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集团化办学汇报材料范文

集团化办学汇报材料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集团化办学汇报材料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集团化办学汇报材料

第1篇

汇报的情况表明,各地对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和教辅材料散滥工作认识到位,行动迅速、措施扎实,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择校问题有了很大缓解,教辅材料散滥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积累了宝贵的治理工作经验。但是择校和教辅“两项治理”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到“两项治理”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要树立长期攻坚克难准备,继续深化治理工作。

刘利民要求,当前要把“两项治理”工作与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要用国家教育政策“照镜子”,以百姓的呼声“正衣冠”,以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洗洗澡”,通过坚决纠正不正之风“治治病”。各项工作既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又要认真执行中央和教育部出台的政策,决不能打折扣、搞变通。要将省会城市、大城市的优质名校作为治理重点,重点抓好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义务教育教师交流、集团化办学等关键环节,完善招生入学政策;要进一步深化学校、教师管理体制改革,着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治理教辅材料散滥问题,不断完善教辅材料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辅材料评议推荐办法,强化日常管理,巩固教辅材料治理成果。要始终对“两项治理”保持高压态势,不断加大整治力度,保证治理成效不断。

王立英强调,要督促落实好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相关司局要履职尽责、守土有责,对于职责范围内的问题,逐个问题核查,逐项严格把关,限期整改到位;对于确属存在历史因素和特殊原因,难以一步到位的,要督促地方明确解决问题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有步骤、按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将整改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加强检查成果运用,对于检查组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政策建议,相关司局要深入分析,认真研究,有针对性地完善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加大对地方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大治本力度,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总目标,结合全党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推动“两项治理”不断深化。

第2篇

一、挂职学校情况介绍

xxx小学是xx区一所名小学,坐落在xx区中心位置南坪,学校有59个教学班,3000余名学生,157名教职工,市级骨干教师6名,区级骨干教师30名,是xx区教育均衡发展,一校多区办学模式的示范性小学。是一所充满生命活力,以儿童水墨画为特长,以幸福教育为特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学校。学校秉承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培养言行儒雅,博学善思的小学生,学校为师生幸福人生搭建了成长的七彩桥,即幸福校园,幸福花朵,幸福园丁,幸福源泉,幸福乐园,幸福社区,幸福在线,让老师感到工作是幸福的,让学生觉得学习是幸福的。xx宝贝,幸福成长体现了学校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XX年接收了一所厂办子校现花园校区,XX年接收了房开商配置的上海城校区,目前学校拥有三个校区,具备了优质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明显优势,特别是进几年来学校发展很快,形成鲜明的幸福教育办学特色,教学质量一直处于南岸区领先地位,学生美术、书法、科技作品,体育、英语、音乐技能竞赛多次取得国际,国家级和市级奖励,学校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肯定和赞许。

学校先后取得了国家教育质量管理示范基地,全国百所德育科研名校等国家级荣誉,xx市红领巾示范学校 ,xx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等市级荣誉。

二、学习工作情况:

根据学校领导的安排,我的工作主要是协助陈雅琳副校长分管教学教研以及图书课题管理等工作,陈雅琳副校长调离之后,协助李佳副校长,魏莉副校长分管德育和体卫艺工作。工作期间坚持按照教育局党委的工作要求,遵守学校作息时间,边工作,边学习,多做事,多反思,注重提高自己。

(一)勤奋学习,努力工作

我总共参加学校行政会4次,中层干部及组长会6次,全体教工大会4次,参加班队活动9次,学校各项活动8次,听课28节,个别访谈几十人次。另,参加了重庆市九龙坡区教委组织的课改六年经验交流活动,聆听了成都教育科学院院长陈大伟教授的《课程改革六年的得与失》主题讲座;参加了南岸区教育系统第18期校长论坛,聆听了重庆市教育科学院副院长龚春燕教授的讲座《学校创新与科学发展》;旁听了重庆市珊瑚实验小学组织的全国知名专家、尝试教学理论的创立者邱学华老师的讲座《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怎样做?》,旁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诗意语文的创立者王菘舟老师的示范课和王菘舟老师主讲的诗意语文,领我走进快乐课堂经验交流活动;参加了天台岗小学组织的幸福大讲堂3次,其中有重庆市教育科学院原院长唐果南教授主讲的《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通过和领导一起外出,参观了江北陪新小学,南岸川益小学,怡丰小学,青龙路小学等学校,使自己开阔了眼界,收获了不少有用的东西。同时,在参加各种活动时,经常思考这些学校办学成功的原因。

(二)虚心请教,注重积累

在充分尊重学校领导和同事的前提下,经常和他们交流,特别是和班子成员交流,虚心向他们请教,在交流中吸取经验,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同时把交流所得及时积累下来,有经验点滴、有文本材料、还有电子档案和影像资料。

第3篇

实施优质教育资源的合作与共享,是推进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高、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强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能力,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我省原有的职业教育处于条块分割、多头办学、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办学状态,职业教育规模小、条件差、资源分散且浪费大,已远远不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完善机制,发展“大职业教育”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新形势下,建设职业教育园区,加强政府的引导和调控功能,带动和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对职业教育不断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抓经济必须抓职教,抓职教就是抓经济”。中国城市竞争力课题组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教育支出每增长1%,经济将增长0.4%,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固定资产投资高23.4%。

职业教育融贯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之中,通过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持,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建设兰州新区职业教育园区,顺应了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有利于打破我省职业教育“院校分割、实训分设、后勤分散”的局面,搭建产学研结合和校企合作平台,改善办学条件,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培养市场所需的大量技能型人才,推动我省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促进职教产业的全面升级。

高标准规划职教园区

“要加快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步伐,支持引导职业院校‘出城入园’,并享受与工业企业‘出城入园’同等政策,将兰州打造成职业教育核心区。”2014年8月,甘肃省省长刘伟平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上这样说道。

建设兰州新区职业教育园区,高水平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高质量建设职教中心工程,实现职业教育集团化、集约化发展,是甘肃职业教育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兰州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件大事。

2014年12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自此,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进入紧锣密鼓的实施阶段。2015年2月4日,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立项。

“目前,确定入驻园区的学校11所,年招生规模可达4万余人。估算总投资约189.6亿元。职教园区建成后,将形成‘一园’(11所职业院校、高校入驻,规模可达15万人的兰州新区职教园区)、‘一中心’(公共资源共享服务中心)的新型现代职业教育格局。”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的李伟介绍道。

据了解,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共享区占地500亩(约33.3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20.56万平方米,由共享实训实验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公共图书馆、大学生活动中心、教师单身公寓、商业服务、卫生保健等功能区组成。

共享实训实验中心在职教园区共享区规划建筑面积5.76万平方米,重点建设实训中心,即石油化工工程实训中心、新材料工程实训中心、装备工程实训中心、生物制药工程实训中心、电气工程实训中心、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训中心、现代农业实训中心、现代服务业实训中心。

兰州新区职教园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介绍,实训中心将紧紧围绕兰州新区产业结构和职教园区入园高校专业布局,重点对接新区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和现代物流“产业”,是兰州新区和周边地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共享性教育资源库。

