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生态扶贫工作方案范文

生态扶贫工作方案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生态扶贫工作方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生态扶贫工作方案

第1篇

一、高度重视,建立健全脱贫攻坚责任制

市林业局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吕邦运同志为组长的市林业局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3个驻村扶贫工作队,每队安排1名班子成员负责,成员3-4名,具体开展扶贫工作。明确驻村工作队员责任,严格实行考核。建立结对联系帮扶机制,每名班子成员和工作队员联系1-2个贫困户,开展上门走访慰问,帮助制定脱贫方案,落实帮扶措施等。把扶贫攻坚工作放在优先位置,在资金安排、车辆使用上优先考虑。加强对驻村工作队员的纪律考核,不定期查阅队员工作日志,对驻村扶贫的工作成效进行检查评定。

二、规划先行,认真制定脱贫攻坚工作方案

精准扶贫,规划先行。我局根据市委统一部署,认真做好扶贫攻坚规划。一是制定了市脱贫攻坚林业发展专项工作方案。从全市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同全市扶贫攻坚工作结合起来,整合项目资金,建设林业产业基地,通过发展花卉苗木、林产品加工、森林旅游等产业,提升贫困村的经济实力,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二是帮助联系村制定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方案。针对各村的不同情况,驻村工作队员认真调研,协助村委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廖家林村确定以花卉苗木产业为龙头,进一步扩大花卉苗木栽种面积,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吸引更多农民加入。火山口村以发展精品柑桔为主,加大柑桔种植面积,提高管理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三是针对贫困家庭致贫的不同原因,帮助每个贫困户制定脱贫方案。对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采取政府兜底脱贫方案;对缺少发展资金的,多方帮其筹措资金,提供生产资料,开展技术指导;对因病因残致贫的,积极争取更大比例的报销看病费用,将其纳入民政低收入人群求助。

第2篇

李高时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扶贫办的具体指导下,按照全县帮扶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帮扶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脱贫致富为目标,立足本地资源,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引导农民逐步走上脱贫致富之路。结合当地实际,在帮扶队长的正确领导下,全面开展了曹务乡罗林村的帮扶工作。现将本人一年来帮扶工作总结如下:

一是开展入户调查摸底。我采取进村入户核对信息、田间地头实地察看、与村组干部及农户谈话交流等方法,与自己所包的41户贫困户协商制定了《户内增收计划》,并且核对了相关信息,并得到了农户的签字认可。在深入农户摸底调查的同时,我还就扶持发展种植养殖、扎实做好劳务培训输转、加快推进土地改良、尽快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支持发展乡村教育事业等问题,与广大农户面对面、心贴心地进行了深入交流,征求了意见建议,为下一步精准建档立卡、靠实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措施、做实帮扶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3篇

1、加强领导、各负其责。为了抓好落实精准扶贫工作,逸夫小学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逸夫小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安瑞坤为组长,全体班子为成员,学校党总支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分工到人,各司其职。

2、上下联动,密切配合。我们根据局党委的安排和步骤,与学校下派的驻村干部紧密的配合,与帮扶对象交心谈心与他们打成一片,当好参谋,做他们的知心人和引路人。

    3、深入实际,摸清情况。 根据教体局党组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围绕对象精准、内容精准、目标精准、措施精准,抓紧抓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

第4篇

刚才,__镇和__镇作了交流发言,谭军副主任宣读了《__县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示范点建设工作方案》,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县精准扶贫工作讲两点意见。一会,刘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会后我们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6月16至18日视察贵州时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信息平台,是各级党委、政府开展扶贫攻坚的重要依据。为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各地要高度重视,组织专业队伍,全力打造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示范点,把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全方位加快扶贫开发工作步伐,全面落实“四个切实”(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深入开展“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大力实施“四个一批”(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想办法、出实招,创新举措,补齐短板,开创扶贫事业新局面。要进一步理清思路,创新机制,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教育扶贫、生态保护、社会保障等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分类管理,通过城镇化、旅游业、建筑材料、山地高效农业、第三产业、工业化、能力素质提高、交通运输业带动,扶贫生态移民搬迁,民政低保保障兜底等方式,对贫困户进行分类管理,因户施策,帮助贫困户越过贫困线,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实现精准脱贫。

(一)扎实抓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完善工作。根据前期工作开展情况来看,我县精准扶贫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脱贫人口标识不准,2014年上级下达我县减少贫困人口指标为3.46万人,系统内标识3.4592万人,尚差8人。二是“两无人员”录入不全,2015年3月底,民政长期重点保障对象10050户17796人,纳入扶贫部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信息平台9886户17522人,尚差164户274人。三是生态移民搬迁标识差距大,全县应录入“十三五”移民搬迁规划22700人,系统内录入5735人,尚差16965人。四是贫困户帮扶计划录入不够,全县应录入贫困农户帮扶计划153266人,系统内录入120161人,尚差33105人。五是贫困村简介、贫困村帮扶计划及急需帮扶的项目内容简单,未能抓住贫困群众意愿和期盼,未能结合县、乡两级的规划。六是贫困信息识别不精准。信息平台中出现部分贫困人口属国家财政供养员、在贵阳购买商品房、大额资金在工商注册企业、公司等情况。各乡(镇、街道)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再核查,再摸底,再精准。特别是要按照“两不愁、三保障”( 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要求,摸清所在乡(镇、街道)是否存在绝对贫困的情况,如果有,必须掌握到户到人,于8月5日前以乡(镇、街道)人民政府正式文件上报县人民政府,做到精准帮扶,精准兜底,尽快解决绝对贫困问题。

(二)扎实抓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核查工作。各乡(镇、街道)要成立以书记任组长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核查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相关人员集中开展核查工作,对基础信息资料数据进一步修正并补充完善,对不符合实际的要及时整改。并于8月15日前全面整改完毕。县级将于8月16至20日组织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乡(镇、街道),将在全县通报,并启动问责程序。

(三)扎实抓好样板示范点的创建工作。全县于7月15至23日抽调各乡(镇、街道)扶贫站站长,集中打造了__、__、兴隆三个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示范点,下步,将在全县推开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示范点创建工作,县扶贫办要加强指导,其余25个乡(镇、街道)要组织人员到示范点学习取经,以样板示范点为模本,扎实抓好示范点创建工作,在全面推开的同时选取2—3个村进行重点打造。

(四)扎实抓好结对帮扶工作。按照省、市要求,各县四家班子成员要于8月15日前对所帮扶的贫困户一户制定一份书面帮扶措施计划,并将书面帮扶措施计划汇编成册,建立帮扶档案。省市将于8月20日左右对此项工作进行督查。各县直部门、乡(镇、街道)要比照县四家班子成员结对帮扶的做法,分别以部门和乡(镇、街道)为单位,将每户的帮扶措施计划汇编成册,建立结对帮扶档案,并于8月15日前完成。同时,要积极整合民心党建

驻村帮扶、扶贫工作队等资源力量,做到每个贫困村要有帮扶单位、有同步小康工作队,每户贫困户有帮扶责任人,实现帮扶工作全覆盖、常态化,实现产业项目或增收项目对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的全覆盖。(五)扎实抓好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 开展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精神,严格按照《__县领导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方案》,着力抓好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一是强化责任落实。要按照“一包到底、一抓到底、责任到底”三到底的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遍访干部要形成分级负责、责任共担的机制抓好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确保领导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全面落到实处。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时,要大力宣传国家、省、市的惠农政策、扶贫开发政策,引导贫困群众在思想上摆脱贫困,转变观念,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要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全面准确掌握基本情况,深入分析研究致贫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实行差别化扶持、精准化帮扶,提高扶贫工作实效。

第5篇

一、深化认识,解决“为什么扶贫”的问题

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这充分说明,削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扶贫开发要始终以消除贫困为首要任务,以改善民生为基本目的,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方向。目前,扶贫开发还面临着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实现十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决不能满足于“翻一番”的平均数,要清醒地看到欠发达的基本区情还没有根本改变,贫困地区发展滞后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从贫困区域看,全区仍有50万人生活在生态环境恶劣地区,七个连片特困地区大多资源匮乏,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从贫困旗县看,基础条件差,县域经济发展薄弱。从贫困人口看,致贫返贫的主要因素是生产资金短缺、因病和因灾分别占全区贫困人口的29%、28.3%和21%。截至2013年底,全区57个国家和自治区重点扶持的旗县中,还有157万的贫困人口。如果这些贫困人口不能脱贫致富,贫困落后面貌不改变,势必影响全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坚定不移打好扶贫攻坚战,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民族团结、边疆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二、精准扶贫,解决“扶谁的贫”的问题

