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学习成果汇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晚上好,今天很荣幸能邀请到各位参加项目部2012年外出培训学习成果汇报会。感谢各位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参加会议。请允许我先做自我介绍,我叫李永强,是此次外出河南学习团队的一员,很高兴作为今天会议的主持向大家展示我们学习培训的成果。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参加此次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工,他们是:选煤项目部项目经理崔志刚崔总;项目经理助理、也是我们这次学习的总带队李华李经理;项目经理助理马新茂马经理;
各位领导和专工一直奋战在我们项目建设的一线,每天都非常忙碌,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各位能来参加我们的报告会,下面我们进行今晚的第一项议程。
为了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和技能储备,提高员工素质,加快工程建设以及保证以后生产的顺利进行。经崔总同意、李经理和马经理组织,选煤项目部与7月底选派一部分员工参加培训学习。其中赴****22人、河南**29人、**集团发展公司、钾肥公司34人,共计85人。经过近两个月的培训实习,我们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水平,我们带着学到的技术、经验和知识安全地回到项目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今晚由我们外出学习人员汇报我们的成果、交流心得体会、请各位领导和同事检阅。
1、下面进行第一项:学习培训成果汇报
丁仁军、朵海平、张元弘、刘伟、周龙、保积珍、王文博、李丰乐、杜佳乐、张晓莉、石大元、任慧、李万章、王重孙。
2、李经理是我们的总带队,为了我们的学习做了很多的工作,为我们安排吃住行,在他的照顾下我们才能安心地上班实习。下面请我们李经理为这次学习培训做总结,大家欢迎。
3、儿行千里母担忧,可以说,把我们比喻成选煤项目部的孩子,比喻成崔总的孩子一点也不过分。我们身在外地的时候,崔总时时刻刻都在操心,在我们学习期间,经常打电话询问我们的情况,领导的关心让我们感到温暖,也充满了动力。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崔总为我们做总结发言。大家欢迎。
4.、再次感谢崔总的讲话,我们一定会认真体会,努力学习,成为一名合格的选煤工作者。
5、接下来是今晚第二项:现场互动和交流,由我们的学生向大家讲讲自己所学到、看到、感受到的。现在开始……
6、大家都说了这么多,现在由各位领导问大家问题,大家举手回答,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大家。
今天,是个美好的日子,
今天,是个难忘的日子,
几多感慨,几多收获;
太多难忘,太多不舍,
在最后相聚的时刻,让我们尽情欢歌,
飞扬的歌声,吟唱/难忘的时光,凝聚/心头不变的情感。
熟悉的旋律,演绎/时代的激越,回荡/情怀不改的真切。
今天,让我们把丰硕的学习成果/作以总结汇报,
今天,要用我们的激情与梦想/谱写离别的乐章,
为我们这三个月的学习生活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下面我们郑重宣布:
“国培计划2013/置换脱产研修/xx师范学院/小学语文班学习成果汇报会/暨结业典礼”,
现在开始!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参加此次会议的各位领导,他们分别是:
非常高兴,各位领导能在百忙之中参加我们这次典礼,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一、xx做学习汇报
经过近三个月的培训实习,我们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水平,我们将带着丰硕的学习成果离开周师,回归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今晚由我们的主汇报人xx老师,汇报我们的学习成果,交流心得体会,请各位领导老师检阅。
二、xx老示师范说课
通过三个月的学习,全面地提升了我们的教学技能,夯实了我们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强化了我们的专业素养。下面有请博学善思、钟情教育的xx老师,以说课的形式展示他对课堂教学的理解,让我们静下心来一起聆听他的精彩演讲!
三、 xx笛子独奏
笛子是我国典型的民族乐器,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笛声悠扬悦耳,优美动听。下面请欣赏xx的笛子独奏:《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四、 xx女声独唱《潇洒走一回》
“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任由窗外元卷云舒。”淡看风云,平和自适,人生坎坎坷坷而短暂,何不潇潇洒洒走一回?请听xx老师为大家带来一曲《潇洒走一回》。
五、 xx老师的魔术表演
今天我们班的书法家、诗人、才子——xx老师给大家来个神奇的魔术表演——《梦想成真》,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六、 xx老师男声独唱《为了谁》
我们都还记得xx老师在粉笔字比赛中挥笔写下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欣赏那俊逸潇洒的小篆令我们赏心悦目,今天让我们聆听一下他那优美的歌声吧,有请xx老师来个男生独唱——《为了谁》。
七、 xx老师女声独唱《等爱的玫瑰》
在儿的世界里,玫瑰,在柔柔的妩媚中,有着矜持的顽强和清雅脱俗,它不为流俗而动,依然保持了固有的原始的简单,一心的坚持,一生的自持,成就了伟大而无私的爱。请听xx老师为大家献上一曲《等爱的玫瑰》。
八、 xx、xx男女生对唱《心雨》
大家有目共睹,无论是听课学习,还是旅游考察,都是我们的摄影师黄哥最辛苦,今天,我们是不是应该把他请到台上来,好好为他录制一个专场。下面有请xx老师上场,他将为我们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心雨》,有xx老师一起对唱。此处有掌声!
九、 xx老师歌曲戏曲连唱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的这首词《一剪梅》曾打动过无数人的心,一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又曾勾起了多少人的相思之情。而黄梅戏曲,传达着多少人间悲欢,演绎着多少动人传说。下面,我们班的美女xx老师为大家来个《月满西楼》与《黄梅戏》歌曲戏曲连唱。
十、xx老师男声独唱《痴情绝对》
大家都知道“情歌圣手”李圣杰有一个最强有力的代表作《痴心绝对》,每年的情人节都会引起大街小巷的传唱,今天,就让大家聆听我们国培小语班的“情歌圣手”xx老师的声音魅力吧!
十一、佳木斯快乐舞步健身操【xx老师xx老师等】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手牵手肩并肩,手舞足蹈喜迎新年的曙光;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敞开你的心扉,迈开你的脚步,释放你的激情,展示你的魅力吧!有请秦绣花老师xx老师带着我们国培班的美女老师们一起表演“佳木斯快乐舞步健身操”,让我们动起来,跳起来,一起嗨起来吧!let’s go!
十三、xx男声独唱《365个祝福》
分别在即,把一串串祝福送给您,像翻开一张张日历;每日每夜如泉水在流淌,祝福您永远快乐无比。请听xx老师为您送上的《365个祝福》
十四、xx、xx、xx男声合唱《朋友》
生命虽只是沧海一栗,但我们却因为他们不枉此生,伤心时一句浅浅的问候,高兴时一记温暖的拳头,无论什么时候,他们都会在你身边默默地支持你,祝福你,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称呼:朋友。下面请欣赏xx老师和xx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歌曲《朋友》。请珍惜您最好的朋友,如果此时你的朋友就在你身边,或者你想起了远方的朋友,就一起来唱这首歌吧!
十五、xx男声独唱《祝你一路顺风》
分别在即,谨以此歌送给我们在座的兄弟姐妹,祝你在回家的路上,一路顺风。
十六、播放专题片《相逢是首歌》
“你曾对我说,同行是你和我,心儿是年轻的太阳,真诚也活泼……”下面,请欣赏xx老师精心为我们制作的专题片——《相逢是首歌》。
十七、国培小语班向文学院领导赠送礼物
现在,请我们的班长谈龙海老师和xx老师,代表我们国培小语班向文学院赠送礼物,做为我们与周师情结的永久的纪念。有请李书记和高院长两位领导代表文学院接纳这份礼物,礼轻情意重,这是我们表达对周师文学院的感激与留恋的一份心意。
大家看,这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是由我们班的大书法家、xx省书法协会的会员xx老师挥毫写下的“心师造化”,正所谓“学穷性表,心师造化”,让我们对事物外在现象和内在本质都有透彻的认识,让我们用心去领会自然的法则吧。
再次感谢各位领导这三个月来对我们的支持和关照,衷心地道一声:“谢谢你们!”
