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角的度量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角度计算中的进位制问题、互余与互补的概念;难点是互余与互补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熟练掌握角的度量的相关知识可以为进一步研究相交线、平行线打下基础.
1.度、分、秒的互换:如果一个角比1°还小,那么怎样度量它的大小?为了更精密地度量角.我们把1°的角60等份,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1分记作1'''';又把1''''的角60等份,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即1°=60'''',1''''=60''''''''.这表明角的度、分、秒是60进制的,这和计量时间的时、分、秒是一样的.例如:∠α的度数是32度48分51秒.记作∠α=32°48''''51''''''''.除法过程中,要注意度、分、秒是六十进制的,要把度的余数乘以60化为分,继续除得精确到分,把分的余数乘以60化为秒,继续除得精确到秒的近似值.
2.若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若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理解这两个概念,要把握以下几点:(1)必须具备两个角;(2)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定值:互余两角的和是,互补两角的和是;(3)与两个角的位置无关,只考虑两角间的数量关系.
3.结合小学已经学过的概念,说明小于平角的角可以按照大小分成三类.分类的思想对于科学研究比较重要.要按照某种特征进行分类,例如按照大小、按照轻重,等等.分类要不重不漏.就是说,在把一群事物分类时,要使其中的每一事物都归入某一类,不能无类可归(不漏),并且只归入某一类,不能既归入这一类,又归入另一类或另几类(不重).这里只是初步渗透分类的思想,以后还要遇到分类,如三角形的分类.
三、教法建议
1.本节的教学内容中,对分类的数学思想加强了要求,由于分类的思想不是第一次出现,因此,可以简单进行小结,使得学生能够加深认识.使学生自己能对一些事物进行分类.
2.在角的内容中,对角的进位制要加以重视,因为这是与十进制不同的进制,以后由于不同的需要还会遇到不同的进制,在这里讲清楚后,以后再遇到,就会感到自然了.同时对于60这个数的特点进行分析,使学生对角的一些运算能很灵活.
3.角的单位中的大、小单位的互化比课本的要求要高,应该尽可能的掌握.
4.本节在对学生活动的安排上,时间可多一些,教师也可以根据情况酌情安排.在安排学生自己出题时,应多加鼓励,尽量用学生自己出的题.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定义.
2.掌握有关补角和余角的性质.
3.应用以上知识点解决有关计算和简单推理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例3的讲解,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几何问题的思路.
2.通过有关余角、补角性质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互余、互补角性质的推导,说明事物之间具有普遍的联系性.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互余、互补的演示,使学全体会几何图形的动态美,通过性质的推导,使学生初步领略几何逻辑推理的严密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引导发现、尝试指导相结合.
2.学生学法: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与主动发现相结合;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角的概念及有关余角、补角的性质.
(二)难点
有关余角和有关补角性质的推导.
(三)疑点
互余、互补的两个角图形的位置关系.
(四)解决办法
一、教学内容
《角的度量》是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的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提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从不同的学习角度认识角的度量,关注学生的自主体验,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逐步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好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西师版四年级上册三单元“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角的度量的第二课时。学生已经在第一课时认识了角,知道了什么是角和角的各部分名称,也已经知道了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角的边的长短无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角的度量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角的意义,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实践,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掌握用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积极参加操作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领,量角时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2.教学难点:通过探索、实践,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掌握用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六、课前准备
活动角、量角器、半圆工具、10度小角、草稿本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活动角,复习角的组成。
师:你们还记得这位老朋友吗?
生:活动角。
师:那你还记得什么是角吗?
生: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是角。
师:对,请看这个点是角的(顶点)两条射线是角的(边)。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角,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它们的大小。
师:仔细观察黑板上的两个角。哪个角大?
生1:∠1大。
生2:∠2大。
生3:一样大。
师:刚才我们是靠眼睛来观察的,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下到底谁大谁小?
生1:用量角器量、活动角量、平移角......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了很多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本环节激活了旧知——复习角的大小的含义,唤醒学生对角的大小的度量的高度关注,为用单位角量角的大小做好铺垫;复习用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以及比较角的大小时注意“点对点,边对边“,这实际上是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的雏形,因此需要重点关注。
学习新知
初步感受
角的测量
1、用活动角量角。
师:刚才有人提到用活动角可以量角的大小,怎么量呢?请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谁到黑板上用活动角量一量?
师:注意观察,他是怎么比的。用活动角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时要注意什么?(突出顶点重合、边重合)
生:活动角的顶点要和量的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要和量的角的一边重合,然后固定好,照这样再量另一个角,就能看出∠1比∠2谁大?
生:比的时候要注意顶点对齐,一边重合。
2、用10°角量角
(1)用10°角量两个角的大小
师:刚才有的同学用活动角比了两个角的大小,那如果老师只给很多个同样大的小角,你知道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吗?你能量出∠1比∠2大了多少?请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小组互学:
(1)怎样用同样大的小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2)用拼小角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要注意什么?
(2)小组展示,交流反馈
师:哪一组的同学上来展示展示用小角怎么比较两个角
的大小?哪个角大,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
生:∠1比∠2大了一个这样的小角。
小结:度量的时候将每个小角的顶点和要量的角的顶点对齐,摆的第一个小角的一边要和要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个往上摆,这样就能量出要量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
(3)感受用小角度量∠1与∠2大小的优点。
师:用同样大的小角量这两个角和用活动角量角相比,优点是什么?
生:能知道∠1比∠2大了1个小角。
小结: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不仅可以量出两个角的大小,而且还可以知道∠1比∠2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就更精确了。
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角的集合,让学生悟出用小角测量的可行性与操作要点,为学生理解量角的原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较用小角量角的优点与不足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改进工具。根据学生“把小角拼起来”的创意,及时演示拼成的半圆工具,其实这就是一个简易的量角器。凸显了量角器的本质——单位角的集合。学生经历了这一过程,量角的方法就不再教条了。量角就成了“用单位小角测量角的大小”,学生的思考就有了源头,学习就成了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简单机械的记忆和重复。这种简易量角器的形成是学生探索量角工具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以后只需要把这种工具加以改良优化就变成了量角器。
自主探索理解量角器的构造
1.自制简单的量角工具
师:如果用这样的方法去度量一个更大的角,你有什么感觉?
生:太麻烦了。
师:你能想个办法改进一下,量的时候摆一次就能量出一个较大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吗?
生:把这些小角用胶带纸粘起来。
师:这个办法可以吗?(可以)真是个会创造的孩子。
师:按照你们的创意,我们就把这18个同样大小的小角粘在一起就会形成这样的量角工具。(课件演示粘成的简易量角工具)
师:这样的量角工具,这些小角的顶点到哪里去了?
生:到了半圆的中间。
师:刚才前面用拼小角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时,我们知道小角的顶点与量的角的顶点重合,那用半圆工具去量角的大小时,量的角的顶点应该和半圆工具的哪里重合呢?
2.用简易量角工具度量角,初步把握量角的方法。
师:会用它来量角吗?那我们就用它量几个角好吗?(课件出示:两个角,∠1里有(2 )个小角,∠2里有( 3)个小角)
师:谁愿意上来展示展示你是怎么量的?
师:在用简易工具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生:半圆工具中间的点要和度量的角的顶点对齐,半圆
的直边要和角的一边重合,然后数度量的角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小角。
师:所有小角的顶点集中到中间的一点,找准它是量角
的关键。
3.量角器的初步形成
(1)改进量角工具
师:课件出示:量∠3(22度)的角。
生:∠3里有两个小角多一点。
师:生活中经常需要知道多出来的角究竟有多少个同样
大小的小小角,看来我们创造的工具还需要改进,你有办法改进吗?
生:把每个小角再平均分成几个更小的角。
师:为了更加精确地量出角的大小,我们把每个小角再
平均分成10个更小的角。。(课件演示平均分的过程)这样,就把这个半圆工具总共平均分成了多少个相等的小小角
生:180个。
(2)简化量角器(课件出示简化过程)
(3)认识1度的角
师:每个这样的小小角的大小就是1度,度是计量角的大小的单位,用°表示。(课件演示1度角的大小,帮助学生建立1度角的空间观念)。读作:1度。
4.
量角器的最终成型。
(1)量角器的刻度标示
师:观察这个量角工具(课件出示10度、5度、32度、105度的角),谁能找准这些角分别是多少度,并能说出具体的方法?
生:10度、32度、105度。先10度10度地数,再1度1度地数。
师:每测量一次角,我们就从始边起10度10度地,1度1度地数一遍,你有什么感受。
生:有点麻烦。
师:能不能改进一下,让我们一看终边就能很快知道测量的角是多少度。
生:从始边起10、20、30......标上数,这样就能很快看出是几度。
师:这个办法好(课件出示内圈刻度线)
(2)反方向角的测量
(出示反方向50度的角)
师:这个角又是多少度。
生:50度,130度。
师:究竟是多少度,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这个角的开口方向在哪边,从哪儿数起,这个角应该是多少度?
生:50度。
师:看来,量角工具上标一圈数,我们测量开口方向不同的角时很容易混淆。这个缺陷能不能改进改
进。
生:从这边起再标一圈数。
师:那我们就来实践实践(课件出示外圈刻度线)
5.认识量角器。
(1)课件上认识量角器
师:通过努力我们创造出来的量角工具叫量角器,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结合课件边演示边介绍)量角器的各部分可都是有名称的。内圈的数叫做内圈刻度;外圈的数叫外圈刻度;这些长长短短的小线是刻度线,它们聚在的这一点叫中心点;0所对的刻度线叫做0度刻度线。
(2)认识手中的量角器。
活动1: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认一认,和同桌说一说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3)认识量角器教具。
活动2:谁来把这个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介绍给大
家。
学生用“简易量角器”测量了三个角的大小。“简易量角器”与“成品量角器”相比具有线条稀便于数、无刻度只能数、无缺省可以数的三个特点,正因为有此三个特点,所以用“简易量角器“学习量角就有了非常大的优势,一是方法容易学会,二是能够突出“量角器“和“量角方法”的本质,三是有效地化解了难点。同时生成问题,产生进一步探究的需求。
用真实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感悟出必须加两圈刻度,体会两圈刻度线设计的科学性,至此一个完整的量角器已经形成。引导学生完整认识量角器,为使用量角器准确量角奠定了基础。
巩固练习知识提升
1. 读角的度数专项练习(80°和120°、45°)。
(1)重点练习读角的度数时读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
(2)体会在量角过程中应该怎样正确摆放量角器。
2.学生尝试量角,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和步骤。
小组讨论:①怎样用量角器量角?
