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现代美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1民间美术的审美性
民间美术的审美性在人们的脑海中一直是极富艺术形态的,其具有独特的造型艺术、色彩艺术等,比如民间美术的剪纸、刺绣等就体现了“吉祥如意”之情,其图案多为富有意象化的福娃,燕子等,在色彩上普遍采用传承中国喜庆欢乐气氛的红色,总而言之,民间美术具有独特的审美性。
1.2民间美术的民俗性
民俗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不同的民族各具民族风俗,是对人们社会生的一种不同诠释,而这种诠释,却成就了民间美术另一种艺术特征,例如,民间美术中的风筝、年画等,早就不仅仅是原有的功能和形态,而是经过民间美术的雕琢,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民俗文化形态,在祈福、祭祀等活动中经常可以看到。人们用色彩丰富的风筝来驱走一年的霉运,用年画娃娃来祈祷来年的福气,这些都体现了浓浓的民俗风情。
1.3民间美术的实用性
民间美术来源于民间文化,因此一直保持着民间生活最原始的形态,民间美术的“本元性”使其与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所以民间美术是生产者的艺术,是将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以艺术的形态来展现。如在民间饮食文化中,面花成为了民间艺术造型的典型,这是一种用简单的面来创造艺术形态的一种方式,体现了浓浓的生活气息。
2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
2.1造型设计启示:道法自然
造型和形象是艺术设计的第一大特征,而中国民间丰富的艺术造型是非常值得现代艺术设计借鉴的,由于民间美术造型讲求视觉独立性,其独特性体现在其取材和造型体系不仅仅来源于单纯的自然取法,而是在其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种自由而又随意的创作过程,作者通过作品将其观念暗寓其中。现代艺术在造型上可以充分借鉴民间美术的造型。首先,在设计思想上,应充分借鉴民间美术“不拘一格“的造型风格,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能是创作灵感的源泉,再通过主观的审美进行二次创造,使民间美术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中,形成独特的风格。其次,在造型的取材上,可以借鉴民间美术的造型意象,为冷硬的现代艺术设计增添些许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
2.2色彩运用启示:配色鲜艳
色彩是艺术设计的精髓所在,现代艺术设计在色彩上也要借鉴民间美术色彩的精髓之处。民间美术源于民间生活,民间生活随着时间的变迁形成了具有民族特征的色彩,例如我国的年画、剪纸、皮影、木偶、脸谱刺绣等都呈现出色彩丰富的文化底蕴。中国的五色观源于传统的五行观念,将“东、西、南、北、中“的空间观念搭配五种色彩,形成东方主青色,西方主白色,南方主赤色,北方主黑色,中央主黄色的独特五行色彩组合。其次,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将“吉祥如意”也延伸到了色彩中,以“红红绿绿”来体现吉祥如意,譬如节假日的年画,对联等,都以红色作为主色调,突出节日的红火热闹。这种将风俗愿景与艺术形式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感受到节日的喜庆吉祥,更能体味浓郁的艺术气息。
2.3创作观念启示:保留民族性
西方传统美术的基础就是模仿再现真实的客观对象。这种观念起源于古希腊,作为美学体系,则确立于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完善了真实的概念,以透视、解剖、明暗等科学法则充实了再现客观对象,描写真实的艺术表现手法,使模仿客观对象确立为传统美术不可动摇的基础,一直延续了几百年。
随着科学技术在19世纪的迅猛发展,传统艺术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照相术的发明和普及对模仿写实的艺术构成了强烈的冲击,艺术家感到震撼和危机,纷纷寻找新的出路。而东方艺术的适时传入,让西方艺术家大开眼界,认识到非写实的、平面感的、表现性的绘画同样有着独特的魅力,他们奉为经典的模仿艺术仅仅是众多的艺术观之一。于是以塞尚为代表的后印象派画家开始强调主观精神的表现。到了20世纪,这种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表现派、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的出现,他们或者着力于表现强烈的自我心灵感受,或者强调于潜意识的客观描绘,把过去传统写实的审美标准放到了并非那么重要的位置,充分表明了现代美术表现心灵真实的特征。
二、美的标准出现多样化
传统西方美术的基础和标准是模仿客观现实世界。人们在两千多年的艺术史中,逐步建立起一种统一的、绝对的美的标准,这就是真实和优美,对人们的审美影响极为深远的结果。
无论艺术家采用什么样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作品都是具象的,统一于现实世界的,尽管期间不断涌现浪漫派、写实派、印象派等多种美术流派,但写实仍然是它们不可动摇的基础。宏观地看,由于写实这一至高无上的模式的影响,这些美术流派在美术变革历程中的变化微乎其微。以塞尚为首的后印象派开始着眼于主观精神的表现,他们发现主观感受变化无穷,只用真实优美的客观形象是远远不能表达的。客观真实固然感人,但心灵的真实更具感染力。优美使人愉悦,丑陋同样使人震撼。
三、现代美术的价值在于发现和创造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工业社会的形成,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认识观念都在发生变化,这种理性精神已失去了原有的权威性,各种非理性的、精神分析说都纷纷向它挑战。现代精神下产生的艺术观念大大拓展,人们不再拘泥于模仿现实,而在艺术观念、艺术表现手段、艺术语言等领域积极地探索和创造。人们认识到,美术中最有价值的不是它的技巧和内容,而在于不断发现和创新,艺术体现的是现代社会的创造性思维。美术的历史本身就是在创造和发现中前进的,只不过由于历史的条件局限,19世纪以前的美术进展缓慢,基本上都是美术风格上的变化,对于艺术的表现形式始终缺乏本质的变革。而美术史的前进过程就是在否定已有风格基础上进行的,新奇又有创造性的东西备受人们关注。正是这种创新的特性,毕加索把人体肢解,并按照自己的思路重新组合,结合非洲黑人的木刻艺术,把观赏者带入一种全新的创新境界。而后来的艺术家则更是前进了一大步,他们摈弃了传统艺术技巧、绘画方法和工具材料,积极发挥主动性,大胆开拓新的媒介领域,打破了美术与美术、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界限,开辟了现代美术百花齐放的新局面。四、现代艺术过程化
在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里,生产力低下,生活范围狭窄,人们总是醉心于永恒的基业、永恒的关系。在这种仅仅能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的社会,人们尤其看重的是结果,却从不看重过程。基于此,传统艺术也只注重最后的作品,对于创作的过程并不怎么关心。
而在现代社会里,生产水平得到空前的提高,科学技术不断改变着社会的物质生活和人们的精神生活,生活节奏大大加快,短暂性、新奇性和多样性已成为现代社会的特点。短暂和新奇与过程是紧密相连的,因为过程意味着向未知的领域探索,就像人类对生命和生活本身的认识一样,生命的价值并不在死后产生,而在出生到死亡这一变化过程中蕴含。人活着的时候,不断有很多的目的和追求,一旦死亡,一切目的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追求生命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同样,艺术家更看重艺术的创作过程及过程中所得到的感受和体验,而把结果看成是次要的东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流行于美国的行动画派,以及后来的行为艺术等都是在这一现代艺术观念中产生的。
五、现代艺术生活化
在传统艺术的观念中,艺术和生活被视为两个不同的范畴,普遍认为艺术高于生活。艺术具有非功利性的特点,属于精神生活的范畴;而生活是人们的现实存在,属于物质范畴。在传统社会中,一部分人分离出来,专门从事艺术活动,其他人则从事物质创造。这种划分长期以来占据了人们的头脑,被视为天经地义的准则,但这种划分割裂了生活和艺术的联系。
现代社会应当是更完善、更高级的社会。现代社会的人也应该是精神和物质结合的完善的人。生活本身就可以是艺术。这种“艺术就是生活本身”的观念在20世纪下半叶的西方艺术中追随者众多。他们认为,生活是生命过程的体现,生命过程就是不断追求,不断满足,再不断追求,以求新的满足的过程。在这种不断创造、不断超越的过程中,人们体会着种种微妙感受,这才是生活的终极目标。而艺术的本质同样是对生活中前所未有的事物进行创造和发现,艺术不应当是对现有的美的事物的模仿。既然生活与艺术的本质都在于不断地创造和发现,那么如果人们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生活,从中创造和发现前所未有的事物,生活本身其实也就成为了艺术。于是,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有的艺术家开始从生活环境和工业产品中选取物品和素材,这就是波普艺术,波普艺术是对现代工业社会的肯定,对社会现实的重新关注,对现代生活的直接反映。它是艺术走向生活这一观念的具体体现,也是抽象艺术之后最具影响力的艺术思潮。
[摘要]与传统美术模仿再现的审美特征相比,现代美术的审美标准更加多元化。本文透过现代美术纷繁复杂的表象,从多方面论述了现代美术的特征,以期对读者在鉴赏现代美术作品时能够找到现代美术的规律,从而能够理解、欣赏现代美术作品。
[关健词]模仿再现主观表现标准多样化过程化生活化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2.
[2]瓦尔特·赫斯.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5.
