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内部员工管理制度范文

内部员工管理制度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内部员工管理制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内部员工管理制度

第1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薪酬制度;激励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6.61;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084-01

薪酬制度是组成现代电力企业制度的重要部分。薪酬制度体系的科学合理性,不仅可以增强企业对外竞争力,并将外部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同时对内也有着重要的驱动作用,可以留住和激励优秀人才。于此,电力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企业竞争中处于制高点位置,只有不断完善、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

1 电力企业中薪酬激励的重要性

激发动机的原始在于需求,如果没有需求,那么激励几乎不可能成为其活力和动力的有效途径。通常需求的内容主要是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应用与企业的薪酬激励,也就是说对员工薪酬整体回报的需求。由于需求层次不同,所包含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激励作用十分丰富,促进企业进场目标设置,激发动机同时对员工行为进行引导。当满足低层次的需要时,又要继续激励上一层的需要,因人而异的形成多种内容丰富、形式各样的激励方案。这要求企业必须将组织的目标与满足员工需要设置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要对充满活力的需求理论充分掌握,同时还要对激励员工的相关管理策略特别注意。在当代社会中,不管人们有着什么样的需要,其目的基本都一样。都是为了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实现自我价值、希望得到社会认可和尊重、充分展现自己。在电力企业中,建立完善的薪酬制度正好可以实现如上述员工的需求。其中,员工的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表现在薪酬制度上可分为两种报酬。一种是是企业对其提供的金钱、福利待遇、津贴等,另一种是员工内在的工作成就感,取得良好的认可、个人价值实现、可望的晋升机会等。作为新时代的电力企业,应提出促进对组织目标与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方针策略。企业如果此相在竞争激烈的竞争中能稳住人心、实现企业目标,那么企业管理人员只有在薪酬制度中不断灌注以人为本思想,人文关怀落到实处,同时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促使员工获得良好的满足感,提高工作热情,对企业充满信心,善于创新、敢于挑战。

2 建立科学薪酬制度的策略

当今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包容的市场,电力行业也不再是一家独大,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没有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是不能够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的。

2.1 薪酬定位

电力市场是开放的,人才市场也是一样,当今社会,人才是这个社会的主旋律,但是以往的“铁饭碗”的格局早已被打破,用人单位用人自由,个人去留自由,没有更多的地域的限制。随着电力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区的电力行业的差异化就表现出来,很多电力企业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经济能力以及体制等方面的限制因素导致电力企业的薪金以及福利制度相差甚远,这就导致了很多人才往报酬更加高的地区流动,很多电力企业为此流失了很多人才,这对于企业来说是极大的损失。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对各地区,各职位的薪酬制度进行一个调查,就一般来说职位的薪酬水平是根据市场水平来定的,但是@并不能一概而论,一些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的一些职务的薪酬水平就比自然资源相对较差的地区高很多,同时还需要结合企业盈利能力,人才的个人水平以及当地人才的现状等问题具体的分析思考,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出相关的薪酬水平。

2.2 职务分级设置

在电力企业内部,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对于职能部门的分级是十分必要的。这个方面首先就需要企业内部优化机构设置,确定好每一个部门的职权范围,制定好每一个部门的考核制度,业务量的规定,对于绩效考核具有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的实践告诉我们,精简职能部门对于企业长远发展来讲是具有相当战略性的决策,如果在企业内部出现,部分部门分工不明确,越权管理的现象会就导致企业内部管理杂乱无章,以至于有些部门甚至出现真空的现象,这样就严重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影响企业的公平性以及企业的绩效考核。

建立精简且分工明确的组织结构对于企业建立合理科学的薪酬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不同职位的不同考核办法来确定职员的薪金激励制度,对于提高职员的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优化企业内部资源,使人才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2.3 薪酬结构设计

薪酬结构设计现行的方法在电力企业中大致有三种:岗位技能工资制;岗位薪点工资制,岗位职务工资制以及岗位学历工资制,岗位职务工资制以及岗位学历工资制。具体设计薪酬结构可以从三个方面设计:基础工资;绩效工资和特殊工资。

基础工资作为工资中的基础组成部分,与员工的生活休戚相关,对于这个方面,在设计的时候需要通过三个方面来确定激励机制:员工的学历;技能水平以及工作经验。正常情况下,员工工作经验越丰富,在职位不变的前提下,薪酬的水准需要根据现实的情况提升。

绩效工资,是对企业职工业务能力的考察,对于绩效工资的多少一般是更具业务员自己完成的业务量为准的,同时绩效工资是企业创造价值的直接体现,在此可以将绩效工资分为长期和短期,例如年度奖励,达标奖励等。个人的所创造的价值能够通过绩效工资很好的表现出来,这对于员工是一种直接的激励。

特殊工资,一般是企业针对特殊人员所设立的工资类别,例如公司临时聘用为解决,销售问题或者管理问题的专项人员所支付的费用。

2.4 考核体系

考核体系与薪酬激励制度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完善科学的考核制度薪酬制度就显得无据可依,直接会影响到薪酬制度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考核制度需要完善且健全,对于考核制度的建立,电力企业不仅仅需要参考员工的个人业绩,同时需要参考很多相关的数据确保公平公正,例如员工个人的学习能力,员工的业务能力等。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员工的认可感,为员工创造直接的财富,同时还可以形成企业内部良性的竞争机制,适当的危机感对于激发员工个人的潜能还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就可以实现整个企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使得员工的时刻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公司负责。

3.结语

随着电力行业市场化的程度不断加深,行业竞争会更加的激化,会有更多电力企业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薪金制度是企业长远发展的保障,是企业稳定内部人才吸收外部人才重要措施,更是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渝艳.试析电力企业如何完善薪酬激励制度[J] 科技与企业,2012(11):89-90.

第2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

一、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意义

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内部控制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医疗改革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我国当前医疗改革大的形势之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很明显的促进其发展进程,保证公立医院各项工作运行机制的正常开展。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此外,还需要对公立医院的资金运转、盈利管理等活动进行管理控制。从这个角度来说,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大大提高医院的效益,促使公立医院的各种医疗资源得到很好的利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实现公立医院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意义主要表现为,第一是可以促进公立医院经营的规范化和合法性,可以最大限度地对合同的风险进行防范,加强医疗合同的执行效果;第二是可以保证医院资金运营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使得医院的资金能够得到更加规范的使用,有效地避免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第三是可以有效地维护医院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有助于保证医院控制机制得到有效实施。然而我国许多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环境欠缺,缺乏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基于此,有必要对我国公立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的主体单位,是由政府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医院,具有经营性、生产性和公益性等特点。正是由于其具有公立性的原因,往往许多公立医院并没有充分把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放在重要的位置,想当然的认为救人治病是医院的职责,只要能救死扶伤就行,没有必要去做内部控制,对于医院的管理不重视,对医院的管理意识十分淡薄。此外,还有部分医院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内部控制无非就是制定简单的制度,没有理解内部控制的真正含义,误解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这两者概念的区别,甚至认为,认真执行内部控制会影响医院获得到赢利,把这两者放在对立的位置之上,这就导致部分公立医院不重视内部控制,部分医院会更加侧重于业务拓展,而不在意内部控制,出现规避风险,甚至出现违纪违章行为,不能提高医院的办事效率。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导致许多公立医院的工作员工在对待内部控制时,很难严格按照制度执行,或者是产生抵触情绪,不但妨碍教育活动和医疗科研的开展,同时也影响医院医疗活动的正常进行。

(二)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不到位

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说到底是财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但是我国目前许多公立医院的基础性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医院的收入管理不到位,乱收费现象层出不穷,部分公立医院对收费票据和药品价格的管理不够正规,存在着管理和监督的空白,这样不但损害了医院的形象,更重要的是损害了病人的利益,比如存在着私收红包等现象,缺乏对药品价格的管理;二是公立医院的会计信息真实性不一定正确,会计工作没有得到正常的监督,容易造成编造作假的现象,使得谎报利润和收入、私设账外账、人为编造会计事实等问题,导致公立医院的事实情况与核算不相符合,医院会计信息抢走;三是公立医院的经费支出缺乏监督,造成医疗成本大幅增加,主要是由于医院对经费支出的申请、审批和审核制度不是很健全导致的,许多公立医院在进行产品的采购以及付款时候没有做到职责分离,存在着许多管理上面的不足,很容易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存在着差异

