、林岗三路、湘南四路、翠竹路建设,打通城市“断头路”,增强城市道路的衔接性和通畅性。四是要着力做强工业园。必须把台商、九二等园区当作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主要平台来抓,当作做大城市规模的重要途径来抓。进一步完善园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特别要加快排污、供水、变电站等设施建设,提升园区功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投入机制,鼓励和吸引多种投资主体以多种方式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杨怀天
为加快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步伐,努力提升我区城市面貌,4月19日至20月,建阳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副局长李富禹、纪检组组长吴卫兵、园林处主任林国庆、环卫处主任杨雄、区城建监察大队大队长张旭东、副大队长何强等10人组成学习考察组,赴江西省上饶市城市管理局,就文明城市创建、规划、建设、园林绿化、环境卫生保洁等方面的城市管理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学习考察,实地参观了城市广场、住宅小区、步行街、工地、景区等地。考察期间大家日夜兼程,在较短时间内多了解情况、多学习经验,达到了增进交流、开阔眼界、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促进工作的目的。通过参观学习,大家亲眼目睹了上饶市城市管理工作的优秀做法,亲身感受了这座城市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其发展思路之新、居住环境之美、文明程度之高无不使大家受到较大震撼,不仅找到了思想认识、工作思路、发展措施等方面差距,也激发了大家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提升我区城市管理工作的积极性。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上饶市基本情况
上饶,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联浙江、南挺福建、北接安徽,处于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区交汇处,是江西省对接长三角的最前沿,是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之一。上饶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自古就有"上乘富饶、生态之都"、"八方通衢"和"豫章第一门户"之称。
上饶与我们闽北毗邻,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与我区相近。近年来,上饶市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决胜全面小康、打造大美上饶"的战略决策,瞄准城市管理"一年见成效、两年大变样、三年创品牌",打造"江西一流、全国先进"城市环境的目标,以开展"全民共建、美丽上饶"城市形象提升和违法建设专项治理"两项活动"为抓手,深入推进城市管理上新台阶,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取得了显著成效,各项城市管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荣获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两次)、中国最佳投资城市等多项城市荣誉。
二、上饶市城市管理主要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
上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市委书记、市长、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多次视察调研城市管理工作,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为城市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高位推动城市形象提升活动
2017年,上饶市委、市政府召开了"美丽上饶、秀美乡村、幸福家园"建设动员大会,市委书记、市长亲自动员部署,特别是启动"全民共建、美丽上饶"城市形象提升活动,资金投入达29.45亿,分三年度完成,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2、高度重视城管保障工作,为城市管理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对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改革、经费保障、班子建设和干部培养等,市委、市政府前所未有地关心和重视,可以说对城管工作高看一格、厚爱一分。
(二)、全民共建共管热情高涨
