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银行节能环保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强化节能目标责任
1、强化节能指标约束力。将全县2021年节能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和重点用能企业,对责任单位的目标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跟踪、严格考核。
2、强化节能监测预警调控。加强全社会能源消费量和用电量监测,完善节能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科学量化工作目标;开展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商业等重点领域能源统计,通报各乡镇半年、全年的节能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及时启动分级预警调控响应。
3、健全节能目标监督管理。将日常节能检查监察与专项检查督查相结合,重点检查市有关单位落实国家和省节能政策情况、工作进展情况和年度目标责任完成情况;对未按进度完成任务的县区和重点用能单位,由县领导约谈各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或重点用能单位负责人;对检查中发现违反节能法律、法规、政策的单位予以公开曝光,依法严肃查处,严格追究责任。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1、加大落后产能关停并转力度。公布年度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2、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围绕橡胶、电力、化工、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的节能技术需求,加快节能新技术与关键设备的开发和应用,提高传统产业的能源利用效率。
3、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从全社会来看,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全社会GDP中的比重。
4、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领军企业为主体,以核心重大项目为抓手,着力完善产业链和壮大产业集群。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现代物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实施节能重点工程
1、实施节能重点改造工程。围绕热电联产、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锅炉改造、建筑节能、交通节能、绿色照明等,谋划重大项目。
2、实施节能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大力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举办一场较大规模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对接会,鼓励重点用能企业成立专业性的节能服务公司。
3、实施节能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立和完善节能监察手段,加强节能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节能动态实时监测;建立全社会节能统计信息平台,完善重点行业能耗统计制度;开展能源审计和能效水平对标活动。
四、加强节能管理
1、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规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程序,明确办理时限,完善节能评估机构备案制度和节能专家库建设,把节能评估和审查作为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从源头上遏制能源消费的过快增长。
2、强化工业企业用能管理。强化对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工作的指导和监督,重点加强对列入全国万家和全市千家节能低碳行动的企业用能管理,强化对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和调度。
3、强化节能执法监督和监察。充分发挥我县节能监察中心的作用。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的节能监察力度。加大对重点用能单位、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和淘汰用能设备的节能监察执法力度。开展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商业旅游等领域的节能专项检查,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布,并跟踪落实整改情况。强化部门联合执法,提高节能执法效果。
5、健全节能投融资服务。加大节能财政投入,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节能改造;落实支持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的绿色信贷政策,鼓励商业银行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鼓励企业通过银行信贷、发行企业债券、上市等方式进行多元化融资。
五、完善节能保障措施
一、发展基础
1.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在“十二五”节能环保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要形成20个产业配套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服务保障水平高的节能环保集聚区。深入推进节能环保服务模式创新,培育新业态,拓展新领域,凝聚新动能,提高服务专业化水平,充分激发节能环保市场活力。国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也先后出台了《环保服务业试点工作方案》、《环保服务业试点工作管理办法》、《关于同意开展环保服务业试点的通知》等多项政策,不断推进环保服务业试点工作,目前已陆续开展了五批试点,为探索创新环保服务业发展新模式和机制提供有力参考。我省环保“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指出要加大对环保产业集聚区支持力度,支持环保龙头企业做强做大,积极开展产业集聚区环保服务业试点。
2.产业规模快速提升。随着经济全球化、环境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环保服务业在国际环境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提高,已成为环保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根据环保部科技标准司《中国环境服务业发展报告》,我国环保服务业发展迅速,2004-2014年的十年间,营业收入规模年均增长率为30.6%,2015年环保服务业全年营业收入约4900亿,首次超过环保产品,在环保产业中占比达到51.04%,占据环保产业的“半壁江山”,成为拉动环保产业成长的核心力量。作为新兴经济支柱产业,辽宁环保产业近年来呈现喷井式发展,产业总产值每年以30%增速递增。2014年10月,环保部下发《关于同意开展环保服务业试点的通知》,把辽宁、江苏作为全国第一批开展环保服务业试点省,我省环保服务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3.技术创新实力增强。辽宁环保产业发展过程中,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技术实力的环保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国家水专项等重大项目开展过程中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环保技术公关能力,而且积累了经验,奠定了辽宁环保服务业转型发展的技术基础。
4.地缘优势比较明显。辽宁濒临渤海与黄海,是我国东北地区和内蒙东部的唯一沿海省份;背幅广袤的东北老工业腹地,机械、电子、医药、化工、汽车、航空、纺织、轻工、石化,电力、钢铁、建材,煤炭等工业门类齐全,环境污染历史欠账多、环境治理力度大、环保产业发展迅猛,为环境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示范空间。同时,集聚区坐落在辽宁身行政文化办公中心——沈阳市皇姑区,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近百家;自然环境优美,是投资兴业的绝佳之地;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也给予皇姑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我省环保产业优势,逐步形成机制活跃、政策充分、结构优化、自主发展的环保服务业体系,建设成为具有国家示范作用的节能环保服务业集聚区。推进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节能环保服务产值不断提高;初步完成环保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基本实现产业集聚效益,加快现有企业整合力度,引进国内外优秀环保服务业龙头企业。
三、规划设计方案
基于“十三五”期间国家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的重点和要求出发,结合辽宁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的基础和优势,围绕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生态省建设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主题,以打造环保产业强省为目标,以节能环保服务业为突破口,以建设“东北最大、全国最好”的节能环保服务业集聚区为定位点,以7920平方米省环保厅原址办公楼为载体,打造三个平台(“互联网+”节能环保服务平台、节能环保投融资服务平台、节能环保检测认证平台)、三个中心(技术成果展示中心、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环保管家服务中心)的“3+3”产业发展模式。按照“政府指导、企业承担、市场运作”原则,通过政企合作、内外互通、上下联动,打造一体化、多方位、全链式节能环保服务业集聚区。
1.“互联网+”节能环保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重点建设网上环保博览会、环保产品交易、环境信息、排污权交易、碳排放交易等服务平台,面向政府、企事业及公众提供环境公共服务,实现互联网与节能环保产业的深度融合。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节能环保技术咨询服务、成果转化和孵化、实体环博会、环保装备研发基地等线下环保服务线上化、平台化、可视化,打造线上展示交流、线下洽谈交易的节能环保解决方案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2.节能环保投融资服务平台。引入金融服务机构入驻集聚区,以国家资金和本地配套资金为母基金,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入战略投资者,建立环保投资基金,促进环保投资基金、银行贷款、民间资本、融资租赁等各种融资平台建设,为集聚区内企业提供直接的投融资服务。环保产业基金主要投资于集聚区内的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应用等领域,为环保企业搭建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桥梁。
3.节能环保检测认证平台。引入国家级的检测认证机构,按照“产品检验+工厂(现场)检查+认证后监督”的模式,针对水污染治理产品、空气污染治理产品、噪声与振动控制产品、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产品、环境监测仪器、环保药剂及材料等各类环保产品提供全方位认证服务。
4.技术成果展示中心。以水专项技术为主体,兼顾节能环保领域其他技术成果,设立节能环保特别是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先进技术展示中心,通过图片、立体沙盘、视频演示等,同步实体展示节能环保相关技术、设备、工艺、示范工程、产业化推广等成果、业绩。同时还可利用中心开展产学研活动交流,探讨环境科研相关问题,组织召开论坛沙龙、成果推介等公益或商业化活动。
5.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成立由科研专家、产业专家、企业专家等联合组成的技术专家委员会,以节能环保领域技术需求为出发点,以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技术、村镇污水治理技术、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及垃圾渗滤液处理等成果技术和代表节能环保行业市场发展需求的污染治理技术为重点,建立从孵化—成果转化—展示、从技术—产品—产业的科研成果转化商业模式,并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创新创业企业落户中心。中心将不断扩大孵化基地规模,建立环保科技工业园区,引领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升级,为建立产业联盟、打造高精尖骨干企业提供支撑。
6.环保管家服务中心。以省环保集团为龙头,以环保特色优势企业为依托,采用合作联盟的组织机制,集成与整合人才、技术、项目、资本等要素资源,构建从环境诊断、方案计划、工程总承包到运营管理“一站式”环境综合服务的环保管家服务中心,对接区域节能环保市场,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商业模式创新,促进节能环保服务业加快发展,提升产业发展质态。用户可将节能环保问题直接或通过产业化推广平台向管家中心寻求解决方案,中心通过咨询专家库特长专家、企业联盟、产业集聚区创新骨干企业、科技论坛、设置专项攻关课题等方式,为用户提供“疑难杂症”的解决方案。
四、工作计划
1.起步阶段。一是明确集聚区的主体运营机构,建立并完善机构的内部组织架构设定和人员配置,明确经营范围和注册地址,以运营机构为依托开展集聚区各项建设运营工作。二是做好集聚区基础性建设,同时满足“辽河流域水专项技术成果推广与产业化”课题需要,先期将利用好1-2层办公区域,通过提供办公室、办公桌、办公箱等多种办公产品及各种配套服务政策,吸引创业团队及创业者入驻集聚区,推动水专项技术成果的落地转化及产业化。1楼办公区域还将通过图片、立体沙盘、视频演示等,同步实体展示节能环保相关技术、设备、工艺、示范工程、产业化推广等成果、业绩。三是通过与环保产业协会紧密合作,并引进专业的创业孵化第三方服务机构,为集聚区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服务。力争2020年底前成为市级孵化基地或众创空间。
认真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我市《工业结构调整意见》,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培植骨干企业“四大工程”,着力保增长、抓改造、调结构、扶重点、拓领域、促整合、控能耗、强争取,全面提高质量效益,确保我市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主要任务目标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主要经济指标增长15%;技术改造投入增长16%;完成上级下达的2012年节能工作目标任务。
三、工作重点
(一)加快项目建设,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工艺装备水平,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围绕“四新一高”产业,建设一批高科技含量、低消耗、成长潜力大的好项目,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1、优化工业投资结构。围绕新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引导企业投资方向,加大对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和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以现有企业为依托,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冶金、工程机械等优势产品为重点,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优质增量带动优化存量,努力提升传统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
2、抓好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抓好锂业6万吨锂云母综合利用产业示范工程、再生涤纶纺粘热轧无纺布、水泥4000t/d熟料新型干法回转窑生产线、甲酸生产线工艺技术平衡改造、强磁年产3000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索力得不锈钢焊丝等30个技改扩能项目建设。
3、抓好工业技改扩能重点项目指挥部工作。对列入指挥部的所有项目,加大调度、协调、服务力度,搞好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各方面的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按期竣工投产。重点抓好一维素醚、工业园(碳酸锂)、机械搬迁、特种车桥箱、20万条驱动桥(机械搬迁)、工程桥齿轮、100万吨农大控释肥、铸造生产线等项目。拟开工项目重点抓好瑞泰医药级纤维素、强磁材料扩能等项目。
4、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突出新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四新一高”产业,优化资源和要素配置,培植节能环保、石膏建材、玻纤制品“三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尽快把新兴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重点实施金晖光电有限公司LED光源、医药级纤维素、节能环保、基泰新能源有限公司碳纳米管等新兴产业项目。
5、加快城区企业“退二进三”步伐。鼓励、引导、帮扶机械、机械、化工等企业加快向工业园区搬迁进度,确保按期顺利完成搬迁任务,实现膨胀升级。
(二)推进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企业为主体,推动社会创新资源在企业有机组合,形成企业自主创新的强力支撑。健全企业创新管理机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6、抓好创新项目建设。重点实施一批技术创新项目,实现技术新突破。组织实施好东益机械的高速列车鼓形齿式联轴器、轮胎的全钢巨胎、集团的ZL6S工程湿式制动驱动桥总成、索力得公司的重型机械用700MPa级低合金高强度焊丝的研究与开发、公司的节能型糖蜜废液蒸发浓缩装置、的甲酸节能降耗技术等13个省级技术创新项目。
7、加强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研优势,加强产学研结合,开发一批市场容量大、产业链条长、技术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通过联合协作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技术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8、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完善以企业技术中心为平台的创新体系建设,督促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向创新能力强、支撑范围广、带动能力大、创新效率高的方向发展。加强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和复审工作,重点帮扶科技型中小技术中心建设。年内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泰安市企业技术中心2家。
9、加强标准化建设。加快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引导企业争创省长质量奖、市长质量奖。鼓励企业创建产品名牌和服务名牌,支持企业申报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从做产品提升为做标准,积极参与行业及国家标准的制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加强监测调度,精心组织好经济运行。高度关注宏观环境变化,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调度监测和重要生产要素的组织,加大协调服务力度,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促进工业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10、加强重点企业调度分析。突出重点,把握动向。在掌握市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运行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55家重点企业的调度监测,预警预测经济走向。细化调度指标,提高监测质量。在全面调度企业主要经济运行指标的基础上,强化对原材料、产品销售、产品订单、贷款利率变化、工业用电、两项资金等情况的调度分析,及时了解和掌握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效益等方面的情况,提出改进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建议和措施。
11、搞好重要生产要素协调保障。认真抓好电煤供应保障工作;加强电力需求管理,推进科学用电和节约用电,确保“两节”、“两会”和迎峰度冬、迎峰度夏电网运行安全,保障重点工业企业的用电需求;引导企业切实提高信用等级,抓好财务资金管理,确保资金链安全。加强企业融资协调服务,坚持政企银合作,及时向金融机构推荐好企业、好项目,努力争取银行信贷支持。进一步挖掘有发展潜力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做好优质中小企业筛选储备工作,加大助保金贷款扶持力度。
12、加强企业管理。加强与泰安经信委、企业联合会及职业经理人协会的联系,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努力挖潜增效,化解经营风险。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不断降低生产消耗,提高运行效率。
13、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制定切实可行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计划,筛选水泥、鼎泰水泥、鑫泉玻璃、天瑞化工等4家企业申报国家计划,并积极申请国家资金奖励计划。
(四)策划包装项目,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工作联系和衔接,及时了解国家及省市支持的重点领域,积极争取国家优惠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14、工业结构调整类项目。重点抓好东益机械的高性能鼓形齿联轴器项目、强磁的年产3000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项目、的甲酸生产线工艺技术平衡改造项目。
15、节能类项目。重点抓好石横焦化的焦炉废气余热回收技术改造项目、的氮肥系统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化工的4万吨/年工业磷酸技术改造项目、金太阳的节能技术服务项目。
16、淘汰落后产能类项目。重点抓好特钢公司的380高炉拆除、水泥的2条机立窑生产线、熟料产能20万吨、鼎泰水泥4台磨机水泥产能43.6万吨、鑫泉玻璃的平板玻璃生产线产能33万重量箱、天瑞化工1万吨酒精生产线等项目。
17、物流类项目。重点抓好恒捷贸易的仓储物流一体化项目和傲饰服饰的现代物流管理项目。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18、突出工业产品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等环节,采用智能传感、先进制造集成等信息技术,利用先进数字化装备、工业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改造传统设施、装备、生产工艺条件,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传统工业领域的渗透与融合。
19、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技术的集成创新,加大对锂业、强磁材料、金晖光电等企业扶持力度,培植一批电子信息龙头企业,提高信息产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比重。
(六)落实节能政策,积极推进节能减排。以转方式调结构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总量控制、加强监管为抓手,着力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全面完成节能目标任务。
20、源头控制提升产业层次。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政策,严控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抑制高耗能产业盲目扩张,提高招商项目的质效,万元增加值能耗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项目一律不准新上,以源头控制促转型升级。
21、加快推进节能技术进步。以钢铁、电力、建材、化工等行业为重点,加大节能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力度,大力实施节能核心技术产业化和技术改造。加强重大节能环保技术应用示范,扶持发展一批高效节能环保项目,培植宏源环保、机械、鲁变电工等一批节能环保产业龙头,促进节能环保产业聚集发展。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推广能量梯次利用、废弃物零排放等技术,广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扩大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22、加强节能预警调控。建立能源及电力消费总量预测预警机制,跟踪监测能源消费总量和高耗能行业用电量等指标,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行月调度制度,及时了解镇街和企业的电力负荷、能耗变化情况,加强对比分析,评估预警调控效果,做好预警调控工作,确保全市用能用电增长动态平衡,在总量控制范围以内运行。
23、深入开展工业节能。继续推行能源管理师制度,加大培训力度,争取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至少配备一名能源管理师。各企业要深入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与同行业先进能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制定能源消耗成本管理、定额管理实施方案,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力争年耗能5000吨以上的30户重点企业能效水平达到省内行业先进水平以上。要深化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加快推进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等循环产业发展,努力壮大循环经济规模,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
24、扎实推进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以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为重点,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大力发展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严格执行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积极推广甩挂运输,提高运输效率。加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积极推广应用节能技术产品,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改造,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创建活动。
(七)围绕局中心工作,抓好党建、稳定、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等工作。
25、在创先争优中开展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
26、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督促企业抓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27、加大案件排查力度,突出积案化解,做好涉军人员稳控工作。
28、抓好节能评估审查、技改备案立项、成品油变更等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确保限时办结率100%。
关键词:基层环境;监察;减排
中图分类号:D92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为此,党的十要求我们将生态文明与环境监察有机结合并贯彻实施,以改善经济建设环境,推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加大环境监察力度,严格贯彻节能减排,并积极拓宽环境监察职能,努力实现生态文明。
1、基层环境监察在减排上的作用
基层环境监察主要是负责进行环境现场的执法、监督以及管理,依据环保法律法规,对违反环境保护法的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这些行为作出处理。环境监查工作综合性比较复杂,不仅要求对环境现场进行管理,要求要参与到环境事故的发生,安全设施的相关检查和对生态环境污染的监察等一系列问题。努力推动监察工作的实施,是实现环境保护的突破口,应该全面贯穿在环境管理中。环境监察对有关环境保护的工作中提供的数据都是便于治理环境的信息,定期与自动检测数据做手工对比,能有效判断自动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基层环境监察工作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到污染物的排放,可通过实施监察制度,对管辖区内项目建设和其他环境污染进行有效管理。基层环境监察将以往政府的强制性管理变为建设方跟相关部门配合的模式,能让相关项目单位在减排中积极主动参与,按要求严格执行,贯彻减排方案和相关政策,确保周围污染排放和施工现场可以符合国家标准指标,能更有效的达到减排的目的,推动减排工作的进行。
2、基层环境监察减排方法分析
2.1、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制
要设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循环经济发展项目、节能降耗活动、减量减排技术创新补助等。要把万元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和SO2排放总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各单位应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的节能减排技术措施,在生产经营全过程中努力降低能源消费,防止和减少能源损失和浪费,提高能源应用效率、转换效率和输送效率;努力节约非生产用能。首先应该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等等项目,需要逐渐提升其行业准入门槛,应该做到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等指标约束。因此需要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于此同时在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应该坚持高标准,严禁污染产业以及落后生产能力转入。其次应该不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把任务按年度分解到各个地区,同时完善退出机制,指导以及督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做好职工安置工作,于此同时中央财政统筹支持各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最后则应该不断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运用高新技术以及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不断提升传统产业,促使信息化以及工业化逐渐的融合,重点支持对于产业升级带动作用大的重点项目以及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最后应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在做好生态保护以及移民安置的基础之上不断发展水电,加快发展天然气,因地制宜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以及地热能等等与之相关的可再生能源。
2.2、完善能源利用财税和价格政策
完善当前的财税、价格政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逐步健全当前能源资源利用政策,引导能源开采、运输、初加工、深加工以及资源再生环节的利用效率,对于采取节能环保技术的企业、产品及其发展壮大等要给予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在银行贷款方面政府可以采取贴息政策;对于先进设备与技术的引进要从关税方面给予减免优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考虑增设与能源使用直接相关的税种,如NOX环境税、CO2环境税、SO2环境税以及能源税等等;积极制定推动能源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政策举措;对于钢铁、电力、冶炼等重点行业应强制推行节能减排技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鼓励支持再生能源的发展;培育专业性的节能减排监测、审核中介机构,保证国家节能减排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2.3、完善目标责任考核与激励政策
不断完善现有目标考核与激励机制,要增加约束性指标,提升节能减排的执行力;增加政府与企业签订节能减排协议的数量,上级政府除了约束下级政府外,还要加大对下级政府管辖内的企业的直接约束,使企业逐步成为节能减排的主体;完善现有的统计体系,确保搜集到的各项考核数据真实、准确;加大节能减排问责力度,完善问责体系,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结果直接与政府和企业负责人职务升降、物质利益挂钩。
2.4、加强定期监察加强对环境污染的定时监察
一般污染源都会有一年一次的定时监察,重点污染需要一月一检查,较为严重的污染情况不仅要频繁的定期监察,还需要对其排放状态进行实时观察,不定期监察,让城区居民都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开展基层环境监察工作前,监察部门一定要详细清查每个污染源,做到不遗漏。
2.5、广纳群意
维护公共权益对群众来访来电反映的排污情况予以热情接待,仔细聆听群众的要求,积极采纳意见,维护群众的权益。环境是群众生活的基础,生活质量的提升和时代的进步使现在人们对于环境也有了较高的要求,所以政府部门特别是基层环境监管部门要关心群众的权益,解决群众不满的问题。现在,百姓都以来信、电话以及互联网的形式提出建议,监管部门就要加大这方面的处理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对百姓提出的问题明察暗访及时发现现实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再用最快的速度人性化的方式解决。切不可对群众意见置之不理,应充分调动百姓的力量,更好的采取治理措施。
2.6、应加强基层环境监察工作的智能化建设
要建立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协调统一的关系,环境监察工作要以环境监测工作为基础,加强基层环境保护管理,提高基层环境执法效能。建立可操作性强的环境监察与环境安全保障方法,环境监察与环境监测部门之间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同时又要相互协作、相互支持与配合。要加强两部门之间信息的共享和传递、反馈及应用,增加工作透明度,共同协商和讨论工作计划。
2.7、应持续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建立公众参与监督机制
只有不断强化环境保护上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才可以获得环境保护工作的群众支持基础。而在基层环境监察工作之中,应该通过宣传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环境监察以及环境保护关系的关系,促使每一个人可以掌握到环境保护事关社会安定,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每一个人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需要不断加强环境监察能力建设,要求公众参与,与此同时,也应该通过建立第三方环境监管、建立环保志愿者参与机制等等措施,建立一支环保“协管”队伍,作为基层监察工作的补充力量,协助环境监察部门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应建立对积极参与监督的群众的奖励机制,及时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3、结语
基层环境监察中的减排工作任重道远,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就要以开阔的思想全面深化工作上的改革,完善环境监察制度,改变长期只注重审批与验收无实际意义的管理模式,真正做到有效合理减排,为环境保护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袁博.基层环境监察工作中节能减排实施方式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5:137.