一般来说,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工作人员需要对内部控制和财务都有着一定的要求,不但需要具有一定的财务知识,同时还需要对相应的法律法规有相当的了解。但是目前我国许多的公立医院在专业能力、在心理素质和技能上都无法达到实施财务管理的要求,非常容易导致这个工作没有落到实处,流于形式,影响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正是由于内部控制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助长了部分工作人员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

三、完善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建议和对策

(一)增强公立医院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意识

增强公立医院对财务内部控制的良好意识是保证财务内部控制能够落到实处的有力保证。首先,应当提高公立医院领导对于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领导层面必须能够以身作则,只有这样,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才能够具备实施的提前,因此,公立医院的领导者需要提升自我认识,将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尽快尽早转移到具体的行动上来,从而充分调动医院其他内部控制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完善公立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我国公立医院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一是健全公立医院的财产物资管理制度,比如可以规定只有经过允许的人员才能够有权对医院的财产进行管理,从而保证医院资产的安全性,可以定期或者定期地对医院的资产进行检查,也可以对医院的资产进行投保,从而保证医院的资产安全;二是建立更加完善的职务分离制度,即对公立医院的职务分工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进行控制,比方说,公立医院的会计不能再担任费用收入、财会档案或者是监管核查的岗位,三是对预算进行全方面的管理,包括预算的执行、审批、考核和调整等制度。

(三)强化医院内部财务的基础性工作

公立医院应该进一步从思想上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从行动上统一起来,加强对内部财务基础性工作的控制。特别是要重视对医院成本的控制,比如可以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制定成本控制的执行标准,针对公立医院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的科室,核算相应的成本,把握开源节流;对采购和付款这两个重要环节进行重点把控,严格审批各个流程,必要时可以不同的科室轮换审批;加强对单位印章的管理,通过多个印章对一份资金使用生效,一位工作人员不能保管全部的印章。

(四)构建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信息系统

公立医院的信息化系统是各种工作正常进行的基础,对于内部控制来说同样如此。因此,公立医院要想做好内部控制这项工作,就必须要重视起信息化工作。严格规范公立医院与资金相关的各个流程,包括物流、收费、采购和审计等。加大对信息化的投入,建立先进的信息化系统,确保领导者们可以随时随地轻松地获得医院的赢收情况,从而为领导者们提供及时正确的决策依据,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

(五)强化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

良好的内部审计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同样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第一是要保证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具有权威的、独立的,只有这样,内部审计才有说服力,否则就是自欺欺人;第二是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能够认真负责地对待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主要负责财务的检查和监督,还需要对最后的执行情况进行回馈;第三是要加强内部控制相关人才的选择和培养,内部控制对于人才有着较高的要求,工作人员不仅需要专业的财务知识,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法律知识,因此,有必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相关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及时充电,让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工作能够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陈秋燕.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促进医院内部控制[J].中国经贸,2014(4):173-174.

[2]韩迎春,成水兵.健全医院内部控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J].中国外资,2011 (18):113-113.

[3]虞艳,许剑红.以内部控制建设促进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7(7):186-188.

[4]蒋元书.试论医院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J].财经界:学术版,2014(8):185-185.

[5]王洪英.浅谈如何做好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J].知识经济,2014(1):37-37.

第3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企业管理过程中实现信息透明化,已经成为一项重大的研究课题。现阶段,很多大型企业已经建立IT内部控制体系来实现公司的内部控制,使员工增进了对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的认知,规范了公司内部控制的流程,显着提高了管理效率,增强了企业实力,为公司实现战略目标和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现阶段公司内部控制的不足之处

    公司内部控制的相关负责人意识还相对比较薄弱,由于企业或公司的发展速度较快,加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的不足以及思想观念的薄弱,就从根源上导致了公司内部控制的不健全发展。关于IT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不够完善。没有积极运用IT内部控制体系,信息透明化程度不高。很多公司会计核算不遵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自行使用会计科目,这种不符合制度要求的行为,导致了会计信息质量下降,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另外是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工作不严格甚至存在不合法行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规范,经常造成帐底不清或是账务不符的麻烦现象。

    随着我国部门预算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很多企业的预算控制得到了一定的加强,但是还存在不健全和不合理的地方,例如:预算编制不完善,不够精细;预算的刚性不够,计划性和科学性力度都不够。对资金的使用和配置缺乏预见性,这样就大大削弱了预算的控制能力。

    二、IT内部控制体系的相关建设

    1.搭建内部控制的知识管理平台

    要想提高公司内部控制的管理质量,在IT内部控制体系中,搭建内部控制的知识管理平台,可以为实现内部控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具体做法是将公司内部的准则以及相关规定,以电子化的形式放在这个知识管理平台上,这样,可以有效地向员工普及内部知识,让员工及时把握内部知识的学习、公司的发展动向以及形势的动态变化。在管理方面,要建立相对完善的企业运作业务的流程体系,将其以文档形式呈现出来,在整个流程中,将公司内部控制的管理条例和规范渗入其中,这样也便于管理人员进行检索。公司的员工,通过再内部控制的知识管理平台学习相关知识,明确自己的岗位权责和公司的相关制度,一来可以补充员工的头脑和知识储备,二来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的有效性,进而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

    2.将内部控制与公司日常运作系统结合,领导加强监控

    将内部控制与公司日常运作系统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实现实时监控,能够更好地完成信息透明度视角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公司一般由上级主管领导机构及监督部门组成,且制定了一套企业内部决策方法。在管理企业时必须做 lunwen.1kejian.com到各方权责明确,有效制衡,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时,必须设置预算管理委员会,使其位于核心地位,发挥综合领导、协调作用。在其下面分设预算管理的各个职能部门,以及时处理和预算有关的所有日常管理事务。针对各个部门提出的预算方案先进行初步审查、再进行全面平衡、汇总编制,和预算相关的各方通过明确企业的管理目标,编制预算、执行并且控制。其次,控制预算最后还是必须通过责任制考核,要有相对独立的内部审核部门对预算结果进行评价,为了确保其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通常是决策部门,依据审核结果,对预算控制的相关责任方进行激励。以此建立起从企业领导至企业职工的梯级全面预算意识,形成科学、合理的预算模型,并运用现代化的软件技术提高企业财务预算的科学性和效率性,加大对资金的预算管理。在领导的监督和带领下,逐步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

    3.构建全面预算目标系统

    企业的全面预算目标体系集中体现了单位的发展战略,主要包括经济指标与非经济指标两项内容,在制定全面预算目标时,需要制定者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以有效避免出现方向性错误。预算目标不能定太高,太高了完成目标的机率微乎其微,会打击团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不能太低,太低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要分级设立短期、中期以及长期目标,把预算目标逐层分配到各个部门的每个员工身上,使经济指标和非经济指标相辅相成。同时要注意把全面预算目标体系恰当融入内部控制体系中。

    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也应加强控制力度。首先,编制预算,也就是事前控制,这是一个制定预算目标的分解过程,主要控制单位内部有限资源的分配方向,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制定出的各种方案,是对未来工作内容具体分配。其次,调整、执行预算,也就是事中控制,根据预算的工作内容,实施各种预算方案,促使各相关主体依照事前的预算开展工作,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合理调整预算指标,其控制具有一定的灵活主动性。最后,评价预算执行情况,也就是事后控制,对预算执行以后产生的效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找出不足之处,不断改进,积累预算控制经验。预算不仅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同时也是事前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应全面发挥预算监督职能,对于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突况,实时监督,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各项预算目标顺利发展。

    4.建立预算考核系统

    在IT内部控制体系中,建立相对完善的预算考核系统,将公司的考核机制电子化,在网上实现对内部控制的评估活动。须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制定一定的奖惩、绩效管理办法。为了保证全面预算管理贯彻落实到位,必须把全面预算管理纳入单位绩效考核体制内,其考核的内容主要有: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年终结算的考核以及贯彻执行奖惩措施的考核等。企业在完成一个预算年度以后,内部审计部门出具评价报告,在这份报告中,要给出控制的不足和需要修改的意见,责令相关部门整改,为制定出更加完善的预算控制方案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对执行全面预算过程中,一些人员的不正确行为造成的损失,要按照企业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企业作出贡献的人要适当奖励,调动全体人员参与预算控制的积极性,促使预算控制体系保持良性循环。

