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程运行管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1缺乏规范化的运行管理
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运行中有多种管理模式,如农民用水户协会、承包、出租、股份合作等,但是却都存在着在实际选择中缺少理论依据的问题,虽然许多专家、学者针对此问题进行过研究,但仍然没有得到比较实用、合理的结论。因此在实际运行中,相应管理模式的要求往往会被忽略,导致管理规范性的缺失,不利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正常管理。例如,在灌溉方面,虽然我国农民用水户协会的试点已存在十余年之久,并且有着丰富的推广实践经验,但是运行管理的过程很少能按照用水者协会的模式要求进行。
1.2管理方法不够科学,工程管理效率低
虽然小型水利工程的规模并不大,但是科学、合理的工程管理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方法科学、合理了,其才能够正常运行,为基本农业生产提供保障。但是,目前大多数的工程管理组织在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他们将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用”的这一方面,而忽视了对工程的维护与管理,具体体现就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方法单一,不能结合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特点、管理组织等实际情况进行区别对待,因而管理效率不高,工程收益也较差。
1.3资金匮乏,工程管理遇到瓶颈
一方面,为了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我国政府于2005年专门设立了补助资金。也正是在国家的资助下,我国各地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成效得到了有效提高,水利工程设施数量明显增多。但是,在工程建成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养护与维修的经费问题便被搁置不谈,这便给工程的管理工作带来的很大困难。另一方面,虽然国家支持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为了便民、惠民,农民也明白灌溉问题能够通过此工程得以解决,但是农民的收入毕竟不高,各级政府与水利部门想要以农民集资的形式来筹集工程管理经费是困难的。于是,资金匮乏便成为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同时由于缺少资金,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也受到了限制。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2.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不够规范,归根究底是由缺少监督机制引起的
虽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组织有多种,但是与大中型水利工程的管理组织相比,其并不具备专门负责日常管理的管理机构;而由于规模小、种类多、数目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比较松散,因而其监管难度反而比大中型水利工程要大很多,以至于目前我国政府也未能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问题制定出相应的监督机制,规范其管理模式。
2.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效率不高,主要原因在于管理组织与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与大中型水利工程的管理组织相比,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组织的规模并不大,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道理表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组织也应具备相应的内部管理组织结构,并针对各项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例,既要有专门的执行委员会主席,又要有工程管理、用水管理、财务管理等管理机构。然而,在目前的管理实践中,我国多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组织及其管理制度并不完善,这便使管理较为松散,各部门员工的工作效率不高,整体的管理效率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2.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资金的匮乏,原因在于资金来源以及资金数额受到了限制
目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资金来源有收取水费和向用水户集资两种,筹集资金的渠道非常少。此外,在上述两种筹资方法中,资金的最终来源都是农民,而农民的收入又不高,于是,筹集资金的数额便受到了限制。对于水费的收取问题,虽然水价并不高,但即使在低成本的情况下,水费的收取也是一个难题,更别说全额收取了。此外,在用水较少的年份,为了维持正常的管理收费,水价会有所提高,虽然相关部门已明确规定水价有两种收费标准,但很多用水户还是不能接受的,以致该制度的实行十分困难,管理资金自然难以得到保障。而对于向用水户集资的问题,虽然目前实行的是“一事一议”政策,但是用水户对于所集资金的数额、集资方式等问题的意见并不统一,这便给集资带来了很大困难。
3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的策略
3.1完善管理制度,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进行规范,提高管理效率
在2011年,我国政府在1号文件中明确规定了要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制度进行改革,为此,相关部门要对此问题进行落实,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制度建设。目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的完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针对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建立相关奖惩制度,以此来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第二,针对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根据工程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监督制度,以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提高管理的规范性;第三,针对管理资金问题,制定相应的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管理资金的使用情况,科学、合理地使用每一笔资金。
3.2拓宽资金筹集渠道,确保正常的资金投入
充足的管理资金是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的基础。为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资金的正常投入,最好的办法就是拓宽资金筹集的渠道,不能一味将希望寄托于收入不高的农民身上。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工程管理部门最重要的就是制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资金筹措的方案,并且该方案要根据工程的性质进行,若是公益性的,那么可以从政府补助方面来拓宽自己筹集的渠道;若是具有盈利性质的,则可以采取从市场吸引资金的方式筹措资金;若是既有公益性又有盈利性的,其资金筹集渠道的拓宽便可从政府补助和市场吸引资金两方面考虑。
3.3加大安全管理的力度,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
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而言,一个小环节的损坏都可能会导致工程无法正常运行,因此为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运行,管理部门一定要对工程管理中的安全问题加以重视。在所有灾害中,自然灾害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损害是最大的,因此在安全管理中,工作人员一定要清楚自然灾害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危害,做到做好防护工作,从而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做好工程设施的保护工作,以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此外,在平时工作人员也要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检查与维修,消除安全隐患,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运行提供保障。
4结语
关键词: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
由于受到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我国城乡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权重比例存在较大程度的失衡现象,特别是在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上,农村地区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饮水安全问题作为一项基本的民生问题,是政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更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农民身心健康的根本前提。饮水安全工程做不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也就难以顺利开展,我们应意识到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不是某个地区所面临的个别的、暂时性的问题,而是在全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长期性问题,这个问题的有效解决不仅有赖于饮水安全工程的投入与建设,还需要依靠一个有组织的、系统的、可持续的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和机制的建立。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主要内容
鉴于我国农村地区分布范围广泛,分布跨度大,地区与地区、村落与村落之间的水资源分布基本面差异性强的特点,我国整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主要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内容:①根据当地水资源分布的基本情况,制定水质、水压标准,确定各个阶段、季度的用水量,选择合适的水源并建立相应的保护和节约用水措施;②选择适当的供水模式,针对性的设计饮水工程的流程环节和水处理工艺,以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要求,保证农村居民的安全饮用水;③选择适当的水处理设备,以及有利于净化当地水质的助凝剂、混凝剂,在选择中要注意对工程的成本控制;④加强饮水工程的安全运行管理模式,努力完善农村地区饮水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立水厂自动化的供水系统以及对水厂水质进行实时监测的运行管理模式。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类型和现在的状况
2.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类型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主要有以下的两种:①集中式的供水工程,这种供水工程以乡、镇以及多数的村为一个整体建设的。②分散形式的供水的工程,这种工程比较的小,只是以单户或多户为单位进行建设的
2.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发展现状
2.2.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乡镇和新农村的发展状况
乡镇和新农村一般经济发展状况都比较好,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比较高,人们对于高品质的生活质量是有追求的,对于饮水的安全问题是高度关注的,同时在乡镇和新农村,这种集中式的供水工程都有较大的规模,并且大多有十分完备的净水手段和技术,在乡镇和新农村的水大多数能够达到国家安全用水标准,而且有较为先进的饮水资源管理机制和技术。能够做到安全饮水。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小小的问题,例如说,这些净水工程企业的收益一般不是很高,他们的收益过低,导致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对于饮水资源的管理力度也会降低,这会间接导致饮水质量的大大的降低。这些是因为乡镇和新农村缺少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
2.2.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单个村的发展状况
因为单个村的人员比较少,村里的经济收益也不是很好,这些农村一般主要使用的是井水这样的饮水资源,那些分散式的饮水安全工程的规模不是很大,同时也缺乏较为先进的净水技术,水质一般不是很高,而且饮水资源缺乏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对于饮水资源的长期发展是不利。
2.2.3总结上面两个发展现状
虽然乡镇和新农村的供水安全工程的发展趋势非常好,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管理上的问题,这些管理问题需要我们去高度关注并且解决。而分散式的供水工程的问题更加的严重,不仅仅是管理上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着技术上的缺乏。我们要不断的发展先进的净水技术,为人们提供安全的饮用水。
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3.1没有有效的管理思想,同时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要使饮水安全工程能够长远的发展下去,对于供水工程的有效的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的调查可以得出,现在的对供水工程的管理意识还是非常的薄弱,可能有的在做表面上的功夫,但是却没有具体的操作,对于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置之不管。
3.2没有大力的宣传饮水安全工作,使得群众的参与度大大的降低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的提高,人们对于饮水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现在的饮水安全工程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与饮水安全宣传工作不到位有关,这使得群众的安全饮水意识以及对于饮水工程的积极关注度大大的降低。使得人们对于安全用水的认识发生了曲解,有的地方的人们认为看上去干净的水就是安全的可以饮用的水(尤其是那些老人),他们认为饮用自来水不仅要花费钱财,同时有时候会停水,还没有自己的井水好用这样会使得已经建好自来水没有人使用。
3.3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机构的职权不明
由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机构在供水工程建设的时候没有明确它的职权,可能会导致对于供水的管理不够,这就会大大的降低饮用水的质量,同时有的地方缺少专门的管理人员,对于安全供水来说有不良的影响。
3.4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来说存在着资金的短缺问题
由于在有些农村地区他们的经济发展不是很好,建设的供水工程的效益不能正常发挥,这样就导致了供水系统不能长久运行下去,对于这些地区的人们安全饮水是非常不利的。
3.5农村安全供水工程的管理水平不高,没有健全的制度支持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供水的要求质量很高,但是安全饮用水工程是在近些年的时候才逐渐的发展起来的,因此并没有健全的制度作为支撑,同时也缺乏一些专业的人才作为管理饮用水资源的人存在,导致在供水系统发生问题的时候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对于供水系统的安全使用有不良的影响。
3.6水质方面存在着的问题
对于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而言,水源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对于水源的污染是非常严重,在有些农村地区,当地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是很高,垃圾随处乱扔,导致对水源造成污染,而且这些污染是长久的,大大的降低了水源的质量,如以前的井水可以不用烧开就可以喝的,并且是甘甜无比的,但是现在的污染使得这样干净的水资源越来越少了,而安全供水工程的建设要依靠的就是干净的水源地,缺少干净的水源地对于安全供水工程的建设的影响非常的大。
4关于改善水质的建议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就是水,因此如何安全用水和安全用水工程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水源,保护饮水资源对于人们来说越来越重要。而这里主要的是从三方面来讲:水源地的人、政府、供水部门。
4.1对水源地的人的要求
对于水源地的人来说主要是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可以不到处扔垃圾,这会大大的降低水源地的污染,而且在农村地区,要少用化肥,适量的使用自然肥,减少农药对于水源的污染。
4.2对于供水企业的要求
对于供水企业而言,对他们的建议主要是加强技术发展以及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这里的技术主要是指净水技术,只有好的净水技术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水的质量,改善百姓用水质量,同时也要减少供水工程中对于水源的污染。
4.3对于政府的要求
对于政府而言,其本身对于水资源的保护主要起监督治理的作用,加大打击污染水资源的行为(这里主要指的是那些大型的污染企业),因为污染度高,要加大打击力度保护珍贵的水资源。同时政府也要加强对农村水资源保护的财政投入,环保也是有需要物质支持的。
4.4总结上述三个
只有三位一体才能更好改善水资源质量,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如果缺少了这三个方面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只能做到治标而不治本,对于饮水的长久安全使用是不利的。
5案例分析
水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保障,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十一五”规划期间,在西部某地区,地处深丘区,水资源相对较丰富,某镇地方政府对水源保护方面未引起重视,将辖区内海拔较高、水质较好的某小(2)型水库承包给私人进行肥水养鱼,经过几年的养殖,将原本清澈的水库水污染成水库以外几百米都能闻到的臭水凼。“十二五”规划全面普及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该政府想在该水库下游规划建设一个农村集中供水站,取上游承包养殖水库的水,但因水源水质原因,规划不能通过,该镇政府考虑民生问题,将已承包多年的养殖合同单方中止,并支付了高额的违约金,使已污染严重的水库水还为清水,下游的村级集中供水站也顺利建成,组建了专业的供水管理机构,该供水站建成后基本能覆盖全镇80%的农村居民用水,使该镇的农村居民饮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同时也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帮助。说明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个好的解决民生问题的工程。
6结束语
随着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重视程度的提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在资金、技术等投入方面势必得到更大力度的支持。然而农村安全饮水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我们要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作为一个整体的项目工程来考虑,要把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建设后的运营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加强饮水工程的运行管理,为我国农村地区营造一个可持续的安全饮水环境。
作者:代思容 单位:泸州市纳溪区水务局
参考文献:
[1]王金枝.宁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绩效考核研究[D].宁夏大学,2014.
[2]周青.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研究[D].湖南大学,2013.