上饶市城市管理局以"全民共建、美丽上饶"活动为载体,主动联合、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城市管理,全民共建氛围空前高涨。
1、强化部门联动,开展系列整治活动
联合环保、建设、交警、运管等部门开展了建筑渣土和道路扬尘治理"百日行动".联合市场和质量监管、食药监、信州区等单位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共有4000多家沿街门店单位签订责任状。联合文明办、市场和质量监管等部门持续对菜场及周边市容秩序进行整治。配合公安局、交通局整治乱停乱放、摩的非法营运等交通秩序,等等。
2、部门共建美丽社区
共划出78个社区(村),由106个部门包干,共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完善社区设施,扎实推进社区环境建设。
3、全民参与系列主题活动
开展"我为城市管理献良策"活动,市民群众踊跃参与,收集上千条建议意见;开展"烟头垃圾不落地 饶城环境更美丽"主题活动,广大社会志愿者、干部群众积极参与;联合教育局在市区10多所中小学开展了"小手拉大手"主题活动;扎实开展不文明行为专项整治活动,市民积极参与举报,共同整治乱扔乱倒、乱摆乱占等城市不文明行为。
(三)、创新工作理念思路,实现"四个转变"
上饶市城市管理局提出并推行"四个转变",即从"为城管人"转变为"为人管城",从粗放管理转变为精致精细精美管理,从局部管理转变为"全程全域全覆盖"管理,从被动管理转变为源头综合治理。
1、创新工作方式,逐步实现精细化管理
上饶市城市管理局坚持从领导干部做起,每天由一名县级干部带班开展"步行看城管"活动,现场督促整改。全面推行错时上班制度,及时处理早中晚上下班高峰时期流动摊点乱摆乱占、占道经营等一系列市容环境卫生问题。
2、创新管理机制,稳步推进市场化改革
加大城市管理领域市场化改革力度,在环卫保洁全面推向市场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园林绿化管养、市容市貌管理市场化,成效明显。
(四)、资金投入大,项目建设全面突破
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据统计,2017年上饶市共投入城市建设和改造提升项目资金达10亿元,全面完成了近30项园林绿化提升、市政工程建设、环境卫生、市容提升、便民设施等城市景观及民生工程,完善了城市功能。
(五)、以史上最严标准整治提升市容市貌
1、加大环卫机械化作业力度
对主干道坚持夜间冲洗,晴天洒水次数由原来每天2次改为3次,道路积沙积尘和扬尘污染问题得到较大缓解。对中心广场周边等繁华路段、重要节点保洁时间延长到20个小时,增加了20多名快保人员,整治摊点配备垃圾容器,确保落地垃圾得到快速处理。
2、持续推进市容秩序专项整治
以史上最严的标准,集中对城区主干道出店、占道经营现象进行处罚整治。2017年中,共清理流动摊点近20000次、出店(占道)经营近24000起、车辆乱停乱放3000余起、乱晒乱挂12000余起,查处违规占道装修1120余起。加强夜间市容管理力度,严禁城区各类零散夜宵摊点出店经营,多部门联合对露天夜宵烧烤开展突击整治。
3、大手笔提升园林绿化改造
完善园林绿化养护标准体系,将道路绿地、公园绿地全面推向市场。加大对广场、人行道、公园等地的补植改造,改造面积达10万㎡。同时,在城市重要节点、公园广场等实施了大规模的花卉添彩工程,2017年全年摆花达300万盆次。
(六)、提升队伍形象,增强队伍战斗力
上饶市城市管理局始终坚持队伍建设不放松,以开展"两学一做"活动为契机、以党建工作为抓手,不断创新队伍建设载体,全局上下干部职工想事、干事的热情和信心高涨,班子成员及全体干部职工空前团结,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创新建立城管党校+城管行政学院培训模式。成立了全国第一所城管党校+城管行政分院,全局中层以上干部和全市城管局长、大队长定期参加集中培训学习,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理论和实践知识。
三、对我区城市管理工作的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必要投入是保证。
在考察学习中,我们为上饶城市建设的大手笔、高品位、快节奏而感叹,连续多年的高强度投入,城市功能愈加完善,城市环境愈加优美,城市管理愈加有条不紊,为经济高速发展和市民生活质量提高创造了良好的空间环境。城市功能的提升,城市环境的改善,引发连锁效应: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增强,招商引资迭起;城市知名度不断提高,带动了旅游、商贸、房地产业等"第四产业"的发展;优美的居住环境,激发了市民对家乡的向心力和自豪感。
启示之二:素质教育是核心。
广大市民是文明城市创建的最终受益者,也是文明城市创建的主体。忽视市民教育,忽视市民素质的提高,就很难形成人人参与的创建氛围,很难形成多数人管少数人的管理氛围,文明城市创建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必须把治城育人放在各项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始终抓住不放。
启示之三:持之以恒是关键。
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靠一朝一夕是不能做好的,必须坚定不移,持之以恒推进整治,并持之以恒地巩固整治成效,不可松懈反弹。必须激发全员参与热情,必须形成部门合力。只有树立打持久战的意识、全员参与意识,才能形成最佳合力,取得实效。