1.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学生对所学内容缺乏兴趣我国现阶段的小学美术课堂还存在以教材为主的教学方式,无论在教材的选择还是课堂教学的设计上都缺乏创新意识,这就使美术课堂缺乏活跃的氛围。小学生的课堂实践是按照固定的形式开展的,长此以往会严重束缚小学生个性的发展,也就无法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设备不够健全,导致教学手段落后一些学校没有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美术教学方面,这就导致美术课堂没有完善的教学环境,同时缺少先进的教学设备。在教学过程中,单纯依靠教师对新知识的讲解,以教材中的范例为学习道具,小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地听完并听懂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因此,应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改变教学手段,从而提高小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成为当下基础美术教学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3.受固有教学模式影响,教学观念落后由于受固有教育模式的束缚,即使新课程改革已经深入到学校教学的各个科目,但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思想依旧是一些教师的主流教学观念,这就使教材的知识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置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轨。同时,固有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和教材为课堂中心的,教师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开展课堂教学,而忽略了课堂的主体——学生,这就使美术课堂毫无生趣可言,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内容不感兴趣。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途径
1.创新课堂教学设计,突破固有教学模式的束缚,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一,明确课堂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给予学生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并为其创造相对放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要使现代绘画艺术的创新意识完美融入小学基础美术教学,就要求美术教师运用情境教学,创建美术课堂情境,从而提升小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2.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只有不断丰富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才能突破以往美术课堂教学的局限,将现代绘画艺术融入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丰富绘画的具体内容,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3.提高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小学美术教师要想更好地将现代绘画艺术的创新意识融入课堂教学,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对现代绘画艺术要有深刻的认识及见解,强化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为提高自身专业美术功底而持续“充电”,真正掌握现代美术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从而完成美术课的基本教学任务。第二,小学美术教师要实事求是,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求选择相应的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并关心学生,从而激发小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结语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广泛上指的是中国手工业发展中将艺术融入到手工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时代性的传统非物质文化,即所谓的将审美和实用结合在一起。传统工艺美术最大的特点是手工艺性较强并且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品种繁多,受到中国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广泛喜爱。在中国古代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可谓是达到了巅峰,其中典型的代表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就融合了很多的传统工艺美术的内容,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中能够看出中国历史的发展,及其时代特点。同时,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产品作为一种商品,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为我国人民带了很大的经济财富,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整个的发展过程中坚持的是体现工艺自然的美,真实的美,质朴的美。但是,随着大机器时代的到来,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工艺发展速度明显不如工业发展程度,同时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发展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再加上人们片面地追求工艺美术中的经济效益部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的生命力和创新整体表现不佳。对此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采取合理化的措施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提高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生命力,创新传统工艺美术,不断地为中国工艺美术融入新鲜的血液,实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健康发展。
2提高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生命力和现代创新
2.1正确认识传统工艺美术的积极作用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民间手工工艺和美术结合长期发展的产物,蕴含了丰富的民间艺术和智慧,不论是经济价值还是技术价值和文化价值都很高,对此应该正确认识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价值,重视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传统工艺美术的相关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针对传统工艺美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制定科学的应对措施,同时对市场进行调研,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创新传统工艺美术发展规划。政府应该给予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鼓励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2.2搞好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工业之间的联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逐渐地朝着现代工业的方向发展,在当前的环境下,传统工艺美术要想得到传承和发展就必须同现代工业相结合,搞好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工业之间的关系,利用现代工业发展的优势弥补传统工艺美术发展较慢的不足。这样不但能够实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现代工业的发展中也融入了传统工艺美术中的优势,能够提高现代工业的发展水平,实现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工业的共同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
2.3创建传统工艺美术社会服务平台
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应该同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创建信息平台,完善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体系和服务体系,制造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点。如创建一批具有传统工艺特色的批发市场,同时国家的教育教学部门应该开设相关传统工艺美术课程,提高下一代对传统工艺美术的认识,培养下一代传统工艺美术观念,从而充分地引导和推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2.4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壮大传统工艺美术队伍
在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和继承中,始终要坚持人才第一的基本原则,正确认识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传统工艺美术队伍尚不健全,对此应该加大对工艺美术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力度,做到结构合理。同时教育部门加大对传统工艺美术老师的培养力度,通过有效的政策刺激推动教师队伍的发展,增加该专业方向老师的工资待遇。同时相关的部门应该对传统工艺美术方面的创业进行扶持,进行资金支持,并给予一定的鼓励,刺激传统工艺美术的健康稳定发展。
3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现代工艺美术的进步,传统的工艺美术设计不能够满足当前人们的美术精神享受,美术工艺的改革在当前是必要的。现代工艺美术主要是在根据传统美术设计上的优点,从内涵和形式上不断进步和创新,从而形成符合现代人审美的美术工艺。在现代工艺美术设计中,明快简洁的风格是当前的主流。随着美术工艺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体系,并且有着鲜明的创造特征。
2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创造特征探讨
2.1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创新性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工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涵盖的范围也比较广。现代工艺美术要想在世界市场中取得一定的地位,加强设计技术的提升,不断对技术研发创新是很有必要的。跟上时代的脚步,就需要新的设计模式和新的构思方法。根据艺术的发展进程来看,现代工艺美术在设计部分打破了传统的形式,不只是看重产品的功能和效用,更多的是注重设计理念,在作品中添加更多的时代感元素。当前的设计,在审美情趣、文化涵养、道德理念等各个方面都有着独特的创新性,把握作品的艺术品位。