1.1缺少明确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目标
在水利工程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打造高质量的水利工程已经成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行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但是什么样的水利工程是高质量的工程,并没有一个统一且科学的标准。笼统的质量标准以及管理守则,对于水利工程单位的运行管理不利。没有了合理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做指导,水利工程的实际管理工作就会失去方向,也会让运行管理工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以及水利工程的发展。所以,建立一个全面、具体、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目标,对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各环节管理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1.2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执行程序不规范
水利工程是一项具有公益性的工程,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民生问题的解决力度。正是因为具有公益性,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没有竞争性,也没有排它性,它是没有回报的开发项目。一些建设单位因此而忽视了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问题,没有足够重视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也没有针对水利工程本身的实际制定合理的运行管理执行程序。这样的现状,让许多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人员不知道如何开展自己的工作,也没有衡量工作质量的标准。
1.3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监管工作不到位
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是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的部分水利工程监管部门没有认识到运行管理的重要性,造成监管不力问题的出现。虽然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单位针对水利工作制定了相关的运行管理计划书,但在没有合理且严格监管的情况下,大部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计划流于形式。加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实效性不足,让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实践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可见,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是极其重要的。
1.4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管理人员是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运行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专业能力以及工作态度对于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还应当进行提高,其运行管理工作行为还需要进行规范。一些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人员为了实现自己的个人利益,忽视运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降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标准,造成水利工程运行价值的降低,影响了水利工程公益性与民生性的发挥。
2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加强对策研究
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法的开发,创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思想,加强管理制度的建立,才能促进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下面,我就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对策进行几点分析:
2.1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重视度,丰富管理方法
目前,许多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负责单位与负责人往往会关注水利工程的质量,没有关注其运行效果。这样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观念限制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发挥。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无论是运行管理领导者还是实施者,都要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与工作方法,加强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重视。从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开始融入运行管理思想,使工程建设与工程运行合二为一。管理者更要从水利工程的实际建设情况出发,开发更多创新性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手段,从单一的管理模式向多元化的管理模式过渡,提高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动态化的管理模式是一个创新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模式,管理者可以安排多个人员进行同班次同岗位值班,利用现代化管理系统全面监测每一个角落的运行情况,促进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质量的提高。
2.2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责任的明确
首先,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部门要多引进优秀人员,聘请一些水利工程运行协管员。更要利用定期的培训讨论让水利运行管理协管员了解有关于水利的法律法规知识,定期进行合理考核,对于通过考核的人员颁发资格证书。加强工作激励制度的建立,对于工作突出的人员,要在精神与物质上进行奖励,对于的人,要利用调离或辞退方式给予惩罚。其次,要根据水利工程的流域确立水利运行管理小队,以运行管理小队为基本单位对其管理范围进行确定。每一个水利运行管理小队要对其管理区域范围内的水利工程运行情况进行日常观察与分析,每一个小队要有一个负责人,组织小队日常的运行管理工作,将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责任明确到人。最后,水利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县、乡级水利工程管理部门的合作,将水利工程的维护与修缮、检查与观测、控制与运行等工作力度进行加强。从管理总部门到各县、各乡的水利管理部门,只有每一个部门的运行管理职责得以明确,才能促进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平的提升。
2.3提高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人员素质水平
要实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质量的提高,促进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代化发展,需要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执行者素质进行提高。在水利工程发展的今天,工程的现代化预警系统不断加强,管理技术向着自动化与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水利工程部门需要懂水利专业技术、懂管理方法、懂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加强现有管理者的培训力度,引进更多复合型人才,实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高素质队伍的建立,才能使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诸多问题得到解决。
3结语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创新与实践相结合,贯彻执行中油集团公司和油田公司工作会议关于管理创新的工作部署,以我厂“281”发展目标和实现今年天然气3.5亿方和原油10.3万吨的生产任务为中心,紧密结合我厂20*年各项经营业绩目标,针对管理难点和薄弱环节,围绕内控管理体系建设,以“降本增效”为主线,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为目标,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大力推进全员创新实践活动,加强创新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真正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创新,有力推动我厂科学、安全、清洁、节约、和谐发展。
二、开展管理创新活动的目的
通过开展管理创新活动,充分发挥厂机关各部室、基层各站队在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转变管理思想,更新管理形式,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式、方法,促进我厂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管理创新的范围及内容
20*年,管理创新工作要紧密围绕我厂在20*年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坚定“一个目标”、做好“两篇文章”、采取“三项措施”、开展“四项工作”、实施“五个推进”的总体战略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在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管理论文及发展研究课题三个方面加强创新工作。
(一)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要紧紧抓住事关我厂发展的重大性、疑难性、紧迫性问题,创新管理方法、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必须兼具创新性、实践性和效益性。成果选题可参照以下内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机构设置、转换经营机制等方面内容;在创新或改进安全环保、降本增效、开发管理、工程技术、工程建设、相关产业、投资项目、资金管理、装备管理、物资管理、成本控制、人力资源、质量管理、法律事务管理、企业信息化管理、全面绩效管理等方面内容;借鉴和应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创新成果,取得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其它企业管理方面内容。
(二)管理论文。要密切结合公司和我厂管理或改革的实际,有鲜明的石油行业特色,有创新的理论思维和独到的见解,对企业的改革与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管理论文要求论点鲜明正确、论据充分真实、结论明确,要结合实际情况,突出理论研究性和实效性。论文选题可参照以下内容:企业经营决策、战略管理、安全管理、hse体系、资金管理、装备管理、物资管理、成本控制、质量管理、市场营销、劳动用工、法律事务、清洁发展、和谐发展、节约发展、信息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及全面建设科技安全和谐大油田方面的思路、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等方面。
(三)发展研究课题。从企业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高度出发,对企业的内外部经营环境、发展战略及实施途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发展焦点问题等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可围绕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对国家、中油集团公司及中油股份公司政策、法规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主要是研究国家和上级有关财政税收、产业发展、劳动工资、环境保护以及深化改革等方面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及其变化情况,客观分析由此产生的现实和潜在影响,以利于企业正确解读、合理运用相关政策,完善内部配套措施;二是对我厂发展战略实施途径的研究。根据公司和我厂总体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对我厂各项业务的发展方式,以及财务、投资、人力资源管理等各项职能战略进行研究。三是对我厂优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根据公司重组整合后的管理需要,对我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的重点问题开展研究,大力推进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创新。四是对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焦点、难点问题的研究。以构建和谐企业为核心,围绕“三项制度”改革、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瓶颈、企业稳定形势维护等展开研究,对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针对我厂的经营现状和开发前景,主要围绕安全环保、节能降耗、开发管理、投资项目、资产管理、成本控制、人力资源、基础工作信息化、企业文化等方面,开展以管理机制、体制、制度、理念、方法、手段等为内容,通过建议、论文、论著、经验总结、成果报告等形式体现的创新活动。
厂机关各部门、基层单位要根据工作职能、主要业务及重点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突出本专业特点的管理创新活动。各部门主要侧重于专业管理机制、体制、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各基层站队主要侧重于生产经营管理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创新;基层班组和岗位员工主要侧重于小改小革和管理建议等方面的创新。为此,全厂上下要全面动员,积极组织,扎实开展全员全过程的创新实践活动。
1、安全环保管理重点在如何落实安全环保责任制,推进安全环保管理运行体系建设,风险排查与隐患识别,提高安全环保意识、能力、实效性等方面进行创新。
2、节能降耗管理重点围绕打造资源节约型企业,在建立节能责任体系,开展节约挖潜创效活动,提高集油、注水、机采、供热等系统运行效率,建立各种耗能设备消耗定额,降低能耗指标等方面进行创新。
3、投资项目管理重点在完善投资体系建设,优化投资结构和运行管理流程,加强项目的前期论证和实施过程跟踪管理,强化项目后期评估评价,严格项目考核等方面开展创新。
4、成本控制管理重点在成本的全面预算管理、单元核算、成本结构的优化组合、成本控制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
5、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围绕优化劳动组织形式和生产管理方式,完善考核激励机制,防范劳动用工法律风险;改进培训方法,严格培训考核,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员工素质等方面实施创新。
6、资产装备管理重点在资产的信息管理、资产的盘活利用和使用效率、资产分析评价、设备技术管理、设备现场管理尤其抽油设备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
7、物资管理重点在物资消耗定额的完善、物资计划、集中采购、仓储及使用跟踪管理、物耗分析评价等方面寻求创新。
8、开发管理重点在取全取准第一手资料,建设标准化油水井等方面进行创新。
9、基础管理重点在各类信息的采集与应用,提升基础工作信息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基层负担等方面开展创新。
10、法律风险防控管理重点围绕法律风险识别,完善风险防范预案,健全法律防控体系,积极探索法律工作与各项专业管理工作相结合的运行办法,依法维护企业权益等方面开展创新。
11、企业文化建设重点在探索文化与管理工作有效融合的途径,增强企业凝聚力,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等方面进行创新。
四、厂管理创新活动组织机构
为了卓有成效的开展好我厂20*年管理创新活动,让管理创新活动站在高处、落到实处,使其更加贴近经营管理工作实际,厂成立管理创新项目领导组:
组长:
组员:
厂管理创新领导组下设管理创新办公室,设在企管法规科。
主任:
组员:
五、厂管理创新项目管理小组责任
针对管理创新工作的范围及内容,厂各部门及基层站队要承担起相应的管理责任,分层级、分专业,综合协调,抓住重点,明确任务,严格按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1、实行层级管理。按照管理创新项目的内容涉及的范围、难易程度、可预期效益的大小和可推广应用的领域等因素,按厂管理创新办公室、专业科室和基层站队三级管理体制进行管理并使每个项目都要落实责任部门、责任人。
对于涉及层面广,跨部门或专业,制约我厂又好又快发展的薄弱环节等项目将列为重要项目,由厂管理创新办公室统一管理。
重要项目涉及的相关部门要按项目实施的要求成立课题组,确定项目长及相关人员,落实责任和工作任务,排出运行进度,明确要达到的目标及要求,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管理。
一般项目由专业科室和基层站队结合管理工作实际确定创新课题,并实施项目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各基层站队要发挥技能专家、高级技师、技师、技术能手、班组长等技术业务骨干人员作用,围绕岗位生产管理实际开展小管理、小改小革和管理创新建议等活动,落实责任,大力推进全员管理创新实践活动。
2、专业管理与综合管理相结合。按照管理创新项目的专业属性和特点,各专业科室要承担起相应项目的实施管理主体责任,针对本专业管理的重点工作和薄弱环节开展管理创新立项审查、过程跟踪、验收评价等活动,认真组织项目实施。
厂企管部门是管理创新的综合协调部门和牵头组织部门,负责健全管理创新组织,建立创新成果评审委员会及专家数据库,制定和督促落实管理创新方案,组织立项审查,监督检查实施过程,开展宣传培训工作。
六、管理创新项目组的工作内容和步骤
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要本着注重创新性、实效性、可推广性的原则,抓好立项审查、实施控制、验收评价、申报评审等关键环节,对管理创新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管理,真正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创新。
1、立项审查
采取逐级申报审查的办法确定立项课题。厂管理创新办公室负责组织专业科室和基层站队确定管理创新课题,要求每个专业科室和基层站队向厂创新项目管理领导小组至少申报2项课题;每个班组申报不少于1项课题或建议。
厂创新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对申报课题进行立项审查,确定向公司申报的管理创新项目和厂自行负责的管理创新项目,并将确定的公司级管理创新项目(2项以上)向公司管理创新办公室申报立项。
2、项目监控
(1)组织实施。各部门、各基层单位要按立项审批确定的课题,结合具体管理工作运行,精心组织实施,每个项目的项目长或责任人要认真负责,半年对该课题进行一次阶段性总结,总结要有工作写实与分析评价。
(2)检查指导。为督促各基层单位、各部门更好开展管理创新活动,提高创新工作的质量,厂创新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对创新计划项目采取不定期过程监督和检查指导;同时,调研各项创新课题的实施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调整创新方向和工作运行节奏,并总结阶段性的创新成果。厂管理创新办公室定期下发检查考核通报,及时公布每个管理创新项目的开展情况及运行状况。
3、项目验收
对实施完成的项目,厂各项目组要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和提炼,形成管理建议、论文、论著、经验总结、成果报告等。厂管理创新办公室要组织对创新项目实施过程及效果进行验收,验收内容主要包括创新项目关键节点的过程控制,创新项目在生产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创新成果的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价值,必要的实施现场和相关的基础资料等,验收要形成完整的评价报告;要通过现场考核、听取汇报等方式进行验收,还要在验收的基础上,组织召开管理创新成果会,对验收合格的项目进行,并交流优秀创新成果。
对未完成的项目,相关项目组要写出阶段性的总结上报;失败的项目要全面深入分析原因,并上报。
4、成果评审。
(1)成果申报:
①凡属公司统一管理的计划创新项目,由厂管理创新办公室向公司管理创新办公室进行申报;
②凡属厂管理的一般创新项目,由各创新项目组负责向厂管理创新办公室进行申报,经验收合格并后评出的优秀项目成果,再由厂管理创新办公室负责向公司管理创新办公室进行申报。
(2)成果评审:厂管理创新办公室负责组织并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评审。评审程序:
①管理创新办公室对申报成果统一分专业提交相关部门进行初评;
②对初评结果提交管理创新成果评审委员会综合评审;
③对评审出的优秀成果,提交管理创新领导小组审批。
(3)成果:厂组织召开管理创新成果会,对管理创新领导小组审核通过的优秀成果统一进行和评价,对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成果进行会议交流、学习、应用于生产管理实践。通过评审,对效益突出的成果给予表彰奖励。
七、建立管理创新奖励机制。
设立管理创新专项奖励基金,对于管理创新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专项奖励。从而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创新积极性,让在创新上有贡献的员工得到荣誉,得到实惠,受到激励,进一步调动全员参与创新工程的积极性。获得部级管理优秀成果一等奖的奖励10000元、二等奖的奖励8000元、三等奖的奖励6000元;获得公司管理优秀成果一等奖的奖励8000元、二等奖的奖励6000元、三等奖的奖励4000元;获得厂管理优秀成果一等奖的奖励6000元、二等奖的奖励4000元、三等奖的奖励2000元;获得部级管理优秀论文一等奖的奖励9000元、二等奖的奖励7000元、三等奖的奖励5000元;获得公司管理优秀论文一等奖的奖励7000元、二等奖的奖励5000元、三等奖的奖励3000元;获得厂管理优秀论文一等奖的奖励5000元、二等奖的奖励3000元、三等奖的奖励2000元。
八、几点要求:
(一)加强对管理创新的宣传和培训。各科室和基层单位上下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管理创新工作决不是喊口号,搞形式,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上;开展管理创新活动不是一项额外负担,而是研究解决本单位、本专业管理工作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的有效途径。为此,厂各基层单位、相关科室主管领导要亲自抓,积极组织宣传和动员,使每名员工清楚管理创新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知道创新的内容和方法、途径。通过宣传,使厂每个岗位、每名员工都肩负起创新的责任,使创新工作真正融入到各项管理工作实践中,形成创新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