[2]唐振亚.江苏环境监察二十年[J].环境经济,2013,Z1:18-32.
关键词:政府绿色采购,国际经验,启示
随着世界各国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政府绿色采购已经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所谓“政府绿色采购”,就是在政府采购中着意选择那些符合国家绿色标准的产品和服务。政府采购的绿色标准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技术标准,而且要按照产品生命周期标准使产品从设计开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再利用到废弃的全过程均符合环保要求。
政府绿色采购的市场效应分析
(一)政府采购的规模扩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采购的范围和采购规模日益扩大,政府采购已经成为当前各个国家和地区乃至全球贸易的最大消费者。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各国政府采购消费大约相当于各国gdp的10%左右,发达国家的这个比例要更高一些。如欧盟各成员国政府采购每年约1万亿欧元,占其gdp的14%左右(还不包括公共事业部门的采购)。日本中央政府每年采购额达到14万亿日元。联合国每年支出约30亿美元。
由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公共事业的不断加强,政府采购不仅价值大,数量多,而且涉及的产品范围广。据初步统计,2005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达到了2500亿元以上,占当年财政支出的7%,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7%. 2004年全国政府采购货物类规模为1048.7亿元,占采购总规模的49%,比上年增长了17%.工程类采购规模为948.3亿元,占采购总规模的44%,增长了44%.服务类采购规模为138.4亿元,占采购总规模的7%,增长了33%.
(二)政府绿色采购的市场效应
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可以成为引领绿色消费的重要手段。由于政府采购具有消费规模大,资金量多,涉及面广和市场带动作用明显等特点,是我国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的突破口。因此只要政府将环境要求纳入其采购模式,增加绿色产品的购买力度,对市场中环境友好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必然产生重大影响。
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对供应商产生积极影响。政府行为代表社会公共利益,通过政府采购,优先考虑绿色产品、绿色服务和有利于环境的工程项目,必然会促进企业向绿色方向发展。供应商为了赢得政府这个市场上最大的客户,必会积极采取措施增强其产品的绿色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负面影响程度。
实施政府绿色采购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作为一个世界制造大国,我国主要的加工制造行业中,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技术及其产品还占很大比重,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经常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和其他市场准入问题,一些产品由于达不到环保标准而无法进入国际市场或者无法长久立足。实施政府绿色采购能够通过绿色标准、绿色认证和绿色清单等措施的引入,将国际最新绿色产品信息和动向及时传到国内相关企业,引导企业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提升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可以促进绿色产业和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形成可持续生产体系。政府绿色采购因其量大面广,可以引导和培养一大批绿色产品和绿色产业,带动和促进绿色清洁技术的发展。具体地讲,就是政府要通过绿色采购,进一步引导企业调整生产和技术结构推行清洁生产技术,促进电子设备、交通设备等轻污染产业的发展;加快对化工、造纸、冶炼、电力等重污染产业的技术改造,减少自然资源消费和污染排放量;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等。如美国有近1/3的家用电器是在“绿色旗帜”下推出的。
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可以促进绿色消费市场的形成,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政府绿色采购对普通消费者有强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消费者的绿色取向促进了绿色消费市场的形成,提高了公众的环境意识。尽管这些国家公众绿色消费行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政府绿色采购无疑发挥了重要的表率和示范作用。
国外政府绿色采购的实践
许多国家和地区为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纷纷对政府采购制度进行修正和完善,并通过政策和法律逐步使政府绿色采购理念制度化。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积极推行绿色采购,以联合国、世界银行等为代表的一些国际组织也组成了绿色采购联合会、很多国际知名大公司以及一些著名的非政府组织自愿实施绿色采购,绿色采购已经成为世界性趋势。
在实践中,各国纷纷推出各项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的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推出鼓励和推动绿色采购的法律与行政命令;制订和出版各种指导纲要与手册;列出绿色采购产品清单等。各国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由国家政府确立政策方向,指导下一级政府进行采购。如法国由中央管理机关制定采购计划并向基层部门贯彻;丹麦、日本由国家推出可持续采购国家政策,指导地方政府与民间的组织与团体推动绿色采购;另一种是以地方团体先自发的绿色采购行动为主导,政府仅属于辅导协助的地位。如瑞士联邦建筑物组织会议作为民间行业组织负责协调建筑业采购。
(一)美国
目前,美国政府主要以联邦法令与总统行政命令作为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的法律基础,如美国总统第13101号行政命令“通过废弃物减量、资源回收及联邦采购来绿化政府行动”与美国资源保护与回收法(rcra)。美国政府尽管还没有制定绿色采购法,但政府采购法第23章专门做了规定,该章的名称是“环境、自然保护、劳动安全和无毒的工作场所”,主要内容就是绿色采购规定,如23?904款明确指出,采购那些对人民健康和环境影响最小的产品和服务是政府的采购政策。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已经先后制定并实施了采购循环产品计划、能源之星计划、生态农产品法案、环境友好产品采购计划等一系列绿色采购计划。
(二)日本
1994年日本制定实施了政府绿化行动计划,拟定了绿色采购的基本原则,鼓励所有中央政府管理机构采购绿色产品。1996年日本政府与各产业团体组成了日本绿色采购网络组织(gpn),参与该组织的会员团体承诺将通过购买环境友善物品及服务,减少采购活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gpn的活动主要包括颁布绿色采购指导原则、拟定采购指导纲要、出版环境信息手册、进行绿色采购推广活动等。2000年日本颁布了绿色采购法,这是日本为建立循环型社会颁布的六个核心法案之一。绿色采购法规定,所有中央政府所属的机构都必须制定和实施年度绿色采购计划,并向环境部长提交报告;地方政府要尽可能地制定和实施年度绿色采购计划。目前全日本有83%的公共和私人组织实施了绿色采购。
(三)加拿大
加拿大政府的绿色采购属于联邦政府“政府绿色行动”的一部分,该行动计划由联邦环境部主导,并于1992年后开始制定许多供各部门参考的实施纲要。加拿大政府的环境管理准则叙述了各部门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以及实施各项措施绿化政府的目的,其政府绿化作业实务则将采购品是否具有环境标志列入考核对象,指导各部门如何就绿色采购、废弃物管理、水资源使用、建筑物能源使用、公务车辆使用、土地使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7个项目采取最佳作业来达成环境目标。1995年,加拿大政府颁布了《绿色政府指南》,要求各个政府部门制定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具体计划,并将其纳入政府的日常事务和决策中,其中就包括政府采购。此外,环境部拟定的“办公室家具之环境规格”详细列举了采购承办人员对采购品的投标资格、产品设计、产品使用材料、制造过程、产品包装与行销、产品使用、产品废弃处置等各个生命周期阶段中应予以考核的事项。
(四)德国
德国自1979年起推行环保标志制度,国家规定政府机构优先采购环保标志产品,规定绿色采购的原则包括禁止浪费、产品必须具有耐久性、可回收、可维修、容易弃置处理等条件。在1994年9月27日通过的循环经济法第37章中对政府采购循环经济产品作出了原则规定,明确规定联邦政府有关机关应拟定工作计划,进行采购、使用有关物品;拟定建设计划,采购和使用满足一定的耐用性、维修保证、可再利用性等规定的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
(五)欧盟
许多欧盟国家的政府开展主动性环境采购计划已经近10年了,各国之间的绿色采购合作也日益密切。为了避免混乱、进一步协调各国的行动,2004年8月,欧盟委员会了“政府绿色采购手册”。该手册主要指导欧盟各成员国如何在其采购决策中考虑环境问题,为此欧盟委员会还建立了一个采购信息数据库,目前信息库中已有100多类产品的信息,包括产品说明书、生态标签信息等,还提出了一般采购建议。
完善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启示
(一)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根据200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包括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为在我国政府采购活动中追求环境保护社会公共政策目标奠定了法律基础。除此之外,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涉及推进政府绿色采购的政策文件,如2004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提出,政府机构要在资源节约活动中发挥表率作用,制订节能实施方案和能耗水耗定额、支出标准,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降低费用支出,带头节约资源。 2004年12月《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对节能产品实施政府采购制度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时,在技术、服务等指标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采购。
虽然以上这些政策和法律文件为我国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和法律基础,但在整体上还存在结构性和功能性的欠缺,具体表现为政策法律协调性差、操作性不强。例如《政府采购法》第九条只是笼统地将“保护环境”作为政府采购的公共政策目标,在原则上规定了政府采购应当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而对如何在政府采购中保护环境、促进政府绿色采购,则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具体措施。又如,《实施意见》从政府带头节约能源的政策目的出发,仅仅规定了政府对于节能产品的优先采购措施。因此,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在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目标下,结合推进行循环经济和促进可持续生产与消费,制定促进政府绿色采购的相关法律、制度及配套措施。目前具体来说,就在现有法律政策的框架下,进一步修订和颁布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绿色采购法律和政策措施,对政府实行绿色采购的主体、责任、绿色采购标准和绿色采购清单进行细化和完善,为促进推行政府绿色采购提供强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
(二)进一步实施和完善环境标志计划
环境标志与政府绿色采购都具有市场特征,同时两者都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两者可以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国家在推动其政府绿色采购时是以环境标志计划(或称生态标志计划)为基础的,例如加拿大在采购产品时把产品是否有环境标志作为选择标准之一;日本政府机关是采用第三方认证体系或绿色产品信息系统作为采购绿色产品的参考标准。挪威也是通过环境标志认证体系来推动绿色采购的。环境标志认证标准以及环境标志认证产品正在成为许多国家绿色产品标准的依据和绿色产品清单中最优先考虑的产品。
我国环境标志计划始于1994年,是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国家11个部委共同发起的。12年来,我国环境标志建立了较完善的标准体系和审核体系,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56项标准,覆盖了绿色采购的主要产品,已有1100多家企业的21000多种产品获得了中国环境标志。目前,已获认证的产品中大多都与政府采购密切相关,如环境友好型办公设备和用品、环保建材、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等。环境标志对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节约能源,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污染,保护人体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推进绿色消费,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
环境标志产品的特性主要从环境友好角度充分考虑减少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安全、资源能源节约、再生资源利用以及产品的可回收和再循环。我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范围不断扩大、种类不断增加,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基本涵盖了政府采购的产品内容,是下一步我国制定政府绿色采购标准、清单和指南的重要基础。
虽然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环保、节能标志共有四种,分别是十环标志、环境标志ii型、节能标志和能效标识。但在政府绿色采购具体实施过程中,到底依据什么标准采购环保、节能产品,却表现得无所适从、手足无措。这些清单和标志,既各自独立各有侧重,又互有重叠互不相属。为确保环保、节能产品政府绿色采购能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号和概念上,国家权威部门应尽快作出明确的决定。
(三)建立绿色采购标准
绿色采购标准的制定是实施政府绿色采购的核心。可以根据目前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等制度,选择政府采购所涉及的优先领域,分行业、分产品制定绿色采购标准和清单。从国际经验看,实施政府绿色采购的大多数国家是将环境标志产品作为绿色采购的主要对象。环境标志产品是各国制定绿色采购产品标准和指南的重要基础。为了核查和审计的方便,许多国家都将环境标志产品与政府绿色采购产品挂钩,政府绿色采购产品指南的制定都以环境标志产品为依据和基础,要求政府采购环境标志产品。因此,要尽快制定各类绿色产品的绿色环保标准;加快行业内绿色标准的推广工作;加快对绿色产品的“环境标准的认证”步伐,使绿色产品生产企业有章可循,有规可矩,为绿色产品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当然,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还可以通过经济手段的价格优惠和财税补贴来扶持政府绿色采购发展;通过规范和公开相关绿色采购信息,公布政府绿色采购的执行情况,建立起对政府绿色采购的监督机制,以促进政府绿色采购的健康发展;通过密切关注wto《政府采购协议》及与环境相关协议谈判进展,来推进我国政府绿色采购更加符合国际绿色规则的要求等等。
参考文献:
1.万秋山。全球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发展现状和我国的对策[j].环境科学动态,2005
2.沈晓悦。大力推进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j].环境经济,2005
3.陈军。世界各国政府绿色采购的发展现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
4.柯坚。我国绿色政府采购法的立法构想[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6
关键词:政府绿色采购,国际经验,启示
随着世界各国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政府绿色采购已经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所谓“政府绿色采购”,就是在政府采购中着意选择那些符合国家绿色标准的产品和服务。政府采购的绿色标准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技术标准,而且要按照产品生命周期标准使产品从设计开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再利用到废弃的全过程均符合环保要求。
政府绿色采购的市场效应分析
(一)政府采购的规模扩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采购的范围和采购规模日益扩大,政府采购已经成为当前各个国家和地区乃至全球贸易的最大消费者。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各国政府采购消费大约相当于各国GDP的10%左右,发达国家的这个比例要更高一些。如欧盟各成员国政府采购每年约1万亿欧元,占其GDP的14%左右(还不包括公共事业部门的采购)。日本中央政府每年采购额达到14万亿日元。联合国每年支出约30亿美元。
由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公共事业的不断加强,政府采购不仅价值大,数量多,而且涉及的产品范围广。据初步统计,2005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达到了2500亿元以上,占当年财政支出的7%,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7%.2004年全国政府采购货物类规模为1048.7亿元,占采购总规模的49%,比上年增长了17%.工程类采购规模为948.3亿元,占采购总规模的44%,增长了44%.服务类采购规模为138.4亿元,占采购总规模的7%,增长了33%.
(二)政府绿色采购的市场效应
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可以成为引领绿色消费的重要手段。由于政府采购具有消费规模大,资金量多,涉及面广和市场带动作用明显等特点,是我国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的突破口。因此只要政府将环境要求纳入其采购模式,增加绿色产品的购买力度,对市场中环境友好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必然产生重大影响。
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对供应商产生积极影响。政府行为代表社会公共利益,通过政府采购,优先考虑绿色产品、绿色服务和有利于环境的工程项目,必然会促进企业向绿色方向发展。供应商为了赢得政府这个市场上最大的客户,必会积极采取措施增强其产品的绿色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负面影响程度。
实施政府绿色采购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作为一个世界制造大国,我国主要的加工制造行业中,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技术及其产品还占很大比重,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经常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和其他市场准入问题,一些产品由于达不到环保标准而无法进入国际市场或者无法长久立足。实施政府绿色采购能够通过绿色标准、绿色认证和绿色清单等措施的引入,将国际最新绿色产品信息和动向及时传到国内相关企业,引导企业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提升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可以促进绿色产业和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形成可持续生产体系。政府绿色采购因其量大面广,可以引导和培养一大批绿色产品和绿色产业,带动和促进绿色清洁技术的发展。具体地讲,就是政府要通过绿色采购,进一步引导企业调整生产和技术结构推行清洁生产技术,促进电子设备、交通设备等轻污染产业的发展;加快对化工、造纸、冶炼、电力等重污染产业的技术改造,减少自然资源消费和污染排放量;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等。如美国有近1/3的家用电器是在“绿色旗帜”下推出的。
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可以促进绿色消费市场的形成,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政府绿色采购对普通消费者有强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消费者的绿色取向促进了绿色消费市场的形成,提高了公众的环境意识。尽管这些国家公众绿色消费行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政府绿色采购无疑发挥了重要的表率和示范作用。
国外政府绿色采购的实践
许多国家和地区为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纷纷对政府采购制度进行修正和完善,并通过政策和法律逐步使政府绿色采购理念制度化。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积极推行绿色采购,以联合国、世界银行等为代表的一些国际组织也组成了绿色采购联合会、很多国际知名大公司以及一些著名的非政府组织自愿实施绿色采购,绿色采购已经成为世界性趋势。
在实践中,各国纷纷推出各项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的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推出鼓励和推动绿色采购的法律与行政命令;制订和出版各种指导纲要与手册;列出绿色采购产品清单等。各国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由国家政府确立政策方向,指导下一级政府进行采购。如法国由中央管理机关制定采购计划并向基层部门贯彻;丹麦、日本由国家推出可持续采购国家政策,指导地方政府与民间的组织与团体推动绿色采购;另一种是以地方团体先自发的绿色采购行动为主导,政府仅属于辅导协助的地位。如瑞士联邦建筑物组织会议作为民间行业组织负责协调建筑业采购。
(一)美国
目前,美国政府主要以联邦法令与总统行政命令作为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的法律基础,如美国总统第13101号行政命令“通过废弃物减量、资源回收及联邦采购来绿化政府行动”与美国资源保护与回收法(RCRA)。美国政府尽管还没有制定绿色采购法,但政府采购法第23章专门做了规定,该章的名称是“环境、自然保护、劳动安全和无毒的工作场所”,主要内容就是绿色采购规定,如23?904款明确指出,采购那些对人民健康和环境影响最小的产品和服务是政府的采购政策。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已经先后制定并实施了采购循环产品计划、能源之星计划、生态农产品法案、环境友好产品采购计划等一系列绿色采购计划。
(二)日本
1994年日本制定实施了政府绿化行动计划,拟定了绿色采购的基本原则,鼓励所有中央政府管理机构采购绿色产品。1996年日本政府与各产业团体组成了日本绿色采购网络组织(GPN),参与该组织的会员团体承诺将通过购买环境友善物品及服务,减少采购活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GPN的活动主要包括颁布绿色采购指导原则、拟定采购指导纲要、出版环境信息手册、进行绿色采购推广活动等。2000年日本颁布了绿色采购法,这是日本为建立循环型社会颁布的六个核心法案之一。绿色采购法规定,所有中央政府所属的机构都必须制定和实施年度绿色采购计划,并向环境部长提交报告;地方政府要尽可能地制定和实施年度绿色采购计划。目前全日本有83%的公共和私人组织实施了绿色采购。
(三)加拿大
加拿大政府的绿色采购属于联邦政府“政府绿色行动”的一部分,该行动计划由联邦环境部主导,并于1992年后开始制定许多供各部门参考的实施纲要。加拿大政府的环境管理准则叙述了各部门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以及实施各项措施绿化政府的目的,其政府绿化作业实务则将采购品是否具有环境标志列入考核对象,指导各部门如何就绿色采购、废弃物管理、水资源使用、建筑物能源使用、公务车辆使用、土地使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7个项目采取最佳作业来达成环境目标。1995年,加拿大政府颁布了《绿色政府指南》,要求各个政府部门制定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具体计划,并将其纳入政府的日常事务和决策中,其中就包括政府采购。此外,环境部拟定的“办公室家具之环境规格”详细列举了采购承办人员对采购品的投标资格、产品设计、产品使用材料、制造过程、产品包装与行销、产品使用、产品废弃处置等各个生命周期阶段中应予以考核的事项。(四)德国
德国自1979年起推行环保标志制度,国家规定政府机构优先采购环保标志产品,规定绿色采购的原则包括禁止浪费、产品必须具有耐久性、可回收、可维修、容易弃置处理等条件。在1994年9月27日通过的循环经济法第37章中对政府采购循环经济产品作出了原则规定,明确规定联邦政府有关机关应拟定工作计划,进行采购、使用有关物品;拟定建设计划,采购和使用满足一定的耐用性、维修保证、可再利用性等规定的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
(五)欧盟
许多欧盟国家的政府开展主动性环境采购计划已经近10年了,各国之间的绿色采购合作也日益密切。为了避免混乱、进一步协调各国的行动,2004年8月,欧盟委员会了“政府绿色采购手册”。该手册主要指导欧盟各成员国如何在其采购决策中考虑环境问题,为此欧盟委员会还建立了一个采购信息数据库,目前信息库中已有100多类产品的信息,包括产品说明书、生态标签信息等,还提出了一般采购建议。
完善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启示
(一)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根据200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包括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为在我国政府采购活动中追求环境保护社会公共政策目标奠定了法律基础。除此之外,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涉及推进政府绿色采购的政策文件,如2004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提出,政府机构要在资源节约活动中发挥表率作用,制订节能实施方案和能耗水耗定额、支出标准,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降低费用支出,带头节约资源。2004年12月《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对节能产品实施政府采购制度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时,在技术、服务等指标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采购。
虽然以上这些政策和法律文件为我国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和法律基础,但在整体上还存在结构性和功能性的欠缺,具体表现为政策法律协调性差、操作性不强。例如《政府采购法》第九条只是笼统地将“保护环境”作为政府采购的公共政策目标,在原则上规定了政府采购应当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而对如何在政府采购中保护环境、促进政府绿色采购,则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具体措施。又如,《实施意见》从政府带头节约能源的政策目的出发,仅仅规定了政府对于节能产品的优先采购措施。因此,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在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目标下,结合推进行循环经济和促进可持续生产与消费,制定促进政府绿色采购的相关法律、制度及配套措施。目前具体来说,就在现有法律政策的框架下,进一步修订和颁布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绿色采购法律和政策措施,对政府实行绿色采购的主体、责任、绿色采购标准和绿色采购清单进行细化和完善,为促进推行政府绿色采购提供强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
(二)进一步实施和完善环境标志计划
环境标志与政府绿色采购都具有市场特征,同时两者都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两者可以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国家在推动其政府绿色采购时是以环境标志计划(或称生态标志计划)为基础的,例如加拿大在采购产品时把产品是否有环境标志作为选择标准之一;日本政府机关是采用第三方认证体系或绿色产品信息系统作为采购绿色产品的参考标准。挪威也是通过环境标志认证体系来推动绿色采购的。环境标志认证标准以及环境标志认证产品正在成为许多国家绿色产品标准的依据和绿色产品清单中最优先考虑的产品。
我国环境标志计划始于1994年,是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国家11个部委共同发起的。12年来,我国环境标志建立了较完善的标准体系和审核体系,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56项标准,覆盖了绿色采购的主要产品,已有1100多家企业的21000多种产品获得了中国环境标志。目前,已获认证的产品中大多都与政府采购密切相关,如环境友好型办公设备和用品、环保建材、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等。环境标志对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节约能源,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污染,保护人体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推进绿色消费,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
环境标志产品的特性主要从环境友好角度充分考虑减少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安全、资源能源节约、再生资源利用以及产品的可回收和再循环。我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范围不断扩大、种类不断增加,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基本涵盖了政府采购的产品内容,是下一步我国制定政府绿色采购标准、清单和指南的重要基础。
虽然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环保、节能标志共有四种,分别是十环标志、环境标志II型、节能标志和能效标识。但在政府绿色采购具体实施过程中,到底依据什么标准采购环保、节能产品,却表现得无所适从、手足无措。这些清单和标志,既各自独立各有侧重,又互有重叠互不相属。为确保环保、节能产品政府绿色采购能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号和概念上,国家权威部门应尽快作出明确的决定。
(三)建立绿色采购标准
第一条为加强对县重点项目建设管理,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实施,加快投资结构调整,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依据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市大项目管理办法》等政策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重点项目,是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能够增强全县经济综合实力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大项目。
