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职烹饪专业论文范文

中职烹饪专业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职烹饪专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职烹饪专业论文

第1篇

【关键词】中职烹饪专业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B-0104-02

近年来,中职教育蓬勃发展,社会对中职教育认可度也逐渐提高,中职教育为社会输送了众多的技能型劳动者,不少行业已经成为中职毕业生施展才能的大舞台,如餐饮行业,中职烹饪专业的学生已挑起行业的大梁,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然而,不少中职语文教师却越来越困惑,学生对专业课学习有浓厚兴趣,但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培养烹饪专业学生听的本领、说的功夫、读的兴趣和写的能力四个方面,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进行专业学习。

一、培养烹饪专业学生听的本领――记流程

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针对“听”的专题训练,要求学生掌握听清要点、听懂言下之意等,能够通过复述实现教学目标。但由于语文教材中所举例子一般与学生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并不易掌握,往往敷衍了事,实际训练效果不佳。为此,对于烹饪专业学生,教师应要求他们认真“听”一节专业课,认真记录该节课学到的一道中式烹饪家常菜的制作流程,并在语文课上对所记录内容进行复述,由教师检验“听”的成果,比一比哪位同学“听”得最认真、复述最清楚,评判专业课教师对烹制中的细节介绍是否到位。要求学生在专业课上做好内容记录,一是内容都是他们比较熟悉的,学生往往能积极对待;二是他们为专业课的内容复述作准备,这就促使他们课前预习,在专业课上“听”得认真,记住重点,关注细节,到了语文课的内容复述时才能表述流利、讨论热烈,从而实现了语文课与烹饪专业课的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课基础能力,也强化了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了每道菜的烹制流程。

二、培养烹饪专业学生说的功夫――介绍菜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烹饪专业的学生往往不愿意在课堂上多“说”,不喜欢朗读课文、发言不积极,不注重口语训练。过去,在语文课口语考试中,烹饪专业的学生得分往往比其他专业的学生低,他们认为今后的工作环境是在厨房认真做菜,不需要与他人有太多的言语交流,对自己“说”的能力并不重视。对于语文教材上的口语训练内容如自我介绍、模拟求职面试,对他们来说太大众化,缺乏实际意义。笔者结合烹饪专业学生的特点,从当今社会对厨师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社会现实引导学生,一名优秀的厨师不仅要能烹制一道好菜,还应该能将一道佳肴的妙处介绍出来,为食客带来听觉的享受,并提高各种菜系的文化听品味。例如,教师与学生一起观看《舌尖上的中国》,中国传统的美食文化对会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让学生明白:好菜也是需要包装的,能用美丽的词汇介绍美食的妙处才能吸引更多的食客。此时,笔者适时提出要求,好厨师不仅要会做,还要会说。由此一来,就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上介绍烹饪流程的兴趣了,学生往往会在课前精心准备,学会介绍不同菜系的烹制方法,或介绍不同美食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从不愿说、不屑说,到大声说、抢着说,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培养烹饪专业学生读的兴趣――取菜名

大多数中职学生对读书缺乏兴趣,烹饪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很难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去阅读,那就要找到他们的兴趣点。笔者在引导烹饪专业学生进行阅读时,仍然是将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对现有的一些通用菜名加以改革,取一个新菜名,新菜名或要有文化底蕴,或有时代特点,或有诗情画意。刚开始,学生觉得很难,但慢慢就在课文中找到灵感,取出一些较有创意的菜名,如将普通野菜汤重新命名为“我愿意是激流”、扣肉双吃命名为“将相和”、杂粮包命名为“那些年”等,在取菜名的环节上,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在天马行空的取菜名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要勇于创新,敢于创意,而创新和创意的源泉就在于多学习、多阅读,古人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多一些知识的积淀对专业学习是极其重要的。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多读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和美食文化以及地方文化的书籍,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

四、培养烹饪专业学生写的能力――列写菜谱

中职语文考试的作文部分,学生大多都是写得很少,甚至空白。用学生的说法就是“语文课最不愿意写作文”,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对烹饪专业的学生采用练习写菜谱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刚开始,学生认为列菜谱很简单,但真正动笔后才发现要写好一个详细的菜谱也不容易,因为菜谱的菜名、原料、烹制流程、注意事项等内容要一一写清楚就有点难度,因此,教师要强调学生在列菜谱的练习中不断地增加词汇量,提高其文字表达能力,这样才能把菜谱写好,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在语文课进行专业学习,要将培养烹饪专业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这样的语文课才会更加精彩,才能提高烹饪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为今后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潜能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储德发.试论职业学校语文课的专业渗透――以烹饪专业语文教学为例[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5)

[2]杨峰明.浅谈烹饪专业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地方文化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3 (10)

第2篇

论文关键词:烹饪文化;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措施

1烹饪产业中科学与人文的文化内涵

2007年2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了《中国科学院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其第二节专讲科学精神,即”科学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科学因其精神而更加强大。科学精神是人类文明中最宝贵的部分之一,源于人类的求知、求真精神和理性、实证的传统,并随着科学实践的不断发展,倡导和弘扬科学精神更显重要”。

具体地说来,科学精神就是对真理的追求,对创新的尊重,体现为严谨缜密的方法,和体现为一种普遍性原则。”科学的大门应对任何人开放,而不分种族、性别、国籍和信仰”。讨论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实际内涵以后,联系到中国烹饪文化的研究现状,可以帮助我们澄清许多模糊的认识,因此在以往烹饪热中,就中国烹饪的科学特性而言,是不存在什么中国特色的,甚至连建立在中医理论基础的“传统营养学”,和近代营养学之间,也应该没有本质的不同,所不同的正是它们的人文精神,在这里提倡什么或反对什么,都是学术性的探讨,而且随着这种探讨的深入,必将找到共同的表达方式,正如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王蒙所说的那样,”自然、科学和人文,只能双赢,不能零和”。

2外来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内涵

由于历史上人口和民族生存空间的原因,长期以来形成了汉民族主体地位,人们往往把汉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代表,在饮食文化领域内同样是如此。20世纪中叶以后出现的菜系说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无论是”四大菜系”还是”菜系”、”十大菜系”,都是以汉族饮食为标志的。这种划分方法不仅忽视了像内蒙古、新疆、宁夏、西藏这些某一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地区的饮食特征然而,20世纪末期,由于改革开放国策的实现,美国快餐文化登陆中国,并且连续多年成为餐饮行业百强之首,”博大精深”的中国烹饪在行业实绩方面遭遇到很大的挑战。联想到我们今天如何对待国外的饮食文化,恐怕也离不开这个过程,一方面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把手中的筷子换成刀叉;但在另一方面,对于国外的食品科技、先进设备、管理理念等等,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在当代,我们迫切需要掌握西方的饮食文化信息,特别是他们的研究成果,例如早在十四五世纪起,欧洲地区的那些烹饪著作,我们现在几乎一无所知,所谓的”西方人吃营养,中国人吃文化”之类妙语,正好反映了我们自己的孤陋寡闻,这是我们在当代饮食儇饪)文化研究中必须要强化的。

3中职烹饪教育改革、目标及措施

如何使烹饪专业学生最终成为高素质的餐饮复合型人才,是我们每个烹饪教育者需要深思的问题,烹饪专业学校的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3.1改革的目标

通过以适应餐饮行业发展为宗旨的烹饪教育改革,让教学与行业实现接轨,淘汰理论为主、操作为辅的传统教学观念,加强烹饪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适应行业的能力,不断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达到使学生成为餐饮复合型人才的最终目标。烹饪专业学校还应加强校企合作,学习西方先进烹饪教育理念,结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满足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实现学生受益,教师欣慰,学校得益,企业欢迎的更高目标。

3.2改革措施

(1)从烹饪专业学生人手

烹饪专业学生应意识到形势的严峻,在学校期间的学习是以后踏入行业的基础,如不能有效地”武装”自己,就会被淘汰。虽然学校所学知识和技能与行业要求有一定差距,但如果踏踏实实把这些东西掌握牢固、灵活运用,假以时日,结合实习就业的实践经验,必定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另外,应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如加强英语、营养、厨房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一旦进入行业实习就业后,这些知识会为学生带来更多机会,成为其核心竞争力。

(2)强调烹饪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加强师资队伍力量建设,保证烹饪教育质量,是烹饪专业学校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对一些专业知识脱离现状、教育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的教育工作者应予以更换,进一步深入市场前沿学习提高;对工作负责、教学成果显著的教育工作者应给予培训深造的机会,让其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

烹饪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培养其主动性,以生动的课堂、丰富的课件、高标准的模拟教育训l练巩固学生的优势。在实际操作课程中,应将教学结合行业要求,提高标准,引入新理论、新工艺、新经验、新原料、新成果,提高烹饪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行业的发展要求。应在学生心态教育上下功夫,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趋向,认真负责地向其分析行业现状,告知就业困难和压力之所在,调节实习就业期间因各种因素带来的心态变化,加强沟通,交换思想。

第3篇

关键词:中职;烹饪营养与卫生;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6-0056-02

烹饪营养与卫生是中职烹饪专业基础的理论课程,对学生日后的烹饪学习有非常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其理论比较抽象,如营养素中所具备的营养价值、蛋白质如何互补等都是抽象理论,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枯燥,教学效率低下。在烹饪营养与卫生课堂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以及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中职烹饪专业教师面临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中职烹饪专业教师应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如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处理,使之更适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同时不断创新课堂教学的手段与方法,完善相关的评价考核制度,使学生真正掌握基础的烹饪营养与卫生知识。

一、改革教学内容

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教师在设置课堂教学内容时往往参照相关教材。但由于烹饪营养与卫生的理论性比较强,如果仅仅参照教材来设置教学内容则显得枯燥无味。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调整,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建校本教材,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与技能。

目前,在中职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中,主要教材有《食品营养与卫生》。该课程在食物营养含量与营养素等方面都有详细介绍,但在荤素搭配及营养成份关系方面却很少举出实际例子。同时,缺乏组合配膳等方面的知识,对一些具有保健食疗作用的菜谱也鲜有介绍。因此,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适当添加精美的图片,形成图文并茂的教材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内容显得生动活泼。该课程虽然有不少菜例,但对菜例的营养价值却介绍不多,因而教学中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对菜例的营养价值进行适当分析。比如,菜例对哪种病症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不适宜哪种病症的群体,等等。以“荠菜炒冬笋”这个菜谱为例,该课程虽然详细介绍这个菜谱,但却未说明适用人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向学生说明这一点。“荠菜炒冬笋”不适宜分娩后的妇女、尿路结石患者以及患有肠胃病的人群,对未成年人也是非常不利的,建议未成年人少吃或不吃。

