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考试复习计划范文

考试复习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考试复习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考试复习计划

第1篇

复习计划如下:

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时间是宝贵的,合理安排时间,把应该复习的复习好,适当的给自己休息时间。根据具体的时间情况和各门功课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好复习计划。

上复习课时要认真听讲,勤于思考,勤于动脑。

复习时要强化记忆,使学习的成果牢固地贮存在大脑里,以便随时取用;查漏补缺,保证知识的完整性;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

到了最后阶段,不宜再复习所有知识点,把重点要深入掌握,争取不让自己会的东西再丢分,保证拿到基础分的前提下,细化知识点。

第2篇

复习计划如下:

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时间是宝贵的,合理安排时间,把应该复习的复习好,适当的给自己休息时间。根据具体的时间情况和各门功课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好复习计划。

上复习课时要认真听讲,勤于思考,勤于动脑。

复习时要强化记忆,使学习的成果牢固地贮存在大脑里,以便随时取用;查漏补缺,保证知识的完整性;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

到了最后阶段,不宜再复习所有知识点,把重点要深入掌握,争取不让自己会的东西再丢分,保证拿到基础分的前提下,细化知识点。

第3篇

数学

1.整理老师发下的复习试卷,记录其中错题,难题,并重新做一遍。这些复习卷很重要,你还可以找来去年或前年的考试卷给做。重复做卷子里的题目,越熟练越好。

2.整理课堂笔记。可以先尝试回忆课堂笔记内容,再来看笔记。

3.整理公式。重新背一遍并理解。

语文

1.整理课堂笔记。可以先尝试回忆课堂笔记内容,再来看笔记。

2.整理老师发下的复习试卷,记录其中错题,难题,并重新做一遍。这些复习卷很重要,你还可以找来去年或前年的考试卷做。重复做卷子里的题目,越熟练越好。

3.熟背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4.作文方面可以参考历年作文题目,并尝试写一些作文。

英语

1.整理课堂笔记。可以先尝试回忆课堂笔记内容,再来看笔记。

2.单词句子熟背,最好能默。

3.常常拿起课本念句子,要大声念,不怕错。

4.常翻一翻词典,听一听磁带,看一看光盘。

5.整理老师发下的复习试卷,记录其中错题,难题,并重新做一遍。这些复习卷很重要,你还可以找来去年或前年的考试卷给你做。重复做卷子里的题目,越熟练越好。

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三科都适用,就是做模拟卷,要常常做,规定时间和评分标准,可谓平时以考试心态多做模拟卷,考试时就能以平常心做考试卷。

子曰:温故而知新。意思就是说温习学过的知识,才能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

每天放学回到家,首先就是主动完成作业。写作业的时候不能让父母催促着写,不懂的问题自己去思考,然后再去查资料,最后才去请教父母或老师。写完作业后的时间也不能浪费,自己看看课本,把掌握不好的知识加深印象;其次我们应该上课要认真听讲,要多复习学过的知识.坚持做到多做练习题,多背单词,多看课外书以及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

第4篇

——题记

期末考试,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复习。哪怕你前面学得再好再牢固,不复习,总是会忘记的。但是,复习也要有讲究,不能大大咧咧、完任务型的看看这个翻翻那个,要有规律。我的复习计划是这样的:

语文

1.把课文读熟,能用自己的话讲出主要内容及段意。

2.把之前做过的卷纸上面老师画的重点题及自己不会的题再做一遍。

3.可以解释文中成语的意思。

数学

1.把错题本上的题复习。

2.牢记各类公式。

3.多见题,多做题。

英语

1.单词、课文牢记于心。

2.正确使用各类介词。

3.牢记时态和句型构成。

第5篇

一年一度的期中考试马上就要开始了,同学们正在进行紧张的复习,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特制定以下复习计划,仅供参考。

语文

1.整理课堂笔记。可以先尝试回忆课堂笔记内容,再来看笔记。

2.整理老师发下的复习试卷,记录其中错题,难题,并重新做一遍。这些复习卷很重要,你还可以找来去年或前年的考试卷做。重复做卷子里的题目,越熟练越好。

3.熟背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4.作文方面可以参考历年作文题目,并尝试写一些作文。

数学

1.整理老师发下的复习试卷,记录其中错题,难题,并重新做一遍。这些复习卷很重要,你还可以找来去年或前年的考试卷给做。重复做卷子里的题目,越熟练越好。

2.整理课堂笔记。可以先尝试回忆课堂笔记内容,再来看笔记。

3.整理公式。重新背一遍并理解。

英语

1.整理课堂笔记。可以先尝试回忆课堂笔记内容,再来看笔记。

2.单词句子熟背,最好能默。

3.常常拿起课本念句子,要大声念,不怕错。

4.常翻一翻词典,听一听磁带,看一看光盘。

5.整理老师发下的复习试卷,记录其中错题,难题,并重新做一遍。这些复习卷很重要,你还可以找来去年或前年的考试卷给你做。重复做卷子里的题目,越熟练越好。

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三科都适用,就是做模拟卷,要常常做,规定时间和评分标准,可谓“平时以考试心态多做模拟卷,考试时就能以平常心做考试卷”。

子曰:“温故而知新。”意思就是说温习学过的知识,才能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

每天放学回到家,首先就是主动完成作业。写作业的时候不能让父母催促着写,不懂的问题自己去思考,然后再去查资料,最后才去请教父母或老师。写完作业后的时间也不能浪费,自己看看课本,把掌握不好的知识加深印象;其次我们应该上课要认真听讲,要多复习学过的知识.坚持做到多做练习题,多背单词,多看课外书以及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

第6篇

一、做好期末复习准备工作

首先要明白复习的重要性。复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消化吸收、查漏补缺、强化巩固。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复习比学习新课更为重要,因为新课是一个一个散的“知识点”,而复习往往要求形成“知识链”“知识树”“知识网”,要求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综合的知识素养与更强的应考能力。

其次眼光要瞄准高考。知识的网,是一天一天织成的。再说,对前三个学期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复习,应该成为整个高三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复习不仅仅为期末的考试做准备,更要为毕业考试和高考做准备。一套试卷,考查的知识毕竟有限,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只眼要盯着期末考试,另一只眼还应瞄准高考。

二、期末复习的重点与要求

根据高二考试范围要求,将重点考察以下几本教材内容:《中国经典文化研读》《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而《中国小说欣赏》在本期未曾配发,所以,课内知识的复习将以前三本为主。

1.《中国经典文化研读》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侧重复习:

①重点文言字词。要求:一词多义要确定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的具体义项;古今异义要弄清在古代的意思;词类活用要弄清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的活用的类型与意思;通假字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找出其通假的本字。

②重点文言句式。掌握五种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特殊疑问句。要求会结合语境和相关的语言标志会识别,会翻译。

③文言翻译。要求一一落实重点字词(实词虚词),体现文言句式特点,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④文言断句。重在从内容上进行句读断句,注意联系有关的句式特点,注意识别古文中的专有名词,它们都有助于帮助我们断句。

