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普职教育工作要点范文

普职教育工作要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普职教育工作要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普职教育工作要点

第1篇

一、深入依法行政、全面加强依法治教工作

1.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依法治理的文件会议精神,全面准确把握依法治国、依法治县、依法治教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教育行政执法管理和监督。推行教育系统法律顾问制度。完善教育决策程序,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行政权力,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做好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和备案工作。加强教育治理能力建设。实施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考核制度。依法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从教行为。

二、创新载体,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2.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利用教育网、校园网、校报、校园广播、宣传栏、板(墙)报、手抄报、文艺节目、模拟法庭等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宣传园地建设,建立固定的宣传设施,开辟校园法制宣传教育专栏;创新网络法制教育形式,不断扩大法制宣传教育覆盖面;通过影像、挂图等形象生动的形式,寓教于乐,提高法制宣传教育效果。

3.拓宽法制宣传内容。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继续开展以《行政许可法》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法治水平;大力开展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法制宣传教育,促进教育体育事业稳定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围绕推进依法治县、创建法治政府、建设“法治”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活动。

4.注重日常法制宣传与特殊日期法制宣传相结合。除了日常的法制宣传教育外,还要利用“12·4”国家宪法日、“6·26”国际禁毒日、“12·1”世界艾滋病日等契机,开展主题法制宣传日、宣传周和宣传月活动。增强师生法制观念,提高“禁毒”和“防艾”工作水平,为教体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三、突出重点,努力提高教育管理干部和师生员工法律素质

5.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重点,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扎实做好机关领导干部、执法人员、公务员法制教育工作,认真落实领导带头学法、讲法制度,组织机关干部积极学习宪法,教育类法律法规,综合性法律法规。单位会前学法每月不得低于3次,每年不得低于36次。各级领导干部在参加集中学法的同时,还要结合分管工作职能职责,加强相关专业专项法律法规学习。进一步完善干部法律知识培训、法制讲座、巡回讲法、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考核等学法用法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教育管理干部依法行政、依法治校水平,引领教体事业科学发展。

6.以提高青少年学生法律素质为重点,扎实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深入贯彻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关于深入推进“法律进学校”的实施意见(2014-2016)》,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法律进学校”工作培训,扎实做好9月和10月主题月教育活动,强化青少年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全面列入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进一步做好法治课“五落实”工作。认真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学法用法读本》,开展优秀法治课展评活动。开展“晨读宪法”、“今天我当普法宣讲员”、“我是法治评论员”等活动,增强法治教育趣味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完善法制副校长聘用、管理制度。积极开展校园法治文化建设、“12.4”国家宪法日系列活动。加大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

7.以新建的中学法治文化园和已创建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为依托,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基地的引领和辐射作用,进一步完善和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不断丰富青少年法制教育实践活动。

8.以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为重点,精心打造依法从教、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坚持法制教育与师德建设相结合,以“规范从教行为,树立教师优良形象”为目的,培养教师努力学法、自律守法、办事依法的习惯,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教,切实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和会前学法时间安排学法内容,学校中心组集中学法12次以上,自学时间在40学时以上,保障学法“四有”(有资料、有时间、有笔记、有心得)。做好假期教师法制教育工作,重点学习《宪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与教师工作紧密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

四、加大教育专项治理,深入推进依法治校

9.加大教育专项治理工作力度。针对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项治理。严肃查处教育“三乱”问题和违反师德师风相关规定的行为以及违法违纪行为。加强行政调解工作,依法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促进教育体育事业稳定和谐发展。

10.深化“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及管理工作。各校要把“依法治校师范学校”创建活动作为推进依法治校的重要举措来抓,今年拟创建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1所,县级依法治校示范校2所,实现依法治校的典型示范和整体提升。市、县级“依法治校示范校”要帮扶、指导1所以上学校开展依法治校工作,对没有发挥示范作用,依法治校工作不符合示范学校要求的责令整改或取消市、县级“依法治校师范学校”称号。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法人治理机构,着力推进学校民主、法治化进程,促进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科学发展。学校设立“校长信箱”、“学生维权信箱”等,及时化解师生矛盾纠纷,切实保障师生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各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推进创建工作常态化,增强创建工作实效性。

第2篇

一、突出政治站位,持续深化学习宣传

1.深入学习宣传法治思想。切实将学习宣传法治思想作为普法首要任务,持之以恒抓好学习宣传,强化教育培训,充分发挥领导干部领学促学作用和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关注“中国普法”、“普法”微信公众号的学习专栏,进一步拓宽法治思想学习宣传平台,带动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把科学思想转化为法治建设工作实效,推动法治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2.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加强宪法学习宣传制度建设,广泛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主题宣传,深化“宪法七进”。开展好 “12•4”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浓厚氛围。

3.深入学习宣传民法典。加强民法典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聚焦民法典总则编和各分编需要把握好的核心要义和重点问题,阐释好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引导全局干部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在了解民法典、学习民法典、遵守民法典,促进民法典实施。

4.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深入学习宣传关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的重要论述,突出抓好对和准则、条例等重要党内法规的学习宣传。结合建党100周年,推动党内法规学习宣传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

5.深入开展专题普法。围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着力服务保障“三重四创五优化”、“三基”建设年;围绕突发事件应对、疫情防控、优化营商环境、扫黑除恶、安全生产、国家安全、消防安全、交通行政处罚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题普法。

二、突出重点群体,充分发挥示范效应

6.组织和落实交通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刚性落实《关于推动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的实施意见》,确保交通工作人员进行网上旁听庭审活动;同时结合交通工作实际,组织交通工作人员实地参加庭审活动,不断提升交通工作人员敬畏法纪、依法行政的法治素养。

三、突出智慧普法,不断提升普法成效

7.大力推进“互联网+普法”。充分运用“智慧普法”模式,提升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科技化水平。发挥好今日头条、普法微信公众号、交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和载体的作用,总结推广新媒体普法工作典型经验,培树新媒体交通普法品牌,巩固和扩大新媒体普法成果,。

8.全员关注“中国普法”、“普法”微信公众号,并指导和鼓励广大服务对象和人民群众关注,以法律服务人民为中心,充分利用这两个平台丰富的普法资源,提高全局干部职工依法行政、优质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四、突出文化引领,建设交通法治文化

9.广泛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的交通法治文化建设活动。引导、支持各类文化作品创作、文艺节目编演、微信视频传播等等,扩大交通法治文化的受众面和影响力。

10.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宣传贯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推动法治和德治相结合,不断提升法治素养和道德修养。

五、突出普治并举,不断完善体制机制

11.有序推进行业依法治理,深入推进交通运输“放管服”改革,围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开展普法与依法治理专项行动,不断夯实普法与依法治理的基础。

12.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强分业、分类、分众普法宣传工作,在执法全过程中开展好“以案释法”。认真研究创新普法宣传新机制新方法,积极培育交通运输行业法治文化,让法治成为全体交通运输从业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13.全面启动“八五”普法。总结表彰和宣传树立“七五”普法先进典型,制定全局“八五”普法规划,组织召开“八五”普法启动大会,确保“八五”普法开好局、起好步。

第3篇

根据局办公室通知要求,现将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2016年第一季度工作总结及第二季度工作要点报告如下:

一、第一季度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xx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功能使用总面积为2215.56平方米,室外活动面积34468平方米,绿地面积5106.7平方米。室内设有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科技室、形体训练室、图书室、阅览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排练室、体能训练室等共计11个功能室。"中心"有专职教师5名;有兼职教师15名,保安人员1名,保洁人员(公益岗位)2名。长期面向未成年人开放球类运动及图书阅览、体能、舞蹈等免费活动,同时,根据学生兴趣需求开展吉他、钢琴、葫芦丝、跆拳道、武术、绘画、科技、儿童文学、趣味数学等兴趣活动。

(二)抓活动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活动为宗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开展有益健康的活动。一是结合活动中心实际开展阵地活动,积极为学生娱乐、游戏、读书、科技活动和体育运动搭建平台,促进学生活泼健康快乐成长;二是组织全县青少年学生才艺大赛,开展了古诗词朗诵、音乐、舞蹈、茶艺茶道、器乐等才艺比赛,为全县青少年才艺展示及有效实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搭建了平台。

(三)抓兴趣培养,鼓励学生个性化成长

紧紧围绕坚持公益、服务孩子的工作原则,以"面向未成年人,服务未成年人"为宗旨,以促进学生"专业化学习,个性化成长"为培养方向,大力开展公益活动和兴趣培养活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全面发展。第一季度内,活动中心共开展了两期专业兴趣培训班。第一期为寒假班,培训期限为1月26日至2月13日,开设跆拳道、舞蹈、钢琴、吉他、葫芦丝、巴乌、绘画、科技、数学、语文等10个专业,共涉及240名学生;第二期为春季周末班,时间为3月14日至6月14日,课设舞蹈、钢琴、吉他、绘画、科技、数学、语文等7个专业共221名在班学生。