2.2现代工艺美术设计技术的创新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在现代工艺美术设计技术中运用设计软件越来越频繁。艺术设计中一些设计软件如PS、CDW等正在被运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当设计人员在运用这些设计软件时,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和设计水平,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为创作其他作品节省了时间。当设计人员熟练地使用PS时,根据PS的功能,可以省去大量的时间,并且将信息技术与现代工艺美术密切的联系一起,提升了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推动了现代美术设计技术的发展。采用技术促进创新,提升创作水平,才能设计出符合当代需求的美术工艺作品。
2.3现代工艺美术设计构思的创新性
在现代工艺美术设计中,设计构思是其中重要的环节,也是设计开始的环节。良好的美术工艺作品,需要创新思维作为创作指导,将审美理念融入到工艺美术设计当中去,才能保证美术工艺作品的价值性。为了能够得到形式各异的艺术构思,在工艺美术设计加入创新性思维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采用创新的思维对素材进行收集,然后加工、处理。在当前的现代工艺美术设计中创新性的构思模式已经慢慢体现出来。结合现代工艺美术设计形式,从价值观、审美、科学科技等方面体现出创新性。当代的美术工艺艺术家,对社会中各个方面的信息广泛关注,当出现热门的事物,就会被加入到美术工艺艺术创作。因此,当前的艺术创作具有鲜明的实效性。在美术工艺作品在创作中,创新性的思维已经深入到设计者的内心,表现在设计者的设计构思当中去。一些作品都很精妙地表现出事物之间所存在的规律和内在联系,精准的展现出设计者的创新性的构思。为了能够提升构思的创新性,美术工艺设计者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查找资料,对资料进行处理,结合自身的体会,为工艺设计理念提供更多的创新性内容。
3加强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创造特性对策
3.1加强合作设计
当前的工艺美术设计学习已经有所提升和改善,从单一的注重技能训练提升到人文性质设计者的创新精神,但是现在的美术工艺设计中还缺乏对设计师合作交流的重视,只停留在表面。设计师相互之间没有思想的碰撞和技术的探讨,从而使得设计者思维限定在单一领域。根据设计者的自身情况和能力接受情况,制定有效的设计方案,在管理形式上,重视对设计者小组合作设计的培养。加强设计者之间共同协作,共同探讨,合作解决现代工艺美术设计所遇到的问题,获取相应的知识,相互之间进行探讨,让设计者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中所处的位置。例如,在工艺美术设计中,管理者要转变管理形式,从单一的指派任务形式到自由发挥自身的特点,选择其他设计者进行工艺美术设计,促进创新思想的交流,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通过多方面的平台和途径,来满足设计的需求,促进团体之间的交流合作,从而提升设计者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能力。
3.2营造民主、平等的工作环境
从古代的艺术发展进程来看,艺术开始没有界限,强调和展现的是艺术的个性。在当前的艺术设计环境下,如果设计者的思维特性没有能够完全施展开来,那么就会使得所设计的作品缺少灵魂。因此,在美术工艺设计者设计中营造民主、平等的工作环境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保证作业空间的舒适性,从而更好地激发和提升设计者的创作激情和创作灵感。在管理方面对待设计人员不能适用于常规的管理手段。管理人员在与设计人员交谈时,要注重自身的语气,管理规定要结合设计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注重民主气氛的营造。在和谐的环境下,可能创作出让人震惊的作品。真正的艺术家都有着各自的个性思维,可能一些个性不能被大众所接受,但是正是这些各异的个性思维才创作出许多个性的作品。因此,对于设计者的管理上,管理者不要将自身的想法强加到设计者身上,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创作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作品。
3.3提升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现代工艺美术设计中,需要对现代技术的运用和掌握。当前的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综合性人才水平还有待提升,应该要加强对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综合性人才队伍培养,以此来满足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需要。现代工艺美术设计技术的研发创新,更应该对现有的美术工艺设计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并且能够让他们能够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艺术作品设计的重要性。工艺美术设计人员在工作中应该培养创新能力,加强对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创造特征的了解,提升工作的积极性。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相关的信息技术,对设计人员进行指导,更好地培养创新、实践性人才,保障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稳定,满足现代工艺美术对人才的需求,促进现代工艺美术设计可持续发展。
4结语
许多家长和教师对于小学生的美术教育不够重视,导致小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较差,从而影响到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水平。当前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教师专业素质较差。当前我国许多小学美术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美术教育,有的甚至是从其他岗位上调来的,这样使得小学美术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现代绘画艺术技巧,不能够增强学生的绘画创作和创新能力。第二,教师教学理念比较落后。许多小学教师由于对美术教育认识不足,常常牺牲学生的美术课堂来讲解其他文化课程,占科现象比较严重,这样使得小学美术课程形同虚设,没有达到小学美术课程开设的目的。尤其是在当前小学升初中的激烈竞争下,许多学校为了赢得更好的荣誉而取消美术课程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第三,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有许多小学虽然开设了美术课程,但是由于课堂教学形式单一,从而影响到孩子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最终不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创新思维。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单纯的让孩子们欣赏一些美术作品,没有给予他们相应的动手实践空间,学生长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习,会逐渐失去对美术的兴趣,进而会降低他们的学习质量。
2.小学美术教育中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2.1丰富教学课堂
内容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往往是带领学生玩游戏,要不然就是让孩子们上自习,这样就会影响到小学生的美术学习水平,不利于培养他们较高的艺术欣赏能力。所以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要积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孩子们学习美术的热情,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空间,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在今后的学习中敢于思考、敢于实践,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创作出属于自己心目的艺术形象。尤其是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时,教师应该要抓住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发动学生去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我思考、自我分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够让孩子们发现美术视界的奥秘,让他们找到学习美术的乐趣。比如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式,为孩子们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在教孩子们画大公鸡时,就可以先让孩子们通过多媒体来了解公鸡的模样,在向孩子们展现公鸡不同形态的过程中,使他们对公鸡有一定的印象,在画画时可以将自己看到的以及心目中的公鸡形象画出来。这样的画画过程,就是培养小学生创新的过程,让他们敢于用画笔描绘出自己的心中的事物形象,增强他们学习美术的自信。
2.2丰富学生的绘画形式
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美术课程就是用画笔来绘画,这样就会约束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无法达到现代绘画创新意识的培养目标。小学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可以不断丰富学生的绘画形式,改变他们的传统思维模式,用不同的角度来认识美术,扩大学生的美术视野,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为他们以后美术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比如教师在教孩子们画大树时,就可以采用吸管吹的方法,将事先已经准备好的颜料用吸管吹出大树的形状。孩子们在看到这样的绘画方式时一般都比较好奇,从而激发他们参与绘画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绘画创新意识,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
2.3提高教师的美术专业素质
小学生美术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素质有着较大的联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小学教师应该要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他们的美术学习需求来调整教学方案,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美术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孩子们的差异性,结合孩子们不同的兴趣来引导他们学习美术,掌握更多的美术学习技巧。除此之外,小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时,教师还要给予他们相应的鼓励和认可,让学生有足够的信心进行美术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
3.总结
论文摘要:中国现代壁画是在严重不足的条件下开始寻梦之路的,它在诸方面与传统缺乏有机的联系,存在着严重的断裂。本文从中国现代壁画的滥觞与断裂、困惑与尴尬两个部分探讨了中国现代壁画的现状,并作出展望,认为它是面向公众、美化环境、传承文脉、塑造和强化环境、改善场所氛围的一种创作活动。
一、滥觞与断裂
谈到中国现代壁画的滥觞,首都机场壁画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尽管早在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就曾向国内介绍墨西哥现代壁画家里维拉,并明确指出:“壁画最能尽社会的责任,因为这和宝藏在公侯邸宅内的绘画不同,是在公共建筑的壁上,属于大众的。”但当时国难深重,民不聊生,几乎无人响应。而在20世纪50至70年代,壁画只是宣传和批判的工具,建筑业只能与当时温饱型的社会同步,虽有壁画之兴者,但力不从心。因此,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现代壁画的兴起只能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各种建筑飞速发展,中国现代壁画也开始如梦初醒,充满生机地匆匆登堂入室。
