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向心力教案范文

向心力教案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向心力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向心力教案

第1篇

教育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探究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从动力学的角度研究匀速圆周运动的,这部分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好圆周运动的关键点,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为后面的天体运动和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打好基础。

教材的编排思路很清晰,先是从身边的事例出发,让学生体验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有一个指向圆心的力,从而引出向心力的概念。由于上一节中,已经从一般性的结论入手,利用矢量运算,在普遍情况下得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的结论,进一步得到了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于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就可以得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方向和大小,即向心力的大小和方向。

接着,教材为了让学生对向心力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设计了“实验”栏目──“用圆锥摆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实际上,这个实验除了要验证向心力表达式之外,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向心力不是一个新的力,而是一个效果力”,也即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与过去不同的是,本节中又讨论了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的曲线运动。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情况下物体将做匀速圆周运动,什么情况下会做变速圆周运动。以及知道如何处理一般曲线运动的方法。

【学情分析】

(1)思维基础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从高一第一学期开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有了探究事物的一般方法,即“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思维方法。因此,本设计中就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励学生自己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

(2)心理特点

依据20世纪最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可知高一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是由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也是由直观认识向逻辑推理、实验推理过渡阶段,因此在教学中,要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本节课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3)已有知识

通过前一节《向心加速度》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指向圆心,它描述了物体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于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这个加速度一定是由于它受到了指向圆心的力。因此将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代入牛顿第二定律即可得到向心力的表达式。

但由于错误的经验或者说是思维定势,学生往往认为向心力是一种新的力,因此“向心力不是一种新的力,而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力”(即向心力的来源)对学生来说,将是个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向心力,理解它是一种效果力。

(2)理解向心力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变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是合外力的一个分力,知道合外力的作用效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向心力概念的探究体验,让学生理解其概念。并掌握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在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的过程中,体会控制变量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3)经历从匀速圆周运动到变速圆周运动再到一般曲线运动的研究过程,让学生领会解决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并学会用运动和力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从自己提出问题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思维能力。

(2)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例、实验紧密联系生活,拉近科学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身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和公式的建立。

(2)理解向心力的公式,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3)理解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2.教学难点

(1)向心力的来源。

(2)理解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节课设计成了探究性学习课,即在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全班同学的讨论,自评和互评来不断完善。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具体的实例、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能力。

一、难点的突破

“向心力不是一种新的力,而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力”和“向心力和切向力的作用效果和特点”对学生来说都将是难点。因此在匀速圆周运动的例子中,必须让学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让学生判断合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加速度,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向心力的来源。在变速圆周运动中,让学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说明各个力产生怎样的加速度,从而进一步得到向心力和切向力的作用效果。

二、对教材中两个地方的处理

1.由于课本中用来粗略验证向心力表达式的圆锥摆运动在课堂中很难实现让学生测量,所以本设计中安排了先用向心力演示仪去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然后在让学生分析游乐园中转椅的运动和受力情况后,通过让学生体验在实验室里粗略测量圆锥摆模型运动中的向心力大小以落实它的向心力来源,并向学生说明我们可以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表达式。

2.为说明做变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它受到的力并不是通过圆心时,课本上是通过实例链球运动和学生自己让小沙袋做变速圆周运动的体验来说明。这里本人认为直接这样让学生体验并得到上述结论难度不小,所以本设计中先让学生通过对游乐园中过山车做变速圆周运动进行受力分析,从而得到──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变速圆周运动,然后让学生观察并分析链球运动和体验让小球做变速圆周运动时的受力情况,从而降低了难度。

三、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为

1.向心力概念的引出。

2.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3.鼓励学生先共同解决自己提出的一部分问题。

4.用实验验证理论──用向心力演示仪验证向心力表达式。

5.从游乐园里转椅出发落实:①分析圆锥摆中向心力的来源;②用圆锥摆模型可以粗略去验证向心力表达式。

6.由游乐园中的过山车模型和运动员的链球运动落实: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及向心力和切向力的作用效果和特点。

7.让学生知道研究一般曲线运动的方法。

8.课堂小结。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使用ppt、视频、演示实验、身边的圆周运动,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落实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1.实验仪器:带细绳的小钢球(两人一个)。

2.动画及视频:地球绕太阳运动、圆锥摆(动画),双人花样滑冰,游乐园中的转椅和过山车、链球运动的视频及图片。

3.制作ppt。

【教学过程】

一、向心力概念的引出

师:我们先看几个做圆周运动的例子,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些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不会飞出去,而是老老实实地绕着一个中心点做圆周运动?

大家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圆周运动(事先给学生发了个带细绳的小球)

生:受到了拉力的作用,

[学生活动]:对以上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力分析

师:这些力的指向有什么特点呢?

生:指向圆心。

师:我们把这样的力叫做向心力。

板书向心力: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所需的指向圆心的力,符号:Fn

二、引导学生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

师:这节我们就来研究向心力。接下来我想把课堂交给在座的各位同学。关于向心力,你想知道什么,想研究什么,就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大家先考虑两分钟。同桌、前后排的同学也可以相互讨论下。

[学生活动]:

生1:向心力的方向与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是否相同?

生2:向心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与ω、ν之间什么关系?

生3:向心力的大小怎么测量计算?

生4:向心力有什么特点?

生5:向心力的作用效果是怎样的?

生6:向心力是不是合力?

生7:向心力的来源?

生8:向心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生9:圆周运动的半径为何不变?

生10: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如何?

(师将这些问题一一写道黑板上)

三、鼓励学生先共同解决一部分问题

师:有问题我们一起解决,大家思考下这些问题,看看你能不能帮别人解决这些问题。

以下是课堂实录:

生1(男):老师我回答第一个问题,我觉得向心加速度方向与向心力的方向相同,因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到加速度的方向与力的方向是一致的。

师:大家都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2(女):我不同意,因为牛顿第二定律是在直线运动中的,这里是曲线运动,情况不一样,所以不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出来。

生3(女):我认为他是对的。因为牛顿第二定律是说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也没说在曲线运动中不成立,所以是对的。

(师引导学生通过受力分析,并由上节课学习的在圆周运动中某点的向心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从而总结得到牛顿第二定律在曲线运动中仍成立。)

生4:根据牛二律可以得到

四、用实验验证理论──用向心力演示仪验证向心力表达式

师:刚才我们已经得到了向心力的表达式。理论的正确与否我们必须要用实践去证明。

引导学生说出怎么去验证──利用控制变量法。

介绍向心力演示仪原理,请一位学生自己来演示给全班同学看。

引导学生由多次实验现象可以得到:

半径r、角速度ω一定,与质量m成正比

质量m、角速度ω一定,与半径r成正比;

质量m、半径r一定,与角速度ω的平方成正比;

到此为止,以上学生提出的很多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师将这些解决掉的问题一一画勾)

五、从游乐园里转椅出发落实:①分析圆锥摆中向心力的来源②用圆锥摆实验可以粗略去验证向心力表达式

1.圆周摆

(1)游乐园图片及视频材料

(2)学生动手让小球做圆锥摆运动

(3)建立物理模型(如图所示)

思考与讨论:

①如图所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合力产生了怎样的加速度?

②能否在实验室里粗略计算此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大小?

分析:

①这里的受力分析结合前面落实:向心力不是一种新的力,它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各种性质的力,也可以是这些性质力的合力,也可以是这些性质力的一个分力。

②在“实验室里如何计算向心力的大小”这里,引导学生可以设计两种方法去测。

师:我们课本上就是利用圆锥摆中可以有两种方法测向心力来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的,同学们课后有兴趣完全可以自己去做一下。

六、由游乐园中的过山车模型和运动员的链球运动落实: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及向心力和切向力的作用效果和特点

1、看过山车视频并对右图中的情况进行受力分析,说明各个力产生了怎样的加速度,并进一步引导向心力的来源。

分析图1落实:

①向心力和切向力的作用效果。

②什么情况下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什么情况下做变速圆周运动。

师:哪个力提供向心力?

有向心力就向心加速度,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向心力可以改变什么?

引导得到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只改变速度的方向。

师:切线方向上的重力会对物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引导学生得到切向力改变了速度的大小。

2、总结什么情况下,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什么情况是做变速圆周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只有向心加速度时。

变速圆周运动:同时具有向心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时。

3、分析图2、图3,让学生获得在不同情况下如何分析向心力和切线力的来源

4、让学生观察和自己动手体验变速圆周运动从而得到变速圆周运动物体受力情况。

再次问学生:向心力是否一定是合力?

生:不一定

(七)让学生知道研究一般曲线运动的方法:曲线小段圆弧圆周运动,即利用微元法将曲线分割为许多极短的小段,每一段都可以看做一小段圆弧,然后进行研究。

八、课堂小结

课堂的最后将学生的问题归类:说到底我们研究了向心力的大小,方向,作用效果,来源。

【板书设计】

向心力

1.定义:使物体做圆周运动,指向圆心的力。

2.研究内容:

⑴向心力的方向与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是否相同?

⑵向心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与ω、ν之间什么关系?

⑶向心力的大小怎么测量计算?

⑷向心力有什么特点?

⑸向心力的作用效果是怎样的?

⑹向心力是不是合力?

⑺向心力的来源?

⑻向心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⑼圆周运动的半径为何不变?

⑽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如何?