选择探究式教学法。比如,当学生掌握教材内容“营养素与食物营养价值”后,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对孕产妇、老年人、儿童、青年及患有各种疾病人群的营养问题进行思考,并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探究,探究活动结束后进行交流与总结,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其乐融融的教学环境中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巩固基础的烹饪营养与卫生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表达能力及交流能力,为日后各方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维护课堂教学的良好秩序,但使课堂教学陷入沉闷、乏味的僵境中,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新课改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渐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1. 多媒体教学法。烹饪营养与卫生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科目,其教材多为抽象概念,缺乏生动性、形象性及直观性。多媒体的出现弥补了烹饪营养与卫生教材的缺陷,通过多媒体技术,教材中的许多抽象概念可以被直观地表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缩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过程,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比如,讲授人体必需的营养素这部分内容时,由于理论性较强,学生的主动性不高,教师可以制作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课件。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与教材内容相符的图片、视频,讲授与教材内容相符的生活实例,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分组辩论教学法。分组辩论教学法主要通过学生互辩及师生共论等多种方式进行,在辩论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而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分组辩论教学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表达能力与交流能力,让学生在活跃的教学环境中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比如,讲到“脂类的营养价值”时,可以依据教材内容设置相关的辩论题——“植物油中所含的营养价值与动物性脂肪相比,哪个更高?”然后给予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再让学生进行正式的分组辩论。教师通过辩论赛的形式,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真正交与学生,为学生个人才华的展示提供重要平台,学生在掌握基础的知识与技能时,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锻炼与提高。

三、改革课堂教学的评价考核制度

考试是课堂教学传统的评价考核制度,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学习动力因素之一。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成为学校教育的重心。在此背景下,应该如何进行考试,怎样对考试结果进行科学评价,都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课堂讨论、课堂发言等)、课后作业(包括菜谱的研究、论文的撰写、对重要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等),以及期中和期末考试进行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与考核。其中,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30%,主要考察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及动手能力等;课后作业占总成绩20%,主要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期末与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50%,主要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期中与期末考试的题型,应尽可能选择开放性、无标准答案的题目,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评价考核制度的改革,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光磊等.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开放实验教学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0,(02).

[2]汤亚军.试谈职业高级中学烹饪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0).

[3]宗宝等.高职食品专业实践教学中提高实验、实训、实习教学效果的思考[J].轻工科技,2012,(05).

第4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 教学改革 学科建设

在汹涌的经济大潮面前,在中国高速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调整姿态。整个社会和教育界都认识到职业教育必须努力摆脱传统普通教育的苑囿,摆在每个职业教育者面前的课题是,如何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实现一次华丽的转身,唱响当代教育的主旋律。

在这次轰轰烈烈的职业教育改革中,曾经尾随普通高中语文摇摆的中职语文正经历着巨大的阵痛。一门传统的基础文化课在宏大而模糊的概念如经济、效益、发展、变革等面前不免显得有些手足失措。要改,怎么改?改了,跟得上吗?改过的,是我们需要的吗?改变,是离目标更近还是更远?

教材改革、教法颠覆、教师重组,一记又一记的重拳推出,中职语文到底出现了哪些变化?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些变化?

一、凸显语文的工具性

以往的中职语文跟在普通高考模式的后面亦步亦趋,已经为人们所诟病。越来越多的人认同这样的观念:职业学校的语文必须要有职业特点,进而必须要彰显实用性,进而批判过去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太强,进而要淡化中职语文的人文色彩,进而改善这些不合时宜的人文超标的症状。于是,形形的校本教材应运而生,无一例外地放大了语文的工具性质,克制地表达人文气质,即使表达了,这些表达又都向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看齐,与德育课的内容相交互。

工具性不鲜明,职业性就不突出,中职语文学科的特点就无法显现。缺什么就补什么,吃哪里就补哪里,正如缺钙补钙,吃脑补脑。在这样的思路下,放大中职语文的工具性似乎就无可争议了。

以一个一线教师的经验来看,笔者却在变革中有着复杂的体会。因为参与校本教材的编写,笔者认真研究过各种中职语文新教材,几乎每一种教材都增加了听说训练的比重,而且在作文训练中应用类文体是重头戏,甚至是唯一内容。

听说多了,阅读少了;写应用文类多了,写真实生活少了。按理来讲,这些实用的内容对学生的就业是有用的,学生应该更爱学,应该学得更好了。从笔者个人的经验来看,旧问题还没有得到缓解,新问题又出来了。什么新问题呢?逐渐加大的听说训练确实提高了对听说的认知,但具体的训练效果却很难提高。了解了听说的方法,却达不到高质量的效果。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那是方法论的问题;如果茶壶里连饺子都没有,那就是本体论的问题。对基本阅读已经滞后的大多数中职生而言,通过偏重听说技能而自觉或不自觉放逐阅读,单一的听说训练效果也就不难想象。笔者也曾在所教班级通过多种方式试图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举办课前三分钟口语表演、时事播报、演讲辩论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为数不多的优秀学生有明显进步,整体水平仍不理想。不是学生不爱讲,而是大多时候他们没东西也没能力讲。阅读毕竟是能力发展的基石,削弱阅读来反衬听说,不能不说有点舍本逐末的味道,听说技能不好,显然不是阅读太多的错,恰恰相反,而是阅读得太少。听说缺失这个板子打在基础性阅读过多的身上,笔者认为这是一个急需纠正的偏差。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中职作文教学改革中,大量的单一的应用文占领了整个作文教学课堂,请假条、收据、通知、启事、合同等,这些文体的实用性显而易见。老师们煞费苦心通过多种形式争取把应用文写作上好。这么有用的内容,这么丰富的形式,上着上着,却发现学生不怎么买账。问题出在哪里了?学习知识很有用,中职学生厌学却是不争的事实;掌握技能也很有用,中职学生却需要反复督促。笔者并非贬低中职生的智能和素养,而是希望在事实背后摸索出符合教育规律的途径。

学生就曾真诚地反映过,“这些应用文套路都一样,网上一查就有了,还要花这么多时间来学来写,太无聊了。”笔者试着用“有用论”说服他们,学生却说:“有用吗?老师太功利了。”笔者不得不承认,学生的话戳到了我们的软肋,也进行了诚恳的反思。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无疑要激发他们的兴趣,有用是无法真正点燃兴趣之火的,只有让他们发现语文中的美,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调整了作文教学的策略,重新开放丰富灵动的文本空间,无论文体,不计用途,推荐好文章,朗诵好句段,仿写好片断,却有了意外的收获。原来,照着葫芦画瓢的应用文写作,因为文句不通和用词不准等基础性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质量难有变化。教学调整之后,学生习作的文句通了,文法通了,文意通了,一通皆通。

二、高扬专业性

在学科发展越来越精细的今天,中职语文与专业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甚至生成多种崭新的交叉学科。如学机电专业的,语文课程内容以机电相关知识为主;学烹饪专业的,语文学习倾向于烹饪特色。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彰显专业的特性,让语文学科更好地为专业服务。笔者支持这样的变革,同时也有一些忧虑。

语文学科向专业倾斜以后,涉及面自然就窄了,如果窄到只剩下专业相关内容,这时对专业会产生什么作用呢?举个例子,还说说烹饪专业,这个专业除了要求刀功和厨艺之外,还必须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一个冷盘如何构图才有美感,一盘热菜如何起名才有创意,一种美食如何制作才显文化底蕴,这一切都需要广泛而扎实的文化功底来支撑。再如,美术专业的语文课程内容哪些才是相关的,哪些是没有用的,恐怕并不能很容易说清楚。就说较实用的房屋设计吧,它的理念也在不断吸收多元文化的因素,更不要说新兴时尚的动漫制作,没有生命质感的作品谁又会买单呢?《喜羊羊和灰太狼》就形象制作来讲,说不上精细和高超,却能在众多国产动画片中脱颖而出,靠的就是成功塑造了一只普通小羊的乐观向上的精神,(主题曲:“别看我只是一只羊,绿草也为我变得柔亮――天再高心情一样奔放,每天都追赶太阳――在任何天气都拥有让人大笑的力量。”)而不是一个简单几笔的小羊画像。如果不能准确把握这种精神,自然就画不传神,画不到位。

我国各行各业的很多专家在谈到自己的专业成就时,大都饱含深情地回忆自己有一个国学底子的老师或早期扎实的汉语学习经历。

三、倡导就业性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就业才是中职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地方,就业率和起薪工资成了人们评价职业教育时津津乐道的话题。殊不知,教育界早已明确了全人教育的理念。

20世纪70年代末,一些激进主义教育家继承和发展了人本主义的教育理想,建构了以“人的整体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理论。美国学者隆・米勒(R.Miller)将这种理论做了系统化的阐述,正式把这种理论称为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1988年,米勒在美国创办了第一份以全人教育为宗旨的专业期刊――《全人教育评论》(Holistic Education Review)。1990年6月,在米勒的倡导下,80位支持全人教育的学者在芝加哥签署了著名的“全人教育宣言”――《2000年的教育:全人教育的观点》。

全人教育的理念强调教育应该是整体性的、全面性的和发展性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习者才能在心智、体魄和潜能等方面得到健全均衡且可持续的发展。

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似乎很难贯彻这种理念,受教育者或多或少地被视为生产流程上的简单要素:一部部运转熟练的机器或者一颗颗拧在一个岗位而永不松动的螺丝钉,受教育者的创造性、个体人格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被忽视了,甚至有专家认为这样做会把受教育者选择生活和职业的权力有意或无意地剥夺了。

就业视角的短视是显而易见的,时代在发展,科技在发展,专业在发展,人就不能忽视自身的发展。究竟哪些能力是一辈子适用的,没有人可以准确预言,只有全人教育的理念才能根本应对这种要求。

早在20世纪初,王国维和等就曾表达过全人教育的理想。1906年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说,“人是知情意的综合体”。也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蒋梦麟、、傅斯年等五四学人都有此类的言论。

人在当今社会的异化,西方学者的思考也值得我们借鉴。发达的西方从工业化走来,他们的经验和教训是值得深思的。赫伯特・马尔库塞一针见血地指出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正大量出现“单向度的人”(one-dimension person)。全人问题,已经是全世界都应该认真面对的问题。正在现代化进程中行进的中国,通过认真的反思和前瞻,是可以少走弯路的。

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如果过度解读“工具性”,改革的力度就浅了;如果狭隘地纠缠于“专业性”,改革的范围就窄了;如果无节制地放大“就业性”,改革的视野就短了。

迷失于工具理性,同迷失于人文万能是一样的道理。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得按教育的规律办教育,在这个前提下,改革都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林格.教育是没有用的.北大出版社,2009.

[2]智效民.和他的朋友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

[3]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家出版社,2008.