【学习成果汇报会结束语】
聚时我心悠悠,别时悠悠我心。十月的秋色,往日的情怀,把我们凝聚,可时空总会让我们分离,多少语重心长的嘱咐,多少开心快乐的回忆,随着歌声,伴着舞步,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将永远记住这短暂而美好的时光。
我们的学习成果汇报演出已全部结束,接下来是2013国培小语班的结业典礼,首先,有请各位领导到主席台入座。
一、学员代表xx老师发言。
二、xx院长讲话。
三、李书记宣布说课大赛获奖名单,并颁奖合影留念。
四、周院长宣布优秀学员名单,并颁奖合影留念。
关键词:成果汇报;关注过程;提升共享
在研究成果交流汇报过程中,往往会看到学生萎靡不振,甚至有杂音和小动作。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在课堂内注入的“兴奋剂”不够强劲。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入竞争机制,激起学生积极参与。例如,上课伊始:“前些时间,各小组对自己的问题都进行了积极地研究,人人是满载而归,都有着很大收获,还商量了用什么方式进行成果汇报,并且做了一些准备,下面再给同学们一点时间做最后一次商量商量如何汇报吧!”“哪一小组愿意第一个来汇报!比一比谁能首先抓住这次机会?”“小组汇报时,应注意些什么?”“其他组同学应怎么做?”“倾听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是相互之间的尊重,能用敏锐的目光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那是非常棒的。相信只要你能够认真倾听、动脑思考,一定会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比一比谁的收获大,谁得到了同学们的尊重,谁能够把他们的过程或内容简要进行叙述。”“第二个机会看一看哪一组能抓住!这一小组的小手举的最多......”此举,由于引入了竞争机制,根据学生争强好胜、极强的表现自我的心理,一方面可刺激学生积极进行汇报,另一方面激励学生认真倾听。
要善于指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视角进行具体审视,乐意发现他人的闪光点,积极纳入,勤于思考与评价,以引起学生注意与参与。由于学生都有体现自身价值的需要,要发现亮点就的认真倾听,全面了解,动脑深思。此措势必会引起学生注意,使其积极参与。例如,对“痰中含有哪些病菌和危害”问题的研究,可指导学生从访谈的礼貌用语、行为举止、面部表情、实施方略、实施时机、问话内容、记录内容、记录方式到资料形式的多样性、资料搜集的多元化、资料的储量与实效性、资料的处理,再到展示方式、语言表达、分工合作等方面进行赞扬与建议。即“听了这一小组的汇报,老师从中得到了一些收获,你们得到了一些收获吗?得到了哪些收获?你都知道些什么?你懂得了些什么?你认为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对今后的研究你有哪些建议?老师可要看一看哪些同学能充分使用好自己的权利”等等。这样,可使得每一个人都具有成就感,都能够通过交流而从中获得经验,获得智慧的火花,学会思考,学会调查研究。在赞扬与建议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给以理由,只有谈理由,才能增强思考的力度,才能得到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要避免收获、赞扬、建议公式化的评价,要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防止枯燥无味。
要善于追求活动过程展示细化,以引起学生注意和协同发展。在汇报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将一些自认为不重要的、无关的活动过程情节说得笼统、一带而过的现象。如“我们来到车管所,说了许多好话,才接待了我们。”究竟说了些什么好话,行为举止如何,怎样进行应对与突破的等没有讲清楚。而这些经验恰恰对学生来说在与人交往、自主走入社会、如何取得活动对象的支持、找到与人合作与沟通的方法、学会如何观察人和了解人、寻找突破口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保持冷漠态度,显然没有起到经验共享、强化体验、输理过程、促进习得等作用。此时,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谈出细节,即“能将怎样表达请求的、如何面对的给大家说得具体而详细些吗?”这样,不难会促进学生引起回忆,再现过程,温故体验,强化习得,促进思考。学生在调查研究过程中的这些活动细节,对于他们来说有的是没有经历过的,有的是存有差异的,自然这就凸显出了它的新颖性,势必要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参与。
要落实做法和资料的交流,以引起学生切实吸纳。关于哪些有意义、有价值的做法和资料,由于学生在叙述的时候往往是语速比较快或吐字不清或声音较低等,听者往往很难将其内容深深印在脑海里,只能是只言片语知道个表意,资源共享、经验共享的目的不能真正达到落实。面对这一状况,教师应给以重复叙述或者要求该学生“为了使同学们记住你所说的,能给同学们再说一遍吗”或者要求该小组其他成员“谁能将刚才所说的再重复一下”或者引导其他学生“刚才他所说的其他同学有没有没听清楚的!有什么没听清楚的现在你可以直接来进行询问”“听清楚了吗?谁能将刚才他们讲的大意重复一下”。这样,学生将会从交流过程中真正有所得,同时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的口头语言魅力,以刺激学生积极倾听。在交流活动中,要指导学生“能结合语调、节奏、表情和姿态将叙述的内容表现出来吗?”不难会使听觉形象迅速转化为视觉形象,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使学生富有朝气,注意力集中,共享内容留下深刻印象,加深记忆。逐渐会根据个体性格、气质,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实现个性化发展。
一、完善科研制度,健全网络,分工负责,责任到人:
本学期学校教科研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科研管理制度:重新学习了教科研例会制度、课题实施定期汇报制度、课题成果总结推广制度、教科研成果评比奖励制度等,真正落实科研兴校,使教育科研向更自觉的理性水平提升。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了四个子课题小组,教科室责任到人,具体负责四个子课题组,并设立了新的课题组长,负责子课题的日常研究工作。
二、注重学习,加强课题的研究力度,完成中期汇报:
各课题组认真学习有关科研工作的学习材料,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继续做好教育科研的常规管理工作,加强课题的研究力度,抓实研究过程,在深入实施过程中做好阶段性成果的汇总工作和资料积累工作。使课题的管理、实施、操作更规范、科学、有效。教师的研究更加主动、自觉、扎实。本学期在各教科组活动的基础上,汇编出《八一小学教科研成果集》,结合教研组团队活动,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了中期课堂教学汇报课,受到了区教科室领导的肯定。教科室还完成了08年度课题汇报。评选校教科研组及先进个人。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织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要求研究性学习课程化推进,要求基于学生自身兴趣和需要,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经过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形式方面形成了可推广的一般模式。
一、研究课题的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实践性决定了学生是课题的主人,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应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由学生基于兴趣与知识能力层次而自我选定。但事实证明,当学生对于研究性学习体验少、认识浅时,由学生完全自主确定研究课题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可操作性较差。实践中,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推进按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方式生成研究课题。
第一阶段――针对初次接触综合实践活动或对综合实践活动尚缺少经验的学生,即高一新生所开展的第一个课题,由学校统一规定为班级文化建设项目设计。
第二阶段――针对有一定综合实践活动经验,但实践经验尚不充足的学生,如进入高中阶段的第二、三个课题,由学生自主结组提出选题,教师组织一定单位内的选题分析讨论,以可行性分析报告和答辩为主要方式进行选题,选出可行性强,研究价值高的主题,进行二次选题结组后开展活动。
第三阶段――针对综合实践活动经验较充足的学生,如进入高中阶段的第四、五个课题。在前几个课题的研究基础上,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课题选择和研究能力,由学生完全自主结组提出选题,论证后进行研究。
在主课题生成之后,子课题生成可以选择在课题生成课上进行。由师生共同提供主课题的背景材料,根据研究价值与可行性分析,结合兴趣取向选择确定研究角度,生成子课题,在大课题组内完成子课题小组的自由结组。
二、活动指导的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活动指导是教师最主要的活动之一。根据指导的范围和目的,可分为一般性指导和针对性指导两种组织方式。
一般性指导――指面向大集体(行政班级组合、年级等)的,以集体授课、讲座等方式进行的关于诸如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如何选择研究课题、如何书写开题报告、常用研究方法介绍、如何选择成果汇报方式、如何书写调查报告、如何撰写结题报告等共性指导,也包括对常用研究具体实施方法的进一步讲解等,多在活动开展前期,特别是在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推行初期(如学生的第一次活动)进行。
针对性指导――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针对生成性问题做专门指导。如报告的具体撰写问题、调查研究过程遇到的困难或与预设相距较大的问题、成果汇报具体方式的选择问题等。可以以课堂讨论或个别辅导形式进行,视具体情况灵活组织。
三、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主干课型的组织
1.开题课
开题课是在主课题和子课题选定,完成活动小组组合后,组织小组进行开题展示评价的环节,通常以同主题小组同课的方式进行。具体课堂组织可参考以下流程:小组展示(开题报告)――答辩(由其他小组及教师提问)――小组互评(分项目讨论打分)――组间交流(评分及说明)――教师指导发言――组内修订。这样的组织既有利于总结前期工作,为后续研究提供保障,又强化交流和组间的竞争与合作,提高该环节的活动成效。
2.成果汇报课
成果汇报课按内容可以分为中期汇报与结题汇报。旨在为学生构建一个交流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同时通过交流互评体现多角度的评价机制。具体课堂组织可参考以下流程:小组展示――组内互评(由小组成员对活动中每个同学的表现给予评价)――小组互评(讨论打分)――组间交流(评分及说明)――教师指导发言――选优并表彰优胜者。
在该课型组织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创新,一方面强调汇报方式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注意汇报平台的多样性,指明课堂展示只是一种汇报形式,还可以选择网络、宣传园地、组织主题活动等形式进行汇报展示。另外,要关注成果评价的客观性,不以成果展示形式的差异作为评定活动过程的唯一标准,而要引导学生关注过程的真实性、方法的多样性、操作的有效性和成果的价值性。
3.结题总结
