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早教课教案范文

早教课教案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早教课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早教课教案

第1篇

1.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理论基础

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理念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其一是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的心理动力学理论,特别是诸如安娜·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等一些将儿童发展放置于社会背景中的学者的理论;其二是皮亚杰、温纳(Wemer,H.)等一些研究兴趣在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发展心理学家的理论,这些心理学家对教育并不特别关注;其三是杜威、约翰森(Johnson,H.)(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创建主任)、艾萨克斯(1saacs,S.)和米切尔等一些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其他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例如勒温(Lewin,K.)、拜巴等人的想法也曾对斑克街方案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拜巴曾在斑克街作过长期的研究和教学,并在将心理学理论运用于教育实践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如果需用一个词来概括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特点以及它与其他教育方案的区别,那么这个词就是“发展一互动”(developmental—interaction)。“发展”的含义是儿童生长的样式以及对儿童和成人成长特征的理解和反应的方式。“互动”首先强调的是儿童与环境,包括其他儿童、成人和物质环境的交互作用;其次指的是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的交互作用,认知和情感的发展并不是分离的,而是相互关联的。这些概念可以运用于各种年龄的儿童和成人的教育,然而在实际运用时必须充分顾及教育对象的年龄、能力和文化背景。也许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儿童不是小大人,他们与外部世界的作用方式,以及他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是与成人全然不同的。

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将儿童发展归为六条原理:(1)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元或综合的变化过程;(2)早期获得的经验不会消失,而会被整合到以后的系统中去;(3)教育者的任务是要在帮助儿童巩固新知和提供有益于发展的挑战之间取得平衡;(4)在成长的过程中,儿童逐渐以越来越多的方式主动地探索世界;(5)儿童的自我感觉是建立在与他人和与物体交互作用所获取的经验的基础之上的,而知识是在交互作用过程中反复地感知和自我检察而形成的;(6)冲突对于发展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冲突解决的方式取决于儿童生活和社会文化要求诸多有意义的因素的相互作用的性质。近些年来,维果茨基的研究也影响了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方案的设计者们关注了儿童发展和学习的社会背景,并将之整合于“发展—互动”的概念。

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设计者们认为,儿童的发展包括身体的、智力的、社会的、情感的和审美的各个方面,“整个儿童”的概念能够表明这个教育方案的最主要方面。近年来,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已将其关注点集中在两个更广泛意义的概念上,它们是进步主义和心理健康。

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设计者们认为,学校应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机构,它应为儿童提供创造性的和让儿童感到满意的工作的机会;它应给予儿童有意义的刺激,而不是死记硬背的、片断的学习;它应培养儿童的个性,增强儿童的社会民主意识。

2.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

斑克街方案的基本理念是儿童认知发展和个性发展与其社会化的过程不可分离,托幼机构是社会的一部分,它与家庭和社会其他机构分担对儿童教育的职责,它不应被看作是“学课”的地方。因此,教育的目标应依据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特定的学业成就。

斑克街早期

教育方案的教育目标首先是培养儿童有效地作用于环境的能力,包括各方面的能力以及运用这些能力的动机;第二个教育目标是促进儿童自主性和个性的发展,包括自我认同、自主行动、自行抉择、承担责任和接受帮助的能力;第三个教育目标则是培养儿童的社会性,包括关心他人、成为集体的一员、友爱同伴等;第四个教育目标是鼓励儿童的创造性。这些目标都很宽泛,应根据儿童发展的阶段和文化背景的适合性而加以思考和具体化。

拜巴等人将以上宽泛的教育目标细化为八条具体的目标,运用于对3--5岁的儿童实施的教育方案:①(1)通过与环境的直接接触和操作,让儿童去满足自身的需要;(2)通过认知策略,促进儿童获得经验的能力;(3)增进儿童有关其周围环境的知识;(4)支持能提供各种经验的游戏;(5)帮助儿童内化对冲动的自我控制;(6)满足儿童应付在其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冲突;(7)帮助儿童发展有个性和能力的自我形象;(8)帮助儿童在互动过程中建立起相互支持的行为模式。

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没有将课程看作是一系列活动的“菜单”,而是将课程看成帮助儿童获得加深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经验的机会,换言之,课程是这些经验的总和,它是通过富有想象的计划和决策的过程而创造的。在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中,课程是综合性的。

由于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强调儿童社会性的发展,“社会学习”就成了该方案的核心。社会学习是有关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它涉及人们生存的环境及其所处的位置,也涉及过去、现在与未来。因此,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基础就是学校不断给予儿童探究民主生活的机会。例如,该课程方案引导儿童理解家庭,从简单的家、邻居的概念,扩展到对国家、世界的理解(Winsor,1957),注意到学什么和怎样学是内在联系的,儿童所学的有关世界的知识以及知识是如何获得和使用的是不可分割的,而这种教育的基本点就是从经验中学。

经验、联系、关系、探究、社区和问题解决等是发展—互动模式的关键词汇。

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常以“社会学习”的问题为综合性课程的主题,教师为儿童获取社会学习和掌握重要技能的经验提供机会。以社会学习为核心展开的课崔,共分为六大类:(1)人类与环境的互动;(2)人类为生存而产生的从家庭到国家的各级社会单位及其与人的关系;(3)人类世代相传;(4)通过宗教、科学和艺术等,了解生命的意义;(5)个体和群体的行为;(6)变化的世界。学习的主题可以从对家庭的研究到对河流的研究,其主要取决于儿童的年龄和兴趣,也取决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社会要求儿童掌握的知识、技能。例如,三岁的儿童,课程强调的是儿童对自身和家庭的学习;而对于五岁的儿童,课程则强调对社区服务和工作的学习。在任何一个学习的过程中,课程关注的是儿童在美术、音乐、数学、科学、语言、运动、搭建积木等活动中已有的经验,课程以综合的方式整合这些经验,以帮助儿童对自己的世界加深理解。

斑克街方案的设计者们相信,对于儿童而言,最有意义的经验是那些相互联系的,而不是相互割裂的经验;是那些能引导儿童进一步学习,并有益于获取新知的经验。斑克街方案的设计者们也相信,对于儿童而言,认识世界的最有效方法是允许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作用于这些经验。

儿童首先需要获取经验,然后,他们会通过再创造的过程,从已获得的经验中去理解这些经验的真正意义,这个再创造的过程包括讨论、想象和建构等。

以社会学习为核心展开的课程整合了以下四方面:①(1)围绕社会学习主题的音乐、阅读、书写、数学、戏剧和美术等不同的课程经验;(2)身体、社会、情绪情感和认知等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3)第一手经验以及再创造这些经验的机会;(4)儿童在家庭和在托幼机构的经验。

在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中,主题网和课程轮(curriculumwheel)是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常用的工具。课程轮的中央是主题,轮辐间的空间可由教师设计各个活动区或活动种类的内容,允许教师根据需要加以更改、增加或删除。课程的实施常分为以下七个步骤:(1)选择主题;(2)确定目标;(3)教师学习与主题有关的内容,并收集资料;(4)开展活动;(5)家庭参与;(6)活动;(7)观察和评价。

评价是斑克街发展——互动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为教师了解儿童如何学习和成长提供了手段,也为教师提供了课程计划和决策的原则。与追随高水准学业成就的评价不同,班克街长期主张更宽泛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是立足于理解儿童如何了解属于自己的世界,并为儿童提供一系列的机会让他们表达自己的理解。基本技能和学科知识固然是基础,但是,在与环境互动时,儿童的态度和个性特征同样重要,例如,儿童的独立精神和合作活动的能力、发动活动的能力,以及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社区公民,等等。

运用斑克街发展——互动模式的教师必须遵从和完成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教育测试和评估。此外,评价需要严格地和系统地依据对儿童活动行为的观察和记录,包括教师对儿童表现的观察(如阅读、数学、操作材料、与他人的互动,等等);儿童活动的文件袋(如艺术、书写、计算、建构,等等);教师为年龄较大的儿童设计的技能检测表所反映的儿童学习质量(如阅读和书写、航海日志、实验报告、编列目录、单元学习的总结,等等)。分析和总结这些资料,能使教师理解每个儿童的特点和需要,能给教师与家长沟通以及确定下一步计划打下基础。

