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范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第1篇

(一)传统教学模式依旧占据主导

由于语文阅读教学内容较偏理论化,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一般采取的都是理论教学为主、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为辅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教师居于整个课程教学的主导位置,学生的学习状态普遍较为被动。新时期条件下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重新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尽量避免“一言堂”情况的发生,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来带动整个课程教学的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一标准客观要求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转变。但是从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语文教育工作者们在一段时间里的确进行了大量的摸索和探究,但是终究又回到老路上,传统教学模式依旧占据着主要地位。

(二)教学手段单一

除教学模式存在问题外,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面临的另外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手段单一。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们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即转换教学模式是浪费有限课时的表现。在这样一种权衡下,大多数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都会倾向于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一种教学手段。如此一来,将会直接导致整个课程教学的无变化,学生只是惯性进行学习,完全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通过教师当时的教学主题就能预知下一环节的教学内容。这样平淡无奇的学习状态无法激发学生潜意识里的挑战欲望以及挑战激情。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已经对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有了基本的认识与了解,基于这一认识与了解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丰富资源形式

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首先应从资源形式的丰富入手,努力提高现有基础硬件设备的有效利用率,提高教生课内外使用多媒体及计算机的方便度,为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整合创造出更为良好的硬件环境;同时,在资源库建设方面还要多下功夫,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完成资源的搜集、整理和利用;购买现有信息资源,组织教师自己制作和开发优秀课件和教案。比如就《飞向空的航程》这一课程教学内容来说,传统教学模板中,儿这一课文只是作为学习和了解的部分,因此没有进行详尽的教案设计。基于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去收集与太空航程有关的内容,对教案进行新的设计,提高教案与内容的贴合度,对学生科学领域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普及。

(二)实现师生互动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扮演的角色更多属于引导者的成分,并且从过去知识提供者及知识的传授者逐步过度到知识导航者。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自主的进行知识的查阅,掌握相关的语文阅读知识,通过这样的途径,甚至可以收获一部分教师也不曾掌握的知识。比如就都《动物游戏之谜》这一课程内容而言,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天生对动物界的好奇,鼓励学生去查询一些动物,如老虎、狮子等的游戏行为,通过观察,对将要进行的课程内容进行思考。这样一来,不仅能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参与兴趣,同时还能有效拓展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途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借助BBS、博客、QQ等渠道或者Email与学生进行情感思想的交流沟通,也可以在网上进行作业的批改等。通过这样一些途径,教师可以及时有效的掌握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思想动态,从而对教育教学内容及方法做出及时的调整,实现师生间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三)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除上述措施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模式,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兴趣。比如在遇到叙事性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视频或短片,让学生立体的感受这一课程内容的来龙去脉,从而提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或者教师还可以对情景角色扮演的模式进行充分利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角色准备,来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深化,让学生享受整个表演的同时,加深学生整体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三、结语

第2篇

第一,学案的制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以前均是教师备课,写教案,然后讲给学生,然而现在要有所变化,不但要把课备好、把教案写好,还要制定供学生使用的学案。虽然也去学习考察过,但那毕竟只看到些皮毛,而没有深入到精髓,以为学案就是针对本课课文的一些习题,让学生做一做,讨论讨论,最后找出共同的问题所在,由教师来解决。所以在最初制定学案的时候,就出了大量习题。用了不久,我们发现学生干脆把学案当作练习题,爱做不做。没有起到学案的作用,我们又在一起研究,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在不断改进中,我们领会到学案的制定并非一些习题就可,而是把课文中的知识由浅入深地连贯起来,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在学案上,学生通过学案能够联系整篇课文,抓住重点,从而深入理解文章。然后再结合制定的一套配套试题,让学生全面完成对知识的巩固与掌握。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的内容颇多,如《飞向太空的航程》等课文,学生对这些浅显的文章,如果能在预习中掌握,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此类作品,从而也节省了教学时间。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名教育原则:让每一个儿童都能抬起头来做人。意为让学生在积极主动中表现自己,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成就感的促使下获取自信,从而追求新的成功。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其实课前的预习正是体现了这一核心思想的。课前的规范性预习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为了适应新课标的需要,指导学生进行规范性的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也成为当务之急。

第二,学分的考核,引导鼓励为主发展学生个性。

根据班内的情况,学生的座位也由以前的一律向前,调换成面对面,对学生加以分组,这样便于课堂上讨论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学分制度以鼓励学生学习。