然而,中国现代壁画是在严重营养不足的条件下开始寻梦之路的,并且这种营养不足,在机场壁画之后二十多年来的壁画创作中不难显见。一般而言,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演变的过程,而对于中国现代壁画来说,人们却很难找到它与传统建筑、与古代壁画之间的某种渐进式的、承上启下的关系。也就是说,中国现代壁画创作在一开始就面对全新的语境,它在诸多方面与传统缺乏有机的联系,在源流上存在严重的断裂。wWW.133229.cOm
首先,是中国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之间的断裂。在现代建筑以前,建筑的概念是宽泛而具有包容性的。无论从建筑的研究范畴还是设计内容看,建筑是包括壁画、雕塑以及其它建筑装饰的一门学科。一部建筑史,很难将壁画、雕塑剥离开来;而一部壁画、雕塑史,更是难以脱离建筑本体而独立成章。这种情况在寺观、墓室、宫殿、石窟等建筑中尤为明显。中国传统建筑以梁架式结构为主要特征,千年来形成了完善的营造法式,并保持高度的稳定性。作为依附于建筑墙面而存在的一种艺术形式,传统壁画在题材、内容、形式风格、工艺材料等方面都较好地服从于建筑的性质、功能以及结构的需要,成为建筑整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壁画、雕塑与建筑一体化是传统建筑非常突出的特征。而中国现代建筑的产生,是在国门被打开,西方列强及其文化对中国入侵时,以一些城市或租界所建造的“洋房”为起始的。这些“洋式建筑”从一开始就远离了中国传统建筑样式,使中国的现代建筑在产生之初就中断了与传统的内在联系。这种情况有别于欧洲,其建筑发展是一种渐进式的演变过程。从古希腊、古罗马建筑,到中世纪的罗马式、哥特式建筑,再到后来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折衷主义建筑以及发展到现代主义直至后现代建筑,其间有一条清晰的脉络。作为建筑装饰的壁画、雕塑,也伴随建筑的发展形成了某种渐进式的转换和逻辑关系。而在中国,人们找不到由传统建筑跨越到现代建筑的中介,传统建筑的梁架式结构和布局样式,仿佛是在突然间完全不能适应现代功能的要求。“所以,事实上,对一切现代功能的建筑来说,当它们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之日,中国几千年的建筑传统就中断了。”不言而喻,包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沿海、沿长江、沿铁路线所建的一些洋房,或是在五六十年代在“功能和建筑艺术”的名义下建造的折衷主义建筑,以及八九十年代在强调“必须继承传统、保持文脉”旗帜下的仿古式建筑,到现在盛行于全国的“欧陆式”建筑等,它们在样式、结构、空间、技术等方面都与宫殿、庙宇等传统木构梁架式建筑形成了断裂,而现代壁画在生长背景、文化职能以及创作指向上也同传统建筑的需求相去甚远。
其次,是现代壁画与传统壁画的断裂。中国有着丰厚的传统壁画资源和遗产,但多兴盛于寺观、墓室、宫殿、石窟等特定的建筑环境中。这些壁画与传统的梁架式结构和布局样式构成了某种固定的装饰法则,壁画本身在内容、形式、技法等方面形成了某种程式化。由于建筑的现代功能的要求,使人们难以找到古代建筑装饰与现代建筑装饰的某种联系。现代壁画面对的是全新的诸如交易所、银行、俱乐部、车站、码头、机场、地铁、学校、文化馆、体育馆、剧场、博物馆、办公楼、会堂、宾馆、公园等不同类型的建筑,建筑的转型必然导致壁画的转型。很难想象在这样的现代建筑环境中,套用敦煌或永乐宫的壁画样式来装饰,将是一种什么状况。由于建筑的断层,现代壁画无法从传统壁画中找到承上启下的逻辑关系。因此,中国现代壁画家从一开始就在无法承袭的条件下匆匆粉墨登场。他们既不可能套用传统建筑与壁画所形成的定式,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迅速积累新的经验。这种情况不同于西方,西方现代壁画如同西方现代建筑一样,从古典到现代的转换经过了百年的时间,中国现代壁画进程缺少这种过渡阶段,它必须迅速地应对现代建筑功能和空间结构的特定要求,建构全新的壁画创作理念。
再次,是创作队伍的断裂。中国传统壁画的创作主体是匠人,寺观、墓室、宫殿及石窟中的壁画几乎全部出自世代相传的工匠。这同欧洲众多艺术大师参与建筑设计或进行壁画创作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说,欧洲壁画的发展是与一个个响亮的艺术大师的名字相联系的,如波提切利、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提香、丁托列托、鲁本斯、德拉克洛瓦等,他们几乎代表着当时绘画的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在古代欧洲,建筑师和画家、雕塑家的合作是一种传统,有的大师本身既是建筑师又是画家和雕塑家,这也形成了壁画创作队伍的延续和传承关系。在中国古代,代表着绘画最高水平的是文人画家,他们追求清净自为,“以画为寄,以画为乐”,多远离尘俗。而当代壁画家均为西式的新型美术学院培养出来的画家,同中国古代壁画创作主体的工匠无血缘关系。他们或许有深厚的艺术造诣,具备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绘画创作经验,但他们不具备传统工匠的技艺,同时对于壁画所依附的现代建筑空间、环境特性以及对作为公共性和公众性的现代壁画性质缺乏深刻的认识,如杜大恺所说:“中国没有职业的壁画家,中国壁画家绝大多数都是客串到这个领域的。”他们在一开始就必须在全新的语境中,去探索现代壁画的创作之路。
因此,尽管机场壁画开启了中国现代壁画的兴盛之门,进行了飞跃式尝试,如张仃的《哪吒闹海》、祝大年的《森林之歌》、袁运甫的《巴山楚水》、李化吉的《白蛇传》、袁运生的《生命的赞歌》、萧惠祥的《科学的春天》等壁画作品,体现了一种开放后的激情冲动,充满真诚和生命的节奏,在内容题材上富有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在表现手法和材料工艺方面也很丰富,呈现出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但是,在壁画复兴之春,不难看到其起步的趔趄和蹒跚,以及所存在着的特定时期不可避免的缺憾。如壁画家以画家的心态作画,较少考虑特定建筑环境的要求,更缺乏与建筑师的合作关系。这些问题在后来的壁画发展中逐渐凸现出来,并引发了壁画作为一种公共艺术在性质、功能和创作观念上的思考。
二、困惑和尴尬
现代壁画创作的困惑和尴尬表现在壁画创作观念和壁画创作的环境中,首先,是将壁画作为精英式艺术,还是作为公共艺术或公众艺术?这个从理论上并不难回答的问题,在壁画创作实践中却一直难以协调和把握。
壁画是一种具有科学因素的公共环境艺术。建筑作为壁画的载体,势必将建筑师推向环境设计的主导地位,壁画家不能抛开建筑环境的诸多关系以追求纯艺术的自由创作,而应与建筑师进行密切合作。因而,壁画创作的焦点,从一开始就集中在画与建筑的关系方面。建筑是以实体围合分割出虚空间的,虚实是建筑最重要的语言。壁画虽然是建构在“实”的墙面上,但它不仅仅是对“实”的墙面的审美处理,也是对虚空间效应的关照;不仅仅是以内容、构图、造型、色彩等绘画形式在建筑之间寻求虚与实的联想式的结合,而是应从整体语言的视角渗入建筑语言之中,使之从属于建筑的整体环境,成为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对于习惯于纯艺术创作的大多数壁画家而言,如果不明确壁画在整体环境中的地位或作用,不明确壁画只是建筑环境中的参与部分,过分强调其意义,甚至抛开建筑环境的种种逻辑关系于不顾,完全以画家的自由创作方式和情感介入环境建设,势必会造成壁画与建筑环境的相悖,导致对环境关系的曲解。事实上,多年来,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充分解决,人们不难看到一些壁画作品非但没有增进建筑环境的精神性,而是损伤和破坏了环境的整体关系。
另一方面,壁画的公共性、公众性特征,决定了壁画创作必须反映大众的需求,充分考虑其审美水平和接受能力。这势必将壁画创作推到一个属于大众文化建构的范畴。但是,“大众文化是一种美的平均值的文化,是一种缺乏个性的审美文化,是一种媚俗的审美文化,是一种以美的名义来绞杀个体的审美感悟力的文化。”特别是在后工业经济时代,大众文化和艺术所表现出的商业性、流行性、娱乐性以及内容题材的媚俗性越发突出,直接影响甚至左右着壁画的创作。不少人简单地理解壁画的公众性特征,不求艺术质量和艺术精神含量,更不求艺术的原创性,许多壁画创作模仿风气盛行,模式雷同,形式语言单一,甚至出现了明显的矫饰之风。毋庸置疑,大众的审美层次不高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满足这一层次并非难事,壁画家为了得到创作墙面可放弃自己的艺术准则,但这同时也意味着创作主体的情感冲动和精神意向以及个性化的艺术追求不得不让位于公众性。但是,壁画的功能不仅仅是满足低层次的审美需求,还应该肩负着提高大众审美品位的责任。在壁画创作实践中,如何把握“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关系,既要避免精英式创作的孤芳自赏、惟我独尊,又要以真诚的社会责任心和严肃的艺术态度创造和提升大众的艺术品位,同时还要在形式风格和艺术个性上有所追求,创作出既能被大众接纳又有较高审美层次的独特的壁画作品,这确实是摆在每个壁画家面前的难题。
再者,当代壁画创作的另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壁画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成了金钱和权力的“婢女”,许多壁画无疑是被某种艺术之外的观念和意志强制出来的。由于中国特殊的壁画运作和管理机制,使作为创作主体的壁画家被置于十分被动的尴尬境地。甲方往往依照现代社会商品流通过程中普遍承认的交换原则驾驭壁画或壁画家,使壁画创作落入商业性操作和金钱的桎梏中,甚至有时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喜好选定壁画的内容和形式,用自己的审美品位来替代壁画艺术的评判标准。无怪业内人士把壁画称为“遗憾的艺术”,甲方的制约常常使得壁画家既无法回避又无可奈何。
然而,今天我们在评判壁画时多习惯于将矛头指向设计创作者。当然,在壁画创作中,确实有一些人崇尚拜金主义,只顾商业赢利或个人的实惠,缺乏社会责任心和严肃的艺术态度,这需要予以谴责。但另一方面,人们对与壁画创作直接相关的壁画运作、管理机制却束手无策。严格地说,当今壁画艺术的最大问题并非是出在壁画家自身,而在更大程度上是壁画产生机制的问题。一幅壁画的产生,与投资商、行政部门、建筑设计、制作单位以及公众关系密切,其产生的环境是否合理、健康,直接影响壁画的创作水平。中国当今的壁画创作环境存在着诸多问题,市场秩序的非正常化、投标放标的暗箱操作、非公正公平的竞争,以及在运作、审核、管理等方面的非艺术的干扰,这些往往是严重制约壁画创作的瓶颈。然而,环境的真正净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些不健康现象还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存在下去。
三、趋向与展望
从机场壁画复兴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间,中国现代壁画经过了一个从寻求、实现壁画梦的激情和创作冲动,到反思、反省、创作更为理性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为壁画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加上改革开放的文化背景、多元的艺术渗透,壁画创作在整体上呈现出思维多向、形式语言更为丰富的面貌,壁画家的创作心态更趋成熟。在继承传统和借鉴吸收外来文化两方面,壁画家们也不懈努力着。中国毕竟是个传统文化深厚和壁画艺术资源丰富的国家,尽管在传承关系上缺少直接性,但如何继承并发扬光大其内在的文化精神,常常是壁画创作中人们思考的问题。但就总体而言,大多数人只是把传统文化解读为某种图形、样式,只注重某些表象的东西,而对传统文化中那种博大精深的内在精神认识和把握不足。因而,整体上看,许多壁画缺乏内涵,形式也平庸。另一方面,对西方艺术的学习、借鉴,使中国壁画家在艺术观念、创作思想以及表现形式上获益匪浅。西方现代壁画虽然在与建筑结合、表现形式、手段上与中国传统的形式差异较大,但与现代生活、文化、科技方面以及现代建筑与壁画创作的对应性方面更为贴近。这无疑使面对现代建筑环境进行壁画创作的中国壁画家更易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和形式。不过,在这种“拿来”或“借鉴”中,如何判断、把握其精髓,如何在吸收外来有益元素的同时,建构自己独特的文化审美品格也是人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总之,人们在积极寻求建立与新的历史条件相协调的新的壁画价值观。