二、存在的问题

(一)活动中心建设起步较晚,发展水平不高,品牌活动有待培育;

(二)对校外教育的研究和宣传还不够深入,专业研究和工作宣传还需不断加强;

(三)管理制度的建设还需不断完善,编内人员的综合管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四)活动开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广度和深度上还需进一步加强;

(五)校外活动中心指导全县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还存有一定局限性,广度和深度尚需继续加强。

三、第二季度工作要点

一是牢牢把握公益性原则,始终如一坚持普及性和普惠性。坚持以青少年儿童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坚持建设与使用、管理并重,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坚持独立自主与资源整合并重,坚持规范与特色并重,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并重,建好阵地,守好阵地,管好阵地。

二是要继续完善内部管理,促进校外教育工作不断朝着规范、科学的轨道发展,推进依法治教进程。要强化场所管理使用的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场所育人作用。要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有大爱之心、有敬业精神、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要强化活动管理,按照规范开展好阵地活动、户外活动和各类公益活动,确保活动规范、安全,逐步培育品牌活动。要强化培训管理,多在音、体、美和科技活动上下功夫,规范管理制度,促进学生专业化学习,个性化成长。要加强活动中心对全县校外教育的辐射带动管理,用制度促工作,实现全县校外教育蓬勃发展。

第4篇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县政府认真贯彻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坚持“”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职业教育有了新的发展。

一是积极宣传引导,扩大职教招生。县教体育、人力资源和社保局等部门认真宣传贯彻《职业教育法》,着力营造全社会重视职教、支持职教的良好环境。面对社会上对职业技术学校能否学到真本事,就业能否保证等种种疑虑,全县上下通过对职业技术教育优惠政策、人才需求形势、就业信息和劳务需求信息方面的宣传,使一部分群众和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逐步改变观念。同时,各职校每年还组织教职工集中时间深入学校、学生家庭,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政策,动员职教对象参加职业教育,千方百计增加生源。

二是面向市场办学,拓宽发展空间。为了使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结合经济发展需要,开始逐步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开设具有市场空间、就业前景看好的专业。目前县职教中心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工艺美术、电子电工、机械加工、汽车检测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和现代农艺技术、农村经济综合管理、农村电器技术等专业。在省市中职技能大赛中,县职教中心有人获得省三等奖、人获得市一等奖人获得市三等奖,学校获得市团体三等奖。

三是开展短期培训,注重技能培养。非学历的短期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的重要形式。据县人力资源和社保部门统计,在政府和行业企业的推动下,近三年职业技能培训达人次,培训工种涉及缝纫、电子电工、数控机床、黄酒酿造、焊工、钳工等,为我县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技能服务支撑。

四是加强基础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县职教中心,借助原中学的教学资源,加快学校转型。经过两年多来的努力,学校于年月通过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验收。民办江南职校自年创建以来,投入余万元,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校园面积已达万平米,校舍面积万平米。新的实训大楼和教学大楼正在建设之中。县人力资源和社保局还积极向上争取万元实训器材为职校提供实训服务。在师资建设方面,职校通过脱产培训、自我转型、社会聘用等多种途径,着力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努力打造一支适应职教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如职校先后有名教师参加了汽车维修、机械、工程、数控、旅游管理等5个专业的国家级职业中学教师培训,名教师参加了省级教师培训,选聘名优秀技术员和工程师来校长期培养年轻专业教师和担当实训指导教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校招生难和企业用工难现象较为突出。据统计,我县每年初中毕业生余人,除有相当一部分进入到普通高中学习外,再加上外出务工、县外职业学校的争抢生源,实际进入县内职业学校就读不足人,普职比远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年县职教中心和职校两所职校实际招生只有人。同时,随着开发区落户企业的迅速扩张,企业用工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是:一方面企业用工在数量上缺口较大,招工难问题开始凸现;另一方面县内职校学生毕业后首次就业到县外占有较大的比例,加上所学专业、课程与企业不能有效对接,人才需求进一步脱节,企业在当地难以招到满意的技能工人。

(二)技能教育仍是职业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主要是“双师型”教师不足,实训设备缺乏,严重制约了技能教学的开展。特别是县职教中心由于教师多数是从普高改行,专业知识缺乏,实践经验不足,难以摆脱普通教育“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学校和企业、产业和专业、岗位和课程、车间和课堂等没有有效对接,加上我县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办学规模较小、水平较低,特色不明显,在全省、全市还处于落后的位置,职业教育的质量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三)职业教育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统筹。我县职业教育学校创办于世纪年代初期,虽然起步相对较早,但中途几经折腾,发展几乎停滞。目前,我县有公办、民办所职校,专业设置趋同,重复建设现象普遍,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降低了办学效益。

三、几点建议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将我县剩余劳动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必然选择,推动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大量适用技能人才的迫切要求。为此,提出如下建议意见。

(一)更新办学理念,提高办学效益。坚持对接产业,服务经济。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职业教育,做到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相结合,实现专业对接产业、课堂对接车间、课程对接工艺。坚持职页 页 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办学的原则,全面推行订单培养、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和工作岗位“零距离”,促进校企、产教对接,实现校企双赢,合作共赢。建立职业教育与企业对接的信息定期机制、育人用工机制,实现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共建共享。

(二)整合职教资源,打造职教品牌。建议建立由县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参加的职教

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好全县的职业教育。对我县现有的职教资源和两所职校,建议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划转等形式,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打造精品、特色专业,形成规模发展、集约发展、优化发展的强大合力。大力扶持龙头职业学校,创造条件提升我县职业教育的等级,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实验设施,切实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第5篇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县政府认真贯彻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坚持“”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职业教育有了新的发展。

一是积极宣传引导,扩大职教招生。县教体育、人力资源和社保局等部门认真宣传贯彻《职业教育法》,着力营造全社会重视职教、支持职教的良好环境。面对社会上对职业技术学校能否学到真本事,就业能否保证等种种疑虑,全县上下通过对职业技术教育优惠政策、人才需求形势、就业信息和劳务需求信息方面的宣传,使一部分群众和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逐步改变观念。同时,各职校每年还组织教职工集中时间深入学校、学生家庭,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政策,动员职教对象参加职业教育,千方百计增加生源。

二是面向市场办学,拓宽发展空间。为了使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结合经济发展需要,开始逐步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开设具有市场空间、就业前景看好的专业。目前县职教中心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工艺美术、电子电工、机械加工、汽车检测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和现代农艺技术、农村经济综合管理、农村电器技术等专业。在省市中职技能大赛中,县职教中心有人获得省三等奖、人获得市一等奖人获得市三等奖,学校获得市团体三等奖。

三是开展短期培训,注重技能培养。非学历的短期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的重要形式。据县人力资源和社保部门统计,在政府和行业企业的推动下,近三年职业技能培训达人次,培训工种涉及缝纫、电子电工、数控机床、黄酒酿造、焊工、钳工等,为我县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技能服务支撑。

四是加强基础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县职教中心,借助原中学的教学资源,加快学校转型。经过两年多来的努力,学校于年月通过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验收。民办江南职校自年创建以来,投入余万元,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校园面积已达万平米,校舍面积万平米。新的实训大楼和教学大楼正在建设之中。县人力资源和社保局还积极向上争取万元实训器材为职校提供实训服务。在师资建设方面,职校通过脱产培训、自我转型、社会聘用等多种途径,着力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努力打造一支适应职教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如职校先后有名教师参加了汽车维修、机械、工程、数控、旅游管理等5个专业的国家级职业中学教师培训,名教师参加了省级教师培训,选聘名优秀技术员和工程师来校长期培养年轻专业教师和担当实训指导教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校招生难和企业用工难现象较为突出。据统计,我县每年初中毕业生余人,除有相当一部分进入到普通高中学习外,再加上外出务工、县外职业学校的争抢生源,实际进入县内职业学校就读不足人,普职比远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年县职教中心和职校两所职校实际招生只有人。同时,随着开发区落户企业的迅速扩张,企业用工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是:一方面企业用工在数量上缺口较大,招工难问题开始凸现;另一方面县内职校学生毕业后首次就业到县外占有较大的比例,加上所学专业、课程与企业不能有效对接,人才需求进一步脱节,企业在当地难以招到满意的技能工人。

(二)技能教育仍是职业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主要是“双师型”教师不足,实训设备缺乏,严重制约了技能教学的开展。特别是县职教中心由于教师多数是从普高改行,专业知识缺乏,实践经验不足,难以摆脱普通教育“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学校和企业、产业和专业、岗位和课程、车间和课堂等没有有效对接,加上我县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办学规模较小、水平较低,特色不明显,在全省、全市还处于落后的位置,职业教育的质量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三)职业教育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统筹。我县职业教育学校创办于世纪年代初期,虽然起步相对较早,但中途几经折腾,发展几乎停滞。目前,我县有公办、民办所职校,专业设置趋同,重复建设现象普遍,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降低了办学效益。