3.教师的作用

在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中,与教育、教学原则有关的社会情感方面的目标与认知方面的目标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在说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时,将两者分别加以阐述。

(1)在儿童社会情感发展方面教师扮演的角色

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深受心理动力理论的影响,特别是埃里克森和沙利文等人的影响。在儿童社会情感发展方面,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教师和学校是儿童的家庭世界与儿童的同伴世界及其更大的外部世界之间的协调者,教师应能给予儿童安全感,使儿童能克服焦虑和解决离开父母而面临的心理冲突,从而较好地适应社会;

②教师和学校的作用是培养儿童自我的发展和心理健康,教师应具备称职的母亲和心理治疗师应有的许多特点,还应具有令儿童信任的权威性。

此外,拜巴等人认为教师的作用还反映在应刺激儿童与周围世界发生拓展性的交互作用等方面。

(2)在儿童认知发展方面教师扮演的角色

在儿童认知发展方面,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评价儿童的思维,使之将想法变为行动,或将其想法进行概括和转换;引导儿童达到掌握概念的新水平,或在控制下拓展内容的范围;

②对儿童的评议、疑惑和行动给予口头的回应、澄清、重述和纠正;

③培养儿童直觉的和联结性的思维;

④提出能促进儿童归纳性思维的问题。

4.与家庭的共同工作

在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中,方案的设计者从儿童的立场定义家庭,家庭指的是“成人和儿童的各种组合体”,是“与儿童接近的,并受到儿童信赖的人们,他们是儿童世界的基础。家庭可以是父母中的一个人、两个母亲或两个父亲、继父母、神父、养父母、叔叔和婶婶、兄弟姊妹、堂(表)兄弟姊妹,或是曾做过家庭日托的邻居”。

与家庭的共同工作旨在“能使早期教育机构的教师与儿童生活历程中对儿童有意义的其他成人之间建立起双向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教师能够在儿童花在教室内和家庭中的时间之间创造联系”。

与家庭的共同工作,包括教师深入家庭和家长参与教育机构工作等,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形式。斑克街家庭中心(the Bank Street Family Center)就是其中之一。

斑克街家庭中心邀请和鼓励家庭成员在一日中的任何时间内访问和参与该中心的活动,家庭中心创造欢迎的、家庭式的环境和气氛,保证儿童和成人感到舒适。该中心十分重视在家庭与教师之间建立起伙伴关系,并将它看成是让每个儿童获得安全感,支持其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在儿童和家长进入该中心的最初几个星期,让儿童只是自由地探索和游戏,为的是让儿童感到安全、受到尊重和得到照顾,为的是在家庭与教师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交流、支持和合作是保持这种伙伴关系的关键,家长每天都能收到描述自己孩子日常生活和活动的记录,每个月都能看到介绍中心运行情况的通讯。家长参加家长会和家长学校,支持由家长和教师组成的、讨论家庭和中心教育问题的组织的工作。该中心还为家庭提供各种咨询和特殊教育的服务。

5.对斑克街教育方案的评价

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根源可追溯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它起源于米切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指导的教育实验局。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强调让儿童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强调帮助儿童理解对他们成长而言是最为重要的事物,而不是与学业成绩有关的东西。这一方案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兴趣和需要的满足,鼓励儿童主动的活动。

第2篇

一、对教材中的案例要灵活取舍、恰当选用

高中地理课时紧、任务重、时间紧,所以教材中的案例不能面面俱到、逢案例必讲,应有的放矢、灵活把握。

1 重点的、经典的、有代表性的案例必讲,教师要重点讲,详细讲,讲清楚。如,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案例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充分结合教材、地图册等有关图文资料使学生了解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分布、经营方式和优点、特点、限制因素、解决措施,以及对我国发展农业的借鉴意义,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混合农业这一农业地域类型的思路和方法。

2 有些案例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教师可稍加讲解、稍作点拨。如,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案例1——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发展,指导学生结合“活动”阅读案例思考:(1)农业区位因素发生过哪些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有哪些影响?(2)哪些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再通过分析讨论、教师的启发点拨得出结论: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因素(如气候、水源)比较稳定、变化较小,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技术、尤其是市场)发展较快、变化较大,市场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作用越来越大。

3 有些案例交给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究完成即可。新教材中的许多案例内容简单、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是课本正文知识的补充、延伸,可放心地交给学生去阅读、自主学习。如,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案例1——太阳风暴袭击地球;第二章第四节案例3——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被迫举国迁移;第四章第三节案例3——黄河三角洲的发育,等。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课外知识。既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习惯,也体现了新课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理念。

二、收集整理、精心选择,适当补充课外案例

由于地区差异、学校差异、学生个体的差异,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储备、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教材中有些案例并不适合本地本校学生的实际。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恰当补充一些符合学生实际、联系生活并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

1 教师要有意收集案例、自己撰写案例,科学合理、精心选择、适时恰当补充案例。如,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地方时、时区和日界线,可以凡尔纳著名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中主人公富克先生的故事作为案例,突破有关时间计算的难点、疑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布置、指导学生收集案例,在课堂上呈现展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和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如,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收集补充展示了“郑和下西洋、哥伦布远洋航行利用洋流风带助航”“泰坦尼克号首航遇冰山沉没造成海难”等案例,印证洋流对海洋航行(航速、航行安全)的影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获得较大的成就感,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轻松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点。

三、案例选择要遵循科学性、知识性、真实性、趣味性的原则

在案例教学中,所选案例要来源于生活、联系实际,要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一致。因此,案例要科学严谨、符合地理学科特点、蕴含丰富的地理知识;要能阐述地理原理、反映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的特点、体现地理规律。案例要真实可靠可信、生动有趣,像相声段子有包袱有料有伏笔,能引人入胜,对学生有吸引力、说服力。案例切忌空洞无物、枯燥乏味、充满说教。

通过对案例的剖析、总结、归纳,让学生从中学会处理图表图文资料,提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措施或发展方向,学会用地理专业术语表达结论。

第3篇

【关键词】 三案;高效课堂;教学研究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普及和深入,课堂教学活动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一种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的课堂教学活动已经成为当今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向和内容. 这就要求重新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任务和角色,重新设计适合现代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活动模式,要求教师对现有的课堂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这就包含了很多的因素,其中在课堂的操作成面上,通过新的教学设计来探索在新的课堂教育中学生如何主动学习,如何全面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来寻求最佳的教学状态,如何优化整体课堂的教学水平使学生充分地吸收知识并得到发展. 所以从操作层面来说,必须从教学的相关问题出发,精心设计教案、学案、演案,并分清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教学课堂进行全面的探索.

一、教案是老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有力保障

教案也叫做课时计划,是指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而设计的教学计划. 教案是教师上课的重要依据,在内容上通常包括:课题、上课时间、教学方法、课时分配、课程进程等一系列的内容. 有的教案也将电脑技术运用到其中,包括电子教案等.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科类型和教学目的不同,所以教案的设计没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 但是教案的制定必须严格依照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合理地设计课程时间,把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对教案的设计和运用非常的关键. 老师应该把握重点和难点,对重点和难点在课堂当中细讲和精确讲,要让学生全面理解和运用,对易懂的知识点在教案中可以不体现,让学生们自己去体会. 另外老师在教案内容的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层次不同运用不同的方法. 如在上课的时候提出不同的问题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同一知识都得到理解.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教案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引,只有正确的指引才能保证整堂课程的圆满进行,确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二、学案是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教学设计

学案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为全面的开发学生智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而设计的一系列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探索,知识要点强化等大纲试的教学指导方案,从学案的制定目的来看,它的出发点是通过学案的设计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全面充分地获取知识. 一般来说学案的编写是由三条线决定的,知识线学法线、和能力线,其中知识线是主导,学法线和能力线是配合和推进作用,学案就是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分解,编排出合理的知识教学体系,根据知识内容设计成不同的教学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知识,学习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能力.

