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食堂满意度调查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为了提高员工满意度,进一步提高食堂工作水平,项目部于2013年6月中旬进行了食堂满意度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5份,收回25份,对食堂的价格、饭菜质量和用餐环境等具体问题进行了调查。
一、饭菜价格:56%的员工认为项目部食堂的价格基本合理,但有时还是会偏高,剩下的员工觉得食堂的价格还是基本合理的。
调查结果表明,员工对食堂的价格普遍认为有时还是偏高的。适当调整价格,合理、弹性调整价格不失为一个有效办法。食堂每天公布的价格,可以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及时调整。
二、饭菜质量
⑴、饭菜品种:20%的员工认为汤类的品种少,36%的员工认为饭菜、汤类的品种都少,36%的人则认为一般,而仅仅8%的员工认为饭菜品种多,也就是说,56%的员工都感觉饭菜品种过少。
调查结果表明,占有半数以上的员工对于食堂的种类不满意。鉴于此,建议食堂采购原料时,尽量多购买时令蔬菜与荤菜,如:隔两天左右增加荤汤一份,例如筒子骨汤、海带排骨汤等,以满足员工多变的口味要求,丰富员工的选择。
⑵、饭菜口味:28%的员工认为食堂饭菜口味很不错,48%的员工则认为一般,而剩下的24%的员工则对食堂的口味不是很满意。其中68%的员工认为食堂饭菜油量适中,24%的员工则表示饭菜油量偏多了。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员工对食堂的饭菜口味表示一般,食堂在这方面仍急需加强。
⑶、饭菜分量:76%的员工表示对饭菜的分量表示满意,20%的员工则认为饭菜的分量为一般。其中有36%的员工表示偶尔会遇到就餐时间内没有饭吃的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饭菜的分量基本上能满足员工的需要,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员工,食堂的饭菜应该足量,尽量做到让每一位员工吃饱吃好。
⑷、饭菜新鲜程度:88%的员工认为食堂所采购的原料(肉、菜、油、米、面)有时候不太新鲜,其中12%的员工甚至还认为食堂的饭菜只有偶尔新鲜,甚至有员工反映食堂经常将剩菜用于隔天早上做包子馅,而剩饭则用于隔天早上做稀饭,仅仅12%的员工对食堂采购的原料和饭菜表示满意。
调查结果表明,食堂在饭菜新鲜程度这方面存在较大问题,而这关乎到员工的身体健康方面,因此食堂应重视这方面的内容,加强改进,如:荤菜可留一顿,并且不收费,由员工自行决定吃不吃,素菜则一顿清。
⑸、食堂卫生:68%的员工表示最食堂的卫生状况感到满意,甚至很满意,32%的员工则表示一般。
调查结果表明,食堂在卫生方面还是比较重视的,望食堂能继续保持。
三、食堂服务质量
88%的员工表示对食堂工作人员的态度表示满意,甚至很满意,12%的员工则表示一般。
调查结果表明,员工对食堂的服务质量满意度较高,希望食堂工作人员能保持微笑、亲切的服务态度。
4、管理方面
物业公司员工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遇到问题时应积极向办公室反映。
调查结果表明,员工对食堂的价格普遍认为有时还是偏高的。适当调整价格,合理、弹性调整价格不失为一个有效办法。食堂每天公布的价格,可以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及时调整。
二、饭菜质量
⑴、饭菜品种:20%的员工认为汤类的品种少,36%的员工认为饭菜、汤类的品种都少,36%的人则认为一般,而仅仅8%的员工认为饭菜品种多,也就是说,56%的员工都感觉饭菜品种过少。
调查结果表明,占有半数以上的员工对于食堂的种类不满意。鉴于此,建议食堂采购原料时,尽量多购买时令蔬菜与荤菜,如:隔两天左右增加荤汤一份,例如筒子骨汤、海带排骨汤等,以满足员工多变的口味要求,丰富员工的选择。
⑵、饭菜口味:28%的员工认为食堂饭菜口味很不错,48%的员工则认为一般,而剩下的24%的员工则对食堂的口味不是很满意。其中68%的员工认为食堂饭菜油量适中,24%的员工则表示饭菜油量偏多了。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员工对食堂的饭菜口味表示一般,食堂在这方面仍急需加强。
⑶、饭菜分量:76%的员工表示对饭菜的分量表示满意,20%的员工则认为饭菜的分量为一般。其中有36%的员工表示偶尔会遇到就餐时间内没有饭吃的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饭菜的分量基本上能满足员工的需要,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员工,食堂的饭菜应该足量,尽量做到让每一位员工吃饱吃好。
调查结果表明,食堂在饭菜新鲜程度这方面存在较大问题,而这关乎到员工的身体健康方面,因此食堂应重视这方面的内容,加强改进,如:荤菜可留一顿,并且不收费,由员工自行决定吃不吃,素菜则一顿清。
⑸、食堂卫生:68%的员工表示最食堂的卫生状况感到满意,甚至很满意,32%的员工则表示一般。
调查结果表明,食堂在卫生方面还是比较重视的,望食堂能继续保持。
三、食堂服务质量
88%的员工表示对食堂工作人员的态度表示满意,甚至很满意,12%的员工则表示一般。
调查结果表明,员工对食堂的服务质量满意度较高,希望食堂工作人员能保持微笑、亲切的服务态度。
4、管理方面
物业公司员工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遇到问题时应积极向办公室反映。
摘要:
本文通过对企业现行薪酬制度、结构、福利政策、公平性、激励性的满意程度和薪酬改革等11个方面问题的调查,做了适当的分析和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薪酬制度 员工满意度 问卷调查
为了解公司员工的薪酬价值观、心理取向、对分配律的认识等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单位300名员工的薪酬满意度进行了调查。涉及对公司现行薪酬制度、结构、福利政策、公平性、激励性的满意程度和薪酬改革等11个方面共40个问题的内容,问卷设计以单项选择题为主,辅以少量多项选择题和开放式问题。参与问卷调查的300名员工中,包括所属单位的中层管理人员39人,一般管理人员96人,生产人员165人。
1.对现行薪酬制度的总体感觉
从调查结果看,对现行薪酬制度的总体满意度较低,表示非常满意的只有4%,而较不满意及非常不满意的达到了35%。此外,从公平性、激励性、对人才吸引性三个纬度进行的调查结果也表明,非常不满意均接近或达到10%,各个纬度的满意度均较低,非常满意度不到8%。一般情况下,完善的薪酬制度应该获得60%以上员工的认同,满意度调查说明现行薪酬制度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重新设计薪酬制度。
2.对付薪因素在现行薪酬制度中体现的满意程度
员工对各类付薪因素在现行薪酬制度中体现的满意程度不高,对现行薪酬制度中体现个人绩效、岗位价值、个人技能的不满意的为35%-41%,满意度较高的仅为14%-30%,反映出现行薪酬制度以职务等级作为主要付薪因素,缺乏考核、奖金固化,以及忽略岗位价值和个人技能差异。
3.对现行薪酬的结构满意程度
调查结果表明只有33%的员工对现行薪酬结构表示满意,可见现行薪酬结构以职务级别定薪的模式存在问题。对待级差的态度上,管理人员、生产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的满意度分别为27%、67%和56%,说明不同层级人员对薪酬等级差距的大小存在矛盾,这就说明要通过规范、合理的岗位评价,客观体现岗位价值的差异,以获得大多数员工认同。
4.对现行福利政策的态度