同志指出:“抓扶贫开发,既要整体联动、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又要突出重点、加强对特困村和特困户的帮扶。”这说明,精准扶贫的前提是摸清底数。总结我们过去在扶贫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底数不清,指向不明,扶贫开发工作缺乏精准度。说哪个地区、哪个旗县贫困,大家可能头头是道,但说哪个嘎查村,哪一户贫困,为什么贫困,怎么样脱贫,就说不上来了。我在调研中发现,有一个贫困村共有203户贫困户,他们计划5年脱贫,每年解决40户贫困户脱贫的问题,可是今年是哪40户就说不清楚了,明年、后年就更不清楚了。最后,很可能是每年不论脱贫不脱贫,都是递减40户贫困户,到2017年实现全村脱贫。到那时很可能是数字脱贫,实际没有脱贫,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问题。我们要如期实现整体脱贫的目标,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逐村逐户地摸清贫困状况,逐村逐户地制定扶贫措施,建档立卡,建立扶贫瞄准机制,使扶贫开发变“大水漫灌”为“滴灌”,实施“靶向疗法”,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为彻底解决好这个问题,今年,我们在全自治区范围内开展了前所未有的贫困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制定了《自治区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明确了建档立卡工作的标准、范围、规模、方法、程序和完成时限。通过建档立卡,精准识别贫困嘎查村、确认贫困户和掌握致贫原因,实施“靶向疗法”,科学有效地解决了“扶谁的贫” 和真扶贫、真脱贫的问题。

三、干部驻村,解决“谁来扶”的问题

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工程”,干部是决定因素。贫困地区致贫返贫除了缺资金、缺技术之外,一个根本原因还是缺乏一个好的带头人。借鉴区内外扶贫工作的经验,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派驻工作队是成功之举。继我区采取38名省级领导联系贫困旗县、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生态脆弱区移民扶贫工程、金融扶贫工程等扶贫攻坚举措之后,自治区党委、政府最近又做出了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决策和启动“三到村三到户”工作方案,即:规划到村到户、项目到村到户、干部到村到户。从今年开始到2017年,组织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结对帮扶贫困嘎查村,建立驻村工作队制度。主要负责贫困嘎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特色产业、村容村貌、生态环境、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组织实施任务。目前,自治区、盟市、旗县已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深入到全区确定的2834个贫困嘎查村任职,开展工作。通过干部驻村帮扶,推进扶贫攻坚重心下移。始终做到规划跟着贫困村、贫困户走,项目跟着规划走,干部跟着项目走,实现与扶贫对象无缝对接,确保到2017年,列入“三到村三到户”工作范围的贫困村及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全面实现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目标。

四、科学规划,解决“怎么扶”的问题

有序推进“扶贫攻坚工程”,科学规划是前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扶贫攻坚是一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与城市建设和其它工程一样,规划的好则事半功倍,规划不好则劳民伤财。要指导各地编制好扶贫开发规划,特别是编制好到村、到户的扶贫规划。自治区党委、政府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关注民生、扶持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作为转变机关工作作风、紧密联系群众的切入点,将本部门所掌控的政策、项目、资金等资源向国家和自治区扶贫攻坚地区重点倾斜。按照规划先行、逐步实施的原则,对自治区相关行业部门、38个重点贫困旗县编制了2013―2017年扶贫开发规划,既有增收减贫的目标,也有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农牧民素质、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的目标。清晰地勾勒出内蒙古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的目标指向和实施路径图。

针对我区有近40余万人生存在沙漠、荒漠化地区和山区等生态脆弱区,难以通过常规扶贫方式实现脱贫的实际,自治区党委政府启动了全区实施生态脆弱区移民扶贫工程。决定用5年的时间,把不适宜在生态脆弱区生存的农牧民全部迁移。按照统筹实施、稳步推进,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因地制宜、安置分类,整合资源、注重实效,保护生态、持续发展的原则,到2017年,将建设移民搬迁安置区815个,建成无地农民劳务安置区80个。在新的移民安置区内,初步形成以特色种养收入为基础,劳务收入为主体,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的新格局。

五、多元投入,解决“用什么扶”的问题

有效推进“扶贫攻坚工程”,投入是关键。要建立“群众投、社会筹、单位帮、银行贷、政府补”多元投入机制,拓宽扶贫投入渠道。增加政府扶贫投入,按照“政府过紧日子,群众过好日子”的理念,把扶贫投入列入财政预算,并形成制度。整合涉农涉牧资金项目,按规划集中投入,合力攻坚,有效解决扶贫投入分散、撒胡椒面的问题。去年以来,自治区实施了“扶贫攻坚工程”资金整合方案,各旗县政府统筹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和各类涉农涉牧资金,集中投入配套扶贫。通过整合,到2017年,使贫困嘎查村和贫困户实现“五通、五有、一产业、一项目”: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有房住、有学上、有医看、有科技特派员、有强有力的嘎查村级班子;每村有一个增收产业;每户有一个致富项目。为推进“三到村三到户”工作深入开展,自治区每年对2834个贫困嘎查村每村投入财政扶贫资金,支持农牧业产业发展;加大金融扶贫力度,改革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办法,采取财政扶贫资金为贫困户担保、贴息等措施,帮助贫困地区农牧民致富。即:自治区财政每年拿出4.75亿元资金,作为担保、贴息、风险补偿,撬动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50亿元参与扶贫开发,有效放大了财政扶贫资金规模,做到了以小钱引大钱,实现财政扶贫资金滚动使用,破解了贫困户贷款难的瓶颈。到今年9月末,全区发放出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47.8亿元。此外,还要通过开展“村企共建”、“扶贫济困日”等活动,广泛筹集社会资金用于扶贫事业。

六、创新机制,解决“扶贫的活力和动力”问题

第6篇

随着“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号角的全面吹响,六盘水市钟山经济开发区结合实际,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思路,通过到贫困乡村蹲点调研,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回访等,集众智聚群力谋好脱贫策、集中力量加大力度打好脱贫攻坚战,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力争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蹲点调研找“病因”

36岁的龙忠琴,是钟山经济开发区红山社区付家营村的村民,丈夫在多年前去世,留下三个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老人,生活的重担压到她一个人的身上。为了生活,龙忠琴到贵阳的一家工地务工,因为牵挂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在工地上工作一段时间后,她又返回家中务农,但收入远不够一家人的生活开支。于是,龙忠琴只能来到水城县老鹰山街道,靠捡拾垃圾为生。

红山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时,了解到龙忠琴家的情况后,积极联系辖区企业,帮她在离家不远的一家企业找了一份清洁的工作,月工资3000元,每个周末都能休息。龙忠琴开心得合不拢嘴:“工作很轻松,而且工资又稳定,不但方便每天回家照顾家人,还让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心里踏实多了,相信以后一家人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在钟山经济开发区,像龙忠琴一样得到帮助的贫困户还有很多。开发区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通过蹲点调研,实地调查了解贫困户的家庭情况,查找制约贫困户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理清l展思路、落实帮扶方式。通过建档立卡施行精准扶贫,找准“病因”,对症下药。

同时,组织人事部、社会事务局、各社区服务中心、职校等部门联合举办2017年第一期创业就业培训班。对50多名贫困户学员进行电脑、电子等开发区企业急需的技能进行系统培训,一方面满足辖区内企业的用工需求,同时让贫困对象能够顺利实现就业,早日脱贫致富。

精准帮扶开“良方”

石桥社区,位于钟山经济开发区中部,辖白泥、石桥2个居委会26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2712户8300人。通过近年来对贫困户的不断帮扶,石桥社区服务中心贫困人口从建档立卡初期的108户309人,逐渐减少到目前只有贫困户40户80人。

通过前期的蹲点调研,石桥社区认真研究制定了《石桥社区服务中心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普遍核查工作方案》。结合“三变”,扶贫“l+N”等模式,精准施策,持续带动群众增产增收。以集体及农户土地入股方式与六盘水盘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着力打造集观光、生态、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世界最大规模的3万亩红豆杉产业园,以红豆杉提取紫杉醇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并带动贫困户、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

目前,石桥社区共完成流转村级集体荒山400亩,农户土地500亩。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投资4000万元,建成种植面积900亩的“白岌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带动15户17人就业,人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预计两年后实现贫困户年均保底分红4万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按照“五级包保”的帮扶原则,石桥社区结对帮扶18户67人,争取企业帮助解决就业17户28人,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人”的既定目标;民政兜底33户46人;易地扶贫搬迁55户236人。集合实施退耕还林,实现生态效益、贫困户及低收入群众增收“双赢”。

产业带动助脱贫

依托“三变”改革增强发展活力,钟山经济开发区一直在探索更好更快更有效的脱贫路径。2015年以来,双龙社区石龙村积极响应“三变”改革政策的号召,抢抓“三变”改革机遇,成立了“三变”改革经营主体――六盘水市石龙鼎盛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石龙村石龙三组33户农户将188亩土地入股到合作社,每年每亩保底分红500元。

“我把14亩土地、1527棵林木通过合作社交给公司,每年能保底得到5000多元的分红,按照规定分红五年递增一次,递增后每年将近可以拿到7000多元的分红。”石龙村村民徐吉文拿着自家的“三变”改革股权证和签订的《合作协议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第7篇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完成畜牧生产指标和重点工作任务。

预计2015年全区畜牧业总产值达27.25亿元,增长3.6%;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1352元,同比增加276元,增长25.3%;出栏生猪71.3万头、肉兔416.9万只、小家禽1145.2万只,肉羊出栏6.4万只,预计全年牛奶产量达2.1万吨。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0.55个百分点,达73.9%;主要畜禽良种化水平提高0.12个百分点,达98.7%;现代畜牧业科技培训达1.2万人次。

全年向上争取到位项目资金3556.46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31.7%;畜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1478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184.8%;全面完成醴泉河流域二期畜禽污染治理工程(多悦镇、秦家镇121户规模养殖户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任务。