三、几点建议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将我县剩余劳动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必然选择,推动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大量适用技能人才的迫切要求。为此,提出如下建议意见。

(一)更新办学理念,提高办学效益。坚持对接产业,服务经济。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职业教育,做到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相结合,实现专业对接产业、课堂对接车间、课程对接工艺。坚持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办学的原则,全面推行订单培养、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和工作岗位“零距离”,促进校企、产教对接,实现校企双赢,合作共赢。建立职业教育与企业对接的信息定期机制、育人用工机制,实现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共建共享。

(二)整合职教资源,打造职教品牌。建议建立由县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参加的职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好全县的职业教育。对我县现有的职教资源和两所职校,建议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划转等形式,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打造精品、特色专业,形成规模发展、集约发展、优化发展的强大合力。大力扶持龙头职业学校,创造条件提升我县职业教育的等级,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实验设施,切实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第6篇

一、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活动

在全县教育系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xx大精神的热潮。把贯彻党的xx大精神与落实教育工作要点紧密结合,与“两进”活动紧密结合。组织开展宣讲、辅导、座谈及学习成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提高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水平和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开展“群众满意学校”创建活动。

二、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以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健康发展为核心,以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安全管理为重点,扩大学前教育优质资源。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转岗培训、公开招聘等途径,解决幼儿教师紧缺问题。创新管理方式,对各乡镇内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采取县级审批、乡级管理的方式,严格民办幼儿园申报、审核、批准程序,强化日常监管。认真清理整顿民办幼儿园,切实规范办学行为,严禁任何形式“虐童事件”的发生。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尊重儿童成长规律,注重开发智力、培养兴趣,坚决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2.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工作,科学规范村级学校或教学点,完善集中办学学校的食堂、宿舍等后勤保障设施。抓好农村中学撤并前的常规管理,保证工作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籍管理,严把入学、转学关,坚决控制学生进城择校现象。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就学,扩大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关注留守儿童、特困家庭子女、学困生等特殊群体的学习和生活,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协同公安、消防、工商、卫生监督等部门,做好校外住宿生管理工作。

3.稳步发展高中教育。树立“品牌”意识,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注重学校内涵建设,努力提升教科研工作的整体质量。发挥学校特色优势,深入实施课程改革,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积极争创省级示范普通高中。扩大高中办学规模,提高全县人民的受教育程度,逐步普及高中教育。严格执行《黑龙江省中普通高中学籍管理规定》,规范学籍变更程序,严格执行休学、复学、转入、转出、退学等学籍变更标准。做好学生信息采集及综合素质评价的有关工作。精心组织高考工作,做好报名、资格审核、监考程序和监考纪律培训等工作,确保高考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4.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抓住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试点县这一机遇,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争创省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加大职教中心学校招生工作力度,落实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引导更多的初中毕业生向职教分流。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扩大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和农村劳动力培训,多渠道搞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实用人才。

5.优先发展民族教育。贯彻落实中小学民族“双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进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改革。突出民族学校特色办学,注重文化艺术传承和民族团结教育,积极开展民族教育经验交流活动。深化蒙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以提高蒙古族学生蒙语会话能力为宗旨,全面开展教研、科研、竞赛等系列活动,促进课程改革理念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开展蒙古语诗歌朗诵会、蒙文书法比赛、学唱蒙古语歌曲、蒙语讲故事比赛、学生才艺展示等活动。

6.规范发展民办教育。依法规范民办教育机构,严格审批程序,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监管和指导,清理整顿违规办学,取缔非法民办教育。规范校外租住业主的行为及非在职教师举办补课班的情况。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政治业务水平,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增强主动意识、责任意识和标准意识,维护大局,服务基层。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重点抓好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演讲、竞赛、评优选先等手段,进一步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治理和规范教师乱补课、乱订资料和招收住宿生行为。

3.加强教师能力建设。关心教师身心健康,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健全教师奖励机制,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工作,为教师个人成长创造良好机遇和环境。

第7篇

职业教育工作的调查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要点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尚玉金带领教科文卫委员会部分成员于6月份对我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听取了市政府专题工作汇报,研究了市劳动局、市财政局的书面汇报,深入到市区及阿城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召开了有职业技术学院、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市、区、县(市)及部分企业及职业教育负责人的座谈会,发出并收回覆盖八区十一县(市)的调查问卷60份,现将调查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我市职业教育工作基本情况 (一)我市职业教育资源基本情况。 目前,在哈中高等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共有227所,其中中职类204所,分别为职业高中47所(其中城市25所、农村22所),中专119所,技工学校44所,在哈高职院校23所。从城乡分布情况看,城市200所,农村27所。从办学主体看,属于政府兴办的47所,行业兴办的146所,企业兴办的27所,社会力量兴办的7所。我市中高等职业技术培养培训机构设置的专业共有116个,其中中等专业90个;高等专业26个。 (二)我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 几年来,市政府认真执行《职业教育法》、《省职业教育条例》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相继出台了春秋季招生、注册制、学分制、弹性学制等新的招生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我市职业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近年来,市本级财政加大了对职业教育资金投入,XX年—XX年市本级共投入职业教育资金27414万元,XX年市本级专项资金由以前的每年80万元增加到780万元,在市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各区的职业高中都有了较大的发展。道里区在XX年新建第十二职高后,今年又将第十三职高列入改造规划,拟新建一座3000平方米的教学楼;道外区第一职高XX年建设一座5000平方米的实验楼后,今年又进行了新的规划,并制定了全区职教资源整合方案,拟定下半年组建区域性职教集团;动力区依托第十五职高成立了“蓝领学院”;南岗区第二职高去年新建的3万5千平方米的教学楼投入使用,成为教学环境一流、教学设置优良的示范性学校;香坊区将郊区学校151中并入该区职教中心,建成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这一切都为全市职业教育大发展、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党的xx大做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政府从XX年初开始组织力量,对我市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为振兴我市经济发展服务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听取了各方面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组织有关人员赴沈阳、大连、长春进行实地考察,摸清了我市职业教育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今年4月20日,召开了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哈尔滨市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即将出台。总的看,我市职业教育正面临大发展的趋势。 二、我市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不浓。调查表明,有95.2%的人认为,由于当前社会人们普遍认为上大学尤其是上名牌大学才是成才的最好出路,特别是高校扩招引发的“普高热”以及“精英”教育的观念,导致了社会人才观和择业观的偏颇,从而造成了社会、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轻视。一些单位用人标准的唯学历倾向以及不严格执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企业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和担心培训后技术工人“跳槽”、“雁南飞”、“为人做嫁衣裳”的顾虑,致使一些企业不愿意在培训技术工人上花钱。另外,主流媒体对职业教育的宣传乏力,也直接影响了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是职业教育多头管理、缺乏统筹。当前,我市职业技术教育。从管理主体看,存在教育部门、劳动部门和其他20多个行业管理部门。从管理层级看,主管职业教育的既有市、县(县、市)级部门,也有省级部门。由于多头管理,难以形成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牟全市一盘棋。职业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存在不同程度的闲置,未能发挥最大办学效益。 三是职教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落后。XX年,《xx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要求完成“普九”任务的地区,教育费附加的20%应当用于职业教育,按此规定,我市尚有较大差距。《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对“企业应当承担职业教育经费”有明确规定,按此规定,以XX年为例,全市企业用于职教的支出经费应该是1,824亿元,而实际支出是7900万元,尚有1个多亿的教育经费没有落实。在调查中,有些单位反映,职业学校学费收入的15%被截留用于地方政府的整体规划,违背了《省职业技术教育条例》的规定,由于投入不足,各职业学校实训基地数量不足,条件落后。职业高中大多数没有象样的实训基地。中专、技工学校虽有实训基地,设施设备也十分陈旧落后,75%的实验实习设备是企业淘汰的,多是六七十年代的设备。 四是职业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模式陈旧,专业设置不合理。一些职业教育机构不能做到学校围绕市场转,按需培训,而是学校有什么条件就开什么专业,专业设置重复,办学模式陈旧,第三产业的专业设置比重过高。以XX年为例,我市中职学校招生1.7万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专业招生比为1:5;社会培训机构培训1万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专业招生比为1:20;高职院校招生1.3万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招生比为1:5.5。近百个专业中,具有竞争优势的仅有18个,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衔接不紧密,有限的毕业生中,还有一部分不能取得就业岗位。这就表明,我市培养的职业技术类人才在数量、类别和质量上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五是教师队伍素质偏低,“双师型”教师匮乏。职业教育教师有50%以上都是从原普教岗位上转移过来的,绝大多数教师缺少专业技术知识。由于近年来职业技术院校不景气,学校没有能力吸引优秀专业人才到学校任教,加之一些优秀人才被经济发达地区“挖”走,导致职教师资队伍不能适应实际需要。 六是农村职业教育薄弱。调查显示,有92%的人士认为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与农村义务

