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幼儿园特色学校汇报范文

幼儿园特色学校汇报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幼儿园特色学校汇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幼儿园特色学校汇报

第1篇

区域情况

海曙区现有小学16所(其中民办学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其中民办学校1所),初中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41所(其中民办幼儿园18所)。从2006年9月起,我区所有公办义务段学校和公立幼儿园、国有民办幼儿园开展首轮发展性评价,每三年为一轮,2012年9月起开展第三轮发展性评价。每轮发展性评价有制定规划―实施规划―督导评估三个重要环节,每学年督导评估结果作为校长年度考核和学校学年度教育目标管理考核的主要指标,并作为学校、幼儿园教师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依据。

主要做法

1.学习培训,提高认识

要实施学校发展性评价,首先要让全体校(园)长们认识、了解、掌握发展性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要领、操作流程等,要达到这个程度,学习培训是首要环节。2011年4月,海曙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和海曙区教育局联合组织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正职领导干部和部分专兼职督学赴华东师范大学进行了为期3天的全封闭脱产培训,培训的内容有“学校发展性评价理论讲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构建依法自主办学的现代学校制度的策略与方法”“学校发展性评价务实操作培训”“先进学校参观考察”等。

2.科学规划,准确定位

学校发展性评价必须以学校发展为目的,而学校间又是千差万别、独具个性的。为了引导学校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制定切合学校实际的三年发展规划,并以规划来统领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我们对各学校、幼儿园规划的编制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规划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幼儿园)发展背景分析(学校概况、发展优势、发展困难等);二是学校(幼儿园)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三是学校(幼儿园)发展目标:三年总目标(含办学目标、培养目标),分学年度具体目标(管理创新目标、教学质量目标、队伍建设目标、办学特色目标、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等。具体目标描述要求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四是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后勤保障等);五是规划实施的评价及达成标志。

我们引导学校在制定规划过程中要在“四定”(确定起点、设定目标、选定路径、拟定达成标志)上下功夫。

3.督导评估,提供服务

至2013年7月,我区已实行两轮发展性评价工作,并已完成第三轮的三年发展规划的制定和2012学年度的目标任务的实施。在发展性评价工作中,对各学校、幼儿园的规划实施情况的过程监督指导是督导部门的主要任务,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开展督导评估工作,为学校发展提供服务。

评价指标体现多元。我区的学校发展性评价指标包括基础性指标和发展性指标两大方面。基础性指标由督导室制定,主要针对学校基本条件、学校管理和办学基本要求等方面,具有法定性和统一性。发展性指标是由学校依据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办学特色选择提出。各校的发展性指标都不尽相同,体现了“一校一标”的多元化特点。

评价方式体现多样。学校规划实施前两年的督导评估,我们采用学校自评、随访督查、专项督查与学年度教育目标管理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学校一般按部门分解目标任务,开展规划的实施和目标达成自评工作。随访督查由责任区督学负责,重点监测学校的规范办学行为。专项督查由督导室牵头,联合教育局其他责任科室进行。我区近三年开展的专项督查主要有师德师风建设、“减负”工作、师训工作、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初中新年级均衡编班等几个方面。

第三年为三年发展规划的终结性督导评估,我们采用学校自评与督查组督评、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具体由督导室组织协调。学校在开展自评工作时要成立自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自评工作方案,建立工作程序,要充分发动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并充分听取学生、家长、社区等多方意见,使自评工作更加真实、客观。学校的自评报告由校委会集体讨论,并经教代会或教工大会审议通过。督评程序一般包括校长简要汇报、评估组观察课堂、察看校园环境、查阅相关资料、师生访谈等。督评组对发展性指标的评价重在学校的现在与过去的纵向比较,凸现学校自主发展成效的价值判断,激励不同条件背景、不同层次学校自主发展的积极性,使学校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校发展的内驱力。

评价网络体现多维。我区建立了自主评价、政府评价和社会评价的评价网络。自我评价由学校自主完成,政府评价由督导室牵头完成,社会评价由督导室组织实施,对学校的“办学满意度”进行第三方测评。

督导室牵头的政府评价主要靠充分发挥督学责任区的作用。我区把义务段学校划分成4个督学责任区,把幼儿园划分成3个督学责任区,责任区督学有兼职督学、特约教育督导员和学科督学组成,共有14名兼职督学、5名特约教育督导员、19名学科督学参加了督学责任区的督导工作。

第三方测评内容包括办学行为是否端正、育人环境是否良好、师德师风建设是否加强、教育教学质量是否稳定、收费行为是否规范、家校关系是否融洽等。参与测评的对象主要有家长代表、教育议事会成员、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

主要成效

1.构建了学校发展性评价机制

我区建立了三年一轮的学校发展性评价机制,评价范围包括义务段学校和公立幼儿园、民办幼儿园。以“基础性指标+发展性指标”为基本框架,符合我区学校实际。从规划制定、过程实施到督导评估,各个环节都有比较明确的要求,发展性评价工作做到了“有序、规范、务实”,促进了学校的健康发展。

2.转变了督导人员的督导理念

通过发展性评价,督导人员建立了学校是发展的主体,督导评估工作要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服务的理念。我们充分发挥“督学责任区”的职能,加强督导评估的过程监控,克服了以往传统督导评估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

3.更新了校长队伍的办学理念

发展性评价的实施,对学校管理人员的办学理念和办学行为的转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督导评估的过程成为了培训学校管理人员的过程,促进了学校的规范办学,提高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意识和能力。

4.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创建

我区坚持深化特色学校创建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相统一、学校管理规范化与个性化相统一、特色育人与学生全面发展相统一,积极思考和探索学校主动发展,培育富有个性特征的特色教育项目,提升创新意识,弘扬办学特色,不断促进学校内涵特色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校一特色,校校有特色”的格局。

存在问题及解决举措

学校自主发展力有待加强。个别学校由于对“家底”没有摸清、“定位”不够准确、“路径”没有摸清,导致发展规划内容空洞,缺乏个性和特色,目标任务的可操作性和检测性不强。

教师的参与度有待提高。个别学校由于在规划制定期间师生、家长、教育议事会成员的参与度不高,导致规划不接“地气”,因此规划的号召力、凝聚力、执行力受到影响。

督导队伍专业化有待加强。发展性评价对督导人员的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专职督学人数少,兼职督学督导时间难以保证、督导专业知识比较欠缺等多方面的影响,对发展性评价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带来一定制约。

为了高质量地开展学校发展性评价工作,我们要继续加强对发展性评价工作和督学责任区的领导,认真研究评价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积极寻找对策,不断完善评价的内容、方法,让发展性评价工作促进学校自主内涵发展。主要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在督导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加强督学的业务培训,引导督导人员充分尊重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主体地位,加强督学的督导评估水平,规范督导评价行为,提高督评结果的权威性和公信度,不断提高督导服务水平。同时,要进一步科学合理设置督学责任区,明确责任区督学的职责和权利,充分发挥责任区督学的监督和指导作用。

第2篇

一、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教育先行

要实现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财政投入是一个关键因素。多年来,该区教育投入始终保持“三个增长”“两个提高”,教育事业经费由区财政单独列支、单独核算。近年来,该区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累计投资8400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有利地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目前,该区正加紧对4所学校实施改扩建工程,建成省级一类图书馆9所,3l所学校装备了语音室,24所学校装备了多媒体教室,28所学校实现了校校通。一次性投资1229万元,新增移动多媒体108套,微机938台,设备仪器11余万件,更新改善室外活动器材、标准化实验室等,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奠定扎实基础。这是该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实际行动,是加大教育投入给辖区百姓们带来的实惠。

结合“三年大变样”和旧村改造工作,王局长带领教文体局一班人统筹学校、幼儿园布局,制定学校、幼儿园建设规划,大力实施学校(幼儿园)建设推进工程。完成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和新兴路小学、钢铁路小学的建设工程,扩建南大郭小学,谋划集幼儿园、小学、进修学校及教师安居工程为一体的桥西教育园区建设,不断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桥西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与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密不可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主管领导经常亲临学校调研,了解学校情况,及时解决办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该区还制定了一系列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对教育实行“四特殊”:教育用地特殊规划、教育经费特殊安排、教师待遇特殊落实、教育问题特殊解决。在区领导的带动下,各镇、办及各职能部门都向区委、区政府递交了创建教育强区工作目标责任书,以优先发展教育为己任,形成齐抓共管教育工作的良好局面。同时,桥西区委、区政府把教育工作作为对镇(办)、村(居)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实施特色强校促进教学改革

该区以深化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大力开展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为促进桥西教育的均衡发展,王局长牵头成立了区特色学校创建科研领导小组,聘请北师大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专家博士作为技术指导,以省级课题《区域中小学校特色建设与发展研究》为载体,引导学校发展潜在优势、找准外部需求,不断挖掘和培育学校特色,坚持选好切入点,找准突破口,加大反思和创新力度,把学校文化建设往深处做、往实处做,推动学校文化由外显向内化突破、由粗放向精细突破、由典型向全面突破,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实现特色发展、品牌发展,整体推进特色学校文化建设。最终实现“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目标,将学校建成“不是第一,而是唯一”的特色学校,最大限度地激发办学活力。

王局长高瞻远瞩,力荐成立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训中心。将全区研究力量强、教育理念先进的6所学校确定为基地学校,6个研训基地辐射全区所有中小学,各基地学校发挥领头雁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学校,促进学校整体推进和提高,逐步缩小校际间差距,实现资源共享,带动薄弱学校共同发展。重视教科研队伍建设。新课改全面实施以来,区教研员积极转变角色,实行“3+2”工作制,经常深入学校进行教学研究,多次开展课例研究、作示范课等,对课改起到了较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三、强化队伍建设誓争全区一流

桥西教育骄人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有一支王局长率先垂范的肯吃苦、善战斗、能奉献的教育队伍。特别是在2007年上半年省教育督导评估中,这支队伍在区教文体局的带领下,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了省督导评估工作。2011年,我们以迎省第二轮督导评估为契机,抢抓促进教育跨越式发展机遇,使全区学校在硬件建设、学校管理等方面又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该区多次召开全区迎省教育督导评估专题工作会议,发动和动员全体教育工作者积极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同时落实局机关人员分包学校责任制,每人分包一所学校,具体指导学校各项迎检准备工作,随时调度学校领导听取工作汇报,对存在问题共商对策,着力解决。

实施教育队伍建设工程。该区大力倡导坚持教育家办教育,实施校长培养“2+2”计划,通过鼓励引导校长参与高层次教育交流,造就有相当知名度的名校长队伍。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开展“普训+研训+专训”的全员培训,积极培树一批在全区、全市乃至全省有一定知名度的名师,使其成长为教育教学专家,以此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第3篇

在多年的实践中,和平区形成了“关注教师‘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两级培训体系。采访中,和平区教育局局长张素华就该培训体系作了详细的解释和介绍。

第一个层级是“发展阶段”:按照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分为适应期、稳定期和创新期。

适应期是指教师入职1至3年之间,需要熟悉教育教学常规,面对和适应多种事物,尽快融入所在学校的文化氛围。和平区对处于适应期的教师采用培训式的培养策略,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他们熟悉和掌握基本技能。至今,和平区教师全员培训已连续开展了16年。2012年,在充分调研、了解新入职教师需求与问题的基础上,抓住新教师入职后、上岗前的盲区,在暑假期间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专项培训。采用导师负责制,指导新教师观摩名师课堂实录,模仿名师上课;开设岗位适应课程,帮助新教师胜任岗位工作,顺利实现教师角色转变。同时,组织开展教师基本技能技巧、职业道德等多内容、多角度的培训。培训班结业汇报交流时,新教师展示教学技能。

教师工作3年以后,一般进入稳定期。在此期间,教师主要是统整并巩固之前所获得的经验和技巧,并且试图寻求新的教学技巧与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这个阶段教师所产生的发展需求与个体教学实践、学校工作实际关系密切。和平区主要采用推进校本教研的形式促进稳定期教师的专业发展。区教育局成立了推进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委员会,按不同的师资基础归类划片,开展学区片(协作片)分组教研,还通过校际教师互派交流等形式,达到师资力量均衡发展的目标。

不同的教师稳定期的长度不尽相同,当教师形成了固定化、自动化的工作习惯后,就进入了创新期。在创新期,有的教师可以自主进行探索总结,乃至形成独到见解和教学风格;也有的教师因为习惯过于固定而在适应变化的情境、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上遇到阻碍。为此,区教育局采取多种形式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如,为提高理、化、生学科(含劳技、通用技术)教师和实验员的动手实践能力,区教育局与天津师范大学联合举办教师和实验员实验技能专项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实验员的实验技能,为培养未来的创新型人才打好师资基础。

第二个层级是“发展水平”:不考虑教师处于哪个发展阶段,而是根据不同教师在学校、学科内的业务能力,分成“骨干”“首席”“名特”等层次分别进行培养。

和平区面向全体教师,扎实推进了每五年一个周期的继续教育全员培训,帮助全体教师及时“充电”。每三年进行一次教师全员基本功考核,考核成绩不合格的教师不得上岗。自2009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和平杯”教师专业技能竞赛,覆盖全学段、全学科,竞赛一年一个主题,一年一个重点,采取全员参与、随机抽取,捆绑评价、鼓励合作,立体分析、点面结合,跟踪指导、以评促改等方式进行。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校内互相帮助、校与校之间互相切磋,同一个专题共同研讨、同一个内容互相启发,促进了区域教育资源共享。

针对骨干教师,为他们提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帮助他们增长见识,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选派优秀学科组组长、备课组组长和教研员到华东师范大学教研员研修中心学习,并先后多次派骨干教师到加拿大、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培训机构学习。每两年举办一次青年骨干教师论坛,鼓励青年骨干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系统总结高效教学的有益做法。