结题总结的组织多采用较大范围的集会型大课堂形式,一方面选择优秀小组或课题进行终结性成果的集中展示;另一方面作为一些实用型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平台,如提出倡议、发起新活动等;再有就是对课题完成情况做出终结性评价。其中在评价方面强调评价方式多元化,指导意见具体化,研究成果发展化。即要汇总多方面评价作出总体评价,多角度进行表扬与肯定;无论是肯定还是在谈不足时,均明确举出具体环节的实例,避免泛泛而谈;对研究成果的发展提出中肯意见和建议,鼓励成果的进一步深化,指出研究活动的结束并不是课题的结束,提高综合实践的效力。
四、课题研究的拓展延伸
某些研究课题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教育意义和旺盛的生命力。深化这些课题的价值在于有意识地推进课题结题后的拓展。我们的做法是尝试将课题与德育教育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社区服务等有机结合,组织相关主题活动,发挥同学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所收集资料、所获得研究成果和所提出倡议建议等的功能,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之外展现研究性学习的收获,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科学研究的实用价值,提高社会责任感,自觉提高自身认识,服务于社会。
总之,将研究性学习以课程的形式,有规划、有步骤、讲方法地实施推进,一方面有力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科学素养的养成;另一方面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体验,在钻研精神、思考习惯、团结协作、关注社会等方面也有巨大收获,促进了学科学习,提高了综合素质。
一、课程概况
《生物教学论实验》是我校基于卓越教师培养改革背景下,为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增开的一门专业方向课,与《生物教学论》课程同期进行,旨在培养生物科学(师范)专业本科生实验教学技能。本课程精选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探索酶活性的条件、探究种子的成分及草履虫应激性的探究四个实验,贯彻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念,采取课前预习-交流汇报-分组实验-成果汇报四步教学法。[2]
二、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
实验课开始前,将学生分为若干实验班,每班20-25人;每班分为4个实验小组,每组5-6人,每个实验小组选出一名学生担任组长。提前一周通知学生准备实验,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该实验课题的基本情况(包括:理论依据、研究内容、试验方法与步骤、预期成果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设计出一套合理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案。方案中涉及到的实验材料,可以是实验室已有的常规材料,也可以由学生自行准备。
此环节中,要求学生贯彻自主学习方式,围绕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策略,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监控,创设有利的学习情境与氛围,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2.交流汇报
实验课开始时,先用10-15分钟时间进行小组交流和讨论,每位成员分别汇报自己的实验教学方案,经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得出小组成员一致认可的实验教学方案。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学生用5-10分钟时间模拟中学生物实验教师上台讲述本组实验教学方案。每个小组汇报结束后,由任课教师对各小组的实验教学方案和汇报人的讲解、演示等教学技能进行点评。教师点评结束后,各小组根据教师点评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实验教学方案。[3]
此环节中,小组及班级成员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并建立信任感,相互支持、配合,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完成汇报任务。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合作方法,要帮助学生了解除了要让自己学会以外,还有责任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学会。此环节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心理素质以及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
3.分组实验
在完成小组交流汇报环节后,每个实验小组在组长的统筹安排下根据改进后的实验教学方案进行分组(预备)实验,要求组内分工合作,使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实验中去。教师要合理安排时间,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巡视,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并注意在实验过程遇到的一些问题,特别要纠正一些违规操作行为。各小组合作完成(预备)实验后,在组长的组织下对本组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自我评价,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并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进而提出改进措施。
此环节中,需要运用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性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与迁移,提升学生的直觉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成果汇报
分组实验结束后,每个实验小组再选派一名成员模拟中学生物实验教师上台汇报本组实验成果,要求演示与讲解结合,边讲解边展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自我剖析和评价。最后,由教师对各小组的实验操作和成果汇报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并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4]
此环节中,已上台讲述过实验教学方案的同学,将不参与实验结果的汇报,确保小组成员上台锻炼的机会均等。此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评价能力。
三、教学评价
1.学生评价
本教学方法将评价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的实验准备、交流汇报前的小组讨论、分组实验中的行为纠正以及成果汇报环节的自我剖析,不仅学会了实验教学的基本技能,而且学会了教学评价的基本技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评价
本教学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实验材料准备、方案设计、实验过程进行实时评价,还要对学生在两次汇报环节的讲解、演示等技能进行现场点评,充分体现了评价时效性,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3.综合评价
汇报会开始了,几位主持人端端正正的走向讲台,向大家说:“各位家长、老师、同学们,下午好!欢迎各位家长从百忙中来参加我们的成果汇报会。”接下来主持人宣布第一个节目是舞蹈“AEIOU”,班里的几位女同学面带笑容的走到台前,老师放起欢快的乐曲,大家手舞足蹈,优美的舞姿加上美妙的曲子,简直是一种享受。
第二个环节是互动游戏。我们大家在一起欢声笑语,倾刻间教室成了欢乐的海洋。
最后,我们开始对话表演,每个人的英语说得都非常流利,而且加上动作、表情,家长们也连连称赞我们。
关键词:调研型案例教学;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城乡规划专业;建筑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5)05014506
一般来说,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按授课先后依次为原理教学和设计教学。原理是设计教学的基础,设计是原理教学的提升。在实际教学中,理论教学和设计教学之间脱节,在后期设计教学中具体表现为建筑设计思维惯性、基本概念不清、基本原理一知半解等,这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除了教师努力提高原理教学质量和学生积极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外,设置有效衔接原理教学和设计教学的调研型案例教学环节尤为必要。
一、调研型案例教学的概念与作用
(一)概念
案例教学(Case Method)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院长朗代尔(C.C.Langdell)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多汉姆(W.B.Doham)推广。因具有教学相长、生动具体、直观易学、易于调动学生积极等优点,哈佛案例教学法逐渐成为全球教学模式的典范[1]。1990年以后,案例教学法在中国教育界逐渐推广,主要应用于公共管理、法学、医学等学科,但在城乡规划学和建筑学课程教学中还处于初步应用阶段,尤其在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空白。
按照学生对案例的使用方式,笔者把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中的案例教学分为倾听型、体验型、调研型、探讨型四种(表1)。调研型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要求学生运用居住区规划设计概念、原理或方法对案例进行实地踏勘、系统分析和集中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法较好地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能有效培养学生运用原理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检验理论水平和加深理解的教学目的。
“学习金字塔理论”“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是由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年率先提出的,也有人翻译成“经验之塔”。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做过类似的研究,并提出了学习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理论,结论跟戴尔差不多,只是把阅读和听讲交换了次序,认为阅读比聆听记住的东西更多。
认为(图1):学习形式主要包括
听讲、阅读、声音或图片、示范或演示、小组讨论、实际演练或做中学、教别人或马上应用。前四种的学习效果在30%以下,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后三种学习效果在50%以上,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调研型案例教学对应于“学习金字塔理论”中的“小组讨论”和“实际演练或做中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图1 学习金字塔理论示意
