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工商企业管控论文范文

工商企业管控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商企业管控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工商企业管控论文

第1篇

[提要]关联方交易是一种特殊的交易形式。由于我国国有控股股东行为模式的特殊性,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关联方交易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亟待规范。本文在对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产生的根源及控股股东行为模式进行论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结合我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规范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关联方交易的若干措施。

1关联方交易的特征及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产生的根源

关联方交易是指关联方之间发生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关联方交易是一种独特的交易形式,具有两面性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与遵循市场竞争原则的独立交易相比较,关联方之间进行交易的信息成本、监督成本和管理成本要少,交易成本可得到节约,故关联方交易可作为公司集团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基本手段;从法律角度看,关联方交易的双方尽管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但在事实上却不平等,关联人在利己动机的诱导下,往往滥用对公司的控制权,使关联方交易违背了等价有偿的商业条款,导致不公平、不公正的关联方交易的发生,进而损害了公司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在我国,关联方交易广泛地存在于上市公司的日常业务经营活动中,而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进行的关联交易更有其深刻的根源。我国的股票市场是因经济体制改革而设立,因国企改革而得到发展。它的设计和组建并不是按照欧美国家那样完全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而是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和行政控制的色彩,融资是企业改制上市的主要目的。这就导致原有企业单纯为了上市融资而实行股份制,制度改造和机制转换不彻底,仅仅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造成了大量的控股股东和上市公司之间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的产生。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相当普遍。并且,国有股和法人股均为非流通股,造成非流通股本比重过大,使得国有资产大量沉淀。同时,国有股股权行使的固化,使得国有产权配置难以变动,违背了“同股同权”的原则。而股权行使的主要途径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是直接介入公司内部,参与运作;二是在股票市场中出售股票,”用脚投票”,从外部影响公司的决策和运转。对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来说,国有股的非流通性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获取与社会公众股股东相同的收益机会。因此,这些控股股东行使股权的途径主要集中到对上市公司事务的介入和干预上来,并通过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获取收益。

第二,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很不完善,股东大会实际操纵在大股东手中,中小股东的利益难以在公司的决策和实际运作中体现。董事会由大股东和内部人控制的现象较为严重,监事会实际上只是一个受到董事会控制的议事机构,独立董事数量很少,难以对董事会进行约束。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有可能利用手中的控制权为自身谋取最大化的利益,使得企业经营行为更多地呈现非市场化。

第三,在这种不彻底的改制下形成的上市公司,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真正具有独立人格的法人实体。由于在改组上市过程中大量采用了“剥离”和“分立”的形式,导致一些上市公司对控股股东存在着较大的经济依赖性,他们之间进行的关联方交易是难以避免的。以济南轻骑为例,它是由轻骑集团的三个产品生产车间改组上市的,自1993年底改制上市后直到2000年的7年里,上市公司都没有尝试建立独立的材料供应与产品销售网络,而一直依赖集团公司,并且没有独立的研发能力,实质上仍然是一个摩托车和发动机生产车间。加之在“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和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下,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完全控制在控股股东手中,也丧失了公司的独立人格。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由于我国股票市场中股权融资制度、融资机制、融资程序的错位而导致的上市公司制度改造和机制转换的不彻底,是引发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产生的根源。

2我国国有控股股东的行为特征和模式分析

在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上市公司的主体。截至1999年年底,含有国有股成分的上市公司中,国有股股东占绝对控股地位的占42%以上,占相对控股地位的达27%以上,两者合计接近70%。国有控股股东较之一般股东在行为特征上的特殊性,具体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1)在行为目标方面,国有控股股东的行为目标具有公共性和企业性两个属性。所谓公共性是指国有股份直接或间接由政府部门持有,并处于政府有关部门的直接管理下,企业行为类似于政府行为,即具有公共部门的特性。企业性是指国有股份与一般股份一样,也存在追求盈利的目标。(2)在身份定位方面,国有股腔股股东具有委托人和人的双重人格。在目前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国有控股股东作为国有股份的直接持有人,对授权的政府来说是人,但对控股的企业来说则是委托人,委托控股企业的管理层管理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概括起来,我国国有控股股东的性质一方面与国有股股东股份经济的性质相关,另一方面也具有很强的行政机构特征,比较容易受到政府的干预和影响。

根据大鹏证券的裴武威对国有控股股东行为模式的研究,国有控股股东的行为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国有股股东对其控股公司的监控能力较弱,激励力度不足,导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成本增加而盈利能力降低;(2)国有控股股东倾向于通过行政方式直接干预上市公司。除了利用股份的优势地位对上市公司的人事任免进行干预外,往往从非经济角度干预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导致重组活动的低效率;(3)国有控股股东具有融资偏好。由于股权融资的范围非常广泛,且无须还本付息,故国有控股股东很关注上市公司的融资资格和能力,并充分利用以增加在本地经济发展中的资金投入,实现经济扩张和就业水平提高的政府公共性目标;(4)国有控股股东具有就业偏好。国有控股股东对稳定被控股企业就业水平的重视程度常常高于对企业利润和效益的追求。综上所述,国有控股股东在行为模式上的特殊性导致了其利益构成与上市公司其他股东不完全一致,存在着偏差。因此,在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条件下,控股股东有可能利用在上市公司的主导地位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和上市公司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而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是控股股东在谋求自身利益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主要手段。

3我国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中存在的问题

关联方交易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易形式,在具体操作时具有隐蔽性强、调节方便的特点,因此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常常与国有控股股东和上市公司之间的报表操纵和资产转移密切相关。控股股东利用不公平的关联交易操纵上市公司大体上有两种类型:一是粉饰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二是利用控股地位侵占上市公司的资产。

(一)控股股东利用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粉饰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

由于改制的不彻底,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帮助上市公司获取融资资格或摘掉“ST”、“PT”的帽子,控股股东常常通过与上市公司进行一系列交易来达到为后者“输血”的目的。不公平关联方交易的手段主要有:

1.利用关联方间的商品购销和劳务提供活动来美化财务报表。例如,美尔雅通过与控股公司签订的产品销售协议,可以从每套西服的销售中获得毛利达千元以上,而在同期与日本三泰衣料株式会社的销售协议中,每套西服只

得到800日元的加工费(折合RMB53.23元),相比之下,这笔关联方交易的定价明显地违背了市场原则,导致了美尔雅收入和利润的虚增。

2.采取资产托管经营的手段来操纵利润。由于法规制度尚未对资产托管经营形成有效的规范,导致一些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进行的托管经营有很大的随意性,成为调节利润的一种手段。例如猴王集团为了猴王股份能够配股、发B股,每年向猴王股份支付2000万元房屋租金,而事实上该幢房子的市价只为3000万元,并且产权所有者是猴王集团。

3.通过股权转让、资产置换等重组方式来美化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会计政策的选择实质上是企业管理当局与会计准则制定者相互博弈的过程。我国1999年颁布的《非货币易会计准则》(简称旧准则)中规定了在非货币交易中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及以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非货币易的收益,这就为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提供了政策选择的空间,导致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进行大规模资产置换和岁末突击重组情况的发生。在对旧准则进行修订后,新准则规定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入账的基础,同时规定只对发生补价的非货币易确定收益,并且收益的大小不会超过补价金额,从而大大压缩了上市公司包装利润的空间。尽管新准则对减少上市公司利用“数字游戏”来粉饰经营业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并不能最大程度地防止资产重组中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的发生。例如,由于我国缺少对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程序和方法的统一规定,股权转让过程中定价方式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令人置疑。此外,对于一些ST、PT类上市公司,新准则的实施并不能阻止其通过报表性重组使财务状况“旧貌换新颜”。

(二)控股股东利用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侵占上市公司的资产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是具有独立人格的法律实体,股东履行出资责任的同时意味着放弃了按照个人意愿对其财产进行处分的权利,并将财产经营权转让给公司,而仅以其投资额承担有限责任。但目前在我国,公司独立人格并未真正成为现实,同时由于我国国有控股股东行为模式具有特殊性,导致一些控股股东并未真正按照法律的规定将财产经营权转让给公司,而是通过各种手段直接支配公司的经济资源,或者干预公司的独立经营活动,使其为自身利益服务,从而严重侵犯了其他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控股股东通过与上市公司之间进行的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控制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侵占上市公司资产的手法,大体上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将上市公司作为“提款机”,无偿占用上市公司资源。国有控股股东一方面具有融资偏好,另一方面,其行为目标具有公共性和企业性双重属性。因此,上市公司常常成为控股股东间接从股票市场筹集资金的工具。

2.将上市公司作为“垃圾箱”,损害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和运营效率。我国上市公司和控股股东之间发生的资金往来非常频繁,并且许多上市公司是控股股东的大债权人。在还款方式的选择上,控股股东多以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宾馆酒店、无形资产等非现金资产来偿还债务,但在实践中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用于抵债的实物现金资产质量欠佳;第二,以无形资产抵债易导致企业巨额现金的流失;第三,对用来抵偿欠款的资产的信息披露透明度不高,使投资者难以对这些资产的优劣做全面分析。

3.将上市公司作为“避风港”,将风险转嫁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对外提供担保已经成为证券市场的普遍现象。由于我国企业对外担保的程序化、规范性较差,担保行为本身隐含着较大的风险。一些控股股东利用上市公司的资信这种无形资产为自身提供巨额贷款担保,从而使上市公司独立地无条件地承担了相关的财务风险。ST猴王破产案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00年7月份以后,由于证监会对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的担保行为做了限制,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更多地表现为上市公司之间的互保行为。由于上市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非独立性,担保行为的最终决定权仍然掌握在控股股东手中。因此,在控股股东的错误决策操纵下进行的对外担保有可能导致企业商业信用的丧失和大量现金的流出。

4规范我国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关联方交易的措施

(一)在优化股权结构的基础上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正如前文所述,“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及缺少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产生不公平关联方交易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前提下,采取合理的方式实现国有股份的流通和股权结构的优化配置。股权结构改变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对公司控制权重新分配的过程。多元化的股权结构能使股份公司的人格化特征更加明显,进而能对控股股东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减少了其凭借股权优势将自身意志强加给上市公司及为谋取私利不惜损害上市公司整体利益等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将沉淀的国有股权合理流动,能够促使国有资本通过资本运作实现保值增值,从而有助于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转变融资理念,提高对权益资本的利用效率,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的经营目标。而在股权结构得到合理配置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应能体现委托者、受托者和管理当局间的相互制约和监督。证监会2002年1月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对规范关联交易和控股股东的行为有重要意义。这具体反映在如下方面:首先,在上市公司方面,该准则对上市公司的独立人格有了明确界定,即“上市公司的资产属于上市公司所有”,此外还要求上市公司在关联交易中要保持公平、公正性。其次,从保护上市公司的独立性出发,对控股股东的行为进行了约束,即“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应实行人员、资产、财务分开,机构、业务独立,各自独立核算、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再者,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准则对控股股东参与公司决策的权力有了一定限制,对于控股股东控股比例在30%以上的上市公司,要求其股东大会在董事的选举过程中应当采用累计投票制。准则还要求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以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和反映其要求。此外,为了保障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准则还要求“独立董事应独立履行职责,不受公司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其他与上市公司存在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的影响”。

(二)完善股权融资的融资程序、融资制度和融资机制,规范控股公司参与企业管理的方式,使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经营实体

股权融资之所以较之于债权融资更具有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带来企业制度的创新。我国的股票市场正处于向市场化方向转变的过渡阶段,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在某种程度上仅仅是借用了股权融资的外壳,并未获得股权融资的“内核”。因此,必须通过完善股权融资的融资程序、融资制度、融资机制来提高股票市场的融资效率,进而规范上市公司经营行为,减少不公平的关联交易的发生。在股权融资的融资程序方面,应当严格遵循“竞业禁止”的原则对原有企业进行改制重组,并且应当由监管部门和中介机构对改制后成立的股份公司在产、供、销、知识产权等方面与原有公司是否存在经济依赖性及其程度作出考核和评价。应当特别关注采取“剥离”和“分立”形式改制的上市公司,对其与控股公司之间进行的关联交易除了需要由独立的财务顾问就交易的公平性出具意见外,重大的关联交易还应当由证券交易所进行审核确认。在融资制度方面,当前的股票发行制度已经从带有浓重计划经济色彩的审批制转变为核准制,核准制较之审批制强调以市场化的方式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以上市公司的质量作为评价其是否具有上市资格的标准,从而有利于减少企业为获准上市而采取的寻租活动和包装上市行为。随着融资制度回归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将进一步由股票市场决定发行数量、价格和方式,股票市场的成熟度也将会日益提高,上市公司的“壳资源”的地位将逐渐降低,上市公司为了“保壳”而与控股股东进行的关联交易将会大大减少。在融资机制方面,应当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出发点,打破传统的圈钱筹资机制,提高股票市场融资的效率,从而减少控股股东将上市公司作为“提款机”,侵占上市公司财产的行为。为此,首先要实现上市公司融资理念的转变,股票融资的目的应从“企业本位论”真正转变为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培育国民经济的增长点上来。其次,要使股票融资的动机实现由单纯的筹资向改制转移。最后,要实现配股筹资条件由单一指标向多项指标转变,同时改变对配股行为的监管方式,把配股最终决定权交给市场,这有助于遏制控股股东通过配股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

第2篇

这个我们刚写过的。论文的格式很老套、也别写得太有花样。和一般的报告差不多的。这个我们刚写过的。论文的格式很老套、也别写得太有花样。和一般的报告差不多的。应编写成注释说明汇集表予以列出。二、毕业论文(设计)书写格式及装订1、毕业论文(设计)装订为横开本,使用统一的封面,左侧装订。毕业论文(设计)封面的中文题目、英文题目及学生姓名、班级、学号、学院、专业与指导教师等栏目,要用楷书书写,端正、整洁,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打印输出。2、目录格式(空2行)(3号黑体)目录(3号黑体,居中)引言(或绪论)(或作为正文第1章,4号宋体.吉林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自考学士学位申请有什么具体要求?09年吉林大学自考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论文申请时间是?我是长春大学的大一新生,想报名吉林大学的工商企业管理二学历!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我今年最后一次自考 ,考的是吉大工商企业管理本科证! 他们要求我们交工商企业管.

