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语文优秀课例观课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对教育思想观念、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等均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的巨大优势在学校教育领域已经有了充分的体现。近年来,我校在全面实现“四机一幕”进教室的基础上,先后创建了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备课室、卫星数据接收机房。校长办公、总务办公、教务处全部实现了微机管理,正逐步走向办公现代化。现已建成了校园局域网,Internet由原来的8M ADSL宽带申请开通了10M光纤,大大加速了上网搜寻资料的速度。另外,学校建有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论文、教学课件、习题精选等内容,资源丰富,而且每学年根据教材的变化和教师应用资源的情况,在不断进行更新、优化,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正在形成。教师电脑的配备,校园网的建成以及丰富优质的资源为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活动作好了必要的物质准备。
二、培训教师是网络环境下校本教研的首要举措
如果说完善网络是网络环境下校本教研的硬件基础,那么,教师的教研观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则是软件基础。首先要引导教师转变教研观念,可以通过引导教师浏览优秀的教研网站,通过阅读、评价他人的教研经验、教学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在网络上的对话等方式引导教师认识到网络环境下的教研优势。而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制约着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为此,近年来我校的教师加强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每学期根据培训计划,定期定时对教师进行培训,学期末对教师进行考核,并纳入教学工作考核范畴。
三、开展活动是网络环境下校本教研的重要途径
有了良好的网络平台作支撑,教师教研观念的转变以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再加上教研管理方式的变革,是否就能使得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活动有效开展呢?它还必须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活动进行引导。
1.课例研究,课堂教学研究的主战场。
所谓课例研究,就是以一节具体的课为对象的研究。我校的课例研究主要样式有:名课研习、课例研讨、课例评议和课例综述。这四项研究以“专题研讨”的形式带动。学校每学年一个教研专题,几年一循环,涵盖学科教学的各方面。以语文学科为例,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古诗词”、“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活动”六个专题,每学年一个,六年一轮回。
通过课例研究,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以提升,学校各学科课堂教学改善的功效逐渐彰显出来。
2.课题研究,学校教学研究的领头羊。
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以我校为例,目前已经有三项省级课题先后顺利结题。即:《运用创新教学思想构建创造性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依托远程教育资源,建立学校教学资源库的实践研究》、《学科课件库建设及应用研究》。此三个课题均与网络环境息息相关,且取得了丰硕成果,第一个研究成果被县教研室转发全县学习借鉴,第二个研究成果获省级一等奖,第三个研究成果在省“十五”课题汉中片结题中获小学组第一名,并获得省级优秀奖(即一等奖)。
3.课改沙龙,教师集体智慧的大融合。
一、工作目标
1、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大课堂教学的研究力度,全力推行目标导学与课堂观察,及时发现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与措施,提高课堂实效。
2、优化教学过程管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书写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3、加强学科教学研究。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学科教研,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力争形成“研有特色”的小学语文教研模式。
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名师引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力争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师队伍。
二、具体措施
(一)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加强学习,认真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改革的细节问题。在落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建议”的基础上,实践创新,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打造“自主、快乐、高效、智慧”的语文课堂,努力将课改理念转化为语文教学过程的具体行为,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2、以活动为载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召开研讨课、阶段交流会、成果展示等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达到全员提高的目的。课堂上,要将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适度的探究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半年,开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中期达标验收活动,引领课堂教学改革走向深入。
(二)优化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注重听讲、审题、阅读、写作等习惯的培养,加强读写结合的教学研究,将功夫放在平日,常抓不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尤其要重视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首先,针对目前学生书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书写笔顺和书写姿势,通过学科会进行重点强调,让全体语文教师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到堂堂抓、人人抓,坚持抓,有针对性地进行写字指导,让学生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良好习惯。其二,树立抓实写字教学的优秀典型,通过经验交流、公开课等形式,推广写字教学的经验。其三,各校要开设写字课,保证练字时间,坚持日有所练,保证书写质量,做到练有指导;重视调研,将写字教学作为视导的一项重要内容,抽查现场限时定量书写,检查书写姿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多措并举,营造全员重视学生书写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4、加大教学过程的指导。加强教学案的研究,抓实集体备课,通过多轮备课,吃透教材,研究导学方法与策略,合理使用学案,将目标导学真正落实到实处。通过课堂调研、问卷调查、交流谈话等方式,找准影响教学质量的薄弱环节,加强研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抓实教学质量检测反馈。继续进行当堂达标检测及月质量检测,时刻关注教学的全过程,不断检查教学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力求堂堂清、日日清,以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加强学科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6、开展课例教研。继续开展课例大教研活动,以“课堂观察20问答”的学习为重点,学、研、用相结合,积极发挥课堂观察量表在课例教研中的工具作用,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领课例研究走向深入。
7、开展校本教研。结合学科特点,通过专题讲座、教学观摩、集体备课等活动,将教材解读、课堂实施、学法指导等作为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将研究重点指向学生、教材和课堂,提高教师研究学生、吃透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8、开展网上教研。加强站的建设,丰富网站内容。继续开展每月主题论坛活动,评选精华帖,提高网络教研的积极性与实效性。
9、开展课题研究。做好“十二五”科研课题的立项、申报、研究工作。找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真问题,开展小专题研究,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语文教师整体水平。
10、发挥名师带动作用。认真落实《文登市教育局关于实施“七名”工程的指导意见》的精神,以学科“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强化对名师人选的管理、培养、使用,重视对核心团队成员的跟踪培养。适时开展名师报告会、课例展示等交流展示活动,充分发挥学科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大批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我于2005年8月入嘉玛工作,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我秉承“开开心心生活,踏踏实实工作”的原则,以“让每一个孩子进步,让每一个家长满意,让每一位领导放心”为目标,脚踏实地地走着嘉玛生活的每一步。在这1000多个日子里,我收获并快乐着。接下来,我就简单介绍自己的所得。
1、教研方面 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并在学校外派听课活动中,能够认真做好记录,撰写听课有感,回校后及时向老师们分享交流。例如利用双休日,观摩了“现代与经典阅读教学活动”后,向全体语文教师作了《做一位甚聪惠的教师》的交流;听了南国学校《赠汪伦》一课后,撰写了听课随笔《赏识教育,让课堂一切皆有可能》,并得到了原茶山镇语文教研员陈碧瑜的好评;在新课程热点课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讨与交流中,我凭借着自己的热情,肩负着学校及茶山镇领导对我的信任,三年来,我先后开展了两个课例研究,即《大自然的启示语文综合性学习》和《走进童话世界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两个课例均作为开放课进行交流。《大自然的启示语文综合性学习展示会》作为茶山镇语文教学研讨面向镇全体语文教师开放,并得到了东莞市及茶山镇语文教研员的一致好评,为我校赢得了荣誉。同时,课件荣获华师教育集团课件类评比三等奖。教学论文《语文综合性学习,我痛并快乐着》在东莞市语文教研网上发表。
2、工作方面
2005——2006年度 我担任405班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我在稳扎稳打的同时,创新性地开展活动。例如:我在班干选拔体制上,采用了“班干部竞选制”,并定期进行班干部技能培训;周五放学一改往日家长随便进入课室,教室纪律涣散,而是采取“门卫负责制”;即由学生干部负责,在走廊接待家长,做好签名接待工作,特别是对于个别表现好的同学,训练小干部让他们向家长汇报。这项举措得到了领导及家长的好评,同时我也在全体小学教师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并得到了广泛推广。家长会《说说心里话》让孩子们把自己嘉玛的收获,成长的烦恼,对家长的建议等在老师和家长面前进行了表白,家长们听了,有的露出了欣慰的微笑,有的留下了激动的热泪,有的则在心底暗暗地自责……在家长的大力配合下,在全体同学的努力下,我们405班被评为“优秀班集体”,我本人获得校级“优秀班主任”。
2006——2007年度 我除继续教课505班之外,还担任了年级组长的工作。在带领全组前进的路上,我本着为老师们服务,努力营造和谐向上的团队。在“嘉玛学校古诗文朗诵大赛”演出活动中,我站在全组的角度,对8个班的活动进行了统一策划,适当的安排了舞台的人文背景表演,使得舞台气氛及效果非常喜人。在家校沟通工作中,适时地开展《我心目中的好家长》《我心目中的好孩子》调查与评选活动。下学期四月份,我在宝宝出生前一天才休产假,当然在怀孕工作的日子里,我特别感谢校领导及同组老师的理解与关怀。
2007——2008年度,产假还没有结束,我就肩负起了毕业班的教学与级组管理的任务,尽管每天要一边工作,一边给嗷嗷待哺的孩子喂奶,但我并没有因此在教学与管理中有一点马虎。六年级要打翻身仗,学校给我们的压力怎能让我有一丝疏忽?我在开学伊始,就制定了详细的级组发展计划,并多次召开级组工作论坛会,学情分析会。“争创嘉玛优秀生”系列活动,我亲自策划与主持,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并达到了激励的目的。同时,师生文体活动,学科竞技活动等层出不穷。在最后的统测中,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策划并主持的“毕业生典礼暨汇报演出活动”使学生对母校的感恩,对老师的感恩,对同学的感恩表现得淋漓尽致。
2008——2009年度 我又一次接受了学校交给的艰巨任务——担任家长问题较多的401班的语文教师及四年级级组长工作。开学伊始,我就策划并召开了四年级家长会。在会上,我做了《营造和谐家校关系》的报告,报告中论述了老师和学生、家长和孩子、老师和家长的新型关系。同时,就了解、信任、沟通、合作等话题进行了探讨,我没有采用说教论坛的形式,而是通过截取发生在我7年教育生涯中的一个个小故事,给家长以点拨与暗示。会场内家长的回应更是格外的兴奋,掌声与微笑并存。会后,我还给家长布置了家庭作业,家长们欣然接受。
3、生活方面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2021
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繁重,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教学常规的落实,把工作做实。
2、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多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内容,理解其精神实质;多查阅参考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多看有关教学艺术方面的资料,提高自己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管理能力;总之,我与学生共同成长。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要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有效的沟通。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同时又要严格要求学生。课堂上,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一直保持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热情,努力克服高三特有的紧张心理和压力。课余用作业批语与学生交流,给他们激励。平时经常在作业本上、卷子上给学生写点短信,用贴近他们心理的话语来帮助他们,使他们明确不足,努力进步。另外,有时间就与个别困难学生谈心,帮助他们找出问题原因,树立积极奋进的健康心态。