第三条成立县重点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即大项目办,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统管全县重点项目的筛选、管理与推进等工作。县发改、经信、住建、监察、财政、国土、环保、交通、水利、安监、行政服务中心等有关部门,各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开发区管委、风景区管委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重点项目实施监督管理与推进。
第二章分类、申报与确定
第四条重点项目分国家、省、市和县四级,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一)农林水利、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二)推进工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的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
(三)带动行业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项目;
(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城建设施等重大社会民生项目;
(五)旅游、现代物流、创新服务等重大现代服务业项目;
(六)利用外资规模较大的项目。
第五条重点项目按阶段分为年度重点项目和重点推进前期项目。其中年度重点项目是指当年列入全县计划新开工和结转的重点项目。重点推进前期项目是指符合县重点项目标准,已完成市场考察论证,但尚不具备开工条件的拟开工项目。为便于推进、管理和考核,原则上县政府只批准并公布年度重点项目。
第六条县重点项目原则上每年确定一次,县大项目办负责组织筛选、汇总并提出初步意见,从中提出拟列国家、省、市和县级重点项目,报县政府研究确定。具体申报事宜按以下程序执行:
(一)各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开发区管委、风景区管委、县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项目的属地原则及隶属关系,按照重点项目筛选的范围和要求,组织筛选本区域、本系统内的重点项目,并于每年11月底前向县大项目办提报列入下一年度的县重点项目申请。
(二)县大项目办根据各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开发区管委、风景区管委、县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申请进行审核,在征求县发改、经信、住建、国土、环保等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提出重点项目建议名单和年度投资计划,报县政府研究确定并公布。对符合条件的特大项目也可随时申报和确定。
第七条申报年度重点项目需符合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已基本完成项目立项、土地、规划、环评、节能审查和安全评估等有关建设手续;
(二)固定资产投资原则上在3000万元以上,涉及民生的项目投资规模可适当降低。
(三)固定资产投资过1000万元且获得国家、省和市重点扶持的项目。
第八条申报重点推进项目需符合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前瞻性,能够对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拉动作用的项目;
(二)原则上固定资产投资应在1亿元以上;高新技术、服务业、社会民生及其他项目投资规模应在5000万元以上。国家、省和市重点建设项目的申报和确定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管理
第九条各有关单位按照以下规定对重点项目实施监督管理与推进:
(一)大项目办负责指导、检查和督促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分析县重点项目运行动态,检点项目计划执行情况,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县大项目办适时组织召开会议,对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各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开发区管委、风景区管委、县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本区域内和业务管理范围内重点项目的建设实施,把重点项目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协调项目建设资金、征地、拆迁等有关事项,集中力量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三)项目法人是重点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对重点项目前期手续、施工进度、安全、质量、投资效益等全面负责,并依法承担相应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第十条重点项目实行县级领导包联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县级包联领导要随时指导项目建设,参与项目工程计划的制定,监管项目的实施;项目法人具体负责项目的筹建,施工进度,建设质量等,并定期向县级包联领导汇报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和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第十一条重点项目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要求,及时、准确上报统计数据,全面反映项目进展情况。县大项目办及其他有关责任单位要定期将项目信息传递到统计、地税等部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第十二条重点项目管理实行月调度、季分析、半年观摩检查、年终全面考核制度,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每半年在动态和电视台进行公布。县大项目办负责项目的调度、汇总、分析工作,县委、县政府进行项目进展情况的通报和组织半年观摩检查,并进行年终全面考核。重点项目法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指定专人负责重点项目完成情况的统计上报,每月5日前,报送上月的项目资金到位、完成投资、工程形象进度和存在问题及下月工作计划。县大项目办汇总后,每月15日前报送县委、县政府。对重点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对确因政策调整以及土地、资金、市场等因素影响,不能实现预期目标的,将适时予以调整;对重点推进的前期项目进展顺利的将及时纳入全县重点项目库并实行县级领导包联。
第十三条重点项目建设应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程序,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各类报批或审核手续,完成项目设立安全审查、立项、环评、节能评估、土地使用、规划许可等开工前的各项必要条件。不得未批先建。
第十四条县重点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重要设备和材料采购,应当依法进行公开招标,择优选定中标单位;依据有关规定不适宜公开招标的,经县政府批准后,应依法采取邀请招标或竞争性谈判等采购形式。
第十五条重点项目建成并经过试运营后,重点项目单位依据有关规定及时申请有关单位进行验收。
第十六条县大项目办应当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督查。督查可以采取下列方式:
(一)听取项目法人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设备材料供应单位的情况汇报,参加重点项目建设的有关会议;
(二)查阅项目法人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工程资料;
(三)向财政、审计等部门及银行了解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使用和管理等情况;
(四)指导、督促重点建设项目的征地、拆迁及其补偿、安置工作;
(五)现场了解重点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合同履行以及工程质量、工期进度、安全生产、综合管理等情况;
(六)督促项目法人或者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设备材料供应单位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七)协调有关单位与重点项目建设各方的关系,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的问题。
第四章保障
第十七条实行重点项目审批集中会办、联审联办制度,开辟“绿色通道”。发改、环保、规划等有关项目审批部门要优先加快办理相关手续,最大限度减少环节,简化程序,提高效率。
第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扰乱重点项目建设、生产经营秩序,重点项目单位有权拒绝各种不合理收费。
第十九条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供电、供水、供热、供气、交通、电信等单位,应当优先保证县重点建设项目施工生产用电、物资运输、通信和用水、用热、用气等方面的需要,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的建设用地,对投资规模大、科技水平高、支持带动性强的项目,用地指标优先安排。
第二十条根据对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县政府每年组织召开一次银企对接会议,确保全县及县外金融机构最大限度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各有关部门对重点项目要给予重点倾斜和支持,特别是在申报争取上级扶持资金时要首先考虑。县金融办、人民银行支行要加强指导,鼓励和引导各金融机构贷款投向重点项目。第五章考核与奖惩
第二十一条加强对项目主管乡镇、部门和单位的考核。重点项目考核实行加分制,将县重点项目的提报数量、项目管理、年度完成投资及信息报送等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办法另行制定),根据考核情况在全县年度综合考核中给予项目主管乡镇、部门和单位适当加分或扣分,并进行表彰奖励。
时间不知不觉,我们后知后觉,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经过过去这段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我们已然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变,这时候,最关键的工作总结怎么能落下!那么要如何写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医院出纳人员年度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医院出纳人员年度工作总结范文一
20_年财务部在公司领导大力支持、其他部门协作配合、财务人员的辛勤努力下,紧紧围绕公司经营管理目标,积极开展财务工作,发挥管理职能,以成本管理和资金管理为重点,安健环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为契机,有序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为使财务工作进一步得到提高,现将20_年的工作做如下简要回顾和总结。
一、做好经营预算分析,提供管理决策依据。
1、以预算指标和经营业绩考核指标的目标值为指引,落实公司竞争战略,强化成本控制,争取成本优势。推进公司业务流程合理化、过程管理可控化、监督考核系统化,着重关注经营指标的实际及计划情况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的影响,通过财务指标的比较分析和预测,为公司积极参与直购电、碳排放交易等有关市场竞价业务提供财务支持平台,同时对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保证公司预期经营目标的实现。
2、__财务部较好地完成公司20_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的申报工作,通过申报、考核工作,充分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效益、资本保值增值以及经营管理水平等情况,公司20_年经营业绩考核成绩为优
二、加强公司资金管理,积极筹措营运资金。
1、通过合理安排资金,在保证生产经营资金需求的情况下,提前偿还本年固定资产借款本金及还未来三年75%的借款本金合计52,002、50万元,相比原还款计划减少借款利息1,353、67万元。
2、近年环保压力增大,脱硝项目、脱硫设施升级改造、湿式除尘改造等大型资本性项目相继实施,碳排放放额度的竞购,排污费用的涨价,无一不对公司营运资金造成巨大压力,使资金链面临断裂风险。因此,公司现金流管理将成为重中之重。与此同时,国家宏观调控收紧银根,银行谨慎放贷,利率居高不下。在此困局下,公司积极筹集资金,争取到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下浮10%优惠条件的流动资金循环借款,满足生产经营的需求。同时合理运用各种资金来源,降低筹资成本,防止资金沉淀及供给不及时,从而提高资金管理效益,降低资金成本,防范财务风险。
三、实现资产价值管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1、根据__集团公司批复的3、4号机组财务竣工决算报告,对2307张固定资产卡片进行分类、整理、核实,完成卡片导入财务管理系统的工作,落实责任管理部门/分部。此举标志着3、4号机组财务竣工决算工作全面完成。
2、根据公司实际业务流程,修订了固定资产管理标准,完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价值归集制度,夯实资产计价基础。对资产处置处理方面的模糊点及缺失点进行改进,真正做到明晰权责,落实责任。
3、根据国有资产监管及评估的相关规定,财务部牵头完成了定子线棒、换热元件及锅炉管屏报废物资处置的资产评估工作,及时向__集团公司和省国资委上报备案。
4、启动1-4号机组脱硫改造报废固定资产工作,目前资产报废鉴证报告的税局备案及资产评估报告的__批复工作正在进行中。
5、参与了物资仓库搬迁工作,财务人员全程监督盘点下架物资。
四、强化保险管理工作,完善保险索赔机制。
1、根据XX风险管理三星标准的要求,修订了《保险管理标准》、建立了《财产保险投保及索赔情况表》及《社保及工会保障计划情况统计表》等台帐。通过三次元素审查及自我评价,不断查找差距并推动其完善。
2、制定20_-20_年度机组保险方案,充分利用公司良好的营运业绩和风险管控能力,比上年度减少年度保险费用200万元,下降17%。
3、积极跟进保险理赔案件,每周盘点保险工作,与相关部门密切沟通协作,加快了索赔进度,今年共收到保险赔款420万元。
五、加强税务机关沟通,依法进行税务工作。
1、依法完成税务申报工作,做到按时申报、税额准确。截至20_年11月,实际上缴税收3、77亿元。
2、20_年末,广东省已被纳入部分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范围,本年财务部在合同审批过程中,重点关注符合“营改增”业务范围的项目,对合同税费条款提出要求或建议,节约公司成本。
3、为规范固定资产抵扣增值税管理,珠海市国家税务局对我公司20_年以来固定资产抵扣情况开展清理核查。财务人员积极配合,完成税局检查工作。
六、加强财务团队建设,团结高效完成工作。
人才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财务部团队构建的主要力量。由于财务编制和工作安排方案,20_年是财务部人员工作稳定性最为经受考验的一年。面对这些无法立时解决的问题,财务部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精细开发存量,深挖现有人员的潜力,着力打造合力高效团队。
七、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夯实财务管理基础。
公司今年开展安健环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财务部以此为契机,重新审视财务管理标准,依据公司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加强公司内部控制为目标,修订了全面预算管理标准等9个财务管理标准,进一步理顺业务流程,明晰工作内容,为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奠定基础。
八、注重财务工作基础,认真做好常规工作。
1、财务人员严格遵守财税法规,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在原始单据审核、记账凭证录入、资金的收付等会计处理环节,财务人员都能做到认真仔细地完成工作,认真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及准确性。
2、及时准确上报报表。按照国资委、__集团的要求,财务部人员加班加点,遇有国家法定假日各会计也放弃休息主动加班,保时保质完成报表的编制,顺利完成年度财务决算工作,并荣获__集团公司财务决算工作二等奖。
3、规范财务档案管理。财务部按照国家档案管理以及会计档案管理要求,收集、整理、装订、归档各类合同及财税基础资料。
展望20_年,电力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发电份额不断被挤占,节能环保要求走高,碳排放配额竞购、直购电竞价上网等竞争性新事物浮现,使经营环境困难重重,公司盈利空间受限,经营管理压力倍增。在此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刻,我们必须做好规划应对挑战,在激烈的战场中开创新局面。
20_年工作设想:
1、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实行成本费用精细化管控。严格控制下达的成本费用指标,强调目标成本管理法,推行以节约成本、提高竞争能力为目的的全员式、全过程成本管理,以提升盈利空间。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编制中期预算,初步构建预算系统和经营量化指标预测数据的互动,通过滚动预算,提高预算的前瞻性,更好地为参与竞争和争取盈利提供服务。
2、积极筹措资金,优化贷款结构,争取优惠贷款条件,降低融资费用,防范财务风险。协同相关部门编制生产及基建工程资金计划,合理安排用款,组合、运用各种资金来源,满足生产运营及环保改造工程的资金需求,防止资金沉淀及供给不及时。
3、健全保险索赔机制,完善保险管理标准,增订3、4号机组财产保险案件弃赔及拒赔处理管理流程。同时需加强与各保险有关责任部门的内部沟通及外部保险顾问、公司的外部协调,加快保险索赔进度,提高保险索赔 率。
4、积极参与直购电竞价上网、碳交易等工作,建立售电成本计算模型,为直购电竞价提供依据。
5、积极参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控制财务风险。
6、加强财务团队建设,在保证“人岗匹配”的大原则下,实行岗位之间交流学习,实行“一人多岗”,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提升为主线,着重公司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努力建设一支高效的财务队伍。
医院出纳人员年度工作总结范文二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2021年就要过去了,在这一年出纳工作中,对出纳的岗位认识、工作性质、业务技能以及思想提高都是对我的职业生涯的填充和必不可少的弥补。
回顾一年来的出纳工作,先是失误、还是失误,最后才有了小的成绩和经验。下面,我将出纳工作总结如下,敬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一、失误、缺点和经验简谈
以前在公司是做会计工作的,出纳的业务没具体操作和实践过,总认为是“调虫小技”,不以为然,可就是抱着这种心态刚开始干出纳工作出现不少的失误,第一失误就是开具支票上的错误。
制度要求:开具支票必须字迹工整、无连笔、不能修改等。而我的正楷书法功底实在是太弱了,笔画不连,字就不会写;终于把支票抬头单位名称写工整了,盖银行预留印鉴时也是一门技巧,印鉴重压、重影、现象都会被银行退票,耽误工作。
基于上述业务需求,根据自己在软件公司的软件实施经验和电脑知识,为自己的岗位需求开发了e_cel系统的交行票据套打系统,解决了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缺点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由此可见,虚心的、积极的心态是干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学习和实践相互融合才能产出成果。在大学里,学习的知识不能用在具体解决问题上,空洞无味,就是因为没有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成果都是面对一个一个具体问题而存在的。
二、取得的成绩
在这期间,在财务和内勤上我作了如下具体工作。
1、严格按照财务制度的要求,办理费用报销,现金、支票的收付业务。
2、每月第八个工作日按时作好单位职工的薪金发放。
3、及时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帐。月末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
4、起草财经公文、人事公文并及时发放、传阅、存档、保管。
5、监督人员考勤登记,办公饮用水的安排。
6、开具日常收款业务发票,并保管好空白发票和其它支票。
7、开发了e_cel平台票据套打系统。
8、填写地税申报表。
9、完成财务经理交待的工作。
出纳工作看似简单,做起来难,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单位领导的耐心教诲和无形的身教,几个月的岗位实战练兵,使我的财务工作水平又向前推进了一步。知道了要作好出纳工作绝不可以用“轻松”来形容,绝非“雕虫小技”,它是经济工作的第一线,财务收支的关口,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作为一个合格的出纳,必须具备以下的基本要求:
1、学习、了解和掌握政策法规和公司制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知识技能。
2、学会制订本职岗位工作内部控制制度,发挥财务控制、监督的作用。
3、出纳人员要恪守良好的职业道德。
4、出纳人员要有较强的安全意识,现金、有价证券、票据、各种印鉴,既要有内部的保管分工,各负其责,并相互牵制。
5、很好的沟通能力。特别是和工商、税务、社保等单位的外联沟通能力。
以上是我近几个月工作以来的一些体会和认识,也是我不断在工作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过程。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还将不懈的努力和拼搏,做好出纳工作计划,认真工作,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公司领导和各位同仁在工作和生活中。
医院出纳人员年度工作总结范文三
本人从事出纳工作,我一向本着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学校的师生服好务的原则工作着。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财务工作
财务工作是繁冗的,也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变动的是我们会按照上级单位对财务政策的变动随之变更。
1、收费工作。每项收费都是牵扯到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敏感神经。因此,学校领导和我们财务人员都十分重视,都是严格按照政策标准收取。如开学收取的高中学费、外籍生学费、住宿费等都是按照发改委下发的`收费许可证上的标准收取。其他各项代收性费用按照即时发生即时收取且学生自愿的原则下收取。所以我不敢有丝毫怠慢,各项费用均反复核对后,当天收取当天存入银行,另外收费后认真核对学籍内的每个学生的交费状况,如有应交未交的学生,及时通知班主任收取,并按照每个学生的姓名和交纳的每项费用开具发票。如果在收费后面核对过程中发现有错交费的学生,保证无误后及时清退,做到退费及时。
2、日常财务工作。20_年是朝阳教委执行财政零余额账户的第一年,我们在经过培训后,摸索着做每项工作,随着工作量的加大,随着零余额支付的到来,问题、困难也随之而来。支票开出后,还应按规定开具财政授权支付凭证,并及时送到银行,保证正常支出。但是在支出过程中,开始有许多收款单位不了解零余额账户工作,给我们造成了很多的退款等一系列工作。退款指令务必要及时作出,交到银行,这样才能保证额度及时回到到本单位额度中,保证正常支出。之后经过学校领导的帮忙和支持下工作逐渐趋于顺利。此外,还需经常与银行沟通,经常查看财政网上划款、拨款状况。
日常支出工作也同样需要认真,虽然相同,但是依然就应按照规定执行,仔细审核。拿回来的发票未经校长签字一律不予支出。费用支出所有收回票据均上网查询真伪。
财务工作每个月基本程序都是一样的。工作很多、很琐碎,每一天都是忙忙碌碌,但是做每一件事情都很努力,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二、统计工作
本人还兼任学校的财务和劳资的统计工作,如能源、财务、人员工资等等的一些街道统计科下发的各种定报、年报表格都需要按照规定时间内及时上报,并与街道统计科持续联系。并且在填报过程中,本着对单位负责的态度,数据准确及时,反馈回来的系统认为有问题的数据,填写理由得当。按时参加街道每次通知的会议,以保证统计表数据的无误。
1.鼓励工业企业加大投入。对各镇传统产业新增固定资产1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按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5%给予奖励。对新兴产业(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装备、节能环保、软件及服务外包、航天航空)新增固定资产1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按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给予奖励。单个项目奖励最高不超过500万元(一园三区的新增项目由各自拟定政策并予以奖励)。加大技术改造项目扶持力度,对设备投入300万元—500万元的工业企业技改项目,由区级财政按投资额8%给予补助;对设备投入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在享受市级补助的基础上,区财政另行补助2%,单个项目区级配套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对取得合法土地手续的新上工业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基础设施配套费实行先征后返,返还期限不超过20个工作日。
2.加大金融保障力度。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对微小型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严格控制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对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上浮最高不得超过30%。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金,按对本区内中小企业年平均担保余额增量的1‰给予风险金补偿;对年平均担保余额超过其资本金5倍以上的担保公司,按其年超出部分担保额的1.5‰给予奖励;对年平均担保余额超过其资本金7倍以上的担保公司,再按其年超出部分担保额的2‰给予奖励。
3.鼓励企业集约发展。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通过盘活存量、提高强度、依法收回、实施万顷良田工程、土地租赁等途径破解“用地难”问题。对租赁闲置厂房1000平方以上进行生产经营,且年度应税销售超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按实际租赁厂房每平方米一次性补助18元。对依法盘活存量资产进行生产经营的工业企业,实物投入超3000万元的,经审核,奖受让方10万元;超1亿元以上的,在享受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政策的同时,再奖20万元。鼓励标准厂房建设,对新开工投资建设非自用标准厂房,竣工并通过验收的,3层以下(含三层)按每平方米20元进行奖励,最高不超过80万元;3层以上按每平方米50元进行奖励,最高不超过150万元。对二次出让的存量用地,除契税外,不再重复提取相关政府性基金。
4.强化企业规模培育。当年度新进应税销售规模企业的,奖2万元。年度应税销售新达到1亿元、2亿元、5亿元、10亿元、15亿元、20亿元、30亿元、40亿元、50亿元以上,且增幅达15%以上的工业企业,分别奖励2万元、3万元、4万元、5万元、8万元、10万元、20万元、30万元、40万元。对当年应税销售实现翻番,且税收达全区平均增幅的规模以上企业,奖5万元。其中,百强企业实现翻番,且税收达全区平均增幅的,奖10万元;前30强企业实现翻番,且税收达全区平均增幅的,奖20万元。鼓励企业加强与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合作,对成功吸引风投、创投基金2000万元以上入股并已成功投资于本区境内的企业,经审核,一次性奖励20万元。鼓励企业加强与“中字头、国字号”企业合资,投资额达1000万元以上的,成功一例,经核定,奖励10万元。每年根据应税销售的总量、增量和增幅,评比应税销售突出贡献企业,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由区委、区政府授牌表彰。
5.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凡开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通过省认定的,奖励2万元,单个企业不超5万元。获得省优秀新产品奖的,再奖励2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给予配套奖励100万元、20万元、8万元,对新认定的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奖励6万元。对获得国家级、省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的企业,按上级政府补助金额的50%给予配套奖励。获得省、市首台(套)装备设备及关键部件认定的企业,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对被新确认的省级、市级重要产业链基地型(骨干)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补助。
6.鼓励企业开拓市场。支持企业参加国内知名展会,对参加通过经信、商务等部门认定的重大市场展销会、展览会(广交会、华交会除外)的企业,家纺、服装行业按展位费80%给予补助,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15万元;其他行业按展位费5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20万元。对获得省级以上品牌或商标的企业,在国内地级以上城市新成功设立直营连锁店,单个投资在50万元以上,经营时间超过1年的,每开设一家补贴5万元,单个企业补贴最高不超过50万元。
7.促进发展绿色经济。对技术设备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的节能项目、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清洁生产)项目,年节能不低于100吨标煤,通过竣工验收的,按技术设备投资额的5%给予补助。对获得市节能、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奖励的项目,我区按获市奖励额的10%配套补助。对组织实施循环经济(清洁生产)项目规划并经市审核验收合格的,给予2万元奖励。对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计划并且完成该计划任务的企业,按其补助金额的30%给予配套奖励。
8.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10万元、5万元奖励;对当年新确认为区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给予5万元奖励。对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领域列入两化融合示范项目的,经竣工验收后,按照企业购置技术服务、设备、软件投资总额的10%给予补助,单个企业最高补助额不超过50万元。对为本地企业、行业、园区、产业集聚区提供电子商务、创意设计、市场开拓、技术服务、软件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承建企业,其注册资本不低于100万元,经认定,给予10万元奖励。对在“数字企业”创建活动中,被评定为市五星级数字企业奖励2万元,四星级数字企业奖励1万元,三星级数字企业奖励2千元。
近年来,兴业银行在中国银行业界掀起了一股“绿色金融”的热潮,还推出了一系列商务模式创新的举措和探索。在看似纷繁复杂的创新方式背后,其可持续金融的商道逻辑清晰可见。
高建平:寻求可持续发展的真谛
在气候问题已深刻影响人类的生存条件,尽管低碳经济、环境保护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如何推动经济、环境、社会与企业的协调发展,处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盈利的关系依然是一道难题。
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果真难以两全吗?一些身负责任感的商业先锋的可贵实践让人们不再感到如此悲观,兴业银行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兴业的实践给出的启示是,在一个治理秩序良好的社会中,企业寓义于利,即通过提供符合社会诉求的产品和服务来践行社会责任,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企业创造商业价值,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新主张
《董事会》:兴业银行22年前发轫于东南一隅,在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变迁中异军突起,跻身国内十大银行之列,其间的绿色金融实践备受瞩目,这背后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在支撑、推进?