自考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免费下载

这个东西还是要靠自己来搞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 理论与应用力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微电子学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信息安全(信息科学技术) 光电子技术科学 材料物理 材料化学 环境科学 生态学资源环境科学 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统计学 系统科学与工程 教育学 教育学 学前教育 特殊教育 教育技术学 小学教育 人文教育 科学教育 华文教育 体育教育 运动训练 社会体育 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 运动康复与健康 农艺教育 园艺教育 林木生产教育 特用作物教育/特用动物教育 水产养殖教育 应用生物教育 农业机械教育农业建筑与环境控.辽宁大学自考毕业论文格式?大连水产学院渔业管理专业成人自考毕业论文格式请好心人解答一下:黑龙江大学经济法自考毕业论文格式要求和字数中南大学英语本科自考毕业论文格式自考毕业论文格式又是怎么样的?急用参考

红河学院毕业论文格式

已经有了雅思成绩6.5 想我是红河学院的大四学生,想参加2011年的国考,不知道在哪里看考试大纲红河学院2009年12月份四级准考证前6为是多少? 谁能告诉我下啊?我忘记准在红河学院培训的时候遇到一个女孩,感觉还不错,彼此联络了一个月,突然间昆明到红河学院怎么.

第3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工商管理专业 阶段式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高技能,在教学中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未来从事管理工作,但高职工商管理学生重点培养的方向是中、基层管理者。管理是一门艺术,年轻的学生经历太少,部分学生连基本的为人处事可能都有问题,而我们现在有很多高职教育一开始就给他讲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其实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并不容易,我们在培养过程中应当分阶段进行,层层递进。下面我将分五个阶段来谈谈如何培养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

一、第一阶段(第一期),素质教育。

在这一阶段可以不涉及专业知识,重点从观念上让学生去改变,从行为上让学生去理解作为一名管理者最基本的是什么。该阶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演讲能力:作为一名管理者,他的说话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在众人面前说话都不清,何谈管理。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胆量,可开设演讲与技巧、演讲与主持、普通话等课程。实训演练:进行不同主题的演讲或主持人大赛。

2.写作能力,管理人员经常草拟相关文件,制作相关表格。培养学生的日常写作能力。开设课程有:应用文写作、办公自动化。

3.礼仪:管理者经常出席一些公众场合,懂得基本的礼仪是必要的。开设课程:公关礼仪。

4.团队协作能力:没有优秀的个人,只有优秀的团队。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调动每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相当重要。主要开设团队协作的相关培训课程。实训演练:团队游戏、集体活动、分组讨论等。

开设课程:团队精神培训

职业证书:考取普通话证书

二、第二阶段(第二期),员工教育。

没有做过员工,却要去管理员工,对毕业生来说太难了。要让学生意识到,只有首先成为一名优秀员工,才能做好管理,否则没有办法让下属员工信服。我们要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员工”。该阶段强调执行力的问题。从这一阶段开始对管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主要开设一些基础型课程:管理理论与实务、市场营销操作技术、市场调研与预测、基础会计学、员工基本手册。实训操作:1.参观学、中型企业,写出调研报告。2.聘请企业优秀员工在校进行演说。3.小论文“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员工”。4.基本会计做账。5.校企业合作,到企业里去实习基层员工工作。

职业证书:可考取高级营销员证书(营销师四级)、会计从业资格证等。

三、第三阶段(第三、四期),中、基层管理者培养。

该阶段是我们培养学生最重要的阶段。高职工商管理学生大部分只能胜任中、基层管理工作,这也是高职院校境况的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1.简单计划的制定能力(小组计划、车间计划、月度计划、季度计划等);2.培训能力的训练(如何去培训下属员工);3.员工日常管理能力;(如:考勤管理、人事管理、基本工资的核算);4.基本制度的拟定能力(如:办公室管理制度、考勤制度、车间物品管理制度等)。

开设课程:计划制定与管控、培训演练、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员工管理、现场管理、物流与仓存管理、电子商务技术、管理心理与管理沟通、生产运作管理、企业文化建设。

实训操作:1.聘请企业优秀基层管理者在校进行演说。2.以某企业为例制作基层组织计划;3.制定相关基层管理制度及相关图表;4.企业模拟沙盘演练;5.校企业合作,到企业里实习中、基层管理流程。

职业证书:可考取人力资源师四级。

四、第四阶段(第五期),中、高层管理者培养。

重点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与领导意识。主要培养学生的:1.中、高层战略计划的制定能力;2.项目管理能力;3.人事管理与人事调动能力;4.市场开拓能力。

开设课程:企业经营战略管理、项目管理、人事管理与薪酬管理、营销策划、财务管理。

实训操作:1.聘请企业优秀中、高层管理者在校进行演说。2.以某企业为例制作企业战略计划;3.制定相关中、高层管理制度及相关图表;4.现场招聘演练;5.校企业合作,到企业里去实习。

五、第五阶段,顶岗实习。

阶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简表

参考文献:

[1]姚奇富.基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中国高教研究》.2010,(01).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蔡泽伟,姚奇富.高职教育要为现代制造业培训技能型人才[J].高等教育研究,2007,(1):13-14.

[4]张芳向.技能型人才匮乏制约物流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6-06-01.

[5]姚正海.关于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杜会科学版),2005,7,(3).

第4篇

论文摘要:在貌似强大的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系统中,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是明显的“短板”,本文拟通过城市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及风险现状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介于传统城商行与新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较特殊的商业银行群体,其机制新颖、经营灵活、贴近市民和以地方政府为依托的特点依然存在,但城商行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控制重视程度和研究力度普遍不足,本文拟就该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城商行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初始员工队伍素质不高。最初城信社时期的员工除小部分由人行和当时的专业银行调入外,大多由工商企业调入,进入城市商业银行时期后逐渐暴露出“学历和专业水平偏低”、“员工队伍老化”等问题,因而较普遍采用“内退制度”等快速淘汰方法,促使员工队伍年轻化,整体文化程度迅速提升,但过快的更新换代使员工丧失归属感,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基层干部“断代”和老员工严谨作风言传身教的缺失。

2.员工队伍换血较快,指导思想隐现偏差。在老员工迅速淘汰与业务发展提速的夹击下,再加上机构扩张冲动的影响,各家城商行都在加大招聘力度。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银行招聘较热门的形势下,有的城商行偏离“将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岗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招聘中片面要求高学历高要求,引起“岗位匹配”和“上升通道”等方面的反差,不仅影响员工队伍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由于职场“期望值”与“现实感”之间存在落差,易引发员工失落情绪从而造成任职风险。

3.城商行规模小,对高层次金融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引进人员良莠不齐。某城商行于2005年从其他银行引进多名基层支行负责人,三年后考核淘汰率达到80%以上;有的引进人员甚至到了作为一般员工也很难达到上岗要求的地步。

4.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新旧交替,漏洞难免,管理风险尤为明显。许多城商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外结合,但远未达到“中西合璧”程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尚处在一个不断借鉴、改进和修补的过程之中,风险“穿越”依然时有发生。

二、城商行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分析

目前城商行对风险管理都非常重视,但目前的风险管理基本上侧重于业务方面,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风险,尚未给予充分的重视。实际上每个企业的每个运转环节都隐含风险,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更是一个重要的风险源头。

1.劳动人事风险。商业银行始终是一个经营风险的企业,许多岗位作为“经营者”与高风险密切相关,如果重要岗位干部和专业技术骨干任用失策,发生违规违法行为或重大失职,就会给银行正常运转造成严重甚至致命打击。现实中此类案件触目惊心,1995年英国巴林银行毁于普通职员尼克李森之手;2007年邯郸农行金库被盗案不是因为该行制度建设不力,而是有关岗位员工违法违纪,使风控制度即使再严密再强有力也显得苍白无力。近期涉及城商行的某金融诈骗大案,也昭示了盲目任用“能人”所带来刻骨铭心的教训。

2.薪酬体制风险。城商行普遍实行岗位薪酬制度,酬随岗变,能上能下。该薪酬制度对银行岗位设置、职级区划分和薪酬职等比例设计的科学性与权威性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城商行一般要聘请专业机构进行该项工作,但也不排除有城商行“领导意志”掺杂其中,造成科学程度下降,不公平因素易扭曲员工心态,促使道德风险与操作风险上升。

3.岗位职责风险。各家城商行的部门、分支以及岗位设置各不相同但基本上大同小异,由于业务的迅速发展,城商行的管理系统也处于膨胀之中,整个系统的岗位体系不断分化、组合、增删和赋予新定义,有的城商行难免出现岗位林立但职责衔接欠密的问题。  4.绩效考核风险。商业银行员工绩效考核工作向来是银行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重点工作,做好该工作的关键是把握好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许多商业银行绩效考核工作把握不好“风控”和“业绩”之间的有机结合与综合平衡,而是根据年度经营目标在“发展”与“安全”之间摇摆不定,抑或埋下风险隐患。

5.干部监督风险。企业发展战略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商业银行重要岗位干部往往握有资金运用的“生杀大权”,干部监督的风险不言而喻。近年来各城商行干部队伍“新老交替”速度快,“胆子大、速度快、力度猛”的年轻干部纷纷走上重要领导岗位,建立完善科学的干部监督制度刻不容缓。

6.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及企业文化风险。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不仅要依靠严密的规章制度这种“硬环境”,而且还有赖于“全员风控氛围”这种“软环境”。要求城商行有“体系合理”、“导向正确”及“成效卓然”的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有商业银行“三铁(款、账、制度)”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发扬。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绝不仅仅是风险管理部门的事,而应当是一种商业银行的全员行为。

三、城商行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控制

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中风险控制问题,城商行应按照系统管理理论的要求,全面革新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包括加强员工法制及职业道德教育,建立科学的员工任用制度和规范的用人流程,建立科学的薪酬体系与合理的考核制度,实行重要岗位员工轮岗轮调和强制休假制度等一系列工作。笔者认为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尚有以下诸问题需进一步思考:

1.正视商业银行的企业特点,重视城商行企业文化的传承。摈弃当下城商行按照员工年龄“一刀切”实施内退制度的做法,而是通过合理的工作考核制度确定“高龄”员工的去留,让有工作能力有职业道德的员工起到“传、帮、带”的作用,让新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收商业银行严谨的工作作风熏陶,为城商行“稳健发展”打好企业文化基础。

2.改革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拓展干部上升通道。一是保持干部队伍合理的年龄层次结构,保障干部晋升管理的科学有序。二是实施干部管理“双轨制”制度,即在行内设立“管理类职务”与“专业类职务”两条上升通道,让员工得到合理的“价值认可”。努力消除“不平心理”与“不良情绪”,可以有效避免干部任职风险和员工操作风险。三是借助城商行干部管理体制与所在城市组织人事系统关系密切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融入当地城市干部管理系统,打通干部职务上升空间,既为人尽其才创造合理空间,也可创造城商行具有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3.推广精细化管理,实现各岗位之间工作职责的科学划分和全面风险管理。城商行应通过各部门与分支岗位工作流程的全面梳理、整合及不断优化,在“事业部制”或“准事业部制”的改革过程中做到始终保持整个银行运转体系的“立体无缝对接”。在此基础上,通过针对岗位工作流程每个环节的风险控制,实现风险管理“全岗位、全流程”覆盖。