备课
(1)充分利用中学语文资源网等的资料和学校、个人资料,深入研究高考,保证备课质量。
(2)充分根据学生实际实行有效教法,保证课堂上充分让学生活动。
(3)认真设计每课教案,精心设计各项练习,尤其是知识点汇总练习和错处反馈练习。
(4)认真设计语文专题训练,针对学生弱点突出强化习题。
上课
(1)一切围绕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落实扎实、练习有效、效率高、动手动口动脑。
(2)结合不同阶段设计好新课、复习课、训练课、阅读课、写作课、考试课、讲评课。
(3)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层提问做题,努力促尖转中补差。
(4)狠抓知识点落实,专题练习,补充大量高考知识。
(5)认真布置作业,突出重点和知识整理。
(6)严格课堂纪律,保证每一个学生能认真学习、练习。
辅导
(1)培优补差,设计练习讲究梯度和系列性。
(2)对艺术生加强文化专题训练和能力训练。
(3)课后抓名篇名句的落实。
阅读写作
(1)上好每周阅读写作课,要求学生做好摘抄和读书笔记。
(2)印发每次学生佳作,阅读并讨论,借鉴并提高。
(3)分题材和体裁印发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指导学生欣赏学习写作感悟。
(4)印发美文专题,扩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位。
(5)指导做摘抄笔记,定量定质定范围,同时进行交流。
考试评价
(1)以周周练的形式,分阶段专题测试。
(2)以月考的形式,进行综合训练。
(3)及时评分评讲。甚至针对部分学生偏题的作文,进行个别辅导。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2021
围绕教育局及教研培训中心的工作要点,以“质量”与“和谐”为中心,突出“良好习惯养成”和“课堂教学改革”两大重点,坚持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服务、教学管理于一体的原则,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工作目标
1、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大课堂教学的研究力度,全力推行目标导学与课堂观察,及时发现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与措施,提高课堂实效。
2、优化教学过程管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书写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3、加强学科教学研究。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学科教研,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力争形成“研有特色”的小学语文教研模式。
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名师引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力争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师队伍。
二、具体措施
(一)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加强学习,认真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改革的细节问题。在落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建议”的基础上,实践创新,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打造“自主、快乐、高效、智慧”的语文课堂,努力将课改理念转化为语文教学过程的具体行为,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2、以活动为载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召开研讨课、阶段交流会、成果展示等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达到全员提高的目的。课堂上,要将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适度的探究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半年,开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中期达标验收活动,引领课堂教学改革走向深入。
(二)优化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注重听讲、审题、阅读、写作等习惯的培养,加强读写结合的.教学研究,将功夫放在平日,常抓不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尤其要重视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首先,针对目前学生书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书写笔顺和书写姿势,通过学科会进行重点强调,让全体语文教师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到堂堂抓、人人抓,坚持抓,有针对性地进行写字指导,让学生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良好习惯。其二,树立抓实写字教学的优秀典型,通过经验交流、公开课等形式,推广写字教学的经验。其三,各校要开设写字课,保证练字时间,坚持日有所练,保证书写质量,做到练有指导;重视调研,将写字教学作为视导的一项重要内容,抽查现场限时定量书写,检查书写姿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多措并举,营造全员重视学生书写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4、加大教学过程的指导。加强教学案的研究,抓实集体备课,通过多轮备课,吃透教材,研究导学方法与策略,合理使用学案,将目标导学真正落实到实处。通过课堂调研、问卷调查、交流谈话等方式,找准影响教学质量的薄弱环节,加强研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抓实教学质量检测反馈。继续进行当堂达标检测及月质量检测,时刻关注教学的全过程,不断检查教学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力求堂堂清、日日清,以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加强学科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6、开展课例教研。继续开展课例大教研活动,以“课堂观察20问答”的学习为重点,学、研、用相结合,积极发挥课堂观察量表在课例教研中的工具作用,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领课例研究走向深入。
7、开展校本教研。结合学科特点,通过专题讲座、教学观摩、集体备课等活动,将教材解读、课堂实施、学法指导等作为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将研究重点指向学生、教材和课堂,提高教师研究学生、吃透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8、开展网上教研。加强站的建设,丰富网站内容。继续开展每月主题论坛活动,评选精华帖,提高网络教研的积极性与实效性。
9、开展课题研究。做好“十二五”科研课题的立项、申报、研究工作。找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真问题,开展小专题研究,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语文教师整体水平。
10、发挥名师带动作用。认真落实《文登市教育局关于实施“七名”工程的指导意见》的精神,以学科“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强化对名师人选的管理、培养、使用,重视对核心团队成员的跟踪培养。适时开展名师报告会、课例展示等交流展示活动,充分发挥学科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大批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在实践中提高了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逐步形成稳定的、科学的教科研的有效策略。现把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开展的工作回顾
(一)继续做好教学常规建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抓教学常规管理,确保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本学期继续以广州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柯木塱小学课堂教学常规》作为日常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工作重点。以科组为管理单位,各科实行科组长负责制,科组长在学校教学工作框架下,把教学中的各环节要求动态的具体化,做到既规范管理,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提高了构建教师教学特色的意识。在教学中,优化过程管理,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率,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评价时注重学生的进步程度。
2、建立“同课同构”和“同课异构”的课例研讨活动机制。其一,以行政听课和科组教研听课为载体。全体行政每周一第三节下班听课,分两个小组进行听课,在听课的过程中把上课教师的课录制下来,教导处专门建立“互助角”共享文件夹,下分学科、教师子文件夹,每个教师在上完课后找听课的老师评课,完成后写反思和形成一个新的教学设计。最后把原教学设计初稿、评课后的第二稿、反思、上课的课件等材料放在同一个文件夹。同时,各小组以书面的形式给上课老师提出优点和建议。以此提高了课例研讨的质量,积累了一线教师的基础资源,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其二,各科组本学期安排了一到两次以学习方法或教学主题为研究对象的“同课同构”活动。 在开展以课题为主导的模式基础上,探索以方法、主题为研究内容的"同课异构"、“同课同构”的模式,为“同课异构”和“同课同构”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内涵。
3、构建互助学习平台,引领教师在互助中成长
本学期,继续鼓励教师参加科研自组织、“3+7”校际联盟、中小衔接等互助团体,并勇于承担团体的工作;校内以科组教研为单位,发挥科组教师的力量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学困生辅导等的互助行动;在教师专业发展上采用了“行政—科组—骨干教师—新手教师”及行政跟踪与辅导模式。
工作总结
(二)加强课堂教学和学习诊断研究,深化课程改革
4、以问题研究为主的课堂教学
教师在备课和实施课堂教学时,要提高提问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多级问题,以问题为导向,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创新思考、培养兴趣,发展其高级思维。在设置问题时认真研究问题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展其高级思维。
5、确实落实“一二一”教学模式
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大多数教师都能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验和运用知识。讲课的总时间一般能控制在15-18分钟之内,课堂实施以学生讨论、学习活动、当堂训练、师生共同归纳整理知识规律等为主。但是要求课堂结束前用五分钟左右时间给学生质疑和布置预习作业,课后拓展以重点识记和分层探究练习为主等还需要加强。
6、做好测试结果的分析,及时查漏补缺
本学期要求英语、语文教学质量精细测评价系统,数学用精细分析表,把成绩通过系统的统计分析,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具体策略,重点对期前、期中、期末的测试要把测试结果进行精细测评的分析,并把分析报告上交教导处的m盘相应文件夹里。针对每次的分析结果,要设计相对应梯级练习,组织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与提高。
(三)加强课题研究,构建理论联系实际的机制
7、本学期,学校要求各课题实验人员把课题研究融入课堂教学中,使课题研究草根化,常规化,使课题研究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转变教师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本年度由朱越强老师负责的市青年专项课题《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学工作的机制研究》,于9月份结题;现在正在开展的各级各类课题有:天河区一般课题2项、天河重点课题1项、广州市子课题1项、天河区小课题10项,天河区项目研究2项、国家级项目研究2项;正在进行结题冲刺阶段的2个。这学期开展较好的如下:《通过moodle学习卷,促进学生谈论生活学习作息时间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实践研究》(黄艳芬负责);《用数学语言表述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徐春霞负责);《小学四年级纸袋装饰的教学策略研究》(陈煜静负责);《小学五年级英语“一对一”数字化游戏教学的策略研究》(贺元红负责);《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教学策略研究》(罗翠兰负责);《小学五年级记叙文对话描写的策略研究》(肖冬梅负责);天河区重点课题《国际背景下培养小学高年级英语学科素养的策略研究》(杨运娇负责)。这些课题都按照合同的约定进行了开题、过程研究、相关资料的整理,有些课题拍摄了研究课例,正在准备撰写结题报告。
(四)其它
8、继续贯彻“减负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各科教师继续贯彻教育部关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规定,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坚决按照教育局规定的作业量时限布置作业,各学科之间要注意协调作业总量。各科课外作业总量(包括预习)为: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超过半小时,五、六年级控制在1小时以内的书面作业。休日布置以动脑与动手,书面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外作业,体现了活动性,趣味性,丰富性相结合的原则,留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9、以赛促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今年我校教师积极地参加了广州市计算机多媒体教育软件比赛,此项活动中区、市、省、全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共同举行的比赛,在区的比赛中提交了10件作品。其中,徐春霞老师的作品获得了广州市和广东省的一等奖;陈启炎老师的作品获得了广州市和广东省的二等奖、全国三等奖;电子书包实验基本保持每周2节常规课,上半年英语科的课例获得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一个,优秀奖二个; 科学科获得plt作品评比三等奖和优秀奖各一个;数学科获得三等奖一个、优秀奖四个。教师以参加比赛为突破口,进一步梳理知识结构,提升理念,增强整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存在问题及展望
