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两型村庄创建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富县、科技兴县”战略,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的要求,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加大投入,大力实施村庄科学规划工程、农村环境提升工程、农村产业富民工程、公共服务完善工程、农村综合改革工程“五大工程”,整体推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安康、生态文明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二、建设目标和任务
按照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置,以农村和谐社会创建为基调,以“二路三区”(二路:上松线44省道、高速公路连接线;三区:城中片区、城东片区、城西片区)建设为内容,以经营村庄为理念,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创出精品、建出特色,努力实现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开发区(街道)“美丽乡村”创建以高速公路连接线区块的深塘村、丁前村为重点精品区;上松线44省道上邵村、下邵村、村、金畈村、叶棋村为重点示范带;内白线:为商住、农家乐发展优势群,、为工业经济发展优势群为水果、蔬菜产业发展优势群;为花卉产业发展优势群;形成“美丽乡村”建设中心区。
按照精品村建设要求,利用2年时间,把四个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的精品村。其它村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和要求利用5年时间分步实施。2011年建设重点等村,同时积极启动其它村。
三、建设内容
坚持以村为基础,发挥区域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突出环境优美和产业发展两大重点建设内容,实施四项提升工程:一是实施环境提升工程。推行村庄绿化、庭院美化工程计划,实施村庄环境卫生保洁长效管理,实现村庄清洁优美;二是实施产业提升工程。高效农业实现品牌化、规模化,发展现代家庭工业、现代农业、农家乐、旅游休闲产业,突出产业发展是开发区(街道)创建“美丽乡村”的一项主要内容和工作任务;三是实施服务提升工程。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水平,妥善处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利益矛盾,建设规范化的农村新社区,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和农村社会各类服务组织;四是实施素质提升工程。积极培育有文化、能娱乐,懂技术、能就业,会经营、能发展的新型农民,加强中心村庄建设,完善中心村的服务功能,促进供水、环卫、公交、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公共服务业的发展。
四、方法与步骤
1、建设步骤:根据开发区(街道)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实际,结合全县创建目标和要求,开发区(街道)创建“美丽乡村”分两个层面展开。
第一层面:“4+6”一点两线的模式。11年争取完成四个村的创建,12年启动口八个村创建,用两年时间建成高速公路入城口“美丽乡村”精品区。
第二层面:以高速公路入城口“美丽乡村”精品区建设为示范,积极探索其他发展模式,围绕工业园区建设、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区建设等,积极寻找各自的创建优势,找准切入点,用5年时间,全面实现开发区(街道)“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2、工作方法:“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建设农村、改造农民的系统工程,是开发区(街道)当今和将来一个时期工作总抓手、大平台,开发区(街道)成立“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亲自抓,整合开发区(街道)农业农村工作力量,具体负责实施创建工作。按照创建的目标内容制定“美丽乡村”建设的项目规划、工作计划,根据规划制定工作日程,明确责任。创建村的党支部、村委会工作精力都要集中到“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当中。年终认真做好“中国美丽乡村”的考核验收,以奖代补,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创建村奖励。
五、政策措施
1、突出项目,明确建设重点。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城市化发展优势,在项目选择上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①以经营村庄的理念,开展产业招商,引进休闲、文化娱乐等产业项目,丰富“美丽乡村”建设内容,拓展农村发展的视野和优势;②积极与农业、环保、交通、民政、水利、林业等部门对接,争取各类基础性建设项目支持,提高农业农村发展后劲;③利用农村水利、林业、交通、电网等几十年基本建设的成果,加强基础设施的治理、整合,寻找服务于农业、惠于农民、美化农村等基础性建设项目,增强农村社会发展的优势。积极主动与各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开展项目申报、立项、实施、考核验收,取得项目的资金支持。
2、完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在开发区(街道)现有的支农、惠农资金保持不变的基础上,今年对农业农村的扶持政策进行整合和完善,把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村庄整治、农村饮用水改造等政策进行整合,统一到开发区(街道)建设“美丽乡村”扶持政策当中,与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扶持政策相配套。开发区(街道)根据县年终考核合格后到村的以奖代补总额给予1:0.5配套奖励。
3、鼓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通过健全资产运行机制,促进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确保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落实好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后的留用地政策,大力推行“征地留用”由村集体统一规划,统一开发,村组按股分红,尝试新的集体经济管理模式。加大家庭工业、“农家乐”、老年养生、观光农业、林业等农村休闲经济产业的开发,对大力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的村,开发区(街道)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支持。