⑤注重名篇名句的默写。

复习建议:文言文阅读理解,一定要注意“整体把握,诸因互解”;要注意对教材名篇的分项梳理与归纳,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可以联系一点课外的或高考文言文试题进行训练。

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侧重复习:

①积累字词短语。

②加强散文这种题材的赏析训练,把握此种文体的出题规律和答题方法。

3.语言运用。复习建议:题型千变万化,但都与语言的实际运用有关。强调三点:

①入格。不管是那种形式的语言运用题,一定要符合特定的要求。一是特定的应用文体的要求,如对联、贺信、一句话新闻、开场白、警示语、标语、口号、图文转换、仿句等等。二是要符合有关的作答要求,认真看清,建议勾划出来,并逐条遵照落实。

②得体。这是语言运用的核心所在。主要就是要符合特定的人物、身份、场合,符合特定的运用要求。

③显美。语言运用不应该只求答完就了事,要力求作答的精准雅美,充分展示自己的人品修养文采才华。

4.作文。在抓好常规训练的同时,突出议论文的写作指导。

复习建议:

①注意审题、点题、扣题;

②注意列提纲,至少要考虑中心、材料(详略、先后)、结构、手法、开头结尾等;

③注意书写与卷面

5.试题演练。

搜集几套期末模拟试题,准备在这最后复习阶段加强演练,使自己面对试卷心中有数。

三.时间安排

第7篇

本月中旬开始,西安市各初中学校会陆续组织期中考试,考题一般为学校自主命题。珍惜初三上学期的每一场考试,利用考试检验自己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找出薄弱环节和问题,及时弥补、调整。

一、多看课本,课后及时复习。

期中考试考核的内容都是围绕课本的,把课本吃透,把该熟记的知识点、该掌握的公式都必须拿下。每天在课后用半小时来复习,效果要比做两个小时的课后作业好得多,因为复习是为了检查自己是否已经牢固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如果缺少了复习,不但会影响新知识的消化吸收,还会在写作业时感到很盲目。不仅如此,课后复习还能够有效地帮助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讲授后,花费2-5分钟采用“过电影”式回忆法,趁热打铁,及时消化新学知识点。因为在这个时候,同学们刚刚获取到新的知识,还未能够真正做到全面掌握,所以就需要依靠及时地回顾复习来让自己充分理解并且加深记忆。

二、查漏补缺,互相提问

每天课间、晚上复习时,通过与书本对照、与同学互相提问,将学习内容与存储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对比,找出偏差和失误,将知识点深深地记在脑子里。

三、“回炉”复习

给自己把学习计划制定好,规定每一步的复习进程。大约在两周左右的时间将所有内容复习完,然后再“回炉”复习,便可保持已学知识点固若金汤,活学活用。

四、考试时,多审题,多检查。

要养成好习惯,在做题时一定要把题看清楚,不要贸然下笔;不提前交卷,多检查几遍,组织答案需细心,关键字眼、中心思想要抓准,运算过程、书写过程要谨慎,尽量避免因非智力因素而带来的不必要的失分。

虽然复习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都是大同小异,但是考试前后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中考的影响很大,不可小觑,初三生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好习惯,家长和老师也应该主动帮助初三生们改掉不好的习惯,在中考时,往往是一些坏习惯导致丢分,让考生和家长都痛心不已。

第8篇

不管是哪种考试,要认识到考试的重要性,它是对自己学过的知识是否掌握多少的一次检验,反映出你学习过程中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所以思想上正确认识了,重视了,你就能全心地投入到复习过程中去。

(二) 制定的复习计划

根据学科特点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对后几天的学习作出详细、科学、合理的安排,以便心中有数。同时要明确重点,攻克难点,侧重疑点。在对知识点进行梳理的时候应抓住重点、难点和疑点。复习更重要的是查漏补缺。

(三) 复习的方法多种多样

不同的方法也许适用于不同的人,我们应在实际运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同时应注意不断地变换自己的复习方法。复习中要文理科交替,因为文理科交替复习能减少学科知识间的互相干扰和相互摄制,利于记忆,增强知识在脑海里的时间性。

(四) 适当做些综合题

综合题能反映出你对该学科的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因为一门学科的知识之间都存在着密切联系,如果你做综合题做得较顺利,证明你在系统复习中对该学科的知识掌握是比较完善和系统化复习工作是做得较好的。如数学中的综合运算题就反映出你是否掌握各种运算法则和运算技能。这会增强你综合知识运用的能力。

(五)坚持做好系统复习

要认识相对集中的复习时间的宝贵,不能轻易浪费,所以要十分珍惜。把各学科的知识系统地进行整理,克服放松情绪。

第9篇

一、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习惯很有问题,学习过于浮躁,班级内的同学间差距太大,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较大。针对以上问题复习时主要是知识点梳理填空、过关练习、章节练习、其中穿插部分考试,检测学生复习情况。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主要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复习,老师少讲多点评。

二、具体计划:

1. 梳理基础知识中,主要抓住基础薄弱的学生,让学生自己讲、自己填、自己记,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最基础的知识,都能拿到基础分。记不住的重新记、多次记、反复记,确保每个同学过关。

2 重点知识一定加大复习力度,让大多数学生都能非常熟悉解题思路和涉及到的相关课本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考试稳重、不失误、少丢分。

3 适当培养学生分析解答信息题、实验探究题,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由于这次是市调研考试,难度比重估计较大,而且这种题型也是近年来成都市中考的一种趋势和热点。而我们学生在迁移知识、运用知识方面存在较大问题。这方面的练习会在每章每套模拟题中以一定比例出现,让学生适应这种考察方式,掌握答题技巧,尽量争取更多分数,以适应明年中考考察方式。

4 为了提高平均分,还应该准备一套针对差生的复习方法,计划在全班性复习的基础上,对差生“再炒一次回锅肉”,所以这次我在印资料的时候也每套资料多印了些,准备在复习时让全班同学都做到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再给部分差生来一次“小炒”,争取让他们“回味无穷”。

当然,在实际的复习进程中,会根据具体情况对复习策略做适当调整,特别是个别学生做单独辅导,让学生在原来的学习基础上更上一层

三、复习时间安排

11.5——11.7 复习第一章内容。

第10篇

【关键词】 高中化学;复习

在复习化学时,把握好方向,回归课本,本着重基础重应用的原则进行全面复习,不追求偏、难、怪的试题,就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紧扣双基,突破难点

“模考”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广,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仍是考点。比如基本概念中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阿伏伽德罗常数,基本理论中元素周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重要金属和非金属及化合物的有关方程式,化学实验,电化学等。