“社会经济发展,决定了职教资源必须共享。这种共享,不但能打破校际间、学校和社会之间的界限,还必将打破城域之间的界限。”甘肃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副处长张天福说。

总的来说,兰州新区职业教育园区就是要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一领导、整体规划、分期实施、稳步推进,坚持资源共享、特色鲜明、科学管理、效益优先的原则,整合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力量建成一批以高等职业院校为主体,中高职一体化,相对独立,优势互补的现代职业教育集群。

协同推进 保障职教园区建设

建设兰州新区职教园区,推进在兰职业院校“整合入园”,有利于形成集群效应,共享职教资源,增强我省职业教育的竞争力,更好地为全省,特别是兰州新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

因此,兰州新区职业教育园区的建设牵动着全省教育人的心,更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2014年11月,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主持召开的省长办公会上,专门听取了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的情况汇报。

会议要求省教育厅与省工信委、省卫生计生委、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兰州市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等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做好衔接沟通,保证兰州新区职业教育园区建设积极稳妥,高效有序地进行。

与此同时,为便于具体协调和管理职教园区规划建设工作,会议同意成立兰州新区职教园区管理委员会,从拟入驻园区的职业院校中抽调部分熟悉教育规律和学校功能的骨干作为管委会成员。

制度保障是基础,除了建立相关机构,明确责任,理顺机制,对于职教园区的建设来说,政策的倾斜和资金的保障是不可或缺的。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我省已经计划将职业教育园区建设纳入全省2015年和“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规划,予以优先保障和支持,并积极争取中央资金项目,助推职教园区建设。

作为职业教育园区建设的重要一员,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工作。2014年市政府先后三次召开政府常务会,研究职业院校移交、整合工作,市委书记、市长亲赴职业学校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各主管部门及职业学校领导班子、学校教师的意见。

兰州市教育局多次召开职业教育资源整合论证会,反复听取各方意见,分析各学校现状、发展方向、职教园区管理模式、产业对接目标、出城入园教职工的困难和问题。经反复论证,兰州市委市政府已于2015年1月22日印发了《关于扩大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优质发展的意见》和《兰州市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快出城入园工作方案》。

加大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力度

加快职业教育的资源整合,既是适应产业发展、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形势要求,也是落实政府关于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部署的需要,通过建设一个职教园,成就一个新的工业新区,把整个职教园作为全市实现城市化发展,推进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加速器”。

兰州新区职教园区着力培育三大功能,一是中高级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和输出功能。 面向全国和海外,吸引一批高层次职业院校和知名高等院校聚集兰州新区,充分发挥名校优势,形成以中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企业职工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的多层次职业教育体系;以石油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为主体,商贸流通、财税金融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多学科培训教育体系,成为全方位培养、塑造、输出中高级技能人才的基地。

二是科技研发和成果孵化功能。把职教园区建设成为甘肃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集聚地,成为中高等职业院校、科研机构的成果孵化和项目转化窗口,逐步形成科技城科研开发基地,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中试基地,西部职业教育实习训练基地。

三是城市副中心功能。通过院校建设、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建设和1号湖建设以及现代服务业、房地产开发、旅游等关联产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园区城市功能,提升生态环境,将园区打造成集教育、文化、居住、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化园区。

兰州市教育局职教处处长魏小健认为,正是有了这种教育先行的理念,兰州市才在新城规划时优先安排职教园区项目,从而更好地服务“经济升级、城市转型”的需要。

根据职业教育园区建设需要,兰州市将各部门所属中高等职业院校全部归口市教育局统一管理,组建高等职业教育性质的兰州现代职业学院,实行五年一贯制、中高等一体化职业教育。

同时,整合资源,优化专业。将原10所职业学校按专业建设整合为8所,调整专业布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突出与新区产业对接,与高职院校对接,与省属院校相融合。

据了解,在兰州新区建设职教园区,包括兰州现代职业学院及8所整合后的中职学校,按照“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实现中高职一体化,将应用技术的培训提高到高职层次,构建中高等职业教育立交桥,开通职业教育的直通车。

入园学校做好准备

随着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项目的确立,甘肃银行学校的发展有了新突破,学校发展方向已十分明确,省教育厅七所直属中职学校资源整合组建“甘肃商贸职业学院”,甘肃银行学校校长周和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因此,面对学校发展的新形势,银行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决定,一方面积极向全校师生进行宣传,通过校园宣传媒体、举办学校中层干部学习班和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教职工对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新形势、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和发展规划的了解,增强发展职业教育和办好学校的信心,凝聚力量谋发展。

同时,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招生宣传工作,夯实办学基础,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并根据未来甘肃商贸职业学院金融系建设的要求,加强金融专业的师资队伍和专业建设,为未来高职学院的发展提前谋划,早做准备,把一支高学历并充满活力的优秀团队带入未来的高职学院。

第4篇

根据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开展教育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督导检查的通知》(京督导〔〕31号)精神以及全市教育执法督导检查培训工作会议要求,__区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动员部署,精心组织实施,认真开展全区教育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督导自查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查工作的组织落实情况

为做好检查自查工作、确保自查工作质量,__区成立了教育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自查工作组,工作组组长由主管区长担任,成员单位包括区教委、区财政局、区地税局、区审计局、区文化委、区城管大队、工商__分局、公安__分局等9个部门。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区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此次督导自查的计划安排、业务指导、进度监控和材料汇总等工作。同时,建立了主管区长专题协调会议制度,通过部署工作、听取汇报、决策问题和协调进度,高效率、高标准推进落实教育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自查工作。

8月28日,主管区长主持召开了专题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各单位的自查内容、工作标准和完成时限,要求各部门本着“实事求是查工作、明确差距促发展”的原则,要求自查工作与市级指导部门、区级职能部门和镇(街道)对口科室保持“三统一”。总体上看,全区教育执法检查自查工作进展顺利,工作部署周全,自查指导细致,按照规定内容和标准要求,按期完成了全区教育执法自查工作。

二、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自查结果

(一)教育费附加征管和使用情况

1.教育费附加的征管体制和缴存机制。近年来,区地税局在全力完成各项税收任务的同时,及时、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并与区国税局等相关部门建立了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密切配合,协同工作。通过对增值税、消费税等相关数据的对比,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教育费附加按规定应收尽收的目标,并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做到50%上缴市级国库、50%转入区级国库。

2.以来教育费附加的征收数额。,区地税局教育费附加征收8091万元,征收10478万元,征收10522万元,1至8月份已征收8183万元。-增长率分别为22.5%、29.5%、0.4%,上半年同比增长7.1%。

3.教育费附加的统筹办法和资金使用。教育费附加的使用,由区财政局、区教委共同协商,按照年初教育专项计划安排,确保了全部用于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教育费附加的拨付,严格按照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程序进行,二级单位实行授权支付,资金直接拨付到学校零余额账户,做到了拨付及时和专款专用。对属于政府采购目录内的项目,按规定实行政府采购。

,可由区教委统筹使用的教育费附加为5261万元,全区教育费附加实际支出为16977.78万元,其中,市级10672.6万元,区级6305.18万元,留归区教委统筹使用的教育费附加已经全部支出,在此基础上区财政还支出了结转的教育费附加1044.18万元。