教育相结合,互相促进方面大有文章可作。 三、几点建议 今后几年是我市职业教育面对哈尔滨老工业基地振兴迫切需要而加快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紧迫感。 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其他多种有效方式,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首先要使全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充分认识到,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就是抓小康,抓职教就是抓素质,抓职教就是抓效益,抓职教就是抓社会稳定。要向社会宣传我市乃至全国人才市场紧缺技能型人才的实际情况,要宣传我市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急需职业技术人才的实际情况,宣传职教毕业生就业有路、致富有方、升学有望、创业成才的典型事迹,宣传和表彰发展职业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抓住每年高中升学高峰特别是在每年中考、高考前的机遇,对社会、家长和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择业观的引导,使他们了解职业教育并产生兴趣,使他们认识到职业教育是青年走向成功的高速路,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光明大道。要通过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教育,是推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教育,是促进农村教育更好地为“三农”服务的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教育。从而使全社会形成一个支持、鼓励、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切实加强领导,把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我市已经召开了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等工作正在进行中。建议政府趁热打铁,继续加大统筹力度,尽快出台《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实实在在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的具体问题。应明确职业教育方向,以坚持为振兴我市老工业基地、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办学方向为根本,以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设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提高教育质量,使毕业生有抢手出路为关键,以加大统筹力度并用改革的思路去解决职教资源和基本保障条件问题,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略。真正统筹解决办什么学校和怎么办的问题,解决职教主管部门和职业学校对社会职业教育需求变化信息不畅问题。建议市教育行政部门真正对全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教学改革等实际问题进行统筹,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预测规划,特别是要切实发挥市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管作用,责任落实到人,按目标考核奖惩。应加快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重点解决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知识老化问题,充分发挥我市地缘优势,采取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教师比例等办法,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职教“双师型”师资,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逐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真正确保城市教育费附加的20%用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当加大对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和增加教学设备设施,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按职工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经费,对于不按照规定实施职业教育的,政府要收取其应当承担的职业教育经费,用于本地区的职业教育。深化企业用工制度改革切实落实劳动准入制度。各级政府应当严格执行劳动者就业或上岗前必须接受职业培训制度。劳动部门应监督企业用工情况,要求用人企业必须按规定接纳职业学校毕业生。农村乡镇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必须经过职业学校的培训,建议政府支持教育和劳动部门试办一个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劳务市场,吸引企业招聘专业技术合格人员,以提高社会各行业劳动者的素质。增加在城市举办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融通的综合高中的数量,并积极推进城市、农村联合招生合作办学,鼓励、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充分调动企业、社会用人单位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探索跨地区、跨国度合作办学路子。 (三)从实际出发,把加快农村职教发展摆上重要位置。 《xx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确定:“农村和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是今后一段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从实际情况看,我市一方面是老工业基地、工业大市,另一方面农村人口有500多万,也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农业大市。我们高兴地看到,在为振兴我市老工业基地服务,发展城市职业教育方面,政府已经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政府在抓好城市职业教育同时也要把快速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摆上日程。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每年培训农村劳动人员20万人次以上,重点培训农村乡(镇)、村基层干部,培养具有绿色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农业技术骨干和新农村经纪人、信息员、营销员。每年培训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万人。在农村中学加大推进“绿色证书”教育,强化学生职业意识和技能培养。搞好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科学研究所与县职业中心学校的联合与协作,乡(镇)政府在现有教育资源基础上,办好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综合中学,与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实现资源共享,建立一批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以县乡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为幅射点,以村和农户为幅射面,以信息网络服务站为纽带,在县、乡、村、户之间构建信息传播、科技培训、生产示范、项目推广的立体交叉网络体系。在农村中学从初一或初二起就增设职业教育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辍学生返校,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实现农村职业教育与义务教育的相互促进,使职业教育和义务教育增加为“三农”服务的生机和活力,加快全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

[1]

第8篇

【关键词】中职德育工作;学生现状;持久性;措施;方法

当今社会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呈下滑的趋势,在这样的情势下,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难度增加,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压力和困难日益增多。在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过程中,我对中职学校的班主任管理工作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具体措施。

一、中职学生的现状分析

1.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环境的改变。在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还有价值观悄然的发生着变化。在世界范围内,竞争日益激烈,各个国家的文化思潮不断发生碰撞。在思想、道德、文化等领域越来越发生深刻变革的今天,使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理论体系通过教材、通过德育教育深入学生内心的难度在增加,中职德育工作的环境改变,来自社会的各种侵扰增多。对于学生的教育将面临更广阔的内涵,以致加大教育难度。2.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对象特征变化。随着社会需求不断增大,中职学校教育的发展呈良好态势,招生规模年年攀高,导致生源整体素质良莠不齐。部分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偏低,缺少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生中普遍存在混日子的现象。对未来茫然、对生活漠然、对学习木然。由于学生年龄偏小,很多正处在青春期,更存在叛逆的思想情绪。3.社会轻视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在现实的情况下,很多学生选择中职教育是高考失利的无奈之举。进入中职学校后,学生的生活态度是消极的、情绪是低落的,学习态度也不明确,往往对于专业课还比较重视,对学校的德育课程有抵触情绪,认为可有可无。4.相对薄弱的师资是中职德育工作的软肋。生源急速增加造成了师资力量的匮乏,德育工作教师多是兼职,工作经验不足,理论基础不扎实。面对德育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的诸多方面存在不足,导致教学的创新能力不强,开发课程资源能力不够,在组织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稍显吃力。

二、中职德育工作的关键要点

1.德育工作的长期性。中职德育教育工作要充分把握职业教育的原则和规律,扎扎实实的开展工作和教育教学,操之过急或急于求成都达不到德育教育的目的。要想做好中职德育工作,必须把加强工作实践和总结德育教育规律作为重点,找出工作中的不足,找出中职德育教育的根本问题,使德育教育在中职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中职德育教育要着重教育的实效性,应以适应时展、面向全体学生为原则,将中职德育工作切实的开展起来,形成自上而下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逐步转变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样才能实现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目标。

三、今后德育工作的发展方向

1.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润物细无声,是德育工作的最高境界,如何从说教的模式中解脱出来,打破德育教育的灌输模式,寻找教育新途径,是摆在每个德育工作者面前的课题。在各学科的教学中要本着“教学的教育性”特征。不只传授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品德修养的教育。把德育作为各学科教学的隐性目标,把德育作为教学的基础,这不仅是德育工作的需要,同时也是教育本身的需要。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如何探究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实现知识传授和品德教育相结合。比较科学的做法是:任课教师把学科知识中涉及到品德层面的内容通过隐性的方式启发学生。生活性和欣赏性是各学科渗透德育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生活性就是要规避学科德育教育的概念化、程式化的教法,坚持德育生活化的教育原则,使德育教学活动在生活情境中自然展开。欣赏性原则是学科德育渗透的又一原则,让美育贯穿学科德育渗透的全过程,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品德教育是一个寻找美的过程,是可以欣赏的过程。2.率先垂范,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的示范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所以在德育工作中,要积极发挥教师的示范性原则,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学校要求学生着装得体,不穿奇装异服时,如果教师本身做不到;让学生为灾区捐款捐物,老师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教师不能够率先垂范的时候,学生的内心就会对教师的品质修养产生怀疑。只有当教师以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去影响和感染学生的时候,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才会从心里信服老师的言行,听从老师的教育。在树立高尚的品德情操的同时还需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切入:首先,教师要观察入微,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尤其是思想比较落后学生的长处,适度适时表扬,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其次,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家庭,与他们谈心,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共甘苦共患难;第三,要学会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用过激语言教育学生,适时提醒,善意规劝反而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是联系学校和家庭的纽带,是德育工作中的桥梁和枢纽。想要成为优秀的德育工作教师,不但要坚持自身修养和业务能力的提高,还要更多的关注教育实践,总结经验。在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时要倾注更多的爱心、耐心和细心,让学生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师者的尊严与素质,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更好的实现中职德育工作的目标,为国家的职业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作者:陈明 单位:锦西工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周济.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J].中国高等教育,2005.