3.匀速圆周运动:仅有向心加速度的运动。

变速圆周运动:同时具有向心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圆周运动运动。

4.问题归纳:

⑴向心力的方向

⑵向心力的大小

⑶向心力的作用效果

⑷向心力的来源

【问题研讨】

1.这是一节探究型学习课。本堂课中学生活动较多,所用时间相应就多了,所以整堂课没有宽裕的时间用来提供例题让学生利用向心力表达式简单计算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和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2.因为整堂都是以学生为主的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自己关心、想要知道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又主要是以学生自评和互评以及合作学习而得出结论的,所以在结论的得出或是结论的表述可能会不严密,难免缺少知识的系统性,因此如何处理和保持好探究性学习中知识的系统性是探究性学习中的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

3.探究型学习课给教师提出了很高了要求。在探究的第一个环节一定要千方百计的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但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不同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层次各有不同,因此一定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情景以及要运用不同的引导方法、激励方法和评价方案;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等。这就给教师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又由于学生提出的问题的难预料,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引导和应变能力以及较强的课堂管理能力,同时教师必须要非常了解学生,教师平时多走进学生,关爱学生,了解学生,懂得学生的兴趣点;尊重每一位学生,但不放纵学生等。对于教师本人,必须要有强烈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课堂应该是属于学生的课堂,同时一要创设一个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

参考资料:

1.人教版物理必修2《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41页。

第2篇

教育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探究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从动力学的角度研究匀速圆周运动的,这部分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好圆周运动的关键点,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为后面的天体运动和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打好基础。

教材的编排思路很清晰,先是从身边的事例出发,让学生体验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有一个指向圆心的力,从而引出向心力的概念。由于上一节中,已经从一般性的结论入手,利用矢量运算,在普遍情况下得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的结论,进一步得到了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于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就可以得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方向和大小,即向心力的大小和方向。

接着,教材为了让学生对向心力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设计了“实验”栏目──“用圆锥摆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实际上,这个实验除了要验证向心力表达式之外,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向心力不是一个新的力,而是一个效果力”,也即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与过去不同的是,本节中又讨论了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的曲线运动。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情况下物体将做匀速圆周运动,什么情况下会做变速圆周运动。以及知道如何处理一般曲线运动的方法。

【学情分析】

(1)思维基础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从高一第一学期开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有了探究事物的一般方法,即“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思维方法。因此,本设计中就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励学生自己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

(2)心理特点

依据20世纪最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可知高一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是由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也是由直观认识向逻辑推理、实验推理过渡阶段,因此在教学中,要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本节课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3)已有知识

通过前一节《向心加速度》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指向圆心,它描述了物体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于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这个加速度一定是由于它受到了指向圆心的力。因此将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代入牛顿第二定律即可得到向心力的表达式。

但由于错误的经验或者说是思维定势,学生往往认为向心力是一种新的力,因此“向心力不是一种新的力,而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力”(即向心力的来源)对学生来说,将是个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向心力,理解它是一种效果力。

(2)理解向心力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变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是合外力的一个分力,知道合外力的作用效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向心力概念的探究体验,让学生理解其概念。并掌握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在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的过程中,体会控制变量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3)经历从匀速圆周运动到变速圆周运动再到一般曲线运动的研究过程,让学生领会解决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并学会用运动和力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从自己提出问题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思维能力。

(2)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例、实验紧密联系生活,拉近科学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身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和公式的建立。

(2)理解向心力的公式,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3)理解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2.教学难点

(1)向心力的来源。

(2)理解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节课设计成了探究性学习课,即在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全班同学的讨论,自评和互评来不断完善。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具体的实例、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能力。

一、难点的突破

“向心力不是一种新的力,而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力”和“向心力和切向力的作用效果和特点”对学生来说都将是难点。因此在匀速圆周运动的例子中,必须让学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让学生判断合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加速度,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向心力的来源。在变速圆周运动中,让学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说明各个力产生怎样的加速度,从而进一步得到向心力和切向力的作用效果。

二、对教材中两个地方的处理

1.由于课本中用来粗略验证向心力表达式的圆锥摆运动在课堂中很难实现让学生测量,所以本设计中安排了先用向心力演示仪去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然后在让学生分析游乐园中转椅的运动和受力情况后,通过让学生体验在实验室里粗略测量圆锥摆模型运动中的向心力大小以落实它的向心力来源,并向学生说明我们可以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表达式。

2.为说明做变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它受到的力并不是通过圆心时,课本上是通过实例链球运动和学生自己让小沙袋做变速圆周运动的体验来说明。这里本人认为直接这样让学生体验并得到上述结论难度不小,所以本设计中先让学生通过对游乐园中过山车做变速圆周运动进行受力分析,从而得到──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变速圆周运动,然后让学生观察并分析链球运动和体验让小球做变速圆周运动时的受力情况,从而降低了难度。

三、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为

1.向心力概念的引出。

2.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3.鼓励学生先共同解决自己提出的一部分问题。

4.用实验验证理论──用向心力演示仪验证向心力表达式。

5.从游乐园里转椅出发落实:①分析圆锥摆中向心力的来源;②用圆锥摆模型可以粗略去验证向心力表达式。

6.由游乐园中的过山车模型和运动员的链球运动落实: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及向心力和切向力的作用效果和特点。

7.让学生知道研究一般曲线运动的方法。

8.课堂小结。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使用ppt、视频、演示实验、身边的圆周运动,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落实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1.实验仪器:带细绳的小钢球(两人一个)。

2.动画及视频:地球绕太阳运动、圆锥摆(动画),双人花样滑冰,游乐园中的转椅和过山车、链球运动的视频及图片。

3.制作ppt。

【教学过程】

一、向心力概念的引出

师:我们先看几个做圆周运动的例子,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些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不会飞出去,而是老老实实地绕着一个中心点做圆周运动?

大家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圆周运动(事先给学生发了个带细绳的小球)

生:受到了拉力的作用,

[学生活动]:对以上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力分析

师:这些力的指向有什么特点呢?

生:指向圆心。

师:我们把这样的力叫做向心力。

板书向心力: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所需的指向圆心的力,符号:Fn

二、引导学生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

师:这节我们就来研究向心力。接下来我想把课堂交给在座的各位同学。关于向心力,你想知道什么,想研究什么,就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大家先考虑两分钟。同桌、前后排的同学也可以相互讨论下。

[学生活动]:

生1:向心力的方向与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是否相同?

生2:向心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与ω、ν之间什么关系?

生3:向心力的大小怎么测量计算?

生4:向心力有什么特点?

生5:向心力的作用效果是怎样的?

生6:向心力是不是合力?

生7:向心力的来源?

生8:向心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生9:圆周运动的半径为何不变?

生10: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如何?

(师将这些问题一一写道黑板上)

三、鼓励学生先共同解决一部分问题

师:有问题我们一起解决,大家思考下这些问题,看看你能不能帮别人解决这些问题。

以下是课堂实录:

生1(男):老师我回答第一个问题,我觉得向心加速度方向与向心力的方向相同,因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得到加速度的方向与力的方向是一致的。

师:大家都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2(女):我不同意,因为牛顿第二定律是在直线运动中的,这里是曲线运动,情况不一样,所以不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出来。

生3(女):我认为他是对的。因为牛顿第二定律是说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也没说在曲线运动中不成立,所以是对的。

(师引导学生通过受力分析,并由上节课学习的在圆周运动中某点的向心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从而总结得到牛顿第二定律在曲线运动中仍成立。)

生4:根据牛二律

可以得到

四、用实验验证理论──用向心力演示仪验证向心力表达式

师:刚才我们已经得到了向心力的表达式。理论的正确与否我们必须要用实践去证明。

引导学生说出怎么去验证──利用控制变量法。

介绍向心力演示仪原理,请一位学生自己来演示给全班同学看。

引导学生由多次实验现象可以得到:

半径r、角速度ω一定,

与质量m成正比

质量m、角速度ω一定,

与半径r成正比;

质量m、半径r一定,

与角速度ω的平方成正比;

到此为止,以上学生提出的很多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师将这些解决掉的问题一一画勾)

五、从游乐园里转椅出发落实:①分析圆锥摆中向心力的来源②用圆锥摆实验可以粗略去验证向心力表达式

1.圆周摆

(1)游乐园图片及视频材料

(2)学生动手让小球做圆锥摆运动

(3)建立物理模型(如图所示)

思考与讨论:

①如图所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合力产生了怎样的加速度?

②能否在实验室里粗略计算此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大小?

分析:

①这里的受力分析结合前面落实:向心力不是一种新的力,它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各种性质的力,也可以是这些性质力的合力,也可以是这些性质力的一个分力。

②在“实验室里如何计算向心力的大小”这里,引导学生可以设计两种方法去测。

师:我们课本上就是利用圆锥摆中可以有两种方法测向心力来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的,同学们课后有兴趣完全可以自己去做一下。

六、由游乐园中的过山车模型和运动员的链球运动落实: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及向心力和切向力的作用效果和特点

1、看过山车视频并对右图中的情况进行受力分析,说明各个力产生了怎样的加速度,并进一步引导向心力的来源。

分析图1落实:

①向心力和切向力的作用效果。

②什么情况下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什么情况下做变速圆周运动。

师:哪个力提供向心力?

有向心力就向心加速度,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向心力可以改变什么?

引导得到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只改变速度的方向。

师:切线方向上的重力会对物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引导学生得到切向力改变了速度的大小。

2、总结什么情况下,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什么情况是做变速圆周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只有向心加速度时。

变速圆周运动:同时具有向心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时。

3、分析图2、图3,让学生获得在不同情况下如何分析向心力和切线力的来源

4、让学生观察和自己动手体验变速圆周运动从而得到变速圆周运动物体受力情况。

再次问学生:向心力是否一定是合力?

生:不一定

(七)让学生知道研究一般曲线运动的方法:曲线小段圆弧圆周运动,即利用微元法将曲线分割为许多极短的小段,每一段都可以看做一小段圆弧,然后进行研究。

八、课堂小结

课堂的最后将学生的问题归类:说到底我们研究了向心力的大小,方向,作用效果,来源。

【板书设计】

向心力

1.定义:使物体做圆周运动,指向圆心的力。

2.研究内容:

⑴向心力的方向与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是否相同?

⑵向心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与ω、ν之间什么关系?

⑶向心力的大小怎么测量计算?

⑷向心力有什么特点?

⑸向心力的作用效果是怎样的?

⑹向心力是不是合力?

⑺向心力的来源?

⑻向心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⑼圆周运动的半径为何不变?

⑽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如何?

