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课题研究计划范文

课题研究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课题研究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课题研究计划

第1篇

职 务:教师

任教 学科:数学

任教 年级:四年级

研究的课题:农村现代过程远程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

个人子课题: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

研究目的: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总结并形成适合农村小学远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学应用方法,以及优化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果。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探索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学方法,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教学环境,开展有效学习,充分发挥出“双主互动”、“导学—探究”模式的作用,研究出切合实际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学方法。

工作安排:

九月份:1、写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子课题研究计划

2、写好课题组个人子课题计划;

3、将计划上传到教师博客,并丰富博客内容;

4、认真讨论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并反思总结;

十月份:1、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

2、继续充实“教师博客”的内容;

3、认真讨论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并反思总结;

4、认真准备课题研讨课。

十一月份:1、认真讨论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并反思总结;

2、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总结,讨论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3、课题组成员及时撰写研究材料,上传到网站,充实教师博客。

十二月份:1、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

2、继续充实“教师博客”的内容;

3、认真讨论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并反思总结;

元月份:1、写好课题组子课题小结;

2、写好个人课题小结,并进行交流;

第2篇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更要关注学生课外作业方面的创新改革。一线教师在用心指导学生学写数学日记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从中借助日记这个桥梁,自主选择课外作业的材料和内容,而且同时还能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另外,教师在参与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同时也能提高相应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研理论水平。

二、具体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理论是高举的旗帜,是航海的明灯,盲目的研究只会大大降低研究的效率。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关注指导学生学写数学日记,写好数学日记研究及与数学课堂教学相关的理论书籍,组织课题组成员不断地学习。提高课题研究的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确定重点,开展实效研究。

课题组成员作为一个研究共同体,要紧紧围绕研究重点,推进课题研究的扎实开展。本学期重点研究方向是以数学课堂教学为起点,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教材,引导学生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社会,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想到去撰写数学日记。这样来实现“我们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学生把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总结经验,一起经历成长。

课题组成员在指导本班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实践过程中,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不断总结一线经验,撰写论文经历从实践上升为理论的过程,并争取发表或获奖。同时希望各课题组成员主动维护 “” 的正常运转,并不时把各自研究的成果及时在网络上呈现,以网络为平台,提升学生素养,激起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学好数学。

三、日程安排。

3月份:

1.召开课题组会议,确定本学期研究重点;

2.明确本学期工作计划,确定个人学期工作计划;

3.通过08春学期各年级对应教材数学日记计划书写内容:

4.成员在实验班内引导学生正常开展数学日记的书写。

4月份:

1.通过课题成员个人学期工作计划;

2. 学习并通过08春学期博客管理安排;

3. 成员在实验班内引导学生正常开展数学日记的书写。

5月份:

1.重温"指导学生书写数学日记课题研究方案",提出修改及加强部分;

2.李霞上研究课《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3. 成员在实验班内引导学生正常开展数学日记的书写。

6月份:

1. 第三次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交流“指导学生书写数学日记”的心得体会,同时探讨本学期拟撰写相关论文的范围;

2. 讨论汇集第二本《小学生快乐数学日记》的有关事宜;

3. 成员在实验班内引导学生正常开展数学日记的书写。

7月份:

1.课题组成员上交并交流撰写的相关内容;

2.第二本《小学生快乐数学日记》确定内容,准备定稿;

3.布置实验班级学生在暑期书写创新型数学日记;

第3篇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更要关注学生课外作业方面的创新改革。一线教师在用心指导学生学写数学日记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从中借助日记这个桥梁,自主选择课外作业的材料和内容,而且同时还能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另外,教师在参与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同时也能提高相应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研理论水平。

二、具体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理论是高举的旗帜,是航海的明灯,盲目的研究只会大大降低研究的效率。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关注指导学生学写数学日记,写好数学日记研究及与数学课堂教学相关的理论书籍,组织课题组成员不断地学习。提高课题研究的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确定重点,开展实效研究。

课题组成员作为一个研究共同体,要紧紧围绕研究重点,推进课题研究的扎实开展。本学期重点研究方向是以数学课堂教学为起点,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教材,引导学生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社会,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想到去撰写数学日记。这样来实现“我们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学生把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总结经验,一起经历成长。

课题组成员在指导本班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实践过程中,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不断总结一线经验,撰写论文经历从实践上升为理论的过程,并争取发表或获奖。同时希望各课题组成员主动维护 “blog.sina.com.cn/jtklsx” 的正常运转,并不时把各自研究的成果及时在网络上呈现,以网络为平台,提升学生素养,激起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学好数学。

三、日程安排。

3月份:

1.召开课题组会议,确定本学期研究重点;

2.明确本学期工作计划,确定个人学期工作计划;

3.通过08春学期各年级对应教材数学日记计划书写内容:

4.成员在实验班内引导学生正常开展数学日记的书写。

4月份:

1.通过课题成员个人学期工作计划;

2. 学习并通过08春学期博客管理安排;

3. 成员在实验班内引导学生正常开展数学日记的书写。

5月份:

1.重温"指导学生书写数学日记课题研究方案",提出修改及加强部分;

2.李霞上研究课《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3. 成员在实验班内引导学生正常开展数学日记的书写。

6月份:

1. 第三次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交流“指导学生书写数学日记”的心得体会,同时探讨本学期拟撰写相关论文的范围;

2. 讨论汇集第二本《小学生快乐数学日记》的有关事宜;

3. 成员在实验班内引导学生正常开展数学日记的书写。

7月份:

1.课题组成员上交并交流撰写的相关内容;

2.第二本《小学生快乐数学日记》确定内容,准备定稿;

3.布置实验班级学生在暑期书写创新型数学日记;

第4篇

任教学科:四年级 数学

研究的课题: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

个人子课题: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

1、通过《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总结并形成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网络资源的教学应用方法。

2、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探讨,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探索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自己在网络条件下信息收集、分析、整合、应用的能力,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3、本学期我准备重点学习模式三网络资源教学应用十法中的“视听资源创境法”。

本学期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计划:

三月份:

(1)学习学校课题组的总计划。

(2)写好《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子课题研究计划。

(3)撰写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4)丰富博客内容,充分利用的博客向同课题组教师学习。

(5)认真准备课题组安排的课题实验课,及时反思总结。

四月份:

(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钻研有关《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的理论知识。

(2)认真阅读课题组王道兵老师研讨课的教案和说课稿,及时反思总结。

五月份:

(1)继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2)认真阅读课题组上课教师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及时反思总结。

