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作思路与举措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学习动机 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5.051
Abstract Beginning in 2007, the national colleg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the College English four, six test scor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level.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there is a great contrast between the actual input and English proficienc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The time and energy spent on learning English are more, but the effect is not significant. Taking a university in Chongq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ims a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glish learning,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work, 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the new ideas and 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hoping to promote the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to a certain extent.
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strategy
1 重庆某大学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为了掌握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和水平,调研采用问卷的调研形式,发放问卷共2000份,其中有效问卷1640份,有效率82%。调研对象为重庆某大学各学院各个年级随机的学生,通过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通过率从低到高年级逐步升高,女生高于男生。其中,大一四级通过率为0%(未考试);大二四级通过率为69.6%;大三四级通过率为88.9%,其中,大部分同学在大二的时候没有紧迫感,没有加强对英语的学习,这表明大部分同学是为了达到毕业要求而去学习英语。另外此次调研中女生的四级通过率为100%,说明女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比男生强很多。(2)英语学习时长较短,重视专业课程轻视英语学习。有47.3%的同学每周学习英语的时间不足两小时,37.8%的同学学习时间为2~10小时,高于10小时的同学寥寥无几。通过数据分析表明,由于重庆某大学的专业因素等原因的限制,学生用于英语学习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专业学习负担的增大,用于学习英语的时间偏少。(3)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很严重。由于对英语的不重视,高达91.9%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不及高考;44.6%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不及高中的50%,47.3%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是高中时的50%~100%,从大一到大三来看,两极分化越来越越严重,学生们的英语成绩差距从大一到大三越来越大。
2 英语学习新思路新举措
2.1 英语学习新思路
(1)把握两个关键。经调研发现,优秀的英语学习者有着强烈的学习动机,能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有意或无意地运用某些学习策略,使其更有效地进行英语学习。所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和能力应该把握两个关键,一是明确和强化大学生强烈的英语学习动机,二是实行有效的自主学习策略。(2)把握三个阶段。经调研发现,三个年级的学生英语学习呈现不同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问题,所以把握学生大学学习的三个阶段的阶段特征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2.2 英语学习新举措
2.2.1 明确和强化学习动机
(1)引导学生树立长期的学习目标。第一,班导师开展专业讲座。开展英语与当代社会联系的讲座,充分为学生讲明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英语在中国的重要性;第二,辅导员指导。从职业生涯发展角度和人发展的角度出发,说明英语学习对职业和人的发展的重要性,从视野的扩展、知识的猎取、选择的拓宽、人的不断完善等角度进行讲解。
(2)帮助学生强化中期的学习目标。第一,班导师指导。班导师从每个专业发展角度出发,结合论文写作、资源查询、软件运用等方面说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班导师在专业知识的日常教学上,可以通过教学实际操作证明英语学习在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同时为同学们提供认识自己不足的机会,从而刺激其强化英语学习动机。第二,辅导员组织学习交流会,通过交流,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明确了学生的现实目标。
(3)督促学生执行短期的学习目标。第一,班导师学习辅导。班导师在日常的教学和辅导过程中尽可能多采取英语教学或者半英语教学,教材尽可能使用国外英文原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让同学们时刻与英语打交道,营造英语学习的良好环境,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明确学生的短期目标,促进学生对英语的好感和兴趣。第二,辅导员建立朋辈辅导机制。通过朋辈辅导机制,每个年级,每个班级建立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帮扶机制,树立短期学习目标,针对性地进行听力训练、模拟练习、实践交流练习,针对性地对英语问题学生进行帮扶,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激情和兴趣。
2.2.2 培养强化有效的自主学习策略
(1)辅导员把握学生英语学习新动态。第一,建立“一早一晚”制度并以班级考核挂钩。“早”是坚持晨读坚持制。建立辅导员―助理―学习委员―早检员联系制度,每周排名建立年级竞争机制。辅导员和学工助理每周抽查早读情况,并及时在群里公布早读优劣情况。“晚”是坚持每天1个小时的英语学习时间,采取“氛围+兴趣+实用=出彩成绩”的措施。晚自习主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班级自主学习氛围,通过以点盖面,以面盖全,形成班级乃至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状态。第二,学以致用、增强学习兴趣。辅导员多宣传英语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英语社团各类活动(英语角)。参加英语征文比赛和演讲,提升写作能力。也可将本年级英语出彩的同学组织起来,开展“英语角”,“英语朗诵比赛”,“英语书法比赛”和“英语词汇比赛”等多种形式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外语应用能力。第三,考试前重点培训学生的应试能力。在开展多方位的英语教学,抓好基本技能练的同时,也应注意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辅导员可以按照考试安排,以年级或者班级为单位合理安排强化复习,定期举行模拟考试。同时,辅导员可定期举办在四、六级考试、托福雅思等考试交流会,让同学们提前掌握学习方法,学习应试技巧。最后,临考试前可邀请优秀老师为学生讲解考试技巧,解题方法。通过一系列的考前强化,巩固学生英语知识,熟练解题技巧,为最终提高四级通过率做好最充足的准备。
(2)年级-班级强化策略相互促进。第一,以班级为单位,强化早自习,坚持“一早”制度。班级早自习内容形式可设置听写单词和英语演讲。听写单词即选取英语优秀的同学担任听写负责人进行听写,也可将听写成绩作为平时成绩一部分,以强化学生英语学习动力。演讲内容不限制,形式多样,可以设定为每周2次,以此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主性。
第二,以年级为整体,以班级为基体建立专业化团体组织。具体是指辅导员引导年级干部、班干部根据年级、班级同学的想法并且结合不同的英语基础水平形成特色团体组织。如四级、六级、考研突击、考托福雅思等,分门别类组织晚自习,自行分配时间段进行小群体的集中自习英语。这种自由选择学习时间方式、小群体集中学习的方式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也从根本上消除了部分同学的懈怠情绪。
第三,互相帮扶、增强凝聚力建立学习小组。在系统化专业化的团体组织之外,班级可划分英语学习小组,任命英语基础好的同学作为小组长,小组长主要组织和帮助小组同学的平时的英语学习,包括早读、课堂学习、课外学习等等,并做好记录。辅导员根据月记录每月对小组进行考核,提高其积极性。
2.2.3 把握英语学习三个阶段
(1)大一阶段。才进入大学的学生,英语基础好,但很容易松懈和放弃学习,在此班导师和辅导员应强调英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长远目标,逐步形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也应扩展或运用学校资源,从世界发展的潮流、学生自我成才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已经成为一门不可或缺的技能。
(2)大二阶段。大二的学生经过大一的基础英语学习,逐步树立未来目标,更要提高英语水平。大二结束前即将进行专业分流,英语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针对这一点,需要更加强化学生学习目标。第一,班导师继续深入地从专业发展角度出发,论文写作、专业发展、资源查询、软件运用、学业深造、考研出国等方面说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开展英语与当代社会联系或者与专业密切联系的讲座,充分为学生讲明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第二,辅导员继续强调从职业发展角度和人自我提升的角度出发,继续督促学生早自习的学习,规范并完善早自习的考核。引导和完善班级形成英语学习小组和专业学习团体,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大三阶段。经过大二专业分流后,大三的学生会逐渐构建出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同学们即将面临就业,所以英语水平对大三学生要求更高。第一,班导师针对英语―就业、英语―考研进行讲解,说明英语在求职和考研或者出国读研的重要性和严峻性。同时也可开展系列专业英语系列讲座,对专业用到的软件,最新的学术研究文献进行讲解,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第二,辅导员针对大三学生即将面临毕业的现实情况,一是鼓励学生参与雅思托福等其他级别的英语考试,并积极提供相关信息和材料,二是关注考研的学生,为其提供优良的考研英语资源,把考研学生团结起来,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这次项目管理推进会是贯彻落实股份公司工作会、集团公司第三次党代会、“五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的大会,会议安排紧凑、务实、高效。会议总结了集团公司项目管理的经验和教训,为把经营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做出了思想动员和总体部署。
上午,一些在管理上做得好的项目作了交流发言,一些问题项目也进行了反省剖析,这些成功的、失败的经验教训都弥足珍贵,为持续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提供了借鉴。
下午,集团公司副总经理X等同志分别结合各自分管工作对项目管理提出了很好的要求。特别是董事长、党委书记X同志和总经理X同志更是高屋建瓴,对项目管理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并提出了新的要求。
董事长、党委书记X同志就项目管理工作做了一个十分精彩的讲话。X董事长在讲话中指出,开好这次项目管理推进会,既是贯彻落实股份公司、集团公司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的需要,也是保证“X”落地生根的有效方法与抓手,是进一步夯实项目基础管理、提升各级管理人员履职能力、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步骤和方法,是全面实现集团公司“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各项工作目标的关键举措和保证。X董事长结合自己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经历和集团公司项目管理的实际,从“项目管理是什么”、“我们的项目管理怎么了”、“管理主要‘管’什么”、“项目管理如何管住理顺”、“项目管理怎么管出效果”五方面对项目管理的思想、理念、思路、管理、方法与大家交流、探讨,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希望大家深刻领会,认真学习,抓好落实。
当前,摆在大家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项目管理推进会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大会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上来,为全面推进项目管理凝聚力量、奋勇前进。
下面,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我再强调几点:
一是全面学习传达会议精神,要学深、学透,用会议精神统一思想。大家要通过多种方式迅速传达这次会议精神,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深入领会会议精神,切实把项目管理推进会的总体思路、目标、举措、要求传达到施工现场,准确理解、领会和把握集团公司的总体思路与工作部署,为做好项目管理工作筑牢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用会议精神指导工作,全面落实项目管理要求。召开会议是总结引领,真抓实干才能落地生根,会议的思路、举措,各级项目管理人员要落实到行动上,更要做出成绩。对集团公司机关来说,要深度消化领导讲话的内涵,细致分解工作要求,明确各自责任,要把落实的重点放在抓紧完善细化各项工作措施、梳理相关规定办法、加强具体业务的指导上,确保各项思路和工作部署迅速地、不留余地的贯彻落实。对各子公司、区域指挥部、项目经理部来说,要按照既定的思路与目标,结合会议,认真解决“如何去做、标准是什么、如何做出效果”的问题,要层层分解量化,做到任务、人员、标准、时限明确,让各级人员深知自己的使命和职责,结合自身岗位在项目管理上创造价值。要以此次会议精神为引领,各级领导干部,要作出表率、以上率下,既当指挥员,又当好战斗员,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成具体行动和实际效果,才能实现创誉创效、真正做到“X”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给*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求我们用全新的视角审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验和教训,按照*提出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在“又好又快”这个根本目标上做文章;要求我们学习新经验、创造新机制、采取新办法、实现新突破,着力在改革开放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具体来说,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围绕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方面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要处理好增长和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尤其不能只顾增长和运行,更不能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成以GDP增长为中心。要在坚持“好”字优先,努力提高质量效益的基础上,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具体来说,就是在发展布局及其思路方面,采取“六个并重”的原则:一是城市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重;二是加快沿海地区开放开发与各个区域协调发展并重;三是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加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并重;四是加快经济发展与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并重;五是搞好经济建设与控制人口、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并重;六是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并重。