备考复习应增强针对性,每天安排适当的练习,特别是近两年的各地高考试题以及高质量的模拟试题,以基础题及中等难度题为主,达到提高解题速度、训练解题感觉的效果。做练习应像考试一样,尽量不丢题、空题,审清题目中的每一个关键字眼,并标出记号。遇到自己较为熟悉的题目,更要集中精力,认真分析,不可凭着经验和旧的思维定势,仓促解答;遇到重点题、热点题,做完题目后立即重新过一遍,明晰题型特点,理清解题思路,总结答题技巧,感受成功快乐;遇到难题,不能失去信心,既不能轻易放弃,也不能耗时太多,必要时与老师、同学多讨论,找出解决方法。做到“容易题稳拿分,中等题不丢分,难题争取得分”。

二、关注细节,规范答题

高考化学选择题近一半,模考也不例外。选择题往往侧重考查基本概念,考查学生对细节知识的把握程度。可用一周时间集中梳理复习过的内容、做过的卷子,分析选择题做错的原因:是看题不清,还是审题方法不当;是知识掌握有薄弱环节,还是存在知识盲区。化学规范性表达也是应注意的细节。如化学方程式书写一定要配平,酯化反应有水生成不能漏写,书写多元弱酸根水解反应时应分步、可逆,与用量、顺序、浓度、条件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要逐一看清,切不可下手就做;实验题应从操作、试剂、现象、结论四个方面完整解答;要辨析清楚填空题中对物质表述是填名称还是填符号、有机物是写分子式还是结构简式等。

三、融会贯通,提高能力

“模考”与高考一样,既要考查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更注重考查学生化学科学素养和能力,有些考题会与平时所学内容“形神俱变”。而要做到“似曾相识”,考前复习不能一味做题,死记硬背概念,避免出现“能够很流畅地陈述某些具体化学知识,但在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上常常难以把握”的情况,要回归课本,从熟悉课本的知识体系开始,进行必要的理解记忆,注意思考、整合、归纳、总结,找到表现每个知识点的具体情景或实际问题,并结合具体情景自觉主动地进行探索钻研,使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灵活应变。

第11篇

一、紧紧抓住课本,牢牢围绕“两纲”。

高考试题追根溯源在于课本,无论如何变化都离不开课本。课本的知识点、能力考查点都是高考试题的根据,也就是说高考试题由此衍生而来。而高考命题是围绕《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进行的。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课本,认真分析研究落实“两纲”,牢牢把握高考的“脉”。要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找到各个考点在课本中的着落点,并做到――落实,使课本知识灵活运用,达到课本与“两纲”的融会贯通,使学生通过课本知识的实际应用进而升华到两纲要求必备的能力。要依托“《大纲》这个依据、抓住课本这个根本、重视资料这个补充。”在复习过程中,切忌猜题,浪费精力和时间;切忌盲目搜集不确切的高考信息。教师超过课本而随意拓宽和加深知识,避免某些多次练习而被强化的题型去增加某些“规律”或特殊解法,教师在复习中要切实做到重视课本而不完全依赖课本。

二、重视实验操作,提升实验能力。

实验题是高考化学试题难点出现的集中区,对此,对化学实验的复习教师要给予高度关注。笔者对近几年来高考实验试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有七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素材的选取呈回归课本的态势;二是重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反应原理和实验原理的考查;三是试题考查方式体现由浅入深,从课本到创新;四是试题考点是考查学生实验的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五是出现了开放性试题;六是试题设置渗透或含有学科间综合内容(如与压强相关的气压装置);七是实验仪器、装置、现象、操作、设计均在考查范围之中。针对上述特点,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应努力做到认真复习课本实验,对实验的原理、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实验基础知识必须弄清弄懂,而且要做到举一反三。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创设实验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做实验的情境中,做好实验题。强化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以适应开放性试题,使学生在遇到新的实验情境时,能学会联想到已学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在应考中从容作答。

三、注重精讲精练,提高复习效益。

在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往往由于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等问题,会产生急躁情绪,满堂灌、满堂压,欲“以量取胜”的现象时有发生,尽管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两耳生茧,但收效甚微,学生对老师讲的本质、精髓和精彩之处理解和掌握得很少。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讲述要精要、精到。讲述精要是指讲清重点、难点、易混点,讲清知识体系。讲述精到就是要讲授到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前联后展。但讲要注意尺度,过分细致会使学生产生思维的惰性,形成坐享其成的陋习。

在高三化学复习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练习,因为这是复习的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做一定量的题目,提高解题速度和巩固基础知识,无疑是必要的。但如果让学生每题都做,就势必会淹没于题海中。众所周知,题海战术非但不能让学生提高,只能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和消化不良。因此教师要科学筛选习题,在“巧”字上下功夫,多中求优、优中求精。教师选题时既要重视知识深度和知识体系,又要注重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全”、“细”程度;选择的试题既要有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又要有启发性、时代性,符合高考命题趋势和题型变化。

四、强化反思纠错,提高复习效率。

教师在高三化学复习中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深刻的反思,深层次、多角度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和思考。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弄清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进而产生新的发现。进行有效化学复习,获取有效化学知识必须借助反思,因此在高三化学总复习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以一系列严格规范的措施要求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第一,基础概念的积累。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和原理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这些概念和原理有许多,如果在复习中基本概念和原理不过关,那后面的复习就会障碍重重。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这一问题,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真正弄清楚。对众多的知识点,要仔细比较,认真琢磨通过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概念、性质、实验等内容进行反思,明确其共性,认清差异,真正掌握其实质。

第二,养成解题后思考的习惯。在每次完成解题后,要求学生要形成回顾解题过程的良好习惯,努力使自己的解题方案、方法及过程正确、合理,达到最优化,语言表述规范,合乎逻辑。要在代表性习题和典型习题上下足功夫、用足脑筋,既要“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使知识得到不断的弥补、更新和完善。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只要长期坚持这种习惯,就能驾驭化学问题的全貌,掌握化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存规律和联系。

第三,及时归纳总结。在复习完每个单元或章节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反思这些单元或章节主要讲了哪些问题,其重点是什么,用了哪些方法,与以前的知识有哪些联系等。通过反思使普遍的知识规律化、有序化,零碎的知识整体化、系统化,从而融汇同类知识而形成有效的知识块。学生在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

第四,认真做好考后分析。每次考试结束后,学生要仔细研究试卷,找出失分的原因并填写好失分统计表,要认真反思自己的复习是否有实质性的效果,知识以及技能是否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自己还存在什么问题,以便在之后的复习中加强针对性。要把做题和重视考后纠错作为复习的重要工作。复习中常用的纠错方法,一是把错题做上标记,写上评析;二是专备错题笔记本,摘录错题,以防再错;三是还原纠错到课本上,标出纠错点及纠错题目位置、出处、错因和简易分析等内容。在做好记载的同时对出现的差错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不断地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盲点和顽症。

五、优化考试心态,杜绝失分隐患。

第12篇

一、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特点及近4年福建理综化学试题的启示

四年来,福建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的命制已经形成一定的模式,在试卷结构、试题类型、分值设置等方面均有比较成熟的做法。2012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各方面均保持相对稳定,较为平和。试题内容严格按照福建省教育考试院《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不超纲,无偏题、怪题。试题既注重对化学学科素养的考查,也体现高考的选拔性,有利于引导中学化学教学。2012年福建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特点如下。