1、继续开展项目学习活动
(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是研究性学习中最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基于项目的学习通过专题来综合各学科己学的知识,安排围绕专题的真实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下,设计并实施一系列的研究活动,并通过作品呈现来进行表达和交流,使学生不仅能学到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技能,也能获得如何应用知识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强调信息技术在项目学习中作为搜寻信息和知识的工具,处理和分析信息的工具,表达思想和知识的工具,以及交流传播信息和知识的工具。强调应用多媒体(整合文字、图形、视频、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来呈现和传播项目学习的学习成果(作品),使学生在项目学习活动和多媒体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发展研究(explore)、表达(express)和交流(exchange)能力。通过项目学习,促进帮助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下学期重点开展科学科的项目学习研究,同时数学和英语科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资源的运用研究活动。
2、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以课例研讨为突破口
继续开展课例研讨,为进一步拓展课例研讨促进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把教学设计、课例、反思等资源上传篱笆桩,借助更高层次的专家、老师的帮助来提高;完成这些程序后,该任课教师要回来认真分析他人提的建议,以达到逐类旁通的目的;集累并优化资源,给下一个接任教师作参考和借鉴。
3、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各科组重点做好根据目标、教学重难点进行设置环节问题的研究。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三级设问、分级布置练习、分级布置课外拓展活动的探索。
4、一二一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要精讲多练,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体验和消化教师讲解的知识,要求各学科根据不同的课型,有意识地运用。
5、下学期,每周一第三节继续安排行政下班听课,了解一线教学,了解一线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了解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什么帮助,以便更有利于指导和决策。
6、以赛促研。继续组织教师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项比赛,以参加比赛为突破口,进一步梳理知识结构,提升理念,增强整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7、进一步加强科研课题研究的指导的监督工作,引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8、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读书活动。开展师生同共同精读一本书活动,教师在了解书的内容后,按照需要设置若干问题,学生带着教师拟定的问题去阅读,以提升读书兴趣和效率。
9、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制定几种基本的操作实施标准。分别是《写字评价标准》、《阅读指导手册》、《作业标准》、《课听课评价表》、《欠交作业通知书》等,以此来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发展。
10、做好前测工作,促进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一、自主教研:改变传统校本教研第一步
因为地处城乡结合部,总体上教师年龄偏大,学校教学改革的力度相对滞后。反思学校现在进行的教研活动,存在以下的弊端:研究、讨论、交流等活动无法真正展开,出现了教研活动工作布置多,问题探讨少;讨论“教”的问题多,“学”的问题少;教学问题现象描述多,实质分析少;教学经验总结多,课题研究成果少等“四多四少”现象,对教师个体成长帮助不大。正是基于以上问题的思考,我们尝试着进行自主教研活动的改革。
(一)完善教研组的构成
学校原来设有语文、数学、英语、政史地、理化生、艺体、信息技术七个大的教研组,安排了七个教研组长。政史地、理化生六个学科在活动时按照两个组统一安排,不同学科在一起活动。“隔行如隔山”,学科问题无法在组内解决,活动效果不明显。学校经过调研,学校决定把原来的大教研组分解成十三个学科教研组。这些教研组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按时进行教研活动,积极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活动。
(二)保障教研活动时间
考虑到以前教研活动经常与学校或上级部门安排的活动发生冲突,学校改变思路,在区教研室安排的各学科教研活动的固定时间段,不再为本学科的所有老师排课。同时,把这个时间定为学校的教研活动时间。如果教研室安排活动,老师们参加区教研活动;如果区里没有统一活动,这个时间本学科的老师就要到固定的教学研究室进行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教研时间固定了,教师不必再为调课等事宜挂心,自然更专注于教研活动内容和实效。
(三)出台教研组评价办法
为激发教研组长活动的积极性,增加教研组间的竞争,学校结合区教研室评选优秀教研组的具体办法,出台了学校的《优秀教研组评选办法》。所有的老师都明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每一位教研组长都明确自己的职责。
(四)制度保障,为教研组建设助力
一是实施领导包学科制度。为保证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学校实行领导包学科制度。每个教研组既有学科组长安排实施具体活动,又有学校领导包组负责。学校领导跟进指导每次教研活动,这样增强了活动的实效性。
二是听评课制度。教师坚持听课、评课。每位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教龄不满3年的青年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3节。业务领导每周听课不少于4节。要求做好记录和简评,积极参加评课活动,每学期书面综合评课不少于2节。
通过一学期的尝试,教研组建设初步形成,教研活动持续开展,教研形式灵活,教学研究效果明显,教研热情高涨,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二、课例研修:变革中的校本研修载体
(一)继续在反思中前进
在进行自主教研改革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发现各教研组在进行自主教研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教研活动缺乏“研”的成分,尚未形成合作研究的兴趣和习惯。活动内容、形式没有与时俱进,教研组造血功能不强,大部分教研活动仍停留在教材分析、教法指导和教学观摩上。教研组开展活动,如何由事务型向研究型转变、由统一型向校本型转变、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是值得继续思考的。
二是教研组建设被逐渐提到学习型组织建设的高度,随之而来是教研组作用的提升,教研组长角色功能的回归和拓展,教研组长如何由教学能手和教学骨干转变为教学领导者等问题值得研究。
于是,育华学校在自主教研的基础上,再一次进行了校本教研的改革。
2012年,在齐鲁名师李秀伟的指导下,学校明确了新的研究方向:以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学科能力的表现与培养为核心目标,以学科教师自组织的校本教研为基本模型,致力于以教学改进与师生双向发展为价值取向的行动研究。这项研究以“四次设计、三次授课”为主要研究方式。
组建研究团队。根据教学研究的实际需要,学校根据学科成立了十七个研究团队。每一个团队人数各异,团队成员组成也不相同。有的团队成员全部是本校一线教师,有的团队中既有学校一线教师,也有学校领导,还邀请上级研究部门的领导做专业指导。各团队的研究既相对独立,又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寻找研究的主题。各研究团队成立后,或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或采用座谈的形式,确定了本组研究的主题。例如初中语文团队研究的是“在文本解读中如何挖掘文章内涵”“文言文教学策略”等,初中数学团队研究的是“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等。这些问题都来源于一线教师的课堂,是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因而针对性强,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很高。
课例研究。各研究团队根据研究主题,进行课例研修。主讲教师认真备课,团队其他成员跟进分工观课。课后,观课教师集体评课,主讲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在梳理观课报告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修改备课。然后再讲课、评课、反思。如此反复,多次备课,多次观课,多次反思。在整个课例研修的过程中,老师们研究的主题明确,大家集思广益,查资料,读理论书,教学问题在研讨的过程中逐渐被解决,教师的一些教学思想也逐渐被梳理清晰。实现了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的目的。
(二)课例研修的成熟与多样化
经过反复琢磨,不断调整实践,基本形成了“四次设计、三次授课”的研修形式。这种研修形式的基本思路是:明确研究主题―第一次教学设计―授课观课评课―第二次修改设计―第二次授课观课评课―第三次修改设计―第三次授课观课评课―邀请专家指导―第四次修改设计。当然,这只是一种最基本的流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完善和修改,直至呈现最满意的教学设计。
随着时间的推进,育华学校校本研究的方式更加灵活而多样。比如在2012年5月,育华学校语文研究团队利用《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对“同一文章承载不同教学目标”的主题进行了研究。学校的夏瑞英和谭晓娟两位老师作为执教教师,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整个语文组全部参与了校本研修。这种研究方式在“双整谐动”展示过程中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而参与的老师从中也得到了更大的收获与进步。
(三)回归课程:校本研修的新探索
为了给学校优秀教师更多的发展空间,学校借助李秀伟专家工作室的力量和奎文区“双整谐动”项目的研究成果,辐射带动学校校本研修不断进行新的探索。2013年,学校试着引导教师从课程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教学,用课题研究的方式,开展校本研修。
学校试着引导教师在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思考、梳理本学科的核心教学内容,并找出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各研究团队或采用头脑风暴或座谈的形式,梳理出本学段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并根据我校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排序。如初中语文组梳理出核心问题26个,如品析语言的方法的研究,情感意蕴分析方法的研究,写作方法指导的研究,指导学生有层次地朗读的研究,等等。
一、 更新观念,树立校本教研意识
有句话说得好“理论是先导,学习是保证”,搞好校本教研的第一要务就是学习,因此我校把“做学习型校长、建学习型学校,带学习型教师”作为办学理念,要求教师把学习看做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存方式,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研究意识,为此开展以下活动。
1.开展“书香校园”活动,要求教师读三种书,第一种书(教材、教参、课标),第二种书,继续教育用书,第三种书,文学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类书籍,我校的图书室建设起点很高,2009年10月已被评为辽宁省中小学图书馆示范校,完全能够满足广大教师的要求。
2.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
“走出去”我们主要向骨干教师倾斜,向一线教师倾斜,在这点上,我觉得我们的校长是一个非常有头脑,有远见的人。尽管学校资金非常紧张,每年,每学期校长都会拿出一部分资金让我们的领导,教师到外地学习进修,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充实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并且要求外出学习人员每次回来之后,都要写出学习报告或体会,而且还要上汇报课。
“请进来”请教师学校的教研员同志来校现场指导教师备课,深入课堂听课,为教师释疑答惑,指点迷津。使教师们在教学中少走弯路,使学习落到实处,培训突出实效。
3、 开展教师反思活动
我们的教学反思有两种形式: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个体反思要求 教师语文、数学每一节新授课都要进行,其它学科每一单元要 进行一次反思。
群体反思:要求同一年组或学科组,可以针对一节课,一个教学片断,一次成绩检测,以及教学中的成功之举,败笔之处,教学机智,学生见解等进行教学诊断,鼓励教师点评自己,点评他人,点评学生,总结规律,达成共识。
二、 创新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提倡“参与式”、“互动式”、“交流式”的教研活动。
(一)几年来,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常见的形式
1.开展集体备课,同步研讨活动,教师先在“自备”形成教学个案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形成通用教案,然后采用一课多用的形式进行上课,做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集体备课,同步研讨”活动是我们学校沿用的传统教研活动方式,深受教师欢迎,这一活动增加了老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克服了过去文人相轻,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而是形成一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研究氛围。
2.专题式教研