3.匀速圆周运动:仅有向心加速度的运动。

变速圆周运动:同时具有向心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圆周运动运动。

4.问题归纳:

⑴向心力的方向

⑵向心力的大小

⑶向心力的作用效果

⑷向心力的来源

【问题研讨】

1.这是一节探究型学习课。本堂课中学生活动较多,所用时间相应就多了,所以整堂课没有宽裕的时间用来提供例题让学生利用向心力表达式简单计算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和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2.因为整堂都是以学生为主的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自己关心、想要知道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又主要是以学生自评和互评以及合作学习而得出结论的,所以在结论的得出或是结论的表述可能会不严密,难免缺少知识的系统性,因此如何处理和保持好探究性学习中知识的系统性是探究性学习中的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

3.探究型学习课给教师提出了很高了要求。在探究的第一个环节一定要千方百计的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但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不同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层次各有不同,因此一定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情景以及要运用不同的引导方法、激励方法和评价方案;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等。这就给教师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又由于学生提出的问题的难预料,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引导和应变能力以及较强的课堂管理能力,同时教师必须要非常了解学生,教师平时多走进学生,关爱学生,了解学生,懂得学生的兴趣点;尊重每一位学生,但不放纵学生等。对于教师本人,必须要有强烈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课堂应该是属于学生的课堂,同时一要创设一个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

参考资料:

1.人教版物理必修2《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41页。

第3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向心力,什么是向心加速度,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总是指向圆心.

2、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会解答有关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训练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先讲向心力,后讲向心加速度,回避了用矢量推导向心加速度这个难点,通过实例给出向心力概念,再通过探究性实验给出向心力公式,之后直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顺理成章,便于学生接受.

教法建议

1、要通过对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实例进行分析入手,从中引导启发学生认识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都必须受到指向圆心的力的作用,由此引入向心力的概念.

2、对于向心力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点是向心力只是根据力的方向指向圆心这一特点而命名的,或者说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并不是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所以不能把向心力看做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力.

第二点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需的向心力就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第三点是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只是改变线速度的方向.

3、让学生充分讨论向心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活动.

4、讲述向心加速度公式时,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向心加速度方向始终与线速度垂直并指向圆心的变速运动,在这里还应把“向心力改变速度方向”与在直线运动中“合外力改变速度大小”联系起来,使学生全面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含义,再结合无论速度大小或方向改变,物体都具有加速度,使学生对“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

教学重点: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公式.

教学难点:向心力概念的引入

主要设计:

一、向心力:

(一)让学生讨论汽车急转弯时乘客的感觉.

(二)展示图片1.链球做圆周运动需要向心力.〔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定本·必修)物理.第一册98页〕

(三)演示实验:做圆周运动的小球受到绳的拉力作用.

(四)让学生讨论,猜测向心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探究?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索性实验.(用向心力演示器实验)

演示1:半径r和角速度一定时,向心力与质量m的关系.

演示2:质量m和角速度一定时,向心力与半径r的关系.

演示3:质量m和半径r一定时,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关系.

给出进而得在.

(五)讨论向心力与半径的关系:

向心力究竟与半径成正比还是反比?提醒学生注意数学中的正比例函数中的k应为常数.因此,若m、为常数据知与r成正比;若m、v为常数,据可知与r成反比,若无特殊条件,不能说向心力与半径r成正比还是成反比.

二、向心加速度:

(一)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得:

(二)讨论匀速圆周运动中各个物理量是否为恒量:

vTf

探究活动

感受向心力

在一根结实的细绳的一端拴一个橡皮塞或其他小物体,抡动细绳,使小物体做圆周运动(如图).依次改变转动的角速度、半径和小物体的质量.

第4篇

人生的不同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自己,看是否有自己人生的理想追求、是否有对实现理想的信念与勇气。人不能没有理想,同样也不能没有信念。谈起理想与信念则是一个永恒而又不老的话题,人生与理想是相辅相成的、如影随形的,它是人生前进的核心推动力,理想与信念可使人方向明确,精神振奋,不论前进的道路如何曲折,都可以透过乌云和阴霾看到未来的希望和曙光,永不失去前进的方向。对于一个正值青春花季的大学生而言,缺少了理想信念,就等于抽去了主心骨,不管表象如何精致和成功,都只是空壳一具,难以持续发光。

被唐僧选中的“白龙马”和磨房里一头驴本来是好朋友,驴听了“白龙马”谈起的取经景象“浩瀚无边的沙滩,高入云霄的山岭,凌峰的冰雪,热海的波澜……”后大为惊异:“多么丰富的见闻呀!那么遥远的道路,连想都不敢想。”其实,他们跨过的距离是大体相等的,当“白龙马”向西前进的时候,驴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一方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所以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另一方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也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

教育学的研究表明,真正的天才与都是少数,绝大多数人的智慧都相差不多。然而,这些人在走过漫长的人生之路后,有的功盖天下,有的却碌碌无为。本是智力相近的一群人,为何他们的成就却有天壤之别呢?大家每天都没有停下脚步,差别只在于是“西行的马”,还是“原地打转的驴”。

理想信念在大学生成才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理想信念可以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对于大学生而言,只有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有了属于自己的奋斗目标,才能制定可行的计划如何去达到自己的目标。正如小塞涅卡所说的: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

或许卡耐基的一份调查或许能够说明问题。卡耐基曾对世界上一万个不同种族、年龄与性别的人进行过一次关于人生的调查。他发现,只有3%的人能够明确目标,并知道怎样把目标落实;而另外97%的人,要么根本没有目标,要么目标不明确,要么不知道怎样去实现目标……10年之后,他对上述对象再一次进行调查,结果令他吃惊:调查样本总量的5%找不到了,95%的人还在;属于原来97%范围的人,除了年龄增长10岁以外,在生活、工作、个人成就上几乎没有太大的起色,还是那么普通与平庸;而原来与众不同的3%,却在各自的领域里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他们10年前提出的目标,都在不同程度上得以实现,并正在按原来的人生目标走下去。卡耐基的结论同样令我们震惊。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差别,并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有无人生的理想,更在于能否坚持自己的理想。

相对而言,理想的实现体现了一定的“超越”,在努力过程中肯定有挫折、艰辛甚至是苦难相伴随;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因此,在人生道路上,有了目标,更需要一种坚持不懈的动力,不断前进,不断提升,一直朝向目标前行。如果没有持续的动力,再远大的目标也只能沦为泛泛而谈,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我们回首看看古时候的铁杵磨针、卧薪尝胆,甚至忍辱负重的司马迁和孙膑;在看看近现代的海伦・凯勒、洗脚妹刘丽、农民工博士生范伟。就会发现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坚持的信念力量无处不在。

社会上表面看起来伟大的人只有少数,大多数是平凡人、平平淡淡。相关研究表明,作为大多数的普通人之所以普通除了有社会环境的“竞争”等因素外,主要还是自己内在的因素。而且每个人的因素都不一样。而另外一方面,脱颖而出的成功者却有一个共同的“普通”因素,既就是:坚持而不放弃。伟大寓于平凡,只有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奉献,日复一日,遭遇挫折不放弃,不断做好;把平凡做成了“不平凡”才孕育出伟大和成功。爱迪生、袁隆平、王选等人的无数实例就说明了这一点。

毫无疑问,作为一个平凡的人,并非是胸无大志。有些人有一种误区:一定要是轰轰烈烈才算是有远大理信念。事实上并非如此。即使是做一个平凡人,也可以是胸怀大志者,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是,在面对自己的普通人身份的时候,需要摆正位置。只有做好了自己,才是一个真正的人。理想信念的作用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人在他们那个年代胸怀天下,不被时代认可,但一直有理想信念在,终会朝着理想目标前进。如美国马丁・路德・金等无数人一直致力于消除黑人歧视,正是由于他们的长期努力,才有了后面的第一位黑人州长罗尔斯、随后出现的第一位黑人国务卿、直到现在的美国黑人总统奥巴马。

第5篇

1.构建积极的自我。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心理发展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的阶段,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对自我的认知、控制、发展都不尽成熟。这也是大学生心理安全事故频发的根源之一。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增强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和体验,激发大学生强烈的自我意识,增强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从而构建积极的自我。通过集体活动不断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悦纳,改变自傲或自卑等不合理的自我认知,发展积极、良好的自我,为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稳固的心理基石。

2.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生一般都有着良好的人际交往愿望,但相当部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却比较缺乏,这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了困扰,使他们感到孤独、冷漠、不被信任,心理安全感低。大学生都有着共同的人际交往课题和类似的困扰,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创设的情境,通过人际交互作用,培养对他人的理解、信任、支持,调整和改善不良的行为模式,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方法,从而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支持和信任与人的内在安全感相关联,可以使得个人对于他人产生适当的依恋,进而产生安全感。因此,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获取的良好人际交往能力,对于提升大学生心理安全感是大有裨益的。

3.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中心,渴望得到他人和集体的关爱,却不愿主动付出,对集体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产生自卑、抑郁等不安全心理体验。团体心理辅导创设的团队心理安全,能为大学生提供信任、接纳、支持的气氛,使成员感到安全、自在、真诚、温暖,团体成员在团体中能自由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感受,倾诉遭遇的困难,利用团体的智慧协助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团体内,大学生既是倾诉者也是倾听者,是自助与助人的高度统一。大学生在团体内获得的安全感、归属感,扩到信任周围的人。由对团体的归属感和信任感,延伸、扩大到对家庭、学校及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由对团体成员的支持、帮助扩大对其他人的关心、帮助;由在小团队中的团结协作,扩大到学习、生活、工作中团队的支持协作,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中应用的步骤

1.确定辅导对象。

一是进行心理安全状况筛查。通过心理测评、问卷调查等心理安全评估方法对大学生心理安全状况进行筛查,以期掌握大学生心理安全的概况,为有重大心理安全问题的学生建立档案。二是通过向辅导员、班主任、分管副书记、学生干部、宿舍长等了解有心理安全隐患的学生的情况。三是对有心理安全隐患、心理安全问题的学生进行分类,将有共同心理安全隐患、困扰、问题的学生进行信息汇总,确定为团体心理辅导的对象,并为确定辅导方案做好信息准备。

2.拟定辅导方案。

根据参加团体心理辅导对象的情况,确定辅导方案。首先确定团体心理辅导的性质。根据辅导对象存在的心理安全问题,分为治疗性团体和发展性团体。其次,确定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目标要有层次性,既要有总体目标,也要有具体目标。第三,确定辅导主题。