四、对推进我区城市管理工作的借鉴
(一)、要牢牢树立"一个目标"
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推进城市管理工作从见成效、到大变样、再到创品牌,要牢牢树立奋斗目标,打造"内陆一流、全省先进"的城市环境,努力把建阳建设管理成百姓喜欢的城市,大家愿意落户的城市,市民幸福感强、自豪感强的城市。
(二)全方位打造"五个城管"
1、创新城管
全力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用新的理念、新的管理模式、新的标准来推进城市管理工作大提升。
2、精细城管
研究制定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体系,推进管理全域化、标准精细化、管控网格化、治理模式综合化。
3、智慧城管
推行"城管+"模式,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实现精确、快速、高效,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管理和服务,构建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4、民生城管
牢固树立为人民管理城市的理念,推行"721"工作法,即让70%的城市管理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同时,将着力打造一批流动摊贩疏导点,建设一批城管便民服务岗亭、环卫工人休息点,开展一系列城管爱心服务。
5、法治城管
统一城管执法制式服装和标志标识,严格实行执法人员管理制度,推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做到执法规范化。
(三)、开展"三大行动"
1、开展道路本色行动
以国内外先进城市保洁水平为标杆,加大环卫装备投入,提高机扫化作业率,全面实施精细化作业管理,实现道路洁净见本色、见底色。
2、开展城市公厕革命
按照"便民、干净、有品位、凸显特色"的要求,完善公厕内外环境和各项设施,全面提高公厕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广大市民提供咨询、充电、雨伞、遮风躲雨等各种便民服务。
3、建设智慧城管平台
深入推进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相结合,建设数字化城管信息平台。
(三)、着力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1、全方位开展"全民共建、美丽建阳"城市形象提升活动。
通过全民参与,开展集中整治、系列主题活动、城市改造提升,建立长效机制,使我区的市容卫生、市政设施、交通秩序、小区物业管理、市民素质等各方面得到明显提升。
2、打好"两违"综合治理攻坚战。
以实现"两违"零增长为工作目标,保持打击"两违"的高压态势,进一步完善违法建设治理机制,坚持"露头就打、出土就拆".按照我区出台的分类处置试行办法,妥善处理好历史存量违法建筑。
3、实施一批城市景观及民生工程
重点实施与城市管理相关的城市景观工程和民生工程,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宜居指数和市民幸福指数。加快推进西区生态城几条道路的综合景观改造,以及城市广场、道路景观的亮化、彩化,完善一批市民休闲小游园和街头绿地、一批公厕及垃圾中转站建设改造。
4、建立并运行精细化城市管理模式
推行"城管革命",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制定标准体系,细化城市管理空间,量化管理服务对象,优化工作流程,力求像绣花一样精细管理城市,像打理自家庭院和客厅一样打理城市,在细节中提升城市品位。
5、深入推进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改革
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完成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改革,推进住建系统行政处罚权的集中归并改革。进一步细化完善城市管理考评办法。
6、全面加强城市管理队伍建设
集中开展城市管理队伍"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城管人党性修养和业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管理精细化、执法规范化、服务人性化的城管队伍,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五、对提升我区城市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通过学习考察上饶市城市管理局各类行之有效的城市管理做法,结合我区实际,研究其可行性,我局提出以下十点建议:
(一)、成立园林规划设计院
在我局园林管理处下设园林规划设计院或公司,引进专业人才,组建专业队伍,负责我区城市广场、住宅区、风景区、度假村、公园、生态湿地、滨河绿地、美丽乡村、城市绿道、绿化造林等项目的总体规划、景观方案及施工图全案。
(二)、建设工地文化墙