(二) 作用
在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调研型案例教学安排在居住区规划设计原理教学和设计教学之间,起着过渡的功能。调研型案例教学并不否定、代替前期的讲授型原理教学,而是建立在学生对原理作用熟悉基础之上的拓展和延伸,同时对后期设计教学起着铺垫作用。调研型案例教学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学生主动学习;(2)检验学生对居住区规划设计原理在实践中的运用,并进一步加深理解,为后续课程设计做好准备;(3)全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能力的应用水平;(4)加强团队协作、访谈、观察、图文表达、汇报等城乡规划专业技能锻炼。
二、教学实施
案例教学不同于举例分析,也不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实践训练课程。通常,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要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2]。从教学实施的动态过程出发,调研型案例教学实施分为准备、踏勘、分析、讨论、评价和巩固六个阶段(表2)。
(一)准备阶段
课前准备充分是案例教学顺利实施的前提,否则整个案例教学将流于形式。在准备阶段,案例的选择是师生工作的重心。案例可由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提出关于案例的一些附加要求,如:位于中心城区、建成时间较早、常住人口较多。学生选择案例的过程也是理解基本概念的过程。教师同时围绕教学目的制定案例调研任务书,内容涉及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成果等。为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四节课)内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还需制定周密的课堂教学计划,内容包括课堂组织、时间分配、提问顺序、问题内容和教学评价等。学生需认真解读案例调研任务书,按照3~5人自由组队,选择合适的案例并搜集案例背景资料。在对案例基本了解的情况下,按照案例调研任务书的要求,结合组内成员分工情况制定踏勘计划。
(二)踏勘阶段
实地踏勘分为两阶段,先是获取案例整体感知的集中踏勘,后是学生按照分工情况进行专项踏勘。踏勘内容不局限于案例调研报告的内容,除了基本涵盖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知识点外,还应针对往届学生在规划设计中出现的常规错误着重要求
。调查方式以测量和访谈为重点,照片为补充,主要通过测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原理和规范,让学生了解居住者对居住环境的真实感受,避免陷入“自我感觉良好”的境地。为监督学生实地踏勘,可采取教师随时到场督导、踏勘初始和结束阶段拍小组工作照的方式予以解决。
(三) 分析阶段
分析阶段是指学生运用原理分析、讨论、表达踏勘结果,它强调分析、合作、沟通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分为小组讨论和撰写案例调研报告两部分。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汇报踏勘成果,阐述观点,展开讨论形成一致意见。案例调研报告是对实地踏勘和小组讨论结果的一种表达,也是教师对学生分析过程的评判依据。因此,教师在案例调研任务书中需对案例调研报告的排版、成果内容、深度、表达方式等作明确、详细的规定。
(四)讨论阶段
组织案例讨论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调研型案例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3],也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方式的最大特点。讨论阶段师生应该充分互动、有序展开,避免走形式、功亏一篑。学生是课堂讨论的主角,除了汇报案例调研报告外,还要回答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教师是课堂讨论的引导者,旨在营造一种开放的互动氛围,具体任务是组织汇报流程、提出问题和看法、点评总结成果。
(五)评价阶段
评价是指准确测评本次教学的效果,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分为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一方面是指自我评价,以课堂笔记的形式体现。课堂笔记是在全班讨论结束之后,小组进一步深入分析研究案例,并参考师生的观点,总结出理解居住区规划设计原理和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整个教学实施情况的评价,以教学反馈表的形式体现。教学反馈表是反映学生对教学实施的安排和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有助于帮助教学不断完善教学。
教师评价分为教师自我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两部分。教师自我评价是教师对整个案例教学活动的自我总结,即教学活动实践与预想教学目的、效果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师对案例调研报告和汇报讨论的评判,即案例调研报告成绩和汇报讨论成绩。其中,汇报讨论成绩是学生课堂汇报、参与讨论的体现,旨在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其比例为40%。
(六)巩固阶段
“温故而知新”,巩固阶段是调研型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师生对之前教学活动的提高和升华。教师可以在课后集中交流讨论教学心得,找出教学活动中的得失,逐步深化教学改革。学生也可根据存在的问题课后有针对性地查阅相关资料,通过提问、抢答、测验等方式巩固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点。
三、案例调研报告的要求
案例调研报告既是前期踏勘和讨论的总结,也是后期课堂讨论的平台。案例调研报告在调研型案例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直接反映出学生对居住区原理的理解,关系到教学目的的实现(图2)。
(一) 难度要求
鉴于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知识储备,案例调研报告难度应适中,难度过大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度太小则会形成文字堆砌。案例调研报告的难度要适中,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要求学生运用原理分析、总结出案例存在的问题;二是要求学生从不同使用者的角度评价案例的得失。
(二)内容要求
调研型案例教学并不要求学生运用全部的原理和知识点分析案例,有些知识点是可以通过学生课后学习获得。在案例调研报告中,学生应立足于结构层面,主要对规划结构、用地规划与设计、空间与景观、指标进行分析。
(三)量化要求
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在案例调研报告常常使用“大概、差不多、几乎”等概词,反映出对原理和规范的理解还有差距。因此,调研报告量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既可以避免调研成果的随意性,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理性分析的思维能力。量化包括分工量化、成果量化和图例量化。分工量化要求每位成员在实地踏勘和撰写案例调研报告中的任务必须明确。成果量化指的是案例调研报告中多运用规划图、表格、数据、饼图等表达方式,照片只作为补充。图例量化则是针对规划图而言,意味着每张规划图必需表达的具体内容,以引导学生去调研和思考。
(四)写作方式的要求
当前学生普遍注重图形绘制,写作能力普遍较差、亟需锻炼。案例调研报告一般有“开门见山”、“夹叙夹议”和“水落石出”三种写作方式[4]。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案例调研报告要求从“选、解、提、评”四个方面采取夹叙夹议的方式进行写作,学生在叙述具体内容的同时把自己的结论慢慢阐述清晰。
(五)表达方式的要求
大一、大二集中在线条、色彩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大三开始,规划图越来越多成为交流讨论的媒介。因此,在案例调研报告中有意识地加强规划图的训练为后续教学做铺垫。学生绘制规划图应符合规范性和简洁性。规范性要求学生遵循规划图的一般表达方式(色彩、线型、粗细等),而简洁性指的是每张规划图表达应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四、课堂组织的要求
传统的课堂一般是教师“独白”式教学,师生间的对话、合作缺失,而案例教学则把课堂定位为师生交往、对话和合作的一个公共话语平台[5]。本着集中突破、强化提高的原则,笔者一般把调研型案例教学实施框架中需要讨论、评价和巩固的内容放在课堂组织实施(表3),其中,强化环节可以结合教学安排自行调整。
(一)准备环节
准备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开端为了节省时间,准备环节也可以放在课前进行。
,能够让学生明确此次课的教学任务与要求,让学生尽快熟悉教学。教师应对汇报思路、汇报内容、汇报方式、汇报时间等提出具体要求。小组汇报顺序按学生自主选择和教师随机指定两种方式确定。汇报人则根据教师提出的汇报流程和要求做好准备。
图3 学生汇报
(二) 汇报环节
汇报一般按照“第一组汇报―师生提问(第一组记录问题),第二组汇报―师生提问(第二组记录问题),第一组回答―第三组汇报……教师点评”的顺序进行。学生汇报案例调研报告时应注意三点:一是按照“选、解、提、评”,先宏观后微观的思路进行汇报;二是汇报不等于复述案例调研报告,汇报应是总结性的语言而不是说明这张图是什么?哪张图是什么?三是汇报的内容应紧紧围绕重点内容进行;四是汇报时间应控制在5分钟以内(图3)。
(三)提问环节
教师应采取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提问题,问题应简短明了,数量不少于两个,不得雷同。同时,汇报小组应及时做好记录。
(四)讨论环节
此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消化吸收理论知识的绝佳时机,也是课堂学习气氛最热烈的时候。当遭遇冷场、陷入僵局、无人发言时,教师根据不同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引导、调控,展开
讨论。在这过程中,偏离主题、内容空洞是易犯的两种现象,教师应紧紧追随学生的思路,支持学生自行纠正,回到讨论主题。如果达不到效果,可以采取委婉的方式提醒学生(图4)。
图4 师生交流
(五) 点评环节
点评是一门艺术,好的点评能给案例教学带来画龙点睛的效果,使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得到升华。但总结并不是下结论,实际上也不存在绝对的正确答案,存在的只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往往通过回顾讨论过程、归纳主要观点、提示思维盲区、进一步延伸问题等方法结束案例讨论[6](图5)。
图5 教师点评
(六)强化环节
测验形式为试卷,内容为20道不定项选择题,内容、难度与教学目标相对应。先用10分钟做题,然后公布答案、互相调换试卷批改,并利用课余时间对错误之处通过查阅资料进行修订直至完全理解。
五、结语
居住区规划设计理论教学与设计教学脱节现象极为严重,除了学生自行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书籍以外,调研型案例教学因其启发性、实践性、互动性的优点给课程教学提供了一种好的选择。案例调研除了能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能力。参考文献:
[1]雷焕贵,段云青.中美案例教学的比较[J].教育探索,2011(6):150.