(3)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组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内容等,并上传到学校网站和个人博客。

(4)整理参加课题理论学习的笔记,总结各项课题活动情况,写出心得体会上传个人博客。

六月份:

(1)认真阅读课题组上课教师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及时反思总结。

(2)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组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内容等,并上传到学校网站和个人博客。

七月份:

(1)撰写课题组子课题小结。

(2)撰写个人课题小结,并参加校课题小结交流。

(3)收集、整理课题组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内容等,并上传到学校网站和个人博客。

第5篇

职 务:教师

任教学科:数学

任教年级: 六年级

研究的课题:农村现代过程远程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

个人子课题:农村现代过程远程教育模式一教学方法的研究

研究时间:2019年2月~2019年6月

研究目的:

1、探索出一些适合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使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从根本上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高质量地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

3、使学生既学会学习,又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信息素养。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一教学方法的研究中,引导学生:1、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2、提高了合作交往的能力。3、提高了承受挫折的能力。4、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针对教学需要,认真查阅和分析光盘教学资源,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运用教学设计及相关教学理论,选择、整合、运用光盘资源,促进师生互动,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利用光盘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必须熟悉光盘资源内容,将光盘播放与课堂讲授有机结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改进教与学过程。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工作安排

二 月份:

1、 制定个人工作计划。

2、 上好一节课题研究课。

3、 做好光盘的下载和教学研究工作。

三月份:

1、 丰富博客内容,利用向课题组教师学习。

2、 上好课题研究课。

3、 讨论课题组教师上课中存在的优缺点,找出不足。

四月份:

1、 认真学习和钻研《农村现代过程远程教育模式一教学方法的研究》。

2、 写好课题研究论文。

3、阅读教师的教案和说课稿,做好听课记录。

五月份:

1、 继续开展课题活动。

2、 上传课题组教师评课内容到自己博客上。

3、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进行改正。

六月份

1、 听课题组工作总结汇报。

第6篇

职    务:教师    

任教学科:数学   

任教年级: 六年级

研究的课题:农村现代过程远程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

个人子课题:农村现代过程远程教育模式一教学方法的研究

研究时间:2011年2月~2011年6月

研究目的:

1、探索出一些适合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使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从根本上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高质量地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

3、使学生既学会学习,又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信息素养。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一教学方法的研究中,引导学生:1、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2、提高了合作交往的能力。3、提高了承受挫折的能力。4、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针对教学需要,认真查阅和分析光盘教学资源,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运用教学设计及相关教学理论,选择、整合、运用光盘资源,促进师生互动,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利用光盘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必须熟悉光盘资源内容,将光盘播放与课堂讲授有机结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改进教与学过程。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工作安排

 二 月份:

1、  制定个人工作计划。

2、  上好一节课题研究课。

3、  做好光盘的下载和教学研究工作。

三月份:

1、 丰富博客内容,利用向课题组教师学习。

2、  上好课题研究课。

3、  讨论课题组教师上课中存在的优缺点,找出不足。

四月份:

1、  认真学习和钻研《农村现代过程远程教育模式一教学方法的研究》。

2、  写好课题研究论文。

3、阅读教师的教案和说课稿,做好听课记录。

五月份:

1、  继续开展课题活动。

2、  上传课题组教师评课内容到自己博客上。

3、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进行改正。

六月份

1、  听课题组工作总结汇报。

第7篇

城西小学:严保忠

一、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本人在本学期的研究内容和目标主要有:

一是参加各种培训、学习、研究活动,通过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高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及创造性运用农远工程资源的能力,二是深化“模式一”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将农远工程资源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机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收集并处理信息的能力等,努力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并依托农远工程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三是进一步完善与之相适应的课堂评估、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校评估等评估机制,促进教师素质、学生能力等提高。

二、研究的途径与措施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注重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培训教师,也提高自己。以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的紧密结合为突破口,邀请专家到校讲学,并有计划地外派教师学习,坚持专家引领和骨干引领,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自己和本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注重理论学习,促使课题研究与课改密切结合,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

(1)参与、组织人员学习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等理论,学习并掌握远程教育的有关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求,为资源运用提供有力的前提保障。

(2)参与、组织教师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课程改革文件,端正教育思想,牢固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牢固确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可持续发展”为本的工作思想,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3)参与、组织参研人员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增强教育教学研究者的意识,掌握必要的科研方法,提高参研人员的研究能力。

2、充分发挥子课题成员的作用。努力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带动本组教师深入开展研究工作。

3、注重研究成果的推广和运用。将课题的研究成果有机地整合于教学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并把好的方法和优质的资源向西徐、分部推广。

4、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送教下村等活动紧密结合。深化课题研究的内涵,丰富其形式,以点带面,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上学期我校利用课题研究为依托,连续两周安排10位教师到西徐小学开展农远实验课,和实验成果推广课,本学期,我校将继续开展此项活动,并争取向分部推广。

5、坚持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认真组织阶段研究工作及成果汇报会,本期开展一次优秀研究成果(包括经验总结、课例、个案、论文、调查报告或研究报告等)的评选活动,为广大参研教师提供展示与交流的平台。

6、注重调查研究,坚持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运用,在运用中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调研,及时分析研究对象,并结合班情实际,以研促教,为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服务。

九月份:

(1)研讨交流有关课题方面的问题。

(2)制定、修改、并学习课题组子课题计划。

(3)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十月份:

(1)参与课题组听课、评课活动。

(2)迎接“四县市”课题互评和交流活动。

(3)在实践中探索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方法。将一人两节课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评课内容整理好,并上传到学校网站和个人博客。

十一月份:

(1)及时上传研究课案例、评课记录。

(2)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

(3)加强理论学习的方式、时数,积极参加听课活动。

(4)撰写经验文章,教育叙事,编写教学设计。

十二月份:

(1) 认真上好教研课,积极制作课件,并应用于教育教学中。

(2) 争取写出质量较高的论文

元月份:

1、做好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资料的收集工作,整理并展示相关资料。

第8篇

关键词:软科学;改革;发展;重庆市

软科学这一术语于上世纪70年代由国外率先提出的,上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省市科技管理部门先后设置了省级软科学计划,资助并实施了一大批研究项目,创造了一大批有重大决策参考价值的智力成果,软科学在我国实现了迅猛发展,也为我国经济、社会、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新形势下,软科学的地位更加重要,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党的十七大报告“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为软科学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省级软科学计划是决策智力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科技管理的重要制度,因而对其开展研究价值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以重庆市为例,对软科学计划改革和发展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软科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资参考的理论与思路.