[4]闫绪娴.如何进行人才测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第5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青年教师 培养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走上讲台,成为学校发展的生力军。目前中职师资普遍呈现"二高"特点,即初级职称占比高、青年教师占比高。针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是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青年教师学历基本能达到本科, 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但专业能力不够,教学资历较浅,即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够。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因此,明确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对青年教师进行成长、成熟、成才、成名等多层次培养,目的在于通过系统规范的培养,给青年教师设定目标和具体要求,采用适当的培养方法,使青年教师能脱颖而出,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青年教师培养成具有较强教科研和管理能力的学科带头人。

通过现状分析可以看出,中职教师队伍青年教师占据了教育教学的重要位置,必将成为21世纪中职教育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如何培养青年教师,是关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长远发展的大事。笔者结合当前中职教育实际,就如何培养青年教师作了如下探讨。

一、 提供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让青年教师乐于为师

青年教师刚跨出校门,踏入社会,要安心教学,首先需要的是相对稳定的衣、食、住、行和工作环境,学校应在这方面多为他们着想,尽量提供方便,营造较为舒适的校园环境、建立相对合理的用人及薪酬制度,使青年教师到单位后能尽快地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中。除此之外,还应引导青年教师体会中职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使其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重大的社会价值,从而产生自豪感、激发工作热情和潜能;应构建相对完善的青年教师培训机制,为青年教师制订符合他们实际的成长规划,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青年教师施展才能、提升专业地位搭建平台,这样才能使青年教师,特别是优秀青年教师感受学校的内在魅力和凝聚力,更加爱校爱岗,为学校发展尽力。让青年教师感受到学校不仅为其提供一个工作、一份收入,还为其提供一个未来、一个前途。

二、实行岗前培训制度,帮助青年教师尽快进入角色

为保证青年教师尽快融入学校"大家庭",顺利开展教学工作,每年对新进校教师、外聘兼职教师组织开展岗前培训1次。培训主要围绕"如何更好地投入教学"开设讲座,主要内容包括入校教育、师德教育、教学组织管理制度及教学规范制度培训、教学技能培训、优秀教师经验谈等。

三、建立新教师导师制度,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具体措施包括:为每一位新到校青年教师选择一名有扎实理论基础、丰富教学经验和高尚情操的中老年教师作为指导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在每年教师节期间举行"拜师结对"活动,为指导教师颁发证书。指导教师负责新教师思想政治、教学业务、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引导和帮助,从思想、教学、科研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全面指导和多方帮助,尽快使青年教师成为合格教师。指导教师要与青年教师一起制定1~2年的培养计划,并由教研室和教务科每学期检查计划的落实情况。导师制度起到了整体的传、帮、带作用。

四、加强考核,以考核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学校可通过各种考核制度来促进青年教师主动学习、努力学习,以获得必备资格证书和提升各种技艺、能力。

一是建立新教师听课制度,让新教师选择指导教师讲授的一门课程全程跟班听课一轮,每学期听课程学时数不少于20节。通过听课,青年教师能很快了解和初步掌握教学方法与讲课艺术,提高授课艺术和水平。二是要求非师范类新教师必须参加省、市教师资格证培训,学习教育学、教学技能、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并在1~3年内获得中职学校教师资格证。三是要求新入校的专业课教师全部到企业等实训基地参加技能实践,并参加专业技术资格或执业资格考试,获得初中级以上专业执业资格证或职业资格证,为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打下基础。

五、派遣青年教师深入企业一线顶岗实习与校企合作培训,增强教学与教研成果的指导应用性

积极与当地一些知名企业合作,将其作为专业课青年教师的实训基地,定期派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业务实训和顶岗实习。同时,鼓励青年教师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承担社会各类培训任务,支持学校青年教师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各种专业考级考证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实践证明,青年教师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既提高了实践能力,又增进了青年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认同感和事业成就感。

人才培养定位的特殊性决定了中职教育必须以就业市场为导向,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中职学校的教学与科研亦应与企业紧密结合,深层合作,以增强教学与科研成果的指导应用性。 鼓励青年教师利用寒暑假或课时少时轮流到企业实践,不仅可提高技能水平,还可了解行业的发展前沿、单位用人要求及新的岗位标准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并将其融入教研教学之中,努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员工零距离对接。

六、鼓励和带动青年教师参与各种教研活动和课题,加强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训

科研力量薄弱成为中职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一个学校科研力量强才能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教改项目中,学校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青年教师,主动将青年教师引入团队中,培养他们的科研教改能力。

一是加强青年教师研究人员的培养,为其提供进修深造、参加学术讲座、学术研究等多种学习机会,增强学术能力;让其参与课题研究、撰写专业论文,增强科研能力;令其参与课程开发、教学计划调整、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等,增强教研能力。二是聘请职业教育界阅历丰富的职教专家担任技术顾问,针对学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出谋划策。三是采用"专家引领、教师参与"的校本教研方式,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的校本教研观,增强教师的教研能力。这种模式将使学校科研队伍呈梯度发展,既有基础科研,又有高层次科研;既有专职人员,又有兼职人员;既有科研核心力量,又有科研队伍的群力,以加速中职学校的发展。

七、开展各种技能竞赛和评选,通过以赛促学,提升青年教师各种能力

1.开展各类教学技能比赛,为教师提高教学技能搭建平台。

为激励青年教师认真教学,参与教改,使青年教师延承严谨治教、勤奋治学的优良传统,学校每年都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多种教学竞赛活动。如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说课比赛、说课创新比赛、学术论文比赛、专业技能比赛、课件比赛、师德演讲比赛等,为教师提高教学技能搭建了平台。同时,推荐校内获奖者参加市、省、国家级竞赛。通过比赛,一是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二是在校内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三是提高了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2. 开展优秀教师评选。

学校可每年在教师节前组织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申报评审。此项活动可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激励青年教师,此项活动的开展对青年教师素质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3. 以赛促练,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技能大赛。

通过鼓励支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青年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各类业务竞赛,定期组织开展教师如会计教师会计账务处理实操考试、烹饪教师的烹饪大赛等教师业务竞赛活动,定期举办观摩、示范、汇报等公开课和论文比赛等,中职学校也应该结合自身特点适时举办校内的专业技能大赛,以赛促练,以此来强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水平。

八、完善激励机制,让青年教师努力提升学历、技能和其他能力

1. 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培训班,提高教师获取先进信息的能力

分期分批派青年教师参加全国、自治区、市级教师培训班,使他们通过参加专家讲座、名师辅导、交流研讨等途径,获取更多、更新的专业及教学信息并用于实际教学。聘请专家到校开设各类专题讲座或培训班如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培训班、"行动导向教学法"培训班、专题讲座等,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科研能力以及管理组织协调能力。

2. 专业技能培训可采用集中或分批次脱产培训、校本培训

培训培训工可以采取一是加强校本培训,学校根据专业建设要求,选派专业教师到高校进行学历进修,或者参加国家和省市培训、派往企业顶岗实习,保证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成长需求。二是统一组织骨干教师培训,即购买教师进企业实践的岗位,资助技师到学校指导教学。

3. 出台鼓励政策,提升青年教师学历

通过政策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参加在职提高学历学习。学校在学费、时间上给予大力支持,将符合条件的教师选送参加相关专业学历学习。

九、实行星级教师制度,发挥名师示范效应

学校可出台了《学校星级教师评选办法》,规定每年在多次获得优秀教师的人员中,将那些主动积极承担教学任务,在教学改革、教学建设、教书育人和教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优秀成绩的教师评为星级教师,树立榜样,并给予精神与物质奖励。同时,我校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观摩星级教师教学,与星级教师共同探讨如何改进与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名师示范效应。

总之,中职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需要中职学校管理者高度重视、相关人员大力支持,加上中职青年教师自身积极努力,方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学校应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充分为青年教师考虑,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让广大青年教师与学校同成长、共辉煌。

参考文献

[1]谭绍珍.浅析中职青年教师"四成"培养模式探新[J].职业教育研究,2012(1).

[2]李荣青.重视青年教师培训 推动学校稳步发展[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

第6篇

论文摘要:现在的中职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学习兴趣不高,而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调,同时教材实用性不够等现象都普遍存在。因此,以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技能水平为目的的实用型英语教材开发和改变现有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职业学校专业英语教材、教法改革的初衷 

笔者在职业学校从事英语教学十余年,接触的专业英语教材已达七八种,如《旅游服务英语》、《烹饪英语》、《护理英语》、《计算机英语》、《商贸英语》、《化工英语》、《机械英语》等等。这些教材专业性强、教材内容比较枯涩,而我们的学生英语基础都不太好,那么怎样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一定外语基础并适于时代需求的人才就成为当前迫切而重要的问题。旅游服务专业是一个面向服务业的朝阳产业。笔者曾使用过的本专业英语教材有三个版本,这些教材涵盖内容全而杂,有些取材缺乏实用性,现用教法也已过时,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因此,围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口语交际水平等问题,迫使我们在现行英语教材的基础上,开发适合学生专业特点的实用专业英语教材并对现有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二、对现用《旅游服务英语》教材与教法的分析 

1.现用《旅游服务英语》实际涵盖两部分内容,即酒店服务和导游服务,而我们学校的饭店服务专业只面向涉外酒店,不牵扯旅游导游业务,故有一半内容是不合适的。此外,本专业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在酒店实习一年,都离不开英语课,而学生一入校就要接触专业英语,专业知识(第一学期学文化课)还没有学习就要学专业英语,一些专业术语就犹如雾里看花,似懂非懂。所以笔者建议第一学期开设基础英语,后三个学期学习专业英语。 

2.现用的教法是理论性强、实践性差,虚拟性强、真实性差,讲授多、互动少,这样学习效果就不太理想。 

三、《饭店服务英语》教材开发的指导思想 

中职饭店服务英语专业教学的目的是经过1-2年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一定“听、说、读、写”能力,重点是听说能力。在涉外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口头表达,但中职生的英语基础普遍不好,故应该按照“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指导思想进行教材开发。 

四、编写《饭店服务英语》校本教材的思路 

根据“实用为主,够用为度”指导思想和体现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笔者认为本教材应含两部分,即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新生入校的第一学期,主要以听说为主的日常交际英语为主,本学期可以自编一本《日常交际英语》小册子。这本小册子涉及礼貌英语,如问候语(greeting)、称呼语(address)、感谢语(thanks)、道歉语(apologies)、祝福语(wishes)等,以及以话题为主线的交际英语,如介绍(introduction)、邀请(invitation)、问路(giving direction)、天气(weather)等。这些内容可以把学生在初中期间所学过的加以归类,筛选并制定成册。进入第二学期要学习专业英语,专业英语要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专业英语部分可以分为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必修部分就是学生实习和工作中经常用到的知识,必修内容分四大部分,即front office、housekeeping department、food & beverage department,以及entertainment department中涉及的课文和对话,每一个部分又分若干单元。而选修部分涉及一些相关但不太紧密的内容,如engineering department、security department、personnel department等。在必修内容中,专业词汇和常用语句是要求人人会说会用,有能力自己编写类似对话及表达会话内容。课时以每单元4-5课时为宜,选修部分以1-2课时为宜。在编写过程中,要着力于语言准确恰当,内容实用,体现适用性和互动性。 

五、《饭店服务英语》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 

中职英语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针对中职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校本教材,大部分是些情景交际内容,侧重于口语表达,不妨尝试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 

1.情景表演 

教材很大部分是会话,而会话是要发生在一定情景中的,这就如表演一个话剧,台词的表达、语调语气的运用、形体语言的展现都是要考虑的因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当的是“导演”与“合作者”的角色,学生是“演员”。这种方法既调动了学生的表演欲,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强化了知识点,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做到了学以致用。 