②量角时,什么时候读外圈刻度,什么时候
读内圈刻度?
③组织语言,全班汇报。
师:师完成板书(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
3.书44页课堂活动第二题。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1
2
度
写作:“°”
1°读作:1度
方法: (1)点重合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学法点拨
本节在学习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习利用公式间接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量筒的容积单位一般是毫升(mL),也有使用立方厘米(cm3)作单位的。1mL=1cm3.
同许多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一样,量筒也有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直尺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量筒测量。用量筒测量体积常用“溢杯法”: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量筒内水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测量石蜡等密度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的体积,可以采用“悬垂法”:先读取悬挂重物被浸没于量筒中液体对应的体积,再将石蜡和重物系在一起浸没于量筒中,读取此时的液体体积,两者的差便是石蜡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1、问:什么叫物质的密度?怎样计算物质密度?
2、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
3、再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二、量筒的使用
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1、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2、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
3、尝试测量一个塑料块的体积。
4、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
可采用“溢杯法”测量其体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5、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1)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烹块的体积。
(2)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三、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和盐水的密度
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各小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3、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
达标自查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和。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种(填“直接”或者“间接”)测量法。
2、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时候,要用量筒来测量,量筒的容积要适量,适量的含义是固体(填“能够”或者“不能”)浸没入液体中。
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2.4g的位置。这个石块的质量是,体积是,密度是。
4、为了减轻飞机的质量,制造飞机时,应该选用密度较的材料。
5、下列是不同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小明同学要测量出密度是0.8g/cm3的酒精100g,则应选择()
A、50mL,5mLB、100mL,2mLC、250mL,5mLD、400mL,10mL
6、使用托盘天平的时候,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加减砝码的时候,可以用手轻拿轻放B、不允许把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里
C、被测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
D、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读数
7、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食用油密度的实验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A、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B、将适量的食用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倒掉油以后烧杯的质量
8、下面是小明在测铁块密度时的主要步骤,请你写下正确的操作步骤序号()
A、将m、V代入公式中,算出铁块密度
B、铁块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水中,测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
C、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的体积V1
D、用天平称出铁块的质量m
E、根据数据V1、V2算出铁块的体积V
9、根据密度的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密度是物质的性质,与质量、体积无关
能力提高
10、在调节托盘天平指针前,发现指针偏向刻度线中央的右侧。为使天平横梁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调节螺母()
A、向或移动B、向左移动C、不必移动,而移动游码D、以上三种都可以
11、给你一台天平、一把直尺、一枝铅笔,测出一卷细铜丝的长度,写出你的方法。
12、用铁、木分别做成体积相同的实心立方体,问哪一个质量大?为什么?
13、小实验:测量雪的密度
问题:雪的密度在任何地方、不同的时间都一样吗?
材料: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或塑料筒(高约25cm,直径约7cm);
两个塑料袋,一架天平,一个量筒。
操作过程:(1)在冬天时将塑料袋装满雪,记下雪的类型(例如,湿雪、干雪、干粉状雪等)及室外空气的温度;
(2)返回教室内把雪全部倒入一个大碗里;
(1)将一个圆筒称重(m1),仔细地装满雪,不要使筒内留下空隙,再一次将圆筒称重(m2),m2-m1即测得的雪的质量;
(2)取第二个圆筒测量它的体积。方法有二:一是用量具测量;二是将圆筒装满水,用量筒测出其体积,记录下需要水的数量(mL)
(3)雪的密度等于雪的质量除以圆筒的体积;
雪的密度=
(4)在不同温度下重复这个实验,观察雪的密度在不同温度下是否相同。
14、为了判断一个铁球是不是空心的,某同学测得如下数据:
(1)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主要步骤怎样?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计量单位“度”,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2、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的方法和步骤。
难点:正确读取量角器上内圈和外圈的刻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演示)同学们玩过黄金矿工的游戏吗?要想准确地抓住目标,最重要的是什么?看来这里蕴含着角的知识。(板书:角)
同学们看,小明两次都准确地抓住了最大的黄金,这两次形成的角的大小一样吗?你觉得哪个大?学生交流。
二、进行新课。
活动一:比较角的大小。
1、有办法比较出他们的大小吗?
学生交流方法。
可能出现的方法:
(1)用量角器量。
(2)重合起来。追问学生,你想重合角的哪儿?演示一下。
(3)用小角来量。
2、小组活动。
用小角量来比较角1和角2的大小。
展示小组活动结果:
活动小结:为了方便我们交流和记录,我们就要用一个统一的计量角的单位。
活动二:认识角的单位、量角器。
师:角的单位是度,用符号°来表示。
那么多大的角才是1度的角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人们是怎样规定的。
这是一个半圆,你能用它折出一个角吗?(生演示)这个角的顶点在哪?边在哪?(生指顶点、边。)展开,把一个半圆平均分成两份,这就是每一份所对的角。
再对折,现在把半圆平均分成了4份,展开,一份所对的角在哪?
再对折,现在把半圆平均分成了8份,这是其中一份所对的角。
我们再对折,就把半圆平均分成了16份,这是其中一份所对的角,再对折就把半圆平均分成了32份,这是其中一份所对的角。
想象一下,如果把这个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是多大?
(课件演示)把一个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这么大,和你想象的一样大吗?这个角的大小就是1度,写作1。。那么10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10度。能找到20份所对的角吗?多少度?30份所对的角在哪?多少度?人们为了看起来方便就把这些数据写在上面,做成了我们用来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量角器:这条0度所在的直线叫0度刻度线,从这个0度开始的里面的这圈数字叫内圈刻度,从这个0度开始的外面的这圈数字叫外圈刻度,这个点叫量角器的中心。
同桌两个拿出一个量角器,一起说说0度刻度线在哪?中心在哪?哪是内圈刻度?哪是外圈刻度?
活动三:在量角器上画角,读度数。
师:我们认识了量角器,你能在量角器上找到角吗?同学们把找到的角在量角器上描出来。
学生试作。
师:你们描的角有没有什么共同点?
(出示90度的角)师:这个角是多少度?怎么看出来的?
(出示60度角)师:这个角是多少度?怎么看出来的?小结:因为角这一条边对的是内圈的0,所以看内圈的60。
(出示开口朝右60度角)问:多少度?看内圈刻度还是看外圈刻度?为什么?
(出示120度)问:多少度?怎么看出来的?
(出示有一边不在零度刻度线的)看这位同学描的角,是多少度吗?你怎么看出来的?这个角和前面这些角有什么不同?和前面几个角相比哪种读数更方便一些?
梳理:当角的一边和0度刻度线重合时,怎样读这个角的度数?
练习:读度数。(课件出示:80度,110度,35度的角)
活动四:用量角器量角。
尝试量角。
师:
(出示游戏里的两个角)量角器上的角我们读出了度数,这两个角是多少度呢?有办法知道吗?同学们自己试试看。
学生试作。
量完同学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学生展示量法:
全班共同总结方法:
判断。(课件出示,角的顶点不在量角器的中心位置,角的一边和量角器的下边重合,错误读法。学生判断,说错的原因。)
量角。(在作业纸上出示开口方向不同的两个角。70度和130度)
三、课堂小结并拓展。
论文摘要:我国大陆地区和台湾省的市场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相应地,在税收管理制度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海峡两岸在税收管理体制、纳税申报制度、税务制度、税务处罚制度、税务教育制度及纳税人服务制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找出海峡两岸在税收管理制度方面的具体差异并进行总结,对于不断完善我国大陆地区的税收管理制度进而提高税收管理水平,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税收管理是一国筹集财政收入的根本保证,由于其涉及经济学(财政学、税收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领域,各国政府以及学术界都非常重视如何改革和完善本国的税收管理制度。以往,在税收管理制度的比较研究中,我国的理论界主要将目光关注于美、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而对我国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台湾地区则关注有限。为此,笔者将对我国海峡两岸的税收管理制度进行简要比较并进行总结,为不断完善我国大陆地区的税收管理制度提供思路参考。
1税收管理体制的比较
税收管理体制是税收管理制度的核心问题,其实质上就是解决中央与地方在税收管理权限分配等方面的矛盾关系。税收管理体制如果不完善,税收管理制度就难以完善。
从实践来看,我国的台湾地区与大陆在税收管理体制的改革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台湾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税收管理权限高度集中于台湾省政府,而市、县政府的税收管理权限非常有限。这种高度统一的税收管理体制显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后来经过多次改革和调整(主要于1951年、1967年和1992年进行),使得台湾省的市、县政府逐渐具有一定的税收管理权限,拥有一定税种的征管权和收入权,但是比较有限。目前,凡收入弹性大和征收范围广的税种,比如所得税、关税、货物税、矿区税和证券交易税等均为台湾省政府掌握,其取得的税收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六成,而市、县地方政府仅为四成。由于税收管理权限被台湾省政府较多掌握,基层政府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进一步下放税收管理权限的呼声一直存在。
我国大陆地区的税收管理体制在建国初期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后来经过几次下放和集中,反复多次,但总体还是以集权为主要特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为适应经济改革需要,中央开始较大幅度下放税收管理权(主要收入分享权),直至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1994年进行的分税制改革,地方政府虽然拥有了几个地方税种的征管权,但是主要税种的收入基本由中央分享。由于地方税种收入相对较少,难以满足大多数地方政府履行公共职能的需要,使得一些地方政府“税外收费”的问题比较严重。可见,大陆地区1994年开始实施的分税制,其结果使中央集中了大部分的税收财力,在增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政府的正常运转。所以,目前乃至今后的一段时期,应该按照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大陆地区的税收管理体制。
由上可见,大陆地区和台湾省的税收管理体制改革就总体方向而言是一致的,都是逐步向基层政府“放权让利”,以不断完善“分税制”(其实这也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比较典型的做法)。不过,从改革的实践来看,大陆地区和台湾省的分税制改革还都不彻底,税收管理权限都过多集中于高层政府,基层政府履行职能的财力还难以得到有效保证,这显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进一步下放税收管理权,就成为今后海峡两岸税收管理制度改革的一个共性问题。
2纳税申报制度的比较