    三、结语

    基于公司信息透明度视角,建立IT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搭建内部控制的知识管理平台、构建全面预算目标系统和预算考核系统,将内部控制与公司日常运作系统结合,实现实时监控,加强控制力度,使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不断趋于科学化、规范化。建立IT内部控制体系来实现公司的内部控制,可以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媛媛.基于公司信息透明度的IT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兼述我国通信运营企业的经验[J].财务与会计,2012,(6):75-76

    [2]何玉润,杨有红.信息透明度、会计责任与全球财务报告——第23届亚太地区国际会计专题研讨会综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6):110-115

第4篇

一、内控管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作用

1、保障企业管理信息的真实性

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需要得到切实的保障,而采用内控管理能够有效实现上述目标,由此可见,采用内控管理在现代企业经营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企业领导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相关信息可以为企业经营方针的有效实施提供可靠保障;熟悉掌握现代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动向以及熟悉掌握企业经济实力,能够为企业的正确决策和判断提供依据。

2、防范企业风险,确保实现目标

及时地预防和控制企业风险,作为实现生产经营活动发展目标的一种根本措施,而采取科学的内控管理能够强有力实现预防风险目的,由此可见,内控管理属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内控管理首先对企业运营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其后采取合适的措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控制和调整,将影响企业发展的潜在风险予以消除,因此,可以实现有效防范企业风险,确保企业目标实现。

3、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性

企业资产的安全需要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结构,并以内部控制结构作为企业控制制度的重点,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健全且完善的内部控制结构,不仅能够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而且能够有效控制物资财产的各个过程和环节,如计量、采购和验收等,可为企业财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提供保障。企业内部制衡的核心机制是会计控制,其以《会计法》相应要求监督企业内部会计工作。体现在几点。(1)企业内部员工、部门以及岗位之间相互验证仪保证各个机构间的相互制约,而内部结构之间相互牵制并形成相互影响的效果。(2)企业内部员工个人或者单独部门无权处理经济商业业务活动,且与本商业活动无直接关系的部门或者个人的许可证需要经负责人员核对后方可发挥效用,适当更换重要岗位工作人员,防止出现固定个人担任控制关键要害结构。(3)财务监控权由熟悉和了解企业经营环节的人员掌控,其主要是通过有效实现分权制度的方式,防止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失和亏损,进而避免企业的各项利益受到损伤。

4、保障经营企业的有效运行

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需要依靠统计、会计以及业务等部门的相关制度与规划,整合经营、财务以及生产等部门,协调各部门间的联系,以实现企业内部整体协同的效果。采取较为严格的绩效考核以及监督制度,真实反映企业员工工作情况,采取奖罚制度激励员工工作潜能以及工作积极性,以实现整体提供经营效率的目的。综合考虑当前市场发展形势,企业发展至特定时期可能出现多种不协调因素,如资源设备、机构设置以及财务管理水平等与企业发展形势不适应,资金、人员失控等现象逐渐凸显,因此企业经营管理失控风险得到彰显。严格且富有创新性的内控管理制度以及体系不同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其重视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建设,目的在于塑造具有企业个性和特色且符合市场发展形势的新型化企业管理模式。

二、内控管理体系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运用

1、和谐管理环境的开创

企业员工自身行为受到企业管理环境的影响,即良好且和谐的企业管理环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自觉性;此外,企业和谐管理环境能够为企业内控管理措施的顺利进行提供帮助。企业部门设置、企业监督部门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均是企业内控管理的影响因素,相关法律规章制度指出,企业部门应该构建合理的公司的运行模式以及管理制度的合理构建,能够为企业责任归属、科学分工以及管理经验模式的构建提供保障。企业的经营致力于企业长远持久发展和扩大,而制定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额人力资源政策是前提,实施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是保障。

因此,企业招聘员工首先需要考虑员工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能力;员工被聘请后,可采取继续教育的形式不断提升员工的自身专业素质。针对企业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进行培养,以积极乐观、富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合作意识的员工作为员工培养主要方向,充分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不断增强企业管理层面的风险意识,为企业内控管理工作持久进行创造持续条件。

2、企业经营风险的全方位评估

企业的良好运行同正确的风险评估之间的联系紧密,即企业运行的效果和效率离不开风险评估,主要表现在,现代企业对经营活动中的潜在风险及时地进行辨别和分析,依据风险评估情况采取对应的弥补措施,进而实现企业安全顺利运行和操作。企业结合市场形势设立合理可实现的控制目标,针对与企业发展相关的、可靠信息系统予以跟踪和全面调查,联系当前市场发展形势和企业自身实际经营状况,做出合理的风险预测分析和评估。

正确预测企业运营活动中的风险并予以良好的内部风险控制,需要做好以下三点工作:其一,针对当前企业发展中的各个风险控制点进行管理,树立企业管理层的风险意识,设立有效风险管理系统;其二,统筹使用各类针对如何降低、避免、分担以及处理风险的应对策略,及时有效对风险进行控制;其三,以现代企业业务拓展情况收集以及风险变化等相关信息为依据,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采取对应措施,凭借风险评估手段及时地调整企业内部措施,并落实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风险应对措施。

3、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增强

(1)审批制度符合企业现状

科学严密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企业管理层面充分利用自身职权并积极承担与自身相关的责任,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予以规范性的操作,进而构建一个同现代企业内部员工素质、机构性质相一致的审批制度,包括企业领导层需要承担的责任、工作流程以及相关权限等。

(2)财政收支审批制度的完善

企业财政需要依靠严格的管理制度,主要是因为,企业内部进出债务需要依靠严格的规范制度,进而减少企业物资浪费现象;其次,依照严格的管理制度办理企业财务,可以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进一步降低企业物资浪费现象的发生率。

(3)内部制度与企业需求具有一致性

以《会计法》以及国家会计管理相关制度为依据,构建能满足企业账务处理系统要求的系统。此外,现代企业还需要以自身经济业务流程为依据,不断探寻内控管理的控制点,并充分利用审核、审批制度等原始凭证,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会计业务章程。

(4)设立财政预算控制制度

严格把控企业未做预算的财政支出,即在企业财政预算范围内,采用责任人限额审批制度的方式对集体审批制度以及预算资金进行把控。此外,企业的评审监督制度需要得到进一步改正,这是因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保证与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由于企业经营活动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故内部控制需要得到严格的监控。

(5)增强企业内部的沟通与交流

就现代企业内部信息交流而言,可以通过建立信息交流制度的方式,收集、处理以及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资料,进而为企业内部控制的良性循环提供保证。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良好的信息交流和沟通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内部员工责任的明晰提供保障,而有效的信息交流系统不但需要了解企业下部员工的相关信息,还需要了解企业外部以及上部领导的信息,为良好的企业内部沟通创设渠道。

第5篇

关键词:企业政工 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

一个快速良性发展的企业,必然拥有非常得力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做得好是强化企业软实力最好的保证。但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一些硬性的规章制度对员工进行管理,导致了员工思想出现偏差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企业政工工作的存在是对人力资源硬性化方面的补充,体现了企业的人性化之处,使员工建立对企业的向心力并产生凝聚力。所以,不管是企业政工工作,还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都是一个公司必不可少的。

一、企业政工与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二者间的关系

(一)企业政工

企业政工的工作内容是:对企业的内部员工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改善企业内部员工的思想状况;使员工思想与企业发展思想保持一致。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想要良好快速的发展并保持有同行业的竞争力,对于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做好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有利于树立企业先进的发展理念,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还影响着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

(二)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遵从企业发展的战略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企业通过对企业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挖掘并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带来企业效益。所以,对企业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占据着重要地位。人力资源管理做得好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企业效益,促进企业蓬勃发展。

(三)二者关系

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企业政工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政工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保持一致的。二者都是运用一定的手段或方法,对员工进行行为规范,最终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另一方面,企业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相互渗透的。后者通过使用一些硬性规章制度来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但强硬的制度会使企业员工产生思想问题,进而会对企业效益产生不利影响,这时就需要企业政工工作的介入调和。而企业政工工作需要使用硬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那些自觉性和生产效率低下的员工进行规范。所以为了企业的高效发展,企业管理者需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企业政工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结合现状和难点