(二)扎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和狂防、血防工作。

一是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等五种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为重点,强化基础免疫工作,夯实防控屏障。2015年全区共完成免疫高致病禽流感972.08万羽,猪口蹄疫180.04万头次,牛羊口蹄疫4.08万头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175.77万头次,猪瘟180.04万头次,鸡新城疫659.04万羽,小反刍兽疫3.15万头次,免疫抗体检测均达部省标准,免疫质量不断提高,确保了全区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认真做好“两病”监测,奶牛布病监测480头,阳性8头;奶牛结核病监测417头,阳性4头,扑杀布病、结核病阳性牛共12头。二是狠抓狂防工作,构建防控长效机制。全年共免疫犬只狂犬病13.28万只,免疫率达100%,农村养犬登记造册率达95%以上,限养区养犬登记造册率达100%,截止目前,无狂犬病例发生全区已实现狂犬病例连续五年零发生。三是扎实做好动物血防查治病、禁牧圈养、档案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顺利实现2015年全区达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

(三)强化动物检疫工作,完善畜产品安全溯源体系。

一是加强动物检疫溯源管理。认真执行动物检疫申报制度,申报记录、申报资料齐全,严格机器出证程序,特别强化生猪屠宰检疫凭证入场制度,确保动物及产品检疫证明真实、有效,保证畜禽及产品产地溯源的可靠性。二是加强屠宰检疫和产地检疫工作。做到有报必检、有宰必检,申报检疫率和屠宰检疫率均达100%。全面推进新的检疫工作记录单和监督记录表,规范检疫登记记录和监督检查记录。三是继续加大违法案件惩处力度。全年共查处动物违法案件1件,共计罚款金额2912元。

(四)以规范管理为抓手,加大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监管。

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等相关规章制度为指导,狠抓落实,严格全区饲料监管。截止目前,全区共有33家饲料企业(其中配合、浓缩饲料企业25家,单一饲料企业6家,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1家,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企业1家)换发了《饲料生产许可证》,取消了24家饲料生产企业的生产资格。

一是加大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结合力度,确保饲料质量安全。每个生产企业落实专人负责安全生产,持证上岗,落实安全监督,做到责任明确,任务到人,并且坚持对每个生产企业开展一年不少于四次的全覆盖检查。把日常监督和专项整治紧密结合,扎实开展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转色饲料、“地沟油”和餐厨废弃油脂等的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生产、经销假劣、过期以及不合格饲料的行为,并督促饲料生产、经营企业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健全各项登记,完善购销台账。全年,共查处违规饲料生产企业3家,收缴罚款3.07万元;二是认真开展监督抽样。每年开展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监督抽样;三是灵活处理各类饲料投诉和纠纷,全年共处理投诉和纠纷8起,为企业和养殖户挽回了经济损失,维护了企业声誉和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五)强化违禁药物监测。

一是开展瘦肉精排查监测。对生猪屠宰场、适度规模养殖场开展月月抽查和春季普查,完成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随机采样检测各5847头份,瘦肉精多联卡检测1715头份,结果均为阴性;二是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对全区2家生鲜乳收购站做到日日检查,每周抽样检查,1-11月共抽样检查黄曲霉素M1118份,三聚氰胺118份,结果均为阴性;三是做好兽药残留抽检工作。根据市局要求,完成兽药残留监控抽样,采送样牛奶15份,采送样猪肉15份,采送样鸡蛋15份。

(六)强化兽药市场监管。

全面落实《兽药管理条例》、《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严格执行GSP管理制度,加大检查和打击力度,提升兽药经营企业和养殖业主的管理水平。一是加强宣传,组织全区兽药经营企业法人及兽药质量管理人员召开培训会议,学习相关法规文件,强化业主自律意识;二是落实《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办法》,执行“兽用处方药必须凭兽医处方购买”制度。同时要求各兽药GSP企业在经营场所悬挂或许张贴“兽用处方药必须凭兽医处方购买笺”提示语,做好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区或分柜摆放,妥善保存兽药处方,详细记录兽用处方药购买人信息,确保可追溯;三是以落实兽药安全为重点,加大检查、打击力度,采取明察暗访、突击清查和拉网检查等形式,积极开展兽药经营、使用环节大检查。全年共检查经营企业65家(次),对经营过程中进出库及销售记录不规范的6家企业责令限期整改。

(七)全面完成生态养殖业扶贫攻坚任务。

我局制定了《市区生态养殖业减贫工作方案》,成立了生态养殖业扶贫领导小组和生态肉羊扶贫项目、生态林地鸡扶贫项目、适度规模生猪养殖扶贫项目3个专家组。在适宜养殖的乡镇落实生态养殖扶贫户492户,扶持贫困人口1138人。其中肉羊养殖项目扶持77户308人,适度规模生猪养殖项目扶持340户680人,生态林地鸡扶贫项目扶持75户150人。完成区委、区政府生态养殖减贫工作方案下达的扶贫攻坚任务。

(八)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切实加强党建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开展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好;三是加强作风建设,认真执行区委八项规定和区纪委六项规定,厉行节约,执行好“四个当天”制度,开展慵懒散浮拖治理;四是加强对各项重点工作的监督,进一步提高行政执行力;五是开展好政风行风评议、系统内部廉政风险防控等工作,从源头严防腐败发生。

二、主要创新和亮点工作

(一)开展育肥猪价格指数和鹌鹑特色农业保险试点,积极探索建立生猪、鹌鹑养殖风险防范机制。

我区将育肥猪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和鹌鹑特色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列为今年深化农村改革重点工作之一,我局积极组织保险公司和相关企业共同研究,拟定了《2015年育肥猪价格指数保险试点方案》和《2015年鹌鹑特色农业保险试点方案》,并扎实推进试点工作,截止目前,已有4家规模养殖企业与保险公司签订了育肥猪价格指数保险保单,共参保生猪4400头;已承保鹌鹑39.1万只。

(二)大力推行“公司+农户”合作养殖模式,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温氏“公司+基地+合作养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和巨星饲料有限公司“公司+农户”的生猪“寄养、代养”模式已顺利推进;今年,万家好种猪繁育有限公司借鉴温氏公司成功的合作养鸡模式,大力推广生猪寄养、代养模式,截止目前,公司已发展合作养户近40户,户均年出栏商品猪600余头,户均年获纯利7.8万元。

(三)加快建设生态肉羊基地,培养畜牧经济新的增长点。

我区依托“晋凤羊肉”这张名片,按照“整体打造、综合示范、适度集中”的原则,制定了《区优质肉羊产业三年发展规划》,已在盘鳌、秦家、万胜等三个乡镇发展年出栏肉羊100只的适度规模养殖户127户,户均年获纯利5万元以上。

(四)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

认真贯彻落实眉东委办[2015]36号文件精神,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规模和档次。2015年全区新发展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肉兔2000只以上、肉鸡8000只以上、肉羊100只以上的现代畜牧业业主267户,新注册登记家庭牧场10个,新注册登记畜牧专业合作社9个。

(五)构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

一是完善我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区政府于9月1日与成都市科农动物无害化处置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该公司在我区投入4台无害化处置车辆开展无害化处置运营业务;通过项目申请、方案申报、实地考察、区政府审批方式批准有条件的乡镇建设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池33个,形成以委托专业无害化处理公司开展无害化处理工作为主、无害化处理池就近处理为补充的无害化处理体系;二是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我局对各乡镇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进行了备案登记,并多次召开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专题会议,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的方式扩大宣传,提高养殖户无害化处理意识,共计发放无害化处理宣传资料2万余份;三是建立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我局代区政府拟定了《关于加强病死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集中无害化处理的实施意见》、《市区病死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使全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有规章制度可依,逐步建立长效机制。1-11月共完成生猪无害化处理申报8469头。

第8篇

云南盐价或先涨后跌 加碘政策不变

国务院印发《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改革方案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食盐生产企业进入销售市场,批发企业可以跨区域经营等,这也意味着食盐行业产销分离的状态有望打破。

就云南而言,随着盐业体制改革的深入,短时间内可能盐价会略有波动,不过未来随着其他省份食盐品牌进入本地市场,价格竞争白热化后,食盐价格又会有所下跌。对于坊间流传的“部分地区选择性加碘”说法,云南省工信委相关专家解读:全民加碘食盐方案总体不会变。(5月7日《都市时报》)

中外避暑旅游口碑金榜出炉 昆明排全球第3名

“第十三届(2016)中外避暑旅游口碑金榜”在香港向全球,在这份榜单中昆明市仍旧独领,在全球避暑百佳榜单中与去年相同继续位列第三。在“中国避暑名城65佳榜”当中,云南多达11个州市上榜,昆明居首。而在“2016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榜”当中,晋宁县则位列第一。气候变暖已成为一个全球问题,在气象专家的预测中,今年的夏天将会更热。在这样的预期下,去年在榜单前列的一些城市纷纷出现下滑。其中,“状元”、“探花”纷纷易主,冰岛的雷克雅未克、芬兰的赫尔辛基被俄罗斯的圣彼得堡、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替换,昆明市依然“发挥稳健”,连续两年在榜单中蝉联第三。(5月8日《都市时报》)