4.建立垂直分级管理与横向岗位制衡相结合的“立体风控体系”。目前城商行管理体制基本上类似于“金字塔”型的垂直管理,纵向管理链条较完整,但横向的岗位分工与制衡关系却不够完善,从而形成垂直管理与水平制衡“一手硬,一手软”的失衡状态。为实现风险识别与管控工作前置,防止风险隐患后移,可考虑设立多层次“双岗”履职制度,重要流程环节平行设置业务岗和风控岗,两种岗位人员针对同一工作项目“背靠背”履行各自岗位职责,相互制约,权力制衡,有效起到“水平制衡”的作用,从而大大降低履职风险。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营运资本 关键因素 方案选择

一、营运资本管理的研究背景

1.营运资本管理的必要性

营运资本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在营运过程中所需的资本,它是企业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一部分,对企业经济活动能否顺利开展,起到了直接的决定作用。从会计角度来说,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差额就是指营运资本,它反映了企业对短期债务的偿还能力。从财务管理角度来说,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总和就是营运资本,它是整个财务要素的组成部分,它与许多财务指标紧密联系,是企业所有短期性资本运转的统称。然而企业往往只关注长期财务战略,忽视对营运资本的管理,最终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降低,经济效益的下降。因此,需要企业采取科学合理的营运资本管理措施,加大短期财务筹划力度,提高营运资本管理水平。

2.国际国内营运资本管理现状分析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必须具有良好的营运资本管理。科学合理的营运资本管理政策的实施,是资本营运管理目标实现的保证。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策略中,很多企业都有适合自身的营运资本管理策略。根据史密斯和赛尔对美国一千家公司抽样调查,实施了营运资本策略的企业约占百分之三十,其中六成的企业存在一种所有人员都了解的营运资本策略。调查表明企业规模越大,实施正确的营运资本策略的可能性就越大。随着商业信用的广泛应用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企业通过对应收账款和存货等流动资产的管理和控制,达到了流动资产上的“零”投资,流动资产占用达到最低水平。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缺少切实可行的营运资本管理策略。尤其是老牌的国有企业,都存在一个认识误区,认为流动资产“越大”,企业实力“越强”,盈利能力“越高”。向着流动资产“零”投资的反方向发展。长此以往,企业财务风险越来越大。根据有关部门对我国3911家企业调查显示,只有56%的企业感到流动资本管理很有必要,其中:26.8%的企业感到资金“有所紧张”,资金缺口在10%以内;16.7%的企业感到资金紧张“明显加剧”,缺口在10%到20%;12.5%的企业感到资金“严重紧张”,缺口在20%以上。因此出现两种表现状况,一种是流动资金紧缺,一种是流动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重加大。以上研究调查情况表明,我国企业对营运资本缺乏科学严密的管理策略,许多企业仅仅凭经验对营运资本进行管理,营运资本的使用效率比较低,不能满足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营运资本管理可行性方案分析

1.某科技产业公司基本情况

该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由自然人筹资兴办的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生产矿用设备及配件。公司依托周围高校科技研发环境,利用高校科技成果优势,扩大科技成果转换力度,培植科技产业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该公司经过几年的运营,已经将其科研成果,实际运用到了主要产品上。取得国家专利5项,2007年公司产值已经过亿,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还打入了国际市场,也成为了当地同类型公司中的纳税大户。并且培养了大批生产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综合管理和科技创新人才。随着公司的日益壮大,营运资本的管理也随之提到了工作日程。企业负责人已经意识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中心是市场,而财务管理是开发与稳定市场的手段。科学合理的营运资本管理政策,又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合理运营策略,是企业持续经营的重要保证。

2.营运资本管理方案

该公司目前市场前景很好,企业的收益也很大。但由于企业扩张较快,资金明显短缺。因为主要投资者是自然人,也就意味着面向金融机构进行融资较为困难;其二,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并不等于寿命长,因此应该考虑企业长期经营风险;其三,人员更换频繁,人才流动性强。鉴于以上三个原因,该公司要想抓住市场机遇,壮大企业规模和实力,就应该对营运资本进行有效管理,提高营运资本管理效益。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三套营运资本管理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

A方案:只考虑对流动资产投资的营运资本管理策略。

营运资本管理策略,也称之为流动资产的结构管理。首先确定一个能够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流动资金量,其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流动资产水平。根据管理者的风险喜好程度,分为激进的、中庸的、稳健的财务政策。

激进的财务政策,具体是指企业不采用短期资产由短期资金来融资,长期资产由长期资金来融通,而是将部分长期资产由短期资金来融通的办法。此策略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性。

中庸的财务政策,是遵循短期资产由短期资金来融通,长期资产由长期资金来融通的原则。所谓的短期资产是流动资产,而长期资产主要是固定资产,当然也包括无形资产和长期资产。另外,在流动资产中有一部分最低的产品和原材料储备是经常占用的,也属于长期占用资产,称为长期流动资产。它的风险和报酬处于中等水平。

稳健的财务政策,是企业将部分短期资产用长期资金来融通的筹资组合策略。具有低风险、低报酬的特性。

B方案:仅仅考虑流动负债的营运资本管理策略。

所谓流动负债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一年以上的一个经营周期内变现或者使用的资产。流动负债的融资政策基本内容包括:使用短期投资、商业信用,短期融资的融资政策。按照我国的金融信贷政策,短期融资程序简便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比如:商业信用融资具有方便,没有现金折扣和限制较少的优点;短期融资券是由大型工商企业或者金融企业所发行的短期无担保本票。它具有筹资成本低,筹资数额大,能提高企业信誉的优点。

C方案: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不仅制定和使用对流动资产的投资政策,而且制定和使用流动负债的融资政策。

流动负债能在短期内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它的特点是占用时间短,周转快,易变现。营运资本管理策略必然包括流动资产的投资政策,因为企业拥有较多的流动资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财务风险。用流动负债进行短期融资,具有很多特点,比如成本低,偿还期限短,客观上国际国内宏观政策变化的影响也较小,所以营运资本管理策略还必须包括流动负债的融资政策。因此适时适度地对流动资产投资的同时,考虑对流动负债的融资效果,两条腿走路,这是企业营运资本管理的稳健策略。

三、营运资本管理方案选择的关键因素

该科技产业公司生命周期处于成长期,产品的研发成本较高,产品的利润附加值也较大,生产周期不算太长,拥有高校科研技术支持,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企业管理特别是营运资本管理方面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比如: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例多少合适,融资方案如何选择等等,都没有具体的可行性方案。因此要求财务部门制定好营运资本管理基本策略,确保公司健康发展。公司根据具体情况,聘请有关专家,对近几年的财务数据加以分析,并结合国家有关科技产业类企业的有关政策,采用调查研究、现场模拟、数学模型测算等方式总结出选择营运资本管理策略的四个关键因素:

1.营运资本管理制度成本

建立及实行营运资本管理制度,对企业长远发展来说有益无害。但是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并且不断完善制度也需要一定的成本。如果营运资本管理制度成本高于管理效益的话,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营运资本制度建设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2.营运资本管理制度效果

企业管理的目的,就是提高经济效益,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所有的决策都围绕着企业的利润目标。实施管理制度,达不到预期目标的话,再多的营运资本管理制度决策方案都是无效的。

3.营运资本管理风险度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风险偏好。虽然营运资本管理方案制定的非常完善,但是风险程度非常高。此时企业应本着谨慎性的原则,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如果其他评价因素基本相同,应该选用一种风险比较低的营运资本管理方案。最大限度降低营运资本管理中的风险。

4.营运资本管理的可行性

营运资本管理方案确定后,要进行可行性论证。一个方案的好坏,除了要看自身的各种因素搭配外,还要看其实行的内外部条件是否成熟。一个再好的方案如果不具有可行性,或者说受企业内部实际情况的制约,实施条件不具备等,都会使得营运资本管理方案无法实施。这是评价和制定营运资本管理制度的关键因素。

四个关键因素从成本效益,风险偏好等角度加以考虑。它可以全面反映营运资本管理方案是否可行,是否能给企业带来效益,是否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这四个关键因素的评分及加权分数,可以让企业管理层更清晰的比较与选择营运资本管理方案。

根据专家调查研究数据,从四个关键因素角度对以上A、B、C方案进行评价,如下表: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可以看出,C方案无论从营运资本管理制度还是效果,还是从风险度到可行性方面,同A、B两方案相比,加权得分最高。因此,该科技产业公司应当选择C方案加强对营运资本的管理。也就是说公司负责人既要关注企业流动资产投资,也要重视企业对流动负债的融资政策。另外,目前在市场经济和国家金融管控政策的改革与创新环境下,对于以高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的企业,在营运资本管理方面,还应采取如下灵活措施:投资融资的多样化;研发、生产、销售的综合化;人才成本管理的集优化;财务成本管理的规范化。只有结合公司具体情况,采取多样化投资、融资方式,才能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汪平,辜玉璞,闫甜.营运资本、营运资本政策与企业价值—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报告数据的分析.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2006-07-01

[2]辜玉璞.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本政策的实证分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6-03-01

[3]刘怀义.营运资本管理政策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10年第3期

[4]胡爱萍,秦国华.营运资金管理评价方法研究.会计之友,2010年第10期上

第6篇

随着我国生产和流通企业的结构调整,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强,物流配送业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社会的 发展对物流和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建立更为先进、科学的物流体制。配送方式是现代物流的一个核心内容,可以说是现代市场体制、现代科学技术和系 统物流思想的重要产物,这与人们一般所熟悉的“送货”有本质的区别。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商业经营模式和组织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具 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它兼具大机器工业生产和传统商业特点两方面的优势,要求商业企业在分散经营中,采取现代大工业生产的生产经营方式,实现 经营过程的标准化、集中化、专业化和简单化。然而,这一切的实现需要有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来支持,物流配送正是高效益的连锁经营的供货枢纽和保证,它促进 生产、满足消费、降低成本,能够以最少环节、最短距离、最低费用实现最大经济效益。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2002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国家经贸委关于促进连锁经营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正式下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 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文件要求大致如下:发展连锁经营是促进大流通,带动大生产的重要措施,是改造传统商业、提升流通产业竞争力、推动流通现代化的有效途 径,所以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措施,促进连锁经营的发展。

在我国,连锁经营业主要是近一二十年快速发展起来的。由于发展时间比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明显较短,虽然也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成绩,然而现阶段我国连锁经营的总 体水平仍然较低,突出表现是企业的规模偏小,规范化程度不高等。特别强调的是,我国现阶段的配送体系仍相对落后,现行的配送方式也明显落后于国际先进配 送,这是我国连锁经业快速发展的一大障碍。

二、选题的意义

近年来,国外连锁巨头已大批登陆中国,这无疑预示着我连锁经营业的发展不容乐观。国外连锁业无论是经营方式还是运作理念都已相当成熟,它们在物流配送方式 建设上的经验更是值得我国连锁企业借鉴。沃尔玛、家乐福、麦当劳、7-11等知名企业,它们拥有超乎寻常的竞争优势,除了归功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品牌效 应之外,更是他们运用先进物流配送手段的结果。

《国务院体改办国家经贸委关于促进连锁经营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重点提到统筹规划,加快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旨在促进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适应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本论文选题的目的,就是 先通过介绍连锁经营的基本理论和现代物流的配送体系,进而认识我国连锁经营及其物流配送体系的总体现状,分析国际连锁经营配送体系的特点,说明良好的配送 体系在连锁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发展连锁经营的优势,合理地改善连锁经营配送方式的思路与对策,以响应当今连锁发展之大势,最后列举案例说明上述观点理 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节 研究的方法及论文内容

一、论文写作的主要方法

(一)比较分析法

连锁经营业在西方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历史,在日本也有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这使得连锁经营业在这些发达国家得到了很好得发展,并呈现了日趋成熟的发展态 势,其成功的发展经验、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以及配送模式值得我国的连锁经营业的借鉴。本文将对连锁经营业及其配送体系中外理论研究、实践以及发展现状等方 面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指出我国连锁业及配送情况在管理水平、经营理念、经营规模以及政府支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改进配送现状的一些建议。

(二)文献综合归纳法

文献研究是论文写作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文献查阅过程中,了解到许多国内外连锁企业战略管理,发展现状,配送体系现状等有关文献,从而使本文写作是得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避免了盲目性。

二、论文主要内容

本篇论文共分6章,各章主要思路和内容是:

第一章 引言,主要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选题的意义,论文写作的方法和论文框架。