3.实施辅导活动。

实施辅导活动是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关键步骤。首先要成立心理安全团体心理辅导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可以由分管副书记、学工处、心理咨询室、保卫处、教务处等人员构成。其次是具体的教学组织。遵从教学规律,组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教学活动,确定团体心理辅导开展时间、次数、师资等。再次,从场地、教学设备、资金等方面保障团体心理辅导的顺利开展。

4.评估辅导效果。

对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进行评估,是保障心理安全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手段。评估主要有以下方法:一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对团体心理辅导开展的情况既要有定性评估,也要有定量评估。二是定期评估与不定期评估相结合,这样,才能了解团体心理辅导的动态发展和整体概况。三是客观测评和主观测评相结合。通过心理测评、问卷调查等方法来进行客观测评大学生的心理安全状况;通过向辅导员、团体成员、非团体成员等来了解参加团体心理辅导后的大学生的心理安全状况,把参加团体心理辅导前后的心理安全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改变的原因,并提出下一步整改意见。

三、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须注意的问题

1.师资问题。

团体指导者是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成败的关键,它对团体指导者的专业知识、背景、人格特征、技能、工作经验等都有较高的要求。目前,高校从事团体心理辅导的老师主要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辅导员。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数量非常有限,有的高校甚至只有1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他们平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课程教学已经不堪重负了,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很多高校都让辅导员来兼任团体心理辅导教师,尽管辅导员有比较丰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但是他们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比较单薄,多数没有安全教育的专业背景,日常工作也繁杂琐碎,因此,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有比较大的困难。为了让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中真正起作用,必须加强对团体心理辅导师资的培训。加强他们团体心理辅导知识的培训,选派优秀教师到其他高校学习团体辅导和心理安全教育新理念、新技术,邀请团体心理辅导专家来校进行专业培训。同时,选聘优秀专业教师充实到团体心理辅导师资队伍中来,依靠全体教师的力量来开展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甚至可以从高年级学生中选聘有志向参与团体心理辅导、具备一定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优秀学生从事朋辈心理辅导,作为教师团体指导者的协助者。

2.深度辅导问题。

团体心理辅导以感染力强,影响广泛,效率高,省时省力,效果容易巩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团体领导者对每个成员都需要关照,势必相对减少对每个成员的关注与交流,而无法满足特殊成员的特殊要求。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更注重整个团队的成长和问题的解决,对于个人层面上的问题解决得不是很到位。大学生的个性不同,心理安全问题程度不一,团体心理辅导对于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无法照顾周全,就使得个别学生的心理安全问题隐患难以发现,或者即使发现了,解决起来也是浅尝辄止。因此,要求团体指导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共情能力,及时发现有深层次心理安全问题的学生,给予他们特别关注和支持,给予个性化心理辅导,或进行引介、转接,使得有深层次心理安全隐患或问题的大学生,及时得到有效支持和援助。

3.对学生的引导问题。

第6篇

论文关键词:心理安全感 心理安全教育 儿童 价值取向

论文摘要:随着民众安全感的普遍逐年下降,对儿童进行心理安全教育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心理安全教育的价值取向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儿童心理安全教育应以让儿童体验到充分的心理安全感为价值取向。

安全问题与人类同在。尤其是近年来,一起起严重的自然灾害层出不穷,一次次性质恶劣的人为灾难接连不断,人们的安全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有调查表明不仅我国民众安全感在逐年下降,全世界民众都是这样。成人尚且如此,那些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儿童,那些自我保护能力、应对外界突发事件的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等都不及成年人的青少年儿童肯定更甚!每一次灾难过后,他们所受到的冲击肯定比成人还要强,他们的安全感经受着现实更大的挑战。因此,儿童心理安全教育迫在眉睫。但,儿童心理安全教育作何价值取向?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将就这一问题略表拙见。

1 安全概念

1.1安全的基本含义

1.1.1语词学意义:中文解释只是从客观事实、结果来论述“安全”,而英文解释既有客观上的,也有主观上的“安全感”。

1.1.2逻辑学的理解: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一些与“安全”词义相近的词语,如安心,安宁,心安理得等,与之词义相对的有:危险,恐惧,害怕,不安全等,不仅习惯用法是如此,几乎每一本汉语字典也都将“安”与“危”相对立,由此,或许我们能更深切地领悟到安全的真正含义。

1.2安全的科学含义

1.2.1生命科学中的“安全”:学会自我保护,珍惜、爱护自己的生命,不仅要懂安全知识,还要具备安全意识,更要培养安全应对能力。

1.2.2社会学中的“安全”:保障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使之稳步快速发展。

1.2.3心理学中的“安全”:有研究者认为,心理安全是指心理的稳定感和基于现在对未来的稳定预期;也有研究者认为,所谓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有任何的戒备心,不担心别人会随时指责和批评自己,有一种安全感。

由上可见,安全一词不仅在字典里的释义有些出入,在不同学者的眼里,其词义也有不同。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安全”一词意义的理解也有差别,虽然不是基本涵义的不同,但是各有侧重。在传统文化中,“安全”多指的是人身、物质上的安全,而现代的“安全”内涵明显扩大,不仅包括人身、物质安全和社会安全,也包括精神安全。精神安全中,最重要也是正日渐成为关注焦点的是心理安全,包括认知安全、情感安全和意志安全。

1.3“心理安全”概念的由来

关于“心理安全”的概念,早在上个世纪中期,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就提出来了,罗杰斯根据他在心理治疗实践中获得的一些经验,提出创造性产生的首要条件就是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但在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心理安全都未受到重视。直到美国9.11事件以后,心理安全才开始受到世界人们的高度关注。

2 儿童心理安全教育的价值取向

人作为自然、社会、精神三位一体的存在物,同时具有自然、社会、精神三种不同的需要。儿童也同样具有自然、社会、精神三种不同的需要。按照马斯洛的观点,任何的精神需要都是建立在自然需要与社会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要让儿童体验到充分的心理安全感,其自然需要与社会需要同样不容忽视。

2.1自然需要

从安全教育角度来说,儿童的自然需要主要体现在生理安全需要,即人身财产安全。可以说人身财产安全是随着人类的诞生而诞生的。原始社会的人们为了满足食住等基本生存需要,顽强地与当时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现代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要虽然没了担忧,但威胁生命安全的隐患却并不亚于原始人类。要保障青少年的人身财产安全,不仅要在交通、消防、活动场地、设施安全等方面下功夫,也要在保障校园安全,如校舍安全、饮食安全等方面花大力气;不仅要加强民众安全保护意识教育,而且也要增强法律政策的保障。

2.2社会需要

从安全教育角度来说,儿童的社会需要更集中地体现在群体安全和环境安全上。群体安全中最受关注的是校园安全。据统计,2000年至2006年,全国中小学因设施不当,出现学生因楼道拥堵挤压、被踩死踏伤的事故就达十多起,死、伤中小学生数百人。还有因危房倒塌造成学生伤亡的事故也多次发生,加上生活设施乱、脏、差而危害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的事件更是不胜枚举。另据团中央、教育部等组织的关于中小学生安全问题的调查表明学校已经成为家长们最担心孩子受到伤害的地方。校园安全应引起有关部门的格外重视。此外,生态和环境安全也都面临着很大的威胁和挑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安全也逐渐成为一个潜在的巨大社会问题。要满足儿童的社会需要,就要在保证校园安全、生态安全、文化安全和网络安全等方面下功夫,给儿童创造一个安全、和谐、友爱的成长环境。

2.3精神需要

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因而具有精神的需要。人的精神(意识、心理)由理性、情感、意志三个部分所组成。“人的这三种心理因素、活动和内驱力便相应产生三种心理需要,即认知需要、情感需要和意志需要”。下面,笔者将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来阐述心理安全。

2.3.1认知安全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人首先是一种理性的动物,理性是人的精神的最高层次,“求知”是理性的根本属性。认识的目的是要为人的活动提供依据、尺度、准则和界限。要求得心理安全,必先满足人的认知需要。只有当我们对一个事物的形成过程或事件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的时候,才能拿出更好的解决办法或应对策略,也只有这个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求得心理安全。

2.3.2情绪/情感安全

情感是人的心理因素的核心部分。不同的情感对人的身心健康及人的活动具有不同的影响。积极、乐观的情绪不但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消极忧郁的情绪则不但有损于人的身体健康。

诸多观察和研究都表明,幼儿情绪情感最突出的表现为依恋。鲍尔比曾指出:依恋是一种个体与具有特殊意义的他人形成牢固情感纽带关系的倾向,在个体的一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而依恋这种情感的心理背景是安全感, 依恋形成以后便成为幼儿与他人交往的安全基地。儿童一旦与他的依恋对象分离, 便产生一种分离焦虑, 即由于安全基地的消失而带来紧张和不安。

情感安全不仅要在追求个体的情感安全上下功夫,也要注意在群体或团体中创设集体的情感安全氛围。此外,和谐的人际关系也能给交往双方一种安全感,被信任感,使双方可以从容地开放自己,全身心地投入相互的交往活动。

2.3.3意志安全

人还是一种有意志的动物,意志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所谓意志,就是人们追求某种目的和理想时所表现出来的果敢、勇毅、自制和不屈不挠等精神。无论是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艰难、困苦和险阻,这就需要良好的意志品质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

在儿童的教育过程中,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要注意培养、锻炼儿童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培养儿童良好的意志品质方面,有研究者认为应该对儿童进行挫折教育,提出“挫折教育 势在必行”的观点。

3 论证儿童心理安全教育的价值取向

关于儿童教育的价值取向,古往今来,许多教育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有认为教育应该发展健全的人,有认为儿童教育要兼顾前瞻性和后顾性两方面,前者立足于现在、后者注重未来。还有研究者认为:“教育就是使个体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生活,促进人的认识能力、意志和个性的发展,其最终目的是赋予个体生存的本领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借用熊华生教授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观点,笔者以为,儿童教育在兼顾上述四个方面即儿童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儿童当前生活与其未来成人生活的同时,应当有所侧重,即侧重于儿童的个人发展及其当前生活。儿童的教育应以为儿童提供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促进儿童个体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而心理安全教育更应以为他们创造幸福快乐的童年,维护其心理安全为价值取向。因为,毕竟儿童还小,他们无法肩负社会发展的重任;再者,儿童还只是处于对当前的世界充满未知、充满好奇的时候,在对当前的世界都无法控制、无法预测的前提下,谈何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总之,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是为了给他们一个安全舒适自由快乐的成长环境。要保证儿童的心理安全,绝不能忽视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安全感。这里所谓的安全感,不仅包括对生理安全的体验,也包括心理安全的体验。安全感是整个儿童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学前期儿童尤为重要。因此,儿童心理安全教育应着力于帮助儿童建立充分的安全感,只要有利于提高安全感水平的办法或策略都可以而且应该要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双桥.论人的需要[J].邵阳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1.