三、演案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演案就是常说的课件. 它的具体含义是:根据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相关活动进行设计的环节,从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 演案与教学课程内容有着直接的联系. 现在随着电脑技术的大力发展,多媒体演案运用较广. 所谓的多媒体演案,就是按照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严格按照相关课程内容设计,并以多媒体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课程软件. 它运用计算机技术,将视频、图像和声音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多媒体大屏幕的形式加以播放. 在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无论是指电子课件还是普通课件,它都可以起到向学生提示各种教学所需要的信息,对学习过程进行强化的作用. 由于多媒体技术的演案聚集了声音、图像、视频画面等多重因素,运用这一教学工具的时候学生容易产生新鲜感,所以在课件的准备过程当中,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爱好,将他们日常爱好与课堂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样就可以通过演案这一教学工具的运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四、把握三案之间的关系,打造优质高校课堂

1. 教案与演案的关系

教案是教学过程当中比较全面的教学提纲,是老师备课时的重要工具,而演案是授课老师展示给学生观看和学习的. 教案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演案是教案的辅助工具. 可以说教案包括演案. 但是随着电脑技术的进步,现在很多学校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很多老师将教案的内容转化成了演案. 这样演案就非常直观地将相关教案内容表现出来,让学生易于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教师直板地讲述效果要好得多. 例如:你讲解立体几何,学生凭想象有的想不出来,你就可以拿课件去给他们演示,这样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 从这样看来演案比教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演案是教案的组成部分,教案可以指导演案,把握之间的区别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

2. 教案、演案与学案之间的关系

教案、演案的出发点是教师的讲授,教学的主题是教师怎么教和怎么讲. 而学案的出发点和侧重点是启发学生的智慧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探索,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前者重在教,后者重在学;前者以教师为中心,后者以学生为中心;前者强调“给予”,后者强调“拿来”;前者侧重“学会”,后者侧重“会学”;另外在课堂角色、教育观念、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 “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 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而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角色.“学案”的作用:它可以指导预习,也可用于课堂教学,并且系统的学案还是一份很好的学习资料. 虽然二者有一定的区别,但是二者的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为提升学生知识而努力的.

【参考文献】

[1]蔡卫权.张光旭. 构建和谐课堂的几点做法和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5).

第4篇

关键词:以就业为目标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学习方法

《安装工程造价与实训》课程是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主要介绍建筑安装工程的计量的方法。是一门涉及给水排水、采暖、通风空调、电气等专业、多学科、专业知识的独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各专业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安装工程定额的制定方法和实际应用,掌握安装工程造价的费用构成及价差调整。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领会安装工程消耗量定额的内容及应用,理解建筑安装工程的电气、水暖、消防、通风、空调工程工程量清单及投标报及竣工结算的编制原理与方法,具备编制安装工程工程工程量清单及投标报及竣工结算文件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能服务于建筑企业或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独立从事工程概算、工程预算、工程结算、竣工决算、工程招标标底价以及投标报价的编制和审核的专业人才。由于《安装工程造价与实训》课程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课程,因此,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应作为教学的核心和重点。本课程围绕这个核心从理论、实际和实践方面对学生加强培养。

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工程造价专业的特点,再具体到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认为学生经过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安装工程识图》、《安装工程造价与实训》的学习,应能熟练应用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完成安装工程工程量清单及清单投标报价的编制,掌握安装工程工程造价的审核及工程结算的方法,成为造价工程师的预备人才。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在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上都要理论联系实际,不但重视理论学习,更主要的目的是对技能的培养,以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目标来进行教学。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应以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并结合我多年从事工程造价工作的经验,在此对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提出建议如下:

一、安装工程识图

通过大量的读图,增加对工程施工图的感性认识,最后达到能够熟练读图的程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需要大量实际工程施工图来进行举例和讲解。在方面学校教学工作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是教材的局限性,我们使用的教材中大部分只是对常用图形符号介绍很多、很全,但读图实例较少,明显不能满足教学要求,从而无法达到教学目的,与实际工作结合性不足。希望高职院校根据人才培养方向和遇到的实际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编制符合高职特点,以大量施工图为背景的教材。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毕业后可以更快的融入社会和适应工作。

二、预算基价及预算软件的应用

以地区预算基价为基准,并结合广联达预算软件,详细介绍预算基价的组成,工程量计算规则,字目划分以及子目包括的工作内容。为此在教学中要增加建筑工程个专业施工图预算编制实例,结合课时合理的制定对实例的讲解,在不耽误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增加对预算的认识,逐步建立起对施工图预算编制的思维方法,使教学真正做到为实践服务。为了补充教材中实例的缺陷,可以采用北京广联达惠中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建筑工程钢筋工程量的计算与软件应用、以及建筑工程图形工程量的计算与软件应用等系列教材,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推动我国工程造价事业的不断发展。

三、主材、设备市场价格------询价

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毕业生们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难”问题。高职教育是为企业培养人才的,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可以在课程设置、复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案例教学、实验室的建立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办特色教育,改善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根据我多年从事工程造价工作的经验,结合市场对工程造价人才的需求状况,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实例教学、实行2+1教学模式。实行2+1教学模式,即前两年为基础学习,大三第一学期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和兴趣和其实际的能力给与建议,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别,如:土建施工图预算编制,装饰施工图预算编制,电气施工图预算编制,安装施工图预算编制,建筑工程图形算量,建筑工程钢筋算量等。由有经验的教师或造价工程师进行强化训练,这样可以避免学而不精的问题,在现在这个需要有一技之长的社会有积极的实际意义。大三第二学期进行实习,接受市场的检验,巩固和完善他们所学的知识。

2、购置预算软件用于教学。在教育过程中选择适合的实习基地或模拟实习工具,无疑会缩短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距离,从而间接的减少毕业生的“适用期”,甚至达到“零距离”的最佳状态。利用多媒体服务于教学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本人使用广联达预算软件的亲身经历,希望更多院校选择广联达预算软件加强教学,丰富课堂。

3、建立工程造价专业实验室。购置预算基价、工程造价信息、标准图集、施工规范、验收规范等,收集典型的住宅、办公楼、宿舍楼、教学楼、实验楼等不同使用功能的各专业施工图,服务于教学。使学生有机会进行大量的读图、识图工作,增加实践环节,增加感性认识,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4、提供高校间工程造价专业教师互相学习、交流机会。在现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信息量之大,更新速度之快是以往所不可比拟的。我们不能闭门造车,要走出去,与其他高校的老师进行专业交流和学习。这样才能更快的解决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外校老师的教学经验,在工作中避免他们犯过的错误,更有效率的进行教学工作。通过交流,也能使其他学校增加对我校的了解,增加我校知名度,对我校有良好的社会影响和实际意义。

第5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造型・表现”;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213-02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在视觉文化的时代背景下,美术在社会中充当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美术教育的功能和内容也比以往更为丰富。美术课程要凸显视觉性就必需强调对于美术语言的学习运用。一直以来,在小学美术课涵盖的四个领域中,“造型・表现”课是美术课基础的教学内容,是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规定的主要活动内容之一。刚刚入校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很喜欢美术课的,但是随着美术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深入,教学难度的逐步增加,美术造型表现基础差的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很容易失去继续努力的信心;而美术造型表现能力较好的学生,则很容易体会到“造型・表现”的魅力,并在同伴的赞美声中感到自豪,从而增强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信心。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随着学校美术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美术课程标准中对于美术语言的学习也有了新的要求,即在美术教学实践中进行相应教学实施。关于空间造型的课程,仅仅从造型元素这一角度来学习是远远不够的。由于空间本身的复杂多样性,在学校美术课程中,尤其是教科书中的内容应增加对表现手段的学习。我们选择本课题进行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教师在“造型・表现”课教学案例中进行的教学设计、课堂实施、课后反思与总结,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帮助学生提高“造型・表现”能力,使学生体会到美术的魅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信心与兴趣的目的。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1.研究目标。通过对小学生“造型・表现”课教学案例的研究,探索有效提高小学生造型表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最终达到增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美术素养的目的。