第二章 连锁经营的基本理论,介绍连锁经营的内涵、特征、类型及实质,说明发展连锁经营的优越性。

第三章 现代物流的配送体系,介绍配送的概念、类型,配送模式及其选择,以及配送中心相关概念、功能等。

第四章 连锁经营网络配送体系现代化的思路与对策,主要介绍配送中心对连锁经营的作用、国际先进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状况及我国连锁经营配送体系发展现状和不足,提出我国连锁经营配送体系现代化的对策。

第五章 案例-奥康集团的连锁经营配送体系,说明上述观点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图1-1是论文的主要框架。

 

图1-1 论文的主要框架

 

第二章 连锁经营的基本理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流通体制改革是至关重要的领域,现代经济就需要现代的流通体制。半个对世纪以来,许多国家致力于发展集中配送和连锁经 营的现代化流通体制,不但使消费者买到了物美价廉的商品,而且带动了规模生产和经济发展。现在,有些连锁企业已经发展到了空前的规模,如美国的沃尔玛就成 为全球500强的第二位,证明了这种流通经营方式的强大的生命力。连锁经营是现代化产业经济发展的产物,发展连锁经营是我国连锁经营业特别是国有商业的一 项重大改革。

第一节 连锁经营的内涵与特征

一、连锁经营的概念

(一)连锁经营的内涵

所谓“连锁经营”,是一种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是由同一经营总部领导下的若干分支企业或店铺构成的联合体所进行的商业经营活动。

国际连锁业协会以及西方各国政府规定,以单一资本直接经营11个以上商店的零售业或饮食业的组织为连锁店。我国连锁经营协会1997年在《连锁店经营管理 规范意见》中规定:连锁店指经营同类商品,使用统一商号的若干门店,在同一总部的管理下,采取统一采购或授予特许权等方式,实现规模效益的经营组织形式。 连锁店应由10个以上门店组成,实行规范化管理,必须做到统一采购配送商品,统一经营管理规范,采购必须同销售分离,部分商品可根据物流合理和保质保鲜原 则由供应商直接送货到门(二)连锁店的组成

连锁店由总部、门店和配送中心组成。连锁店各组成部分职能介绍如表2-1:

表2-1连锁店各组成部分职能介绍

组成部门 重要性 职能

连锁店总部 连锁经营管理核心 采购配送、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经营指导、市场调研、商品开发、促进销售、教养培训

配送中心 连锁店的物流机构 各门店所需商品的进货、库存、分货、加工、集配、运输、送货等任务

门店 连锁店的基础 按照总部指示和服务规范要求、承担日常销售业务

连锁店形象图如图2-1所示:

 图2-1连锁店形象图

二、连锁经营的基本特征

菲利普•科特勒在其著作《市场营销管理》中指出 :“公司连锁店比起独立商店有很多优势。由于规模大,因此可以大量进货,以便充分利用数量折扣和运输费用低等优势。连锁店能够雇佣优秀的管理人员,在销售 预测、存货控制、定价以及促销等方面制定科学的管理程序。”与传统的商业形式相比,连锁经营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组织形式的联合化和标准化

连锁企业是由一个总部和多个店铺构成的一个企业联合体系,这种联合是整体性、稳定性、全方位的联合。这一联合体系将向消费者提供标准化的商品和服务,而标 准化也正是连锁企业成功经营的基础之一。例如,全世界的麦当劳餐厅都有一个明显的金黄色M型的标志,店内的布局也基本一致,柜台高度统一为92厘米。在色 彩心理学中,黄色有提醒人们注意的效果;壁柜全部要与地面有一定的距离,这样便于打扫,保持卫生,给人视觉上的美感;不论高矮,人们在92厘米高的柜台前是最方便掏钱出来的。

(二)经营方式的一体化和专业化

连锁企业实行一体化的主要利益来源于对企业重要原料和重要市场的控制,在这种控制中企业能够获得经营的确定性,减少经营风险,同时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企业效益。

专业化是指连锁店的营运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进行专业化的分工,在分工的基础上实行集中管理,以便使连锁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反应,领先于对手。在高度专业化基础上的运营使连锁店获得了速度上的优势。

(三)管理方法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连锁店必须实行集中规范化的管理,连锁店总部是决策中心,各职能部门是执行中心,而分店是作业现场,配送中心是协调上述各部门的纽带,只有集中规范管理才能实现连锁店的协调运行。

现代化是连锁店在运营、决策方面的速度与效率的保证,这得益于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

第二节 连锁经营的类型与实质

一、连锁经营的类型

发展连锁店的方法,各国不尽相同,但从资产关系、经营管理体制方面划分,连锁经营主要有直营连锁、自由连锁、特许连锁三种类型。

(一)直营连锁

直营连锁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连锁形式,也是连锁经营的基本形态,又称为正规连锁、公司连锁,特指单一资本统一经营的连锁类型。直营连锁的连锁店的店铺都由 总部全资或控股开设,在总部的直接领导下统一经营。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等。国际连锁商店协会规定:以单一资本直接经营11个以上商店的零售业或 饮食业组织为直营连锁。

直营连锁的本质特点可以归纳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集中,即所有成员由总部集中领导,各成员店经理是雇员而不是所有者。直营连锁具有以下优点:有较强的议 价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发功能和多店铺销售的效率;有明确的管理和长期计划;便于计算机统计分析;具有广告优势。不足之处在于缺乏灵活性;限制了个人的独立 性;需要大量的投资支持。

(二)自由连锁

自由连锁又称自愿连锁,是由一个总部和多个加盟店结合而成的经济事业体。各加盟店是独立法人,只是在部分业务范围内合作经营。自由连锁保留了单个资本的所 以权,同时实现了联合经营。自由连锁在所有权和财务上是独立的,与总部没有隶属关系。只是在经营活动上与总部存在协商和服务的关系,统一订货和送货,统一 使用广告宣传,统一制定销售策略。自由连锁的特点是成员店所有权、经营权和财务核算都是独立的。其优点在于灵活性较强,各店自主性强,主动性高。但缺点是 统一性差,决策迟缓。

经营非常成功的自由连锁组织如果增强整个体系的统一化活动,并对新加入者征收加盟金,提供相应的特许权时,自由连锁就可以转化为特许连锁。

(三)特许连锁

特许连锁又称合同连锁,是总部和加盟店之间靠合同契约结合起来的一种形式,如肯德鸡、麦当劳等。加盟店是独立的法人。在与总部签订合同的同时取得使用总部 的商标、商号、经营技术及销售总部开发的商品的特许权,而经营权集中在总部。总部确定商品、价格、销售方式、广告、管理等一系列经营方式,加盟店必须按照 总部确定的方法方式经营以获得预期收益。在吸收分店的过程中,总店对分店的经营技术的转让是有偿的,通常包括以下几项:加盟费、特许金、供货加价、指导管 理费用,有的还包括保证金。

特许经营的特点是投资少,扩展快,对于分店则是可以降低风险,减少投资失败率。在现代的“打不胜它就加入它”的观念下,许多独立商会选择加盟来分享利益。

二、连锁经营的实质——规模经济理论

提到连锁经营,往往会涉及到规模经济理论。规模经济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和经营活动存在“不可分割性”,在一定条件下,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生产或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下降,就是规模经济。否则,就不是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出现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连锁经营是规模经济原理在流通领域的运用。这种经营方式的规模经济特征体现在随企业的连锁扩张,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经营成本不断降低,以此确立企业的规模经营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一)规模经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连锁经营企业一般都实行集中采购,分散销售的经营形式。大批量进货使连锁经营企业提高了自身讨价还价的能力,可以得到供应商较大的折扣,降低了原材料或商 品的进货成本。仓储、配送中心的统一送货,节省了连锁门店的库存面积,减少了占压资金,从而降低了销售成本。连锁经营企业分工细致,专业化程度高,劳动效 率高,节省了人力成本。由于店铺众多,连锁经营企业的广告宣传、促销手段效果明显,也节省了这方面的费用。(二)连锁经营实现网点布局

连锁经营企业一般拥有众多的门店,许多国家对连锁经营企业的界定通常在11家分店以上。一般来将,网点的多少能决定企业的实力、竞争力和辐射力,单体企业 很容易受到其他企业的冲击和影响,即使是大型百货公司也不例外。实行连锁经营,使企业既具有经营战略、网点布局的优势,又形成了目标一致,联合对外的竞争 优势,为此许多中小企业采取特许的方式加入连锁行列。

(三)规模经济赢得品牌效应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全世界,各国零售企业名列前茅的均为大型连锁经营企业,如美国的沃尔玛,英国的马狮,德国的腾格尔曼,荷兰的阿侯德,日本的大容, 法国的家乐福等。这些企业的社会知名度高,容易受到社会和公众的关注和支持,形成品牌、名店的优势。另外,各国政府对连锁都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有助于企 业快速形成规模,通过资源共享,获得经济效益。

第三节 发展连锁经营的优越性

一、发展连锁经营的作用

连锁经营之所以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关键在于它具有其他商业形式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连锁经营有利于促进社会化大生产。连锁店的大量进货,大量销售,缩短了流通时间,降低了生产费用,而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成本也会进一步下降。

其次,连锁经营有利于提高竞争力。连锁经营是通过零售职能和批发职能的统一创造规模效益。它把现代工业化生产的原理应用于商业,实现商业活动的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大批量的采购和专业化的销售,降低了进货价格,减少了资金的占用,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

第三,连锁店在经营战略、产品营销、企业形象设计、信息处理等方面都有专业人员负责,不仅提高了各个分店的经营管理水平,而且也促进了各店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第四,连锁经营有利于提高零售业组织化程度,有利于连锁商业的现代化。连锁经营把众多小规模、分散的零售企业组织起来,使之整体化、专业化,有利于采取和推广现代流通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提高流通效益。

二、发展连锁经营的指导意义

在我国发展连锁经营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首先,发展连锁经营有利于我国流通产业现代化。

其次,发展连锁经营有利于加快国有商业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

第三,发展连锁经营有利于指导消费、指导生产,优胜劣汰,保护消费者利益。

第四,发展连锁经营有利于增加社会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稳定社会秩序。

第五,发展连锁经营有利于参与国际贸易,开拓国际市场。

我国商业要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必须采取连锁化、集团化的方式,增强自身的实力,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

  第三章 现代物流的配送体系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物流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配送是一项特殊、综合性的物流运动,其运行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历史背 景,传统的作坊式营销方式以及分散、低效、高耗的物流形式,必然导致流通成本居高不下。例如,我国2000年全社会流通费用为17780亿元,约占GDP 的20%,如果社会流通成本降低一个百分点就可以节约资金178.8亿元。如此诱人的发展前景,确实是企业的第三利润的源泉。当今世界没有哪家企业不关注 成本控制、经营效率、改善顾客服务。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一个高效率的物流配送系统基础之上的。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物流配送如同人的血管,把国民经济各个部 分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第一节 配送的概念与类型

配送是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物流思想的综合产物。它与人们所熟知的“送货”有着本质的区别。现代企业界普遍认为,配送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给企业创造出更高的效益,是企业增强自身竞争的重要手段。

一、配送的概念

配送的概念原本是从日语中直接引用的,用最通俗的话说就是既配又送,即按照用户的订货要求,在物流结点进行分货、配货工作并将配好之货送交收货人。目前, 较为权威、科学、全面的定义为:配送是整个物流过程的一部分,包括输送、送达、验货等以进货上门为目的的商业活动,它是商流与物流紧密结合的一种综合的、 特殊的环节,同时也是物流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所以,配送活动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配送不仅仅是送货,它是配货、分货、送货等活动的有机结合体;配送的概念描述了接近用户资源配置的全过程;配送是一种专业化的分工方式,是大生产、专业化分工在流通领域的体现。

二、配送的类型

在长期的实践中,配送以不同的运作特点和方式满足不同顾客的要求,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配送类型。这些配送类型是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划分的,表3-1简要地说明了各配送类型及其特点。

 