非常满意的占28%,较满意的占46%,可见员工对福利政策的满意程度较高,这与企业一直延续国有企业较高的福利水平的实际情况相一致。主要是因为企业为员工提供各种津贴,包括交通津贴、节日津贴或实物、住房津贴、购物补助以及子女升学补助等;服务,包括班车、工作服、体育锻炼设施、娱乐设施、集体旅游、食堂与卫生设施以及节日慰问等。
5.对现行薪酬公平感的感受
从调查结果看有42%的员工认为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对称(可理解为付出多,回报少),说明薪酬的内部公平性存在较多的问题。有39%的员工对薪酬的相对公平性不满意,根据公平理论,如果对这一现象不及时采取措施,员工一旦感觉到不公平,往往会自己采取行动纠正这种情景,这会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员工对资历回报的满意度较高,这与现行薪酬结构中多个工资项目均能体现工龄因素有关。对个人技能与收入相比较的满意度较低,在年龄小、学历高的员工群体中表现更为突出,可见现行技能工资主要与工作年限挂钩,缺乏合理的技能评定体系,个人技能提升在薪酬中得不到体现。员工对岗位与收入配比不满意,还是说明没有客观的岗位评价。
6.对付薪因素的取向
根据各层次员工对付薪因素选择频次及总序数调查结果,岗位价值和个人绩效表现为最主要付薪因素,其次是技能和资历,这就意味着岗位管理和绩效管理将是薪酬改革中面临的难题,也是薪酬改革成败的关键。另外,员工对资历因素较为重视,也体现了国有企业认同积累贡献的文化,也应引起重视。
7.对待薪酬改革的态度
中层管理人员中赞同进行薪酬改革的占95%,一般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中赞同的分别占81%和68%,总体来讲员工是支持薪酬改革的,但员工由于管理层次不同,在态度上存在差异,说明基层员工对于改革的不确定性存在顾虑,存在改革可能影响既得利益的担心。这就要求薪酬改革中,一方面要把改革的目的、意义宣传到位,在全体员工中形成共同愿景;另一方面要考虑最基层员工以及在竞争中弱势员工的利益。
8.改革后薪酬结构、水平的想法
在收入的固定部分与浮动部分的比例上,多数员工认为固定部分不应小于浮动部分,这与公司大多数岗位多从事规范性工作的因素有关。在收入级差问题上,中层管理人员与一般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的观点发生分歧,职位高的员工对拉开收入差距的意愿要强,而一般员工则反之。这就要求建立起一套能体现不同层级员工岗位价值的指标体系,客观反映岗位相对价值,同时通过薪酬调查获取外部相关信息。
9.竞争淘汰机制
75%以上的员工赞同建立竞争淘汰机制,82%的员工赞同异岗异薪,说明员工具有良好的工作动机,认为优胜劣汰是正常的,具有承受压力的心理准备。企业近年来推行的岗位竞聘制得到了员工的广泛认同。
10.岗位分析、岗位评价和竞聘上岗的态度
80%以上的员工赞同进行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价,反映了员工通过岗位评价体现岗位价值,以岗定薪的愿望。同时认为在薪酬改革中进行竞聘上岗非常有必要的员工占87%,这就要求绝不能再延续过去工资调、整时套改的方式,而应该在薪酬改革中同时推行用人机制的改革,实施竞争上岗,给员工足够的选择空间。
11.对薪酬提高的态度
中层管理人员与一般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的态度存在一定差异,前者将岗位提升放在了第一位,而后者将个人绩效放在了第一位。但员工总体上认为岗位提升、绩效优良、技能提高、工龄增长应作为提升薪酬的主要因素,这也与员工对付薪因素的态度相一致。因此在薪酬制度设计中,不能忽略岗位晋升机制、绩效与薪酬挂钩机制、技能提高与回报机制等薪酬配套制度的建立。
根据以上调查分析结果,企业应立足多年的分配指导原则,按照岗位确定基础工资与岗位工资,按照工作年限确定年功工资及积累贡献工资,按照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确定奖金水平。合理的、员工满意度较高的薪酬体系是企业稳定发展的根本。
参考文献:
[1]刘正利、杨倩,现代企业薪酬设计研究,经济师,2004.5
关键词: 高职外国语学院 毕业生 就业情况 调查报告
一、引言
随着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不但要注重规模发展,而且要注重质量的提高,最终还要看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如何。为了了解我院毕业生在单位的工作情况,并及时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评价,以期按市场需求培养毕业生,同时也为了更好地落实学院办学的宗旨,我院对2009届毕业生及其所在单位进行了跟踪调查。本次调查对象主要针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两方面,采取了发放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毕业生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称职情况、满意度情况的评价等方面进行调查,并加以分析。
二、2009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情况
(一)调查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486份,回收有效答卷395份,回收率81.27%。调查结果显示。
(1)毕业生认为大学对就业作用最大的前三位分别是学习思维能力、综合素质、做人和处事之道;(2)认为学院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安排合理的为67.8%;(3)认为学院开设的就业指导课对就业的作用一般,为52.4%;(4)毕业生寻找单位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熟人介绍和自找,占31.2%;(5)76.4%的毕业生所在单位为民营企业;(6)在选择职业时毕业生主要考虑的因素前三位分别是个人今后发展、兴趣爱好,以及自身情况是否符合该工作;(7)所从事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相关20.3%,基本相关34.7%,不相关45%;(8)46.7%的毕业生换过一次工作,未换过工作的占31.1%;(9)工资待遇在1000―1500元之间的占47.5%,2000元以上的45.2%;(10)对目前工作满意度为73.4%。
(二)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
毕业生对学院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实践教学及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1.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只是教会了学生“是什么”和“怎么做”,而学生对事物的产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认识不深,反映到工作上就是学生只能或只会“做事”,而在如何“做人”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学习。毕业生们一再强调,大学教育不应只是教会学生某项技能,而应重在“树人”。学院应注重学习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教给学生一种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只要学生掌握了开启社会和知识大门的钥匙,就能通过自身的奋斗,实现自身的价值。
