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品德与社会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品德与社会课中很多内容都与安全教育有关,有助于学生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今天,你安全吗》、《公共场所拒绝危险》、《当危险发生的时候》。这三课内容的设计来源于生活,按照学生生活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设计案例。如活动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防踩踏安全等。以实现以下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安全防范意识;引导学生了解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安全标志和设施,注意公共安全;具备基本的自救自护能力。又如:今年夏天各地溺水事件此起彼伏,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这学期的单元测试卷上出了一道问答题:“下午放学,小军带着小明到附近的水塘边捉鱼,你认为他们可能会遇到什么危险?如果是你,如何避免这些危险呢?”有的学生答案单一:会溺水死亡,要和大人一起去。而有的学生就具备了发散思维,想到了多种可能:会掉到水塘里,会迷路,会被受伤,会被下暴。还想到了多种解决的办法:劝他们别去,如果执意要去就报告老师;和家长一同去时还要带上救生衣、游泳圈等;家长不能去就建议小军他们改做打球等活动,远离水塘边。我采用对比讲解法,最后还补充了2013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防溺水“六不”原则。
二、故事导入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我收集学校身边发生的安全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学生对书上的故事都预习知道了,课上不很感兴趣,但对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很感兴趣。例如,在上三年级下册《马路不是游戏场》一课时,我就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同学们,还记得学校开运动会的那一天吗。清晨,同学们都穿上漂亮的校服,一路哼着歌安全地到达学校。可是,一年(2)班的一个男生却住进了医院,为什么呢?原因是他在上学路上过马路时一手拉着奶奶的手,一手拿着玩具“小虎队”卡片,当他过完马路后发现自己的卡片掉了一张后,他就挣脱奶奶的手,箭一般地冲向马路中间弯腰去捡卡片的瞬间,悲剧发生了,一辆出租车撞上了他,他被撞倒在地,头部出血了,晕过去了……还好,经抢救,生命总算保住了。可承受了手术之苦,花了巨额医疗费,耽误了学习,耽搁了家长上班。安全意识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啊!听了老师的故事,学生也乐于收集和分享身边的安全故事。通过讲述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各类故事,使他们产生对某些问题的感性认识,再加上简要分析,使大家获得相应的安全知识,激起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情景体验培养能力
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参与、体验,只有亲身体验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教育家蒙台梭利说:“一件事,我听说了,随后就忘记了;我看到了,也就知道了;我做了,很自然就理解了”。在教学中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景等各种方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表演,分别感受“真实情景”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然后经过彼此分享。孩子体验要具体化、生活化,可从“见”、“闻”二字做起,在多见多闻中,自有“感受的再感受”──体验的丰富与多彩;生活中处处有感受,儿童体验应重在“感受”,创造条件让他们在“见所未见,见而又见”和“闻所未闻,闻而又闻”中去博闻、强识。有利于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习惯的养成。例如,在上《今天,你安全吗》一课与陌生人交往的时候,就请了两个同学上台表演,一个扮演陌生人,一个扮演小学生。小学生机制应对陌生人,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要是在生活中遇到陌生人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又如,在上《当危险发生的时候》时请了两名学生上台模拟怎样拨打119报警电话。报警以后在等待救援时要将鲜艳的衣服或塑料布用棍子挑在窗外,大声呼救,让消防员叔叔尽快发现你。这些环节都让学生演一演,把知识转化成能力。也实现了叶澜教授提出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四、结语
1、了解三峡工程的概况,知道三峡工程是祖国建设的一项伟大成就,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功能。
2、引导学生关注三峡工程,收集相关资料,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长江三峡工程的概况,感受三峡工程的伟大。
难点:让学生理解三峡船闸通航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风光图片,感受长江之美
1、欣赏美景(课件播放长江风光照片,同时配乐《长江之歌》。)
2、诉说感受:你知道这些景色是哪儿的吗?看到了这些景色,你感觉到长江是怎样的?
教师小结: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气势磅礴,美丽动人,是我们的母亲河。
(二)、回顾历史灾难,感悟治理之需
1、了解灾难(课件播放洪灾实景资料及有关文字资料)
2、学生交流:看了投影,你有什么感受?
3、论对策有什么办法能使长江减少灾难,永远造福于我们呢?
(三)、阅读“百年梦想”,共享成功之乐
1、阅读“百年梦想”,伟人了解之梦
2、分析原因,初步感知为什么原先只能是“海市蜃楼”、“美好的企盼”?今天,这个百年梦想成为现实,高峡真的出了平湖(课件同步出示课题“高峡出平湖”),这说明了什么?