纳税申报制度是税收管理制度的起始环节。我国台湾省的纳税申报制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对所得税收实行“蓝色申报”制度。所得税收的征管比较复杂,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如何有效预防所得税收的偷逃税问题,也是现代税收管理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台湾省在所得税方面实行“蓝色申报”制度,通过将纳税人分类管理,较好地激励和约束了纳税人依法纳税。
台湾地区的税收管理制度规定,营利事业所得税的纳税人(相当于我国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以及个人所得税中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等),凡能够按照会计制度和税收管理制度的规定,有健全的财务制度(设置专门财务部门、人员,据实登记账簿、保留凭证等),并且能够依法申报纳税的,可以申请使用“蓝色申报表”。使用蓝色申报表的纳税人,在申报纳税时可以享受很多便利和优惠。比如简化审核程序、允许延期申报、延长亏损抵补、提高业务招待费列支标准等。可见,使用蓝色报表进行纳税申报的纳税人,可以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和优惠。对于税务机关而言,也可以减轻对这部分纳税人报税资料的审核与稽查压力,从而将稽查的主要精力转向使用其他报表的纳税人。可见,“蓝色申报”制度对于提高我国台湾地区的税收征管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我国大陆地区从2001年开始,借鉴台湾省等地的经验,开始对纳税人试行“A、B、C、D”评级和分类管理制度,就是将纳税人按照纳税信用程度从高到低划分为4个等级,A、B级的纳税人可以享受较多税收优惠,而C、D级纳税人将是税务机关稽查的重点。这一税收管理制度对于预防偷逃税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不过,由于经验不足,现行的纳税人分类评级制度还难以做到像我国台湾地区那样完善,特别是对纳税人等级的评定工作,目前主要由基层税务机关进行,有的税务机关在评定时甚至存在“矮子中选高个子”的问题,这显然不利于这一制度的有效实施。基于此,可以借鉴台湾省的“蓝色申报”制度,将纳税人的信用评定工作进行科学量化和动态跟踪调整,并与具体重点税种(比如先从所得税开始)的征管相联系,从而让这一制度对纳税人真正起到激励和约束作用。
3税务制度的比较 税务是指税务人(税务师及其事务所)在法定范围内,受纳税人或其他单位委托代为办理各项涉税事宜的总称。建立和健全税务制度对降低征税成本、提高征税效率以及维护征纳双方的合法税收权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台湾地区的税务制度建立较早,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目前从业的税务人员有5万余人,遍及整个台湾地区,台湾地区税务人的主要任务有:接受委托,纳税申报事宜;建制建账,包括记账、撰写涉税文书等;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事宜;协助政府开展税务教育;接受税务咨询;进行税收筹划以及其他维护征纳双方合法权益的事宜。为保证税务制度的全面实施,台湾地区有关部门对税务人赋予了较多的权利和义务,并且在有的税法中规定,纳税人需委托有执业资格的税务师办理相关涉税事宜。由于制度较为完备再加上税务市场发育健全,台湾的税务已经成为税收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力量。
我国大陆地区的税务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些地区的税务机关借鉴国际上的做法,在征管领域对税务进行了有益探索。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税务初具规模,国家税务总局曾一度要把税务全面引入税收征管流程,后来由于“非中介”、“强制”等问题比较严重,使得税务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为此,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又进行了税务行业的清理整顿,要求税务机构彻底与隶属单位在编制、人员、财务、职能和名称等方面彻底脱钩,改制为由注册税务师作为出资主体的有限责任制或合伙制的税务师事务所,以还原其“独立中介”的市场地位。截止到2003年2月底,全国有税务机构(税务师事务所)2307个,其中有限责任所1909个,合伙所398个。从业人员近5万人,其中注册税务师有1.4万人。不难看出,相对于我国大陆地区的市场经济总量及发展态势,现有的税务规模明显偏弱。
2000年初,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在税收工作中发挥注册税务师作用的通知》,要求各级税务机关可以根据当地税务开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发挥注册税务师作用的具体办法。对一些政策性强、技术难度高、涉税事项较为复杂、纳税人自己做起来有困难的纳税事项,坚持在自愿的前提下,可以建议纳税人委托税务,以保证国家税收政策正确执行,提高纳税申报质量。但是,由于我国大陆地区的税务发展时间还不长,纳税人还没有“付费”委托税务师办理涉税事宜的习惯,再加上相关扶持制度不完善,使得税务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很多税务机构长期处于业务不足的尴尬境地。基于此,可以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的税务制度经验,不断完备旨在促进税务行业健康发展的制度体系,逐步培育税务的需求市场,进而促使税务在税收管理工作中的效用最大化。
关键词:安全视角 产品质量 监督
产品质量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对不同市场主体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对于经营者而言,一般只是能否赢利;对于消费者而言,则既有一般产品的使用性能问题,更有诸如食品、药品、电气产品等特殊产品可能带来的人身、财产等的安全问题。对于前者,体现的是作为商品经济最基本内容的商品交换或者说交易,只涉及一般民事权利义务,主要取决于交易主体的意志;而对于后者,体现的则是对交易秩序的控制,往往涉及公共安全。在当代社会,一般来说有作为第三方的国家权力的介入,因此更体现法律的强制属性。这种分野并不意味着两个方面的截然分立,相反,这种区分正是为了在明确其合理的权利义务的前提下确立适当的法律关系。
政府监督的目的既然在于对交易秩序的控制,则应当明确,必须以有利于市场主体为监督的前提和评判标准。对于市场的两大主体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亚当?? 斯密的论断颇有见地:“消费是一切生产的唯一目的,生产者的利益,只有在能促进消费者的利益时,才应加以注意”。按照这种观点,产品的存在也正是以消费为前提的,那么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的最终落脚点即在于是否促进了消费者的利益。适用性与安全虽然都是产品最重要的属性,而对于消费者,产品质量的适用性影响生存质量,产品质量的安全却关系到生存本身,安全显然重于适用性。所以为了对产品质量合目的地进行监督,不能对两者等而视之,尤其是在生产者与消费者利益发生冲突时,这一原理要求法律侧重保护处于相对弱势的消费者。
在现行调整产品质量的法律框架下,产品质量监督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行政监督,由政府主管部门行使法定职权对产品质量进行抽查检验,或在接到举报后对违法经营者进行查处;二是消费者自行监督,举报产品质量违法,为政府管理行为提供线索,或者要求生产者承担对自己造成损失的法律责任。这两种监督在性质上是相区别的:前者的要害在于权力的界限,即在什么范围内实施监督;后者则在于政府管理体制是否为消费者提供了辨别产品质量的足够信息。由此可以判断现行制度是否合理。
现有规定的主要特点在于,对于因产品适用性和安全性带来的不同后果并未区分,至少是并未作出明确的区分,这导致了各主体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模糊,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后果。
第一,现行体制影响市场主体的必要自由,微观层面影响产品质量的提高,宏观层面则在相当程度上阻碍经济的发展。从理论上讲,市场经济的各种主体在不妨碍他人的前提下都享有充分的自由,包括生产的、买卖的自由,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条件之一。生产者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是他的自由,正如毁坏自己的财物而未影响到他人时,法律不得追究;对于公开宣称自己的产品质量不是很好的人,只要不涉及公共安全,法律就不应过问。而从消费者的角度,在质量没有安全危险而对销售产生影响的几种情形中,除了质次价高是非理性的之外,质次价低,质优价低,质优价高,正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如果消费者愿意选择质量较差的产品,那也是其自由,他人无权干涉。在自由竞争的框架中,生产者的自由与消费者的自由经过博弈会达到恰当的平衡。政府强行划定的质量标准,既不一定符合消费者的消费目的,更侵犯了其消费意志的自由。这样,生产者难以充分竞争,消费者也难于得到合意的产品,必然影响市场经济发展。
第二,现行体制下产品安全性的相关信息,对一般消费者而言难于充分获取,极大地影响了消费者的辨别能力,损害到消费者权利中最根本的安全和健康权。以电气产品安全为例,消费者几乎不可能获知合格生产商名录,进行相关消费时就缺少了最重要的信息。由于政府权力对经济生活干预太广泛,对产品的众多一般质量指标的监督占去了政府主管部门的大部分精力,而关系到保障人体健康、人身和财产安全等的事务反而被忽视或者力不从心,使得类似情形非但无法避免,近年来更是不断发生严重的产品安全事件。这表明产品质量监督必须作出区分:消费者自行监督的范围只应限于一般产品的质量,涉及安全健康因素的产品质量只能由政府负责,政府有义务为提高消费者的辨识能力提供必要的条件。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法点拨
本节在学习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习利用公式间接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量筒的容积单位一般是毫升(mL),也有使用立方厘米(cm3)作单位的。1mL=1cm3.
同许多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一样,量筒也有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直尺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量筒测量。用量筒测量体积常用“溢杯法”: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量筒内水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测量石蜡等密度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的体积,可以采用“悬垂法”:先读取悬挂重物被浸没于量筒中液体对应的体积,再将石蜡和重物系在一起浸没于量筒中,读取此时的液体体积,两者的差便是石蜡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1、问:什么叫物质的密度?怎样计算物质密度?
2、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
3、再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二、量筒的使用
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1、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2、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
3、尝试测量一个塑料块的体积。
4、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
可采用“溢杯法”测量其体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5、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烹块的体积。
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三、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和盐水的密度
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各小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3、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
达标自查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和。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种(填“直接”或者“间接”)测量法。
2、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时候,要用量筒来测量,量筒的容积要适量,适量的含义是固体(填“能够”或者“不能”)浸没入液体中。
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2.4g的位置。这个石块的质量是,体积是,密度是。
4、为了减轻飞机的质量,制造飞机时,应该选用密度较的材料。
5、下列是不同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小明同学要测量出密度是0.8g/cm3的酒精100g,则应选择()
A、50mL,5mLB、100mL,2mLC、250mL,5mLD、400mL,10mL
6、使用托盘天平的时候,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加减砝码的时候,可以用手轻拿轻放B、不允许把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里
C、被测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
D、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读数
7、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食用油密度的实验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将适量的食用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
用天平测出倒掉油以后烧杯的质量
8、下面是小明在测铁块密度时的主要步骤,请你写下正确的操作步骤序号()
将m、V代入公式中,算出铁块密度
铁块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水中,测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
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的体积V1
用天平称出铁块的质量m
根据数据V1、V2算出铁块的体积V
9、根据密度的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密度是物质的性质,与质量、体积无关
能力提高
10、在调节托盘天平指针前,发现指针偏向刻度线中央的右侧。为使天平横梁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调节螺母()
A、向或移动B、向左移动C、不必移动,而移动游码D、以上三种都可以
11、给你一台天平、一把直尺、一枝铅笔,测出一卷细铜丝的长度,写出你的方法。
12、用铁、木分别做成体积相同的实心立方体,问哪一个质量大?为什么?