[2]叶志平,李卫兵.心理安全同样重要[J].中小学管理,2004.4.

[3]王福显.保障小学生心理安全[J].教学与管理,2005.6.

[4]刘翔平.青少年为什么安全感匮乏[J].北京日报,2003.3.26.

[5]江琳.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童年[J].家庭教育(婴幼儿家长),2003.1.

[6]刘宣.国外幼儿园安全教育述评[J].幼教园地,2004.9.

[7]刘世民.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儿童中心论[J].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1997[3].

[8]陈宝祥.试论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J].辽宁教育研究,2001[3].

[9]罗虹苑.安全教育勿忘保护幼儿的心理健康[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1998.02.

[10]李建梅.教师应维护学生的心理安全[J].教学与管理,2002.6.15.

第7篇

【关键词】思想教育;心理暗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随着社会改革的进程,社会多元化的特征也在校园中显现,反映在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使本就复杂的工作更加困难。如果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心理暗示的相关理论,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将会使学生工作事半功倍。

一、暗示的含义

心理暗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心理学大词典》上是这样来定义心理暗示的:心理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现在的大学校园里,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及其他各项竞争的压力不断增强,青年学生比较容易受到各种消极心理暗示的影响,所以,帮助他们全面地认识心理暗示,积极运用好心理暗示,无疑应引起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视。

二、暗示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心理暗示分为以下几类:

(一)直接暗示与间接暗示

直接暗示是有意识地直截了当地发出信息,使受暗示者迅速地不加考虑地接受,以达到预期的反应为目的。间接暗示是暗示者发出比较含蓄的刺激信息,既不显露意图,也不表明动机,而是让人从暗示的内容去理解,从而接受其暗示。这种暗示委婉自然,容易被人接受,产生的体验也比较深刻。

(二)言语暗示和非言语暗示

言语暗示指的是通过言语方式来影响暗示对象。比如,医生对患者疾病做解释说明,使其感到症状好转,就是一种言语暗示。非言语暗示指的是通过非言语方式来影响暗示对象,比如说眼神、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方法。

(三)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

受到暗示使人增加力量、勇气和信心的就是积极暗示,反之则是消极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性循环。

三、影响暗示效果的因素

心理暗示的效果,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一)暗示者的身份

要充分发挥心理暗示的作用,暗示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暗示信息一旦被打上权威的烙印,就容易引起崇拜者的敏感反应,从而有利于增强暗示信息的穿透力和有效性。因此,高校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才能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暗示时取得成效。

(二)受暗示者的知识和经验

越是缺乏知识和经验的人越容易接受欺骗性的暗示,而知识和经验越多的人则不容易接受欺骗性的暗示。

(三)受暗示者的年龄和性别

受暗示性的高低会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女性比男性、老年人比年轻人更易接受某些暗示。

(四)受暗示者的人格和心境

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敏感、多疑的人更容易接受暗示。如果身心疲惫或者处于困难环境下、处于应激状态时,渴望得到重负之下的释放,所以比较容易接受暗示。

(五)暗示双方的关系

受暗示者如果尊重、信任暗示者,并且与暗示者关系和谐融洽,受暗示者就容易接受暗示,而不会引起心理抗拒。

(六)受暗示者的知识水平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信息时代,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各种信息,同时,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运用心理暗示来开展工作时,有时需顺其自然,有时需精心设计;有时要直截了当,有时则需要间接婉转。

四、心理暗示的应用

(一)语言暗示

语言暗示指的是教师使用间接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图。教师的语言可以帮助学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省,进而使学生朝向好的方向发展。优秀的高校教师更应该运用好语言的暗示作用,委婉含蓄地表达要求,不失时机鼓励都可以利用语言暗示来传达。

(二)行为暗示

行为暗示指的是通过行为把教师的意图表达出来。教师的行为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每天都要呈现在学生面前,他们接受这种行为暗示,总是无条件的,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暗示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所以,为了给学生做出好的榜样,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影响,高校教师应该对自己严格要求,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尽量给学生做出正面暗示。

(三)人格暗示

教师的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都对学生有着明显的引导作用,尤其是高校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大学生更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高校教师要做到自己的行为举止文明礼貌,不断提升个人素养,培养健全人格,塑造人格魅力,以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暗示教育。

综上所述,心理暗示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随时都会受到不同的暗示。所以说,心理暗示也能成为一种有利于教育的方法,高校教师都应该努力提高业务素养,善于运用心理暗示,将暗示教育融入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念峰.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 江立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 台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第8篇

一、创设真实情景,设计工作(学习)任务

德国教育家曾有一个这样的比喻:把一勺盐放在你面前,你根本难以下咽,而把这勺盐放入汤中,你会觉得是那么美味。应用文写作中枯燥呆板的写作任务就如同盐,让学生提不起“食欲”,而情景就如同“汤”,教师如果能创设与之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文体写作的兴趣,学生才可能“咽下”这些写作任务,就如盐放入汤中后,人们才愿意享用一般。《求职信》的教学中,写作格式是教学重点,正文内容中对用人单位的需求、自己符合的条件与素养陈述是教学难点。如何理解重点、突破难点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我做了如下设计:1. 分析学情,全班分成8个学习小组,每组混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每组创建一个模拟公司;2. 角色体验,招兵买马,招聘人才;3. 角色翻转,根据上面自己组所设的招聘条件,对照所学专业,按照求职信格式要求,写一份求职信给该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行为导向教学改变传统的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协作的环境下,开展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这是一种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新型的学习方式。行为导向教学能否应用成功,主要取决于教师能否转变自身角色,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角色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在《求职信》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不再循循善诱,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负责:1. 提供求职信与公司创建及人才招聘的相关学习资源;2. 确定工作流程与时间规划,参与学生的讨论和学习,督促所有组员纳入到学习共同体中;3. 组织评价与展示学习成果。学习方式的变化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新事物的兴趣激发了所有学生对课堂的热情;组间的竞争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督促,共同努力;环环相扣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学会了计划、分工、合作;环节的阻滞让学生学会了反思、调整……

三、角色体验,突破难点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他们还很难认清自身的优势与缺陷,更难体会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本质,课堂上单靠想象要让他们完成求职信的正文,效果可想而知。本课的设计中,让学生换位思考,先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出发,搜集相关的资讯,思考并制订单位所招聘的人才应具备的条件与素养,再角色翻转,以求职者的身份来应聘本组模拟公司所招聘的岗位,帮组学生体验了未来职业岗位的情感、感悟了职业角色的内涵,突破了教学难点。学生所制作的求职信不再是以往干瘪的、简单的自身条件,而是更丰满的呈现了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自身条件与素养,行文更加流畅、有序、有礼、有力。

第9篇

一、案例简介

2012 年11 月中国广东省江门市甲贸易公司与埃及乙公司在广交会上达成一笔交易,订立买卖“男式长裤”的服装销售合同。贸易合同规定由甲公司以CIF CAIRO(开罗)的价格条件向乙公司销售货物,以即期的议付信用证支付方式进行结算。2012 年12 月10日,乙公司根据合同的规定通过埃及国民银行(National Bank of Egypt)按时向甲贸易公司开来信用证,在信用证中表明受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国际商会第600 号出版物(简称UCP600)的约束。埃及开证银行所开立的信用证,金额为USD360000,受益人为甲公司,货物描述为男式长裤(MEN’S TROUSER),数量为18000条(18000PCS)。

甲公司及时发货,并向议付行提交了相符单据,但当议付行向开证行寄单和索偿时,开证银行却以下列不符点为由拒付单据:

1.发票的不符点:(1)信用证发票条款要求:Commercial invoices in triplicate,但受益人提供的单据名称却为:Invoice,不符合信用证的要求;(2)发票中受益人的地址为中山市,与信用证规定的地址江门市不符。

2.装箱单和提单的不符点:装箱单和提单上的数量均为360纸箱(360CTNS),与信用证规定的18000条不符。

议付行与开证行就以上不符点产生了争议。

二、案例分析

(一)受益人提交的发票是否与信用证的规定不相符?

本案中埃及开证行就发票提出的两个不符点均不成立,原因如下:

1.ISBP是《关于审核跟单信用证项下单据的国际标准银行实务》的简写,它是对UCP600的补充、细化和解释。如果信用证和UCP600 都未对单据某些事项做出明确的规定,受益人在制单时就应以国际标准银行实务为准。虽然UCP600对发票的标题未作规定,但ISBP对发票的标题作了明确的规定为:信用证要求提交“invoice”而未作进一步定义,则提交任何形式的发票都是可接受的。然而,除非信用证另有授权,标明为“provisional”(临时发票)、“pro-forma”(形式发票)或类似的发票是不可接受的。反过来,在信用证要求提交商业发票(commercial invoice)时,标明为“invoice”的单据也是可以接受的。因此,本案中受益人提供的发票单据名称为:“Invoice”,按照ISBP对发票标题的规定,不构成不符点。

2.“发票中受益人地址与信用证不符”,不构成不符点。因为,本案中虽然发票中受益人的地址为中山,与信用证中规定的地址江门不同,但都在同一个国家——中国。根据UCP600 第14 条j 款“当受益人和申请人的地址出现在任何规定的单据中时,无须与信用证或其他规定单据中所载相同,但必须与信用证中规定的相应地址同在一国。”因此,开证行提出的“发票中受益人地址与信用证不符”,不构成不符点。

(二)装箱单和提单上的数量是否与信用证的规定不相符?