[2]王名,张智勇,仝志辉.中国公共管理案例 [M].一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3]孙军业.案例教学[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4]樊亚利,刘红.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走进新世纪,我国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全社会也在积极提倡读书学习,我校跟随国家教育部正确指导,制定了“构建教室文化,营造书香氛围”的特色规则。何谓“书香氛围”,笔者认为,图书的香气能像花香一样充满我们整个校园、教室的角角落落,让书——人类进步的阶梯,引导全校学生和教师学习知识,丰富古今中外的文化常识,从书本中吸取阳光和水分,提高自身全方位的能力。为此我校各年级教师积极带领班级学生构建教室文化,给学生提供读书、学习的机会。也就是说,我校以开展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氛围,来全面执行教育改革,构建充满智慧和生机的学习环境。“构建教室文化,营造书香氛围”提倡师生沐浴在书香里,浸润在文化中。
二、“构建教室文化,营造书香氛围”的重要意义
按照我国传统习惯,我们一般称爱读书的人家为“书香门第”,把爱读书的个人称作“书香子弟”。充分体现了我国长期以来对读书学习的重视。然而,当前形势下,经济发展迅猛,拜金主义热潮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时常读书学习的人数急剧下降。最近经常会在网络看到这样的消息,“大学生参加就业招聘面试时,面试考官询问学生都看过那些书,有什么心得体会?一个简简单单的问题,却得到了惊人的答案,多数参加应聘的大学生没有看过很多书籍,自身文化积累少之又少。这不禁使笔者心生感慨:大学生不爱读书,十几年寒窗苦读,只是学习课本知识,不能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学校缺少书香气的营造是其主要原因,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不具备书香氛围对此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蓬勃兴起,信息通信更加便捷的背景下,读书既与提高我们个人的自身修养息息相关,同样关系着我们国家的全体国民素质和与国家竞争力。不能从书籍中获取知识和力量,没有良好的读书习惯,极大地阻碍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与发展。而为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永葆青春和活力,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尤其是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至关重要。
学生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有浓郁书香气的学校是学生的希望。为此,我们对学生进行小学教育时,必须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构建教室文化,营造书香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书籍中获取知识,创新性的继承和发扬前人总结的经验和智慧。
三、“构建教室文化,营造书香氛围”的具体实践
(一)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优质书源
营造书香氛围,帮助学生学习书籍知识,书源问题尤为重要。优质的书源能够帮助在校师生便利的获取精神食粮,是“构建教室文化,营造书香氛围”的必要条件,我校主要在两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优质书源。
第一,完善学校图书收藏。首先,增加学校图书经费预算,定期购买小学生需要阅读的图书,以及国家的优秀期刊杂志,以新的优秀的适合儿童阅读的书为主构建学校图书室,及时整理新旧图书,为学生借书提供方便。其次,积极与其他学校或者是各地区市图书馆开展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利用其他地方的优秀书籍来满足学生和教师对书籍的需要,弥补我校经费紧张的问题。
第二,开展班级图书漂流活动。学生数量众多,只是依靠学校图书馆的书籍肯定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阅读需求,因此,每一个班级可以建立安置一个图书柜,由班级内的所有同学自主捐助自己的书籍,与其他同学交换阅读,资源共享,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班级图书漂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读书需求得到满足,学习更多的书籍知识。
(二)教师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共同为读书而努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读书技巧,营造书香氛围。
第一,以课本知识为基础,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现阶段,我国小学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其中包括:记叙文、简单议论文、科学小品文、诗歌、散文等等。教材内容提供了丰富资源方便学生在课堂学习,教师必须利用教材资源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做好课内阅读,掌握基本知识。
第二,以小学生课本为立足点,以学校图书室和班级图书漂流为平台,积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尤其是在教师知道安排下的阅读是课内教材的延伸和补充,只要教师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针对不同图书做出相应的读书要求,对学习成绩不通的学生因人而异制定粗读与精读标准。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养成一个好的读书习惯。
(三)学生分组阅读,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班级学生合理分组,培养小学生的的阅读兴趣。
第一,以因材施教原则,按学生的不同阅读爱好,分组阅读。笔者教学过程中,详细观察每一位同学的阅读兴趣,把学生分为时若干个阅读小组,主要包括:军事与科技小组、文学艺术小组、图片与画报小组等。每组设小组长一名,定期召集组员在小组内部交流阅读体会,并总结每一次的交流情况以文字形式刊登在班级小报《文化轩》上,全班交流。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节省了学生阅读时间。
第二,开展 “我读我朗诵”活动。每一位学生在阅读中总会碰到一些非常好的精彩语句或者段落,甚至整篇文章都很优美。在每天早读时间结束前五分钟给学生轮流上讲台朗诵的机会,每次1~2人。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说是“奇文共欣赏”。
(四)定期开展读书汇报会,展示学生读书成果
读书汇报是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丰富班级文化及课外生活,展示学生读书成果的最佳途径。
第一,明确读书汇报会目标:促进学生读好书,读益书,在书香氛围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在开展读书汇报会活动中,积极提倡小学生读好书,读益书,读经典名著,读优秀古诗词。
第二,丰富的读书汇报会的形式和内容。以交流汇报为主,其他汇报形式为辅,采取多变的形式让学生汇报这一阶段的读书成果。读书汇报会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内知识学后感汇报会、专著式汇报会、诗歌诵读汇报会等等。例如:在学习《全神贯注》一文后,要求学生汇报自己在奥地利雕塑家身上学到了什么,自己应该怎样以之为榜样;在课外学生读过“三国演义”等四大名著后要求学生分析其中人物刻画特点等等;在研读过唐宋诗词后,要去学生汇报诗词的优美是如何通过短短几句话展现而来,或萧瑟,或欢快的情景如何描绘产生等等。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实践教学:高职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思政研究课题“增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XSZ12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首始课程。开设“基础”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和塑造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合格的大学生,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思想道德水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实践教学作为“基础”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课整个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指的是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以“基础”课理论知识为依托,通过学生对社会实际生活的直接参与和体验,使其主观世界得到感性的再教育和主体能力得以优化的过程。
一、“基础”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虽然“基础”课实践教学已经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但是随着“基础”课实践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展开,一些问题依然困扰着“基础”课的实践教学。“基础”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够深刻。普遍存在着对“基础”课实践教学认识不够深刻的现象。二是实践教学基地不足。我国高职院校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还存在着一定问题。三是实践教学经费不足。目前“基础”课实践教学经费不足、筹措渠道不畅,是实践教学难以全面有效展开的原因之一。四是社会实践有效机制尚未形成。高职院校内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多是由教学性、寒暑假性、勤工助学、学生自发性的开展,这些社会实践形式和“基础”课的社会实践尚未接轨,还是处于一种各做各的状态。五是社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目前“基础”课实践教学还只是处于有限度的进行中,其深度不够。六是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基础”课实践教学由于没有教学大纲,任课教师各自为政等原因,导致“基础”课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础”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基础”课课堂实践教学的有效探索
为改变我院“基础”课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的局面,本课题组在这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尝试新的方式,推进实践教学的改革。
1、设立适合大班的教学模式。“基础”课重在积极开拓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指导,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设置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创建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任务为趋动,以团队为组织,以专题为内容,最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合一、课内与课外合一的,适合大班教学的探究式实践教学模式。
2、建立新的教学目标。围绕学生应具备的团队合作、敬业精神等诸多能力加以训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所必须具备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和发展奠基。
3、以小组为单位,摸索“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模式。
实践教学中的教学内容不适合大班型授课,而现实中教学资源有限限,又很难实现小班型教学,导致教学效果不好。为了让每位学生都可以有一次参与研究性学习和上台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在本学期第一次课由任课教师作如六大步骤策划:一帮助学生学生团队组建。每班级按人数自由搭配,组建8个研究性学习团队,以培养学生集体主队合作的能力。二选择任务。每个学习团队任意选择八个主题中的一个主题做调查研究,以培养学生自助学习和研究的能力。三资料收集。每个团队根据所选的主题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四主题撰写。主题的撰写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论文、演讲稿、散文、议论文、诗歌、心得等多种格式,以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五汇报准备。在汇报中要求使用PPT,很多学生不会做PPT,如何制作,如何操作,成为急待解决的难题,以培养学生处理困难的能力。六主题汇报。每次上课留下30分钟的时间作为课堂实践教学,各班派出一个学习团队作代表,以同一个主题作汇报(6分钟为宜),进行PK,以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自我展现意识。七评分与总结。在团队汇报后,老师与学生评委评分、教师点评和鼓励并指导后面的团队操作。做到成果展示在课堂功夫施展在课外,以培养学生总结经验的能力。
4、以改革创新为主线,精心设计成果展示。
(1)“学习汇报书”,学习汇报书是每个团队根据选择的主题学习性调查研究,经调查结果以论文、演讲稿、散文、议论文、诗歌、心得等形式展现的纸质报告书。
(2)“团队亮相”,要求每个团队形成自己的特色,如展示自己的队名、口号甚至是logo,还可以用各种形式展示团队成员的风格和特长。
(3)“现场汇报”,把主题的研究成果以多种形式,如论文、演讲稿、散文、议论文、诗歌、心得等格式,做成PPT与大家分享。
(4)“活动感悟”,要求每个团队以简洁的语言谈谈此次活动的收获和感触,如此次活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遇到最大的困难如何解决?解决后的心态等等。
5、以学生为服务主体,精细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每个团队主题汇报的成绩,作为“基础”课的平时成绩一半,总分为100分,此分数在学生总评中按20%计算,该团队成员成绩共享,此成绩由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评定。
“学习汇报书”“团队亮相”“现场汇报”“活动感悟”四项的分值比为3:2:4:1。
参考文献:
[1]程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有效性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04.