13、小实验:测量雪的密度
问题:雪的密度在任何地方、不同的时间都一样吗?
材料: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或塑料筒(高约25cm,直径约7cm);
两个塑料袋,一架天平,一个量筒。
操作过程:(1)在冬天时将塑料袋装满雪,记下雪的类型(例如,湿雪、干雪、干粉状雪等)及室外空气的温度;
(2)返回教室内把雪全部倒入一个大碗里;
将一个圆筒称重(m1),仔细地装满雪,不要使筒内留下空隙,再一次将圆筒称重(m2),m2-m1即测得的雪的质量;
取第二个圆筒测量它的体积。方法有二:一是用量具测量;二是将圆筒装满水,用量筒测出其体积,记录下需要水的数量(mL)
雪的密度等于雪的质量除以圆筒的体积;
雪的密度=
在不同温度下重复这个实验,观察雪的密度在不同温度下是否相同。
14、为了判断一个铁球是不是空心的,某同学测得如下数据:
铁球的m/g
水的体积V/mL
水和铁球的总体积V/mL
79
60.0
90.0
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主要步骤怎样?
关键词:测量;方法;反思
一、课堂设计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与合作交流体会,发现已有方案或问题解决办法的缺陷与不足,来激起学生对新方案或新办法的探究。
二、具体安排
1.通过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复习测密度的原理。
2.实验所需器材。
3.分小组讨论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过程。
4.由每组推选出代表,就设计的方案逐个发言。
5.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争论,得出最合理的实验方案。
三、活动实施过程
我用投影仪出示课题:请设计出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方案,并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想要知道什么问题?”
张军首先站起来说:“我想知道实验原理是什么?”
刘佳接着说:“实验的器材有哪些?”
孙俊杰:“盐水的浓度与盐水的密度有没有关系?”
刘秀梅:“能有多少种测盐水密度的方法?”
“同学们能提出这么多问题,真是太好了。那么我们首先把实验的原理解决了,其他问题我们边设计边解决。那么,谁能说出这个实验的原理呢?”
刘佳举手回答:“实验原理是密度公式ρ=m/v。”
“大家同意不同意呢?”
学生齐声回答:“同意。”
“那么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呢?下面请同学们独自思考设计实验方案,并在组内讨论,然后各组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选取器材。现在大家桌上放了一些器材,可以选用,也可以不用,如果还需要其它器材,老师可以提供。给大家十分钟时间。”
学生认真地思考着,积极进行实验设计,我巡视指导,各组内不时发出争论声,气氛非常活跃。
“刚才同学们交流得都很认真,现在哪个组发言人代表你们组给全班同学讲一讲设计方案,其它组员进行补充。”
第一组:
中心发言人:我们组讨论后的设计方案是:
1.用已调好的天平测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2.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
3.再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2。
4.利用密度公式,算出盐水的密度ρ=(m1-m2)/v。
“你们组的其他组员有没有补充?”
“第二步应是把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石磊补充说。
第二组:
中心发言人:我们组多用一个小烧杯,实验方案是:
1.用调好的天平先测小烧杯的质量m1。
2.把盐水倒入小烧杯,测盐水和小烧杯的总质量m2。
3.再把小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盐水的体积v。
4.根据密度公式,可得ρ=(m2-m1)/v。
第三组:
中心发言人:我们组把量筒当容器使用,设计的方案是:
1.用调好的天平先测量筒的质量m1。
2.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中,测盐水和量筒的总质量m2。
3.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4.根据密度公式,可得ρ=(m2-m1)/v。
第四组:
中心发言人:我们组没用量筒,我们用了两个三角板间接地测体积,实验方案是:
1.用调好的天平先测小烧杯的质量m1。
2.我们用了测长度时特殊的测量方法,测出小烧杯的直径d,学生边说边演示。
3.通过计算,求出小烧杯的底面积s=π(d/2)2。
4.把大烧杯中的盐水倒入小烧杯中,用三角板测出液面的高度h。
5.计算出盐水的体积v=sh=π(d/2)2h。
6.用天平测出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
7.用密度公式,可知ρ=(m2-m1)/π(d/2)2h。
“大家说这组设计的方案有什么优点?”
话音未落,张志勇同学立刻站起来说:“他们的实验方案能用到我们以前学到的知识,能把旧知识贯穿到新知识中,非常好。”
听到他的回答,我点了点头,笑着问:“他说得好不好?”
“太好了!”
第五组:
中心发言人:我们组用了一个标有容量的饮料瓶,实验方案是: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饮料瓶的质量m1。
2.把盐水倒满饮料瓶。
3.再用天平测出装满盐水的饮料瓶的总质量m2。
4.用密度公式,可得:ρ=(m2-m1)/v。
“我认为这组的实验设计很独特,我们应当鼓励鼓励他们。”我带头鼓掌,学生也跟着鼓掌……
“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案了?”
第六组:中心发言人站起来说:我们组与第一组的差不多,方法是: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大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2.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体积v。
3.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
4.再用密度公式,可得ρ=(m2-m1)/v。
各组都争着表述自己的设计方案,我把不同的设计方案依次写在黑板上。
“同学们看看大家一共设计了几种方案?”
“六种。”
“同学们设计的实验方案都很好,但这些方案是不是什么时候都适用?实验室测量时最适合用哪种?讨论一下。”
学生开始激烈地讨论起来。讨论结束后,路美娜犹豫着站起来说:“我认为第四、五组的方案不适合实验室测量,因为实验室要求测量的比较精确,而他们只能粗略地测量。”
我点点头问道:“谁还有?”
话音未落,李阳抢着回答:“第五组的方案如果盐水给的不多,就无法装满饮料瓶,也无法知道盐水的体积。”
“第四组方案如果装盐水的容器不规则,就无法测出盐水的体积了。”张志勇也补充说。
“大家说他们说得好不好呢?”
学生:“非常好。”
我微笑着带头鼓起掌来,学生跟着一起鼓掌。看到学生情绪高涨,我及时问:“那么其他几种呢?”学生这时看着黑板认真的思考着。
过了几分钟,刘秀梅站起来说:“第一组的方案如果量筒的量程小,盐水也倒不下,没法继续测量。我认为往量筒倒一部分不影响测量,如果这样就是第六组的方案了。”
张军接着说:“第二组的方案把小烧杯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总有一部分盐水留在小烧杯中,测出的体积偏小,测量不准。”
李阳:“第三组的方案把量筒当容器使用在测质量时不方便,容易倾倒,我认为不好。”
“大家有没有同感?”“有。”
“刚才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发现大家没有对第六组的方案提意见,那么是不是第六组的方案适合实验室测量呢?”
刘佳:“我认为第六组的方案适合实验室测量,它没有前面几种方案中倒不下、装不满的问题,也没有倒不净的问题,测量的误差也小。”
“说得非常好,有没有不同意见?”“没有。”
看到学生讨论得差不多了,我及时总结道:“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确定了实验室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步骤是第六组同学设计的方案。在做实验以前谁还有什么问题?”