(二)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属后发展地区,且仍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经济总量不大,质量效益不高,这些决定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及继续保持必要的投资规模与不断增强消费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相结合;坚持以工业化城镇化为主导,走适合*区情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相结合;坚持以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与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三)围绕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要鼓励和实施“本土创业”和全民创业工程,创造条件加快县城、小城镇和集镇建设,实现小区域内的人口集约、产业集约和资金集约,让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而实现就地就业和增加收入。二要在不动摇现行农村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在有条件的农村试行“新型农村合作化道路”,增强农村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防灾抗灾能力。三要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从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劳动力素质等特点出发的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提高农产品商品率以及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同时注重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做强做大优势农产品和优势农业龙头企业。
(四)围绕扩大开放合作及提高开放水平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开放合作,既要有谋求合作的意图和诚意,又要具备合作的基础和条件;既要有合作的办法和策略,又要有合作的实力及实现共赢的机制和目标;既要积极改善经济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又要认真研究和实施引导经济区的产业聚集、资金聚集和人才聚集等。一是把*北部湾经济区与全*捆绑起来一并研究其规划、建设和发展;二是把开展金融合作和产业合作,作为*北部湾经济区扩大开放合作的重点;三是在创新开放合作的政策、机制和载体等方面大做文章,出实招、办实事;四是在全社会营造更加宽容的开放合作环境。
(五)围绕深化改革及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深化改革起统领作用的重大举措是政府职能改革,而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和重点则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倾力打造服务型政府,不仅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而且还要实现政府从配置资源的角色退出、从各种竞争性行业退出、从各类利益共同体组织中退出、从一切经营性领域退出,积极营造规范的政务环境、严谨的税务环境、顺畅的通关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以实现“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弱化”政府的微观操作职能、“转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的目标。
(六)围绕切实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及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实施节能减排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应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在经济建设中杜绝浪费,尽可能依靠科技手段减少对资源、能源的消耗;二是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和能源,创造尽可能多至少是相同的财富。在此前提下,提倡和要求全社会贯彻勤俭节约的方针。同时,在官员政绩考核中,彻底改变“唯GDP取人论事”的做法,构建以“绿色GDP”为基础的政府及官员考核体系。
市区乡镇营业部自*年成立以来,经过近两年来的探索和发展,在市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和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以“追求客户满意服务”为宗旨,秉承“沟通从心开始”的服务理念,以领先的业务和优质的服务在帮助乡镇用户实现顺畅沟通上,通过全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回顾20*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市场状况
截止十月份,累计放号张,低端机累计销售1567台,办理的业务量分均800笔/月,市区乡镇营业部自办厅累计净增用户四千户,乡镇所属区域净增用户数达三万户,每月营收资金从最初的五十万上升到现在一百万元,建设村级网点113个。
二、市场营销方面
农村市场不同与城市市场,在城市市场相对饱和的情况下,如何开拓农村市场?将是我们所面对的难题。乡镇营业部首当其冲,除了配合公司开展的营销活动之外,根据当地情况和地域差异,结合自身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营销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在所有乡镇开展区域市场营销的同时,我们针对个别竞争对手市场占有较高的乡镇,分别在大龙山营业部和杨桥营业部针对性的开展了竞争对手的反抢活动,效果显著。其次,根据当地的自身特点,我们在*营业部开展了以“龙舟竞技迎*移动传情庆端午”为主题的营销活动。另外,围绕建设新农村,加快新农村的信息化进程的工作,在今年9月份成功完成“手机村”的建设任务。
一系列的营销活动,极大提升了移动品牌在乡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地方关系的维护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拉近了与客户的距离,加大了信息化产品的推广力度,同时也锻炼了乡镇营业部自身的能力,在不断的探索中,充分调动了乡镇营业部人员积极性,拓展了市场,增强了乡镇营业部的竞争力。
三、在业务服务方面
从一名新员工成长成一名乡镇的老员工,这一路走来有太多的不易。尽管和市区的老员工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业务上的不断的磨炼,努力的将差距缩小。市区营业部也组织了多次各类业务、服务的培训,乡镇营业部的服务规范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今年的业务技能大赛,提高了乡镇营业部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同时加强经验交流,组织乡镇员工到其他营业部进行交流、学习,进行对比。通过交流、学习发现自身的不足,促进业务、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助于乡镇整体水平的提升。
围绕“金牌服务,满意100”活动,认真落实对顾客的五心服务举措,总体来看,在客户咨询投诉方面可以看出,乡镇营业部的投诉率远远低于市区。虽然我们的业务量比不上市区A类厅,但我们始终抱以优质的服务的态度、怀着饱满的激情,服务好每一位客户。通过此次的“聆听我心,完善我行”问卷调查活动,也不难看出,同去年相比客户满意度有了较大度的改观。
四、存在的不足
首先,在多运营商竞争的环境下,社会渠道将成为多方争夺的稀缺资源。为实施社会渠道的有效管理。今年3月份,乡镇代办渠道实行属地化管理。由于第一次接管区域内代办渠道,对代办渠道运营管理工作了解不透彻,出现了资金归集不及时、业务服务支撑不到位、业务服务培训不落实等问题。
其次,新业务营销工作推广力度不够。虽然农村市场对新业务的需求比起城市,还存在较大差距,但在新业务的营销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推广,就是吸引用户的注意,使用户对新业务有所认知、了解,产生好感,让用户乐于接受向他们所提供的一切,从而达到促进有效销售的目的。
最后,在乡镇营业部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同时暴露出一些不足和劣势。就整体而言,乡镇员工的业务知识能力和服务规范水平较市区还有些差距,基础管理方面略显薄弱,部分乡镇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热情不够,自我学习的意识不强,在市场开发、队伍建设、管理工作等方面仍显不足和欠缺。
乡镇营业部在认清形势的同时自我加压,加快发展,抓好最后二个月的市场开拓,争取全面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同时为来年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20*年的工作思路与工作设想
(1)继续在市公司的领导下,团结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努力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
(2)将开发农村市场为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强各项业务的发展,开发农村市场是我们坚定的信心,把各乡镇营业厅做为农村市场的发展中心,做好全方位服务,顺利完成各项任务。既要在把握好现有渠道、市场和客户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公司的政策、资源等优势作用。及时了解竞争对手的信息动态,快速反应,多部连动,要牢牢的把握住农村市场,把主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3)加强营销能力的培训和营销能力的提升,发展巩固现有市场,提高新业务收入占比。新业务的推广应抓住以下三点:从用户的感受出发寻求业务诉求点;通过亲身体验,传达给用户使用户对抽象的新业务产生鲜活感,可以看到且伸手可及;善于借势加强推广效果。以点带面,加大“关系营销”、“亲情营销”。
(4)加强自办厅、代办渠道的管理和村级服务点的服务和延伸工作,以及地方关系的维系工作,加强市场掌控力。搭建企业信息化平台,争取在集团业务上有一个纵深的发展和新的突破。分析各村级服点的业务发展,对业务量较小和无业务量的村级服务点予以更换,充分挖掘有能力的村级代办人员,完善村级渠道的延伸。对于业务量发展较大且愿意转为专营厅的服务点升格为专营厅,提高忠诚度,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激烈竞争。加深与地方关系的沟通和交流,与各村委,各乡镇农委,乡政府,养殖协会,当地的龙头企业的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倾力服务,利用集团V网和村级V网的优势。也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样火热的,还有九江市数十万贫困人口为脱贫致富、共圆“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劲头。他们从新的起点出发,向着美丽的“中国梦”进发。
为梦想,凝聚共识;为梦想,汇聚力量。共同的梦想,召唤着九江市上下共同的奋斗。记者曾多次到九江各地采访,这里的干部和群众挑战贫困的信心和决心,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天,披着酷暑,迎着骄阳,我们再一次来到九江,走近九江扶贫……
发力篇:高位推动,从关键处发力
九江是江西省第二大城市,有江西北大门之称。是江西唯一通江达海、位于长江,京九两大经济开发带交叉点的城市。交通便利、七省通衢。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有三分之二的水域面积在九江,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庐山位其境内。一进九江,便给人一种生气勃勃,生机盎然的感觉。但就是这样一个美丽、充满活力的大市,却也是有革命老区、山区,有灾害频发的湖区、库区,贫困人口近46万人的大市,扶贫工作非常有难度。
市扶贫和移民办主任孙丽敏接待了记者一行。孙主任是一个富有基层工作经验的领导。虽然在扶贫岗位工作时间不长,但非常熟悉情况。她告诉我们,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扶贫,贫困地区的面貌有明显的改观。但贫困情况依然存在,特别是因病、因灾返贫现象依然严重。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也是扎实推进九江市新的《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及扶贫攻坚的关键一年。九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和移民工作。年初,九江市扶贫和移民工作会召开,省政协副主席、时任九江市委书记钟利贵亲自到会并讲话,指出要把扶贫工作作为目前农村最大的民生实事来抓。紧接着,分别赴都昌和修水专题调研搬迁移民扶贫工作;并对九江市在贫困村开展“三个一”帮扶主题活动也作了重要批示。与此同时,时任九江市市长殷美根也深入到扶贫挂点镇调研扶贫开发工作;殷市长专门组织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扶贫开发工作,在市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决定在去年新增1000万元扶贫专项攻坚资金和100万元扶贫工作经费的基础上,今年又增加30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用于扶贫到户工作,并列入年度预算。在市委书记、市长的带动下,上半年,九江市38名市级领导都纷纷下到各自挂点乡镇和贫困村调研扶贫开发工作,进行现场办公。
“落子看三步”,全市一盘棋。领导发力,高位推动,全市扶贫和移民工作有了突出成效。
扶贫移民搬迁和库区移民解困是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难点,修水、武宁两县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创新工作方法,走出了一条移民搬迁和工业化、城镇化统筹发展的新道路,硬是将难点打造成了亮点。修水县在扶贫移民搬迁方面开创了“修水样本”,成为全省扶贫和移民搬迁四个试点县之一。武宁县充分发挥水库移民大县的优势,坚持将水库移民解困与移民搬迁工作相结合,被省办列为全省三个移民解困试点县之一。省扶贫和移民办章康华主任在修水、武宁调研时指出: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修水、武宁两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的成绩令人欣慰。省委强卫书记就修水、武宁两县在整体扶贫移民搬迁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也专门作了重要批示;省委尚勇副书记、省政府姚木根副省长等省领导先后前往修水、武宁调研;省扶贫和移民办多次在修水召开扶贫搬迁现场会;吉安、金溪、黎川等30余个市、县陆续到修水参观学习。