对于那些自我发展愿望强烈的新秀教师,利用课题研究的形式帮助他们发展。和平区结合市级“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实践・学习・研究三位一体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通过考试选拔了42名入职5至8年的教师,让他们参与实验。还就课堂效率提高、如何有效地与家长沟通等多项内容进行为期两年的专题培训。

和平区还着力培养一批能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起示范、辐射、带头作用的中青年教师。自2005年起,每三年评选一次首席教师(每次选出20至30人),并把首席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首席教师履行的职责有: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做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课改的先行者;掌握本学科教育教学发展动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成为本学科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带头人等。自2009以来,组织实施了“首席教师领衔团队”建设工程,提出了“1+6+N”团队研修机制和工作理念,即:一名首席教师,带领其他6名各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团队,再通过团队成员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辐射到所有学校。前不久,和平区还将蓟县、东丽区的部分骨干教师吸纳到“首席教师领衔团队”当中,让他们参与团队活动。首席教师的考核内容全面,包括师德修养、教学工作、教研工作、教学创新、科研成果和示范作用等。截至2012年,“首席教师领衔团队”已经从最初的20个发展到56个,成员由87人增加到347人。

2008年,和平区启动了“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两名”工程),目标是通过一对一重点指导,打造专家型的校长和教师。配合该工程,组织开展了“名师创名法”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帮助“名校长、名教师”寻找教学活动与自身特质的最佳结合点,提炼独特的办学特色、教学风格和模式。2010年以来,和平区还先后成功举办了以“两岸十省同课异构”和“中国―新加坡名校长办学特色论坛、名教师教法展示”为主题的和平教育对外交流研讨活动,为名校长、名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

挖掘――现代学校扬特色

第4篇

关键词: 区域联动 教科研 城镇化 资源共享

城镇化进程中的店口教科研发展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作为排名浙江第四的经济强镇来说,早已完成了现代教育技术乡镇的争创工作,开展教科研的硬件设施具备了,如装备一流的计算机设备、设置专门的科研处室、省市级示范图书室等,但缺乏良好的科研氛围;由农民转变而来的市民对教育的期望升高了,希望出现更多的“科研型”教师,但教师的科研素养却没有同步跟上;更多的学校、教师在“闭门造车”,没有合适的本土平台支撑自己的科研发展;诞生了绍兴市、诸暨市教科研基地,以及几位省市级教科研名师、骨干,但由于缺乏一个有效科研培训平台,这些为数不多的优质教科研资源固守本校各自为战,没有形成科研协作团队在区域内共享,事实上也没有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城镇化这个特殊社会阶段和农村学校之间教科研发展的不平衡现状,催生了我们对构建教科研均衡发展平台的呼唤。区域联动作为一种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推进校际教科研均衡发展的路径,几年来在我镇取得了极大的收益,本文就此进行论述。

一、何为区域联动

“区域联动”一词来源于“区域合作”。“区域合作”被广泛地应用于经济领域,激起了人们的区域合作意识,使人们深切地认识到了打破区域界限,发挥区域优势,实施强强联手,强弱帮扶,互利互惠,共创良好发展环境的重要性。本文中的“区域联动”借用了上述概念,并基于以下设计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

1.教科研区域联动”的特征是“在区域中,基于区域”,强调资源共享和区域协作,凸显“区域性优质教科研资源”的引领作用。

2.本土的名优教师是开展教科研区域联动的核心力量,我们的研究必须凸显他们较高的专业素养,在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中充分凸显名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培养更多的教学科研骨干教师。

3.教科研基地是区域联动的磁力场,我们的设计关注基地的磁力辐射能量及辐射范围,试图通过结对帮扶,使薄弱学校在教学、科研方面得到较大提升,实现均衡发展。

二、区域联动的活动框架

科教研区域联动研究框架图

三、区域联动的实施与推进

1.整合优质资源,开展强弱结对,推进均衡发展策略。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店口镇,各校的教科研发展水平层次不一,在理念认识、行动实践、研究成果等方面均存在不小的差异。通过区域联动这个交流平台,加强沟通和联络,整合优质资源,放大科研骨干的引领作用,广泛开展合作研究,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在推进政府提出的教育均衡化战略,实现教育公平方面有所作为。

通过名师、科研基地与薄弱学校结对子,因地制宜地开展教科研指导工作,将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店口教育神经末梢”――文裔完小和育蕾民工子弟学校,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受益面,实现区域内各类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共同提升。在区域结对互助中,文裔完小与绍兴市教科研基地店口一小结对,开展经常性的教科研互动,活动不断,内容丰富,青年教师研究者联盟成员的科研素养不断提高,创建了“农业实践基地”,并开展了相应的课题研究;店口二小的科研团队主动与育蕾民工子弟学校结对,开展了“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同课异构”、“教师读书会建设”等指导工作。科研意识已经萌发,科研氛围正在形成,教科研发展逐步均衡。

2.建立教科研网络平台,高效推进区域联动步伐。通过店口教育网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了网络速度快、信息及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透明度、参与面与交流面都较大等优点,将教学科研信息辐射至全镇教师,助推教师广泛开展区域网络教科研。

“店口教育网”(省略/)内容包括:教科研信息、课程改革、教学研究、课题研究、专题研究、教科研论文、教科研计划、教科研通知、学科动态、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读书活动、特色学校建设等栏目。我们倡导教师开设个人博客,鼓励各类研究小组成立QQ群,目前成立了“店口教办读书群”、“教科室主任交流群”、“青年教师研究者联盟研修群”等十多个研究团队。为有效集聚优质教科研资源,更好发挥名优教师的引领作用,我们设立“名师工作室”、“青年教师研究者联盟”、“动态小课题管理”等网络研修栏目,保证了我镇科研团队建设高起点发展。

3.在区域内开展参与式培训,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科研骨干团队。“参与式”是目前国内外普遍倡导的一类进行培训、教学和研究的方法,此方法力图使每位参与者都投入到活动中,都有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在对话中产生新的思想和认识,丰富个人体验,参与集体决策,进而提高改变现状的能力和信心。

一是组建以共同愿景为前提的“青年教师研究者联盟”,在参与式培训中提升科研智慧。如店口一小是绍兴市教科研基地,有多名省市科研骨干,也有良好的科研氛围,培训更多关注的是课题研究的实践能力,他们的“青年教师研究者联盟”开展了诸如“开题论证”、“观点报告”、“课题研究课”,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提升理论,在参与中获得成长。二是以项目组为载体的区域性课题研究,凸显本土名优教师在其中的引领作用,在实践中提升项目组人员的教科研能力。我们将项目组建设分两类:“学科教改项目研究”项目组和品牌课题研究项目组。(1)根据各校教师“学科教改项目”不同的研究主题,在区域内进行“同项归并”,成立课题项目组,结合课堂实践开展教学研讨。(2)区域联动关注省级立项课题的研究进程,重点对一小的“围棋文化”、二小的“乒乓文化”、一幼的“快乐围棋”、二幼的“绿色五金”五个项目研究中心的品牌课题进行科研扶持,使这些课题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4.精心打造“名师工作室”,培养一批高品质的本土名优教师。名师工作室建设以教育教学研究为主线,以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为平台,以提升实践智慧,形成教育教学思想和风格为主要内容,以培养教师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为重要手段,以提高名师的专业素养为目标,整合了全镇优质教师资源,通过集中培训、异地培训、送教下校、网络资源建设等途径,加大了名师的培养、辐射和带动力度。

目前,店口教办开设了两个在市内外有影响力的“名师工作室”:绍兴市学科带头人何铁勇领衔的“铁勇工作室”和诸暨市学科带头人朱利清领衔的“朱利清工作室”。两个工作室面向全镇乃至全市招收研修员,除了开展面对面的教学、课题研究指导外,还充分利用“店口教育网”网络平台上的“名师工作室”开展教学指导和教学研讨,提升了研修员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了一批教学科研骨干力量,效果十分明显。

5.加强各校教科室的内涵发展,保证教科研区域联动的活动品质。教科研区域联动的活动品质取决于教科研骨干队伍建设,特别是各校的教科室主任队伍建设。通过调研了解到了教科室主任、一线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态度、教育科研知识掌握的程度、参与教育科研的情况和对教育科研的困惑与期望等,我们以活动为载体,将教科室主任推到前台,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科研管理和指导能力。

一是采取以会代训的模式,继续办好店口镇教科室主任培训班,开设教科室主任论坛,在科研理念、科研管理、科研指导等方面开展深度研讨,在思维交锋中实现提升;二是聚焦科研活动主题,结合课堂进行“学科教改项目”研究,以课堂教学为展示平台,进行了“学科教改项目”研究课展示,教科室主任现场点评,在教学实践中提升科研能力,增长教育智慧;三是设立区域教科研主题报告,教科室主任作为培训主角走向前台,围绕“课题是什么”、“为什么做课题”、“如何做课题”进行阐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严谨生动、充满智慧,为课题研究者提供了借鉴。

6.开展区域特色学校建设研讨会,在相互学习借鉴中提升内涵。店口镇教办所属各校都有自己的办学个性、办学特色,诞生了四所省市级特色学校(园):店口一小的“文化围棋”、店口二小的“乒乓文化”、店口一幼的“快乐围棋”、店口二幼的“绿色五金”,这在我们诸暨毫无疑问是领先的,但社会的扩张度、师生的参与度、家长的认同度都不尽如人意,为此,我们在区域联动中从以下两方面开展活动。

一是开展特色学校建设现场会,以观摩促创建。店口一小是省级围棋特色学校,具有二十多年的特色办学史,师生认知度和参与度较高,围棋教学研究和校本课程建设成果丰硕,围棋文化已融入日常教学中。2011年,我们举行“店口一小文化围棋特色教学现场会”,从学生的“围棋活动课建设”、“围棋课程建设”、“围棋文化月活动”到青年教师围棋研修班建设,全方位展示了该校的围棋文化教学特色,给区域内的其他各校的特色学校创建树立了标杆。二是利用网络平台拓展特色学校建设。网络是推销办学理念、宣传办学优势的快速通道,“店口教育网”专门设置了“特色学校”版块,特色介绍、课题研究、活动开展、解决方案、学生成长及特色论坛,将特色活动全方位地呈现给师生、家长和社会,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形象。

四、区域联动的活动成果

1.基地学校的结对帮扶推进了区域科研发展逐步均衡。教科研区域联动基于店口本土,重视实践演练,开展了开题论证、中期汇报、带课题进课堂、读书活动等科研团队研讨活动,通过两个教科研基地的结对帮扶和两个“名师工作室”的收徒研修,有效培养了各校教科室主任和科研骨干的科研意识、理论水平、协作互助、实践操作等方面能力,促进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特别是教科研基础比较薄弱的文裔完小和育蕾民工子弟学校,经过区域联动的锤炼和结对学校的帮扶,教科研工作有了很大起色,培养了一支科研骨干队伍,都成立了青年教师研究者联盟,课题研究步入正轨。其中,文裔完小在绍兴市教科研基地店口一小的帮扶下,建立了“学农实践基地”,开展教学和研究活动,并有两个课题在市里立项;育蕾民工子弟学校在店口二小的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外来建设者子女融入店口文化的行动研究”,并有一项课题在市里立项。在基地帮扶和名师引领下,店口镇区域教科研发展逐步走向均衡。

2.“学科教改项目”和综合性课题在各校开花。实施区域联动以来,广大教师的科研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激发,科研意识进一步提高,更加关注课堂研究,以及学校特色教学的研究。过去一年,共诞生了68个诸暨市级立项课题(其中45个是学科教改项目课题)、9个绍兴市级立项课题(其中4个是学科教改项目课题)和4个省级课题,这些课题犹如一颗颗火种播散在区域内,将点亮各校教科研的火把。何铁勇负责的“构建区域联动平台整体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店口教科研发展的研究”和俞培锋负责的“‘益智・养德・尚美・怡情’围棋文化理念的培育与实践”成功入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目录;骆忠云主持的“基于网络的农村学校教科研区域联动的实践研究”入选2011年度浙江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田永江主持的省级规划课题“以乒乓活动丰富农村小学生生活经验的行动研究”成功结题,并编写了《乒乓文化》校本教材。

3.助推区域内特色学校高品质整体发展。毫无疑问,教科研是特色学校建设内涵发展的助推剂,店口镇的四所特色学校正是借助了课题研究才有了今天高品质的发展。店口一小是浙江省围棋特色学校,“小学围棋小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益智・养德・尚美・怡情’围棋文化理念的培育与实践”先后被确定为省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获绍兴市教科研优秀成果评比一等奖、浙江省第二届教研课题成果评比二等奖、浙江省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被评为“全国十佳围棋育苗基地”、“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研究先进实验基地”。店口二小是诸暨市乒乓球特色学校,省级规划课题“以乒乓活动丰富农村小学生生活经验的行动研究”已经结题,“乒乓文化校本教材”、“乒乓球考级标准”、“乒乓文化月建设”等研究成果有效推进了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店口一幼是诸暨市特色幼儿园,省级规划课题“围棋活动开发幼儿社会智力的行动研究”获浙江省教科研优秀成果评比三等奖,其推行的“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围棋理念得到了幼儿和家长的高度认可,社会评价极高。店口二幼也是诸暨市特色幼儿园,“园本课程中开发利用本土五金资源的行动研究”是浙江省教研立项课题,研究以店口的五金产业为背景,立足课堂,联合家校,把丰富多彩的五金资源转化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弘扬了五金精神,延伸了课堂教学,引起了社会的共鸣。文裔完小的“学农实践基地”,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正在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