李安龙问道:“老师,测液体密度有没有直接测量的仪器?”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你非常敢想!能提出问题说明你动脑筋了,提出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现在有一种测密度的仪器叫密度计,我们把它放入液体中就可以读出液体的密度。我们以后会学习到,大家课后可以先查阅资料,认识一下密度计。现在我们开始实验,同学们自己根据实验步骤设计表格,纪录实验数据。”
……
四、课后体会
由于学习内容是开放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自主的,而且学生之间存在各种差异,因此面对同样的问题,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产生各种不同的结果,有些甚至是出乎意料的。所以让学生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交流、讨论的机会,能满足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同时,我们通过生生互动,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和批判,从而建起更深层次的理解,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记忆。
【正 文】
预测性信息是上市公司基于其生产计划和经营环境,对外披露的反映公司未来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等的前瞻性财务信息,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公开披露能使外部使用者了解上市公司未来的发展状况,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防范和化解投资风险。在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趋势下,会计也在趋于国际的协调。海峡两岸经济贸易的来往更紧密,因此本文对两岸有关财务预测信息制度进行比较分析。
一、海峡两岸的财务预测制度简介
目前,中国大陆有关财务预测信息的规定没有形成体系,散见于各行政法规、规章和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解释中,主要有《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通知》等。台湾的财务预测制度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主要有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报第十六号——《财务预测编制要点》、审计准则委员会公布的审计准则公报第十九号——《财务预测核阅要点》、证券暨期货管理委员会公布的《公开发行公司财务预测资讯公开体系实施要点》等。
二、海峡两岸财务预测制度比较
(一)财务预测信息提供者的比较
在中国大陆,公司的预测性信息主要是由公司管理编制,财务分析师没有形成规范的市场供给,没有正式公开的财务分析师预测信息。在台湾,证券分析师在财务预测中占有一席之地,主要扮演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中介——信息加工的角色。由于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预测信息通常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证券分析师的解读,并通过证券分析师传递给投资者。但由于台湾对预测性信息的披露主要采用强制性的方式,公司管理人员最具有信息优势,所以,证券分析师只是对公司的财务预测信息起补充作用。但台湾的管理机构鼓励证券分析师以独立第三者的立场对公司的预测信息质量进行评价并传递给投资者以决策之用。
(二)财务预测信息披露时点的比较
1.发行市场的财务预测信息。中国大陆证监会规定如果发行人认为提供盈利预测报告将有助于投资者对发行人及投资于发行人的股票作出正确判断,且发行人确信有能力对最近的未来期间的盈利情况作出比较切合实际的预测,发行人以披露盈利预测报告。①但证监会规定增发公司近3个会计年度及预测发行完成当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可见,在首次公开发行和增发的场合,盈利预测实际上是必须披露的内容之一。台湾规定新上市公司、现金增资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的公司,都应公开财务预测。在发行新股或增资时,中国大陆和台湾都规定必须披露财务预测信息,不同的是台湾要求在发行可转换债时也要财务预测信息。
2.交易市场的财务预测信息。中国大陆在相关规定中说明在年度报告中公司可以编制新年度的盈利预测,②在证券交易所有关通知中规定:当上市公司出现以下情形之一,应当及时进行业绩预告:
①预计公司本报告期或未来报告期业绩将出现亏损、实现扭亏为盈或者与上年同期相比业绩出现大幅变动(上升或者下降50%以上)的;
②在公司会计年度结束后1个月内,经财务核算或初步审计确认,公司该年度经营业绩将出现亏损、实现扭亏为盈、与上年同期相比业绩出现大幅变动(上升或者下降50%以上)的;
③其他认为应披露的情形。③
台湾规定出现下列情形应公开财务预测:
①同一任期内董事发生变动累计达三分之一以上者;
②企业合并者;
③缔结、变更或终止关于出租全部营业,委托经营或与他人经常共同经营之契约;让与全部或主要部分之营业或财产;受让他人全部营业或财产,对公司营运有重大影响者;
④公司发生重大灾害、签订重大产销契约或重要产业部门变动预计影响营业收入金额最近一年度营业收入百分之三十以上者;
⑤公司最近一年度营业收入较其前一年度减少百分之三十以上者;
⑥其他必要情况。
在交易市场的财务预测信息披露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差异较大,主要在于:
(1)中国大陆的规定比较宽松,台湾的规定比较严格。中国大陆规定只在公司业绩出现较大变动时披露相关的财务预测信息。而台湾规定必须披露的情形要多于中国大陆,除了业绩的变动以外,当发生特定事件时如公司发生灾害、合并等,这些事件也会对公司的业绩产生重大影响,这时也必须公开财务预测信息。
(2)台湾规定的财务预测信息带有连续性披露要求,如果出现上述的①、②、③、④的情况还必须连续两年公开财务预测。
(3)台湾还要求财务预测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对于公告财务预测视其情况有两日内。一个月及年度终了后三日后、四个月内公告的规定。例如当三分之一以上董事发生变动的,应于董事就任之日起一个月内公告申报当年度财务预测。
(三)财务预测更正及更新的比较
预测性信息是根据合理假设基础对未来的趋势、事件等所作的预测性陈述,主要是基于主观的估计和评价,一旦客观条件发生变化,原先做出预测的合理假设基础也发生变化或者不再存在而使预测性信息失真,这时应对预测信息进行更正。
目前中国大陆关于财务预测信息更新的相关规定有:若公司对该计划进行了调整,应说明履行了何种内部决策程序,有关决议刊登的信息披露报纸及日期;实际投资项目如有变更,公司应介绍项目变更原因、变更程序及其披露情况,项目资金的投入情况,项目的进度及预计收益;如果生产经营环境以及宏观政策、法规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正在或将要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公司董事会须明确说明。④
台湾相关法规明确规定:已公开财务预测之公司经发现财务预测有错误,可能误导使用者之判断时,应于发现之日起二日内公告申报说明原财务预测完成日期、会计师核阅日期、所发现错误致原资讯已不适合使用之情况及其影响,并于发现之日起十日内起公告申报经会计师核阅之更正后财务预测。当编制财务预测所依据之关键因素或基本假设发生变动,致税前损失金额变动百分之二十以上且影响金额达新台币三千元及实收资本额之千分之五者,公司应据规定公告申报更新后财务预测。
对比中国大陆与台湾在财务预测更正及更新方面的做法,可以发现台湾在这方面规定的特点:
1.及时性。台湾要求在两天内就要做出公告说明其错误及影响,十日内公告更正后财务预测,而且已公开财务预测之公司,应随时评估敏感度大的基本假设变动对财务预测结果的影响。而中国大陆没有对更正后的财务预测的公布时间作任何要求。任何信息的价值都有其时间性,且一般地信息越及时其价值越高。特别对于错误的预测性信息,公司一旦发现应当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和报告,以便投资者及时做出决策调整,减少损失。因此台湾的做法值得学习。
2.量化规定。量化规定一方面既可以使上市公司对应更正更新的财务预测有数量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省公司的编制成本,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预测信息发生变动都对投资者有影响,对一些影响较小的预测信息发生变动可以不必公告申报。
3.限制更新更正财务预测的次数。如果财务预测信息经常更新,投资者对其准确性产生疑问。为此,台湾在《发行人募集与发行有价证券处理准则》中第十二条规定,如果公司欲对外公开办理现金增资、合并发行新股等情形时,如果在申请年度及前二年度因公开财务预测经证期会纠正达二次,或任一年度更正(新)财务预测超过二次(即三次以上者),必须实行申请核准制,以促使公司提高财务预测准确度。 (四)财务预测管理当局责任规定的比较
中国大陆在《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4号——盈利预测审核》中规定合理编制并充分披露盈利预测是被审核单位的责任。
台湾证券暨期货管理委员会在《公开发行公司财务预测咨询公开体系实施要点》中明确确认董事会对财务预测编制之责任,要求财务预测编制完成后,应提董事会通过,但因故未及提报董事会通过者,得补提董事会追认。如未计提报董事会通过者,应表明“本次财务预测尚未经董事会通过”之字样,并应说明其原因及预计通过之日期。公告时须包括“企业之财务预测是属估计,将来未必能完全达成”之声明,以提醒投资人预测不确定本质。同时还要求公司对于假设性资料提出佐证。
在管理当局责任的规定方面,中国大陆比较笼统,而台湾则非常具体,明确表示董事会应对此负责。
三、完善中国大陆财务预测制度的几点启示
1.中国大陆应建立一整套有关上市公司预测性财务信息生成、披露和审核的规范体系。目前已客观存在财务预测信息需求市场,如企业向银行举债时,银行要求提供某些财务预测信息,投资者在投资时,更看重的是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因此应建立一个较完善的财务预测规范。同时要鼓励建立有权威的盈利预测专业机构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财务分析师,一方面既可以对公司管理人员提供的预测财务信息的质量进行约来,另一方面投资者获得预测财务信息的渠道也多样化。
2.提高预测信息披露的及时性。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其价值往往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降低。若财务预测信息披露滞后,不仅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有时也为某些别有动机的人提供了可承之机。因此不管是新的财务预测信息还是更正更新后的财务预测信息都应要求及时地公布。
3.加重公司管理层对财务预测信息的责任。预测信息不同于历史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根据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件进行编制,而预测信息则不同,更多依赖的是对于整个行业、本公司现状及未来趋势的预测及了解能力,公司管理层在这方面占有较大的信息优势。因此笔者认为应适当加重公司管理层对财务预测信息的责任。
注释:
①《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第一百三十六条。
②《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第三十九条。
③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业绩快报披露工作指引》。
④见《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第三十三、三十四、三十六条。
【参考文献】
[1]林勇军,王伟。中美公司盈利预测信息披露制度[j].财会月刊,2003,13.
[2]李桂娥.关于预测性信息披露法律问题的研究[j].攀登,2004,(1).
[3]阎德玉.海峡两岸基本会计准则比较研究[j].中文,2005,11.