2.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社会活动,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能力的锻炼。外国语学院学生课时普遍多,平均每周28―30节,且女生比率大,自我参与社会实践的主观意愿比较低,很多女生在校的生活都是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很少接触社会。希望学校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每年多安排社会实践活动,到实际工作中学习工作经验,锻炼工作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加强专业课课程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尽量贴近生产实际,不断更新。毕业生反映,目前某些课程与实际应用有一定差距,只是让学生凑学分,学了没用。由于在校学习时间缩短,反而是专业课程遭到一定程度的削弱,这个对于外语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可能是致命的;由于外语学院学生毕业后很多从事外贸工作,在贸易课程和职业资格证考级方面也应加强,便于学生毕业后与工作的顺利衔接。计算机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希望学校在基础理论课、核心课、主干课的教学质量上再上一层楼。
4.加强学生职业技能教育。有45%的毕业生初期所从事的工作与专业不相符,经过进一步调查,他们大多从事的是销售或者文秘等相关工作,此类工作在初期对外语专业要求不高,随着个人的发展,将会对他们今后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引导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级,如会计师、报关员、报检员等,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毕业生称职度及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
我院教师累计走访毕业生就业单位82家,与单位人事总管进行访谈。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评价较好,普遍表示虽然学生在单位工作时间不长,但是已经表现出极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吃苦耐劳,能虚心听取老同志的指导,善于学习和总结,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工作技能,仔细观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独立完成负责业务,获得领导认可。不少学生在工作的第一年就被评为单位的优秀员工,得到嘉奖,在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同时提升了在企业中的声誉,为今后的毕业生上岗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用人单位也对我院今后的教学提出了中肯的建议。用人单位表示,对于外语学院学生而言,除了在学院学好专业基础知识以外,德育教育极为重要,知识可以学习,能力可以培养,但是对工作认真、负责、尽心尽力的道德品质是潜移默化的,希望学院在平时的教学能够加强培养和引导。
用人单位也提出,我院的学生需要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在进入社会大课堂时掌握必要的技能,如应参加考报关员、商检员、物流师等技能培训考核,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挫能力。对于专业能力,用人单位提出,外国语学院学生除了本专业的学习外,应加强双语学习,尤其是英语的学习,学生大多注重语法阅读知识的学习,在口语交流方面还是有薄弱,希望学院能够多设置一些外教课程,加强口语实践。
四、思考与展望
(一)对外国语学院学生
1.转变就业观念,理性认识就业形势。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压力在短期内难以缓解。大学生对自身的就业意向既要恰当定位,又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既不能有“自卑”心理,对自己评价太低,失去竞争的信心,又不能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过于挑剔而丧失良机。
2.认真做好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制订人生目标和强化自我定位。
3.塑造大学生良好的诚信形象,规范言行,重视职业道德。
4.对自己的求职生涯要有理性认识,先就业,后择业。
(二)对外国语学院教师
1.应该加强培养毕业生所学理论在工作实践中灵活运用的能力,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突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2.在加强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要注重毕业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计算机应用专业水平和职业技能的教育。
3.要积极开拓各种途径,加强学生专业能力、适应能力与求职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层次。
4.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必须由社会市场需求来决定,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和定位必须与社会市场的需求接轨。以此来制订英语、日语、韩语、德语教学计划,进行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的调整,制订符合外语学院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
5.在进行职业规划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尽早地对个人的学业和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了解自身的能力,做好自身的定位,便于尽快向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在教学内容要以传“道”为主,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职业,淡化“术”的培养,不要追求简历制作或面试的技巧。在举行就业方面讲座时,注意选择合适的演讲者,并不必请大公司的总裁、经理,可请一些长期工作在外企、合资公司一线的公司员工或者人事经理,与学生一起座谈,分享面试和工作经验。
6.积极引入企业文化,开展毕业生职前教育与培训。很多用人单位感觉到外国语学院的毕业生缺乏应有的职前教育与培训,特别是缺乏企业员工基础职业素质的培训。因此,为提高就业质量,给毕业生提供较高起点的就业前景,应从学生入学时就进行系统的职业教育,让学生明白用人单位需要的是什么样素质的人,在以后的几年时间内不断修正自己的道路,朝这个方向努力,待到毕业时,将各种能力汇总于一身,一切都水到渠成,成为真正的高素质职业人。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立; 新的双向推举样式和作用分析; 战略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001-05