孙丽敏强调,“众力并则万钧举”。只有举全市之力,才能确保让贫困群众与全省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圆中国梦。
创新篇:干群齐心,工作亮点纷呈
俗话说得好,老大难,老大难,老大动手就不难。领导发力,高位推动,无疑对九江扶贫和移民工作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但是,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没有过硬的举措,没有大家的齐心合力,那也是难以突破的。
就像农民种下种子期盼丰收一样,他们需要付出辛勤的耕耘。孙丽敏说,从“想到”到“得到”,最重要的离不开“做到”,要带着一颗公心为人民服务,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努力。
在几天的走访中,我们深深感觉到,九江的扶贫和移民工作是干群齐心,举措得当,许多工作都有创新和突破,呈现六大亮点。
——村庄整治工作有新模式。九江市村庄整治工作采取贫困和移民村与新农村点相结合的整村推进新模式,以打造扶贫和移民生态示范村庄为目标,着力于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在395个贫困村的469个自然村实施村庄整治项目共1288个,投入资金18693.1万元;着力抓好了63个移民新村建设,先后投入2323.5万元;实施移民新村建设项目272个,各类项目已全面启动,进展快,效果良好。同时,还按照“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要求,以村内道路硬化、改水改厕、绿化亮化、危房改造等为重点,在永武、杭瑞、九景、彭湖、大广高速公路沿线高标准打造了30个村庄整治扶贫生态示范村。
——“三个一”帮扶主题活动有新方案。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九江市扶贫和移民办重新研究制定了《九江市定点扶贫单位在挂点村开展“三个一”帮扶主题活动的实施方案》。“三个一”帮扶主题活动旨在通过集中帮扶,利用2到3年的时间,使全市贫困村部分特困家庭“读不起书、治不起病、住破烂房”等三个方面突出困难得到缓解,帮助贫困户度过短期难关。“三个一”帮扶主题活动开展以来,深受困难群众欢迎。目前,172个市直及驻市定点扶贫单位都已完成调查摸底工作,确定好了亟待帮扶的贫困对象,制定好了具体帮扶措施和计划,大部分单位已经开始实施,帮助了贫困户解决突出困难,增进了和贫困群众的感情。
——移民搬迁扶贫有新探索。九江市把扶贫搬迁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作来抓,在修水县创造性走出了一条移民整体搬迁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路子,加快了推进整体移民搬迁和农民市民化进程,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得到了省办领导的充分肯定,为全省镇村联动,促进城乡一体化提供好的思路和模式。今年,全市搬迁任务数7630人,其中以工代赈移民800人,生态移民572人,深山移民6258人。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建设9个集中安置点,全部实行整体搬迁、集中安置。截止目前,9个安置点土地平整以及通水,通路,通电工作已基本完成,全面进入房屋建设阶段。
——雨露计划有新亮点。将贫困户子女选送到发达地区培训就业,是九江市“雨露计划”工作的一个创新,经过几年的努力,效果十分明显,得到了贫困群众的高度评价。今年市办继续加强与深圳技师学院的合作,签订了“九江扶贫班”招生工作协议,确定招收贫困家庭子女60名,三个培训专业,电梯技术10名,汽车钣金40名,珠宝鉴定10名。
——产业扶贫有新格局。全市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机制,加大产业扶贫投入力度,提高产业扶贫开发效益,努力形成“县有主导产业,村有支柱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的新格局。集中打造修水县何市镇火石村油茶、蚕桑、蔬菜千亩综合产业,修水县马坳镇黄溪村蚕桑、苗木、茶叶、蔬菜千亩综合产业,都昌县西源乡油茶种植,都昌县左里镇水栀子种植四个千亩产业示范基地,发展当地优势产业,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共扶持项目659个,项目总投资8460.56万元。都昌创造式的走出了一条与金融部门合作新路,探索扶贫到户产业贷款贴息模式。
——移民解困工作有新举措。省办下达《关于解决大中型水库移民突出困难的实施意见》后,九江市办立即召开了各县办领导工作部署会,并请省办相关处领导到会指导。全市共有五类特殊困难移民18368户、63701人。调查情况已于4月底上报。目前,正在以县为单位编制解决水库移民突出困难实施方案。武宁县在争取移民解困试点工作中,主动作为,先行先试,顺利成为全省三个水库移民解困试点县之一,目前该县已启动在工业园区征地178亩,计划投入资金1.5亿元,新建移民安置房12.4万平方米,安置1128户5000余人。市办不定期到各县抽查项目进度和资金拨付情况,要求各地建立项目进度台账,对项目实施进度进行动态管理。据统计,全市2012年1124个项目,已开工1098个;资金8696.6万元,已拨付5407.54万元。
一项项新举措是九江人不甘落后、决战贫困的不懈努力和不断探索。怎么干?干什么?从上任到现在,孙丽敏一直在思考着,也一直在行动着。如今,九江正做扶贫冲刺,兑现对贫困群众的承诺,让群众得实惠、干部受锻炼、发展明方向。
超越篇:凝聚共识,描绘梦想蓝图
在九江市采访期间,记者感受到九江市扶贫和移民工作真可谓亮点纷呈。面对火热的场景,面对浃背汗水,九江市扶贫人一点也没有自豪,而是感到任重道远。孙丽敏表示,将继续认真贯彻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和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围绕“做强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体、龙头昂起”的战略部署,按照“1234”的工作思路,促进城乡一体化和扶贫和移民事业的全面发展。
九江市扶贫和移民办副主任王生介绍,“1234”工作思路是:
围绕一个中心。继续以十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攻坚克难,主动作为,使九江的扶贫和移民各项事业大提升、大发展。
加强两项建设。一是加强自身建设。市办率先在全市扶贫和移民系统提出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省办网站头条给予宣传报道,省办领导在省办网站头条作出重要批示:“九江市扶贫和移民办在工作思路上,在工作方法上,与省办深度融合、深度对接,做到吃透精神‘对好表’、狠抓落实‘不走样’,工作积极主动走在前”。抓自身建设就是抓学习、抓制度、抓问责。孙丽任说得好,把书读薄,把人读厚;把书读旧,把人读新。其次是加强廉政建设。将党风廉政建设任务细化分解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责任体系。把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坚决贯彻“八项规定”不动摇,严控“三公”支出,对影响发展环境的“吃拿卡要”行为零容忍。
突出三个重点。一是以修水经验为重点,认真梳理总结修水、武宁、共青城、湖口整体移民搬迁模式经验,找到移民搬迁和工业化、城镇化统筹发展的结合点,并逐步在全市推广。二是将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的意见》和九江市“三个一”帮扶主题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新的有效探索,扎实推进扶贫到户工作;三是认真做好选送60名贫困户子女到深圳高级技师学院学习工作,继续办好深圳技师学院“九江扶贫班”,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创新雨露计划培训模式。
推进四项工作。一是贫困村村庄整治。大力推进482个贫困自然村的整村推进项目建设,特别是抓好30个示范村建设;二是努力做好水库移民后扶和解困项目,突出抓好9个50-80万的重点项目,60个水库移民示范村建设,重点抓好武宁县水库移民解困试点工作。三是加大产业扶贫投入力度,提高产业扶贫开发效益。集中打造修水县何市镇、马坳镇、都昌县西源乡、左里镇等四个千亩产业示范基地,发展当地优势产业,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四是继续把宣传报道、信息上报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总结扶贫和移民工作新经验、新做法,向社会宣传报道党的扶贫和移民政策、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效以及工作中涌现出的各类先进典型。
在记者看来,“1234”的工作思路是一种胸怀的展示!“1234”的工作思路是一种心灵的期许!“1234”的工作思路为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增添了希望!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八次、市七次党代会精神,响应和落实市委提出的“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实现崛起”号召、加快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新要求,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双高双翻番、努力进位次”的奋斗目标,根据县委《关于开展“学先进比创新看实效”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我公司党支部研究决定在公司党员干部中开展“学先进、比创新、看实效”主题实践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开展“学先进比创新看实效”主题实践活动,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委提出的“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实现崛起”的总体部署和市委赵倾霖书记在市八届人大七次会议闭幕时的讲话精神要求,紧密联系我公司党员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现状,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和突出问题;切实转变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增强加快经济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坚定跨越式发展的信心,营造“学、比、赶、超”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凝聚公司上下干事创业、加快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基本原则
开展“学先进、比创新]、看实效”主题实践活动,必须坚持联系实际,激发内在动力;坚持实践第一,着力解决问题;坚持选好载体,增强活动效果;坚持不走过场,注重抓好落实。在活动中,要做好拓展思路与改革创新相结合,解放思想与破解难题相结合,提高能力与推动工作相结合,确保活动深入扎实开展,务求在推动工作、加快发展上取得实效。
三、目标要求
开展“学先进、比创新、看实效”主题实践活动,要达到以下目标要求:
(一)加快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民县增强、再学先进找差距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强烈的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不仅则退、慢也是退的观念,变压力为动力,切实增强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
(二)加快发展的思想进一步解放,观念进一步创新。打开解放思想这一总开关,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观念,扫除影响发展的各种思想障碍,树立跨越式发展的理念,坚定加快发展、率先崛起的信心。
(三)加快发展的目标更高、思路更清。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工作目标更加明确,工作定位更加准确,发展要求更加具体,任务指标更加细化,树立起围绕科学发展创政绩的正确导向。
(四)加快发展的举措更加有力。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机制,消除机制障碍,谋求机制创新,建立起责任主体明确、完成时限明确、督促检查责任落实的长效机制。
(五)加快发展的思想作风保障更富成效。进一步增强作风的严谨性和纪律的严明性。弘扬讲实话、办实事、抓落实、求实效,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推进工作、加快发展,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良好局面。
(六)加快发展的合力更强、氛围更浓。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党员和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营造务实工作、锐意创新的浓厚氛围,凝聚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四、方法步骤
(一)学先进、找准发展差距
我公司与__网通公司相比,不论县域经济、人口数量、还是公司规模、员工数量都基本相同。但是20__年,__分公司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在全市名列前茅,而我公司在全市排名中名列中游。因此,__分公司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确定的赶超对象。我们力争用一年的时间使宽带用户数量和宽带业务收入赶上__,用三年的时间使固话、小灵通的数量和收入赶上舞钢,力争用五年的时间使各项业务指标赶上和超过__。
(二)比创新、不断解放思想
一是创新思想观念,要结合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组织大家向先进学习,不断开阔眼界,克服落后保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观念,树立积极进取、敢为人先的现代意识和观念。二是创新工作思路。要树立开拓性、开放性的思维方法。结合客观规律,敢于制定出大跨度、跳跃式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克服墨守成规、照抄照搬、传统僵化的思维方式。三是创新发展方式。必须坚决落实好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发展中不以牺牲公共环境、牺牲人民群众利益、牺牲子孙后代利益为代价,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放在重要位置。四是创新发展环境,要努力营造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诚心规范的市场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五是注重在建立好的工作机制上比创新。要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真正实现思想、观念、方法、制度创新。要通过坦斯有效的工作机制,激活干部员工的内在动力,激发他们的船业激情、工作热情、在公司上下营造昂扬向上、奋发有为、比奉献、争一流、敢拚搏的干事创业的大环境。
(三)看实效、抓好工作落实
要把工作任务的最终落实,工作目标的最终实现,人民群众满意度的最终提升,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作为检查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发展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看实效,要看各项工作任务、各项工作目标到年底是否实现了,向任命群众承诺的事情是否兑现了。看实效,还要看是否真正以务实的作风来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在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思进取、心浮气躁、推诿扯皮、效率低下、得过且过、纪律松懈,甚至吃拿卡要、的不良风气是否得到了克服和扭转;党员干部的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是否切实得到增强。看实效,还要看本地、本部门制定的加快和保障我县跨越式发展所制定的各项目标举措、所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是否得到了有效落实。
五、组织领导
