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贫困大学生调查报告范文

贫困大学生调查报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贫困大学生调查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贫困大学生调查报告

第1篇

经过了3个月的细致调查分析之后,近日,中国扶贫基金会了专门针对“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贫困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结果,结果显示:38.1%的特困女大学生每个月从家里得到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15.7%的特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25.3%的来自城市家庭;非西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来的特困女大学生一样贫困;特困女大学生有三难:求学难,勤工俭学难,找工作难,甚至连谈恋爱都是一种妄想……

一个案例

“油多了不好。”记者劝孟娜打一些油多一点的菜的时候,她这样说,并执意要记者多吃一些带肉的菜,而她只要了一份1元钱的炒粉丝。这还是在记者在场的情况下,如果是平时,她只要8毛钱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钱的白菜。

孟娜是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XX级学生,她的家乡在河南柘城。孟娜家里一共有6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个70多岁的爷爷,加上父母,一共有9个人。XX年,孟娜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父亲卖光了家里能卖的所有粮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钱的亲戚朋友,才把她送到了北京。

孟娜所在的专业每年需交学杂费共6200元。孟娜没那么多的钱,她身上总共不过2300元。她拿出1400元交了学杂费,自己留下900元做1年的生活费用。没有交上的学费只能慢慢补。

学校每个月给每个学生发放107元的生活补贴,孟娜还在学校申请到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在那间放了40多台电脑的屋里,孟娜每天用半个小时进行清理,这样下来,每个月能挣上80来块钱。

孟娜不敢上街买东西,一要花车费,二来东西贵。前几天实在太热,她花20元买了一件t恤;实在没有鞋穿了,又花30元买了一双鞋。孟娜柜子里还有一件春天买的外套,值19元。

孟娜是学校里的特困生,但她并不是惟一的。在中国扶贫基金会调查的农、林、师范类高校中,像孟娜这样的特困女大学生,超过了学生总人数的15%,她们“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而中国扶贫基金会这份《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在一般的综合性院校,特困女大学生的比例也达到了8%。

五组数字

15.7%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接受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19.4%来自农业大学,6.6%来自林业大学,6.6%来自医科大学,15.3%来自师范大学,52.2%来自综合大学。70%以上的贫困生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农村经济不景气,家里缺少劳动力,致使收入只够维持温饱。同时,由于近几年城市贫困家庭尤其是下岗职工家庭数量日趋加大,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比以前有所下降,使城市家庭供养大学生也面临诸多困难。在此次调查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中,就有25.3%的贫困生来自城市家庭,其余74.7%来自农村。来自城市的贫困女生中,绝大多数都来自双亲家庭,只有11.9%的女大学生来自单亲家庭,0.5%的贫困女大学生是孤儿。另外,15.7%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84.3%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子女的家庭。

93.7%月生活费不足200元

贫困女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水平都很低,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调查显示,贫困女大学生的父母每月能支付给她们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的有38.1%,100元到200元之间的有44.3%,在200元以上的仅为17.6%。贫困生每月生活费支出在51元到100元之间的占28.7%,支出在101元到150元之间的有37.9%,200元以下的比例总共达93.7%。

在吃饭以外的消费上,有13.7%的贫困女大学生根本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学习用品,49.8%的贫困女大学生每月个人学习用品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高达56.6%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购买服装的经济能力,还有25.2%的每月服装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65.9%的女大学生无力购买化妆品,还有31.5%的贫困女大学生月支出能力只能在20元以下。

此次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有45.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只能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有42.2%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用心计划,才能维持生活;还有高达6.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困难,已经无法维持,不能继续上学。

84.7%的人承受经济困难的压力

因为贫困,女大学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业余生活有诸多阻碍。调查显示,84.7%的贫困女大学生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60.2%的承受着学费书费上升的压力;48.5%的承受着生活费上升的压力;42.0%的承受着学习紧张的压力;还有28.1%的承受着考试不理想的压力和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事情的压力。

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28.2%的同学不愿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心事,36.8%的学生选择向过去的同学倾诉,31.4%的选择向现在的同学倾诉,28.0%的向家人倾诉,17.4%向学校、教师倾诉。

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有66.2%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勤工俭学;有83.8%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学习,只有9.6%贫困女大学生有休闲、娱乐活动。勤工俭学的工作主要是校内勤工俭学和家教,所占比例分别为50.3%和45.5%。

