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化学生命论文范文

化学生命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化学生命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化学生命论文

第1篇

相关的化学教材中已经涉及了诸多的生态环境内容,也十分仔细地讲解了那些污染的形成因素以及对人类的危害,尤其是气候变暖和不可小觑的臭氧层破坏以及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这些或大或小的问题,对人们的长久生存与发展有着十分严重的威胁。

二、结合教材内容传播生态文明

1.研究性学习

有效地促使学生怀着研究的信念并结合课本中的相关知识以及社会与日常的生活中存在的众多问题,教师要进行良好的引导,促使学生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强化小组之间的沟通及交流,将学科内容有效地渗进,强调实践中的各个环节,给学生布置些针对性的小论文以及找资料等作业,采用各类手段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意识的渗透。

2.绿色实验

(1)传统的实验过程中,只是关注相关的操作便捷以及对应的设备简单,还有实验的各个现象突出,对于相关的生态环境污染重视度极为不足,这样就根本不会涉及和关注实验设计的绿色化。现阶段,我国绿色化学的概念逐渐被人们广泛地关注起来,所以对相关的化学实验施行绿色化的设计,促使学生能体验并体会到转变实验各个方面的主要意图。

(2)绿色化学实验的具体化实施。对于相应的环境选择,尽量地避免掉一些小的反应物,基于最终的实验效果把一些容易出现危害物质的实验换为无害的物质;在施行对应的微型实验时,最大的优势就是使用的试剂量较少,通常为正常实验的1/10或是1/1000,并且相关的药品用量也非常少,排放量控制在最小量,这样就能有效地降低实验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提升了安全系数;在进行某些实验时,对相应的步骤程序进行一定的革新、规整以及规范化。比如,在铜和硝酸(浓、稀)的反应实验,在反应的最初,有关的因素就非常不利控制,还会出现一定的危害气体,这些危害气体会在相应的试管中进行反应。该实验的革新策略为:将铜片置于较为清洁的针管中,并将空气排出;同时在对应的小烧杯中放入些许的硝酸,再进行一定程度的微热,再利用注射器来吸取相关的硝酸,快速使用对应的小胶帽将吸口封住,在观测到蓝色的溶液以及无色的气体时就把瓶帽打开,并将对应的活塞拉动以让空气进入,这时就会看到相关的气体变成了红棕色,这时就要注进氢氧化钠溶液之中;将实验的仪器进行改进,使用密封性良好的成品仪器来进行有毒实验,这样能尽量的避免掉危害物质的出现,并且相关的仪器及药品还可以进行循环使用,也不会出现对环境的毒害污染;最后则是对相关的药品以及三废的回收与二次使用,可以把相关的实验药品进行回收使用,这样能有效地提升药品的运用次数,确保能源的合理节约,保障对应的公共设备以便于将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

三、教学实施

1.生态实践,课外的生态文明教育

(1)在各类教学过程中最基础最关键的就是实践。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实际活动中经过一定的动手、脑,了解最直接的资料,并体会到较好环境带给人们的益处和诸多的环境问题给人们的危害,以便于促进学生将人和自然以及环境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可以对学生的保护环境意识进行很好的培养,并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及创新能力,最关键的是相关的实际活动,能很好地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以致将这样良好的意识化为自己的素质以及最终的环保行为。

(2)实践活动是教学全过程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引领学生们对相关的生态文明现象与问题进行实地调查,促使学生能够体会到生态环境保护的艰难,并亲自感受自然的环境污染状况以及生态破坏的严重程度,使学生们自觉的对自身行为的考虑,重新认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对初中生来讲,相关社会实践活动方面,教师要积极主动的将学生们进行一定的组织并参与相关的环保知识以及演讲比赛。还可利用对应的环保知识讲座以及辩论会等对学生展开广泛及深化、长时间的环保类宣传,并合理地鼓励学生去收集一些可回收的物品,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良好环保意识的树立。

2.试卷资源、教学评价中的生态文明教育

试卷可以说是对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教学成效进行一定的评价,考试对整个教学的进程来说是最关键的环节,也是相关学习评价的一类有效的方式,最终的目的是对学生展开对应的调控及监管,进而对学生学习的各类状况进行很好的矫正。考试所具有的检测及反馈的功能亦是教育过程目标管控的重要策略,考试所能提供的诸多讯息可以说比最终的成绩更重要。所以,在相关的化学类试卷中强调生态文明以及环境保护知识的题目,进而有效地强化学生们心理潜在生态意识以及道德类的感情。