(二)强化创新实施过程的管理,真正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创新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控制是目前管理创新工作最薄弱之处,必须要加以改进。在创新立项后要对创新项目实施过程组织进行必要的检查指导,对创新项目不能放任自流,坚决克服年初立项,年底总结,不管中间过程的现象。同时,要善于总结提炼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创新成果,真正使创新成果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通过创新实践,真正使管理创新工作既规范有序又扎扎实实的开展。
(三)各基层单位、各部门要成立组织,开展好管理创新工作。要求于3月26日前研究确定立项课题,完成申报工作,并排出运行时间,组建项目组。要及时制定创新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全过程实施管理,真正使管理创新工作做到有方案、有计划、有组织、有过程、有结果。12月22日前申报创新成果,要求创新成果、论文材料要求用a4纸打印、3号字体、楷体,创新成果控制在5000字以内,管理论文不超过3500字。
附录:1、《管理创新课题立项申请表》
2、《管理创新优秀成果推荐报告书》
3、《申报管理创新成果经济效益测算表》
附1
立项申报表
成果名称
完成单位
(含协作单位)
项目负责人
主要参加者
本单位曾获奖级别、等级、授奖单位及时间
预计效益
创新内容摘要(200字以内)
项目实施
起止时间
推荐单位
签署意见
(盖章)年月日
附2
管理创新优秀成果推荐报告书
成果名称:
申报单位:
推荐单位:
报送时间:年月日
管理创新领导小组
成果名称
申报单位
主要领导
成果主要
完成人
成果创造于何年何月,在本企业已实际应用多长时间、多长范围
成果已经取得的经济效益
(财务部门核实印章)
本项成果是否已在本单位推广应用,推荐单位对推广应用有何建议、打算
成果简介
申报单位印章:厂长(经理)签字:
注:本表只对成果的来源、性质、理论依据、结构内容、使用情况和取得的效果作1000字以内的简要说明,另附专门材料(最多不超过5000字)
附3
申报管理创新成果经济效益测算表
成果名称
申报单位全称
成果实施时间
年月至年月
成果实施范围
成果计算方法及公式
成果效益指标测算结果
序号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1
申报前一年效益额
万元
2
实施各年累计效益额
万元
3
平均年度效益额
万元
4
申报前一年效益贡献率
%
5
申报前一年投入产出率
%
本单位财务部门审核印章
年月日
上级财务部门审核印章
论文研究的科学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信息系统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手工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促使社会向信息化大幅迈进。
为了配合企业人事考核制度的贯彻执行,保证该制度执行过程中各项工作能够长期、高效、准确地完成,开发员工绩效考核系统,实现了员工绩效考核工作中绩效考核信息录入、绩效考核查询、绩效考核统计分析等功能。减少了人事部门人员的手工操作的工作量,提高了考核工作的自动化程度,加强了企业员工考核的管理,提高公司管理水平,通过员工绩效考核的管理,提倡多劳多得,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国外企业考核机制发展较早,到目前,考核制度已经成熟,在国外,多数企业都有适合于自己的成熟的员工考核机制,合理有效的员工考核机制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及工作的效率。我国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真正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并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制度体系,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重重困难,甚至是难以克服的困难。我国中小企业员工考核系统大致辞分为三类:第一类企业已经和国际接轨,其考核已经走向规范化,他们已经将考核的作用发挥出来了。第二类企业的考核正在走向规范化、体系化。我国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考核的重要性,力求引入考评制度来提高企业绩效,完善企业管理。但在考核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包括目标不明确,标准不科学,考核方法不当,没有沟通和反馈和结果利用不当等。第三类企业的考核成了走过场或者是对考核的利用严重失误。这类企业的考核有可能是过程不规范,缺少必要的步骤,或某些步骤存在严重的失误。
主攻关键之处
本程序采用ASP.NET技术进行开发,后台数据库由SQL
Server数据库支持,开发工具使用MicrosoftVisualStudio2005,通过使用C#语言实现,达到对数据库的操作以完成使用者的要求,关键之处在于:
1、深刻理解MicrosoftVisualStudio2005,用其进行程序开发
2、本系统后台数据库使用SQLServer2000,掌握SQLSERVER数据库的创建方法,分析数据库的模型,并对数据库的结构进行优化。
3、VS2005与SQL数据库的连接方法。
4、创建数据模型,编程时使程序简洁,易懂,代码精炼,该管理系统界面友好。注意数据规范化。
具体研究内容和重点解决的问题
具体研究内容:
1、实现对企业的各部门进行管理
2、实现对企业员工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
3、实现对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的项目进行管理
4、实现对员工绩效信息的录入
5、实现对员工绩效信息的统计与查询
6、计算员工的薪资
7、实现员工对自己业绩信息的查询
重点解决的问题:
1、数据库的定义,表结构的创建
2、ASP.NET页面的设计
3、绩效考核系统的流程分析
4、利用SQL的数据库访问技术
5、员工绩效的统计与分析
预期达到的成果及提供形式
1、能在测试服务器上运行出企业人事管理系统,并能实现基本的操作功能。
2、完成部门信息管理、员工信息管理、考核项目管理、考核信息录入、考核信息统计、薪资计算等功能。
3、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4、完成答辩所需的PPT。
5、提供形式为软件光盘。
现有的资料及设备
资料:
[1]徐国智,汪孝宜.《SQLServer数据库开发实例精粹》[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张玉平.《ASP.NET+SQL组建动态网站》[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冀振燕.《UML系统分析与设计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4]周靖.《VisualC#2005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丁宝康董健全著.《数据库实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6]张跃廷编著.,《ASP.NET数据库系统开发完全手册》:人民邮电出版社,
[7]桂喜.SQLServer2000高级编程技术[M].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8]海藩.软件工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设备:
关键词:火电厂;燃料管理;实践与探索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2.077
0 引言
燃料是火电厂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是提供电能的物质条件。而现在就国内火电厂的生存现状而言,煤炭的需求依然很大。巨大的资金需求以及燃料质量、价格、运输方式等问题的出现,将对火电厂的经济效益产生严重的影响。为此,想要控制运营成本,提高火电厂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对燃料的管理。如何实行高水平的管理,同时保证燃料的高质量将是未来火电厂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1 火电厂燃料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多年来,燃料管理一直是困扰传统发电厂的主要问题,管理标准和体制不健全,缺乏燃料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得我们始终没有达到燃料经营的动态管理。燃料业务中的合同、质量、计量、结算、成本等相关活动的信息像散落在盘子里的珠子,没有被有效地组织和利用起来。而且,在日常运行过程中,火电厂缺乏与其他企业的有效沟通,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导致我们的电力企业不能有效的运转。这些弊端暴露了我们的燃料管理是很落后的,他们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现在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1]。
2 火电厂燃料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2.1 火电厂燃料管理的实践过程
(1)明确火电厂燃料管理的目标。对于我们来说,火电厂的燃料管理并非易事,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燃料的采购、接卸、验收、化验等一系列阶段。在这些阶段中,我们要做好车辆的管理、合理配给煤炭燃烧,做好费用结算和系统核算,从而达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资源合理优化配置以及保证信息及时交流的目标。要确保以上流程顺利实现,就要建立一个一体化的服务平台来支撑,如此,便能使管理顺利进行。
(2)实施火电厂燃料管理的几项措施。首先,企业内部要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加大对燃料的管理力度,使公司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更加规范。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公司法》就是火电厂进行管理的主要依据,因此我们在制定公司的规章制度时,一定要将该法律作为行动指南,确保各项规定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其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燃料管理信息系统。燃料管理是一个步骤连续、业务范围分散、环节较多的组织活动,所以我们在管理的过程中,就需要建立一个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燃料管理信息系统。这种信息管理系统一方面能为我们传输、记录、存贮信息,且能及时而准确地反映燃料的全过程信息。各部门可把它作为决策依据,从而就能够快速地做出准确、可靠、实用的策略。另一方面,使用计算机建立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自动生成关于燃料的各种数据,这样不仅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也提高了燃料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集约、可控、科技含量高、内容丰富的燃料管理运行机制将对我们的管理大有裨益[2]。
再次,要严把燃料的质量关,提升燃料的利用率。近年来,燃料的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也就要求我们要适应燃料管理的新局势,不断注入新的科技力量,提升高技术含量,同时及时更新设备,提升员工的素质。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近些年来,我国的火电厂正处于经营模式落后的困难境地,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更要严格遵照公司的管理要求,从燃煤的分层混堆,单独建堆以及定期减温等环节入手进行研究和讨论,从而降低原煤的热值差、水分差以及贮存过程中的消耗,减少燃料损失。
最后,要建立并维护好燃料公司同发电厂之间的关系。火电厂对燃料进行的有效管理,离不开燃料公司的配合。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力公司与燃料供应企业的合作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就比如,最近非常流行的“网厂分开、竞价上网”的经营模式,它的出现不仅不会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反而会促进燃料集中管理模式的发展。因此,火电厂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要与时俱进,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加强集中化管理和一体化经营,来实现从燃料入手,降低经营成本的目标。
2.2 火电厂燃料管理的探索之路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即便是不同煤种、不同煤质的组堆数据都将录入到计算机中,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使得分堆实际煤质与计算机管理煤质一致。从这我们不难看出,将来火电厂燃料管理的探索之路就是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根据数据库的设计原则,将建立共享数据库,每个环节逐渐细化,它即是领导查询信息的直接信息源,也将为后期领导进行高级决策提供数据支持[3]。
除此之外,实行入厂煤采制化也是未来火电厂燃料管理的必走之路。将入厂煤录入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实行燃煤程序化管理,这些都是能够减轻工作人员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还要要求采制化人员持证上岗,促进燃管部门与煤场管理部门相互监督,这样就能保证煤质监督的客观性、公正性和严密性。做到上述这些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定期对火电厂的机器设备进行体检,这样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入场煤质量验收的准确性。
3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火电厂的有序健康发展离不开对燃料的管理,而且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也离不开优质的管理体系。因此,我们要尽快建立燃料管理体系,早日实现燃料管理的信息化,实现电力、煤炭以及运输企业之间良好的信息沟通,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未来火电厂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有序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封积杰.火力发电厂燃料精细化管理[A].电力行业优秀管理论文集――2014年度全国电力企业优秀管理论文大赛获奖论文(《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4年第一期增刊)[C].2014:2.
工程经济管理论文范文一:电力工程经济管理问题及对策
在科技及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也在不断的改革。而对于电力企业,在电力工程的建设中,对于电力工程经济的管理方法的确立及完善也在不断的增高。在当今社会的发展态势之下,全球的用电需求也在不断的加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电力企业的从业者的从业素养也挺不断增高,电力企业的管理也应不断提升,本文就电力企业的管理方法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入手,期望以这样的问题论证方式使得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电力工程;经济管理;方法
一、管理方法在电力工程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
对于现今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节节攀升的状态,企业间国家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对于传统的电力企业更是如此,压力也是非常巨大的。目前我们国家的电力工程行业发展的势头很猛,在这样的激烈竞争中传统的电力工程企业想要获得一席之地,掌握科学的电力工程经济管理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把对企业的管理方法放在第一位,就需要对企业内部的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及控制,对于企业的核心支撑--工程建设,也需要开展有效的管控。对于电力工程的控制管理就要从设计、实施、监管三个大的方面入手具体在工程造价、成本、施工费用的具体阶段入手。通过对传统电力企业的管理方法的提升,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又有一席之位,得到更好的进步与发展。在针对传统电力企业施工全过程管理方法的提升,还能够有效的控制成本,使得预算达到更好的效果,从而保证企业在施工完毕后合理利润得以保障。在电力施工中的各种类型、各种因素实施有效的管理,会对整体的管理产生积极的效果,尤其是电力工程当中经济因素的各项控制,会有决定性的作用。
二、具体管理方法概述
电力工程经济管控是一个复杂多面的工作,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也需要全方位的调整,具体来说,成本的控制降低、资源的优化利用、工程的如期完工都是需要完成的步骤。
1、设计阶段
设计是一项工程最开始的阶段,也是一项电力工程结构中的核心,并且设计环节所需要的资金大约仅占总工程预算成本的百分之一,但是设计阶段对于整个工程的经济影响比重可高达百分之七十五甚至更多。在设计阶段,从电力工程的规模预计、结构标准、功能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从而确定整个工程的最大成本需求,在初步的施工图纸制作完成之后,对于准确的造价具有很好的标准参考作用。当然,在实际的施工阶段,还需要结合施工地点的具体条件,如地理位置、天气、技术、经济发展水平等一系列因素做出具体方案的调整,从而使得工程依据最佳方案开展,使得工期、成本都能控制在预算之内。
2、施工阶段
在施工阶段,对于各阶段的控制工作为管理的重点。对于预算,一定要进行切实有效的管理,预算管理的成功,对于整个电力工程的顺利完工乃至整个企业的合理运作都至为重要。所以,在施工的预算管理要保证管理的全面性、合理性,专业人员的参与必不可少。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还要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如当地的经济水平、施工难度、天气及其他因素对预算做出合理的编制,保证施工阶段预算控制的合理性、可行性。第二,预算审查也是一项重要工作,而且,由于具体施工情况的复杂性多变性,工程变更也是预算审查的一个难点和一个重点。设计的变更,施工方法的变更、工期的变化、人员的调整等多种因素都会对预算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但是,如果能够在顺利审核施工中的变量,从而很好地完成预算审查,是能够极大促进电力工程经济的管理效果的。特别是在一些大型的电力工程中,往往设计工作不能很好地预估所发生的各种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做好施工变化签证工作,做好预算审查,往往是工程能够顺利完成的基础,对于预算变化审核工作完成得越早,对于电力企业最终的成本控制意义越大。所以,在施工阶段,能够保证变更预算审核顺利完成的关键是现场签证制度的完善和审查,这就要求在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人员,在业务上不仅要具备基础的业务知识,对于预算管控的基本概念,工程签证的变更规则也应熟练掌握,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顺利,保证不合格项目的筛查完整、保证预防施工企业偷工减料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而且对于施工合同的履行也应依法进行。所以,在施工阶段的预算控制和审核,对于工程经济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招投标阶段的过程中的参与单位也应做到规范报价,要结合工作量来进行成本的核算,保证标底在预算制定过程中的正确引导作用。
3、结算阶段
在工程完工,进行结算之前,都需要进行工程量的清算,以工程量的清算结果作为核准施工单位是否依照合同合法完工的标准与依据。而从事这项工作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对图纸的熟悉掌握,施工流程的充分了解、还需要具备能充分了解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关方案的制定及事实程序等专业技能。除过工程量的的审核外,定额的审核也是结算阶段一项重要的审查项目。定额通常指工程中各项消耗而形成的费用支出。一般来说,定额单价可以在项目核算中直接套用,但前提是确实保证定额单价的准确性。但在结算中有些项目则需要进行定额的换算,以确保结算的的取费基数的准确性,防止错套、高套情况的发生。当然,在核算中,取费类型也要与招标合同、施工合同保持一致。
【参考文献】
[1]宋芳超.电力工程管理手段与节能设计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0)
[2]邵福平.电力工程管理的问题及改进方法研究[J].通讯世界,2013(11)
工程经济管理论文范文二:工程经济管理风险控制措施
摘要:工程项目在运行过程中,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工程风险不但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这些潜在的风险会严重影响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对于工程的安全性影响较大。因此,必须加大对工程风险的预防和管理,才能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特别是对于经济风险的管理尤为重要,其是工程顺利完工的保证。文章分析了工程经济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风险,提出了应对风险的有效控制手段。
关键词:工程经济管理;风险;控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科交叉现象逐渐成为经济的主流。其中,经济学和工程学的交叉所产生的工程经济学,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工程经济中常常隐藏着一些潜在的风险,严重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因此,对于工程经济的风险管理至关重要。工程经济风险防范主要是指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同时确保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我国企业想要适应目前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就要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一、工程经济管理过程中风险控制的意义
工程项目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阻碍着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和经济管理的有效实现,企业想要有效防范经济管理风险,首先要对各种风险进行正确地识别,预测风险可能给工程项目造成的损失,准确评估各种风险的影响,进而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对策,降低风险对工程项目的影响。工程经济管理风险控制可以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及时规避风险造成的损失,准确把握工程项目的风险,以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提高工程的质量。有效地控制了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确保工程按时完成,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投资方的权益。做好工程项目的经济管理风险防范,可以提高工程的安全性,保证施工人员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提高企业的社会收益。