为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建议我区城区所有工地沿线按统一标准建设闽北民居风格的工地围墙,相关部门负责工地围墙标准的制定,督促各施工工地围墙的建设以及负责建成城区所有无主工地的围墙。并紧紧围绕建阳地域文化特色,通过在工地围墙上手工绘画,把建阳的名胜古迹、民俗文化、地方美食、城市愿景、历史名人等文化元素搬上街头墙面,使工地围墙成为城区一道独特的街头风景。
(三)、增加市政配套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增加市政配套建设。按照"堵疏结合、科学管理、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管理理念,广泛征集商户和市民群众意见,规划建设二手车、洗车专业市场;在尚未建立专门的夜市、美食城的中心城区、水南等片区建设美食街区;加快推进考亭农贸市场项目建设,在西区生态城等新城区及火车站等人口聚集区增设农贸市场,合理、有效解决民生需求。
(四)、设置专业科室对城区所有广告牌匾进行统一管理
引进专业人员,结合房屋外立面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对全区所有广告牌匾进行统一管理,制作统一尺寸、色彩和材质的广告牌框架,商户只允许在框架内设置店铺名称。
(五)、加大不文明行为的惩戒力度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宣传活动,大力倡导文明行为、树立文明新风,引导市民在出行、卫生、出游、就餐、殡葬等方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强化部门合力和"门前三包"管理办法,加强对乱扔垃圾、乱停放车辆、占道经营等不文明行为的惩戒力度。我局将先在城区三大片区设立一至两条不文明行为严管街,按照《福建省市容管理办法》,对乱扔垃圾、乱吐痰等不文明行为进行罚款。
(六)、设置临时摊位疏导点,缓解流动摊贩管理难题
在合适的地点或街道,设置临时摊位疏导点,同时,成立专门的管理处,进驻疏导点的每个摊位都要登记造册,实施规范化管理,做好维持秩序、清洁卫生、调解纠纷等管理和服务。
(七)、对房屋防水斜屋面统一改造给予补贴
按照居民申请,对确实有修漏、防水需求的居民住房,政府给予每平方米100元的补助,要求居民制作统一外观、格式、材质的斜屋面,以达到规范美观的效果。
(八)、对无烟烧烤提升改造给予补贴
为消除木炭烧烤带来的油烟污染,工商、环保及我局可联合开展整治,加强宣传劝说力度,引导商户购买无烟烧烤设备。按照购买金额,区政府或上诉三家单位给予相应补助。
(九)、强化全民参与
在学校、社区、单位组建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各项服务工作,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加大我区城市建设成果宣传力度,培养市民荣誉感,动员全社会参与到城市管理工作中来,建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主交新型人际关系。
8月1日至8月3日,在县长、县城六大片区建设总指挥的带领下,总指挥部办公室、各片区正副指挥长、办公室主任和开发公司经理一行28人实地参观考察了厦门市火炬高科技产业园、五缘湾、杏林湾片区,听取了厦门市火炬高科技产业园翔安指挥部、厦门市规划局、五缘湾运营公司、杏林湾建设指挥部的相关介绍。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厦门城市规划的经验
1.先谋后动。传统的城市规划内容只注重空间布局,往往不考虑城市运营、资金平衡和项目的收益,发展建设被动地服从规划的要求,既影响项目的品质,也影响规划的实施。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厦门市规划局一改以往就规划而规划的模式,按照“先策划后规划”的理念,在规划编制前聘请策划公司对
片区的战略定位、产业安排、功能布局、亮点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和资金平衡估算等进行论证研究,并供领导决策参考,确定后再聘请规划设计单位将策划成果转化为规划成果,以规划的语言落实行动的项目,从而大大增强了规划的可操作性。如五缘湾片区即是先聘请国内知名的咨询机构王志纲工作室和英国阿特金斯顾问公司联合策划后再行规划。
2.滚动规划。规划的首要任务是促使规划项目落地。针对规划编制周期长、费用高、运营操作部分不明确等问题,厦门市规划局按照“积极配合项目、重点结合控规、分阶段制定规划”的思路,首先将建设项目的重要公建项目、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在第一阶段完成,以迅速应对开发主体,保障项目落地。同时不断跟踪服务,优化细化道路、市政管线、土地招拍挂等技术指标,相对稳定后形成第二阶段成果,以指导各类土地的运营和片区配套的实施。紧接着编制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等内容,汇集成最后的控规成果。