3.生态文明素质

我们要认识到人类不能任意地夺得并运用自然资源,构建人与自然共处的科学自然观念,更要认识到绿色文明与正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不断的构建绿色的工业、农业以及交通等,持续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绿色是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也可以说是一种内向型的文明。绿色文明是强调俭朴并回归大自然的,提倡人们去亲近大自然,和自然能完美地融为一体。

四、结语

第2篇

一、转变教育观念

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中指出:“课堂教学应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她所阐述的有意义的生命经历不仅仅是对学生,更是对教师而言,有意义的教学对处于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任何人都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在我们今天的教学中,语文课成了最没意思的学科代名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教师上课从学期始至学期末基本上是同一模式、同一套路:老师上课缺乏激情,课堂缺乏生气与活力;教学内容单一,重复已知知识的学习,忽视思维与理性的训练……总结一下不难发现如今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眼中没有学生,忽视学生的需要,忽视语文课上沉闷、压抑的氛围,不积极创造自己有意义的生命经历。课堂教学的改变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施力。其中教师的改变是基础,只有教师的教育理念改变了,学生的受教育观念才能转变。语文课堂只有有意思、有意义,具有生命活力,学生才能乐于听课,教师才能更加精心打磨自己的教学。这是良性循环,而教师的有意义的教学始终是这一链条中的起点与终点。正如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所说的“课堂改变,学校才能改变”,往前一步讨论,课堂怎样才能改变呢?答案就在于教师,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教师的观念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施,同时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的直接参与者与体验者,因此我们可以推论教师改变了,学生才能转变,课堂才能改变,最后学校才能改变。

二、建构生命整体性范畴的意识

那么,教师改变有多难?应该怎么改变?我们结合生命的高度来看看语文教学该如何改变。生命是一个整体性范畴,正如姜赞东在《尼采生命观论析》中分析尼采的生命观:“精神与肉体、意识与本能、理性与感性等二元要素,在生命中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生命是丰富的,甚至是复杂的。因此,教师不能用静态的、停滞的观点看待学生,而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每一个个体,学生本就不是一个静止的物体,他们的生理、心理都经历着发展与变化,他们是有血有肉、有生命灵动的个体,教师要抓住其中生理性要素与精神性要素的“体用不二”的关系,不H要了解学生的本能需要,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有吸引力的语文教学,符合学生需要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下功夫研究学情,如了解不同阶段的学生心理情况,针对具体文章收集学生的困难之处等,这种对症下药的课堂学生更乐于接受。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精神性需要,精神性需要是以生理性需要为基础的。现阶段,我们更加弘扬人的个性,强调全面发展,而不再是像机器一样生产出无数的复制品。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在教学中渗透精神价值教育,适当设计教学活动,给予学生引导,为其精神世界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从动态生成的角度来说,生命的本质已经给了很好的解释:生命的本质在于增长,生成且是趋强的。因此,语文教学要符合这一发展趋势,要满足学生不断增长、不断发展的需要。那满足这一需要在语文教学中需重视的是什么?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次语文课程改革已将审美能力作为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提出。其一,要让学生学会审己,让学生成为自己,不断进行自我超越,让其形成真实的“自我”概念。其二,在现如今的教育体制下,学生对生命的体验是有局限的,对美的感悟也是浅显的,而语文书中的篇篇文章正好给予了他们媒介,让他们得以接触到更为广泛的生活,感受到更为丰富的生命体验。然而,现在的语文教学局限于固定而重复的知识层面的学习,局限于模式化的教学流程,学生对美、生命的感受力基本都为机械的知识所掩盖。这就造成了现在的语文课堂缺乏生命的涌动,缺乏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动态生成、不断趋强的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对真与假、善与恶的辨别能力以及对美的体验与感悟能力、欣赏与评价能力、表现与创新能力。