昆明生态红线划定工作 2020年前完成勘界和落地

日前,云南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小组印发《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方案》,根据该《方案》,在一级管控区将禁止一切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二级管控区实行差别化管控措施,严禁有损主导生态功能的开发建设活动。介绍,根据国家、省相关要求,生态保护红线实行分区管控,分为一级管控区和二级管控区。一级管控区是生态红线的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管控措施,严禁一切与保护主导生态功能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二级管控区以生态保护为重点,实行差别化的管控措施,严禁有损主导生态功能的开发建设活动。

在昆明,一级管控区具体范围包括全市范围内涉及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国家公园严格保护区和生态保育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牛栏江流域水源保护核心区、滇池一级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核心区、珍稀濒危、特有和极小种群等物种分布的栖息地等。(5月8日《昆明日报》)

云南制造业前10位排名基本稳定

全省县级市场监管局局长座谈会在昆明召开。据介绍,近5年来,云南省制造业前10位排名基本稳定,烟草、能源、有色、钢铁、化工等产业占据着前5位,但其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较低。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云南省制造业生产方式粗放、技术含量不足、品牌运营落后等问题比较突出,一流品质、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尴尬比比皆是。(5月6日《春城晚报》)

云南启动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

云南省制定了《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云南省将实施“36313”易地扶贫搬迁行动计划。即:从2016年开始,通过3年努力,投入600亿元,基本完成30万户、100万人和3000个以上安置点新村建设的易地扶贫搬迁,同步推进产业培育和转移就业。再通过两年巩固提升,确保搬迁新村建设成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省扶贫办易地扶贫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贫困户而言,云南省将以户均不低于6万元的建房标准补助到户,非贫困户户均则不低于1.5万元。此外,有贷款意愿的搬迁农户可向项目承贷公司申请6万元的住房建设转贷资金,并享受100%政府贴息补助。对有意愿进入城镇、符合条件的搬迁农户,允许其将建房补助资金和转贷资金用于在城镇购置商品房安置,并适当提高补助标准。(5月6日《春城晚报》)

云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强化昆明核心作用

刚刚的《云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要“强化昆明核心作用,全力推进昆明中心城区与滇中新区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全省最具活力的增长核心”,对此,昆明市发改委负责人分析认为,《规划纲要》更加突出了昆明市在全省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昆明市在未来的发展中得到的支持力度也会更大。这有助于昆明市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在更大的范围内、更高的层级上发挥其辐射力和带动力。(5月5日《昆明日报》)

云南省完善体制机制全面加强食品安全工作

第9篇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明确工作任务,制定实施方案。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和质量,为消除绝对贫困、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撑,结合我县实际,及时制定了《县财政局关于财政扶贫专项2020年实施方案的报告》(炉财〔2020〕46号),进一步明确了具体的任务。

(二)落实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县财政将“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作为财政保障的基本要求,严格落实县、乡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统筹上级补助资金和自身财力,确保足额安排“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所需资金,不留缺口。

(三)预算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20年县财政年初预算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00万元,比2019年增加50万元,全力保障脱贫攻坚投入。

(四)编制统筹整合使用方案。结合脱贫攻坚规划和年度计划,按照“一超六有”、“一低五有”要求,整合涉农资金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等。按要求编制了县2020年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纳入整合资金规模15480.09万元,计划整合资金规模12613万元,用于脱贫攻坚,并于3月底报省、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及州财政局备案;8月底,调整涉农资金整合方案,纳入整合资金规模28071.01万元,计划整合资金规模22903万元,用于脱贫攻坚,并报省、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及州财政局备案。

(五)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制定了《2020年财政监督检查工作计划》,7月3日对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财政支持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核查统计。查出农牧局存在四条问题,要求县农牧局限时整改。

(六)定期督促支出进度,加快资金支付。每月对扶贫资金支出进度实行“半月通知、月底通报”制度,要求各部门将每月支出进度报送我单位,由我局统计后报县委、政府备案。

(七)加强四项扶贫基金的管理。截止目前,我县教育扶贫救助基金规模达到610万元,卫生扶贫救助基金规模达到800万元,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规模达到4640万元,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规模达到1400万元。我县教育扶贫救助基金累计使用525.66万元,救助4212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县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1400万元,引导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资金5891万元。卫生扶贫救助基金累计使用755万元,救助4519人;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累计使用4305.69万元,惠及贫困人口2364人。

(八)开展脱贫攻坚大排查。按照财政脱贫攻坚大排查方案要求,我局对2016年至2019年对历年来专项扶贫资金、财政脱贫攻坚投入保障情况、财政脱贫攻坚资金使用情况(包括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统筹整合资金、义务教育有保障方面资金、基本医疗有保障资金方面、住房安全有保障方面资金、饮水安全有保障方面资金)进行了排查,根据自查出的问题,及时制定了《县财政局关于财政脱贫攻坚大排查整改方案的报告》,明确整改责任单位、整改时限。

截至目前,排查出的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

(九)实行挂牌督战,规范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根据《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县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实施方案〉的通知》7号文件要求,为切实履行财政部门牵头职责,有效规范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制定了《县财政局关于脱贫攻坚扶贫资金挂牌督战工作方案的报告》,进一步加强对扶贫资金管理的业务指导和全过程跟踪监管,确保扶贫项目发挥最大效益,提升脱贫成效、巩固脱贫成果,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小康的目标。

(十)加强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平台管理。及时录入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平台数据,抓好各项数据分配、支出,填报扶贫资金绩效目标,处理各类预警信息。

二、存在的问题

项目推进缓慢,资金支出进度不足。我局严格按照要求落实财政扶贫资金直接支付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扶贫资金拨付和报账流程,加快扶贫资金支出进度。通过2020年21个扶贫专项资金情况统计表来看,部分扶贫专项资金支出进度缓慢。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继续管好用好四项扶贫基金

1.完善四项扶贫基金效益分析机制。按照“梳理问题、总结提炼、推广完善”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四项扶贫基金效益分析机制,有针对性的反应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升基金使用管理能力和水平,持续发挥基金作用。

2.拓展基金筹资渠道。拓宽县级教育、卫生扶贫救助基金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健全稳定补充机制,切实解决贫困家庭上学就医“现实困难”。

3.探索创新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使用新模式。支持推进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联动发展,规范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操作程序,加强分险审核把关,有效撬动扶贫小额信贷资金投入,切实解决贫困群众产业发展持续增收“长远生计”。

(二)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1.继续实施资产收益扶贫。支持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开展资产收益扶贫,把财政支农资金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形成资产股权量化给贫困户,实行按股分红、收益保底,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指导督促实施主体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严格履行协议,确保贫困户分红落到实处。

2.扩大农村公益性岗位就业。继续支持向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人口购买劳务服务,选聘为农村公益性水利工程巡管员、生态护林(草)员、乡村环卫员、地质灾害监测员、社会治安协管员等,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三)加快支出进度,发挥扶贫资金效益

第10篇

(2018年1月)

**镇现辖26个行政村,66个自然村,共7489户31306人,耕地面积5.3万亩,支柱产业为林果、劳务、商贸,是供应市区的“果盘子”和“菜篮子”,也是我市西城区建设的主战场,2016年我镇有贫困人口330户1466人,贫困人口分布在*、*、*、*等14个行政村,*村是我镇的一个深度贫困村。

一、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成效

2017年我镇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紧盯全面小康目标和贫困人口,积极抓好省上“1+17”方案和市、区“1+18”方案的落实,着力在攻坚精准扶贫上下功夫,在巩固脱贫成果上求突破。并围绕年度目标任务,采取清单式管理模式,对照年度考核项目,全力抓好精准扶贫脱贫工作。全年实现稳定脱贫62户269人。完成D级危房改造56户,其中贫困户2户。累计发放互助资金及“双助贷”资金680余万元。积极争取扶贫项目,投资42万元建设庞*村巷道硬化4250㎡,文化广场硬化1000㎡;投资41.59万元,建设*村巷道硬化2668㎡,道路硬化0.45km;投资175.36万元,建设*村道路硬化0.46km(配套5孔过水路面1处,修筑3米高挡土墙180米和0.36km的边沟1处),巷道硬化10785平方米,4米高梯形断面堤防180米;投资81.42万元,建设*村巷道硬化6326㎡,文化广场硬化1700㎡,过水路面1处;投资196万元,建设*村巷道硬化14010㎡,道路硬化2.4km;投资6.4万元,建设席范村文化广场800㎡;投资82.75万元,建设*村巷道硬化8844㎡,文化广场硬化1500㎡;投资90.62万元,建设*村巷道硬化1065㎡,梯形排洪渠448米,2.5米高堤防100米,矩形渠道1640米。

二、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部署

一是抓责任落实。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来抓,严格落实“3342”责任体系,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为成员的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副镇长黄永辉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全镇14村精准扶贫业务指导和协调保障工作。并在具体工作落实上,坚持主要领导亲自调查研究,亲自动员部署,亲自督查推动,各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包抓落实,镇村两级干部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白+黑”、“五+二”的工作作风,凝心聚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