在教研活动前,先抛出一个专题,如:在阅读教学中,如何突出朗读的实效性“老师们围绕这个专题进行准备,在教研活动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最后达成共识,形成对策,从而指导教学。
3.联合式教研
同一学科不同学段的老师坐在一起进行教研,如低年段和中年段老师合作教研,目的是让老师相互了解教材间衔接、过渡以及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以便站在一个大的语文观和数学观去教语文、教数学。
4.开展与县内名校联谊及参与片教研活动
我校与西丰镇内的东方红小学是手拉手单位,每学期,我们都送派年青教师到东方红小学进行学习、积极参加北片五校组织的片教研活动。
(二)聚焦课堂,展示课例,交流互动,激发思考
多年来教学实践,教师一致认为课例研究是最常用,最基本的校本教研方式,因此,我们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开展了“四课”活动,第一种推门课,第二种课是示范课,主要是让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上课,第三种评优课,在校内开展优质课竞赛,第四种复习课,每学期末,我们都特别重视复习课的研究,指派有经验的老师上复习课,大家进行观摩,从而探索有效地复习指导方法。
其次我们还开展了“青年教师”培养工程,要求教龄在五年以下的年青教师向经验丰富、具有一定名望的老教师进行拜师学艺,结对子活动,承诺双方互相听课,坦诚交流,并提出“年轻教师向老教师学经验,老教师向年轻教师学观念”的新结对理念。
(三)开展课题研究,解决教学问题
“科研兴校,质量立校”是我们办学永恒的主题,要做科研型的教师,思变型的教师,就应致力于课题研究,“十一五”期间,我校承担省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1个(已通过验收),“十二五”期间,国家级课题一个,省级课题2个。这些课题我们特别注重规范其研究的行为,我们要求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必须落实六个研究行为,第一,学习理论,第二,调查现状,第三,设计行为,第四,落实设计,第五,反思行为,第六,总结提炼。对研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留下数据和文字痕迹,从而规范课题研究档案。
三、取得成绩
回顾几年来的校本教研之路,虽然艰辛,但很充实,迄今为止,我校相关的论文、教育案例获奖达40余篇,其中国家级论文10篇,省级论文18篇,一人被评为国家级优秀课,2人被评为省级优秀课,5人被评为市级优秀课,参加西丰县首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我校获优秀组织奖,张楠、王雪多次参与县小学部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王晓明老师为全县科学教师上示范课,青年教师张楠在西丰县首届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个人全能一等奖,并代表西丰县参加铁岭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青年教师安然老师在西丰县首届学科标兵评选中被评为体育学科标兵。
一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结束,静下心来反思这一学年的工作,有苦、也有甜。我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也有不少的收获。
一、师德修养方面
我能做到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坚持教书育人,师生关系和谐,立德树人。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违反师德师风建设条例相关规定。在校能遵守学校纪律,出满勤干满点,团结同事,关心学生。
二、专业成长方面
我今年研读了4本有关师德、教育教学理论的书籍,广泛阅读了人文科学类书籍,并写出了高质量的读书心得感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文化素养,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今年有1个校本教材获县优秀成果二等奖。积极参加了继续教育和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听评课达到了40节以上。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业务学习并经常阅读书籍报刊杂志,不断地学习新的现代化教学方法。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路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教育科研与团队引领方面
积极组织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抓好语文教研活动,组织全镇观摩课每期两次,积极开展教学案例、课例及微课程研究与实践。
组建了学科团队,今年组织开展团队研讨交流活动了6次。指导董晋莹、宋东英等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被评为市骨干教师。指导的张双双、李宁等青年教师被评为市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在镇级培训中承担了1次报告任务。在镇级范围内做了2节公开课。
四、工作量与工作业绩方面
一、诗香环境,滋润孩子心田
校园环境就像一本无声的教科书,学生在这个特设的文化场中耳濡目染,必定能涵养性情,陶冶情操。为此,学校把校园环境的建设作为诗歌教育的基础工程,努力营造诗香环境。
学校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首先精心设计了“种诗园”系列文化景观,营造“诗意校园”。“种诗园”由“诗河”“诗花”“诗林”“诗雨”“诗田”几个景点组成。“诗河”雕塑,是由长达13米的两组浪花的雕塑组成诗河,上面镌刻儿童诗名句,从金波到泰戈尔,每一段优美的句子都像诗歌的浪花向你层层袭来,让你领略诗歌凝炼、真挚之美;“诗花”雕塑,六朵色彩斑斓的花朵雕塑,花心镶嵌着本校培养出来的在近年参加儿童诗歌大赛中获得好成绩的“小诗人”,他们就像这朵朵小花,不断地成长;“诗林”经典古诗展示壁,面向传统,让中华经典诗句涵泳师生的诗情;“诗语”学校诗社交流区,学校成立了儿童诗歌创作社,定期开展创作交流活动,让诗歌在校园中弥散阵阵清香;“诗田”诗歌创作室,在孩子纯真的心田种下真挚的诗歌,以诗启真,以诗启善,提高孩子的审美,培养创造性和想象力。
其次,学校巧立新意设计绿化环境和人文景观,让学生走到每一个角落都可以闻到诗香。“咏鹅池”与“惜时亭”,诗歌与绿化配合默契,富有诗情画意;桃李园种植桃花和李树,象征师生情意浓浓、桃李满天下;“玉德之路”镌刻孔子“君子比德于玉”之说,让师生每天在阅读经典的同时自省吾身。
再次,学校在每个楼层都设置了诗歌墙报,展示大诗人和学校小诗人的作品,而学校上学放学的铃声就是优美的《读唐诗》《相思》等古诗词改编的歌曲,让孩子们每天踩着诗歌的旋律进入校园,踏着诗歌的节拍回家。诗意的环境对孩子的熏陶有如闲花落地,悄无声息间成就了一地缤纷。
二、专家导航,提高教师诗教素养
没有优秀的教师队伍,诗歌教育便无从谈起。因此,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培养,通过邀请专家到校讲座和课例辅导,对老师进行手把手的指导,使老师的诗教理论、诗教素养和诗教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例如:魏春峰老师的《儿童诗歌与诗性语文》专题讲座,让老师们体会到诗歌教育其实就在身边;熊国华教授的《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词鉴赏》报告会,帮助老师学会如何鉴赏诗歌;马飚教授的《古诗词吟诵的历史与方法》,为老师们系统梳理和介绍古诗词吟诵的历史和方法;著名诗人杨克的《细说诗歌创作问题》,为老师们详细地介绍了诗歌创作的原则和方法;雪野老师亲自为学生上课,指导学生如何把想象变为儿童诗歌,为老师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此外,著名作家洪三泰、李自国,原广东省文联主席王俊康,诗人马莉、黄礼孩、郑小琼、张怀存等都曾来校作指导,大大提高了老师们的诗教素养。
三、诗教课堂,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诗是美的化身,优秀的诗词具有语言美、意境美、节奏美、韵律美,学诗吟诗,能体验美的享受,引发对美的追求,培育美的情操。
为了寻找诗意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切合点,我们把诗教活动根植于语文教学实践。学校语文科开展了“诗文同题互动研究”,探究儿童诗教学的方法和途径。老师们以语文课堂为主阵地开展“诗教”,每班每周都在学校诗歌室上一节诗歌课,教师们结合诗歌校本教材,渗透诗歌教学,通过提供丰富的诗歌阅读材料,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理解教学文本,并进行模仿创作。
除了扎实地上好每节诗歌课,老师们还通过课例研讨,在不断地磨课、评课中寻找诗歌与语文教学的最佳切合点,不断总结出在语文课堂中拓展诗歌阅读,指导学生创作诗歌的有效策略。多年来,学校老师多次在全市、全区的研讨课教学中,巧妙融入诗歌,成为市诗歌教学研讨的示范。此外,学校还经常选派老师走出校门,参加各地诗歌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开阔视野,提高诗教素养。
四、诵诗活动,深化诗教实践
诗歌之美在于内涵的丰厚、语言的凝练,诗歌一定要反复地诵读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其意境。学校规定每班利用周三午读及每节语文课的前5分钟进行诗歌吟诵和朗读。一年级诵读《三字经》,二年级诵读《声律启蒙,笠翁对韵》读本,中高年诵读《增广贤文》。老师让学生品名句,诵经典,赏儿童诗,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乐于读诗。此外,学校还成立诗诵队,从低年级选好苗子进行培养,同时每年结合传统节日举行大型演诵活动,提高孩子们的诗歌素养。例如:2007年举行广州市“爱国魂”大型诵诗会,全市有40多所学校的200位教师和学生中的诗歌爱好者参加演读,从屈原的《桔颂》到《奥林匹克》,不同的诗歌展现了不同的文学意境。2008―2012年每年元旦那天,都举行儿童诗歌大赛的颁奖嘉年华活动,孩子家长教师逾千人在耀华小学欢聚一堂,以诗歌嘉年华的形式,凭诗寄意,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迎接新年,放飞梦想,讴歌童年。学校“华玉诗社”的朗诵队也曾多次获邀参加大型表演及电视节目录制。
五、诗歌创作大赛,小诗人成长的摇篮
为培养更多的小诗人,学校创建了少儿诗社――华玉诗社。在全校学生中挑选出喜爱诗歌的好苗子,通过与大诗人对话、外出采风、指导创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小诗人,还征集孩子们的优秀诗歌,编印诗刊《华玉诗语》,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诗歌、创作诗歌的热情。
学校诗歌教育因为起步较早、成效较显著而获得了荔湾区儿童诗歌创作大赛冠名权,学校众多参赛选手在每年10-11月份组织开展的“耀华杯”荔湾区儿童诗歌创作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直接进入了“诗润南国”广州市小学师生诗歌创作大赛的决赛。
多年来,“华玉诗社”成员踊跃参加“耀华杯”儿童诗歌创作大赛、“诗润南国”广州市儿童诗歌创作大赛、广东省小学生诗歌节活动,并获得了不错的成绩,累计有近百位学生获奖。
一、课题学校情况简述
1.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中心小学
该小学从“卫星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着手,探讨合理运用卫星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优势、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有效性教学的基本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课题组的全体教师通过对课例深入分析、反思,找到了教师在运用卫星资源中存在的弊病:首先,教学目标把握不到位(目标过于笼统分散,应集中到点上);其次,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适时选取有效的教学资源;第三,资源的选取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最后课题组总结出卫星教学资源应用的途径:分析与掌握教学目标+分析与处理卫星资源+分析与服从学生特征。通过对以上课例的研究分析,课题组教师达成共识:即在每一个课例中,重点解决一到两个问题,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所突破。在此原则的指导下,课题组教师重新制定了卫星教学资源应用的策略。余光宏老师在上《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课题组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仔细分析了卫星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以及实验对象,确定了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朗读水平。目标明确之后,教学设计很快完成了。余光宏老师在这堂课一开始时并不是急着播放课件,而是先用猜谜语导入新课,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动画课件。观看过程中一边学生看,一边让学生认真听:把学生引入生动的故事情节中,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同时,把课件应用到教师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讲解中,学生通过边看课件、边读课文、边听老师讲解,很容易理解了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的生长过程,体会到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情和心理变化,最后让学生朗读课文,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该校课题组基本采用以上的研究方式,通过循环的“教学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不断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探索、改进,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螺旋上升,从而达到预期的课题研究目标。
2.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中心小学
该校开展的是《卫星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教学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依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情景教学,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能力,最终形成运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构建新型课堂教学的方法。在课题研究前期,课题组通过调查了解到许多教师在使用远程教育资源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把光盘当电影看、全课件式上课等。针对这些问题,该校开展了多次教师培训,让教师们认识到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方法多种多样。研究后期,该校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认识和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师们感受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好处,使用起来方便、轻松、高效。为了课题研究的需要,该校教师参加了校内和校外17次培训。通过培训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会研究,有效地促进语文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建立了自己的资源库,广泛收集资源,认真“整理”资源,并提倡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资源,然后把开发的资源存入资源库,让所有的教师共享。课题组通过举行课堂教学应用大赛,及时发现课堂中出现的优点及不足,通过研讨交流,完善应用方法理论。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现已形成了符合该校实际的远程教育资源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教师们能较好地将远程教育资源和语文教学进行整合,有效指导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充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益。