Private hospitals in the Yellowstone area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double (c) to the referral patterns of strategy and results
Dai Qiong Li Liyan Xia Xiaolian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Yellowstone area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haracteristics, Huangshi AiKang hospital as in Hubei Province, the only private three Polyclinic, give full play to the mechanism for flexible, spearheading a set by upper Yellowstone area hospitals, all of these hospitals and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stitutions “double (c) the referral” mode, explores the hospital and community centers a series of quick referral system and processes, gradually built a gradient for medical treatment and mutual referral city new medical service framework (see Figure 7). At present, the model has two community health centers, 7 to promote the use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and more than 〖citation needed〗 teaching hospitals and primary hospitals network interworking, this four-year referral data show that, in the exercise of its dual (c) the referral patterns, the number of patients on the go and change the number of patients are markedly. At the same time, the annual release of 1600 copies of the questionnaire shows, community referral after community medical service provider satisfaction. The research subjects in 2008 certified for leading domestic level.
【Key words】establish;new two-way referral patterns and effect analysis;Strategy
黄石市爱康医院是湖北省黄石市的1所三级乙等私营医院,前身是大冶钢厂有限公司职工医院。2004年,医院被北京爱康公司收购,改名为黄石市爱康医院,是全国首家由国有企业成功改制为民营企业的国家三级综合医院,也是湖北省唯一的私营三级综合医院。为了更好的经营和管理医院,医院开展了一系列管理体制改革,而开展双(三)向转诊体制改革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将医院4年来的改革实践与体会做一综述。
1 双(三)向转诊结构的构建
(一)双(三)向转诊组织基本架构:黄石市爱康医院与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签订有双向转诊协议。它们由医院统一管理,均有独立执业资格。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为临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卫生服务站分别为马家嘴社区卫生服务站、黄厂街社区卫生服务站、桃园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东风路社区卫生服务站、铜盛社区卫生服务站、楠竹林社区卫生服务站、铜花社区卫生服务站。
从图中可以看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布在黄石市西塞山区、黄石港区、下陆区,管辖区内约有在册居民14.4万,占黄石市总人口24%;60岁以上人口2.63万,所占比例为18.3%。共有医务人员144名,其中高级职称14名,中级职称49名,初级职称78名。
从2006年开始,医院转诊架构中又逐渐增加了一些县、镇级基层医院,对于这些基层医院,医院提供技术支持,提供免费培训进修、免费义诊等服务,签订转诊协议。对于其中一些确有困难的费用予以减免,提高这些医院、社区和患者的满意度,以保证转诊组织架构的稳定。
(二)双(三)向转诊网络架构
黄石地区现有2家三级综合医院,即黄石市爱康医院和黄石市中心医院。但从湖北省总体实力来看,医疗技术水平最高的当属武汉同济、协和、省人民、中南等医院。许多疑难重症病人需长途跋涉去该院治疗,需要承担相当可观的治疗费用。而且医保不可能报销,因为这些医院未参加医保。根据黄石地区实际情况,为了把“以病人为中心”,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落到实处,为老百姓真正带来实惠,同时也为了提高医院综合实力,从2006年开始,医院定期聘请湖北省著名教授每周坐诊,所聘请教授分别为内、外、妇、儿等十八个学科的资深专家。所聘请教授作为黄石市爱康医院的医疗顾问,负责坐诊、教学查房和一些疑难疾病的手术。病人可自选专家进行诊治。在专家进行确诊后,如果病人同意,则转入我院在专家指导下进行诊疗。如确有需要继续上转的,由各专家与所在医院联系,转入武汉上级医院。病人在急性期缓解后回爱康医院或转入其下设社区卫生服务站继续康复治疗。
对于涉及到多学科疑难杂症的病人,爱康医院同时邀请多个医院不同专科的著名专家在爱康医院为一个病人会诊和手术,专家们的费用均由医院支付,从而免去了黄石及周边地区人民长途奔波、外地住院种种不便和经济耗费。最重要的是资深专家的传、帮、带很大提升了医院的整体实力,为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成功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拉近金字塔顶端的专家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让黄石地区的百姓能够足不出市享受到顶尖专家的诊疗服务,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医疗资源耗费,是爱康改制以后的为老百姓所做的最大的一件实事。也是双(三)向转诊网络架构重要的组成部分。
2 建立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及流程
2.1 制度是根本,执行是关键:自从改制后,爱康医院领导非常重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努力按照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人性化逐步落实好社区中心建设工作。如2006年6月出台的《爱康医院双向转诊管理办法》,明确了爱康医院双向转诊工作规划,网络架构,制定了操作性强的转诊制度、明确的转诊标准、详细的奖罚细则,明确规定了上、下转病人条件(标准)、流程、时间、途径、对象、奖惩细则,构建了有效的转诊平台和顺畅的转诊通道,使双向转诊工作落实到位,并由相关部门进行监管。在《爱康医院专家下社区管理办法》《爱康医院外聘武汉著名专家会诊制度》《爱康医院社区医生培训制度》中,医院对不同部门及科室下达了外聘专家会诊指标、专家到社区坐诊指标、社区医生到医院培训提高指标,并纳入每月医疗质量考核。年终根据科室完成的情况进行奖励,对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违规的科室和部门进行考核。该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医院和社区综合实力的提高,并使双向转诊工作更加顺畅有效。