2.专业课教师在英语课上的参与 

英语教师虽然是教材的阐释者,但不可否认,有时候难免有专业性太强而吃不透的情况,纸上谈兵,模棱两可,英语教师不可能行行精通,这就需要专业教师的配合。如《饭店服务英语》中有关餐饮的部分内容、中西餐的分类与特点、酒水的调制、菜肴的烹制等都需要烹饪教师的配合讲解。他们对这些专业知识的讲述必定比英语教师更翔实、更专业、更准确。他们在英语课上的表现弥补了英语教师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当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专业课教师的配合,要视情况而定。对学生而言,两位教师在一起上课,觉得很新鲜,注意力也会集中,学习兴趣会更浓。两位教师一唱一和的配合,既能让学生学会英语中的语言点,又能让学生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效果明显。 

3.互动式教学 

单纯的讲授必定会让学生厌倦。在专业英语教学中,要常采取互动式教学法。教师要多对学生提问,这样学生会感觉被重视。学生间的讨论和会话会让他们产生团队感和成就感。师生互动、学生互动既能熟悉课本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 

4.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 

《饭店服务英语》侧重口语表达,但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教学方式。多感官同时感知的效果要优于单一感官的效果。情景剧需要学生观摩视频资料,听力训练需要多媒体语音室的运用,高星级酒店硬件设施资料需要在网络上查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教学提供了多姿多彩的视角。学生普遍反映,学习效果明显,记忆深刻。 

六、结语 

专业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需要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慢慢积累并总结,在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我们多潜心研究,多归纳总结,这样校本教材和教学方式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和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崔允淳.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第7篇

论文摘要:为了切合当前中职学校“以就业为导向”教学改革的需要,本丈基于社会对烹调技能人才的需求,联系教学实际,从教材改革、观念更新、充实内容、调整教学方式和考试形式等方面来阐述,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推动冷盘制作技术教学改革的发展,从而切实提高中等学校学生的职业技能。

当前中职教学改革发展方向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烹饪教学是职业技能教育的一个分支,对于烹饪重要模块之一的冷盘制作技术课程,尤其应以“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为教学改革方向。笔者希望借此机会结合我校实际谈谈对冷盘制作技术的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调整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对某一阶段学生所应达到的水平提出的要求,课程目标的确定不仅单纯与课程内容标有关,而且与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科技术发展的水平等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时我校冷盘制作技术课程的目标仅停留于传统、基础的冷盘制作方法和技巧的传授,与当今冷盘制作的行业特点和学科发展水平已有一定的差距。现时,酒店、餐厅、食肆等企业对冷盘制作技能人才需求量大,要求却甚高,除了要求应聘者懂得基本的制作宴会拼盘、卤水拼盘等外,还要求应聘者能在大型的主题活动中拼出各种特色的象生装饰类拼盘。换句话说,企业对员工的需求已不单单停留在实干型人才,已提升到创新型、比赛型的人才了。因此,笔者认为对于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改革应顺应行业发展潮流,结合职业活动的特点,冷盘制作技术的课程目标应注重以下几点:①注重职业问题的解决;②注重与行业发展紧密联系;③注重专业的应用。具体地说,大概可分为以下目标,即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信息获取途径与技巧、懂得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手段与技巧、学会学习与自我管理方法与技巧等。

二、改革教材,充实教学内容,合理制定教学安排

现时我校冷盘制作技术课程使用的教材是编写于1988年的《旅游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试用教材—冷盘制作技术》。虽然里面富含冷盘制作的基本功识和图例,但由于理论知识较多,教材偏难、偏深,重理论、少实例,部分内容(冷拼实例图解等)甚至已与现今专业发展脱节了。因此,不少任课教师往往认为冷盘课应以实操为主,理论课为辅。原因是实操课较为直观,好上;理论课难上,教学难度大。的确纯粹的理论比较沉闷、抽象,学生只能以自己经验和想象去领悟任课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词。这对于学习能力不高的中职烹调专业学生来说确实不易,多少会产生厌学情绪。为此,某些任课教师为了避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局面,已不愿使用此教材,只是在实操课中简单介绍部分理论知识。即使选用,教师也会把理论课时压缩为4-6节,约占学期总课时40节中的1/10-1/7,使理论课与实操课程严重失衡。这样必然导致学生只能掌握操作技巧,严重缺失理论基础。

要进行教学改革,首先要进行教材改革。笔者认为任课教师可开发符合专业特色、突出其岗位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兴趣为中心、问题为中心、实用为中心”的校本教材。教材内容除保留旧有教材中基本理论知识外,可考虑增加以下教学内容:(一)理论部分:1.冷盘菜肴的常用调料与药物香料;2.冷盘菜肴的烹调方法;3.冷菜冷拼的制作要求(包括色彩的搭配,宴席拼制要求,冷拼容器的选择,冷拼不能串味,冷拼的清洁卫生,成品和半成品的保管等);4.各类比赛中获奖的冷菜冷拼的欣赏(二)实操部分:1.冷菜冷拼的主要原料和制作方法(包括卤水的调制和保养,卤味菜肴制作,凉拌菜肴、烧腊菜肴、腌制菜肴、卷类菜肴、冻制菜肴、料盐水菜肴、蛋黄糕、蛋白糕的制作方法,冷拼原料干货发制方法等)2.冷菜冷拼的刀工运用(企刀法、平刀法、斜刀法雕刻刀法,浮雕刀法,凤尾形花刀法,麦穗花刀法,原料的刀工整形等)3.冷菜冷拼的拼摆手法(排、堆、叠、摆、覆、压、卷、贴、嵌、裱等)4.各类操作实例图解(平面拼盘、什锦拼盘、立体拼盘、像生拼盘类等)。

教学内容改革了,随之变化的便是教学安排了。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必需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知识的学习、消化、运用和再生。现时我校冷盘制作课程的教学时长安排约为40学时,相对于充实了许多的教学内容,显然是不足够的。学校可考虑把冷盘制作课程的教学时长增加至80节,规定其中20节为理论课,60节为实操课。这样安排既可让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备课、授课,也能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学习。强调理论课内容的改革和课时的安排,是为了让任课教师和学生都重新体会到理论基础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相互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因材施教,结合现代化技术,改革教学方法

教育是变化的,思想是流动的,一成不变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冷盘制作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教师讲授理论知识或演示图例操作步骤,学生模仿完成学习任务。显然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在教学改革巨轮的推动下,作为教育者尤其应该不断调整思想,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改革教学方法。

冷盘制作课的理论课传统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则半知半解地努力抄笔记。到底学生学懂了多少呢?教师的教学是否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呢?或许这也是教师心里面的一个谜团。笔者认为,任课教师考虑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形象生动地把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眼前,配合教师精彩的讲解,使学生深层地吸取知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此外,冷盘制作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教”与“学”或简单的演示法和实习作业法,也可以使用下列几种现今较为先进、成熟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是教学变得有效。

1.比较教学法。近年,江浙地区的选手频频在全国中职烹饪技能大赛中冷盘制作项目比赛中独占鳌头,成绩彪炳,引领着我国冷盘制作专业发展。教师通过展示近年全国各类型的冷盘制作比赛获奖品种图片,引导学生对选材、图形结构、色彩搭配和拼盘技术等方顶进行对比,将江浙地区冷盘制作专业教育的方式、方法及发展、研究方向与广东的现实状况做比较,让学生站得高、看得远,自己适应职业的发展方向;将职业教育的历史与本专业教育的现在或者将来的可能情况做对比,引导学生适应社会潮流。 2.分层教学法。对于一些难度中等但创新空间较大的教学内容,教师可先在全体演示基本操作方法和步骤,再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拼出基本图形的基础上选择是否加人一些原创的元素,令图形变得有“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3.任务驱动教学法。把某些个人不能或很难解决的冷拼品种作为任务,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自身所学知识和技能,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一个冷拼的品种。

4.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教师可选定一个大型的主题活动或一个主题宴会,要求学生在此情景下,通过小组讨论和协作,完成一个与主题相关且有特色拼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讨论

并完成设计图形、选取原料、加工原料和拼盘等步骤,能提高学生对团体协作的认知,提高在今后工作中的合作能力。

四、改革评价方式和组织形式

冷盘制作学科的传统评价方式主要是测试,成绩主要有平时成绩、笔试和操作考试按比例组成。这种评价方式过分依赖于测验,过分追求客观性和标准化,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而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意学习成绩,忽视学习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显然,这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不适应的。为此,笔者认为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方式可分为分阶段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1.分阶段评价

除了每学期、每学年对学生进行的全面考核,即期终考核和学年总评外,教师还可以在一定学习阶段各进行一次学生知识、能力、个性心理特征的检验。这种评价的内容包括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使用的熟练程度、社会能力和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检查的方法、形式各种各样,教师可通过随堂测试、举行小型比赛等方式,评价学生完成某阶段性的学习后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是否有所提升。在阶段性评价中,教师可归结出学生学习特点,发掘学生的闪亮点,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令学生感到学习成就感,提升他们的积极性。此外,教师亦可不断通过数据统计而总结教学的成败,有助于改善往后阶段的教学设计。

2.形成性评价

在每个学期结束时,教师综合学生各阶段的评价结果,结合期末考核和学年总评的成绩,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作出全面、客观的分析,进行综合性评价。

改革后的教学评价,无论是哪种程度的评价的组织形式一般都应分为“他评”和“自评”两种,其中“他评”又可分为“教师评”“学生评”两种。在通常的情况下,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占较大比例。但是,学生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人,课任教师也应该尽力创造条件,力图让学生也担负起评价的责任。学生参与评价可分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的相互评价。这样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与管理。教师亦能通过对学生的综合评价,选派较为优秀的学生参加市、校级的冷盘制作专业比赛;“普教有高考,职教有大赛”,选手学生在大赛中向众人证明自己的实力,消除自卑感,增加成就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8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策略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等领域中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因此,中职学校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把文化知识的传授放在重要位置。语文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和工具课,它具有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功能,中职学生只有具备这些基本能力,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适应就业需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因此,中职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其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搞好新形势下的中职语文教学,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新策略。

一、科学设计内容,增强中职语文教学的实用性

中职语文是一门为专业课服务的实用性强的基础课程,也是培养中职学生人文修养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要密切联系专业实际,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增强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一是要大胆改革教学内容。根据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篇目,可以对现有的篇目体系进行增减或重组,尽量选用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的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如导游专业,可以增加一些有关旅游题材的古诗、历史故事、文学典故、现代诗歌;餐饮管理专业,可选择有关国内外大型饭店的成功管理经验案例;计算机专业,可增加一些信息技术发展史方面的文章、科幻小说,等等。二是要科学安排语文作业。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主要是要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与社会需要的直接联系,把语文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因此,要赋予语文作业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开展一次社会实践、公益活动或参观学习活动等,都可以成为语文作业的内容。如汽修专业,可以安排学生在业余时间写与汽车相关的作文、散文等,激发学习专业的兴趣;烹饪班的学生可以写动手做菜的过程和体会;寒假期间要求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把学到的调查报告运用到学习实践中。同时要让学生多进行阅读,多读一些文学作品和新闻报刊来培养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内容,对于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及其具体环节作出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谋划,不能只扣住教材本身来学习,要进行内容拓展,如“求职信”的教学,可在课堂上模拟一场人才招聘会,既可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可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信息,感受就业的压力。