2.研究内容。对不同形式的“造型・表现”课进行案例研究,如:绘画、写生、泥塑、手工制作、版画等,探索有效的提高小学生造型表现力的教学方法。

3.研究方法。采用分年级,在每个年级选取对照班进行对比实践的研究方法。调查法:调查分析学情,根据学生的状况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式、方法。案例分析法:对于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教育、教学案例进行研究、分析,考察课题研究的效果,继续思考,进行研究。

4.研究步骤及过程。(1)理论学习,申请立项。本阶段的任务,主要在于学习美学理论、教育规律、少年儿童心智发展理论方面的书籍,为下一步课题实践做理论准备。(2)研究不同的材料、不同造型的转换可以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本阶段对教师的深入教学进行实践研究,通过多种媒材对比,探寻答案,并初步认识形、色、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以及创作欲望。比如:课堂写生线描造型和色彩绘画、泥塑、手工制作等。(3)具体实施,加强教学案例研究,在实践中探索“提高小学生‘造型・表现’能力”的有效途径。每个年级确定一个实验班级(六年级除外),在各实验班级中进行案例研究,其他班级使用平常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方法的对比来比较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进行研究。教师选择写生、绘画、记忆画、立体制作、泥塑、版画等不同课型进行教学案例的实践研究,探索有效的提高小学生“造型・表现”能力的途径。(4)整理资料,申请结题。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设问题的研究,遵照市教科所规划办的结题要求,填写结题申请表并撰写结题报告,按时上传课题博客,并检查和准备纸质的结题材料。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经过一年的实践和研究,我们认为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小学生的造型表现力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1.首先,从课时设置上为学生创造条件。美术课作为实践操作课程,学生需要足够的时间去完成,于是我们将一周两节的美术课连在一起,使学生能在充足的时间内认真思考,静心学习,在思路不中断的情r下完成造型实表现、欣赏评述等环节,也给教师留下更多针对性指导学生作业的时间,这一举措得到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一致认同。美术课采用两节大课的授课形式,为学生创造了静心创作的条件,有利于学生造型表现力的提高。

2.引导学生注重观察,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眼睛看到了,心中有东西了,才可能在作品中表现出丰富的内容,因此引导学生多多观察贴近他们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学生将课内所学的知识技能融入生活当中。比如:我们会根据新课的内容给学生布置课前观察作业,如:《洗澡》一课要求学生观察家人洗澡的动作、表情和洗澡的环境,《身边的树》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看到的树的根、树干的纹路、树叶的形状等。有了生活体验,学生再进行课堂表现时效果就好了许多,创作出了更多真实、生动、多彩的画面。

3.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欣赏、分析、比较等逐步积累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造型语言。我们将对艺术家和学生优秀作品的赏析放到平时的课堂中进行,学生普遍认为向别人学习可以帮助自己提高造型表现力。

4.加强对于学生的写生训练。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生在写生过程中能够比较深入的体会到生活的丰富和美。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描绘丰富的生活,更要鼓励学生忠于自我的感觉,表现出自己眼中的事物,让学生画出深入细致的并有个性色彩的美术作品。

5.注重教师的课堂示范。美术是视觉的艺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时候教师讲了很多,学生还不一定能理解,而这时,教师如能恰当的利用课堂示范,往往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美术教师要善用自己的特长来解决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提高造型表现力。

6.增加对于“造型・表现”手段的学习,探索多种材料与表现方法的应用,从不同角度、不同艺术形式出发进行研究,如绘画、泥塑、纸立体制作等,从而培养学生平面的、立体的、能够灵活使用多种材料的“造型・表现”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7.教师自身水平得到了提升。在课题实践研究的这段时间内,我们课题组教师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实践。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小学生的造型表现力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而教师也通过小课题研究,促使自己去思考、去讨论、去研究,从而改善了教学行为,在客观上,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达到了提升,这是我们课题组成员共同的感受。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对学生的问卷调研时间没有安排好,有些晚了。我们在中期报告写完后,学校便开始了校园艺术节活动,艺术节内容很丰富,我们课题组教师将上课之余的大量精力都投入到艺术活动的准备中。首先对学生做了个问卷调研,了解学生对于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从学生填写的问卷表中,我们得到了不少很有价值的信息,比如有的方法很好,但是教师没有更好的使用,而这时课题研究工作也进入了期末,也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对研究中产生的新的方法进行深入的实践,这是觉得最遗憾的地方。

以后再做课题,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小学生活除了正常教学外,各种活动较多,需要提前做好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在课题实施中,中期报告之前做好对于学生等相关人员的问卷调研工作,了解他们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课题组成员应及时小结,反思,对前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再进行后期的研究工作。毕竟有些工作必须是学生在校时才能操作的,相信如能进行细致的时间安排,扎扎实实的进行实践研究,小课题研究的效果一定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刘艳.小学美术互动性教学的有效开展与探讨[J].中华少年,2016,(28).

[2]童颖.巧用儿童绘本提升美术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导学,2016,(25).

A Case Study on the Teaching of "Modeling and Performance" in the Primary School Fine Arts

HE Ya-ni

(Yanta Campus,The Affiliated Primary Schoo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Shaanxi 710061,China)

第6篇

创造性课堂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这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课堂教学方案的优化,实现师生之间的学业探讨及学习,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所谓的创造性课堂,就是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以高中地理教材的内容为基本,引导学生联系所处的生活环境,进行高中地理知识的创造性学习。通过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开展,可以让学生自由的表达学习疑惑,敢于质疑各种学习难题,通过创造性课堂的营造,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合作默契,提升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实现个人、小组、集体学习活动的开展,将自己的所学应用于实践。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素质为目标,拓宽学生的思维素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随着现代教育体制的改革,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学生学习上的辅导者,教师是创造性课堂教学的辅助者,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的世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营造创造性高中地理课堂的重要意义

创造性高中地理课堂的开展是提升学生思维素质的有效保障,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下高中地理课堂的重难点,教师必须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创新素质。比如,在“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这一章节教学中,教师需要首先考虑本节课的核心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的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区域工业化及城市化的专业术语,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当下时代的城市化问题,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探索精神及创新能力,需要以这种教学内涵引导其他的教学模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能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形成一种良性的学习循环。创造力的培养是创造性地理课堂开展的前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探索新问题。这种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性地理课堂的开展,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及发散思维为目标,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学习评价是创造性地理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教师可以及时把握教学进度,有利于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在创造性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鼓励、期待、信赖方式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及能力的培养。在创造性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都需要认真解答,悉心听取学生的学习心声,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敢于探索问题,对于学生的正确肯定,是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推动力。通过对创造性课堂教学方案的应用,教师可以营造一种民主、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发挥学生自身的创造性。

三、高中地理创造性课堂的营造方案

1.优化课堂教学模块

课堂的开头模块是整节课的起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开头部分虽然只有几分钟,但对整节课却起到关键的作用,课堂的开头部分要像一块充分吸引力的磁铁,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深入学生的内心,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常见天气系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三国演义》:“落凤坡”的故事。又如,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潜艇在大西洋及地中海间巧妙转换的故事。又如,在“行星地球”这一章节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姐姐的年龄比妹妹大,但有的妹妹比姐姐大。通过这一系列的课堂开头引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下阶段教学工作的开展。在创造性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习、思考、解惑、提问这四个方面结合起来,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局限性。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独立学习,学有所思,思有所疑,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通过对课堂开头模块的优化,可以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时间,教师要学会授权,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形成良好的课堂合作性气氛

创造性课堂教学是一门系统的教学体系,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创造,在创造中学习,学会自主探究式学习。边学习边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教师不需要过早给予解释,而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可以采取学生互助式教学法,让同桌之间发挥各自的学习优势,解决彼此的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相互探究,相互交流,通过对这种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思维互补,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在创造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刻板的回答式对话模式,教师要避免牵着学生鼻子走,而多应给予学生之间的互动机会,教师的角色是辅助者,在关键时刻,给予学生指点及解惑,在创造性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间的合作探究性,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互助,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3.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是创造性课堂的重要教学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状况及学生的合作探究情况,进行学生学习上的引导,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上的归纳总结,总结出重难点,让学生清楚的明白到自己现阶段的学习任务,要保证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解决学习及生活中的难题。比如,在“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节教学过程中,学生了解了大气与太阳辐射的关系,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比如日落后明亮的黄昏天空现象,晴朗夜里的霜冻现象等。

四、结语

通过创造性地理课堂的开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及实践能力,可以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眼界,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这种创造性实践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包括模拟性实践,课外联系性实践等,这些模式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宋杰 单位:山东禹城市综合高中

参考文献:

[1]邱永扬.五年制高职地理学科参与式教学策略研究———以福建省永春师范学校为例[J].考试周刊,2014,(07).