县公司成立“学先进比创新看实效”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司综合办,__x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联系电话:
为全力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企业发展规划部工作总结)
时节如流、居诸不息,又到了总结一年过往,明晰思路与目标,坚定信心再出发的时刻。回顾一年的工作,发展规划部在集团业务部门及公司领导的精心指导下、各部门的鼎力支持与配合下,基础业务能力更为扎实,“务虚体系”业务更显实效,精细化管理与全面管理水平均有较大提升,下面针对一年来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思路做如下汇报:
一、2019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强化战略规划引领,为企业持续发展明方向、划路径。
按照集团公司编制三年滚动规划、专业化指导意见以及专业化建设项目调研等相关文件要求,部门在深入学习集团公司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分析掌握经济发展、行业发展形势,结合公司发展实际,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目标,规划战略路径,制定保障措施,高质量完成了三年滚动规划、专业化建设总体规划等纲领性文件的编制工作,并坚持高站位、强管控、保落实的战略思路,扎实推进集团公司改革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在公司落地落实,为解决影响公司整体改革发展的经营、经济、施工生产、专业化建设、亏损治理等重点工作打下了战略基础。
2、健全制度体系建设,为企业改革创新添动力、激活力。
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体制保证,高效发展的活力源泉,政令不清、执行不力、奖罚不明,企业经营活动将陷入僵局直至衰亡。为重塑制度建设工作,切实发挥制度引领、规范、保障作用,部门在深入学习集团公司制度体系建设工作经验基础上,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公司制度建设管理办法,并于四季度开展了制度评估及制度档案信息收集工作,共收集制度类、管理类问题五十余条,作为制度体系改革创新的方向依据,同时建立了制度信息档案及有效性制度目录,为公司制度信息系统集成夯实了基础。通过一系列业务改革举措,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创新实效,为公司制度建设合规性开展及制度学习宣贯强化了基础保障。
3、强化执业资格人才培养,为企业经营拓展强基础、作保障。
建造师人数紧缺、业绩不足、证件不匹配等问题一直以来困扰企业经营承揽的痼疾顽症,如何为公司经营承揽获取更多投标资源,如何实现项目管理人员“人证合一”,成为部门深入思考的问题。通过过去的实践经验总结得来,正向的宣传引导与做好配套服务已收效甚微,必须在完善执业资格人才培养机制上下功夫,方能取得实效。在听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部门结合集团公司相关办法与公司业务发展现状制定了公司《注册执业资格证书管理办法》,针对执业资格人才供给与需求两端矛盾,制定差异化、阶梯式津贴补助原则与标准,使无证者渴望取证、持证者期盼价值实现,价值贡献者真正受益。
4、实现资质证照有序管理,为企业经营活动力保驾、强护航。
一是积极响应集团战略,助力新产业发展。近年来,建筑行业信息透明度越来越高,各级行政审批核查力度也日趋严格,今年资质平移工作可谓一波三折,大体可以概况为“四进住建部、五访省建委、六跑市建委”,最终在对人员、业绩等各项资料反复推敲、细致修改的基础上,于10月份完成了房建、市政两项一级资质的两次平移工作,及时解决了集团建筑装配科技公司“准入不准营”的现实困难。
二是强力清理分支机构,营造良好经营生态环境。前些年受地方政策限制,公司经营承揽遗留的分公司达13 个之多,其中大部分被强制吊销,此部分分支机构因面临超出公司业务布局、负责人离岗、注销手续繁杂等因素影响,清理难度大,同时给企业信誉带来一定影响,部门经细致研究后,积极协调单位人员及社会中介机构,采取就近原则,分头办理,并持续跟踪,逐个销号,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基本清理完毕。
5、聚焦全面风险管控,为企业健康发展找症结、开良方。
风险防控事关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要上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与长远角度看待。年初,部门在与集团业务部门充分对接,深入学习外部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风险内控、风险评估、风险问卷调查等一系列风控工作,系统梳理了公司当前面临的重大重要风险8项,并制定了专项防控方案,作为公司风险防控的指导性文件下发执行。针对日趋复杂的市场环境以及企业面临的诸多问题,探索建立完善公司风险防控体系,着力提升企业治理能力与合规性管理水平,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研究方向。
6、积极落实国家政策,“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快进推、见实效。
“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作为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具有一定的政治性、系统性与复杂性。部门在单位领导的指导下,积极与地方各接收单位对接协商,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制定各阶段任务与目标。在积极清收回款,确保改造支付的基础上,全力推进预算上报、资产评估、资产移交、审计清算等工作。全年共回收资金629万,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压力,新都职工家属区也成为集团内首个完成分离移交的基地,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认可,下一步将重点完成审计清算及剩余补助资金回笼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1、战略规划的执行、监控、纠偏、评价与考核等方面工作还存在很大不足。
2、国内形式、行业形式、企业内外部环境的认识、分析判定能力还很欠缺。
3、风险管理形式大于实质,风险防控体系尚未成形,长效机制还不健全。
三、2020年工作安排
在做好部门日常工作的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强化战略引领,增强核心竞争力
强化战略管理,做好五年规划编制工作,规范战略执行、监控、纠偏、评价与考核等各环节管理流程,建立保障机制,保证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2、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研判企业内外部发展环境,以合规管理为标准,以内部控制为着手点,建立、健全各部门协调联动的风险识别与评价体系、风险跟踪与防控体系,保障企业经营稳定。
一、总结个人优势
1.工作积极性高、责任心强。作为一名新入职在编干警,具有较高的工作积极性,能够时刻以一个优秀司法干警的标准要求自己,积极工作、努力进取,工作精神状态较好。同时,一直以来能够保持较强的工作责任心,端正工作态度、注重工作细节,能够领会到所从事工作的意义与重要性。
2.注重学习与反思,态度认真。认可终身学习的理念,会利用业余时间看报、看专业书,努力学习政策理论、专业知识及其他办公技能,提升材料写作能力和案件办理能力。态度认真,能够总结工作中的遗漏与失误,反思不足,作好记录,逐渐改掉不好的工作习惯。
3.专业对口,熟悉业务相对较快。具有相关专业的教育背景,所学刑法专业与刑二庭工作内容对口,可以有效缩短熟悉工作的时间,能够较快适应法官助理的工作,配合员额法官撰写裁判文书。
4.工作环境好,审判团队完整,自我定位准。所在审判团队是一审一助一书的完整配置,人员齐全、分工清晰、目标明确,能够专心做好法官助理工作,明确工作内容,从工作需求出发,立足司法实践,有效、迅速提升自己的适应案件办理的能力。
二、查摆问题与不足
1.对相关法律、法规熟悉程度不够。刑二庭主要办理国家安全犯罪、经济犯罪、职务犯罪案件,个人在学习阶段过于注重理论研习,对相应的刑法分则条款不熟悉、不了解,对新出台的司法解释、个案批复不敏感,面对案件需花费大量时间查找法律条文、分析具体适用情形,办案慢。另外,对刑事诉讼法的程序规定尚需要作系统回顾,程序问题处理较为拖沓。
2.经验不足,未形成高效的办案习惯与思维模式。一是办案经验不足,对自由裁量权的具体运用缺乏实践理解,对裁判尺度把握不准确,面对案子需要仔细检索类似案件,以确定合理、适当的量刑标准,消耗很多办案时间。二是尚未形成适合自己的高效办案模式,面对新收案件,往往在看庭审笔录、查阅公安证据卷、查看辩护词之后,在撰写裁判文书时又要重新挨个翻看一遍证据,在查阅证据、获得内心确信上耗费大量精力,办案效率低。三是角色定位意识不强,裁判文书撰写过程中,回应辩护意见时不能良好的透过现象看本质,易被其思维模式引导。
3.裁判文书说理能力有待提升。裁判文书注重说理对降低服判息诉率具有重要作用。个人在撰写裁判文书时问题较多。一是对辩护意见所涉及的争议焦点归纳能力不强,往往在回应两个以上辩护意见时出现重复表述,不能有效总结矛盾焦点,加快办案进度。二是裁判文书说理不细致,概括性用语较多,释法性与说理性不强。
4.内勤与法官助理两项工作自我协调不够。内勤侧重上传下达、沟通交流,法官助理侧重专心办案,个人在工作中缺乏较强的时间管理能力,导致两项工作相互影响,总体工作效率低下。另外,与员额法官沟通不够,不能很好领会工作思路与意图,往往会导致事倍功半。
三、解决对策
2.加强学习。一是加强专业知识学习,通过多听、多看、多问、多思加强理论与实践学习,多向员额法官请教,增强自身的法律素养和实践能力;多向优秀的法官助理、书记员学习,熟悉实体、程序各项工作;多向经手的案件学习,从每一个案件中归纳经验、总结不足;多向书本和法律法规学习,夯实自身法学理论基础。二是加强政策理论学习,通过多看书、看报提高自身的政治敏感度,通过学习强国等软件,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政治觉悟。
站区建设公司工作总结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市国资委统一部署,公司紧紧围绕全年目标任务,以站区配套设施建设、综合服务项目经营管理及资金筹措三大工作任务为抓手,主动作为、寻求突破、稳中求进,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公司资产状况
截至2018年11月底,公司合并口径资产总额211亿元,负债总额86.54亿元,净资产124亿元,资产负债率40%。
二、经营目标完成情况
(一)资金需求。2018年度计划投资项目14.32亿元,还本付息约42.6亿元,资金总需求56.92亿元。
(二)融资余额。截至2018年11月底,公司融资余额76.06亿元(短期14.1亿元、中期22.9亿元、长期38.22亿元),直接融资32.4亿元占比43%。公司本部64.91亿元。
(三)到账资金及投资。全年累计到账资金43.75亿元,其中:土地出让金返还8.1亿元、债务性融资到账27.65亿元:广发银行3年期流贷2亿元(成本5.13%)、民生银行2年期4.75亿元(成本5.23%)、恒丰银行1年期流贷1.6亿元(成本5.43%)、兴业银行3年期理财直融6亿元(成本6.5%)、浦发银行1年期流贷2.5亿元(成本5.43%)、发行超短期融资券10亿元(两笔5亿元,成本分别为5.36%、4.93%)、发行3年期中票7亿元(成本4.27%)、
三、项目进展情况
2018年公司重点工作是:高速铁路项目资本金筹措、电气化扩能改造铁路项目(符夹铁路)征迁资金筹措,企业总部项目建设,客运综合枢纽配套设施项目建设。
1.高铁项目地方资本金,符夹铁路项目征迁资金筹措任务。根据国发〔2014〕43号、财预〔2017〕50 号及财金〔2018〕23号文件精神,多次强调地方政府国有企业(融资平台)不得为政府及其部门违规融资、不得以“明股实债”方式放大地方政府债务、对参与建设的项目按照“穿透原则”加强资本金审查确保来源合法合规。因此,公司无法继续为高铁项目、合资铁路项目进行融资,无法履行承担铁路资本金的出资任务。收到2018年铁路资本金出资计划后,公司已专题请示报告市政府,关于铁路资本金筹措当前存在的问题,市政府已安排财政等部门研究提出解决方案。
2. 东广场客运综合枢纽配套工程项目。项目包括东广场地下停车场和徐州东站东侧子站房站前落客平台、高架桥及地面道路。(1)前期手续办理情况。东广场前期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评审报告、交通评审报告均已报批通过,现正办理规划手续,涉及林地组卷报批工作已完成。(2)设计工作完成情况。地下停车场及高架桥工程施工图设计已完成即将送审;道路及高架桥工程施工图设计已完成并通过开发区规划建设局专家论证审查;东广场爆破单位爆破设计及施工方案已编制完成,爆破咨询单位中铁四院进行爆破评估并通过上海路局专家审查。(3)合同签订及对外协调配合情况。东广场爆破、道路与桥梁工程监理合同签订完成;与市轨道公司积极协调地铁1号线、6号线交叉施工及施工场地移交问题。市重点办已组织相关单位和部门论证站前高架桥和地下停车场招标模式,拟将高架桥和地库部分工程交由苏北铁路公司代建。(4)工程建设情况。道路工程施工单位已进场,东广场爆破施工、监理单位已进场完成施工方案制定,施工围墙砌筑完成,清运作业面内渣土;站北路、站东路及老站东路东侧地库原地面高程测量完成,新站东路南延凤凰山爆破工程已完成计划的63%。
3.高铁校区项目的后期维修、审计工作。该学校由公司投资2亿元承建,由承办,解决了站区周边适龄儿童上学问题。2017年6月30日通过竣工验收,2017年9月正式招收首批一年级新生,目前学校运转良好,公司主要负责做好学校项目后期的维修、维护工作;组织跟踪审计和施工单位做好项目竣工结算工作;组织施工单位向市档案馆移交工程资料。
4.高铁站区企业区域总部项目建设。(1)工程相关手续完成情况。装修图纸消防设计审查完成;供配电图纸审查完成并确定施工单位;智能化、供配电、内外装施工单位已进场并与总包单位完成对接。(2)工程现场实际形象进度。项目主体结构完成95%,二次结构完成90%,现场安装工程完成65%。其中:1-7号楼通过主体验收,正在进行外墙保温工程施工。9号地库主体结构已封顶,8号楼由于设计变更工期延迟,计划月底封顶。
5.邱山商务公园项目。项目占地约30亩,共3栋楼,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截至目前,项目土建与公共部分装修工作已完成,正在开展审计工作。
六、2019年工作思路
2019年,按照市政府全面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大举措要求,公司将紧紧围绕集团公司下达的全年工作计划,攻坚克难,确保全面完成工作任务。
(一)资金需求。2019年资金需求约27亿元,其中还本付息约22亿元、工程用款5亿元。根据公司当前财务情况,可滚动发行债务融资工具规模约35亿元,正在推进的17亿元中期票据、15亿元短期融资券以及东广场项目贷款基本可以满足明年资金需求。
(二)铁路项目资本金筹措工作。公司将积极向市政府请示汇报,尽快明确项目地方资本金筹资主体。根据国发〔2014〕43号、财预〔2017〕50 号及财金〔2018〕23号精神,多次强调地方政府国有企业(融资平台)不得为政府及其部门违规融资、不得以“明股实债”方式放大地方政府债务、对参与建设的项目按照“穿透原则”加强资本金审查确保来源合法合规。建议连徐高铁我市配套资金本由市财政承担或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解决。
(三)完成东站东广场客运综合枢纽配套工程建设。2019底道路工程、高架桥、地下停车场同时完成施工并通过竣工验收与高铁站东侧子站房同步投入使用,全年计划完成投资约7.9亿元。
强化目标导向。目标考核是引导各级端正发展思想、规范发展行为的重要杠杆。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大力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始终把“三农”问题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不同实际出发,对各级制定了“三农”工作不同阶段的目标要求。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省委、省政府组织制定了《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指标》,分为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生态环境4大类18项25个子项指标,并建立了考核机制,分年度考核,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抓什么,使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了各级干部的实际行功中。这种分解目标、分年度考核的做法,有效地防止或校正了领导层面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倾向。