二是抓业务培训。精准扶贫工作政策性、业务性强,涉及行业和部门多,是一项非常具体系统的工作。为此,我镇把贯彻落实区上会议精神,做好扶贫攻坚主力军的学习培训作为推动工作的有力抓手,今年共召开镇村干部会议16次,业务骨干培训会议15次,要求干部政策吃不透不填报,疑点不解决不填报,户里情况不明不填报,做到工作忙而不乱,抓主抓重,有序推进,确保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是抓安排部署。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省、市、区精准扶贫工作精神,及时组织召开镇党委专题会议,专门研究部署精准扶贫工作。并结合省委、省政府“1+17”精准扶贫方案和市、区“1+18”精准扶贫方案,制定了***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抽调了4名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干部专门负责精准扶贫业务承办和指导等工作。

(二)紧扣任务,聚焦重点,夯实基础

一是做好贫困人口的脱贫退出验收工作。依据国家扶贫标准和省、市、区贫困户建档立卡有关要求,严格按照“12345”贫困人口进出识别程序,组织人员入户核查农户收支情况,详细了解农户家庭基本情况,严格对照贫困户退出验收的“两不愁、三保障”等11项指标脱贫指标。通过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逐级审核等程序确定62户269人为2017年脱贫户。

二是紧盯全国扶贫开发业务子系统平台建设。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区全国扶贫开发业务子系统建设有关要求,抽调了15名计算机操作熟练、责任心较强的干部配合驻村干部,腾出15台电脑集中对全国扶贫开发业务子系统所有数据进行了数据核对和清洗,保证了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真实性。

三是充分发挥干部帮联作用。联系帮扶我镇贫困户有区水务局、区公安分局、***3个单位的241名干部联系帮扶*等14个村的408户贫困户。241名帮扶干部累计入户3000人次,宣讲政策3000次,组织开展义诊活动3次,组织劳务培训300多人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70多件,解决急事难事80多件,帮办好事实事150多件。

(三) 强化支撑,扎实推进,确保成效

一是富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产业及资源优势,按照“四产齐抓、果业当家”的原则,统筹发展果品、蔬菜、畜牧、劳务四大支柱产业,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唱好“林果戏”,念好“蔬菜经”,打好“劳务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2017年完成旱作农业种植7000亩。在庙子、韦家沟等村新建果园5000亩,引进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流转土地2000亩;栽植生态林和行道树15000株。在田家庄栽植侧拍、塔柏等苗木22050株,在*栽植油松1500株。畜禽饲养量已达37.8956万头(只),新增规模养殖户(场)5个。落实防疫经费10000元,全面完成了春季、秋季防疫任务。完成劳务输转7237人,创劳务收入13000多万元。在西山坪青杏沟举办了***原生态槐花文化节暨***清寨谷生态园乡村旅游周。

二是项目建设工作成效显著。紧扣新城区建设和脱贫攻坚任务落实,加强项目争取和建设及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夯实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目前,唐家窑丁家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已经建成群众全部入住。平峪特色小镇*安置区3#、4#楼正在进行主体施工。*易地扶贫搬迁工程2#、3#、4#、5#、6#、7#、8#正在进行主体施工,累计完成投资8000万元。此外,2017年共争取到各类项目32个,其中扶贫项目17个,水利设施工程2个;道路维修和养护资金25万元,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资金500万元;民政项目2个,总投资125万元;“一事一议”项目7个,总投资300.486万元。截止2017年12月底,*道路硬化工程及文化广场建设工程、太京敬老院改造工程、*灌溉管网改造工程、*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工程、*文化舞台建设工程等所有实施项目均已完工,并通过了镇上和相关部门组织的验收。

三是项目保障工作成绩突出。围绕*新城规划建设,积极做好市、区重大项目协调保障工作。2017年先后完成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棚户区改造等多个市、区重大项目的征地和拆迁工作,有力地保障了各个项目顺利有序推进。**段共征用土地950多亩,拆除242户。市三中建设项目拆除7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拆除18户。*监狱家属区建设项目与1户企业签订了腾退赔偿协议。北山公路建设项目完成征地275亩,拆除47户。*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征地50亩。*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完成了300亩的土地丈量。*段征用土地24.477亩。协调保障*热源厂建设铁塔49座。

四是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强化。扎实推进全域无垃圾创建和全面落后河长制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定印发了工作方案及考核、督查制度和河长名录,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先后悬挂横幅20条,设立固定宣传牌4个、印发致群众的一封信7000余份,在66个自然村张贴倡议书66张,制作河长制公示牌17块,并投放宣传车1辆,每天到各村巡回宣传。回填大小水坑砂坑40多个,投放垃圾桶150多个,动用铲车及车辆800余台次,动员发动群众5000多人次,清运各类垃圾600多吨,清理沟渠50多条40多公里,拆除违建2万平多平方米,整治藉河河道13.8公里(整治后播撒了苜蓿籽进行生态修复),整治藉河支流河道35公里。同时,组建了80人的专业保洁队伍。对位于水源地保护区的34户养殖户下发了整改通知,要求限期整改搬离或关停。

五是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抓好各项惠民实事和民生实事落实,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在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统筹发展社会事业,积极实施民生工程,着力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努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2017年共发放粮食直补238.96万元,发放退耕还林资金53.8875万元,发放天保林和公益林资金42.63万元。发放天然草原补贴3.9384万元。发放医疗救助34人次29.612万元。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讲座10期,完成健康体检3322人,完成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259对,登记办理全面两孩生育392例。补充镇文化站和各村农家书屋图书19953册。经清理整顿,共确定低保户375户1420人,其中一类24户54人;二类160户533人;三类191户833人。养老保险的缴费率达99%,续保率达95%,截止2017年12月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有4878人,资格认证率达100%。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卡300多张,全年报销区外住院234人次,报销门诊55409人次。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虽然我镇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巩固脱贫成果较困难。部分贫困户发展能力不足,虽然经过政策扶持可能脱贫,但是脱贫后抗病抗灾的能力都十分弱,有的贫困户稍遇天灾人祸可能就会返贫,所以,巩固扶贫成果还是不容易。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还是比较薄弱。近些年来,我镇虽然不断加大贫困村的投入力度,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是与城区相比,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看病就医、上学读书、生产生活等各方面条件差距还较大。

第11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础,以贫困群众得实惠为目的,以“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为目标,对居住在深山区及退耕还林区的贫困群众,积极稳妥地、有计划地进行移民搬迁。通过改善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提高综合发展能力、转变搬迁群众思想观念,调动其自力更生、自建家园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对于居住在边远高寒深山区和退耕还林区的群众,认真做好引导工作,激发群众移民搬迁的愿望,通过政策引导和利益驱动,充分调动移民户搬迁的积极性,让群众自愿接受移民扶贫搬迁,深知移民扶贫政策的好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项政策要宣传到位,工作要做深、做细、做实,特别要注重坚持群众自愿原则,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必须是群众自愿申请,自主决策,自愿搬迁,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揽。

2、坚持整体搬迁,分类安置的原则。对符合搬迁条件的地方,坚持以自然村或居住点为单位,实行整体搬迁。对贫困状况相对严重、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居住点,优先列入规划并先行实施。采取灵活多样的安置形式,坚持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无土安置为主,有土安置为辅。

3、坚持量力而行,合理布局的原则。应根据资金筹措能力和安置条件量力而行,合理确定移民规模和范围,要注重安置方案的科学性、经济性、合理性,着眼于科学规划、配套建设、合理布局、长期受益。坚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整村推进相结合,与退耕还林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与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相结合。选择具有良好的人居和发展环境的地方,避免迁入易涝、易旱、易洪和缺水地区,做到一次安排就绪,不形成二次搬迁。既解决当前脱贫,又给未来发展留足空间。

三、搬迁任务

今年,省市下达我县2011年度移民搬迁扶贫计划1800人,其中2011年度以工代赈易地搬迁扶贫计划734人,2010年度生态移民计划100人。任务下达到各乡镇(任务数见附1)。

四、移民条件

(一)移民迁出地条件。深山区、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退耕还林区异地移民搬迁对象主要是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较差,社会发展程度低的边远山区在册农户(2011年3月31日以前登记的,以户口簿为准),必须是以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实行整体搬迁。一是重点安排在前几年已搬迁但未达到整体搬迁的自然村、组的剩余农户;二是今年确定的新迁出点,必须坚持一次性整体搬迁。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居住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寒边远山区,人均基本农田不足0.3亩,正常年份人均占有粮食不足200公斤,就地扶贫难以改变贫困面貌。

2、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远离集镇和交通干线,离公路3公里以上,信息闭塞,修路、通电一次性投资太大,今后若干年内不可能规划投入解决基础设施建设。

退耕还林区移民实施范围为:泉江镇洲上村,新江乡范背村,西溪乡文坳村,戴家埔乡双桥岭村。

(二)移民安置地条件。移民安置地必须选择近路、近电、近水、近学校、近医院,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

(三)移民安置方式。安置方式要因地制宜,尊重移民意愿。为了节约土地,便于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都要实行集中安置(指10户以上)为主,分散安置为辅。圩镇安置不了的,可就近安置在村里的宽阔地带,要防止随意切坡建房,产生新的灾害隐患。要按照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求,实行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基础、分户建房。分散安置的由乡、村帮助移民户规划和选择建房地点,由移民户自行建房,并鼓励移民采取投亲靠友等方式自找接纳地,自愿跨区移民。

五、审批程序

移民对象的逐级审核、审批,必须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严格履行以下程序,方可确定为搬迁对象。