一、软科学的一般理论

(一)软科学内涵和性质

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软科学”一词以来,关于软科学的定义,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使用得比较多的是日本学者提出的“软科学是一门新的综合性科学技术,以阐明现代社会复杂的政策课题为目的,综合应用多个理论或方法,对各类决策对象实施跨学科的研究活动”。我国学者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不同角度对其内涵进行了各种阐释,但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

我们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软科学的定义概括为:软科学是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以及系统科学等相互交叉融合而形成的一组具有高度综合性的新兴学科群。软科学的根本任务是研究经济、社会、科技协调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复杂决策问题,揭示其内在本质规律,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方案、途径及对策;软科学的宗旨是提高各级各类组织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推动经济、科技、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可见,就其性质来看,软科学是一门服务现实决策的应用科学,在学科属性上归属管理科学的范畴,而不是单纯的社会科学。其次,软科学本身不是决策科学,而是决策智力支持科学.

(二)软科学研究边界

一般地说,需要决策的问题就是软科学的研究对象,因而软科学研究的边界很宽泛。从研究对象来分,软科学包括政治、经济、科技、社会这四大类;从研究层次来分,软科学可涵盖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层次;从研究成果的属性来分,软科学研究包括战略、规划、制度、政策、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从研究任务来源来分,包括自选课题研究和委托课题研究.

(三)软科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目前,软科学的基础理论主要建立在系统科学、认知科学和复杂性研究等有关理论上,并随着相关理论的进展而不断进化发展。在具体的软科学研究工作中,需要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目的,广泛吸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以及政治、经济、社会和管理等社会科学领域的各种理论,建立符合研究需要的理论框架.

在软科学研究的方法上,主要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法以及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相结合等工具.

(四)研究的程序范式

一般来讲,软科学的研究程序由筛选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争取经费资助、开展研究工作、形成研究报告、成果评审、成果应用等环节构成(图1).

(五)几个概念的区别与联

系软科学是由研究各类决策问题的知识、理论、方法和工具等聚合形成的系统性的综合知识体系,其内在本质是知识.

软科学研究是人们应用软科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对特定事物开展的研究活动,本质是人类有目的的创新行为活动.

软科学计划是政府部门建立的用于支持软科学研究活动开展的特殊制度,是政府科技计划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一种管理工具手段.

软科学是前提基础,软科学研究是核心关键,软科学计划则是条件、手段和环境.

二、重庆市软科学计划实证分析

(一)研究内容分析

据统计,2002-2007年,重庆市软科学计划正式立项课题587项,前3年数量不多,在80项左右变动。从2005年开始,立项数量大幅增加,达114项。2007年增加到125项。从研究对象来看,这些课题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和科技各个方面,项目数量分别为68项、238项、200项、81项;从研究层次看,这些项目涉及宏观、中观和微观,分别占比重为33%、46%和21%。可见,这期间重庆市软科学研究重点在于宏观和中观,关注更多的是社会和经济问题。从研究成果来看,这些研究是多视角、全方位的,其成果包括了战略策略、发展规划、政策对策、可行性研究等多个方面.

为了准确地评价重庆软科学计划的执行效果,我们对“十五”期间重庆、上海、黑龙江、福建及贵州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在资助项目数量上重庆市居五省市之首(统计数据仅为2002-2005年),其次依次为上海、黑龙江、福建,分别为299项、202项、174项,而立项最少的是贵州省,共资助软科学项目105项;在研究的重点领域上普遍突出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并高度重视战略策略、政策对策的研究;在研究内容上比较注重各自地域特色,比如上海的高技术创新,黑龙江的现代农业建设,福建的海峡西岸发展,重庆的三峡库区和贵州的云贵高原问题.

(二)研究任务分配

从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在渝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承担课题情况看,2002-2007年分别承担课题189,336,47,10项;比重分别为32%、57%、8%、2%.

由此可见,重庆市软科学研究任务分配相当集中,在渝高校和相关职能部门特别是高等院校已经成为重庆市软科学研究的主力军.

(三)研究经费投入

2002-2007年,重庆市软科学总投入经费1494万元,2002-2004年每年投入在200万元以下,2005年增加到344万元,投入量居6年之首,其后2年略有下降。与上海、黑龙江、福建及贵州同期相比,重庆的项目资助总经费和平均资助强度都位居倒数第二,揭示了研究经费严重不足的客观现实(表1).

表1 “十五”期间不同省市软科学投入情况比较重庆上海黑龙江福建贵州项目数量(单位:项)358299202174105财政总投资(单位:万元)88026008681320223.9经费资助强度(单位:万元)2.468.704.307.592.13(四)研究质量评价近年来,重庆市软科学研究虽然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然存在以下薄弱环节,一是研究理论与方法不规范;二是研究深度与广度不够;三是时效性不强;四是创新水平不高;五是研究成果决策价值不大. (五)重庆市软科学计划管理分析

“十五”期间,重庆市出台了《重庆市软科学研究计划管理办法》,实施了决策部门与专家学者联合申报课题、重大课题招投标以及课题专家评审由第三方独立执行等改革举措,并受到了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四大问题,一是计划权威性不够,部门之间各自为政,难以沟通协调,甚至名称都不叫软科学计划;二是省级计划体系尚未建成,绝大多数市级行业部门、区县没有建立自己的软科学计划,计划缺位的反逼效应限制了市软科学计划的职能发挥;三是科学选题成为制约发展瓶颈,上级领导点题无来源,有价值的行业课题被截留,专家自由选题方向又把握不准,研究课题的针对性和科学性难以保证;四是计划课题定期申报制与部分重大问题发生的随机性难以协调,以及计划任务执行的严肃性不够.

(六)现状总体评价

2002-2007年,重庆市软科学研究取得了一批在决策上发挥了重要效用的成果。但从总体上来看,研究经费严重不足,高素质研究团队匮乏,创新水平不高,成果决策价值不大、应用不广,软科学自身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不高,发展尚处于低谷期和爬坡上坎阶段,软科学研究工作者和管理部门任重而道远。新的发展形势下,特别是中央“314”导航定位和重庆市委、市政府建设内陆型开放经济、统筹城乡直辖市等重大战略实施,政治、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中重大复杂决策问题层出不穷,迫切需要软科学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软科学的复苏和腾飞迎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

三、新时期重庆市软科学发展思路

(一)发展理念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提高贡献度、显示度与影响力是重庆市软科学发展的第一要务。为此,应树立以下发展理念:一要坚持服务市委市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宗旨;二要坚持有所不为,突出重点的基本原则;三要坚持以出重大成果建精英团队为战略关键;四要坚持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为根本保障.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是,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把软科学计划建设成为开展领导决策研究的大平台,汇聚一流咨询专家的“智囊库”,服务领导科学民主决策的知名品牌,部分特色研究领域在全国有较强的影响力,软科学步入良性可持续发展轨道.