3.明确定位。准确的定位是片区发展的“灵魂”。厦门各个片区均根据各自的区位、交通、资源特点进行明确的定位,既功能互补,又各具特色。如五缘湾片区位于厦门岛的东北部,高崎国际机场与会展中心之间,通过厦门大桥、东通道、五缘湾大桥与岛内紧密相接,且拥有8km长临湾滨水带,区位、交通、资源优势突出。五缘湾片区定位为“活力生态港、财智精英城”,功能以商务办公、生态居住、休闲度假为主,是集商业服务、高端养生理疗、旅游休闲、文化娱乐、高新技术研发为一体的复合型新城区。围绕定位,五缘湾相继推出了高星级酒店、餐饮休闲街、商业娱乐中心、温泉度假村、湿地公园、帆船港、飞地营运中心等一系列重点项目,为片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功能混合。厦门市城市空间结构为“一心两环,一主四辅八片”,每个片区既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系融合,生产、生活等设施一应俱全,配套完善。片区内各项目也按照功能适当混合的理念进行空间布局。如火炬高科技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4.83km2,,由0.7 km2,火炬同集园和4.13 km2的火炬(翔安)产业区组成,首期主要建设130万m2的通用厂房和20万m2的生活配套区,生活配套区内文教体卫商住等功能齐全,完全可自我满足生活、学习、文化休闲等各种需求,避免了钟摆式交通和通勤压力。
5.平衡规划。厦门首倡“就地平衡、积极平衡、紧张平衡和综合平衡”四大平衡规划理念,其核心是“谋资金”,即将独立的项目与周边的开发利用相结合,通过合理规划项目,使每个项目得以实现自我平衡。比如在修建道路、学校、医院等公用设施时,将周边土地的利用一并加以考虑;在规划工业园区时同时考虑生活区;在规划brt时优先考虑土地升值潜力大的地区,从而为项目资金的筹集创造条件,使城市规划从跟随城市发展的被动轮,变为推动城市发展的主动轮。
6.公交优先。倡导以公交优先的多样化交通方式,特别是大力发展有专用路权、快速便捷的brt(快速公交)系统。brt的线路、站场、乘客服务系统等均按未来提升为轻轨的要求设计,避免了重复建设,实现了城市的滚动发展。另外采取打通丁字路、断头路,多建支路、加大路网密度的办法不断舒展交通, 提升城市的通达能力。
7.以人为本。厦门城市规划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民生工程和民众的需求始终作为规划工作的重心和圆点,致力于提升市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指数。如厦门为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文化休闲需求,兴建了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书法家广场、环岛木栈道、体育馆、运动馆、奥网中心等一大批高水准的文化休闲设施,提升了城市的品位。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大规模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形成了分层次、多样化的梯次住房供给保障体系,降低了入城门槛,为高速城市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8.环境优先。本着发展与保护并重、经济与环境双赢的理念,厦门按照“保护山水、紧凑发展”的模式,组团式推进各片区建设,实施了“蓝天、碧水、绿色、宁静、洁净”五大工程。在开发项目落地前,先行打造绿色生态项目,营造优美的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如杏林湾片区充分利用其拥有世界最大水上园博园和珍稀海水温泉的优势,大力实施环境改造和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清淤造湖、退塘还海,推进杏林湾区岸线景观优化设计改造,使杏林湾成为独具特色的“鹭岛西湖”,吸引了华侨大学、厦门理工、武汉理工、华夏学院、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等大学进驻,成为厦门大学城、高尚休闲居住区和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二、厦门片区运营的经验
1.扁平管理,高效运作。各片区实行指挥部领导下的企业代建制。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片区征地拆迁实行属地负责制,给予4000-5000元/亩不等的工作奖励经费;项目建设由片区运营公司负责,日常工作经费实行报帐制,投入产出由财政审核,另给予3%的代建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办公室负责收集反馈,提交指挥部会议即决即行,限时办结。如火炬高新区为迎接台湾光电企业进驻,130万m2通用厂房建设限时180天完成,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管线、土地、发改、征地拆迁等部门脱钩常驻工地,边规划、边设计、边征地拆迁安置、边报建、边建设、边配套、边招商推介,系统管理、同步推进。市委、市政府提出“金戈铁马、狂飚突进”的推进要求,工程各方参建人员深入一线、攻坚克难,“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超人用,星期六休息不安排、星期天安排不休息”,超常规、不违规,高效工作,在规定期限内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为片区发展赢得了宝贵的先机。