1、农户本人自愿申请;

2、乡(镇)、村核查后,搬迁对象和搬迁户家庭人口(指常住人口,包括现役义务军人、两劳人员、大中专在校学生及已接受处罚的计划外生育人口等)在原居住村委会张榜公布,公示无异议后向上申报;

3、县移民扶贫办派员实地核实审查;

4、将核实审查后符合条件的农户再次张榜公布;

5、填写移民扶贫搬迁有关审批表格(样表见附2);

6、审批表经乡(镇)、村审查签署意见后,报县移民扶贫领导小组审批,由县移民扶贫领导小组统一行文批复;

7、移民户与所在乡镇签订移民搬迁协议。

六、资金管理

为确保实现移民扶贫的工作目标,对实施移民搬迁的农户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深山区搬迁农户的补助标准为每人3500元,其中上级安排3400元/人,县财政配套100元/人;以工代赈易地搬迁、生态移民的补助标准为每人3500元。补助资金以户为单位发放,按照涉农资金“一卡通”拨付要求,移民扶贫资金实行专户封闭管理,由县移民办根据上级的资金到位情况和移民户建房进度,分期分批将移民扶贫资金直接拨付到移民户“一卡通”银行帐户。

七、工作步骤

今年的移民扶贫工作从2011年2月开始,至年底结束,按前期准备、核查审批、组织实施、检查验收四个阶段进行。

(一)前期准备阶段(2月至3月下旬)

1、调查摸底。重点对本辖区内以往年度已部分搬迁的深山区贫困群众情况进一步调查核实,对自愿移民搬迁的群众逐一登记造册,做到一户一表、一村一册、一乡一簿,并将拟移民搬迁对象花名册于3月25日前报送到县移民扶贫办。

2、会议动员。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省市有关文件精神,部署全县移民搬迁工作,下达移民搬迁任务。各乡镇召开由实施村村干部和乡镇干部参加的工作会议。

3、制定方案。各乡镇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各自的实施方案,并在3月25日前报县移民扶贫办。

(二)核查审批阶段(4月上旬至5月上旬)

县移民扶贫办根据乡镇申报的名册,派员深入村组实地核查,对符合移民搬迁条件的农户,报请县移民扶贫领导小组审批。

(三)组织实施阶段(5月中旬至11月下旬)

1、土地征划。集中安置的由乡镇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办理有关协议和手续。分散安置的由移民搬迁户自行选择建房地点,乡镇进行宅基地勘界,并对实行有土安置对象的耕地、山场进行划拨,办理有关手续。

2、房屋建设。移民户按规划设计要求拿出各自的建房计划,按期建造房屋,完成必要的装修。乡镇统一实施集中安置点的水、电、路、排污等配套基础设施项目。

3、移民搬迁。组织移民户进行搬迁,移民搬迁完毕后,必须将原居住地的房屋全部拆除。

(四)检查验收阶段(12月)

移民搬迁后,各乡镇要组织人员对移民新房进行检查验收、拍照,填写移民新房验收单。县委、县政府将组织人员对各乡镇移民扶贫工作进行抽查,重点检查移民户建房情况、入住情况及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情况。

八、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各乡镇要充分认识做好移民搬迁工作,是破解“三农”问题,加快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全县上下要从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高度,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开展移民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要全方位、多层次、宽角度地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推动移民整体搬迁,在工作过程中,要宣传移民扶贫工作中好的做法和典型,形成举全县之力抓移民扶贫的浓厚氛围。

2、加强组织领导。移民搬迁扶贫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明确移民扶贫工作由县负总责、乡镇实施、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是移民扶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实施。要建立健全移民扶贫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全乡上下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共同抓好移民扶贫工作。

3、加强部门配合。为减轻移民搬迁负担,确保移民扶贫搬迁工作积极稳妥地进行,县移民扶贫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继续落实好县委办、县政府办《关于印发县深山区移民扶贫有关优惠政策的通知》精神,兑现支持移民扶贫有关政策措施,为移民扶贫工作提供最优惠的政策环境,并积极向省市对口部门争取配套项目,完善移民集中安置点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让移民真正得到实惠。

第12篇

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将“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与金融扶贫有机结合,创新探索出“产金互促541”精准扶贫新模式,取得良好反响。金融如何在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中产生积极作用,本刊采访了铜仁市政府党组成员,大龙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吴东来。

产金互促 多方受益

: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推出的“产金互促541”精准扶贫新模式为全面小康打下了良好基础,能谈一谈这一模式实施的背景和具体内容吗?

吴东来:2015年,铜仁市政府出台《铜仁市2015年金融扶贫工作方案》,按照“政府主导、扶贫贴息、银行助力、精准扶贫”的原则,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实施特惠金融政策,提供5万元以下、期限3年以内“无担保、无抵押”信用贷款。大龙开发区在充分调研和听取多方意见后,印发了《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金融扶贫工作方案》,将“五个一批”之首的“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与金融扶贫进行有机结合,创造性地推出了“产金互促541”精准扶贫新模式。

“产金互促541”精准扶贫新模式结合国家“精扶贷”贷款政策,依托开发区产业发展优势,由开发区平台公司提供担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将5万元“精扶贷”贷款入股龙头企业,每户每年保底分红4000元,企业解决贫困户每户一个以上就业岗位,村集体按每户每年1000元领取保底分红,实现“政银企村农”合作共赢。

:“产金互促541”精准扶贫新模式的优势在哪里,实施至今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

吴东来:“产金互促541”精准扶贫新模式发挥了大龙开发区产业基础好、辖区企业多、发展空间大的优势,将金融扶贫政策、企业融资需求、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效衔接,是一种龙头企业带动金融扶贫的新路径和有效脱贫新模式。

实施以来,大龙开发区先后完成了两批“产金互促541”精准扶贫工作,共为九龙村、蔡溪村、双龙村、路良村、祥查村、三寨村、前龙村、胜利村、大龙堡村、大屯村10个村的57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精扶贷”资金2870万元,贫困户用这些资金入股中伟锂电、侗乡农业和恒盛节能玻璃三家公司,实现贫困群众分红229.6万元,村集体分红57.4万元,为337个贫困家庭解决了就业问题。

“产金互促541”精准扶贫新模式是对“五个一批”帮扶措施的有效补充,龙头企业带动金融扶贫,是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的有机结合,不仅有效解决了贫困户的增收问题,也有效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还有效解决了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真正实现了贫困户、村集体和企业“一举三赢”。

为确保“产金互促541”精准扶贫新模式顺利稳妥实施,大龙开发区于2016年4月18日组建了贵州大龙扶贫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注入风险基金300万元,为推进“产金互促541”精准扶贫新模式提供基本保障。同时,重点抓好“选”“链”“保”三个关键环节。

“选”即是选准试点企业,保证资金回报和投放安全,特别强调要选择有实力、有信誉、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让入股贫困户能够放心。

“链”即是实现贫困户、村集体、企业、金融机构有机链接。

“保”即是保障“产金互促541”精准扶贫新模式顺利运行:政府注入风险金,每注入100万元风险金,就可以为贫困群众免抵押免担保1000万元;开发区平台公司、村集体、融资企业签订三方合同,以企业应付账款为抵押,由开发区平台公司为村集体提供担保,企业负责到期还款还息;开发区每年安排1500万元财政资金给予贷款贴息,撬动金融资金的支持。

成果共享 合力互动

:按照精准扶贫必须100%精准的工作要求,大龙经济开发区明确了精准扶贫的时间表和帮扶措施,请介绍一下推进的情况?

吴东来:为分享贫困群众将“精扶贷”资金入股龙头企业获得分红的喜悦,共同见证“产金互促541”精准扶贫模式再结硕果,大龙开发区分别在2016年的3月18日和8月24日召开了“精扶贷”资金入股龙头企业分红兑现大会。

3月18日,为九龙村、蔡溪村、双龙村、路良村4个行政村的27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精扶贷”资金1370万元,首批兑现村集体分红27.4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109.6万元。8月24日,为祥查村、三寨村、前龙村、胜利村、大龙堡村、大屯村6个行政村的3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精扶贷”资金1500万元,兑现村集体分红30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120万元。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重在扶持。大龙开发区通过用足用活各项惠民政策,大力推进“金融扶贫、工业化扶贫、交通扶贫、跨区域易地扶贫移民”四大民生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发放金融扶贫贷款8000万元,消灭“空壳村”,助推所有贫困户脱贫致富,实现2018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产业扶贫 “输血”变“造血”

:大龙开发区计划用3年时间减少贫困人口3000人以上,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5个贫困村出列,3年内实现全面脱贫。这一目标如何实现?