高建平:本行历来关注企业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办行伊始就明确树立“为金融改革探索路子、为经济建设多作贡献”的经营宗旨、“依法经营、稳健经营、文明经营”的经营方针,以及“国家要税收、股东要利润、员工要吃饭、企业要发展”的经营理念,这是一种比较朴素的社会责任意识。此后,随着企业发展壮大,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近年来大力推动的以商务模式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绿色金融,应该说是本行多年来社会责任理念和实践的一次全面升华和集中体现。
从实践情况看,绿色金融不仅没有成为本行的财务负担,还为本行开创了新的业务领域,带来了优质的资产和新的收入来源。而且,通过深入发掘绿色金融的本质内涵,绿色金融理念即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成为指导银行经营管理、再造业务流程的核心理念。
《董事会》:没有夕阳的产业和企业,只有夕阳的思维。这一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商业理念,兴业银行是如何逐步认知的?
高建平: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知,来源于本行多年实践的积累和对新的、更具竞争力的商务模式的不懈探索。在多年的经营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致力于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银行创造百年基业、取得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企业是社会的一个个体,它不能脱离于社会而独立存在和发展,只有将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紧紧地维系在一起,企业才有永续发展的可能性。我们相信,我们负责任地对待社会、对待我们的利益相关者,也会得到社会公平的回报。
2006年,在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探索开发节能减排贷款这一绿色金融产品时,我们更多关注的是这种创新产品及其背后所代表的新型商务模式的竞争力;此后,在产品推广过程中,通过与政府、企业乃至社区、非政府组织的深入交流与互动,我们逐渐触摸并理解了绿色金融及其蕴含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并逐步将这种理念引入到公司治理层面,提出寓义于利的社会责任实现方式,并努力以此推动银行商务模式创新。
《董事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商务模式的创新,更不可或缺鲜明的价值主张,兴业银行希望通过产品、服务、回报,向外界传递怎样的价值?
高建平:在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过程中,我们着力倡导这样一种价值主张:
首先,银行要以股东的稳定回报为责任,悉心经营股东投资,以价值增长满足股东的根本利益要求;第二,银行要以服务客户为宗旨,正确把握客户需求及其变化,竭尽所能帮助客户实现价值增长,帮助客户可持续发展;第三,银行不仅要提供员工的基本劳动报酬,而且应以员工成长为己任,尊重员工及其价值贡献,始终致力于提升员工成就感,帮助员工实现成长;第四,银行要树立良好的同业竞争合作观念,这种竞争不是两败俱伤,更不是你死我活,而是要实现竞合基础上的双赢或多赢;最后,银行要守法合规和遵从最高商业道德,关注社会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和谐。
《董事会》: 如何实现所认知和主张的商业价值呢?
高建平:价值主张最终要通过具体的经营行动来实现。对兴业银行而言,我们始终坚持这样一种商务模式创新原则,即以正确的方式经营业务,了解并及时处理利益相关方所关注的问题,充分利用银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优势和影响力,以点带面,带动其他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关注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多年来,我们坚持这种实践,不论是节能减排项目贷款,还是同业合作的“银银平台”,都是近年来本行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商业价值的典型案例。
“寓义于利”的社会责任实践方式
《董事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现办法有很多,如何找到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
高建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方法受制于企业所处的时代、环境、文化、企业自身发展阶段以及企业核心决策层的经营理念等各种内外因素。在具体方法上,应该说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关键要适合时代和环境的要求,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
用比较抽象的理论概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古典型、反应型和战略型。古典型认为企业应该坚持股东至上,企业惟一的责任就是为股东合法地赚钱。反应型则是迫于社会压力,被动制定责任守则,或通过环境、职业健康、社会责任认证等应对不同利益团体的需要。战略型则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履行社会责任,即通过实施产品或服务创新、技术创新、流程创新等价值链创新活动,使企业自身的商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相一致,并且在致力于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事业中寻求商机,推动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三种类型是一个渐次发展的过程。
《董事会》: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方法似乎最具优越性,也最适合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高建平: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方法是在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具备相当的资源、技术和经济实力后而演化形成的一个发展阶段。战略型方法通过积极主动的管理,把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商务模式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获得了更加旺盛的生命力。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十年来,社会责任意识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成为企业经营所面对的商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广大企业特别是具备较强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企业而言,采取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方法既符合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董事会》:那么,兴业银行最终确立了怎样的战略型社会责任观?
高建平:只有从战略高度认识企业社会责任,才能对社会施以最大的积极影响,同时获取可持续发展。基于这种认识,本行提出“寓义于利”的社会责任履行方式,即“将社会责任与银行自身业务相结合,落实到银行经营管理的具体环节,并且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寻找商机,探求一种可持续、可发展的银行与社会共赢的商务模式和社会责任实践模式”。通过确立这种战略型社会责任观并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推动,我们希望在获取合理的商业利益的同时,对社会施以最大的积极影响,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绿色理念:兴业的播种和耕耘
绿色理念作为兴业银行的一个核心价值观,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也不是在偶然之间就形成的,而是随着兴业银行的成长而逐步产生并深化的。兴业银行成立20多年来,实现了从地方银行、区域银行、全国银行到上市银行的四级跨越,其公司治理理念也经历了从股东利益至上到兼顾利益相关者,并最终到倡导以多种方式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经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三阶段发展与跨跃。推动公司治理理念形成和发展的外在因素是我国改革开放逐渐深入到企业微观运行机制,公司法规体系与现代企业制度开始形成并逐步完善,内在的推动力很重要的一点则是来自于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变迁。
第一阶段:股东利益至上
这一阶段是从1988年成立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为顺应国家经济金融改革发展的形势要求,兴业银行通过发起人出资设立以及吸收新投资者入股的方式不断扩大股本,为银行早期的发展奠定基础。此时,兴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目标可以概括为股东利益最大化,并集中体现为较高的股利分配率,让股东分享银行成长收益。
兴业银行在成立伊始即按照股份制形式组建,这在计划色彩尚比较浓厚的20世纪80年代可以说是领风气之先,使兴业银行与市场具备了天然的亲和力,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无可否认的是,在那个时代,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在我国仍然是十分模糊的,如何构建完备的公司治理体系并无前车可鉴,兴业银行等国内最早一批的股份制试水者也是在实践中摸索前进。当时的兴业银行虽然引入了现代公司治理基本架构,但囿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公司治理理念和公司治理运作尚难称完善,在公司利益取向上更多体现股东的利润诉求,难以充分考虑到银行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直至2000年,兴业银行每年的利润分配率多在70%左右,对于资本充足率和长期积累考虑较少,更遑论提高内部积累率以支持银行快速发展,提高坏账覆盖率以防范风险、支持可持续发展。
第二阶段:兼顾利益相关者
2000年以来,兴业银行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公众企业,其经营既得益于股东、客户、员工、社会等的支持,而其经营成果又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利益,因此,其公司治理目标不应只停留在股东层面,还应兼顾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
近1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金融业改革逐步迈向深化,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商业银行经过自身发展的战略优化,正一步步从传统的政府机构附属物走向市场化、多元化经营的新阶段,初步实现了“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的构想。特别是在公司治理方面,作为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更加合理,组织体系和运作机制更为健全,资本市场对银行的约束作用进一步显现,与国际先进同业相比,公司治理开始从“形似”逐步走向“神似”,公司治理日臻完善。
这一时期,也是兴业银行全面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的关键十年。2001年和2003年,兴业银行分别对国内外投资者进行了两次私募,股本由15亿增加到39.99亿,股东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推动了董事会结构和功能趋向完善,从而引导兴业银行的经营理念提升。
2000年,根据内外形势的变化,兴业银行提出“建设全国性现代化银行”的发展战略,全面拉开全国化发展的序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兴业银行进行了增资扩股,注册资本达到了30亿,这次增资扩股对象以省外大型工矿企业为主,包括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国华能源、宝钢集团、香港招商局等,也包括了一些新兴的民营企业,如七匹狼公司等。
股东结构的多元化,使兴业银行在公司治理的利益诉求上发生了改变,银行从经营的指导思想、发展策略、业务流程、利润分配都反映出了这种变化。在利润分配方面,开始强调股东即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利润分配率相应调整,保持在25%左右。此后,伴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跨入新世纪后的强劲增长,兴业银行在全国以每年新建3到4家分行的速度快速扩张。
2002年,新一轮的资本补充又提上了兴业银行的议事日程,这一次兴业银行选择的是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在当时,多数银行的资本补充都首选公开上市,兴业银行经过审慎研究,认为比融资更重要的是应该着力改善股东结构,夯实公司治理的基础,决定采取先引进战略投资者后上市的策略。
经过艰苦的谈判,2003年12月,兴业银行同香港恒生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资公司(GIC)签订增资9.99亿股、融资26.973亿元人民币的入股协议,这在当时是国内商业银行一次引进外资股东家数最多、入股比例最高、涉及金额最大的一宗交易协议。
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尤其是独立董事和外资董事的引进,对于优化董事会的知识结构和改善公司治理基础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兴业银行逐步转变为一家具有国际视野、与国际经营模式接轨的现代化商业银行。
在这一阶段,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兴业银行采取了实实在在的举措维护利益相关者利益,如在国内同业中率先投保高管责任险、银行财产险,不良资产率逐年下降,拨备覆盖充分,有效地维护了银行和利益相关者权益,保障股东投资收益和广大金融消费者利益。同时加强员工培训和职业规划,保障员工合法权益,促进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做负责任企业公民等。
第三阶段:以多种方式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经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尤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面对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兴业银行进一步思考利益相关者与银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了“积极探索以多种方式推动履行银行社会责任,构建人与自然、环境、社会和谐共处的良好局面”的公司治理新理念,从源头上夯实了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006年5月,兴业银行与IFC在上海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在国内首创推出能效融资项目。能效融资合作协议将兴业银行与IFC的市场化融资优势、公用事业服务优势和风险管理优势等融为一体,针对中国在节能技术运用和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融资需求,创造性地引入贷款本金损失分担机制。根据协议,一旦贷款发生不良,IFC愿意根据约定比例分担贷款本金损失,从而支持最高可达4.6亿元人民币的贷款组合。这是IFC首次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在中国推行能效融资项目,也是兴业开发和推广绿色信贷产品的一次崭新尝试。
此前,由于能效融资项目所在的行业往往属于国家宏观调控“两高一资”限制领域,在新的配套政策没有出台之前,商业银行会感到不少掣肘。同时,由于国内尚未形成成熟的碳交易市场,相关交易规则也不明确,这使国内金融机构很难深入开展这项业务,许多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项目因为得不到资金支持而难以开展。当兴业银行就能效融资项目与国际金融公司接触时,兴业银行的决策者们敏锐地意识到了其商业机会和社会效益,展现出了出色的战略把握能力。高建平董事长当时即明确指示“要把能效融资做大、做强、做出品牌、做出影响”,这为兴业银行的绿色金融事业定了基调。
始于2006年的能效融资项目一期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该项目下,兴业银行为中国51个节能减排项目提供了逾12亿元人民币的贷款,项目涉及工业锅炉改造、余热回收、汽电共生和汽电冷三生项目、节电以及工业能源利用的优化项目等,并开发和成功运作了7种节能减排业务模式,包括企业节能技改贷款模式、碳金融模式、节能服务商模式、融资租赁公司模式、买方信贷模式、能效设备供应商增产模式、公用事业服务商模式。
2008年2月25日,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在北京签署节能减排项目融资二期合作协议,协议约定IFC将为兴业银行提供1亿美元的贷款本金风险分担,用于支持兴业银行发放15亿元人民币的节能减排项目贷款。
节能减排项目贷款对于兴业银行的意义并不仅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新产品、新利润来源,更重要的是,兴业银行由此叩开了可持续金融的大门,推动了公司治理和经营理念的升华。
2007年1月份,兴业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权结构由区域化走向全国化、国际化进而社会化,最终基本形成了结构多元、比例恰当、优势互补、和谐匹配的股东格局。成为公众上市公司,使兴业银行有了更大的舞台,也具备了更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在经历了近几年在全国风起云涌的社会责任运动的洗礼之后,兴业银行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更成熟的社会责任观念,注重通过寓义于利的方式,将责任理念融入到银行产品和服务中,通过提供符合社会诉求的金融产品奉献社会。
目前,兴业银行逐步形成了内部治理各层级权责明晰、有效制衡、协调运转的良性治理格局。2007年7月,兴业银行成立社会责任工作领导小组,由董事长高建平任组长。通过建立健全社会责任工作机制,加强对可持续金融的组织协调和推动,系统推进社会责任工作。兴业银行第六届董事会将“研究拟定银行社会责任战略和政策,监督、检查和评估银行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作为董事会执行委员会的一项职责予以明确,并将其正式写入新修订的《董事会执行委员会工作规则》,确认将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金融作为银行核心理念与价值导向,并用以指导经营管理和业务活动。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兴业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将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纳入银行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可持续金融创新,如国内首创低碳贷款产品,国内首家采纳赤道原则、成立可持续金融专业营运机构等,实现了从能效融资到赤道银行的跨越发展。
截至2010年7月末,兴业银行已累计发放节能减排贷款607笔,金额346.75亿元,提前实现了该行对社会公开承诺的“三年(2008-2010年)投放100亿元”目标。这些贷款所支持的项目可实现在我国境内每年节约标准煤1513.81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4118.40万吨,年减排化学需氧量(COD)68.2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硫6373吨,年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500.5万吨,年节水量2254.26万吨。而且,自兴业银行开办该业务以来,所有节能减排项目贷款迄今未发生资产质量问题,不良贷款率始终保持为零,且贷款利率水平参照同期市场基准利率略有上浮,其贷款收益水平在中长期项目中处于较高水平。如果说,兴业银行播种的是“绿色”的社会责任,今天已经收获了沉甸甸的“金色”效益。
商务模式创新:创造企业新生态
商务模式本质上是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是连接客户价值和企业价值的桥梁。商务模式为企业的各种利益相关者,如供应商、顾客、其他合作伙伴,企业内的部门和员工等提供了一个将各方交易活动相互联结的纽带。一个好的商务模式总是能够体现为获得其利益相关者认同的独特的企业价值。
实践中,兴业银行致力于在可持续金融理念指导下进行商务模式创新,如国内首家采纳赤道原则、成立可持续金融专业营运机构、创建银银平台合作模式、推动跨行现金管理服务等,这些致力于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商务模式的创新,将银行的公司治理、产品服务、信贷与同业业务、风险控制体系集聚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企业生态,并逐步形成了兴业银行的差异化特色和竞争优势,为其可持续发展输入了不竭的动力。
银银平台:合作共享的双赢机制
银银平台建设,是兴业银行近几年以可持续金融理念所着力打造的业务模式之一,在业内已经拥有较大的优势。对此,兴业银行李仁杰行长认为:“未来我们肯定会走社会化道路,有优势的包进来,劣势的包出去,重要的是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这句话看似平朴,却反映了当今时代里,银行在争取发展空间上的柔性化思维,不是仅靠僵化地扩大规模和增加分支机构,而是要通过建立一种有效的合作机制来取得银行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兴业银行同业业务部总经理郑新林向记者介绍说:“银银平台是一个资源整合的平台,尤其是面向众多中小银行的业务,把兴业银行所能掌握的资源整合到这一平台上,然后统一地提品和服务给这些客户,也就是说这些银行和兴业银行合作,可以在传统业务上得到支持,同时也能在创新的业务上得到支持,比如说我们做的柜面通、IT、接入、黄金交易的等等。相比其他银行,可能我们的产品更丰富一些。”
银银平台是兴业银行对银行类金融同业客户提供整体服务的品牌名称,着重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形成策略联盟。银银平台主要以城商行、城信社和农信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等为服务对象,在支付结算、财富管理、科技输出、融资服务、外汇、资本及资产负债结构优化、资金运用、培训交流等业务板块与同业客户开展合作。
对于银银平台这种业务模式,曾有业内人士包括一些银行分析师认为,作为一种同业业务模式,资金拆借虽然数量大、成本低,但是相对于一般的公司和个人客户稳定性差一些,比较容易受货币政策等各种金融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然而,3年的实践及其成果证明,银银平台通过与中小银行结成战略联盟,实现资源互补共享,减少了中小银行的重复投资,延伸了银行的服务网络,有利于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有着很大的社会价值,具体体现在:
推动业务创新。银银平台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推出各类创新产品,如信用卡代还款、黄金交易、包入中小银行信息系统、灾难备份、电子银行等等,其基本模式是利用中小银行与兴业银行在产品、资格、网点、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差异性,输出兴业银行的各类成熟产品、管理和技术,是兴业银行实现差异化经营的重要途径之一。
延伸服务网络。通过与中小银行合作,共同拓宽服务网络,为平台参与各方提供更多的网点服务便利和更优质的整体金融服务。经过3年多的发展,银银平台柜面通、柜面互通目前已联网46家银行,连结网点达到12000个以上。
创造独特的服务模式。银银平台在国内首家将中小银行类等金融同业作为重要的客户群体开展营销和服务,将管理、科技、业务流程等也作为可输出的产品,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同时,银银平台建立起超越竞争,实现共生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着眼于提升中小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丰富产品线、提高竞争力。
银银合作理念可借用一个形象的比喻,那就是瀑布,瀑布的上游和下游存在着落差,因此形成了壮观的瀑布,兴业银行和广大中小银行之间也存在着落差,包括在机构网点、人才队伍、业务资格、产品服务、管理能力、IT技术等等,因此兴业银行可以将存在落差的部分包装成产品向中小银行输送,只要落差存在,银银合作业务就能够源远流长,不断“流动”,产生效益。
目前,兴业银行以银银平台为主导,包括科技管理服务输出、支付结算、资金应用、财富管理、外汇、融资服务、资本与资产负债结构优化、综合培训等板块在内的银银合作已成为一个体系。例如针对中小银行类金融机构经营地域受限的情况,兴业银行推出银银平台柜面通业务,通过系统联网互相开放网点柜面资源,既解决了联网客户异地存取款难的问题,实现其走向全国的愿望,又延伸了兴业银行的网点服务,实现了双赢合作。再如针对中小银行类金融机构缺少理财产品业务资格,面临客户、资金不断流失的情况,兴业银行在行业内率先推出银银平台项目下的理财产品销售业务,帮助合作银行丰富产品线,稳住高端客户。又如针对中小银行类金融机构IT技术落后的情况,依托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业务系统和精干高效的IT技术人员,推出了科技管理输出服务,致力于跨越式地提高合作银行的IT技术水平。