四、软科学计划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有利于软科学发展的体制

一要发挥重庆市软科学协调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恢复市级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建立不同计划之间的项目立项、软科学成果信息共享等机制;二要规范软科学计划名称,一律用重庆市+行业部门(区县)名称+软科学计划命名;三要建立层级分明,职责明确,布局合理的软科学计划体系

(二)建立科学的课题遴选机制

首先,软科学计划管理部门的角色要由判官转变为组织策划者,在准确预判发展趋势的前提下,秉承以时间换质量和换命中率的理念,超前选题并部署研究,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等待甚至激发决策者的需求;其次,对重大软科学研究课题必须建立领导与战略专家初选-社会公示-正式选题的程序规范.

(三)实施软科学计划精品行动

一是建议计划管理部门设定预期目标,经过科学论证和严格的筛选程序确定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要长期研究的重大领域和方向;二是争取北京、上海等地个别优秀专家加盟,与本地研究人员组成的专业化核心研究基地与团队;三是每年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长期定向支持固定的团队开展特定的研究,相应建立绩效评估和动态调整制度,形成软科学成果长期稳定供给新机制,实现提高研究质量水平和培养专业化研究团队的双重目标.

(四)设置党代表、人大代表软科学研究专项

从在渝省级以上的党(人大)代表中遴选一批视野宽阔、战略思维能力强、口头表达艺术精湛的重点人员,按照一个代表,一支专业研究队伍,一笔研究经费,开展一个重大热点难点问题研究的模式,开辟软科学计划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服务的新领域,借机扩大软科学的影响力,优化软科学发展外部环境.

(五)完善市软科学计划管理制度体系

要继续完善软科学研究人员、评审专家信用记录管理制度,制定并颁布实施重庆市软科学研究范式.

(六)加大研究投入力度与资助强度

一要积极申报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并大幅度提高市级研发资金投入软科学的份额比例。二要优化软科学投入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项目计划立项数量,提高市软科学项目的财政支持强度。三要加大服务行业、企业及社会的力度,拓宽研究资金来源新渠道.

(七)全力推进软科学成果的推广应用

一要对软科学成果进行二次加工凝练,以内部刊物形式报送决策部门参考,并鼓励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二要加强软科学研究成果数据库建设,并在Inter-net上免费向公众开放;三要不定期召开重大战略问题专题柬言献策会、论坛等,邀请市领导及部门负责人出席.

参考文献

[1]成思危.大力发展软科学,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J].

中国软科学.2005,(4).

[2]李 婷.济南市软科学计划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06.

[3]马细珍,陈国民,马友君.提高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立项率的策略[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

[4]王 欣.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管理及其信息系统开发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4.

[5]2006年重庆科技统计报告[R].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06,7.

[6]孔德涌.软科学研究展望[J/OL].

cnk.inet.

[7]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统计.ctin.

ac.cn/.

[8]徐冠华.在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二十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J].中国软科学.2007,(1).

第9篇

认真贯彻实验区有关文件精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为宗旨,以培养具有信息化素养的高素质教师和学生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以全面提高任课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为保障,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独立制作网页课件的能力。通过各种竞赛评比活动,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

2、通过此课题的研究确实起到服务学生,服务教学,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做好多媒体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工作。通过培训、讲座等形式,逐步提高全校教师的操作能力,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对于出现故障的设备,要及时维修,尽量不耽误教学使用。

4、做好校资源库建设工作。硬件要想发挥作用,就必须有软件支持。为了提高设备利用率,丰富校资源库,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共享,我们将继续通过自制、下载和购置相结合的多种渠道,为各科教师提供教学资源。

三、具体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实验校工作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等,各组责任明确,措施具体,成员分工明确,保证学校的实验工作顺利进行。

2、加强硬件建设。

继续加强信息化、网络教学所需的设备建设,建成校园网络系统,建立栏目功能全、实用性强的校园网站,并充分发挥学校网站的作用。在硬件建设的基础上,我们还将成立以信息技术教师为主的信息中心,从硬件维护、网站建设、技术培训等方面对信息中心进行合理划分,确保校园网及教学对于信息技术的要求。同时从三个层面上进行人力资源的建设,构建学校、教研组、个人三级结构。学校为教师的研究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及操作平台,发挥常规教研的作用,

3、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1)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采取集体组织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给每个教师配发业务学习笔记本,规定学习内容与学习要求,定期检查督导。对全体教师进行学科培训,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有效地指导日常教学工作。

(2)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的校本培训。如课件制作培训、计算机网络知识培训等,特别是要以国家级信息技术培训为契机,加大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力度,加强组织管理,确保全部考试合格。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奠定坚实基础。

(3)、学校积极鼓励教师自己制作课件,提高教学效率。学期末,开展教师教师个人网络空间展评。

4、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认真上好计算机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学会应用信息技术分析、处理并解决实际问题。

(2)、继续完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课程建设,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3)、开展各种计算机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锻炼意志、提高能力。

5、课题牵动,进一步构建课堂教学模式。

开展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模式的研究工作,初步探索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整合的有效策略,进行典型课例的研究,初步构建信息技术与单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

6、按照课题组的要求,搞好课题验收,积极准备好各种实验材料,迎接课题组的检查验收。

四、各月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

1、制定计划。

2、技能培训

十月

1、整合课课堂教学研讨

2、准备实验材料,迎接课题组验收

十一月

1、教师课件制作比赛

2、教师说课比赛

十二月

案例交流

一月

整理学校资源库

三月

典型教学设计评比

四月

课题研讨活动

五月

1、教师个人空间展评。

2 参加各种大赛

六月

教师说课比赛

七月

第10篇

1.1 课题的核心概念 

1.1.1 科学素养 

OECD即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做出这样的解释:利用前沿的理论来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并未解决方案提供支撑力量,从而可以使人类更加客观的理解自然的改变,并处理以自己的结论就是我们所说的科学素养。 

1.1.2 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学科优势。利用化学课程特别是高中化学新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素养的内涵、并将科学素养的内容在高中化學课程中进行细化,是利用高中化学新课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也是高中化学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1.1.3 化学教学再设计 