吴东来:脱贫攻坚之所以难,难在贫困群众缺少脱贫门路,村集体经济去‘空壳’缺少支撑,融资信贷缺少担保。“产金互促541”精准扶贫模式是输血式扶贫与造血式扶贫的结合,贫困户通过就近就业可以彻底解决贫困问题。

中伟集团、东亿电气是大龙经济开发区工业化精准扶贫示范项目企业,以及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就业基地,带动大龙开发区300多户贫困户实现脱贫,为60户易地扶贫移民提供就业岗位120个。

2016年6月28日,玉屏・大龙“产金互促541”精准扶贫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举行,根据双方扶贫合作协议,将玉屏县域内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大龙开发区“产金互促541”精准扶贫民生工程,标志着大龙开发区的“产金互促541”模式开始向区外推广。

目前,大龙经济开发区已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断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区域发展空间格局更趋优化,外经贸战略转型稳步推进,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增长,生态文明建设初现成效,开放型经济越加凸显,产业争新优势日益厚集。

第13篇

(一)参观培育点

2016年全州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参观点为:__市__镇、__县__镇、__县钱相街道办、普安县江西坡镇、晴隆县沙子镇、__试验区__镇。

(二)会议时间

2016年全州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拟于10月中旬召开,用时一天半(参观1天,分两组观摩;大会半天)。

(一)__市__镇

示范要求:文化旅游示范点。发挥__的区位优势,依托贵州龙博物馆和原位博物馆、茶马古道、窦氏民居群、革里生态农业示范区,深度挖掘贵州龙化石自然遗产所在地品牌优势和彝族文化,建设有自然历史、人文历史、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小镇,打造古驿__,黔龙彝地。

指导要点:一是做好风貌整治。按照融合历史、展现民族特色的原则,提炼革里彝族建筑元素,通过青瓦、青砖、木质雕窗等建筑语言,开展324国道两侧老街区、窑上及__新区风貌建设。二是完善城镇功能。围绕“8+X”项目,提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连接高速匝道的镇区路网、污水处理厂、湿地公园、节能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完善公立幼儿园、寄宿制学校、公共交通客运站、商贸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城镇功能。三是提升城镇品质。利用现有地形条件,将自然水体引入镇区,融合贵州龙化石、茶马古道、革里窦氏民居、永康桥、抹角桥等地域特色和彝族文化,建设湿地公园、__中心长廊,增加绿地和公共开放空间,合理布设游览步道,布置具有地域特色的城镇家具;开展镇区环境整治,按照生态、节能、环保的理念,建设镇区生态停车场,完善垃圾收运系统。四是丰富旅游业态。制定__镇旅游策划方案,以贵州龙化石博物馆、原位馆、革里窦氏民居群和革里山水林自然风光为依托,深度挖掘彝族雕刻文化,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开发旅游产品。

(二)__县__镇

示范要求:和谐宜居示范带、农业产业一体化示范园。依托气候、山水田园、镇区格局、产业结构等特色优势,统筹鲤鱼村、河滨公园、老镇区等资源,深度挖掘苗族文化,建设环境优美、产业配置合理、民族风情浓郁的和谐宜居小镇。

指导要点:一是完善城镇功能。围绕“8+X”项目建设,优化城镇布局,完善城镇功能,构建合理的交通网络。按照齐备、便捷的原则建设或提升镇区生态停车场、农贸市场、公共交通客运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做好镇区环境整治,完善垃圾收运系统。二是打造“宜居”特色。按照生态、环保、宜居的理念,挖掘苗族文化,做好镇区风貌整治,建设苗族文化广场,开展镇区绿化、亮化、美化。以茶马古道旧居为中心建设“历史文化街区”,开展河道生态治理,完善沿河景观带,设置垂钓台、休憩座椅、自行车道、步行道。推动鲤鱼坝现代观光农业—民族风情旅游度假区—红心猕猴桃种植示范园—高山生态有机茶产业等周边区域同镇区的深度融合,提升镇区环境宜居度。三是提升美丽乡村。提升鲤鱼村品质,合理布局金融、邮政、生态停车场等服务设施,完善鲤鱼苗族广场和苗族文化博物馆,充分搭建“八月八”等传统民族节日平台,建设乡村茶室、酒吧等,打造升级版的“微田园”。四是实施农业产业一体化。依托薏仁米产地优势,建设薏仁米产业一体化示范园,整合全镇10余个较大的薏仁米加工企业、100余户小微加工企业、200余户个体加工户,联合发展,集收购、粗加工、精加工、包装、销售等为一体,实现薏仁米年产能10万吨以上。

(三)__县钱相街道办

示范要求:现代小镇示范点。围绕纳汪村自然山水和传统格局,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朴实而亲切的美丽乡村。按照__县“北部新区”发展方向,做大做强绿色产业、生态旅游,以龙城大道、金碑大道、金源大道建设为依托,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示范点,打造现代小镇。

指导要点:一是打造现代小镇。围绕“8+X”项目,优化城镇布局,完善城镇功能,建设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依托路网建设生态停车场、农贸市场、公共交通客运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垃圾收运系统,强化环境整治。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美化城镇景观;打造海绵城市试点,开展河道治理,修复城镇水生态、涵养水资源,综合建设渗水、滞水、蓄水、净水、排水设施,增强防洪能力。二是做好纳汪新农村建设。围绕村庄现有格局,做好村落规划,重点突出地方传统建筑特色,做好古井、古树保护,稻田养鱼等,整体推进民居改造。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美化村容村貌,建设文化广场、停车场、农家乐、乡村茶室、酒吧等设施,合理布局金融、邮政、乡村旅馆等服务设施,建设湿地污水处理设施,完善村庄垃圾收运系统。展现田园、山水、绿树、民居和谐景观,打造升级版的“微田园”,形成村在林中、房在绿中的自然格局。

(四)普安县江西坡镇

示范要求:茶文化体验区。依托茶叶资源优势,发掘茶文化,促进茶旅游,做大做长茶产业,将江西坡新镇区打造成经济发展、民风淳朴、茶味浓厚的古茶小城。

指导要点:一是注重风貌规划。提升新镇区规划品位,统筹考虑镇区

与茶场、园区的建设发展,建筑总体风貌采用清净素雅风格,将种茶、采茶、产茶、品茶等环节提炼运用到城镇家具中,营造清幽、禅意的整体氛围,展现茶意之美。二是完善城镇功能。加快镇区路网、农贸市场、市民广场、生态停车场、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收运系统等“8+X”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移民安置房、城镇保障房和小康房建设。三是提升城镇品质。围绕山地茶园,修建国际山地自行车赛道,发展观光农业,打造慢病康疗服务中心、茶文化康疗度假村、茶园栈道及步道、孔雀生态放养区、红茶体验养生坊,将观光、运动、养生结合起来。依托茶园和现有水资源,建设茶文化主题公园,配套以体验种茶、制茶、品茶为主体的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多个茶文化氛围浓厚的乡村旅游观光点,并配套发展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等现代服务业。四是发展茶产业。以企业为主体,以茶叶为核心,大力发展茶产业,做长产业链,重点打造“普安红”品牌,形成“一个重点、多个卖点”的茶叶生产销售体系。 (五)晴隆县沙子镇

示范要求:按照“抗战历史展示区”的打造思路,依托二十四道拐、史迪威小镇、美军加油站等,发掘抗战记忆、深挖抗战文化、突出抗战历史。以茶籽化石为核心,发展茶产业,构建有历史记忆、有产业特色的古茶驿站、旅游小镇。

指导要点:一是完善城镇功能。按照“8+X”项目建设要点,完善镇区路网,按照城市道路标准改造G320国道,优化配置镇区道路。启动镇区集中供水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生态停车场、市民广场、农贸市场等建设,推进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城镇保障房、棚户区改造和小康房等工程,建设沙子水库湿地公园,打造城镇景观,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质。二是加快镇区风貌建设。以抗战文化为主导,提升镇区风貌。结合二战时代特色,提炼民国建筑元素,开展建筑风貌改造。融合茶籽化石特点,综合设置街头景观、休憩设施等城镇家具。开展镇区环境整治,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三是挖掘抗战文化。依托二十四道拐、史迪威小镇、美军加油站挖掘抗战文化,宣扬反法西斯精神,提炼二战烽火记忆,打造二战历史展示基地。四是促进茶产业发展。建设茶叶交易市场,完善产业发展配套设施;建设茶文化园,展示历代民族制茶工艺;建设茶业科技培训中心,加强种茶制茶技艺培训,带动农民市民化。

(六)__试验区__镇

示范要求:汉文化示范点。依托农产品资源,发展复合型现代农业,构建产业结构先进、物流辐射广阔的现代农产品交易中心。充分发挥汉墓群文化价值、深度挖掘汉民族传统文化元素,构建传统特色展示区,建设文化__。

指导要点:一是提升城镇品质。结合“8+X”项目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按照低碳原则,打造便捷、环保的低碳交通体系。发挥自然景观优势,利用河流水系、街道、公共开放空间,建立网状生态系统,开展镇区环境整治,优化垃圾收运系统,做好镇区绿化、美化,培育优美的生态环境。按照生态、节能、环保的理念,建设节能路灯、生态停车场,积极推广绿色建筑。二是展现“汉族”内涵。依托汉墓群,追朔历史背景,理顺__人文发展脉络,发掘汉民俗、汉文化、汉传统,依据汉传统民居风格,开展镇区风貌整治。在高速公路至镇区、休憩节点、湿地公园等节点,设置具备汉民俗元素的城镇家具。融合汉舞、汉诗、汉妆元素建设汉文化广场。提取汉文化特点,打造汉文化体验馆,通过汉舞、汉服、古筝、古琴展示,体验古风、古韵、汉礼。挖掘汉传统,弘扬汉民俗,通过恢复束发礼、冠礼等仪式,结合传统节庆,充分搭建汉族传统民俗展示平台。三是做强“农”产业。依托丰富农产品资源,发展现代农业。结合交通优势,建设农产品交易中心,发展电商平台,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优势明显,囊括周边乡镇,辐射全省的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