正如甫瀚董事兼大中华区企业风险管理及金融风险战略与管理业务主管黄家胜所说,虚拟网点的数量与质量将成为商业银行未来竞争的主要焦点。从表面上看这是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上的竞争,实质上却是后台高科技的金融电子化自动化水平的竞争,是高级金融人才的竞争。商业银行技术装备的更新、升级和现有设备完好的使用率,将成为现代商业银行良好形象的重要特征。事实上,银银合作业务,拓宽了国内金融机构间合作思路,已经为兴业银行及国内同业开辟了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和业务模式。整体来看,银银平台对于兴业银行延伸服务网络、推进业务创新、增强竞争实力、提高综合效益等方面发挥了有益作用,是兴业银行运用差异化的竞争手段突破金融产品同质化的“怪圈”、驶入广阔的“蓝海”的重要手段。
银银合作的平台,给相对落后地区的中小银行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及其自身发展带来了显著的变化,郑新林总经理介绍说,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中小银行的IT系统建立后,其现代银行的雏形已经搭建起来;兴业银行的管理随着IT系统的建设输出到这些中小银行;为其建立了支付结算系统,帮助中小村镇银行把支付系统的通道打通;兴业银行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给村镇银行,都是通过建设IT系统的基础上实现的。
同时,银银平台建立起超越竞争,实现共生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着眼于提升中小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丰富产品线、提高竞争力,带动中小银行共同迈向经营管理现代化之路,也成为了兴业银行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
为帮助国内广大村镇银行突破支付结算瓶颈、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兴业银行在“银银平台”品牌下持续推出各类创新产品,为村镇银行提供全面金融解决方案,致力为农村金融机构提供支付结算网络支持,共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
近日,随着浙江乐清联合村镇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行号获得人民银行总行正式批准,通过兴业银行接入现代化支付系统正式投产的村镇银行已突破10家,加上正在进行接入支付系统联调测试的另外5家村镇银行,至今兴业银行已与国内15家村镇银行开展接入支付系统合作。
兴业银行为国内村镇银行提供接入支付系统服务始于2009年下半年,首家合作银行为广东中山小榄村镇银行。2010年3月,兴业银行在原有系统基础上升级推出客户端模式,使广大村镇银行免于系统开发、改造和硬件设备购置,节省了大量系统建设及运营成本,也大大提高了系统投产上线效率,同时该行还为村镇银行提供系统操作培训等增值服务。接入支付系统服务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村镇银行欢迎,短时间内即有10多家村镇银行与兴业银行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还包括目前国内注册资本最大的东莞长安村镇银行。
除接入支付系统服务,兴业银行积极为村镇银行提供科技输出等服务,目前已为5家村镇银行提供了核心系统建设和托管运维服务,并与6家村镇银行签署银银平台柜面互通合作协议。
兴业银行今年以来将村镇银行作为其银银平台服务和拓展的重点目标,主推支付结算和科技管理输出两大服务产品,希望为广大村镇银行突破支付结算瓶颈、完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功能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为推动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建设、服务三农践行自身企业社会责任。
项目融资:落在实处的绿色金融
凭借在国内首创推出的能效融资项目,兴业银行树立了中国“绿色信贷”先行者与倡导者形象。成功的尝试使兴业银行决心向绿色金融的纵深领域继续探索。2006年末,兴业银行就已经开始了对赤道原则的研究,在经过多次研讨和充分论证以后, 最终于2008年10月31日正式宣布成为赤道银行,成为全球第63家、中国首家赤道银行。
《赤道原则》的目的是为实施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提供一个共同的实施与其项目融资活动相关的内部社会及环境政策、程序和标准的基础和框架,以确保所提供融资的项目以对社会负责的方式开发,从而尽可能避免融资项目对生态系统和社区的负面影响;如果这些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就必须采取措施使负面影响得以减少、缓释,或适当给金融机构、融资者和相关利益方予以补偿。实施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承诺只向符合《赤道原则》的项目提供贷款,在提供项目融资时必须对项目开发的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情况进行审慎的审查,并要求客户反映合理的环境管理的做法,且表明其在今后寻求融资时仍会遵循赤道原则的要求。随着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深化发展,新赤道原则被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推进金融业社会责任制度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
为了推动赤道原则的落地,2008年,兴业银行专门成立了可持续金融室,负责符合赤道原则贷款项目的审查。这一部门不仅负责赤道原则的落地,还肩负包括可持续金融产品和管理的事务,包括对内与对外的培训、审查、宣传、交流、制度建设、项目审查等各种运作。
赤道原则的落地,并非简单地设置相关的职能部门,2009年是兴业银行落实赤道原则的过渡期,这一年,兴业银行整合了一切资源落实赤道原则制度的构架,内部管理流程的更新等。兴业银行所做的,比赤道原则的要求更多,也更深入。
负责赤道原则落地实施工作的兴业银行副行长康玉坤向记者介绍,赤道原则首先是一套风险管理的工具,它要求银行在信贷活动中的各个阶段,要遵守环保的原则,进而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兴业银行而言,赤道原则的落地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行为,包括对公司治理的认识,包括透过文化来落实,包括从制度上、流程上来实现。兴业对赤道原则的落地是逐步铺开的,一点点铺开的,这也是我们国家的国情和发展的需要,但是他们一点点把这种理念贯穿到全员的文化当中去。从项目上来看,赤道原则要求满足1000万美元标准这个项目融资,实际上,兴业银行鼓励把在1000万美元之下的项目或者是非项目融资,都按照赤道原则精神进行管理。
谈起两年来的感受,康玉坤颇有感触,有的企业比预想要好得多,它们很理解也很认同这种理念;有些企业刚开始可能有些抵触,经过沟通后很愿意配合;当然也有些企业不肯接受。“如果企业最终没有意愿的话,我们就不会介入相关项目。”
2009年12月22日,兴业银行在福建省永安市召开“中国银行业首笔适用赤道原则项目授牌仪式暨新闻会”,公布了其首笔适用赤道原则项目――福建华电永安发电2×300MW扩建项目正式落地。此举标志着中资银行已实现从规范内部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到落地具体项目实践的转变,表明可持续金融在中国的实践得到进一步深化。
福建华电永安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彪斌表示,尽管是从零开始接触赤道原则,但这一国际化工具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此前他们没有想过会有一家银行能够为企业提出诸如“建立社会与环境管理体系”、“为每个岗位准备职业安全操作手册”这样具体的专业化建议,而且帮助企业制定《行动计划》,分期分批针对项目环境与社会风险采取缓解和监控措施。在企业看来,赤道原则影响的不仅仅是项目本身,对企业的运营、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截至2010年6月末,兴业银行共对12笔适用赤道原则的项目融资完成环境与社会风险审查,包括A类项目1个,B类项目11个,项目投资总额约65.77亿元。
如果说其他银行还停留在比如说对高污染行业,对绿色信贷业务范围内的业务是依靠通过给予一些特别的更多一些的政策优惠来实现绿色信贷的话,那兴业银行的做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兴业银行自上而下地从公司治理、从企业文化、从赤道原则落地、从制度的建设和推动以及整个银行系统资源的运用上来思考这个问题,朝这个方向努力。
风险管理:嵌入环境因素的全面革新
通常人们关注的商业银行风险主要是源自经济系统内部要素的风险类别,如利率、汇率、行业风险等等,而对源自经济系统之外的环境与社会风险较少关注。
环境与社会风险是金融机构经营所面临的一种主要风险,如果管理不善将给金融机构造成直接损失。重视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粗放型金融发展模式,将导致所处环境遭受到破坏,也将影响金融机构的声誉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但环保、社会责任与商业利益并不对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而且二者的关系将会越来越密切。银行应该对风险管理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与近几年我国监管部门强调的绿色信贷有所不同,赤道原则不仅考虑了环境风险,还考虑了其他社会、人权等综合风险,是银行业社会责任的完整体现。相比绿色信贷,赤道原则的参与者也更广泛,不仅包括赤道银行、融资人,还包括社会中介组织、项目所在社区、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社会力量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赤道原则不仅要求融资者制定有针对性的环境管理方案和行动计划,还要求银行制定有针对性的环境管理方案和行动计划。可以说,在赤道原则下,赤道银行实际上已经渗透到了项目融资的环境管理和社会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是构建商业银行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体系的便捷高效的工具系统。
兴业银行宣布加入赤道原则之后,制定了为期一年的赤道原则落地工作计划,逐步建立符合赤道原则要求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流程。
一是全行高度重视和战略支持。兴业银行董事会制定了《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政策》,为实施赤道原则提供政策指引,同时成立了以行领导为核心的跨部门工作小组,并特设环保官员,自上而下地推动实施赤道原则。
二是组织落实。兴业银行参照国际赤道银行的先进模式,相继成立了可持续金融室和可持续金融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其中前者作为管理部门,专司环境社会风险的管理,后者负责全行能效金融、碳金融、环境金融等领域的业务经营和产品营销。
三是改革银行内部的业务流程和运行机制,确保可持续金融的各项原则和标准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和落实。按照赤道原则的要求,完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和业务流程,主要包括赤道原则项目管理办法和分类指引、环境与社会风险专家评审规范,以及配套的一系列调查工具、分析工具、风险监测工具和法律文本;建立全行联动机制,明确全行各个经营机构可持续金融的具体责任、工作要求和安排;加强内部能力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可持续金融培训,编写可持续金融简易读物,并发给全行每位员工,在全行深入普及可持续金融知识;建立管理环境和社会风险的专家库,为可持续金融的实施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四是做好业务规划,开展产品创新,提高可持续金融的实际成效。兴业银行制定了可持续金融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正式进入碳金融和环境金融市场,以节能减排贷款、购碳、碳交付担保、清洁发展机制基金代收费、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股权投资管理等业务为重点,广泛开发碳金融和环境金融产品和服务,延伸可持续金融的业务领域,扩大业务规模和成效。
五是广泛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兴业银行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的同时,扩大可持续金融的影响。在国际上,分别与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国际金融专家,与巴克莱银行、花旗银行等银行同业,与越南绿色信贷考察团,就推广能效融资、采纳赤道原则、践行可持续金融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应国际金融公司邀请出席在越南举行的“管理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并以兴业银行为例向与会者介绍以金融创新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经验;派出业务骨干到日本瑞穗实业银行接受为期5周的专门培训。在国内,联合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国国家环保总局、中国银监会等政府部门举办“节能中国高层论坛暨绿色信贷创新研讨会”;与中国银监会共同举办“节能减排授信业务培训班”;邀请本行大型客户开展赤道原则专题研讨,增进银行客户对赤道原则的认知和认可。
现金管理:驰向蓝海之舰
金融危机冲击下,许多企业以往被高速增长所掩盖的现金流亚健康运行、资金链长期紧绷的现象急剧暴露,迫切感受到财资信息失真、管理失灵、资金失控的危害,提高资金管理效率、降低财务成本、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成为这些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兴业的现金管理方案解决了我们的一个大难题。”东北某大型企业集团财务人士坦言。
作为国有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该集团拥有2家上市公司和27家全资、控股及参股子公司,150家成员单位,2009年产值155亿元,并以16.13亿元的利润位居行业第一。然而,这样的大型集团企业,原有的现金管理系统却无法分层级管理下属单位,占总收入65%左右的银行承兑汇票无法登记,并形成统一信息,导致集团层面无法确切掌握成员单位信息,预算监管和决策容易失灵,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此外,硬件系统放在企业之外,也让其担心商业机密的安全性。
兴业银行客户经理拜访该集团高层获悉的情况,马上极其敏锐地嗅到了需求,哈尔滨分行行长康鹏亲自登门营销。随即,兴业银行成立了总分行现金管理业务专家和科技支持团队组成的该集团现金管理业务服务小组,从现金管理业务功能实现和科技系统软硬件运维支持等多渠道完善服务方案设计,并表示愿意承担大部分硬件设备及相关软件的投入费用,解除了企业高管的后顾之忧,取得现金管理主办行资格。在总分行的快速响应协力公关下,该集团第一时间拿到了这份度身定做、脱胎于“金立方”产品的现金管理综合服务方案。
在这份服务于该大型企业集团的现金管理方案中,二级资金管理模式实现企业分层级管理需求。“客户管理层级较多,需对下属单位分层级管理,我们建议对方设置3个平行的一级资金结算中心,另在其中1个一级管理中心下设1个二级结算中心,1个二级管理中心,即共设4个现金池和一个管理中心。这样该集团总公司、2家上市公司及150多家成员单位间根据行政和业务隶属关系,形成业务相互独立、信息协调统一的业务整合体。现金池管理中心本级和下级成员单位在管理和业务授权范围内履行管理与控制、预算与报批、资金查询与监控、报表与分析等职能,实现了集团整体的结算和资金集约化归集与管理。” 康鹏表示。
新资金管理模式采取收支两条线、非结算中心成员单位零余额方式,以满足企业资金集中管理需求。同时,日预算管理模式也得到了应用,在这一模式下,该集团下属成员单位每日上报日预算,结算中心则根据企业上报的日预算下拨资金到支出户,日终实行资金零余额的管理,上收剩余资金。而对于承兑汇票,新管理模式对其从预算、开立、托收、贴现、到背书转让进行全面管理,并集中在银行托管。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现金管理方案还对该集团进行了多项个性化开发,包括票据流程、财务报表、银企接口、集中支付等。
主动求新的合作带来了双赢。该集团实行新的资金集中管理后,资金使用效率大大提高,整体节省费用达3400万元。同时集团及各结算中心及时掌握企业的收支动态,加强了资金及预算管理。“项目实施后,全部管理的子公司差不多8个户,账户达到100多个,最高管理资金有20亿左右,从简单的数字可以看得出规模相当大。”康鹏表示。
该企业集团只是个缩影。事实上,兴业银行挺进东北市场仅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便以进取的姿态在业务规模、水平上,赶上了不少五六年前开业的同行,产品、服务获得当地企业、居民的高度认可。“他们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不少企业这样说。
据了解,兴业银行2009年正式推出跨行现金管理服务品牌“金立方”,为企业客户量身定制现金管理服务整体解决方案。“金立方”是兴业银行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在全面整合了原有的“兴业财智星”和“在线兴业,五星导航”两大品牌产品与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借鉴银银平台业务模式的一些成功做法,并充分发挥银行在现金管理方面的专业优势而推出的。“金立方”之“金”,代表资金、财富,是现金管理的核心元素,是银企合作共赢的重要载体,“立方”,是兴业银行对于现金管理“多方需求,立体解决”的具体体现。“金立方”为客户现金管理提供“立体式”服务,提高了企业资金利用效率,实现了银企双赢,也为银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探出一条路子。
“兴业在现金管理领域的突出特点就是量身定做,不论是制药、钢铁抑或贸易类企业,企业性质不同经营上都各有自身特点,在整个经营运作中涉及到现金流管理时也有差异。现金管理业务说起来是个大方向,其实都是根据每个企业提需求,最后自下而上量身定做。” 兴业银行总行分管副行长林章毅告诉记者。
差异化的产品创新带来了独特的价值,开辟了银行新的商业蓝海。随着现金管理项目的成功实施,除了获得新的核心客户和巨额结算量外,也带动兴业银行资产类、中间类及零售类业务的发展,还增加了在银团贷款、短债发行、并购贷款、机构理财、信贷资产转让等新型业务领域的合作机会。
“现金管理平台是针对企业的,但其实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不论国有、民营企业,除了制造业外,水务、电力公司也适用;事业单位、政府一些机构也有现金管理业务需求,例如房地产的资金监管、归集业务。银行要根据行业、企业的结构不同,认真研究各自现金管理、流动性的特点,并与其保持非常紧密的沟通和联系,挖掘其需求。” 林章毅指出,现金管理平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可延伸性非常好,例如随着技术的发展,一旦计息模式改变,就可能给企业增加很多效益,对银行来说也增加了很多的存款。正是由于可延伸性非常好,在市场发展过程中,银行很多产品也能够嫁接上去,从而获得收益,提升盈利能力。可以说,现金管理新模式发展的空间很大,是一片新的蓝海。
他同时透露,现金业务管理是个蓝海型的产品,但如果不创新,没有自己专有的技术和独特的产品设计理念,早晚还是会变成“红海”。因此,只有通过专利化、特色化,才能避开同质化。今后兴业银行对这一块核心技术的开发,将要逐步地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把它作为一种具有专利技术的产品,更加固化,烙上兴业银行的品牌烙印。
毫无疑问,现金管理业务不仅仅是个产品,更是一个成功的盈利模式。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表示,它融合了一些产品,例如一些新的计息方式、新的结算工具(电子承兑),是产品换市场 ;同时,它是在用技术换市场,因为银行现金管理业务和信科技术、结算技术息息相关;当然,它也是“用服务换市场”的行为,是种很高端的服务。可见,现金管理业务其实是个综合的载体,不仅仅是单纯的某个层面,而是对以往业务模式的提升。企业不断成长过程中,需要银行的这项服务;银行的现金管理业务也在帮助企业提升,推动其不断发展。尤其是,现金管理模式很好地规避了过去的一些风险,风险降低就意味着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其实别的银行也有现金管理业务,也会服务得不错,但兴业是反应最快的一家。”一家东北大型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高效地采用技术、服务换市场,对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各环节的沟通与执行有着很高的要求,兴业是怎么做到的? 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指出,在银行业里,兴业银行的市场嗅觉敏锐,善于把握市场机遇,跟着市场走,市场化的气氛很浓。总行层面,有效地进行前瞻性地指导,到分行这个利润中心主体层面,执行也非常到位。可以说,市场需要什么,客户需要什么,兴业会深度思考、快速反应,这样拓展团队操作起来就非常得心应手,容易出业绩。
兴业的风险管控也非常严格。每做一笔业务,审批层级不仅在分行,还需要总行审批,而总行一旦确定方向,执行效率很高,没有踢皮球的现象。可见,决策链还是那么长,但在上下目标一致的情况下,每一环节提高了效率后,最终的市场反应机制就非常快。
采访中记者感受到,商务模式创新不仅仅是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赢利模式和业务模式创新,更是一种企业文化创新,它已经深深地在兴业人的心里扎下了根。
按照内部审计转型要求,在合规性审计的基础上,探索实施绩效审计。
(一)节能减排工作的合规性
审计内容主要包括:是否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明确其职责,是否设立专人负责的能源管理岗位并建立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是否制定明确的能源节约目标和具体的年度量化指标,是否对能源消耗和节约潜力进行分析;是否加强节能减排制度建设,能源消耗分项计量和统计管理、能耗设备节能审查等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及时开展各项节能减排工作;是否按规定实施了能源消耗分项计量并提供消耗计量数据;能否定期对重点用能设备、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新建项目是否开展节能减排评审、原材料及设备设施是否满足节能减排要求,既有建筑节能减排改造是否加强对中央空调、供暖和用电等高耗能设施、设备的测试、诊断;公用车辆管理是否严格。
(二)节能减排措施的创新性
审计内容主要包括:采暖和空调是否满足国标对空调系统经济运行的要求;办公区域节能减排灯具使用率是否达到规定比例,照明功率密度是否满足相关标准;是否明确合同能源管理方式、程序和要求,是否委托专业节能减排服务机构提供节能减排诊断、设计、融资、改造、管理服务;是否探索建立能源消耗定额标准体系。
(三)节能减排活动的绩效性
主要审计内容包括:节能减排的效果性,重点审计辖内各支行是否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以及在上级行专项检查或地方性部门验收中的评价情况;节能减排的经济性,重点审计在新建项目节能减排资金投入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人、财、物等资源投入的经济性。
二、评价标准和指标
坚持“以国家节能减排政策规定为指引、以总分行有关专业考核办法为标准、以上级行专业考核结果及群众评议结果为参考”的评价原则,围绕“节电、节水、节油、办公资源消耗控制”四个重点,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合规性、措施的创新性、活动的绩效性,设计“三性”评价标准及指标体系,涵盖14个评价项目、35项评价指标。主要包括:
(一)工作合规性评价指标
重点围绕领导组织是否健全、制度建设是否完善、工作开展是否到位设定指标,涉及领导组织、制度建设等4项内容12项指标。
(二)过程创新性评价指标
重点围绕创新措施的可行性及创新工作取得的成果设定评价指标,涉及绿色照明、能源合同管理等5项内容11项指标。
(三)结果绩效性评价指标
重点围绕节能减排的效果“好不好”、资源利用“经济不经济”设定指标,涉及既有建筑改造、水电油及办公资源消耗等4项内容12项指标。
三、审计组织和实施
坚持“三个突出”,为提高审计效率和项目质量夯实基础。
(一)突出审计培训,提升能力素质
精心选择培训内容,普及节能减排知识,拓宽审计视野,提高审计能力。一是聘请节能减排专业人员讲解节能知识。二是邀请专业人员讲解人民银行系统节能工程实施方案、节能减排工作考核标准(暂行)等专业性规定。三是由主审人讲解节能减排绩效审计方案,明确审计相关规定。
(二)突出审计创新,改进方式方法
一是改进审计方式。针对审计对象多、路途远这一现实,确定采用报送审计与现场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有效解决问题。报送审计即要求有关单位和部门依据调阅清单收集资料送内部审计部门;现场审计则结合报送审计发现,有针对性地到被审计单位进行座谈、问卷调查和现场核查,提高审计效率。二是改进审计方法。根据节能减排工作特点,灵活运用新型审计方法,以审核法、观察法为主,以调查问卷、座谈为辅,佐以因素分析法、功能分析法等先进的分析方法,增强审计评价的客观性、全面性。如采用实地观察法,察看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效果;利用功能分析法,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设施的功能进行分析,讨论节能改造目标是否实现等。
(三)突出咨询服务,强化审计职能
改进单一的内部审计查处、确认职能,通过向有关单位和部门通报问题、剖析成因、提出改进建议,提供咨询服务,促进增加组织价值。审计结束后,不仅通过内部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责令被审计单位及有关部门对症下药,认真整改,有效解决节能减排欠规范问题;而且通过对既有建筑设备设施节能潜力分析,明确节能减排改造空间,提出继续加强设施改造,实现技术节能;还针对部分单位管理不细致,提出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实现管理节能。上述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节能减排工作水平的提升。