第9篇

一、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为认真贯彻全国、全省职教工作会议精神,经过较长时间的筹备,4月27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教育工作会议,重点研究和部署全市农村教育和职业教育工作。朱惠权副市长作了全面的工作报告,花建慧市长认真分析了“科教兴市、工业强市”战略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特别是急需高技能职业人才,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强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主动与市场需求对接,围绕市场来办学,积极探索社会化办学、多元化投资的新路子,要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布局,加快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步伐。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教育政策法规,确保落到实处,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教育、共抓教育的格局。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蚌政[**]64号),从提高认识、切实落实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巩固基础、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管理新体制,大力支持、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深化改革、努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益,联系实际、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紧密结合,突出重点、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优化环境、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加强领导、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等八个方面,提出了我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和保障机制,将对今后一个时期全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认真做好职业教育调研工作。为做好全市职教资源整合工作,我们在去年市政协职教调研基础上,对全市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含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成人中专、普通中专、技工学校)办学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全市中等职业学校资源整合方案,经局领导审阅后报送市政府分管市长。为学习先进地区职教工作经验,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队,劳动、财政、农委、教育及三县分管负责同志赴山东进行了职业教育专题考察学习,这次考察活动规格高,调研的内容广泛,对如何发展我市的职业教育有很好的借鉴和启示,形成的考察报告提出了加快我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体意见。省委、省政府对职业教育工作非常重视,6月2日-3日,省委副书记张平率省委政研室、省教育厅、省劳动社会保障厅负责同志到**进行职业教育专题调研,张平书记一行在实地考察我市部分职业学校、听取了4所职业学校工作情况汇报后充分肯定了我市职业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张平书记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今年省委的重要工作之一。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是实现科教兴皖战略、加快富民强省步伐的重要内容,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加强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研究,制订完善发展规划。要积极探索体制创新,整合现有职业教育资源,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办学模式多样化。要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要大力实施就业资格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就业市场秩序,促进职业教育加速发展。

三、抓好职业学校招生宣传工作。按照省教育厅要求,今年全省职业学校招生要比去年增幅20%,由于我市去年招生力度大,职普比位居全省前列,因此,我市今年招生增幅任务重,困难大。为完成今年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任务,在年初的职成教工作会议上,已将招生指标逐县、逐校分解。为保证今年职普比例协调,市教育局明确提出实行职教招生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职教招生一票否决,印发了《**年**市初中升学考试工作意见》和《**年高中阶段招生工作意见》,对职业高中和职业中专招生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加强宏观调控,保证职普比例,今年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线比去年提高了60分。各职业学校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招生宣传,除在各种新闻媒体上招生广告外,各职业学校还组织力量深入到学校、班级、考点及农村初中进行招生宣传,职教中心等学校还发放了教育券,对农村学生到市区职业中学就读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职成教科还与基教科合作,编写了**年**市高中阶段学校报考指南,市区所有职业学校都在指南中具体介绍了学校办学特色和招生计划。根据教育部加强数控技术基地建设的通知精神,在省教育厅的关心下,我市职教中心积极申报,市教育局就150万元匹配资金问题及时向市长、分管市长报告,从新增教育费附加中安排150万元专项经费并作出书面承诺。同时职教中心修改了校园规划,拟新建2000平方米的数控车间,已购置了价值70余万元的数控车床、铣床。

四、做好省“三重”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在市工艺美校“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建设的示范性骨干专业、市职教中心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建设的骨干性示范学校、五河龙潭湖职中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建设的种养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又遴选了部分项目申报省“三重”建设项目,经省专家组评审,固镇任桥职中机电、工艺美校服装、**二职高汽车驾驶与维修等三个专业被确定为省重点建设的骨干性示范专业,怀远马城职中“阳光生态园”被确定为省重点建设的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截止目前,省“三重”建设我市均有项目。

五、做好**省普通高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招生考试工作。今年对口高考实行“3+X”改革,为适应改革的需求,我们及时转发了省教育厅《**年**省高等学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方案》,在毕业班老师认真学习的基础上,两次召开座谈会了解基层学校适应改革所采取的措施,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同时对市区毕业班学生进行了两次模拟考试,统一考试时间、统一命题、统一阅卷。为做好对口高考考务工作,严肃考风考纪,我们对监考教师进行了考前培训,印发了《**市**年普通高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务工作手册》,将考试工作各项内容编印成册,既使考务工作人员熟悉了考试的各项工作要求,也使考试工作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为做好县区考生的食宿和安全工作,我们在两个考点启用了学生宿舍,对600余名县区考生统一食宿,封闭管理。今年全市共有1088人达到建档分数线,其中本科达线79人,均超过全省平均比例。

六、做好职教优秀教研论文、教学课件和优质课评选工作。为进一步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总结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促进我市职教科研、教研水平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我们举办了**年**市中等职业学校优秀教研论文、教学课件和优质课评选活动,截止目前,已收到论文56篇,课件10个,优质课15节。目前正组织力量进行评比,并从中推荐优秀论文、课件和优质课赴省评选。推选17位骨干教师参加中国职教学会专业教学委员会。同时,注重职成教干部、职业学校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选调11名专业课教师参加全省职业学校农学、机电、数控技术等专业培训。

七、做好民办教育机构管理工作。《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颁发施行后,我们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加强对民办教育的规范管理,从办学方向、办学条件、教学与行政管理、财产与财务管理、办学质量和效益等方面进行了检查评比,特别对财务、会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进行了专项要求。各民办教育机构都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情况进行了审计,市教育局组织力量协同所在县、区教育局对民办学历教育学校进行了集中检查,检查结果经局长办公会研究批准后,对每所学历教育学校都印发了年检情况的通报,提出了学校今后努力和加强的方向。根据民办教育机构审批权限,我们将初中及以下的文化教育机构和培训机构下放给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并移交了有关原始档案资料。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向省教育厅申报了私立行知高中联合办学材料。

八、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今年我科共办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6件,其中局领导领衔办理2件,市领导领衔办理1件。在办理过程中,我们坚持事先了解意图、办中征求意见、办后当面交流的办法,每一份建议、提案都与建议、提案人当面交谈,互相沟通,办理工作得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一致好评,均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在办理马局长领衔的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69号《关于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扶助我市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建议时,我们两次与建议人取得联系,答复初稿经马局长审阅后,我们又当面征求建议人的意见,根据建议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又对答复稿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办理工作受到建议人的好评。

九、认真做好市级目标任务督查督办工作。根据市政府和市教育局关于**年市级目标任务分解工作要求,我们把职成教科承担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学校招生增幅10%的任务作为重点予以督查。职业学校招生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预计中考成绩公布后将迎来一个招生。各县、乡镇、村在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时,采取讲座、办培训班、播放影碟、广播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种植养殖、服装裁剪、电脑、园艺花卉、病虫害防治等专题系列培训,已完成培训22.2万人次,完成市级目标任务的111%。与市教育电视台合办的面向农村、面向农业、面向农民的专栏节目由于时效性、实用性、针对性强,在农村生产实用技术培训中发挥了良好的引导、示范作用,深受农民朋友的喜爱。

十、加强科室建设,认真履行职责,严格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不断提高科室工作人员思想道德修养、政策理论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严格工作标准,严明工作要求、严肃工作纪律,组织科室人员认真学习《行政许可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及《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严格执行机关工作纪律暂行规定。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工作情况,协调解决基层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定期召开科务会,研究职成教工作现状及改革发展的措施,增强工作责任心和紧迫感。

下半年主要工作:

1、继续抓好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确保职业学校招生目标任务的完成。

2、开展职教优秀论文、课件和优质课评选工作,并从中遴选优秀作品赴省参评。

3、组织《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宣传工作。

4、做好职业学校“三重建设”督查工作和职业学校学生技能鉴定工作。

5、开展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研。

6、举办职业学校学生技能竞赛。

7、开展民办教育机构年检工作。

8、组织成人高校函授站年检及成人中专、成人高中毕业验考。

第10篇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全会精神,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省政府《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意见》,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优化整合职教资源,提高职业学校基础能力,深化职业学校办学模式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建立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建设繁荣、文明、和谐的新*做出贡献。

二、主要目标任务

1、积极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完成职业教育示范中心规划与筹建工作。

2.巩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要高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完成省教育厅下达我市的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任务。

3、继续实施“四大工程”,全年完成65万人的培训任务。

(1)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5万人左右。

(2)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万人次以上。

(3)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业产业化培训,年培训40万人次以上。

(4)实施以提高技能为重点的成人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加强进城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年培训量10万人次以上。

4、继续实施“五项建设计划”,提高基础能力建设水平。

(1)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每个县(市)重点建设好一所高水平的职教中心,赞皇县、行唐县、高邑县职教中心力争达到省级重点水平。

(2)继续落实实训基地建设计划。指导、扶持有条件的职业学校创建实训基地。

(3)继续落实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计划。

(4)继续落实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对25个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进行培训,培训人数600人,使全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要达到40%以上。

(5)实施规范化乡镇成人学校建设计划。再创建20所市级示范性乡镇成人学校。

5、大力开展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对口就业率,增强就业稳固率。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以上。