1.试题知识点覆盖面广,考查学科的重点主干知识

这一特点是近四年福建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的显著优点。2012年试题考查了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基础有机化学知识、基本实验操作等主干知识,重在考查三基,力图扩大知识的覆盖面。试题还注重对化学用语的考查,依然重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全卷考了4个化学方程式,其中1个考查课内,3个是根据信息书写。

2.试题难易结合,凸显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近四年福建试卷都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融合。7道选择题仍以基础题为主,3道客观题重在落实“三基”和综合能力的考查,设问难易编排顺序合理,难度控制恰当。2道选考题既体现选修模块特点,又重在考查学生应用概念、规律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2012年福建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考查基础知识约占50%,确保学生能拿到基本分值。例如,2012年试题选择题第6、7、8、10题;第23题的(1)(2)小题;第24题的(1)(2)①小题;第25题的(1)小题;第30题的(1)(2)(3)小题;第31题的(1)(2)(3)①②小题。这些题目一般学生均能作答。

试题重视考查学生的能力,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读图能力、推断能力等,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思维深度,符合高考试题的选拔性要求。例如,选择题第12题,这题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要求较高的题目,题给信息量大,考查学生能力全面,尤其是读图能力要求较高。其中D项还要注意横坐标的数量级,要求学生要细心。再如,2012年试题的第23题第(5)小题;第24题的(2)②(3)小题;第25题的(1)小题;第30题的(3)(4)小题;第31题的(3)(4)小题,都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知识应用迁移能力。

3.试题朴素简练,有利于考生水平正常发挥

试题无过多冗长的文字叙述,没有花哨的铺垫,表述明晰、图示简洁、答案明确简练。多处设问直奔题旨,较好地控制了试题的阅读量。如第23题考查的都是主干知识,5个小问各不相干,独立成题,简单明了。第24题没有了复杂的工艺流程,没有在流程上设置障碍,问题设计平实。平衡常数计算简单,只要代入即可,没有复杂的数学变换,降低了难度。这体现了试题的简约性原则,致力追求自然朴实的风格,将有利于引导中学化学的教学。

二、2013年高考复习的几点建议

1.加强集体备课力度,提升教研实效性

提升教研实效性,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是取得高考成功的重要保证。在集体备课活动中,要强调做好以下几点。

(1)集备活动要加强纲本学习。

教师们要做到将教材烂熟于心,深入解读《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在2013年高考考试说明还未出台的情况下,2012年《考试说明》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教研组、高三年备课组要开展以研读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主题的集备活动,反复研讨准确把握高考考点的范围和要求层次,该删除的一定要删除,该简化的一定要简化,该突出的一定要突出,少做无用功,提高实效。

(2)集备活动内容要明确。

针对高三年复习的特定情况,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们要重点商讨并明确以下内容:复习课的进度、复习的重点如何体现、复习的难点如何突破、复习课应采用的教学方法等,切实提高高三集体备课的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3)集备活动要研究近年来全国各地真题,分析命题趋向。

尽管不同时期、地区高考考查的知识点大致相同,但每年的高考命题人员不同,题目呈现方式不断在变化。但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化学高考试题,命题手法基本相似,题目不偏不怪,不超纲。特别是涉及知识点、能力考查点几乎都是相似的。这就提醒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近年各地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综合变化点和创新点。对于近年的高考试题不仅要做,更重要的是去思考命题专家的思维特色和命题风格,分析高考试题的发展趋势,这样才能把握高考试题的特点和难易度,从而使复习更有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教师说题”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教研活动。在集备活动中,可尝试通过说题来共同分享研究高考试题的成果,丰富教研活动的内涵。“说题”的基本环节有:选题、做题、说题。其中说题内容包括:①说题目的背景。分析题材背景、知识背景、方法背景等,还有题目的出处、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及选择本题的目的;②说题目的解法。就题论题进行思路分析、解题操作、一题多解;③说题目的教法。简明扼要地说明题目的教学方法,即说怎样将题目的思想方法、解题策略和规律有效地教给学生;④说题目的拓展变化。即其他的命题方式,一题多变。通过说题,提高教师选编习题试题的能力,提高试题评价和命制水平,提高习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2.改革复习课堂模式,在课堂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近四年的福建理综化学高考试卷虽然已经有一定的模式,但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在备考过程中,除了夯实基础,以不变应万变,提升学生能力更是应对高考最有效的做法。

复习课堂如果只有教师讲授和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机械地模仿,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的思维不灵活,知识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差。所以要探索创新合适的复习课堂模式,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完成知识点的复习,还要关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是否有帮助。以下几种复习模式可以选择应用。

(1)更多地使用问题和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来源。更多地用问题和任务去引导和驱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获取信息、动手、相互间讨论的机会。化学课堂观察研究发现,这样的课堂将不仅更加高效,而且对学生统摄思维和发散思维、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定势思维和求异思维等的提升大有裨益。

(2)注意在复习课前后布置学生完成“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这不仅有利于复习知识,而且对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的认识将更加深刻。通过建构“思维导图”,学生将对各章各节的知识点在整体观念的基础上进行重新审视,举一反三,达到豁然开朗,融会贯通的境界。

(3)在习题讲评课上,偶尔尝试让学生来“说题”,精选合适的题目让学生上台讲评。除了调节课堂气氛,这对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锻炼思维品质也有一定的作用。学生“说题”过程中所暴露出认识上的缺陷,外化的思维的丰富性、多样性也为教师提供了教学资源,使教师的复习和讲评更有针对性。

(4)习题的讲评一定要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通过一道题的讲评,学会一类题的解法。一个教师的水平高低,从他习题的讲评就可见一斑。切不可停留在只对对答案,就题论题的肤浅做法。要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寻求多种可行的方案,举一反三,训练学生思维的批制性、深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3.三轮复习要明确阶段任务,稳扎稳打,循序渐进

明确不同复习阶段的任务,注意复习节奏。教师要认识到重要的不是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掌握了多少。千万不能盲目地赶进度而不注意复习质量。

第一轮侧重于“三基”的夯实。基本按照课本的知识序列,分单元进行全面复习。对所有知识点要进行地毯式的清扫,不留死角。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精选习题,要考虑习题对所复习的知识点是否有针对性。这样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讲评效率。这一阶段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整理,单元过关是搞好这轮复习的关键。在这轮复习过程中也可先让学生尝试做做真题,让学生对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有个大致印象。