本案中开证行就装箱单和提单提出的不符点均不成立,原因如下:

1.装箱单是商业发票的补充,其目的是在于描述货物是如何包装的。在本案中,装箱单显示了360CTNS“MEN’S TROUSER”,每纸箱50条,并显示了净重7500KGS,毛重7800KGS,体积43CBM。而且,在装箱单中还注明了发票号码为STR45678,由此也就在商业发票和装箱单之间建立了必要的联系。信用证只是要求提交三份装箱单,并没有对装箱单做进一步的详细要求。根据UCP600第14条d 款“单据中的数据,在与信用证、单据本身以及国际标准银行实务参照解读时,无须与该单据本身中的数据,其他要求的单据或信用证中的数据等同一致、但不得矛盾。”;UCP600第14条f 款“如果信用证要求提交运输单据、保险单据或者商业发票之外的单据,却未规定出单人或其数据内容,则只要提交的单据内容看似满足所要求单据的功能,且其他方面符合第十四条d款,银行将接受该单据。” 可见,UCP600并非要求单证和单单之间的“等同”,而是仅要求“不得矛盾”。由本案例可以看出,发票中的数量为18000条,与装箱单中的数量360纸箱(360纸箱X50条=18000条)并不矛盾,不构成不符点。

2.提单显示了360CTNS “MEN’S TROUSER”,“Shipper’s load ,count and seal”,毛重7800KG,体积43CBM,与装箱单一致。按上述理由,不构成不符点。

基于上述分析,本案争议中信用证项下的商业发票、装箱单和提单并无矛盾之处。装箱单和提单注明了同样的货物毛重和体积,上述三种单据都注明了同样的货物描述MEN’S TROUSER;商业发票和装箱单注明了同样的发票号码,显然单据之间存在充分的联系。因此,议付银行提交的单据与信用证相符。

三、对信用证项下“相符交单”含义的正确理解

单证员在外贸企业中负责制单结汇的工作,要正确理解 “相符交单”的含义,要严格按照信用证的要求向银行提交一套完整的正确单据,确保单据与信用证相符,以便顺利及时的结汇。UCP600第2条“定义”给予了明确的界定:“相符交单”是“指与信用证条款、本惯例的相关适用条款以及国际标准银行实务一致的交单”。这个定义为信用证的受益人制作相符单据和银行审单提供了依据, 同时也减少实务中对于单据不符点的争议。因而要正确理解“相符交单”的含义,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单据必须与信用证条款保持一致

按照UCP600 第14条(审核单据的标准)d 款规定:“单据中的数据,在与信用证、单据本身以及国际标准银行实务参照解读时,无须与该单据本身中的数据,其他要求的单据或信用证中的数据等同一致、但不得矛盾。”按此规定,只要单证之间、单单之间以及单内不矛盾,即视为“相符交单”。如上述案例中,发票中的数量为18000条,装箱单中的数量为360纸箱,虽然计量单位不同,发票用“条”作计量,而装箱单用“纸箱”作计量,但它们并不矛盾,因此不能视为单证不符,亦即不构成不符单据。

(二)单据必须与UCP600 的相关适用条款保持一致

单证员要认真阅读和理解UCP600的各项条款,在制作结汇单据时,要与UCP600相关适用条款保持一致。如上述案例中,信用证中规定受益人的地址为江门市,单证员在制作发票时,受益人的地址制作为中山市。虽然两个地址不同,但并不视为不符点,原因是适用了UCP600 第14 条j 款“当受益人和申请人的地址出现在任何规定的单据中时,无须与信用证或其他规定单据中所载相同,但必须与信用证中规定的相应地址同在一国。”对于在信用证中未做出明确规定的事项,受益人也应遵循UCP600 中的相关适用条款行事并制单。例如:当L/C规定了受益人需提交正本运输单据,却未明确规定交单期,这时受益人就要按照UCP600 第14 条c款的规定,在不迟于装运后的21个日历日内交单,但不得迟于信用证的到期日。只要单证员能熟读和理解UCP600的各项条款,在制作结汇单据时,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充满信心。

(三)单据须与国际标准银行实务保持一致

第10篇

【关键词】教学反思 记录 教学设计 再教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59-01

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成长。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教师都非常重视,现在很多教师都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学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写好教学后记,就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反思法,即有利于提高有效教学。

那么,什么是教学后记?如何写好物理教学后记?

所谓教学后记,是教师在下课后评析和反省对该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学生反馈以及教后的感受,对教学设计及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将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用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我们写好教学后记,写好教学分析,找出不足,不断总结经验,以便能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写好教学后记。

一、记录备课时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施教过程中对新课程理念的体现程度。

当前对教师进行的新课程培训多停留在通识和理念的层面。由于种种原因,经常出现教师所学的新课程理念与其实际教学行为不一致的现象。通过不断反思教学过程中对新课程理念的体现程度,可以逐渐强化自己把新课程理念融入教学实践的自觉性,加速自己的专业成长。如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第7节“向心力”这一节课结束后,在教学后记中我会反问自己,学生对向心力概念理解得如何?能不能理解向心力是效果力?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难理解的症结到底在什么地方?预先设想的类比法以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否有效?能不能找到更好的办法改进教学?等等,如此通过反思,就可以审视自己教学时走过的足迹,倾听自己的心声,揭示灵魂深处的感动与对教育教学的认识。

二、记录成功做法。

记录成功做法,即为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的、引起教学共鸣效应的成功做法记录下来,目的是为以后提供教学参考,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如在进行分子动理论的教学时,我们一般对分子力、分子势能、物体内能等概念分析的详细而透彻,但没注意到知识章节的微妙联系。

问题1:我们用力拉弹簧时,我们消耗的能量转化成了弹簧的弹性势能还是内能?

对于这个问题,绝大部分学生毫不犹豫地选了前者,即转化为弹性势能。但是,从微观上看,我们在拉弹簧的过程中,弹簧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相邻分子之间的距离比平衡位置时增大了,分子势能也就增大了,因此,弹簧的内能也增大了。

问题2:我们用力拉弹簧时,我们消耗的能量是否同时转化成了弹性势能和内能?

从上面分析是否可以得出,我们用力拉弹簧时,消耗的能量是否同时转化成了弹性势能和内能的结论呢?

问题3:弹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弹力到底是什么力?

弹力是由于物体相互接触时,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形变,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接触的物体产生了弹力。

原来物体发生形变时,从宏观上看,物体间发生了形变,即被压缩或拉伸,表现为弹力。从微观上看,分子间距离发生了变化,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或引力。

结论:弹力是分子力的宏观体现;弹性势能是分子势能的宏观体现,问题1的答案应该是:从宏观上讲人消耗的能量转化成弹性势能,从微观上讲人的体能转化成弹簧的内能,这两者是统一的。

在以后讲解相关课和指导学生时,把好的教学思路、好的提问记录下来,即可引用这些做法,继续收到好的效果。

三、记录失败之处和教学中的困惑,再完善教学设计。

不管是多有经验的教师,在写教案的时候都可能有疏漏、失误之处,把这些教学“败笔”(如未做成功的演示实验,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步骤繁复的解题过程,由于某种原因对学生积极性的挫伤等)记录下来,并对其原因作分析研究,使这些内容成为以后教学应吸取的教训,在适当的时机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弥补和改进。

四、记录教学灵感。

再详尽的教案也不可能写出课堂上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动作行为,也不可能预见师生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全部情况。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然事件的触发,教师会突然产生一些灵感,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往往“突如其来,稍纵即逝”,要及时通过教学后记去捕捉。

五、记录学生问题和见解以及学生对自己物理学习的反思情况。

将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如知识难点、思维障碍、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便于在后续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实施补偿措施,同时也为再教时确定教学难点、揣测学习心态提供依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在学习、摸索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智慧的火花”。我们应当及时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见解,并虚心接受。这样做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同时也可以拓宽教师的思路,为以后的教学补充新鲜的血液,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此外实践证明:学生能否自觉地对自己的物理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对他们学好本学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反思可使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知己”、更快地进步,使学生逐渐“学会学好”。经调查得知:不少学生学习物理的效果差是不知反思学习方法。所以,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学习小结、考试等途径了解学生对自己物理学习进行反思的状况,并在教学后记中记录下来,以便于在后续教学中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对自己的物理学习进行“回头望”。

六、记录再教设计。

第11篇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思想 成功教育 高中学生 心理安全

心理安全指的是人面对所处内外环境的安全景况持有的一种追求平稳、不受威胁的应对性心理机制,不需要有任何的戒备心,不担心别人会随时指责和批评自己,有一种安全、自由的感觉,最终实现人与自身、他人、社会和世界的全面积极和谐。面对安全景况,如其所形成的是一种良性的应对心理机制,则其外显行为是和谐友善的。反之,其外显行为则会表现成为一种安全事故。因而,如何构建学生心理安全保障,让学生建立起良性心理反应机制,就是学校师生的共同责任,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须。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会碰到不同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可能就会给学生带来一些影响,怎样来帮助学生,促进学生心理安全并健康发展呢?利用“成功教育”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

成功教育就是改革教育观念和方法,通过教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逐步达到学生自己争取成功。成功教育是追求学生潜能发挥和发展的教育,成功教育是追求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成功教育也是追求全体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姚灵光曾说,成功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想、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期望,是教育者唤起受教育者成功之信心,唤起自信心,用成功去孕育成功,用成功去成就成功。正如“成功教育”之父刘京海校长所说的那样:“让成功来促进成功才是这一理论的本意。”宋成富曾说:“成功教育追求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取得初步成功,从而树立自信心,进而尝试成功,直到自己去争取成功,不断地走向成功。”成功教育强调给予学生以鼓励性的评价,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实行适应学生起点、鼓励学生进步的评价,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的、细微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恰当的肯定、表扬和鼓励,以此来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形成和成功心理的培养。

教师可以用很多成功的例子激励学生,让学生找到成功的心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现就几个案例来看看利用成功教育构建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安全的探索。