关键词:公众参与;公众参与阶梯理论;差异分析;环境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X8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8008203
1 引言
公众参与作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也在不断地完善,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随着两岸地区交流的深入,了解我国台湾地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并加以分析比较对于完善我国现行公众参与制度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2 两岸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差异分析
2.1 两岸环评中公众参与概念
公众参与,从社会学角度,是指社会群体、组织、单位或个人作为主体在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所从事的有目的的社会行动[1]。从环境影响评价角度,旨在通过公众参与使公众对建设项目所造成的环境影响有充分的了解认知,公众的意见也被充分的考虑,使建设项目达到最好的环境经济效益。
1994年,我国台湾地区通过的《环境影响评估法》中规定“环境影响评估中的公众参与是指开发单位及审核环境影响评估机关以外的其他相关团体、学者专家、当地居民等,透过法定或非法定的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估的制作、审查与监督等阶段”[2]。
2003年我国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中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加环境影响评价”。但是,由于缺乏对公众参与范围、程序、方式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使得公众参与操作难度大。随后,2006年通过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对公众参与的时间、方式和主体等做了更进一步的规定,使公众参与在环评作业中更易操作。
2.2 两岸环评中公众参与主体差异分析
我国台湾地区现行的公众参与主体主要包括:①当地民众;②公共利益团体;③咨询学术机构及专家学者环保主管机关;④建设单位;⑤目的事业主管机关;⑥环保主管机关;⑦环评机构;⑧相关主管机关等[3]。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中规定“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综合考虑地域、职业、专业知识背景、表达能力、受影响程度等因素,合理选择被征求意见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被征求意见的公众必须包括受建设项目影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代表。”
相较之下,我国台湾地区的公众参与主体更倾向于广义的概念,几乎涵盖了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所有主体。整个公众参与过程可理解为评价过程中所有主体的沟通互动。而我国的公众参与主体更侧重于狭义的“公众”,一般不包括环评机构、其他主管机关以及专家学者等。
2.3 两岸环评中公众参与方式差异分析
首先需要简要介绍,我国台湾地区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属于两阶段环评。即所有建设项目开始全部进入第一阶段,提交环境影响说明书,提交后认为无重大影响之虞,则结束环境影响评价程序;若建设项目被认为有重大影响,则进入第二阶段环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范畴界定(确定环境调查、分析及预测的方法、范围并确定可行的替代方案)、现场勘查以及举行公开说明会。
我国台湾地区环评中的公众参与具有明确的时间节点、顺序与方式。公众参与方式包括:①公告:建设单位在提交环境影响说明书之前,需向公众公告该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②第一阶段之公开说明会:经过第一阶段无需进入第二阶段环评的建设项目在开工前举行公开说明会;③第二阶段公开说明会:进入第二阶段后,建设单位举行公开说明会,公众可提出相关意见且建设单位需给予回应;④评价范畴界定会:所有公众参与主体商讨出调查范围、评价预测方法以及可行的替代方案;⑤现场勘查: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并由公众填写现场勘查意见表,建设单位要在环评书初稿中做出回应;⑥公听会:无论是否为利害关系者,皆可参加公听会并发表意见,并记录于环评报告书中。我国台湾地区的公众参与程序必须按照上述的顺序进行。
我国环评中现行的公众参与方式主要包括:①公告:即在确认委托的环评机构后和环评书简本编制完成后,一般采取网上公告方式。这部分公众参与也是一个告知动作,让公众了解、知道建设项目的相关情况;②调查问卷:在公示环评书简本后,建设单位或环评机构发放问卷征求公众对建设项目的意见,是最常见的征求公众意见方式;③座谈会、论证会和听证会:在公示环评书简本后,开发单位或环评机构可决定采用座谈会、论证会和听证会的方式征求公众意见。
相较于我国台湾地区,我国现行公众参与制度的参与方式比较单一,参与程序简单,并对座谈会、论证会和听证会这些参与方式没有强制性要求(由建设单位或是环评机构自主决定是否以哪种方式征求公众意见),造成很多建设单位都选择比较简单的调查问卷方式,并且也没有对座谈会和论证会的参与人员范围做明确要求规定,只是提及“建设单位或环评机构邀请有关人员、组织和法人参会”。
3 两岸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程度比较
公众参与的程度直接影响了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发挥的作用。本文引用Sherry Arnstein的“公众参与阶梯”[4]概念,分析两岸公众参与程度。
3.1 公众参与阶梯
Sherry Arnstein提出“公众参与阶梯”理论来分析民众参与城市政策制定实施的程度。“公众参与阶梯”将公众参与程度由低到高划分为八个阶层三种参与程度。
(1)非参与程度。第一阶层:政府操控。该阶层属于最初阶层,公众被权力支配者告知参加一些说明会,权力支配者以此来改变或操纵公众的认知。此一阶层的公众参与只是权利支配者为达到其目的手段;第二阶层:治疗。权力支配者认为公众认知需要被治疗和矫正,通过集会等引导公众认知以接受决策结果。第一阶层和第二阶层被认为是“非参与”,公众并没有进行实际上的参与,只是被权力支配者控制和引导。
(2)象征性参与程度。第三阶层:告知。公众被告知相关资讯,但是没有表达意见的渠道,往往都是在决策者决定之后才告知公众;第四阶层:咨询。公众可以了解相关资讯并咨询公众意见,决策者也会提供公众表达意见的管道;第五阶层:安抚。该阶层不仅可以咨询公众意见,而且公众意见有了被接受采纳的可能,公众意见开始影响决策结果。告知、咨询和安抚被认为是“象征性参与”,公众只是在形式上参与,并没有对决策产生很大的影响,当权者仍占绝对优势。
(3)公众权利参与程度。第六阶层:合作。公众和当权者通过协商使得权利再分配,公众和当权者都享有决策者的权利并共同承担责任;第七阶层:授权。当权者通过某种方式授权公众作为决策者,公众成为决策力量的主要来源;第八阶层:公众控制。公众无需通过授权,直接享有决策权力,同时要承担全部责任。合作、授权和公众控制被认为是“公民权利参与”,公众是主要决策力量。
当然,并不是公众达到了最高的公众控制阶层,就是最理想的公众参与。有学者调查研究,若将这八个阶层从低到高设定为1~8分(图1),通过网络投票方式,最理想的公众参与程度为6.2分[5]。由此可见,公众并不是想要享有绝对的决策权,而是想要平等的参与地位。
3.2 两岸公众参与程度分析
我国台湾地区第一阶段环评中的公告和公开说明会只是在项目开始和通过第一阶段时告知公众,公众并没有真正参与,该种方式还停留在告知阶层。进入第二阶段环评后,建设单位邀请相关人员举行的公开说明会,允许公众提出自己的意见,该种方式进入咨询阶层。评价范畴界定会使公众的意见有了被接受的可能,达到了安抚阶层。由此可见,我国台湾地区的公众参与仍然只是停留在了“象征性参与”阶段,公众的意见对决策结果的影响还很小。并且,我国台湾地区在第一阶段环评时,没有很多的公众参与机会,公开说明会也是在决策已经产生的情况下举行,导致第一阶段环评公众参与几乎没有效用,而很多的项目是在第一阶段就完成的,无需进入第二阶段,也就无法体现公众参与的真正意义。
我国现行的公众参与方式,在项目开始的网上公示即是告知阶层,使公众了解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而后的调查问卷、座谈会、论证会和听证会是在咨询阶层,公众可针对建设项目提出自己的意见,但公众提出的意见没有强制地要求需给予回应确认,公众对决策结果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
4 结语
4.1 完善公众参与程序
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中规定的公众参与程序太过简单,只需要经过公告和咨询意见两个阶段即可。而最重要的咨询意见阶段所提出的调查问卷、专家咨询、座谈会、论证会和听证会这几种参与方式也只是建设单位选择其中一种实施即可。公众参与形式上是参与了整个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但是公众真正参与的机会很少。因此,可借鉴我国台湾地区,要求建设项目必须一步一步通过规定的公众参与方式,而不是建设单位自行选择其中一种。为避免造成人力物力浪费,可规定不同复杂程度的建设项目采取不同的公众参与方式。例如,可将编制环境影响评价表的项目规定只需进行问卷调查,而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需依次进行公告、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等公众参与方式。
4.2 加深公众参与程度
根据Arnstein的“公众参与阶梯”理论,我国现行的公众参与制度只停留在第四阶层咨询,我国台湾地区停留在第五阶层安抚。与前文所述理想的公众参与程度6.2分都有一定差距。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归根结底就是需要提高公众意见在环评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可在环评工作初期就对公众意见做好充分调查并对突出意见给予回应,并在环评报告中显现。
参考文献:
[1]张 栋.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制度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2,19(4):8~12
[2]台承姓院h保署.h境影u估I人T培教材―h境影u估的公⑴c[Z].1992:12.
[3]S光x. 台抄h境影u估法制最佳化[J]._北市律sI,2004.
[4]Sherry Arnstein. 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J].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1969.
[5]李信V.h境影u估制度公⑴c研究-以中部科W工I@^第四期槔[D]. 台常号_北大W,2011:18~19.
关键词:计量角度;气体报警器;安装;检定
中图分类号:TM925 文献标识码:A
气体的报警器源自日本,属于国外的一种成熟产品,在国内直到20世纪70年代的初期才研发可燃气体的报警器,近几年,产品的数量逐渐增加,在天然气、石油化工以及煤矿等领域应用比较广泛,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安全问题,确保生产的安全性。但是因为大部分可燃气体的检测报警器原理是催化燃烧,其传感器中心部分的催化元件有一定寿命,并且应用可燃气体的报警器,容易影响到催化元件寿命与使用环境,如:长期在低浓度的报警环境、高温高湿的工作环境以及受到高浓度可燃气体的冲击等,都会降低可靠性,加大报警的误差,延后响应的时间。所以,相关技术机构要构建可燃气体的报警器计量标准,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性能评估,并形成气体报警器的检定计量评估标准,以便检定气体报警器。
1.气体的报警器安装
1.1 安装报警的控制器
如果电磁场比较强,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报警的控制器,在进行报警的控制器安装过程中,先要对周围环境进行检查,判断有没有较强的电磁场,若存在强电磁场,则不可以安装。由于发生可燃气体的泄露,会使报警控制发生声光报警的情况,所以在进行报警控制器安装时,应选择阀门、管道接口、出气口或易泄漏处附近方圆1m的范围内,尽可能靠近,但不要影响其他设备操作;同时尽量选择管理人员容易听到和看到的位置,这样一旦出现气体的泄露,可以及时发现,同时告知相关人员处理。还要实时维护报警的控制器, 在安装是位置不能过高,需要方便相关人员的处理,高度通常在160cm~170cm之间。
1.2 安装探测器
在安装探测器的过程中,需要明确监测区域中可燃气体泄漏点,对泄露方向、压力以及泄露量等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明确适用燃气的种类,对空气密度和泄露气体密度大小进行比较。由于煤制气与天然气比较轻,一旦泄露就会飘到上空,而液化石油气相较于空气较重,一旦泄露就会下沉,按照这些因素对探测器的安装高度进行选定。按照检测区域空间高度与大小等因素,对探测器安装数量进行确定,确保在气体泄露的时候可以覆盖到每个位置,避免发生监测的盲区。
2.可燃气体报警器的检定
2.1 可燃气体报警器检定的注意事项
在检定可燃气体的报警器时,需要根据JJG693-2011《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检定规程》规定与要求来执行,同时详实做好检定的记录,方便以后进行查看。并且在检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项:其一,采取和仪器检测提起种类一样气体标准的物质,如果仪器没有注明检测气体的种类,可采取丙烷或是异丁烷气体标准的物质。其二,在检定以前,需要对探头周围环境情况进行检查,明确附近有没有可燃性气体。若存在可燃气体,需要先充入特定量洁净的空气以后,再持续通入标准的样气,确保检定准确性。并且需要咨询相关企业,报警器有没有连接电磁阀的联动装置,如果存在连接,需要提前将联动装置接触,防止为企业带来损失。其三,在现场进行气体报警器检定时,因为报警控制与探测器一般不处于同一个区域中,需要响应时间的记录人员与检定人员进行协调配合,并且在通标准气体时,检定人员需要及时告知相关记录的人员,防止出现时间差,导致记录结果受到影响。
3.计量标准性能的考核
3.1 计量的标准器以及主要的配套设备
主要包含有效的期限、标准气体的名称、检定的部分、浓度以及供应商等。
3.2 关键性技术的指
在计量标准中,关键性技术指标与计量检定的装置不确定度、测量范围有着直接关系。本次计量检定的装置所用有证气体的标准物质是i-C4H10/Air类气体标准的物质,其标准物质的证书号是GBW(E)0081671,测量范围在(0~100)%LEL之间,其中U为1.0%、k为3。
3.3 环境的条件
通常情况下,计量检定的装置所用环境需要符合计量检定的规定流程条件,主要包含大气压力、温度与湿度。
3.4 量值的溯源与传递
为把测量结果数值和国家的计量基准相联系,相关人员应编制量值的溯源图,通过比较链方式表示计量检定的装置计量特性和给定量计量基准间的相关性。
3.5 稳定性
检定装置稳定性表示计量标准可以保证计量特定伴随时间维持不变的能力,标准使用标准器是有效期中有证的标准气体消耗情况,无法实施稳定性的考核。同时根据JJF1033-2016《计量标准考核规范》本标准的稳定不需要进行考核。
3.6 重复性
检定装置重复性指的是在同一个测量的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的测示值接近能力进行重复测量。不仅需要新建计量的标准,而且要实施重复性的实验,同时提供测得重复性的数据,然后对计量标准进行重复性的实验,一年至少一次,同时对实验数值能不能符合要求进行判断。所用浓度是40%LEL异丁烷,则需要对气体检修检测,测定次数不可以低于10次。还要对单次测定的结果实验标准差进行计算,如果数值小于不确定度计算重复性的最大值,就与相关要求相符。
通过本装置对一台常规的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作10次重复性测量,所得数据见表1。
表1重复测量结果
实验标准差:
=0.35%LEL
以上重复性数据小于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引用的测量重复性数据,则认为符合要求。
3.7 对结果不确定度进行检定与校准
在进行气体报警器检定时,需要全面分析计量标准测量过程与测量方法,构建不确定的评估数学模型分析,对不确定度来源进行探索,同时逐项定量评估与分析,再对不确定度进行扩展和合成。本次计量标准的不确定源自以下几个方面:可燃气体环境因素、报警器分辨力、标准的气体以及重复性的测定过程等,经过结果扩展和合成、各个分量分析,得出不确定度是1.0%,与相关要求相符合。
3.8 验证检定或是校准的结果
验证校准或是检定结果,主要指的是实验验证给出校准或是检定结果可信的程度。因为验证结论和测量的不确定度相关,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验证结论能够对所校准或是检定结果不确定度合理性进行判断。
具体验证方式为:选定一台GP-85N型可燃气体报警器,使用本计量标准装置进行测量,得到的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为C1=+0.8%LEL,扩展不确定度U1=1.0%(k=2)。将该台报警器送到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检定,得到的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为C2=+1.0%LEL,扩展不确定度U2=1.0%(k=2)。两套计量标准得到的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之差满足: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经验证可燃气体报警器的检定装置测量结果、测量的重复性与测量的不确定度,得出计量标准扩展的不确定度是1.0%,可以符合可燃气体报警器的检定规程要求。
参考文献
[1]郭波,张征,许思思.气体报警器检定用智能控制终端的设计与实现[J].化学分析计量,2014,23(4):86-88.