壁画对建筑环境的参与,往往是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人类心理因素的驱使和感召的结果,也反映了当代人的一种精神需要。如果说人们对于建筑环境的评价体系和价值判断发生了新的变化,那它无疑是向着包容着人性、人情味——即精神含量方面递进。这是由于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在科学技术和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艺术作为现代人类之精神需要在生活中的位置不可低估。壁画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人们提供生活中丰富细腻的感性认知和艺术享受,唤起人们感情的共鸣和灵魂的沟通。因而其创作指向已不是政治式的歌功颂德或宗教式的顶礼膜拜,也放弃了精英式的极端个性和远离大众的倾向,而是面向公众、美化环境、传承文脉、塑造和强化环境特色、改善场所氛围的一种创作活动。
[关健词]模仿再现 主观表现 标准多样化 过程化 生活化
现代美术是指从19世纪下半叶的后印象派到20世纪50年代的现代美术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至今被称为后现代美术阶段,而在后印象派以前的艺术就是传统艺术。
西方的传统美术,是理性精神指导下建立在模仿写实基础上的艺术。它是西方工业社会到来之前的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19世纪下半叶,西方的哲学思想、工业技术、科学、生存环境、传播媒介等各个领域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使艺美术也随着潮流而逐步摆脱了传统美术观念的束缚。它以反叛传统美术为起点,创造出一种崭新的文化现象和行为方式。 同传统美术相比较,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从模仿再现走向主观精神表现
西方传统美术的基础就是模仿再现真实的客观对象。这种观念起源于古希腊,作为美学体系,则确立于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完善了真实的概念,以透视、解剖、明暗等科学法则充实了再现客观对象,描写真实的艺术表现手法,使模仿客观对象确立为传统美术不可动摇的基础,一直延续了几百年。
随着科学技术在19世纪的迅猛发展,传统艺术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照相术的发明和普及对模仿写实的艺术构成了强烈的冲击,艺术家感到震撼和危机,纷纷寻找新的出路。wwW.133229.Com而东方艺术的适时传入,让西方艺术家大开眼界,认识到非写实的、平面感的、表现性的绘画同样有着独特的魅力,他们奉为经典的模仿艺术仅仅是众多的艺术观之一。于是以塞尚为代表的后印象派画家开始强调主观精神的表现。到了20世纪,这种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表现派、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的出现,他们或者着力于表现强烈的自我心灵感受,或者强调于潜意识的客观描绘,把过去传统写实的审美标准放到了并非那么重要的位置,充分表明了现代美术表现心灵真实的特征。
二、美的标准出现多样化
传统西方美术的基础和标准是模仿客观现实世界。人们在两千多年的艺术史中,逐步建立起一种统一的、绝对的美的标准,这就是真实和优美,对人们的审美影响极为深远的结果。
无论艺术家采用什么样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作品都是具象的,统一于现实世界的,尽管期间不断涌现浪漫派、写实派、印象派等多种美术流派,但写实仍然是它们不可动摇的基础。宏观地看,由于写实这一至高无上的模式的影响,这些美术流派在美术变革历程中的变化微乎其微。以塞尚为首的后印象派开始着眼于主观精神的表现,他们发现主观感受变化无穷,只用真实优美的客观形象是远远不能表达的。客观真实固然感人,但心灵的真实更具感染力。优美使人愉悦,丑陋同样使人震撼。
三、现代美术的价值在于发现和创造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工业社会的形成,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认识观念都在发生变化,这种理性精神已失去了原有的权威性,各种非理性的、精神分析说都纷纷向它挑战。现代精神下产生的艺术观念大大拓展,人们不再拘泥于模仿现实,而在艺术观念、艺术表现手段、艺术语言等领域积极地探索和创造。人们认识到,美术中最有价值的不是它的技巧和内容,而在于不断发现和创新,艺术体现的是现代社会的创造性思维。美术的历史本身就是在创造和发现中前进的,只不过由于历史的条件局限,19世纪以前的美术进展缓慢,基本上都是美术风格上的变化,对于艺术的表现形式始终缺乏本质的变革。而美术史的前进过程就是在否定已有风格基础上进行的,新奇又有创造性的东西备受人们关注。正是这种创新的特性,毕加索把人体肢解,并按照自己的思路重新组合,结合非洲黑人的木刻艺术,把观赏者带入一种全新的创新境界。而后来的艺术家则更是前进了一大步,他们摈弃了传统艺术技巧、绘画方法和工具材料,积极发挥主动性,大胆开拓新的媒介领域,打破了美术与美术、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界限,开辟了现代美术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四、现代艺术过程化
在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里,生产力低下,生活范围狭窄,人们总是醉心于永恒的基业、永恒的关系。在这种仅仅能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的社会,人们尤其看重的是结果,却从不看重过程。基于此,传统艺术也只注重最后的作品,对于创作的过程并不怎么关心。
而在现代社会里,生产水平得到空前的提高,科学技术不断改变着社会的物质生活和人们的精神生活,生活节奏大大加快,短暂性、新奇性和多样性已成为现代社会的特点。短暂和新奇与过程是紧密相连的,因为过程意味着向未知的领域探索,就像人类对生命和生活本身的认识一样,生命的价值并不在死后产生,而在出生到死亡这一变化过程中蕴含。人活着的时候,不断有很多的目的和追求,一旦死亡,一切目的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追求生命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同样,艺术家更看重艺术的创作过程及过程中所得到的感受和体验,而把结果看成是次要的东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流行于美国的行动画派,以及后来的行为艺术等都是在这一现代艺术观念中产生的。
五、现代艺术生活化
在传统艺术的观念中,艺术和生活被视为两个不同的范畴,普遍认为艺术高于生活。艺术具有非功利性的特点,属于精神生活的范畴;而生活是人们的现实存在,属于物质范畴。在传统社会中,一部分人分离出来,专门从事艺术活动,其他人则从事物质创造。这种划分长期以来占据了人们的头脑,被视为天经地义的准则,但这种划分割裂了生活和艺术的联系。
现代社会应当是更完善、更高级的社会。现代社会的人也应该是精神和物质结合的完善的人。生活本身就可以是艺术。这种“艺术就是生活本身”的观念在20世纪下半叶的西方艺术中追随者众多。他们认为,生活是生命过程的体现,生命过程就是不断追求,不断满足,再不断追求,以求新的满足的过程。在这种不断创造、不断超越的过程中,人们体会着种种微妙感受,这才是生活的终极目标。而艺术的本质同样是对生活中前所未有的事物进行创造和发现,艺术不应当是对现有的美的事物的模仿。既然生活与艺术的本质都在于不断地创造和发现,那么如果人们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生活,从中创造和发现前所未有的事物,生活本身其实也就成为了艺术。于是,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有的艺术家开始从生活环境和工业产品中选取物品和素材,这就是波普艺术,波普艺术是对现代工业社会的肯定,对社会现实的重新关注,对现代生活的直接反映。它是艺术走向生活这一观念的具体体现,也是抽象艺术之后最具影响力的艺术思潮。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2.
[2]瓦尔特·赫斯.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5.
众所周知,由于现代科技的强力冲击,当代美术教育理念及方式的发展方向发生了改变,以视觉文化的审美趣味性和创造性为主题的美术教育正在兴起。亦正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美术教育的体制必然会出现相应变化。我国的教育纲要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阵地。在当代中国艺术教育体系中,我们对美术教育的诠释更加科学,如教育概念的界定范畴不仅包含技能上的培训,还需着重强调“视觉美术教育”或者“视觉文化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如今美术教育的空间范畴大而广,它包含了各种与视觉有关的艺术作品、艺术现象和视觉图像等方面,也包含了传统的绘画和雕塑以及工艺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当代的美术教育实际上指的是视觉艺术教育,特别是现代科技对传统美术教育的冲击和影响表现的尤为突出。首先,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电脑美术的产生,对传统艺术具有较大的冲击和影响。对于当代美术教育的工作者而言,更加需要以开阔的视野和发展的眼光,建立起艺术创造力的主体性意识。电脑美术是以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为主要载体的一种新兴视觉艺术种类,其设计速度比传统美术样式可提高数十倍乃至数百倍。
软件方面,以Photoshop、CorelDraw、AutoCAD、3DSMax为主的绘图软件对传统纸笔颜料美术绘图产生着巨大冲击。每一种电脑制图软件的推出都显示出了微电子科技巨大的数字化魅力,而传统的美术表现技法,如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画、素描、水粉,必然受到数字虚拟界面的影响,而审美大众甚至美术教育的主体意识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其次,摄影技术的诞生,使得对生产生活以至于传统绘画存在的必要性发生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似乎很难分清楚现代科技与视觉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而作为两种对世界不同的掌握方式,必然有着各自内在不同的规定性。一般来说,现代科技是理性的思维方式,它往往诉诸概念、原理,强调逻辑性、前沿性,需要主观符合于客观,追求真理,是人们对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知识性的给予;美术教育是一种感性思维方式,它以审美体验为基础,诉诸形象,强调主体的感受、体悟等形而上的精神表达,要求客观见之于主观,追求审美,给予人们的是审美和情感的积极愉悦。虽然摄影技术的革新层出不穷,使人们的视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阔。然而,随着审美意趣在客观再现的追求中发生异变,促使现代艺术走向内质与抽象的表达。如今,高科技数字媒体技术的影像时代已经来临,如何处理其与传统美术图像的表现关系,值得考虑。现代美术教育系统已经充分利用数字媒体技术来处理传统图像学知识和技法,这将给予传统美术教育以巨大冲击。因此,美术教育这种特殊性的内在特质,决定了现代美术教育中建立起主体意识的必要性,尤其是对于现代科技影响下的当代高校美术教育来说显得相当重要。
二、现代科技对当代大学美术教育的启示
一、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1.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
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传承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特征。从表面上看,民间美术似乎与现代艺术设计没有太多关系,但实际上,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所体现的人性化设计以及和谐思想与现代艺术设计在本质上是吻合的。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形式多样,造型方式丰富多彩,给人一种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从而进一步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美好愿望。同时,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一致的,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观念。