案例一:陈某,女,成绩优异,上课不开口说话,如果请她回答问题,她会脸红耳赤的低着头站在那儿。平时基本上只与关系好的同学讲话。对教师很有礼貌,但这种礼貌基本上是面带微笑地向教师做一个鞠躬。究其原因,是她的普通话发音不准,在初中的一节语文课上回答问题时,没能把声母f和h区分开来(方言影响,她家乡的人基本上就没把这俩声母分开),而被同学笑话,从此,她不再开口说普通话。

案例二:谢某,男,以优异的成绩进入高中,进高中后,由于数学的难度加大,他花了很大的力气效果不是很理想,这对初中以数学见长的他很失落。班上有的同学数学要强于他,这让他很难接受。曾有一个不太难的数学题,他向老师请教,老师点拨之后,开了他一个善意的玩笑,让他觉得老师瞧不起他,对数学渐失信心。

案例三:曾某,女,读书很努力,但自信心不足,总担心成绩搞不好,患得患失的,如果一次考试不理想,她就会感到前途渺茫。

(案例一)对于陈某这种情况该怎样来帮助她呢,我思考之后,决定用成功教育(未来可以取得的成功)来试试,先让她找到自己的未来成功,并让她明白她的未来就掌握在现在的她的手中。我找到她,先给她讲明普通话的重要性――说普通话不仅是一种讲文明、有礼貌的表现,还是一个人底蕴的体现,决定着这个社会的和谐,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要求她的礼貌不能只在行动上,也要在言语里体现。再给她阐释普通话对她的意义――普通话将是决定她这一生过得怎么样的条件之一。给她设置一个成功的假设,如她的工作在北京,她每天都得用普通话与别人交流,如果普通话不标准她的话别人不能很好的理解,有很多好机会别人(老板或上级)也不会给她,怕因她的表述不准而蒙受损失。退一步说在读大学时同学之间都是用普通话交流,那时你必须用普通话,你就会因为普通话不标准而受到更多人的嘲笑。

在我的启发下,她明白逃避不是办法,唯有面对并攻克难关方为上策,她今天的奋斗就决定着她明天的成功。于是我们在一起制定解决的办案:首先是纠正声母f与h的发音,第二是根据记少不记多的原则把字典上关于f的汉字记下来,第三是回寝室后全寝室的同学都用普通话交谈,室友当面指出她读错的地方;最后是上课时敢于大胆回答老师的问题。

经过两学期的努力,她的普通话水平有很大提高,虽然有时她还有fh不分的情况,但她基本上能面对了,难能可贵的是在高一下学期的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的演讲,她竟能两次上台面对全班同学演讲,这让我很欣慰。

(案例二)对于谢某,我从他父母那里了解到中考前夕他很着急,曾经一段时间,有点神志恍惚的感觉,初中的班主任请来他的家长,对家长说谢某神经可能有问题,恰好被谢某听见,从此,谢某就坚信自己神经有问题了。这使得他心思变得多疑。我该怎样来帮助他呢?我还是选择用成功教育(他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功)来试试。由于他多疑,我先让他明白老师和同学都很欣赏他,进入高中以后他作为新生代表做了军训发言,在高一的英语演讲中他拔得头筹,他能够流利地与外籍教师交流,在全校语文公开课上需要学生朗读时同学们都推荐他,他还能打一手好篮球等等。他明白他在很多方面是很成功的,其实影响他的是他的心态。

鉴于他在英语上的优秀表现,我就以黄的例子(2008级学生,现就读美国某大学)与他交谈,殊不知他关注黄同学的事例很久,在这里我们找到了共同的话题,黄的成功对他的帮助很大,他就想成为下一个黄。他决定抛弃一切杂念,在自己的专长上做一个突破,在往后的日子里,他的心态和行为明显发生很大的转变。

(案例三)曾某对成功看得很重,我想还是从成功方面来和她谈,她接受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我先用爱迪生的失败让她明白失败也是一种成功(爱迪生经过近千次的失败,终于找到了钨丝可以用作灯丝,这些失败恰恰使他成功地找到了近千多种材料不能用来做灯丝),这就真正应证了“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古训。孟母面对孟子的辍学而归,不是严厉的批评,而是不动声色的用剪刀剪断快织成的布匹,从织布的角度说,孟母是失败了,可她最大的成功就缘于此,她收获了一个亚圣。所以成绩上稍有失败不能灰心,这些失败告诉了你在哪些方面还存在缺陷,找到自己的不足就是一种成功,你再将这些缺陷的地方加以改正并完善,岂不就走向更大的成功?

失败也是一种成功,对她的触动很大,她再也不为自己出了一些错误而深深地自责,而是坦然地面对,从容地解决,出错的地方越来越少,心情变得越来越好!

利用成功教育来教育学生,使得他们逐渐达到心理安全。利用积极心理学思想的成教育能倡导学生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自己的许多心理现象做出积极健康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他们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他们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达到心理安全,最终实现人与自身、他人、社会和世界的全面积极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尧、傅军、崔建平 社会转型时期中学教育构建学生心理安全的意义[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8):47―50.

2、杨元畅、崔建平 心理文化建设与班级管理[J].校园心理,2009(1):48―50.

3、侯永炎、何泽艳 高中女生心理安全问题之个人原因初探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6):50―52

第12篇

2、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3、为了照亮夜空,星星才站在天空的高处。

4、脚是大地上飞翔的翅膀。

5、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三个因素,眼光、胸怀和实力。

6、没有比脚更远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7、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韧,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德性。

8、要随波逐浪,不可随波逐流。

9、一个人害怕的事,往往是他应该做的事。

10、让昨天的都过去吧!

11、长得漂亮是优势,活得漂亮是本事。

12、除非你是三栖动物,否则,总有一个空间不属于你。

13、一旦有了意志,脚步也会轻松起来。

14、让信念坚持下去,梦想就会实现。

1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细节决定成败美丑

16、有时候对一个作家而言,真正的奖赏不是诺贝尔奖,而是盗版。

17、除了放弃尝试以外没有失败!

18、子的离开,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

19、死,可以明志;生,却可践志。

20、不怕苦,吃苦三五年;怕吃苦,吃苦一辈子。

2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天不降大任,你不还是斯人吗?

22、前方无绝路,希望在转角。

23、状态是干出来的,而不是等出来的。

24、养成每天写点什么的习惯,哪怕是记录,哪怕只言片语。

25、励志的句子说说心情: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26、泪水不是为了排除外在的悲伤,而是为了自由的哭泣。

27、力成文学:缺点也是点,点到为止。

28、人生的上半场打不好没关系,还有下半场,只要努力。

29、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30、当你一门心思撞南墙的时候,南墙就消失了。

31、无所求则无所获。

32、只要心中有希望存在,就有幸福存在。

33、对没志气的人,路程显得远;对没有银钱的人,城镇显得远。

34、不论你在什麽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後就不要悔恨。

35、雨是云的梦,云是雨的前世。

36、成功就是你被击落到失望的深渊之后反弹得有多高。

37、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38、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39、不敲几下,你不可能知道一个人或一个西瓜的好坏。

40、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在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41、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

4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是坚强。

43、成功其实很简单,就是当你坚持不住的时候,再坚持一下。

44、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45、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

46、从来年少,一直轻狂。

47、力成文学:年轻是胜利的一半。

48、如果错过了太阳时你流泪了,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49、人生来如风雨,去如微尘。

第13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信息安全;项目管理;虚拟币

1基于项目管理方式的实验教学模式

1.1项目及项目管理

按照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简称PMI)的定义,项目是为创造特定产品或服务的一项有时限的任务,是一个组织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在一定的时间、人员和其他资源的约束条件下,所开展的一种有一定独特性的、一次性工作。而为了满足或超越项目有关各方对项目的需求与期望而运用各种知识、技能、方法和工具开展各种管理活动,就是项目管理[1]。

当前,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已经广泛应用到了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工程项目到科技开发,从组织变革到社会服务等都被看作是项目并按照项目管理的方法去管理与实施。我们近年来进行的项目管理教学模式的探索就是来自现代项目管理的经验。

1.2教学模式

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时候需要在合作的环境下进行,因此我们有针对性地将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分组,模拟企业在项目开发当中的各个环节,并以项目管理的方式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强调团队合作精神,使项目团队的运行效率达到最大。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以项目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企业运作的完整程序,制定项目计划,分角色完成整个项目。学生可以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企业管理与经营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熟悉公司运作的方法。教师成功实施项目教学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被极大地激发,自觉地学习,并高质量地完成项目。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实验环境下,自行选择感兴趣的项目,开拓思维,创新并实践。[2]

2实验教学的过程控制

项目内容来源于实际应用,是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实现的过程。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的开展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

从实际教学的角度,并且充分考虑信息安全学科的大体要求,我们所实行的基于项目管理模式的实验教学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团队组建、角色定义。(2)教师宣布此次项目任务,由项目经理来领取项目文档要求,并由全体项目成员分析讨论,撰写项目计划[3],确定此次项目如何实施,并由各项目组讲解。(3)各项目组讲解项目中需要体现的基础思想和方法。(4)各个项目组完成自己的项目任务,教师参与期间的解答和协调工作。(5)各项目组互相沟通和交流。(6)教师做最后的全面点评[4],各个项目组整理文档和归档。

它与传统分组实验的主要区别在于:引入例会制度,让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记录和呈现,输出文档为会议记录、资金流向表、项目任务书等。通过规范化的项目实施及管理手段,可以使学生提前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扎实的文字功底。此外,强化表达及沟通技能,也是引入项目管理模式的重要因素。

3考核机制

绝大部分课程的考核机制都是基于分数的。对考试的课程,教师可以通过卷面成绩做出客观的评价;但是对于实验课程,如何给出公正、公平、公开的考核结果是很难做到的。这不仅是因为实验课程考核因素要比理论考试多得多,而且教师主观意念会对最终成绩起相当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传统的考核机制并不能很好地配合项目管理方式的实验教学过程。因此,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引入虚拟币(图1)的机制进行项目考核。