[2]徐倩.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初探[J].和田师范专科学报(汉字综合版),2001(6).
[3]柳礼泉.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5:41.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小组合作学习堪称为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一个问题提出,只有少数同学发表意见、积极参与的一问一答式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固化,得不到发展。合作学习与之恰恰相反,它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自主学习活动。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最近发展区分为“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两者间的差异可以通过成人的指导或同伴的合作达到。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利他行为和团体思想,这恰恰是目前独生子女普遍缺乏的一项社会技能。
但小组合作不能只流于形式,为“好看”而“合作”,小组合作学习一定是要高效的!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有效的评价机制,它是对小组合作过程和学生合作表现的监控,是小组合作是否高效的重要纽带。
二、“三位一体”评价策略
1.教师评价。教师不是侧重关注个人,而更多关注对小组整体的团体合作水平作一个全面评价,主要从“分工合作”、“结对互助”、“成果呈现”、“倾听发言”、“任务完成情况”、“成果检测”这六个方面加以观察,这个评价的过程发生在课堂上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除了参与讨论、适当指导外,更多是对每个小组的合作情况给出评价,并在评价表上作好记录,这样也提高了老师巡视指导的有效性,改善了以往的教师盲目的“走过场”巡视。其中,“成果呈现”是全班的汇报交流,对于汇报小组来说,视汇报情况计入成绩,而对于其它小组则以“质疑对抗”的情况计入成绩单。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评价表
在以往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分工”方面发现,基本每次固定组里那1、2个能说会道的“尖子生”作为汇报人,而他们往往也都是身兼多职,而其他很多成员的分工可有可无,甚至是没有分工,只是一个听众,这样就没有压力,也就没有动力,不能真正实现全员参与。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努力讲给别人听时,才真正理解了自己所想的。所以,“三位一体”评价策略中,对“汇报员”做了特别的要求,抽签决定“汇报员”。这样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汇报员代表小组上台汇报,他的汇报成绩直接影响小组成绩,有了这样的压力,学生不得不在合作的过程中认真“倾听”别人的见解,不得不努力思考,其他成员也会更主动地去帮助小组的成员,一举多得。
2.组内评价。教师评价更多关注小组团体的合作,组内评价则更多关注组内每个成员的表现和发展,主要由观察员操作从“个人责任”、“智慧贡献”、“倾听补充”、“结对帮扶”、“检测情况”这几方面加以评价。组内评价能使合作小组成员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便于合作技能的学习,使成员能清楚地认识到组内的问题,以及使每个成员对自己的参与情况有所了解,是强化小组成员的积极行为和小组合作的成功的必要条件。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组内评价表
3.个人自评。个人自评是小组成员每个人针对自己在小组的表现所做的一个反思和整理,总结优点,查找不足,以期待接下来取得更大的进步。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个人自评表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数学;主动性
一、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的学校在2011级设置了十个班级,经过小升初的随机分班后将(10)定为了课改实验班。经过一年半的努力,课改班已从当初入学时成绩均衡的十个班中脱颖而出,初见课改的成果。尤其是数学学科,学生的进步显著。十班的数学科任教师是于老师(化名),以下就以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4.8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第二课时)为例将于老师的课例与其他老师的课例对比进行分析研究。
二、课例分析
课例1:4.8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为1:2,则他们的相似比为______;对应中线的比为_______;对应角平分线的比为_______。
【师】口头提问。
【生】集体回答,并将答案写在学案上。
【师】提出问题。留给学生自由讨论交流。(无分组、无任务分配)
【生】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师】讨论结束。教师对每一问题进行拆分,然后进行讲解。
【生】集体或个别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并完成学案得出结论。
(四)课堂练习
(五)课堂检测
【生】学生完成学案所设置的练习和检测。
(六)作业布置
【师】教师布置作业。
课例2(徐):4.8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独立思考分组合作(任务分配)小组汇报、讲解非汇报组查错、改正教师小结学生整理
(一)温故知新(同上)
(二)探索新知(同上)
【师】教师提出问题1、2、3。
【生】学生独立思考并结合之前所学的知识尝试着自己写出答案。
【师】让学生分组(班里有固定的分组),组内讨论交流。并指定交流后汇报成果的任务组。
【生】学生以自己独立思考时得出的答案在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结束后(3分钟)任务组派出代表汇报交流成果,对问题进行讲解分析。非任务组在汇报期间查错并在汇报完成后指出。
【师】对于学生的汇报成果及查错作出评价,给予表现优秀的小组加分奖励,并对知识点作出总结和强调。
(三)议一议(同上)
【师】列出问题即任务1、2、3、4,并将任务分给各个小组。
【生】学生带着任务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师】教师走进学生身边,在每个小组的学生出现问题时予以帮助指导,但并非直接给出答案。
【生】分工合作,板书与口头讲解相结合准备进行成果汇报,对问题进行讲解分析。汇报期间,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及时的进行查错也可以提出问题大家共同解决。经证实正确无误的查错小组将给予加分。
【师】对于学生的汇报成果及查错作出评价,给予表现优秀的小组加分奖励,并对知识点作出总结和强调,对学法及解题方法、技巧等进行指导。
(四)作业布置
【师】注意作业布置的层次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作业的要求上不同。对于本节课中得分最高的小组基础题减免两到三题以示肯定和鼓励。
分析这两节课,前者是虽然增加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环节,但学生并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真正的探究,实质上依然是在教师主导、操纵下“顺利”完成教学内容。教师讲解、学生听讲仍是知识学习的主要方式。后一节课应该说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整堂课都是学生在主导、学生在积极的展示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三、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前提――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
教师、学生必须共同存在于课程之中,是课程参与和开发的主体,是课程的创造者,教学不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学不再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交往、互动,师生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多项交换,教师是学生式的老师,学生是老师式的学生,师生共同发展。
四、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途径――教法与学法的转变
(一)创设丰富情境,诱导学习主动性。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
(二)倡导合作学习,加强学习自主性。因此,结合实践研究,我认为:(1)首先应该合理组建学习小组;(2)应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3)是要教会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
(三)精心选编习题,提高学习灵活性,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抵制厌学情绪。
五、学生主体性发挥的保障――教学管理制度的转变
仅仅变革学生与教师的角色或是学法与教法是还不够的,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也在阻碍着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新课改下的教学管理制度首先应该是民主科学的,师生平等、生生平等,不以分数论成长、论优劣,建立促进学生成长的考评制度,鼓励学生全面的、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 植物栽培校本课程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1“植物栽培”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1.1 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让学生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植物栽培”校本课程把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作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形式,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栽培技能,充分体验到种植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并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2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参与生命科学课题研究。但就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平时的课堂教学课时有限,培养学生的课题研究能力存在困难,学生还缺乏一些课题研究必备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开设“植物栽培”校本课程为那些对生命科学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为研究做准备的机会,为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搭建平台。
1.3为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学奠基
从事初中生物教学的老师总有这样的体会:学生不知道花生生长在哪里,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花生长在树上;学生不清楚黄瓜、南瓜等植物一定是异花传粉;学生对于植物分类,特别是各类群的代表植物的特征总是记不清;学生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实验时,经常出现操作不当导致实验失败的情况……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长期生活在城市里,接触和观察各种植物生长发育的机会和时间比较少。开展植物栽培活动,不但丰富了教学素材,还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结果必然是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也轻松。
2 “植物栽培”校本课程实施的策略
2.1 课程目标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接触的事物比较熟悉时,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会主动地学习它、研究它,而且能持之以恒地研究下去。本课程实施前,对学生的需求、兴趣展开了调查,结果看出,我校的绝大多数学生对种植植物很感兴趣。因此在尊重学生的兴趣与个性的前提下,确立了具体的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获得一定的植物栽培基础知识,拓宽知识面。