2.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把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理念应用到现代艺术的作品中,要符合我国人民的审美标准和审美特点。如我国民间美术中的剪纸艺术和中国结的编制艺术,它们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就有很多体现。民间剪纸艺术被应用于不少品牌包装和平面设计中,体现了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的优美之处。如,中国结在中国联通标志中的应用就充分体现了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结合。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结合是时展趋势,为现代艺术设计带来了美的感受,促进了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也充分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文明发展的成果,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为现代艺术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民间美术的艺术色彩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1.民间美术的艺术色彩
我国民间美术的艺术色彩往往具有独特的含义,具有深刻的意蕴。民间美术色彩的象征意义是特定的,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理念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民间,色彩的搭配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反映出文化内涵。如红色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大吉大利的祥瑞之兆,能够给人们带来福气和运气。民间美术色彩的运用都是积极的、热烈的、奔放的,这与劳动人民的心态有很大的关联。民间艺术作品的整体感情基调都是积极向上的,那种没有活力的作品十分少见。如,在民间艺术品中最为常见的年画就是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民间美术所体现出来的艺术色彩与生活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是相关的。
2.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民间美术的艺术色彩所体现的特定的文化内涵与社会背景是有其规律可循的。民间美术的艺术色彩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民间美术的艺术色彩具有很大的自由性和随意性,现代设计中应该加入民间美术的艺术色彩,使设计作品更具艺术感与色彩美。民间美术的艺术色彩所体现的文化底蕴也是现代艺术设计中应该大力推广的内容,如果民间艺术色彩能够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可以深刻地体现出民间的文化底蕴,并得到人们的认可。除此之外,要想把民间美术的艺术色彩应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还应该把现代艺术设计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创造出风格独特的作品,使现代艺术设计充满文化内涵与色彩特色。
结语
作为工业化生产的产物,现代视觉设计和现代社会生活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关联。其将传统美学观念打破了,还展现出创作手段、思维方式和设计理念上的独特之处;其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就社会价值而言,现代视觉设计不但有助于收获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独特历史文化很好的呈现出来。当代中国,现代视觉设计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比较迟,然而西方现代视觉设计理念却深深的影响了我们,进而致使现代设计教育几乎可以说是对西方整个设计体系的沿袭。这样尽管使得我们在设计时可以参照借鉴,也对中国现代视觉设计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很多问题也由此引发出来。面对“全球化语境”和“国际化语言”背景,中国设计产业理所应当可以按照国际化设计语汇与现代审美趣味来赢得市场认同。但是,趋于全球化的设计活动并不是说就要促使视觉设计风格的趋同。实际上,每一民族的文化和心理都会深受自然地理和历史条件的影响,其形成的生活习俗、价值体系和生活习俗等的形成与其他民族都是存在区别的。就拿现代主义、国际主义来说,在设计本身的发展中也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自身的发展,并且趋于多元化和复杂化。尤其是在后现代主义之后,多元共生的新设计思潮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中国的设计界还在探索现代视觉设计的独特面貌,其必然也需要对这一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未来现代设计的发展,怎样才能从西方模式的影子中走出来,使打造的设计队伍具有民族本土特色,同时对于国际性的设计话语也要兼具。所以,从设计角度来看,关注文化身份,不但是设计者对发达国家强势文化全球化的应对策略,同时也是进行民族特色视觉文化构建的责任。
二、传统民间美术图形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特征
民间美术是来源于劳动群众的日常生活,在其发生发展的进程中必然密切联系着民间文化和民俗活动,并且具有十分广泛的分布,地域文化特色比较强。传统民间美术拥有十分繁多的品类,多样化的风格,对实用性和审美性进行了很好的融合。根据种属来进行分类,主要包括绘画、刺绣染织、雕塑、家具器皿和其它的一些剪纸、服饰、编织等。传统民间美术图形的造型极福变化,主要是劳动群众参照自然物和社会生活,通过独特的观察和思维方式,在加工、演绎的基础上促使其成为固定化、抽象化、图案化的图形符号。这体现了中国古老文化的一种积淀,反映了中国农村的集体审美意识,其具有的社会和文化结构都是特定的,是对广大民众审美需求的体现和文化观念的承载。整体上看来,传统图形采取的表现手法以寓意和象征为主。也就是借助某种直观形象来对其相似的概念进行喻示和象征,从而来对图形隐藏的情感和内涵进行传达,诸如“四神纹”、太极图形、“云纹”等,有着非常多的具象或抽象图形。其都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得到孕育的,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之后,这些图形的特征就会渐渐具有易识别性和内聚性,进而逐步积淀成审美符号。其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同时具有稳定性、普遍性和可传承性的特征,这种创造性思维方式是对民间文化的体现,同时也是人类物质文化的一种关键的传播符号。传统民间美术图形的艺术特征: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从造型和色彩上来看,不仅简洁、明快且具有较强的可识别性;通常是借助复合、同构形来组合完整的“意象”图形。其蕴含着中国人的很多观念。如今进入了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的现代视觉设计中的很多视觉语言又都深受西方影响。传统民间美术图形在表现手法、艺术特征和设计思维上体现的独特之处必然会为现代视觉设计贡献创新的可能性。
三、传统民间美术图形在中国现代视觉设计中的善用和开新
将传统民间美术图形符号融入现代视觉设计之中,促使这些图形符号成为重要的元素用来进行民族语义的表达,同样借助现代视觉作品也能很好的传播传统图形符号元素、艺术特征以及表现手法等,促进自己一种独特面貌的形成,这应该是现代视觉设计今后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和积淀,当代的很多成功视觉设计作品也都是因为民族文化意味的传统图形符号成为其灵感来源。例如中国联通的标识,就是从传统的吉祥图形“盘长”纹样中取材的,关于佛教中的“佛说回环一切通明”,其正是取义于此。线条往复联通,这样的造型有通信网络路路相通、顺畅的意蕴,还有两个相连接的心形这是对联通公司宗旨的表达,即“通信,通心,联通永远与用户心连心”。这就将传统图形赋予了新的内涵,极具时代感的同时也充满了文化气息与亲和力,两者之间是一种和谐完美的状态。总之,需要深层次的理解、传承和发扬这些传统图形,最终还是要基于民族传统来进行再创造与重构。
四、结语
在多元文化极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促进了新工艺技术的产生,中国民间美术这个传统文化形态与现代艺术设计不可避免地交融在一起,给新时代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新工艺技术带动了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同时也使得中国民间美术这种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正如印刷技术革命性的进步使手工印刷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印刷品真正开始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中,也正是由于印刷品发展,使得各种平面设计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后摄影艺术的出现,使现代艺术设计越来越完美,到了现在,电子媒体的产生更是让现代艺术设计锦上添花,它五彩纷呈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极大丰富了受众的视听语言,成为现代艺术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众所周知,现在是网络时代,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使新的艺术设计形式应运而生,正像我们现在每天都接触到的网页设计、多媒体艺术设术等,无限地扩展了现代艺术设计范围,使它向世界领域发展。现代设计在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思想的影响下发展起来,它打破了传统的美学观念,实质上是缘于大工业化生产和现代文明的发展,与现代社会生活更是密不可分。从整体上来看,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思想特别注重新的视觉语言表达,它在思维形式、表现手法、创作理念和相关媒介上都进行了创新,与传统艺术有了很大区别,换句话说,西方现代设计对现代艺术设计有着极深刻的影响。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社会的不断进步,作为以民俗文化为载体的民间美术由于失去了原有生态环境中的依托,渐渐从历史舞台中退出。如传统的民间木版年画,手工印制工艺复杂,过去一度用来成为欢度年节的装饰品、大众传播的媒介品等,而现在随着室内装饰的变化,已经被新的艺术形式所取代。中国现代艺术设计起步较晚,西方的现代工业设计产品、时装设计等逐渐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而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当我们一味模仿、引进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理念时,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却正在慢慢消失,现代艺术设计软件工具的使用确实拓展了设计师的创作思维和表现技巧,但民族品位中形式的美感和文化的内涵是用现代设计工具所无法替代的,设计师不但要拥有良好的艺术修养,还必须充分掌握民族的历史文脉和个性,才能设计出不脱离时代潮流,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优秀艺术设计作品。
二、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及其审美价值