4.教育费附加的资金安排。教育费附加资金的安排使用,坚持以全区教育发展规划为依据,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主要用于优化教育支出结构、优先保证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村学校和城镇办学相对困难学校的投入。区级教育费附加主要用于以下四个方面:

(1)投入农村学校操场的改扩建项目。区教委、区财政局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投入资金见成效”的原则,在-期间,采取建设资金打包方式,分期分批完成了24所中小学土质操场的改造项目。其中,投入建设资金4062万元,主要用于布局调整后的学校操场改扩建,完成了初中建设工程和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中关于办学条件主要项目的达标要求。

(2)补助部分农村学校和办学相对困难学校更换黄标车。按照全市治理黄标车的政策规定,先后投入338万元专项资金,为农村学校和相对困难学校更换黄标车,确保校车符合环保排放和安全行驶标准。

(3)支持教育 后勤保障部门为学校做好服务工作。先后投入617.04万元,用于区教委后勤服务部门清洁吸粪车的购置及车辆运行、文秘站 域网扩充带宽、添置师生体检设备、改善成人教育中心办学条件等项目。

(4)其他教育费附加的使(来源:文秘站 )用。为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子女定阅报刊支出37.3万元,组织学生观看奥运比赛、发放误餐补贴支出199.67万元,支教大学生工资保险支出101.17万元,__二中教学楼及教师宿舍楼建设支出150万元,交通职业学院田径场及看台改造工程支出800万元。

(二)义务教育经费的审计监督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1.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保障素质教育健康发展。区审计局通过建立健全审计监督制度,完善审计工作机制,发挥了较好的保驾护航作用。一是较好地履行了依法审计和监督职责,实现了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目标;二是监督区教委机关和各类学校,强化会计监督工作,提高了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对乱收费等违法违规问题进行依法查处,及时纠正了违规行为。

2.审计监督的主要工作和总体成效。近年来,随着教育建设投资规模的不断加大,工程项目不断增多,为保证教育建设资金的规范使用,__区把基建工程结算审计列为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以来,区审计局先后对38所学校(单位)的教学楼、操场、食堂、宿舍新建、改扩建等基建工程进行了竣工结算审计,累计涉及资金2.02亿元,审计核减资金724.24万元。同时,对审计中发现的施工单位多计工程造价、合同要素不齐全等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进一步规范了教育资金投资管理。

,配合市审计局对__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对11所农村中小学进行了重点审计。审计结果表明,-期间,__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有了较大增长,农村中小学校舍、设备设施配置基本达到标准,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两免一补”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家庭负担;教育系统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操作规范,程序合理,未发现违规违纪事项。

3.加大社会各界对教育资金审计结果的监督力度。在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时,单独报告对教育资金的审计情况,主动将对教育资金的审计结果纳入区人大的监督范围。同时,坚持把对教育资金的审计监督情况,通过《__周刊》进行专题登载。

(三)学校周边秩序治理维护的工作成效

1.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秩序整治。__区专门成立了由公安__分局主管局长任组长的校园及周边秩序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治工作的计划安排和组织实施。在先期摸底调查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明确重点,细化职责,落实责任,督导各有关部门、属地派出所狠抓落实,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整治行动。

(1)秩序整治,宣传先行。在整治行动中,各行业主管部门、属地派出所与学校密切配合,通过板报、橱窗、法制讲座、发放宣传材料、张贴横幅标语等方式,加大对师生的法制教育和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师生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2)制度健全,情况明了。辖区学校安全制度健全,重点要害部位安全防范设施完备、措施落实到位。校园内和周边外来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治安管理进一步规范,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各类文化娱乐场所在规定的范围内合法经营,校园周边环境进一步净化,交通秩序良好,师生出行方便。

(3)保证警力,治理到位。以来,结合全区奥运安保行动,公安__分局在校园周边整治行动中投入警力累计1700余人次,保安余人次;保卫组织、治安联防、治保积极分子等各类安保力量近5000人次;出动车辆600余辆次;对全区学校及周边地区进行常规检查630次,安全大检查320次,专项检查170次。通过以上措施,学校及周边地区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案件明显下降,治安秩序大为改观。

(4)整合力量,协同治理。在校园周边秩序整治过程中,区城管大队在学校周边安装城管公示牌,向群众和违法相对人进行宣传,对非法营运的各类“黑车”、店外堆物、乱设小招牌、乱设灯箱广告、违法建设、非法出租车、无照制售食品及无照经营小商品等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建立基础台帐,依法依规进行查处。,区城管大队共出动执法人员15950人次,执法车辆1200余车次,取缔无照制售食品行为738起次,先行登记保存三轮车165辆,罚款43450元;查处无照经营小商品190起,罚款800元,共取缔无证非法盗版出版物经营摊点36个,收缴非法出版书刊18 35册,盗版光盘1846盘。通过以上措施,做到了校园周边环境干净、整洁、美观,校园200米范围内无违章建筑和无照商贩,周边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收到了较好的整治效果。

2.加强校园周边文化执法治理。,区文化委和工商__分局相继开展了文化娱乐场所、网吧专项整治行动、反盗版百日行动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坚持实名制登记出入相关场所,并根据中小学校周边文化市场的特点,加强了中小学寒暑期和节假日的检查,坚持从严从快查处违法案件。,出动执法人员100多次,清理学校周边违法游商摊点20多个,收缴盗版图书6000多册,发放宣传材料3000多份;取缔学校周边黑歌厅、黑网吧、黑电子游戏厅21户,无照影视屋13户,罚款70850元,累计查扣用于违法经营的电脑116台,电视机86台。通过以上措施,对违法经营行为始终保持着高压态势,营造了中小学周边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

(四)《职业教育法》、《北京市实施〈职业教育法〉办法》的执行情况

1.强化职业教育的规划管理。__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办法》,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到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了__区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协调联系行业、企业等有关部门,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几年来,加大职业教育布局调整力度,增加职业教育投入,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职业教育办学格局,建立和完善了政府统筹、分级管理、条块结合、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构建了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理念先进、结构合理、学制灵活、办有特色、健康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

10月下旬,__区政府成立__区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开始规划筹建__区职业教育集团,通过集团化办学,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的管理、组织、协调,更加有效的指导学校、企业行业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4月,__区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北京市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发展职业教育的五项工程,即:“职业教育发展工程”、“成人教育加强工程”、“社区教育普及工程”、“职工教育提高工程”、“新型农民培养工程”,明确了中等职业教育十项具体任务,并按计划推进实施。

2.保障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一是坚持将职业教育正常经费纳入全区年度财政预算给予保证,并按照《北京市教育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安排职业教育经费。下达职业教育正常经费预算1442万元,包括人员经费865万元,公用经费577万元。二是实现职业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逐步增长,教育费附加一定比例用于职业教育。全区职业教育专项投入5186万元,同比增长12%。其中,区级职业教育投入1636万元,占区级征收教育费附加的31%;职业高中生均事业费为5529元,增长0.3%;职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3045元,增长16.8%。专款重点用于发挥骨干、示范作用的__职业学校生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支持学校开展新课程研究、教师培训、农民实用技能培训等,用于__职业学校修缮改造1317万元,落实学生资助政策872万元,各类实训基地建设899万元,体育场及看台建设800万元,农民实用技能培训建设262万元,新课程教学研究项目开发培训经费100万元,信息化建设150万元。