二、改革教学方式,强化中职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可以讨论式教学和参与式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讨论式教学是在传统讲授教学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可以起到三个作用:一是增加学生的发言机会,学生参与面广,提高学习主动性;二是通过讨论促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意识和习惯。例如,我在讲授散文《世界最美的坟墓》时,组织学生讨论作者通过托尔斯泰墓阐述怎样的哲理?进而让学生讨论文中“最美”的含义,要求学生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审美观,什么才是美。有的学生谈到幽雅宁静是美;有的学生谈到朴素平凡是美;有的学生谈到奉献自己,淡泊名利是美等等。学生发言全面、深刻而精彩,教学效果异常的好。实践证明,讨论式教学能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教师要把握好,讨论问题不能太多,而且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问题的设计也要明确、多层,有―定的深度和难度,吸引学生更多的兴趣和参与。启发式教学是指在学生进行认真思考和分析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启发、暗示、点拨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内容的整个系统,同时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因势利导地进行教学。如,在讲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下列问题:作者说“自信其实早就失掉了的”理由是什么?说“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理由是什么?双方的分歧是什么?等等,在这样的诱导、启发下,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要不断启发学生思考、探索的能力,才能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完善评价机制,确保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性

完善的评价机制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也是促进中职语文教学工作的有效方法。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励与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评价过程既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结果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还要注重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以及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因此,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改革传统的以试卷和分数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方式,积极倡导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坚持“多维度”标准,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分层设计评价方式,如:课堂观察、成长记录评价、作业分析、语文日记和书面考试等,设置评价指标,如:阅读能力评价、写作能力评价、社交能力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能力评价等等,确保能从不同的视角、层面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情况以及科研情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通过有效的评价,真正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总之,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加强评价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不断完善评价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不断发挥评价的导向性和实效性,使更多学生喜欢语文课。

参考文献:

[1]周筠.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实施多元性评价的思考[J].基础教学研究,2007.11.

[2]黎桃.中职语文教学应考虑的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基础教学研究,2006.8.

[3]于宗炫.中职语文教学的定位与实践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8期.

第9篇

中职语文是一门为专业课服务的实用性强的基础课程,也是培养中职学生人文修养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要密切联系专业实际,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增强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一是要大胆改革教学内容。根据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篇目,可以对现有的篇目体系进行增减或重组,尽量选用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的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如导游专业,可以增加一些有关旅游题材的古诗、历史故事、文学典故、现代诗歌;餐饮管理专业,可选择有关国内外大型饭店的成功管理经验案例;计算机专业,可增加一些信息技术发展史方面的文章、科幻小说,等等。二是要科学安排语文作业。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主要是要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与社会需要的直接联系,把语文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因此,要赋予语文作业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开展一次社会实践、公益活动或参观学习活动等,都可以成为语文作业的内容。如汽修专业,可以安排学生在业余时间写与汽车相关的作文、散文等,激发学习专业的兴趣;烹饪班的学生可以写动手做菜的过程和体会;寒假期间要求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把学到的调查报告运用到学习实践中。同时要让学生多进行阅读,多读一些文学作品和新闻报刊来培养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内容,对于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及其具体环节作出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谋划,不能只扣住教材本身来学习,要进行内容拓展,如“求职信”的教学,可在课堂上模拟一场人才招聘会,既可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可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信息,感受就业的压力。

二、改革教学方式,强化中职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可以讨论式教学和参与式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讨论式教学是在传统讲授教学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可以起到三个作用:一是增加学生的发言机会,学生参与面广,提高学习主动性;二是通过讨论促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意识和习惯。例如,我在讲授散文《世界最美的坟墓》时,组织学生讨论作者通过托尔斯泰墓阐述怎样的哲理?进而让学生讨论文中“最美”的含义,要求学生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审美观,什么才是美。有的学生谈到幽雅宁静是美;有的学生谈到朴素平凡是美;有的学生谈到奉献自己,淡泊名利是美等等。学生发言全面、深刻而精彩,教学效果异常的好。实践证明,讨论式教学能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教师要把握好,讨论问题不能太多,而且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问题的设计也要明确、多层,有—定的深度和难度,吸引学生更多的兴趣和参与。启发式教学是指在学生进行认真思考和分析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启发、暗示、点拨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内容的整个系统,同时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因势利导地进行教学。如,在讲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下列问题:作者说“自信其实早就失掉了的”理由是什么?说“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理由是什么?双方的分歧是什么?等等,在这样的诱导、启发下,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要不断启发学生思考、探索的能力,才能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完善评价机制,确保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性

完善的评价机制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也是促进中职语文教学工作的有效方法。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励与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评价过程既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结果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还要注重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以及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因此,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改革传统的以试卷和分数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方式,积极倡导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坚持“多维度”标准,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分层设计评价方式,如:课堂观察、成长记录评价、作业分析、语文日记和书面考试等,设置评价指标,如:阅读能力评价、写作能力评价、社交能力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能力评价等等,确保能从不同的视角、层面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情况以及科研情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通过有效的评价,真正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总之,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加强评价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不断完善评价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不断发挥评价的导向性和实效性,使更多学生喜欢语文课。

【参考文献】

[1]周筠,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实施多元性评价的思考[J],基础教学研究,2007.11.

[2]黎桃,中职语文教学应考虑的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基础教学研究,2006.8.

[3]于宗炫,中职语文教学的定位与实践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8期.

[4]刘丽,中职语文教学职能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8期.

[5]彭莉,关于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第10篇

P键词:烹饪专业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改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138-02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烹饪行业蓬勃发展,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特点日益突出,而烹饪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及人才紧缺的现状,已成为制约烹饪行业迅猛发展的瓶颈,市场对烹饪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已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况。

烹饪专业英语课程是烹饪专业核心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语言知识,而且要使他们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会话能力。但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审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烹饪专业英语课程教育,不难发现此课程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1],更为重视建构知识体系而忽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需要进行多方面创新改革。

一、目前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烹饪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1.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学习兴趣。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烹饪专业属于工学下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中的特设专业。从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逐渐开始向普通高中毕业生招生[2]。受传统职业价值观影响,大部分人不愿意选择这个专业,尤其在本科学校,相对属于“冷”专业。生源参差不齐、兴趣不同等因素使得烹饪专业英语教育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同时不少学生对于学习英语重要性没有理性而充足的认识,为专业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各种困难,影响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教师队伍建设不理想,专业知识欠缺。烹饪专业英语课程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专业相关知识,才能将烹饪知识融汇于教学之中,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目前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英语教师具备完整的英语知识体系,但是烹饪专业知识可能相对较弱。目前兼备一定烹饪专业知识和良好英语教学能力的教师为数不多。

3.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实践应用。目前很多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烹饪专业英语教学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原则,这种培养模式的特点就是方法单一、枯燥、机械化,忽略了语言本质就是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交际。学生孤立地记忆单词忽视读音,在实训实践或课堂中缺乏对所学烹饪英语的运用,缺乏语境实践运用,学生难以体会专业英语学习的乐趣及价值,学习效果不理想[3]。

4.重工艺技能、营养配餐轻语言学习,缺乏活力机制。学习技能获得一席之长,是烹饪专业学生苦学的出发点。学生一入校就开始进行相关技能培训和学习;烹饪专业职业资格证考试诸多,烹调技能在所有知识学习中排在前列。随着人们对营养、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公共营养师、营养配餐员已经是学生热衷的行业。而烹饪专业英语却备受冷落,化解其教与学难题,应从评价体系入手[4]。

二、烹饪专业英语的特点

1.专有词汇多。烹饪专业英语属于轻工业英语范畴,大量词汇采用派生、合成、转化等构词法构成,但这些词汇长单词多、专业性强同时缩写多,词汇是学习的难点之一。

2.独特语法较多且句子结构复杂。专业英语主体一般是从事具体工作的人或设备,叙述的是客观的过程或现象,长句多,大量使用定语从句、非谓语形式及被动语态等,专业性强、难以理解。

三、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烹饪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高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5年三部委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5]。地方本科院校要准确定位,要承担起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历史使命[6]。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烹饪专业英语教改措施

1.提高师资能力,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培养既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又具有综合应用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应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要始终强调学习烹饪专业英语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提高以后工作中的竞争力做准备。同时应加大教师培训和学习力度,定期安排教师参观学习、实践锻炼,切实提高专业水平[7]。

2.改进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促进学习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烹饪专业英语兴趣。当前较多的多媒体资源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对教学内容印象深刻,可以作为辅助手段;可考虑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增加学生学习实用性、趣味性;师生互换,让学生成为主角,由学生针对某一话题展开讨论,锻炼学生能力同时又活跃课堂气氛;教学中引入实际问题,如与往届毕业论文相结合,提高学习实际应用价值。

3.与实践应用结合,完善烹饪专业英语评价体系。考核方式上应采取较为灵活有效的考核方式,改变单一的卷面考试,教师应做到把烹饪英语词汇运用和烹饪专业技能实训结合起来。由于学生英语水平的客观差异,对于英语基础较扎实、口语较好的学生,考评时不但把专业词汇运用作为考评内容,还对技能实训时能否运用所学词汇进行口语表达或解说作为重要考评内容;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则把实训时能否把烹饪原料、菜单、设备、工具、方法等词语用英语表达作为考评主要内容,考评更注重他们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

五、Y语

综上所述,烹饪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突破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人才培养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到培养应用能力上来,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实际应用能力。通过教改实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贴近市场需求,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永芳.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英语教改创新[J].英语广场,2016,(3):132-133.

[2]冯玉珠.大类招生培养背景下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3,(3):55-61.

[3]陆涓.烹饪专业英语课程应加强实践环节研究性教学[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2,(3):56-58.

[4]林红明.“实训+英语”考评机制下中职烹饪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与思考[J].职教通讯,2014,(18):71-73.

[5]袁媛.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英语教学改革――CBI模式下的创新性英语教学[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5,(1):228-229.

[6]程国煜,李景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古汉语教改的思考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3):260-263.

[7]孙争争.改善“烹饪专业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J].科技资讯,2009,(27):202-203.