表3-1配送的类型和特点

配送的分类标准 配送的类型 各类型的特点

配送机构 配送中心配送 专业性强,和顾客有固定的配送关系,一般实现计划配送

 商店配送 这种配送形式的组织者是商业或物资的门市网点,规模不大,但经营品种比较齐全

 仓库配送 一般以仓库为结点进行配送

 生产企业配送 组织者是生产企业,可直接从本企业进行配送

配送商品种类和数量 少品种大批量配送 配送量大,商品品种较少,配送较稳定

 多品种少批量配送 按照用户差异化的要求,配送作业水平要求高

 配套配送 将装配的各种零配件、部件、成套设备定时送达企业,易于企业组装生产

配送时间和数量 定时配送 配送方式时间固定,易于安排工作计划

 定量配送 按照规定的批量,在一个指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配送

 定时定量配送 适合生产和销售稳定、产品批量较大的生产制造企业或大型连锁商场商品配送

 定时定路线配送 一般由客户事先提出商品需求计划,适合消费者集中的地区

 即使配送 配送速度和时间要求严格,有望实现准时制生产和经营

配送组织的经济功能 销售配送 配送企业一般是销售型企业,供给配送 是用户或用户集团为自己的供应需求所采取的配送,在连锁业中较频繁

 销售-供给一体化配送 连锁经营中最重要配送形式,有利于保持流通渠道的畅通

 代存代供配送 经常发生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并与经营权是分离的

配送企业的专业化程度 综合配送 一般在性状相同或相近的不同类产品进行配送

 专业配送 根据专业的共同要求优化配送设施,适应性强

第二节 配送模式及其选择

配送是物流过程的终端环节,从物流本身的运作规律来看,尽管各类配送服务作业的内容是一致的,但由于物流运作组织的主体和服务对象不同,也就是说,配送所 服务的企业性质、使命与目标不同,其配送运行的方式就完全不一样。因此,就产生了不同的配送运行模式。根据目前配送运行的情况,可将配送活动的组织与运行 分为企业自营、厂商共同配送、第三方配送三种基本模式。

一、自营配送模式

企业自营配送是工商企业为了保证生产或销售的需要,独自出资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系统,对本企业所生产或销售的产品进行配送活动。其配送活动根据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一般分两个方面。

(一)企业的分销配送

企业的分销配送根据其服务的对象又可分为企业对企业的分销配送和企业对消费者的配送两种形式。

1.企业对企业的分销配送

这种配送活动发生在完全独立的企业与企业主体之间,基本上是属于社会开放系统的企业之间的配送供给与配送需求。企业对企业的配送,配送量大,渠道稳定,物品标准化,在地方性较强的产品生产企业种应用较多。

2.企业对消费者的分销配送

企业对消费者的分销配送主要是指商业零售企业对消费者的配送。这种配送是在社会大的开放系统中运行,其运行难度比较大,另外消费者的需求数量小,地点分散,配送成本相对较高。一般超市配送有兼营配送形式和专营配送形式。

(二)企业内部供应配送

集团系统内部供应配送是为了保证企业的生产或销售供给,所建立的企业内部配送机制,其实质是企业集团、大资本集团、零售商集团等的内部共同配送。3-1图就是企业集团的系统内部供应配送。

 

图3-1企业集团的系统内部供应配送

二、共同配送模式

共同配送是企业追求配送合理化,经长期的发展和探索优化出的一种配送形式,也是现代社会中采用较广泛、影响面较大的一种配送模式。其定义概括如下:共同配 送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配送业务的企业相互合作对多个用户共同开展配送活动的一种物流模式。一般采取由生产、批发或零售、连锁企业共建一家配送中心来承担 他们的配送业务,以获取物流集约化规模效益,从而解决个别配送的效率低下问题。

共同配送具体有四种模式,主要模式为系统优化型的共同配送。它有一个专业物流配送企业综合各家用户的要求,对各个用户统筹安排,在配送时间、数量、次数、 路线等方面做出系统最优的安排,在用户可以接受的前提下,全面规划、合理计划的进行配送。如3-2图所示。另外,共同配送模式还有车辆利用型共同配送、接 货场地共享型共同配送和配送中心、配送机械等设施利用型共同配送等,这里就不作详细的描述。

 

图3-2系统优化型的共同配送

三、第三方配送模式

第三方物流,也叫物流服务提供者,是世界上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物流新概念,是指专门从事商品运输、库存保管、订单处理、流通加工、包装、配送、物流信息管 理等物流活动的社会化的物流系统。它依据第一方(供应商)或第二方(需求者)签订的合同,以最低的物流成本,快速、安全、准确地为客户在特定的时间段,按 特定的价格提供个性化的物流系列服务。所以,第三方物流配送有以下几种运作模式。

(一)企业销售配送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这种模式是工商企业将其销售物流业务外包给独立核算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运作,企业采购供应物流配送业务仍由企业供应物流管理部门承担。其销售物流配送图如图3-3:

 图3-3企业销售物流配送第三方运作模式

(二)企业供应配送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这种配送组织管理方式,是由社会物流服务商对某一企业或者若干企业的供应需求实行统一订货、集中库存、准时配送或采用代存代供等其他配送服务的方式。可以 按照用户的要求实现以下三种形式:第一种,门到门供应配送,即由配送企业将用户供应需求配送到用户门口;第二种,门对库供应配送,由配送企业将用户供应需 求直接送到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仓库;第三种,门到线供应配送,将用户的供应需求直接送到生产线上。显然,这种配送可以实现企业的零库存,大大降低了企业的 生产成本。

(三)供应销售物流一体化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第三方物流在完成物流服务企业销售配送的同时,又承担用户物资商品内部供应的职能,也就是说,第三方物流既是用户企业产品销售的物流服务者,又是用户企业 的物资商品供应人。这种配送模式,不仅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物流供需关系,而且更有利于工商企业专注于生产销售等核心业务的发展。同时,长期稳定的物流供 需关系,有利于实现物流配送业务的配送中心化、配送作业的计划化和配送手段的现代化。从而保持物流渠道的畅通稳定和物流配送运作的高效率、高效益、低成 本。

第三节 配送中心概述

前面章节已提到,连锁店的三大组成部分:连锁店总部,配送中心,门店。配送中心是连锁店发展必须的物流中心,是专门从事货物配送活动的流通企业,经营规模较大,专业化、现代化程度高,设备和设施比较齐全,货物配送能力强。所以这节再详细论述一下。

一、配送中心的定义

配送中心是从事货物配备(集货、加工、分货、拣选、配货)和组织对用户的送货,以高水平实现销售或供应的现代流通设施。它是一种末端物流的结点设施,通过有效的组织配货和送货,使资源的最终端配置得以完成。

二、配送中心的功能

(一)存储功能

通常配送中心都建有现代化的仓储设施,存储一定量的商品,形成对配送的资源保证。

(二)分拣功能

配送中心必须采取适当的方式对组织来的货物进行分拣,然后按照配送计划组织配送和分装,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三)集散功能

配送中心可以把各个用户所需要的多种货物有效的组合或装配在一起,形成经济、合理的批量,来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商品流通。

(四)衔接功能

通过储存和发散货物功能的发挥,体现出配送中心其衔接生产与消费、供应与需求的功能,使供需双方实现了无缝连接。

(五)流通加工功能

通过按照客户的要求,开展配送加工,可以使配送的效率和满意程度大大提高。

(六)信息处理功能

配送中心连接着物流干线和配送,直接连接产品的供需双方,因而不仅是实物的连接,更是信息的传递和处理,包括在配送中心的信息生成和交换。

三、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

 图3-4配送中心的一般作业流程图

四、配送中心的作用

现代物流活动中,配送中心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供货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二)经济高效的组织储运。

(三)提供优质的保管、包装、加工、配送、信息服务。

(四)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五)是连锁店的经营活动所必需的。它可以帮助连锁店实现配送作业的经济规模,使流通费用降低;减少分店库存,加快商品周转,促进业务的发展和扩张。

  第四章 连锁经营网络配送体系现代化的思路与对策

根据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统计,2006年“中国连锁经营100强”销售规模达到8552亿元,同比增长25%,大大高于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13.7%的增幅。门店总数达到69100个,同比增长57%,剔除个别企业超常规发展因素,调整后门店总数增长26%,与销售规模增幅基本 持平。营业总面积达517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员工人数达204万人,同比增长31%。继2005年“连锁100强” 总销售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首次突破10%(达到10.5%)后,2006年进一步提高到11.2%。看到我国连锁业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该看 到我们连锁业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性,看到制约我国连锁经营业发展的瓶颈。物流配送在多数连锁经营企业还很不成熟,配送中心的建设明显落后于连锁经营的发展, 这也影响了连锁经营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节 配送中心对连锁经营的作用

配送中心在一般物流系统中有很重要的意义,对连锁经营企业而言,更是具有核心地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配送中心有力地支持了市场营销体系

配送中心从事的是物流活动,是为经销服务的一种活动。配送中心的设置,强化了商品的生产与消费、进货与销售之间的协调能力;就配送中心来说,作为物流的一 个重要内容是生产营销系统的延伸。如在向门店供货时,可进行小批量的商品包装、装卸和发运,使得配送中心如同生产过程的延伸;同时,配送中心的多种活动都 以满足门店需求为目标,体现了物流活动的内涵,在某种意义上支持了市场营销活动。

配送中心不是以储存为目的的,然而,配送中心保持一定的库存,起到了蓄水池的作用。特别是对国庆节、春节等销售量比平日成倍增加的销售高峰期间,配送中心 的库存对确保销售,起到了有力的支撑。配送中心以集中的库存形式取代以往一家一户的库存结构方式,这种集中库存比起传统的“前店后库”,大大降低了库存总 量,增加了供销的调控能力。

二、配送中心是连锁的信息中枢

配送中心接受连锁商店通过信息网发来的订货单,据此编制订购、拣选作业流程表,由自动拣货系统按单拣选配送;由计算机系统编制合理的配送计划,确保一定的 商品及时按量送达分店;同时,还可以将零售店的订货信息及配送中心的库存情况,及时反馈给生产厂。例如,深圳沃尔玛店为了保证与总部的联系,一次投入了 7 亿美元买下 2 个卫星频道,只要收银小姐一按电钮,信息便通过商用卫星送到配送中心,同时,还可以把该从哪里给深圳店补货,下次采用何种营销手段等信息,按总部要求下达 到商店,配送中心就成了连锁企业的信息中转站。

三、配送中心实现了物流的系统化和规模经济的有机结合

物流系统化是指把物流的各种环节视为一个大系统,进行整体设计和管理,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其系统功能的效率,实现整体的物流合理化。这一方面可以具体参照第三章第三节配送中心的功能这一具体章节。

四、配送中心因拥有大型专业设备而体现专营供货的经济性

配送中心配置了专用运输车,自动高速分拣设备、专业仓库、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其高效运作能满足消费者对商品的鲜度、温度、质量保持等多方要求,并使物流效率大幅度提高,人工成本大量节约,从而实现连锁经营中的物流规模经济。

五、配送中心对各分店实现“零库存”起到关键的作用

由于各连锁分店的主要任务是现场销售,在场地安排上,营业场所面积要占70%,用于储存的场次不会太大,而建立在大量采购、快速分拣、加工、配货、快捷运 输基础上的连锁配送系统,辅以信息系统对各分店销售库存信息的准确及时反馈,能够解决什么时候送,送多少最好的问题,从而能够使各分店不需自设仓库,实现 “零库存”。这样,整个集团就可以大量节约库存成本,通过分店的专业化销售而提高效率。

六、配送中心完善了连锁经营体系

由于配送中心为门店的销售活动创造了种种优势,从而使整个连锁经营体系的成本大大下降,成为零售业中的一种有竞争力的零售经营形式。配送中心对于整个连锁 经营体系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统一进货,有利于严把质量关;第二,加速商品周转、减少商品损耗、降低流通费用;第三,扩大配送中心的拆零、分拣能力,改善 门店的存货水平,有利于实现零星商品无库存、少库存经营;第四,保证门店管理逐步向“只管销售”方向发展。“企业经营决策权向总部集中,物流活动向配送中 心转移”,这是连锁超市成功的关键之一。例如,流通加工可减轻门店的工作量;拆零作业有利于商场增加销售商品的品种数。

所以,配送中心在连锁集团内有不可缺少的地位,它以自身的合成效应去支持实现连锁的规模效应,因此,要实现连锁经营的规模经济,配送中心是不可少的。

第二节 国外发达国家配送体系的发展思路

配送最早出现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加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这种先进的物流方式逐步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推行起来。在发达国家,配送发展良好、迅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也是对我们的提示。一、配送的规模日趋扩大,配送中心的数量明显增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品产量及消费量的急剧增长,在发达国家,配送的规模及其范围也在同步扩大。据统计,在许多产品的供货总量中,通过配送方式到达经营者的 比例高达50-90%,与此同时,配送的品种也不断的增加。从配送的活动范围来看,随着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一些发达国家的配送服务已经延伸到 了省际和国际。如荷兰的国际物流中心,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货物送到欧盟成员国的用户手中,使得配送活动超越了城市和地区的界限。发达国家配送规模日益扩 大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配送中心的数量明显增多。据统计,到1999年,日本在各大城市建立的配送中心以近30个,仅在东京,就有五个配送中心。美国的配送 中心数量达到数万家,仅共用型配送中心就有250家。