二、工程经济管理中的风险分析
(一)施工方案风险
在工程项目建设时,施工过程会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导致工程项目进度缓慢,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资金的周转情况、工期的改变、政策和环境的变化、施工技术的选择,施工材料的变化等都会提高工程项目的风险。如果在工程施工时没有充分考虑这些风险,没有按照环境和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施工方案制定,将会出现施工方案选择不当,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
(二)项目投标风险
招标是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往往工程设计环节就会涉及。施工企业设计深度不足,其标价的单价无法完全涵盖工程的全部,在工程施工后会出现实际施工图纸和设计的工程施工图存在差别,而想要变更这些差异,就会与投标时的单价不符。企业想要进行风险转移,就会在签订合同时将这些风险转嫁给承包方。而在工程项目招标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恶意压价现象,施工企业想要招标成功,就会压低招标的价格,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风险。而我国对于工程项目的管理制度仍不完善,业主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往往会强制企业采用不合理的结算方式。
(三)材料采购风险
工程经济管理的目的就是确保工作人员共同发挥作用,提高经济管理的效果。但是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工程经济管理仍然只是针对自身的管辖范围,而对于其他部分的管理难以开展。材料的采购是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础,其管理质量将直接决定工程项目的质量,是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关键。但是在材料采购时,企业对于采购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材料采购管理质量低下。工程材料的价格会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出现波动,材料采购不可能在市场价格较低时全部完成。因此,当材料价格上涨时,就会给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另一方面,工程施工时还需要租赁一些大型机械设备,而这些设备管理不当或者出现一些意外等,就会导致工程停工,降低这些设备的使用效率,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四)施工风险
工程项目施工风险会直接制约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对企业的整体效益造成影响。企业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在合同签订前都会分析施工的成本,将人员费用、材料费用等详细分析,从而制定科学的施工计划,但是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施工过程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设计的变更、外界环境的变化、政策的变化都会对企业施工造成风险,严重损害企业的利益。工程项目想要顺利完成,需要雇佣大量的施工人员,而施工人员的素质存在差异,其整体素质不高,且安全意识较差,容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
三、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有效控制措施
(一)完善对工程经济管理认识
企业想要提高工程经济管理的效果,首先要提高工程项目参与人员的管理意识。工程项目经济管理较为复杂,需要各个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性管理。工程项目的工作人员必须提高成本控制意识,充分考虑成本和工程进度的关系,实现成本控制的同时,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工程项目施工时,有时会出现追赶工期情况,这对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容易出现安全隐患。而企业的工程造价人员基本不会参与工程施工方案的制订,这导致工程项目的经济和技术关系难以一致,容易出现忽视经济的现象,提高了工程项目的造价。因此,企业要加强造价和设计人员之间的合作,提高工程项目施工的经济性。
(二)构建工程经济管理体系
工程项目建设企业要构建工程经济管理部门,全面管理工程项目的运转工作。企业需要建立设计和营销等专业化机构,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工程项目的开展。工程经济管理部门能够保证将经济管理落到实处,监督工程成本的预算,将各个部门的经济管理有机结合。企业的管理层主要负责工程项目施工方案的制订、施工分包以及资金调动等工作,而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工程进度、建设质量和安全的监督。企业必须构建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施工漏洞有据可循。企业在工程项目招标过程中,要尽量使工作透明化,以保证招投企业的利益。在材料采购时,可以通过规模化采购,构建企业内部的物流配送机制,形成科学的材料配送网络,降低材料的采购成本。
(三)构建风险控制体系
工程项目经济管理中,需要合理化管理工程合同,通过专业人员审核合同的内容,分析合同的有利内容和不利内容,进而维护建设企业的权益。在合同签订时,要积极与对方交流,进行有效的谈判,尽量争取合同的平等性,降低企业所要承担的风险比重,提高建设企业的权益。同时还应最大限度地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工程项目施工时,要严格按照合同规定进行,并做好详细的记录,一旦出现与合同内容不符的情况,要及时收集客观的、公正的证据,积极维护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工程项目在建设之前,要聘用综合素质高、管理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进行管理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和安全意识以及施工技能,以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企业要最大限度地使施工人员熟悉项目的内容和工作环境,培养工作人员应对危机、处理危机的能力,降低劳务风险对工程项目的影响。企业还要对施工材料和设备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与供货商签订供货协议,降低市场价格变动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企业采供部门要密切关注施工材料的变化情况,合理的预测材料价格的变动,提前做好采购,避免材料涨价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如果遇到不可控制的价格上涨,企业可以延长相应的工作时间,缩短工程的工期,以降低材料价格上涨对企业收益的影响。同时企业要做好时间安排,切不可盲目延长施工时间,要保证施工人员充足的休息,才能在缩短工期的同时,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四、总结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过程,其设计诸多方面。其中,工程经济管理是结合经济性和技术性的全方位管理,其可以保证工程项目的良好运行,降低施工的成本,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企业必须提高对工程经济管理的重视,分析工程经济管理中的风险,制定科学的风险控制措施,才能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韩福君.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的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3(23)
[2]包乐.新形势下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23)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了适应现代化的居住要求,房地产业加快了发展的速度。工程管理环节在房地产开发中对工程的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重视工程管理的环节,提高开发项目的品质是现代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房地产意义及工程管理与一般工程管理的区别,提出房地产工程管理的基本措施,阐述工程管理环节在房地产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字:房地产;开发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房产市场是从事房产、土地的出售、租赁、买卖、抵押等交易活动的场所或领域。房产包括作为居民个人消费资料的住宅,也包括作为生产资料的厂房、办公楼等。所以,住宅市场属于生活资料市场的一部分,非住宅房产市场则是生产要素市场的一部分。房产也是自然商品,因而建立和发展从事房产交易的市场是经济运行的要求。房产市场是房地产业进行社会再生产的基本条件,并可带动建筑业、建材工业等诸多产业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其他行业经济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自1998年我国深化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城市和农村对住宅的需求巨大,每年都有十几亿平方米的住宅竣工,对拉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保持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一个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是成正比的。在国外,房地产业通常被视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目前,市经济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不多,但是房地产价格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较多(全国房地产平均价格水平约2200元/平方米)。这说明,该市房地产业发展空间还是相当广阔的,对本市的发展也是起着很大的发展作用。 对于金华的房市来说其经济影响力也是一样的。
二、房地产开发管理体制
房地产开发管理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了较为顺利完成工程项目的投资,对开发项目人员、公司财务、工程管理、销售管理以及后勤部门进行组织和管理,这也是开发企业实现规划管理和施工以及物业管理的前提。其中企业工程部主要是代表开发商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进行管理,主要的内容包括与施工单位协调沟通、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控制、合同管理、结构设计变更、报价和工程原材料采购以及库存进行管理。企业财务部主要负责企业的资金管理‘并且定期制作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报表,主要包括建立工程项目的融资计划,施工单位的工程款结算以及企业营业费用结算。销售部门主要是负责企业开发产品的销售,主要包括销售方式的选择、销售价格的制定以及销售渠道的建立。房地产开发管理的目的以及原则就是要整合企业物力、财力、人力,从而建立一系列的科学、规范的运作流程,以现代化的信息管理为依托,开发出受市场欢迎的产品,房地产开发管理的重点企业的内部经营,核心是工程项目的开发过程,具体要求是控制成本、保证质量、缩短工期以及市场创新开发运营等。
三、房地产开发管理的主要内容
在我国房地产开发管理中主要的内容包括规划管理、施工管理、物业管理。
3.1房地产开发规划管理
房地产开发中规划管理是指对规划设计的管理,设计单位完成开发商所委托的建筑楼盘设计,重点在于对规划成本、工程进度以及工程目标进行控制和管理。开发企业建立采用完善的规划系统对规划设计进行管理,规划管理和规划设计是相辅相成的,在规划管理系统中提高规划设计审查和管理水平是重要的目标。规划管理系统与规划设计的核心是保证规划设计成果满足工程项目规划的要求,通过各种审查手段,提高规划设计管理的水平。
首先开发商对于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要点、原则进行确定,在管理系统中输入确定的要求要点,在规划完成后对规划方案进行检验与评估,适当的采取反馈及修正的控制方式进行调整,最终选择最佳设计方案,其次规划管理中应尽量减少对规划设计工作习惯的改变。通过计算机进行规划设计成果审查,如果规划设计单位报送的设计方案符合系统规定的一定格式标准,规划管理系统可以将规划图导入系统,与地形图、管线图等图层进行指标计算、比较、进行查询统计。审批通过的规划图,首先由开发商确定规划设计的要求的原则,然后由参与设计单位开始进行规划设计,通过进度控制和计算机审查,最终设计方案的评估、和比较确定,然后反馈到开发商,根据开发商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最终确定。
3.2房地产开发施工管理
施工管理就是对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工程进行管理。房地产开发公司一般有工程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施工管理,而工程整体的管理模式及承包模式由公司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情况来确定,常见的施工承包模式有施工总承包、平行承发包模式、项目总承包模式。就我国而言,房地产的施工建设一般采用平行承包和施工总承包两种方式,就是要么对工程的施工完全发给一个施工单位完成,要么对不同的建筑项目分别发包给不同的施工单位来完成。伴随着建筑市场不断的走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的发展,对大型的工程项目和高档的楼盘,房地产开发商应该采取项目总承包或者施工总承包的模式进行施工管理。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和某个具体有丰富施工管理经验的施工单位签订施工总承包管理协议,负责整个项目的施工组织和管理。
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施工管理模式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但是目的却是相同的,在合理的控制成本下,以最快得速度完成高质量的工程项目。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开发企业必然在施工质量的控制、进度控制以及成本控制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即通过施工资质验证、招投标、现场施工检查(包括人员资质、机械设备、材料质量、施工技术程序、施工环境)监理工作、工程款发放等等措施,开发商能够对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进度以及成本进行掌控。
3.3 房地产开发的物业管理
物业管理是指专业组织机构,受业主委托,按合同或契约,运用现代经营手段和修缮技术对已建物业及其业主进行管理和服务。房地产的业务管理,一般包括对房屋及附属配套设备、设施及场地以经营方式进行管理,对房屋周围的环境、卫生、安保、绿化、公共设施、道路养护等等实施专业化管理,并向业主提供多方面的经营服务。物业管理是为了使物业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保障舒适安全的小区环境和家居生活。在社会分工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发地产开发在规划设计阶段,通过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招标择优选出专业的物业管理服务公司。
四、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的注意问题
房地产开发经营中的工程管理包括上述的规划管理、开发管理、施工管理和物业管理、显然,如果要完成一项成功的工程项目就必须在这四个方面都做得出色才能够实现,因此,协调这四个管理内容之间的关系,并使之相互促进和合作司开发商协调重要内容。作为投资者,房地产开发商应该把可施工研究设计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上,即在规划设计之初、规划设计完成以及施工完成时召集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相关专家以及本企业的组织者、协调人员定期召开研究会议。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和讨论,集成化、系统化、专业化地完成工程项目的目标。另外在项目决策期的成本很少,但这些决策却能够对项目的整体成本产生重要影响,可施工性研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从规划阶段、设计阶段、到施工阶段、物业管理阶段呈现出明显的递减趋势,产生的效益也是如此。工程的施工图纸设计说明一旦提交要更改就比较困难了,因此开发企业和施工单位应该尽早参与到规划设计的可施工性研究中去,而开发商更要做好前期的项目决策。
五、结束语
当前,由于受到我国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市场环境变化因素的影响,这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发展来说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控制项目成本,加强项目成本控制管理的水平在现代房地产企业发展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凌青,浅议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管理[J].商业经济,
公路经济论文范文一:公路经济管理体制研究
一、公路经济管理措施探讨
(一)法律方面
我国目前在公路的管理方面还较为混乱,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在公路管理的有序性和发展性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原因在于缺少一套较为完备的健全性的法律保障机制。我国在对于高速公路管理的相对落后性上使得公路管理方面不能完全体现出其对于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从法律方面来看,立法上对于加快高速公路建设以及管理上需要适应相关的时展的需求,这是当下时展的必然选择。因此,要想充分发挥公路经济管理方面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就首先需要在遵照法律的基础上积极制定相关的交通建设方面的法规等。例如,关于明确公民在高速公路交通活动方面所享受的权利以及应该履行的义务方面,进行相关的公民交通权利以及义务的相关规定,使得人们能够明确规范自身的相关行为,从而能够使得在发生纠纷的过程中能够有章可循,进而减少一些交通方面的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因此,要想在公路经济建设方面充分促进国家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应该要尽早完善公路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能够从更大程度上实现交通管理的有关的科学化和法制化发展,不但能够有效健全我国的公路管理体制的相关方面的需求,还能够保证我国的公路健康发展的主要需求。
(二)行政经济方面
高速公路自身在自然垄断条件和主要的需求特征方面,我国的高速公路目前主要就是少数的企业实行垄断性经营。我国高速公路之所以能够被少数的企业所垄断,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公路自身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和规模性以及不可替代性,这样使得公路的建设和管理的投资以及经营风险大等,这样能够造成一般的企业对于公路投资方面难以承担。由于少数的企业在垄断的情况下,使得我国的高速公路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现象。因此,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扮演较为重要的角色,主要就是通过一些经济手段干预相关的市场发展,承担起维护公共产品有序发展的重要责任。在组织和建设管理公路的过程中,在使用良好的交通服务的基础上,赋予特定的企业在公路建设上的垄断的相关权利。未来能够有效减少企业在进行公路管理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管理部门以及一些赋予了企业垄断性经营权的基础上面加大对于该情况进行治理的力度。例如,主管部门可以使用微观规制的方法。微观规制主要指的就是政府赋予企业特许的相关经营的同时,允许政府对其进行相关的治理。在这样的处理方案下,一方面主要是适应了一些公路的实际运营发展的相关规律,另外一方面主要就是体现了政府对于宏观经济方面的发展目标和需求,从而减少一些因为企业垄断带来的一些不利的影响和问题。除此之外,政府赋予了企业在公路建设权限的主要表现方面在于其特许的相关经营企业签订的相关特许经营合同内容。因此,相关方面需要明确合同的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在双方权利和义务都得到明确的基础上,进而保障公路建设和管理的合理性运行。
二、成本方面
在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方面,主要涉及的是公路施工项目的成本费用的相关预测和计划、公路施工成本费用的分析以及公路工程的成本费用的相关控制。公路施工项目相关的成本费用的计划和预测是任何一项工程在施工之前需要进行科学计划和论证的部分。相关的工作人员通过对于编制工程施工的预算方面来完成项目施工之前的相关成本管理的工作。预算管理作为工程建设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在整个公路管理和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都反映着成本管理的问题。公路施工项目的成本费用相关管理的另外一个主要的环节是计划成本,计划成本主要是项目经理部门按照工程计划期间内的相关工程资料,在工程的施工之前提前编写出相关的成本计划等,形成完整地成本控制计划。因此,在实际的公路施工项目成本费用的管理过程中,应当要严格地执行相关的开工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从而制定出完备的成本计划,以免造成一些资源上配备不合理的问题。
三、总结
总之,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部门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将扮演着更多地角色。除此之外,运输市场也会逐渐面临着更多的问题,这不仅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关于如何提升我国的公路的经济管理效率并且制定出适合公路运营的管理模式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笔者主要分析了公路经济刮泥的体制和措施,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的公路建设。
公路经济论文范文二:经营性高速公路经济管理论文
一.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性
