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新乡调查报告范文

新乡调查报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新乡调查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新乡调查报告

第1篇

【内容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基于课题需要和我们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新乡市延津县魏邱乡朱寨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在当地人民,老师和政府的配合帮助下,我们的实践队员与孩子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和沟通,并深入到典型留守儿童家中进行家访,同时到村里和村民家中走访。通过对留守儿童个案的调查以及网上收集的关于留守儿童的原始资料,我们掌握了他们的一些共性,也对他们的家庭教育问题有了清楚的了解,并撰写出调查报告

【关键词】基本情况、原因、问题、建议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朱寨村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便利(有一条连接市区与村的主干道),以外出打工,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较为特殊的农村。该村有1000人左右,外出务工人员占百分之五十,留守儿童占儿童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七。农民土地较少(每人约7分地),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放弃了种田而选择出外谋生,因而当地留守儿童的现象十分普遍。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该地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求,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尽绵薄之力。

二、“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管理带来的深层次矛盾。随着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与国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进城务工农民虽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与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这样直接导致务工农民会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由老人看管。

2、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为情感方面。父母与子女长时间分离,导致他们之间产生交流障碍。这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直接原因。

许多“留守儿童”在幼年时期就被迫与父母分离,他们早期无法与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在长期与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需要、情感常常无法得到亲人的反馈,这必然对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也易使他们产生诸多心理问题。而一些家长因为长期在外务工,对子女心生愧疚,往往通过钱、物等大量的物质满足来补偿对孩子的精神关爱,而这些孩子在花钱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极易使他们产生错误的价值观而误入歧途。

三、“留守儿童”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发现在调查中的留守儿童一般都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无人看管,缺乏监护;二是家不完整,缺少家教;三是远离父母,缺少关爱。

一是生活方面: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缺少父母的照顾,容易在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等方面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年幼的阶段,孩子的养育、保护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不能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问题容易出得多一些。现在大部分留守儿童是由自己的亲戚或隔代老人看管,有的留守儿童甚至实际上就没有监护人。

二是心理问题:由于得到的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许多孩子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孩子其实特别想和家人在一起,这是他们最大的心愿。由于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与家人产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内心的封闭、情感的冷漠、甚至行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现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

三是教育问题:在我们走访中得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务劳动甚至一些农活都落在了留守儿童身上,不能保证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学习成绩因此而有些下降。临时监护人对孩子学习的督促帮助不够、方法不当,甚至有的监护人放任自流这些孩子,最终使这些孩子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农村孩子中留守儿童的小学阶段入学率相对高一点,初中阶段则呈下降趋势。更有孩子产生只想读完初中的想法。

四是道德问题: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道德素养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该地留守儿童比例达百分之57,这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四、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

1、家庭方面

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尽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科学的生活习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要单方面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孩子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中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情况严重的问题,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学校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开办临时监护人培训班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2、学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

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闭式教育。

3、社会方面

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管力度,尤其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的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稳定隐患。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由自发、自觉到有组织地来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的那一天。

郑璐

【内容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基于课题需要和我们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新乡市延津县魏邱乡朱寨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在当地人民,老师和政府的配合帮助下,我们的实践队员与孩子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和沟通,并深入到典型留守儿童家中进行家访,同时到村里和村民家中走访。通过对留守儿童个案的调查以及网上收集的关于留守儿童的原始资料,我们掌握了他们的一些共性,也对他们的家庭教育问题有了清楚的了解,并撰写出调查报告。

【关键词】基本情况、原因、问题、建议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朱寨村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便利(有一条连接市区与村的主干道),以外出打工,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较为特殊的农村。该村有1000人左右,外出务工人员占百分之五十,留守儿童占儿童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七。农民土地较少(每人约7分地),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放弃了种田而选择出外谋生,因而当地留守儿童的现象十分普遍。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该地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求,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尽绵薄之力。

二、“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管理带来的深层次矛盾。随着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与国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进城务工农民虽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与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这样直接导致务工农民会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由老人看管。

2、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为情感方面。父母与子女长时间分离,导致他们之间产生交流障碍。这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直接原因。

许多“留守儿童”在幼年时期就被迫与父母分离,他们早期无法与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在长期与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需要、情感常常无法得到亲人的反馈,这必然对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也易使他们产生诸多心理问题。而一些家长因为长期在外务工,对子女心生愧疚,往往通过钱、物等大量的物质满足来补偿对孩子的精神关爱,而这些孩子在花钱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极易使他们产生错误的价值观而误入歧途。

三、“留守儿童”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发现在调查中的留守儿童一般都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无人看管,缺乏监护;二是家不完整,缺少家教;三是远离父母,缺少关爱。

一是生活方面: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缺少父母的照顾,容易在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等方面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年幼的阶段,孩子的养育、保护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不能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问题容易出得多一些。现在大部分留守儿童是由自己的亲戚或隔代老人看管,有的留守儿童甚至实际上就没有监护人。

二是心理问题:由于得到的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许多孩子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孩子其实特别想和家人在一起,这是他们最大的心愿。由于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与家人产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内心的封闭、情感的冷漠、甚至行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现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

三是教育问题:在我们走访中得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务劳动甚至一些农活都落在了留守儿童身上,不能保证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学习成绩因此而有些下降。临时监护人对孩子学习的督促帮助不够、方法不当,甚至有的监护人放任自流这些孩子,最终使这些孩子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农村孩子中留守儿童的小学阶段入学率相对高一点,初中阶段则呈下降趋势。更有孩子产生只想读完初中的想法。

四是道德问题: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道德素养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该地留守儿童比例达百分之57,这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四、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