**市交通局:
为加强市场监管行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按照省交通运输厅质量工作考核领导小组要求,我局对全市公路桥梁工程项目开展“质量月”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开展新颁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主题宣贯。我局统一购置了《辽宁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在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交通工作会议和全省监督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我局全体工作人员勤修内功,将“质量月”活动作为提升自身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学习质量安全知识的重要途径,加强学习,熟练掌握业务知识、相关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探索建立行政执法公示、执法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扎实开展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推动质量安全监管理念落到实处,夯实质量安全监督基础,全面提高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执法水平。
二、积极推进公路水运品质工程提升行动。以贯彻落实省交通厅“精细化管理年”活动为契机,把品质工程创建工作推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促进质量发展由追求“合格率”向追求“满意度”跃升。牢固树立“优质耐久、安全舒适、经济环保、社会认可”的管理理念。加强对勘查设计、施工方案等关键环节和施工过程的控制,提高示范项目的内在品质。除抓好绥三线品质工程创建外,确定北票市京沈线改造工程为市级“品质工程建设试点项目”,凌源市碾小线桥梁工程为农村公路“品质工程建设试点项目”,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我市公路建设管理水平。
三、加强原材料产品质量抽检。对水泥(水泥物理性质试验)、粗集料(筛分、针片状试验)、细集料(筛分、含泥量、小于0.075mm含量试验)、钢筋(拉伸、弯曲、焊接试验)、砂砾(筛分试验、压碎值试验)、沥青(针入度、沿度、软化点试验)、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和级配试验)、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水泥剂量、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等主要材料的主要指标加大抽查力度,对抽检结果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予以清除,把好各工程原材料质量控制关。
四、全面推进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专项整治活动。认真开展试验检测专项整治和检测数据打假行动,综合采取各种检查验证措施,对试验检测数据造假、试验检测人员无证上岗或挂靠证件、试验检测机构执业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集中开展整治行动,确保全市试验检测工作标准不降。
五、积极开展全市公路交通标线质量控制专项行动。成立了公路标线质量控制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行动通知,严格落实公路建设与养护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从设计、施工、验收、运营各阶段做好公路交通标线质量控制专项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进行公路交通标线设计,明确材料要求、设置位置、颜色、形状和尺寸,明确逆反射亮度系数的要求,以确保公路正常使用期内安全使用。
【关键词】更昔洛韦;巨细胞病毒;儿童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7-0989-01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巨细胞病毒(CMV)可引起儿科多种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往往缺乏特征性。其中以呼吸道症状多见。更昔洛韦是治疗巨细胞病毒的首选药物,我科自2003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巨细胞病毒感染儿童318例。均给予更昔洛韦治疗,不同给药方案疗效及预后不同,现将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我科收治的318例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患儿。诊断标准采用董永绥等[1]标准。其中男180例,女138例,发病年龄12天~13岁。随机分成两组:A组168例,B组15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症状、体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案:A组:更昔洛韦诱导缓解期5 mg/(kg・次),静脉滴注,每日2次,14天后改间歇用药,直至pp65转阴,最长维持3月。B组:更昔洛韦5 mg/(kg・次),静脉滴注,每日2次,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胸片正常,即达到临床治愈后停用,最长不超过14天,平均疗程7.6天。
1.2.2 观察指标:用荧光免疫组化法检测人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中的pp65抗原。第一抗体为鼠抗CMVpp65单克隆抗体混合物,第二抗体为FITC标准的羊抗鼠IgG。检测试剂盒为CMVBrite,按说明书操作,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全片pp65抗原阳性细胞数≥5个为阳性。
1.2.3 疗效判定:血pp65转阴或临床治愈为观察标准。
1.2.4 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2.2 3月内更昔洛韦不良反应及继发呼吸道或肠道感染比较见表2。
3 讨论
巨细胞病毒在我国儿童感染率达80%以上,CMV侵入人体后,在人体细胞内增殖可在多种器官的上皮细胞内长期存在,同时造成组织病变。CMV在病毒学上形成4种感染类型,有产毒型感染、潜伏型感染、细胞转化和不全感染[2]。在免疫系统不成熟,缺乏有效免疫反应的个体或合并其他致病因素的情况下,病毒不断复制是导致机体发病的根本原因,因此受机体免疫力的影响,临床发病及疾病的转归会有所不同。较大儿童感染后多无症状或表现为与其他病毒感染类似症状,如发热、呼吸道症状[3]。pp65抗原是CMV复制早期产生的被膜蛋白,位于衣壳与被膜之间,当CMV活动性感染时,一个显著的标志是外周多形核细胞中呈现大量pp65蛋白。因此,pp65抗原检测已逐渐成为诊断CMV活动性感染的标准方法,并用于药物的疗效观察和病人的预后监督,它对CMV活动感染的检测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pp65抗原在健康儿童中的阳性率高达30%[4],并非所有pp65阳性的儿童均需治疗。
更昔洛韦具有广谱抗疱疹病毒的活性,为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首选药。其作用机制:(1)竞争性抑制巨细胞病毒―DNA多聚酶的合成;(2)直接渗入DNA终止病毒DNA延长。其常见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少见发热、皮疹[5]。
关键词: 浅谈南水北调 沙河梁式渡槽U型橡胶止水 安装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南水北调中线沙河渡槽工程(以下简称沙河渡槽)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境内,是南水北调中线局直管项目,主要由渠道工程、沙河渡槽工程及大郎河渡槽工程组成。沙河梁式渡槽全长1410m,横跨沙河,单跨4槽,共47跨。渡槽槽身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U 形槽结构型式,槽身净直径8m,每2槽支承于一个下部槽墩上。槽身纵向为简支梁型式,跨径30m。沙河、大郎河总共228榀渡槽,单片槽体总重量1200t。
2、施工方案
2.1、施工流程
脚手架搭设—止水带基础面处理—混凝土基础面处理—坡面修整及界面剂涂刷—不锈钢螺栓安装—橡胶止水带安装—止水带压杆制作及安装—密封处理。
2.2、脚手架工程
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施工各作业面根据流水作业需要搭设多个钢管架平台(或者特制可以移动钢制施工平台),对止水带进行各项工序安装施工。
2.3、止水带基础面处理
采用金刚片对原基础面进行打磨,彻底清除表面上的粘贴物及其它附属材料,直至露出新的混凝土面,并适当整形。用压缩空气对基础面进行吹净处理。
2.4、伸缩缝立面处理
渡槽止水缝因预制和安装误差,目前存在宽窄不均匀的问题,槽缝宽度在0~140毫米(不含填充泡沫板)之间。设计宽度为40毫米,为使胶止水带受力均匀,保证止水带与槽体之间有效的粘结面积,必须对槽缝进行修整,修整步骤如下:
1、切除槽缝端部填充泡沫板,切除高深度不小于220毫米。
2、重新测量槽缝宽度,对缝宽度大于50毫米的缝段进行清理,除掉浮尘及油污,并用清水冲洗。
3、待清理面充分干燥后涂刷JME改性环氧基液,涂刷高深度不小于200毫米。
4、依据槽缝具体形态制立模板,并保证满足槽缝宽度的设计要求(40mm~50mm);
5、在需修补的部位填充JME改性环氧砂浆,并用9cm压型定位。
6、对于槽缝宽度大于80毫米的缝隙,需采用植筋挂网的方法处理,再按3~5条的步骤施工,拟增强修补材料和槽体的连接强度。