二、配送技术和设备更加先进

由于发达国家物流设备的更新周期比较短,因此,其配送技术和设备非常先进。目前,在发达国家配送业务中主要采用的新技术有:条行码标识技术、自动存货和补 货技术、自动分拣技术等,其设备的选用尽可能考虑到建设自动仓库的要求,具有蓄电池叉车,机械化或半自动设备,高架仓库增加堆垛高度,扩大发展站台等。同 时,发达国家的很多配送中心建立了自动化的配送系统,包括由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处理系统和数控分拣系统等,大大提高了配送的效率。

三、配送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向用户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才能立足。因此,发达国家的一些配送中心都把提高配送服务质量视为发展配送业务的重要手段, 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确保商品配送作业准确有序的进行,真正体现了优质服务。具体来将,要做到拣选配货准确无误;发货不出现错装;发货时间不能超过规定的期 限;发送的目的地准确无误;运输货物要保持货物的完整性,不得污损货物。

第三节 我国连锁经营配送体系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外连锁巨头已大批登陆中国,这无疑预示着我国连锁企业发展不容乐观。与连锁企业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极不相称的是,我国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体系建 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现行的配送方式也相对落后,这已成为了我国连锁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总体说来,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发展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物流行业人才的缺乏和物流配送观念的落后

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人才短缺,是连锁经营企业物流和配送发展的巨大障碍。国外物流和配送的教育培训系统非常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和配送人才的教育培训系统。在相当多的大学和学院中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并广泛地为工商管理各 专业的学生开设物流课程,部分商业院校设置了物流方向的研究生课程和学位教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研究生教育系统;各国在物流行业协会的领导和倡导下,全面 开展了物流和配送的职业教育。我国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很落后,虽然有一些高等院校设置了物流专业和课程,但为数较少;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更是缺乏。

二、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中心规模较小,统一配送率不高

配送中心只有形成规模,才能获得效益。我国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中心普遍规模较小,尚未形成规模优势,对于鲜活易腐商品、冷冻商品,分店不愿意统一配送, 多数采用直接送货上门的办法,不统一配送说明没有统一进货,而不统一进货则也就丧失了连锁经营的根基。绝大多数配送中心没有达到经济配送的规模,60%的 人员、大部分设施处于闲置状态,配送成本偏高。在电子商务普及的今天,大部分配送中心还不能满足顾客各种需求,同时配送成本高,造成送的越多损失越大。这 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连锁经营企业配送中心设施薄弱,功能不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

由于高科技的发展。国外配送中心普遍采用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装卸搬运由吊车、电动叉车和传送带完成;设有高层货架的立体仓库,使储存向空间延伸。美国 的立体仓库大部分都建有专业通讯网,货物的存取搬运都利用托盘、货架铲车和吊车;日本已呈现采用尖端物流技术的趋势,如电脑控制的机器人和搬运特殊物品的 机械手,高速分拣装置和特殊运货车辆等。而我国的大部分连锁商业目前尚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运输、通讯等手段都很落后,技术和设备都比较缺乏,经营效率 低、效益差,无法完成配送功能。

四、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管理手段落后

物流作业不规范,各种编码缺乏标准,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致使计算机的应用仅限于配送中心内部业务的管理。同时没有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不能对诸如货物 组配、运输车辆的送货路径等活动进行有效的决策管理。例如:在库房管理中,不仅出库、入库都依靠手工操作,工作量非常大,而且由于库存商品种类较多,没有 实施统一的条码管理,导致商品和货物的准确位置不能确定,因此无法进行有效的库区和库位管理。配送计划调度方面,由于没有良好的配送调度控制,作业执行得 不到有效地监控和跟踪,而且由于缺乏对运输车辆的管理,无法准确计算配送成本。

五、连锁经营企业对配送中心的认识不足

大多数连锁经营企业建立的配送中心与传统的零售店或仓库在功能、布局、作业流程方式,管理办法上无明显差别。配送中心只充当仓库和运输中转站的角色,甚至某些连锁经营企业将配送中心功能理解为“送货上门”。配送中心的各功能并未发挥出来。

第四节 连锁经营配送体系现代化的对策

目前,中国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一般都以原来的商品仓库、物流仓库、运输公司及批发站为基础,功能仅限于储存、保管、运输。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除政策 和传统观念的沉淀外,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物流配送管理系统来对企业及其供应链的资源按照供应链的战略进行统一分配,造成统一企业和供应链在物 流管理上的地区差别,无法在事实上对网络内的资源,按照供应链的战略目标统一规划和配置。所以建立科学的物流配送系统已成为连锁企业发展的关键。

第7篇

关键词:民办高职质量特色延伸发展

浙江江南理工专修学院是一所民办高职学院,地处浙江东南玉环县,现有学生3000人,占地150亩。民办高职受教考分离的约束,要自筹经费、自找生源,如何生存和发展,需要创新、需要拼搏!从学院三年来的办学实践,我们的体会是:质量是生命之源,特色是立身之本,延伸是发展之路;办大、办强、办出特色是学院追求的目标。

一、教育质量——“宽进”“优出”

民办高职在其他高校之后招生,生源质量相对偏低,学生缺乏刻苦的态度,文化基础较差,有的学生生活散漫,有逆反心理,不愿受管。将这样的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培养成适应发展需要的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并非一件易事。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我们提出了“宽进”“优出”的指导思想。对民办高职来说,“宽进”“优出”是个矛盾的统一体,不“宽进”,没有生源,“优出”无从谈起;只有实现了“优出”,培养出高质量的有用人才,学院的社会信誉才会提高、生源才会拓展;有了生源,资金、设备、师资就容易解决。在“宽进”的条件下实现“优出”,不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必须做实实在在的努力,必须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加强思想工作,实现教育优化

1.要关爱尊重学生对“宽进”学生的情况,要实事求是去,他们也有许多优点,如大多数人幼稚中透露出单纯,倔强中反映出豪爽,固执中反射出开朗。他们需要关爱和尊重,关爱可消解他们不服管的逆反心理,尊重可重树他们的自信,鼓励可促进他们的转化。教师要有转化学生的信心,学生才有信心转化。

2.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中的是多方面的。根本问题在思想政治方面。一个人有了爱国主义思想,有了远大理想,就会坚持发奋学习,就会注重锤炼品德,就会勇于进取创新。因此,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要做细、做实,教育形式要多样化,要寓教于学、寓教于乐。

3.要重视教育管理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管理结合起来进行,要有配套的规章制度,要公布、宣传、实行这些规章制度。在执行规章制度中要重视检查、督促,要有奖有罚,奖罚公平得当,奖罚要能服众。有的学生对“管”有习惯性的反感,我们反复强调人的基本属性是社会性,生活在社会上的人,必须学会被人管,学会管别人,更要学会管自己。工作中,我们强调要重视过程管理,学院的领导和管理干部都着重抓过程管理、“事必躬亲”,以抓好过程管理来实现目标管理。

4.要培养学生干部要重视发挥团委、学生会各类学生干部的自治自管作用,全校学生干部的人数,约占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如果这些干部都能起模范带头作用,那么管理工作就能好做得多。对学生干部要重培养、严要求,还要讲清工作任务,提供工作。我院的学生,以前在学校里大都没当过主要干部,干部该怎么起作用、有哪些职责、应讲究哪些工作方法,他们都不太了解,因此,学校领导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都要精心选择干部、耐心培养干部、大胆使用干部。

(二)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严格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学院从实际出发,制定了符合专修学院特点的教学计划,包括思想政治课、文化课、专业课、实践和军训等方面;在各专业的课程设置、授课学时上,要严格遵照上级规定,统考课加强,校考课开足;坚持“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注意培养职业型、型人才”的原则,委托主讲教师制定了所有校考课及大部分实践环节的大纲,使讲课、辅导规范,检查有据。教学计划中,还增加了某些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增加一些课时,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工作。

2.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学校逐步完善教学规章制度,立下规矩,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教师、学生的考勤和制度,校考课区间学分制,考试资格认定制度,教师辅导制度,教与学的奖励制度,管理干部听课、下班检查制度等。

3.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教学中,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提出了“精讲多练、勤考核、细、有措施”的要求。“精讲”是指因材施教,以“必需、够用”为度;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掌握的思维和方法,善于把复杂的简明化、抽象问题形象化;重点、难点由浅入深反复讲,分散的知识点综合起来讲。“多练”、“勤考核”是按考纲要求,编出能覆盖全部知识点的练习题和考题,让学生反复练习,尤其是复习迎考阶段,一定要拿出规范的模拟试题给学生练习,并进行考核。“细分析”就是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对每次考试成绩,进行认真分析,细分成绩档次,分析教与学的经验或问题,细找学不好的原因。“有措施”就是通过分析后进行查漏补缺,属于知识性方面的缺陷,由主讲教师和助教去解决,根据后进生面的大小,或个别辅导、或小组辅导和分层辅导;后进生面过大,可安排多个教师帮助辅导;对于学习思想、学习态度上有问题的学生,则由班主任或教务处、学生处干部负责,务求人人有所进步和提高;对于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良的学生,可通过各种形式宣传表扬,努力营造勤学、好学的风气。

4.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江南理工专修学院自创办以来,就高度重视软硬件建设,尤其是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克服困难,以比较优惠的条件从知名和重点高等院校中聘请专家来治校、教授来教学,并依靠这些专家教授传、帮、带,培养青年教师逐步顶班上岗。学院给每位青年教师指定业务提高方向,指导他们制定三年进修计划,一般要求他们经两轮全程助教,经过几次试教后才开课主讲;对于课程设计、大型实验之类的实践环节,都要求在主讲教师指导下试做一遍,然后去指导学生,给青年教师打下扎实基础,使学院逐步形成一支稳定的、高质量的青年教师队伍。

二、办学特色——“明需求、高起点、重实践”

上级领导非常重视专修学院的建设和,要求专修学院办大、办强、办出特色。特色是专修学院的立身之本,有特色才能吸引到生源,才能将学院办大、办强。我们经过周密思考、准确定位,提出了“明需求、高起点、重实践”的办学特色。

(一)明需求

1.根据当地发展的需求,开设急需专业玉环县原是个“小岛、小农、小企、小城”的小县,改革开放以来,全县人民弘扬“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创造一流”的精神,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一跃成为全国经济百强县和浙江省教育强县;年销售上1000万以上的已有169家,其中年产值上亿元的6家;1978年到2000年总产值从4750万元增加到190亿元。民营企业飞速发展,已形成了、汽摩、机电、阀门、包装和眼镜六大县级工业园区。但县领导也清醒地看到,玉环企业装备落后,科技开发能力不强,产品科技含量偏低;科技人才匮乏,全县职工16222人,持有工人技术等级证书的仅300人,这已成为玉环县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玉环县办专修学院,突出理工,开设了机械设计制造、机电一体化、机、工商企业管理和等最急需的五个专业。

2.根据社会和群众的需求,指导招生和就业学院一直将社会调查作为办学中一个经常性的课题。申办学院时,从社会需求的角度作过周密论证;各专业的招生,是分别对玉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对各职业中专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受教育状况和升学意愿做了详细调查后确定的。学院还走访、调查了十几个工厂、企业,向厂长、经理、车间主任、工人师傅了解毕业生在实习中的能力和表现,征求他们对学院的意见和要求;向实习生了解进厂的感受,听取他们对学院的意见和要求,以有效地改进毕业生的实习和就业指导。

(二)高起点

1.聘请高素质的教师学院从办学第一年起,就以比较优惠的条件,从多所名牌高校聘请领导干部和教授,到已聘请了43名正副教授,其中有专家,有原大学里的系主任、所所长,有研究生导师,有双博士生,有高级工程师。他们的管理水平、教学水平、教学态度、治学精神、人格魅力,吸引、了学生,很大,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也带动了青年教师的提高,通过老教授的传、帮、带和青年教师自已的努力进修,学校已有1名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有5位中青年教师参加了研究生课程班的,有15名青年教师被聘为助教,其中12名已能独立开课。

2.购置高标准的实验仪器设备办学初期,学院困难,在县领导和各大力支持下,经过三年努力,投入专项资金500多万元,添置了15台普通机床、10台数控机床、2台铣床、2台磨床、350台电脑,建立了多媒体语音室、财会模拟实验室、制图力学实验室、电工机床线路控制室和微机原理实验室等10多个实验室和3个金工实习车间。

(三)重实践

1.重视计划安排学院将学生实践教学分成设计型、操作型两大类;操作型实践教学又分成校内操作和校外实践基地、岗位实习两类。在计划安排中要保证实习、实践教学的时间,前5学期,每学期安排2星期校内或校外实习,最后一学期安排3个月社会实践。

2.提出明确要求在组织领导上,由院长亲自挂帅,教务处、学生处、实训处分工负责;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指导书),对实践教学的目的、要求、、步骤做出明确的规定;对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也提出明确要求,要求他们写出说明书,画出课程设计的全部图纸,经领导审查后上岗指导学生,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规范化、正规化。