6、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工作。大力推进职业学校学生“双证书”制度,毕业生获得双证书的比例要达到90%以上。

7、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政策。对所有农村及城市贫困家庭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予以资助。

三、加强职业教育的主要措施

1、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大公办职业学校改革力度,对市属中等职业学校资源进行统筹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打破部门、行业和学校类型界限,实行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进一步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条块分割、多头管理、重复建设的状况。对办学规模偏小、教学质量较差、招生难以为继、就业需求低的学校,取消办学资格,其教育资源划归其他学校。通过盘活资源、整合力量,建设一批装备水平高、师资力量雄厚、办学规模大、教学质量高、特色鲜明的高标准中等职业学校。

2、巩固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各县(市)、区政府要统筹规划本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增量部分主要用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扩大城市职业学校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鼓励初中毕业生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加强中等职业学校面向未升学高中毕业生、退役士兵、农民工,特别是要把招收返乡农民工作为今年招生工作的重要任务。对接受一年职业教育的学生颁发中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综合高中要严格界定每位学生“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学籍性质,不得为同一学生注册双重学籍。从今年起综合高中将不再招生。稳定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规模,重点加强内涵建设。

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要把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深入研究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课程设置,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要与企业紧密联系,针对特定行业或企业需求设置课程,建立企业对课程的反馈机制,积极吸收企业参与课程设计,实现教学环境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努力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和实训环节,推进学生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积极组织参加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工、烹饪、数控、汽车运用与维修、服装设计制作、美容美发等8大类26个项目的省级技能比赛,为参加比赛做好各个项目的选拔推荐工作。并在11月份,会同市劳动局开展中职学生技能竞赛活动,使技能竞赛成为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做好市级骨干专业评估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加大对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估工作。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确立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能够高质量就业。

加强市县两级职教科研队伍建设,推动职业学校快速健康发展,是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键。

4、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围绕我市主导产业,依托职业院校和企业,在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纺织服装、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电子信息、建材建筑、物流、现代服务业等专业领域,重点建设一批实训基地。建设一批具有教育、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的专业实训基地,为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支撑。帮助学校做好国债资金项目的落实工作,争取更多的建设项目能够列入国家和省级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5、充分发挥农村成人教育网络的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各县(市)政府要因地制宜地统筹县域内职业教育资源,集中力量办好县级职教中心,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提高职教中心的辐射和带动能力,把职教中心真正办成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与推广的重要基地。

加强乡镇成人学校建设。在办好县级职教中心的同时,大力办好乡镇成人学校。建立健全以县级职教中心为龙头,乡镇村成人学校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努力把乡镇成人学校办成功能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人员精干、管理规范的规范化乡镇成人学校或社区学习中心。

充分发挥农村成人教育办学网络的作用,为返乡农民工开展各种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对农民工问卷调研情况,制定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农民工开展培训,

6、加强职教集团建设。充分发挥职教集团在校企结合、以强带弱、共同发展中的作用,推动我市职业教育走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的办学道路。

要继续开展以强带弱、以城市带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帮扶活动。特别是一些省级和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较好,实训设施完备,急需要将骨干专业进一步做大。而有些农村薄弱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专业课师资、就业信息等方面较弱,通过帮扶活动,可以打破地域界限,促进职教资源跨区域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帮助薄弱农村职业学校缓解师资和设备设施等方面的矛盾,充分发挥重点学校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作用,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加速教育资源的融合贯通,是实现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双赢”的有效手段。

7、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市级职教师资培训体系。鼓励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骨干专业教师培训,继续做好职业学校转型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使培训专业能够覆盖当前我市技能型人才紧缺的所有专业。落实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

第11篇

关键词:网络;管理;教育;大学生

1农业高校网络文化的内涵与要点

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网络这一媒体逐渐深入大众生活之中,对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农业高校的校园文化而言,这一影响同样存在。校园文化可以按照内涵和外延的不同,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校园文化指的是校园整体生活方式的总和,狭义的校园文化指高校在长期的沉淀中形成的,反映着高校的社会存在的一种意识、思维模式、价值取向等,它是维系高校生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当农业高校的校园文化渗透到网络之中时,就形成了独特的网络文化。农业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以网络文化的理念和意识为核心,而营造洁净的网络文化环境是提高网络教育实效性的关键环节。当下的农业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具有以下特点:网络世界的最大特性就是它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能从网络空间获取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资源;校园网络其实质上是一个进行交流的平台,因此互动性是校园网络的另一大特点。网络空间之中,各种思想鱼龙混杂,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作引导,很容易受到一些错误思想的误导,这是高校的教育者尤其需要重视的。

2农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点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做好农业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有助于良好校风、学风、班风的形成和保持,把握好学生工作特点能够有效的适应各类大环境的改变,有效的促进学生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完善。严明学校的规章制度,时刻紧抓对学生的管理。相对于校园文化隐形的教育和渲染,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约束力更加直接和有效。不断探索新的学校管理工作的方法。在客观环境发现变化的前提之下,主观方面也要发生相应地改变,原有的学生管理办法也许还会起到相当的作用,但探索新的管理办法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农业工程的具体工作中,探究发展的动力,使学生能够为社会农业发展提供支撑。促进学生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之下,为了提升学生管理工作实效性,推动高校整体发展,必须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学生管理人才队伍。

3网络文化下农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

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之下,学生管理工作更加具有复杂性,尤其是网络的普及,使得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众多的变量;通过完善、有效的管理体制,常态化的日常教育将农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3.1充分挖掘网络教育功能

农业高校的教育者应最大程度地挖掘校园网络的功能,如建立网络教学平台,鼓励教师做公开课视频,使学生能最便利地获取各种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提供的各种交流平台,如微信、微博、电子邮件、论坛,参加农业社会实践,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可以实现更加平等和自由的主体间对话,教育过程中的各种主体如学校、家庭、社会之间也能实现信息的共通和资源的整合,从而形成教育的合力。

3.2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教育管理队伍

高校的教育者和管理者是教育的主导者,良好的学生教育和管理,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在网络时代,要想成功地发挥网络文化教人育人的功能,就要求教育管理者本身既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又要有良好的网络管理技能。学校的教育管理者应针对这一现象,引导学生逐步地走出虚拟的网络社会,直面现实的生存环境。依靠专职教育管理队伍,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尽可能减少因沉迷网络带给学生的心理疾病。

3.3进一步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完善、有效的教育管理体制。

学校的教育管理者应正确处理现实环境与网络环境的关系,双方面都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不能厚此薄彼。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目标,通过经常性的教育管理,帮其养成健康的学习、生活、工作习惯和健康的生活理念。通过文化学习、体育竞赛、知识竞赛、艺术熏陶等途径,全面活跃校园生活,让学生在校园这个现实环境里,有展示才能的机会,有不断提高素质的途径,有倾诉心声的场所,有可信赖的师长、朋友,有愉悦的生活、学习环境,从而树立积极的人生目标。让现实生活的精彩与网络世界的神秘完整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既不脱离现实,又借助信息技术,拓展最大可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胡弼成,上官晴.教育文化软实力的构成及内部效应探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31(3):29-35

[2]崔海英.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维度与实现方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5(3):34-36

第12篇

一、努力学习,不断加强党性锻炼。

一年来,根据新的形势与任务,结合本局工作特点,我认真学习党的十精神,深刻领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积极参加教育系统的学习、培训活动,坚持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努力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做到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局党组保持一致。工作中,我时刻牢记自己身处领导岗位,一言一行代表着组织与集体的形象,始终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自己工作的价值取向,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重实情,办实事,不浮躁,不折腾,不懈怠。

二、改进方法,提升工作效益水平

教育工作涉及面广,头绪繁杂,在组织、领导、协调上有相当的难度。对分管的工作,我能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树立“权为民所用,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理出工作头绪,作出较为正确抉择,尽可能把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

在工作方法上,我充分尊重领导、机关各科室负责人及机关工作人员的意见,对具体工作指导而不包揽;充分遵循党政会议议事规则,大事先请示汇报,对分管工作则民主议事,集体决定;根据工作分工,尽职尽责,提倡互补,分工不分家。由于形成了良好健康的工作关系,大家心情舒畅,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对分管科室的管理上,我能注意调动基层的积极性,不干涉具体事务的处理。平时注意精简会议,杜绝文山会海。认真贯彻上级精神,布置全局性工作及时准确,讲求高质量。对基层负责同志的请示工作,及时给予回复,对基层在推进各项工作时遇到的的困难,尽力多方协调,予以帮助解决。