3.科研团队品质和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各校的科研团队在区域联动中丰富了内涵,提升了品质。店口一小“青年教师研究者联盟”获浙诸暨市优秀教师团队称号,绍兴市教科研基地验收通过;店口一幼顺利通过了诸暨市教科研基地年度考核验收,“女教师快乐围棋研修班”获浙江省围棋育苗工程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店口二小的“青年教师读书会”获诸暨市阅读文化节优秀团队,店口二幼依托“全国故事妈妈义工团”开展绘本教学研究成效显著;“铁勇名师工作室”和“朱利清名师工作室”的创新开展研修活动,教学示范、课题研讨搞得有声有色、扎实有效,在市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教科研区域联动最直接的受益者毫无疑问是教师。通过本土名师的悉心指导、科研团队中的熏陶、教学研讨中的思维碰撞、观点交锋中的理性思考,教师在这种参与式培训中,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充分激发,科研能力获得发展。店口一小的李丽老师是“铁勇工作室”的一名研修员,通过一年的历练,教学和科研水平有了长足发展,执教的《小庙会》获绍兴市2011年中小学综合类课程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负责的“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学环境教育主题提炼的实践研究”已完成结题工作;店口二小的宋冠义、蒋李莎借助区域联动平台,在本土名师团队的精心指导下,课堂教学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分别获得绍兴市、诸暨市的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店口一幼的教科室主任吴姣斐是我们区域联动的骨干力量,活动主持、科研培训、教学研讨等搞得有声有色,主持了“围棋活动开发幼儿社会智力的行动研究”、“巧设管理员促进大班幼儿自治管理的探索”等多个省市级课题;店口二幼的教科室主任周磊在区域联动的磨炼中,科研管理和指导的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创新组织教科研校本培训,培养了一支有较强科研意识的科研团队,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教科研发展;店口文裔完小的寿樊君老师区域中成长最快的老师,她勤于学习,虚心请教,在联动中大胆交流,科研水平突飞猛进,在“文裔完小青年教师读书会”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支虽然稚嫩但富有朝气的青年教师研究者联盟,创建了“学农实践基地”,被团中央辅导员网站杂志社官方网站聘为版主。

4.促进学生发展。区域教育科研发展与创新实效性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发展。出不了高品位的学生就成不了高品位的区域教育。我镇始终坚持德育为首,诸育并举,全员参与,对全体学生共同发展负责,以特色教学和学习评价研究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使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整体提升。店口一小学生自我评价活动丰富多彩,店口二小学生“小小主持人”初露锋芒,育蕾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日记精彩纷呈,文裔完小的科学认读取得奇效,店口一幼的围棋小能手,店口二幼的绘本阅读得到家长好评……学生习作发表量大,音体美各科获奖捷报频传,《围棋报》、《绍兴晚报》、《诸暨教育专刊》诸多媒体时有专题报道,店口教育区域特色日益彰显,成为社会认可的一大品牌。

实践证明,区域联动是推进走向城镇化的农村教科研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如今店口各小学、幼儿园教科研获得了高位均衡发展,相对薄弱的文裔完小和育蕾民工子弟学校教科研也得到了快速提升,校间差异逐步缩小,“短板”现象逐步消除,区域教科研骨干团队正在快速健康成长,更多的名优教师成为学生综合素质稳步提高的助推剂,学校特色建设有了质的提升,各校之间的总体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夏晓春,孙照保.发挥课题研究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8,(10).

[2]孟均辉,何铁勇,何建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J].考试周刊,2011,(6).

第5篇

一、大力实施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着力提升办学条件。全面落实《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和《区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行动计划》,计划投入7000多万元实施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到年底,全区所有中小学基本完成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任务,使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场地、校舍满足基本办学需求,实验仪器、体卫艺设施、信息技术、图书资料等的配备达到省办学条件标准。年,我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计划投资4900万元,完成加固校舍29900平方米、新建校舍16100平方米;计划投资1800万元,完成2010年度开工的在建工程33760平方米。稳步推进“211”工程(两热、一暖、一改),计划投资800万元,完成旱厕改造项目8个、新能源取暖项目6个,解决取暖面积3万平方米。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工程。

2、做好“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复评工作。年,省政府将依据新的《省教育工作示范区评估标准》对我区进行复评验收。教育局将根据新的标准对全区各学校进行全面督评整改,争取顺利通过复评,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条件。

3、进一步完善经费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达到全区初中生均900元、小学生均700元、特殊教育学校生均10000元;增加高中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达到普通高中生均500元、职业学校生均600元。实施部门预算到校,细化收支项目,强化预算执行的刚性,为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做好准备。积极化解学校债务,严格控制生均培养成本。进一步完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依据省市要求,做好普惠性幼儿园政府助学金管理资助工作;对普通高中困难学生,资助学杂费、住宿费与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差额,对中等职业学校困难学生,在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基础上免交学费;对低保家庭新考入大学的学生,全额补助第一年学费;对低保边缘家庭中的大学新生按照相应标准进行补助;提高对农村初中困难住宿学生的补助标准,由每年800元提高到每年1050元,补助比例由学生总数的1.5%提高到10%。

二、大力实施教学改革工程,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

4、积极推进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为中心,落实“学为先导、因学定教、学贵主动、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要求,积极开展达标课活动,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积极尝试实验操作、情景测验等考查方式,推进无分数评价研究。加快学生质量监测体系建立。积极打造各学科、各单位的经典传统活动。组织各学科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优秀作业设计展评、优秀教师社团展示、优秀教研活动展示等活动。注重特教学生的生存教育、心理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生存能力,同时,做好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

5、全面提高初中教学质量。坚定不移地把改造教学过程作为初中教学的中心工作,面向全体学生,大幅提升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继续认真贯彻《区初中教学工作基本规程》、《区初中学校教学工作评价方案》和《区初中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案》,进一步完善以“两会制”为主的教学管理机制。深化“区域改造初中教学过程研究”项目实施,推广稼轩中学个性化思维建构教学特色,提炼鲍山中学的课堂教学特色,挖掘提升三中、六中、双语实验学校、西营中学、郭店中学等初中学校发展的新优势,进一步提高教学整体水平。加强对初中薄弱学校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力度,促进教学薄弱学校的教学规范化。进一步加强学科规范化建设,逐步形成基于教学过程的学科教学管理指导机制。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全员培训。

6、进一步提升高中学校竞争力。全面贯彻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继续推行选课走班的教学模式和学分认定的教学管理制度。推进学校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多样化、个性化,支持鼓励普通高中建设特色课程,形成自身办学特色,年,继续推进和提炼一中的励志教育、二中的创新教育等学校的育人特色。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促进普通高中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突出研究性学习、实验实践、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使更多学生在科技创新、各种奥赛、飞行员选拔、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特长得到长足发展,更多学生进入高校自主招生选拔的范围。推进普通高中与高校合作,实施高等学校与特色高中联合育人计划。认真做好高中毕业班工作,争取使更多的学生升入优质高校学习。

7、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建设。总结课程改革实施中的先进经验,提升学校校本研修意识,强化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管理力度。不断创新课程管理模式,着重解决校本课程开发不规范、课时无保证、实施随意粗放、缺少有效指导评估等问题。鼓励临近学校和具有共同特色取向的学校共同开发、研究、使用同一种或几种校本课程。下半年,举办全区校本课程展示评比活动。组织参加全市学校课程校本管理研讨会及学校课程审查审批会。

8、实施主题化教研。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教师发展为根本,以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为课题,深入实践“教研主题化、主题系列化”的跟进教研活动方式,围绕“教学目标科学建构的研究、高效课堂教学范式的研究、教学检测与命题的研究、课程实施水平评价的研究、教研成果总结与推广的研究”五大主题。年,分别组织开展《课程标准》再解读、单元集体备课和常态课展示、学科试题库建设研讨等活动。进一步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总课题研究,召开阶段性课题研究会议,注重对教研成果进行总结提升,形成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的科研成果并进行推广。积极引导各学校争创年度市基础教育课改示范校。

三、大力实施立德树人工程,深化素质教育实施

9、加强德育教育。落实《区立德树人行动计划》,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重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为学生发展奠定思想之基、心理之基、品格之基。以“习惯养成”为抓手,着力开展“十佳少年”、“十佳少先队员”、“十佳少先队辅导员”评选等德育实践活动,构建“有效德育”体系,2月份,召开学生行为习惯示范校表彰会议;3月份,承办全市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场会。改进德育课程教学方式,促进德育与学科教学融合。加强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4月份,组织学校争创市依法治教示范校。加强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班主任、辅导员队伍素质,实施班主任培训计划,成立“区优秀班主任工作室”,不断提高德育实施水平。启动“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行动计划”,加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家长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形成育人合力。下半年,召开家长委员会建设与管理工作现场会。

10、加强科技创新教育。将科技创新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和学校管理中,促进科学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及科技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全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以“校园科技节”为载体,积极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年,组织区第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积极参加市、省及全国第二十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第十三届全市中小学电脑制作、第十届全市中小学电脑机器人比赛、全国环保科技大赛等赛事。发挥区素质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积极做好科技创新教育项目的开发、展示和推广活动。继续抓好科技辅导员培训,组织科技辅导员素质大赛,提升其专业素养。做好区级科普示范学校的评审和省市级科普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实行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简报制度。积极对上争取科技部门对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场馆建设的扶持,提升科技创新教育的硬件水平。

11、加强艺术教育。继续深化学校艺术教学改革,提高艺术课堂教学质量,9月份组织开展艺术教师素质大赛,着力提升艺术教师专业素养。进一步完善“1+1”工程,大面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力求使每一名学生拥有一项音乐特长和美术特长。继续开展区“星级艺术学校”评选活动。3月份,举行区少儿艺术技能大赛;4月份,开展区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5月份,结合艺术展演及京剧课题阶段性总结,举行京剧进校园汇报展演活动;9-10月份,举办区第十届中小学合唱节和市第十届合唱节专场比赛。组织参加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

四、大力实施学生健康成长工程,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2、加强体育教育。落实《区青少年健康成长行动计划》,建设全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监测体系,做好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确保年全区学校上报率达到100%。建立学生体育联赛机制,组织参加全市中小学生体育八项联赛,举办年全区中小学生春季田径运动会、秋季田径对抗赛。建立体育特色项目学校评比机制,做好体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对体育特色项目学校进行表彰。完善体育工作督导评估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等工作的管理。大力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切实保障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做好年初中学业水平及毕业体育考试。

13、加强卫生管理。以环境卫生、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预防近视、传染病防治等为重点,推动学校卫生常规管理的规范化。完善卫生突发事件应对机制。依据《区中小学生近视防控方案》,提高近视率在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和学校工作评价中比重,切实降低近视率。举办教育系统卫生人员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班。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9月份,联合区人社局召开学生医保工作总结和动员会,对在参保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1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学习既定课程和开发校本课程相结合的办法,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相关心理辅导内容,拓宽心理教育的涉及面。积极开展励志教育、挫折教育、感恩教育、家庭教育等各类心理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室,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认识,保持积极向上、健康美好的心态。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问题,通过推进“青春助力,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高校与外来务工子女定点学校结对共建等活动,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疏导和帮扶。积极聘请高校教师、社会专业志愿者等到中小学担任兼职心理教师,定期开展心理讲座,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提升道德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效控制因学生心理问题而引发的各类安全事故。

15、加强安全管理。加强师生安全教育,重点做好开学初、放假前、中高考期间的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学生接送车辆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学生接送车辆安全管理责任,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学生接送车辆的管理。完善校园“三防”建设工作,力争实现学校监控设施与公安系统联网。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月”、消防及避险逃生演练活动。按照《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市学校安全工作检查考核标准》,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学校安全工作的督查力度。加强对学校安全管理人员和安保人员的专项培训。配合公安、工商、交通、卫生、文化等部门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和周边环境治理。

五、大力实施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提升师资水平

16、加强师德建设。落实《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计划》,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教育,引导教师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依据《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考评指导意见》,将师德教风建设作为教师评优选先、职称评聘的必要条件,提高师德教风考评在教师评价中的分量。年,教育工会组织开展“建功立业”、“职工先锋号”、“师德标兵”等评选活动;团工委组织开展“走青春路,做育花人”、争当“青年岗位能手”、争创“青年文明号”等活动。

17、提升干部管理水平。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并向副职延伸,培训成绩记入校长档案和学校发展性评价。借助研究会、名校长人选工作室等载体,加强我区校长同省内外校长研究机构和培训机构的交流合作。继续推广“小学校长大讲堂”、“初中校长公开课”制度,并向普通高中延伸。适时组织学校干部和机关干部外出培训学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视野,提升干部的管理能力、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召开全区性教育论坛活动,将外出学习经验进行透视分析和总结传播。

18、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做好年师资需求分析,加大教师招聘力度,不断优化农村教师资源的配置。继续实施“三名”建设工程,完成对首批19位名教师人选、8位名班主任人选、6位名校长人选的考核认定工作;启动第二批“三名人选”建设工程。全面落实“百名名家名师进”活动,采用教育局推荐和学校聘请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全国教育名家名师来我区各学校送培、送教、送研,引领我区的教育教学工作,探索区域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带动全区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广泛调研一线教师继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学校提出的择教申请,组织区域名师实施“名师送教送研”活动,加大区域内名校教师对相对薄弱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与英国剑桥新高度培训中心合作,继续实施小学英语教师语音素质提升工程;下半年启动全区初中英语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按照上级要求组织好高中、初中、小学教师省级远程研修和有关国培计划等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医疗保险工作,大力实施“教师健康工程”,举办教师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发展。

19、加强干部廉政教育。全面落实《关于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切实加强廉洁自律和厉行节约工作的通知》、《实施首问负责制等五项制度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原则,全面加强教育干部的廉洁从政教育,积极开展警示教育,廉政文化进课堂、进校园,校园开放日,行风评议等活动。进一步加强政务、校务公开,自觉接受教师和群众监督。完善教育行风问题督办通报机制,继续实行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召开廉政建设工作会议。