贫困女大学生为了学费和生计,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甚至上课时间外出打工挣钱。挣钱只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根本谈不上增添学习用品、书籍、资料等,更谈不上进行形象建设。有56.6%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服装,有65.9%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化妆品。

仅有4.1%的贫困女大学生赞成恋爱

因为经济的贫困的环境的压力,谈恋爱对贫困女大学生来说成为了奢侈品。调查显示,仅有4.1%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持赞成态度;有34.7%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无所谓;有26.8%的贫困女大学生不赞成;还有34.4%的贫困女大学生甚至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在个人将来就业的问题上,有2.8%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有6.7%的贫困女大学生对于个人将来就业没有信心,茫然不知所措;有43.1%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应该有一份工作;有47.4%的贫困女大学生对自己很有信心,认为毕业后会有一份称心的工作。

在接受帮助的问题上,86.1%的贫困女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82.5%的贫困女大学生希望在学费上得到帮助,40.3%的希望在生活费上得到帮助,38.2%希望得到培训,24.2%的人希望得到心理指导。

73.0%的人籍贯在非西部地区

此次调查发现,来自非西部地区的女大学生和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一样贫困。有27.0%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籍贯在西部地区,有73.0%的贫困女大学生籍贯在非西部地区。

第2篇

经过了3个月的细致调查分析之后,近日,中国扶贫基金会了专门针对“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结果,结果显示:38.1%的特困女大学生每个月从家里得到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15.7%的特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25.3%的来自城市家庭;非西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来的特困女大学生一样贫困;特困女大学生有三难:求学难,勤工俭学难,找工作难,甚至连谈恋爱都是一种妄想……

一个案例

“油多了不好。”记者劝孟娜打一些油多一点的菜的时候,她这样说,并执意要记者多吃一些带肉的菜,而她只要了一份1元钱的炒粉丝。这还是在记者在场的情况下,如果是平时,她只要8毛钱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钱的白菜。

孟娜是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XX级学生,她的家乡在河南柘城。孟娜家里一共有6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个70多岁的爷爷,加上父母,一共有9个人。XX年,孟娜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父亲卖光了家里能卖的所有粮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钱的亲戚朋友,才把她送到了北京。

孟娜所在的专业每年需交学杂费共6200元。孟娜没那么多的钱,她身上总共不过2300元。她拿出1400元交了学杂费,自己留下900元做1年的生活费用。没有交上的学费只能慢慢补。

学校每个月给每个学生发放107元的生活补贴,孟娜还在学校申请到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在那间放了40多台电脑的屋里,孟娜每天用半个小时进行清理,这样下来,每个月能挣上80来块钱。

孟娜不敢上街买东西,一要花车费,二来东西贵。前几天实在太热,她花20元买了一件t恤;实在没有鞋穿了,又花30元买了一双鞋。孟娜柜子里还有一件春天买的外套,值19元。

孟娜是学校里的特困生,但她并不是惟一的。在中国扶贫基金会调查的农、林、师范类高校中,像孟娜这样的特困女大学生,超过了学生总人数的15%,她们“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而中国扶贫基金会这份《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在一般的综合性院校,特困女大学生的比例也达到了8%。

五组数字

15.7%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接受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19.4%来自农业大学,6.6%来自林业大学,6.6%来自医科大学,15.3%来自师范大学,52.2%来自综合大学。70%以上的贫困生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农村经济不景气,家里缺少劳动力,致使收入只够维持温饱。同时,由于近几年城市贫困家庭尤其是下岗职工家庭数量日趋加大,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比以前有所下降,使城市家庭供养大学生也面临诸多困难。在此次调查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中,就有25.3%的贫困生来自城市家庭,其余74.7%来自农村。来自城市的贫困女生中,绝大多数都来自双亲家庭,只有11.9%的女大学生来自单亲家庭,0.5%的贫困女大学生是孤儿。另外,15.7%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84.3%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子女的家庭。

93.7%月生活费不足200元

贫困女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水平都很低,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调查显示,贫困女大学生的父母每月能支付给她们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的有38.1%,100元到200元之间的有44.3%,在200元以上的仅为17.6%。贫困生每月生活费支出在51元到100元之间的占28.7%,支出在101元到150元之间的有37.9%,200元以下的比例总共达93.7%。

在吃饭以外的消费上,有13.7%的贫困女大学生根本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学习用品,49.8%的贫困女大学生每月个人学习用品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高达56.6%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购买服装的经济能力,还有25.2%的每月服装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65.9%的女大学生无力购买化妆品,还有31.5%的贫困女大学生月支出能力只能在20元以下。