(一)过于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企业政工工作得不到落实

国家市场经济不断深化改革,我国的企业单位也逐渐地对企业自身结构进行调整与重组,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现代企业为了追求迅速高效的发展,硬性的规章以及快节奏的工作成了必备,而这对企业员工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导致企业员工情绪消极且容易烦躁。如果企业不找出缓解员工情绪的方法手段,日久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管理实效性。造成企业员工情绪消极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只重视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忽视了企业政工工作的落实。企业政工工作无法落实,就没办法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1]。

无论做任何事情,做的人保持积极心态是十分重要的,企业的良性发展也是需要员工的积极性来促成的。企业内部员工的综合素质,对于企业管理是相当重要的。大多数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只在意员工是否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中,不重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这样的管理制度,致使员工对于工作的热情减退并处于麻木的机械状态,忽视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工作效率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企业应该给予员工适当的鼓励,让员工保持积极的态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使公司的效益增加。

大多数企业不重视企业政工部门的建设,企业政工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导致企业内部员工的思想素质建设较差,阻碍了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二)企业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工作部门各自具有的独立性,不利于二者的有效结合

在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企业政工部门分别属于不同的机构。所以在二者结合的过程中,由于部门的分割而存在着沟通上的问题。比如:企业政工部门主管在对企业员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会考虑到部门的管理权限问题,致使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难以实施企业政工工作。再比如:部门所属员工的素质不同同样制约着二者的融合。企业政工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想融合,就需要企业和工作人员具有相应的思想素质,但是企业内部员工的素质高低不同,直接影响了二者结合的深广度[2]。

三、对企业政工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难点的解决策略

(一)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个过程渗透企业政工工作

企业内部员工的思想问题多来源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硬性制度。因为这些制度的实施时会对员工的个人利益产生影响,并且因为制度刚性太强在实施时往往容易导致员工的思想政治建设产生偏差,造成员工精神压力大情绪消极易怒易暴。这时就需要进行有效的企业政工工作来防止员工思想波动和偏差。企业人力管理过程复杂繁琐,伴随着各种各样问题的出现,所以这就要求员工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必须要跟上,即企业政工工作必须得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中。比如: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实施之前,企业政工部门需要对制度实施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做出分析,同时也要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继续加强员工思想巩固工作。

(二)企业政工工作应当抓住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难点进行

人力资源管理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企业政工管理的有效展开的切入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庞大又繁杂,涉及到企业各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员工的个人情况、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市场的具体情形等。这些方面出现了问题,会加剧企业人事资源管理部门采用一系列更加强硬的规章制度以及解决措施,进一步地加大了对员工的约束力,引发企业员工的各种情绪问题。所以企业政工部门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并建立相应合理的奖罚制度,努力调动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与自主性,进而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与质量,为便使企业快速地发展。比如:企业可以通过对员工的工作量加以绩效评比,增强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促使企业更加快速的发展。

(三)加强企业部门之间的合作以及企业文化的实践

由于企业政工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目标一致,所以在具体的工作中将二者的工作有机地结合,可以让两个部门之间进行紧密的合作。首先,需要部门的员工摒弃各自为政的“门户之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去解决企业问题,实现工作效益最大化。其次,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制定规章制度时,可以先与企业政工部门进行商讨,让企业政工部门在管理制度实施之前,做好对员工政治思想的建设,有效地保障管理制度的实施[3]。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形象体现,是企业员工遵循的最基本信念。对于员工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刚性的约束,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柔性的约束。加强企业文化的实施,可以将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相结合,通过企业核心价值观对员工的工作进行鼓励、指导,让员工树立并坚持正面且正确的行为准则,从而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比如:企业在新员工入职时,就给新员工灌输企业现有的企业文化,让员工谨记于心,通过实际的锻炼将企业文化融入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样做可以在没有硬性规章的约束下都可以使员工对企业尽心尽力。

(四)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政工工作需要坚持人文理论

在管理中以人为中心就是人文理论,人文理论是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只有坚持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企业政工工作才能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共同发挥最大效力。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先对员工的实际情况加以了解,知道员工的需求,然后根据所掌握员工的情况来制定针对性的举措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样从满足员工的需求出发,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员工的个人价值,同样也会增加企业的价值效益。比如:某企业制定了如下标语:“我们要做到对顾客的负责,也要做到对员工的负责”“公司是我家,舒适要先发”等。这个制度既体现了企业对顾客的服务态度,也体现了对员工的重视程度。

四、结束语

企业政工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而且二者联系紧密,二者可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企业政工工作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发挥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亦可帮助企业政工工作更好地展开。所以企业应该更加重视这两个部门的工作,有效促进它们的结合,从而让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王宁.企业政工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难点和对策解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4(18):116- 117.

第6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以文化人;和谐发展

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充分证明,昨天的文化是今天的经济,今天的文化是明天的经济。中国铁通作为一个新型基础电信运营商要想在飞速的社会发展中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长壮大,就必须创建自己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这是对内增强公司凝聚力,对外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铁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含盖着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但笔者以为,创建铁通特色的企业文化最关键的是要营造“管理文化、精神文化、群众文化、生活文化”等四大支柱文化,以先进的文化鼓舞人,以高尚的文化塑造人,以科学的文化鞭策人,用文化铸造企业灵魂,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下面,笔者结合中国铁通企业文化建设实际,试从具体操作层面论述如何营造四大支柱文化,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一、营造管理文化,着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营造管理文化,就是要把文化价值观贯彻到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更新管理理念,由文化引导、价值认同取代传统的物质激励、制度控制等手段,满足和激发员工在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情感状态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的需求,从根本上调动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营造管理文化的重点是要结合企业实际大力实施“12468”工程。

“1”是指形成一套模式。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努力探索形成一套具有铁通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式,即:“以精英团队塑造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培养优秀员工,以优秀员工创造管理品牌,以管理品牌推进规模发展,以规模扩展追求企业效益,以企业效益凝聚优秀人才”。

“2”是指制定两个条例。铁通成立十多年来,一直没有自己的员工行为规范和文化手册,这对于一个大型国有企业来说,实在有些不该。铁通总部层面应该组织专门力量,研究制定《中国铁通员工行为规范》和《中国铁通员工文化手册》,把对员工行为的外部约束和员工情感的内部控制结合起来,使员工行为自觉、规范,使公司管理科学高效。

“4”是指用好四大载体。载体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来看,铁通主要有四大载体,分别是中国铁通网站、《铁通信息》、中国铁通发展论坛和各类宣传栏,抓好这四大载体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这些载体在形势任务教育中的阵地作用、沟通员工思想情感中的桥梁作用和展示公司两个文明建设成果中的窗口作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6”是指营造六种环境。企业内部良好的管理文化氛围,是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和激励作用,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要积极营造求实创新,勇于竞争的心理环境;民主和谐的政治环境;团结友爱的人际环境;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环境;实现自我的成才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8”是指健全八项制度。管理能否出效益,关键是看管理制度的科学与否及落实力度。因此,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建设,要积极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制度、生产经营管理制度、物资设备管理制度、财务计划管理制度、奖励惩罚制度;以及保证公司分工协作、高效运转的领导干部责任制、职能部门责任制和员工岗位责任制。

二、营造精神文化,着力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

精神文化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集中体现在一个企业独特的、鲜明的经营思想和个性风格,反映着企业的信念和追求,是企业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基本内容。

1.建立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一是建立企业理念识别(MI)。主要是进一步征集、提炼、宣传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价值观念等,并使之逐步成为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行为准则。二是建立企业行为识别(BI)。对内加强干部员工文化素质教育和培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贯彻落实各项措施和管理机制,建立完善干部员工职业道德规范;对绕市场调查、新业务研发等,组织开展营销宣传和公益性、文化性活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三是建立企业视觉识别(VI)。就是要在对企业名称、品牌、标准字、标准色、企业象征图案、宣传口号、标语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办公用品、设备、旗帜、标识牌、服装、交通工具等进行统一应用,以达到提高企业形象,唤起员工认同的目的。

2.深化企业精神宣传。对中国铁通来说,以“学习创新、奉献创业、竞合创效、诚信创牌”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精神,是在集思广益听取广大员工意见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来的,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但要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还必须通过信息、杂志、网站等多种渠道,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简报、座谈会、演讲比赛、主题征文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企业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和弘扬企业精神,着力培养广大员工的服务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效益意识,使企业精神在实践中得以保持和发扬,并随着企业的发展变化不断丰富企业精神的内涵。