二、分析比较课题学校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两所学校的研究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利用农村中小学通过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确实可以大大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推进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开阔学生眼界。下面比较分析以上两校开展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存在的问题。
1.研究内容
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中心小学主要开展的是“卫星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该校将这一课题分解为三个子目标:l.卫星教学资源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中的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卫星教学资源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中的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卫星教学资源在引导学生用普通话有感情朗读课文中的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这样的划分有针对性,便于抓住问题的实质,从点上人手,降低了研究的难度,使研究工作具有可操作性。但是从该校的研究报告中并未完整、清晰地反映出这三个子目标的具体研究情况,使我们无法从清晰的研究过程中看到研究的实效,不失为一个缺憾。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中心小学开展的是“卫星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教学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内容涉及到整个语文学科,覆盖面大,难度也增大了。但是该校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注意对教师的培训与指导,使得教师的研究能力、研究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由于语丈学科涉及到许多内容,不仅有文化知识的教学,更有文学素养、人文品质的培育,因此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如果能将课题有针对性地分解成几个子项目来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成果一定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也更强,也便于总结和推广研究成果。在这一点上,两个学校都做得不够细致。
2.研究方法
在三年的研究过程中,两所学校基本上都主要采用了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研讨法为辅,使研究更直观,更有针对性,效果也很明显。两校都在研究前期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了本校教师在使用远程教育资源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有指导、可实施、有评价、可修改的具体计划,再运用对比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研讨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实践活动”,使研究具有较强针对性。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中心小学在课题前期准备工作中,在教师的培训工作方面做得更扎实、反映出的结果就是该校教师取得的教学成果、获得的奖励更多一些。同时在研究中两校教师都很好地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3.研究过程
在研究远程教育资源与课程整合结构的规律中,两校都经历了研究设计、具体实施、经验总结三个阶段,其中经验总结也穿插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但是在研究报告中,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中心小学只以余光宏老师的教学情况作为例子进行说明,对其三个子课题的研究情况、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没有进行翔实说明,使研究成果显得单薄了一些。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中心小学以颜丽老师的阅读教学为例进行阐述,内容翔实,但在语文教学的其他方面的研究情况说明的不够详细具体,无法使我们看到整个语文教学在课题研究的总体研究情况。这是该校在研究报告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
4.研究成果
通过近三年研究,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中心小学经过课题研究,明晰了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二模式环境下,卫星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总结出卫星教学资源运用的原则;探索出一条卫星教学资源应用途径;构建了卫星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方式;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尤其是阅读能力的提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课题组经过近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课题组成员及全校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很多教师优秀论文获得各种奖项;建立了教学资源库,汇编了教学光盘、卫星接收教学资源、典型课例课件、优秀教案设计、教学反思等,为语文学科教师进行教学交流、为学生学习互动提供了良好平台;教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的积极性、制作课件、设备操作的能力普遍提高;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了知识面,增强了探究意识;有效地培养和形成了一支新型的,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探索并形成了适合该校学情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总结出一套激励教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评价标准。
三、综述
关键词:名师培养;学科教学知识;课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51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289(2014)02-0062-03
名师应具有高质量的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舒尔曼认为PCK是“教师独特学科内容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是如何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掌握学科知识的“知识”,这种知识通常被称为学科教学知识。大量研究和实例证明,无论新手还是名师,都有“自己的PCK”,区别在于多少和优劣。课例研究是形成和提升教师PCK最为重要和有效的方式。我们培养“名师”的视角和思路,是以教师PCK的优化、突破、创新为线索,循序渐进展开把握学科高点、研究核心知识、聚焦个人课题、提炼教学思想四个层面的课例研究。
一、把握学科高点
一般性的课例研究对名师发展作用不大,只有更新处于他们头脑深处的“基本教学信念”,才能撬动停滞不前的PCK。就学科教学而言,“体会学科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是新课标的重要目标和理念,但“在规定时间内不能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怎么行”,是不少名师的真实想法。很多学科活动被教师过度设计和指导,验证性活动居多,探究性活动不足,活动程序讲得很细,分析讨论简单潦草,学科思想和思维方式仍然残缺。因此,落实“体会学科思想和方法”这一要求,是教师PCK获得突破性发展的切入口。
像“获得学科思想和方法”这类牵动学科价值、教学目标、课堂形态、教学评价的重要理念,就是“学科高点”。我们让名师把握“学科高点”,在课例研究中促进名师把“让学生获得学科思想方法”的观念内化为“实践性知识”。以初二物理课《平面镜成像》为例,新手教师和优秀教师都会在教学理念中提到“通过探究体会科学的思想方法”这句话,但实际教学却有非常大的差异。
新手教师的主要表现是:将“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验证—收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板书在黑板上,作为程序性知识传授给学生;抽问学生“为什么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并让学生将“因为使用平面镜不能看见后面”这一答案记录在学案上;组织学生汇报小组实验结论。优秀教师的主要表现是:在过程中深入体验“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验证—收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强调“即使是日常观察发现的现象,也只能是‘猜想’,只有经过科学实验检验,才能成为科学结论”;总结“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以及用与蜡烛1一模一样的蜡烛2替代‘虚像’,这是在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的‘替代法’”;组织学生呈现和分析小组实验搜集的数据,再让学生汇报结论。从教学效果看,由于新手教师没有让学生充分、细致地呈现和分析“在三个或以上不同距离,与蜡烛1一模一样的蜡烛2都能与虚像重合,这意味着什么”这一问题,所以在检测时,很多学生仍然认为“平面镜成像是近大远小”;优秀教师组织学生充分、细致地呈现和分析了这一点,在检测时学生能指出“像与物是等大的,近大远小只是人类视觉的‘误读’”。
可见,优秀教师不仅知道“要让学生获得学科思想方法”,而且知道“到底什么是学科思想方法,它体现在什么地方,学生怎么才能真正获得”。我们通过不同发展阶段教师课例的比较研究,使名师们的“理念”具有深刻内涵,并经由实践、比较、反思获得真切具体的个人意义,从空洞的公共语汇转变为意蕴丰沛的个人言说和内在思考。
二、研究核心知识
不少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教学形式和方法,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深入思考,更不注重学科知识的“备课”,对学科概念、规律等核心知识把握有偏差、理解不到位、自觉程度不高。我们引导名师关注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使其自身的学科知识在丰富的课例研究中日臻完善,理解把握直指学科本质,在课例研究中我们始终注意了两个方面。
(一)课堂时间更多分配在概念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上
笔者曾就三种性质知识的时间分配,对有代表性的三位化学教师上的《金刚石、石墨和C60》做了如下观察和分析(见表1):
(二)站在学生内在思考的立场安排知识呈现、引导学习过程
首先,名师提供的例子、材料、情景和链接要能巧妙揭示知识的本质和意蕴,要逼使自己在面对学生时“深入浅出”。史宁中教授给学生讲“先乘除后加减”这一运算法则,有学生问“为什么要先乘除后加减”时,史宁中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操场上原来有3名同学,后来又来了一群同学,有4排,每排2人。现在操场上有多少同学?怎么计算呢?”这个故事不仅巧妙回答了学生“为什么会先乘除后加减”的问题,而且意味深长地渗透了一种回到“生活原型”思考问题的数学思维方式。华应龙老师上《角的度量》,让学生找到量角器上的“角”(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复印有多个量角器的练习单,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复印的量角器上用铅笔勾出不同大小的角),这一设计生动地揭示了量角器的原理,学生量角的“技能”获得了“意义”的升华。
其次,名师要关注学生回答和行为背后的内在思考。如张齐华老师上《认识整万数》,敏锐捕捉并巧妙利用学生“把两个计数器拼在一起”的课堂生成(当时张老师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3万,有同学将两个计数器拼在一起,在第五个数位上拨了3颗珠子,表示3万),引导学生感知和深刻理解“个级”和“万级”计数单位的内在联系。
三、聚焦个人课题
当资深教师完成一轮“地毯式”的核心知识课例研究后,其学科知识的宽厚、对知识本质的感悟理解、教学的深刻和创造都会站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时的课例研究,需要进入更高层面——聚焦个人课题,为此,我们强调了三个方面。
(一)将在实践中感觉到的模糊问题,建构为一个清晰的课题
如张齐华老师感到数学课堂充斥着机械重复的训练和枯燥乏味的讲解,绝大多数学生害怕和讨厌数学。他受到语文、音乐等教师的启发,萌发出在数学课堂中带给学生美和快乐的愿望。这一愿望在他第一次上的《圆的认识》得以实现——他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形式上的美和惊奇。但是,数学的美就是那些奇妙精美的图像吗?数学文化就是“图片+音乐+数学故事”吗?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学习和反思,“学科历史”、“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科学理性”、“精神人格”渐次纳入他的视野和教学实践,“数学文化”这一课题就从内涵层面得以丰厚、清晰和确立。
(二)开辟一个开放、生长的“个人实践领域”