创新工作思路。江苏在推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上之所以能取得卓著的成就,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思路的创新,根据不同阶段不同要求,创新优化“促”和“带”的思路与举措。如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充分、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提出了“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的工作思路。针对这几年公共财力快速增强,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组织实施了十大惠农工程,全面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党的十七大以后,江苏又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城乡建设规划、劳动就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领导体制“五个一体化”的思路,有效整合城乡资源,有序统筹城乡发展,引导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加大对三农投入。近几年来,省财政对“三农”投入的增长明显超过财政收入的增长。土地出让金等土地收益中规定一定比例必须用于农业,用地指标适度投放给农村。2008年全省“三农”投入377.5亿元,比上年增长60%,发放各类农业补贴7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8%。2009年全省“三农”投入将达427亿元,投入增幅继续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增长。由于财力的有力支撑,五件实事全面完成,新五件实事进展顺利。
推进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等改革。2003年对户籍制度作出重大改革,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制度,全面建立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以合法固定或稳定职业(生活来源)为户口准迁条件的新型户籍制度。农民只要符合准入条件即可迁户入城,农民市民化进程开始推进。在试点的基础上,2005年实施《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改变以往以一次性货币安置为主的办法,全省划分四类地区,执行相应的补偿和生活保障标准。同时,农村金融体制、农村流通体制、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县乡财政体制等改革都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
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和村镇布局调整。在城市化发展初期,江苏全面实行市管县体制,由此加速了区域性中心城市,特别是地级市的发展。在省辖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又推行向县级放权的政策。苏南的县级市一般都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县级享受了地市级经济管理权限,苏中苏北每个县都有省级开发区。开发区享受县级经济管理权限。近几年来,为了协调市和县的发展,一方面将省辖市周边县改成地级市的区,一方面实行省管县体制,既拓展了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空间,又增强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活力。同时,为了聚积要素集约发展,全省启动了村镇布局大调整,引导村镇建设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拓展强村强镇发展空间。1994年全省乡镇2100个、村36096个,2008年分别为1056个、16679个,分别减少1054个、19417个,减幅分别达50.2%、53.8%。
探索“以企带村、村企共建”的新农村建设新路径。在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中,提出了“以企带村、村企共建”发展之路,“村企”结对帮扶,将工业的理念引入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给新农村建设带来全新的思路、注入了发展的活力,形成了“以工哺农、村企共赢、百姓得益”的局面。
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制。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五保户集中供养和农村特困户子女免费入学制度。开展扶贫攻坚,加大对贫困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2005年全面推行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制度,父母年满60岁,可领到每月50元奖励扶助资金。
培养新一代农民和加强农村班子建设。从2003年开始实施百万农民教育培训工程,为破解新时期“三农”问题,适应农村生产力和乡镇企业发展的需要,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官”跟踪培养长效机制。1995年率先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2007年全省选派1011名大学生到苏北1011个经济薄弱村任职,2008年1670名高校毕业生奔赴农村,之后全省开始实施“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从2009年到2012年计划选聘1500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
通过对江苏“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基本做法进行梳理与思考,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是相互依存。共兴共荣的。农业的现代化根本出路在于工业化带动,农村现代化根本途径也在于依靠城市现代化带动。同时,也必须看到,农业和农村也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基础。片面地重工重城,导致城乡二元结构的加剧和城乡差距的扩大,工业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缺乏基础,孤立地谈农民利益的保护和“三农”的发展,就会失去大发展的机遇,失去统筹城乡的经济支持。
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既要重视解决入城农民市民待遇问题、发展机会均等等问题,又要重视解决消除城市生产要素流向农村的体制性、政策问题。现在城市吸纳农村要素的流入很方便,但城市要素流向农村的渠道却不畅。因为担心城市资本对农村资源和农民利益的掠夺,用体制、法律、政策等多种手段将农村“封闭”起来、“保护”起来,只会加剧农业的萎缩和农村的衰落。
关键词:安全;保卫;多校区;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020-02
近十年间,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快速增长,各地高校规模迅速发展扩大,大部分高校在校生规模超过了万人,许多高校都建设了多个校区。随着高校多校区发展,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多变性、艰巨性就突显出来。为了及时掌握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规律,有的放矢地开展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保卫人员必须要及时研究新时期的新特点、新情况,切实进行安保工作机制设计、制度设计,切实保证高校教育事业有序开展。多校区办学模式已经进行了十余年,往往采取多层次办学。校舍面积增加的同时,大量不同层次的学生进入校园学习;随着学校开放办学不断深入,学校与社会交流不断增强,学校不再是独立的象牙塔,社会人员来往校企频繁。这些情况给学校治安管理增大了空间和复杂性。近年来,多校区管理中常常出现内盗与外盗多发,学生群殴群伤事件增多,网络犯罪不断增多等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给保卫干部提出了新挑战。针对这些新特点、新情况,保卫工作势必要求与时俱进,创新保卫模式与措施,切实将保卫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切实为学校的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笔者结合多年的保卫工作,就多校区的安全保卫工作进行分析。
一、多校区安保工作面临的形势
为了充分利用高校多校区布局的教学资源,高校通常采用异地分段教育方式,即学生先后在不同的校区完成大学学习任务。这种异地分段教学方式给多校区安保工作带来了安保的新局势。对于单个校区就是一个安保新单元,与之相匹配的是一套完整的安保系统。安保工作面临校区内部安定秩序的建立,保障校区教学工作有序地进行。安全、消防、保卫等单元工作既是学校安保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分校区的独立部分,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针对分校区的安保工作,势必要按照独立校区的模式建立一套完整的安保系统,配备一批完整的保卫干部,构建一套完善的保卫设施。另外,校区周边环境是学校独立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如何将学校融入周边环境,如何构建安全有序的周边安全秩序,是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为此,分校区需要与驻地公安、消防等部门加强联系,共同构建稳定的社区安保环境,共同防御和打击各种危害社会秩序、危害学校教学秩序的不法行为。因此,校区周边稳定环境也是多校区安保管理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高校多校区发展与建设发展迅速,多校区安保工作还处在探索与发展阶段,主要体在以下方面:学校教育事业处在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转型阶段,安保管理制度还需要进一步调整与完善;校区有效的安保系统还需要经过一段时期的运行与完善;学校社会服务与交流合作纵深发展,为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学生社会实践中的安全管理面临新的挑战;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学校周边的生活和治安环境直接影响着校园的安全稳定,校区还需要进一步融入周边环境。
二、多校区安保工作思路与对策
1.多校区安保制度建设。面对复杂多变的多校区安保工作环境,为了确保学校教育事业顺利开展,学校在制度层面上进行顶层设计,制定切实有效的学校安全保卫管理制度。学校建立校长领导下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校的安全保卫基本制度,解决全校重大安全保卫工作事项,对学校重大安全保卫工作进行决策。完善的安保制度主要包括日常安全管理制度、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学生日常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校后勤安全管理制度等。构建完善的日常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建立健全领导值班制度,建立重大事故报告制度,有力地保证了学校日常安保工作的领导管理;制定学校消防安全制度,加强消防安全工作,保护学校师生生命及财产安全;制定完善的门卫安全防范工作规范与校卫队安全管理制度,严防不法分子混入学校进行犯罪活动;积极与辖区的公安派出所保持密切联系,联合开展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完善组织师生外出活动安全管理制度,为师生外出活动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学校安保工作要确定重点安保部位,制定完善的重点部位安保管理制度。学校重要的功能就是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环节中,教室、实验室是重要的教育场所,也是安保工作的重点部位。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制定教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教室与实验室及其设施的安保监管,确保教育活动中师生的人身安全。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工具,因此,制定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是学校安保工作的重要方面。近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不断推进,后勤安全管理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学校要高度重视后勤安保,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管理,杜绝校内发生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
2.多校区安保机制设计。在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学校安保工作构建多校区联动机制,实行“学校—学院—班级”三级联动的模式,形成师生齐抓共管的安保工作模式。多校区教学模式必然需要多校区安保系统进行配套,多校区安保联动机制成为必然。多校区安保管理在学校安保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个校区的安保工作独立又彼此协调。消防、保卫、后勤等工作要形成有机的整体,促进学校安保工作的整体有效运行,保证各个分校区教育工作有效开展。在单个校区中,构建“学校—学院—班级”三级联动的机制,保卫部门积极协调,促成全校师生总动员,共建安全有序的教育环境。
3.多校区安保措施。近年来,学校多校区管理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安保工作纵深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经验和做法。①建立了校园“110”报警制度。公安“110”报警机制在社会治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举措。国内大多数高校参照公安“110”的做法,在校内建立了校园“110”报警系统,组建校园“110”执勤队或突发事件处置中队,实行“有警必接,有险必救,有难必帮,有求必应”的24小时值班服务。校园“110”的建立,有效地预防和打击了犯罪或不法行为,在学校安保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校多校区安保系统发展的重要手段,有力地保障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②构建高素质的安保队伍。多年的校园安保工作经验表明,一支高素质的安保队伍是学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证。随着社会发展,犯罪和不法行为越来越隐蔽,高科技犯罪不断发生,高素质安保队伍建设成为必然。近年来,学校安保人员主要向专业化、高素质化方向发展。具有从警经验、入伍经历的人才和具有本科、硕士研究生等学历的高层次人才不断充实安保队伍,高素质的安保队伍成为学校安保工作的中坚力量。③科技装备武装安保设施。安保工作需要构建完善的人防、技防系统。技防系统中需要智能有效的安保设备系统,构建完整的消防、监视等装备,为积极防治网络犯罪行为,构建高效的网络设备与系统成为重要措施。用科技装备武装多校区安保系统,特别是监控系统,有利于多校区建立统一的安保系统,便于多校区安保工作统一指挥和调控。
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外延发展,高校现已发展成为重要的人才培养聚集地,高校面临复杂的安保形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多校区安保工作在学校安保管理制度建设、安保工作机制设计以及安保措施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积累了一系列的安保经验。学校现已进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式发展进程,安保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在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以及人防和技防措施上还需要下功夫,进一步规范安保制度,构建高素质安保队伍,科技武装安保,确保多校区高校教育事业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易爱成,李芳芳.略论高校治安保卫工作的主要特点[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63-64.