六、大力实施规范化管理工程,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20、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规范教育收费,着重对学校预算执行情况、收支两条线管理情况、收入支出情况、净资产增减变动情况等进行检查;做好部分学校(单位)领导变动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规范义务教育招生,着力规范招生范围,首先满足区域内学生接受义务教育;重点抓好招生计划、班额控制、招生年龄控制和学籍规范管理等相关工作。按照国家和地方课程标准,开齐、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杜绝随意增减课时现象,重点规范音乐、美术、体育、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开设。规范教学设备的管理和使用,通过开放功能室、组织各类实践活动等方式,促进各类设备的充分利用。认真执行《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规范中小学考试行为,杜绝任何形式的联考、统考、排名等违规行为;组织好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做好高考、中考、成人高考、研究生考试、自学考试及英语等级考试的报名、考试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管理,妥善处理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教育教学创设安全稳定的环境。年,各类办结率保持100%,群众满意率达到98%以上。

21、进一步强化教育督导。做好年省学前教育工作专项督导的迎评工作。根据国家省市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优质均衡发展指导方案》,制订《区学校优质均衡发展评价标准》,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学校自主发展性督导评估新模式,为申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特色示范区”奠定基础。结合区教育实际,完善督学责任区建设,制订《区教育督导责任区工作制度》、《定期督导制度》、《随机督导制度》、《通报制度》等规章制度,促进区域内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启动“市教育工作示范乡镇”的复评及争创工作。进一步完善区教育局年度全方位目标考核方案,将教育发展水平、教学工作、年度重点工作作为考核的主要领域。

22、进一步加强教育宣传。深化“宣传是无形生产力”的理念,加强与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学校宣传层次和水平。建立学校宣传申报批示制度,提高宣传策划能力和科学处理能力。年,重点围绕“优质均衡”中心,借助媒体走基层活动,挖掘学校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和典型经验,通过深入、持续地报道,形成促进学校发展的动力。各学校要及时更新网站,发挥好互联网的宣传作用。下半年,召开宣传工作培训会,提升学校干部和机关人员的新闻宣传意识以及与媒体沟通的能力。

23、进一步提高文宣水平。每个学校遴选一定数量具有写作潜质的干部教师组建教育系统文宣队伍,通过定期培训、定期调度、参与重大会议、撰写文字材料等举措,提升其文字写作能力,提高其对学校教育和区域教育的把握水平,在学校外宣、经验总结和愿景规划中发挥总结、提炼、策划、提升的作用。

七、大力实施特色学校建设工程,提升教育文化内涵

24、加强特色学校建设。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特色学校建设的行动计划》,把特色学校建设作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走学校多元发展道路。年,继续按照“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推进路径,进一步完善特色学校评价指标标准,发挥社团组织对特色学校建设的基础作用,以行政手段梯次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初步在每一学段打造2—3所省市知名、社会认可的特色学校。关注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的特色建设,重点打造小辛小学“阳光小院”情景模拟园、宋刘小学普法教育等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特色活动项目。下半年,召开特色学校创建经验交流会,对创建工作富有成效的学校进行表彰奖励。

25、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推动学校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建设,引导学校夯实文化底蕴、传承文化传统,增强学校文化力。年,重点打造部分学校的显性文化,提炼部分学校的精神文化,初步打造一批具有一定教育性、艺术性、知识性、环境优美的高品位学校。

26、深化名校建设工程。对每一学段重点打造的2-3所区域名校进行阶段性发展评估。以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一流、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学校为目标,鼓励区域名校走出去,与国内外名校接轨,探索与名校联合办学途径,提升办学水平和档次。进一步落实《关于建立学校发展共同体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抓好学校共同体的过程性管理和细节落实,名校要在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等方面为共同体内其他学校提供相关经验的借鉴。年下半年召开学校发展共同体工作现场会,对该项工作进行过程性总结和调度。

八、大力实施教育提升工程,构建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

27、提升学前教育。年继续按照《区学前教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全面加强街镇中心园和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计划投资9105万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6所,建筑面积51230平方米,增加学位4590个。通过公开招聘、培训转岗等形式,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数量,提高公办性质幼儿园教师配备比例。全面加强业务培训,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督促街镇在年底前使幼儿教师工资达到或超过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与相关部门配合监督幼儿园举办者与幼儿教师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社会保险并随工资增长逐步提高缴纳社会保险的比例和数额。

28、提升职业教育。落实《区职业教育提升行动计划》,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平台,以技能为核心,以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经营学校,构建与我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年,重点深化国家职业学校项目,职业中专进一步深化“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的实施;二职专深化“国家中职实训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使我区职业教育更具影响力。建立符合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与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专业结构;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就业前景好的专业;重点发展一批精品专业、特色专业,适时发展社会急需专业,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体系,职专以机加工专业群为发展方向,二职专以汽车运用及维修专业群为发展方向,三职专提升素质教育层次,以都市观光农业为主的旅游专业群为发展方向。在教师培训中,积极开展“双进”活动;完善职业学校校外高技能人才聘任(聘用)制度,继续在在职教职工中推行“技能证书”制度,提高持有专业技能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比例;鼓励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建立和完善教师退出机制;探索面向社会招聘专业教师的途径与方法。狠抓招生就业,年我区职业学校确保完成2500人招生任务;增强校企合作的广度、深度,实施“名生对接名企”策略,完善学生就业跟踪服务体系,提高毕业生有效就业率、稳定就业率,年学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扩大职业学校服务功能,充分利用职业学校师资、设施优势,积极开展服务“三农”工作,年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5000人次以上。

第6篇

1、幼儿教育:加快农村规范化、标准化幼儿园建设,力争全县农村规范化幼儿园达到70%,农村省一类园达到12所。幼儿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

3、普通高中教育:加快省示范性高中创建步伐,年内胡各庄高中通过省示范性高中达标验收,长凝高中争创省示范性高中。全县普通高中升学率有新提高,本科二批上线人数达到1200人以上,确保我县高考强县地位。

4、职业教育:职教中心招生达到1600人、学生就业稳固率达到75%以上、对口升学率达到90%以上、“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30%。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000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00人,使之真正成为我县人才培养、生产示范、技术推广的重要基地。

5、成人教育:加强镇成人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力争2至3所镇级成人学校达到市级示范性成人学校标准。成人教育功能有效发挥,举办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500期,培训农民10000人次,培养“新农村双带头人”700人。全面完成初中毕业生“三加一”培训工作。二、保障措施

(一)以育人为根本,不断提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1、推进德育创新,提升育人质量。认真贯彻落实《滦南县教育局2009—2012年度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创新德育模式,丰富德育内涵,拓展德育阵地,不断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人本化、生活化、社会化。突出抓好德育队伍建设,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发挥网络平台优势,通过设立德育专刊、举办班主任论坛等形式,努力形成制度化的德育研讨和交流机制,培育高素质的德育管理队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总揽,以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不断推进德育方法、途径、制度创新,在“精细”上做文章,在“内化”上找动力,在“自觉”上求实效,形成学生自我教育、主动发展的生动局面。全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范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培训和辅导,培养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有效整合社会德育资源和组织优势,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相互结合、协调联动,形成合力育人的良好局面。

2、强化师德教育,树立良好形象。着眼于教师队伍现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制定《教育局关于在教师队伍中开展“五讲五重”师德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明确目标要求,分阶段、分层次开展师德教育活动,积极营造“校校抓师德、人人重师德”的良好风气。进一步加强师德宣传,通过典型示范,弘扬正气,树立新风。明确师德“底线”要求,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着力解决教师队伍中存在乱办班、乱收费、有偿家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师德失范现象,纯洁教师肌体,维护教育形象。建立并完善师德建设考核机制,将教师师德表现作为年度考核、职称晋升、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并纳入绩效工资的评价范畴。各学校要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从方法创新、制度创新入手,建立健全具体化、个性化的师德教育规范,使之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确保师德建设纵深推进,取得实效。

(二)以“教学质量提高年”为抓手,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1、抓课改促教学。将2012年确定为“教学质量提高年”,不断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向课堂要质量。全县初中要按照“巩固成果、稳步推进、保证质量”的方针,继续强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加强交流,积累经验,认真总结,提升内涵,力争推出一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不断将新的课堂教学改革引向深入;各小学要立足于智力开发和兴趣培养,不断实践“主体性教学”思想,尽快生成各具特色、高效实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各普通高中要切实转变观念,把握新理念,研究新课程,探索新教法,大力推广“分组合作探究”、“自学辅导”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策略,准确把握高考命题的价值取向,提高三年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攀升。

2、抓教研促发展。坚持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教学实际问题为切入点,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县局教研员要深入基层、扎根课堂,充分发挥传递教改信息、改革教学方法、矫正教学策略的作用,引导教师加强交流与合作研究,通过开展各个层次的教学观摩、授课评课、竞赛比武、专题研讨、经验交流、成果展示等活动,促进

教师共同成长。发挥县、镇、校三级教研网络,大力推行“以问题为中心”的校本教研模式。进一步建立教科研激励机制,指导中小学开展各学科共同参与,学校整体实施的教科研活动。启动教科研示范学校评选工作,抓典型、树标兵,促进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

3、提高体育艺术教育水平。以体育艺术课、大课间活动、第二课堂活动为平台,扎实开展艺术节、体育节、篮球赛、美术展、文艺汇演等群众性体育艺术活动。全力推进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大力实施“一校一品牌、一生双爱好”工程,科学谋划、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发展学生爱好和特长,并将其纳入学校常规档案体系。年内县局将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将其列为学校综合评价的重要指标。

(三)以“三风”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1、突出抓好“三风建设”。切实将“三风建设”摆在学校管理的重要位置,以教风带动学风,以学风塑造校风,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质量和办学水平。教风建设要侧重于规范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督促教师端正教学态度、严格落实《课堂教学常规》。加强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教学反思等基本教学环节的检测和管理,积极构建学生、学校、家长共同参与的开放式教学评价体系,激励教师严谨治学、务实创新;学风建设要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各学校要积极推行班级自主管理模式,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教育活动,营造勤奋学习、求知进取的良好风气;校风建设要突出抓好学校文化建设,既要注重物质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创建花园式、园林式、书香式校园创建活动,更要本着“深层次挖掘、高品位提炼、分阶段实施”的原则,加强学校思想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人文文化建设,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展现团结拼搏、创新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2、抓实学校常规管理。全面落实“细、严、实、常”基本要求,不断推动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人文化”。各学校要遵循教育规律,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按照省颁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全部课程;大力实施“降、活、提”工程(即:把学生的课业负担降下来,让校园活起来,使教育质量提上来),让中小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校精细化管理,关注细节,延伸触角,完善制度,建立覆盖学校各个环节的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手段,发挥管理“名校”作用,通过结对帮扶、捆绑发展等途径,共享先进的管理经验,实现整体发展。继续完善学校常规管理督导检查评价机制,落实“局长包片、科室包校”责任制,将随机抽查和年终考评相结合,调动学校实施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加快特色学校创建步伐。各学校按照“以特色促发展、以特色树品牌”的思路,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全面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要立足学校办学理念和传统优势,将特色创建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等有机融合,按照“选准特色-培育特色-发展特色”的阶段要求,扎实开展创建活动,提高学校办学品位。县局将加强对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督导和管理,定期举办汇报会、观摩会、现场会,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学校创建水平。

(四)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全力打造高素质干部教师队伍

1、创新人才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大教师引聘力度,采取考试和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择优聘用一定数量的师范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解决农村教师结构性短缺的矛盾。本着“优势互补、协作互助、共同发展”的原则,打破校级和区域壁垒,进一步科学配置和优化人力资源,稳步推进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服务制度、骨干教师巡回授课制度、紧缺教师跨校走教制度、区域内中青年定期交流制度。改革职称评聘机制,对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给予政策倾斜,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结合义务教育阶段绩效工资的实施,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以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为重点,坚持面向全员、倾斜农村、突出骨干的原则,建立教、研、训、赛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认真贯彻《滦南县教师继续教育纲要》,全面实施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围绕普通高中新课标教材实施,采取聘请专家讲座、开展校本教研、举办案例分析等形式,着力加强高中教师的教材培训和教法指导,提高教学工作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发挥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开展教学观摩和交流互动活动,辐射推广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围绕“五好”(班子团结协作好、中心工作落实好、常规工作管理好、校务财务公开好、勤政廉政风气好)的总体要求,着力加强学校领导班子思想作风、组织作风和工作作风建设。大力实施“中小学校长素质提高工程”,制定培训规划,拓宽培训渠道,将自学和集中培训相结合,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相结合,努力提高校长队伍理论素养和管理能力。积极探索校长队伍选拔、考核、奖惩的有效机制,健全校长队伍竞聘上岗、交流锻炼、末位淘汰等制度,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格局。

(五)以均衡发展为导向,全面推进城乡教育等值化进程

1、大力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方针,制定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固改造方案,确保完成工程总量的90%。主动对接上级政策导向和投资方向,强化项目带动,拓宽筹资渠道,将校舍安全工程、陈旧校舍改造工程和学校布局调整统筹考虑,计划投资6678.6万元,分期分批实施宋道口初中宿舍楼、长宁镇温庄小学教学楼等49个建设项目,新建校舍68290.66平方米,进一步提高学校基础办学能力。以办好每一所学校为目标,以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为重点,积极稳妥地调整学校布局,不断扩大优质教育服务范围,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进程。