3.加强教学检查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求指导教师做好实习生的思想工作;学院领导和管理干部,定期下实习单位检查毕业生实习情况,、研究、解决;最后要抓好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写作,组织好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答辩,完善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办学特色是办学综合效果的体现。首先,要有一个素质高、团结、进取的领导班子,要有十几位甚至几十位具有强烈事业心和创新意识的教育改革热心人,要有脚踏实地干工作、善于经验教训的思想作风;办任何事业,人是决定的因素,领导者和骨干教师的素质,是形成特色的关键。其次,要重视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特别要在有人才供需关系的企业建实践基地,既直接为当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含量服务,又为培养人才服务。第三,还要注意对学生德、智、体、能诸方面的全面素质教育。

三、延伸——大中专专业衔接、中高等教育融通、成职教同步发展

浙江江南理工专修学院,是由原坎门西台初中——坎门职技校、坎门文化技术学校——玉环县技工学校、玉环职业教育中心延伸发展而成的;目前的办学格局是三校一地,统筹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大中专专业衔接,中高等教育融通,成职教同步发展,并与国外几所职业技术大学达成了合作办学意向。目前在校3000学生中,高职生1200人,中专生1200人,成教学员600人,这种发展道路和办学格局,显然具有小县城民办高职的特殊性,也具有民办高职发展的共同。

1.大中专专业衔接、中高等教育融通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玉环县地方民营企业经历了从家庭作坊式的手工工场,到简单机器操作的工厂,到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上档次、上等级的工厂,再到自动化程度提高、流水线生产、产品畅销全国、远销国外的实业公司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各厂工人的数量从十几人增到几十人、几百人、上千人;这些工厂对工人素质的要求在逐步提高,过去只要求能干体力活的工人,现在既需要技术人员,又需要营销人员和管理人员;加入WTO后,更需要科研开发人员和外经贸人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及其家长对子女的就业要求也越来越高,开始只要求进厂找份工作,现在却要求有技术、有专长,目光远大的人还要求有学位;反映在就学的要求上,开始只是进职技校学点技术,现在却要求上大专,有的还想读本科,也有的想出国深造。上述发展趋势,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共同的。所以,学院大中专都办,中高等教育融通,相同专业大中专专业衔接,这是社会的需求,是的必然;同时,地方经济的发展、群众收入的增加,又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专修学院要以校养校、滚动发展,收费显然较高,但据我们在玉环当地调查,87%的家庭都能负担子女的学费;对于13%的困难学生,学院依靠企业的委培制度和投入的教学奖励基金,以及学院设立的奖学金、助学金可以予以解决。

第8篇

关键词:吉林省;城市配送;发展现状;需求预测

中图分类号:F252.1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Urban distribu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Actively develops urban distribution, which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cit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alyses urban distribution development in Jilin province and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asons. Extracts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Jilin urban distribution demand, forecasts typical urban distribution demand and analyzes the results.

Key words: Jilin province; urban distribution; current situation; demand forecast

0 引 言

城市配送是指在城市范围内,经营主体通过集货、分拣、配货、配装、运输、信息服务等一系列物流活动,采用集成化和规模化的模式将货物送达目的地的物流活动,是物流链条中“最后一公里”的服务。解决好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有利于促进城市物资流通,加快城市运作效率;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改善民生;有利于促进城市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目前吉林省城市配送中出现了整体规划协调难度大、标准化程度低、配送监管责任不清、城市道路通行困难等问题,如何结合自身环境条件与特点进行顶层设计,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城市配送体系,切实加强和改进城市配送管理工作,促进城市配送物流健康有序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近几年来,国家及省相继提出了促进城市物流配送发展的有利政策。2013年2月,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建部、商务部、国家邮政局等七部委联合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配送管理工作的意见》;2013年10月,商务部、财政部将城市共同配送工作纳入现代服务业产业试点范围,确定了长春市等15个第二批试点城市。基于这样的需求环境和政策背景,吉林省商务厅流通处对吉林省主要城市配送现状和问题进行调研分析,掌握城市配送总体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未来吉林省典型城市配送需求总量进行预测,以期为科学规划布局建设提供方向性的参考。

1 吉林省城市配送发展现状

1.1 物流业现状

近年来,吉林省物流运行总体趋势良好,社会物流需求增速虽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较快增长,物流业增加值稳步增长,为保证全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2013年,吉林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为2 316.7亿元,同比增长8.8%,增长较快,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构成情况如图1所示;吉林省社会物流总额达到33 151.8亿元,比上年增长9.0%。从物流总额构成情况看,工业品物流总额为24 594.8亿元,占吉林省社会物流总额的74.2%,同比增长9.7%;外省市及进口货物物流总额为7 413.5亿元,占全社会物流总额的22.4%。其中,外省市流入物流总额为6 284.6亿元,同比增长9.3%;进口物品物流总额为1 128.9亿元,同比增长5个百分点;农产品物流总额、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分别增长6.7%、19.0%和13.0%。2006~2013年吉林省物流总额与GDP走势如图2。

2013年,吉林省物流增加值为770.7亿元,同比增长8.8%,增加值增速缓慢。其中,交通运输业增加值为546.7亿元,同比增长8.3%;贸易业增加值为157.3亿元,同比增长9.9%;仓储业增加值为55.2亿元,同比增长9.0%;邮政业增加值为11.5亿元,同比增长15.9%;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9%,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吉林省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物流园区步伐加快。

1.2 典型城市配送现状

1.2.1 长春市城市配送现状

随着长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城市商业不断繁荣,目前长春城市配送物流需求旺盛,每天运进长春市的居民生活用品平均在7 260吨,往返车辆3.9万以上台次。城市物流配送业务也在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体现在城市配送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城市配送物流主体逐渐多元化,现代装备和先进技术应用加快,城区内物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长春市城市配送总体运行平稳,但也存在配送效率低下,配送企业大部分规模较小,机械化、信息化程度较低等问题。据统计,长春市的3 676户物流企业中,30%以上是只有1~2台车的运输户,相互压价、不择手段地争夺客户以及损害客户利益的现象常有发生,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目前大型物流企业或集团较少,这些中小企业特别是众多的小微企业,在采用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先进运营模式等方面都有很大不足。

2013年9月,长春市被国家商务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15个物流配送试点城市之一。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研究制定了《长春市城市物流共同配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城市物流共同配送的意见》,并决定在2014年启动长春“712”城市物流共同配送试点工程。“712”工程的具体内容即:扶持、升级、改造、新建“7个中心、100个节点、2个平台”,其中“7个中心”:重点建设蔬菜配送中心、水果配送中心、冷链配送中心、医药配送中心、日常消费品配送中心、电子商务配送中心、铁路零担配送中心7个中心。“100个节点”:搭建100个城市物流共同配送末端站点。主要模式有大型商企或连锁门店自建配送点、各大商圈布局配送点、机关院校企事业单位配送点、社区配送点、快递配送点五种,每种模式启动20个站点。“2个平台”:整合2个城市配送资源平台。一是整合公共信息平台,以大型综合物流配送中心为载体建设市级共同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平台与配送企业载体的有效对接,完成城市共同配送信息资源的整合;二是整合集中调配城市货物的服务载体平台,在市物流共同配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支撑下提升城市货物的配送效率。

随着试点工作的逐步展开,长春市逐渐开工建设一批功能全、影响大、辐射强的商贸物流项目,进一步提升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

1.2.2 吉林市城市配送现状

吉林市配送企业总体规模比较小、服务内容单一、运营效率较低下,配送企业发展缓慢,竞争力较弱。近几年来,物流运输品种结构变化不大,主要集中在体积大、价值低,为工业服务的石化、建材、粮食和煤炭产品,约占全市货运总量的60%以上。而在城市配送中体积小、重量低、价值高的电子通信类货物和日用商品的比重相对较小。据统计,吉林市现有道路货物运输企业中85%以上是小规模的运输企业和个体运输户,运输资源分散导致物流成本难以降低,企业效益难以增加。旧有的仓储设施数量少,功能比较单一,作业效率低,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2.3 松原市城市配送现状

松原市物流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大中城市相比,没有竞争力,周边城市经济不发达,没有强大的经济腹地做支撑,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第三方物流所占比重小,物流设施技术落后,服务质量低。截止2013年年底,全市物流企业仅为57家,且大部分都是小规模企业且为民营企业,平均车辆拥有量仅为2台,远远不能够承担物流业迅速发展的任务。在配送企业方面,大型企业寥寥无几,规模普遍较小,城市配送车辆技术水平落后、非法改装、客车载货、“大吨小标”等问题突出,城市配送车辆标准不高、标识不统一。加上运力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不科学、调控政策不健全等。配送技术上,信息化程度低下,社会化、专业化发展程度不高,并且配送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松原市城市配送的运行效率和未来发展。

2 吉林省城市配送存在的问题

2.1 城市配送车型不标准

目前,吉林省内城市配送车辆技术水平落后,非法改装、客车载货、“大吨小标”等问题突出,城市配送车辆标准不高、标识不统一;多数城市配送车辆不符合《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和《城市物流配送汽车选型技术要求》的具体规定。配送运输无封闭装置,经常在外。许多从事冷藏保鲜运输的车辆不是专用车辆,不能满足相关技术要求。

2.2 城市配送运力调控不科学

吉林省多个城市内普遍存在城市配送运力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不科学、调控政策不健全等问题,城市配送车辆没有统一的运营服务规范,较零散、无集约化。当城市物流配送量达到高峰时,一方面是配送企业没有足够的运力把积压的商品配送出去,而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社会闲散货运车辆经常被闲置,利用率较低。

2.3 道路通行限制较多,城市配送运输通道不畅

目前,随着城市内部交通压力的增大,出于安全方面的某种考虑,长春市和吉林市均对货运车辆实施了限行、禁行措施,但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配送车辆通行管控机制尚未形成。向社会限制、禁止城市配送车辆通行的区域和时段不及时,配送车辆通行便利的管理政策不完善。城市管制的这些路段周边一般都集中着大量的商业设施,一方面大量人口聚集,另一方面因对商业设施配送物资,配送车辆也大量聚集。由于这些道路的限行,加之物流通行证管制,使很多货运车辆不得不使用大量由金杯车改造的贴膜车以及出租车、电动车等送货,导致送货车辆分散,数量增多,反而加大了交通压力,降低了运送效率。

2.4 城市配送企业运营不规范

运输企业是物流配送的市场主体,是提升配送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重要载体。在吉林省内,城市配送运输企业与生产企业、商贸流通企业的合作较少,对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应用也不多,运输组织方式较为落后,配送运输服务质量不高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较低。再者,吉林省各城市市区内普遍存在非法改装、假牌假证、无证运输等严重违法现象。

2.5 城市配送成本居高不下

由于吉林省内物流服务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程度低,直接导致“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效率较低,成本较高。城市配送区域不断扩大,配送需求量不断跃升,需要投入更多的配送车辆。但由于物流供求信息渠道不畅,城市“最后一公里”往往是“有货找不到车,有车找不到货”,造成比较严重的空驶等问题。停车收费、罚款等也直接推高了物流配送成本。许多城市对货车车型、送货时间、行驶路线和车辆停靠都有严格管制,动辄罚款,使“最后一公里”变得漫长而沉重。再加上城市配送的效率和效益不高,同城配送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都使得城市配送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和发展。

2.6 城市配送设施不足,装卸难等矛盾突出

吉林省城市物流配送设施主要由集散中心、临时中转中心及末端接货平台三部分构成,具体包括小件物品共同集货及分拨设施(临时中转类)、商业区配送卸货和揽收设施。商业区、写字楼、住宅区、高校等地区人口密集,物资收发量大,物流配送服务需求迫切。然而,由于城市规划较为落后,商业区及其他区域物流配送配套设施不足,导致送货车辆、送货人员缺乏停车及卸货空间,只能停靠在周边马路等待卸货、派件或取货,配送成本增加,交通拥堵现象严重,矛盾突出。

2.7 城市配送涉及管理部门众多,协调管理难

城市配送管理涉及到城市交通警察、运管局(处)、城管、规划、商务等部门以及众多的工商企业,城市配送管理涉及面广,协调管理难度较大。运管部门重视保护城市配送企业的利益,力图更好地满足配送需求与提升配送企业服务,希望减少城市交通限制,增加城市配送节点;交警部门为了交通的顺畅,往往限制配送车辆的通行与停靠;土地、商贸、规划部门在规划道路、商业网点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配送需求,没有为城市配送预留配送站点与通行通道,往往容易在配送过程中造成交通拥挤。