是为了能够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的合理,并且依据理论知识、合理的宣传手段,利用系统的思想处理遇到的问题、设置合理的目标,策划处理方案进行筛选,之后实施方案,依据所得结果对方案进行评估修改的一系列过程。 

1.2 课题界定 

基于科学素养教育的化学教学再设计研究,以提高中学生科学素养、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出发点和归宿,深入学习研究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准确解剖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化学教学再设计科学渗透科学素养教育,探寻化学教学再设计实践操作的方法、原则和策略。 

2 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我校是吴江区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很大,本课题的研究是从我校及兄弟学校化学教学实际出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不断加强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总结课例诊断的要素、方法、类型和化学教学再设计的方法、原则和策略。实现:(1)为高中阶段的科学素养教育的教学设计提供帮助,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2)有助于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的厌学思想,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科学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3)有助于教师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并掌握基于科学素养的教学设计模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对国家、社会真正有用的创新性人才。 

3 研究的内容与重点 

3.1 研究内容 

本课题力求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给学生一个空间,一个发挥创造能力的平台,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化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能够对与生活有关的理化生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利与弊,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研究、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从而为将来有可能成为科研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研究重点 

通过对中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调查,分析原因,从科学素养教育与化学教学再设计的内在关系,基于科学素养教育的化学教学再设计的特征、要求和原则等方面,切实有效的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4 研究方法 

4.1 文献研究法 

根据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的问题。其作用有:(1)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2)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3)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4)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4.2 问卷调查法 

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4.3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由教师或与专家及研究人员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把教师的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切实关注课堂实践,关注教师课堂中的教学行为,筛选与研究采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问题,以研究促行动,提高行动效益,加强行动改进。 

4.4 经验总结法 

第11篇

1、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应试教育)不是对立的。按考证两个概念都不正确。应试教育应该说是传统教育的范畴,素质教育应是素养教育,都应归于教育这个概念的外延内。“素质教育”由于长期应用就约定俗成了。

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正所谓“见多识广,经多见广”。

3、关于什么是课程?既然课程是有课程纲要、课程标准、教材和其他材料组成的,有教师和学生及教学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那么除了教师的备课,讲义,教学案外,学生的所作所为也是课程的组成部分,学生的作业,就是学生做的,也就是了!

4、有关“教学目标”的设计,课改十年来,我第二次听阚主任如此透彻的解读,就是一个“实”字,实际、实用!不是生搬硬套,生拉硬扯。隐性的目标就是隐性的,是整合在教学过程中的。

5、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的关系,我认为我们仍处于“形态”阶段,我们应借鉴先进学校的经验“临帖、磨帖、入帖”,然后根据我们的探索“破帖”,成为我们“个人”的、“个性”的成功模式。

6、扬长教育与补短教育的关系。对二者的关系我们也进行过一系列探索,如“促弱推边”包保制、分层评价等,但我们还没有把这项工作做好,没有做好的原因是这项工作实在是太麻烦,没有形成确保制度落实的机制。

7、讲考试与多元评价的关系时,阚主任讲“升学率的高低就代表推进素质教育的高低”,这对我们讲,就是思想认识再解放。推进素质教育,从来没有人讲就是不要质量!分数是衡量差异的标志,该精确的要精确,该模糊的必须模糊!

第二,管理上的启示:

启示1.思路清晰、明确。纵观

xx县教育局徐庆功局长所做的报告,一是指出了课改的原因,二是说出了课改改什么,三是怎么改,四是课改的策略性。既指出了什么是课改,为什么课改,又指出了课改改什么和怎么做的秩序性做法。同时又把实践中的保障机制总结出策略性的认识观点,来自学习与实践的,令人信服。我们学校的做法是抓住课改的核心——改变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以省规划课题“三步一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为平台改变教的方式的。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研究”为平台,改变学的方式,实践三年来,对比新湖乡中学的实践探索,还是有不小的差距。一是简单化,在没有解决好“改观念”,就进入了改模式、方法、评价了。或者说,还没有完全改变观念的时候就进入了正题,有的老师还没有思想准备,有点“隔靴挠痒”的嫌疑,没有思想的行动是不成功的。二是系统性差,我们的校本培训做得不够好,体现在培训的计划和程序性操作层面,培训的内容不系统是我们的“致命伤”。

启示2.策略中肯,实践性强。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不缺智慧,最重要的是胆识和坚持,敢不敢“干”,能不能坚持干,这应该是各行各业都提倡的!比对我校几年的实践,我觉得我们缺的正是这两点。我们重视了师德建设,重视了积极践行,重视了家校沟通,重视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建设,但总觉得“火候”未到。

第三,方法上的借鉴:

“三人行必有我师”。同样的事情,不同人去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我们校近几年也进行了“学案导学”实验,还进行了一年的“双案”教学实验,为什么我们没有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差在哪里了?

一差在环节处理的方法上。我们的“预习探究”环节在课上,新湖乡中学的在课下(当课下作业处理),效益不一样。

二差在模式不成型,人人必须过成型的课,我们没有做到。

三差在机制运作上。新湖乡中学比我校的机制好,他们有校级值日视导教学走课组,校本视导教学验评组,他们的校本教研培训落实到位,他们实行了“三包”责任制,我们没有。我们还停留在外部,领导与被领导的传统机制上。

通过以上分析,是不是我们就一无是处呢?当然不是,学习就是找差距,没有谦虚的态度,是学不来的,照猫画虎也做不到。立足实际,要找我们的优势,“扬长补短”,借鉴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我们正处于:营造了好的德育环境,在教科

研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的教学质量是稳步提高的。因此,我校我校提出了“高效能管理”和“高质量教学”的“双高”品牌学校2012年建设规划。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教学教研信息平台资源使用与管理工作。建章立制,组建学校信息教研组,充分发挥省、市、区教学信息资源作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科学利用,服务教学,使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之一。

二、研究制定关于教师教育、科研能力评价管理办法,为推进学校高效课堂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三、改革单元测试评价方式,分层评价学生学业水平,抓好过程管理。为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做有益的尝试探索。

第12篇

划线课题范围较大,一般分平面划线和立体划线两种。可选用以下单课题有关应知,应会内容作为生产实习课教学内容:

1.划线的作用是什么?

2.划线时主要使用哪些工具?

3.划线时常用的涂料(涂色)有哪几种?

4.划线的步骤怎样?

5.划线后为什么要冲眼?冲眼的方法,要求是什么?