2.2 架构是基础,落实是保证: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根据实际不断完善转诊流程如绿色通道的建立、医疗服务的连续性、违规处罚的落实、信息化的优势和提高病患满意度,才能建立科学、高效、快捷的双向转诊模式。
(1)信息共享,上下通畅――合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的优势,医院与社区实现了信息共享: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免费建立了健康档案,提供包括免费定期测量血压、健康咨询、预约专家门诊、预约疾病会诊、预约特殊检查、定期著名专家义诊等多项便民服务;当患者需要向上转诊时,社区中心将通过电话将转诊申请反馈到医院全科医学中心。中心确认后,立即通知相关科室、医生做好患者所需检查、治疗准备。也就是说,病人还没到,“接收”工作已经做好了。社区中心还可以通过电话帮助患者向医院进行检查预约,安排预约检查患者所需设备和医生。社区中心也可申请医院专家定期到社区出诊。极大的方便了患者。同时也给医院拓展了更多的病源。
(2)上转流程关键点-绿色通道的建立:①对于符合上转标准的病人,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必须在半小时内为病人开具住院单,并通知爱康医院相关科室做好接收准备。②联系爱康医院接送病人专用车,携带病历将病人免费送到爱康医院相应住院科室。③与相应科室把病人病情交接清楚,待交接双方在各自的专用转出/转入记录本上签字后“上转”流程方可结束。④社区上转病人的确认记录部门为医院医保科,社区在与相应接收科室交接完毕后应在医保科备案,医保科应做好确认记录工作。⑤病情较重者,社区卫生服务站必须立即拨打医院急救电话,并通知急诊科派医护人员随车前往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院前急救,社区卫生服务站当班医生完成病人交接后方能离开。⑥对于经武汉专家诊治后需转往武汉治疗的病人,医院必须提供救护车由医务人员亲自送往武汉。
(3)下转流程关键点――医疗服务的连续性:①对于符合“下转”条件病人,住院部临床科室须在出院小结中注明该病人到就近社区卫生服务站复诊。②在为下转病人办理出院手续前一天将病人相关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出院诊断、康复治疗方案等)汇总反馈到相应社区中心,以便社区中心安排下属社区卫生服务站上门联系,继续后续的康复治疗。
(4)违规处罚条例关键点――违规处罚的落实:院部临床科室的出院病人如符合下转条件而为未按下转流程告知相应社区中心的,经查出,处罚相应管床医生500元/次,直接上级200元/次。医院有专门的监事机构来专门彻查此事。从2006-2008年,发现违规的医生均被落实考核,这也为流程的顺畅运转起到了促进作用。
(5)注重向下转诊服务和病人满意度:为了加强双向转诊流程中的向下转诊服务,爱康医院投资建立了《爱康医院客户回访系统》软件。当患者出院时,医院会提前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反馈患者康复治疗意见。对一些不需要继续在医院进行治疗的病例,通过双向转诊模式将患者及其相关信息一起转向社区中心。社区接到通知后,会立即来到患者家中进行接诊,然后根据患者病情与个体需求安排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访视时间。社区中心会按照计划继续康复治疗工作,病人的恢复情况也会进入电脑系统。病人出院后的满意度调查则由专门部门负责,病人的意见会以最快速度反馈到相关部门和科室。
(6)以病人为中心:在转诊过程中,如果患者要求到其他医院进行诊治,我院120救护车必须按照患者意愿将其送达。与以往狭隘的转诊定向医院不同的是,一切以病人满意度为中心,以病人的主要意愿为出发点,而不是以某个医院狭隘的地方主义为出发点,这才是“以人为本”医疗卫生工作的内涵。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双向转诊模式才能真正全面推进。只有病人真正满意了,医院、社区才能实现实际意义上的双赢。
3 提高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整体素质――长远要发展,素质是核心
3.1 提升医院整体水平和形象:医院注重医院环境和文化的构建,在医院环境的塑造和美化方面,请专业公司包装设计,绿化面积达30%,多棵百年老树、葡萄藤架、缤纷花卉组成了医院独特的人文景观,在省厅组织的医院管理年检查中被称为“花园式的医院” ,获得省厅检查组的高度评价。医院还是成为湖北地区首家引进佛教佛像的医院,满足了具有患者的需求。同时,多次外请国内著名专家来院授课,讲解学术专业、文化、礼仪、沟通等课程,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修养和与患者沟通的水平。不断引进DSA、核磁共振等重要设备,外送医务人员到国内著名医院进修培训,大力开展新技术,成为黄石地区首家开展心血管介入手术等新技术的医院,员工的诊疗技术得到了很大提高。各项措施对提高医院整体水平和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
3.2 资深专家到社区坐诊或会诊:为了提高社区服务中心的医疗技术水平,爱康医院委派各科资深医疗专家,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顾问,负责每周到社区坐诊,医院则由质量中心负责将专家下社区时间、人数、人选、车辆等情况安排落实,违规者予以处罚。该制度的实施保证了社区服务机构各专业每星期都有至少2次黄石市爱康医院的副主任医师以上专家坐诊(根据社区需求而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区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同时,爱康医院落实了凡是需要晋升高级职称的人员必须先到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一年的制度,这一举措也促进了社区医疗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医院与社区间的双向交流。而对于社区的疑难病例,社区医生可申请医院专家到社区会诊,这无疑大大方便了病人,同时也提高的社区的医疗技术水平。
3.3 社区医生到医院参加免费培训进修:“双向转诊”是社区医疗的根本出路,而尽快提高医生素质则是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为了提高社区医护人员医疗技术水平,爱康医院制定了《社区医生培训制度》,为社区医生免费提供进修、学习、参观、带教查房等培训方面的便利;同时鼓励社区医生积极外出学习并对此相关产生的费用予以报销。同时,爱康医院已经建立大医院年轻医师定期到社区工作,在晋升时必须有社区中心工作的经历,以解决基层社区中心缺少后备力量的问题。
3.4 社区自身主动出击:为了提高自身素质,社区卫生医疗机构除定期选派医务人员到爱康医院进修,还积极参加全科医生和全科护士培训,召开不同系列健康教育讲座,为社区每户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积极探索“以病人满意度为中心,让病人感觉温馨、满意、放心、舒心、贴心,实现就医流程合理化,就医时间最快化”改革,纵向整合医疗资源,探索双向转诊和社区首诊新机制,在社区已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基础上,完善“双向转诊”的信息网络,逐渐构建梯度就医和相互转诊的城市新型医疗服务构架。探索医院和社区中心之间一系列快捷的转诊制度和流程,实行患者资料的收集和转诊管理,落实治疗、保健、康复服务.健康教育服务,加强双向转诊跟踪服务,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医疗服务的信任。