第7篇

认知:

1.知道科学技术跟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2.知道科学技术能为人类造福。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力量。

情感:

从小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惊叹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

行为:

多读科技书刊,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依据《标准》三至五年级“热爱科学”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

本课以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为线索,以科技发明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史实为例,说明科学技术创造出无数的奇迹,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

本课共设五个栏目:

栏目一“说一说”,目的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认识科学技术与自己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方方面面,人们的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科学技术,从而为学习本课做一个必要的铺垫。

栏目二“想一想”,目的是让学生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去设想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得出科学技术力量无穷以及“一切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认识,从而在丰富的想象中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栏目三“议一议”,设置此题目的是针对学生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对从小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热爱科学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理解。

栏目四“说一说”,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谈自己亲自参加的科技活动的体会来理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

栏目五“活动”,目的是通过开展爱科学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科学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的理解,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教法建议:

1.做好课前调查。为了使学生对科学技术有更加真切的感受,课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队为单位,进行各类调查。调查主题要围绕科学技术为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学习带来哪些好处。

2.将教材中设计的爱科技活动与各学校的科技月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思想品德教育只有与学校的日常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才有实效。

教学设计示例

第十课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认知:

1.知道科学技术跟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2.知道科学技术能为人类造福。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力量。

情感:

从小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惊叹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

行为:

多读科技书刊,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技术有着无穷的力量,懂得科学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育过程:

一、导入

师:最近,我们同学以小队为单位,进行了调查。调查的主题是科学技术给我们的衣、食、住、行和学习带来哪些好处。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一下。

小结:刚才同学们谈到的这些资料真让人激动,科学技术的成果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方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板书:十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二、悟理

1.师:有人说科学技术充满了神奇的力量,它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点用我们调查的结果就可以证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也论述了这一问题。让我们进一步感受一下。

2.学生分组边读课文全文边讨论。

讨论题:

18世纪末到现在有哪些重要的发明,这些发明对人类有哪些重要作用?

3.学生汇报。在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演示学生汇报的发明的照片、图片、实物等,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当学生提到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时,教师可以演示蒸汽机的照片或图片;再如:学生提到几张光盘就可以储存一套《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几本厚厚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和几张小小的光盘。

4.提问:

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有什么体会?

板书:科学技术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造福人类、推动社会进步

三、深化观点

1.想一想:

展望新世纪,你认为还有哪些问题需要靠科学技术去解决?

2.学生分组讨论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3.小结: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靠科学技术去解决。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学好文化知识,做一个学科学、爱科学的小学生。

板书:学科学爱科学

4.议一议

师:对于学科学的问题,有些同学有这样的想法,我们看看是否有道理?

5.电脑演示教材“议一议”的内容。

6.小结: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只有从小开始逐步积累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才有可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如果不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简直是寸步难行。

7.提问:

你参加过哪些科技活动?有哪些收获?

8.学生用多种方式进行汇报。例如:参加科技小制作组的同学,可以给大家展示自己的小制作、小发明。学生一边展示自己的作品一边谈参加这些活动的体会与收获,激励全班同学都来参加科技活动。

四、全课总结

1.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它可以造福人类,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我们从小要爱科学、学科学,自如地应用各类科技产品,也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创造更多的科技产品,使之造福于人类,让人们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老师提议今天课后我们开展一次爱科学活动。

2.学生阅读教材P45“活动”的内容。

3.课后开展各类活动。(各校要结合本地、本校、本班的具体情况安排这些活动,活动中要提醒同学注意安全。)

板书设计:

十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第8篇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科学技术跟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2.知道科学技术能为人类造福。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力量。

情感:

从小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惊叹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

行为:

多读科技书刊,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依据《标准》三至五年级“热爱科学”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

本课以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为线索,以科技发明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史实为例,说明科学技术创造出无数的奇迹,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

本课共设五个栏目:

栏目一“说一说”,目的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认识科学技术与自己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方方面面,人们的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科学技术,从而为学习本课做一个必要的铺垫。

栏目二“想一想”,目的是让学生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去设想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得出科学技术力量无穷以及“一切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认识,从而在丰富的想象中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栏目三“议一议”,设置此题目的是针对学生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对从小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热爱科学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理解。

栏目四“说一说”,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谈自己亲自参加的科技活动的体会来理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

栏目五“活动”,目的是通过开展爱科学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科学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的理解,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教法建议:

1.做好课前调查。为了使学生对科学技术有更加真切的感受,课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队为单位,进行各类调查。调查主题要围绕科学技术为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学习带来哪些好处。

2.将教材中设计的爱科技活动与各学校的科技月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思想品德教育只有与学校的日常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才有实效。

教学设计示例

第十课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认知:

1.知道科学技术跟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2.知道科学技术能为人类造福。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力量。

情感:

从小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惊叹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

行为:

多读科技书刊,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技术有着无穷的力量,懂得科学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育过程:

一、导入

师:最近,我们同学以小队为单位,进行了调查。调查的主题是科学技术给我们的衣、食、住、行和学习带来哪些好处。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一下。

小结:刚才同学们谈到的这些资料真让人激动,科学技术的成果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方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板书:十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二、悟理

1.师:有人说科学技术充满了神奇的力量,它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点用我们调查的结果就可以证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也论述了这一问题。让我们进一步感受一下。

2.学生分组边读课文全文边讨论。

讨论题:

18世纪末到现在有哪些重要的发明,这些发明对人类有哪些重要作用?

3.学生汇报。在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演示学生汇报的发明的照片、图片、实物等,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当学生提到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时,教师可以演示蒸汽机的照片或图片;再如:学生提到几张光盘就可以储存一套《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几本厚厚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和几张小小的光盘。

4.提问:

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有什么体会?

板书:科学技术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造福人类、推动社会进步

三、深化观点

1.想一想:

展望新世纪,你认为还有哪些问题需要靠科学技术去解决?

2.学生分组讨论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3.小结: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靠科学技术去解决。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学好文化知识,做一个学科学、爱科学的小学生。

板书:学科学爱科学

4.议一议

师:对于学科学的问题,有些同学有这样的想法,我们看看是否有道理?

5.电脑演示教材“议一议”的内容。

6.小结: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只有从小开始逐步积累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才有可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如果不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简直是寸步难行。

7.提问:

你参加过哪些科技活动?有哪些收获?