2.8 城市配送缺少统一规划和科学设计

城市配送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行业、多领域、多环节,投入大,公益性强,需要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并与相关规划搞好衔接。目前吉林省仅长春市进行了“城市物流共同配送物流体系建设规划”,初步研究制定了相关实施办法,其他城市还处于自由发展状态。需要从吉林省的层面进行整体研究和设计,增强城市共同配送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探索制订地区标准,研究出台支持城市共同配送的本地化、差别化政策,完善协调机制,创建良好环境,为开展城市共同配送提供制度保障。

3 吉林省城市配送需求预测分析

3.1 配送需求影响因素

影响城市物流配送需求的因素十分广泛且复杂。根据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影响其配送需求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是城市配送的本源性需求和核心影响因素。影响城市配送需求量的主要社会经济指标有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比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

(2)宏观政策因素。宏观政策是国家和地区政府对经济发展所做的宏观调控和引导的措施。政府制定相关法规规范市场经济行为,有利于提高市场的公平性、透明度,有助于物流业的发展,可促进吉林省物流配送需求的发展。宏观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的变化对物流需求将产生刺激或抑制作用。

(3)市场环境因素。市场的开放程度也是影响配送量的一个因素。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长吉图战略的实施,吉林省正在加速与周边区域的相互融合。许多省外或国际大型物流企业大量涌入吉林省物流市场,给传统的运输市场格局带来巨大冲击,这就需要吉林省交通运输业要加快建设步伐。

(4)居民消费水平。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其购买能力相应增强,多样化、个性化的生活需求使作为物流需求重要组成部分的区域配送量急速增加。

(5)运输环境和配送服务水平。运输业的发展势必推动物流的进步,而物流业的发展又将导致城市配送的增长。城市交通的合理性和畅通性是衡量城市配送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低劣的配送服务水平,使丧失客户在所难免。目前众多企业出于保证物流配送服务质量的原因,越来越倾向选择专业物流供应商,放弃自营物流和一般物流供应商。

3.2 典型城市配送需求总量预测――以长春为例

3.2.1 预测指标的选取

物流需求是拥有货物、需要物流服务的劳务需求。由于我国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因此通常采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估算物流成本来表示。根据研究,地区生产总值(GDP)直接影响城市物流需求,二者之间的发展速度有正相关关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刺激了对城市物流的需求。城市物流需求与工业增加值密切相关。物流需求分析包括长春市市区经济总量(GDP),长春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第二产业增加值。收集的统计数据见表1。

3.2.2 预测内容

预测2015~2020年城市配送需求总量。

3.2.3 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通过运用多项式回归方法及线性回归方法对GDP及第二产业增加值进行预测,根据拟合程度分配权重,多项式曲线拟合模型与线性拟合模型分别给予0.5权重,得到综合预测量;通过建立历史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GDP回归关系,来预测未来年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测结果见表2至表4。

基于以往研究,城市配送系统需求与经济因素影响关系存在结构方程模型,第二产业增加值对城市配送需求总量影响最为显著,影响系数为0.82。因此,长春市未来年份城市配送总量见表5、图3;三者之间的变化情况见图4。

从图4中可以看出,长春市城市配送量一直在保持平稳增长,与之紧密相联系的经济因子GDP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城市配送业的发展保持一致,同样呈增长趋势,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城市配送物流需求的变化规律。

3.3 需求预测分析

由以上预测结果可以看出,今后十几年,长春城市物流需求总体上将有较大的增长,城市配送物流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解决好吉林省城市配送问题才能满足未来的城市物流配送需求。吉林省大中城市要根据城市物流配送需求,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推动城市共同配送,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配送成本高的问题;通过对吉林省主要城市配送运输需求的调查,配送特点及预测,可制定城市配送车辆运力调控计划,达到引导城市配送企业调整运力结构、配置运力资源的效果,对解决城市配送通行难等问题有一定的帮助。所以,规划者应本着以民生考虑和方便群众的原则从整体出发,全盘考虑,根据物流配送需求的发展趋势对城市物流进行整体合理规划,促进城市配送物流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吉林省运输管理局. 吉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报告[R]. 长春:吉林省运输管理局,2014.

[2] 长春统计局. 2005~2013年长春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3] 董爱卉. 吉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交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3.

[4] 佚名. 解题城市配送[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5):32.

[5] 刘培军. 再谈城市配送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 物流技术与应用,2011(10):40-42.

[6] 张斌. 浅谈电子商务下城市配送问题[J]. 物流科技,2014(4):118-120.

[7] 程玉贤. 吉林市与长春市经济发展比较研究[D]. 哈尔滨: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8] 许茂增,余国印. 城市配送研究的新进展[J]. 中国流通经济,2014(11):29-36.

[9] 华光,姜彩良,董娜. 我国城市配送发展的瓶颈和应对策略[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14(6):74-75.

[10] 张斌. 浅谈电子商务下城市配送问题[J]. 物流科技,2014(4):118-120.

[11] 史瑞菊. 基于“云”理念的城市配送优化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2] 崔丽,张浩,马龙云,等. 城市配送需求与经济因素影响关系研究[J]. 中国经贸导刊,2012(15):63-64.

[13] 韩丽娟. 城市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研究[D].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第9篇

关键词:互联网;财务管理;风险

一、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

互联网又称因特网,它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网络之间的信息的相互传递,再利用通信设备与线路把世界各个地方的数据通过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然后通过网络软件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信息的交换的公用信息载体。互联网起源于美国国防部,1986年在我国出现,1986-1993年为实验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的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开始研究互联网,网络应用的范围非常小。1994-1996年为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开通了互联网全功能服务,互联网开始进入大众视野。自1997年至今互联网在我国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现阶段,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成为最受欢迎的传媒之一,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社会文化等等,都因为互联网而改变,伴随着其的一些词语是方便、快捷、信息畅通无阻、不受时间限制。

二、互联网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1.影响了企业对财务管理的责任分配

传统的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都依靠企业中的财务人员,因此企业中财务管理方面出现问题的责任也大多由财务部门的人员来承担。企业中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完全依靠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水平,财务人员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这种专门由财务部门负责财务管理的现状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互联网的中心思想是加强各个部门和人员之间的联系,互联网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使得财务管理不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务,它把这项职能扩散到了企业中的各个角落,上到企业领导,下到企业基层员工,他们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因此,把财务管理的责任单纯的分配给财务部门已经显得非常的不合理了。

2.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财务管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指导企业的各种投资行为,为企业长期的经济规划提供合理建议,还能够有效的带动企业其他的管理行为,提高企业总体的经营管理水平。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大多把企业的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用企业的利润率来评价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方法也都集中于对财务部门人员的管理。然而,随着互联网思维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发生了彻底的变革,现阶段,全新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要求企业实现财务管理事务中的共同管理,这使得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方法。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管理方法直接关系着财务管理作用能否正常发挥,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形成与反馈的时间都比较长,财务管理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根本就没有发挥出来,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中所体现出来的各种管理问题一般都落后于企业的发展。然而,随着互联网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信息流通的效率提到了显著提高,财务管理的作用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体现。

3.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管理模式与工作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都可以和计算机联系在一起,比如银行业务可以通过网络完成转账汇款业务、银企对账业务。因此,现阶段企业的财务管理从管理模式上、工作方式上都尽量实现业务的协同,利用互联网还能实现企业中各种业务的远程处理和在线管理以及集中式管理模式。根据工作方式的特征来分析,互联网能够支持企业的在线办公与移动办公等多种方式,与此同时,还能处理电子货币、电子单据、网页数据等各种各样的新介质。然而,传统的财务管理都是通过企业内部网的软件,虽然这样的财务管理也有利于企业的工作效率,但它还不能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企业中的财务管理的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在网络的环境下,企业中的财务人员不在办公室也能办公,完全打破地域的限制。这样的财务软件必须要基于互联网系统,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实现从内部网到互联网的真正转变,才能真正实现网络办公。

4.给财务管理带来新的风险

网络经济具有一定的虚拟性,这种虚拟性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安全问题,网络虽然具有它的便捷性,但是对于互联网安全性的担忧依然是阻碍企业财务管理运用互联网的重要因素。网络经济环境下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必须要通过互联网进行,然而互联网体系利用的是开放式协议,通常都是通过广播的方式进行传播,而这种方式非常容易被侦听、口令试探与窃取,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巨大的商业风险,互相不能见到对方,只是单纯的通过一些技术方式来完成认证,只要技术过硬,其窃取的几率就缩小,然而一旦遇到技术更强的,那么企业的财务信息很容易被窃取走,从而威胁到企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以前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时,一直都是用手写签名证明文件的作者或者同意文件的具体内容。然而,在网络环境中,企业财务都是使用电子报表和电子合同这样的无纸介质,这就没有办法继续沿用以前的签字形式,也就给企业辨别真伪带来了新的风险。除此之外,电子商务作为目前阶段网络经济环境中最为主要的交易手段,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都是一体化的,电子单据的分布式操作使企业财务受到非法攻击的点不断增多。

三、针对互联网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的应对策略

1.在财务管理中对于责任进行重新分配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不断应用,彻底改变了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责任分配制度。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事物间的关联性,这就要求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不能仅依靠财务部门来完成,企业的管理者以及其他的与企业日常运行有关的企业部门及人员都必须要参与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来。这样一旦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就要由全体员工共同承担,根据财务管理过程中问题的所在,追根逐底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不能盲目的把所有责任都归集于财务人员,只有这样企业财务管理的责任分配才算科学合理。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调动企业所有员工对于关注财务管理的积极性,让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真正的在企业中得以很好的发挥出来好,这也是现代企业管理最为倡导的责任分配制度。

2.开展企业全员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学习

很多企业都缺乏财务管理的最新理念,其最主要的原因是财务管理作为一个企业内部管理的最重要的手段,它的作用与意义没有真正被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熟知。想要让企业拥有最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就必须要让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都对于财务管理的理念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中主要包括对财务管理的具体作用以及对于财务管理意义的认识。首先,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开办经济管理方面的学习班来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这样能够对财务管理的具体作用进行更好的理解,并且吸取先进的企业对于财务管理的方法,将这种方法应用到企业的管理中来,切实的体会企业中财务管理内部管控的作用。其次,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有利于互联网中的大数据社会化以及平台思维的展示,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创新财务管理方法把财务管理的作用最大程度的提升了,这是针对我们国家现阶段大部分企业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的最合理的解决方法。

3.进行财务管理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的创新

企业中财务管理的具体环境一旦发生变化,那么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和方法以及理念都必须要进行革新,从而更好的推动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这就是创新产生的力量。在网络经济环境中,为了适应新的环境,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和工作方式都必须进行创新。首先,要实现财务管理的网络化。网络财务管理就是把网络技术运用到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来,也就是企业通过网络技术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全部职能。企业想要把网络技术真正的应用到财务管理中来,就必须要解决在网络财务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这就需要依靠网络财务软件来实现,企业运用网络财务管理软件进行财务管理的模式将让企业实现财务管理和业务运营的在线适时管理、协同运作以及对电子商务的统一管理。通过网络财务软件的科学利用能够让企业实现对财务的动态会计控制和在线经济资源管理。其次,财务管理的多变性以及目前市场经济的复杂性也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难度,网络时代的到来让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的复杂,为了增加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企业必须对财务管理施行柔性管理,不断创新企业的各个方面的管理,包括人员调配、企业生产、信息处理等各方面,财务的柔性管理主要是从财务的计划、控制以及分析角度,通过网络优化财务信息资源,其根本目的是让企业信息资源具有很好的柔性,从而提高企业财务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4.拓展筹资工具一利用金融创新产品分散风险

新的经济形势下,多变的经济环境使企业的经营具有很高风险。企业为了能在这种环境中健康的发展壮大,企业应该改变传统的融资方法,选择既容易被投资人接受,又能够分散风险的融资方法。传统的融资方法的缺陷非常明显,它的融资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体现为:商业贷款的条件十分苛刻,尤其是银行为了能更好的满足安全性与流动性的要求,大多的采用的是抵押贷款的方式,结果贷款资金在资金来源中所占比例不断下降。而对于较高风险的企业,大部分情况下都没有办法获得贷款;在股票的融资过程中,投资人更加倾向有累积股利可以自由转换的优先股;由商业信用来支撑的商业票据受到了工商企业财务状况的制约,这方面的运用将会越来越少。为了迎合投资大众与企业筹资活动的需求,金融机构将会越来越多的推出多种类型的金融品种,这成为了目前企业筹资的最新方式。现阶段,由基础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所形成的金融产品数量非常多,因此企业可以考虑利用金融创新来分散企业风险,常见的包括:期权、期货、货币互换,把企业和金融机构紧密的联合起来,选择更灵活的融资方式,这样将明显降低企业的风险,同时还能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邵昂珠.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财务管理工作创新探索[J].商,2014(08):119-121.

[2]钱玲玲.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