每个项目组初始有一定的虚拟币,作为启动资金,每次根据项目完成情况,赚相应的钱,如果有违规行为,教师罚款。各个项目组之间可以自由交易,最后根据项目组赚钱最多为优胜。如果在课程过程中,有的项目组破产的了,课程便需要重修。最终该课程的成绩,将通过对虚拟币资产的量化得到。

下面是一个具体的实验教学过程:

(1) 实验内容:文件安全传输。

(2) 实验工具:VC6.0。

(3) 知识基础: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哈希函数算法。

(4) 实验过程:每个项目组需要自行编写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散列函数算法的程序,对文件进行混合加密和数字签名。

(5) 设计情景:A团队成功实现对文件的混合加密,但是没有在限时内完成数字签名程序的编写,而B团队完成了,这时A团队可以使用虚拟币向B团队购买该段代码。而在最后考核中,由于A团队整体完成情况很好,在该环节赚的钱多,弥补了购买代码所花虚拟币的代价。C团队在项目实施过程当中非授权使用了其他团队的代码,教师对该违规行为进行了罚款,由于该团队在以往实验项目中虚拟币过度使用,导致资产为负,项目组破产。

4调查与分析

我们对参加课程的150名学生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

(1) 是否满意“基于项目管理”的课程形式以及满意程度:回答不满意占到5.3%,基本满意的占到62%,非常满意的占到32.7%。

(2) 是否满意课程内容设置:认为内容较简单的占到22%,认为内容较深的占到36%,另外有10%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落后于时代。

(3) 虚拟币考核机制是否可以真实有效反映成绩:有36%的同学选择“完全可以”,40%的同学选择“一定程度上可以”,多数同学的理由是,该考核机制可以反映团队的成绩,但是无法精确到个人成绩,导致产生“大锅饭”的嫌疑;另外还有18%选择“不可以”,基本理由是团队实力决定最终成绩,认为自己有可能被别人“拖”死;其余选择“不清楚”。

通过以上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该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针对考核机制,学生反映不一。这种考核机制适应于欧美发达国家更注重团队合作的教育形式,在现阶段,我们多数同学还是把自己的成绩、排名看得较重。如何能在该教学模式下既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又能突出个人成绩,将是今后要讨论的方向。

5结语

经过实践教学检验,基于虚拟币的考核方式对以团队为整体的成绩评估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对团队中个人成绩难以做出有效判定,结果往往是每个团队中个人的成绩相同。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考核评估方法研究中,将着力引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常用的4大评价因素:工作成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适应性[4],对每个人的成绩做出更细致的量化。

参考文献:

[1]PMI.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3-15.

[2] 陈志奎,刘D,丁宁. 基于项目管理方式的信息安全实验教学方法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9(8):140-143.

[3] 卢向南. 项目计划与控制[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6:5-16.

[4]John M. Nicholas. Project Management for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M]. 2nd ed.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534-553.

Research 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Based on Project Management

CHEN Zhi-kui, LIU Yang, DING Ning

(School of Software,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3, China)

第14篇

[关键词] 通信英语 专业培养 人才 教学改革

一、引言

《通信英语》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大类专业必修课程,是大学英语和通信类、电子类、IT类等课程的结合,是英语教学从语言基础阶段向实际应用阶段的转变。随着我国通信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提高通信类人才的专业英语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设置通信英语课程,就是为了扩展学生在通信信息专业方面的英语词汇量,熟悉该领域的专业术语,了解科技英语的表达特点及掌握专业英语翻译技巧,从而大大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近几年,国内外的理工科院校纷纷开展了通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1-4]。文献[1]介绍了通信专业英语的课程特点,探讨了通信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及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在学生利用英语对科技文章的分析和讲解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文献[2]中重点研究了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法。虽然其中的一些思想正是本课题想进一步深入实践和改革的体现,但是本课题还重点研究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文献[3]中从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的角度去剖析通信英语教学改革的措施,比较全面,但还需更具体深入。文献[4]中对教学内容的改革进行研究,并且引导学生用英文进行展示。本文综合以上的研究成果,对通信英语教学改革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为更好地培养适合通信领域国际化发展的人才而努力。

二、《通信英语》教学中“四大能力”的渗透

在《通信英语》教学过程中,既要兼顾常见的英语语法现象,又要提升学生的科技英文理解能力;搜集资料、处理文献和总结应用的能力。同时要通过对《通信英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通信领域的发展、延伸及最新技术有更充分的了解,并能利用英语语言工具更方便地涉猎通信技术发展的最新英文资料,能够用专业英语工具顺利地进行专业交流。锤炼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具有很强的专业培养功能。换言之,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四种能力)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学生通过对通信领域英文资料的总结和处理,有效地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2)学生利用英语对通信技术进行交流,使学生在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国际通信技术接轨,因此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三、教学方法探索和实践

对该课程的教学处理,既不能一味按一门语言的教学方法进行,也不能过多深究专业理论知识。在这种两难的境界中,学生积极性很难调动,致使通信英语的教学很容易形成“学生不愿意学、教师教之乏味”的局面;为了有效改变这一局面,充分发挥《通信英语》的专业培养功能,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背景下,提出“面向‘四种能力’的通信英语教学改革方案,并采取如下改革措施:

1.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研究,灵活利用教材,弹性扩充教学内容

《通信英语》教学材料不局限于教材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与通信有关的英文科技资料,尤其是国际上最新公开发表的技术文章。注重教学内容的弹性扩充,师生的共同努力拓宽了课堂教学视野;使学生广泛涉猎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情况,并加强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和认同感。

2.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出“面向四种能力”的全新课堂教学方法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提出的“面向四种能力”的全新教改方法是以教师引导为主线,学生自主探究为中心,师生共同促进为目的,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培养学生“四种能力”的目的。

首先,该方法注重教学手段的改进,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学生具有公共英语的基础,即能够在课堂上用英语作通信技术报告,并用专业英语进行交流。

其次,该方法突破了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引发了专业英语(不仅是通信英语)的教学改革。同时实现了专业英语课程的培养效能。下面是对教改方法进行具体解释:先解释“教师引导”这条主线:教师引导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对教材课文的阅读理解进行引导,重点突出“浏览-分节-细读”这样的阅读技巧。让学生站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上去俯视文章的结构和重点,最后去抓文章的细节――字词句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对课外相关英文文章的查阅和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广泛查阅文献,进行归纳整理。提高文献查阅和总结能力。

要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自始至终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中心。具体表现在:(1)在理解课文过程中以小组形式自主提问并讨论;(2)在课外文献查阅和总结后,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做英文报告,其他学生针对报告内容用英语进行提问。这一自主探究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等应用能力大幅提高。最后,通过这种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了共同促进的效果。

为顺利达到以上的改革目标,在实施改革方案时,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①有效地处理专业英语和英语语言教学的联系和区别,明确本课程的教材特色和专业培养功能。

②制定课堂和课外的专业英语训练计划,确定扩充的题材。

③构建“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考核方式。

四、教学改革的基础

(1)学生基础:学生已完成大学英语的课程学习,具备扎实的英语语法和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发挥自己的英语基础在专业英语课堂上进行交流。

(2)通信技术基础:日新月异的通信技术发展和现代通信交流技术,使学生具有更强的涉猎最新国际材料的能力。

(3)教学研究基础:湖南工业大学通信工程系教师都是多年从事高校教学、管理和科研工作,熟悉教学、实践过程,具有较强的英语表达和应用能力。

五、总结

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在《通信英语》教学中获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在教学中改变以教师“教”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形式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加强课堂学生的口头表达,特别是积极开展采用报告形式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取得了显著效果。因此,本文提出的“面向四种能力”的全新教改方法是以日常教学为基础的,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逐步推广了书面表达法、课堂表达讨论法、小组研究报告法等教新颖高效的教学方法,同时鼓励、要求同学们积极使用网络在线学习和研究。在考核学生的专业英语技能方面,采用了注重实效的全面考核措施。本课程考试实行标准化客观题和书面表达主观题两部分进行考核的方式。这就充分体现了“学英语用英语,通过专业英语提升专业技能”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韩凌云,高菲菲.通信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02).

[2]张淑琴.互动式教学法在理工科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高等理科教育,2003,(06).

[3]王雅宁.电力院校通信专业英语教学探讨.中国电力教育, 2008.

第15篇

一、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我国继续教育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最早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在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学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断发展的带动和影响下,继续教育的档案管理工作无论是在开展的方式还是在相应的工作效率上,都被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大部分负责继续教育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开始不断转变自身的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手段,将现代信息数字化的处理方式应用到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之中,力求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在档案信息管理方面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经过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努力,我国继续教育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经取得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果。

但由于我??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在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方面进行研究的时间较短、相应的实践工作经验尚浅,在具体工作开展的过程之中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和弊端,缺乏能够与信息化建设工作相配套的档案管理软件、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对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的重视程度有待大幅度提升以及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缺乏较为统一的建设管理标准等等,都是在我国当今社会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较为突出和显著的矛盾问题。

二、继续教育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教育档案管理制度。缺少较为健全和完善的档案规章管理制度,一直以来都是在继续教育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最为主要和突出的问题。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有时能够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相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管理水平。这就要求继续教育学校中负责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如果想要更好地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建立健全一套较为科学完善的教育档案管理体制。利用与档案管理工作相配套的信息化管理设备,将学生档案以文字、图片的方式进行技术的存储备份、更加全面地筛选网络基建档案信息管理平台中存储的个人档案信息,在最大限度地保障个人档案信息安全的基础之上,提高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工作效率。

(二)强化培训机制,提升信息化设备管理的工作水平。负责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相关技术工作人员个人的工作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高低,也是能够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发展速度快慢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为此,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如果想要进一步提升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教育的工作水平,还要进一步强化企业或者单位内部的人员培训机制。对企业或者单位内部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在职工作人员定期展开针对性较强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培训教育活动,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树立更加正确的工作态度和管理理念,提升工作水平。

(三)提高重视程度,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负责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还要及时树立更加正确、科学的认知观念,真正认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只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及时转变传统落后的认知观念,加大对继续教育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在资金方面的投入力度,才能有效解决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用地较少、管理设备和系统升级不及时以及配套硬件设备较为落后等问题。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