Discussing on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in the Professional English of Cuisine

YANG Sheng-ru

(College of Food Engineering,Henan University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Economy,Zhengzhou,Henan 450046,China)

第11篇

我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是2013 年河南省民办高校品牌专业建设点。立项以来,根据《河南省民办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按照申报书和专业建设方案,不断加强专业建设与改革,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预期的成效,完成了建设目标和任务。现将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 学院基本情况介绍

烹饪学院是2010年成立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共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2088人,中职生2870人,专任教师245人。设有烹饪技术系、旅游管理系、工商管理系、食品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和基础教学部。开设烹饪工艺与营养、酒店管理、电子商务、食品加工技术、学前教育、电梯维修等30多个中、高职专业。

学院始终坚持“文化厚校、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国家职教方针、深化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了大量餐饮专业人才,有力推动了产业进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拥有国家专利6项,先后荣获国家级奖项50多项,省级奖项80多项。

几年来,学院先后荣获“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河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河南省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项目单位”、“河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中国烹饪名师大师注册培训基地”、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烹饪工艺与营养)等荣誉称号,原省委书记卢展工、副省长徐济超、中烹协副会长冯恩援、高炳义等领导先后莅临学院调研与指导,对学院的特色办学、就业创业等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 专业建设情况

烹饪专业自招生以来,不断加强专业建设,提高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办学特色逐步凸显,先后荣获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河南省高职学校示范性实训基地等称号。学生多次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并屡获殊荣。2016年9月,烹饪专业93名学生作为志愿者服务G20峰会,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该专业现有高职在校生1256人,中职在校生1657人。专任专业课教师64人,兼职教师30人,专任教师中副高职称以上21人,研究生以上学历21人,“双师型”教师25人,中国烹饪大师7人。有校内实训基地33个,校外实训基地45个,专业图书10万余册。  

(一)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前提,烹饪专业以“优基础、适口径、强技能、多方向”为指导,结合学院办学定位,立足餐饮行业,不断修订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是在开设中、西餐方向的基础上,适时增开中西面点、雕刻、营养配餐等方向,使得人才的培养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二是增加了《国学教育》等限选课程,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三是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公修课程的开设力度,促使学生人格等全面的发展。四是进一步改革了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适时加大了专业实践课程,对课程中老、偏、旧的知识及时摒弃或更新,使得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具备了针对性。

(二)深化校企合作,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和深度

1、完善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促进校企合作的制度化建设

根据学院要求,烹饪专业2014年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建立了章程,确定了校企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定期召开校企合作会议。目前,该专业与开元名都、河南大厦、上海望湘园餐饮有限公司等45家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在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和实施、学徒制建设、订单培养、教师挂职锻炼等方面展开了积极的合作。

2、实施订单教育培养,成立企业冠名班

2014年起,烹饪专业先后与迪欧咖啡、望湘园餐饮公司、喜河南大厦、香港云顶集团等企业成立定向培养班。根据协议,学生第三年到签订企业进行带薪实习,企业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奖学金,企业派教师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后就可以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订单培养的模式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实现了“学生毕业有工作、企业发展有人才、专业发展有生源”的多赢目标。

3、依托行业力量,积极探索学徒制培养模式

2016年6月份,学院被中国烹饪协会批准为烹饪与餐饮服务大师名师注册培训基地,挂牌为中国烹饪大师工作站。2016年12月,学院牵头成立中原烹饪职教集团。烹饪专业充分依托集团、工作站的优势,积极探索和启动学徒制培养班,制定了《学徒制培养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学院每年选拔100名学生,组建“学徒制试点班”,主干课程由大师授课,学生在寒暑假和顶岗实习期间跟随大师工作和学习,确保学生成长成才。

(三)积极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该专业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教学模式改革。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一主线二主体三循环四模块”的教学模式进行专业教学,即以培养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为主线,以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单位为主体,采用职业素质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职业技术、职业技能理论—单项岗位技能训练——校内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交替进行的三次循环,以通过重组、整合、优化的职业素养基础模块、职业技术模块、职业技能模块教学,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需要的高度吻合。

在校内实践教学上,该专业不断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按照企业对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细化实践教学标准,合理设置实践课程和教学内容。目前,烹饪专业在课程类型上设置了纯实践课程,课程门数达到5—8门,校内实践课时达到校内总课时的35%以上。根据要求,烹饪专业第一学期设置基本功实践课程,学生通过课程考核后方能够进入第二学期的菜品制作等综合实践课程,基本功不达标,不能进入综合实训室进行实训。

(四)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师资培养力度

教师是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关键。烹饪技术系采取“招聘、引进、培养”相结合的道路,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近年来,先后从行业引进32名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学院的专兼职教师,从高校招聘应届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20人。

学院建立了校内和校外培训相结合的教师培养体系。颁布实施了《校本教师培训方案》、《教师外出培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采取“传帮带”、企业挂职锻炼、专家讲课、督导听课、教师外出培训等途径和办法,从专业认知程度、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对青年教师展开了系统的培训。截止2017年,烹饪技术系共有6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10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2名教师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五)加大投资,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示范引领”的实训室建设原则,学院不断加强该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对烹饪专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硬件改造升级。截止2017年底,烹饪专业共建成各类校内实训基地33个,总面积达3615平方米,总值1418万元,生均6192.14元,涵盖了基本功、热菜制作、中西点、西餐等所有烹饪专业的岗位技能,校内实训开出率达100%。

(六)积极申报省级专业建设项目,促进专业建设

立项以来,该专业以省级专业建设项目为抓手,不断促进专业建设。2015年,该专业先后申报了“技能大师工作师”、“河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师范基地”等项目,并顺利通过验收。2016年,该专业又通过了“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骨干专业建设”、“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烹调工艺与营养—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等三个省级创新行动计划项目的立项。目前,各项目负责人正在按照方案积极推进,争取早日通过验收,促进专业建设提档升级。

(七)积极推进对外合作办学

该专业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一是2015年与韩国全州大学签订“2+2”联合培养协议,学生前两年在我院进行专科的课程学习,通过韩语(TOPIC)三级后,即可申请进入全州大学本科3年级进行学习。毕业时,学生可获得中国教育部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二是与法国积极开展合作交流。从2018年起,学院将每年选拔25名优秀大专生赴法国学习交流,为中法饮食文化的交流和人才的培养作出积极贡献。

(八)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在品牌专业建设期间,我们不断完善了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先后制定了《教师日常教学规范》、《教师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教学管理文件,规范了教案、教学大纲撰写、实践教学、考试等各个教学环节,促进了教学秩序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形成了一套高效、完整的教学管理机制。

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大的质量监控的力度,建立了查课、督导听课、同行听课、学生评教等一系列制度。同时,每学期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建议和意见,及时进行有效整改。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得烹饪专业的各个教学环节得到有效监控,从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三、专业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教学改革力度大,教学成果显著

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并能不断根据餐饮市场发展的要求,重组课程设置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效果显著。近几年烹饪专业教师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篇、省级课题3项、国家级专利6项、校本教材5本、校级精品课程3项。

(二)形成了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烹饪专业现有专任教师64人,副高以上职称21人,占专任专业教师总数的43.5%;“双师型”教师25名,占31.3%;硕士以上研究生2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校专业带头人3人,校中青年骨干教师9人,校级先进教师19人,有企业工作经历教师26人。同时,还从企业聘请了32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烹饪大师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 

(三)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1、学生实践技能明显增强。建设期间,烹饪专业先后参加省级、国家级专业技能大赛,共获得团体二等奖2项、团体三等奖2项,个人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同时,学院注重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将考证知识融入到平时的课程和教学中,加大对学生考前的培训和指导,烹饪专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到了100%。

2、学生就业质量明显提升。2015年、2016年、2017年就业率分别为94.69%、93.35%、90.39%。2017届学生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92.97%。用人单位对我院2017届毕业生满意度达92.31%。2017届毕业生平均月薪达到3983元/月,个别毕业生月薪达到1万元以上。

3、学生创业能力明显提高。学院成立了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学生的创业能力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使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学院采取有力措施为学生提供创业帮助。一是建立创业导师团队,为学生提供指导服务;二是开展创业培训,帮助学生寻找项目,制定创业规划;三是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学生创业提供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2014—2017年,学院相继举办“美团杯”创新创业大赛、户外生存挑战大赛等项目比赛,促进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提高和创新创业技能的掌握。

(四)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该专业积极发挥人才和资源优势,紧密结合企业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全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中国烹饪协会培训基地,不断加大培训力度,承担人社、扶贫等部门交付的培训与鉴定任务。建设期内,累计培训技能人才2100多人次,许多学员拥有一技之长,走上了脱贫致富和自主创业之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同事,学员还积极承担县内、县外合作企业的员工培训,为御膳苑、望湘园等企业提供定制服务。牵头组织了《中国烹饪通史》编撰工作的第一次年会,为长垣籍大师吕长海大师举办了“从业68周年技艺研讨会”。参与编辑了《中原特色餐饮文化》、《长垣烹饪技艺系列名菜标准汇编》等书籍。一系列活动展示了烹饪文化的独特魅力,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第12篇

关键词:创客;创客教育;中职教育;四个特性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2/03C-0098-04

创客教育起源于美国,以麻省理工学院建立的个人制造实验室(Fab Lab)为标志。Fab Lab主要是为创新提供平台,以摆脱当时发明创造受场地(如具有昂贵设备的实验室)和人员(如专业科研人员)制约的局限。现在全美已有近百所高校、千所中小学都建立了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创客空间,并配备有数字开发和制造的工具。创客教育已经成为美国推动教育改革、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在美国的引领下,英国、日本、加拿大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加入到创客教育的阵营。

我国体制内实践以政府和学校为主体。多数高校偏向于改造科技园、打造创客空间、聘请创业导师等,以激励有项目的学生搞创业。在基础教育领域,温州实验中学、北京景山学校等也开始了创客教育的探索,掀起了一股个人设计和制造的浪潮。体制外的创客实践以民间活动为主,志同道合的创客们依托3D打印技术和开源软件,坚定地走在创意、实践和分享之路上,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智能应用“Sensetime”的联合创始人、温州创客的代表徐持衡,才20多岁便已获得1000万美元的风投。其领衔研发的人脸图像处理系统,精准度高达99%,超过Facebook 97%的精准度,所以三星、华为、小米等科技企业纷纷向他抛来橄榄枝[2]。可见创客们的“创”不只是创新,更是创造。

一、中职开展创客教育应把握的四个特性

中职教育面对如火如荼的创客教育,应充分依托自身实践性较强的优势,主动顺应创客教育这一新趋势,把握创客“创意变现”这一主要特征,明确创客教育的新要求,发力于人才培养的创新,致力于培养人才的创新素质,从而更好地为国家产业转型和供给侧改革提供创造性人才的支撑,不断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人才需求。总的来说当前中职开展创客教育可以抓住以下四个特性来进行。

(一)注重学习的跨界性

创客是利用互联W和技术将创意变现和分享的主体,整个过程融合了科学研究、技术制作和艺术创作等,要求创客们首先需具备跨学科的知识,以及运用跨界知识的能力。目前创客们的创意产品较具代表性的有机器人、航模以及智能控制项目等,制作过程涉及机械加工、电路控制、无线遥控、软件开发等技术。即使是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在强调学生主体参与的今天,教学设计也会更多地倾向于“在做中学”,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正如美术课上老师让学生为一棵枯树增添叶片,虽然是以艺术绘画式的活动为主,但也需要学生进行科学、数学、工程与技术的整合学习。

因而中职的创客教育应该集创新教育、体验教育、项目学习等为一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夯实学生的科学、数学、物理、化学、艺术等学科基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原创力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动手动脑的专业技能训练是中职开展创客教育的最好载体,也是多学科融合教学的最好契机。正如建筑、机电和数控等专业的技能操作,综合了科学探究、工程设计及产品建造等活动,可促进学生实践创新与人文底蕴等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的极好契机。