成立__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现场培育组(包括:__现场培育组、__现场培育组、__现场培训组、普安现场培训组、晴隆现场培育组、__现场培育组)、工作督导组、资金筹备组、宣传报道组等5个工作组,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具体开展各项筹备工作。

(一)办公室

主要职责:制定本组工作方案;负责大会日常事务工作;统筹协调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参观点的各项工作;负责大会活动服务指南;负责领导小组全部会议会务工作;负责大会会议地点选择;完成大会工作领导小组安排的其他工作。

(二)工作督导组

(三)现场培育组

2.__现场培育组

3.__现场培育组

4.普安现场培育

5.晴隆现场培育组

6.__现场培育组

主要职责:制定本组工作方案;根据参观点培育指导要点,拟定打造目标,制定参观点现场培育实施方案,确定承载项目,建立项目库并倒排项目工期,确保达到参观效果;完成大会工作领导小组安排的其他工作。

(四)资金筹备组

第14篇

什么是底线思维呢?就是客观地设定一段时期的发展目标,守住各项任务底线,依据自身发展条件和潜力,立足最低点,努力争取较好的结果。

也许你没有见过孩子每日在昏暗的烛光下看书,没见过一家老少吃完晚饭就各自上床,没见过儿女在外打工买回的电视机两年包装盒都没打开,也没见过一个手机准备三四块电池,每周去乡里充好电用一个星期的人,因为他们所在的村是“无电村”。现在,全国还有256个乡没有电,3900个村、90多万户、380万人没有解决用电的问题。

也许你在电视上见过溜索过河的情景,甚至觉得新鲜有趣,但当这种方式成为你日常出行的唯一选择时,便不是有趣而是无奈。现在全国还有268条溜索,老百姓还挂在铁链子下过河。

也许你不知道全国1.2亿多人仍然没有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几百个县严重地受到地方病困扰,很大一个社会群体还住在危房里……那些到2020年必须解决、不容再存在的贫困问题,就是我们的扶贫底线。扶贫应该集中力量解决底线问题,将其放在最优先的位置,这就是扶贫工作的底线思维。

底线是一道防线、一条警戒线、一个分水岭,底线的突破是最致命的突破。在贫困地区的脱贫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在扶贫上升成道路和方向问题的关键时期,做扶贫工作,必须想想底线在哪里?突破这些底线的后果会怎样?防范这些底线的主体是谁?守住这些底线的措施是什么?

消除贫困的问题、扶贫的问题是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长期历史过程,这一点我们应该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全面小康标准包含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6个方面25项指标体系。很多贫困地区是由于自然地理或者生态条件所造成的地域贫困,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如果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不一定切合实际。一些片区县定指标、定规划期望值有点过高,定的盘子太大,实际上甚至自己对自己定的规划也不太相信,只不过是按照上级的要求把规划做完了,之后就束之高阁,实际工作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规划在某种程度上没有能够起到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整合资源、动员群众的作用。所以,善用底线思维,以积极的态度前瞻风险、守住底线、防患未然,才能掌握扶贫的主动权。

推进扶贫事业,犹如一场艰巨的马拉松,唯有树立底线思维,科学合理分配体力,不走弯路、不跌跤,才能最终跑出好成绩。直面挑战,需要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也需要管控风险、防守底线。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从制定宏观政策、措施到出台解决具体问题的工作方案,都需要准确地找出短板,据此划定底线。加快发展,底线思维是安全阀,是制动器,也是保险杠。

第15篇

延边州委、州政府聚焦目标,高位推动,精心谋划,压实责任,强化督导,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五年来,延边州共落实各类扶贫项目1660个,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8.8亿元,全州有近19.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0年的37%下降到2015年的13.3%。

一排排整齐的房屋,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一盏盏明亮的路灯,照亮了夜幕中和龙市南坪镇龙渊村村民们回家的路,也照亮了村民的新生活。

“生活改变太多了!自从政府征用了2公顷地,大部分的征地补贴给了我们。然后村里用剩余的补贴进行信用放贷,每年给我们分红、交医保等,现在的日子过得舒坦。”提到脱贫致富,敦化市江南镇下石村村民杨臣满脸幸福。

龙井市扶贫办选定龙井海兰江牧业有限公司作为入股企业,购置优质延边黄牛630头,分配给农户贫困户,贫困农户以黄牛为资本入股企业,并由企业统一饲养,每年为项目涉及贫困农户发放效益分红。

……

这样一桩桩新鲜事,最近五年在延边大地精彩上演,从未间断过。

这样一幅幅幸福画卷背后,是延边州各级党委政府用扶贫画笔书写出的满意答卷。

强化组织协调积极开展定点扶贫

“十二五”以来,延边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将其作为全州重点民生实事,出台了《延边州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实施方案》,先后编制了《延边高寒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延边州以工代赈建设“十二五”规划》,建立了全州以工代赈和扶贫产业项目库,确保全州扶贫开发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以两办文件印发了《2012-2015年延边州定点扶贫工作方案》,提出了帮扶目标,明确了帮扶任务,定点扶贫工作覆盖了列入“十二五”整村推进计划的所有贫困村。

全州有4个中直单位、88个省直单位、124个州直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各县(市)也制定了本级定点扶贫方案。2014年,又组织71个州直单位开展“联县帮乡驻村”主题实践活动,开展驻村帮扶,县(市)直单位也组织了驻村帮扶,全州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据统计,五年间,中、省、州直属单位共投入帮扶资金1亿多元,捐助物资折合人民币3000多万元。

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汪清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2016年黑木耳产量5.5亿袋、2.75万吨,从业户数11261户,实现产值16.5亿元,菌农收益逐步提高。

延边州将扶贫开发与农村主导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突出特色,提高品质,创建品牌,增加效益。在全州实施了具有延边特色的10亿袋木耳、10万亩中药材、万吨烟叶、50万头黄牛、20万亩绿色有机水稻种植工程,取得可喜成果。据统计,目前,全州地栽木耳达到12亿袋,带动种植户2.5万户;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8561公顷,带动种植户2.2万户;黄牛达到56.7万头,规模以上养殖户8113户;种植烟草5068公顷,带动种植户1.5万户。

延边州在4个重点县的扶贫产业发展上各有侧重。汪清县除实施木耳大县(5.5亿袋),还实施了10万头黄牛建设工程;安图县实施了建设药材大县工程;和龙、龙井实施了建设10万亩绿色有机水稻工程。通过这些产业工程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深化改革创新实现三方多赢局面

延边地区贫困人口中老龄人口和病残人口所占比重比较高,达到65%以上,这部分人大多丧失了劳动能力。同时,一些扶贫产业项目也不适合单人单户分散经营。针对这一情况,延边州尝试了委托经营、合作经营、股份制经营等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吉林省雪山N貂养殖有限公司与和龙市福洞镇合作,与福洞镇475户贫困户、1055人签订了300万元的扶贫委托经营资金,新成立种貂养殖示范基地,无偿提供种貂1000只和饲料供应,并派专业人员进行防疫等。采用“公司+协会+合作社”的产业模式,着重帮助镇内贫困户脱贫,逐步推广以貂厂为主,各类合作社养殖厂为辅,辐射广大农户的产业模式,无偿提供优良种貂、饲料、技术服务,实行保值收购,自担市场风险,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公司每年拿出30万元作为分红金,每户年可增收630元。

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扶贫产业经营模式和资金使用方式,贫困户实现了稳定增收,经营实体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并扩展了业务,并促进了全州农村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呈现出贫困户、经营实体和产业建设多赢的局面。

以工代赈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乡间的水泥路面干净整洁,路旁的鲜花争奇斗艳,村中的农舍排列整齐,太阳能路灯亭亭玉立,健身广场器材闪亮。图们市月晴镇水口村一年四季风景如画。

从前,图们市月晴镇水口村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很差,2010年,在有关部门协助及村主任带领下,筹措640万元资金在村内实施了小河流域整治、饮水管网改造、排水渠修缮、村内道路硬化、住房改造等工程;现在村内道路硬化率和住房砖瓦化率达到100%;新建230平方米村部暨党群活动室、农家书屋,架设太阳能路灯41盏、修建艺术栅栏、朝鲜族风格观光凉亭等。同时加大村容整治建设,新建垃圾堆放点8处,购置了垃圾清运车2台,种植云杉、花卉等植物1.2万株。此举措因地制宜为水口村设计了一个起点高效果好的村庄建设规划。水口村成功申报全国美丽乡村试点,获得了“全国美丽乡村”称誉。

“十二五”以来,延边州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加强了村屯绿化、亮化和环境提升工作。自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以来,全州农村特别是重点县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有了巨大改观,发展潜力进一步增强。

延边州还实施以工代赈项目469个,落实以工代赈资金38629万元。修建河堤73380米,拦河坝13座,灌溉渠道51285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4.5平方公里;修建乡村道路588.8公里、桥梁57座;修建围栏5450米;打井引泉101处,解决了45762人和20246头大牲畜的安全饮水问题;实施泥草房和危旧房改造59886户,占农业总户数的23.1%。

完善建档立卡打好精准扶贫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