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广博的阶层文化,这种代表平民大众文化的造型艺术,被叫做“民间美术”。民间美术对于职业艺术家的艺术有很多区别,因为它不只是出于欣赏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广大人民群众为了满足日常的生产生活、人生礼仪以及相关信仰忌讳等创造的群体性艺术,大多数情况下,是以非常直观的方式和手段来表达自身的美、物品及生活环境。是劳动人民群众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于文化、精神和理想生活的追求。中国民间美术种类丰富,风格多样。例如,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的剪纸艺术,就是老百姓最为普及的民间艺术之一,在民间流传极广,历史也很悠久。在北方,老百姓们喜欢用剪纸剪成的窗花贴在窗户上进行装饰,寓意辞旧迎新。再如,有名的民间木版年画在中国是非常悠久、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多流行于农村春节,内容大多含有祝福新年的意义,来源于远古自然崇拜和信仰,成为百姓们驱邪纳祥、美化生活的节日风俗。木版年画的题材非常繁多,如“大庆丰年图”,表达了劳动人民迎新春、祈丰年的美好愿望,其吉祥寓意和新鲜红火的景象为新一年映衬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又如,中国的民间皮影,极富地方特色,民间艺人将皮影与木偶结合,还配以民间小调,通过灯光、影幕、音响、唱腔,其造型结构也多种多样,是最富感染力的乡土艺术,尤其是以陕西皮影为代表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另外,更值得一提的还有中国的民间陶瓷,来源于生活、根植于民间,不仅具有审美艺术性,在生活中还有实用性,中国景德镇就被誉为陶瓷之都,具有朴素的情趣和接近自然的艺术韵味,基造型上的简洁和装饰上的流畅,使它一直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说,民间美术集实用与审美的协调为一身,它代表了中国民间最质朴的审美观念,如老百姓常用的“绣花肚兜”即是用来贴身穿着来避免肚子着凉,而男女恋爱时,常喜欢用它来作为定情的信物,也有用来送给亲朋好友,上面所绣的富有美好寓意的图案也是一种心意的表达。民间美术艺术具有象征性,它所涉及到的吉祥题材总是蕴涵着吉祥的寓意,并通过图形纹样、色彩形式表现出来,作为老百姓吉祥观念的代表性寓意符号承传,充分寄托了劳动人民对于生活的美好愿望。民间美术造型最大的特点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和“借物抒怀”,简单地说就是把自然中和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与人们美好的期待进行交融,融入吉利喜庆、迎祥纳福的象征。如“莲花”,人们非常喜欢用它来象征高贵的品德,正如《爱莲说》所说“:清净济用,群美兼得。”充分说明了它出淤泥而不染的特征。又如,我们前面所讨论过的民间年画,其中以“麒麟送子”为题材的就代表了瑞祥,用于象征家庭繁荣昌盛。因此,我们看到,民间美术存在形态的根本在于它来自老百姓的朴实生活,是中国人本原文化的代表,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从造型上来说,虽没有经过房间的雕琢、修饰,却别有一番滋味,保持着清新、质朴,在朴实中透着精细,在单纯里包含着丰富多彩,堪称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的典型代表。因此,我们应该看到,民间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和样式,既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又有深刻的审美寓意,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具有极大的精神文化性。正如我们前面谈到的年画、剪纸等,都反应了老百姓的一种精神面貌,溶入了他们的信仰、情感、娱乐文化等,这些具有突出艺术特征的传统艺术无疑会对我们现代生活也有着很深的影响。
三、中国民间美术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的作用
受西方设计理念的影响,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如何前行,对于设计者们来说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但纵观它们的艺术发展过程,其实两者并不冲突,民间美术所承载的文化底蕴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题材以及创新思想,那么,设计师们只要下功夫深入了解民间美术,就能使现代艺术设计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1中国民间美术造型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作用
中国人的造型哲学基础可以说来源于阴阳观,阴阳一般用来说明日光的向背,简单地解释就是向日为阳,背日为阴,通常用于借喻气候的寒暖。正如我们古代思想家分析的事物一样,都是通过正反两方面进行说明,所以阴阳是用来说明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无论是美术还是民间美术,都会用阴阳这个观点。例如,阴阳太极图的结构,犹如两条鱼首尾相追融合成一个圆满的图形,我们喜欢叫它为阴阳鱼。细心的人会透过远古若干图案、符号、绘画来找到它的身影,最典型的如万字符,从中国远古最有名的人面鱼纹彩陶上就能看到,古人用它来代表太阳、阳光和漩涡。还有各个历史时期的凤鸟图,各种绘画中表现出的盘旋腾飞的龙,几乎都离不开太极图形旋转结构。在中国民间美术中,又把这种造型方法称之为喜相逢,如民间剪纸中的蛇盘兔,就是阴阳这种造型艺术的一种表现,代表着事物阴阳相互对立、渗透和依存的关系。喜相逢这种传统吉祥图案,还被用于刺绣、染织和陶瓷等领域,如青花瓷盘图案,正因为它的这种美好寓意以及简约造型,也成为了现代艺术设计的一种设计法则。如某企业就借助其美好寓意,透过太极的理念用两只凤凰旋转互动而成,代表了吉祥与美好,并祝愿企业的前景生生不息。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的创作就体现了传统的阴阳观。例如“,抓髻娃娃”一手捧鸡,一手捧鱼。再如“,比翼鸟”“、双头驴”等这样成对成比的造型,都突出了阴阳一体、生生不息的中国传统哲学观。现代艺术设计创作借助民间剪纸艺术中阴阳哲学观的作用,如在银行的标志设计中,就可以运用中国古钱币与“中”字造型,再运用红色这种中国传统中的吉祥色彩,寓意天方地圆,积极向上。民间艺人出于民俗实用的需要,在有限范围内进行能动性设计创作,发挥其最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于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和想象力,展现出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和美好生活的渴望,如民间刺绣绣花鞋,在有限的面积内,合理安排和设计纹样与辅助纹样。整个图案要包括莲生贵子、百年好合、金玉满堂等内容,才能表达其美满祥和之意,突出中国传统独特的装饰审美艺术,它对现代艺术设计具有指导意义。如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时,完全可以借助民间美术这种适形造型法,把大自然的景色引入室内,将现代的时尚性与自然的秀美风光融为一体,拱托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憧憬。
2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对现代艺术设计的作用
论文摘要:现代陶瓷艺术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我们对现代陶瓷艺术的艺术定位、发展方向等诸多问题的探索虽然刚刚起步,但有一点是确定的,现代陶艺必须在市场中寻找自我,离开市场的经济支撑,为艺术而艺术的封闭式创作是没有生存的空间,也体现不了它的价值。
陶瓷,是人类在生存空间中最早出现的几种艺术形式之一。从初始的以实用为目的,渐渐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增加了美学的功能,使其成为集实用和欣赏为一体的工艺美术品,最终,陶瓷又摆脱了实用的初衷,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欣赏品。由此基础上衍生的现代陶瓷艺术,则具有更多的价值内涵,其中尚待我们进一步认识的有商品价值、装饰价值和收藏价值等几项,但是要怎样通过市场来肯定这些价值呢?这是我们现代陶瓷艺术工作者所要面对的课题。
艺术品市场,首先是市场,然后才是艺术。艺术家在禳中羞涩时会使他们在艺术的道路上举步维艰,一个再有抱负的艺术家若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支撑,他的事业发展往往会成为一个幻想,即使他才华横溢,贫穷却能使他自生自灭。我们的艺术家大多处于物质生活的初级阶段,他们的当前使命是:除了修炼心中的艺术之外最重要的是如何成为一个生财有道的商人。作为一个陶瓷艺术工作者,应该下力气去了解现代陶瓷艺术品市场,去研究这个市场中带根本性的规律。那么,我们就应该从下面几个方向去认识并熟悉它。
一、现代陶瓷艺术品的特点与品质
现代陶瓷艺术作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纯雕塑作品,第二类是画于平面瓷板上的瓷画作品,第三类是器物造型和釉彩绘画相结合的作品。wWW.133229.COm每件陶艺作品都是独立的欣赏对象,并不受环境条件所影响。但目前大多数艺术的消费者购买陶艺作品,是作家居装饰,这样和现代建筑的环境的相容性和互补性便成为购买者的考虑因素。纵观目前创作的一些现代陶艺作品,或大而无当或过于矫情,难以被大众接受。强化现代陶瓷艺术的装饰性,应注重时代感、多样性和轻型化。
时代感—历史上各个时代的陶瓷作品几乎都与当时的生活居住环境协调一致。现代居室采光充足,色彩明丽,线条简洁,那些题材陈旧,纹饰琐碎,釉彩沉闷的作品已无法适应。
多样化—现代居室功能细化,卧室、客厅、卫厨都有装饰区别,除传统的瓶炉盘尊外,瓷板、壁饰、挂件、摆件都应设计和制作,其中卫生间装饰历来是空白,陶瓷不怕潮湿,具先天的优越性,仅此一项就是很大的市场。
轻型化—现在大多数家庭居室改善,面积扩大,因功能的细化,每一空间又不会很大,过于巨硕的造型会使购买者望而生畏。轻型化是扩大陶艺作品市场的必要条件。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先进与地球村的构筑,使世界再也不是分散的板块。而是被日益紧密联系起来。流动开放的环境,互联网的快速方便,带来了东西文化的交流、碰撞。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国人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受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艺术这一块,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也屹立在我们的城市里。不少外国艺术形式和风格已被一部分国人接受和认可,也为现代审美需求注人了许多新鲜血液。在这种历史趋势下,开放性的开放部分成为现代陶瓷艺术体现当代人们审美需求具有的可贵品质。
二、现代陶瓷艺术品与市场的关系。
张贤亮先生说得好:艺术有它的游戏法则,商品经济也有它的游戏法则,二者不可套用。许多文人就是因为不懂得这个道理,下海之后不是呛水就是淹死。艺术的法则中创造性是第一位的,你得我行我素,商品经济却不同,他的法则是价值规律,你的所作所为要迎合市场,要讨悦买主,要顺应商品潮流,要大家有利可图。
要让现代陶瓷艺术品进入市场,首先当然应该了解买方喜欢什么样的艺术商品。鲁迅说过一句非常形象的话:“焦大不爱妹妹”,那些纯艺术的作品,曲高和寡,在当前这个形势下是不会有多少经济效益的。追求高品味的艺术品只是那些精通艺术的收藏家和博物馆,遗憾的是这部分人在艺术市场中所占的比例太小,形不成市场气候。我们艺术家能否选择一种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你的奋斗目标仍矢志不渝地去攀登艺术高峰,你也不妨多创作一些市场欢迎的商业性作品,以求获得物质帮助来扶助自己所追求的事业,相辅相成,岂不乐哉。
现代陶瓷艺术品进入市场,千万别忘了包装,在艺术商品中,作者就是商标,名人就是著名的商标,有了著名的商标作品就好卖。推出一批名人是市场的需要,因为大多数顾客对于陶瓷艺术品的鉴赏能力还不太高,他们的鉴别方法只能从商标上来甄别。艺术名人是那些艺术圈中鹤立鸡群者,有极高的市场信誉。好产品也离不开好广告,我们的宣传机构要采取各种手段向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名人,尤其是宣传那些后起之秀的青年名家。实事求是地介绍他们的艺术成就,宣传他们的艺术特色,让社会真正了解他们的价值所在。
要将现代陶瓷艺术产品打入市场,要熟悉艺术市场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学会推销自己,我认为最有效的手段是寻找合适的经纪人。艺术市场的建立是由经纪人和艺术家共同完成的,经纪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艺术家为社会,高明的经纪人会有办法把你推向市场。我们的艺术家要大气,真正让经纪人获得实惠,他们才会有积极性,当一支高素质的经纪人队伍形成之后,各类画廊,艺术商店才会兴起,艺术市场的许多配套工程也就会建立起来,如权威性的艺术品鉴定机构,艺术品当铺,艺术品的保险机构定会应运而生。到时,国家再制定一部关于艺术市场的法律,保护艺术家和买主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买卖方在艺术品交易中出现的一系列具体纠纷也就有法可依,陶瓷艺术正常运转对于提高陶瓷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尽快提高国民的文化艺术素质也就是一句话了。
三、现代陶瓷艺术品的价值