其实,中职学校引导学生跨界学习的抓手很多,可以说专业技能实践是主阵地,编写跨学科的校本创客教育课程是载体,项目教学是创客教育有力的实施方式。例如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下文简称宜兴中专)“电子装配与调试”技能训练指导老师孙林的工作室内有一道靓丽的风景,那就是他借助专业优势,指导学生制作的航拍飞机、智能小车、数字钟、无线充电、电子琴等创意作品。作为本项目省技能大赛 “四连冠”的参赛者,孙老师的成功就是得益于在实际创作中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跨界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跨界学习能力。

(二)鼓励创作的多样性

创客教育在中职实施应该倡导不同专业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创作形式,要求学生的创作既能体现专业特色,又能体现自身的创造性和差异性。众所周知,创业创新教育已经成为中职教育的主旋律,其一以贯之的载体就是每年开展的省市级范围内的创业设计比赛。学校应助力学生积极参赛,抓住每次发挥学生专业特长和想象力的机会,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养成学生求新的创客特质。创业设计包括团队的组建、创业主题的选择、文本的设计、PPT的制作,以及在大赛现场展示带有专业特色的创业设想等,每个环节对师生而言都是全新的挑战,学生在分析项目可行性、规划资金募集、进行成员分工、解读文件政策等活动中,自主自立和创造意识得以增强,创作能力得以提高。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可鼓励学生大胆创业,体验“真刀真枪”的创业实践。宜兴地处苏南山区,物产丰饶。宜兴中专就因地制宜,提供场地、设备和技术指导,支持会计和营销专业的七名学生,秉承“让世界品尝陶都滋味”的理念,开办“陶滋味”网店。采购、美工、仓储物流、运营、财务等都由这一七人学生团队负责,线上接合线下销售宜兴绿色、优质、健康的乌米饭、笋干、百合等土特产。凭借资源、营销团队和宜兴政府网平台等三大优势,总投资2万元的淘宝店和微店,第一年就实现了投资收益率75%,第三年销售额达21456元,其中线下销售占比25%,线上销售占比75%。目前团队的“小目标”是进军大型超市、团购平台并进行产品创新。学校利用一切条件、尽一切可能为学生创意变现提供平台,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在校就能深度体验创业的全过程。

除此之外还有省市级的创新大赛,涵盖的项目较多,有调查报告、论文、实物作品等,范围很广,充分体现了创造无边界的根本属性。以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为例,每年举办一次,截止到2016年共举办了七届。全省各校参赛的积极性很高,去年大赛共收到科学调查报告33篇,教师论文122篇,实物作品596件(其中282件作品参加了大赛展评)。各校在参展期间就物作品加工做了现场演示和解说,解读了作品的创新原理,展示了创新部分所承担的实物功能。可以说省创新大赛就是一年一度全省范围内职教开展创新教育的集中检阅。

从目前我校开展创客教育的情况统计来看,专业特色明显,教育成果斐然。如烹饪专业学生的菜品开发,建筑专业学生的技术创新,电子专业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等(详见表1)。

(三)增强培养主体的广泛性

中职开放办学,在创客教育的实践中可广泛联系企业、行业和社会培训机构参与,构建全覆盖的培训格局,形成学校为主、社会为辅、家庭支持的立体网络。以我校教师自主创业,加盟开办机器人制作的培训机构“斯特姆宜兴店”为例,先期投入30万,第一期招生达23人,小时收费120元,每次培训时间为1.5小时。机构总部是位居国内第一的机器人研发和教育品牌,知名度高,推广力度也很大。教学用材料丰富,共有100多种,可让学生自主发挥、自由组合,给学员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空间。机构的培训课程自成系统,一周一次,逐层推进。从目前培训情况来看,宜兴地区的家长比较认同,支持孩子报名参训,说明创客培训很快就会像音体美等社会培训一样普及。这应该成为中职开展创客教育的有力凭借。

更多的学校则是在校内组建创客兴趣小组,并有师资辅导和同伴间充分的交流。温州校园创客教育成果斐然,个别学校甚至实现了“创客项目改变校园”、“创客班级形成特色”的小目标,并因成功转化创客项目――高敏度地下通道自动感应照明系统而获得深圳柴火“创客空间”的认可,为学校无偿投入了价值25万元的创客装备,建立了创客创新教育共建基地,收到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效应。

当然互联网平台的支撑作用决不能忽视。学校要重视创客教育平台的建设,这是不断扩展创客培养阵地的有效举措,要努力建成以项目驱动为设计原则的线上教育平台,便于学生即时上传创作作品,便于教师实时点评,最终实现作品提交、展示、分享和评价的高效即时,推动创客们的持续改进与创作。

(四)实现创作场地的专属性

创客培养必须要有场地依托,即“创客空间”,这是专属于创客们操作和分享的基地,正如其他具有相同爱好的人搭“圈子”,创客们在此空间可以开设主题论坛、组织读书会、社团活动等。全球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创客空间”诞生于1981年的柏林,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1400个。而国内发展大约始于2010年,比较知名的有上海的“新车间”、北京的“创客空间”等。这些民间自创的空间是具有公共性质的实验室平台,创客们定期集聚在此共同创造各种新奇的作品,如果有市场潜力,便寻求投资开发甚至是形成产业。英特尔、苹果、微软等科技巨头的创始人物,都曾依托“创客空间”,创造出了众多改变世界的产品和发明。

中职学校可依托自有的实训基地进行升级改造,建成专门的创客教育基地。正如宜兴中专抓住2016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要求《关于编报“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建设方案的通知》的契机,成功申报并立项了创业创新孵化园,获得了中央财政预算内2000万元的专项支持,以及省市两级财政的配套。目前基建工程已完成招标,孵化园内各功能分区也已完成规划(详见表2)。此孵化园建成将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动手实践项目和更多的创意共享机会。

二、当前中职开展创客教育面临的问题

第13篇

[关键词]职校生英语学习 心理障碍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203-01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是极其困难的。大多数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从初中进入高中的失败者,他们对学习尤其是英语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和热情,有的干脆放弃了英语,从而对英语学习有了心理障碍。因此,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从事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应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对职校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学习心理障碍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索解除心理障碍的对策及具体实施对策,我们的付出和收获才能成正比,真正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一、职业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表现

职校学生学习英语的具体表现,把职校生英语学习心理障碍分为以下几种:

(一)无用型

职校生大部分是中考失利,缺乏学习的目的和动力。职校生比普高生的学业负担轻,升学压力小,应付学完二年的课程就能毕业,就能就业。其次,受所学专业的影响,如:烹饪、会计、美容美发、广告等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现在所学的英语与专业课基本没有联系,只是学好专业课就行。

(二)玩乐型

有些学生由于过分热衷于玩乐,整天在课堂上睡觉。他们通过抄同学的作业或试卷,来达到通过老师作业检查和考试的目的。

(三)自悲型

部分学生在智力上存在差异,知识基础差,性格内向,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困难,考试经常不及格。特别是有时还遇到同学和老师的冷遇,甚至批评、挖苦、讽刺、训斥,学生便自暴自弃。

(四)迟缓型

职校还有一部分学生的认知速度和水平有限,他们反应缓慢,习惯机械记忆知识,因此,英语学习效率要比普通高中的学生低很多。

(五)反抗型

这类学生具备正常甚至超常的智力水平,因为和任课教师曾经发生矛盾而产生对抗心理,或因不满英语教师的外语水平和教学方法而放弃英语学习。

二、解决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障碍的对策和方法

从教育心理角度分析,职校生也有进取心,也想进步,也想得到家长、老师的表扬,也想取得好成绩。作为教师,我们要挖掘他们心灵深处的内在动力,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找回信心,大胆地去学英语。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除英语学习职校生心理障碍的对策和方法:

(一)采用直观、形象和生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造活跃轻松课堂氛围

教师应使用图片、视频、多媒体使课堂教学轻松活泼,认真做好每一节教学案例,多使用生动、形象和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造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而喜欢英语课堂。

(二)创新的使用教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职校生因专业不同,故他们兴趣也不同。任课教师要善于结合专业需要而教学,灵活、创新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顺序进行适当调整和取舍,以便提高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任课教师应学会取舍教材,大胆增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和对话。比如兴趣爱好、天气和运动、购物、旅游、就餐、购物、求职等话题。例如:旅游职业学校根据中职学生专业的特点,编写具有专业特点的校本教材,编写了《旅游英语》《烹饪英语》突破了学生无用型心理,学生学以致用,以适应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要。

(三)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的不同,采用分层式教学

根据英语水平的不同,我们采用分层式教学,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层次,各层次具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作业要求也不同。

(四)教授学生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培养中职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职校生英语水平薄弱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懂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讲解和强调一些英语学习方法,如“怎样记背单词”“怎样拼读单词”“怎样学语法”等,并鼓励他们找寻适合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巧妙地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学会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效果。

(五)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第1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酒店管理 专业教学 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47-01

随着,中国政治与经济水平的发展,为旅游酒店管理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在众多高职院校中,酒店管理专业在为企业培养人才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国家和高校也越来越重视酒店管理的教学。

一、酒店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

酒店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酒店管理教学专业的实训基地需加强建设

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环节。酒店管理实训基地需重点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并适应和满足社会及企业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但当前实习基地的建设,多受到资金、技术以及规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此外国家酒店管理培训认证体系的标准,酒店行业的评审验收等,都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教学专业的实训基地产生约束作用。

(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酒店教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酒店找不到满足条件的毕业生,另一方面高职毕业生也不能够在酒店工作很长时间。

这一现状不仅体现了酒店行业本身存在问题,更深次的反应了高职院校在对人才的培养方面,以及高职毕业生在选择专业方面存在着问题。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学生职业能力分析看,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与中职教育之间并没有差异,但是最为突出的表现为多数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证书依然属于中级服务员证书,与中职教育并没有区别。

这一事实虽未国家职业资格管理制度中的一个无奈之选,但却也反应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的职业能力欠缺。

其次,从学生从业所担任岗位工作而言,对于“一切从基层做起”的口号,高职教育的学生相比中职教育的学生并没有优势。由此,不可避免的为学生造成了工作中的失落感。高职毕业生与中职毕业生在两相比较中所产生的巨大不平衡,导致他们工作无积极性,由此更多的人纷纷离开酒店管理这一行业。

还有学校的培养方式,学校教育所培养出的学生并不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一般传统的高职教育,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工具性操作技能的培养,作为工具性操作技能将重点和重心放在了对学生上岗与工作的培养。由此毕业生很难能适应时展的需求。同样的关于这种技能,中职毕业生也学习掌握,并不需要再次进行学习。这种原因也是导致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萌生失落的主要原因。

再就是学校人才培养方面来看,高校教学在酒店管理专业方面培养的人才距离企业需求越来越远。为了培养具高技能高水平的人才,在高职院校中相继建立模拟实验室,不断的训练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技能,但是企业需要的人才素质包括哪些?其实个性素质、语言能力、服务质量和水平以及专业技能等,都是企业对工作人员的严格要求。