四、审计结论和评价
(一)审计结论
根据绩效评价标准,对中心支行机关和辖内多个县(市)支行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均为B级,为节能减排蓝色达标单位。
(二)审计评价
1.组织管理体系基本健全,并积极履行职责。
一是建立了节能组织管理体系。成立了由行长任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指定了专人负责节能减排工作。二是制定了节能减排工作制度。均制订了创建节约型机关实施方案、年度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多数支行结合节能减排工作要求,修订了固定资产管理、办公用品使用等制度,将节能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三是实施了能耗分项计量和统计分析。制订了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实施方案,从电耗、水耗、煤耗以及天然气、公车用油等方面采集、上报数据;建立了能源分项计量统计台账,实行了能源消费分户、分类、分项计量。
2.工作措施得力,突出过程管理。
一是加强节能宣传。各支行通过召开节能减排动员大会、张贴节能温馨提示资料、发出节能倡议书等形式加强宣传,强化全员节能意识。二是加强用电管理。倡导文明节能办公,加强八小时以外用电控制,严格执行冬、夏两季空调定温标准底线,有效控制电耗。三是加强用水管理。重视用水设备日常维护管理,对出现跑、冒、滴、漏现象的供水设备及时维修更换。四是加强车辆管理。实行派车登记及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定点保险,车辆安装GPS定位系统,实现规范管理。五是加强办公资源消耗控制。推行电子政务,加强材料采购和领用环节管理;杜绝使用一次性办公用品等,减少资源浪费。
3.工作绩效突出,效果性和经济性已经显现。
(1)效果性明显。
一是支行机关超额完成“十一五”期间各项节能目标。以2005年为基数,至2010年末,中心支行实现节电36.5%,节水52.5%,人均节电、节水分别为26.68%、45.28%,单位建筑节电、节水分别为33.8%、50.06%。二是辖内多家支行通过抓节能、促管理,电耗、水耗、单位建筑电耗、单位建筑水耗四项指标均实现“十一五”节能20%的目标。三是油料及办公资源消耗控制效果令人满意。与2005年相比,支行机关2010年车辆用油总量减少了1.62万升、下降了17个百分点;辖内多家支行2010年交通费减少17万元、下降了27个百分点。另外,支行机关办公行政成本节约120多万元;辖内各支行办公费支出减少7万余元、下降了20个百分点,电子设备运转费支出减少了11万余元、下降了35个百分点。
(2)经济性突出。
一是支行机关对高能耗设备设施分批进行了技术改造。2007年对热水供给设备进行改造,投入资金1.2万元,将原来的电热水器改造为太阳能,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电8000度,两年收回投资成本。2008年对中央空调进行节能改造,投入资金15万元,引入合同能源管理理念,聘请专业管理公司对中央空调进行节能诊断、分析、设计和改造施工;改造后,当年节电40.71%。按照系统设计使用寿命15年推算,可节约电费21.75万元。2009年推行绿色照明新技术,投入资金3万元,对办公楼走廊、步行楼梯、卫生间公共区域更换红外感应及声光控灯具169个,每年可节约用电量2万度,减少电费支出近2万元。2010年对计算机机房进行改造。将机房空调全部更换为变频节能空调,对机房照明、综合布线、ups电池均进行高标准更新改造。在上述改造项目中,均严格按照集中采购和招投标操作程序进行,共节约资金60余万元。二是部分支行更换耗能设备、设施时注重经济性。辖内多个支行在办公楼维修改造中,将维修改造工程纳入集中采购范畴,牢固树立环保、经济理念,更换空调设备时,把节能、节约作为主要指标,选择性价比高、能耗低的产品,均购置了无氟变频空调。
五、发现问题和不足
(一)专业考核标准方面
节能减排目标考核标准不完善。上级行节能减排工作主要目标只设定指标的降幅,未将能源消耗水平纳入考核范畴,节能减排目标不够全面。
(二)基础性工作方面
1.节能减排岗位设置不够规范。
主要表现在未设置节能减排或能源管理岗位,或未明确相关岗位职责及工作标准。
2.节能减排基础性制度不够健全。
主要表现在未建立能源消耗定额制度、单车油耗考核奖惩制度、能耗设备节能审查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制度。
3.节能减排奖惩机制不够完善。
主要表现在未将节能减排工作纳入对支行目标管理综合考核范围,未建立节能减排奖惩办法。
4.节能减排监督指导力度不够。
一是部分时段节能减排推进、指导不力,辖内各支行相关时段节能减排工作资料零散,甚至缺失。二是对辖内各支行节能减排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力度不够,无法确保节能减排分项计量统计口径准确、数据真实完整。
5.节能减排制度执行不到位。
一是个别制度执行不力。如2008年下发的《关于报送有关节能降耗报表的通知》,从辖内各支行提供的资料看并未得到落实。二是相关工作记录缺失。通过座谈及问卷调查,部分支行节能减排工作已开展,却没有相关记录。三是中心支行机关及支行节能潜力分析还须加强,质量有待提高。
(三)绩效性工作方面
1.个别指标未完成,影响节能减排总体效果。
辖内有的支行未完成人均能耗指标及单位建筑电耗节能指标。
2.未明确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不利于节能减排工作部署。
部分支行未结合实际,对“十一五”期间“节电20%、节水20%、人均节能和单位建筑节能20%”的总目标进行量化分解,年度节能目标不明确,不利于节能减排工作的安排部署,可能影响节能减排总目标的实现。
3.能源消耗水平偏高,节能减排管理效率不高。
以2010年为例,辖内各支行人均能耗、单位建筑能耗水平差别较大。以位居能耗高点的两支行为例,人均电耗值高出平均值25个、8个百分点;人均水耗值高出平均值47个、66个百分点;单位建筑电耗值高出平均值79个、61个百分点;单位建筑水耗值高出平均值115个、155个百分点。
4.节能减排措施创新力度不够,影响节能减排效果。
辖区未探索建立能源消耗定额制度或能源消耗定额标准体系,未明确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程序,太阳能等新能源、雨水收集系统等新节水设备未得到推广运用等。
5.设备、设施陈旧,长期运行能耗高且不经济。
有的支行未进行办公楼维修改造,部分高能耗设备、设施未进行更换,节能减排效果仍有较大改进空间。
六、审计意见和建议
针对审计发现,围绕“能不能更好”这一主旨,从三个层面提出审计建议。
(一)地方机构
建议市政府节能办结合辖区能耗实际,在确定节能减排各项指标下降百分比的同时,制定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定额或能源消耗标准,明确人均电耗、人均水耗、单位建筑电耗、单位建筑水耗以及公务用车油耗定额,为辖区公共机构提供节能减排横向比较的量化依据。
(二)主管部门
1.建议上级行完善节能减排考核标准。
审计发现,按照上级行要求,仅对节能减排相关指标降幅进行考核,而不考虑具体能耗值,可能导致考核结果不合情也不合理。因此,建议上级行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考核指标,将节能减排降幅、能源消耗水平同时纳入考核范畴,使考核标准更加全面、科学。
2.建议上级行适当安排节能改造专项资金。
技改资金不足是影响节能减排效果的瓶颈因素。虽然分行按照“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原则,每年核批专项预算指标,用于县支行办公房维修改造,但受资金限制,辖内仍有支行尚未进行办公楼维修,部分支行楼内设备、设施尚未进行技术改造或淘汰更换。建议上级行进一步安排专项资金,使上述问题得到改观。
(三)审计对象
建议被审计单位及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工作水平。
1.认真整改,有效解决节能减排欠规范问题。
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合理设置节能管理岗位,健全单车油耗考核制度、能耗设备节能审查等制度,加强设施检测、设备维护和车辆管理统计分析工作,健全相关工作档案资料。二是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队伍建设。针对基层行后勤部门懂技术、会管理人才缺乏的现状,建议加大节能知识培训力度,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三是后勤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加大对县支行的监督指导力度,使各支行节能基础性工作以及创新工作都有明显提升。
2.强化措施,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绩效。
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提高全员节能意识。通过教育、控制、考核等措施,强化员工节能意识、掌握节能技巧、培养节能习惯。二是找准新的突破点,继续加强技术改造。要探索合同能源管理方式、程序,对中央空调用户端进行设计、融资、改造和管理服务,实现中央空调用户端温度自动化控制,进一步提高节电效果。三是继续强化节能管理措施。各支行应加强对用电、用水、车辆油耗的管理控制,重点在制度的有效执行、严格考核奖惩上下工夫,达到节能效果。
3.加强考核,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向纵深开展。
建议将节能减排工作纳入目标管理综合考核范围,做到奖惩结合,促进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视度。
4.统筹安排,分批次解决节能改造项目。
要求有办公楼改造计划的支行,在设计修缮方案时,必须考虑节能改造,支行相关部门验收时也要作为重点予以检查把关。要积极探索合同能源管理方式,通过节能减排服务机构提供融资方式解决资金不足困境,消除节能改造的资金障碍,推动节能创新。
七、审计成效
审计收到四方面成效:一是岗位设置更加合理。市县两级行均增设节能管理岗位,配备专职节能管理员,专门负责能源管理工作。二是管理制度更加健全。统一制定了辖区能源管理方案、单车油耗考核等管理制度。三是内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如改革办公电话管理方式,实行话费包月制,年节约话费10万余元。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支行机关2012年度水、电、油消耗量较上年度下降了11.5、3.3、10.4个百分点,以管理促节能已见成效。四是节能意识更加增强。建立、实施节能减排季度量化考核办法,考核与季度绩效奖惩挂钩。通过审计,辖区银行内部管理更加严密,职工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和谐机关建设得到加强。
八、案例启示
一、工作目的
通过开展“工业创新发展十大系列活动”,引导企业提高创新意识、加大创新投入、提升创新能力,以创新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产业提升、发展方式转变,营造全社会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推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重点
突出“合力兴工、创新强工”主题,根据《*市工业创新发展行动纲要》,围绕工业创新发展五大行动,设计十大系列活动,三十项具体活动载体,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创业激情,形成政府推动创新、企业自主创新、社会参与创新的良好工作格局。
三、工作内容及职责分工
(一)着力推进发展理念创新
1.组织工业创新发展大讨论活动。通过论坛、座谈、征文等方式,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刻认识推进工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营造“合力兴工、创新强工”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拓展思路,广泛征求推进工业创新发展的建议意见。(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市经贸委)
2.开展向先进地区和企业学习活动。组织有关部门、重点企业赴全国先进地区和企业学习考察,借鉴各地推进工业创新发展的新理念、新举措、新经验,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进一步坚定信心、创新创业。(责任部门:市政府办公室,配合部门:市经贸委、市委宣传部)
3.举办长三角十六城市工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邀请长三角十六城市政府有关领导、经济学家、企业家来绍聚会,举办工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推进区域合作,进行思路对接,共谋创新发展。(责任部门:市政府办公室,配合部门:市经贸委)
(二)着力推进发展方式创新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继续实施循环经济“850工程”,积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培育50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新增3家以上省级绿色企业;继续抓好5个省级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13家试点企业建设。(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配合部门:市经贸委、市环保局)
5.深入推进节能减排。根据《*市节能减排行动纲要》,全面实施“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全面落实节能降耗“双十”、“双百”计划,全面推行重点用能企业能耗管理红、黄、绿牌制度,深入开展“三高一低”企业专项整治,确保完成节能减排各项目标任务。(责任部门:市经贸委、市环保局、市安监局)
6.切实提高经济质量。盘活存量,鼓励企业充分利用现有土地和厂房进行“零土地、零排放”技改,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加强专业化协作,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大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提高标准厂房利用率。提高质量,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投资强度和容积率“双控”指标,进一步提高新增投入产出率、新增资金利税率。增加总量,实施技改投入“1234”计划,力争投资5亿元以上的大项目达到10只,1亿元以上项目达到200只,在建项目总数达到3000只,启动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只;确保全市完成工业性投入570亿元,其中设备、技术等技改型投入占工业投入的比重保持在60%以上。(责任部门:市经贸委,配合部门:*经济开发区、袍江工业区、镜湖新区管委会等部门)
(三)着力推进科技自主创新
7.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根据《*市科技型企业培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大力培育发展科技型企业,形成国家、省、市级科技型企业体系,力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10家以上,开发省级以上首(台)套产品10只,新产品产值率提高1个百分点。(责任部门:市科技局,配合部门:市经贸委)
8.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依托产业集群和行业龙头企业,培育发展一批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推进产业升级。(责任部门:市科技局,配合部门:市经贸委)
9.实施一批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立足*工业发展实际,摸排和筛选节能减排、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物科技等领域10项共性关键技术,进行集中扶持、重点攻关。(责任部门:市科技局,配合部门:市经贸委)
(四)着力推进发展体系创新
10.推进产业集群化。实施产业集群培育提升工程,着力提升纺织、机械装备、食品饮料、汽配、家电、家具、包装、医药成品药、建材等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能源、信息电子、先进装备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创意、网络等新兴产业及与产业集群相关联的工业设计、技术服务、信息咨询、风险投资、检验检测、人才开发、会展服务、物流配送、会计审计等生产业。(责任部门:市经贸委,配合部门: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
11.推进产品高端化。实施“品牌强市”战略,鼓励企业创建各类名品名牌,创牌数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引导企业加强品牌经营,品牌经济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立健全执行有力、协调有效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和领导机制,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制度建设。实施专利战略,争取专利申请突破1万件、专利授权6000件、发明专利100件。实施标准化战略,争取新增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订企业5家。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高的“三高”产品,形成一批产品产业单打冠军。(责任部门:市经贸委,配合部门:市科技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外经贸局)
12.推进企业规模化。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扶持计划”和“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力争新增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1家、超50亿元企业3家、超10亿元企业10家、超亿元企业100家、规模以上企业200家,形成梯队型企业群体。重点培育10家左右有国际竞争力、国内影响力、行业带动力的领军企业。(责任部门:市经贸委,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市统计局等部门)
13.推进创业全民化。按照《*市现代家庭工业发展规划》,实施“创业富民”工程,积极开展“创业*”系列活动,加强对现代家庭工业的培育扶持,力争新增现代家庭工业企业5000家,解决就业5万人左右。(责任部门:市农办、市经贸委,配合部门:市工商局、*电力局、*电信分公司、市邮政局、各金融机构)
(五)着力推进发展平台创新
14.加快推进杭州湾产业带建设。结合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合理调剂土地,加快推进市区工业北移战略,建设杭州湾南翼的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合力调整镜湖新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布局,全面实施市区二环线内企业转型提升拆迁工作。(责任部门:市经贸委,配合部门:越城区政府、*经济开发区、袍江工业区、镜湖新区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局)
15.推进开发区“二次创业”。重点提升1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重点工业功能区,以“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为原则,通过产品结构的替代、质量提升、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和产出的提高,推进“退二优二”、“二次创业”,力争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市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责任部门:市政府办公室,配合部门:*经济开发区、袍江工业区、镜湖新区管委会、市经贸委)
16.加强经济强镇村集聚平台建设。依托开发区和中心镇建设,重点整合和提升20个乡镇工业功能区、扶持和规范100个现代家庭工业集聚点建设,成为工业创新发展的新平台。(责任部门:市经贸委)
(六)着力推进发展空间拓展
17.健全企业外拓机制。鼓励企业赴境外、市外建立工业园区、生产基地和能源原材料基地,加强对外拓企业的统计管理和税源管理。鼓励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大力培育出口优势企业和出口品牌,争取企业自营出口增长20%,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责任部门:市外经贸局,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市经贸委)
18.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境外、市外优质资源,加强项目、资金、人才、科技、管理的引进,围绕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引进大、高、新、优的项目,努力实现从招商引资到选商引资的转变。开展对重点区域及上海等地的专题招商活动,召开“回乡经济”大会,开展“爱乡模范”评比活动,依托“越商创新促进会”,进一步完善内、外资招商网络。(责任部门:市经贸委、市外经贸局,配合部门:市招商局)
(七)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19.推进企业组织结构创新。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建设,重点引导家族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企业开展资本经营,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和上市企业做强做大,争取全市新增上市公司8家,新增融资40亿元。(责任部门:市上市金融办,配合部门:市经贸委)
20.推进工业管理体制创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完善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营造有利于工业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国资监管体系,推动国有资本整合提升,做优做强。(责任部门:市农办、市国资委,配合部门:市国土局、市经贸委)
(八)着力推进人才队伍创新
21.大力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建立*市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基地,组织企业家创新创业培训和经验交流。筹建工业经济特约研究员组织和经济顾问制度,建立起企业与政府之间稳定长效的互动渠道。重视培养新生代企业家,通过组织赴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大企业大集团学习培训等方式,努力实现我市新老企业家平稳交接。(责任部门:市人事局、市经贸委)
22.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技术研发人才。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重点引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属于技术创新关键领域的高端人才,千方百计吸引归国留学人员回绍创业,鼓励企业采取柔性流动、项目合作等方式聘用高层次科技人才。设立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奖励在技术研发、管理创新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责任部门:市人事局,配合部门:市科技局、市经贸委)
23.培育一支高素质技工队伍。鼓励开设与我市传统产业密切相关的职业技校或专业课程,开办软件职业技术培训班,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产业型蓝领工人。(责任部门:市教育局,配合部门:市经贸委)
(九)着力推进要素配置创新
24.缓解企业“用地难”。统筹安排和协调工业用地指标,探索盘活土地存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积极向上争取土地指标,切实保障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用地。(责任部门:市国土局,配合部门:市经贸委)
25.缓解企业“融资难”。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资金,推进乡村银行试点工作,发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积极引进外地金融机构来绍设立分支机构。(责任部门:人行*市中心支行,配合部门:*银监分局、市经贸委)
26.缓解企业“用工荒”。进一步创新劳动用工方式,积极与中、西部地区开展劳务对口合作,积极引导企业向学校“订单式”招工。(责任部门:市劳动保障局,配合部门:市经贸委)
(十)着力推进发展环境创新
27.营造良好的创新发展舆论环境。多形式、多载体、全方位宣传报道近年来*工业创新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果,大力宣传推广企业创新发展的先进典型和事迹,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配合部门:市经贸委)
28.营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围绕“合力兴工、创新强工”主题,重点推进“产业集群化、产品高端化、企业规模化、创业全民化”战略,制订完善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措施。整合现有的工业扶持资金,集中财力推进结构调整、产业提升、发展方式转变和企业竞争力增强。(责任部门:市政府办公室,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市经贸委)