3.5 建立专门部门收集患者满意度:“以患者为中心” 贯穿于整个医院管理的主题。为了保证调查的准确性,每个住院患者的满意度调查均在患者出院时发放(以免患者在住院期间有顾虑),建立“爱康医院客户回访系统”,回访系统关键点在于:(1)门诊病人由挂号处录入病人相关信息,住院病人由护士将每个在出院病人信息录入系统;(2)回访人:管床医生对每个经管病人进行回访;营销中心则对每个出院病人进行回访,收集病人意见;(3)监事部门对医生回访情况进行抽查。如果发现出院病人医生在一月内未对病人进行回访,将对当事医生予以考核。患者对各个部门的意见(如对临床科室、功、检、放、后勤等部门)由营销中心迅速反馈到各部门进行整改。重要问题在院内月例会上予以通报批评。
4 结果
4.1 转诊病人总数
4.1.1 上、下转病人总数明显增加:经过调查统计,从2004年8月至2008年7月四年间,每年上转病人数分别为156人、192人、307人、491人,下转病人数分别为25人、31人、52人、168人;对照组病人总数为404人,观察组病人总数为1018人,(见表1),观察组病人总数比对照组病人总数明显增加,增长幅度为151.98%,上转病人增长幅度为129.31%,下转病人增长幅度为292.85%。
4.1.2 下转病人总数及比例在逐年增加,但上转病人总数及比例仍明显高于下转病人:从表中可以看出,四年间上转病人所占比例分别为85.71%、86.09%、85.51%、74.50%;下转病人所占比例分别为13.73%、13.90%、14.48%、25.49%,观察组下转病人总数及比例比对照组有所增加,但上转病人总数及比例仍明显高于下转病人; 2004年8月-2008年7月双向转诊病人人数及所占比例,见表1。
4.2 转诊病人病种分类
4.2.1 上转病人多为心脑血管疾病急重症病人:从2004年8月至2008年7月四年间,上转病人多为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急重症病人,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所占比率最高,分别为30.34%、29.68%、27.45%、27.90%;均符合上转疾病标准的要求;
4.2.2 下转病人多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恢复期病人:其中占比例最高的疾病依次为以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见表2、3)。其中以脑卒中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40.00%、35.48%、34.61%、35.11%,这些数据为社区各种慢性病、常见病和各种住院病例归类分析,对各种疾病做分型分期分析,建立社区疾病谱及其处理方法资料库提供了规范、真实可靠的依据。
表1 2004年8月-2008年7月双向转诊病人人数及所占比例
表3 上转病人病种分类表
表3 下转病人病种分类表
4.3 转诊病人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情况调查:这是爱康医院从2004年8月至2007年7月转诊病人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统计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住院日均有所下降,按照下降幅度排序依次为:癌症晚期43.52%、冠心病34.93%、糖尿病29.10%、高血压24.60%、脑卒中21.66%、消化道出血20.45%;在住院费用方面下降较为明显的是癌症晚期18.48%、消化道出血13.23%、脑卒中9.33%、冠心病5.84%、糖尿病4.46%,从这些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开展新型双向转诊模式以来,对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减少平均住院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4 双向转诊病人参加医保情况
4.4.1 上转病人参加医保者占大多数:经过调查统计,从2004年8月至2008年7月四年间,上转病人参加医保人数分别为138、149、240、346,所占比例分别为88.46%、77.60%、78.17%、70.46%,上转病人仍以参加医保者占大多数,上转病人参加医保人数与非医保人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4.4.2 下转病人非医保人数在逐年增多:下转病人参加医保人数分别为19、17、29、83,所占比例分别为76.00%、54.83%、55.76%、49.40%,观察组下转病人非医保人数及所占比例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增加(见表5)
4.5 调查问卷情况
4.5.1 社区居民对双向转诊满意度及知晓率调查问卷情况:爱康医院临江社区服务中心居民调查问卷结果(每年发放1600份,回收1600份,回收率100%)表明,对照组和观察组居民知晓率分别为11.5%、75.6%,满意度分别为60.45%、93.4%。社区居民和医务人员对社区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对双向转诊的了解率也明显增强。
表4 转诊病人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统计表
表5 双向转诊病人参加医保情况分类表
4.5.2 医务人员问卷调查情况:观察组、对照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生各80人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医院医生中60% 和社区医生中70%认为在社区首诊可行,主要原因是其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已经明显提高;90%的医院医生和95%的社区医生认为医院和社区有必要“互动管理”实现双向转诊,主要原因是医疗资源和患者信息可共享,社区医护人员水平可提高。
4.5.3 就诊患者满意度情况:就营销中心、监事部门取得的数据对照来看,4年来的患者满意度的确在逐年增高,从2004年不足50%达到现在的90%以上。尤其在问卷设计方面,细节问题增多,反映事实更加客观,涉及到就诊期间可能涉及到的各个部门(甚至包括就(转)诊流程、医护人员的告知、食堂、物供、电梯、就诊和取报告时间、洗浴设施的满意度等),调查方法也更加多样灵活,且有专门部门对整改结果进行追踪。这一系列举措对于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5 讨论
5.1 模式的可行性:经过调查对比,两组双向转诊模式区别如表6:
表6 转诊模式异同点
随着城市社区深入发展,社区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模式将成为一种必然选择,而能否建立起规范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则成为这种选择能否实现的关键〖1〗。黄石市爱康医院根据黄石地区社区卫生服务特点,建立的这种由上级医院、黄石地区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双(三)向转诊”模式,符合黄石及周边地区实际,满足了老百姓的实际愿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符合以“病人为中心”医疗体制改革的要求。根据四年来数据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双向转诊病人上、下转人数均明显增多,病人满意度明显增强,转诊病种符合规定,非医保病人明显增多,某些病种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还有所下降,证明此模式是可行的。