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是一个典型例子。《三打白骨精》之前,主题教学更多是对传统教学“咬文嚼字”的个性化张扬,力求通过主题词句的深度感悟铺垫儿童生命的底色。从《牛郎织女》开始,主题教学有了“文本特质”这一新的视野和关注。至《三打白骨精》,“以文学理论对不同体裁和样式的鉴赏方法为依托,展开带有文学鉴赏意味的阅读理解”,将主题教学的立意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追溯其历程,发现窦老师从文学原著进而至文学评论又至文学理论,以课题为核心如水波不断扩展,在它们与语文教学的交叉处、连接处生长出新的思考、实践和创造——个人实践课题不是一个点、一口井,而是一片广袤的土地。它是个人的,但更是开放的、生长的。
(三)课题最重要的成果是经典课例
课题的展开是在打磨“经典课例”中学习、研讨、反思、发展,回顾那些令人难忘的经典课例,往往都具有“经典的视角”、“经典的立意”、“经典的手段”、“经典的方法”等等——概括起来就是“经典的创造”。这些创造集中表达了名师PCK在实践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和创造性,它们是教师课题“最好的研究报告”。
四、提炼教学思想
名师经过“聚焦个人课题”的课例研究之后,对教学有了较为独特的、深刻的、系统的想法,形成了可供提炼的“思想原料”。
怎样让学生有兴趣学习?学了怎么记得住?怎么能理解?怎么能掌握(做题、考试)?不少教师乃至名师思考和回答的多是这类问题,历经“把握学科高点”的课例研究之后,应当选择那些对“周围常规知识”最具突破性的做法加以提炼,形成个人的教学“工具”思想。
应该学哪些知识?为什么是这些?这些知识到底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能发生这些变化?这类问题受到个人“学科知识水平”的制约。历经“核心知识”课例研究之后,应当选择那些逼近学科知识本质的理解和感悟加以提炼,形成个人的教学“知识”思想。
一、课题学校情况简述
1.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中心小学
该小学从“卫星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着手,探讨合理运用卫星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优势、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有效性教学的基本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课题组的全体教师通过对课例深入分析、反思,找到了教师在运用卫星资源中存在的弊病:首先,教学目标把握不到位(目标过于笼统分散,应集中到点上);其次,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适时选取有效的教学资源;第三,资源的选取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最后课题组总结出卫星教学资源应用的途径:分析与掌握教学目标+分析与处理卫星资源+分析与服从学生特征。通过对以上课例的研究分析,课题组教师达成共识:即在每一个课例中,重点解决一到两个问题,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所突破。在此原则的指导下,课题组教师重新制定了卫星教学资源应用的策略。余光宏老师在上《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课题组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仔细分析了卫星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以及实验对象,确定了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朗读水平。目标明确之后,教学设计很快完成了。余光宏老师在这堂课一开始时并不是急着播放课件,而是先用猜谜语导入新课,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动画课件。观看过程中一边学生看,一边让学生认真听:把学生引入生动的故事情节中,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同时,把课件应用到教师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讲解中,学生通过边看课件、边读课文、边听老师讲解,很容易理解了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的生长过程,体会到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情和心理变化,最后让学生朗读课文,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该校课题组基本采用以上的研究方式,通过循环的“教学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不断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探索、改进,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螺旋上升,从而达到预期的课题研究目标。
2.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中心小学
该校开展的是《卫星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教学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依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情景教学,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能力,最终形成运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构建新型课堂教学的方法。在课题研究前期,课题组通过调查了解到许多教师在使用远程教育资源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把光盘当电影看、全课件式上课等。针对这些问题,该校开展了多次教师培训,让教师们认识到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方法多种多样。研究后期,该校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认识和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师们感受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好处,使用起来方便、轻松、高效。为了课题研究的需要,该校教师参加了校内和校外17次培训。通过培训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会研究,有效地促进语文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建立了自己的资源库,广泛收集资源,认真“整理”资源,并提倡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资源,然后把开发的资源存入资源库,让所有的教师共享。课题组通过举行课堂教学应用大赛,及时发现课堂中出现的优点及不足,通过研讨交流,完善应用方法理论。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现已形成了符合该校实际的远程教育资源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教师们能较好地将远程教育资源和语文教学进行整合,有效指导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充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益。
二、分析比较课题学校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两所学校的研究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利用农村中小学通过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确实可以大大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推进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开阔学生眼界。下面比较分析以上两校开展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存在的问题。
1.研究内容
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中心小学主要开展的是“卫星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该校将这一课题分解为三个子目标:l.卫星教学资源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中的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卫星教学资源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中的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卫星教学资源在引导学生用普通话有感情朗读课文中的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这样的划分有针对性,便于抓住问题的实质,从点上人手,降低了研究的难度,使研究工作具有可操作性。但是从该校的研究报告中并未完整、清晰地反映出这三个子目标的具体研究情况,使我们无法从清晰的研究过程中看到研究的实效,不失为一个缺憾。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中心小学开展的是“卫星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教学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内容涉及到整个语文学科,覆盖面大,难度也增大了。但是该校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注意对教师的培训与指导,使得教师的研究能力、研究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由于语丈学科涉及到许多内容,不仅有文化知识的教学,更有文学素养、人文品质的培育,因此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如果能将课题有针对性地分解成几个子项目来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成果一定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也更强,也便于总结和推广研究成果。在这一点上,两个学校都做得不够细致。
2.研究方法
在三年的研究过程中,两所学校基本上都主要采用了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研讨法为辅,使研究更直观,更有针对性,效果也很明显。两校都在研究前期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了本校教师在使用远程教育资源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有指导、可实施、有评价、可修改的具体计划,再运用对比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研讨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实践活动”,使研究具有较强针对性。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中心小学在课题前期准备工作中,在教师的培训工作方面做得更扎实、反映出的结果就是该校教师取得的教学成果、获得的奖励更多一些。同时在研究中两校教师都很好地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3.研究过程
在研究远程教育资源与课程整合结构的规律中,两校都经历了研究设计、具体实施、经验总结三个阶段,其中经验总结也穿插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但是在研究报告中,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中心小学只以余光宏老师的教学情况作为例子进行说明,对其三个子课题的研究情况、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没有进行翔实说明,使研究成果显得单薄了一些。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中心小学以颜丽老师的阅读教学为例进行阐述,内容翔实,但在语文教学的其他方面的研究情况说明的不够详细具体,无法使我们看到整个语文教学在课题研究的总体研究情况。这是该校在研究报告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
4.研究成果
通过近三年研究,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中心小学经过课题研究,明晰了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二模式环境下,卫星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总结出卫星教学资源运用的原则;探索出一条卫星教学资源应用途径;构建了卫星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方式;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尤其是阅读能力的提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课题组经过近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课题组成员及全校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很多教师优秀论文获得各种奖项;建立了教学资源库,汇编了教学光盘、卫星接收教学资源、典型课例课件、优秀教案设计、教学反思等,为语文学科教师进行教学交流、为学生学习互动提供了良好平台;教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的积极性、制作课件、设备操作的能力普遍提高;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了知识面,增强了探究意识;有效地培养和形成了一支新型的,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探索并形成了适合该校学情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总结出一套激励教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 中职 旅游专业 语文教学
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的教育。语文作为文化基础课,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也具有职业教育专业性的特点,其教学目标的定位离不开各专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所以中职语文教学应该结合专业进行。所谓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结合,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专业特点,符合各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在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内容的取舍、重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学生学业评价等方面体现出专业特色,使学生的学习更有趣味,更有动力,教学更丰富,更有效果。如公关文秘、旅游服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文科类专业,不但要求学生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且要具备写作能力,更要突出语文实用知识的教学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建筑装饰、服装设计、烹饪、旅游、艺术等专业则应重视对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下面以旅游专业为例,探索结合学生专业进行的语文教学。