能力目标:通过种植,认识、欣赏植物,培养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通过调查,培养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具有初步的策划、组织能力,更完善的人际交往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种植,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操作的积极体验,培养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并懂得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成果;通过种植,更具爱心、责任心,对自然、对生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通过自己动手种植植物,不仅为绿化学校、美化学校作出了贡献,同时也树立了环保意识。
2.2 课程内容
对现有苏教版教材相关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和拓展,以各类群代表植物的种植为主线,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校本课程内容体系。
(1)各类群植物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方面,如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2)代表植物的养护方面,如葫芦藓(生物实验常用材料)、黑藻(生物实验常用材料)、铁线蕨、银杏(本校园常见植物)、花生、豌豆、南瓜等。
(3)栽培技术方面,如种子催芽、盆播、露地栽培、扦插、嫁接、人工授粉、水培等。
(4)植物欣赏方面,如典型植物功能、植物空间配置、色彩搭配、校园绿化方案设计等。
2.3 课程实施形式
开发本课程的主要目的不是在于培养学生关于植物栽培方面的专业技能,更不是为了教给学生很多关于植物栽培的理论知识。课程实施的目的是以此课程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基于上述理念,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实施本课程。
(1)讲座。
邀请家长、园艺工作者等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与教师一起围绕某一领域进行专题介绍,拓宽学生视野。
(2)调查汇报。
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从周围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通过走访、问卷、上网等多种形式收集、整理资料,制作PPT,在课堂汇报交流。
(3)动手实践。
课堂上,学生按照老师要求完成实验技能操作,如“种子的催芽”、“植物盆播”。课后,学生选择喜欢的植物进行种植、养护。 (4)小课题研究。 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大约4~5人),在教师指导下设计研究方案,通过实验等多种方式开展研究。
2.4 课程评价
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要给以多种形式评价。本课程主要采用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1)填写自评与互评表。每节课后各小组都会拿到一张评价表,小组成员先要为自己作一句话的评定,再由组内相互评议,产生小组评价等级。最后教师对各小组进行评议。
(2)作品展评。课堂上,学生将栽培作品搬上讲台,并作简单说明,让全体学生欣赏评价。学生的一些栽培作品直接用于美化教室和校园,同时又作为成果展览,让全校师生欣赏评价。教师用相机记录下学生栽培活动中的美好瞬间和优秀栽培作品,在学校校本课程成果汇报活动中,向家长展示,让家长欣赏评价。
(3)开放性理论知识考查。教师编制考查试卷,试题以自主性、开放性为主,如“选择感兴趣的植物,谈谈它的栽培要点”,“为了更好的绿化教室、绿化校园,请你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学期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考查。
下面就本学期开设“植物栽培”一节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为例,作进一步阐述。
主题活动:植物水培技术。
活动时间:2012年4月9日。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常见植物的水培方法,尝试水培一两种植物;能力目标: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等途径完成探究问题,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合作学习、分享学习成果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布置课前探究问题,准备几种常见的植物、栽培容器和栽培工具等。
学生准备:课前完成探究课题,最好制作成PPT。
活动过程:
(1)调查汇报(由学生组织、展示)。
问题①植物都能水培吗?例举适合水培的植物。
第一小组成员代表汇报讲解(略)。
其他小组成员对其汇报讲解内容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学习。
问题②如何选择水培植物的器皿?
第二小组成员代表汇报讲解(略)。
其他小组成员对其汇报讲解内容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学习。
问题③水培的取材方法有哪些?
第三小组成员代表汇报讲解(略)。
其他小组成员对其汇报讲解内容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学习。
问题④如何对水培植物进行日常养护?
第四小组成员代表汇报讲解(略)。
其他小组成员对其汇报讲解内容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学习。
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整个流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准备.主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学习。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多元学习方式的能力。
(2)动手实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水培吊兰、绿萝、富贵竹等。
(3)课后拓展。学生将课上完成的水培植物小品带回去养护,观察。
(4)大擂台(2012年4月23日)。学生将水培植物小品集中展示,学生互评,指出每个栽培小品的优点和不足。学生相互交流栽培经验。
活动反思:校本课程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承担引领作用,在必要时候予以指导。要能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3 “植物栽培”校本课程实施的反思
3.1 实施校本课程所取得的收获
(1)拓宽和增加了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学生通过讲座、上网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通过大量的感性知识积累,对课本知识的了解更系统,对植物栽培常识及各类群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也加深了认识,为今后系统学习生物学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在实践中,学生会发现许多问题,如为什么绿萝叶子发黄,怎样解决?水培吊兰的根发黑了怎么处理?……学生发现问题后主动去解决,如请教他人、查阅相关书籍、上网搜索等,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进行栽培与管理,在主动实践和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如细心、耐心、爱心等)。
(3)认识到学生的潜力有多大,让一些学生重拾自信。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本课程的活动,很努力地完成组内分配的任务。特别是在传统课堂上默默无闻的学生在本课程中也能表现活跃,积极参与实践,展示的成果很好。
(4)在学校、家长的支持下,课程得以顺利展开。课程实施前,学校将校园西北角大约30m2的土地、小池塘一角、教学楼五楼的露天阳台作为课程实施场所。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有的家长搬来了废弃的鱼缸,有的家长运来不用的花架,还有的家长提供了各种植物种子,等等。学校、家长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物质保证。
3.2 实施校本课程尚需改进的地方
(1)学生的成果展示层次不一。有些小组做得很好,但有些小组只是简单的把网上的内容下载拼凑,没有形成本组成员的观点。这主要是小组成员能力差异引起的。因此,在布置任务时针对能力较弱的小组需要进行个别辅导。
(2)学生对成果展示的关注度不一。相当一部分学生只对本组的成果展示关心,对其他小组的成果展示关注度不够,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提出问题交流的现象少。
(3)一些探究或调查的内容过大,完成效果差。课程实施之初,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选择主题进行探究。由于学生能力有限,经验不足,课题选择要么新且大,要么选择的课题小但可行性也小,实施起来存在诸多困难。久而久之,一些探究课题虎头蛇尾,草草结题;一些课题浮于表面,不见其里。
[关键词]行动研究;合作学习;商务英语
一、理论介绍
(一)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可被视为一种教育思想,要求教师能主动更新教育理念。从课堂教学入手,将教学行为和研究进行结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提高自身素质。此种教育思想与传统意义上的用“研究”成果指导教育教学“行动”有着本质的区别。教育行动研究是行动与研究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循环过程。20世纪50年代,行动研究开始在美国流行起来,但是学者对其内涵有不同的看法,因为其理论背景及实践具有复杂性。最广为接受的是Kemmis&McTaggart的定义:它是自我反思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反思,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可以提高对教育实践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正确评价所从事的职业。行动研究的应用,使教育行动研究得以产生和发展,教育中的行动研究是在学校教学情境中,教师对教学行为的结果进行的一系列的研究;教师是研究者,参与和合作是其主要特征;其研究场所为教学的实践情景;是教师作为实践的探索者,为了改进自身的教学实践,而进行的比较系统和科学的自我反思活动;其最终目标在于提高自身教学质量。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现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其基本形式为异质学习小组,这种学习模式充分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队协作为前提,对团队进行成绩评定,从而促进小组成员的学习,完成教学目标。
二、问题的界定
(一)发现问题
自2010年,笔者一直教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该课程是用英文讲授的专业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英语和贸易知识的应用型人才,为学生将来从事外贸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的可模仿性。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并负责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发现学生将理论转变为实际操作的能力偏低。
(二)调查研究
笔者首先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对上述问题的看法,所调查学生为笔者所教授的商务英语本科36名同学,其中有55%的同学认为国际贸易实务理论知识太抽象,学起来很枯燥,有18%的同学认为用英文版本的教材比较难理解,还有22%的同学指出将来自己要从事外贸相关的工作,对该课程非常感兴趣,还有5%的同学觉得怎么都行,只要考试及格就可以了。为了进一步调查问题产生的原因,笔者又抽取了10名同学进行座谈,认真听取学生的反馈,其中大部分同学认为,国际贸易实务非常重要,能学习到很多外贸实务的核心概念,外贸实务的流程,但是理论知识理解以后,如果能有机会进行实际操作就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了。
(三)确认问题