5.2 医院的综合改革及制度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医院重视综合素质建设,除大力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技术水平外,还重视构建医院文化,改善就医环境;规范完善各种制度、流程及监督机制,建立科学、高效、快捷的转诊模式,特别是“以病人为中心”真正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根据黄石地区特点,让老百姓足不出市也能享受到武汉著名专家的诊疗服务,免去了黄石地区患者长途跋涉、异地住院等经济耗费和生活上的不便,真正起到了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作用。
5.3 医院重视流程监控起到了重要效果:医院积极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以病人为中心”构建了梯度就医和相互转诊的新型服务构架,完善了各种关键点如双向转诊制度的执行、绿色通道的建立、转诊过程中医疗服务的连续性、违规处罚的落实,并合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的优势,建立了一个科学、高效、快捷、符合区域特色的双向转诊模式。尤其是医院对于病人满意度的重视,对于促进医院服务水平和医疗质量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5.4 对推进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积极作用
(1) 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认可度:爱康医院作为三级医院,拥有技术力量较为雄厚的专家团队,通过定期派专家到社区巡诊、深入社区进行健康讲座、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同进行义诊等服务活动,让居民在社区也能看到、接触到专家。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各种方法告知居民和病人,与上级医院建立的“互动”网络组织、形式和流程,让居民感觉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后面有大医院保障,这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居民心中形象的提升无疑将起到重要作用,从而达到让社区居民“小病放心在社区”。
(2)有利于社区居民在大病、重病时得到及时就诊:由于双向转诊网络的建立,如遇危重病人,特别是60岁以上和低收入人员在患大病时,能够及时得到大医院的医疗保障。对慢性病人就诊、会诊、住院和手术,大多可以通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组织和安排,还可以做到让病人点专家进行检查和手术,保证让社区病人真正做到“小病放心在社区,大病顺利进医院”。同时协助社区有效应对突发卫生事件,尤其在发生疫情时,能有效降低扩散和传播范围,降低损失范围等方面均具有积极的作用。
(3)提高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的技术与业务水平:据多个城市和我院的调查报告,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存在医技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学历和职称偏低现象〖10-12〗。而在这种情况下,更加迫切地需要利用三级医院的优势人力资源,通过专家下社区坐诊及指导和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参加专家查房,以及在医院急诊科和相关科室进行短程实习等互动机制,达到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临床知识和技术的培训目标,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技术与业务水平,解决“社区医院看不好病”的问题。
(4 )合理利用城市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危重和疑难病人及时转往上级大医院,是医疗保障安全的需要;康复病人以及慢性病人转往社区,是合理使用卫生资源的重要措施〖2〗。大医院通过双向转诊,不但可以加快医院和科室病床周转,而且能建立相对固定的病源网络,扩大医院的影响;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双向转诊,能较好地保证服务质量和规避医疗风险;病人在双向转诊中得到的是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和照顾,同时既可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又充分体现了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只有这样,双向转诊才能有序进行,患者治疗才能连贯一致。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模式;计算机化
一、统计学教学的现状
1.学科的不断融合使教学内容日臻丰富。长期以来,在国际统计界存在两门相互独立的统计学,即比利时数学家阿道夫•凯特勒创立的数理统计学和美国统计学家瓦尔德创立的社会经济统计学,分别隶属于数学学科和经济学学科。20世纪 80 年代以后,建立包括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在内的大统计学,逐步成为国际统计学界的共识。首先,数学的理论和方法越来越多地介入了统计学;其次,以数理统计、特别是推断统计为基础的应用学科不断形成。随着大统计学思想的建立和统计学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需要,大多数学校和老师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除了保留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仍有现实意义的内容。
2.丰富的内容使得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对于高职生而言,统计学的学习难度之大尤为突出。首先,与本科生相比,高职生的生源复杂,数理基础知识相对较为薄弱,且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很难针对一个层次实施教学;其次,统计学具有概念多且关系复杂、公式多且计算量大、理论深且数理性强的课程特点,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再者,《统计学》作为专业基础课,一般按照教学计划大都安排在二年级第一学期研修,在这个学习时段也是大多数学生为将来就业需要忙于计算机、英语、营销、会计等许多资格证书的考证时段,并且在考证方面义无反顾。同时,二年级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压力同样也很大,所有这一切对于学生学好统计学课程面临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3.丰富的授课内容使教师的教学难度加大。随着高职院校扩招速度的加快,专业课教师授课班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专业也越来越杂。在大多数学校,一个教师跨越不同专业授课不再新鲜。同时,丰富的授课内容使课程难度加大,课程难度太大又有可能导致学生兴趣下降,特别是统计分布、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统计决策等内容,对高职学生而言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领域要把统计课的理论知识和具体应用向学生讲解清楚是由相当难度的。