一、根据专业要求,引导语文积累
积累是语文教学任务之一,我们往往感叹中职学生语文知识储备少,语文能力差,没有感受体验文本的习惯,却常常忘了语文是很注重积累的,短时间的训练是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的。旅游业是一个文化含量非常高的行业,要求从业人员有较高的文化素质。首先是语言修养,作为旅游从业人员,要讲好普通话,语音要准,语调要好,词汇要丰富,表达要准确;还要有较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即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笔头表达能力和语言转换能力。其次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旅游从业人员不一定需要是专家,但必须是一位“杂家”,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各个领域的知识都要涉及。因此,旅游专业的语文教学要尤其重视引导学生积累,不断给自己“充电”。
1.重视熟读、落实背诵。
熟读成诵是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语文素质的不二法门,要学好语文必须积累大量典范、精美的语言材料。具体做法如下:(1)语文教材要求背诵的,要不折不扣地熟读成诵;(2)增加背诵内容。每天给学生布置背诵的内容,主要背诵名家名篇、优秀的诗词,较长的好文章可以背诵精彩的片断,好的文言文也要多背一些;(3)结合专业课的教学,背诵导游词、景点介绍、各民族风俗习惯摘要等专业知识。
2.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
(1)课堂阅读教学中渗透专业知识。由于中职专业门类多,社会各行业对人才规格、层次有不同要求,因而语文教师必须了解所教专业的特点、专业要求和专业内容,在教学中渗透专业因素。旅游专业学生在学习《威尼斯》、《天山景物记》等游记类文章之后,语文教师可选择学生熟悉的本地景点,让学生参照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出解说词,并以导游的身份向全班同学作介绍。这样,文化课与专业课齐头并进,相互渗透,收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2)选择与专业相关的阅读材料。既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增加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除了教材中的课文外,在课堂拓展阅读和课外阅读的安排上还可以增设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本地及周边地区作家的作品。这些优秀作品的阅读,不仅能提升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作品中处处都散发着浓浓的本地文化的气息,也是培养旅游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介绍优秀的课外读物,给学生订阅《读者》、《中外文摘》、《青年博览》等人文性强的杂志。
(3)与专业课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旅游专业固有的丰富人文内涵与语文有着天然的契合点,各地风景名胜饱藏着丰富的语文资源,语文和专业的学习完全可以同步进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挖掘蕴含在名胜古迹中的语文资源,比如,名人的相关作品、景点的典故传说、碑文、楹联、诗歌等。我们曾开展过“台州名胜古迹楹联大荟萃”的活动。有个学生发表感言:其一,台州风景美不胜收,但更值得骄傲的是,它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文人的墨宝。景为联添辉,联为景增色。但是时过境迁,有的楹联现在景点已看不到,有的景点现在也默默无闻,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仍是台州旅游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仍为祖国文化增添了深厚底蕴,我们不该把它忘记。其二,从本次收集中,我更懂得了“生活处处是语文”,尤其是在我们专业的学习中,处处都有语文可学,旅游知识与语文的关系真的很密切。
可见,语文学习是很讲究积累的,这种活动如果长期坚持,肯定能逐渐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这样的专业渗透对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帮助。
二、结合专业特点,开发地方课程资源
职业教育语文教学没有升学的压力,具有灵活性,完全可以从学生的专业出发,并考虑学生就业、从业、创业的需要,以及认知特点和情感心理,让课文内容和专业贴近,课文思想和专业互融。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让他们学习了专业知识,可谓是一举两得。
天台丰富的旅游人文资源为语文课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课程资源,为我校旅游专业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例如“天台乡土文化”综合活动课:
综合课目标:(1)使学生感受地方丰富的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在浓厚的乡土文化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通过和专业密切相关的语文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2)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和文化底蕴。(3)以“语文教学跟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为指导思想,初步形成与专业结合、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4)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查找资料、应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采访能力、调查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写作能力、演讲辩论能力。
活动对象:旅游专业二年级学生
活动内容:(1)对天台的乡土知识的调查学习,搜集资料,调查访问。(2)在上个活动的基础上由各小组分别配合学校艺术节开展“山乡文化”系列专题讲座,如“山乡民俗文化”、“山乡民居文化”、“山乡名人文化”等专题讲座。(3)根据以上两项活动中所获取的相关知识,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兴趣爱好、优势条件,让学生进行“天台一日游”线路设计,拟写导游词,配合专业课进行模拟导游或实地景点导游。(4)开展本地及周边地区文化名人作品选读。(5)学习活动成果展示:调查报告、导游词、摄影图片展。
本综合课体现了语文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综合,有益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首先,它是语文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综合。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要查阅资料,实地访问,交流体会,后期要撰写报告,这些环节使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其次,它是语文与专业学习的良好结合,在整个综合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关于地方历史、建筑、民俗、戏曲文化、名人佚事等方面的大量信息,提升了旅游专业素养。再次,它是实践活动能力的训练,学生在撰写研究学习的报告过程中把语文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与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语文实践能力。
三、结合旅游专业特点,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1.加强快速听说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旅游服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将在“窗口”从事服务工作,每天都要迎来送往许许多多的宾客。他们既要向游客介绍祖国各地的名胜古迹、风景秀丽的山山水水,又要面对五花八门的提问,这就要求旅游服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有较强的能说会道的能力,而且要具有敏锐的思维能力和快速的表达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听说训练时,可结合专业特点,通过课堂讨论、答问、朗读、复述、口头作文、演讲、即兴发言和写作采访等形式,训练他们在人前讲话的胆量和口头表达功夫,并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快速阅读、抢答、对抗论辩等形式的练习,以此训练学生敏捷的思辨能力和快速的表达能力,以适应工作对服务人员提出的要求。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导游、现场导游等实践活动,这些与专业密切相关的教学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对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具有职教语文特色。
例如在学生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前,我们设计了《天台一日游》的口语交际课例,这是学生参加实习前专业培训的一个内容,同时也是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一种新尝试。
课前准备:先请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设计一条“天台一日游”的旅游线路,准备好导游词,成文后交上来。针对设计的不同特点,按设计路线分成若干小组,将线路接近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内,在组长的带领下,讨论出本组的最佳方案。
教学过程:(1)各小组交流比较“天台一日游”行程安排的策划。(2)模拟导游:每组推选一个代表上台扮演导游,戴上导游证,手执队旗,其他学生扮演游客,听完后大家评价线路的设计和导游词的设计是否合理。(3)交流体会:再请导游们说说,怎样才能成为优秀导游。
活动的成功之处:(1)体现“专业”,凸显“语文”。本口语交际课案例从学生的专业出发,着重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学习和专业学习的成功结合,效果较好。课例虽然着眼于学生的专业,但始终努力地凸显着“语文”味儿。通过创设做“天台导游”的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口语交际情境中,提高了听话说话能力。同时又很好地利用了天台乡土资源,使学生了解天台的文化,感悟天台精神,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2)立足“主动”,激发学生兴趣。本课体例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实践的机会,使他们能“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是知识、技能、能力等的主动获得者。学生通过课前的查阅资料及课堂上“模拟导游”、相互评价等实践活动,体验到了主动获得资料、创意表达、角色表演所带来的快乐,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性很高,能够共同参与,针对不同的问题共同解决,在共同参与中,学生比较轻松自由,口语交际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同学善意的笑声和帮助中改变得很快。评价也属于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部分,在评价过程中学生非常活跃,口语交际能力在评价过程中又一次得到提高。
不足之处:学生在设计导游词时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因素――游客。导游词因根据不同的游客来设计,脱离了游客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加强写作训练。
(1)鼓励学生结合专业和地方实际搜集写作素材。中职学生对写作总是“望而却步”,总觉得没什么可写,时常感到手中缺乏材料。对此,教师有必要向学生传授搜集材料的方法,可引导学生联系专业实际和地方实际,去当地的名胜景点采风,搜集有关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对联及其作者的生平等。在搜集数量较多时,再归类整理,编辑成册。如此指导学生搜集写作素材,一是让学生实习了采访,二是积累了写作资料,解决了写作时因无材料而产生的苦恼,三是丰富了今后从事旅游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
(2)加强实用文体的写作。职高生要学会写作常用的和与专业有关的应用文,彰显中职语文教学特色。因为,除了一部分继续升学外,大部分的中职毕业生将走向社会,他们在劳动、工作、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就是说明文、应用文,如订计划、写总结、签合同、打报告、做广告、编简报等。旅游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因此,语文教师要依照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加强学生实用写作能力的培养,把说明文、应用文列为写作教学的一个重点。说明文、应用文的读写训练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旅游服务专业除了学习一般的计划、总结、经济合同、会议记录、工作简报等文种以外,还应该学习旅游礼仪类、介绍类、投诉类等应用文。这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做法,既锻炼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又提高了写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另外,在教给学生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后,还要求学生结合日常学习、工作、生活,进行应用文写作训练。如学期初要求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班级公约”,定期出黑板报,写表扬信、倡议书,配合学校、班级各项活动发通知、出简报、写总结,专业课中模拟导游词等,这样既不占课内时间,又能提高学生应用文的写作能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综上所述,旅游专业语文教学与专业结合是完全可能并且行之有效的。中职的语文教学是不能孤立于专业之外的。语文与专业教学的齐头并进不仅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更强的学习自信心,而且能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钱禹清.论职高语文课程目标定位的四个要素[J].职业教育研究,2010,(1).