8.学生用多种方式进行汇报。例如:参加科技小制作组的同学,可以给大家展示自己的小制作、小发明。学生一边展示自己的作品一边谈参加这些活动的体会与收获,激励全班同学都来参加科技活动。

四、全课总结

1.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它可以造福人类,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我们从小要爱科学、学科学,自如地应用各类科技产品,也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创造更多的科技产品,使之造福于人类,让人们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老师提议今天课后我们开展一次爱科学活动。

2.学生阅读教材P45“活动”的内容。

3.课后开展各类活动。(各校要结合本地、本校、本班的具体情况安排这些活动,活动中要提醒同学注意安全。)

板书设计:

十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第9篇

关键词:汽车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案例教学法

一、引言

汽车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是车辆工程专业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和机床夹具的设计等。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进行制造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为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现有的汽车制造技术课程设计采用研究式创新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创新和兴趣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但对整体学生课程设计质量的提高还需有研讨、督促的环节,以期达到提高本课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汽车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汽车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是安排在汽车制造技术理论课考试之后,包括熟悉内容、查阅资料到最终的设计和答辩,学生很难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思想和方法,在进行研究式创新教学方法后我们采取了和传统教学完全不同的方法,即在汽车制造技术理论课开始时就把课程设计题目公布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酝酿;公布课程设计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即汽车制造技术、材料力学、机械零件、三维建模软件、三维建模标准库、有限元分析、仿真软件等;公布设计的要求及考核的方式。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这种方法对于学习自觉性好的同学是非常有效的,他们针对教师介绍的课程设计内容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把需要的前续课程进行复习,并且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在课外学习的各种三维建模软件、生产企业实习的知识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运用,对提高学生创新思维有较大的作用,但是对于自觉性欠佳的学生,缺乏课程设计过程的监控,部分学生做课程设计仅是参考学长或者教师给的资料,不假思索,设计内容和手段几乎没有什么改变,有的甚至存在部分抄袭的现象。对这样的学生,整个课程设计就毫无效果、毫无意义了。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有必要增加课程设计过程中的监控,通过面对面的讨论,督促学生自己动手,积极思考。因此,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汽车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中,应用工程案例来说明理论,从现实事件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举一反三、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增强知识、提高能力,避免抄袭,杜绝拷贝,提高学生独立的设计能力,以期达到师生互动、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学习不主动的学生也能加强动手能力、提高设计水平的目的,从而提高整个班级的课程设计质量。

三、案例教学法方案的具体实施

(一)案例教学法特点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盛名于哈佛大学商学院,现已成为美国学校所有专业和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并被广泛应用到许多国家不同领域的教育培训实践中,为世界各国教育界所仿效。简单地说,案例教学法就是运用案例来说明理论,强调讨论交流、人人参与、小班制。通过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实施,将书本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学习和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探讨工程实践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案例教学法广泛引入机械和其他工程类专业的课程教学,将有利于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

(二)案例来源

一是从生产实际中挑选案例;二是从学生的作业中挑选案例;三是深入到生产第一线收集案例。目前的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和机床夹具的课程设计采用这样的步骤。1.在汽车制造技术课程讲解绪论后即公布课程设计题目。2.公布课程设计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汽车制造技术、材料力学、机械零件、三维建模软件、三维建模标准库、有限元分析、仿真软件等。3.进行分组,每八人一小组,按组组织案例可以是学生的作业或教师预选准备好的材料。4.课程设计前期学生独立设计,有了设计基础后再按案例教学法进行研讨。5.公布设计的要求及考核的方式。

(三)案例研讨方式

课程设计班级以40人为限,8人一组共5组,教师先准备5个不同的案例。学生在选题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愿选题选组,完成预定的资料收集及设计工作。在预定时间组织研讨(通常在课程设计前2周),基础好、能力强、学习自觉性好的同学在研讨时会表现出他的创新能力,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讨论引导各小组的设计进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相互讨论,对设计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讲解指导,这时就能发现学习不主动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加强指导和督促,促使其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技能,同时也向优秀的学生学习,学习其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法对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精神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四)考核方法

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引导学生积极完成课程设计内容的方式,学生的最终成绩代表了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完成程度和最终的学习效果。每个学生的成绩分为设计过程和设计结果两部分考核。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研讨表现及设计的最终结果给出成绩。

四、新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比较分析

(一)方法比较

第一,案例教学法在课程设计题目选择上与传统题目不同,它是教师经过精心准备的科研和教学有机结合的案例,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课程的重点和知识点理解提高。第二,案例教学法执行过程和传统课程设计完全不同。新的教学方式是创新教学方法加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合成,在学生上汽车制造技术课期间把问题布置给学生,从一开始提高学生的创新和设计兴趣,时间跨度长达一个学期,完全能够体现学生的创新思想和设计,后期的研讨过程既可提高优秀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又可带动学习不主动学生的学习,以便及时加强指导和督促,提高整个班级的课程设计质量。第三,案例教学法注重逐渐积累学生自我设计的结果,并在课程设计阶段向其他同学展示,让学生自我介绍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转变学生学习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使用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汽车制造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是把教师、本科生以及教材、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的系统,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诱发学习动机以及督促学生学习、监控学习质量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者将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案例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吕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第二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2010.

[2]李杰.案例教学法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2,34(6):153-156.

[3]王青梅.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3):7-11.

[4]孙跃东.汽车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和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0):26-28.

第10篇

一、何谓“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即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从而发挥最大效益。

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学科,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知识,不同的人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而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主宰课堂,它要求所有学生在相同的时间里,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这样的教学模式致使很多学生不是从自己现有的基础出发,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生学习没有动力,后进生连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的现象,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注重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实现高效。

三、分层教学的基本途径

1.认识差异,分类建组

面对一个新班级,要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从数据分析和模糊分析两个方面着手,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以及期中期末的成绩大致分层。或从思想品德素质、理想信念、自我意识、学习态度、创造能力等信息综合考查,对学生进行分类。同时,教师要以动态管理正确对待这种分组方式,防止优等生骄傲自满、中等生得过且过、差生心灰意冷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2.针对差异,分类要求

分清学生层次后,教师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体系,采取群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才,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具体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建立起获得优异成绩的自信。

四、学案导学中如何分层教学

1.编写学案时教学目标弹性化

学案的编写是否科学合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效率。为了尽可能地全面实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具有诱发、导向、调控、激励的功能,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材的弹性,反映在教学内容方面,是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规定;反映在教学要求方面,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如差生只要求其掌握教科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则要求其能灵活运用所学化学语言进行交际。

2.教师导学时课堂教学层次化

课堂教学过程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围绕弹性的教学目标分层因材施教,至少可以从两方面做出努力:一方面必须尽可能地增加学生的独立活动――课本让学生看,概念让学生抽,思想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析。发挥教科书也是学本的作用,坚持学生自己能弄懂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学,学生自己能回答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回答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用适合自己的速度去学习,从而达到快者快学、慢者慢学,因人分层施教,学生在独立活动中发展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必须强化教师对学生独立活动的主导作用――整体把握,分层推进,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置于教师的引导、指导之下,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操作取向,应是在教师的引导、指导下,让全体学生充分参与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分层施教的原则是面向中等生,兼顾优、差生。

3.测验考试多能化

考试是对教与学两方面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考试的目的在于获取教与学的反馈信息,把握各类学生的学习情况,改善学生的学习。这就要求试卷具有多重功能、试题结构层次化,例如,可设必做题、选做题、拔尖题。必做题的命题要以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为依据,面向中差生。拔尖题要达到灵活、综合应用的水平,主要面向尖子生。选做题的难度介于必做题和拔尖题之间,供优、中、差三类学生选作。选做题和拔尖题都应独立定分。这样的考卷有利于对弹性化教学目标的检测,能检测各类学生的学习水平,具有层次反馈的功能,这种分层次命题多能化的测试,既不会使学生考得太糟,也不会使优生骄傲,有利于调动各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事实证明,分层教学与学案教学相结合,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第11篇

关键词 案•导•思•研 教学 体系

一、“案•导•思•研”教学环节结构体系

教学环节包括哪几个环节?有提“三环”、“四环”、“五环”、“六环”的,有的针对教案的结构进行划分的,有的是针对课的三段式分的,有的是针对教学方法进行划分的,有的是针对学习步骤进行划分的。总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对教学环节的分析,不管哪种分法,它必须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否则它是不全面的。

二、做好“案”环节的转变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对课前“案”环节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我们体育学科中传统的教案进行的。传统的教案设计往往是单向性的,是以“教师为本”, 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是考虑教师如何把基本技术技能讲得准确无误,哪些讲解和措施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这是教师为教“教材”而设计一种教学课时计划,学生上课只是一种被动接受过程。其它学科的“学案”研究也远远领先我们的体育教学,通过“学案”理论的“嫁接技术”,在体育教学中也同样能起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的作用。

“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和意图, 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它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强调的是学生“会学”,通过课堂练习自我检测达到每节课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与落实。