三、营造群众文化,着力提升员工的文化品位

第7篇

一、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概况

企业经济管理的目的在于促进企业业务增长,提高企业利润收入,这就要求企业的经济管理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对应的管理措施。当前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逐渐融为一体,这就使得大量外国企业迅速融入国内,由于外国企业具有强大的科技能力、雄厚的财力以及先进的管理方法,因此给我国企业带来了严重威胁和挑战。这些新时期的各种变化需要企业的管理者积极更新自身的思想与理念,进而转变企业管理模式和方法,但是很多企业管理者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在企业的经济管理方面依然延续传统思想与方法,这就导致企业的管理难以适应新时期的经济发展需求,进而导致企业经营管理存在较大缺陷,最终导致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二、当前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经济管理者思想理念落后。不难发现当前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人员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主要采取传统的管理方式,这充分说明企业的经济管理者在新时期未能及时更新自身的经济管理理念,这也是当前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首要问题。企业经济管理人员思想理念落后主要体现在未能正确处理企业短期效益以及长远效益之间的关系,很多企业管理者为了企业的短期效益,往往忽视了企业品牌、形象的建立,不惜牺牲企业的长远利益获取短期效益。这表现在企业经济管理的多个方面,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和不合理,很多部门各自为政,只顾自身利益,看不到企业整体利益所在,这说明企业经济管理的内部结构存在严重问题。此外企业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导致企业管理者不能准确掌握普通员工的诉求和关注点所在,这就会进一步影响到他们的管理工作,无法将企业员工利益体现出来,当然也就无法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了。2.企业经济管理的控制管理相对缺乏。当前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内部组织存在松散、低效的问题,这就使得企业的领导者、管理者以及普通员工之间形成了不少断层,各个层次的人群无法实现有效沟通交流,进而导致针对企业的经济管理难以实现一惯性和有效性,并影响到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最终使得企业的内部管理效率极低。一方面企业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对落后于时展需求,这就使得他们无法为企业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原本就存在缺陷的管理机构组织进一步弱化,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进一步失效。此外企业管理人员针对本企业实施的管理方式改革往往流于形式,很多举措措施在实际应用中难以有效执行,此外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的管理授权不清导致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容易出现脱节,这就导致企业的经济管理在管理控制过程中难以达到最佳效果。3.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企业的经济管理需要科学调节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企业的经济管理需要积极关注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以及组织结构管理等多方面内容,但是很多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往往未能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导致企业的经济管理难以达到高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企业管理制度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制度落后于企业发展速度,有的企业在规模、结构、业绩、产能等方面取得大幅增长后,对应的管理措施往往未能及时更新,这就导致企业的经济管理落后于企业发展需求。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还体现在企业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使得企业的管理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这些不科学的管理措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并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同时对企业经营效益的负面作用不容小觑。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得企业各个层次的员工无法顺利沟通,导致企业内部员工沟通的不畅通,难以有效凝聚企业员工,并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经济管理效率的低下。

三、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分析

1.更新企业经济管理者的思想理念。首先要针对企业经济管理人员进行思想理念的更新,这是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首要步骤。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组织企业管理者进行集中学习,学习最新的外部经济形势以及各种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并通过各种案例向管理者揭示管理理念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促使管理人员认识到实施科学管理对于深入发展企业、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作用。思想观念的转变有助于企业管理者正确处理企业内部利益与外部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先进的管理理念会促使管理人员根据外部环境变化以及企业发展需求制定科学的管理策略,并将企业的内部效益与外部效益进行有机联合,通过管理创新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最终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企业管理者的理念更新有助于为企业的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促使企业的发展沿着经济、科学的方式前进,最终保证企业的高速优质发展。2.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控制。为了促使企业的经济管理能够适应新时期外部环境对企业发展提出的新的要求,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控制。首先要根据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这一变化有助于将企业的经济管理由局部转化为整体的操作,最终实现企业的整体性经营管理。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需要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构建合理的财务经营管理模式,通过对企业运转过程中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财务管理来保证企业预算方案的科学性与实用性,这样就可以促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不断提高对财务运转的掌控力度,促使企业经济管理人员有效加强对企业财务的管控。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体系,这就是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内部深入发展健全的创新机制,从而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最终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3.改进企业现有的经济管理制度。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需要在前面掌握外部经济环境以及企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制定,这一点要求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需要随着外部环境以及企业自身变化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只有不断健全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制度,才能有效管理企业的各项事务,并有效促进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完善企业的内部结构。要进一步完善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需要积极建立企业内部员工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通过将企业内部员工进行有力联结,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促使企业形成一股强大的管理力量,并对企业各个环节各个部门产生积极作用。要不断完善企业现有的经济管理制度,还需要根据需要积极调整以及创新企业内部的组织和机构,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实效性以及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促使企业的经营运作保持高效优质,为企业的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作者:肖霞 单位: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安智博.刍议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J].中国商论,2015(Z1):37-38.

[2]姚庆平.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探讨[J].经济管理:文摘版,2016(10):00310-00310.

第8篇

一、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概况

企业经济管理的目的在于促进企业业务增长,提高企业利润收入,这就要求企业的经济管理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对??的管理措施。当前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逐渐融为一体,这就使得大量外国企业迅速融入国内,由于外国企业具有强大的科技能力、雄厚的财力以及先进的管理方法,因此给我国企业带来了严重威胁和挑战。这些新时期的各种变化需要企业的管理者积极更新自身的思想与理念,进而转变企业管理模式和方法,但是很多企业管理者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在企业的经济管理方面依然延续传统思想与方法,这就导致企业的管理难以适应新时期的经济发展需求,进而导致企业经营管理存在较大缺陷,最终导致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二、当前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经济管理者思想理念落后

不难发现当前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人员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主要采取传统的管理方式,这充分说明企业的经济管理者在新时期未能及时更新自身的经济管理理念,这也是当前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首要问题。企业经济管理人员思想理念落后主要体现在未能正确处理企业短期效益以及长远效益之间的关系,很多企业管理者为了企业的短期效益,往往忽视了企业品牌、形象的建立,不惜牺牲企业的长远利益获取短期效益。这表现在企业经济管理的多个方面,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和不合理,很多部门各自为政,只顾自身利益,看不到企业整体利益所在,这说明企业经济管理的内部结构存在严重问题。此外企业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导致企业管理者不能准确掌握普通员工的诉求和关注点所在,这就会进一步影响到他们的管理工作,无法将企业员工利益体现出来,当然也就无法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了。

2.企业经济管理的控制管理相对缺乏

当前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内部组织存在松散、低效的问题,这就使得企业的领导者、管理者以及普通员工之间形成了不少断层,各个层次的人群无法实现有效沟通交流,进而导致针对企业的经济管理难以实现一惯性和有效性,并影响到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最终使得企业的内部管理效率极低。一方面企业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对落后于时展需求,这就使得他们无法为企业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原本就存在缺陷的管理机构组织进一步弱化,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进一步失效。此外企业管理人员针对本企业实施的管理方式改革往往流于形式,很多举措措施在实际应用中难以有效执行,此外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的管理授权不清导致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容易出现脱节,这就导致企业的经济管理在管理控制过程中难以达到最佳效果。

3.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企业的经济管理需要科学调节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企业的经济管理需要积极关注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以及组织结构管理等多方面内容,但是很多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往往未能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导致企业的经济管理难以达到高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企业管理制度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制度落后于企业发展速度,有的企业在规模、结构、业绩、产能等方面取得大幅增长后,对应的管理措施往往未能及时更新,这就导致企业的经济管理落后于企业发展需求。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还体现在企业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使得企业的管理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这些不科学的管理措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并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同时对企业经营效益的负面作用不容小觑。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得企业各个层次的员工无法顺利沟通,导致企业内部员工沟通的不畅通,难以有效凝聚企业员工,并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经济管理效率的低下。