此次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有45.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只能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有42.2%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用心计划,才能维持生活;还有高达6.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困难,已经无法维持,不能继续上学。

84.7%的人承受经济困难的压力

因为贫困,女大学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业余生活有诸多阻碍。调查显示,84.7%的贫困女大学生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60.2%的承受着学费书费上升的压力;48.5%的承受着生活费上升的压力;42.0%的承受着学习紧张的压力;还有28.1%的承受着考试不理想的压力和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事情的压力。

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28.2%的同学不愿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心事,36.8%的学生选择向过去的同学倾诉,31.4%的选择向现在的同学倾诉,28.0%的向家人倾诉,17.4%向学校、教师倾诉。

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有66.2%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勤工俭学;有83.8%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学习,只有9.6%贫困女大学生有休闲、娱乐活动。勤工俭学的工作主要是校内勤工俭学和家教,所占比例分别为50.3%和45.5%。

贫困女大学生为了学费和生计,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甚至上课时间外出打工挣钱。挣钱只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根本谈不上增添学习用品、书籍、资料等,更谈不上进行形象建设。有56.6%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服装,有65.9%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化妆品。

仅有4.1%的贫困女大学生赞成恋爱

因为经济的贫困的环境的压力,谈恋爱对贫困女大学生来说成为了奢侈品。调查显示,仅有4.1%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持赞成态度;有34.7%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无所谓;有26.8%的贫困女大学生不赞成;还有34.4%的贫困女大学生甚至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在个人将来就业的问题上,有2.8%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有6.7%的贫困女大学生对于个人将来就业没有信心,茫然不知所措;有43.1%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应该有一份工作;有47.4%的贫困女大学生对自己很有信心,认为毕业后会有一份称心的工作。

在接受帮助的问题上,86.1%的贫困女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82.5%的贫困女大学生希望在学费上得到帮助,40.3%的希望在生活费上得到帮助,38.2%希望得到培训,24.2%的人希望得到心理指导。

73.0%的人籍贯在非西部地区

此次调查发现,来自非西部地区的女大学生和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一样贫困。有27.0%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籍贯在西部地区,有73.0%的贫困女大学生籍贯在非西部地区。

第3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SCL-90;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调查报告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大理学院98名建档的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其中,男生29人(占29.59%),女生69人(占70.41%);白族31人,彝族29人,回族10人,壮族8人,傣族5人,哈尼族4人,傈僳族3人,纳西族2人,拉祜族2人,藏族2人,普米族1人,瑶族1人。

1.2 工具

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查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特点,该量表由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等10个因子共90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采取5级评分制,从没有、很轻、中度、偏重到严重,得分越高表明该症状越严重。

1.3 统计方法

运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

从表1可见: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在SCL-90的10个因子中,得分高低次序依次为强迫症状、敌对、其他、抑郁、焦虑、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恐怖和精神病性,其中,强迫症状的得分远高于其他各项。

从表2可见:(1)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只有在人际关系敏感1个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全国青年常模,其他9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也就是说,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低于全国青年常模。(2)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6个因子有差异,但其差异无显著性;在强迫症状因子上差异有显著性;在恐怖、精神病性以及其他等3个因子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2 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的性别差异

从表3可见:少数民族贫困男大学生在SCL-90的10个因子中,得分高低次序依次为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其他、精神病性、焦虑、躯体化、偏执和恐怖。其中,强迫症状的得分远高于其他因子。

从表4可见:少数民族贫困女大学生在SCL-90的10个因子中,得分高低次序依次为强迫症状、敌对、其他、抑郁、焦虑、躯体化、恐怖、偏执、人际关系敏感和精神病性。其中,强迫症状的得分也远高于其他因子。

从表5可见:(1)少数民族贫困女大学生在SCL-90各因子的得分均高于男生,也就是说,少数民族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低于男生。(2)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等3个因子上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在躯体化、抑郁、恐怖、偏执和其他等5个因子上的性别差异有显著性;在焦虑和敌对2个因子上的性别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3.结论与思考

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青年常模,强迫症状突出;心理健康特点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低于男生。从心理健康特点看,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在强迫症状、敌对、其他、抑郁、焦虑、躯体化、偏执、恐怖和精神病性等9个方面的心理症状均比全国青年常模严重,尤其是强迫症、恐怖和精神病性等3个方面的心理症状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要严重得多,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少数民族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女性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