[2]陈鹤闲.职中语文实践课的探索[J].职业技术,2009,(11).
[3]段香爱.职高语文教学改革探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这次的培训即将结束,通过看课件,我受益匪浅。这个夏天,室外骄阳似火;室内春风拂疏。各位教授的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如春风化雨,荡涤了所有的炎热,滋润着我们焦渴的心田,让我饱尝精神大餐。我们为他们感染力极强的语言魅力所惊叹,为那抑扬顿挫的语调 所折服,为那优雅大方的体态语所吸引,更被他那入情入境的讲解技 巧所震撼。
潜移默化中我明白了什么是良好完善的教师职业形象,如何打造标准规范的教师语言。也让我领悟到了教师职业的魅力。走进微课,我们像走进了孩子的世界,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谈。课件内容深入浅出,直观形象,让课堂焕发出无尽的生机和活力。让我们明白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鲜活生动的课例展示,为我们开启了一扇紧闭的门窗,展示了一幅幅隽美的画面。既把折磨人又枯燥无味的文字变成了赏心悦目的课件,更让我们倍感耳目一新:原来教学是一门相当"活"的学问,教学是真真切切的艺术,是扎扎实实的艺术。在这次的培训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论都得到了充实和提高,对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感悟:
一、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在课程的基本理论中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十二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在这"素养"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教师在教学课堂评价中要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蕴育点",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
二、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是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把学习和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师首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学生学习指导者、 引导者、诱导者、辅导者。语文教育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它既不是教师一味教训,学生绝对服从,也不是教师只能造就学生,围着学生转,而是师生平等、相互合作,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在英语教学中,阅读课一直是最受重视的课型。但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目标却相对比较单一,课堂训练形式多以学习语言知识为主,教师重点讲授语言点和词汇及句式结构,阅读的目的似乎仅仅是借助所读课文的语言材料来学习语音、语法、词汇,而忽略了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这种将词汇和语言点从上下文中分离的阅读教学只能使得学生“见木不见林”,无法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不利于拓展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而阅读教学目的单一,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对于文本解读的狭隘和片面,因此,要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成效就需要教师较好地解读文本、利用文本,从而借助文本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学家Scrivener曾提出,教师需要俯视教材、平视课标、仰视学生[2],才能更好地解读文本,从而满足有效教学的需求。
笔者最近参加了宁波市2013年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本次评比课例均采用了人教社2012年修订的《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上册Section B的阅读课例,在参评12位教师的课堂展示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能巧用“三视”策略,有效解读文本,进而提升教学成效。下面结合文本解读的“三视”策略对于部分精彩课例进行评述,以帮助教师反思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二、探究初中英语文本解读的“三视”策略
1. 俯视教材,用活教材
《英语(新目标)》 教材的编写原则涉及发展性、拓展性、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针对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3]有效的文本解读恰恰也要求教师能改变教教材的理念,努力做到俯视教材,即教师能解读到教材内容所体现的语言信息之外的,包括跨文化意识、阅读策略、情感态度和英语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变基于阅读的词汇教学为基于词汇的阅读教学,并能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提供具有真实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阅读知识和阅读技能的教学目的。
【课例回放】A教师执教的内容为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的阅读部分,教材通过让学生对图表信息和语言信息进行阅读来了解第五高中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从而提醒学生要注意劳逸结合,关注身心健康的均衡发展。A教师用一幅宁波外国语学校的校舍照片吸引学生进行观察――live in the city or in the countryside,接着鼓励学生以向老师提问的方式,自主探究老师平日有哪些休闲活动。生师问答互动,显得非常自然清新,不仅为文本阅读做好了话题的铺垫,同时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为有效课堂教学奠定了情感基础。教师采用师生交际互动的形式为文本阅读奠定了“意念驱动”,同时大胆地将教材中读后环节的调查放到读前环节,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动机,增加了阅读的意义。其次,教师从学生对自己日常休闲活动的探知出发,鼓励学生进行班内同伴之间的调查,然后借助文本内容让学生对初高中学生日常休闲活动进行对比感知,最后以自编调查问卷完成更高要求的调查报告为输出,不仅让学生对于文本的阅读有了较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而且能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试图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了新课标英语课程设置的要求,及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合作探究,最终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评析】A教师打破了传统的“以本就本”的教学理念,大胆跳出文本,阅读教学目标的设定也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知识和阅读策略等,而试图借助文本帮助学生熟悉英文调查报告,并通过有效的课堂活动设计让学生感知如何进行问卷调查以及用英语撰写调查报告,即将语言知识和语言功能的学习合二为一,因此教师的“俯视”教材策略不仅提升了阅读教学成效,也提升了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符合新课程提出的语言学习之工具性原则。
2. 平视课标,立足课标
新课标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并鼓励教师尽量采用 “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而教师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要关注“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活动要能够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教学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由此可见,教师设计的任务活动必须能符合课标的要求,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尽量真实,平视课标的策略能较好地帮助教师设计有效的课堂互动活动以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课例回放】本次评比课例中绝大多数教师在文本解读时能基于课标的要求,努力通过任务型教学途径来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如B教师在设计Unit 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的阅读任务时能较好地使用平视课标的策略,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而有助于思维提升的英语学习空间,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读前,教师首先通过播放一组学生熟悉的动画短片开门见山引出本课的话题 “Cartoon Character―Mickey Mouse”, 然后教师借助Free Talk和Small Quiz来激活学生对话题的原有知识并积极鼓励学生讨论文本可能会涉及该话题的内容,并把问题写在黑板上。在此环节中教师巧妙地处理了一部分四会单词,自然地帮助学生扫除了阅读障碍,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兴趣,即奠定了阅读的“意念驱动”,为有效阅读作好了铺垫。
读中,教师结合读前活动中学生的预测内容有机地进行了略读和扫读,分别将文本后的相关阅读练习改编后融入其中。任务驱动的阅读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和动机,并且小组合作能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和效度,教师改变其在传统课堂中PPT的播放者或问题的抛掷者角色,在活动中担任了帮助者和语言把关者,提高了活动的成效。从关注教为重心到关注学为重心的改变让教师的话语权下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读后的拓展环节更是将课堂教学推向了,并博得了全场观摩教师的掌声。首先,“华人之光”李安导演的经历紧密契合本堂课“little man’s big success”的立意,而以记者采访名人这种现场情景还原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感甚至是浓烈的表演欲。考虑到学生的程度差异,教师采用语言栏的形式为学生的采访活动提供了支架,使得学生的展示效果极佳,在原先设定的问答基础上,甚至出乎意料地爆出诸多闪光点,如问最想感谢的人是谁,一个扮演李安的男孩说 “I want to thank CCTV,CNTV, and so on.”引得在场观摩教师阵阵笑声和掌声。课堂教学预设和生成之间完美的结合也体现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智慧。
【评析】从B教师的课例中不难发现,在阅读课堂的拓展环节,教师只有将学生已学到的新知识和生活实际交织在一起,并适时为学生提供语言输出的支架,培养学生的英语思辨意识,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课堂观察,笔者发现平视课标的教学任务设计须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是语言、情景真实性原则。授课教师设计任务时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形式和语言情景,因此学生能在自然、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和学习语言。其次授课教师注意了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的有效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语言形式的基础上,通过完成任务来理解目标语言的功能,并在交际活动中加以合理运用。再者教师设计的任务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学生构建合理有效的任务链,学生自始至终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学习目标语言,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提高了语言学习的乐趣和积极性。[4]
3. 仰视学生,以生为本
笔者对于仰视学生的理解是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言基础,巧妙科学地帮助学生建构语言学习支架,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从调研中笔者发现,较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任务设计中过多关注了形式方面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而往往忽略了学习者的实际学习情况,即教师的文本解读常常忽略了解读被教学对象的思维能力和学习需求,不符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更加不考虑“以学为中心”的有效课堂教学过程。
【课例回放】在本次评比课例中,C教师对所执教课例 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导入部分的设计令人印象深刻。该教师摒弃了用阅读材料包裹着课程活动开展这种更为大众所熟识的方法,大胆地为“What Do No. 5 High School Students Do in Their Free Time?”这篇材料定制了一件合身、得体的新衣裳:有100只青蛙新同学要去No. 5 High School上学,30只坐车头,20只坐车尾,49只坐车身,还有一只叫Tina的青蛙去了哪儿?(见图1)用简单的方式处理了本课重点――百分比与饼状图,将单词percent的教学任务做到自然连贯有效,不仅为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扫除了障碍,同时也增加了学生阅读的“信息驱动”,为有效阅读奠定了基础。C教师的此项设计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原则,与传统的教师直截了当的词汇教学相比更具有人文性和趣味性,将英语教学与趣味游戏结合起来,也符合义务段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其次,本课例中教师能让课堂教学评价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首先导入部分的趣味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英文百分比的表达,接着借助文本中的图表和文字信息给予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学习,在拓展环节教师又能设计基于学生认知特点的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后教师对于各组评价得分的比例点题,起到了前呼后应、画龙点睛的作用,将话题和主题采用主线串联的形式帮助学生较好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欣赏文本和运用文本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评析】本次评比课例中笔者观察到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较多考虑到学为中心的因素,即能做到仰视学生,以生为本,改变了传统教师一言堂和教师权威的教学方式,具体表现在:能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能营造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能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能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能结合英语教学和情感态度教育等,让英语课堂成为学生接触英语、了解英语、运用英语和欣赏英语的过程,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成效。
三、教学启示
英语课堂教学的成效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于教材内容的处理,即对文本的有效解读,优秀教师往往能做到基于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实际合理重组和建构文本,并适度超越文本以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成效,即教师只有时刻将“三视”策略较好地贯彻到文本解读中,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成效,倡导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GRELLET F. Developing Reading Skill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F4.
[2] SCRIVENER J. Learning Teaching[M]. Oxford: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1994: 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