三、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分析

1.更新企业经济管理者的思想理念

首先要针对企业经济管理人员进行思想理念的更新,这是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首要步骤。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组织企业管理者进行集中学习,学习最新的外部经济形势以及各种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并通过各种案例向管理者揭示管理理念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促使管理人员认识到实施科学管理对于深入发展企业、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作用。思想观念的转变有助于企业管理者正确处理企业内部利益与外部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先进的管理理念会促使管理人员根据外部环境变化以及企业发展需求制定科学的管理策略,并将企业的内部效益与外部效益进行有机联合,通过管理创新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最终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企业管理者的理念更新有助于为企业的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促使企业的发展沿着经济、科学的方式前进,最终保证企业的高速优质发展。

2.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控制

为了促使企业的经济管理能够适应新时期外部环境对企业发展提出的新的要求,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控制。首先要根??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这一变化有助于将企业的经济管理由局部转化为整体的操作,最终实现企业的整体性经营管理。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需要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构建合理的财务经营管理模式,通过对企业运转过程中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财务管理来保证企业预算方案的科学性与实用性,这样就可以促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不断提高对财务运转的掌控力度,促使企业经济管理人员有效加强对企业财务的管控。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体系,这就是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内部深入发展健全的创新机制,从而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最终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第9篇

1. 负责建立、建全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确保人力资源工作按照公司发展目标日趋科学化,规范化。

2. 负责公司劳动人事管理制度的建立、实施和修订,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制定人力资源计划。

3. 每年度根据公司的经营目标及分公司人员需求计划审核分公司的人员编制,对分公司增减人员进行归口管理。

4. 定期收集公司内外人力资源资讯,建立公司人才库,保证人才储备。

5. 负责办理总部员工招聘、内部选拔、聘用及解聘手续。参与分公司高级人才的招聘。

6. 负责总部员工薪酬方案的制定、实施和修订,并对各分公司薪酬情况进行监控。

7. 负责总部员工的职称评定工作,对各分公司职称评定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8. 负责制定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全面负责公司管理层的培训与能力开发工作。并对各分公司培训工作进行监督。

9. 根据公司发展规划,组织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进行职务分析,编制总部各职务的职务说明书。

10. 负责办理分公司之间员工异动手续;负责协调分公司之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关事项。

11. 建立员工沟通渠道,定期收集信息,拟订并不断评估公司激励机制、福利保障制度和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12. 负责总部员工聘用劳动合同的签订、人事档案及劳工关系的管理,负责办理总部员工各项社会保险手续。

13. 负责总部员工日常劳动纪律、考勤、考评工作,并协助办理员工晋升、奖惩等人事手续,对各公司中层以上干部的年度考评进行统计、评估。

14. 逐步建立、完善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系统。

15. 负责公司与外部各级组织、机构的业务联系,负责对内、对外劳资统计工作。

第10篇

1.1制度的激励作用难以满足实际的需要

截止目前为止,我国很多的医院在进行医院管理的过程之中,还没有意识到市场经营环境的变化,并没有采取综合性的薪酬管理制度手段,在管理的过程之中,采取的薪酬管理手段过于单一,对医院内部员工的薪酬发放也并有注意到市场薪酬状态的动态变化的特点,这就导致发放的薪酬不具备市场竞争力,也使得医院内部员工的满意度上升不了,这就导致难以有效的激发医院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1.2医院医院体系的报酬形式不符合多样化需求

在进行医院医院的分配过程之中,并没有形成一套健全、完备的薪酬管理体系,现行的医院医院体系并不能够有效的反映出医院内部员工的真实价值。对于那些并不能够直接显现出来的因素,例如:医院内部员工的管理协调能力、医院内部员工的技术工作能力、医院内部员工的知识储备能力,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并没有科学的形成一套健全、完备的薪酬分配体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难以得到有效的激发。

1.3医院职工的福利待遇缺乏合理的弹性机构设置

截止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医院所采用的医院职工的福利待遇大部分还是沿用的计划经济时代的分配模式,并没有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变化手段。具体的来说,所采用的福利模式还是被动的接受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并不懂得合理的利用福利待遇激发员工对于医院的认同感,缺乏足够的弹性机制,不懂得人性化处理医院内部员工的具体事宜,没有发挥出医院职工的福利体系的应有作用。

1.4医院医院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由于我国的医院医院管理研究还处于较为初步的阶段,这就导致我国的大部分医院在进行医院医院管理的过程之中,缺乏足够的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也不具备足够的科学管理水平,这就导致在进行医院医院管理的过程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在员工业绩考核和员工发展规划设计方面的漏洞,医院在组织医院医院管理的过程之中,也存在着管理不够灵活,缺乏弹性机制的问题。除此以外,在目前的医院的经营管理过程之中,也并没有充分的重视医院医院管理,这些都是制约医院医院管理水平提升的因素。

2现代医院管理理念和综合性科学管理意识应用于医院管理中的具体措施

2.1医院要确定医院医院分配原则和管理方案

为了充分的保证医院内部薪酬管理的合理性,就需要医院在进行医院医院管理的过程之中,要充分的结合医院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关的知识理论,制定出医院的医院分配原则和管理方案,以便于有效的提升医院内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医院薪酬分配的合理性,促进医院管理体系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2.2实施公平公正的医院绩效考核制度

为了有效的保证医院内部薪酬制度的合理性,医院内部要制定一套公平、公正的医院绩效考核制度,使得医院的员工的薪酬水平和员工的绩效水平充分的挂钩。与此同时,对于员工的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等要素也要制定一套健全、完善的评价制度,丰富现有的薪金评价制度,保证每一个员工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薪酬。

2.3建立起具备弹性的薪酬管理模式

为了保证医院的发展,还需要针对医院内部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进行对医院员工的薪酬评定工作。对于那些可以创造出更多价值的员工,要给予更多的薪金,刺激这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对于员工的基本福利则要给予保证,保证每一名公司员工的基本福利待遇,提升员工对于医院的忠诚度,保证医院的的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

3结论

第11篇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经济体制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在日益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经济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提高创新意识,有效整合和优化内部资源,才能够提升经济管理水平,从而满足经济发展趋势以及自身发展需求。受到传统经济管理理念的影响,很多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企业积极探索有效的措施,从理念、制度等多方面加强创新,制定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1 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意义

企业经济管理主要指的是对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涉及的经济问题的全面管理,例如,成本估算、经费预算、收益核算等。经济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管理不善,容易造成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甚至面临各种经济风险问题,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开放性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形势严峻,对于企业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加强管理,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企业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同时,我国的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发展,企业面临的国内经济发展形势也在发生着变化,企业要想在变动的市场环境中获得稳定发展,进行内部管理的改革和经济管理的创新是十分必要的。此外,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进步十分迅速,未来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做到与科学技术的融合发展,这就对企业传统的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通过创新实现现代化改革是企业发展必然要面临的问题。

2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管理模式具有粗放性特点,不符合经济发展新形势的要求,需要向集约型转变,但是由于制度欠缺、管理意识不足、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等,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很难实现创新型转变。

2.1 管理观念落后

管理观念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从目前情况分析,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观念十分落后,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创新发展。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安于现状,没有足够的危机意识,对当前的市场形势难以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把握,缺乏一定的战略管理理念,导致企业经济管理止步不前。虽然一些企业管理者提高了对经济管理的重视,但是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难以切实落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同时企业管理者与经济管理人员以及基层工作人员的沟通不足,容易导致经济管理不到位问题。

2.2 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些企业管理者在实际的工作中,过分看重企业的短期利益,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经济管理不到位。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很多经济管理制度在制定的过程中并没有实质性的改革和完善,一些企业制定的经济管理制度流于表面,没有切实、有效地发挥作用。同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企业的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落实,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不能够以相关的制度严格规范自身行为,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2.3 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保障,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容易造成人才素质不高以及人才流失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缺乏对企业内部员工的有效培训,由于招聘到的员工在职业素养和工作技能方面水平参差不齐,后期不进行全面的培训,容易造成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偏低,不利于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在人才管理方面,很多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难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一些员工出现懈怠情绪,容易造成人员流动,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3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改进对策

3.1 创新管理理念

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关键在于实现管理理念的创新,从企业的长远发展利益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员工管理理念,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效率。首先,企业管理者必须提高对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对当前经济发展新形势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以市场发展要求为导向,调整经营管理方式,创新竞争策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其次,提高企业内部的危机意识,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必须认识到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制定先进性、全局性的发展战略,提升经济管理的危机管理效率,保障企业的顺利经营;最后,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企业管理员要广泛吸收和借鉴企业内部员工的建议,鼓励员工积极提出改善管理的意见,保证企业管理的灵活性、机动性,促进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一致性。