29.开展工业创新发展竞赛。开展各县(市、区)政府工业创新竞赛活动,并制订考核评价细则及相关激励措施。开展以“比实力、比活力、比竞争力”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创新竞赛活动,并开展创新型企业评选活动。(责任部门:市经贸委)
30.积极推进“和谐企业”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重点开展“三合一”企业和高危行业专项整治,确保安全生产主要指标实现同步下降。完善金融稳定工作协调机制,健全金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努力维护金融稳定。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责任部门:市安监局,配合部门:人行*市中心支行、*银监分局、市质监局、市经贸委)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政府务必高度重视工业创新工作,把工业创新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对工业创新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业创新中遇到的新问题,总结和推广新经验。
一、多元产业现状
集团公司多元化产业涉及煤炭、环保、煤化工、房地产、服务业、机械制造加工、冶炼、生物能源、宾馆等行业,成立了独立法人公司39个,其中中水公司11个、能发10个、西能8个、西电公司7个、星云3个。
多元产业现有员工4505人,其中能发1386人、西电1252人、中水1068人、星云406人、西能393人。从人员素质结构看,高级职称人员占2.71%,中级职称占6.13%,初级职称占5.37%,具有职称的人员占14.31%;从学历情况看,本科以上占9.74%,大、中专占16.65%,高中技校占18.4%,初中以下占55.21%。
截止到07年6月30日,多元产业资产45.59亿元,占集团公司总资产372.56亿元的12.24%;现有多元产业项目总投资规模约944970万元,已完成投资约277739万元,占总投资的29.39%。电力以外的对外参股投资为41836万元,多为煤炭项目。
二、多元发展取得的收获
1、为集团公司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如西电的金合公司、西能的元龙公司、星云的德创环保,预计全集团多元产业将实现销售收入237560万元,利润14572万元。
2、开拓了视野、增强了信心。几年的实践让我们认识到,只要认真踏实工作、不断学习、敢于吃苦,借助主业的平台,在电力之外更广阔的天地里,同样会有更新更大的作为。
3、增长了技艺、磨练了意志。多元发展让我们真正零距离和较广泛地接触市场,见识和学习到过去学不到的许多东西,培养了我们认识市场,分析市场、开拓市场和对外协调沟通的能力。同时,跨行业发展也让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克服困难和战胜困难的过程中磨练了我们的意志。
4、树立了形象,拓展了社会资源。多元发展促使我们走出电力的围墙,向外探索。在探索中我们不仅了解和掌握了一些自然资源,更重要的是,在项目研究、开发、经营的过程中,广泛与各级政府部门、科研院校、竞争者、合作者、顾客等社会各方面接触,使社会更加准确地了解和认识**:**不仅仅只会靠电力干电力,同样也能在其它方面为**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提升了**的形象,培育拓展了社会资源,拓宽了我们的信息渠道和社会支持面,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5、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活力来自压力,集团公司提出二次创业、多元发展的要求,让企业随时处在一种有压状态,促使大家要干事,多干事、干成事。在多元发展过程中,我们不断面临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增强了干部员工的凝聚力、战斗力,大家团结协作,不断地进取,使企业时刻保持兴奋状态,避免了“青蛙现象”。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发展规划缺乏整体协调。目前各子公司内部产业有重复,缺乏整体协调。今后集团公司将作好整体发展规划,加大协调力度,对各子公司的业务资源进行整合,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2、缺乏可行的实施计划。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子公司虽然有较好的规划,但没有可行的工作计划。实施前没有结合自身的财务、人力资源等主要资源状况制定计划,遍地开花,全面出击,使得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陷入险境。项目太多,管理也很难到位,出现有资本无管理的失控现象。
3、项目研究不充分、市场定位不准。多元化发展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于是否真正与市场接轨,参与该行业的竞争,并取得竞争优势。因此,项目的市场定位十分重要。有的多元化项目直接就把产品市场定位于内部市场,不按市场规律运作,以财务部门核算的成本进行销售,产品价格远高于市场价,根本就无法参与真正的市场竞争。不但加大主业的建设成本,而且一旦内部市场有什么问题,则整个企业就陷入困境。**是品牌、是平台,是靠山,但不是金山,追求效益更多要向外部市场使劲,而不是向内使劲。
4、结构层次过多,管理不到位。搞一个项目成立一个公司,做一项业务也成立一个公司,公司套公司,中间层次太多,管理难度太大,造成管理缺位,出现有资本无管理的现象,结果是资本损失、效益流失。
5、人力资源管理不能适应多元发展的要求。集团公司人力资源没有规划、没有与发展战略协调配套。要从宏观上研究制定人力资源的规划和相关管理制度,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监管和整合。各子公司应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做好定员、定岗和人才培养储备工作,逐步实现人力资源开发与公司业务协调发展。
6、薪酬体系和劳动关系待完善。同一公司、同一行业存在多种薪酬体系,这一现象有其特殊性和历史原因。但这种现象已逐渐对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和忠诚度。作为省内大型知名企业集团,应按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劳动关系,否则影响企业的声誉,也易造成有用人员的流失。
7、经济效益不理想。多元产业主要是项目建设周期过长,单位投资成本加大,形不成生产能力或达不了产,资金出多进少,造成亏损;还有些项目是由于投资决策和经营管理的问题,销售利润率极低。从趋势来看,预计多元产业总的销售利润率从06年的2.95%上升到6.4%,还需不断努力提高。
第二部分:集团多元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关于企业发展的问题,是任何一个企业及其经营决策者必须做得一道难题。这方面的理论也很多,案例也很多,其中多元化发展好还是专业化发展好,一直是一个争持不休,没有定论的论题。因此我们搞发展,统一认识是前提、调查研究是基础、追求利润是核心,科学决策是保证。
一、多元发展是集团公司的必然选择
主业的经营现状:01-06年集团公司控股火电装机63.5万千瓦增加至644万千瓦,电厂资产从2001年的34.71亿元增加至2006年的250.5亿元,装机规模、电厂总资产、销售收入在增长,但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成本利润率在下降,主要是占发电总成本80%的燃煤成本近几年不断攀升和机组利用小时数降低所致。全省发电装机规模增长较快,特别是其它发电公司新机的投产,给集团公司在燃煤采购和发电市场上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造成有负荷时煤不足,有煤时负荷不足;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许多高耗能企业纷纷停产、转产,使过去以高耗能为主的省内用电负荷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使发电侧竞争日趋激烈。
另一方面是环保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环保标准越来越高,火力发电的排污费用负担也越来越重,按政府要求集团公司所属电厂在2009年必须全部脱硫,为此,集团公司需投入资金14亿元给老厂新增脱硫设施,而这部分投入是不会产生财务收益的,增加的脱硫电价仅勉强维持其运行成本。
8月14-15日国家发改委在贵阳召开南方地区电力工业上大压小会议,会上明确今年内将在全国试点发电节能调度,**省是首批试点省。按节能发电调度办法,机组发电调度排序分为七个序位,燃煤机组排位第六,同类机组按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进行排序。集团公司的发电机机组几乎都是燃煤发电机组,且单机容量多为12.5、13.5和30万千瓦机组。随着国家能源、环保政策的不断深化和新的高参数大机组的不断投产,集团公司的竞争优势不断丧失,今后火电厂的经营将更加艰难。
再看目前全省统调装机容量为1887万千瓦,其中火电1469万千瓦。西电东送规划建设的第一批“四火四水”项目,我们控股两个火电项目,第二批“六水八火”项目我们现在仍然控股两个项目。我们现在管理的已投产的火电装机规模已达914万千瓦,年底达974万千瓦,是全省总装机的51.6%,火电装机的66.3%。但是,在全省规划的第三批9个火电项目,共计1260万千瓦中,我们没有一个。按照全省能源发展规划,2010年全省发电装机将达到3000万千瓦。根据全省国民经济发展预测:至2020年,我省装机达4000万千瓦就可完全满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外送需要,并将保持相当一段时期。按“十一五”规划,在“十二五”期,全省还将有645万千瓦发电机组投产。就是说从现在至“十二五”期,我公司没有一个新开工的电源项目(除中水小水电外),而“十二五”以后留给全省的电力发展空间已非常有限。
从上述情况可以判断,我们不仅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没有发展延续的空间,而且现有发电资产的生命力随着政策在加速衰减,我们的生存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威胁。
一个企业如果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不求发展,就如同机器不运转,那么,企业组织的各零部件就会闲置生锈,直至整个机器报废。企业要生存就必须要发展,市场竞争是一场速度赛跑,发展慢了对手就会赶上你。因此,集团公司搞多元化发展是形势所逼,生存所需,我们必须开拓新的生存空间。
二、如何实施多元化发展
搞多元化发展成功者有之,失败者有之,有没有现成、固定的模式可供我们采用?通过这几年的学习、实践,答案是否定的。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一些客观规律,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我想这次多元发展研讨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这些年的发展实践,总结经验,探索多元发展的规律,并根据我们自身的情况,研究集团公司多元发展战略,制定为实施战略必须遵循的工作原则和奋斗的目标。
集团公司2005年提出多元发展目标后不久,向德洪董事长及时提出了“三个高度统一”和“子公司专业化支撑集团公司多元化”的公司总体发展原则。实践证明,这些原则我们必须坚持,而且还必须执行到位。
1、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业绩观。观念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集团公司搞多元发展必须首先解决观念认识问题。搞发展既要追求速度更要追求质量,就是要追求又好又快。没有质量的发展是负发展,企业发展走得远比走得快更重要,做强比做大更重要。要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做企业就是要以获取最大利润为根本目标。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生存的原始动力,没有利益,企业就没有生存的意义。我们必须在保证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去追求其它的综合效益,切忌丢掉根本点去为所谓的“面子”和“名声”和不实的业绩去做企业。要从大局出发,敢于舍弃、善于舍弃,否则只会给企业留下长期严重的隐患,甚至断送企业的生命。
2、制定可行的发展战略规划。战略就是要明确发展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而规划则是实施战略和达到目标的具体步骤。做企业不能没有规划、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否则就如同一个没有思想和灵魂的人,其所作所为没有目的和方向。
如何制定战略、制定规划,我们认为首先必须遵循量体裁衣,量力而行的原则。企业的能力是企业决策的依据,它决定于企业的资源、体制、机制、知识和技能。在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时要依据自己所具备的优势要素(市场、资金、人才、自然资源等)明确发展方向,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判别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不能三心二意,什么都想做,但什么都未专心致志去做,人、财、物等资源过于分散,最后则一事无成。
其次是配套战略的制定。仅有业务的发展战略是不行的,其它子战略也必须配套,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人力资源战略。多元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对外如何引进人才、对内如何培养人才,如何整合已有的人力资源,以满足多元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制定公司多元发展的人力资源战略。
第三选择恰当的发展方式。战术是实现战略的途径和手段,战略一旦确定,战术选择则成为首要问题,它与战略规划同等的重要。发展的方式和途径多种多样,是并购重组还是另起炉灶、是合资建设还是独资建设、是资本运营还是生产经营、是滚动开发还是全线展开、是委托运营还是自主经营,是上市融资还是银行贷款,我们都应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项目、合作对象的具体情况,结合我们自身的资源条件和需求,选择最恰当的方式,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确保成功率。
4、夯实管理基础。管理是**优势资源之一,是实施多元战略的保证。战略、战术需要层层落实,它体现在我们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只有规范、高效的管理才能确保战术的正确运用和战略的成功实现,但在多元发展中还有许多管理工作急需完善。比如计划统计管理工作,企业的经营状况、投资效果、项目建设的状况均可从通过其有关的信息反应出来,这些信息是我们经营决策、投资决策、管理决策的依据。在此次调研中尽管有财务、人事、审计、基建的专业人员,但对各公司的多元产业的资产状况,经营成本、效益状况、人员、投资很难搞清楚,大小公司和各项目混在一起。对此集团公司已高度重视,在集团办公会上有关领导已作出安排和要求,发展建设部已按要求正在建立集团的多元产业统计管理系统,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计划管理也同样存在较大的问题,有的公司生产、基建计划形同虚设,计划执行缺乏约束力,完的成完不成没用任何影响,其结果是统计数变成计划数,投资一再增加、工期一再延长。
多元发展离不开投资和基本建设,而资金管理、投资概预算管理、招投标管理、安全质量进度管理、合同管理等是基本建设管理的主要工作,它们在主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保证了主业的健康发展。在多元发展的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中,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这些管理制度,控制好投资、堵住管理漏洞,规范工作行为,使投资发挥更好的效益。
5、完善体制与机制的建设。体制和机制是保障公司组织有效运行的基础。体制是公司组织的主体构架,是硬件,机制是控制、协调构架组织有效运转的规则,是软件,两者缺一不可。目前的公司体制结构主要诞生于六年前、组织管理体系衍生于电力业务,体制结构是为西电东送而诞生,组织管理体系为电力业务的发展经营而建立。但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发展环境、经营环境、特别是利益格局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原有的体制、机制在多元发展中逐渐暴露出不少问题:投资决策、劳动人事、工资待遇、考核监督、利益分配等等。作为一个股份制集团公司,母公司与其成员单位的关系已不再是过去简单的上下级关系,也不再是围绕一个行业的不同业务流程在管理。集团公司的各成员单位都是独立法人,它们的资产来源不同,性质也不同,利益不同。它们有各自的董监事会,它们在不同的行业发展和经营,并且,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子公司,孙子公司,重孙公司的数量、层次会越来越多,关系更加复杂,不同的经营环境、不同资源条件、不同的文化背景、仍然用原有的体制和机制去运作,难以满足多元发展的需要。如何做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这需要我们在体制机制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为此,按照“集团公司多元化、子公司专业化”的战略思路,我们认为:
①.根据现有的利益格局,调整和完善公司股权结构。要让全体员工、集团各成员公司清楚知道为谁而工作和工作的价值,让员工分享经营的成果、承担失败后果。重要的是让员工看到公司发展给他们带来的希望。因此需要通过股权、期权、分红权等形式将经营者、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紧紧捆在一起,做到责任和权利、利益和风险的高度统一,才能激发全体员工和各成员公司的潜能,责任感,集团公司的经营和发展才有良好的基础。
②.集团公司与子公司的定位。要做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就必须明确定位集团公司与子公司的地位和作用,即明晰责、权、利。集团公司的作用和地位体现在战略规划中心、财务管理中心、考核评价中心、重大决策中心。战略规化就是根据集团公司的不同发展时期,制定集团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和战略实施期对战略的调整,确定集团各公司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按照各公司的发展状况(效益、速度、规模、前景)配置资源,确保战略的实现;财务管理对集团的资产和资金制定统一政策,进行统一管理,充分发挥集团优势,对各公司财务状况进行监管。考核评价中心就是建立集团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绩效考核,给集团公司在奖罚、人事任免等方面提供依据;重大决策中心就是对集团成员单位的高管人事任免、重大投资等重大事项决策。各子公司是集团的利润创造中心和人才储备中心。集团对各子公司的生产经营充分授权,进行专业化经营,创造最大利润。在专业化经营中培养人才,为专业化发展提供后续力量。
③.激励约束机制:原有的机制对电力经营发展做出的卓越的贡献。这些机制我们仍然可移植到多元产业,这也是我们进军多元产业的基础条件,但需不断补充完善。集团公司现已涉足6个行业,有员工4505人,相当一部分人员来自原电力系统外,没有股份,公司的发展与其个人的发展关联度不大,建议完善股权、期权、分红权等激励机制,对经营管理者实行目标管理等约束机制,使个人的经济待遇、政治待遇与企业的兴衰休戚相关。
6、必须坚持多元投资、专业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多元投资是对全集团而言,是有限度的,不是无限的。要尽可能在产业链的上下游上去发展。今后的竞争不仅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产业链的竞争。专业发展就是要按行业规律办事,具体体现在以下面几个方面:投资分析、技术标准、组织结构、人力资源、薪酬绩效体系、经营管理等方面。要按行业平均效益来作为我们的投资经济评价,确定投资与否;按行业的标准和发展趋势来确定项目的建设标准;按行业的特点建立组织结构;按行业的用人要求调配人力资源;按行业的工资水平制定薪酬体系;按行业的效益水平和资产的价值确定经营目标。要将我们成功的管理方法、手段、体制、机制移植到多元发展中,但必须尊重行业规律,避免在多元发展中惯性思维,避免盲目自大和裹足不前两种错误倾向。
三、多元产业发展方向及目标建议
1、围绕省内的优势矿产资源发展:继续搞好煤炭开发、抓紧建设,投产达产;大力推进煤化工项目建设,以桐梓煤化工项目为孵化器,向精细化工发展,建设黔北化工基地。
2、围绕主业需求发展:延伸主业产业链,利用我们的管理优势去整合载能产业(如金合公司),提升其技术装备水平,为主业市场创造良好条件;加快火电厂粉煤灰、脱硫石膏利用的研发,发展建材。
3、做精做强环保产业:在工业脱硫、脱硝、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处理方面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从工程设计总包向环保专用设备制造和药品材料生产延伸,做成省内第一,全国知名的专业环保公司。
一、充分认识城市棚户区改造的重要意义
(一)城市棚户区改造是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城市棚户区居民中低收入家庭比例高,特别是下岗失业、退休职工比较集中,群众要求改造的呼声强烈。实施棚户区改造,有利于加快解决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增强人民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城市棚户区改造是完善城市功能的客观要求。城市棚户区安全隐患突出,严重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城市现代化建设很不协调。实施棚户区改造,完善配套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集约利用土地,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三)城市棚户区改造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实施棚户区改造,既可以带动社会投资,促进居民消费,扩大社会就业,又可以发展社区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推进平安社区建设,是扩内需、惠民生、保稳定的重要结合点。
二、改建范围和目标
(四)改建范围。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基础设施不配套、交通不畅、消防隐患大、环境脏乱差、不再适宜居住的平方米以上的集中连片平房和简易、危陋楼房区。
(五)改建目标。各县(市、区)要确实做好城市棚户区(危陋住宅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制定和完善改造改建工作计划、年度计划和项目实施方案,纳入当地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一并实施。全市确保用三年时间,到年基本完成个集中成片城市棚户区改造任务,拆迁总面积万平方米(市区万平方米;县市万平方米),其中住宅万平方米(市区万平方米,县市万平方米)拆迁总户数户(市区户;县市户),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户(市区户;县市),使棚户区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三、基本原则
(六)以人为本,依法拆迁。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的确定和安置补偿方案的制订,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采取多种方式征询群众意见,在得到绝大多数群众支持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严格执行城市房屋拆迁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妥善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切实让群众得到实惠,确保社会稳定。
(七)科学规划,分步实施。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政府财政能力,结合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城市棚户区改造的目标任务,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安排连片规模较大、住房条件困难、安全隐患严重、群众要求迫切的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八)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城市棚户区改造政策性、公益性强,必须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作用,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和棚户区居民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确保棚户区(危陋住宅区)改建的顺利推进。
(九)统筹兼顾,配套建设。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组织好新建安置小区的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和商业、教育、医疗卫生、无障碍设施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促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四、政策措施
(十)多渠道筹措资金。采取财政补助、银行贷款、企业支持、群众自筹、市场开发等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
1.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积极争取上级补贴资金,同时切实加大本级棚户区改造的资金投入,可以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公用事业附加、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出让收入中,按规定安排资金用于符合条件的棚户区改造支出项目。有条件的可对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给予贷款贴息。