一、健全组织,完善制度,责任到人
一是成立领导机构,为创建活动提供组织保障。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是一项群众性、社会性和基础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标准要求高,必须依赖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为此,我乡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政府乡长、分管环境保护的副乡长为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创建全国生态乡镇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创建办公室,制定了创建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党政主要领导做到了创建初期定目标,创建过程定思路,关键问题定决策,疑难问题亲自抓,重点工作定时限的工作机制,保证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强化考核、落实责任。乡政府坚持把创建工作作为抓发展的第一责任,做到三保证,即:保证创建力量;保证创建经费;保证依法实施。及时召开了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在统一思想、广泛发动的基础上,同各村、各企业签订了创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力求责任目标的制定切实可行,坚持责任目标的落实跟踪考核。三是合理规划,全面部署。修订编制了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详细规划,主要突出污水、垃圾处理、环境绿化美化、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工业商业、住宅小区、文体活动广场、医疗卫生机构合理布局;道路绿化、人文景点、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全盘考虑,充分体现小康社会、环境生态乡的一流风貌。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增强认识
我乡始终把强化宣传,增强全民创建热情,作为搞好全民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有效地促进了干部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一是利用阵地宣传。充分发挥广播、电视、领导会议讲话,并利用乡政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环保科普宣传资料广泛宣传全民创建生态乡镇的重要意义,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抓优美创建,就是抓经济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保护子孙。在乡集镇设立环保宣传标语7幅,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二是举行环保培训。对乡村干部抓环保国策、政策法规培训,增强他们搞好环保工作的责任性、事业性。三是组织专题活动。结合创建绿色学校等工作,在中小学举办环保知识讲座,让学生学习掌握环保理论,参与环保宣传教育。开展环保进学校活动,大力实施“小手拉大手,环保你我行”活动,告别陋习,从我做起——“创建文明卫生校园”主题活动和校园卫生大扫除,促进创建工作在社会上产生互动和联动效应,充分发挥学校在创建生态乡镇中的作用。目前,举办讲座6场次,受训师生达到700多人次。通过深入广泛宣传,参与创建、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乡绝大多数干群的自觉意识,主动意识,营造了全社会积极参与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突出重点,标本兼治,扎实推进创建工作
1、合理优化配置资源,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小区。为彻底改善人居环境,2012年以来,根据赣州市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要求,我乡积极鼓励村民拆旧建新、维修加固,共拆除危旧房、空心房542栋,新建土坯房改造集中建房点5个,共新建农民住宅楼837套,在乡集集镇区农民集中居住小区建设中,我们充分利用乡集镇供电、道路、交通等公共设施,降低建房成本,避免重复建设,并充分发挥乡集镇金融、医疗、教育、商贸等公共服务机构作用;集镇照明供电线路采取地埋形式铺设,不出现高架网线;着力构建最佳的居住建筑群体与风景园林式人居环境,营造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心、省心、舒心的居住环境,为全县乃至全市农民集中居住小区建设起到了一定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2、紧抓政策机遇,着力提升人居环境。按照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实施的原则,在强化搞好中心村建设的同时逐步推进了部分旧点的改造提升和新点的整体搬迁,结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项目和村容村貌整治项目的实施,积极引导村民新建集中连片、高标准、人畜分离的小康住宅,按照“四个一步到位”(即:基础设施一步到位、绿化美化一步到位、新型建材新技术应用一步到位、新农村建设示范性作用一步到位”)和“三个统一”(统一放线、统一标准、统一施工)的要求,着力对居民点道路、绿化带、活动场地等进行高标准提升改造,全力打造环境优美新。
3、大力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积极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制定切实可行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计划,积极推广秸秆气化技术,采用秸秆过腹还田、粉碎还田等方式消化多余秸秆,杜绝农作物秸秆焚烧现象出现。至2013年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达到55.97%以上水平、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太阳能用户达到1100户,沼气用户达到572户。