3.加强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做好专家听评课工作,通过聘请市职业教育专家评课,对__职业学校71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指导,大部分教师能力提升明显。二是加强教师基本功考核,对全体任课教师从课堂德育、教学反思、课标研制、学科知识等方面进行了教学基本功考核。三是加强新教师培训,__职业学校对到校新教师进行教案撰写、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等方面专题性的集中培训。四是开展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强化教师职业生涯自我设计、实现专业化发展,全体教师结合学校发展目标和个人的潜力及发展方向制定了5年发展规划,形成了教师职业生涯设计落实控制体系。五是开展教学方法培训,由部分优秀教师、学科组、高级骨干教师工作室联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每位教师撰写了教学方法实施案例,形成教学方法案例集(据问卷调查表明,教师对此项培训的满意率高达93.9%)。六是深入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要求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利用寒暑假深入企业实习锻炼,对取得“双师”证书教师予以表彰和奖励。

4.加强职业教育的干部队伍建设。区教委与__职业学校共同制定并实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方案》,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干部“选拔、培养、使用、管理、培训、考核、提高”制度,不断强化市场意识、效益意识、服务意识、危机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特别注重提高中层干部的三个核心素质,即:管理素质、专业素质和人品素质。

5.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为了配合__区“一花三果”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区财政投入资金300万元,在__职业学校设立花卉实训基地,建设了占地200余亩的草莓、百合花种植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训基地。

6.加强新农村成人学校建 设。以来,区文化委在全区304个行政村建立了化学校(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建立了“数字影厅”290个,为各镇(街道)配备了数字影厅流动放映车、配备计算机教室91个。区农委在38个行政村建立了农民田间学校,每年每村投入农民实用技能培训费4万元。新农村成人学校硬件设备的改善,为农民文化活动和培训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

,区财政投入227万元,在全区开展了“农民教育大讲堂”教育活动,重点内容包括法律知识、文明礼仪、村民道德建设、健康知识、营养配餐、烹饪技能等,累计培训村民7200人次,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区劳动保障局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共培训各种技能型人才8500余人,取证率达到90%以上。

此外,为加强新农村建设、促进民俗旅游发展,成功开发了长陵镇康陵村“正德春饼宴”,在吕各庄村开展了“草编技能”培训,在南口镇羊台子村开展了“压花技能”培训,既为村民提供了就业途径,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7.强化企业职工素质提高培训。主要采用企业自主培训、校企合作相互培训、区总工会牵头的企业职工素质提高培训等三种方式,扎实开展企业职工培训工作。根据对__一建公司、凤山温泉度假村、十三陵特区等单位的督导抽查,企业能够按照不低于职工工资总额1.5%投入职工教育经费,并主要用于职工文化、技能培训。

(五)教育执法督导检查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情况

在的教育执法检查中,督导意见主要反馈了人口剧增后教育资源结构性不足的问题。围绕解决这一问题,在天通苑和__地区分别成立了__一中东校区和__第二小学,有效缓解了当前两个文化居住区的入学压力。特别是__一中的高中市级示范校的品牌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对__教育的满意程度。

三、存在主要问题、改进思路和计划

(一)优质发展与均衡发展的矛盾仍然明显

目前,__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之间、平原地区和山区之间在教育设施、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要求,坚持分期分批,使各项硬件配备达到规范化,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配置,努力促进校际之间的均衡发展。

(二)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教学水平不尽合理

目前,__区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教学水平等方面还不尽合理。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岗位设置、推行绩效工资制度,在聘用合同制基础上,加大队伍结构的优化调整,加大干部教师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

(三)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从教育发展规律来看,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发展壮大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进程。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引进名校办分校”的思路,一方面扩大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以“打造__教育品牌、创建一流城市教育”大讨论为契机,引导和鼓励一批区域优质学校形成特色,扶持和帮助一批基础较好的学校提高教育质量。

第5篇

2深入开展向张丽莉学习宣传教育活动。5月8日,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教师张丽莉奋不顾身,勇救学生的英雄壮举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省教育厅组织了为张丽莉捐款活动,厅机关及直属单位全体干部为张丽莉老师捐款20万元;出资奖励张丽莉,从省教师奖励基金会拿出10万元送到张丽莉家属手中;发出学习号召,与省委宣传部联合制发了《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向优秀人民教师张丽莉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表彰张丽莉,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授予张丽莉同志“全省模范教师”荣誉称号。为积极营造学习氛围,省教育厅在黑龙江教育信息网设立了专题网页,并编发专题简报15期,及时宣传报道教育系统开展学习、宣传和爱心捐助的情况。《中国教育报》黑龙江记者站组织撰写了大量新闻稿件,连续进行深入报道,《中国教育报》共刊发有关张丽莉的报道50余篇,另有座谈会发言专版、诗歌专版等,形成了强大的宣传攻势。教育部长袁贵仁,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效廉作出批示,对《中国教育报》的张丽莉宣传报道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教育报》黑龙江记者站还获得中国教育报总编辑特别奖。《黑龙江:立体化宣传“最美教师大爱情怀”》入选教育部新闻办、教育部新闻宣传中心《2012教育宣传工作创新案例》。

3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热潮。党的十胜利召开后,我省教育系统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十精神的热潮。省教育厅下发了《龙江省委高校工委 龙江省教育厅党组关于教育系统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精神的通知》。《通知》要求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以党的十精神指导和推动全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党的十代表、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梅先后为省教育厅全体机关干部、高校干部师生代表和哈尔滨市教育系统作了党的十精神宣讲报告,用平实的语言,从十的主题主线、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总体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5个方面,阐释了党的十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方针政策、重大工作部署,特别是紧密结合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和师生思想实际,对贯彻落实十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他3位教育系统十代表也分别在所在单位和相关范围作了宣讲报告。同时,组建十精神宣讲团开展巡回宣讲活动,分层次、分类别、分批次举办了学习贯彻十精神主题培训班和骨干研修班,引领学习活动深入开展。各地各高校通过网络、报刊、简报和校园宣传栏、广播等宣传阵地,积极宣传学习贯彻十精神重要会议、活动、落实举措及各方面反响,营造了浓厚氛围。

4. 招生就业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打破异地高考报名限制,积极响应全国异地高考部署,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地考生在我省报名参加高考,并享受和本地考生相同的录取权益。按照规定,拥有我省高中学籍并在我省连续就读三年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只要其父母在我省有合法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便可在我省就地高考。随迁子女报名可携带父母工作和住所证明到学籍所在地的市、县招考办报名。全省共有246名外地考生在当地报名参加高考。大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截至2012年9月1日,我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2.9%,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9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省教育厅被国务院授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

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迈出新步伐。“校安工程”收官, 2012年新开工建设、加固了216所学校,3年共投入89.2亿元,工程规划的2215所学校、3319个建设项目,共744万平方米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深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投入12.8亿元,改造薄弱学校341所,建设校舍面积69万平方米,购置设备340万台/套、图书538万册。建成标准化学校400所,立项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46个。确立并实施以县(区)为单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机制,制发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方案》和《评估标准》。全力保障弱势群体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全年共安排16.02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就学、资助留守儿童近7万人。全面落实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4.25万名学生受益。加大了省市重点高中招生配额比例,5.3万农村学生受益。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招聘“特岗”教师921人;完成了以农村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农村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省教育厅被国务院授予“两基”工作全国先进单位。