三、设计好“导”环节的实施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俗话说“万事贵乎始”,新课的导入是体育教师对一定班级的学生实施教学活动的开始,是师生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也是经营整个课堂气氛的第一道关卡。精心设计的新课导入尤如一首曲子的前奏曲或戏剧的“序幕”,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能够吸引住眼球和心弦。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入教学情境,并引发学生的思维,对原有知识结构进行重新调度,以便适应学习新课的心理需要和认知的需要。课中的适时导入,用兴趣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其学习热情和责任感,使其做到精力高度集中,提醒学生动作要领的技巧,能达到精讲多练,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一堂理想的课,不仅要“善始”,而且要“善终”,体育教学过程不仅要求开始引人入胜,课中要迭起,完善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余味无穷,为下一节课埋下伏笔。

四、做好“思”环节的反馈的是提升高效课堂的保证

“思”环节主要是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进行阐述,课前教师对课的目标预设和学生学情的估计;课中教学计划的实施进度,课中“闪光点”的捕捉,课中偶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课后教学设计目标的达成程度,反思这节课的得失,为进一步改善课的结构与教学方法做出深刻的反思。

许多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要求不严谨,没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缺乏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过程,试想这样的教师成长过程是如何的低效和漫长。波斯纳(Posnr)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便他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个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因此,反思对老师改进自己的工作有独特作用,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必备条件,同时也是提升高效课堂的保证。

五、落实教学“研”环节是教师推动高效课堂的动力

“研”环节是我们体育教师最易忽视的环节,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广大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娴熟的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应具有一定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这是我们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适应教育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全国实施素质教育,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研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探索教学改革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许多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在课的反思得失时,总能发现了课的问题所在,但是他没有进行及时的总结和撰写论文,这就是典型的“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现象。只有教师成为研究者,才能使教研活动根植于课堂,也才能使教育研究成果在教育实际中加以应用,更好地为教育服务。教师通过研究,可以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现代的教育发展观、人才观、教育科学观,构建新的教育理念,构建一种高效的课堂创新模式。知无涯而学无涯,教无止境决定了教研的无止境。在实践中检验,在检验中修正,在修正中前进,在前进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在提升中升华为理论,理论再指导实践。

第12篇

关键词:信息安全 课程体系 课程群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1

目前我国信息安全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尚存在较大差距,信息化人才,尤其是信息安全人才,无论在质量,还是在数量上,都远不能满足网络信息化进程对人才的需要。如何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行业特色,建立信息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与专业课程的体系结构,促进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创新,是目前大学信息安全本科专业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过去几年里,我校信息安全专业始终注重面向行业和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强化应用型和复合化人才的培养,根据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日新月异的知识与技术的发展要求,及时调整相关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重构并拓展了相关教学课程体系,采用以任务驱动的层次教学模式,并对教材选择和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进行了深入探讨[1-2],以满足对信息安全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1 统一规划,立项建设有特色的教学课程群方向

坚持深入信息安全的主要应用部门,如公安、金融等行业进行调研,加强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交流,了解单位对于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确定适合社会信息安全需求的课程群结构体系。对当今热门信息安全的未来发展做出前期预测,适应信息安全行业的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教学知识结构的调整。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发挥教学教师和专家的指导作用,在许多课程边界不确定的情况下,根据培养计划、课时和现实等因素,统一确定边界,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贯通,防止出现课程冗余,有组织和有目的地以立项方式进行课程群方向建设。该过程以专业基础课为先导,已先后建立了“密码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和“信息安全工程与管理”3个特色方向的课程群结构体系,如在“密码技术”方向课程群建设中,已开展了“《密码学》个性化创新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等项目研究,确定了密码学和信息论与编码等为主干内容,重视对学生掌握密码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原理的培养。另外,除引入国内外优秀教材外,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编写高质量核心与专业课程教材,如已出版《信息安全工程与管理》等教材,努力与国际主流教材建设同步,在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

2 重点突出,打造信息安全实验课程精品资源

构建融知识模块于一体的实验课程资源新体系,将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成果融入实验内容,打造信息安全实验课程精品资源。根据课程群各方向的特点,我们已建立“统一规划、分层开设、多样结合”的实验课程模式。“统一规划”是指对各方向信息安全实验课程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统筹安排实验内容;“分层开设”是指按“基础-综合-探索”层次开设相关实验,每项实验均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和难度;“多样结合”是指采取计划内学时实验与计划外实验结合、命题实验与自主实验结合、讲授式与自学式结合、课程设计与生产实验结合等多形式来组织实验课程的内容。在建设实验课程体系过程中,强调层次分解,将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并落实到各个环节以积累创新所需的基础能力,同时注重综合设计与探索研究性实验项目以体现创新性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了解实验课程教材的局限性,针对容易忽视基本的产学研等环节必要知识的问题,专门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在实验教学中进行补充,或作为课后资料让学生自学。例如在建立“密码技术”实验精品资源中,针对“信息论与编码”实验课程中提出模为质数时可以用于设计多种公开密钥算法,向学生阐明这些技巧的作用,同时启发学生去发现类似的技巧,用这些技巧去尝试创新。

3 强调实践,建立创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信息安全实践性很强,为了促进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其实验教学不但要注重基础性、实用性和实践性,还应建立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和科学的实验教学内容[3]。根据近几年来该专业的发展需求,并充分考虑到实验教学模式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我们选择以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切入点,在信息安全实验教学中按上述实验课程模式和3个特色方向,建立分层次的实验体系结构,搭建虚拟平台实验与多元化项目或案例实验相结合教学模式,这种实验改革可以使我们摆脱以往实验教学脱离工程实际的困境,即使是一个虚拟仿真的实验环境,也可以使学生在进行密码学实验时,直观地理解系统内部的加密过程,从而真正达到创新实验教学的目的。对于实验课程教学,我们采用全程内容以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完全浸入式的项目案例教学环境,通过分组及角色的确定、任务分工及流程控制、完备的过程控制文档等内容,很好地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了掌控。另外,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理念。尊重教师的劳动和学生自由发挥与探究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教、学、研”的积极性,并让他们自觉参与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来。

4 建设成效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校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模式已初具成效,有清晰的课程与实验教学理念、完善的教学体系和内容、创新的教学与管理方法,充足的软硬件设备和企业资源,能够有效服务于各个教学环节,信息安全专业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也得到持续提高,对“密码学”、“网络安全技术”、“入侵检测基本原理”等相关教学课程连续3年的综合评教均超过90分。信息安全专业本科学生的素质也得到显著提高,毕业生颇受用人单位欢迎,3年来毕业就业率均稳定在93%以上。

5 结语

我校信息安全专业教学,始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专业和行业特色,在此基础上,分析课程体系中的层次和结构关系,以大学基础课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并融入新的管理思想,建立了有特色的信息安全课程群结构和精品资源,同时构建了多层次多方向的实验教学模式。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对于提高信息安全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姚罡,王鑫.计算机网络安全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6):44-47.

第13篇

关键词:学案导学 课堂实效 课堂学习活动 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改的继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英语课堂教学只有提高课堂的效率,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为此,我们尝试了用学案实施分层教学。学案导学的基本操作:步骤如下。

一、自主学习,明确目标

教师下发学案后,可运用导语、演示实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Unit 12 What’s the best radio station ?Section B 3a-4学案。

Interview three classmates. Write their answers in the chart.

A: Who do you think is the funniest actor?

B: I think Jim is the funniest actor.

通过此环节,学生能够对形容词的最高级有所了解并在英语交际中运用,体现了任务性语言教学的特点。

二、定向自学,自主探究

学生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阅读教材,联系已有的经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阅读新目标英语九年级第六单元reading短文, 然后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习题。

Ⅰ.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每空词数不限。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能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在学习的同时获取知识,有所收获。

三、小组互动,合作交流

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同位商量、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多种讨论形式,并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多角度、多层次地辨析,尽可能相互启发、消化个体疑点,教师迅速准确地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疑点和难点。

四、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1)精讲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对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一是点拨,让疑点不同的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二是精讲,教师要抓住问题的要害,一语道破天机,或变角度发问,收到教与学的高效率。

转贴于 (2)归纳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网络,排查基本观点,进一步强化易混点、易错点。

新目标九年级第六单元阅读课,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最佳选项。

阅读新目标英语九年级第六单元reading短文, 然后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习题。

( )6. From what Peter says we know______.