2.四大平衡,积极筹资。“四大平衡”即就地平衡、积极平衡、紧张平衡和综合平衡。“就地平衡”就是打破传统规划内容,在重大项目谋划初期,提出投入产出的安排供领导决策参考,做到项目投入产出的大体平衡,从而统筹区域内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紧张平衡”就是对构建项目的资金筹措、征地拆迁、土地拍卖、银行贷款以及建设工期等主要环节一环扣一环,围绕一个目标共同工作,紧张调度;“积极平衡”即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和精神,多方筹资建设,创造项目建设条件,实现收支平衡;“综合平衡”即一个项目与其它项目统筹考虑,从全市的高度总体调配资金,综合运作、整体平衡。“四大平衡”的核心是谋资金、求项目实施。围绕如何在不增加城市发展成本的前提下,利用市场的自身规律精心策划每一个项目、每一块土地,促进城市的大力拓展,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3.适度倾斜,重点突破。一定时期内政府的融资能力和市场需求是有限的。厦门市根据各片区的发展条件,采取东西对进、逐步向北发展的策略,以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为先导,启动一批带动性强的项目,推进片区的快速发展。如五缘湾片区,以政府投资为先导,先行建设五缘湾特色商业街、运动馆、营运中心、湿地公园、梅湾木栈道、五缘学村以及市政配套设施等带动性的项目,掀起了五缘湾开发的热潮。在重点片区有土地运营收益后,再由市委、市政府综合平衡,统一调配资金,投入其他条件较好的片区发展,实现有序推进、滚动发展。
4.建管同步,协调发展。一是在建设期即成立运营管理公司,按照“三保”(保洁、保绿、保安)的要求,边建设、边管理,建管合一,建设考虑管理,管理服务建设。建设过程中按照景区标准加强管理,通过管理突出景区效应,打造一流环境,吸引企业、商家进驻;二是城市建设与环境的和谐。如五缘湾大力实施清淤造地、退塘还海、保留湿地,缔造“城市里的田园”,营造美丽港湾,成为厦门的“新客厅”;三是土地开发与产业培育并重。严格按照片区的功能定位将产业落实到具体的地块,从而保障片区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如五缘湾通过营运中心(总部经济)、高技术研发园区、帆船港与游艇展销中心、环湾旅游开发等产业培育,以项目为支撑,增强片区的持久活力,使之真正成为“活力生态港、财智精英城”;四是保障失地失海农民的利益,使农民真正转变为市民,共享城市文明的成果。采取“金包金、金包银”的办法,集中在安置区或保留村庄提供商业发展用地,提供一些商业性、经营性项目,为失地农民提供未来生活的保障和充分的就业机会,使农民即当股东又当员工,从而真正融入城市、变为市民,实现和谐征地拆迁。
5.勾地储备,净地出让。为最大限度地挖掘城市土地的使用价值,厦门推出了“勾地”模式。即“提前储备、上网公布(提前一年)、征集意向、定向修订”。为使规划项目更加贴近市场,每年定期召开规划项目推介会,向开发商发放《项目开发意向征求意见表》,在不突破控规大纲总体提标的前提下,合理吸纳开发商的意见,确定拟出让小地块的规划指标,优化整合后带规划、建筑设计方案按楼面地价挂牌出让,从而满足市场需要。同时实行净地出让,即“产权明晰、围墙围合、场地平整、市政通达”。在熟地条件下出让,从而有效提升土地价值,提高土地二级级差,实现效益最大化。
6.设施先行,广泛推介。厦门各片区建设前,均由政府先行投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拉开片区发展框架、完善文教体卫等城市基础配套服务功能来提升片区环境品质,吸引各类社会投资,推动片区开发。另外,通过筑巢引凤和政府职能的转移来带动片区的发展。如为推动杏林湾片区的开发,规划将市政府的行政办公职能转移至杏林湾片区,引导社会投资跟进。在五缘湾则集中建设飞地营运中心,由海沧、同安、翔安区政府集中在五缘湾片区建设11栋办公楼,充分利用各区的招商引资资源,共同把蛋糕做大。在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同时,各区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 传,并筹办各种活动等形式包装、提升片区的形象和知名度,为片区发展造势。如五缘湾通过举办水手节、放松节积极推介片区旅游度假目的地的形象。
三、厦门经验对我县的启示
1.统一认识,营造浓厚的创业谋事氛围。当前,周边县市发展态势逼人。虽然我县在区位、交通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城市空间窘迫、供地紧张的矛盾依然突出,必须加速拓展城市空间,为项目落地提供载体和平台。为此,必须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特别是要把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六大片区建设上来。六大片区建设90km2控制区不是异想天开,不是简单的模仿,这是城市空间拓展的需要,市场需求内在推动的结果,周边发展态势逼迫所然,也是规划先行控制的需要,特别是当前政策是以项目定供地。同时90km2也不是一厥而就的,需要各级干部群众的努力,只要万众一心,加之市域城镇化高速推进的外部驱动力,目标是实在而可行的。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工作的实绩,以正确的用人导向和激励机制来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强力推进六大片区建设。要大力倡导“5+2”、“白+黑”的创业拼搏精神,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倡导谋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要开展项目竞赛,实行“领导挂点、现场调度、限时办结”的工作机制和政治物质奖惩用人激励机制,讲正气、荡邪气,消灭假大空,反对积极表态、消极应付的不正之风,积极破解征地拆迁和融资难题,为迎接海西经济春潮而高歌猛进。