6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11月2日,召开了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国家项目试点实验区工作座谈会。12月14日,召开了省首届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论坛。2个实验区、33个试点校试点工作体现了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方向,为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提升普通高中质量进行了成功探索。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和辐射作用继续增强,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7启动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7月22日,我省与教育部正式签署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协议,省长王宪魁、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出席签字仪式。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以来签订的第一个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共建协议,也是教育部与各省市签订的第六个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共建协议。合作试验区建设周期为9年,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自2012年至2016年,第二阶段自2017年至2020年。通过共建,我省将建立完善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农村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提高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升发展面向农村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职业教育服务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能力,为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大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8月31日,召开了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启动仪式和试验区工作汇报会,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省政府副省长程幼东出席启动仪式并为试验区揭牌。12月13日,省政府、教育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工作推进会召开,先期启动实施了农村职业教育政策体系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等5个试点项目。

8学前三年行动计划稳步实施。5月3日,以省政府名义召开了2012年公办幼儿园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与各市(地)签订了公办幼儿园建设责任书。积极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投入,与省发改委、财政厅共同研究确定了2012年省定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落实了新建和改扩建项目中央和省级奖补资金。我省争取了国家发改委新建项目资金9 000万,省发改委配套3 000万;争取国家财政部改扩建项目资金2.41亿,省财政厅1亿元。2012年国家及省下拨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奖补资金总计3.8亿元。完善了公办幼儿园建设自下而上的月报制度和自上而下的按月排序通报制度、部门联合检查制度、专项督导评估制度,组织多个督导检查组分赴各地检查督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77所,进一步缓解了入园难问题,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69.46%,比上年提高4.19个百分点。

9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大力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完善了教学质量标准,建立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引导高校建立起科学化和常态化的高校内部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完善了本科和高职教学数据平台,我省被教育部列为数据采集试点省份。有序开展院校设置,优化高校布局结构。大力推进高教强省建设和高教综合改革,进一步加强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继续实施“1161工程”,大力推进985工程、211工程和10所省属本科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省部共建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并签署了协议。建设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5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3个。在国家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我省有8个学科全国排名在前5%、5个学科排名在前10%、16个学科排名在前20%、19个学科排名在前30%,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培育并评选了省重点学科群14个、省重点学科142个和省重点建设学科15个。进一步加强特色专业建设,结合我省“经济区”建设需要,遴选了500个省级重点专业,并选择80个专业进行综合改革试点。率先在9所本科院校的14个专业进行了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在6所本科高校开展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在30所高校进行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试点,在19所高校推进了创新创业实验项目支持计划。实施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推进产学研合作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培养机制改革,提高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实施了高等学校类型评估、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和公共基础课专项评估。制发了《黑龙江省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省重点学科建设绩效评估实施方案》,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努力构建学科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协调发展新格局。12月10日,召开了全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出台了《黑龙江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1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进一步提 高。制定了《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办法》,积极推进哈尔滨工业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哈尔滨工程大学深海工程与舰船技术、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粮食产能提升、黑龙江大学中俄人文合作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和东北农业大学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培育建设工作,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持的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东北农业大学作为主持单位之一的食品科学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已经通过专家初审。科研基础平台建设继续巩固加强,全省16所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通过教育厅和财政厅专家组资金绩效考核;48个开放运行3年以上的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14个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参加了运行状况评估;建立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制度,58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实现开放运行。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力度不断加大,东北农业大学“大豆遗传育种与分子设计”、黑龙江大学“能源转换晶态材料的可控制备与性能”和哈尔滨医科大学“双微体结构、功能及其在实体肿瘤耐药性获得过程中的演化机制”3个科技创新团队同时获得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创新团队建设工作取得重大突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启动实施。高等学校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创新药物、中药新药和东部煤电化五大科技创新平成了3期建设论证工作。5个平台3年来共实现研发项目172项,转化项目105项,产品二次开发项目24项,为企业培训工程技术研发人员551人次,省财政累计投入1.71亿元建设经费,为企业创造新增产值290亿元。

第6篇

2深入开展向张丽莉学习宣传教育活动。5月8日,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教师张丽莉奋不顾身,勇救学生的英雄壮举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省教育厅组织了为张丽莉捐款活动,厅机关及直属单位全体干部为张丽莉老师捐款20万元;出资奖励张丽莉,从省教师奖励基金会拿出10万元送到张丽莉家属手中;发出学习号召,与省委宣传部联合制发了《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向优秀人民教师张丽莉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表彰张丽莉,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授予张丽莉同志“全省模范教师”荣誉称号。为积极营造学习氛围,省教育厅在黑龙江教育信息网设立了专题网页,并编发专题简报15期,及时宣传报道教育系统开展学习、宣传和爱心捐助的情况。《中国教育报》黑龙江记者站组织撰写了大量新闻稿件,连续进行深入报道,《中国教育报》共刊发有关张丽莉的报道50余篇,另有座谈会发言专版、诗歌专版等,形成了强大的宣传攻势。教育部长袁贵仁,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效廉作出批示,对《中国教育报》的张丽莉宣传报道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教育报》黑龙江记者站还获得中国教育报总编辑特别奖。《黑龙江:立体化宣传“最美教师大爱情怀”》入选教育部新闻办、教育部新闻宣传中心《2012教育宣传工作创新案例》。

3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热潮。党的十胜利召开后,我省教育系统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十精神的热潮。省教育厅下发了《龙江省委高校工委 龙江省教育厅党组关于教育系统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精神的通知》。《通知》要求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以党的十精神指导和推动全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党的十代表、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梅先后为省教育厅全体机关干部、高校干部师生代表和哈尔滨市教育系统做了党的十精神宣讲报告,用平实的语言,从十的主题主线、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总体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5个方面,阐释了党的十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方针政策、重大工作部署,特别是紧密结合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和师生思想实际,对贯彻落实十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他3位教育系统十代表也分别在所在单位和相关范围作了宣讲报告。同时,组建十精神宣讲团开展巡回宣讲活动,分层次、分类别、分批次举办了学习贯彻十精神主题培训班和骨干研修班,引领学习活动深入开展。各地各高校通过网络、报刊、简报和校园宣传栏、广播等宣传阵地,积极宣传学习贯彻十精神重要会议、活动、落实举措及各方面反响,营造了浓厚氛围。

4 招生就业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打破异地高考报名限制,积极响应全国异地高考部署,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地考生在我省报名参加高考,并享受和本地考生相同的录取权益。按照规定,拥有我省高中学籍并在我省连续就读三年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只要其父母在我省有合法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便可在我省就地高考。随迁子女报名可携带父母工作和住所证明到学籍所在地的市、县招考办报名。全省共有246名外地考生在当地报名参加高考。大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截至2012年9月1日,我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2.9%,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9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省教育厅被国务院授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