学生刚接触这种课堂模式时,很积极很踊跃,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但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就处于疲惫的状态,甚至在讨论时也懒于张口。调查原因,大多数学生认为长时间只加分,不见有什么奖励,挫伤了积极性,多少有些泄气;再者,一些学生以前很少主动回答问题,在讨论时仍是不大爱说话,这也影响了一部分学生的情绪。当了解到这些后,及时做了相应的调整,缓解了这种沉默的局面,为课堂气氛重新注入了生机。

譬如,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0课《小狗包弟》研讨与练:研读下面的材料,联系课文,选取一个合适的话题(如,小议我靠的是感情,谈身边琐事的深广内涵),写一点独特的感想,与同学讨论。这就提示我们,人文内涵关乎阅读者的独立钻研精神、与他人合作精神,关乎语文训练中生发的情感态度和关注社会的意识。

这些例子只是随意挑选的,其实可以引发出的人文内涵的操作训练应该是很多的。这也提示师生,要想大力提高语文素养(人格修养、人文素养等),必须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索、去创造、去发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第三,课堂的驾驭,转化角色提高课堂效率。

新的课堂模式让教师从以前的演变为现在的导,从口干舌燥的痛苦中解救出来。让学生由以前的听众,变为现在的演员,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由以前的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变为学生争争吵吵,教师随时指导。这样教师看似从课堂中解放出来,实际上却更费神了。

传统模式时间的安排全由教师决定,很容易控制课堂的局面,而这种新的模式就没那么简单了,打断他们的阐述,这样就得延长时间,这样常常完不成本节课安排的内容。针对学生这种各抒己见的局面,也做了调整。首先,对之予以肯定,但也不能听之任之,而是适当地加以引导,找出他们的共通之处,相互整合。再者,课堂时间的控制与安排也是在和学生不断地磨合。

第四,加大阅读量,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去。

第3篇

一、注意教师自身的情感表现

教师良好的情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饱满热情是诱发学生情感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做到为人师表;要与学生建立美好的师生关系,深厚的师生情感,与学生打成一片,交流思想,爱生如子,给学生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在课堂教育的全过程,教师必须时时体现出:亲切的教态,期待的目光,和谐的语言,体贴的心肠。只有这样,才能传递自己的情感,而不应该忽视学生的情感需要,置学生的自尊心不顾,用粗暴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学生,使学生受尽挫折,以致厌学。这哪还能使学生接受自己教育教学内容呢?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一一人的自尊心。”只有用情感对学生进行感染,才能使每堂课都能在和谐的气氛中顺利进行。

二、发掘教材内容的情感因素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既重知识,又重情感,“以情促知,以知促情”,注意充分发掘课文中知识本身的魅力。变教材为学材,变教案为学案,注入情感因素,使之活起来,成为可以接受的信息源。因此,有教《包身工》时拍案而起的情感冲动;有教《故都的秋》时眷恋、落寞、苍凉的美感;有教《琵琶行(并序)》时受挫、失意、沦落之情。再譬如,教《声声慢》这首词时,首先介绍李清照的生活背景和人生经历,激起学生对李清照晚年饱受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接着我声情并茂地配乐吟诵这首词,动情之处,声音颤抖,呜咽流涕。在整个吟诵过程中,学生的伤痛之情如决堤之水,横溢难阻,雷鸣般的掌声不断爆发,反复冲击我的吟诵,真正营造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伤氛围。正是有了对教材内容的情感发掘,对教材内容的情感演绎,才使这堂课获得全县高中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三、增强教学手段的情感功能

创设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是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的重要方面。在授课时做到:使用教具创设情境;播放录音、录象再现情境;扮演角色进入。隋境;象征性活动带人情境。如讲授《飞向太空的航程》,利用多媒体放映“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太空的录象资料,对照课文,联系画面,让学生“亲眼”目睹“一个民族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加深对课文的感受。讲解《纪念刘和珍君》一文,用语音机播放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旋律,借以烘托悲怆、沉重的气氛。教戏剧单元(《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采用了编课本剧的形式。同学们先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文本内容,有的当导演,有的当演员,将课本搬上舞台。别看这么搬一次,比起坐在课堂上听讲,学生的脑筋动得“深”多了,也有“味”多了,而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能力在课堂中也得到提高与发展。

四、激发学生好学的情感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