1、家庭方面

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尽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科学的生活习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要单方面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孩子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中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情况严重的问题,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学校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开办临时监护人培训班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2、学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

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闭式教育。

3、社会方面

第2篇

1.1调查背景:

村有9个自然村寨、10个村民组、488户、1892人,大寨是该村的村民组之一,布依族占全村总人口的90%以上,紧靠布依文化生态园,属乡一类扶贫重点村之一。全村农用地面积5521.6亩,其中:水田3862亩,旱地1659.6亩。村内无任何工业企业,农业仍为传统农业,空气、水体和土壤均未受污染,有发展生态农业的最佳优势。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村有9个自然村寨10个村民组、482户、1917人,寨是该村的自然村寨之一,作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的月村,通过各级的大量投入,硬件设施有很大的变化,但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和其它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比还有很大差距。

1.2调查目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月村和村是省、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这几年来初步取得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和其它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比还有很大差距。基于这些问题我们做一个调查,主要取得乡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的相关数据,并分析它存在哪些不足与其原因,需要做哪方面的改善。通过对乡政府的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查阅资料,并取得月村和村新农村建设所取得成效的相关数据。通过走访当地农户,切实获得当地农民收入及生活状况等一手资料。

1.3调查方法:

1.3.1调查地点:省特区乡

1.3.2调查时间:月日——月日

1.3.3调查对象:河村和村农民

1.3.4调查样本:随机抽样50户,月村抽取25户,村25户。

1.3.5调查方法:

①获得乡新农村建设的统计资料。

②走访当地农民,填写调查问卷。

③拍摄照片

2、新农村建设开展情况:

2.1月村党支部、村委会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按照“依法治乡、科教兴乡、旅游富乡、生态立乡、文化强乡”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月村的丰富资源,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2.1.1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大力发展林下养鸡、种草养鹅等项目

①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底到月,通过“订单农业”的方式,成功实施了70亩的优质马铃薯种植。之后又实施100亩的蔬菜种植,先后种植了黄瓜、西红柿、无筋豆、棒豆、萝卜等,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积极带动了月村生产的发展,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使群众感受依靠土地,合理利用土地,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氛围。

②稳定畜牧养殖业支柱,推进后续产业发展步伐。月村在发展畜牧养殖业上,采取了以稳步推进生猪,积极发展禽类,继续把畜牧业发展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后续经济支柱来抓。成功实施了林下养鸡、种草养鹅、养鸭等项目。目前,7万元的养鸭项目已实施结束,饲养农户达20余户,现饲养的鸭子已全部出栏,产生了一定的效益在加大畜牧养殖业发展的同时,充分利用附产物,发展沼气和作为其他种植业的肥料,发展如经果林、粮食等后续产业。

2.1.2围绕村容整洁,抓好村容村貌治理

①完成由特区建设局具体实施的大寨房屋脊梁改造17户,投资约18万元;完成、大寨、滕家寨等3个自然村寨的道路硬化约17000平方米,投资近18万元;建成8个蹲位的公厕1个,改造农户厕所50个100个蹲位;修建沼气池34个,补助资金近30万元;在大寨修建垃圾池2个;修建进组公路3.5公里;茅草房改造20户;种植优质梨240亩,12万元;种植麻竹280亩,6.92万元;清理大寨水井2口,完善了小寨、岩脚寨的水井和修建了水池,解决了800余人的饮水难问题。

2.1.3围绕乡风文明,努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争取六枝工矿集团30万元用于修建月村精神文明活动中心。改建学校1所,投资近49万元;制作《村民行为规范》、《文明卫生公约》等进行张贴宣传。从月到月,月村和文化生态园”园区内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娱活动,如、布依族的“油团”节、背媳妇跑长廊、丢花包、丢锈球、大力士抱沙包比赛、辨手腕、篮球赛、传统歌舞表演赛等,不断地丰富群众的精神和文化生活。

2.1.4围绕管理民主,抓好村级村务公开工作

第3篇

一、现状

余江县现有各类优抚对象近1.3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其中,革命残疾军人、失散和苏干、在乡老复员军人和带病回乡复员退伍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1200多人。由于大部分优抚对象年老体弱、经济收入较低,再加上治疗费用昂贵等因素,致使优抚对象看病难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

二、建议和对策

建立优抚医疗保障机制,是彻底解决优抚对象医疗难的基本途径,着眼于促进机制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今后我们应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规范和完善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一是继续巩固和发展已有的优抚医疗保障制度,通过争取财政给予大力支持,确保经费充足。二是着眼减少随意性,增强科学性,不断对制度加以完善创新。探讨增加年度报销次数,提高最高报销额本文来源:文秘站 和大病救助额。例如,有的优抚对象在享受医疗保障后,仍给家庭带来较大的困难,对此能否突破大病救助的基数限制,给予更多的救助待遇。有些家庭困难的优抚对象一年多次住院,一次报销如杯水车薪,对此能否给予两次以上的报销。

(二)创新工作思路,帮助优抚对象进入相应的保障体系。“一保险两制度三网络”的医疗保障体系是我国建立的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体系,是帮助人民群众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的有效途径。优抚对象作为人民群众的一员,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将其尽早全面地纳入相应体系,并体现出适当的优惠和照顾。一是要把握有利时机,帮助城镇优抚对象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内,对于其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减免,同时在大病救助方面给予优先照顾,使他们充分享受到城乡医疗改革的成果。二是积极探索大额医疗救助和商业保险相结合的路子,采取财政支付一部分、优抚对象缴一点的办法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为优抚对象住院提供体系外的第二层保障网。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