1)保障大众社会的出行利益高速公路已经成为了现代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外出旅行,都离不开高速公路。从其性质上来说,高速公路是一种开放性和公益性的工程,但从其本质上来讲,它是一种公共产品。对于公共产品的管理,其管理结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众的利益。为了进一步保障人们的出行利益,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加快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已经成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有利于国有资产的安全高速公路是国家持有的,它是国家的特有资产。加强对高速公路的管理,换句话说,也就是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在管理高速公路的时候,不论高速公路的投资者是谁,管理者和经营者是谁,总体还是属于国家的,它是一种无形资产。既然高速公路是国有资产,加速高速公路的经济管理的意义就更为突出。用经济管理体制的规范与约束来管理高速公路,这对于加快高速公路的发展,做好高速公路的养护与维护工作而言,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3)满足生产力的客观要求经济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每个不同时期有着每个不同时期的发展特色。社会生产力的客观需求也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就实际情况而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生产社会化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必然产物,只要是社会化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无论它是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私有制,都必须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国家的发展基础,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与此有关的各类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和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是日益增加。面对如今的发展现状,建立相应的经济管理体制,加快高速公路的改革,也是适应社会化发展的客观需求。
二.经营性高速公路经济管理改革的措施
在管理的同时不断积累有关的经验,在后期的改革中,才能不断探讨出更加有效的改革措施。高速公路的发展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为了更好地管理高速公路,其有关的改革措施也要综合多方面进行考虑,尽可能考虑完善。以下主要从三方面来阐述关于高速公路经济管理的改革措施。
1)经济和行政手段高速公路的发展并不是独立运行的,它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如今它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公路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基础设施,它的规模性、公共性、不可替代性和非营利性,以及它的投资数额大、施工周期长、投资回收杨苗河北省高速公路石黄管理处石家庄050000时间长、经营风险大等特点,导致很多的企业不愿意参与其中。在这种发展情况下,政府必须出来干预,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主动承担起高速公路的责任,与此同时组织高速公路的施工和建设,并提供良好的服务,只有一家企业来负责管理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的一切都与它有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该企业就是一种垄断性企业。现如今的管理方式正是如此,高速公路作为国家的资产,它的一切与国家设立的相关单位有关。政府对高速公路的经营进行规制的措施,不仅符合了高速公路的发展规律,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
2)法律手段高速公路的管理中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不失为一种好的管理方法。尤其是在那些经济发达的地区,高速公路每天的车流量都不计其数。做好高速公路的管理,与加快城市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首先,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法律规范,以此来约束一些违规的行为。一套规范的法律是保证高速公路运行的基础,同时也是建立经济管理体制的基本需求。在管理的过程中,会运用一些已有的法律法规,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还应不断完善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使其更加完善。早在2004年,国家就出台和修订了《公路法》和《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这两项法规已经对相关的收费做了具体的规定,但是对于经营性的高速公路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出台,因而在管理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来参照,使得很多问题不能被及时解决,时间一长,问题的严重性就更加突出。为了进一步改善现状,相关部门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经营性高速公路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尽可能实行一种综合性的执法机制,对高速公路中的力量和管理资源进行统筹分配,从而形成快速的反应机构。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行政的办事效率,保障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行,还需要不断完善管理信息体系,从而提高管理水平。
3)强化高速公路的成本管理对经营性高速公路进行经济管理,不仅仅是在高速公路建成之后进行管理,在高速公路的建设期间,对高速公路进行成本控制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成本控制主要从施工人员的费用、材料费用、现场管理费用等多个方面入手,依据成本计划和成本降低率,通过和实际的成本进行比较,定期检查成本的完成情况,并对其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影响成本增加的因素,并从中总结出相关经验,从而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具体措施。一般而言,高速公路在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后期工程完工的经济效益,对高速公路的经济管理有着最密切的联系。
论文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金融不良资产之成因,结合巴赛尔体制、公司治理原则及西方银行风险管理经验,从社会学层面,讨论了金融风险管理,银行内控制度与银行监管制度。
一、金触不良资产之现状与成因
(一)金触不良资产现状
1999年底,国家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华融、信达、长城和东方,目的在于协助消化四大国有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的19001)亿元不良贷款。2001年底,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戴相龙指出,四大银行的不良资产已达18001〕亿元左右。截至2003年底,四大银行的不良贷款已达20001〕亿元。据统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信贷资产,1990年为2952亿元,1996年达9500元亿,6年间增加了两倍多。至1999年高达18001〕亿,3年间几乎又翻了一番。国有银行在近五年间消化了将近15001〕亿元不良贷款(尤其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但新出现的不良贷款总量几乎保持在原有水平上。国务院批准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是我国借鉴国际经验和方法,处理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重大举措。但是,五年过去了,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总量却有增无减,这使得我们不得不从多角度、深层次分析金融不良资产的成因。
(二)金融不良资产现状的成因
1.国家所有“虚位”、具体责任“真空”、金融风险意识淡薄、银行经营管理不善。
2.银行体制弊端、金融监控缺漏、银行职员素养缺失、金融犯罪问题严重。
3.银行有法不依—法治观念淡薄。
4.国企效益低下—债务转嫁银行。
5.诚信观念缺失—逃废金融债务。
6.人情关系文化渗透—银行借贷关系扭曲。
二、金触不良资产之法律规制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认真学习、研究和借鉴西方银行管理经验,健全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一)巴塞尔原则及经脸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1988年7月通过、于1997年4月补充修订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通称《巴塞尔协议》)规定: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最低目标标准比率为896,其中核心资本成分至少为4 96。该协议出台之后,德国为首的欧共体各国纷纷响应,英国、日本等国银行均严格达标。美国银行不仅确保资本充足标准,并创造性地建立了资本风险预替系统,从而保障监管机构防患于未然,有力地促进了美国金融业的稳健运行。1997年9月,巴塞尔委员会通过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规定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条件、审批程序、持续监管手段以及监管权力等有关方面的25项原则。巴塞尔委员会于1998年9月针对银行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颁布的《银行内控制度的基本原则》,先后在内控文化、风险识别评价、内控措施与责任、信息及其沟通和内控制度监测等方面,规定了13项原则。同时,巴塞尔委员会在吸取一些银行沉痛教训的基础上,了《关于操作风险管理的报告)(关于银行透明度的建设》等文件。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上述一系列原则之所以日益得到其成员国与众多的非成员国的高度重视并适用,就在于这些规则和要求是巴塞尔委员会聚集了大批业内专家,针对银行金融业务数年开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深人研究的结论、对策和成果,符合国际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具有内在的科学性和外在的权威性,是巴塞尔委员会与许多国家和国际性组织共同合作的结晶。
(二)西方银行风险管理
金融业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对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不懈探讨和深人研究已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经验。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建立的存款保险制度,有力地促进和稳定了美国银行制度,亦先后为日本、联邦德国、英国等国家所借鉴。目前,许多国家均建立并完善了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的创立和完善,丰富和发展了银行监管体系,已成为防范金融风险的行之有效的举措。
德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中的VAR( Value at Risk)风险度量法以及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等多管齐下的策略,加强金融监管,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了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真正步人金融市场可谓是刚刚踏上征程。我国加入WTO之后,商业银行无疑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市场中运作、经营和发展。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控制、减少、避免不良资产,应当认真汲取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措施,逐步提高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督管理水平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
(三)确立风险防范理念
学习和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管理经验,牢固树立风险防范理念。金融风险防范应是整个国家、银行系统和银行全体职员共同的事业。风险管理、风险防范、风险控制的观念和意识,应根植于整个银行系统内的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位职员的灵魂深处。正如巴塞尔委员会颁布的“银行内控制度的基本原则”的报告所要求的,董事会、管理层与全体员工应该在银行内部营造一种“内控文化”。银行的所有职员都应该了解各自在内控制度中的作用,全面投人内控制度建设。
(四)建立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借鉴巴塞尔委员会颁布的原则、规则、标准和建议,汲取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银行系统的风险管理机制·,应是我国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减少、避免金融不良资产的系统性工程。巴塞尔内控基本原则强调,内部控制是需要董事会、高级管理以及全体职员不懈努力而实现的过程,是一个能够不断进行风险控制信息反馈并能进行自我调整的动态过程。巴塞尔委员会在《有效监管核心原则》中指出,在有效银行监管体系中,监管者必须具备操作上的独立性和实施监管的能力和手段,必须全面了解各类银行业务性质,并尽可能确保银行自身适当风险管理,使各个银行的风险水平得以评估,确保银行具有充足的资源承担风险。有效的银行监管体系,必须具有统一、明确的责任和目标,必须具有银行监管的适当法律框架,包括银行机构的许可规则和持续性监管规则,监管者实施法律和执行审慎监管权的规定以及对监管者的法律保护,还应建立监管信息分享安排及信息保密制度等。根据巴塞尔委员会上述有关原则及其精神,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应是有效的银行监管与银行内控制度的有机结合。
(五)健全银行内控制度
从银行内控制度而言,首先应建立决策科学化、管理规范化、运作现代化的风险管理机构。建立由董事会直接领导的、监控全面风险的、相对独立的风险管理决策机构,决定银行风险管理原则和风险管理程序,制定风险管理政策,监督评估执行管理层控制风险的管理状态,提出风险管理的改进建议并监督其在限期内完成改进任务。风险管理决策机构下设独立于银行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具体跟踪监督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执行,开发风险管理技术,监管授信业务的授权和受信决策程序,识别评估银行风险,分析确定可控性风险与不可控性风险,并对可控风险提出相应的控制程序和措施,向有关业务部门提出;对不可控风险,要及时报告风险决策机构,以便迅速采取相应对策。。其次,要建立和完善信用风险、管理风险、经营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所有各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制度。实现制度化、流程化、规范化的管理,杜绝任何一个不受制度约束的职员,避免任何一项不受规范监控的业务。第三,要不断创新风险管理措施,积极借鉴西方商业银行风险规避、风险分数、风险转嫁、风险补偿等风险处置策略和经验,建立健全配套规范的风险处置制度。第四,要造就整体优化的员工队伍。1995年1月,巴林银行因资不抵债,被荷兰国际集团以1美元的价格收购。几代人为之努力了200多年的一座金融大厦,被一个普通操盘手毁于顷刻之间。因此,“当银行行长就像坐在火山口上。任何一个普通员工的一个违规操作,都可能诱发火山爆发而导致灾难性后果”的说法不无道理。这正是金融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别之处:企业安危不仅仅系于管理层面,而且系于每个普通员工的手里。因此,商业银行的员工队伍务必整体优化。首先要创新队伍建设理念,确立“员工为主人为本”、“我与企业共长久”的队伍建设战略,促使企业与员工目标一致、员工与企业同步发展。着力营造了解员工、理解员工、关心员工、尊重员工的人文氛围,给予员工自我发展的空间,满足员工施展才能的需求。每一位员工均有成就感和归属感之时,也就是商业银行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之日。其次要有完善的员工培训机制。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分业务持续性地对不同岗位的职员进行系统性地培训,以全面提高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日益增强每一位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廉洁敬业意识,不断提升员工的职业道德素养。第三要建立合理规范的工资福利制度。通过对不同岗位绩效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确定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同时辅助以奖励机制。第四要创立科学的业绩测评和职务晋升制度。针对不同的岗位和不同的层次以及不同的类别,分别确定相应业绩质和量的指标,定期对每位员工的业绩和潜能进行客观全面的测评。确立科学的人才观念,建立公平竞争、因材施用的人事制度,拓宽晋升渠道,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激励机制。
论文关键词: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分析;风险管理;法律规制
一、金触不良资产之现状与成因
(一)金触不良资产现状
1999年底,国家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华融、信达、长城和东方,目的在于协助消化四大国有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的19001)亿元不良贷款。2001年底,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戴相龙指出,四大银行的不良资产已达18001〕亿元左右。截至2003年底,四大银行的不良贷款已达20001〕亿元。据统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信贷资产,1990年为2952亿元,1996年达9500元亿,6年间增加了两倍多。至1999年高达18001〕亿,3年间几乎又翻了一番。国有银行在近五年间消化了将近15001〕亿元不良贷款(尤其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但新出现的不良贷款总量几乎保持在原有水平上。国务院批准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是我国借鉴国际经验和方法,处理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重大举措。但是,五年过去了,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总量却有增无减,这使得我们不得不从多角度、深层次分析金融不良资产的成因。
(二)金融不良资产现状的成因
1.国家所有“虚位”、具体责任“真空”、金融风险意识淡薄、银行经营管理不善。
2.银行体制弊端、金融监控缺漏、银行职员素养缺失、金融犯罪问题严重。
3.银行有法不依—法治观念淡薄。
4.国企效益低下—债务转嫁银行。
5.诚信观念缺失—逃废金融债务。
6.人情关系文化渗透—银行借贷关系扭曲。
二、金触不良资产之法律规制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认真学习、研究和借鉴西方银行管理经验,健全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一)巴塞尔原则及经脸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1988年7月通过、于1997年4月补充修订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通称《巴塞尔协议》)规定: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最低目标标准比率为896,其中核心资本成分至少为496。该协议出台之后,德国为首的欧共体各国纷纷响应,英国、日本等国银行均严格达标。美国银行不仅确保资本充足标准,并创造性地建立了资本风险预替系统,从而保障监管机构防患于未然,有力地促进了美国金融业的稳健运行。1997年9月,巴塞尔委员会通过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规定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条件、审批程序、持续监管手段以及监管权力等有关方面的25项原则。巴塞尔委员会于1998年9月针对银行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颁布的《银行内控制度的基本原则》,先后在内控文化、风险识别评价、内控措施与责任、信息及其沟通和内控制度监测等方面,规定了13项原则。同时,巴塞尔委员会在吸取一些银行沉痛教训的基础上,了《关于操作风险管理的报告)(关于银行透明度的建设》等文件。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上述一系列原则之所以日益得到其成员国与众多的非成员国的高度重视并适用,就在于这些规则和要求是巴塞尔委员会聚集了大批业内专家,针对银行金融业务数年开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深人研究的结论、对策和成果,符合国际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具有内在的科学性和外在的权威性,是巴塞尔委员会与许多国家和国际性组织共同合作的结晶。
(二)西方银行风险管理
金融业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对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不懈探讨和深人研究已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经验。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建立的存款保险制度,有力地促进和稳定了美国银行制度,亦先后为日本、联邦德国、英国等国家所借鉴。目前,许多国家均建立并完善了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的创立和完善,丰富和发展了银行监管体系,已成为防范金融风险的行之有效的举措。
德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中的VAR(ValueatRisk)风险度量法以及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等多管齐下的策略,加强金融监管,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了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真正步人金融市场可谓是刚刚踏上征程。我国加入WTO之后,商业银行无疑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市场中运作、经营和发展。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控制、减少、避免不良资产,应当认真汲取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措施,逐步提高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督管理水平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
(三)确立风险防范理念