三、勤政廉政,为基层做好表率

我始终把深入基层、面向基层作为工作的重心,认真倾听基层广大干群的心声,努力做到以基层实际为依据,以法规、政策、原则为准则,行好政,办好事。同时我注意加强防腐倡廉的自我教育和约束,严格遵守上级各项廉政规定,到基层单位尽量不给基层增添负担,不收受礼物,力求工作有实效,以实绩赢得基层的尊重、信任与支持。一年来,在公务活动和社交活动中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规定,规范自己的从政行为,没有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做到了勤俭节约、廉洁奉公、忠于职守,维护了局机关和个人的良好形象。

四、务实求新,全面抓好各项工作

第13篇

一、实施初中教育分流的现实意义

1.实施初中教育分流可以有效地解决初中学生流失的问题

按照“普九”要求,辍学率不能超过3%,而一些调查显示,农村初中学生的平均辍学率接近40%,甚至更高。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学校培养目标不当、课程设置不合理所致,而非经济原因。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初中教学仍以升学为指向,课程设置单一,特别是农村初中,课程设置与农业生产实际相脱节,造成未能升学的学生毕业后一无所长。同时,一些教师不讲究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歧视后进生,也导致了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造成学生流失。对此,近年来各地进行了必要的干预,但是,凡事宜疏不宜堵,初中生流失问题的解决最终还是要从改革初中教育的内容结构和体制模式上入手。《中国教育报》曾在2005年5月12日头版头条位置以《为70%的学生寻找出路――看吉林“九台模式”如何破解农村初中教育难题》为题,对吉林省九台市初中教育分流的有关情况进行了报道,对其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九台模式”的关键就是更新人才观念和办学理念,在初中学校引入职业教育、开展教育分流,“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有效地控制了学生流失现象。

2.实施初中教育分流可以有效地解决普、职教育比例失衡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国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列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并把中等职业教育的列为重中之重。《教育部2007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了中职招生800万人的目标。但是,据相关的统计数字,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52.7%,这就意味着还有相当一部分初中生不能接受高中阶段的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而过早地流入社会。同时,由于社会及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还存有一定的偏见,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虽然浙江、北京等部分地区职业教育已超过或接近50%,但总体上与国家要求还相去甚远。针对这一现象,一些地方从改革基础教育做起,着力提高社会和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在初中教育阶段开设职业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积极开展初中教育分流,既巩固了“普九”成果,又扩大了职业教育的规模,解决一些地方普职教育比例失衡的问题,促进了普、职教育的协调均衡发展,学生个人也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实现了成才、就业。

3.实施初中教育分流可有效解决中国目前人才结构失衡问题

目前,社会上一方面是技能型人才不足,个别地方出现了“技工荒”、“天价蓝领”,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了职业教育的短缺,也说明了高等教育迅速扩张与市场需求的错位。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社会及学生家长对于职业教育的鄙薄心理。对此教育部门和一些地方已经引起高度重视。以河北省近两年高等学校招生计划来看,2006年为27.3万人,2007年为28.58万人,将增长幅度控制在了全国平均水平5%以内。这就意味着“普高热”终究是要降温的,千军万马走高考这座“独木桥”是走不通的,也是不明智的。特别是对于一些所谓的“学习成绩不很理想”的学生,如果能够通过正确引导,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一门技能,一样可以成才,可以立足于社会。从这个角度讲,在初中分流教育,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的成才道路,是对学生终身发展的负责之举。

二、实施初中教育分流的具体方案

初中教育分流如何进行?从哪一学期开始?这就首先需要对初别是农村初中辍学现象的规律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一般而言,初中生辍学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是在初二的下学期。在本学期由于课程设置的增加,学习难度加大,学习任务加重,学生成绩也进一步拉大,不少学生因成绩不佳升学无望而辍学。第二个高峰是在初三上学期。在这学期由于大多数学校的主干课程基本能够结束,同时,春节过后又是企业招工用工的高峰时期,吸引了部分学生辍学打工。因此,笔者认为初中分流比较可行的方式是:在初二年级进行引导,开设部分职业教育课程,在初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正式进行教育分流。

1.在初二年级从下学期开始进行职业教育引导性培训

根据初二年级学生思想和课程特点,分流教育可以此为开端,特别在初二下学期为宜。当然,此时教育重点还是文化课,对学生进行的只是初步的职业教育渗透: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职业教育的概况、特点、专业设置等,以及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等相关知识,开展初步的职业生涯教育。条件成熟的可以单独设立职业教育分流班,相关教材的选编以及教师的配备,要充分发挥当地职业学校的作用,由专业师资担任分流班级的教学任务。教材的选订、编写也要注意切合初中学生的知识程度和年龄实际,切合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注重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

2.在初三年级上学期结束时开展实质性的教育分流。

本学期要对只毕业不升学、思想波动较大的那部分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争取在学期结束之前把这部分学生分流到当地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工作中要通过讲道理,摆事实,以当地历届校友中通过接受职业教育成才的典型例子让学生切实认识到职业教育的自身优势;同时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职业学校、展示学生就业情况等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通,把教育分流变为学生的主动选择。

3.初中教育分流后的教学与管理

对于初中分流的学生宜按照有关政策精神实行注册入学,按中专层次组织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要贴近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调整理论课与实习实训课的比例,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要积极开拓用人市场,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确保这些学生能够学有所成,有一个好安置,达到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笔者所在学校2004年尝试进行了春节招生,近两年也积极配合主管部门开展初中教育分流,编写了《职业成就人生》等培训教材,对分流到学校的初中生建立了严格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构建了辐射京津、珠三角、长三角用人市场的就业网络。规范有序科学合理的引导,使初中教育分流功能日益凸显,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家长的共识。

第14篇

一、指导思想

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的领导下,振奋精神,抓住机遇,克服困难,迎接挑战,为创建全国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特色示范区和教育强区,提高全区教育质量做出新的贡献。

二、总体思路

2011年教研工作总体思路:按照“教学教研一齐抓,教研科研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围绕一个中心,实施两项改革,实现三个目标,加强四项研究,努力实现教学教研新跨越。

“围绕一个中心”:即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积极探索课改新思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两项改革”:一是实施教学质量评价改革;二是探索教研方式改革。

“实现三个目标”:一是实现全区教学质量新跨越,二是促使教师专业素质整体提升,三是促进教研和服务水平提高。

“加强四项研究”:一是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构建高效课堂;二是加强中考研究,促进学校提高质量;三是加强“名师工作室”工作方法途径研究,引领全区教师发展;四是加强新型教研方式研究,提升研究和服务质量。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深化课程改革

1、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方案。各中小学要开齐开足课程,认真落实课程计划。教研室将会同教育局有关科室检查各校课程计划落实情况,促进学校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2、加强对音、体、美、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的教学指导和管理。积极开展包河区艺术展演和体育大课间活动等活动,督促学校坚持开齐开足相关课程,督促学校坚持让学生每日锻炼一小时,引导学校重视特长生培养。

3、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继续深化“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学习洋思、杜朗口等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下半年将召开以“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教学研讨会议,全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学科教研员牵头,集中各学科骨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科学性、实效性的研究。结合国家级课题“有效研究”,探索并逐步完善符合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优化机制,落实好教研员和教师听课评课制度,青年教师汇报课制度,备课组(或教研组)研究课制度,校内公开课制度,新教师过关课制度和区级公开示范课制度等等。

(二)狠抓教学质量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贯彻《合肥市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意见》、《包河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实施意见》及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对教学计划、备课、授课、作业批改、考试、辅导等教学各环节的管理,从精细化管理要质量。

2、加大对中考的研究和指导力度。教研室将加强对中考趋势、导向以及中考命题的研究,加强中考复习课研讨和交流,强化考前模考练兵,有针对性地指导各校毕业班的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和复习迎考工作。各校要加强毕业班的管理,重视学生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重视体育加试和实验操作训练。

3、加强教学质量监测工作。今年将继续组织六年级、七年级和九年级教学质量统一监测,并根据需要不定期抽测有关年级有关学科教学质量,了解全区教学质量现状,指导学校和广大教师改进方法,提高效率。

4、改进教学评价和奖励机制。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学校办学基础实行增值评价,充分发挥教育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包河区xxx年初中毕业班教育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办法》《包河区小学素质教育教学质量量化考核办法》的精神,促进中小学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5、加强和改进教学视导和调研听课工作。采用分层视导、专题调研、专项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加大专题调研和专项指导的力度。同时注重视导工作的总结和分析,及时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改进。xxx年重点加强对薄弱学校的视导调研,重点做好远郊中小学和各校新上岗教师的教学指导。

(三)强化教师素质

1、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作用。各工作室以教师业务素质提升为重点,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创新工作方法,拓宽工作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作用,促进全区教师专业共同发展。同时积极探索名师工作室的工作新途径,总结名师工作室的成功经验,初步形成包河区名师工作室模式。

2、举办包河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大赛。各学科全面组织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引导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变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青年教师专业迅速发展。