第二轮重在提升综合能力,克服遗忘。专题训练、综合训练、理综训练滚动进行。这轮复习的前阶段对于重要的专题内容,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强化。重要专题如下:a.阿伏加德罗常数;b.氧化还原反应;c.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d.离子的鉴别与离子共存;e.盐类水解——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f.pH的计算;g.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和性质变化规律;h.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的运用;i.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j.盖斯定律与热化学方程式;k.简单有机物的性质;l.化学计算;m.选考内容等。让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深刻理解,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强化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这轮复习的后阶段要根据高考试题的题型特点按题型对学生进行分类训练。选择题应专门做限时训练,确保准确率。此外,对于化学反应原理题、化工流程题、实验题、选考题等题型集中突破,分类过关。在训练过程中注意学生解题速度,答题规范的训练,提高得分率。这个阶段对外来的信息卷要精选、精练、精评,坚决摒弃偏题、怪题、老题,坚决避免只做不讲或讲解不到位。注意着力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化学科成绩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指导学生做好对试题涉及知识点、解题策略和方法、解题规律和解题失误的反思。

第三轮为冲刺阶段。注意回归基础,回归教材。教材是考生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最原始载体。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与运用,理清教材各章节基础知识,纵横联系,前后比较,把握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完善知识网络体系。

高考是一种融知识、能力、体能、心理等因素的综合性竞争。这个阶段还要注意调节应试心理,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采用多种方式,将学生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以饱满的热情迎战高考。

4.重视化学用语的规范教学与训练,培养文字表达能力和规范解题能力

(1)教师要坚持用准确规范的化学用语表达,对于重要的化学用语,要经常在板书上体现,以便于学生模仿掌握。

(2)教师每节课都引导学生规范书写,要做到书写准确、规范、快速。

第13篇

关键词: 2012年江苏高考 化学命题 基本趋势 复习备考建议

一、江苏高考化学命题基本趋势

2012年江苏高考是江苏高考自主命题的第五个年头,高考化学的题型和题量已基本稳定,试题凝练简洁、表述清晰,设问简明,题干阅读量小,考生答题时间相对充裕,使今年高考化学试卷的整体难度比去年有明显的下降。江苏高考化学试题正向着既能为高校选拔具备继续学习潜能的学子,又能发挥命题对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导向作用。在考心上,试题更加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熟练应用的要求,注重了对考生理解知识和灵活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减少了偏怪难类型知识点的考查。试题在解读课程标准、利用教材资源和考试说明等方面似乎比往年都要做得好,命题的科学性、规范性和试题的基础性、应用性、时代性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今年高考江苏化学试卷总体特点是:立足基础、注重能力、贴近实际、简约朴实。

1.2012年江苏高考化学试卷(必考部分)与考试说明的比较

2. 2010、2011与2012三年题型比较

近三年高考化学试卷,试题题型、题量甚至分值分布都趋向稳定。I卷选择题还是以传统题型为主,考查内容涵盖了周期表、化学平衡、离子共存、环境保护、化学电池等。学生感觉做这些题目比较顺手,毕竟高三一年,这类题练得比较多,陌生度不大,单项选择题大多容易得分。Ⅱ卷难度也比去年下降了,以中档题为主。突出考查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从化学视角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如17题寻找流程图中的信息,设计物质的合成途径,19题的实验题NO和NO体积比不同产生何种影响、20题据图像分析产生氢气的主要物质是什么。试题加大了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的相关化学反应原理考查。化学试题的设置依据生产实际,而不是刻意杜撰或闭门造车,II卷试题内容涉及生活、生产、环保、能源、科研等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化学的实际应用价值,贴近实际是本年试题的又一大特点。如16题亚硝酸钙的制备,涉及环境保护、生产条件优化、物质的循环使用等。总之,化学用语、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反应方程式和离子共存、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电化学和化学反应热效应、盐类水解和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化学平衡、有机物的性质和合成、基础物质制备、离子检验和除杂、实验数据的阅读和处理、图表信息的综合运用等化学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三年已基本保持稳定。

2013届高三化学复习,我认为要少做难题、偏题,“少挖坑”,多在化学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等的广度上下工夫,“广积粮”。重视基础实验、重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思考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的渗透,不断穿插生活中的化学常识、化学知识的应用和运用、化工生产流程、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化学检测适应性和考场应变能力。

二、对复习备考的建议

1.研读考纲,把握复习方向。

新课程化学高考复习备考,应以《考试说明》确定复习内容,在2010年《考试说明》还没有到手之前,2009年《考试说明》仍有指导意义,以高中化学新教材为依托,根据必、选修模块之间的联系,组织实施复习教学。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高中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知识主线,明确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和关键点、易错易混点。切勿盲目拓展加深。

2.夯实基础,构建主干知识。

“双基”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基础,是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依据,在教学中,应注意研究教学要求和考试大纲的变化,立足“双基”,引导学生对知识之间整体联系的认识,加强对物质的变化本质及规律的理解。重视三大反应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热化学反应)、三大化学理论(平衡理论、结构理论和电离理论)这些化学学科的核心内容,完善和深化知识点。知识点的深化要采取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化。并构建各章节的知识网络,在教师的指导下,考生可进行专题训练,其功能就是将具有某项属性的分散知识,集中在一起构成“集成块”。在复习时把各部分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点串成线、结成网,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如铜及其化合物复习课,就可以形成如下的网络:

(1)无机化合物之间的网络。

(2)与有机之间的网络。如:Cu(OH)被醛基氧化为CuO,CuO被CHOH还原为Cu。

(3)与氧化还原之间知识网络。

如:已知氧化性顺序如下:Br>Fe>I>S。请将Cu按其氧化性排入到上述顺序中去,并提供相应的证据。

(4)与物质结构之间知识网络。

如:Cu可以与NH形成复杂离子[Cu(NH)],NH分子也可以换成其他分子或离子。

①将CuCl固体溶于水配成浓溶液,观察浓溶液为绿色。

②将其分为两份,向其中一份CuCl浓溶液中加水,观察,溶液颜色变成天蓝色;然后再向该天蓝色溶液中加入NaCl晶体振荡又恢复成绿色。

③向另一份浓溶液中滴加AgNO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也呈天蓝色。请结合Cu的结构用化学方程式和文字分析该变化的原因。

④取部分绿色或天蓝色溶液,加入浓氨水,观察,溶液变成深蓝色,请分析该变化的原因。

合理整合必考3个模块的知识,循序渐进,重视基础,全面、系统地落实《考试说明》中的各个知识点,找到知识与技能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把“三基”落到实处。决不能游离于《考试说明》和教材之外,埋头于各类教辅和题海之中,习题训练与讲评课要目的性明确,追求最佳投入与产出比,切忌造成解题“思维定势”。

3.加强实验,提高创新能力。

突出化学是实验科学,加重对实验考查力度,在近三年的化学试卷中呈增加趋势。但是从近年的考试中我们注意到,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去年的抽样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显然实验题已经是化学卷中考生失分的重要因素。这要求我们要树立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的思想,平时要做好演示和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化学知识的美,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多年来老师重视实验,学生也重视实验,但由于实验教学考查途径不完善,始终是薄弱环节,怎样提高实验能力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生和老师。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实验备考:一要特别重视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并理解其原理;二是回归教材“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真正动手完成实验;三要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并完成几个具有创新意义的探究性实验。

如在学生学习元素周期表时,探究“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的递变规律”,分别用镁条和铝片与稀硫酸反应,发现铝片与稀硫酸几乎不反应,基本上看不到气泡。或在相同的条件下,将两块完全相同的铝片放入c(H)相同的稀硫酸和稀盐酸中,发现稀盐酸中产生H速度比稀硫酸中快,这一现象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和酸的通性等是矛盾的,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在疑惑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请设计实验分析原因。于是我鼓励学生去对此现象大胆猜想、探究,进行了一系列的假设和实验设计。

疑问: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分析,反应的实质是单质铝与氢离子反应,那么为什么氢离子浓度相同的稀盐酸与铝片反应的速率却比稀硫酸要快得多?