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迈出新步伐。“校安工程”收官, 2012年新开工建设、加固了216所学校,三年共投入89.2亿元,工程规划的2 215所学校、3 319个建设项目,共744万平方米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深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投入12.8亿元,改造薄弱学校341所,建设校舍面积69万平方米,购置设备340万台/套、图书538万册。建成标准化学校400所,立项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46个。确立并实施以县(区)为单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机制,制发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方案》和《评估标准》。全力保障弱势群体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全年共安排16.02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就学、资助留守儿童近7万人。全面落实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4.25万名学生受益。加大了省市重点高中招生配额比例,5.3万农村学生受益。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招聘“特岗”教师921人;完成了以农村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农村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省教育厅被国务院授予“两基”工作全国先进单位。

6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11月2日,召开了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国家项目试点实验区工作座谈会。12月14日,召开了省首届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论坛。两个实验区、33个试点校试点工作体现了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方向,对于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提升普通高中质量进行了成功探索。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和辐射作用继续增强,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7启动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7月22日,我省与教育部正式签署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协议,省长王宪魁、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出席签字仪式。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以来签订的第一个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共建协议,也是教育部与各省市签订的第6个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共建协议。合作试验区建设周期为9年,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自2012年至2016年,第二阶段自2017年至2020年。通过共建,我省将建立完善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农村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提高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升发展面向农村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职业教育服务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能力,为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大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8月31日,召开了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启动仪式和试验区工作汇报会,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省政府副省长程幼东出席启动仪式并为试验区揭牌。12月13日,省政府、教育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工作推进会召开,先期启动实施了农村职业教育政策体系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等5个试点项目。

8学前三年行动计划稳步实施。5月3日,以省政府名义召开了2012年公办幼儿园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与各市(地)签订了公办幼儿园建设责任书。积极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投入,与省发改委、财政厅共同研究确定了2012年省定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落实了新建和改扩建项目中央和省级奖补资金。我省争取了国家发改委新建项目资金9 000万,省发改委配套3 000万;争取国家财政部改扩建项目资金2.41亿,省财政厅1亿元。2012年国家及省下拨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奖补资金总计3.8亿元。完善了公办幼儿园建设自下而上的月报制度和自上而下的按月排序通报制度、部门联合检查制度、专项督导评估制度,组织多个督导检查组分赴各地检查督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77所,进一步缓解了入园难问题,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69.46%,比上年提高4.19个百分点。

9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大力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完善了教学质量标准,建立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引导高校建立起科学化和常态化的高校内部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完善了本科和高职教学数据平台,我省被教育部列为数据采集试点省份。有序开展院校设置,优化高校布局结构。大力推进高教强省建设和高教综合改革,进一步加强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继续实施“1161工程”,大力推进985工程、211工程和10所省属本科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省部共建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并签署了协议。建设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5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3个。在国家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我省有8个学科全国排名在前5%、5个学科排名在前10%、16个学科排名在前20%、19个学科排名在前30%,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培育并评选了省重点学科群14个、省重点学科142个和省重点建设学科15个。进一步加强特色专业建设,结合我省“经济区”建设需要,遴选了500个省级重点专业,并选择80个专业进行综合改革试点。率先在9所本科院校的14个专业进行了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在6所本科高校开展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在30所高校进行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试点,在19所高校推进了创新创业实验项目支持计划。实施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推进产学研合作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培养机制改革,提高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实施了高等学校类型评估、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和公共基础课专项评估。制发了《黑龙江省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省重点学科建设绩效评估实施方案》,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努力构建学科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协调发展新格局。12月10日,召开了全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出台了《黑龙江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10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进一步提高。制定了《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办法》,积极推进哈尔滨工业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哈尔滨工程大学深海工程与舰船技术、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粮食产能提升、黑龙江大学中俄人文合作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和东北农业大学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培育建设工作,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持的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东北农业大学作为主持单位之一的食品科学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已经通过专家初审。科研基础平台建设继续巩固加强,全省16所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通过教育厅和财政厅专家组资金绩效考核;48个开放运行三年以上的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14个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参加了运行状况评估;建立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制度,58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实现开放运行。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力度不断加大,东北农业大学“大豆遗传育种与分子设计”、黑龙江大学“能源转换晶态材料的可控制备与性能”和哈尔滨医科大学“双微体结构、功能及其在实体肿瘤耐药性获得过程中的演化机制”三个科技创新团队同时获得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创新团队建设工作取得重大突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启动实施。高等学校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创新药物、中药新药和东部煤电化五大科技创新平成了3期建设论证工作。5个平台3年来共实现研发项目172项,转化项目105项,产品二次开发项目24项,为企业培训工程技术研发人员551人次,省财政累计投入1.71亿元建设经费,为企业创造新增产值290亿元。

第7篇

去年为应对危机,我们上班后第二天就召开项目建设年动员大会,及早安排项目建设,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应对危机的阶段性胜利。今年为夺取应对金融危机的全面胜利,在后危机时代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在上班第二天,就开始观摩项目,召开这次会议。可以说,这是一次观摩评比会,又是一次总结表彰会,更是一次再动员、再鼓劲的会议。随着中央政策的调整,面对后危机时代的新形势,尤其是我市产业层次相对落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三次产业不协调、刺激经济发展三要素不均衡的实际情况,只有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和经济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再次动员全市上下深化项目建设年,通过项目建设保持经济发展的态势和后劲,实现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促使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证和支撑。只有把握应对后危机时代的主动权,不断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再加一把劲,再努一把力,才能抓住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机遇,全面提高我市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三点意见,随后请李书记作重要讲话。

第一,充分肯定2009年“项目建设年”活动取得的显著成效

去年面对金融危机冲击,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扩内需、保增长”战略决策,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科学发展、应对危机的重要举措,作为扩大投资、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主要抓手,通过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取得了“战危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大胜利。在去年两次全省重点项目观摩点评活动中名列前茅,荣获年度全省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回顾去年的项目建设年活动,主要呈现以下六个特点:

一是重点项目进展快。全市“8155”投资促进计划确定的138个超亿元重点项目,建成投产59个,在建71个,完成投资274.8亿元,占目标任务的110%,提前1个月完成全年投资计划。全年新开工项目79个,开工率达91%,完成投资146.2亿元,创历史新高;义马1000万方煤制气、大唐发电三期、运三铁路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了“建成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滚动发展、梯次推进的良好态势。列入省考核重点项目、省“1074”工业结构调整项目、省“8511”投资促进计划的项目,分别提前3个月、2个月、1个月完成省下达投资目标。

二是投资拉动作用大。在市“8155”投资促进计划的带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53.3亿元,增长37.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7.57亿元,增长35.7%,增速始终保持在全省前3位。全市生产总值达706亿元,增长12%,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实现了年初预期目标。据测算,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个百分点以上。全年财政收入达到68.1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1.5亿元,增长13.1%,收入规模排名全省第9位,增速排名全省第6位;一般预算支出完成85.6亿元,增长30.9%。

三是项目建设结构优。去年在实施“8155”投资促进计划过程中,我们既重视拉动经济增长,又注重项目结构优化,农林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型项目投资,接近年度投资总额的40%;自主创新、产业升级、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投资,占年度投资总额的40%以上;在改善民生方面的项目投资也接近20%。这个结构是走一步、想两步、看三步,符合我市实际,不仅优化了产业结构,加快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为新一轮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我市的特色农业进一步优化,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5%;五大支柱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5%;服务业加快发展,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2%,排名全省第7位,全市经济均衡、协调、科学发展越来越明显。