4、大力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以通乡路两侧、乡村主干道综合提升改造为重点,加强道路及滩地绿化,实行路林配套,使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7.6%,对中心村内及周边绿化带进行绿化,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9㎡∕人,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5、创新思路,实行环境卫生卫生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乡村组联动、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调配合、村民积极参与”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围绕沿佑、南洲、三个村13公里道路为主干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在重点地段配备专职保洁人员,配备垃圾清运设备,按照分类处理、分批处理的原则,对居民生活垃圾和生产废弃物进行定点存放清运工程。形成“组保洁、村收集、乡运转、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确保村庄环境无“脏、乱、差”现象,确保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达87.5%。
6、积极推行无公害蔬菜。在推广生态栽培的基础上,做到尽可能不使用化学农药,对无法避免使用的,尽可能使用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对农产品的污染和环境的破坏,打响乡农产品的生态品牌,迎合市场对无污染绿色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四、健全制度,完善机制,确保活动取得成效
1、完善农村环境管理体制和机制。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建立了农村的环境管理组织,完善了乡镇、行政村的环保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形成“政府主导、环保牵头、部门协调、联合推进”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新模式;创新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制度、监督监测制度、资金投入机制,逐步建立环保设施区域共享的管理模式,探索有效的农村环保长效管理机制。
2、推广实用技术。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推广了一批适合我乡实际情况,费用投入省、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操作简便易行、维护管理方便、辐射带动范围广的农村环保实用技术。在实际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不断综合和完善,从而为全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做好技术积累工作。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为目标,大力实施以绿色县城、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建设,加快绿化步伐,增加绿化总量,提升绿化水平,营造自然、绿色、和谐的美好家园,为实现我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的新沁水而努力奋斗。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工作目标
根据全国绿化模范县创建标准,结合我县实际,成立创建组织机构,健全领导责任、宣传教育等工作机制,完善图、表、卡等基础数据和档案资料。继续深入开展植树绿化活动,搞好县城街道、居民区、厂矿企业、机关、学校、医院和乡镇、村庄、荒山、铁路、公路的绿化美化;落实全民义务植树制度,提高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加强古树名木及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不断提高城乡绿化美化水平,力争2011年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工作取得实效。
(二)主要任务
1.建立健全县、乡两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绿化示范点。
2.突出绿化重点,提高城乡绿化水平。一是继续实施环县城、环村镇生态绿色屏障建设工程;二是继续抓好宜林荒山荒地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三是继续抓好通道绿化工程建设,努力构筑大的生态绿色长廊;四是抓好县城主要街道、巷道、公园、绿地等公共绿化建设;五是抓好贯穿县城的梅、杏两河水系绿化,加强河道绿化带建设;六是加大对城镇现有绿地的改造力度,加强对各类绿地的补植补种、养护管理等工作,提升景观质量;七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做好村庄的绿化美化,提高乡(镇)驻地、村庄的绿化水平;八是完善县城厂矿、企业、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的庭院绿化工作,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开展庭院及居住区绿化上档升级活动。
3.建立义务植树基地,建有明显的标志牌,完善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提高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
4.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完善保护制度,健全保护档案,设立保护标志,落实保护管理措施。
5.做好有关资料图片的汇集、完善、整理工作,确保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可靠性和科学性。
6.加大宣传力度。县电视台、县信息中心、县报社等新闻媒体要设立绿化宣传栏目;县城主要道路、公共场所等要设立绿化宣传标志;各单位门前要张贴宣传标语,主要街道悬挂横幅、设置广告牌。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提高全民绿化意识。
三、绿化标准
1.全县各机关单位、厂矿、学校、医院等部门都要建立义务植树基地。县、乡两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有绿化示范点。植树成活率达到90%以上,保存率达到85%以上。
2.全县95%以上的宜林荒山荒地达到绿化,特别是交通沿线和水库周边的荒山荒地要求100%绿化。