7、对于缝宽小于40毫米缝段,采用切割的方法将槽缝砼切除,拟满足槽缝宽度为40毫米的设计要求,切除深度不小于100毫米。
2.5、界面剂涂刷
1、结构表面处理:在混凝土破损处(新老混凝土界面)用钢丝刷刷净表面,除去混凝土表面浮尘,再用棉纱擦净。
2、浆液的配制:界面结构胶是一种反应型胶粘剂,化学计量比偏差较大对粘接力和粘接耐久性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按使用说明严格计量。为避免因温度过高或灌浆时间过长浆液暴聚合,每次配胶量为1-2kg为宜 ,配好的胶应在40min内用完。
3、搅拌:将胶的A、B两组份按化学计量比放入同一容器内,每次配制时A、B组份应搅拌混合均匀,搅拌时间不少于5min, 搅拌一般沿顺时针方向以免带入过多的气泡,影响胶体固化质量。搅拌好后应静置3-5min,以利于气泡及时排出。
4、灌浆施工环境;为保证胶体的强度,注浆施工时环境温度应不高于60℃。
5、涂胶:用毛刷把调匀的胶液涂刷在破损混凝土表面1-2遍,涂刷必须均匀满涂,不得留有针孔,涂刷时应尽量让胶液浸润老混凝土。
6、趁湿抹灰:待胶液初凝(指表面不流动,一般在1-2小时左右),指触胶液未干,立即涂抹JME改性环氧砂浆。
7、养护:施工与养护温度应在5℃以上,施工养护同JME改性环氧砂浆。
2.6、不锈钢螺栓安装
1、施工放线:依据结构施工图,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准确无误地放出植筋孔洞位置,然后采用钢筋探测仪对孔洞原有结构的钢筋进行探测,如有钢筋侧孔洞偏移(在设计要求允许范围内)。
2、钻孔、清孔
⑴、根据标出的孔洞位置,为控制钻孔精度和垂直度钻孔时将钻杆插入固定孔位的钢模具套筒内用电锤进行钻孔,直至设计深度。钢模具套筒间距根据施工图螺栓间距制作。
⑵、清孔:先用吹风机将孔洞内灰尘吹除,然后用棉纱沾清洗剂清洗孔壁,直至干净钻孔后必须保证孔洞内干燥。
3、钢筋处理
⑴、下料:按设计要求,对钢筋进行下料
⑵、表面处理:将植入混凝土内的钢筋部分打磨除锈,并用棉纱醮丙酮清洗干净。
4、配胶
按结构胶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将胶液倒入干净容器内,以人工或电动工具将其完全调匀,注意翻看容器底部与边角处的颜色,确保配好的胶体色泽一致。
5、植筋
将调好的结构胶装入注胶器内,然后用注胶器将结构胶注入植筋孔洞,孔洞内注胶容量必须大于70%。转动钢筋缓缓植入孔洞内,使其达至设计深度要求。对于水平方向植入钢筋后需将孔洞阻塞。
6、固化
对温度在10℃以上时,固化时间达48h后可受力使用,温度在24℃以上时,固化时间达36h可受力使用,温度低于0℃,应采取红外线加热。固化期间不得对钢筋有任何扰动,固化后用结构胶对植入孔洞口进行封口修补。
7、检测
为了检测植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应对所植螺栓进行抽样检测,检测结果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2.7、橡胶止水带安装
在橡胶止水带上打孔,孔的间距与安装好的不锈钢锚栓的间距尺寸相符。橡胶止水带的粘贴面进行打磨处理,并用丙酮(或酒精)擦拭干净。在槽沟粘贴面WSJ建筑结构胶,胶层厚度2~3毫米。由槽底向两侧顺序安装止水带,并逐段压实。待胶体充分固化后可拆除施压顶固杆及压板,并进行洁净处理。
1、表面处理。包括粘贴基面处理及橡胶止水带贴合面处理,结合面处理是关键的工序,应认真进行。
⑴、粘贴基面处理:用吹风机吹去JME环氧砂浆修整层表面灰尘,再用棉纱沾丙酮擦净表面。
⑵、对湿度较大的面层,除上述要求外,尚须进行人工干燥处理。
⑶、橡胶止水带贴合面处理:用角磨机打磨,打磨粗糙后用棉纱沾丙酮擦拭干净。
2、划线定位:根据加固施工图,准确地在JME改性环氧砂浆修整层表面划出粘贴部位轮廓线。
3、开孔:根据螺栓位置在橡胶止水带上放样并开孔:
4、配胶:采用WSJ结构胶粘贴,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将A、B两组份倒入干净容器内,以人工或电动工具将其完全调匀,注意翻看容器底部的颜色,确保配好的胶体色泽一致。
5、粘贴。用抹刀将配好的结构胶涂在橡胶止水带贴合面上,要求橡胶止水带的胶层中间厚边缘薄且胶层厚度宜为2-3mm左右,然后将橡胶止水带件贴于预定的位置。
6、固定与加压。橡胶止水带粘贴好后立即用角钢压杆及预埋螺栓等固定,并适当加压,以使胶液刚从橡胶止水带边缘挤出为度。
7、固化与拆模。对温度在10℃以上时,固化时达到36小时后可以固化,若温度较低低于0℃时应手取人工加温,一般采用红外线灯加热。胶体固化时,在10℃以上一般在24小时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0%以上,48小时后完全固化。
8、检测:一般采用非破损检验。即外观检查橡胶止水带边缘溢胶色泽、硬化程度。
2.8、止水带压杆制作及安装
止水带压杆采用L40×4不锈钢角钢,加工前先在角钢翼缘一侧钻直径16毫米的孔,孔距为150mm。按槽底圆弧直径加工角钢,将其非孔翼缘侧切开,切割段距为150mm,切割缝宽4mm,并在放样弧线上进行弯曲处理,达到要求后即可安装。止水压杆由多段组成,多个圆弧段和两个直线段。在压杆粘贴面上涂WSJ建筑结构胶,涂层厚度2-3mm,然后安装在锚栓上,装好垫片和螺帽,调整定位后拧紧,直至两面有胶体溢出,并满足设计扭矩要求。
一、强化财务监督所具有的必要性以及迫切性
(一)行业特点决定一定要强化财务方面的监督
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工序多、工期长、体积大、施工要求具有多样性,还有施工过程流动性和受外部环境方面的影响比较大等特点,提高了施工组织以及管理上的难度,容易失控,并且容易产生漏洞,其行业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一定要强化检查与监督,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所在,堵塞漏洞,对生产实施改进,进行规范管理,凭借对工程各个环节以及整个施工过程的监督的强化,使得内部制度以及财经纪律等能够得到贯彻执行。
(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要求必须强化财务监督
因为建筑市场越来越规范以及成熟,施工企业所承接的工程通常都是凭借参与投标的有关方式取得,若想要在竞争机制当中求得生存进步,就必须要通过竞争投标来争取项目,往往利润空间非常有限,工艺以及质量要求很高,工期较为紧凑,这就意味着实际投入的一定会更多,而成本费用也会更高,实际的收益更少,稍有不注意就会出现亏损。施工单位由于单价太低,而亏损又太大导致中途放弃相关的工程项目,然后被业主没收相关履约保证金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建筑行业的发展。由此可见建筑市场所具有的残酷性。因此为了保证工程正常进行,提升工程效益,对施工企业进行财务监督非常必要。
二、财务监督方面的有效途径
强化财务监督的有关途径有很多,其效果不一。通过比较,笔者主要总结出两种有效途径,其分别为设立相关的独立内审机构以及监督企业完善并落实内控制度。
(一)设立相关的独立内审机构
质监站应该设立强有力的有关独立内审机构,并在监督方面给予其足够的权力。其中都包括三个方面的有关要求。首先,监督机构应该是独立的,在人员配置、设备以及经费等方面保证独立。其次,机构以及人员一定要具有足够的地位与级别,人员一定要具有较高的素质,具有优良的思想品质、工作能力、职业道德以及专业技术水平;最后,在监督上应该具有足够的权力,对相关企业之中的所有部门以及所有环节进行监督。
(二)督促企业完善并落实内控制度
企业之中的内部控制,指的就是企业管理者为了能够完成其经营目的,在相关企业内部构建的一种能够进行自我调整以及自我约束的相关管理控制制度。有关现代企业制度方面要求建筑企业一定要具有明确的内控制度对其经济活动进行约束,并且这也是有关内部检查以及监督方面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通常实施分级管理以及核算,上面设置总公司,在下面设置分公司,同时还在分公司下面设置项目部。围绕多级管理与核算,还有施工生产流动以及分散的特点应该有一套完善的有关内控制度来进行规范以及约束,其中含盖着对资金使用、利润管理、负责管理、成本费用管理以及资产管理等实施规范以及约束。并且还要提高并完善内控制度,这也是进行财务监督的根本基础。监督部门凭借对照内控制度具体的执行情况,才可以检查各部门以及各环节方面的管理是否完全合格合法,利用对照发现差距,找到问题。相关监督部门根据这些问题,还能够依照内控规定,给出改进以及处理的相关意见。
三、强化财务监督方面的主要内容
重视在事前以及事中的监督,妥善实施全过程以及全方位的相关财务监督。在事前监督当中,重点在于对合同协议方面的具体签订情况进行监督,实际的定价是否足够合理,在成本指标方面的分解是否妥善可行,有关内控制度是否完善健全等等。而对事中进行的监督来说,重点是对工程资金方面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根据成本指标来对成本费用进行控制,资产增减相关手续是否合理合规,有关开支手续以及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各项相关指标是否切实有效等方面进行监督。只有将事前以及事中审计重视起来并妥善的实行,才能对施工的相关过程乃至各个环节当中的经济活动实施合理、正确的约束以及监督,这样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第一时间堵塞漏洞,从而保证监督的实际效果。
在现代企业制度之下,企业主要是以盈利作为根本目的,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针对这一中心开展的。财务监督一定要为这一中心进行服务。利用财务监督,强化成本费用方面的管理,实现挖潜增效,防止贪赌漏的有关目的。应该避免广种薄收的有关情况出现。财务监督应该重点检查有关成本费用方面的开支是否妥善控制到工程预算或者是成本指标的有关范围内,找到超支的根本原因。检查所有成本控制中心以及部门在对成本费用进行控制的有关过程中,实际的组织是否有利,具体的措施是否有效,有关责任是否落实到个人。应该重点检查监督有关成本费用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对管理过程中的得失进行检查评价,围绕存在的普遍性以及倾向性问题,应该向有关项目负责人以及主管部门进行反应,从而方便及时进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