猜想与假设:溶液中除氢离子外的其他离子(Cl、SO)可能会影响反应速率。稀盐酸中产生H速度比稀硫酸中快,那么,是否Cl对反应有促进作用?SO对反应有抑制作用呢?

探究方案制订与实施:用1mol/L的稀盐酸和0.5mol/L的稀硫酸分别与相同的铝片反应,验证了这个题目的正确性。两者再进行对比实验分别检查Cl和SO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再进行对比实验:

1.若往稀硫酸中加入一定量固体NaCl后,再与Al反应,发现反应的速率加快。

2.若往稀盐酸中加入一定量固体NaSO后,再与Al反应,发现反应的速率减慢。

通过以上等实验对现象加以分析、探究,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正是当前教育改革所追求的教学理念。

三、具体做法

1.精心策划,精细准备——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的实践。

(1)一轮复习的定位和目标

主要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技能,构建知识网络,打好知识基础,适当提高学生的能力,使他们形成一个完整的良好的认知结构。这一轮复习时,我们在例题、习题的选择上充分注意基础性、思想性、方法性、迁移性,控制难度,减小坡度,真正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扎实到位。同时,穿插必要训练和考试。这一轮复习必须有充裕的时间,我们一般在二月初结束。

(2)一轮复习的实践和感悟

1)练:平时的训练在选题上力求知识基础、题材新颖,尽可能原创,通过训练及时做好讲评与分析,及时适当调整复习的深度,难度和广度。

2)精:精心策划,精细准备,精选专题。

①教师提前准备:1)2012高考结束后,组织教师统一定时考高考试卷。2)开学初备课组组织本组教师共同学习2012年化学考试说明,力求准确把握每一说明的内涵与外延。以上两项准备目的使我们知道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②及时了解学生:1)开学初,我们就让全体学生做了2012江苏考题,并进行及时批改与分析。2)针对我校本届高三学生生源基础较差,面对这一情况我们是给目标、多鼓励,力求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我们的目标是:清醒的头脑,灵巧的双手,良好的习惯。具体要求: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后及时整理好笔记。作业要求:要有详细的作题过程,及时完成,及时批改及时订正,做好纠错工作。

③精心组织备课。

2.整合激活迁移应用——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的重点。

(1)精选专题,整合激活:二轮复习主要是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深化和应用,同时着力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这一轮复习针对高考的命题特点和规律,注意主干知识的复习,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我们将会精选专题整合激活。

(2)精选例题,迁移应用:为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应试能力,使所整合的知识达到“灵活”“熟练”的程度,应注意广泛吸取信息,精心编拟例题和练习,突出重点评析,注意查漏补缺。应在知识的交汇点上选择例题和习题,除了注意题目的思想性、迁移性以外,还要适当注意题目的新颖性和综合性,提高学生在新背景中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二轮计划与安排

第二轮主要按下面几个专题复习,同时进行相应专项训练,时间从2月中旬到4月下旬。

1.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共存与离子推断

3.溶液与分散系

4.物质结构、化学键

5.元素周期表与周期律及元素推断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图像

7.电离平衡与水解平衡

8.电化学及其应应用

10.重要的非金属及化合物

11.重要的金属及化合物

12.化工流程题的破解

13.有机化学专题

第14篇

一、元素化合物知识高考试题的特点

1.突出实验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探究和验证功能

例1(2011北京理综卷27)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aSO3沉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2)C中白色沉淀是________,该沉淀的生成表明SO2具有________性。

(3)C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

①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

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在A、B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进行实验,B中现象:

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合并(4)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实验。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具有探究和验证功能,本题结合实验围绕SO2能否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反应生成BaSO3沉淀的问题展开了有关探究和验证活动。解题时要注意对实验原理中所隐含以及实验现象所揭示的物质知识作出准确判断。

(1)加热时A中Cu能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气体,同时浓硫酸部分分解生成的SO3能与水蒸气形成硫酸酸雾。

(2)SO2气体和硫酸酸雾经过B时,硫酸与B中的氯化钡反应形成BaSO4沉淀,SO2则进入C被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氧化并生成BaSO4沉淀,表现出SO2的还原性。

(3)由于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氧化SO2时的还原产物是NO,NO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棕色的NO2,所以C中气体变棕色。

(4)甲要排除空气参加反应的因素,根据现有装置的功能,应该先通N2一段时间;乙则应该用饱和NaHSO3溶液吸收硫酸酸雾,而且注意不引入新的杂质气体。

(5)B中无沉淀生成说明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BaSO3沉淀,C中产生沉淀则是由于SO2在酸性条件下被硝酸根离子氧化并生成了BaSO4的缘故。

答案

(1)Cu + 2H2SO4CuSO4 + SO2 + 2H2O(2)BaSO4还原(3)2NO + O22NO2(4)①通N2一段时间,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饱和NaHSO3溶液②甲:Ba2+ + SO42BaSO4,乙:2Ba2+ + 2SO2 + O2 + 2H2O2BaSO4+ 4H+,白雾的量远多于装置中O2的量(5)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BaSO3沉淀

2.突出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例2(2011广东理综卷32)由熔盐电解法获得的粗铝含有一定量的金属钠和氢气,这些杂质可采用吹气精炼法除去,产生的尾气经处理后可用于钢材镀铝。工艺流程如下:

(注:NaCl熔点为801 ℃;AlCl3在181 ℃升华)

(1)精炼前,需清除坩埚表面的氧化铁和石英砂,防止精炼时它们分别与铝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新的杂质,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

(2)将Cl2连续通入坩埚中的粗铝熔体,杂质随气泡上浮除去。气泡的主要成分除Cl2外还含有________;固态杂质粘附于气泡上,在熔体表面形成浮渣,浮渣中肯定存在_________________。

(3)在用废碱液处理气体A的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镀铝电解池中,金属铝为________极,熔融盐电镀液中铝元素和氯元素主要以AlCl4和Al2Cl7形式存在,铝电极的主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钢材镀铝后,表面形成的致密氧化铝膜能防止钢材腐蚀,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化工流程题是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中的新宠,这类试题通过真实的问题情境突出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价值。解题时一方面要准确理解试题可能给出的物质的新的性质,另一方面要运用元素化合物知识对工艺流程中的转化关系作出正确判断。(1)氧化铁是碱性氧化物,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可以分别用强酸溶液和强碱溶液清除坩埚表面的氧化铁和石英砂。(2)由于“NaCl熔点为801℃;AlCl3在181℃升华”,所以在700℃的条件下精炼时,气泡中除含Cl2外还应该含有AlCl3;而此时由于未达NaCl的熔点,生成的NaCl应该在浮渣中。(3)尾气经冷凝后,气体A为Cl2,固体B为AlCl3。(4)电镀铝时,镀层金属铝应该作阳极,而且阳极溶解时产生的铝离子应该与氯离子结合成AlCl4或Al2Cl7。(5)致密氧化铝膜能防止钢材腐蚀的原因是由于阻止了钢材与空气的直接接触。