3、强力推进“普三提高”工程。以建设农村规范化幼儿园为着力点,加强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分类挂牌动态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办园水平。年内力争东黄坨镇中心幼儿园、宋道口镇中心幼儿园、方各庄镇李方各庄独立幼儿园通过省一类园验收。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幼儿园规范化管理,优化幼儿一日活动,提高保教质量。将幼儿艺术教育作为特色办园的突破口,面向全体幼儿,多渠道、全方位开展艺术启蒙教育,培养兴趣爱好,开发幼儿潜能。积极引导幼儿园增强自主发展意识,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整体竞争力,吸引更多地幼儿接受正规优质的教育。

(六)以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为宗旨,做大做强职业、成人教育

1、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按照“优化结构、突出特色、灵活模式、促进就业”的指导方针,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确保形成出口旺、入口畅的良好局面。紧紧围绕市场和用工单位需求,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合理调整专业设置,不断拓宽“校校结合、校企结合、产教结合”的办学渠道,强化“订单培养、定向就业”的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进一步畅通就业渠道,健全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积极做好职前指导和跟踪服务,提高学生就业稳固率,把毕业生打造成有影响力的品牌。突出抓好招生工作,加大宣传攻势,制定责任目标,层层分解任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促进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2、大力扶持成人学校自主发展。各镇成人学校要依托资源优势,发挥阵地作用,创新办学模式,以服务“三农”的实际成果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要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师资培训,力争打造一批素质较高、技术过硬的“本土型”、“专家型”教师队伍。发挥“上挂、横联、下辐射”的功能,推动新项目、新品种的引进、实验和推广,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瞄准农村特色养殖和高效农业,发挥成人学校阵地作用、职业学校人才优势,采取长短结合,以短为主的办学模式,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着眼于构建学习型农村,举办农民学历教育中专班,计划开设种植、养殖、农村经济管理三个专业,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学历水平。

(七)以“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为载体,努力提高教育幸福指数

1、着力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防控工作,严格执行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完善应急预案,努力构建防控有力、处置迅速、责任分明的学校安全工作体系。突出抓好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严格执行晨午检、消毒和病因追踪登记等一系列制度,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围绕防火、防食品中毒、防校园踩踏,经常性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2、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全面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建设。继续深化民主评议学校工作,促进教育行风不断好转。健全完善反腐倡廉各项制度,切实加强基建工程、物资和图书(教辅资料)采购、后勤保障等工作的监督管理。加大教育收费监管力度,深入推进政务、校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和群众满意度。

第7篇

 

我校上学年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教委的领导下,在学区及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体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质量为重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课程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狠抓教学常规管理、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成绩显著:中小学素质教育目标质量考核中学70.26、小学55.47(六年级抽测4.64),合成60.73分(占督导评估345分中的80分),24所中处于第14位。总体成绩获素质教育目标质量考核二等奖,单科优秀中小学各1人,管理先进2人。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新课程标准,全面贯彻落实县教委开学工作会精神及教育科室要求,结合《紫荆学校2011-2012学年度工作计划》,联系山区教育特点,现将本学年度教务处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服务教育为根本,以全面发展为准绳,以促进山区教育均衡发展为核心,团结一心,共同奋进,努力打造农村特色学校建设和全力落实新课堂教育改革。

(二)教学工作

1.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学科,开足课时,对于编制不足,专业教师紧缺学校(含中心校)要通过走教式、兼课并课的办法,保证开齐学科,对于严重缺编的学科由中心校年轻教师承担走教授课任务。设立专职英语、信息技术、音乐、等教师,加大艺术教育的力度。

2、以走教为主要形式,严格落实对村小教学管理力度,强化过程管理。

中心校40岁以下的教师均要参加村小的走教工作。完成走教工作不出任何安全事故则该项工作考核为合格,记入教师的年度考核的质量考核部分(中心校占70%,走教占30%)。

(1)行政借助走教机会,坚持做好周检与月检相结合的常规检查制度。

(2)中心校每月对村小工作至少要全面检查一次(随机抽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教师和村小负责教师的期末考核之中。中学和中心校由负责教师每周一进行检查登记。

(3)落实行政领导包校管理。**启明负责高峰村小和六九年级、周鱼负责八年级、胡绍东负责七年级、冯敏负责工农村小和四五年级、罗德智负责保觉村小和一二三年级、田维芳负责幼儿园。所包学校的整体教学成绩作为考核包校领导的依据之一。

(4)全面落实“走教”工作,中心校康纪琴、刘春梅、金梅、樊婷、李航、欧远刚、王梅、傅宇、姚琼、郑敬、杨梅、陈德容、罗德志、冯敏为走教教师,村小与中心校课程相结合。村小逐步实行复式教学(含学前班与一年级、二年级与三年级或一二年级、学前班与三年级合并),走教教师按课程表安排轮流走教到校进行教学,

3、认真制定《紫荆学校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方案》,完善《学校常规教学工作检查评价细则》。抓好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核等工作。学校每期第一个周末为集体备课时间,由教务处组织,任何教师不得请假(公假除外);每月对全校教师的教案、作业(作文)及听课记录等业务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每学期收集评比一次,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对教师的考核之中。业务副校长和教导主任含教研员要结合听课、评课情况,每学期向教师作两次教学工作分析汇报会;对教师常态课: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30节,其**部听评课不少于20节,教师听课不少于10节。校长、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参加集体备课、听课、教研活动、检查作业、教案等工作记录要单独记录。7月1日前听课记录和分析汇报材料上交到校长办公室。

4.严格执行教学质量监测标准,继续加大质量监测力度,每月每科至少一次监测且保证每单元有监测,并于两天内完成监测的后续工作如批阅、评讲、纠错等。学期、学年及上级组织的监测结果将纳入教师岗位责任考核,与教师绩效考核等挂钩。同时要全力做好迎接县督导每学年的中小学毕业年级的质量检测工作。

5.强化中小学英语、艺术学科的教学管理,开展好英语、音乐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6.以结合县教科所“海量高效阅读”的全面实施,丰富读书资源,建立激励政策,开展好“读书成果展示”活动,鼓励和调动师生读书的积极性。广大教师要提高对读书活动的认识。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书休会。将要开展“读书谈体会”汇报会、读书笔记展等活动。学校课题研究小组要制定方案,做好总结,特别是关工委等组织的读书征文活动。

7.努力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对学生要看基础、观发展、找特长。能因材施教,分层培养。让好的更优秀、困难一点的有发展。特别是对待学困生,教师要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包保教师要理清学生的学困点,科学设计辅导计划与辅导内容。班主任老师为包保学困生的第一责任人,确保整体提高。学校教务处对学困生的包保工作落实到人,并形成常态管理,学期末收集档案资料存档。

8.加强教师自制教具、课件、撰写教学论文等工作,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评比活动。对上级组织的竞赛活动每位学科教师均要参加,作为月绩效考核的一项工作依据,当月结束,当月兑现。

(五)围绕“2+X”,打造特色校园,树立学校品牌。

根据綦继教[2010]11号关于转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认真做好2010年中小学、中职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公共课培训及考试工作的通知》和《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的通知精神,在国学经典方面,将学校融入到**的国学浪潮中。教导处拟定详细的学国学经典的方案,从师生阅读的时间、阅读的内容、阅读的方式、阅读成果等方面进行细化。

书法特色方面,根据学校书法教师实际,找准强势项目—书画结合,以软笔为主,辅以绘画,书画结合,提升学校师生的书写品位,培养师生的文化修养。

在十字绣方面,以校本教材为载体,紧紧抓住山区家长及教师资源丰富的优势,走出紫荆学校的特色之路。

第8篇

一、指导思想

以省级教育强县复查为契机,围绕“科教兴县”的战略目标,持之以恒优先发展教育,毫不动摇地办人民满意教育,全面推进我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使全县教育综合水平列于全省先进行列,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工作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对已命名教育强县进行复查验收的通知》要求,依据《省教育强县复查验收评估要素》和创强评估验收时的意见及建议,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以丰富教育内涵为基础,以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突破口,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核心,统一认识,协同作战,形成合力,确保省级教育强县复验顺利通过。

三、主要任务

(一)围绕指标和要求做好自查自评工作。围绕省教育强县操作标准的板块50项子指标、复查要素中的九条重点要求28项指标、创强评估验收组提出的三条反馈建议和四个方面问题,认真做好全县的自查自评工作,逐条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扎实做好教育强县复查验收的准备工作。

(二)认真完善台帐资料。充实完善原有创强档案,针对复查验收评估要素,整合各项资料,以翔实的依据说明全县上下在创强后发展教育不松劲,努力实现我县教育现代化的事实。

(三)完成柳林、虢王、城关等三个省级教育强镇的创建工作,保证全县50%以上乡镇创建为省级教育强镇(乡)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四)完成灾后重建项目校建设任务,逐步撤销200人以下规模小学,做到布局均衡,资源共享。

(五)积极推进学前教育的发展,规范农村幼儿园办园行为,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改变农村幼儿园规模偏小的局面,促进全县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协调发展。

(六)全面落实教育质量管理。积极推行标准班额化教育,倡导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建立不同学段、不同区域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深化学校发展水平316工程督导评估,稳步推进特色学校创建,切实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升办学层次。

(七)发展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认真实施《县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加大宣传力度,整合培训资源,完成“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推行职业教育新模式,拓展办学新路子,加大骨干专业建设力度,加快“双师型”队伍建设。切实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初、高中毕业生培训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以职教中心为龙头的为农服务网络体系。

(八)原省认定创强“达标”的指标要有新的提高,复查验收要素中的条款务必实现全面达标。

四、职责分工

(一)各有关部门工作任务

1.政府办:负责省级教育强县复查验收的联络工作;与教育局共同负责对乡镇创强复验的督促检查。

2.教育局:牵头、主管教育强县复查工作,承担统筹规划、协调管理职责;深化“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落实县、乡镇两级政府的办学责任;统筹发展12年基础教育,确保“四类弱势群体”接受教育,大力提升学前三年到高中段的15年教育水平;做好职责范围内的事业发展、教育管理、教育改革、教育质量和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资源整合优化等各项工作,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做好复查自评、复查材料准备和对乡镇、学校的指导、督查工作。

3.财政局:财政对教育拨款依法做到“三个增长”、“两个提高”,确保教师工资(包括各项政策性补贴)、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学校改造与基本建设资金三项经费全面落实,按规定落实好用于教育的各项专项资金;对预算执行中超收部分的安排,增加对教育的分配比例。负责提供中、省教育经费投入政策落实情况,重点提供转移支付资金、城市教育附加、生均公用经费、“两免一补”资金和县本级财政教育经费投入的落实情况;提供教育经费预算单列、专户储存、封闭运行的执行情况,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提供无挪用挤占教育经费、用教育经费平衡地方财政及教育乱收费现象等资料。

4.发展计划局:把教育事业发展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优先审批教育重点项目。

5.建设局:负责把学校(包括幼儿园)建设列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充分考虑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和事业发展的需要;对学校建设项目的质量监督和检查;对学校项目建设有关费用根据政策予以优惠。

6.国土资源局:负责学校建设用地的报批等工作。在城乡改造和新区建设中,优先安排学校建设用地,有关规费按政策规定予以减免;乡镇、街道、村过去捐赠学校办学的土地、房产等,未办理划拨手续的,帮助补办手续,对已经撤销了的学校国土资源,按照凤政办函[]45号文件进行监督管理。

7.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深化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聘任制、校长任期制;抓好教育系统的人才管理、使用、培养、引进等工作,对教师的引入、分配、调动予以政策保证,真正落实“中小学校长任免、教师的聘任和调动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

8.公安局:负责会同工商、卫生等部门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和杜绝中小学在校学生违法犯罪。交警大队、消防部门负责对学校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情况进行重点排查、全面检查。

9.文化旅游局:负责对学校周边的游戏室(网吧)、歌舞厅、台球室等文化娱乐场所进行全面检查,禁止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歌舞厅、网吧、台球室;把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纳入社区建设发展规划,各类文化体育场所要向中小学生优惠,免费开放。

10.工商局: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对校内外商店及学校周边摊点进行清理和全面检查。

11.卫生局:负责对学校食堂、生活饮用水、校内小店等进行全面卫生安全检查,指导和配合学校做好常见病、传染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

12.司法局:设立教育法制工作机构,健全教育执法和监督制度,将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纳入全县普法工作规划;提供三年来反映以上情况的汇报材料。

13.农业局: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组织推广先进实用科技成果并协调解决推广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和协调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全县农业科技培训和各乡镇农技校业务培训工作。

14.科技局:组织申报国家、省、市的攻关、星火、火炬、科技成果推广等各类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对各级科技计划特别是教育科技计划的实施情况定期检查、指导、分析、汇总。

(二)乡镇人民政府工作任务

负责辖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组织协调,对适龄儿少入学、土地征用、校园周边安全、发展幼儿教育、营造尊师重教氛围等方面承担主要责任。

1.巩固发展“两基”成果,确保义务教育的各项工作指标保持省定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

2.积极配合县人民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做好教育强镇(乡)的创建和巩固提高工作;

3.认真贯彻省316工程实施细则,规范幼儿教育办园工作行为,促进幼儿教育和义务教育协调发展,认真配合县督导室对幼儿园的督导评估;

4.在深入调研,广泛宣传动员,确保稳定的前提下,积极稳步推进布局调整工作,年内力争撤销100人以下的非定点规划校。认真贯彻凤政办函【】45号精神,保证撤并资产无流失;

5.坚持学校安全工作属地管理原则,维护好学校的治安、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

6.认真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积极组织农村劳动力科技培训和初中毕业生职前培训;

7、努力充实乡镇成技校内部设施,制定乡镇成技校为“三农”服务、实施劳动力转移工程的规划,按期完成年度培训任务,充实完善乡镇成技校档案资料。

五、迎接复查工作步骤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时间:年2月至3月

2、主要工作:

(1)对照指标,分析情况,明确重点,制订《县“省级教育强县”复查验收工作实施意见》。

(2)调整充实“省级教育强县”复查验收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任务,明确职责。

(3)召开“省级教育强县”复查自评工作会议,宣传发动,统一思想。

(4)拟定复查验收工作责任书和工作推进日程安排表。

(二)第二阶段(自查整改)

1、时间:年4月至5月

2、主要工作:

(1)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自查整改。

(2)研讨解决复查自评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查漏补缺。

(3)各级各类台帐资料初步完成。

(三)第三阶段(资料收集与整理)

1、时间:年6月

2、主要工作:

(1)完善各种资料、表册、档案材料。

(2)在各有关部门自查自评基础上进行汇总,形成自评报告。

(3)在自查整改的基础上,组织对重点指标、重点乡镇、学校进行专项督查。

(4)完成自查申报材料,并向省教育厅提出申请。

(四)第四阶段(迎检阶段)

1、时间:年7月

2、主要工作:做好迎接省复查评估验收团的有关准备和组织工作。

六、工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省教育强县”复查自评活动是县委、县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实现强县教育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紧抓好这项工作,努力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工作目标,使我县教育再上一个持续发展的平台。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成立复查自评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复查自评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确保“省级教育强县”复查自评工作的顺利进行。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落实工作任务要求和应承担的职责,主要领导要亲自上手,督促指导,确保复查自评工作扎实有效进行。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广泛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大力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学习、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树立起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思想,形成共识,营造浓厚的复查自评工作社会氛围。

第9篇

近年来,甘肃省永昌县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着力在强化保障上下功夫,在完善机制上见实效,在队伍建设上求突破,在督导评估上出真招,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强化五个保障,

确保均衡教育有效落实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永昌县委、县政府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优先议教,定期听取教育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教育经费、教师编制、学校建设等重大问题。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编办、发改、人社、教育、财政、住建、国土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结合县情实际,制定了《永昌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永昌县十三五教育規划及学校布局结构调整规划》等战略性文件,编制了《永昌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总框架时间表和路线图,为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

二是强化经费保障。积极探索公共财政长效投入保障机制,确保财政资金向教育倾斜,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和两个比例。

三是强化基础保障。积极顺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充分遵循人民群众的意愿,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县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全面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通过改(扩)建旧校舍、新建中小学、撤点并校等途径,合并农村小学66所,新建初中1所,改扩建小学5所。目前全县中小学由十一五末的91所减少到目前的28所,基本形成了布点均匀、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学校发展新格局。抢抓国家实施薄弱学校改造的重大机遇,累计投资2.5亿元,完成重点教育项目39个,新(扩)建校舍面积28.52万平方米,消除危房9.7万平方米;投资4493万元,新(改)建幼儿园14所,新(扩)建园舍面积2.13万平方米;完成19所寄宿制中小学食堂新改建任务,实现了乡镇学校食堂全覆盖;投资3996万元,建成塑胶运动场地4个、硬化运动场地16个。

四是强化信息保障。累计投资2651万元,建成多媒体普通教室670间、标准化网络教室37间,配备生用电脑1860台、教师用机1017台,各学校光纤接入率、班班通设备配齐率和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开通率均达到100%,生机比达到8:1,师机比达到2:1,联网计算机达到91%,均高于甘肃省平均水平, 教育信息化水平领先甘肃省全省。累计投资485万元,新建标准化科学实验室27间、理化生实验室7间、心理辅导室23间,购置图书14.6万册,补充各类实验仪器6万余件、音体美器材7千余件,全县城乡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配齐率达到100%。

五是强化师资队伍保障。其一,加大教师招聘力度。三年来,新招聘教师95人,其中研究生6人、本科生77人;建立教师流动机制,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有序地流动,近年来共交流学校领导14名,县域内交流教师858名,选派9名教师到三区支教,通过区域联盟、结对帮扶置换交流教师77对。其二,加强师资培训,近三年参加国家级培训的教师有486名、省级培训的教师有214名、市级德育(心理健康)和教育等培训的教师有2275名,培训合格率均达到100%。

二、完善三大机制,

增强均衡教育发展活力

一是健全关爱共享机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创建省级留守(流动)儿童之家7个、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的乡村学校少年宫4个、市级乡村学校少年宫17个。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安排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免费入学就读,入学率达到100%。切实加大贫困学生帮扶工作力度,着力推进以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和资助金、生源地助学贷款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资助体系建设,逐步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补助标准,对困难学生实行应助尽助的原则。严格落实营养改善计划和校车工程,将残疾儿童纳入义务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不断完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办法,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6%以上。

二是创新教育改革机制。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坚持以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方式为重点,以教师研究课堂、创新教法、强化教科研为主导,全力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初步形成了适合学校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有效教学模式。在学生评价体系改革方面,制定了《永昌县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建立和完善了以学业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为主要依据的招生体系,有效促进了学生自主全面发展。在德育体制改革方面,注重地方教育资源开发与德育的融合,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缅怀革命先烈、中华经典诵读、道德讲堂、骊靬文化宣传等主题教育活动,举办学生运动会、校园文化艺术节等特色艺体活动,加强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基地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促进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三是建立教师成长激励机制。遵循以德为先,能力为重的评价原则,从师风师德、课堂教学、教研能力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考核、评优树模、职称评聘挂钩。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县域内所有中小学、幼儿园班主任均享受县政府工作津贴,如今已累计发放班主任津贴近800万元。同时,坚持做到四个倾斜,即在职称评定上向农村教师倾斜,而且规定城区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必须要有两年以上农村学校任教经历;在绩效工资发放上向农村教师倾斜;在评优评先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农村教师所占比例不低于50%;在解决住房问题上向农村教师倾斜,加大周转房建设力度,改善农村教师的生活条件,进一步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三、实施四大工程,提升均衡教育发展品质

一是精细化管理工程。先后出台了《永昌县学校目标管理考核实施意见》《永昌县学校精细化管理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不断推动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实现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特别是实施精细化管理以来,通过创新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强化基础管理,初步形成了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的局面,使教育软实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是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按照品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精湛、为人师表的要求,从思想上引领、工作上激励、生活上关怀,注重抓长、抓细、抓常,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是特色学校创建工程。严格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体现个性、促进发展的原则,以校校有特色,生生有特长为目标,强化三风建设,扎实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鼓励学校开发校本教材、开设特色校本课程,使剪纸、种子画、布贴画、麦秸画等民俗艺术进入校园,用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校特色文化的形成。大力组建书画、表演、手工及电脑制作、文学社团、民俗体育、经典诵读、科学趣味实验等活动小组,为每位学生至少培养一种兴趣爱好,积极开展感恩教育品德教育健康教育和谐教育,形成了一批以快乐校园书香校园和雅校园艺术校园阳光校园等为主题的特色学校。

四是校园安全工程。时刻紧绷校园安全弦,始终把校园安全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和三防措施,健全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和联合执法协调机制。全县中小学配备专职保安120名,安装110区域报警系统14套、视频监控949个、安保器械700多套,中小学安保覆盖面、平安校园创建合格率、校方责任险投保率均达到100%。

四、突出一个关键,助推均衡教育发展规格

督导评估是提高義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关键。县政府坚持督政和督学相结合,研究制定了《永昌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方案》,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义务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提高了教育质量。

永昌县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始终明确:责任落实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政府必须重视与支持教育,把责任落实到位、压力传导到位;科学规划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起点,必须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科学合理地调整布局结构;经费投入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必须建立和完善经费投入长效保障机制,为打造优质教育资源提供物质保证;学校建设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必须加大建设力度,完善设施设备,确保优质发展;督导评估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动力,必须建立健全专项督导评估体系,不断推动义务教育沿着均衡的轨道快速发展。

第10篇

为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落实**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的精神,现就20**年本市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专项督导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开展专项督导的原则

坚持依法督导,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坚持均衡发展,缩小学校间办学条件的差距;坚持规范招生,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专项督导的重点

根据《招生工作实施意见》“重点督导农民工同住子女招生入学、体育及艺术特长生招生、民办学校规范招生等”的要求,本次专项督导重点针对以下几方面的违规情况:

1.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招生过程中存在的下列情形:

(1)以创办特色为名举办重点班。

(2)以各种形式测试选拔学生。

(3)将开展学校教育实验研究、创建特色学校与招生入学工作挂钩。

2.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3.各类初中学校招收无学籍材料的学生。

4.民办学校录取学生时存在的下列情形:

(1)进行电脑派位或面谈以外其他形式的考试和测试。

(2)要求报名学生提供其他学科类竞赛、等级考试证书。

(3)要求学生提供在小学、幼儿园或参加社会办班取得的学科考试与测试成绩或竞赛证书。

(4)要求小学或幼儿园推荐“学科学习特长生”。

(5)向学生收取报名费和面谈费。

5.区县体育、艺术特长生招收数大于本年级学生总数5%,以及学校以招收体育、艺术特长生为名招收择校生的情形。

6.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收服务区域以外学生的情形。

7.符合规定条件的农民工同住子女,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未能统筹安排就读的情形。

三、专项督导的方法

1.专项督导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各区县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督导自查。第二阶段,上报各区县《20**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情况统计表》,同时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督导抽查。

2.专项督导综合采取以下五种方式:一是个别访谈(访谈对象包括学生、教师、学校领导和家长),二是召开座谈会,三是问卷调查,四是走访社区,五是查看学校招生计划、报名情况、招生方式等与招生有关的各种资料。

3.督导抽查小组的督导人员由市和区县专、兼职督学以及人民教育督察员、特约教育督导员组成。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统一印制“**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专项督导工作证”。督导人员持证督导,不佩戴或不出具专项督导工作证的,学校有权拒绝接受督查。

4.专项督导的学校范围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的专项督导抽查学校,按区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10%左右的比例确定,其中民办中小学不少于两所。

5.根据相关举报,可采取向学校派出督导巡查人员督查的方式。

四、专项督导的具体要求

1.按照《招生工作实施意见》和本通知的精神,各区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在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指导下,自行组织对本区县的专项督导,根据本区县实际情况认真做好相关的自查和随访性督导工作,并完成《统计表》填报工作。

2.专项督导工作人员要如实收集各方面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的意见,认真了解并及时向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报告有关区县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和落实“就近入学”工作的好的做法和经验,注重收集招生入学工作的真实情况。

3.制止和纠正本通知列举的违规现象。对专项督导中发现的公办学校择校情况或民办学校违规招生等问题,要根据事实,公正客观地作出分析并提出专项督导的具体建议,及时如实地向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报告。

4.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督导抽查过程中形成《20**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专项督导报告书》,写明对被督导学校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5.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专项督导情况向区县政府反馈。

五、对专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的处理

1.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区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在自查过程中,发现存在违反《招生工作实施意见》有关规定情况的,应及时对有关学校下达督导整改意见,并报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备案。

2.在专项督导抽查中,发现违反《招生工作实施意见》有关规定的,存在问题事实清楚的,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下达督导整改意见,限期纠正违规行为并视情况予以通报批评。

3.对违反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有关规定,社会各界及舆论反响强烈的,由市和相关学校所在区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开展重点督查,经查事实确凿的,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将事实情况报市教委,必要时,提请有关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对相关责任人作出纪律处理。

六、专项督导的时间安排

1.*月—*月,各区县按照本通知精神及区县实际情况,实施专项督导自查工作。

2.*月上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专项督导小组对全市各区县开展专项督导抽查、随访和暗访,并完成问卷调查工作。

第11篇

一、开展专项督导的原则

坚持依法督导,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坚持均衡发展,缩小学校间办学条件的差距;坚持规范招生,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专项督导的重点

根据《招生工作实施意见》“重点督导农民工同住子女招生入学、体育及艺术特长生招生、民办学校规范招生等”的要求,本次专项督导重点针对以下几方面的违规情况:

1.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招生过程中存在的下列情形:

(1)以创办特色为名举办重点班。

(2)以各种形式测试选拔学生。

(3)将开展学校教育实验研究、创建特色学校与招生入学工作挂钩。

2.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3.各类初中学校招收无学籍材料的学生。

4.民办学校录取学生时存在的下列情形:

(1)进行电脑派位或面谈以外其他形式的考试和测试。

(2)要求报名学生提供其他学科类竞赛、等级考试证书。

(3)要求学生提供在小学、幼儿园或参加社会办班取得的学科考试与测试成绩或竞赛证书。

(4)要求小学或幼儿园推荐“学科学习特长生”。

(5)向学生收取报名费和面谈费。

5.区县体育、艺术特长生招收数大于本年级学生总数5%,以及学校以招收体育、艺术特长生为名招收择校生的情形。

6.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收服务区域以外学生的情形。

7.符合规定条件的农民工同住子女,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未能统筹安排就读的情形。

三、专项督导的方法

1.专项督导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各区县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督导自查。第二阶段,上报各区县《20**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情况统计表》(附件1,以下简称“《统计表》”),同时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督导抽查。

2.专项督导综合采取以下五种方式:一是个别访谈(访谈对象包括学生、教师、学校领导和家长),二是召开座谈会,三是问卷调查,四是走访社区,五是查看学校招生计划、报名情况、招生方式等与招生有关的各种资料。

3.督导抽查小组的督导人员由市和区县专、兼职督学以及人民教育督察员、特约教育督导员组成。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统一印制“**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专项督导工作证”。督导人员持证督导,不佩戴或不出具专项督导工作证的,学校有权拒绝接受督查。

4.专项督导的学校范围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的专项督导抽查学校,按区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10%左右的比例确定,其中民办中小学不少于两所。

5.根据相关举报,可采取向学校派出督导巡查人员督查的方式。

四、专项督导的具体要求

1.按照《招生工作实施意见》和本通知的精神,各区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在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指导下,自行组织对本区县的专项督导,根据本区县实际情况认真做好相关的自查和随访性督导工作,并完成《统计表》填报工作。