3.2 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企业要结合市场需求和自身的经营情况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首先,建立监督机制,对企业内部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让全体员工对企业经济管理活动进行全面监督,从而避免忽视经济管理中的漏洞,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实现企业内部环境与制度创新的协调一致;其次,完善各部门的组织机构,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企业发展方向,明确各个部门的管理职能,使得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实处,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高效运行。由此可见,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企业经济管理的可靠保障,有利于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企业内部的监督和审计工作,从而保障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3.3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凝聚高素质的人才,企业才能够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企业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全面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从职业素养和工作技能等方面,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活动,提升全体员工的经济管理意识,尤其对于财务管理部门人员,要进行更加专业的经济规划和管理培训,保障企业内部资金得到有效利用,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第二,针对不同岗位员工的工作特点,企业要制定科学的奖励政策,对于工作表现突出的优秀员工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从而激发更多员工的工作热情,为企业留住更多优秀人才,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3.4 加强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普及和应用,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创新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还可以从信息化建设入手。企业要投入足够的人力和财力支持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购置先进的硬件设备,建立企业内部完善的经济管理系统,将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同时,让经济管理人员能够对信息化概念进行充分了解和掌握,并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信息化网络管理技能,为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第12篇

一、培训目的

1、让新员工了解公司概况,规章制度,组织结构,使其更快适应工作环境。

2、让新员工熟悉岗位职责,工作流程,与工作相关业务知识以及服务行业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培训对象

公司所有新进员工

三、培训时间

新员工入职培训期1个月,包括2-3天的集中脱岗培训及后期的在岗培训。

四、培训方式

1、脱岗培训:采用集中授课的形式。

2、在岗培训:采用日常工作指导及一对一辅导形式。

五、培训教师

行政人事部负责人、店面经理、助理店长、在某方面具备专长和特殊技能的老员工

六、培训教材

公司简介、公司管理制度、部门管理制度、职位说明书、案例

七、培训内容

1、公司概况(历史、背景、经营理念、愿景、价值观)

2、组织结构图

3、公司福利待遇方面(保险、休假、请假等)

4、薪酬制度(发薪日、发薪方式)

5、绩效管理制度

6、职位说明书和具体工作规范、工作技巧

7、内部员工的熟悉(本部门上级、下级、同事及合作部门的同事等)

8、仪态仪表服务的要求

八、培训考核

1、书面考核。行政人事部统一印制考试受训者。脱岗培训中使用。

2、应用考核。通过观察测试等方法考查受训者在实际工作中对培训知识或技巧的应用。由部门直接上级、同事、行政人事部共同鉴定。

第13篇

关键词:县级供电企业;配电安全;生产管理

县级供电企业配电安全生产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总结为发生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在制度上、技术上和人力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去细细分析,找到确切的解决方案,完善制度,弥补技术,培养人才,通过这些细致的解决方案,来提升我国县级供电企业配电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

1县级供电企业配电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很多县级供电企业配电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不完善,这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一个是一些制度的陈旧,所采用的是多年前的制度,早已不适合现代化的供电企业,而部分供电企业也早已对此习惯,对新的、更适合的制度并没有强烈的欲望,反而选择了忽视或排斥,这也就造成了过去陈旧制度的延续;第二个是新的制度、更为合适的制度已经产生,但没有实际落实,或是落实力度小,被企业内部员工忽视,甚至完全装作没有看见,没有真正记在心上。制度的不完善,会造成供电企业配电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种种隐患,容易发生事故。

1.2安全管理技术相对落后

县级供电企业的配电安全生产管理技术相对于已经趋于发达的中心城市来说是落后的,有的县级供电企业使用的设备相对陈旧,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的供电标准,不仅仅是效率,陈旧的设备在安全性上也相对较差,经常会出现问题,从而引起事故的发生。

1.3相关人才不足

任何的工作岗位,都需要着大量的人才,对于安全性相对较差的县级供电企业配电安全生产管理上尤其如此。它的安全管理不仅仅是对企业以及用户的供电保证,更是减少事故,对人员生命安全的有效保障。目前,县级供电企业人才明显不足,且对员工的管理上,也出现了问题。首先,县级供电企业对于人才的培养和招纳是不足的,没有良好的宣传力度,也没有对企业本身拥有的员工进行应做到的培养;其次,由于供电企业和其他企业相比,在市场上具有相对意义的垄断性[1]。他们的工作环境往往相对安逸,公司工作热情相对不高,员工缺少紧张性和危机意识。

2县级供电企业配电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措施

2.1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完善县级供电企业配电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既需要政策上的落实,也需要企业自身对于安全生产管理意识的提升。通过政策上的落实,可以强制性地让县级电力企业明白陈旧制度的危害,政府可以通过委派专业人才与县级电力企业的内部管理人才进行交流,根据该企业现有的设施以及不足制定合理的制度;也应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可以通过文件、会议等活动,增强县级电力企业内部员工的安全生产管理意识,增强员工自身对于安全生产管理的主动性和问题发生时去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2.2适时引进先进设备,提升安全管理技术

首先,对于供电企业的设备一定要适时地进行引进。供电企业的工艺设备、安全设施要跟上国际轨道,及时更新,不能使用过时的设备[2]。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配电设施是一种大趋势,它们的安全性更高,工作效率更快,引进这些设备,淘汰过时、陈旧的设备,从硬件上作出改变,对于县级供电企业的配电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会有很大帮助。其次,要安排合理且有效的管理安排,在每一个控制处,在每一个维修处都有足够的人手以及时解决配电安全生产管理区域出现的问题,并安排人员以短周期的形式对电力设备进行检查与养护,争取做到在问题出现但没有发生事故之前,就解决问题,将事故彻底扼杀在摇篮里。

2.3引进相关人才,提升员工素质

提升人员素质、强化执行力和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是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保证[3]。在提升人员素质上,一是去扩大宣传,招纳相对专业的年轻人才入岗,也可以去引进有经验有能力且高素质的人才入职,可以采用适当的福利待遇等措施。二是对企业已有的内部员工进行能力与素质的提升,主要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深化认识,提高员工责任心从认识层面入手,开展配电安全生产管理教育,可以在适当的时间请到专家来开展教育课,或是观看相关题材的影片,让员工充分了解岗位的重要性,和如果发生事故的危害性,可以让员工在接受教育之后进行自我发言,或写出感受,针对每一个员工的上升进步,作出简单的鼓励,让员工的责任意识有所提升。(2)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提升能力制定合适的考核激励机制,从领导到下属员工,全部定期进行整体安全方面的考核,这可以是笔试也可以是实际的操作能力测试,对于表现优异的,应该给予奖励,甚至树立模范,加大宣传;对于成绩屡屡不合格,且不愿上进虚心学习的,应该给予包括开除在内的处罚。奖惩分明,以此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能力。

3结语

安全管理对于县级供电企业来说十分重要,针对所出现的问题作出及时且可行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避免电力事故的发生,更能推动县级电力企业整体水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杜茂.县级供电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4,09:240-241.

[2]行玉梅,张发红.提高县级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J].硅谷,2014,23:170+165.