[2]毛占戈.浅析高校保卫工作改革的新思路[J].中国西部科技,2005,(7):88.
[3]李长松.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系统工程设计[J].大众科技,2005,(2):13-14.
【关键词】双学位;教育模式;人才培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学校积极为学生提供跨学科选修、主辅修、双学位等多种教育形式,尝试不同的途径和管理办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全面发展及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双学位教育是因材施教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我校自八十年代实行双学位制度以来,始终坚持“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双严”方针,不断强化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双学位教育的优势,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一、双学位教育模式的现状与特点
我校在实施双学位制度以来,在优化学校教学结构,有效利用现有办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复合型人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积极拓展,合理设置,辅修专业不断适应社会需求。学校根据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学校多学科的优势,不断调整辅修专业设置。近年来增设了工程管理、工商管理、金融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辅修专业,大大拓展了辅修专业的学科专业覆盖面,给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2001年,学校在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紧密合作办学的基础上,为南开大学开设了工商管理辅修专业,南开大学为我校开设了金融学辅修专业,这两个辅修专业的开设是校际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有益尝试,为两校间更深层次的合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2.严格把关,严格要求,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对双学位实行校院两级管理,院级单位负责学生的选拔、选课、教学计划的组织实施、毕业资格审查,校教务处加强宏观管理,组织协调,及时处理各种问题。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严格教学管理,对于不满足辅修专业继续学习要求的学生坚决淘汰,对于未修满辅修专业学分的不予进行毕业设计,从而保证了培养质量和学生主修专业的学习不受影响。
3.多种模式,多样培养,教育方式不断更新。由于专业特点和修读人数的不同,我校的各个辅修专业实行多种培养模式,对于修读人数多的辅修专业,实行单独开班、单独授课的培养方式;对于修读人数少的辅修专业,实行插班上课,个性培养的方式;对于南开为我校开设的金融学辅修专业,实行独立组班、委托培养的方式。教育方式的不断更新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教育资源,保证了各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二、双学位教育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
双学位教育模式虽然已经实施多年,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双学位专业课程安排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三学期开始,除去最后一学期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和答辩的时间,只有五个学期的学习时间,而且安排在周末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消化相当大的知识量,对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个严峻的考验;学校安排课程一般均为必修课,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规定专业的课程安排,缺乏一定的自主权。
2.学校的双学位班主要由该专业的开设学院负责,课程的组织以及平时的管理与考核,不同学院在具体操作上不尽相同,这就不可避免有的学院比较重视,管理严格,有的学院重视不足,管理松散。学生们只有上课时聚到一起,下课后又各奔东西,同学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课堂教学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部分学生随意缺课、旷课、应付考试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3.部分学生在选择双学位专业时缺乏必要的指导,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些学生选择专业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而是育目从众、随大流,或者听从家长意见,以至于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感到不适应,只好中途放弃,既耽误了自己的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教学资源。
三、今后实行双学位教育模式的工作思路
双学位教育模式是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我们要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不断改革创新,使双学位教育模式得到不断的完善。
1.实行淘汰制管理,可降低参加双学位专业学习的门槛,放宽申报的条件。对于那些学习成绩相对差一些,但是对修读双学位很有热情的学生应该为他们提供修读机会。
2.转变培养观念,尝试探索新的培养模式的改革。修订现有的双学位培养方案,允许学生在征得开课学院和主讲教师同意的情况下,选择有关课程的修读方式如免听、自修等,同时双学位专业课程不仅在正常学期开设,也可将部分课程放在寒暑假中开设;允许学生自己选择修读的学制,既可以提前毕业取得双学位,也可延长到毕业后两年内完成。
3.规范各开设双学位课程学院的管理,加强各学院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建立起严格统一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学生选课提供指导教师,帮助学生从自身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课程。科学化指导是实施双学位教育的有效机制,对学生如何科学化学习、获取双学位、处理好攻读双学位和考研等学习的关系以及双学位学习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主、辅修专业的学习等方面全方位地进行指导,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期限内合理调整和安排学习,为日后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和科研活动等奠定基础。
4.加强全市高校校际间的交流与资源共享,借鉴部分高校经验,这样既可以解决现有课时之内主修与辅修专业课程的矛盾,又可以使学生在暑期有计划、有选择地选修一些课程,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辅修专业学习中来,发挥各高校的办学传统、特色和学科优势,拓宽专业口径,打破各高校的封闭式办学模式,实现高等教育跨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大目标。
参考文献
[1]高春娟.复合型人才培养新途径的探索[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0(2).
[2]朱红.本科“辅修/双学位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教育,2006(02).
关键词:辅导员发展 应用技术大学 个人职业品牌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南宁学院是一所民办本科院校,2013年被教育部遴选为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试点高校,这给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应用与技术成了学校工作的重点,导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被弱化。社会大环境的各种新元素不断冲击当代大学生,而辅导员又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中坚力量,为大学生指引方向。所以辅导员队伍发展问题备受关注。个人职业品牌是指在相关专业领域(党团建设、职业规划和心理咨询等)中有突出工作表现。
一、个人职业品牌建设是辅导员团队发展的趋势
个人职业品牌建设能为辅导员团队建设带来新思路与发展契机。定期开展优秀辅导员表彰活动,树立先进典型,有助于提升辅导员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
(一)个人职业品牌建设能提升辅导员归属感与认同感
如今,辅导员普遍缺乏归属感、认同感,易产生职业惰性,加上新建本科院校基础薄弱,这一现象更为明显。要改变这一现状,需得到领导重视、支持和各业务部门的配合,以及社会对思政教育的关注,使辅导员在思政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中树立信心,体现自我价值。
(二)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方向为树立个人职业品牌提供客观条件
专业化和职业化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目标。这一目标推动辅导员需要在特定领域具备相关知识和职业素养。这些内在需求为辅导员树立个人职业品牌提供客观条件。
(三)个人职业品牌建设是辅导员团队建设和发展的需求
近些年,国家颁布诸多政策使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以及辅导员队伍建设有了强有力保障。辅导员队伍结构逐渐呈现年轻化和高学历化,但也遇到了些问题。初涉职场的他们对入职动机和职业发展比较彷徨,且在转型期的应用技术大学辅导员队伍常受到学生工作之外的多方因素影响。自身前途和发展方向是最他们感觉压力的主要根源。据此,许多高校通过一系列举措促使辅导员队伍良性发展,带动团队发展,体现职业价值。
二、以个人职业品牌建设视角审视应用技术大学辅导员团队建设不足
(一)辅导员队伍建设中个体与团队发展的理念有待转变
团队成员互相认同和相互协作是一支队伍有集体意识的表现,有助于提升团队向心力和战斗力。许多高校的辅导员队伍缺乏团队文化熏陶,并且学校在转型发展中教师有诸多机遇,使部分辅导员为个人追求而脱离集体。致使团队凝聚力不强,难以形成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
(二)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制度存在不足
许多高校在招聘辅导员时欠缺长远规划。转型发展期的高校由于资金薄弱、底子单薄和人事制度不健全易造成辅导员队伍专业构成和年龄层次不协调,这成了限制团队发展的根源。且很多高校以个人业绩而不是集体成绩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这样的评价制度使辅导员都想争“第一”而忽略了团队荣誉。此外,辅导员外出学习机会相对其他教师而言很少,开展学习交流活动缺乏政策与经费支持。
三、以个人职业品牌建设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途径
建设应用技术大学辅导员队伍,需依托实际情况,并与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不断改进工作思路,提高队伍战斗力。作者认为,带动辅导员队伍建设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学校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发展,为团队提供人才保障
W校要重视和支持,人事招聘时选出一批有经验的辅导员为核心组成团队,指导队伍开展工作。在专业结构上互补,在年龄层次上避免差异过大。辅导员不一定要科班出身,但需尽快提升基本功。同时发挥自身本专业特长,一支多样化的队伍有利于在学生工作上开拓创新。
(二)辅导员队伍建设应注重团队培训和团队文化建设
团队领导者的角色须从“指挥者”转变为“教练员”,通过团队培训提高工作效率,在合作中相互适应,形成良好的团队文化。辅导员作为一支特殊队伍,把共同信仰、价值观联系在一起,对学生工作彼此理解和认同,便于形成有特色的团队文化。
(三)队伍建设应注重个人职业品牌建设服务队伍发展
在实践中,辅导员所面临的不是单一模块的学生工作,因此在不同领域中发挥辅导员个人优势,有助于体现个人价值。在团队中发挥个体优势,以个人职业品牌建设服务团队发展能提高团队的向心力和战斗力,有利于品牌创新。辅导员队伍作为一种知识型团队,创新是本质特征,实现品牌创新是团队任务。
(四)队伍建设管理应重视目标管理和长效机制
进行科学的目标管理,收集对队伍建设的建议,制订共同目标。要实现共同目标,必须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同时用目标量化的方式根据成员各自优势分配任务,准时保质完成任务。在该过程中激发辅导员潜能,在特定领域中创造个人职业品牌。应用技术大学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易出现短时间人员不足或新成员快速上手难的问题。因此,塑造一支出色的辅导员队伍,重视目标管理和制定长效机制避免人才流动很有必要。
(五)个人激励与团队激励两并重
传统的激励方式为重视个人典型,突出个人业绩。该模式在人员缺乏、工作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有效。但在新形势下该模式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个人激励应与团队激励紧密结合,开展工作评价。工作制度应当体现人本管理和科学管理的统一,给辅导员的空间同时又责任到人,对执行力做到有效控制。个人激励和团队激励两并重能体现辅导员个人优势,增强队伍向心力,推动队伍整体提高。
在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背景下,个人职业品牌建设对辅导员队伍发展有促进作用。而培养一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队伍,是快速实现其品牌价值的有效方式。队伍的成长促进个人的成长,培养出一批辅导员“专家”,在思想教育、党团组织建设、职业规划、和心理咨询等方面为队伍的品牌创新提供源动力,是应用技术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远之计。
参考文献:
[1]谢宏忠.文化多样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回应[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1,(02).