2.专项督导工作人员要如实收集各方面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的意见,认真了解并及时向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报告有关区县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和落实“就近入学”工作的好的做法和经验,注重收集招生入学工作的真实情况。

3.制止和纠正本通知列举的违规现象。对专项督导中发现的公办学校择校情况或民办学校违规招生等问题,要根据事实,公正客观地作出分析并提出专项督导的具体建议,及时如实地向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报告。

4.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督导抽查过程中形成《20**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专项督导报告书》(式样见附件2,以下简称“《报告书》”),写明对被督导学校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5.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专项督导情况向区县政府反馈。

五、对专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的处理

1.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区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在自查过程中,发现存在违反《招生工作实施意见》有关规定情况的,应及时对有关学校下达督导整改意见,并报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备案。

2.在专项督导抽查中,发现违反《招生工作实施意见》有关规定的,存在问题事实清楚的,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下达督导整改意见,限期纠正违规行为并视情况予以通报批评。

3.对违反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有关规定,社会各界及舆论反响强烈的,由市和相关学校所在区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开展重点督查,经查事实确凿的,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将事实情况报市教委,必要时,提请有关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对相关责任人作出纪律处理。

六、专项督导的时间安排

1.5月—8月,各区县按照本通知精神及区县实际情况,实施专项督导自查工作。

2.9月上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专项督导小组对全市各区县开展专项督导抽查、随访和暗访,并完成问卷调查工作。

第12篇

方山县马坊镇开府寄宿制小学位于方山县城北31公里处,这里乡情淳朴、民风憨厚,老百姓“望子成龙”的愿望强烈,充满了能够享受优质教育的渴望!今年县委、县政府给我校大力投资了标准化幼儿园、乡村少年宫的项目建设,在老百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如何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满足老百姓的教育愿望,是值得我校教职员工深思的问题。通过实行民意调查、揣摸迎合、实践验证“三步走”战略,我校的办学形象得到了根本改变。

一、民意调查知症结

今年,我校全体教职员工放弃休假时间,深入乡村山庄、田间地头,充分了解老百姓对我校办学行为的看法,耐心听取老百姓对我校教育发展的建议,努力满足老百姓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详尽解释义务教育的重要性和优越性,对比说明学生流失问题并不是当地教育的落后造成的,而是现在比较富裕的一部分家长追求所谓的优质教育的思想在作祟,另一部分家长在爱面子思想的盲从下,不顾生活条件本不富裕的实际情况,打肿脸充胖子,赴所谓的好学校去读书。在马坊镇麻峪村,我校与学生家长召开了三次村校座谈会,与学生家长面对面对话沟通,对家长的指责牢记在心,回校后立即整改,整改后再返回该村向学生家长做工作汇报,再一次听取学生家长对整改事项的满意程度。“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我校的努力下,该村28名学生全部返回我校就读,在生源流失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二、揣摩迎合达病灶

我校的生源分散,寄宿学生的家庭出身不一,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的妈妈为云南籍户口。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云南妈妈们弃子出走,孩子爸爸们出外打工,出现了由年龄大的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照看孩子们生活的艰苦境况。这些孩子们的衣物破烂、床铺陈旧、卫生极差。针对这种情况,我校配备了两台全自动洗衣机,由生活老师义务负责这项工作,很快就取得了效果,赢得了夸赞。

寄宿生的接送问题一直是困扰我校的大难题。由学校负责接送,安全责任巨大,在实行了一年后销声匿迹;由家长请出租车接送,安全无保障,在全国校车累累出事的高压下偃旗息鼓;由政府购买高标准校车配备到学校接送学生,空喊不交税,纸上乱点兵一通。我校经过充分的论证,最终由家长接送学生成了最保险的不二选择。开始我校实行小礼拜接送,一个学期下来,家长们反馈说一周接送一次太麻烦,家长不能出去打工,生活很狼狈!在这种情况下,有一部分家长建议每月接送一次,这样家长可以腾出时间出外打短工,一不误赚钱,二不误接孩子。行,满足家长的要求吧。可是不等一个月下来,家长们来校探望孩子的次数最少都有一次,并说这样不行,实在是太思念孩子了,晚上梦见的都是孩子,甚至有时孩子长什么模样都忘了!一周太短,一月太长,那么两礼拜休息一次就成了必然的选择!这样接送,有的家长满意了,有的家长不高兴了。不高兴的家长说:“这与一周一次的接送区别不大,出不去,守不住。这可怎么办呢?”一部分家长商议说:“私立学校有校车,多掏几个钱让学校接送,腾出时间来外出赚钱补贴接送的经济损失,干脆转校吧!”真是一呼百应啊!整村整车的学生离校而去不回头,校长老师望穿泪眼难留心啊!没有了生源的学校,最终必然自动关闭!怎么办?怎么办?这样办!由学校每月补贴每生十元接送费,每村选出每次接送的家长代表负责本村学生接送事宜。能出去的家长外出赚钱,出不去的家长负责接送孩子。结果,孩子们返校了,流失的生源拉住了!

寄宿学校的生活起居、一日三餐、后勤条件、硬件设施,直接影响着招生质量和数量。我校高质量高标准抗地震八级的教学楼宽敞明亮,具有“香格里拉”之称;抗地震七级的宿舍里配备着高清的数字液晶电视,学生思想道德与时代同步前行;无线网络系统信号覆盖全校每个角落,手机、笔记本电脑网络教学手段直接走进教室用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优美舒雅的校园文化建设,给教师以责任之鞭策,给学生以励志之启迪;两台太阳能设备解决了师生洗不上澡的难题,使学生洗碗用凉水的情况成为历史;标准化幼儿园吸引了三岁幼儿提前入园;全省第二的乡村少年宫管理让在校学生渴望每周六、日的少年宫开放之日早日到来;微机、机器人、电子绘画的电子信息室让孩子们在神奇的世界里任意遨游;航空、航海、建筑的科技创作室让孩子们尽情放飞理想的翅膀;汽车模拟驾驶室让孩子们浮想联翩,充满了驾驭飞船的遐想;敬职敬业的教师团队奠基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指明了学校

前进的方向。家长的要求就是办学的目标,孩子的渴望就是教育的航灯。只要揣摩到病灶在哪,就不可能找不到对症的药。

三、实践验证现成效

寄宿制学校对家长的承诺,不能口是心非,一定要履行到底。在有了可喜的招生转折期后,我校坚持招生简章上的每一个字都是铁板钉钉的事,不存在任何忽悠的成分。做到了诚信办学,为人民办学,减轻老百姓负担,创办贫困人群上得起、能念下去的寄宿制学校,使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的本质区别。经过科学论证,我校寄宿生一学期交纳书本费、保险费、伙食费共600元,期末补贴生活补助费150元,接送费50元,实际一学期生活费用仅400元。老百姓看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不跑了,留住了,安心了!

第13篇

大家好!

全国基础教育转型发展与特色学校建设研讨班在东营举办,这是对东营教育的极大鼓励和支持。在此,我首先对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各位领导、专家、校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天上午,__教授作了一场高水平的报告,我听了后深受启发,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今天下午,根据研讨班的安排,我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__教育转型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教育转型发展”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20__年,上海市教委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大形势,在年度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教育转型发展”这一概念,并为此做了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教育转型发展”的提法,很快得到了其他一些市的响应,现在已成为教育界不容回避的一个概念、一种行动。借鉴上海教育的经验和做法,东营市在2013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教育转型发展”的目标,并从去年以来开展了大量工作。实现教育转型发展和内涵发展,这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现在也正处于起步阶段。

下面,结合着东营教育工作实际,结合着个人对教育的一些思考,向大家汇报三个问题:一是东营教育为什么转型发展?二是东营教育向什么方向转型发展?三是东营教育如何实现转型发展?汇报不当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概括地讲,东营教育之所以转型发展,一是“主动选择”的结果,二是“问题倒逼”的结果。

“问题倒逼”,是因为当前人民群众对优质化、高品质、多样化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教育系统却受内部、外部因素的共同制约,陷入内外交困的矛盾境地,无法迅速地、很好地满足这种需求。推进教育转型发展,可以看作是从矛盾中突围的一种努力、一种方式。下面,根据个人的观察和思考,现将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概括为以下五种矛盾,供大家参考:

我市教育转型的目标是:以生为本,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幸福生活。具体地讲,就是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从教育规律出发,努力实现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教育政绩观、学生培养成才观、教师专业发展观“五观”重塑。

教育价值观要从社会转型期的浮躁、短视引起的实用主义、急功近利倾向转向立德树人,关注人的发展、人的完善和人的幸福。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尊重每一个学生,激活每一个学生,成就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坚实的根基。比如,对高中教育来说,不仅要为学生高中三年负责,更要为学生的终生负责,既要充分理解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和期盼,客观对待高分优校的社会实情,也要看到高中教育目标和功能的多指向性,不能在高考升学率和高中教育质量之间简单地划等号。

教育质量观要从片面追求高分数、升学率转向促进学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从过度偏重学科知识成绩,转向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发展,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格、健全的人格和完善的品格。转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形成合力,使家长认识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优质教育”。比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群众对此有需求、有呼声,但与此同时,一些家长也存在片面理解,存在“学校减压、家长加压”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宣传引导,让全社会都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

教育政绩观要从把教育当作工具和筹码、仅仅服从和满足面上的一时之需转向遵循教育内在规律,全心全意服务学生终身发展,服务教育长远发展。要转变教育政绩观,不能把教育当作获取利益的工具和筹码,不能把教育当作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如果教育被各种各样的“利益”所挟持,必然越来越远离对人精神世界的化育,学生必然沦为裸的“工具”——执政者获得政绩的工具、教育者获得各种名利的工具、家长光宗耀祖的工具。这对孩子、对国家未来都是极不负责的。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真正把教育当成崇高事业,把学生作为服务对象。

教师专业发展观要从强调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转向注重教学智慧、德性熏陶和人生引领,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要坚守教育理想追求,用爱心、知识、智慧点亮学生心灵。爱因斯坦说过:“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是在为活人服务。……学校要求教师在他的工作范围内是一位艺术家。”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把所教的知识背过记住,那就等于把学生当作了一种死的容器,知识的积累越多,学生的负担就越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智慧的人,为此,也需要有智慧的教育。作为教育人,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是一个启迪智慧、传播真理的人,不仅仅强调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也要重视自身综合素养和教育境界的提升。

总之,教育转型发展的最终目的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通过推进教育转型发展,最终让教育回归“立德树人”的本真。

教育转型发展,是一项需要逐步探索和完善的社会化系统工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未来几年,东营将从顶层设计、机制保障、实践载体、规范办学行为、宣传引领等方面下功夫,努力调动有关各方的积极性,形成教育转型发展的合力。当前,东营教育的转型发展也正处于起步阶段,下面我所说的工作大部分是正在做着,或者将要去做。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涉及面更广、关联度更高,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难度更大,原有单项改革办法或局部突破思路已难以奏效。为了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教育转型发展,我们积极争得市委、市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单位的支持,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设计。前一段时间,我

市分管教育副市长王吉能带队,教育、财政、编制、人社等有关部门人员参加,实地考察学习了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先进地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情况,并形成了《关于赴京沪江浙考察学习教育现代化建设情况的报告》。市委书记刘士合审阅了考察报告后,对我市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将教育改革作为市委深化改革的重点之一。在东营市市长申长友主持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上,研究了教育改革发展问题,要求抓紧制订深化我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推进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集团化办学的意见等政策措施。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市教育局召开局长办公会,研究确定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现代化乡镇、县区评估认定,深入推进小班化教育试点,集团化办学试点等20个重点课题,成立了20个教育课题调研小组,安排了责任分工和时间进度。通过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教育转型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教育转型发展作为一项社会化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协调,通力合作。我们将通过推动建立健全教育保障体制机制,努力把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落到实处,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逐步建立健全部门磋商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同时,积极争取,加强部门合作,协调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就绩效工资分配、教师梯级发展、教育系统人、名师引进、两项教育附加管理、小班化教学保障等方面制定有关措施。围绕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鼓励先行先试,积极突破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教育活力。

教育转型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建设是一脉相承的,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同时也是教育转型发展的过程。结合上级要求,借鉴江苏、浙江等先进地区教育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人民满意”为主旨,以“优质均衡”为主题,以“教育现代化”为主线,奋力推动我市教育事业新一轮大发展大跨越。我市教育现代化分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实现现代化两个阶段。开展三级创建:创建教育现代化学校、教育现代化乡镇、教育现代化县区。着力点是实现教育“六化”。一是条件标准化:达到《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规定要求。四县区已于2013年完成,利津县于2014年完成。二是教育信息化:加快“三通两平台”和数字化校园建设。四县区于2015年完成,利津县于2016年完成。三是办学集团化:各学校加入互助共同体,快速促进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新建学校的质量提升。2014年启动实施,2018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集团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四是教学小班化:按照40人以内的班额标准,化解“大校额”、“大班额”等问题,提升课堂教学效率。2013年已启动15所学校试点,到2020年全市90%以上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实现小班化教学。五是管理民主化:通过扩大学校办学自、建立健全学校章程、完善校内决策监督机制、落实师生选举权、发挥家委会作用等措施,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2014年启动实施,到2019年全市中小学基本建立起现代学校制度。六是队伍专业化:制定实施教师队伍专业提升计划,通过教师和校长梯级发展、星级达标、交流轮岗等活动,持续促进教育队伍整体素质的优化。通过以上措施,逐步提高我市教育现代化水平,推进教育转型发展。