第14篇

[关键词]企业;行政管理;效率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058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0-00-01

1 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逐渐深入,世界各国的经济都取得了很大发展,与此同时,也遇到经济危机带来的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各国合作共同面对和解决。正是在这个趋势和背景之下,中国企业传统运营管理已不足以满足生产和销售需要,为了实现长远发展经营,企业行政管理成为重中之重。

企业经营管理中,行政管理属于一个重要核心部分,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对于提高企业效益和促进企业稳定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之下,为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目标,根据特定的法律、制度、规则以及方法,面向企业内部开展的一种职能性管理。不断改革与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将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中国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部分企业行政管理权力过度集中,制约机制相对缺乏

当前,中国企业中有一部分企业的行政管理存在“一人独大”的现象,行政管理的主要由企业管理者个人的意志决定。企业管理者身份、地位、权力特殊,导致企业管理的监督与制约机制没有起到作用。甚至在家长制的情况下,管理多是看领导眼色,导致企业内部员工工作积极性、行政效率与活力都降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的正常健康发展。

2.2 不健全的体制和不合理的机构设置

伴随企业的不断发展,不健全的体制、机构冗杂、规章制度缺乏科学性等问题逐渐暴露,这些也是引起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部分企业中缺乏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在经营管理中缺少制度来规范约束,出现混乱无序的现象。因为,企业行政管理体制脱离实际,导致员工在工作中缺少积极主动性,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导致企业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

2.3 缺乏集体意识,行政机构运转相对滞后

行政管理在企业工作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它不仅管理部门的工作,工作涉及较广的层面,也关系到企业上下众多关系。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作为企业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部门,一边面向执行部门传达高层决策机构的建议和要求,同时对执行部门的工作和要求进行监督。

企业员工的素质、观念等决定和影响到工作的效率。但当前企业中部门员工普遍没有全局观念,对行政管理工作的认识较为片面,每个部门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部门间缺少沟通与联系,导致管理效率低下,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4 企业内部员工综合素质低,业务水平不高

企业内部员工业务水平与专业技能低,无法正常完成企业工作要求,导致企业行政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从其他部门对行政管理部门较为返岗,工作没有积极性,缺少创造性,行政管理效率低下。

3 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3.1 不断完善企业行政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的领导体制

企业要实现长远发展经营,取得良好稳定的经济效益,离不开健全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关于企业行政管理机制,可从总裁到行政分管副总到总监到经理到主管到行政人员的系统机制,开展实行首长负责机制,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监督体制,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监督和督促各部门各司其职,互相沟通合作,保证企业各项工作稳定有序的开展进行,最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

3.2 完善企业行政管理的各项制度

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完备的管理制度。在企业发展经营中,必须重视建设行政管理制度。通过制度体系的完善,保证员工遵守明确的规章制度。同时,企业行政管理制度要对工作细节与程序进行明确,实现工作表格、图表及文件的统一,建立明确的法治秩序,使企业上下在经营发展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最终实现企业内部分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保证管理层次与执行部门之间能有效实施企业制度,提高运行效率。

3.3 精简行政机构,避免权力集中现象出现

在企业运营中,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冗杂现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产生直接影响,这种状况与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理念发生冲突。为此,促进企业行政管理的高效实施,必须调整企业组织机构,深化改革,减少管理层次,重点突出行政管理部门的意义,保证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实施。

3.4 强化企业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高素质专业管理人才的支持。因此优化企业行政管理队伍结构,增加企业中懂经济与法律的人才比重至关重要。同时,为了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行政管理队伍,还要定期对行政管理人员开展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与工作能力,以确保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也应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其他部门服务,而且服务理念要深入到意识中,进而加强行政人员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部门之间的合作沟通能力,加强企业部门之间的合作意识,最终实现企业各方面工作顺利进行,实现长远发展目标。

4 结 语

本文主要对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从企业制度、机制、认识等多个角度进行较为细致分析,进一步阐释了行政管理工作对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和实现稳定有序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丁玉贞.对企业的行政管理的几点思考[J].时代经贸,2008(6).

第15篇

关键词:现代化管理;韩非子制度化;智慧

当前,制度化管理作为一种行之有效、放之四海皆准的管理模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的管理中。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引进学习西方的制度化管理内容,造成很多个领域出现生搬硬套的情况,在没有较高程度本土化的前提下,制度化管理在我国的实践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所以本文力图通过韩非子制度化管理智慧的分析,为我国制度化管理的应用提供一定建议,并最终促进中国式管理的进步发展。

一、韩非子制度化管理中制度常变关系的分析

在我国制度化管理中应用中,经常发生制度不符合实际情况而越来越僵化问题,并造成管理效果的降低,更影响了制度化管理的稳定性。尤其是一些部门在应用制度化管理的过程中,朝令夕改,随意更改制度,导致制度经常发生变化,导致内部人员无所依从,进而造成了内部管理的混乱。结合韩非子有关制度化管理的思想来看,所谓“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误变,务变之谓变业。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管理制度必须明确稳定,而且切实可行,制度一旦颁布,除非特殊情况必须坚定不移的落实,只有保证制度的权威性,制度化管理才能稳定内部的秩序。但是另一方面,制度也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调整改变,只有不断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制度化管理才能与实践和时代相符合,发挥最大的应用价值。综上而言,管理制度中的常变关系是对立而又统一关系,制度化管理的变与不变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正如韩非子在《有度》中所言,“法与时专则治”、“法与时宜则有功”,因此韩非子对于制度化中常变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其论证体现着哲学辩证的智慧。

二、韩非子制度化管理中管理和人性关系的分析

在制度化管理中,处理好管理和人性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社会提倡人性化管理的必然要求。结合韩非子有关制度化管理的思想,“人皆挟自为之心”、“人与人间皆是利害关系”等内容体现了人性的本质,也就是人都是趋利避害,或者说人都是利己为先的。所以在除了管理和人性的关系中,不仅要“因循而不当化”,使制度化管理顺应人性,不和人性相冲突。而且制度化管理要通过具体可行的奖惩制度来引导人性,但是在奖惩制度上,韩非子有着重罚的思想,这也与当时各国争霸的状况有关。但是在我国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中,不应当全盘接受韩非子的重罚思想,应当在制度化管理中贯彻赏罚分明的理念,尤其是通过激励机制来提升内部人员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制度化管理的应用效果。

三、韩非子制度化管理中组织控制管理的分析

在韩非子制度换管理中,术治系统虽然原先是君主统治群臣的方法和手段,比如《难三》中所言“术者,藏之于胸中,于偶众端,而潜御群臣也”,但是在我国现代制度化管理中,批判接受韩非子的术治理念,尤其是吸取术治理念中丰富的管理学智慧,并结合实践加以利用,也会对我国的制度化管理中组织控制管理有所裨益。此外,韩非子术治也有注重通过实践来考核官吏的理念,比如“相马不如赛马”、“因任而受官”等思想理念,将这些韩非子的术治理念运用组织管理中,有助于组织内部注重实际能力的考核,并控制组织内部成员的言行举止,比如《说疑》中“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所以韩非子的术治部分也体现出了高超的管理智慧。因此在组织控制管理中,可以应用韩非子术治制度中强化管理者管理能力的方法,以此达到强化组织控制、增强组织凝聚力的目的。而且韩非子主张术治系统要和刑德赏罚理念结合运用,这说明其相对于近代西方管理学思想,很早就认识到激励手段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四、韩非子制度化管理中势治系统的分析

在韩非子思想,术与势是紧密联系的,其中势主要包括威势、位势和权势。在我国现代化制度化管理中,管理中要想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必须完整结合威势、位势和权势这三势。具体而言,权势和位势是管理者权力的表现,而威势则是指管理者的威望和威信,也就是管理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韩非子制度化管理中,管理者不仅要增强位势和权势,还要积极发挥自己的威势。因为管理者如果只具有权势和位势,而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威望和威信,必定不能是内部管理人员信服,即便摄于管理者的权力而服从,也只是口服心不服,这会导致管理者不能实现有效管理的目的。因此管理必须注重树立自己的威信、威望,做到公正无私、赏罚分明、用人为贤,使自身的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紧密结合,从而为成为一个成功管理者奠定基础。

五、韩非子制度化管理智慧的应用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出韩非子管理思想对我国制度化管理建设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以商场管理为例,为了提高制度化管理的应用水平和效果。管理者首先要处理好制度化管理中的常变关系,使商场管理制度符合实际需要,比如商场旺季和淡季的管理制度要有所变化,旺季的商场管理要以稳定秩序为重;然后,商场管理制度要正确处理管理与人性的关系,通过健全完善的奖罚制度,一方面防止内部员工出现违规行为,另一方面激励员工提供优质的服务,并且达到更高的销售指标,促使商场效益和员工效益共同提高;此外商场管理者要积极利用韩非子制度化管理中的术治和势治,吸取其中的精华,通过对内部员工言行必要的控制,来达到增强组织控制的效果,并且商场管理者要做到公正无私、赏罚分明、用人为贤,使自身的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紧密结合,实现商场的有效管理。

总而言之,韩非子制度化管理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智慧。将韩非子思想积极应用到现代管理中,可以消除西方制度化管理与本土实践不符合的问题,并且辩证实现中西方制度化管理思想的融合,促进中国式管理的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