[2]赵怀斋,季建国.应用型本科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初探[J].黑龙江教育,2016,(03).
一、现状调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
遵照局领导要求,笔者查看了各校的校内外环境、总课表、教师任课表及校本教研和培训计划、开学初学校自查情况记录等,并将调研重点放在技术装备的建、配、管、用、研、培上,通过与校领导、教师交谈和实地察看等多种形式,形成了一些总体印象。
1.领导重视,投入到位
三所学校均高度重视技术装备的基础建设,不断加大投入,提高装备水平,成效显著,基本达到省级二类标准,部分条件达到省级一类标准(见表1)。
2.思路明确,管理规范
三所学校都充分认识到技术装备对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助推作用,再先进、再完备的装备,没有良好的管理和规范的制度,也只能是一种摆设。三所小学均为小班化学校,校领导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具有小班化特色的管理规范。他们引导教师进一步规范仪器、设备、器材的登记入库、使用借用、损坏赔偿等操作流程,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装备的作用。从近年来部分专用室获得的省、市级专项认证情况,可以看出各校在技术装备管理上下足了工夫(见表2)。
3.聚焦课堂,重点突出
三所学校都敏锐地意识到,课堂是关键,是技术装备建、配、管、用服务的主阵地,主阵地上师生的发展,是技术装备工作的意义所在。为此,虽然是刚刚开学,各校均立足课堂教学,把校本教研、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培训等作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要求教师多研究学生,从而增强师生的主体意识。
4.努力创新,成果显现
三所学校依托技术装备工作,在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的同时,也在尝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回龙桥小学结合晨诵、午读等群体性活动,充分发挥图书室的作用,借助学校周边教育资源,成立了“回龙桥小学少儿信息科学研究所”。青云巷小学建设了“古生物陈列室”,对学生进行拓展科学教育。马台街小学教师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开设了多个兴趣小组,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模”“科技发明”等活动先后在省、市、区比赛中获奖,为技术装备的应用性研究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当然,在充分肯定三所学校技术装备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到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民群众对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必须与时俱进,高标准建设,不能仅仅满足于达到既有的“标准”,学校的“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表达和落实。
第二,学校在器材装备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比如,如何进一步彰显体育场地功能,如何进一步规划和利用技能创造室等主题专用教室,这些都亟须研究和解决。
第三,在教师的专项培训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不论是经费的投入还是人员的培训以及课程的开发,都需要不断加强。
上述问题提出的基本出发点是:我们不能仅仅在技术装备的配置上下工夫,不能仅仅满足于管理好,还要想办法用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更要创造性地发挥技术装备的作用,做出成效,做出特色。
二、管理建议:做强“硬实力”,凸显“软实力”
做强“硬实力”,凸显“软实力”,这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可以实实在在做到的行动。能不能做到,做得好与不好,首先要看我们在具体工作展开之前有什么样的决策。教育技术装备调研的初衷,就是通过调研发现问题,为学校技术装备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笔者着重从如何凸显“软实力”方面提几点建议。
1.立足校情,优化管理
配备与管理,始终是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基础性工程,我们这里要强调的是这种管理要牢牢站在学校情境之中。这里的学校情境,包括学校的教育哲学和办学理念,包括学校教育教学的个性化主张,以及学校里学生与教师的发展诉求。这些,都是决定一所学校的技术装备工作应该怎样做、怎样管的大方略。衡量一所学校的技术装备管理水平,不仅要依据专项配备标准,更要看其工作思路与绩效是否服务于学校的办学需求,有没有为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预留足够的空间。因此,相应的评价标准要有所调整。
2.立足教学,细化服务
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是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使命。我们的工作思路应该是,所有的教育技术装备要能够服务到每一门课程,服务到每一节课,服务到每一名学生。不是说美术专用教室只能上美术课,科学专用教室只能科学教师来用。要进一步细化所有的教育技术装备的教育功能,要制订整合性、一体化教育教学实施方案,做到物尽其用,真正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3.立足发展,强化创新
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是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终极目标。可喜的是,在这方面,三所学校已经做出了一些成绩。循着这样的思路往下想,我们可以围绕专用教室的设置开发独特的校本课程,形成课程特色;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尝试“大单元整合教学”,形成教学特色;我们可以充分依托社区教育资源,借助校园网、图书馆等校内信息源,构建更大范围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形成特色学习平台;我们可以针对校内小小博物馆,深度开发各种主题学习单元、活动单元,真正把这些校园场馆办成富有特色的“主题学习馆”;等等。创新发展,来源于创新思维,学校层面在这些方面可以发挥的空间非常大。
三、 同步思考:统一观念,统整思路
通过这次调研,结合自己的工作领域,笔者认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研究与实践要集中体现在三个关键词上,即管理、服务和创新。管理是技术装备工作的基础,即配齐、用足、用好,要科学规范;服务是为了让技术装备能够切实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是技术装备工作的目的;创新则是技术装备工作的目标,要充分利用现有硬件和软件资源,开创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形成办学特色,这是基层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三个维度。
从工作领域上看,管理、服务和创新是教育技术装备的三个方面;从工作水平上看,管理、服务和创新则是教育技术装备的三个不同的层次。在三者的关系上,管理是服务和创新的基础,只有管理到位了,技术装备的效益才能发挥出来,才谈得上服务和创新;服务是管理的内在指向性目标,即怎样服务就应该怎样加强和提升管理,服务同时是创新的生长点,服务水平发挥得越好,就为创新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创新是基于管理和服务的工作水平上的飞跃,是科学管理和优质服务换来的“可能局面”。
从管理、服务、创新三个维度上来看三所小学的技术装备工作,可以认为:三所学校均十分重视管理,强化管理的做法扎实到位,富有成效,这是我区在这方面工作中一直提倡的,其他学校也做得不错;在服务水平上,三所学校也有明确的意识,不断提高服务和保障一线教学工作的水平;在创新这一层次上,三校虽有亮点,但还没有形成品牌特色和整体推进的工作态势,而我区有的学校在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卓有成效。
通过对三所学校的调研,笔者看到了各校在技术装备工作上所付出的努力。如果说硬件建设上的投入需要“硬实力”,学校需要依托教育行政部门才能完成,那么在日常管理上所花的工夫则完全展现了各校的“软实力”。技术装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通过配置可见的技术设施设备提升教育和教学水平,对学校来说是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这些不可见的、隐性的成分是一所学校的“软实力”,是更加重要的。因此,从强化管理,到提升服务,再到大力创新,全部的用意都是在促进一所学校“软实力”的凸显。做强“硬实力”,凸显“软实力”,应该成为下一阶段三所学校技术装备工作的思路。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对三所学校技术装备工作的总体设计,就应该向凸显“软实力”方向倾斜,为各校提供政策和资源支撑。从学校办学层面上看,要将凸显“软实力”作为学校下一阶段技术装备工作的重点,通过课程资源开发、统整教学研究、教师培训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水平。
因此,各学校在以后的技术装备工作中需要进一步科学统筹规划,明确工作思路,在管理、服务、创新三个维度上再上新台阶。这样,我们才不会只拥有“亮色”,而是绘成丰富的“底色”,形成鲜明的“特色”,甚至是叫得响的品牌。通过凸显“软实力”提升学校的技术装备工作水平,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四、主要措施:注重需求,协调助力
作为技术装备工作者,我们不仅要科学合理分配利用资金,为学校装备最好的硬件,还要通过整合,使教育技术装备融入教育教学之中,使教育教学的三大要素通过装备过程实现和谐的融合,形成一个学科的高质量高水平建设。由学科到全面,使得技术装备的最大化运用成为学校提升“软实力”的有力增长点。要实现上述工作目标,技术装备工作者要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努力成为“软件开发者”“资源设计者”,协调各方面力量,为凸显“软实力”,提升学校技术装备工作的水平做出自己的努力。
首先,不仅注重符合“标准”,更要注重实际“需求”。
过去,我们习惯于按照既定的“标准”来配备学校的基础设施设备和现代化装备。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如果一味地追求标准,就容易脱离实际,忽略校本需求。这里所说的学校实际,既包括学校所在区域的群众对学校办学的要求,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培养目标的具体指引,也包括学校的学生和教师的发展现状、愿景的特点等,这些都影响着学校办学的方向,当然也决定了与之相配套的教育技术装备的“需求”。然而,办学需求对技术装备工作的这样一种“重要影响”往往是被忽视的。面对看似统一的“标准”,我们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应该立足具体情境,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并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目前我们要配备“技术装备”的时候已经充分考虑到了“需求”与配备的“针对性”,一些学校已经形成了特色化发展,配备了个性化、特色化的数字化实验室,如汉江路小学配备了再生纸创造室,丁家桥小学配备了机器人工作室,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将来这些工作会不断得到加强,形成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技术装备“示范学校”。
在技术装备工作领域里有这样一个误区,一谈到装备,人们立刻想到各种专用教室,好像是配备得越多,就越能反映一所学校现代化建设的水平。诚然,专用教室的配备是现代教育装备工作的基础性工程,我们也一直在努力为学校配备更多有特色、有意思的专用教室。可是,如果仅仅是追求数量上的“多”,而不去考虑使用上的“优”,不仅会让学校财务不堪重负,也会造成新的闲置和浪费。例如,前面提到的技能创造室,其功能和定位究竟是怎样的?不仅要用于科学课,能不能更好地和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学科课程相整合?再如,很多学校花大力气做了微型专题馆,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基地,然而,如何更好地开发其教育功能,更好地与日常教学相结合,从而创造性地将其功能发挥到最大化,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所以,我们不仅要配备“项目”,更要注重“整合”。
其次,不仅注重技术装备,更要加强协调助力。
在实践中,人们还是习惯于将技术装备等同于“实物”―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而看不见摸不着的部分却有可能被忽略。例如,三所学校共同反映出来的体育、艺术、科学等课程专业教师培训的不足,就是“软件”不到位的表现,还有一般任课教师的“技术装备应用”专项培训也不到位。随着我区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不断推进,校园内每间教室都变成了多媒体教室,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可是,我们的培训远远没有跟上,甚至连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培训都不尽如人意,更别说创造性地运用这些设备开发课程与设计教学了。在这方面,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为了提高技术装备的应用水平,发挥其最大效益,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提供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各级培训,督促学校自行组织培训,同时有计划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如装备管理、实验操作技能、自制教具、多媒体应用、装备新技术应用等,让装备工作在管理上上台阶,在服务上上水平,在创新上再突破。
在“协调助力”这方面,我们不仅提供培训机会,还要在以下方面加以强化:加大使用“南京教育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力度,使每所学校全面符合要求并在工作上有所创新;组织参加市级以上的“实验操作技能比赛”和“自制教具比赛”,并先进行区级选拔赛,力争取得更好成绩;利用“鼓楼实验中心组QQ群”及时传递信息、交流工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组织装备工作经验总结和研讨活动,鼓励更多的同志发表优质论文;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教科研工作,争取专题立项;等等。