四是招商引资成效好。坚持“南下北上”,先后参加了香港、上海、杭州、厦门、深圳、宁波、台湾等地的招商活动,举办了第15届国际黄河旅游节暨投洽会,引进了一批事关我市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引资规模和质量显著提高,呈现出量大、质量好、效果好的特点,既符合科学发展观,又符合市实际,为我市项目建设年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年共签订协议169个,签约总金额1003.6亿元;引进省外资金项目108个,实际到位资金84.9亿元,完成目标进度居全省第2位;实际利用外资2.6亿美元,绝对值居全省第3位,荣获全省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

五是产业集聚带动强。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不断强化管理服务、资产运营等功能,产业聚集效应日益显现。全市7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已完成投资111.6亿元,建成面积37.34平方公里;入园企业1029个,涵盖铝工业、能源工业、黄金及有色金属加工、果品加工、煤盐化工、机械电子、高新技术、商贸物流及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从业人口16.4万人,实现营业收入943.8亿元,利税86.24亿元,成为支撑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

六是项目保障措施实。市委、市政府和项目建设年活动指挥部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督查,协调各方,各级、各部门主动服务,加快发展,为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保障。围绕项目建设,我们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出台领导分包制度,制定“四不、五追究”措施,进一步优化了项目建设环境;引导企业实现产销对接,省、市企业对接会签约金额44.06亿元;开展政银企合作,与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大落实力度,年底到位资金192.59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国土、环保、供电等部门密切配合,为项目建设提供了便利条件、作出了突出贡献!

可以说,通过去年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市项目数量、投资规模、建成数、开工率均创历年之最,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各级、各部门团结奋斗的结果,离不开各位企业家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今天大会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优秀代表。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同志们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诚挚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

第二,准确把握形势,切实增强深化项目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在节前召开的全市经济运行工作会议上我已经讲过,当前全市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没有发生改变,与去年经济“低开高走”的情况不同,今年经济形势“高开”已确定无疑,但如何在后危机时代,特别是当前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保持经济“高开高走”或者“高开平走”,是我们必须严肃面对的问题。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保持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有力拉动,就是巩固当前经济发展好态势、努力防止“高开低走”的重要措施。我们必须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不放松,以大项目带动大投资,以大投资促进大发展,以大发展推进大跨越。基于这种形势,市委、市政府在去年项目建设年活动的基础上,决定今年在全市继续开展深化项目建设年活动,一鼓作气,加快发展,促使我市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从当前形势看,我市开展深化项目建设年活动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更应看到,当前经济形势逐步企稳向好,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正在迎来难得的战略机遇期。首先,经济发展大势有利于深化项目建设。发展是第一要务,没有发展就谈不上保持增长态势,就谈不上“转弯、超车”、“晋位、争先”,更谈不上保障和改善民生。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会低于8%,这是大势,必须坚持。从全国形势来看,新一轮竞相发展的格局已经展开,宏观发展态势为各地经济提速带来了大好机遇。我市地处内陆,在刺激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外贸、消费不占优势,只有依靠项目建设来拉动投资,这既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更切合我市发展实际。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国家实施的中部崛起规划,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我们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承接发达地区的先进产业转移,有利于我市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不断拓宽经济发展空间,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次,政策导向有利于深化项目建设。今年中央提出了“五个更加注重”的要求,省委也提出了“四个重在”的指导思想,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重要任务,把项目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强力推进。我市开展深化项目建设年活动,符合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符合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符合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既是以往项目建设的延续,更是全市科学发展的提升,有利于争取上级政策倾斜和部门支持,实现“无极变速”,全面加快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步伐。其三,应对危机成果有利于深化项目建设。去年以来,我市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年和企业服务年活动,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为今年深化项目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同时,也积累了在复杂环境下推进项目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为今年更好地开展项目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目前,全市上下已经形成了深化项目建设,以项目促发展、以项目调结构的广泛共识,力争通过项目建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全市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强势,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抢占发展先机。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今年的项目建设任务更重,压力也更大。一是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经济的关联度增强,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存在,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国家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将根据新情况、新变化,增强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二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我市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内生动力不足,投资一枝独秀,消费、外贸两个因素仍在培植;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艰巨,工业独大、层次不高,服务业仍不发达。三是要素保障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国家货币政策已经微调,信贷后续投放存在不确定性,新开工项目贷款难度增大。土地、环保两个“闸门”对项目建设仍有制约。四是投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产业升级、基础设施等方面还要继续加大投资,高新技术和终端产品项目还不够多,地区、行业之间项目建设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做好应对准备,认真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全力保障深化项目建设年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三,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再掀项目建设新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今年深化项目建设年活动的主要目标任务是:继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全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积极实施“双百”工程,即在工业、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节能减排等领域组织实施100个以上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具有引领作用的产业升级重大项目,在综合交通体系、能源基地、水利设施、生态建设、产业集聚区及城镇建设、社会事业等方面组织实施100个以上对改善薄弱环节、增强发展后劲具有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其中投资超亿元项目160个以上,投资总规模1000亿元以上,当年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围绕上述目标任务,突出抓好七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保持经济发展态势。我们必须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关键不动摇,紧紧围绕“双百工程”,特别是排出来的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十大产业升级项目和二十大重点前期项目,积极创造有利条件,迅速掀起项目建设新。一要集中精力抓好续建项目。要科学安排,精心组织,合理施工,对续建工程认真编制好施工网络计划,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科学制定保障措施,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灵宝华鑫1万吨铜箔、天元铝业10万吨再生铝、方泰铝业3万吨高精铝箔、陕县钟原镁铝合金、大唐风电3万千瓦机组、河南锦荣水泥公司180万吨水泥、市易兴大型人造板设备等一批重大项目年内建成投产。二要力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凡需要国家、省批复的项目,一定要扎实准备,主动和上级有关部门沟通、衔接,争取早批复、早建设。要积极落实建设条件,全力争取大唐发电1×100万千瓦机组、西气东输二线市支线、运三铁路市黄河大桥及连接线(公铁两用)、渑池华能2×30万千瓦热电联产、湖滨家乐福等一批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三要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在抓好项目开工的基础上,抓紧筹划一批新项目,确保项目建设力度不减、连续不断。对三淅高速公路灵宝至西坪段、运十铁路市段、郑卢高速公路洛宁至卢氏段、东方希望铝型材工程、大唐发电四期工程、工业园年产2万吨氮氨酸项目、市中流砥柱景区项目、义煤集团煤制油工程等一批重大前期项目,要落实项目法人,组织精干队伍,明确专门人员,强化工作责任,制定出详细的推进计划,确保年底实现新的突破。同时,要加快筛选和推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带动全市产业升级的项目,结合“十二五”规划制定,抓紧组织论证,积极跟踪汇报,争取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省规划盘子,为今后的发展备足后劲。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在深化项目建设年活动中,要准确把握上级政策,深刻分析我市产业结构现状,有针对性地通过项目建设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一要夯实工业基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围绕我市五大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重点实施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煤化工、有色金属加工、建材、轻工、纺织、食品等方面大中型项目70个以上,完成年度投资100亿元以上。在铝工业方面,按照“稳步扩大中间,快速发展下游产品”的发展要求,继续扩大电解铝生产规模,大力发展铝加工和高精尖端铝制品,全面形成以铝精深加工为龙头,氧化铝、电解铝集约化生产为基础,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为支撑,上下游配套和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格局;在能源工业方面,要以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和强化煤炭转化为重点,进一步加快能源结构优化,强力推进大型超临界火电机组、风电、煤炭洗选等项目建设,实施大中型项目10个以上,完成年度投资35亿元以上,打造全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在有色金属综合加工方面,要继续加强与省地矿局和省有色地矿局的战略合作,认真做好合作协议的落实工作,进一步加大地质找矿力度,积极搞好深部探矿,加强伴生矿的综合开发与精深加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在煤化工工业方面,要依托义煤集团、义马气化厂、开祥化工等优势企业,按照煤化工发展大型化、基地化、规模化要求,建设大型煤化工产业集群;在林果业加工方面,依托丰富的林果资源优势,加大增量开发,推进系列化发展,促使林果加工向精深加工和集团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和延伸具有自身优势的产业链条。二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准,是我市调结构、促转型工作的重点,也是推进我市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撑点。要以培育壮大优势新兴产业为重点,围绕生物、电子、制药、新材料等方面,实施大中型项目10个以上,完成年度投资10亿元,真正使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有一个量的突破、质的提升。三要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林果、畜牧、烟叶、蔬菜等特色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努力打造特色农业强市。要围绕建设现代农业种植、养殖基地,重点实施大中型项目5个,完成年度投资2.5亿元以上;围绕水利设施建设,实施防洪灌溉、河道治理等大中型项目5个,完成年度投资2.5亿元左右。四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第三产业规模。重点围绕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实施旅游景区、现代物流等方面大中型项目10个,年度完成投资7亿元以上。要依托黄河“金三角”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三纵四横”大交通网络形成的交通优势,积极加快商贸、物流、旅游、仓储配送、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特别是要加大城市商业网点街区建设,加快家乐福、丹尼斯、沃尔玛等大型连锁企业入驻步伐,建设一流大型商贸中心;要以郑西高铁开通和我市交通网络“黄金十字架”即将形成为契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加强和周边地区旅游资源的融合协作发展,着力打造“一坝、一关、一泉、一山和两馆”等重点景区,加快卢氏游客服务中心、郑州银基九龙山风景区、温泉度假村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景区品位,扩大旅游影响力,提高旅游招徕力。