最后从人才培养目标看,学生、学校以及企业三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当前就业率对高职院校影响密切的前提之下,高职院校在专业教学中针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具体开设,但是一些学生却仅仅重视“管理”,对酒店所缺的基层普通服务员认识并不到位。如此,导致了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出现诸多问题,学生埋怨酒店对人才不重视,不能够提供适于自身的岗位,而学校则怪学生怕苦怕累,不愿意埋头从基层做起,酒店则怪学生不能胜任岗位。

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如何创新

综上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所存在的问题,需实现创新管理与开展相关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相结合。关于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创新包括以下几个途径:

(一)大力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在高职院校中,学校对学生的重点放在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培养,逐渐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力,进一步促进人才的发展。并且根据专业的高强应用性,制定相适宜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面向学生对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及行为进行分析。

关于酒店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从人才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等结构考虑,保证学生能够进行模拟学习,构建坚固的技术理论与技术实践以及发展技术实践等能力。

此外在高职酒店管理教学中关于教学手段应采用讲授、多媒体、校内模拟实训、校外实训基地等教学方式,或者将这些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

首先是基于人才关键能力的培养,这也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教学中构建的重要目标。学校理所当然的成为培养酒店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针对学生欠缺的能力,结合岗位与职业需求对学生的个人能力进行培养,以便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总之,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关键能力为依托。

其次是基于职业不断发展中,研究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重组。酒店行业中,学生所掌握的不仅是表面上的技术技能,更多的是要发现各专业之间的关联性。同时针对专业课程方向进行适当的拓展,为将来学生的职业点了更加牢固的基础。

最后是基于岗位素质所能够胜任的酒店,对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如今,考试依然是对学生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这种工学相结合的模式,实现了学校内部与社会外部的相结合。

三、结论

本篇论文通过对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的问题找到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并合理的处理好学生、学校以及酒店三者之间的关系。最终促使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燕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对口生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

[2]侯明贤.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J].教育与职业.2007年

[3]陈惠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现代与企业教育.2008.年

[4]刘致良.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重构与课程重组[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3期

作者简介:

第15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承受力,分析

 

笔者近期对某中等职业学校2139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有26.5%的学生心理承受力不高。因此,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一、挫折心理和耐挫能力

在日常生活用语中,挫折一词是指挫败、阻挠、失意的意思。在心理学中,挫折(Frustration)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

所谓挫折的耐受能力,又称耐挫能力、挫折承受力、挫折容忍力等,是指个体对挫折的忍耐、接受程度的大小。学生的耐挫能力常与下列因素有关:(1)生理因素。一个发育正常、身体健康的学生,比生理上有缺陷或多病的学生要有较强的耐挫力;神经类型属弱型或强弱不均衡型的,其耐挫力亦较弱。(2)生活经历。阅历丰富者更能承受挫折;反之,耐挫折力弱。(3)思想认识。具有坚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更能对付挫折。(4)个性特征。意志坚强、乐观开朗者更能适应挫折。(5)挫折准备。对挫折有心理准备者更能接受挫折。(6)期望水平。对目标期望值越高,挫折打击就可能越明显,挫折感会越强,耐受起来就越难。(7)挫折判断。人们对同一挫折情境可以有不同判断:一个人可能认为是严重挫折,而另一个人则可能会认为是“小事一桩”。(8)防御机制。能及时运用心理防御机制并倾向于运用积极方式者,有更强的耐挫能力。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挫折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一定数量和一定强度的挫折对学生增加才干、培养坚强的意志、提高克服困难的毅力、改善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益。但是,一个人在生活中若屡遭失败而积累过多的挫折经验,则往往会使人消极悲观、丧失信心、畏首畏尾,失去前进的动力和目标,从而对心理健康和学习活动产生消极的影响。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挫折感大多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在学习方面。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中职,退而求次进了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成绩一直达不到自己的目标;作业太难不能独立完成;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求知欲望得不到满足等。(2)在人际关系方面。得不到老师的喜爱,经常遭到老师当众点名批评;经常受到同学的排斥、讽刺,没有讲知心话的朋友;家庭关系不良,父母教育方法不当。(3)在兴趣和愿望方面。个人的兴趣爱好得不到成人的支持,却受到过多的限制和责备;因条件限制,不能达到自己的愿望等。(4)在自我尊重方面。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常受到轻视;自我感觉表现很好,却没能评上优秀,没被选上班干部;体育比赛、学习竞赛中得不到名次;思考问题速度、灵活性差,学习成绩落后;父母和教师管得太严,没有自由等。

现代心理学认为,引起心理挫折的情境有暂时性和持久性之分,因而受挫折后的行为和情绪反应也有“状态性”和“特质性”之分。在特定干扰条件和具体情境下产生的挫折感,一般都是暂时性的。随着干扰情境的改变,所感受的紧张状态也会自然消失,这类挫折反应称之为“状态性反应”。但如果在生活中经历连续的挫折,导致挫折的条件和情境相对稳定,使人感受到持续的紧张,那么由此产生的情绪、行为方式就会固定,形成相对稳定的行为习惯,这类挫折反应称之为“特质性反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表现出来的挫折反应更多的是后一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表现出来的攻击、粗暴、萎靡不振、焦虑不安、压抑、回避等反应,都可能成为其性格特征的组成部分,并对其个性的形成和健康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在极端情况下,会导致某种身心障碍,严重者会违法犯罪。这时如果教师教育得当,它可以成为学生将来人生经历的一笔财富;如果教育不当,则可能成为学生一生的包袱。

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所遭受的心理挫折,不难发现产生心理挫折的原因不外乎下面几点:

1.年龄特征因素。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年龄在16~20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处于从心理“断乳”向成熟过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对父母、家庭或他人的依赖程度较高,身心发展仍不平衡;学生正逐步走向独立与成熟,是个体一生中最易出现心理及行为偏差的时期。这一时期个体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很多,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指导,会造成一系列心理问题,如退缩、害羞、孤独、紧张不安、焦虑或忧郁、攻击、敌对、冲动及至犯罪行为、烟酒药物嗜好行为以及精神疾病表现等。

2.环境与教育因素。

环境压力与冲突是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说,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强烈地震撼着他们的心灵,使他们产生困惑和迷惘。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文化基础普遍薄弱,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学至初中,大部分是班中的“问题学生”。学校的任务是把他们培养成为有觉悟、有文化、懂技术的职业人才,他们也曾想以此作为自己的宏伟理想中职,但社会上重学历、讲文凭之风的负面影响,职校毕业生的“悲惨遭遇”,使得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产生心理失衡;另外,学校里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往往也使他们无所应对,导致心理失衡。

3.学生自身心理因素。

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优越,心理却十分脆弱。据笔者开篇提到的调查显示,有71.1%的学生存在抑郁,26.5%的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挫折承受力的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遭受的挫折往往是由于其自身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时,要重点分析他们心理健康失衡的原因,有的放矢地给以疏导排解。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笔者认为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学生技能教育,提高挫折承受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学习观。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中等专业技术人员特别短缺的大气候下,要使学生认清形势,努力钻研专业基础知识,刻苦学习专业技能,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努力加强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做到自知、自律、自爱、自强、自尊、自觉、自恃,从而能够较好地应付挫折。

2.引导学生正视挫折,提高挫折承受力。

教师要积极从理论学习和生活经验上对学生加以引导,使他们认识到理想是美好的,但实现理想是非常艰巨的。挫折在人们现实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不要怕挫折,关键在于怎样正确对待挫折。为此,可以开展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讲演会、讨论会等,使学生认识到差距的客观存在的现实。同时,还可以组织报告会,学习名人、伟人对待挫折的态度。还可有意识地提供适度的挫折情境,锻炼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诸如登山,参加义务劳动等,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磨炼他们的性格。还可经常组织一些技能竞赛,如烹饪专业的厨艺竞赛、服装专业的时装设计赛、美术装潢专业的美术作品评优活动等。培养他们既敢于参与竞争,又善于竞争的精神,努力提高其挫折承受力。

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挫折承受力。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人际关系教育,介绍一些人际关系的准则,使学生在理解、关心、帮助、爱护他人的过程中体验美好的道德情感。在学校里中职,许多所谓的“坏”学生,之所以被贴上“坏”的标签,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学生在家与父母、亲友,在校与老师、同学关系处理不当,又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从而导致极端的行为,如离家出走、顶撞乃至辱骂教师、与同学打架等等。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挫折,主要是不能正确地理解他人。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具体情况,举办专题性讲座或主题班会,创设情景,给予他们理论和实践的辅导,以增强学生人际关系的感受能力、协调能力,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正确分析人际交往中的各种需要,在和谐的人际关系气氛中健康成长。

4.引导学生合理宣泄不良情绪,提高挫折承受力。

学生一旦遭受困难与阻碍,产生心理挫折后,往往会情绪紧张,日思夜想,非常苦闷。这既影响身体健康又影响学习,严重的甚至把人压垮,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因挫折产生的消极情绪合理地进行宣泄,使其恢复到理智的状态。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能就事论事地采取简单批评的方法,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注意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宣泄压抑情绪的方法,如,向信赖的人倾诉,或与当事人坦诚交换意见,求得心理上的平复;或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以解除心理紧张;多看看自己的长处,以坚定自信心等。

5.利用榜样进行耐挫折教育,提高挫折承受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可资模仿的勇于战胜挫折的榜样,加深学生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其内在的上进热情,进而转化为战胜挫折的信心、勇气和动力。挫折现象的普遍存在决定了榜样的丰富性,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可资仿效的榜样主要有以下三类:(1)著名人物中战胜挫折的典型范例。如遭受失学挫折而奋发成才的爱迪生、法拉第、蒲松龄、华罗庚等;虽身处困境但仍倔然自强的达尔文、牛顿、托尔斯泰、曹雪芹等;战胜病残而卓有成就的贝多芬、奥斯特洛夫斯基、张海迪等。(2) 全国著名的同龄人中的英雄模范。如赖宁,“自造”逆境,锤炼自己;成洁,失去双臂中职,却谱写生活的新旋律等。(3) 学生身边战胜挫折的同学榜样。要注意发现学校、班级中的这种榜样,并及时选择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实践证明,学生身边的榜样,学生可望又可及,因而感到真实可信,可亲可学。总之,当学生能自觉地用英雄模范人物作为自己的榜样的时候,挫折就会成为新的努力的起点和新的成功的台阶。

6.通过心理咨询进行耐挫折教育,提高挫折承受力。

心理咨询是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过程。通过心理咨询,可以缓解心理紧张和冲突,提高适应能力,维护身心健康。通过心理咨询双方的交流,不仅可为遭受挫折的学生提供心理宣泄的场所,而且对于让他们学会正确地认识挫折和掌握抗挫折的策略,都有良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心理学百科全书》相关条目指出:“咨询心理学家始终遵循着教育的而不是临床的、治疗的或医学的模式。咨询对象(不是患者)被认为是在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常人。咨询心理学家的任务就是教会他们模仿某些策略和新的行为,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已经存在的能力,或者形成更为适当的应变能力。”

进行耐挫折教育,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是一个全方位、动态的系统工程,必须有学校、社会、家庭的协同合作,其中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这一方面的研究,切实承担起应负的责任。

作者:张丹江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周村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语文教研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