3、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教研活动。各学科结合学科特点组织开展不同层次的研讨、备课、观摩、论坛、调研、讲座等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四)注重课题研究

1、加强课题研究的管理和指导,促进学校和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深入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

2、继续深化“自育自学教育实验”和“有效研究”“清华一条龙英语”等课题研究,结合市教研室对课题研究的调研,加强对区属学校承担课题的指导。

3、加强校本教研。进一步贯彻包河区教育局和教研室关于加强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着力解决校本教研过程中存在的教师被动参与、过于注重形式,针对性和序列性不强、积累和反思不够等等问题,创造性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

各校要将校本教研工作纳入到对学校、教研(备课)组和教师常规的考核之中,走以校为本、以研兴教、以研强师之路,要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建设,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合作精神,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研究,重视不同学科、不同学段教师的交流与研讨。

(五)优化教研队伍

1、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尽快补充配齐兼职教研员,充实教研队伍,增强教研力量。兼职教研员要按照教研室的工作思路及重点,结合学科特点及教学实际,配合、协助教研室搞好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工作。

2、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以“两情两德”教育为抓手,激发教研员的工作热情,提升教研员评价课堂教学、组织有效教研活动、研制和评价试卷、研究课题等等能力,全面提高教研员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3、改进教研方式。教研重心将进一步下移,xxx年教研重点要进一步转移到研究课堂和学生上来,关注学生的思想品格、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业发展,尤其关注对学困生的研究和指导,加强对典型教学案例的研究,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积极开展教研员蹲点帮扶工作。各学科教研员本着贴近教师、贴近教学、贴近问题,务求实效原则,经常深入蹲点学校、深入课堂、教务处和教研组,与学校共同谋划发展,共同研究教学,共同探讨解决教学存在的问题,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切实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扶持。

(六)拓宽教研渠道

第15篇

经过调查,课题组发现F大学当中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也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隐患,同时还影响了高校为国家社会培养人才的使命,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各高校虽然普遍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与工作机构,但是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工作制度,到心理健康宣传教育、预防预警、危机干预等制度,均要进一步进行健全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部门、各学院共同关心、积极主动、形成合力。根据调查可知,F大学中本科生的心理问题情况仍然是比较严峻的,在5837名在校的本科生中,有一成左右的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个调查结果必须引起重视。现在高校部分教职工缺乏主动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认为这只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心理辅导员的日常工作而已,这样的思想是亟需改变的。

2.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设置不科学。

许多高校都开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的设为必修课,但都没有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甚至误把心理学当成心理健康学,将心理学教师当成心理咨询师,将与心理健康相关的课程套用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教授。正如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不少大学生有显性或隐性的心理问题,男女性别之间心理问题的发生率等是不一样,这些都需要专业的任课老师与咨询辅导老师进行分类指导,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效性为重,而当前这样的教育教学体系在我国高校系统中还没有普遍建立起来。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式不灵活。

据统计,全国有30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仅大学生中就有16%到25.4%有心理问题。F大学在强迫症状因子等方面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现实中主要表现在:受压受挫能力低,出现过度多疑焦虑,出现失落迷茫的心理形态等。面对各种各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很多高校只是形式上根据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很多教师还只是兼职,专业化程度不高,心理辅导硬件建设较差,只是给同学们做一些简单的心理测量与建档。另外,鉴于专业辅导教师与大量学生需求的矛盾,个性辅导与细致服务很难实现,灵活有效进行专业咨询就更少,再加上很多兼职老师是思政课教师兼任,往往采用简单的说理式教育代替心理辅导,没有或者不会使用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设备,心理教育实效性不高。

4.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系统不健全。

危机干预系统一般应包括预警系统、监控系统、干预系统、转介系统、危机善后系统。许多高校的危机干预系统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危机排查机制不完善,往往难以发现隐性的危机苗头,掌握信息不全面、不及时。二是心理危机应急机构运转不顺畅,当危机发生时,信息滞后,指挥管理混乱、行动救援迟缓,善后处理僵化等。三是缺乏畅通、快速、有效的转介与输送渠道,心理救助与援助硬件设备有限。四是缺乏对危机当事人及其周围同学进行有效的支持性心理辅导及跟踪性随访。五是不善于利用新媒体进行心理危机咨询、预警与干预,网上在线实时咨询是实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有效形式。纵观我国大部分高校,在上述五个方面投入的人、财、物仍然比较有限,缺乏灵活有效的大学生乐于接受的辅导与干预方式。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大学生自身成长阶段的困惑。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敏感阶段,大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在发生变化,而且往往是由生理的变化引发心理的变化。这个敏感阶段也是大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然而,由于处世经验不足、自我调节能力低,很容易受到他人言论或社会舆论的影响,也由此会产生许多的焦虑、迷茫等心理问题。如有些同学把学习成绩看得过重,或者是知识基础、学习方法、综合素质等方面比较差,或者是被老师和家长的关心太少,或者是同学自身存在先天的心理或生理缺陷等等诸多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2.大学生家庭背景的影响。

现在大多数的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是家长眼中的宝贝,溺爱现象严重,成了温室中的花朵。而当这样的年轻人踏入大学生活,离开父母的羽翼保护后,便会碰到各种问题。由于他们之前很少碰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所以在大学生活期间便会因各类问题的棘手而导致出现心理问题。此外,有些大学生家庭发生变故的,如遭遇各种自然灾害、父母离异、意外伤亡、违法犯罪等,也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对大学生的自尊心、恋爱观、价值观等影响较大,这类人群也是当前高校重点关注的群体。

3.社会环境的压力与挑战。

大学具有开放性特点,F大学现在的在校生中存在大量的外省市学生,面对周围环境、风俗习惯、饮食习惯的改变,他们难免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由此便会产生许多的心理问题。同时,激烈的竞争、就业环境也使得在校大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压力,特别是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而言,他们抗压能力的不足也使得其面临压力时难免产生心理焦虑、抑郁等。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地球村不再只是理论概念,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大学生面临快速更新知识与适应信息社会的挑战,高效快速的生活节奏让部分大学生感到迷茫和困惑,由此产生较大心理压力。

4.高校与教育主管部门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毋庸讳言,目前,全国高校普遍存在着重知识教育、轻心理教育,重理论说教、轻实践应用的现象。虽然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大大加强,但与国外高校对心理教育的重视程度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国内高校大部分设置有心理咨询中心,然而来访的比例偏低,心理治疗有效性不足,形式大于实效。很多高校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却没有普遍性的心理学必修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往往人员编制少,而面对数以万计的大学生,精细化服务不足,受经费限制,很多高校无法满足硬件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利用新媒体开展活动的主动性、灵活性不足等。国家至今仍没有出台高校必须无条件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许多文件常常不能被高校及时、有效地贯彻执行,在这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并未采取有效措施强制高校执行。

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建议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新的形势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健全四级工作网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关合格人才的培养,学校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切实将其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不断完善管理和运行制度建设,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形成规范考评制度和奖惩制度。要健全学院领导机构,出台相关制度,落实经费和硬件设备,提供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场地和设施,并列入学院工作要点。要建立健全学校、学院、学生班级、学生宿舍四级工作网络,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作配合,推进辅导员、任课教师、班主任、学生干部、党员等各支队伍的有机合作,共同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理论实践研究

高校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把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并加强包括辅导员在内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培训培养力度。要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针对心理工作特点制定考评标准,充分调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学生工作要求,要组织专职政工干部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努力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同时,要组织骨干队伍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突出研究对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对实践工作的指导性、对学生成才的服务性,探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律,提高工作实效性。

(三)加强心理危机预防,健全危机干预体系

防患于未然,预防是关键。坚持预防为主、工作前置的原则,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工作,有效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的防范作用。要建立健全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建立学校、学院、学生班级、学生宿舍四级纵向预警体系,通过定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与不定期心理危机排查相结合,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情况。要对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予以重点关注,建立预警对象库,并根据心理状况及时加以疏导和干预。要更加关注重点学生群体,有针对性地做好新生、毕业生的心理危机预防工作,特别是要关注灾区学生等重点群体的心理疏导和帮助工作。要出台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公布处理流程,准备硬件设备,明确岗位职责。要定期开展学生处、保卫部、校医院、后勤集团等部门的联合培训和联动演练,能及时、高效应对危机事件。要妥善做好心理危机事件善后工作,加强对相关学生的心理辅导与矫正,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减小负面社会影响。

(四)加强活动体系建设,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特点,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形式,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展板等多种媒介,建好专题网站,开好专题博客,利用网络通讯工具,如QQ群、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技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深入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月、心理情景剧、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支持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社团组织,通过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朋辈教育途径,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积极开展多彩多姿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跃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健康、向上、高雅的心理氛围。

(五)完善教育教学体系,提升理论研究水平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