学习和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管理经验,牢固树立风险防范理念。金融风险防范应是整个国家、银行系统和银行全体职员共同的事业。风险管理、风险防范、风险控制的观念和意识,应根植于整个银行系统内的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位职员的灵魂深处。正如巴塞尔委员会颁布的“银行内控制度的基本原则”的报告所要求的,董事会、管理层与全体员工应该在银行内部营造一种“内控文化”。银行的所有职员都应该了解各自在内控制度中的作用,全面投人内控制度建设。
(四)建立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借鉴巴塞尔委员会颁布的原则、规则、标准和建议,汲取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银行系统的风险管理机制·,应是我国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减少、避免金融不良资产的系统性工程。巴塞尔内控基本原则强调,内部控制是需要董事会、高级管理以及全体职员不懈努力而实现的过程,是一个能够不断进行风险控制信息反馈并能进行自我调整的动态过程。巴塞尔委员会在《有效监管核心原则》中指出,在有效银行监管体系中,监管者必须具备操作上的独立性和实施监管的能力和手段,必须全面了解各类银行业务性质,并尽可能确保银行自身适当风险管理,使各个银行的风险水平得以评估,确保银行具有充足的资源承担风险。有效的银行监管体系,必须具有统一、明确的责任和目标,必须具有银行监管的适当法律框架,包括银行机构的许可规则和持续性监管规则,监管者实施法律和执行审慎监管权的规定以及对监管者的法律保护,还应建立监管信息分享安排及信息保密制度等。根据巴塞尔委员会上述有关原则及其精神,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应是有效的银行监管与银行内控制度的有机结合。
(五)健全银行内控制度
从银行内控制度而言,首先应建立决策科学化、管理规范化、运作现代化的风险管理机构。建立由董事会直接领导的、监控全面风险的、相对独立的风险管理决策机构,决定银行风险管理原则和风险管理程序,制定风险管理政策,监督评估执行管理层控制风险的管理状态,提出风险管理的改进建议并监督其在限期内完成改进任务。风险管理决策机构下设独立于银行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具体跟踪监督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执行,开发风险管理技术,监管授信业务的授权和受信决策程序,识别评估银行风险,分析确定可控性风险与不可控性风险,并对可控风险提出相应的控制程序和措施,向有关业务部门提出;对不可控风险,要及时报告风险决策机构,以便迅速采取相应对策。。其次,要建立和完善信用风险、管理风险、经营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所有各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制度。实现制度化、流程化、规范化的管理,杜绝任何一个不受制度约束的职员,避免任何一项不受规范监控的业务。第三,要不断创新风险管理措施,积极借鉴西方商业银行风险规避、风险分数、风险转嫁、风险补偿等风险处置策略和经验,建立健全配套规范的风险处置制度。第四,要造就整体优化的员工队伍。1995年1月,巴林银行因资不抵债,被荷兰国际集团以1美元的价格收购。几代人为之努力了200多年的一座金融大厦,被一个普通操盘手毁于顷刻之间。因此,“当银行行长就像坐在火山口上。任何一个普通员工的一个违规操作,都可能诱发火山爆发而导致灾难性后果”的说法不无道理。这正是金融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别之处:企业安危不仅仅系于管理层面,而且系于每个普通员工的手里。因此,商业银行的员工队伍务必整体优化。首先要创新队伍建设理念,确立“员工为主人为本”、“我与企业共长久”的队伍建设战略,促使企业与员工目标一致、员工与企业同步发展。着力营造了解员工、理解员工、关心员工、尊重员工的人文氛围,给予员工自我发展的空间,满足员工施展才能的需求。每一位员工均有成就感和归属感之时,也就是商业银行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之日。其次要有完善的员工培训机制。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分业务持续性地对不同岗位的职员进行系统性地培训,以全面提高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日益增强每一位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廉洁敬业意识,不断提升员工的职业道德素养。第三要建立合理规范的工资福利制度。通过对不同岗位绩效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确定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同时辅助以奖励机制。第四要创立科学的业绩测评和职务晋升制度。针对不同的岗位和不同的层次以及不同的类别,分别确定相应业绩质和量的指标,定期对每位员工的业绩和潜能进行客观全面的测评。确立科学的人才观念,建立公平竞争、因材施用的人事制度,拓宽晋升渠道,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问题根源创新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是指高职院校凭借其结构和制度,通过组织、计划和实施等行动,积极发挥管理功能,引导全体师生员工,充分利用学校所有的资源,有效完成学校以教学为主中心的各项任务,实现其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高职行政管理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实现高职院校的目标。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是高职院校行政管理运行的保证,因此,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
1.当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办学方向不明确,办学定位不清晰,办学特色不突出,教学改革不深入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反映出高职行政管理体制上所存在的缺陷。
1.1行政效率低下。
现有的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等专业学校改建而来的,机构臃肿、管理理念落后和制度建设不健全是常见的弊病,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拖拖拉拉、办事程序复杂、管理职能交叉。这种局面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管理决策不科学,管理组织执行力欠缺,行政效率低下。
1.2行政权力泛化。
行政权利泛化是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一直存在的问题,而高职院校尤为突出。行政权力的泛化导致学术权力缩减,进而形成了学术权利日渐服务于行政权力的局面。“官本位”而不是教学、科研本位的观念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一线教师的业务诉求无法得到满足,或者是学术专家的合理意见无法有效地被采纳。行政权力泛化成为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重大障碍。
1.3行政管理专业化程度不高。
教育行政管理专业化是世界范围内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趋势,主要体现在组织机构机构专业化和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两个方面,其中关键是后者。行政人员的专业化欠缺突出表现为行政人员通常是管理和教学双肩挑、教师和行政人员之间转换频繁和行政人员进入门槛低。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通常有两个极端,或者转为专职教师,或者充满“官本位”
的思维,缺乏服务意识。
1.4行政组织结构不合理。
我国高职院校组织结构大都沿用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科层治理结构,其特点是由高层到底层层层节制,呈金字塔状分布,权力集中向塔尖的高层,学校通过行政命令,利用行政组织实施管理职能。这种组织结构的弊端是容易滋生权力崇拜,结构呆板,阻碍组织成员的创新能力。我国高职院校除了上述问题外,长期学术权力附属于行政权力的现状与现行的行政组织结构是密不可分的。
2.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根源分析。
2.1定位不明确。
我国高职院校通常沿用中专的管理模式或借用普通高校的行政管理体制,办学定位不准,办学理念模糊,具体体现在专业设置、课程开设、师资配备、基础教学设备建设、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或者没有达到高等职业教育水平,或者不能满足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与实习的需要。
2.2行政管理体制落后。
我国教育体制中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所属高职院校之间是领导与服从关系,具有明显的科层制管理特征。学校活动大都遵循国家或主管部门的指令,形成了按行政机构规则办事的运行机制,这种局面自然地延伸到学校内部管理之中,从而形成高职院校行政人员官僚化,形成体制创新的障碍。
2.3行政人员绩效考核方式陈旧。
合理的考核方式可以充分调动行政人员的积极性,发挥组织的创新功能。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的是传统的绩效考核标准,该标准用于政府机关公务员考核,按照“德、能、勤、纪”进行考核。显然,该评价体系存在指标粗放,没有体现高职院工作的特点等问题。
3.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创新。
3.1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基本理念。
3.1.1服务型行政管理理念。
“服务行政”一词最早由德国行政法学家厄斯特·福斯多夫于1938年提出,国内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台湾学者陈新民对“服务行政”概念进行的介绍。此后,大陆的一些学者意识到建立服务行政的必要性,作了一些列研究,大致总结如下:(1)在市场经济中,最好的政府应是以行政权力为人民权利服务的政府;(2)要不断创新行政体制,增强其适应性,使之适应人民群众、社会组织和企业单位不断增多的对政府行政服务功能的需要;(3)要使公共行政由国家权力的载体过渡为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实体;(4)人类社会行政模式经历了从“统治行政”到“管理行政”再到“服务行政”的演进过程,建构“服务行政模式”是人类行政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围绕高校自下放、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健全与完善、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等主题而展开。其中,加强高校行政部门的服务职能是一个具有共性的问题。
3.1.2“扁平化”组织结构。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运动风起云涌,很多学者认为官僚体制模式不能解决后工业化时代政府面临的效率和责任两大核心问题,于是提出了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扁平化”要求打破现行的部门界限,绕过中间管理层次,直接面向服务对象和组织目标。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现实意义是:
减少中间层次,管理中心下移,节省管理成本,促进信息有效沟通,等等。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层级多、等级森严的问题,这不仅增加了学校的运营成本,而且束缚了学校行政组织的创新能力。实施“扁平化”组织结构,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组织结构带来的诸多弊病。
3.1.3知识管理理论。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知识管理理论。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而且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服务、资产、产权、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包括知识开发、分类、加工、共享等环节。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它继承了人本思想的精髓,又通过知识经济形态进行了创新。知识管理重视知识的共享和创新、重视人才和管理知识、重视组织文化建设、重视领导方式的转型。我国高职院校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更为滞后,国外的高校已经开展得很好,它们主要强调促进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技术手段在学校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将学习型组织理论应用于学校,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
3.2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措施。
3.2.1转变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要按照服务型管理理念的要求,杜绝“官本位”思想,摒弃教育管理官僚化的作风,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主动服务教学,服务师生;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管理中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的。要总结管理经验,从实际出发,探究高职院校运行规律,完善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
3.2.2正确处理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
高职院校必须努力形成学术权力决策、行政权力服务的学术管理模式。在学校管理工作中,高校行政部门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为学术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各种服务。通过完善办学制度,改变目前高职院校评价制度过于功利、用人制度价值错位的现状,净化校园学术环境,保证学术质量,促进学术活动为科研服务、为教学服务、为生产服务。现实的做法就是通过切实推行专家或教授治校等措施来推进进政管理体制改革。
3.2.3改革现行的行政人员绩效考核体系。
高职院校行政人员人事管理是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的保障,绩效考核体系是行政人员人事管理的基本标准,因此,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是高职院校行政人员人事管理的关键。改革现行的行政人员绩效考核体系首先是要进行考核方式的改变,根据岗位的不同要求,设置细致的考核标准,合理体现考核结果的差异,结合有区别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高校行政人员的积极性。
3.2.4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管理创新。
随着高中毕业生规模的减少和社会对高等教育要求的提高,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高职院校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的方式是学校管理创新,即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创新的有机结合。信息化的实施使管理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上都有所改变,为学校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直接构成了高职院校的竞争力。
3.2.5加强质量管理意识,提升办学水平。
高职院校应当借鉴和学习现代质量管理的先进理念,增强教职员工的质量意识,在“质量工程”推进过程中逐渐提炼并形成有各自高校特色的核心价值观,建立适宜的质量文化。
当务之急是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高等教育,实现从以教学为中心向以学习为中心的转变,将教育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习,以及学生的需求上,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对于有人提出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学校管理,我认为是一个具有创新性的建议。
4.结语。
我国大规模开展高职教育发展时间仅十余年。从高职院校产生来看,有的是中专合并升格而来,有的是普通高校开办的高职学院,以及民办新设改制院校。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时间短、来源复杂和规模庞大决定了其行政组织结构的复杂性。本文只是对我国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作了一般的探讨,具体到每一所高职院校,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须作具体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小芬。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7):46-47.
[2]张秋霞。论高校行政管理质量的有效提升[J]。航海教育研究,2009,(4):111-113.
【关键词】:地下燃气探测定位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96.7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前言:
城市基础建设的关键组成方面是地下管网,它穿整个城市,有燃气、给水、排水、热力、电力、电信等几大类,如同一根根的神经脉络网,不停的承担着信息传递和能量输送的工作,是城市用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准备。因此,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作业和管制过程中,假如地下管线信息没有完整准确,就会成为“瞎子”,处处不合适,甚至有重大损失会产生,当中燃气管网因为它独特的危险性,很是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注。只是,现在我们国家只是大约二分之一的城市拥有相对完整的城市地下管线资料,或者说正在、快要进行地下管线的探测普查工作,补测、补绘早就存在的地下管线。
1第一,燃气管网的基本特征
通常给小区中央调压站柜提供管道煤层气,把中压干管进行敷设,同时连接庭院管与用户;燃气管网通常都埋于地面1.8米下面,特殊的地方埋设相对较深;地下地质状况一般是表层人工进行填土,一般由沥青、水泥、碎石、黄褐色枯土组成的路面。地下埋上的燃气管线,它的类型能够分为二种:第一种金属管材类的,一般是钢质燃气管,其电性特性显示出的是良导圆柱体,它于周围覆盖层存在明显的电性差异,同时有二维线性特性表现出来,一般的探测形式可以较好的进行识别。而第二种非金属类管材,PE 燃气管是主要的,高阻性质在其的外壳上表现出来,探测这类高阻管,一般的手法不好进行识别,但是另外还有许多的干扰源对管线的探测水平也有重要的影响,这类型的干扰因素一般来自:水泥路面的钢筋网、路中及路边的铁栅栏、铁质的广告牌、人行道旁的架空电力线、管线之间的干扰、施工进行当中的电器、地表人工填土当中的铁质杂质及穿梭而过的汽车等等。通过这可以知道,在如此的复杂环境之下进行管线的探测,不只是需要高性能的探测仪装备,多种物理探测方法的相互结合意识更加需要的。
第二,燃气管线的探测仪器及方法
现在,科学水平的在快速发展进步,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方面的技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等新型的技术发展与应用,还有测绘、探查科技本身的成长,为城市地下管线勘探检测提出新的方法和手段,对促进和加快城市地下管线探测全面检查工作有了积极的作用。
1.首先讲讲目前主要的先进探测仪器:第一种探地雷达,是非破坏性的一种反射波表面探测体系。波源是一种高频电磁脉冲,对地面上的和地下没有破坏作用。能够在城市内许多噪声状况下进行,环境困扰较小,探测深度及精度有比较满意的水平,对金属及非金属类的管线都可以得到不错的探测结果。
第二种地下管线探测仪,是非破坏性的一种探测体系,抗干扰能力和相对的探测深度比较好,现场可实的时候在远距离追踪、定位,直观展示、方便、灵活、效率等上面要求较高,是现在最普通的仪器设备。针对管线的埋设状况,有两类的探测方式:感应式、充电式。
第三种智能型全站仪,能够把各种高精度测量作业完成,拥有新型的存储卡、倾斜角补偿作业、标准计算程序、电子数据输送等功能。
2.接着讲讲探测方法:依据燃气管线旁边的物理特性,并综合思考工作环境状况,多种综合的物理探测方法应该被采取,一定选择使用最好的信号源,以把目标以外的干扰降低,从而使精度提高。
对于金属管线的探测,一般是对燃气市政管网和一些庭院管网的探测,因为是钢质,导电性能较好,管线仪探测比较方便,所以在这类型管线探测当中,使用感应法或充电法来进行。
关于对非金属管线的探测,通常通过探地雷达采用剖面方法展开工作。把地下燃气管的大致走向布置测线作为依据,使测线方向在最大的可能下与需要探测的管线走向相互垂直。在胎侧过程当中,为了把侧边地表金属物的干扰减少,一定要使天线板与地面维持很好的接触,当探地雷达找到管道的时候,接收它的回波,将图像在屏幕上表现出来,通过确定地下燃气管道的准确位置及其深度。
第三,燃气管线快速定位新方法
跟随着城市建设的连续扩大及其快速进展的天然气,不断增加的新管道的数量,也在不断更换或废弃旧管道,另外城市燃气中许多塑料管材的使用,使我们在平常的护理、修理、改建、抢修、抢险等工作中有以下许多问题:
第一,是以地表建、构筑物作为对应参照物来定位的地下燃气管线,因为城市设立步伐变快、建筑拆迁越来越多、道路拓宽建造等原因,本来就有的参照物体在变更与消失,对今后找寻管线产生很大的难度。
第二,市政府管网中燃气、给水、电力、通讯等许多管道埋设一般都挤在一块,使用金属探管仪没办法找出探测到的金属管道那一个是燃气管线,一般经过运行维护人员的记忆及经验来判决,缺少相当的科学性能。
第三,声波振动的传统方式探测仪在工作经过中比较容易受杂散电波、地质环境等原因的影响,探测的精确度并不高,相对发达一些的探地雷达在目标管线旁边有空洞、水穴、电缆干扰的时候,容易有误指示产生,相对埋设比较深或管径比100mm小的的管道,不容易进行探明。探地雷达图像含有多解性能,只有专门训练的人员进行培训后才可以合理的把管线属性进行判读。
经过以上的方式就算是探测出了目标管线,也只能了解到管线的位置、埋设一般的深度讯号,但对于管线其他详细信息,像是建设年代,施工部门,管线压力、管径、材质的三通、弯头、穿越等特别注意点的详细位置等等的信息,图纸资料还需要大量查阅,与年代长久的管线相比较,通常资料查阅的时候难度比较大,甚至丢失资料,没办法详细的了解管线有关属性信息。
把以上种种地下燃气管线治理及维护问题作为基础,为加强燃气管线的合理管治,国内的许多燃气单位这几年以来一直在找寻、研究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现在较好的处理方案是在管线上方埋设含有管线路由、目标处及其他基本的消息的电子标识器械,使得探测器可以迅速、正确查找管线,掌握管线基础信息,把管线维护的效率和准确性得以提高,把管线查找难、统计难、维护难的问题在根本上给解决掉。
现在的状况下,许多的公司已依据本公司具体情况,建立了《某市某公司电子标识系统应用技术规定》,并对相关的技术工作者进行了一定的培训,要求在新建的工程、扩建的工程、改建的工程、抢修抢险等作业中对埋在下面的全部聚乙烯中压管道、关键部位钢质管道及铸铁管道上仔细进行电子标识器的装配埋设工作。因为这一个工作还是属于起步的阶段,在实施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到我们连续的进行改进、完善,接着加强对各级工作者培训,把工程施工部门业务素质提高,更全面、更完整的把这个技术进行推广,最后让地下燃气管网的智能化和数字化管理方式得以实现。
【总结】:
综上所述,作为燃气管理单位,应提高燃气管网信息的管理工作的关注力度,通过先进探测科技更加完善存留的无资料管线进行探测作业,把管网信息进行完善;把电子标识器的使用工作积极开展起来,做到准确迅速的定位地下燃气管线,使运行、抢修抢险等工作能够保证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1]孔庆民,王洪,车永辉《电子标识系统在燃气管网上的应用》,城市燃气,2006,(12).