A.he only eats healthy food

B.he knows his food is not always healthy

C.his food is not healthy

D.Peter is seriously ill

( )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ony’s opinion?

A.Eating meat is bad for health.

B.Eating a lot of meat is good for health.

C.Eating a balanced diet is better than eating only biscuits and hamburgers.

D.If you don’t like a kind of food, you shouldn’t eat it.

五、典例分析,知识迁移(略)

六、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1、达标练习要限时限量,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收集学生答题信息,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

2、针对学生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矫正,变式讲解或变式训练。

七、紧扣目标,课堂小结

第14篇

福建省科技厅对此表示,这标志着“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正式实施,而启动“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吸引两岸科技人员合作攻关和研发,是福建加快打造两岸科技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的一项力举。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2012年度项目指南”可见,该基金2012年度计划安排项目资助经费约为2925万元人民币,资助期限为4年;受理新能源新材料、水产生物资源研究、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人口与健康等4个领域的“重点支持项目”申请,所有申请都应有台湾方面的科技人员参与。

“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2011年12月设立,成为闽台科技合作的一大亮点。该基金旨在进一步吸引和聚集海峡两岸科学家开展科技合作,重点解决福建及台湾地区共同关心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3月,国家科技部与福建省政府签署新一轮会商合作议定书,明确要推动闽台科技合作,将福建打造成为两岸科技交流合作的先行先试区。

据福建省科技厅透露,为加快打造两岸科技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福建将按“五个共同”模式,吸引台湾企业和金融资本参与平潭综合实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台湾有关机构加强在石化、汽车、LED照明、太阳光伏等领域合作,共建产业技术联盟;开展两岸现代服务业交流合作,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基地;探索建立闽台产业对接联席会议制度,推动闽台科研机构互设联络窗口或办事机构。

第15篇

关键词:矿山项目;可研阶段;造价控制;方案比较

矿山项目主要是对矿山中的金属进行开采,这可以促进我国工业行业的发展,也可以缓解我国金属资源供求矛盾。金属是现代工业企业发展的基础,在金属供应越来越紧张的环境下,矿山项目越来越多,这项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且会受到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这增加了矿山项目造价控制的难度,由于矿山项目造价具有不可预见性,所以,要在矿山项目的可研阶段对造价控制方案进行比较,这样可以降低项目成本,从而提高矿山开采单位的经济效益。

1 影响矿山项目造价的因素

矿山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在对矿山进行开采的过程中,易开采的矿区越来越少,在现阶段,很多矿山都属于品质低、难度大的项目工程,这增加了矿山项目的造价,而且降低了工作的效率。下面笔者对影响矿山项目造价的因素进行简单介绍。

1.1 矿山工程造价的组成

矿山工程是一项综合、复杂的工作,其包括地质工程、矿山开拓工程、尾矿工程等等。在开采矿山的过程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露天采矿,另一种是地下采矿,其中地下采矿的难度系数以及危险系数更大。地下矿山开拓系统包括矿井通风、排水等内容,要考察地质信息,检测地表是否存在塌陷的危险,还要检测地下矿区是否含有有毒、易燃等气体,要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1.2 影响矿山工程造价的因素

由于矿山工程的开拓系统比较复杂,所以矿山项目造价控制难度比较大,矿山资源具有固定性,由于一些品质高、易开采的矿山越来越少,当前开采的矿山都属于难开采矿山,而且位置比较偏僻,开采的条件也比较差,这也影响了资源的运输效率。一些矿区的地质条件存在不稳定性,而且地下水位比较高,这增加了开采的难度,而且影响了矿山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很多突发性状况,会增加造价成本。矿山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具有不可预见性,所以,矿山项目造价很难有效控制。

2 矿山项目可研阶段造价控制的方法

矿山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从设计到投产需要经历较为漫长的阶段,在矿山工程的不同阶段,需要采用不同的造价控制方法,笔者主要从矿山项目可研阶段对造价控制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可研阶段包括投资决策、工程设计、招投标以及施工阶段等等。

2.1 投资决策阶段

在确立了矿山项目的施工方案后,要对工程的投资进行估算,相关人员要参考施工方案、图纸以及工程量,合理控制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投资决策阶段是控制矿山项目造价的源头,为了有效降低造价,首先要做好投资估算工作,要在投资估算的限额内对施工流程进行设计,只有提高估算的精确度,才能保证投资项目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投资决策阶段控制好造价,需要掌握材料的价格,做好市场调研工作,这样才能提高估算准确性。

2.2 项目设计阶段

具调查显示,项目设计对项目投资的影响高达75%左右,而且大大超过了施工阶段对投资以及工程造价的影响。所以,设计方案的确定是控制造价的重要阶段,设计人员一定要提高技术水平,要运用价值工程对设计阶段的造价进行控制。价值工程是一种高效的控制方法,其在矿山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设计阶段能否做好方案的优化工作,不仅关系到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工程投资和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

2.3 招投标阶段

实行工程招标制度可以让矿山企业在众多的投标单位之间选择质量可靠、报价合理、工期短和信誉好的施工单位,目前国内已经开始实施工程量清单招标制度。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本阶段造价控制的主要方法,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符合我国目前工程造价改革的方向,把价格的决定权交给施工企业,交给建设市场,由市场配置资源,决定工程价格。

2.4 矿山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经常会出现合同约定的工程量、施工条件、施工工期、材料和设备价格等变化,也可能发包方和承包方在履行合同时出现争议、纠纷导致索赔。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合同约定的投资,甚至造成工程结算超过合同价或计划投资。因此,代表业主管理工程的造价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必须明确工程投资控制目标,严格控制费用。

3 可行性研究阶段方案比较和造价控制

在建设工程的整个周期内,前期工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造价控制,必须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收集详细的资料,和相关的设计专业紧密联系,进行多方案的反复比较,实现技术和经济的紧密结合,尽可能确定最佳的组合,为项目做出科学决策。

3.1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方案比较

矿山项目设计基本原则要求项目应依据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少投入,多产出,建设周期短,尽量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标,在合理计算年开采规模的情况下把矿山建设一个技术先进,工艺可靠,高效率、高效益的矿山。同时矿山项目由于资源储量具有稀缺性,可耗竭性,不可再生性,要求矿山在采、选设计中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矿产资源政策。因此,矿山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对开拓方法,提升方案,选矿工艺流程、总图布置等进行多方案设计比较。

3.2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技术经济比较

矿山项目进行设计方案比较时,造价控制必须和技术经济相结合,这是因为矿山项目作为一个生产型工业项目,仅仅从投资上考虑方案的取舍是明显不合理的,还必须考虑整个生产期间的成本消耗,只有造价控制和技术经济比较相结合,才能在业主能够承受的投资范围内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3 可行性方案造价控制和实际情况的结合

矿山项目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而矿山项目多处偏远地区,能否征用到土地,征用土地中是否含有基本农田,地表是否允许塌陷,建设造成的拆迁影响等问题将直接关系到设计方案可否实施,直接影响到开拓方案的选择、总图布置。因此,矿山项目的建设必须要和当地政策紧密联系,不能闭门造车。此外,还必须和业主单位紧密联系,了解矿山企业一些实际情况,多和业主沟通,才能设计出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方案,才能制定最准确的投资控制方案。

结束语

矿山项目的影响因素很多,而且在矿山工程的可控阶段有着多种造价控制方法,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结合不同阶段的侧重点,选择有效的控制措施,这样才能达到降低施工成本的作用。矿山项目造价控制是一项技术性比较高的工作,在可研阶段对矿山项目的造价控制,要多对比控制方案,从而达到节约投资的目的,这样可以促进矿山开采行业更好的发展,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开采技术以及设备的先进性,使矿山开采的效率越来越高,矿产资源开采的质量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刘建兵,彭桃发.矿山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对策[J].资源・产业,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