经过调查问卷和座谈,笔者对自身教学进行认真反思,并仔细研究了自己的教学日志,发现问题在于自身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产生该问题的原因在于笔者认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属于核心知识课程,专业学生应该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因此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只是采用传统的课堂提问和案例分析进行互动,不能使学生充分的参与,也不能使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刻的理解。
三、行动研究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一)行动研究的第一个阶段
1.行动研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1)确定分组:行动研究开展的班级人数为36,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合理划分为六个合作学习小组,每组六名同学,明确组员责任,小组成员的构成也考虑到了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差异。
(2)确定学习任务:建立了班机微信群,提前将预习任务布置给各小组,课程专业知识学习结束后,再布置案例材料的学习和分析,必须按照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3)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教师根据每次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学习任务后,小组成员必须都参与,可以根据分工首先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最后整合学习成果;如每个学生都要先预习课本,对国际支付工具和国际支付方式有个概念性的理解,然后各自查阅资料,将查阅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分享,整合成最终的学习成果。
(4)展示学习结果、给予成绩评价:每个小组要把本组的学习成果进行汇报,针对预习情况的汇报,主要是以教师进行抽查的方式,对于案例分析的合作学习情况,要求小组成员在课堂上进行PPT展示,每个小组成员必须参加,合理分工,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在学生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保持沉默,在展示结束后,教师再进行补充和评价。
2.观察与发现
经过第一阶段的行动研究,笔者对学生活动进行录像,同时制定了该课程的学案,即要求学生将预习情况、预习内容、学习心得等进行记录。笔者也进行了课堂观察和教学记录。在察看学生相关学习记录,进行针对性访谈之后,发现了一下问题:一是部分小组不能真正进行合作学习,尤其是预习作业,有部分同学存在侥幸心理,觉得不会检查到自己,就不认真准备,在课堂提问中小组之间的理解甚至都不一致。二是在进行小组汇报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有部分小组只是分工去做,但是没有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总,而且汇报过程中都是各自展示各自的,从PPT制作上就能看出是每个人自己做,然后简单将材料堆砌在一起的,缺乏合作意识。而且有的同学进行汇报时,口头表达能力欠佳,不能和听众进行互动,存在死记硬背台词的现象。三是在小组汇报过程中,其他作为听众的学生容易走神,有部分同学不能认真听取其他小组同学的学习成果汇报。
3.反思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先根据平时课堂记录,选取部分同学进行深入访谈,然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总结,找出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案。首先,从思想上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有部分同学对该课程本身缺乏兴趣,觉得以后不从事相关外贸实务的工作,就不用深入研究,针对此种情况,笔者对学生进行了启发和开导,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专业课堂对专业知识结构、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和自身创新能力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其次,制定严格的评价机制,每个小组的组长实行轮流值,并对小组活动进行详细记录,课堂汇报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实行脱稿汇报,必须和听众有互动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评价标准。最后,对于听众来说,在一个小组做完汇报后,每个组至少向汇报小组提出一个问题,而且汇报结束后,教师要随即抽查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提问。这样有利于激励学生认真听课。
(二)行动研究的第二个阶段
1.行动方案设计与实施
第二个阶段从第八周到第十六周,主要专业术语学习已经接近结束,合作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外贸业务中相关的案例分析。
(1)由每个小组模拟创建自己的国际贸易公司,选定产品,制定自己企业的营销策略,宣传平台,并制作成商业创业计划书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相关贸易术语的操作,这样更接近现实,有利于激发同学们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汇报内容必须提前演练,在此之前将小组活动及演练的过程以录像的形式提交,PPT制作可以是中文也可以是英文,但是汇报语言必须是英文,而且必须脱稿完成,成员之间合理分工,合作协调。
(3)实行教师评价和小组互评,汇报结束后,小组接受教师点评和提问,其他小组也要进行点评和提问,其他小组成员也要接受教师提问,这样有利于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观察与发现
经过几周的课堂记录和观察,发现只有极少数同学不能回答老师和小组同学的问题,部分非常积极的同学带动了大家的学习激情,课堂参与度极高,而且这个阶段大家都非常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通过小组同学课下演练,同学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心理素质也变得强大了。
3.反思
经过一学期的行动研究,笔者发现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其实很广,主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对提高课堂效率和促进学生学习专业课程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做好协商,教育引导好学生,从而和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互动关系非常重要,笔者教授多门专业课堂,对实验班及非常了解,学生也非常信赖教师,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此次行动研究要继续下去,方案有待进一步完善,比如如何制定详细的评价标准以体现评价的公正性和有效性等都非常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符晓.合作学习理论在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行动研究报告[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02-106.
【课例1】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课《黄山奇石》的教学中,教师设计并出示了多向度合作学习的平台。
向度1: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向度2:课文分别介绍了哪些景点,各景点有什么特征?
向度3: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仿写句子。
向度4:熟读自己喜欢的句段,并写写喜欢的理由。
以上由教师设计并出示的由4个向度组成的合作学习平台是一个典型的多向度合作学习平台,其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或者多个向度进行自主学习。时间是5分钟。
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选择相同学习任务的学生以3~5人组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开展自主学习之后的交流,同时在小黑板上呈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3.成果展示,全班交流汇报。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再组织各小组在班上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并汇报。汇报期间,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交流,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或疑问。
4.师生互评。学生在互动学习活动结束之后,教师主要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适当地进行精讲、补讲或点评。
【总结】教师设计的平台不仅充分体现了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而且具有五大功效:一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部分学生能够借助与全班同学互动交流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描写的景点及其特征也得到更加全面的认识。二是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任务,自由选择学习任务量,对不同基础知识层次的学生不作统一的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如果未能掌握相关知识时,可以与小组成员或是在与全班同学互动交流中再学习。三是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四是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五是在多向度、多途径、多方法、多功能、多人力资源的刺激下,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得到了强化和巩固。
【课例2】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1课《乡下人家》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搭建的多向度合作学习平台。
教师出示开放性问题:“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画面,课文描写了哪些生活场景?”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出示一个以上开放性的问题。
第二步,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画面:课文描写了哪些场景?并用笔在书本上把景点名称画出来或写出来。由于课文有672个字,教师根据学生读书每分钟150~180个字之间的正常速度,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是8分钟。
第三步,交流汇报学习成果。首先,学生个人汇报,同学之间相互补充、完善知识。接着,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指导点拨,并板书课文描写生活场景的小标题,采用气泡图板书如下:
教师接着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场景并融入自己的情感在全班展示朗读,以引起共鸣。最后,让学生寻找与自己喜欢相同场景的同学每3~7人组成一个合作学习的单元组。教师出示合作学习平台:
1.你对课文中的哪一处风景描写最感兴趣?请具体说说自己的体会。
2.把自己喜欢的词句多读几遍,熟读成诵,并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3.作者采用什么表达方法写出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4.“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5.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叙述的?
6.联系课文内容,每人提一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由小组长汇总。
第四步,各单元组从以上6个向度中任选1或1个以上向度合作、探究学习;使用小黑板呈现合作学习的成果。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为8分钟。
第五步,各单元组展示合作学习成果,学生离开座位自由浏览。学生在浏览过程中,适时地对其他组学习成果的优点或想提什么意见和建议做记录,以备全班交流时使用。
第六步,全班交流汇报浏览情况,进行思维的碰撞。
第七步,教师精讲、补讲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