3、观看三峡大坝合拢盛况(课件播放新闻片段)
(四)、了解“三峡工程”,领略工程之壮
1、知道三峡工程地理位置,出示三峡工程全景图。
2、探究工程功能(1)防洪,(2)发电,(3)航运,(4)其他(如旅游、环保等)
3、观看船过船闸的过程(课件演示)
4、学生谈感受
(五)、同唱《长江之歌》,抒发赞颂之感
1、师:同学们,让我们用歌声来赞美长江、赞美三峡工程。
2、师生齐唱歌曲《长江之歌》(课件同步放歌曲,图片中加入三峡工程的相关内容)
(一)暴利引诱。食品生产商泯灭良知、唯利是图
如马克思所说“如果有50%的利润,资本可以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资本可以践踏一切人间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在暴利引诱之下,食品生产商如资本家聚敛资本一样,为了利润。可以泯灭良知、唯利是图,铤而走险。甚至可以牺牲人民的健康,不顾一切而违法犯罪。
(二)信息不对称,市场失灵
在市场交易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不了解所购买食品的全部信息。对大部分存在安全问题的食品。消费者所拥有的信息较生产商所掌握的食品信息少,所以会出现市场失灵,仅靠市场自身的交易规则根本无法保证食品安全。
(三)投机谋利,食品产业链条形成恶性循环
食品产业链条涉及的部门及行业竞争群体众多,整个链条逐步形成了固有的谋利模式。从最初的食品原材料生产到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各个生产链条共同瓜分利润,相互间形成谋利默契。尽管有个别食品生产商本来有良知、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但处于整个产业链条中,市场上的食品良莠不分、真假难辨,企业间没有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安全的食品反而因缺乏价格竞争优势而无人问津。所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多的食品生产商被渐渐融入一种采取各种投机手段谋取利润的恶性循环中。
二、社会资本视角下我国食品生产及食品安全现状分析
(一)社会资本的具体含义
社会资本是存在于社会关系结构中的资源,为关系结构内的行动者提供便利。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指一种社会网络,指个人通过自己所拥有的网络关系及更广阔的社会结构来获取稀缺资源:另一方面是指规则和信任,指一种组织或关系的特点。本文主要通过社会资本这两方面含义分析我国食品生产及食品安全现状。
1)制度体系不完善,社会资本滥用导致食品生产行业恶性竞争
我国市场经济缺乏完全自由的竞争和公平、公正的交易制度。导致我国食品生产行业进入准则畸形。生产者依靠积累各种人际网络关系和权力资源进入食品生产链,一旦进入就受行业内各种社会关系和金钱利润的驱动和限制,使整个食品生产行业形成不良竞争氛围甚至是利益勾结。导致恶性循环。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
2)权钱勾结,社会信任体系缺失
在我国食品生产的一些行业。成为基本共识,生产商不信任法律体系和市场规则的公平、公正,选择寻求权力庇护,使自己逃离不合理的市场竞争以获得竞争优势,不顾食品质量和安全。食品市场良莠不分,真假难辨,消费者便理性选择价廉的物品,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消费者因权利缺失和信任危机,对食品市场失望至极。所以消费者不信任生产商;生产商为谋利不择手段、公然违法违规、在恶性市场竞争环境中不信任市场自由、平等的竞争规则;权钱勾结导致政府及各监管部门缺乏公信力,整个社会信任体系严重缺失。想以食品市场的商品差异化和价格细分来实现良性市场竞争是不现实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及市场自身缺陷,市场无法通过自身调节实现有序的市场经济,所以必须重建我国社会信任体系。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二)如何通过社会资本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
1)编织食品生产行业的社会网络,弥补法律、制度的缺失
社会网络可为网络中的成员提供资本、信息等稀缺资源,也可限制个人利益,这种社会网络可阻止网络成员做出损害他人利益的事。在中国,社会网络关系可作为制度空缺的填充物发挥作用。因此。在各食品生产行业形成社会网络。使网络中的食品生产商分享生产信息、经济资源和生产资本,共同创造良性竞争环境,达成互惠互利的网络行为准则,净化食品生产,防范食品安全问题。
2)构建独立的社会组织。防范权钱勾结
食品生产行业的社会网络只是各生产商的内部网络,行业内的生产商可能在暴利的引诱下集体泯灭良知,达成只为谋利的不良社会网络,官商、权钱极其容易勾结,所以必须成立独立的第三方的社会组织,作为食品生产商和政府各监管部门的信任链中介。保护公众利益。政府需给第三方社会组织在法律的框架下,可独立活动的权力,保障它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调查。并通过自由发达的信息渠道调查结果,达到社会监管的目的,防止,提升食品生产和食品安全的信息透明度,引起政府和社会民众注意,从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3)提升公民社会道德和信念,构建社会信任体系,提升社会监管力度
在中国社会,人民缺乏信念。从而导致有的生产商和政府监管部门在做出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时无所畏惧。加上法律和制度的弊端使他们有机可乘,在利益的驱使下他们违背社会伦理道德,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管理者之间只有金钱、利益,完全不存在信任,导致我国社会信任体系崩溃。所以。必须强化人的社会道德和信仰,构建良好的社会信任体系。生产者应把食品的质量放在首位,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社会责任感:政府管理人员应行使好人民赋予的权力。对不法行为进行监管,维护社会秩序:第三方社会组织需要消费者将自己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变成实际行动。社会信任体系的建构需要无处不在的时刻努力。也只有以诚信为基础构建起来的社会资本才能够更好的解决我国日趋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唐亚婷.食品安全的经济学分析[J].科技创业.2011(4):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