2.金融机构向符合贷款条件的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提供贷款,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根据改造项目特点合理确定信贷条件,对符合信贷条件的项目要在信贷资金规模上给予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可建立城市棚户区改造贷款担保机制,引导信贷资金投入。
3.鼓励采取共建的方式改造国有工矿棚户区。棚户区居民应合理承担安置住房建设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城市棚户区改造,支持有实力、信誉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棚户区改造。
(十一)加大税费政策支持力度。对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棚户区(危陋住宅区)周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费由政府负担,回迁安置建设的住房免收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对被拆迁居民在改建中按照国家和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法规政策取得的拆迁补偿款,免征个人所得税;对因拆迁重新购置住房或通过产权调换方式获得安置住房的,对购房成交价款或安置住房折价款中相当于拆迁补偿价款的部分免征契税,对超过拆迁补偿价款的部分征收契税。对符合住房公积金贷款条件的被拆迁居民,优先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城市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建设和通过收购筹集安置房源的,执行经济适用住房的税收优惠政策。电力、通讯、市政公用事业等企业要对城市棚户区改造给予支持,新建安置小区以外的有线电视和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排水、通讯、道路等市政公用设施,由各相关单位出资配套建设,并适当减免入网、管网增容等经营性收费,小区内的配套设施由建设单位自行建设。配套建设中小学校的,免收教育设施建设费。免征开发期间城镇土地使用税。各县(市、区)还可以根据当地实际,在权限内采取其他优惠政策。
(十二)落实土地供应政策。城市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用地纳入当地土地供应计划优先进行收储,并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对于配套建设的商业、服务业等经营性设施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供地。严禁将已供应的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用地改变用途用于商品住房等开发建设。安置住房实行原地和异地建设相结合,以就近安置为主;对异地建设的,应选择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齐全的区域。
(十三)完善安置补偿政策。城市棚户区改造实行实物安置和货币补偿相结合,由被拆迁人自愿选择。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住房保障条件的被拆迁人,通过相应保障方式优先安排。各地在保护被拆迁人利益的前提下,按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具体安置补偿办法。
1.拆迁补偿的方式可以实行货币补偿,也可以实行房屋产权调换,积极推行货币补偿。
实行货币补偿的,被拆迁人(单户)属于低收入家庭且住房总建筑面积不足平方米的,按平方米补偿。被拆迁人符合廉租住房或经济适用房保障条件的,补偿后按无房户将其纳入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申请实物配租的,优先为其配租;或者补偿后购买经济适用住房。
实行产权调换的,先依据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商定被拆迁房屋的补偿价格,再调换住房。所调换的住房,其建筑面积不得小于平方米。被拆迁人属于低收入家庭且其住房总建筑面积不足平方米的,所调换的住房平方米以内(含平方米)部分,被拆迁人不需再付房款,但被拆迁房屋的补偿价格高于所调换房屋价格的,拆迁人应当向被拆迁人支付差价。其他情况,拆迁人和被拆迁人按照房地产市场价格互找差价。对于被拆迁人一次支付价款有困难的,可以分期支付,在被拆迁人与拆迁人订立分期支付差价款合同后,应当允许其先期入住;对难以支付差价款的低收入家庭,其所调换的住房可以与拆迁人按一定比例共有;政府住房保障部门代其支付部分或全部差价款的,政府住房保障部门也作为产权共有人。被拆迁人应当就拆迁人拥有部分向拆迁人支付成本租金,就住房保障部门拥有部分向住房保障部门支付廉租住房租金。被拆迁人在具备支付能力且愿意购买时,可以将共有人拥有部分按届时的市场价格购回。
对棚户区(危陋住宅区)内已按房改价购买的现住房,按照私有产权房屋予以补偿安置。符合房改购房条件但未按房改价购买公有住房的,可以先按房改价购买后实行产权调换或货币补偿;也可以在调换住房后,原住房面积部分由居民按房改价购买,超出原住房面积部分按市场价购买。对无力按房改价购买公有住房的,应当允许其继续承租所调换的住房或由公有住房产权单位另外提供的其他住房。
2.业主自拆自建方式
在物业管理部门的指导和协助下,棚户区(危陋住宅区)的业主设立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业主委员会可以根据业主大会的授权组织业主自拆自建。因资金、人力等原因业主委员会不便组织的,业主大会也可以授权业主委员会委托房地产开发企业代拆代建。委托代拆代建的,全体业主应向房地产开发企业支付代建服务费,不得用所建住房抵顶。代建服务费由业主委员会按各业主原有住房或新建住房建筑面积向业主筹集。
棚户区(危陋住宅区)业主自拆自建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并取得城乡规划部门的规划许可;新建住房总套数原则上应与原套数一致,总建筑面积一般应控制在原有住房总建筑面积的倍以下(含倍),但不宜小于平方米。新建的住房属私有产权。改建范围内属业主共有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按照城市规划的配置要求和业主自身意愿建设。
五、组织实施
(十四)落实工作责任。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把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市人民政府对县市区人民政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纳入各级政府和主要领导住房保障目标政绩年度考核范围,每年年底进行考核。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完不成目标任务的,将予以通报批评;问题严重的,追究政府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县(市)、区人民政府是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明确部门责任、具体措施,切实做到规划到位、资金到位、供地到位、政策到位、监管到位和分配公平,确保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顺利实施。
(十五)健全工作机制。各有关部门根据部门职责,完善配套政策,加强工作指导。财政部门要会同税务等有关部门制定城市棚户区改造的税收支持政策;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完善土地供应政策;人民银行、银监分局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财政部门指导督促金融机构做好金融服务工作。各级人民政府要健全部门协作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十六)编制规划计划。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把城市棚户区改造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结合起来,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编制城市棚户区改造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因地制宜地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汇总后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十七)确保工程质量。要严格执行法定建设程序和技术标准规范,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要优化新建安置住房的规划设计,在较小户型内实现基本的使用功能,满足基本居住需要。要按照节能省地环保要求,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有关住房质量、建筑节能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应在建设合同中予以明确。
一.日常工作完成情况
1.20XX年度共完成约1485项零维修工作,其中有公共区域,业主维修,商户维修等。得到业主商户的好评和认可。
2.加强现场管理,对小区装修单元施工按管理处规章制度进行监督,使之不影响小区外貌和安全管理,对商铺的中央空调和消防管道改造要求按工艺规范施工,保证中央空调系统和消防系统的正常运行。
3.4月份重新修订了岗责和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改进了工作记录和设备运行记录,把岗责落实到实处 。
4.每月抄写计算水电表,配合财务做好每月水电计费和管理费的收取工作 。
5.A、B栋走火梯改造。原环形灯加电子镇流器成本约30元一套,改造后节能灯成本约10元一支,改造数量约160支。
6.A.B栋走廊灯改造。原36W一体化排管灯成本约35元一支,改造后节能灯成本约10元一支,改造数量325支。
7.协助商铺用电增容线路改造。(如;
邮政银行、农商银行,二楼202、210、219华银公司)
8.银业国际负一层水泵噪音的处理。生活水泵房在使用过程出现震动和噪音导致A栋多户业主曾多次投诉水泵噪音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后经环保局,施工单位的改造已解决此难题。
9.地下车库出入口对调工程及露天停车场安装岗亭和道闸.减速带。
10.在雷暴雨期间及时对小区明沟管道垃圾疏通工作以及做好排洪防汛工作。
11.跟进小区遗留工程维修。(修补墙壁裂缝、补漏、维修门窗等)
二.施工改造
按照公司布署,经集团公司同意,工程部较好的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各项施工任务,为公司节约成本。
1.一楼安管部、工程部办公室装修。
2.地下车库入口处路面倒水泥。
3.观光电梯大堂门口铺设无障碍通道。
4.一楼商铺前面绿化带改为铺设环保砖。
5.02岗旁草坪改为铺设石子路。
三.设备设施的维修保养
目前小区设备保养情况总体还是比较到位的,所有的设备按照设备保养说明书进行保养,每日巡查,目前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1.严格按照配电系统运行保养的规范要求,参照年度工作计划,完成大夏核心配电室设备的运行、检修和清扫工作。同时对各楼层配电管井内母线插接箱定期进行保养
2.电梯检查方法的更新。针对电梯事故的多发,而工程部检查工作时又未发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原有的检查方式进行改进和完善。在原来只对机房、电梯主机进行检查的基础上,加强了检查中乘坐舒适度、稳定性及噪声情况的检查,到轿顶运行观察、底坑的查看。督促维保单位提高维修保养水平消除故障隐患。加强电梯维护保养跟进监督工作,使银业国际10台电梯顺利通过质量技术监督局一年一次的电梯年检,并取得电梯安全使用证。
3.严格按照消防管理规定抓好楼宇消防设施的日常管理,对消防设备进行了全面检修和防锈加油工作。规范消防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为使应急灯、疏散指示灯系统的运行良好,确保火灾发生后每一个疏散指示灯、安全指示灯、楼道应急照明灯亮以引导业主(用户)有序地进行应急疏散,减少人员伤亡制定《应急灯、疏散指示灯系统保养规定》并配发相应的记录表格,对应急灯、疏散指示灯系统保养进行规范。及时发现有问题的灯具进行修复,进一步提高消防设施设备运行可靠性。
4.中央空调设备的维修保养,对天面冷却塔和冷冻水管道每月进行清洗。每月对一~三商铺180台盘管风机普查并对其中12台存在不同问题的盘管风管进行了维修,6月份机房和天面冷却水管进行除锈和油漆,提高了设备安全运转性能,保证夏季制冷的正常供应。
5.发电机每月进行一次保养,保养时例行开机运行15分钟,确保停电时能快速进行发电。
6.生活水泵房每日巡查2次,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为业主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7.弱电设备保养工作,对楼内弱电管井进行了全面清洁、整理工作,配合电信、移动、联通等公司进行设备的安装维修和保养工作
8.易出问题节点汇总。因为设施设备绝大多数的故障都是由于个别重要部件损坏造成,如供水系统的故障大多是由于止回阀和电磁阀、液位计造成,烧电机多为交流接触器的触点拉毛受损造成,电梯的故障多为光膜、门机、平层器、控制柜的各种接触器造成。要求各维修部逐步建立设备故障台帐,进行易出问题节点汇总,做到心中有数,加强此部位保养工作,提高设施设备安全保障。
四、在能源管理、降低消耗方面
我们对园区内的公共电气设备、设施进行摸底排查,找出节能降耗的方法,对需要且能够改进的设备、设施作出节电改造方案或建议,逐步进行改造:
1、将车库照明、楼内通道照明、大厅照明、电梯厅照明及步梯间照明等分出白天和夜间照明;
在保证整体照明需求和造型完整有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灯具使用数量,如将连排灯照明改为隔灯照明方式等。
2、对大功率机电设备加强巡查,确保电机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提高效率。加大控制设备的维护,减少大功率设备的超停次数,降低功耗。
3、做好修旧利废工作,对更换出的文件、灯具、镇流器等进行维修,通过更换零件或重新拼装等方式修理旧件,减少新件的使用。
4、全年能源消耗:电::668805度,水:3744方
五、技能培训
工程部是一个后勤保障部门,也是一个专业技术很强的部门,同时这也正是我自己的专业,对工程部员工进行了智能化系统、强电系统、中央空调系统、发电设备操作、电梯应急处理等相关专业的培训,使各员工都熟练掌握了物业设备设施的应急处理及操作流程,保证设备设施安全运行。
六、目前存在的问题
1.专业技术水平还比较欠缺
2.工作流程中,规范操作的统一性不强,对外围单位监督检查工作做得不够细致
3.仓库材料摆放不够规范,东西摆放比较乱,没有贴明显标签
4.个别工作进度均比计划拖延滞后,维修工作的效率和维修质量有待提高
5.和各部门工作衔接还不是很完美
七、20XX年工作计划
1.针对去年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2.按照月、季、年度保养计划对设备设施进行保养
3.跟进各维保单位的维护保养工作,并对维程,结果进行监督检查
4.随时做好防汛、防火等措施,完善设备设施及各项应急预案,做好检查及检修工作,确认设备设施及人员安全
5.随时处理各项报修工作
6.完成领导下达的临时性工作
7.适时进行岗位培训、技术培训、员工考核,努力提高员工素质
物业公司年终工作总结20xx年我们的工作紧紧围绕集团公司“规划管理、提升素质、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的总方针,时刻践行着为集团公司的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的总目标,加强了企业内部管理和员工自身素质的培养,不断创新,努力完成着各项任务,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主要完成的工作、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完成的工作
1、理头绪、抓管理、树形象
一月份我们从四川人手中正式接管物业后,首先将众多的头绪进行梳理,迅速从中理出主要的迫在眉睫的几件事。首先,抓管理、促效益、树形象。小区的管理说到底是为业主提供各项满意的服务。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服务者素质的高低和能力的发挥。物业公司年终工作总结。在工作中不仅需要有好的态度、好的服务理念,更要有专业化管理。对此公司制定了精细化的管理制度,明晰化的流程程序,做好了职责定位,使物业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其次加强人员的培训工作,增强服务意识,树立企业形象。我们有针对地对员工的职业道德、礼仪礼貌、行为举止及专业技能进行培训,使得在职员工迅速达到了服务要求。出色的服务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2、春节为小区营造欢乐、喜庆、祥和的气氛
节前,我们组织保洁人员对小区公共设施设、楼道、停车场、院落、花池、草坪的垃圾进行了彻底的清扫、清倒,整治了卫生死角;组织安保人员就节日安全防范进行培训,制定了安全应急预案,明确了分工,落实了责任,加强了措施;在小区设立*燃放区,指定燃放点,由专人负责巡查;节前工程维修人员对小区各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了彻底的检测、维修,保证了节日期间水、电、暖及各类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为营造节日气氛,我们在小区大门及院落挂灯笼、摆放吉祥物,院落、树上、假山挂彩灯、贴挂标语,还给小区各单元门贴了春联、送了“福”字、给业主送维修报修服务电话卡、张贴了温馨提示,同时慰问了a、b区业主代表30户。真诚、温暖、快捷的服务确保了小区节日的温馨、祥和、安全;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在小区院落成功地承办了了一台,精彩的表演、热烈的掌声、欢快的笑声将节日的气氛推向一个。物业公司年终工作总结。
3、对小区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治,共用设施设备进行系统维修
为了彻底改变小区业主对物业的看法,也为了彻底解决小区多年来存在的一些问题,春节过后,我们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开始了对a、b区的共用房屋及共用设施、设备进行维修,对环境进行彻底的整治。先后投资20余万元,更换了小区19扇单元门,清掏了44口供暖、供水井杂物,维修、更换楼内外管井阀门720个,检漏修补屋顶漏水60余户,更换住户玻璃400多块、对60多户的住户窗框进行维修,清掏小区污水井67口、化粪池4个,修补拓宽路面200多米,更换了a、b区的监控设备。除了以上的整体大的维修外,我们还接了500多个维修单,回访住户300多户,业主对我们的满意率达98%以上,接到投诉3起,并圆满地协调解决。
4、建全档案,对各类手续进行年检
为了加强公司内部管理,便于更好地服务业主,四月份我们将物业公司所需、所缺的档案资料从相关部门一一调回并存档,接着对各类手续进行年检,提早顺利地通过完成相关部门要求的手续年检。
5、对小区进行绿化美化
为了进一步改善小区环境,我们在集团公司的支持下先后栽刺柏14000多株,装点假山边鲜花800多盆,种植鲜花16000棵,与此同时对以前种上的花草树木进行除草、修剪,精细打扮后的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6、加强宣传力度,配合、社区完成“创城”工作
物业服务不但是理性的行为服务,还应该包括人文的思想教育与感化。我们在整治小区环境的同时,也通过宣传广告栏向业主宣传“创城”理念、消防常识、业主行为规约等,先后展出了15块宣传牌匾,张贴了40多张天骄街道关于全民参与的“创城”宣传广告,发放了400多张文明城市市民调查问卷及200多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民须知》。广大业主通过这些舆论宣传,自身素质、“创城”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与此同时我们也注重了公司文化的建立,我们动员广大员工认真学习企业文化,点击集团公司网站,了解集团公司的成长过程,培养员工热爱企业的意识,我们还积极地为公司网站投稿,半年来我们共为公司选送稿子4篇,4篇都被网站采用发表。我们也为物业监察大队先后送去5篇关于我们小区物业管理方面的稿件,其中《我们就是要感动“上帝”》一文在9期物业专刊上发表。
7、配合集团公司完成c区奠基开工典礼的准备工作及善后工作
10月22号——11月25号,我们除了值班人员外,其他员工全部出动到c区,很好地完成了集团公司交给我们的清扫售楼部卫生,布置会场、,包括插彩旗、摆放鲜花等,负维护会场车场秩序、安全卫生等任务,并处理了会场善后事宜。这次的活动,我们的团队服务技能得到了锻炼,团队的自身素质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8、d区的前期介入
(1)组织架构的建立
(2)人员的招聘
我们通过人才招聘市场以及发动在职员工,采用不同方法、不同渠道对所需员工进行招聘,严格筛选,择优录取,为公司招聘下大部分所需员工,目前招聘工作还在进行。
(3)新员工的培训
我们对新入司员工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包括企业理念,岗位职责,行为规范,考核制度,员工手册以及安全操作常识等培训。新员工的上岗基本技能迅速掌握,团队的服务能力得到了保障。
(4)交房资料的准备工作
我们整齐了《业主入住通知书》、《业主装修合同》、《物业服务合同》、《物业管理规约》、《业主服务指南》等交房时给业主的相关材料,同时我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对d区的相关配套设施设备的建立以及业主档案的建立。
9、员工的着装
6月份我们统一了员工的服装,员工的外部形象的树立给公司形象增添了不少光彩。
二、体会与不足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一个好的团队离不开上级部门的支持,我们的大量工作离不开集团公司的支持与帮助。我们会紧紧围绕在集团公司的周围,努力为玺建祥房地产后期服好务,为玺建祥房产创名优品牌而努力。同时我们也体会到只有真心实意、踏踏实实为小区业主服务,业主就会把好的“口碑”送给我们。我们会继续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力争把玺建祥物业打造成品牌物业,为集团公司增添光彩。
当然,我们在这半年的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员工的服务技能不够精熟,安全防范意识不够强烈,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还做的不够科学、规范,员工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
三、下一年的工作打算
1、全力以赴将d区项目的接管工作完成好。
2、培养市场,加大广告宣传,树立品牌意识
鄂尔多斯市的房产开发及玺建祥房产开发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发展前景,我们要做好市场调查,总结一年的工作经验,做好业主的回访工作,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我们的企业知名度。
3、做好我们的回访我工作,特别是业主的报修工作。及时、真诚、贴心的服务永远是我们工作的主线。
4、加强a、b、d各项目,各部门的内部管理,加强员工的培训学习,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素质;继续完善和规范各项管理制度,为公司的各项工作的展开打好基础。
5、配合集团公司完成c区的前期介入工作
6、做好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安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安全教育,实行群防群治的原则,通过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小区业主和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为小区创作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7、结合实际情况,多从细节考虑,紧跟集团公司步伐,协调好内外部门关系,多为集团公司排忧解难。
总之,我们物业公司会在集团公司的带领下,重管理,抓培训,创新服务理念;重品牌,拓市场,增强竞争实力;重人才,创机遇,扩大发展空间;励精图治,开拓物业市场,众志成城,创玺建祥物业辉煌。
物业公司个人工作总结201x年以来,本人以公司为服务理念,努力学习,认真工作,现对此期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参加前期交接房工作。
本日于201x年2月21日进入公司xx物业管理部,在老员工的带领下,本人虚心学习,为xx二期D.E栋设施设备验收。为交房及日后的物业服务做充分的准备工作。
二、xx二期交房工作。
从3月30日交房起,本人隶属于验房组,陪同前来接房的业主验房,为其对户内的配套设施做介绍,就其有疑问的地方做详细解释。在为期一个月的集中交房期间,我学会了许多东西,学会了如何更融洽的与人沟通,学会了用更专业的知识去为客户排忧解难。
在此期间,本人收获颇多,也总结了一点点如何顺利的完成陪同业主验房的经验,xx二期的交房工作比较顺利也相当的圆满,其中也有着一份我的努力,为此我感到衷心的高兴和自豪。
xx二期交房工作完成后,本人于201x年4月25日xx调入西彭西城华府。负责西城华府的前期工程进度追踪与工程质量监督,西城华府是我司的一个新楼盘,也是公司的一个新窗口,在这里,很多来自各个地方的我们走到了一起,大家成为了同事,成为了朋友,都为着公司的发展壮大而努力。
三、xx的交房及准备工作。
在接房前的筹备工作中,我们都很努力,各种资料,细节,说辞都准备得很充分,美中不足的就是,因为时间关系,未能够进行分户验收,以致后期维修量偏高。为期一个星期的集中交房期间里,交房数量达百分之八十,而至今,接房数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九五以上。
四、设备设施的验收
自xx交房前一周开始,我们工程维修班的同事就开始了对小区里面的设备设施的验收,经常都是加班加点,维修班工程人员连续加班半个月。我始终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新楼盘交房开始后,我和同事们起早贪黑,虽然很累,但是我们都觉得过得很巴适。
五、装修监管
在接房后到今日已有五百多户业主办理了装修手续,近百家业主已入住,来年我们将继续对装饰装修进行监管。
六、设备的保养及监管
在设备交接后,紧接着就是设备的保养,我与维修班同事做到了每月对发电机,配电设备,供水设备,消防设备,照明设施,运动健身设施等进行定期保养,并对电梯保养进行定期检查督促,由于很多设备好在保质期,我们要做好与厂家的沟通,有问题及时通知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