第3篇

一、佳木斯大学校园文化与生态文明现状调查

理工类学科的学生虽然都很重视高校校园文化的的发展建设,但对于实际该如何建设高校校园文化中的生态文明的建设内容不甚了解,这可能是由于理工类学院通常的教学内容中较少会涉及到关于生态文明的相关内容,所以生态文明内容也就很难被理工类学院的学生所关注。文史类学院的学生由于其学科特性的原因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重视和支持高校校园文化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文史类学院的学生与理工类学院的学生的不同,在实践项目的访谈中体现得更加明显。通过访谈的方法询问一些学生,了解到他们心目中的校园文化建设和他们对于生态文明的理解,访谈中文史科学生心目中认为校园文化应该多元、包容并且和谐,这样也能使学生更加适应校园生活。这与生态文明所倡导的和谐共荣是一致的。但是当问起生态文明的内容,学生并不是很了解,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只听过校园文化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但是并不知道具体代表了什么含义,就更不用说参与到校园文化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了。特别是理工科学生,理工科学生对于生态文明的内容的了解不比文史科学生,只有少数环境地理科的学生对于生态文明的内容有比较高的理解。除此之外其他理工科学生对于生态文明内容的了解程度就捉襟见肘,都表示不太了解。访谈中有一少部分学生了解校园文化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并且也知道近年来我校为生态文明建设所做的一些努力。但也并不是很深入了解生态文明理念和它对学校和学生的内外在作用以及校园文化中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访谈中发现的问题其实不能归咎于学生,主要是因为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比较晚,学生对其理解也并不是特别深刻,但是访谈中也能发现学生对于其发展还是有比较大的信心的。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内容和内涵也是提出不久,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内容还不是很普遍很深入的理解,但这也说明了我们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工作不足。不过访谈中我们也发现了学生对于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前景是有信心的。学生提到了校园文化应该和谐,我们认为这也侧面反映出了学生认为校园文化中应该加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因为生态文明理念中,和谐是一个重大的组成部分,生态文明理念中包含有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和谐共荣发展。学生希望校园文化中更多和谐可以理解为学生支持校园文化中加入生态文明理念的内容。生态文明和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仅仅要靠全体师生的努力还要有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作为校园文化的直接表现,其重要的意义不言而喻。关于佳木斯大学的校园环境,我们通过硬件设施统计,来调查佳木斯大学校园文化的环境现状,通过实际对佳木斯大学1区A、B、C、D院的实地考察,调查结果显示:佳木斯大学绿化覆盖率为A院35.8%,B院47.8%,C院21.6%,D院25.2%,总绿化覆盖率为25.8%;体育运动场所12所、教学楼15栋、寝室楼19栋、办公楼2栋、草坪18块、校医院1所、食堂6个、国际饭店1所、教辅场所13所等。另外校园内植物的种类也不是很丰富,数量也不多。由此能看出佳木斯大学目前的绿化情况不是很理想,总绿化覆盖率只有25.8%,远远低于校园总面积。我们认为绿化面积占有校园总面积的50%以上为优等,25.8%的绿化覆盖率远远低于优等水平。应该适当的增加绿化植被和增加植物的种类。但增加的同时要注意佳木斯大学的自然地理条件引进合理的植物物种一定要符合实际,因为植物的生长是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种植植物将事倍功半。佳木斯大学的教学和教辅场所比较多,但通过调查发现在这些场所中并没有任何关于生态文明的内容,这说明我们学校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的建设还很不足。草坪有比较多被破坏的情况,说明了部分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是很高,需要我们宣传和深化的生态文明内容还很多。

二、具体对策

通过上述的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调查我们比较清楚的了解了佳木斯大学的基本情况,并针对这些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我们采访了一些专家,让专家也想出一些对策,并将这些建议提交给了佳木斯大学的高层领导、学院的中层领导和基层教师,他们对我们的建议提出了改进意见并进行了指正,对某些建议的可行性也进行了考量。通过此次的调研我们了解到综合性大学在校园文化中的生态文明建设遇到了许多问题,但这些问题大都是可以克服的。综合性大学由于其自身的独特性,其与普通的高校有着很大的区别,不可同日而语。由于综合性大学学科覆盖广,专业种类繁杂导致学校内的学生对于校园有着不同的需求,所以对于综合性大学的校园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应该是有针对性的建设,不能单一的在校园文化中生硬的加入生态文明内容,应分文理科根据不同实际来制定具体措施和计划。理工类学院的学生其生态理念的发展比较滞后,这也是由于在大学的课程几乎全部属于其专业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没有渗透生态文明的内容。所以对于校园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兴趣和认识不足,对校园文化改进的建议也比较单一没有过高的要求。对于理工类学院的学生学校方面应该在其课程中适当的加入一些有关于精神文明健康的课程诸如生态文明建设等,使学生的的思想理念有所提高,使理工类学院的学生也积极的参与到校园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作者:朱帆 张虹萍 单位: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