在改革的过程中,面对不同的利益群体难免会有不同声音,但只要宣传和引领做好了,误解、抱怨就会转化为理解、支持。为此,我们树立“教育宣传也是生产力”的思想观念,抽调专人成立教育新闻宣传中心,负责全市教育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用“传播、沟通、服务、引领”大宣传思想指导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各种新闻媒体作用,运用专业知识,及时宣传教育政策,解读教育规律,描绘教育愿景,大力宣传改革成效和典型经验,畅通交流借鉴渠道,合理引导改革预期,化解矛盾分歧。加大对教育转型发展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家长、社会转变观念,让各级领导充分了解我们的主张、思路与措施,促成决策的信心和决心,让社会了解教育、相信教育,让群众理解教育、支持教育,为促进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凝聚形成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强大合力。

第14篇

xx中学校长xxx

xx中学是一所依托常平集团面向全县招生的具有现代化特色的学校。开办以来,学校瞄准“全市一流,三晋知名”的目标,坚持高起点办学,高标准管理,高质量生存。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与全校教职工的努力下,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等,提出了超前的办学理念,优秀的师资队伍和科学的管理体系日益凸显。学校真正成为教育系统的一颗璀灿明珠,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在规范管理中加速前进

xx中学从开学伊始,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她依托全国优秀的民营企业xx集团办学,具有一流的教学条件,更多的是人们对振兴xx教育的期望。所以,当县委、县政府根据民主测评程序任命我担任xx中学校长时,我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能不能办好xx中学,办出特色,办出成效,就成为摆在我面前的首要问题,这也是我走进常平中学之后一直思考的问题。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从何处入手抓起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以及与校领导班子探讨,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我认为xx中学的发展方向就是办特色教育,创一流学校,我把这个意见向有关部门领导汇报后,得到了他们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大大增强了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为了在全校师生中统一思想,我多次组织召开校委会、中层干部会、党员会、教研组长会,通报了学校的发展目标,展示了学校的发展前景,形成了共识,为学校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流的学校需要一流的制度。好的制度既能约束人,更能激发人、鼓励人。建校初期,我就组织人员制定出台了《xx中学教育教学主要工作及具体对策》,明确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重点任务、目标、措施。合理设置课程,实施课改,组织教研。实行按人设岗,以岗定人,以充分调动和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尽其才,才尽其能。之后,又进一步制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使学校的各项工作迅速进入了科学、规范的运行轨道。

在抓制度建设方面,我们突出两个管理重点,一个是学生队伍,一个是教师队伍。在学生管理上,我们实行全封闭管理,所有高中学生全部住校,统一作息,减少了学生课余管理的松散弊端。在教师管理上,我们实行目标教学法,将多项教学任务量化细化,分解到校领导、科室、教研组长和每个教师头上,明确责任,加强考核,在教师中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

这些规章制度制定出台之后,我和校委会一班人带头落实,带头执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校初步形成了“环境雅,人心聚,队伍整,校风严,教风实,学风浓”的崭新局面。但也有一些教师认识没上来,对学校的制度不理解、有情绪,认为学校管的严,有个别人甚至找到我撂挑子。对此,我没有简单地批评,而是耐心地说服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以大局为重,为xx中学的长远发展着想,向那些默默工作的同志看齐。

我本人则坚持与全校师生同吃同住,同工作,以身作则,在我的影响和带动下,那些原来有意见的没了意见,想退缩的迎头赶上。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拧成一股劲,合成一条心,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我们跻身全市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望末来,美好的前景需要我们一如既往的努力,孜孜不倦的进取,脚踏实地的前进,我相信xx中学将在我们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走向灿烂美好的明天。

在加强沟通中携手同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我深深地知道,如果没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教学人才,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打造特色学校就等于纸上谈兵,是一句空话。因此,我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放在重要位置,身先士卒,亲自抓,以身作则亲自带,发挥优势耐心帮,推动了全校教师队伍的发展壮大。

选贤任能壮队伍。为了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队伍,我和校委会一帮人内聘外联,多方造才,狠抓了队伍建设。一是积极亲自带队到各高校招聘选拨优秀大学生,通过面试、笔试,层层把关,择优录用。对于选聘人员,一律签定了长期聘用手续,为其解决工资问题。实行待遇留人,政策留人,感情留人,集聚一大批市、县骨干教师;二是主动出去聘请多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校任教;三是大胆使用年轻同志担任教学骨干,让他们放手干,建设了一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师资队伍。

千方百计创环境。按照工作与待遇对等的原则,千方百计地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装备了大型现代化电子教研室,方便了教学,提高了效率。负责为所有教师分配一套卧、厨、卫齐全的住房,方便了教师生活。为丰富教师的课余生活,配备多功能的教师活动室、多媒体室、健身器材,创设了全新的教学、生活环境,让教师安心教学。

德才兼备施素质。聘请名师开讲座,组织课堂观摩,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亲自给教师上党课,培养教师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奉献意识。带动全校师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调研。

满腔热忱育新人。为了能让教师安心教学,无后顾之忧,我主动去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关心教师冷暖,点滴细微处见真情、动真情。学校有位新大学生,家庭条件很不好,还有一位正要上高中的弟弟,考虑到他们家的实际情况,我和校委会商定,拿着慰问品到他们家,并决定让他弟弟免费到我校读书,并表示三年后考上大学由学校出资资助。听了我的话,全家老少热泪盈眶,感激不尽。另外,还有一位女教师,与丈夫分居两地,又有刚满4岁将上幼儿园的女儿需人照顾,而这个时候,也正是她在学校工作中最关键的时刻,作为一个班的班主任还代两个班的语文课,想要两头顾及很不容易,这时正是我们领导挺身而出的时候,我多次登门,询问情况,解决困难,亲自出面将她丈夫的工作调到了我们学校,免除其后顾之忧,让她安心工作。

第15篇

根据组织上的安排,本人自Xx学区中心校成立之时起主持中心校工作,现对一年多来的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公开述职,敬请批评指正。

一、提炼学校精神是我面临的最为紧迫的工作

Xx学区所处环境偏僻,小学教育基础薄弱,学校布点多,规模小,尤其是中心小学硬件建设的标准化程度低,学区内缺少特色学校,龙头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亮点少,文明创建水平低;教师的工作环境相对较差,薄弱学科缺少专业教师;由于各小学在办学规模、条件、师资水平等多方面存在差距,老师们的教育观念也存在着差异,在适应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在思想观念层面上进行整合,统一办学理念,明晰发展思路,提炼学校精神是我主持工作后最为紧迫的工作。

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诸多困难,中心校行政班子、党支部成员,认真研究,理清发展思路与目标,落实以中心带全面,综合协调发展的管理方式,确立了“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家长向往的学校,育可持续发展的学生”的办学指导思想;围绕学校管理规范化,办学条件标准化,教师发展专业化,学生成长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努力创建人文校园,书香校园,平安校园,快乐校园,为学生的美好未来奠基,对学生的幸福人生负责,倡导“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校风;“精益求精,严谨治学”的教风;“志存高远,勤奋好学”的学风;培育品学皆优,身心俱健,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新人。

学校精神的提炼、丰富,有利于统一思想,端正方向,凝聚力量,规范行为,一致步调,为学校的稳步、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

小学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蒙以养正关系到孩子终身发展与一生幸福。为此,我校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动摇,追求自主学习,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工作中,强化全员质量意识,提出了教学工作“12345,大家起步走”的总要求。

“1”指不放弃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把学生贴上好、差的标签,相信只有差异,没有差生。

“2”指转变教学工作方式。坚持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坚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发展。

“3”指教学任务做到三清——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让学生当堂消化,不吃“夹生饭”。

“4”指课堂结构四部曲——讲,练,评,收。教师讲一讲,学生练一练,师生共同评一评,收齐学生的课堂作业。

“5”指认真抓住教学五环节。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设计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检测。

为了落实教学工作总要求,使之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为与主动追求,中心校以贯彻落实县教育局【2010】94号文件为抓手,建立了教学质量月查制度、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制度、教学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学困生辅导制度等八项教学教研制度,加强教学过程的督查,保证教学总要求、总目标的实现。

在开展教学常规检查中,我带领班子成员坚持听课评课,与授课教师面对面的交流,共同探讨有效教学的方法与途径。为了及时了解掌握教学情况,中心校统一组织期中期末考试,采取教师对调监考,集中阅卷,统一评比,并将评比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

2009年,我校获得县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三等奖。今年毕业班考试成绩较去年有明显提升。

三、保障学生安全是我的第一要务

今年3月份之后,外地少数学校突发严重的不法侵害学生案件,根据上级要求,我校全体教职工立即行动起来,保护学生安全,预防不法侵害,优化育人环境。我把保障学生安全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重点开展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加强学校门卫工作。学区内各小学都确定专、兼职门卫,明确门卫职责,建立门卫登记簿,所有外来进入学校的人员、车辆等必须出示有效证件、在门卫登记簿上签名后才能进入。教学时间,学校实行全封闭管理。学校挤出经费,新建两个门岗。计划村小再建两个。

二是加强值班巡查。学校每天安排一名领导、1-2名教师值班,值班人员提前40分钟或1小时到校,在学生上学、放学时在校门前巡查,组织学生疏散。中午放学后,留守学校值班。我自己也参与校本部、幼儿园值班。

三是成立校园安全应急小分队。全学区共有7支小分队,25名队员,主要负责突发校园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预防与制止不法侵害、干扰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等事件。小分队统一配有警棍、手套等器械。

四是加强校园安全隐患的排查。建立了《学校安全工作日志》,做到天天查,月月报。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处置。并以“校安工程”实施为契机,扩建众兴小学。

五是加强校园摊点治理。严禁流动摊点进入学校,封闭了3处沿街门面经营户直通学校院内的后门。

六是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把学生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做到有教师、有课时、有教案。落实教育局提出的安全教育“一月一主题”活动,并及时上报活动情况。加强学校的晨检、午检,对未到校、早离校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并作登记、统计,填入《班级日志》、《晨、午检汇总表》等。还经常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宣传栏等宣传安全知识。

七是落实岗位责任。与各小学校长签订《学校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各小学校长与班主任也签订了《班级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把安全责任分解到各个岗位,层层落实,个个负责,人人尽力。一年多来,我校没有发生一起学生意外伤害案。

四、带好队伍是学校工作的制胜法宝

教师是办好学校的核心力量。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学,没有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也就没有学校的内涵发展,没有学生的素质发展。我始终把依靠全体教师兴教办学作为学校工作的制胜法宝,增强队伍的向心力与战斗力。

中心校成立后出台的每项制度,都经过教师集体讨论决定。在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绩效工资分配、职务聘任等方面,必经教师集体表决通过。尽管在讨论过程中有着激烈的争论,但最终都能从公平公正中求得统一。有了群众基础,被广泛认同的制度,才能在学校管理中发挥作用。在财务收支方面,也即时公示,接受教师监督。我觉得,只有教师的民得到充分尊重,有了管理学校的知情权、参与权与决策权,整个队伍的主人翁意识才会增强,老师才会积极主动地工作,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任务。一年多来,我校在事关教师利益、公用经费管理、班子成员廉政等方面没有一起投诉。

知人善任,我未必能做到,但让每个教师都有施展才华的舞台的确是我心中的渴望。2009年暑期,从配强班主任队伍,推进教师专职化,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出发,经中心校多次讨论研究,调整了10名教师的工作岗位,校本部的班主任通过竞争上岗,安排少数专业教师走教,调配、充实了三所村小的班子。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实践看,成效是显著的,不仅充实了村小师资,加强村小班子,更重要的是激发了绝大多数教师工作的热情,改变了工作作风,给老师们搭建了展示才华的舞台。

我始终把打造一支学习型、研究型的育人团队作为带好队伍的重要抓手。借助课题带动、专家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开展“有效研修”课题中,我校教师摸索出“四相式”磨课的研修方式,在“相约课前——集体备课、相聚课堂——授课听课、相会在“问题树”下——议课评课、相约上课——二度授课”的流程中,研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关注学生的发展,获取专业经验。我校还通过教学开放周、学习汇报课、集体备课、集体学习、外出考察、校本培训等多种形式,使教师的学习、研究常态化。

始终不放松师德建设。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三风”整顿以及“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活动;建立了师德考核机制,并与绩效工资挂钩。一年多来,我校教师无一例违纪违法。

从严要求班子。我经常与班子成员交流,希望大家都能“三高”、“三平”、“三爱”:“三高”是待遇荣誉上的高姿态——不与教师争名争利,质量上的高标准——工作要做就做得最好,不敷衍;作风上的高效率——能独当一面开展工作,敢于负责。“三平”是平凡之中有追求,平静之中有热情,平常之中有责任;“三爱”是爱校之志,爱教之情,爱生之心。班子成员每个人心中都有这“三个三”,这个班子老师就信服,就有感召力。中心校成立一年多来,我校班子全体成员能做到以身作则,平时加班加点已成为常态。

五、让每个学生快乐、健康成长是我的最高追求

我常常想,如何让走进我们校园的每个孩子都能获得终身受益的启蒙教育,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播下幸福快乐的种子,真正把素质教育、新课改理念落实到学校工作中,这是学校的使命,也是我的最高追求。主要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在开齐开足课程的前提下,开展大课间活动,大课间活动主要是“两操一舞一戏”——广播操、眼保操、校园集体舞、五禽戏。我们本部二年级的学生也能完整地演练一套“五禽戏”。

培养学生的兴趣。学校开设了音乐、美术、舞蹈、象棋、阅读、乒乓球等兴趣小组,学生自由选择参加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都有特长老师进行指导。

开设校本课程——诵读蒙学经典(三字经、弟子规等)。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孩子的心灵,从中汲取心灵成长的养分。

关爱留守儿童、特困儿童与学困儿童。创建了留守儿童之家,联系爱心企业捐资助学(70人获得长效资助),建立了学困生辅导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