答案

(1)Fe2O3 + 6HCl2FeCl3 + 3H2OSiO2 + 2NaOHNa2SiO3 + H2O(2)AlCl3NaCl (3)Cl2 + 2OHCl + ClO + H2O(4)阳Al3e + 4ClAlCl4(或2Al6e + 7ClAl2Cl7)(5)致密氧化铝膜阻止了钢材与空气的直接接触

3.突出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概括和演绎作用

例3 (2011浙江理综卷26)食盐中含有一定量的镁、铁等物质,加碘盐中碘的损失主要由于杂质、水分、空气中的氧气以及光照、受热而引起的。已知:

氧化性:IO3 > Fe3+ > I2;还原性:S2O32 > I

3I2 + 6OH 5I + IO3 + 3H2O

KI + I2 KI3

(1)某学习小组对加碘盐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一定量某加碘盐(可能含有KIO3、KI、Mg2+、Fe3+),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并加稀盐酸酸化,将所得溶液分成3份。第一份试液中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第二份试液中加足量KI固体,溶液显示淡黄色,用CCl4萃取,下层溶液显紫红色;第三份试液中加入足量的KIO3固体后,滴加淀粉试剂,溶液不变色。

①该红色物质是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CCl4中显示紫红色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电子式表示)。

② 第二份试液中加入足量KI固体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KI作为加碘剂的食盐在保存过程中,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作用,容易引起碘的损失。写出潮湿环境中KI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将I2溶于KI溶液,在低温条件下,可制得KI3 H2O。该物质作为食盐加碘剂是否合适?________(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提高加碘盐(添加KI)的稳定性,可加稳定剂减少碘的损失。下列物质中有可能作为稳定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Na2S2O3 B.AlCl3

C.Na2CO3D.NaNO2

(4)对含Fe2+ 较多的食盐(假设不含Fe3+),可选用KI作为加碘剂。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该加碘盐中的Fe2+:________。

解析在中学化学知识体系中,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整个学科知识的基础,也是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的载体,同时它又离不开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的支撑,化学反应原理知识也能反过来促进我们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获取。本题就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探究食盐加碘的有关问题,解题时要注意运用规律正确判断有关物质之间反应的可能性及其产物。(1)在可能含有KIO3、KI、Mg2+、Fe3+的加碘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是由于Fe3+与SCN结合成了Fe(SCN)3;加入足量KI固体,溶液显浅黄色,经萃取CCl4层显紫红色,是由于溶液中的成分与KI固体提供的I反应生成了碘单质;加入适量KIO3固体后滴加淀粉试剂,溶液不变色,则原溶液中不含KI。所以该加碘盐中添加的是KIO3,其溶液酸性条件下能使I转变成碘单质的有Fe3+ 和IO3。(2)KI在潮湿环境中与氧气反应时,I被氧化成碘单质,氧气被还原成OH;虽然I2能与KI溶液结合成KI3 H2O,但这是可逆反应,KI3还会分解生成I2和KI,而且KI易被氧气氧化,I2易升华。(3)根据题给信息,要提高KI在加碘盐中的稳定性,一方面可以添加还原性比I强的物质,如含S2O32的物质;另一方面可以添加碱性物质,因为碱性条件下I2能转化为I和IO3。(4)由于Fe3+的氧化性大于I2,所以I的还原性大于Fe2+。因此要检验含I混合物中的Fe2+,应该用足量氧化剂先后氧化I和Fe2+,再用KSCN溶液检验生成的Fe3+。

答案

(1)①Fe(SCN)3 ②IO3 + 5I + 6H+ 3I2 + 3H2O2Fe3+ + 2I 2Fe2+ + I2(2)O2 + 4KI + 2H2O 2I2 + 4KOH否KI3在受热(或潮湿)条件下产生I2和KI,KI易被氧气氧化,I2易升华(3)AC(4)取足量该加碘盐溶于蒸馏水中,用盐酸酸化,滴加适量氧化剂(如氯水、过氧化氢等),再滴加KSCN溶液,若显血红色,则该加碘盐中存在Fe2+

4.突出包括无机和有机在内的物质知识的整体特征

例4(2011天津理综化学卷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合成1-丁醇,查阅资料得知一条合成路线:

并设计出原料气的制备装置(如下图)。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室现有锌粒、稀硝酸、稀盐酸、浓硫酸、2-丙醇,从中选择合适的试剂制备氢气、丙烯。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以上装置制备干燥纯净的CO,装置中a和b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和d中盛装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以上装置制备H2,气体发生装置中必需的玻璃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在虚线框内画出收集干燥H2的装置图。

(3)制丙烯时,还产生少量SO2、CO2及水蒸气,该小组用以下试剂检验这四种气体,混合气体通过试剂的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 饱和Na2SO3溶液②酸性KMnO4溶液③石灰水④无水CuSO4⑤ 品红溶液

(4)合成正丁醛的反应为正向放热的可逆反应,为增大反应速率和提高原料气的转化率,你认为应该采用的适宜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低温、高压、催化剂

b.适当的温度、高压、催化剂

c.常温、常压、催化剂

d.适当的温度、常压、催化剂

(5)正丁醛经催化加氢得到含少量正丁醛的1-丁醇粗品,为纯化1-丁醇,该小组查阅文献得知:①RCHO + NaHSO3(饱和)RCH(OH)SO3Na;②沸点:乙醚34℃,1-丁醇118℃,并设计出如下提纯路线:

试剂1为____________,操作1为___________,操作2为____________,操作3为____________。

解析中学化学中的物质包括单质、无机物和有机物等几类。本题则以合成1-丁醇为主线,融合了H2、SO2、CO2、H2O、丙烯以及醛类等物质的性质、制备、收集、检验等知识,突出了中学化学中物质知识的整体特征。但解题时还是要从各物质的具体情况出发,判断其应有的性质和相应的制备及检验等方法。(1)H2可以通过锌粒与稀盐酸的置换反应制备,丙烯可以通过2-丙醇与浓硫酸共热时的消去反应制备。(2)装置中的导管a能使分液漏斗和蒸馏烧瓶中的压强保持一致,从而确保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顺利滴入蒸馏烧瓶中;锥形瓶b的进气管很短,能防止c瓶中的液体倒吸入蒸馏烧瓶中;用甲酸与浓硫酸共热制备CO时,CO中可能混有甲酸蒸气和水蒸气,所以洗气瓶c、d 中应该分别盛放NaOH溶液和浓H2SO4吸收甲酸蒸气和水蒸气;制取氢气时可以直接使用装置中的气体发生装置,收集氢气应该使用向下排空气法。(3)检验丙烯中混有的SO2、CO2和水蒸气时,由于无水硫酸铜遇水蒸气变蓝,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SO2和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SO2和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检验这些气体时,应该最先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水蒸气,然后用品红溶液检验SO2,接着用饱和Na2SO3溶液吸收SO2并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验证SO2已经除尽,最后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4)由于合成正丁醛的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对转化率有利的条件是低温和高压,但要考虑反应速率的增大,所以温度不宜过低。(5)由题给醛类与饱和NaHSO3溶液反应的信息可知,要纯化1-丁醇,首先应该添加饱和NaHSO3溶液使其中的丁醛转化为难溶性的盐,并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乙醚是一种与水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能萃取水溶液中的1-丁醇;分离乙醚和1-丁醇两种互溶的有机物应该用蒸馏的方法。

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策略

1.记住基本内容

新课程高考中虽然直接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记忆和简单运用的试题所占比例逐年减少,但还有相应的题型出现,而且教科书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考查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该记住教科书所给定的基本的有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容。

例5(2011江苏化学卷9)NaCl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大

B.石灰乳与Cl2的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常温下干燥的Cl2能用钢瓶贮运,所以Cl2不与铁反应

D.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试题所给转化关系包括电解饱和NaCl溶液制备烧碱、氢气和氯气,H2在Cl2中的燃烧制备氯化氢,电解NaCl熔融液制备金属钠,Cl2与石灰乳的反应制备漂白粉,侯德榜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其中所涉及的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在教科书中都有介绍,复习中记住了考试说明所规定的物质知识的内容,就能迎刃而解。

答案B

点评记忆元素化合物知识,可以按照物质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相应的组合。(1)顺序关系。某元素在单质及其化合物中化合价的高低顺序。如:NH3N2NONO2HNO3。(2)种属关系。同一元素在单质及其化合物中不仅有化合价的高低顺序,同价态时也有物质种属的衍变。如:Na2ONa2O2NaOHNa2CO3NaHCO3NaCl。(3)因果关系。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主要是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存在、制法、用途以及保存方法等。在记忆元素化合物知识时,逻辑关系的选择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但必须关系清楚,层次分明,以保证知识的顺利提取。

2.融合相关原理

新课程高考中所涉及的许多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我们平时所没有接触的,不过相应问题都可以通过运用有关反应原理在对反应及其产物初步判断的基础上作出回答,所以复习中要掌握解释物质知识的一般方法,以及有关的反应规律或反应原理。

例6(2011江苏化学卷20)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制取与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已知:

CH4(g) + H2O(g)CO(g) + 3H2(g)

H= 206.2 kJ mol1

CH4(g) + CO2 (g) 2CO(g) + 2H2(g)

H =247.4 kJ mol1

2H2S(g)2H2(g) + S2(g)

H = 169.8 kJ mol1

(1)以甲烷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方法。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2 (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2S热分解制氢时,常向反应器中通入一定比例空气,使部分H2S燃烧,其目的是_____;燃烧生成的SO2与H2S进一步反应,生成物在常温下均非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H2O的热分解也可得到H2,高温下水分解体系中主要气体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A、B表示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

(4)电解尿素[CO(NH2) 2]的碱性溶液制氢的装置示意图见下图(电解池中隔膜仅阻止气体通过,阴、阳极均为惰性电极)。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Mg2Cu是一种储氢合金。350℃时,Mg2Cu与H2反应,生成MgCu2和仅含一种金属元素的氢化物(其中氢的质量分数为0.077)。Mg2Cu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试题要求判断新情境中反应的产物或书写新的方程式,其中产物的判断主要依据生成物的状态、组成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反应体系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等已知条件,以及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1)根据盖斯定律将已知的两个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组合,写出新的热化学方程式。(2)根据SO2和H2S反应的“生成物在常温下均非气体”,判断产物是H2O和S,然后完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由图可知,在5000℃以上时体系中已经不存在H2O、H2和O2,所以A、B分别是H原子和O原子。(4)先根据电解尿素的碱性溶液生成N2和H2的事实完成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然后写出两极的反应式。(5)根据Mg2Cu与H2反应生成MgCu2时,金属互化物中Mg的成分减少,Cu的成分增加,判断另一产物是Mg的氢化物,并通过金属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为0.077确定其化学式为MgH2,然后完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点评判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化学反应规律或反应原理,包括必修模块中的物质的分类方法、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离子反应规律,还包括《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和电化学基础等内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要注意与反应原理知识的融合,促进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相关原理的迁移运用。

3.尝试实验设计

以教材为基础,通过重现、深化和改进教材实验以及挖掘教材实验因素编制试题考查化学实验能力,是长期以来高考化学实验命题的一大特点。由教材演变而来的实验又以物质的制备和性质等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主。

例7(2010全国理综27)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装置B、C中发生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现象分别说明S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尾气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吸收。

解析试题围绕SO2的制备和性质展开。

(1)要求指出制备装置中仪器的名称,写出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要求指出有关性质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要求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并预设实验现象。

第15篇

一、简化记忆法

这是记忆化学实验的主要步骤的有效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几个关键的字或词组成一句精炼的话来记忆。如:用六个字组成:“一点、二通、三加热”,这一句话概括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大大简化了记忆量。

二、理解记忆法

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总结,找出内在联系及规律,然后记忆这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如:在记忆元素符号、分子式、原子等概念,必须在理解的意义前提下去记忆。

三、趣味记忆法

为了分散难点,提高兴趣,要采用趣味记忆方法来记忆有关的化学知识。如: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操作要诀可用:“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前者颠倒要爆炸,后者颠倒要氧化。”

四、重复记忆法

要利用必要的重复来加深记忆事物的印象也是跟遗忘作斗争的有效方法,所以在记住某些知识时常常用默默重复、叙述再现方法来加深印象。

五、编顺口溜记忆法

初中化学中有不少知识容量大、记忆难、又常用,但很适合编顺口溜方法来记忆。如:学习化合价与化学式的联系时可用“一排顺序二标价、绝对价数来交叉,偶然角码要约简,写好式子要检查。”

六、归类记忆法

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分类,抓住特征。如:记各种酸的性质时,首先归类,记住酸的通性,加上常见的几种酸的特点,就能知道酸的化学性质。

七、对比记忆法

对新旧知识中具有相似性和对立性的有关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

八、联想记忆法

把性质相同、相近、相反的事物特征进行比较,记住他们之间的区别联系,再回忆时,只要想到一个,便可联想到其他。如:记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不要孤立地记忆,要扩大联想。

九、关键字词记忆法

这是记忆概念有效方法之一,在理解基础上找出概念中几个关键字或词来记忆整个概念,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一变)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二不变)这一催化剂的内涵可用:“一变二不变”几个关键字来记忆。

十、知识网络记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