3.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平方米以上。新建工程绿地率达30%以上,机关、单位、庭院和居住小区绿化率达30%以上,并建设碧峰山、石娄山、玉皇山、龙岗山四处森林公园,公园的绿地率达到70%以上。
4.各乡(镇)政府所在地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机关、单位、庭院和居住小区绿化率达30%以上,建立有义务植树基地,全乡(镇)适龄人口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0%以上。
5.全县80%以上的村庄达到生态绿化型和生态园林型绿化标准。
6.全县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县级公路及乡村公路绿化率达到90%以上。
7.古树名木保护率达到100%。
四、创建步骤
全国绿化模范县创建活动,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深入发动,明确任务(2011年3月2日-10日)。召开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工作任务,使各乡(镇)、各单位明确各自的工作内容和责任。各乡(镇)、各单位召开专题会议,根据任务分工,制定本辖区、本单位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落实工作措施。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层层发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掀起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的热潮。
第二阶段:大力实施,全面推进(3月11日-6月30日)。
1.各乡(镇)、各单位要按照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抓好各项创建工作,在提高绿化意识、增加绿量上下功夫。要针对创建工作的难点和重点,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
法,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各项创建任务,消灭绿化死角,提升绿化面积和绿化质量,争取在6月底前建成一批绿化亮点工程。
2.由县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领导组办公室牵头,各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对照创建标准,完成申报所需各类资料、图表收集工作。做到资料齐全、数据完整,上下衔接。
3.建立大型广告宣传牌,加强创建活动动态报道,进一步加大创建宣传工作力度。
第三阶段:县级初检,整改完善(7月1日—7月31日)。
对照创建标准,根据下达的任务指标,县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领导组将组织邀请有关专家、技术人员对各乡(镇)、各单位的任务完成情况、建设质量标准等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针对初检发现的
问题和不足,要求有关单位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各项指标达到全国绿化模范县标准。
第四阶段:巩固成果,申报验收(8月1日-9月30日)。
全县上下共同配合,积极做好迎接全国绿化委员会专家组检查的各项准备工作,制定迎检方案,确定检查路线,准备汇报和介绍材料,集中做好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迎接国家验收。
五、创建措施和要求
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时间紧迫,各乡(镇)、各单位要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圆满完成创建任务。
(一)深入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通过评选全国绿化模范县,进一步推进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和国土绿化工作向纵深发展,既是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展示造林绿化成就、提高我县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的需要,对加快生态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县绿化委员会要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具体的宣传方案,县电视台、县信息中心、县报社等新闻媒体要开辟专栏,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使创建工作成为各乡(镇)人民政府、各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活动。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层层动员,全面发动,做到思想统一、认识到位,领导重视、措施有力,确保创建活动扎实、富有成效。
(二)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各乡(镇)、各单位要把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单位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为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由县委副书记、县长常广智任组长,县委副书记邹树琦、副县长李玉山任副组长,各乡(镇)及县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沁水县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日常工作。各乡(镇)、各单位都要成立相应的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落实专人负责创建工作。各乡(镇)、各单位要从工作大局出发,自觉地服从县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统一领导和指挥调度,确保政令畅通。
(三)抓住时机,搞好绿化。3-5月份是我县造林绿化的黄金季节。各乡(镇)、各单位要抓住春季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以“植树节”为依托,以实施交通沿线荒山绿化、通道绿化、城市绿化、环城绿化、矿企绿化、村镇绿化六大造林绿化工程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全方位拓展城乡绿色空间,争取一季完成全年任务的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