2.加强运营,充分发挥片区公司的主体作用。五缘湾路桥投资运营公司只融资投入了60亿元,出让片区三分之一土地即获收益130亿元。可见片区运营公司不仅是融资的平台,更是效益产出的主体。要大力推行项目代建制,超常规不违规,只争朝夕谋发展。鼓励运营公司整合片区所有有形和无形资产加大融资力度,通过片区公司的投资拉动效应带动整个片区的大开发。同时,片区运营公司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项目的市场竞争,主动拿地,在市场经济的风浪博击中不断壮大自身实力,为片区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3.未雨绸缪,以项目为片区发展的灵魂。厦门片区运作最核心的就是围绕项目储备和开发来推动城市空间的拓展。项目要求高质量、有特色、有活力、有带动性,能够体现片区的形象,为片区未来的发展注入活力。给我们的启示是各片区要聘请专业的策划咨询公司对片区进行形象包装和战略定位,确定空间发展时序和重点开发的亮点项目。加大项目储备力度,要推出和储备的项目均应做资金平衡和可行性研究论证,确定项目具体的运作模式和融资渠道。策划中要特别注重项目的形象定位,充分挖掘人文、社会、经济、区位、交通、环境价值,全方位包装。如五缘湾桥梁建设取意为天、地、日、月、人共生共融,以“海上生明月”的设计理念,湾内五座园拱桥一线排开,创造了新海湾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4.动态更新,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参照厦门经验,概念规划所覆盖但尚未编制控规的区域,可分四阶段来编制控规。即“控规大纲——征求意见、定向修订——城市设计、景观设计——控规”。首先,以片区为单位,按不同土地使用性质划大地块编制控规纲要,确定大地块的总指标,不细分至小地块,从而确保规划的弹性和贴近市场需求。其次,由总指挥部项目部、规划、国土、片区运营公司共同提出下一年度地块出让计划,经总指挥部审定后上网公布,并召开规划项目推介会,根据开发商意见由规划部门根据总体平衡的要求落实具体地块的相关规划指标,在此基础上再编制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最终汇集成控规的最后成果。
5.基础先行,提升片区环境品质。各片区要优先投资道路、管线、亮化、绿化、文教体卫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以大手笔拉开片区发展大框架,以大气魄、怀纳大投资、大项目。要注重片区景观环境营造,特别是道路设施建设要管网同步实施,路灯、绿化配套,加大道路绿化率,营造生态景观走廊。按照每500m有一处集中公共绿地的要求建设生态广场和公共开放空间,改造好山地林相,保护和利用好原有地形植被建设城市绿肺,营造特色空间,形成山水城林共融的城市格局,从而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彰显片区魅力,实现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统筹发展。
6.突出重点,优先投资发展潜力大的片区。按照“先南后北、东西对进”的空间发展策略,量力而行,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效应。短期内政府投资主要应以城南片区、红金片区、洋塘片区结构性市政公用设施为主,在实现投入产出平衡的基础上逐步滚动推进,切忌贪大求全,撒胡椒面,以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总指挥部要用好资金综合平衡调配权,集中资金投向重点片区和重点项目。其他片区应加大项目包装推介力度,积极向社会融资,引导社会资本优先投向功能性和基础性项目,在力求平衡的前提下积极经营好片区。
7.系统管理,实现片区和谐发展。按照建管同步的要求,组建片区规划建设、城管分局和物业管理公司,参与项目建设期间和后续的管理,实现建管合一、文明施工,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研究出台更加惠民的拆迁安置政策,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考虑失地农民的社保、低保、就业和发展问题。倡导公寓式安置,按现行拆一补一供地标准在安排安置公寓后多出的土地和返迁土地用于出租公寓、商贸小区、农贸市场等设施建设,为失地农民提供多元化的收入,以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片区的和谐发展。
8.以人为本,把民生工程作为片区发展的推力。每个片区都要规划文化、艺术、教育、医疗、环卫、体育、市场、广场、公园绿地、停车场、保障性住房等民生设施,功能混合,使之自成体系,并优先投资。将空间规划与经济规划相融合,策划与规划相联动,把社会经济环境价值思考贯穿规划的全过程,从而切实体现规划为“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进而改善片区投资品质,带动其他房地产和经营性项目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