遵照局领导要求,笔者查看了各校的校内外环境、总课表、教师任课表及校本教研和培训计划、开学初学校自查情况记录等,并将调研重点放在技术装备的建、配、管、用、研、培上,通过与校领导、教师交谈和实地察看等多种形式,形成了一些总体印象。
1.领导重视,投入到位
三所学校均高度重视技术装备的基础建设,不断加大投入,提高装备水平,成效显著,基本达到省级二类标准,部分条件达到省级一类标准(见表1)。
2.思路明确,管理规范
三所学校都充分认识到技术装备对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助推作用,再先进、再完备的装备,没有良好的管理和规范的制度,也只能是一种摆设。三所小学均为小班化学校,校领导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具有小班化特色的管理规范。他们引导教师进一步规范仪器、设备、器材的登记入库、使用借用、损坏赔偿等操作流程,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装备的作用。从近年来部分专用室获得的省、市级专项认证情况,可以看出各校在技术装备管理上下足了工夫(见表2)。
3.聚焦课堂,重点突出
三所学校都敏锐地意识到,课堂是关键,是技术装备建、配、管、用服务的主阵地,主阵地上师生的发展,是技术装备工作的意义所在。为此,虽然是刚刚开学,各校均立足课堂教学,把校本教研、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培训等作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要求教师多研究学生,从而增强师生的主体意识。
4.努力创新,成果显现
三所学校依托技术装备工作,在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的同时,也在尝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回龙桥小学结合晨诵、午读等群体性活动,充分发挥图书室的作用,借助学校周边教育资源,成立了“回龙桥小学少儿信息科学研究所”。青云巷小学建设了“古生物陈列室”,对学生进行拓展科学教育。马台街小学教师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开设了多个兴趣小组,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模”“科技发明”等活动先后在省、市、区比赛中获奖,为技术装备的应用性研究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当然,在充分肯定三所学校技术装备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到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民群众对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必须与时俱进,高标准建设,不能仅仅满足于达到既有的“标准”,学校的“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表达和落实。
第二,学校在器材装备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比如,如何进一步彰显体育场地功能,如何进一步规划和利用技能创造室等主题专用教室,这些都亟须研究和解决。
第三,在教师的专项培训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不论是经费的投入还是人员的培训以及课程的开发,都需要不断加强。
上述问题提出的基本出发点是:我们不能仅仅在技术装备的配置上下工夫,不能仅仅满足于管理好,还要想办法用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更要创造性地发挥技术装备的作用,做出成效,做出特色。
二、管理建议:做强“硬实力”,凸显“软实力”
做强“硬实力”,凸显“软实力”,这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可以实实在在做到的行动。能不能做到,做得好与不好,首先要看我们在具体工作展开之前有什么样的决策。教育技术装备调研的初衷,就是通过调研发现问题,为学校技术装备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笔者着重从如何凸显“软实力”方面提几点建议。
1.立足校情,优化管理
配备与管理,始终是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基础性工程,我们这里要强调的是这种管理要牢牢站在学校情境之中。这里的学校情境,包括学校的教育哲学和办学理念,包括学校教育教学的个性化主张,以及学校里学生与教师的发展诉求。这些,都是决定一所学校的技术装备工作应该怎样做、怎样管的大方略。衡量一所学校的技术装备管理水平,不仅要依据专项配备标准,更要看其工作思路与绩效是否服务于学校的办学需求,有没有为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预留足够的空间。因此,相应的评价标准要有所调整。
2.立足教学,细化服务
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是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使命。我们的工作思路应该是,所有的教育技术装备要能够服务到每一门课程,服务到每一节课,服务到每一名学生。不是说美术专用教室只能上美术课,科学专用教室只能科学教师来用。要进一步细化所有的教育技术装备的教育功能,要制订整合性、一体化教育教学实施方案,做到物尽其用,真正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3.立足发展,强化创新
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是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终极目标。可喜的是,在这方面,三所学校已经做出了一些成绩。循着这样的思路往下想,我们可以围绕专用教室的设置开发独特的校本课程,形成课程特色;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尝试“大单元整合教学”,形成教学特色;我们可以充分依托社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 1KEJI AN. C OM区教育资源,借助校园网、图书馆等校内信息源,构建更大范围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形成特色学习平台;我们可以针对校内小小博物馆,深度开发各种主题学习单元、活动单元,真正把这些校园场馆办成富有特色的“主题学习馆”;等等。创新发展,来源于创新思维,学校层面在这些方面可以发挥的空间非常大。
三、 同步思考:统一观念,统整思路
通过这次调研,结合自己的工作领域,笔者认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研究与实践要集中体现在三个关键词上,即管理、服务和创新。管理是技术装备工作的基础,即配齐、用足、用好,要科学规范;服务是为了让技术装备能够切实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是技术装备工作的目的;创新则是技术装备工作的目标,要充分利用现有硬件和软件资源,开创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形成办学特色,这是基层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三个维度。
从工作领域上看,管理、服务和创新是教育技术装备的三个方面;从工作水平上看,管理、服务和创新则是教育技 术装备的三个不同的层次。在三者的关系上,管理是服务和创新的基础,只有管理到位了,技术装备的效益才能发挥出来,才谈得上服务和创新;服务是管理的内在指向性目标,即怎样服务就应该怎样加强和提升管理,服务同时是创新的生长点,服务水平发挥得越好,就为创新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创新是基于管理和服务的工作水平上的飞跃,是科学管理和优质服务换来的“可能局面”。
从管理、服务、创新三个维度上来看三所小学的技术装备工作,可以认为:三所学校均十分重视管理,强化管理的做法扎实到位,富有成效,这是我区在这方面工作中一直提倡的,其他学校也做得不错;在服务水平上,三所学校也有明确的意识,不断提高服务和保障一线教学工作的水平;在创新这一层次上,三校虽有亮点,但还没有形成品牌特色和整体推进的工作态势,而我区有的学校在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卓有成效。
通过对三所学校的调研,笔者看到了各校在技术装备工作上所付出的努力。如果说硬件建设上的投入需要“硬实力”,学校需要依托教育行政部门才能完成,那么在日常管理上所花的工夫则完全展现了各校的“软实力”。技术装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通过配置可见的技术设施设备提升教育和教学水平,对学校来说是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这些不可见的、隐性的成分是一所学校的“软实力”,是更加重要的。因此,从强化管理,到提升服务,再到大力创新,全部的用意都是在促进一所学校“软实力”的凸显。做强“硬实力”,凸显“软实力”,应该成为下一阶段三所学校技术装备工作的思路。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对三所学校技术装备工作的总体设计,就应该向凸显“软实力”方向倾斜,为各校提供政策和资源支撑。从学校办学层面上看,要将凸显“软实力”作为学校下一阶段技术装备工作的重点,通过课程资源开发、统整教学研究、教师培训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水平。
因此,各学校在以后的技术装备工作中需要进一步科学统筹规划,明确工作思路,在管理、服务、创新三个维度上再上新台阶。这样,我们才不会只拥有“亮色”,而是绘成丰富的“底色”,形成鲜明的“特色”,甚至是叫得响的品牌。通过凸显“软实力”提升学校的技术装备工作水平,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四、主要措施:注重需求,协调助力
作为技术装备工作者,我们不仅要科学合理分配利用资金,为学校装备最好的硬件,还要通过整合,使教育技术装备融入教育教学之中,使教育教学的三大要素通过装备过程实现和谐的融合,形成一个学科的高质量高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 1KEJI AN. C OM水平建设。由学科到全面,使得技术装备的最大化运用成为学校提升“软实力”的有力增长点。要实现上述工作目标,技术装备工作者要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努力成为“软件开发者”“资源设计者”,协调各方面力量,为凸显“软实力”,提升学校技术装备工作的水平做出自己的努力。
首先,不仅注重符合“标准”,更要注重实际“需求”。
过去,我们习惯于按照既定的“标准”来配备学校的基础设施设备和现代化装备。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如果一味地追求标准,就容易脱离实际,忽略校本需求。这里所说的学校实际,既包括学校所在区域的群众对学校办学的要求,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培养目标的具体指引,也包括学校的学生和教师的发展现状、愿景的特点等,这些都影响着学校办学的方向,当然也决定了与之相配套的教育技术装备的“需求”。然而,办学需求对技术装备工作的这样一种“重要影响”往往是被忽视的。面对看似统一的“标准”,我们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应该立足具体情境,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并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目前我们要配备“技术装备”的时候已经充分考虑到了“需求”与配备的“针对性”,一些学校已经形成了特色化发展,配备了个性化、特色化的数字化实验室,如汉江路小学配备了再生纸创造室,丁家桥小学配备了机器人工作室,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将来这些工作会不断得到加强,形成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技术装备“示范学校”。
在技术装备工作领域里有这样一个误区,一谈到装备,人们立刻想到各种专用教室,好像是配备得越多,就越能反映一所学校现代化建设的水平。诚然,专用教室的配备是现代教育装备工作的基础性工程,我们也一直在努力为学校配备更多有特色、有意思的专用教室。可是,如果仅仅是追求数量上的“多”,而不去考虑使用上的“优”,不仅会让学校财务不堪重负,也会造成新的闲置和浪费。例如,前面提到的技能创造室,其功能和定位究竟是怎样的?不仅要用于科学课,能不能更好地和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学科课程相整合?再如,很多学校花大力气做了微型专题馆,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基地,然而,如何更好地开发其教育功能,更好地与日常教学相结合,从而创造性地将其功能发挥到最大化,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所以,我们不仅要配备“项目”,更要注重“整合”。
其次,不仅注重技术装备,更要加强协调助力。
在实践中,人们还是习惯于将技术装备等同于“实物”—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而看不见摸不着的部分却有可能被忽略。例如,三所学校共同反映出来的体育、艺术、科学等课程专业教师培训的不足,就是“软件”不到位的表现,还有一般任课教师的“技术装备应用”专项培训也不到位。随着我区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不断推进,校园内每间教室都变成了多媒体教室,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可是,我们的培训远远没有跟上,甚至连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培训都不尽如人意,更别说创造性地运用这些设备开发课程与设计教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 1KEJI AN. C OM学了。在这方面,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 为了提高技术装备的应用水平,发挥其最大效益,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提供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各级培训,督促学校自行组织培训,同时有计划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如装备管理、实验操作技能、自制教具、多媒体应用、装备新技术应用等,让装备工作在管理上上台阶,在服务上上水平,在创新上再突破。
在“协调助力”这方面,我们不仅提供培训机会,还要在以下方面加以强化:加大使用“南京教育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力度,使每所学校全面符合要求并在工作上有所创新;组织参加市级以上的“实验操作技能比赛”和“自制教具比赛”,并先进行区级选拔赛,力争取得更好成绩;利用“鼓楼实验中心组QQ群”及时传递信息、交流工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组织装备工作经验总结和研讨活动,鼓励更多的同志发表优质论文;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教科研工作,争取专题立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