6.什么是划线基准?怎样选择划线基准?

7.什么叫:“借线”?“借线”可有什么作用?怎样“借线”?

8.什么叫十字贯通线?

9.什么叫划线和配划线?

10.怎样用划规和直尺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以及30°、45°、60°的斜线?

11.怎样用圆弧连接一直线和圆弧?

12.怎样用圆弧连接两直线?

13.怎样用圆弧连接一直线和圆弧?

14.怎样等分圆周?

15.分度头的型号表示什么?它的作用有哪些?

16.分度头的传动原理怎样?

17.分度头的分度方法有几种?

18.怎样划扁圆?

19.怎样划椭圆?

20.怎样划渐开线?

21.怎样划阿基米德螺线?

22.怎样划摆线?

23.怎样划圆柱凸轮的轮廓曲线?

24.摆动凸轮的划线方法?

25.什么叫相关线?怎样划两圆柱正交的相关线?

26.圆弧过台阶时怎样划线?

27.圆弧过斜面时怎样划线?

28.什么是展开图?怎样划展开图?

29.怎样划截头圆柱管的展开图?

30.怎样划圆锥直角管接头的展开图?

31.怎样划漏斗的展开图?

32.划线产生废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在组织实习课教学时,对以上单课题教学内容要备好课,根据教学要求选用。选例说明如下。

示例1:

什么是划线基准?怎样划线基准?

划线时,预先选定一些面或线作为划线的出发点或依据,这就是划线基准。选择划线基准时应注意尽量与设计基准重合,以便直接按图量取划线尺寸,简化换算,提高划线效率和保证划线精度。如图1中的两个平面A,图2中的一个平面A和一条中心线a,图3中的两条中心线a,是图线上给定的设计基准,都可以考虑作为划线基准。一般说来,应选取已加工表面作为划线基准,但要检查个部分是否都能加工起来,否则,要另选划线基准或作为一些“修正”。

示例2:怎样划阿基米德螺线?

一点以常速V沿着一射线运动?而这一射线又以定角速度W绕极点O转动,该点所描绘出的曲线称为阿基米德螺线(见图4)。例如:有一凸轮(见图5)在0°―180°范围内阿基米德螺线,行程为10毫米,凸轮在180°―360°范围内R60毫米,求作该凸轮线(单件生产)此凸轮可采用下列简单方法划线(见图5):

(1)以OA为半径(等于60毫米)划圆;

(2)延长OA至E,取OE等于70毫米;

(3)将AE上半部10等分,连圆心和各等分点(也可多于10等分,等分越多,精度越高);

(4)将AE10等分,依次在各射线上截取半径为60+10/10*n(n为1―10射线数)的长定点1―9;

(5)用曲线板圆滑连接各点,则CE弧为阿基米德螺线。

如果是成批或大量生产,则可采用样板或专用划线工具进行划线。

例3:分度头的传动原理怎样?

分度头的传动原理如图6所示。它的主要部分是一对蜗杆蜗轮,其次是几个齿轮与轴,装于一个空心的铸件壳体内。蜗轮装于分度头的主轴上。蜗杆的齿数为40,所以分度头的传动比是1/40。这就是为什么手把摇40圈,分度头主轴才转一圈的道理。

第13篇

1.1“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概念

“一体化”即为教学体系的一体化。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我们会涉及到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课后的实操练习等几大部分。上文我们已经简单分析了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课教育的现状,正是将这几个部分分裂开来:教师上课自顾自地讲,学生在台下云里雾里地听,课后一知半解地进行练习,这样的教学过程具有十分不好的影响。我们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正是将这三个重要的部分紧密结合,使教师课堂上的教、学生课堂上的学、学生课下的练习进行整合,使整个教学过程有效地进行,从而达成职业教育的目的。

1.2“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想

在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育中,更偏重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操能力,为将来成为专业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侧重点应放在对学生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与加强上;再根据当前市场需求以及就业状况,与时俱进地改进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将最高效实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应该改进计算机专业的硬件设施,确保学生能够进行最真实的训练。另外,在师资队伍的匹配上,也要严格甄选合适的人才,能够紧跟时代潮流,了解学生心理状态与性格特点的教师优先考虑。这是我们在实施“一体化”的一个大前提,在基本条件都提升到相应的水平以后,才能继续考虑接下来的措施。“教”:在现今的教学环境下,以教师为主体的情况已经逐渐转向由学生做主导的模式了,那么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就需要既能够调动课堂活跃氛围,又能够控制住局面的优秀教师。首先教师应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素养,在传授知识上不能有半点失误;其次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分配时间,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难懂的知识点变得易于接受,改善课堂上死气沉沉、枯燥乏味的现状。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到的是一个引导的作用。“学”: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更是要充分发挥其主体的地位。在平时不管是教师还是一些学生会组织,应该多多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来,主动进行思考与配合,抓住每一个可以学到新东西的瞬间。“练”:以往教师可能只会布置教材后面的习题,在下次课简单进行讲解。在我们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抓住练习这样的好机会,选取符合实际应用的习题来布置,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用再重复教材上死板的习题,做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实操练习,甚至可以由学生对下一节课的内容以及讲课方式进行布置。在每一个阶段设置一个集中答疑的时间,将平时遇到的问题却没有来得及得到教师解答的问题统一进行讨论。这不仅有益于个人,也让大家都掌握了新的知识。

1.3“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对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了融合,使整个教学过程十分丰满,事半功倍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在“一体化”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使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这才会逐渐满足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企业不需要空有文凭的人,也不需要将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却不会操作的人,企业需要的是多方面能力均衡,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发挥所长,做出贡献的人。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于现如今的形势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2结束语

第14篇

社会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为会计、统计实现一体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促进了两者资源共享,进一步深化了两者在核算体系中的有效交流。现如今,企业会计业务正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态势,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的问题。统计方法有着简洁、清晰的特点,将其应用到企业财会业务中,必能有效提高财会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因此,展开对其二者的分析与研究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二、统计在财会业务中的应用

统计在财会业务中的应用主要归结为两类:一是用于会计监督。会计监督是财会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是会计人员在开展核算工作时,对某些特定合作对象的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主要利用监督货币计价等方式,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进行事前、日常、事后监督。除利用价值指标对货币进行监督外,会计监督还包括对货物的监督,以保证货物的安全,公共财产不会受到损失。二是用于财务预测。统计方法不仅能够检查出企业财务分析中的漏洞,还能将多层次数据放在同一平面进行比较分析,全方位判断结果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并对企业的发展方向进行科学预测。而在进行财会预测时,工作人员通过整理企业财务活动的数据,结合当时社会背景等客观影响因素、参与者的主观判断综合得出所需要的信息,并运用统计学中数量管理的某些方法,对即将举行的活动进行进一步预测,提前进行规划并加强控制,保证市场的稳定和服务的全面。在实务中,很多统计方法都可以用在财务预测上,如单变量分析、条形概率模型、回归分析法以及多元判别分析等。