论文关键词:城市,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污染,可持续发展
0 引言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人类文明的起源也可称为流域文明。历史悠久的国家和民族都是在母亲河的哺育下发展起来的,同时水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2004年度中国科学院在《中国水问题的出路》中指出:“水问题将成为我国21世纪的经济发展最突出的重大问题”。
笔者参与了《安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和《中国太平奥林匹克体育小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该小镇为安宁市太平镇新区)的市政工程规划设计工作,以下就以云南省安宁市为例,分析我国城市水资源利用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并对目前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进行归纳总结,目的在于通过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使读者对中国城市水问题有一个清晰的全方位的了解和认识。
1 安宁市给水工程规划简述
安宁市地处滇中高原,滇池的西部,昆明市的西郊,距昆明市中心区32公里。地形呈东南高、西北低,有三个山间盆地,其余均为山区、半山区。市域面积1301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主要由两个街道办事处组成,市域常住人口为31.75万人。
1.1 安宁市水资源概况
安宁是一个低纬度高海拔的地区,雨量集中在夏秋两季,春冬少雨,属贫水地区,年平均降雨量881.6毫米。年平均径流深207.9毫米,年平均径流量2.63亿立方米。由于安宁市位于金沙江和红河水系的分水岭地区,水资源相对较少,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云南省的五分之一,资源型缺水明显。
安宁市的河流属金沙江水系和红河水系。境内主要河流有螳螂川、马料河、沙河、禄脿河、鸣矣河和邵九河等,并有现状与拟建水库若干宗,具体见图1。其中螳螂川发源于云南滇池,除邵九河属红河水系外,其余河流均汇入螳螂川后流入金沙江。按各河流产水模数折算,可得入境水量约为5.39亿立方米。
安宁市境内有12个地下富水地区,潜水和承压埋藏较浅,深度一般在70~100m。补给条件好,容易更新,具有较好的开采条件。天然补给量7482万立方米/年,现开采能力为2244万立方米/年。泉水55个点,年涌水量1860万立方米。
由于安宁市地域布局特殊性,在整个区域形成几大独立的排水体系。各片区的排水由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构成。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主要采用分散排水的方式。生活污水基本未经过任何处理即排入附近水体。工业废水量较大的企业均自备有水处理设施,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水体或重复利用。其余较小企业工业废水基本未经过处理就排入水体。排水的主要受纳水体为螳螂川及其支流,由于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水体受到较大污染,水质较差。
螳螂川入境河段水质劣于Ⅴ类,主要超标项目为CODMn、氨氮;鸣矣河上游水质为Ⅰ类,汇入螳螂川前通仙桥断面为Ⅱ类。马料河支流上游龙房坝水库水质为Ⅲ类,汇入螳螂川前大黄塘断面也为Ⅲ类;禄脿河源头入境口水质为Ⅱ类,汇入螳螂川前青龙镇断面也为Ⅱ类。车木河水库、上村箐水库、黑蚂箐水库、普达箐水库水质均为Ⅰ类;张家坝水库水质为Ⅱ类;月字庄水库、明朗水库为Ⅲ类。据相关地下水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水质良好,不存在大面积污染的迹象。
1.2 安宁市水资源利用状况
安宁市域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及设施。至2004年,蓄水工程总库容12923万立方米,工程设计供水能力8554万立方米;引水工程40件,设计供水能力3983万立方米;提水工程238站(含工业提水和地下水),设计供水能力7818万立方米;水利工程总设计供水能力为20355万立方米,实际供水量为17372万立方米。作为集中供水水源地的水库主要有车木河水库等。安宁城市有备用水源一处,在车木河水库供水发生意外的情况下应急启用。
安宁市现有自来水厂1座,目前建成一期,处理能力为4万立方米/天,二期建成后处理能力可达到8万立方米/天。水厂净化水工艺采用常规处理的“絮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
安宁市现状市政供水区主要为安宁主城区,分别采用不同方式供给用户。大部分采用重力流方式供给,但对地表高程相对较大的地区,则将处理后的水加压送到净化厂附近高位水池,再供给用户。
安宁城市给水管网多沿道路敷设,老区管网为环网、支网相结合,管材多为普通铸铁管,敷设时间较早,使用年限长,锈蚀严重。新区管网为近期建设,基本已连接成环,管材为球墨铸铁管和PE给水管。
1.3 安宁市给水工程规划内容
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并结合安宁市实际供水情况以及安宁市可开发水资源情况,至规划期末,市域常住人口达到75万人,确定远期用水量为22.50~26.25万立方米/天。
规划建议提高全市人民的节水意识,努力发展节水工业和节水农业,提倡使用节水器具。对现有管网进行检修维护,供水不畅的输配水管道应进行疏通或更新,以解决跑、冒、滴、漏和二次污染等问题,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规定,从水质、水量和水压方面保证居民和企业的用水安全。提高城市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保护水生态环境。规划设立车木河、王家滩、箐门口等水源保护区,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并制定相关地方法律法规,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规划保留并扩建安宁市自来水厂,并规划新建三座城市自来水厂,具体见图2。同时大力提倡使用再生水,提高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并采取工程措施,充分利用雨水,在降低对城镇排水管网压力的同时,减少市政供水的需求量。
在国家和地方政策法规允许的前提下,政府应鼓励距离集中供水设施较远的工业水用户,从工业用地附近水源取水自行处理,满足自身用水需求。对集镇现状供水设施予以保留,并加强管理。规划保留现状较大的农业引水设施,不考虑新增农业灌溉水源,坚持近水近用的原则,从农业区附近引水满足灌溉需水要求。集镇供水问题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是“饮水解困”,解决有水喝的问题;第二个是“饮水安全”,解决水量、水质问题,提供清洁饮用水;第三个是“饮水方便”,解决饮水方便的问题。各镇及农村建设较分散,自来水厂统一供水存在较大的难度,规划建议分散供水,采用自备水源供水。根据现有的水厂的实际情况,采用停、并、扩相结合的策略,逐步完善各个镇的供水能力。结合村镇的开发建设,对水源地实施强有力的保护,要绝对保证水源的安全。
2 中国城市水资源及利用存在主要问题
通过对安宁市水资源和利用情况的分析,并结合中国城市水资源现状及利用情况,可以总结得出其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水资源匮乏,人均占用量严重不足
中国大陆年平均降水深648毫米,而全球陆地平均降水深为834毫米,亚洲为740毫米,中国的年平均降水明显低于世界和亚洲年平均值。
我国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8万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平均占用量的1/4,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安宁市人均水资源占用量不足1000立方米。按照国际一般标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于1700立方米即为用水紧张国家。
2.2 基础设施薄弱,城市供水能力不足
到2002年底,全国城市供水生产能力为2.35亿立方米/天,供水管道总长度31.26万公里,城市年供水总量466.46亿立方米。其中生产用水208.56亿立方米,生活用水257.90亿立方米(包括公共服务和消防用水)。供需比为1.35:1,城市供水普及率:72.3%(2000年为96.7%,2002年统计口径改为按城市总人口,之前按城市非农业人口,故2002年普及率下降),人均日生活用水量213升/人·日。1998年至2001年共完成城市供水固定资产投资619.45亿,相应增加日供水能力2335万立方米/天,增加供水管道73,750多公里。
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政供水的不足也越来越显现出来,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2.3 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效率低下
城市生活和工农业用水都存在大量的浪费,由于管理不善,工程配套差和工艺技术落后,城市管网和卫生设施的漏水很普遍,是城市生活用水中浪费最大的一项。据统计,美国城市管网漏水量平均达每人每天60升,占全部用水量的10~15%。北京漏水量占总用水量的10~40%,甚至可达70%。工业用水从水源取用的水量远远超过其实际耗水量。农村大水漫灌,利用率很低,而且渠道渗漏很大,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引起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和潜育化,降低土壤质量。由于国民的水危机意识和节水意识淡薄,在城市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仍然沿用着“以需定供”的粗放式用水方式,节水器具普及率和工业水重复利用率均较低,普遍存在着用水浪费现象。
2.4 水污染严重,水系功能退化
中国城市现状大多雨污合流排放,大部分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对水体污染严重。由于污水直接排放,部分排水渠又采用明渠排水,周围环境也受到严重污染。现状排水干渠设计标准偏低,管渠断面偏小,水力条件差,排水渠道容易淤积。在部分排水明渠段,建筑工地泥沙、垃圾直接排入,对管渠造成严重堵塞,渍水严重。雨水排除系统不完善,下大雨时雨水不能顺利排除,容易形成内涝。
安宁市的众多河流尤其是螳螂川的水质受到了严重污染项目管理论文,使用价值不断下降。在我国的主要江、河、湖等水域,如长江、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第二松花江、黄浦江、沱江、巢湖、滇池和太湖等,或已检测出数百种有机物,或被报道已经受到严重的有机物污染。在被检测出的有机物中一些有毒污染物含量超过了地面水质标准,有些是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有机污染物。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在水源保护方面作了许多工作,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全国水源污染仍呈发展趋势,有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近50%的重点城镇水源水质不符合饮用水源的水质标准。
总之,水源污染在我国已经是普遍存在,有机物正在悄悄地污染着我们的周围环境,以至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这方面现已成为一项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
3 城市水问题解决途径
3.1 发展节水经济,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树立全民节水社会意识,建立节水型社会经济模式。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通过节水和产业结构调整,建立节水型社会经济运行模式,促进社会经济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规划中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缺水城市如安宁市,调整产业结构及用地结构,限制大耗水工业的发展,提倡实行节水工程与企业新、扩、改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全面提高工业重复用水率;二是对与城市供水存在一定矛盾的上游农业区应积极发展节水农业,包括调整种植结构、产业结构使之与资源条件相匹配并推行节水灌溉、为下游城市提供丰裕的水资源环境;三是在城市用水规模预测中把工业节水指标考虑进去,将软指标变成硬指标。城市规划从各阶段到具体项目实施,确定其用水量规模是首要内容,规模预测是否符合发展趋势和实际需要,将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工程总体布局、实施步骤和工程费用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合理确定用水量规模十分重要。
3.2 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控,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在规划中要根据水文水力关系及环境容量,根据《饮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划分出城市水源的一级、二级保护区以及准保护区,并按照《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提出有关治理现有污染源、清除排污口的方法和措施。流域性的水污染问题,应通过城市规划提请上级政府部门会同有关城镇予以综合管治。
加强法制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法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成立权威的统一综合管理部门,实行水资源的一体化管理、优化配置和高效可持续利用。
政府管理在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设施水平和能力的同时,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建设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不断加强对城市供排水行业的管理,制定相应的法规、方针、政策和标准,提高行业管理水平,推进技术进步,实行改革,扩大开放和对外交流与合作,有力地促进了城市供排水事业的发展。
2000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以国务院名义召开全国性会议解决城市水问题,充分体现了水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进一步体现了国家对城市水问题的高度重视。会后,国务院颁发了〔2000〕36号文件,即《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对解决今后一个时期的城市水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目标,这也是今后中国城市供排水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性文件。
3.3 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保护水生态和水环境
在第三届国际水务研讨会,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所做演讲《近期我国城镇水务发展若干重大机遇》,明确阐释了城镇污水处理所面临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机遇,国家将对城镇污水处理从法律、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根据相关资料,到2010年,我国设市城市和县城所在的建制镇均应规划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国设市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其中,省会以上城市要平均达到80%,地级市平均达到60%,县级市平均达到50%,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截污、治污要从源头抓起,要通过政治、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多管齐下,实施长效管理。强化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并结合流域特点,更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排水系统,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流程。制定城市排水发展规划,应远近结合,以近期为主。像类似于安宁这样的缺水地区城市,应积极推行净化污水再生回用,要显著提高城市公共排水及污水处理在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功能。
3.4 积极开发利用新水源,保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对类似于安宁这样缺水的城市,单纯考虑取用本区内淡水资源远远不够,应对大量过境水、再生水等水资源进行有效利用。
3.4.1 开发新的淡水资源
城市积极主动地开发水源,不仅符合水资源开发的趋势和规律,而且往往还与水利部门的开发计划不谋而合。由于取用过境水所具有的多功能性及其影响面的广泛性,因此在考虑对城市供水效能予以论证外,还应认真仔细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协调处理好城市供水与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养殖等各方面的关系,有主有次,综合平衡,趋利避害,实现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全面发展,共同繁荣。
城市建设的进行和城市的发展,使得区域内雨水径流系数大大增加,雨水肆意排放,这不仅对城市排水系统造成了冲击,而且浪费了大量的淡水资源。随着水源匮乏的日益显现,必须对雨水进行充分有效地利用。对于贫水城市,利用雨水缓解城市水资源紧张的做法,更有其巨大的现实意义。雨水利用产业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开展,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大大缓解了城市防洪排涝的压力。雨水利用的普遍做法,是充分利用城市建筑的屋顶、道路、庭院等收集雨水,用于冲厕所、洗车、浇灌绿地或回补地下水。雨水利用系统的流程见图3。
随着城市的开发建设,应同时上马雨水利用工程。根据较成熟的实例分析,地块自身收集的雨水量完全可以满足冲厕、洗车、浇绿地和消防用水的需求。分散的雨水利用开发方式,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灵活机动、便于操作,减少了给水工程投资。
3.4.2 再生水回用
再生水也称为中水,就是将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用过的优质杂排水(不含粪便和厨房排水)、杂排水(不含粪便污水)以及生活污(废)水经集流再生处理后回用,充当地面清洁、浇花、洗车、空调冷却、冲洗便器、消防等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杂用水。
近年来再生水开发与回用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美国、日本、印度、英国等国家(尤以日本为突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我国,这一技术已受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并对建筑再生水回用做了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与再生水工程相关的国家规范《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建筑中水设计规范》、《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等也及时由相关部门颁布实施,在全国许多城市如深圳、北京、青岛、天津、太原等开展了再生水工程的运行。再生水系统的流程图见图4。
再生水工程的优点有:一方面,污水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水源。污水资源化利用是实现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条重要途径。只要城市在用水,就有水源,城市污水量稳定,易于收集,不受旱涝影响。另一方面,发展污水处理再生水回用具有不可替代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再生水处理也存在短期内难以避免的缺点,其一,目前,我国再生水回用的工程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投资,缺少动力;其二,我国再生水使用技术还不是很完善,再生水处理费用及维修费用较高,另外我国水价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使得再生水使用与自来水使用在经济上相比缺少优势;其三,我国再生水工程的运行还处于初级阶段,对再生水运行管理及处理技术等都还不成熟。
污水资源化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普遍重视,有关再生水的标准规范已经颁布实施,搞好再生水回用,对水资源多次开发,对于促进城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3.4.3 海水利用
海水对沿海城市而言,不失为一种稳定可靠的水源。一般而言,海水有以下两种应用方式:一是以海水淡化水作为城镇居民用水的重要水源;二是在重点行业(如电力、化工、石化等行业)大力推广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原水,替代淡水作为工业冷却用水。
开发利用海水资源,对缓解我国缺水形势所具有的战略意义,在我国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海水直接利用的用水量很大,对缓解沿海工业城市缺水起着重要作用。据统计,沿海城市用水总量的80%以上是工业用水,而工业用水的80%以上是工业冷却水。
目前,发达国家沿海城市中的电力、冶金、化工、石油、煤炭、建材、食品等工业,以海水做冷却水已达90%以上。我国的大连、青岛、天津、上海等沿海城市企业也已开始用海水冷却、冲洗、印染、化盐了,但还远不及发达国家。利用海水冲厕,我国香港特区已有近40年的历史,而我国沿海缺水城市中,还没有一个城市利用海水冲厕。
海水作工业冷却水,目前国内外都仍以直流冷却为主,且主要用于滨海火电、核电、化工和冶金等企业。海水直流冷却技术具有深海取水温度低、冷却效果好和系统运行管理简单等优点;但也存在取水量大、工程一次性投资大、排污量大和海体污染明显等问题。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在国外已有应用实例,最大的海水循环量达22000立方米/时,在我国尚处于研究阶段,千吨级示范工程正在进行中。
根据目前海水利用的特点和我国拥有的技术水平,可以预言在不远的将来,无论是海水淡化,还是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从生产成本和生产技术的角度应该都不成问题。
通过对过境水、雨水、再生水、海水等多种水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可以有效地减轻城市取水工程的压力,这对城市的供水安全有积极的意义。
4 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恶化、水灾害加剧”等问题日益严重。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把增强全民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水污染的治理和开发利用新水源结合起来,作为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光器.城市总体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