(三)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提高集约节约发展水平。产业集聚区是深化项目建设、保持经济增长的有效载体,是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科学发展的核心环节。目前,省里确定了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工业园区,第二层是产业集聚区,第三层是科学发展示范区,也可以叫中心城市新区。省实行动态管理,在综合考核的基础上开展升级竞赛,产业集聚区达到标准,可以赋予示范区的政策;达不到基本要求,就要摘牌降为专业园区。今后省里每年的考察、观摩,只看产业集聚区和城市新区。我们一定要正确理解省委、省政府的精神,充分利用当前机遇,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切实把产业集聚区发展提升到新水平。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园区道路、污水处理、水电气热、标准厂房等设施建设,抓好工业园创业中心、蓝领公寓、路桥工程等项目,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2.8亿元,完成标准化厂房投资7000万元以上,实现与区外设施的互通对接,发挥产业集聚区的载体功能,增强产业集聚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二要发挥项目引领作用。要认真落实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政策措施,综合运用土地、规划、环保、项目准入等手段,吸引新上项目和企业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加快科技水平高、支撑作用强的大企业、大项目入驻落户,争取河南绿源电气5000台新型节能变压器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三要加快主导产业发展。要以打造“一个载体、三个体系”为目标,坚定不移地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要求,着力促进产业集群集约发展,最大限度地体现产业集聚区的综合效应。要围绕我市7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已经形成的产业,积极推进沿310国道工业经济隆起带、产业集聚区、特色工业园区建设,不断壮大能源、铝工业、煤化工等主导产业的优势,年内完成工业投资280亿元,促使产业聚集区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四)注重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建设两型社会。环境也是生产力。我们发展经济,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作为资源型城市,我市的能源原材料工业比重较大,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节能减排任务繁重。我们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就必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一要严把项目准入。在具体选择项目时,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后劲为重点,选择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严禁“两高一资”项目进入。要严把投资强度关,最大限度地节约利用每一寸土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坚决杜绝土地浪费现象发生。二要加大节能减排。要统筹考虑项目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融入到项目建设中,引导和支持企业积极开发、引进节能降耗新技术,鼓励新上项目采用新设备、新技艺,加快节能改造步伐。要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降耗,全年实施10个节能减排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今年完成投资5亿元以上。重点推进东方希望循环硫化床锅炉改造、义马环保电力铬渣治理、市唐润年产5亿块粉煤灰蒸压砖等一批重大项目,积极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三要加强生态建设。要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扎实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围绕国土绿化和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实施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灵宝生态公益林、龙飞公司生态系统建设、渑池小寨沟城市生态公园等四大工程建设,总投资12亿元,年度完成投资2亿元以上。通过建设生态山水,促进生态和谐发展,努力打造最优环境,走出一条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绿色经济之路。

(五)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打造最佳宜居城市。统筹城乡发展是省委“四个重在”的要求,也是我市项目建设的重头戏。我省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和郑西客运专线的正式开通,使我市更好地融入到了郑州和西安的一小时经济圈;豫晋陕“黄河金三角”综合试验区列入国家中部崛起规划,运十铁路公铁两用桥争取上半年开工建设,进一步增强了我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同时,国家把城镇化重点放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我市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难得机遇。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政策,准确把握机遇,乘势而为,借机发力,全力打造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最佳宜居城市。一要抓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要围绕建设“三纵四横”大交通网络,着力打造重要区域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实施高速公路、地方公路等较大项目8项,完成年度投资45亿元以上,重点抓好运三铁路、三淅高速公路、连霍高速改扩建等重大交通项目,着力推进国道310市西至灵宝一级路改建、省道250线卢氏境水毁修复工程等公路建设,全年建成县乡公路150公里,使我市交通运输网络更加便捷、安全,为全市经济建设奠定良好的交通基础。二要抓好城市建设。要突出城市管理、旧城改造、功能完善等重点,围绕基础设施、城市交通、生态水系等方面,实施大中型项目60个以上,完成年度投资55亿元左右。要加快国家铝及铝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加快市商会大厦建设,为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合作交流搭建平台。要加强城市交通建设,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建设10条市区道路。要加大生态水系治理,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通过加大城市基础建设,充分发挥要素集聚优势,增强中心城市带动能力,引领周边城区加快发展,进一步提升全市城镇化发展水平。三要抓好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把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建设作为一个重点,要求建材下乡,并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建房提供消费信贷,这是一个新的突破。要充分利用政策机遇,以新型农村住宅社区为突破口,加快农村道路、住房、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新突破。重点完成40个新型农村住宅社区试点的主要建设任务,新建工业园南曲村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和湖滨区农村新型住宅社区。通过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进一步扩大消费,拉动内需,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更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