三、会计与统计的关联性辨析

会计主要度量工具是货币,其任务是记录、分析并且计算经济组织内的生产情况、运行过程和最终结果,这是企业日常运营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并对企业科学决策和规范管理有重要意义。统计方法则是指在收集数据后进行整理、分析,对数据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总结,然后得出结论的方法。其一般利用数理统计推断原理,对被统计对象的特征进行测量、描述和分析,并建立出相应的数据模型,以此进行分析。统计方法在设计方案、分析可行性、预测市场等工作中都有大量的运用。两者关联性具体如下:

(一)两者联系

第一,会计是统计产生的基础。进行统计所必需的指标和相关数据都是从会计中得到,同时,统计中最常应用的记账方法所遵守的原则也来自会计原则。统计是经济组织中常用的一种管理形式,可以反映经济组织在经济活动中的投入和产出,也可以反映流通资金的运行情况,通过对会计相关资料的分析,可以提炼出与统计核算相关的信息用于经济管理。

第二,统计和会计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会计和统计两者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具有高度协调性和统一性,实现两者一体化是维护当前市场经济秩序的客观需要。其中,统计工作的基本指标是时期指标,该指标是统计核算的初始指标,同时,在会计过程中也有所反映。而在会计应用办法中,统计的平均数理论也是会计加权平均法的产生基础,可见,会计和统计是相互渗透与联系的。

(二)两者区别

第一,在核算目标和原则方面的区别。统计的目标是反映经济组织的财务流通过程,对宏观经济情况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为企业决策和财务管理规则的制定提供依据;会计的目标是将企业的现金流通量、财务经营状况和最后的收支结果等信息进行归总,交由主管部门审查。

第二,在核算方法方面的区别。统计采取属地管理方法,对所有的核算资料进行统一管理,最终形成总体核算;会计则采取分级管理和分层管理的方法。

四、推进会计与统计一体化的实现路径

(一)夯实人才基础

实现会计和统计一体化目标的关键在于人才支撑。但当前一般企业单位的基础会计工作人员对会计和统计的一体化都了解甚少,将会计资料作用于统计核算成为一大难题。如果会计资料不能及时提取并有效保存,将造成企业重要信息的流失和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会计工作人员由于缺少相关统计知识和统计能力,不仅制作的财务报表水平偏低,其真实性与科学性也难以保障。因此,立足于经济新常态发展形势下,财会人员不仅应具有较强的运营能力和偿债能力,还应当具备能够对经济形势进行基本预测的能力,以及能够对经济发展参数进行计算,以此为企业相关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因此,为了促进会计和统计的一体化,企业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培养一批素质过硬的优秀财会人才。

(二)明确岗位分工

现有部分企业的会计人员和统计人员仍处于分工混杂的状态,造成会计工作开展不够深入,统计工作开展也不够完善,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数据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首要环节就是实现明确的分工合作,加强统计和会计人员的交流,使两者在职能上能够形成互补,积极协作,高质量地完成工作。

(三)善用计算机技术

信息时代工作业务开展多依赖于计算机操作,而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也确实能够为会计资料和统计资料的互相利用提供技术基础,进一步促进两者有机结合。对此,企业应当积极组织财会工作人员参与技能培训和进修,促使相关人员能够灵活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方法,提高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由此综合利用各种先进技术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第15篇

关键词:测控技术;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殷红(1978-),女,四川都江堰人,兰州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彭珍瑞(1972-),男,甘肃民勤人,兰州交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教授。(甘肃 兰州 730070)

基金项目:本文系兰州交通大学重点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012Z0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5-0078-03

兰州交通大学机械工程、车辆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3个省级重点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都包含了机械测控技术课程群平台体系。在近30年的课程改革发展中,机械测控技术课程体系一直是兰州交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重点建设的课程群之一。随着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与铁路及其它交通运输领域的先进测控技术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对机械类测控技术课程体系的优化研究势在必行。[1]

我校机械测控技术重点课程群建设随着教育部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而启动,开启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测控技术类课程体系的重构和优化工作。[2]在课程体系的改革建设中,以“服务铁路,机电结合”为指导思想,与实际工业测控技术紧密结合,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优化研究,彰显了我校的铁路优势,突出我校测控专业的特色。第一,解决了机械测控技术发展与教学内容、手段之间如何衔接的关系问题。第二,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以及实验实习教材和设备缺乏的问题。第三,解决了长期以来青年教师实践能力薄弱、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结构

兰州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机械测控技术类课程体系包括“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测试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气控制及PLC”、“测控电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英语”、“微机测控系统软件设计”等课程,为机电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专业教育的主干课程体系。一般课程体系构成如图1所示。

目前,机械测控类课程每年授课人数达800多人,涉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工业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热能动力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等多个专业。主讲和辅导教师形成了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组成的合理梯队,为培养机械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做出了显著的贡献。然而,如何将测控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纳入课程教学,如何适应地方高校扩招以来,机械测控技术课程群教学面临大众化教育转型的问题,成为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关键。

为了适应铁路发展的需求,使课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授课效率更高,测控对象更加明确,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改革后如图2所示。这些专业教育课程与学科基础课程和实践教育部分密切联系。只有有机考虑各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关系和知识更新,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才能有力地突出铁路机械测控技术的特色。

随着机械测控技术重点课程群建设深入开展、校级精品课程“机械测试技术”和省级精品课程“机械控制工程”平台的搭建、历年来对教学中出现的弊端的资料积累、学生就业趋势的分析调查,[3]对全面调整机械测控技术的课程体系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在课程体系的优化中,紧密联系我校自身的优势,结合测控系的师资特点和硬件设施,优化改革机械测控技术的课程体系,突出我校面向铁路的办学特色,使课程体系结构实现重点突出,特色鲜明,详略得当的特点,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程体系优化建设的思路