二、计算机化改变了统计学教学的模式
1.统计计算机化使统计学逐渐从数学技巧转向数据分析。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非常普及的今天,统计计算技术不再是统计学教学的重点了。统计思想、统计应用才应该是重点。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生动。所以,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内容只需要给学生讲清楚统计基本思想、计算的原理和正确应用的条件、正确解读计算的结果,而对大量复杂具体的计算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完成。例如方差分析,手工计算量非常大,没有计算机软件的支撑,是很难教学实际问题分析的。现在我们只要讲清楚方差分析要做什么,为什么方差分析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判断有无条件误差,而原假设又是K种不同水平下总体的理论均值是否相等,检验结果表示什么等等就可以了,大量的数理统计计算工作让计算机去完成。
2.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统计实践学习统计理论。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堂现场教学、引导学生先读后写再议、模拟实验、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项目、利用假期时间,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某些团队、小组或自己组织去开展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活动,如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提供咨询、参与企业管理等方法,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例如根据同学们在学习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设计的基础上,让他们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如以寝室为单位),在校园内真正进行一次诸如食堂饭菜价格调查、大学生月消费水平调查、学生工作满意度调查等实实在在的统计调查活动,从具体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样本的抽取、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估计与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总结或体会的形成,全部由学生们自己来完成。这样,他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整个过程,会取得理论认识和应用实践的双重收获。
三、统计学教学计算机化的主要工具----EXCEL
让学生实现从烦琐的数理统计技巧向数据处理的转变,同时还要使广大学生容易掌握并有机会辅之于实践,要求必须选择容易获得而且普及性比较强的统计分析软件,并在课堂教学和引导学生实践中能够被广泛采用,这一点对统计学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SAS等其功能固然强大,统计分析的专业性、权威性不可否认,但是对于没有开设统计学专业的院校这些软件并不常用,如果学生要进行自主性学习也比较难以找到相应的工具。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作为一款优秀的电子表格软件,其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虽然比不上专业统计软件,但它比专业统计软件易学易用,便于掌握,无疑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对于《统计学》这门课程而言,利用EXCEL提供的统计函数和分析工具,结合电子表格技术,已完全能满足统计计算方面的要求。
1.教学内容需重新整合。在教学内容上,依据EXCEL的函数功能、电子表格功能、数据分析功能,结合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需要重新整合教学内容。传统的统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对统计数据的搜集主要强调统计报表制度,在EXCEL环境应该更注重抽样推断,EXCEL提供的随机抽样工具使得抽样调查不再是十分复杂的技术,统计图也可以被广泛运用于对数据的描述。另外现有统计学教材在讲根据整理的数据计算平均数时,都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当用组距式变量数列计算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作为各组的代表值进行计算。我们知道,组中值作为各组的代表值是假定各组变量值在组内是均匀分布的,如果实际数据与这一假定相吻合,计算结果比较准确,否则误差比较大。事实上实际数据往往就不是均匀分布的,因此用组中值计算的平均数都是近似的,而且相同资料编制的不同变量数列计算的平均数还不相等。
2.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合理评定学生成绩。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手段。对于《统计学》的考试,多年以来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距离考试内容和方式应更加适应素质教育,特别是应有利于高职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之目的相差较远。在过去的《统计学》教学中,基本运算能力被认为是首要的培养目标,教科书中的各种例题主要是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各类辅导书中充斥着五花八门的计算技巧。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的过程中,为应付考试搞题海战术,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这与财经类专业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是格格不入的。
总之,计算机化不仅赋予统计学教学新的生命力,也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教学创新的平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操作性极强的学习形式和专业拓展空间。
作者单位: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