2杨光明,孙长林.中国水安全问题及其策略研究.灾害学,2008年6月第23卷第2期
内容提要:该文提出了公共管理的简明概念;并把公共管理划分为国家公共管理。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公共管理;在此基础上,阐释了社会性是三大公共管理学科共同内涵。另外,简要阐述了社会性与政治性的相互关系,提出了有关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共管理;管理学;社会管理论
内涵是关于事物的本质属性。揭示事物的内涵是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基础和前提。然而,我国关于公共管理问题的讨论与争鸣虽早已开锣,但对其内涵却未有很深入的研究,已有的看法意见不一。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将管见和盘托出,就教于行家、学者。
一、公共管理的概念与类型辨析
(-)关于公共管理概念
公共管理研究与教育正在华夏大地兴起,专家学者推出的教材、著作、论文颇为可观。但是在什么是公共管理问题上,可谓见仁见智。不说中国,就是“先行者”的西方一些国家也有类似情形,以致于有些学者认为“公共管理”概念象“瞎子摸象”,难以确定。在此,本人拟作一次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尝试,把公共管理的概念界定为: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具体说来,是公共管理主体为了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施加管理的社会活动。
作为管理,公共管理和其他管理(如工商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运作等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作为“公共”管理,它在研究对象及其特点上,又与其他管理有明显区别。以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为例,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是国家、政府与社会公共组织的公共事务及其管理过程,而工商管理的研究对象是工商企业及其经营过程。两者的具体差异在于:一是管理目的不同,公共管理的目的是谋求社会公共利益,工商管理的目的是谋求组织利润;二是管理性质不同,传统的公共管理具有垄断性,工商管理则具有竞争性;三是管理手段不同,传统公共管理以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经济手段;工商管理以经济手段为主,辅之以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我们既要把握二者的联结点,更要着力找出二者的差异处,以求对公共管理有全面的认识。
(二)关于公共管理类型
为了加深对公共管理概念的认识,我们须进一步对其作外延分析。概念的外延是指该概念囊括的所有事物。公共管理的外延即指它所管理的一切公共事务。为了对“一切”有概括性认识,我们又要对它们作“类型”求解。笔者认为,就宏观而论,世上所有的公共事务可分为三类:一是国家公共事务二是政府公共事务,三是社会公共事务。
1.国家公共事务。据英国《大众百科全书》对国家作出如下定义:“由政治单位在其管辖的范围内制定规则和进行资源分配的机构。政府的功能:①立法;②司法;③执行、行政管理。”这是广义的政府(国家)观。应当指出,这里所指的国家是特指狭义的国家,即广义国家中最重要的部分①立法以及②司法。这种国家公共事务主要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制定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等,侧重于与国体、政体方面有关的,关乎整体职能把握的宏观控制和影响类型的公共事务。
2.政府公共事务。《美国百科全书》指出:“政府一词适应于管理团体和国家的机构及其活动。通常它指的是诸如英国或日本这些民族国家或其分支如省、市地方政府的组织机构及法定程序,就这一方面而言,政府对已经确认为某一民族国家中成员的事务进行管理。由此可见,政府就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治理机构。”应当指出,这是狭义的政府,它专指一个国家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关。这种政府公共事务包括政治选举、行政区划与国家礼仪方面的政治性公共事务、国家安全公共事务、对外关系公共事务、人事行政公共事务、财务行政公共事务以及机关内部的公共事务。
3.社会公共事务。这里的“社会”并非“人类社会”的广义“社会”涵义,而是专指“政府管理社会”中的中观的“社会”,这里的“社会”,即将社会管理与政治、经济管理职能并列的一个领域,它主要涉及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公共事务。这种社会公共事务主要包括:教育、科技、文化艺术、医药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社会服务、社会公用事业以及维持社会秩序的公共事务等。这种类型的公共事务与全体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和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同时这部分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是直接以全体社会成员为实施对象,因此,它所显示的社会公共性也最强。
如前所述,公共管理是指公共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由于纷繁复杂的公共事务可以归纳为国家公共事务、政府公共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三大类,因此,我们也应该把种种公共管理归结为国家公共管理、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公共管理。正是这“三足鼎立”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庞大的公共管理体系。我们既要从个性去分清它们的差异,又要从共性去归纳它们的统一,用共性与个性相联结的辩证法去把握公共管理的真谛。
二、社会性是公共管理的共同内涵
如上所述,公共管理是由国家公共管理、政府公共管理、社会公共管理构成的,因此,“国家”、“政府”、“社会”都分别是公共管理的内涵之一,然而,比较而言,只有“社会”才是公共管理的共同内涵。对此,可以从如下几方面阐述:
(一)公共管理主体的社会性内涵
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下面分别阐释它们的社会职能特征。
1.国家的社会职能。正如恩格斯所言,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只有到了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方面,这些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致于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因此,国家来自社会,国家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
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从天赋人权的自然法理论出发,认为国家的产生是社会契约的结果。该学说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人类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之下。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都有运用上天赋予他自己的价值和趋利避害的权利。然而,每个人在运用上天给予的权利去实现自己的价值的时候,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为了不致于使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将自己和整个社会归于毁灭,于是人们运用理性来解决冲突。即人们坐下来协商,将上天赋予他们实现自己价值的权利部分或全部地转让给“者”,权利让渡的过程就是国家产生的过程,而这个“者”就是国家。这种以天赋人权的自然法理论为核。动的社会契约学说,把人们契约的原因归结为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把国家说成是人们契约的结果,从而否认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这固然不对,但是,它肯定了消除冲突,维护社会秩序的社会契约内容。因此,社会契约理论虽然否认了国家是社会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但表达了国家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来自于“社会契约”的观点。国家的产生和存在表明国家和社会是不可分的。国家不是从外部强加给社会的力量,是社会矛盾运动的结果,社会是国家产生、存在的基础。这清楚地表明了国家的社会性特征。还有,国家不仅不是从来就有的,而且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当社会发展到具备消灭阶级的条件时,国家就随着阶级的消灭而自行消亡。这也是国家依赖社会的表现。此外,国家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对社会也发生不同的作用。也就是说,国家对社会的作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就整体发展趋势和规律而言,社会越向前发展,社会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能力越强,国家对社会发生作用的领域就越小,作用的强度也越弱。由此,国家对社会的作用呈现出这样一种发展趋势:在政治统治职能不变的同时,国家的经济职能、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和科技文化职能不断扩展;政治性。统治性职能越来越依赖于管理性、服务性职能作用的发挥。总之,国家存在于社会之中,以社会的存在为基础,我们不能离开社会来谈国家的存在和作用。
2.政府的社会服务作用。作为国家伴生物的政府,与国家一样,仅仅同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要永远存在下去。政府作为国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其产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其对社会作用所形成的政府职能,也是以社会的发展需要为基础的。当代政府与近代政府、古代政府的差异,都是因为社会的发展在政府的各个特性中,注入和融入了不同时代社会的具体发展要求和时代特征所使然。还有,历史上政府行使权力的方式和对社会发生作用的范围不同,并不取决于统治者个人的意志,而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对统治者的要求。如果一个政府不能有效地吸纳、代表和反映社会对它的要求,如果一个政府对社会的要求没有任何回应能力,那么,这个政府就是一个没有能力的政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完全可以说,政府的生命力来自于它的社会服务作用。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强调以社会公众的需求为其行为导向,而不以政府自身规定的规则为行为导向,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强政府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而不是要削弱它,是把政府从低效率和高成本中解放出来的有效举措。
3.社会公共组织的社会性特征。至于社会事务的管理者——各种社会性组织,它们本身就是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只不过在阶级社会,各种社会组织是依附于国家和政府组织的,是作为国家和政府组织的附属物而存在的,并且在不同程度上打上阶级的烙印,有着不同程度的政治色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服务能力的增强,这些社会组织必然要逐渐摆脱这种依附的地位而成为独立主体。在国家、政府消亡了的情况下,整个社会就将依靠这些社会性组织来进行自我管理,规划和实现社会发展。只不过到那时它们已经完全丧失掉了阶级性、政治性。因为,在对人的统治与管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的时候,这些组织就变成了纯粹的管理性的组织。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各种社会组织还不能真正成为独立的组织,社会仍然将处于国家组织、政府组织与这些社会组织同时管理、双轨运行的局面。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抹煞它们的社会性。随着我国政府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与完善,随着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政府承担的大量社会职能将更多地由社会组织去?械!N颐?nbsp;应当顺应社会历史潮流,不断扩大社会组织的社会自主性,扩大这些组织的社会性成分,向着它们成为真正的社会组织远大目标迈进。
(二)公共管理对象的社会性
公共管理的对象,即公共管理客体,就是社会(这是广义的“社会”)公共事务。根据各自性质的不同,社会公共事务又可分为国家公共事务、政府公共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在这里,可以说,公共事务的公共性和社会性是同义语。因而,我们研究公共管理对象的社会性,也就转换到研究以公共管理为对象的公共特性上来。
“公共”的对立面是“赢利的”、“私人的”和“企业的”。公共事务的公共性,可以大略从以下几个侧面去分析。
1.公共事务的公共性体现于公共事务的管理者是公共部门或公共服务机构,而不是私人或私人组织。这正如文章的前一部分所论述的,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即公共管理的主体,就是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各种公共组织。
2.公共事务的公共性体现了公共管理活动的性质和目的,在于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利益和公共服务。
正如所揭示的,国家的本质特征“是和人民大众分离的公共权力”,是统治阶级用来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但即使这样,在有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社会之中,运用公共权力所进行的政治统治,也必须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为基础,以执行社会性职能为基础。因为这是国家、政府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一切政治权力起先总是以某种经济的社会职能为基础的”、“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他还指出,不管在波斯和印度兴起和衰落的专制政府有多少,它们首先都是“河谷灌溉的总经营者。”这些论断表明,理论作为有鲜明阶级性的革命的理论,也从来没有忽视政治统治的社会性基础。相反,而是把社会性提到了政治统治得以维持的基础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进行了深刻批判的基础上,揭示资产阶级国家的本质,指出:“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这一著名论断不仅揭示了资产阶级国家的本质,而且说明了管理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是资产阶级国家的主要特征。只不过,它的管理方式不同于个别资本家或工厂主管理工厂、企业的方式,它主要是通过立法形式进行管理并具有强制的性质。因此,国家、政府的公共性(社会性)特征,主要的表现在于,它是整个社会的正式代表,是社会在一个有形的组织中的集中表现。它体现的正是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因而它总是集中反映和代表一定社会的利益和意志。
此外,还要认识到,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性质和目的,也在于为了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有时甚至实现个人利益本身就是公共任务,如向贫穷者提供社会救济等。当代西方国家的政府改革运动,主张以社会公众的偏向和需要作为政府行为导向,强调顾客意识,树立服务对象为上帝的观念,正是在这种公共事务的社会性要求压力下,采用新的统治手段与方法,从而也使西方国家政治统治进一步巩固,实现其自身的利益。
应当指出,这里讲的“公共”、“社会”是抽象的范畴,现实的“公共”、“社会”却是十分具体的,是依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因此,资产阶级要做到真正凌驾于社会、代表整个“社会”是不现实的,马克思、恩格斯用“表面上”三字来表述,是很确切的。但其社会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能因此而抹煞它的存在。
(三)公共管理活动和过程的社会性
1.公共事务的公共性体现了公共管理活动的社会责任和绩效要求。在公共管理活动的绩效方面,公共性要求对绩效决不能简单地用利润或效率标准来进行衡量,而是必须用服务效果、质量和公众满意的程度等多种尺度作标准。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新公共行政学理论,基于对传统行政学以经济和效率为基本目标,忽视了公共行政所应肩负的广泛的社会责任,其结果是在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时代,长期存在着普遍失业、贫穷、疾病、无知和绝望,构成对现有政治制度的根本威胁的批判,从而提出了公共行政改革应将“效率至上”转为“公平至上”,建立民主行政模型。为此,提出了公共行政组织设计方案应遵循的两个基本目标:其一是顾客导向的行政组织形态,即以公众——公共行政服务的顾客的需求作为行政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其二是应变灵活的组织形态,即加大组织结构的弹性,以便能够对外界的刺激作出迅速的反应。将社会公平和广泛的社会责任提高到作为公共行政追求的首要价值目标,倡导民主行政,是新公共行政学理论的主要贡献。为此,这一理论也成为了西方国家政府改革运动所依据的一项重要理论。这种强调政府以社会公众的需求?形枷颍?nbsp;税人以政府实际的工作结果而不是以其工作及过程为纳税尺度的理论,有效地推动了政府提高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2.公共管理事务和活动的公共性。这种公共性体现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活动和公共产品供给的广泛参与,以及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开性。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活动的广泛参与,主要表现在社会公众对政府决策的影响,通过立法、司法机构对政府行为的约束,以及通过各种渠道对政府活动的舆论监督等,从自身利益的关。心和实现角度,影响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在部分公共产品的供给方面,由政府的垄断供给转变为通过合同出租和非国有化手段,把原先由政府包揽提供公共产品的单一化转变为民营化,将其投放市场,由各个竞争主体和社会公众自己来提供;对那些不便或不能推向社会的公共产品的提供,也改用合同的形式,以竞争招标手段,交给社会公众承担。在实现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开性方面,也由原来的“黑箱”操作,变为“金鱼缸里生活”,让社会公众知晓,让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新闻媒介和公众了解活动内容,随时可以进行检查、调查和监督。电子政务的推行,使得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开性进一步增强。上述种种公开性、参与性及其非国有化等关于公共管理过程的环节和变化,实际上都是公共管理社会性的体现。
总之,无论是国家公共事务、政府公共事务,还是社会公共事务,都是公共事务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是国家公共事务、政府公共事务,还是社会公共事务,社会性都是它们的共同性内涵、基础性内涵。我们应从最普遍、最基本的意义上去准确把握这种社会性特征的内涵,并以其为一个重要依据,搞好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建设,包括构建严谨的公共管理学学科体系。
三、应当注意的两个问题
上面集中阐述了公共管理的社会性特征,但是不能由此掩盖公共管理的政治性内涵。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一定阶级的国家机器(包括政府)是实现该阶级政治统治的政治组织。因此,历来国家、政府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治性,这已是常识性的问题了。一般而言,就是前述意义上的社会公共管理组织,也或多或少具有阶级性、政治性的特征,其中不少本身就是社会政治团体,不可能没有政治性。一言以蔽之,讲公共管理是不能不“讲政治”的。因此,这里就有一个正确把握社会性与政治性的关系问题。
(一)公共管理的社会性与政治性是相辅相成的
1.公共管理的社会性是政治性的基础,政治性寓于社会性之中,没有社会性就没有政治性。我们研究公共管理政治性时,一定要明确社会性的这种基础地位与作用,坚持以是否推动社会进步,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方向作为先进的与落后的政治的最后标准。
2.政治性是社会性的保证,社会性以政治性为指导。在阶级社会和存在着阶级与阶级斗争的社会里,没有政治性也就很难或者无法体现社会性,实际上,没有全面地体现社会性,在阶级社会里,不靠国家、政府把社会控制在一定的秩序之内,社会难以存在,更不用说进步与发展了。因此,需要把一定的政治灌注于公共管理之中,坚持用先进的、科学的政治去保护和发展社会。
(二)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向最高(终)目标迈
公共管理的社会性与政治性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关系,从彻底的唯物辩证的宇宙观来看,从时间论,社会性比政治性更长久。因为国家、政府产生之前就有人类社会了,国家、政府还将随着阶级的消灭而自行消亡,而社会将长期(不是永远)存在着。再者,从空间论,广义的“社会”是指人类社会,包括国家、政府以及社会上的一切存在,而国家、政府则是人类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或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简言之,社会性要比政治性宽泛的多。从时间论,政治性存在于社会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漫长的阶段,社会性的存在比政治性的存在长久得多。作为一个彻底的辩证唯物论者,“路就在脚下”,应该着眼长远,着手当前,正确地做好当前所承担的每一项公共管理工作,为实现无阶级、无国家、无政府的,我们的先贤所谓的“世界大同”的目标而奉献有限人生的一份又一份热和光。公共管理的社会化改革也称得上是朝着这个远大方向努力的一个工程!
四、根据公共管理的客观属性构建公共管理的学科体系
学科体系问题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和重点。公共管理研究在这方面虽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不能说已经完全解决问题了。事实上,尚有不少问题需要深入地研讨。其中,一个带有根本意义的问题,就是公共管理学科体系的构建问题。
公共管理学科体系的构建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是“界域”问题。即这里讲的学科体系是“门类”学科体系,还是一级学科体系,或者是一门公共管理课程的体系。就“公共管理”而言,还有一个综合“三界”(国家、政府、社会)的公共管理与分门别类的公共管理的关系问题。笔者这里拟按“公共管理概论”的范围定位提出一个研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