机械测控技术课程体系的优化参考知名特色测控专业的办学水准,准确定位具有我校铁路机械测控技术特色的办学思路,充分利用精品课程建设的带动作用,编写优秀教材,改革实践体系,加强学生测试与控制实践的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4]实施课程体系与实践环节的重构和优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改革中秉承宽领域、厚基础、重应用的办学思想。课程体系所涵盖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基本参考了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特色测控类课程的教学计划。但各学校的特点和主要面向的工业领域以及师资特点不同,所以并不都完全适合我校的专业建设。我校测控技术课程体系经过长期的建设,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课程群建设上不断探索。考虑各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避免出现内容重复讲授,也避免有些重要内容在各门课程中都没有深入阐述的情况。这对于在有限而珍贵的课时中讲授更多现代测控知识的教学理念是非常关键的。

另一方面,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课程前后衔接的优化研究也非常重要。课程的设置需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重点指向铁路机车车辆测控对象的特点,同时兼顾一般工业过程的测控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充分利用师资力量和设备资源,在课程体系的安排上突出铁路机械测控的特点。

同时,在有限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应充分训练学生在检测与控制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与重点课程的理论教育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真正实现工程型人才的培养,做到与大交通、新测控的发展与时俱进,与铁路及其它交通运输领域的先进测控技术紧密结合。

三、实施方法与效果

在整个课程体系的改革中,紧密联系我校自身的优势,结合测控系的师资特点和硬件设施,优化机械测控技术的课程体系,突出我校测控专业的办学特色,合理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效果。参考全国各大高校优秀的测控专业办学单位的课程体系,分析我校和他校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可参考的类同之处和区别,在此基础上突出铁路机械测控的特色,为我校测控专业及机电学院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体系建立完整的测控技术课程体系。

1.课程内容的优化

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删减重复出现的内容,加强现代测控技术知识的渗透,强调铁路及相关运输领域中的测控对象实例。由图2的结构可知,在整个课程体系的设置中,以机车车辆为最终测控对象,侧重机械类测控技术知识体系的构建。

将学科基础部分和专业教育部分的课程有机对应,形成知识良好的继承性,去除知识讲解的冗余,避免知识衔接的断裂。使实践教育中具有铁路特色的机械类测控对象的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水到渠成。

在教学进程计划的优化中,强化机械类课程的设置,加强机械与测控教学的联系。弱化光学类的课程教学,电气类课程根据机械测控课程的进程适当调整教学计划。服务于机械方向测控人才的培养目标,围绕机械测控课程的教学主线,对专业教育课体系进行优化建设。

2.立体化教学系统的建立

教学团队围绕机械测控技术课程群建立了由课程教材、实验教材、电子教案、网上资源库、试题库、远程实验系统和自动命题系统组成的立体化教学系统(如图3所示)。

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测试技术》、《控制工程基础》教材确立为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并参加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同时在电子工业出版社等出版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英语》、《电气控制与PLC》、《面向对象的测控系统软件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系统设计》等,都是该课程体系中重要的支撑资源,这些教材在国内十多所高校推广使用,效果良好。

根据课程内容编写的实验教材和远程实验系统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5]网上资源的建设开阔了学习的视角,打破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加强了各门课程知识间的联系。[6]自动命题系统提高了测试的效率和公平性,也为学生自主检测学习效果提供了便捷的途径,更有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课程建设注重课内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学习相结合,课堂资源与网络资源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立体多维的学习环境,提高工科院校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7]

课程建设充分利用我校的铁路优势,突出我校机械类测控技术教育的特色,面向工程应用型人才建设目标,建立完善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体系,将课程体系建设推向“知识、能力、素质型”大众工程应用型教育。

同时,也积极探索试点班级的精英教育,在“詹天佑班”的建设中开展的控制工程双语教学拓展的学生的专业视野,纵深推进了测控技术课程体系的精英化教育。[8]

精品课程的建设是课程体系优化的平台,在“控制工程基础”、“测试技术”、“测控系统软件设计”等省校级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其辐射带动作用,启动其它课程全面改革的进程,带动机械测控技术课程体系的优化,从根本上实现测控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性改革。

3.加强实践教学

机械测控技术课程体系的实践教学占总教学工作量的27.8%,占据教学内容中的重要地位。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在信息检测和控制工程领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培养学生信息处理、工业检测、微机测控、智能仪器及传感技术、机电一体化方面的实践能力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工程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实践教学的改革中,采用了“课堂教学——实验实训——科学研究”三者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结合课堂内容自主开发实验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实践学习环境。远程实验系统,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加大测控系统设计、单片机、PLC、电子工艺实训等重点课程的课程设计力度,调整金工实习的内容和课时,突出测试和控制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增加学生的认识广度,解决实验设备有限和实验项目多的矛盾,可以将虚拟实验室和常规实验室相结合,兼顾学生动手实践和对高新测控技术的感官认识和仿真操作能力,使实验体系的改进得以实现。通过基础实验室、测控实验室、金工实习基地、计量实习基地、校内外科研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强化训练,不仅丰富实验内容,也可以带动学生参加科研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增加对工业工程问题的认知。

4.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课程组由治学严谨的资深老教授督导,建立了培养中青年教师的平台,探索出可以不断培养出优秀中青年教师的良好机制,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的优秀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成员一直以来不断研究测控技术类专业平台课程及其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将测控系的教学特点与检测技术与智能控制研究所的科研内容相结合,以科研促教学,不断优化和改革教学形式和内容。近年来,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13人次,承担教改项目4项,实验教改项目3项,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各1门,发表教学科研论文100多篇,出版教材8部。

四、结束语

兰州交通大学机械测控技术课程体系已发展多年。为了适应测控技术发展的脚步,与铁路机械测控对象紧密结合,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课程体系的改革以精品课程建设和编写优秀教材为切入点,参考知名特色测控专业的办学水准,准确定位我校具有鲜明特色的测控技术课程体系的建设方向;以专业教育课的体系重构优化为重点,突出铁路机械测控技术课程的主要脉络特点;通过实践体系的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检测与控制的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通过精品课程建设的带动作用,加强各门课程内部的细节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宏观调整与微观建设同步进行,课程体系的重构与实践环节的配套改进,使机械测控技术新课程体系改革的实施最终收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思强,卞继红.论办学定位与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耦合[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49-53.

[2]刘欣.课程与教学发展变革的基本走向[J].教育探索,2012,(4):23-26.

[3]崔军.整体工程观:毕业生就业能力诉求与课程结构调整[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68-72.

[4]杨学军.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1):5-8.

[5]赵建华.高校实验教学目标探析[J].高教探索,2012,(4):73-75.

[6]谢明凤.基于网络学习平台和知识本体应用的远程课程资源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3,(5):7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