现代陶瓷艺术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商品价值;装饰价值;收藏价值。
在历史上,中国陶瓷与丝绸、茶叶一样,是重要的贸易品,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传播的中国文化,其实是有着十分可观的经济利益的。因此,陶瓷的商品价值是明确的。但是,现代陶瓷艺术的纯艺术化追求,似乎淡化了应是与生俱来的经济属性。具体表现为创作和市场的脱节。
脱节之一是艺术形式和社会欣赏口味的差异。当代陶艺家在不断追求新颖的艺术手法,因过于超前或偏离大多数人的欣赏水平,很少有人会买一件自己完全不懂以至不能达到赏心悦目的艺术品,这便打击了市场购买力。
脱节之二是市场价格和实际价值的偏离。现代陶瓷艺术作品动辄上千上万,甚至上百万一件,平心而论,无论从艺术价值和制作成本来说,都是购买者心理上无法承受的。
脱节之三是作品数量和市场需求的脱节。市场需求的理论平衡是永远无法追到的,但可以调节到较为合理的程度。现代陶瓷艺术作品的总体趋势表现为比例失调的供大于求,呈现从艺术品位讲阳春白雪多下里巴人少,从作品价格看高档品多大众化少,从使用价值看纯欣赏性多兼欣赏与使用为一体的少。这些脱节的存在制约了陶艺生产的发展,是值得予以重视的。
和传统艺术陶瓷相比,现代陶瓷艺术更强化作品的欣赏功能,具有装饰价值。陶瓷的装饰价值有一个逐渐被人们认识的过程。中国古陶瓷有日用器和陈设器之分。陈设器从一定意义上说是装饰物,但尚存“实用”的外形。可以追溯到明晚期的瓷板画,是纯装饰意义的陶瓷品。瓷板正发展到清末民初,出现了浅绛彩和新粉彩两大品种,使人们认识到陶瓷品的装饰价值。现代陶瓷艺术的建造基础便是欣赏功能,无疑为其装饰价值确立了前程。
对于现代陶瓷艺术品的收藏价值,中国人历来持保守态度,产生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人的崇古心理,总以为老祖宗的东西样样都好,新的哪怕再好也不足道。二是当代艺术尤其是陶瓷之类的工艺品大多粗糙简陋,确实无法和古代珍玩相比。因此,现代陶艺家和收藏家之间的通道是封闭的,只要打开这一通道,才能给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提供经济前提。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要做两方面的努力。
首先是培养市场。和中国收藏家不同的是,国外艺术品收藏并不以时间久远为收藏前提。几个世纪以前的无名画家的油画仅值数百美元。当代大师的精心巨作价值几百万美元。艺术品价格的高低的决定因素是艺术价值。现代陶艺作品釉彩的理化性能远超古代,不管是釉上彩、釉下彩都能应用自如,呈色艳丽。先进的技术条件加上现代艺术手法,以更能符合现代人的跟美观。因宣传上的局限性,现代陶艺作品大多数人还知之甚少,不会欣赏,不懂价值,造成陶艺作品乏人问津的局面。
其次是精品意识。现代陶艺作品正处于剧变之中,艺术风格,表现手法都未定型、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在探索中自然会不成熟,现代陶艺作品中精品虽有但比例很小,大多数作品仍较粗糙甚至毫无美观可言。对于陶艺家来说,精心做好每件作品,不但是为了不欺骗消费者,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艺。可以肯定地说,只要有精品就必定有市场。
现代陶瓷艺术品的市场和价值其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市场才能体现艺术品的价值,有艺术品的价值才能繁荣市场,才能促进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现代陶瓷艺术品要想得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市场中寻找和挖掘自身的价值,离开市场的经济支撑,为艺术而艺术是不现实的。可以预料的是,现代陶瓷艺术品的市场化进程或早或迟会发生,这也将是现代陶艺成熟的标志。
参考文献:
[1]刘玮林,现代陶瓷艺术的价值内涵,中国陶瓷,1994
1.发挥大学美术教育的主体性价值功能
当代大学美术教育的主体主要集中在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这样三个方面的功能和作用。第一,就起大学美术教育的教育功能来说,“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换一种方式说,美术教育必须要做到“以人为本”,即:以人的实际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实现人之“主体性价值”。按照鲁迅所说:“美术可以辅以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总之,美术教育功能是陶冶人之情操,净化人之心灵,让人们的主体性价值得到积极地发展,从而努力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席勒语)”。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人的主体性包括了两个方面:首先人是实践主题,其次人又是精神主体。所谓实践主体,指的是人在实践过程中,与实践对象建立主客体的关系,人作为主体而存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行动,这时人是实践的主体;所谓精神主体,指的是人在认识过程中与认识对象建立主客体关系,人作为主体而存在,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去认识的,这时人是精神主体。第二,就大学美术教育的认识功能来说,主要是指通过以艺术鉴赏为前提,去了解自然、认识历史、把握现实、体悟人生、扩大人生视野,以便获得智慧的启迪和指导生活的价值,不断向着新的意义攀升。第三,就大学美术教育的审美功能来说,它的目的首先不是为了获取知识,也不是为了接受教育的思想,而是为了人之身心愉悦,或者换一种方式说,它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心身得到积极的休息,暂时摆脱外在社会的牵连,不与外在社会发生任何的功利瓜葛。因此,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总是一个不与现实社会发生任何利害瓜葛的世界,可以使人摆脱生活的千疮百孔,体验不能经历的冒险、不能得到慰藉。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艺术的最初动机都莫过于此,当然,这也无疑构成了大学美术教育中主体性的作用和重要性。
2.大学美术教育的主体创造性品格
当代美术教育对于创造性品格的强调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急功近利的情况,从这个立场出发,大学美术教育的创造性品格其主要体现在主体性的不断超越,即:超越前人、超越同代人和超越自己。超越前人是大学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整体所面对的任务,在他们的身后,是长长的过去,前人固然在教育方面有自己的创造,但过后却成为了过去、成为了传统。后起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有权从传统中吸取养料,但却无法原本的模仿。所以,如果没有对前人的观点、理念和思想的创新,又何来进步,主体性的价值功能何以得到彰显呢?超越同代人是要求我们加强教育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彼此之间相互学习,并借以启发灵感,激发主体意识的创造品格。所以,超越自己的是实现大学美术教育中主体性发挥的必要条件,也只有充分发挥大学美术教育的主体性价值功能,才能使大学美术教育的创造性价值和意义得到实现。
二、结论
论文摘要:作为表现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诺尔德,其绘画作品继承了北欧传统绘画中的宗教意味和悲剧色彩。他绘画中的宗教意味来自于他对宗教题材的直接选择及表现性绘画语言的运用,他的作品准确反映了时代的特征。他的绘画无论从内在精神上还是外在语言上,都具有现代性。
埃米尔·诺尔德1867年出身于德国北部的一个农民家庭,17岁进人费伦斯堡的一家雕刻学校学习木雕,后来又在一家工艺美术学院短暂学习。32岁才有机会进人巴黎朱利安美术学院深造,从此走上艺术创作的道路。1906年,诺尔德参加德国表现主义社团“桥社”,成为“桥社”最重要的成员之一。但诺尔德性格孤僻,行事独立,与桥社其他成员的激进表现格格不人,一年多以后又退出了该社团。1913年,诺尔德参加了南太平洋的一支科学考察队,到俄国、中国、朝鲜、日本旅行,并留在南太平洋作画数月。1956年卒。
诺尔德是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是“桥社”最有才华的成员之一。他的作品构图饱满,画面简洁,造型夸张,色彩强烈,笔触狂放,作品中流露出强烈的宗教意味,或悲悯,或迷狂,或低沉,或激昂,将当时北欧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和普遍蔓延的世纪末情绪渲染得淋漓尽致。
一、何谓绘画中的宗教意味
人类最早的艺术基本都与宗教有关。欧洲艺术在文艺复兴之前,几乎都是以宗教人物或宗教故事为绘画和雕刻艺术创作的题材,艺术家通过艺术手段传播宗教教义,为当时的教会服务。WwW.133229.cOm站在任何一件中世纪绘画或雕刻的面前,立刻能够感受到那种强烈的宗教神秘气氛和宗教情感。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以宗教故事或人物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依然占有很大部分。直到17世纪以后,宗教题材的绘画才渐渐被现实题材所代替。但是,后来的一些艺术家,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的,喜欢沉思冥想的艺术家,依旧自觉或不自觉地从作品中表达出宗教式的情感和意味。这种情感以动、静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一种是教徒式的宗教迷狂,表现为对某些事物的极端热情或痴迷;另一种则为沉思冥想,悲天悯人的悲枪感受或超自然的心理体验,这种情绪来自于艺术家内心的压抑、痛苦,想寻找一种心理平静或精神寄托。这两种情感反映在绘画当中,我们称之为宗教情感或意味。
北欧的传统绘画中,自中世纪起就开始有了一种表达悲剧感和神秘体验的倾向。从文艺复兴的丢勒、格吕内瓦尔德,到19世纪的佛里德里希、布莱克,及后来的凡高、蒙克、恩索尔、霍德勒,直到诺尔德,他们的作品当中始终贯穿着悲剧色彩。不同的只是有些画家采用内敛的、细腻的、沉稳的艺术表现手法,如弗里德里希的风景画,多数则采用激昂外露,狂放不羁的表现手法,如凡高、蒙克、诺尔德等人的作品。20世纪初的表现主义画家们,继续开掘德国艺术中的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一度被称为德意志民族的特征。艺术家们在对当时现状不满或不解的背后,试图去寻找一种能表达现代人内心世界的艺术手法,那就是肆意的表现主义手法,诺尔德就是其中的一位不懈探索者。
二、诺尔德绘画中宗教意味的体现
1.选择宗教题材表达宗教情感
诺尔德于1909年创作的作品《最后的晚餐》是其早期的代表作。这幅画直接选材宗教故事,这是一个曾为众多古典艺术家描绘过的不朽经典题材,最著名的是达芬奇的同名作。而诺尔德的这幅作品与古典大师常用的细腻写实的手法含蓄地描绘这一宗教故事不同,他用极为夸张的表现主义手法来表现。诺尔德将基督与其门徒的形象无限放大,直到挤满整个画面,基督和众门徒的脸上满是忧郁与绝望,用红、黄两种明亮的纯色和暗黑绿色铺满画面,强烈的色彩对比,加上以基督为中心的戏剧性聚光效果,渲染出浓郁的悲剧气氛。
19世纪以后,直接选择宗教题材的画家不多见,而诺尔德却将一个经典的宗教题材作为表现对象,这与画家想要表达的情绪有关。联系当时的社会现状,战争的阴云笼罩下的德国,无望的悲观和狂躁不安是人们的普遍情绪,遁人宗教的世界里,寻求精神的自我解救或许是最好的出路,诺尔德就这样将宗教故事与现实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除此之外,诺尔德通过描绘与宗教相关的事物,如基督、传教士、古老的哥特式教堂,及自然景物,如风车、大海、荒野、夜晚的月光等,将人们带人无垠的神秘时空中,引起种种神秘的宗教体验。这些宗教事物和自然景物从德国19世纪浪漫主义风景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种以描绘宗教事物和自然景物传达宗教意味的传统表现手法在诺尔德的作品中得到了继承。
2.通过绘画语言体现宗教精神
在《最后的晚餐》一画的构图中(图1),诺尔德没有采用达芬奇式的将众多人物一字排开的构图方式,置于一个有着强烈透视感的和空间感的画面当中,而是将所有的人物无限放大,挤满整个画面,消除了深度空间和精确透视,巨大的张力似乎要冲破画面,悲愤的情绪因此得到有效释放。
同样的构图手法还反映在另一幅作品《传教士》中。这幅画除了中上悬挂的一幅原始面具外,三个人物几乎占满了画面,一位传教士正对着双膝跪地背着婴儿的部落女人宣讲圣经,或是这位传教士在倾听女人的忏悔。原始面具、传教士、部落女人的画面内容,再加上顶天立地的构图方式,原始和宗教的精神意味在这幅作品中得到了有效的体现。
夸张的造型是诺尔德绘画宗教意味得以体现的另一途径。《传教士》一画,象征宗教的传教士双手紧抱圣经于胸前,几何方形的脸上张大的嘴巴露出满嘴的牙齿,说明他正在滔滔不绝地宣讲教义,虔诚的女教徒双膝跪地呈“之”字形。人物造型采用极其夸张的手法,传教士好似方几何石块的堆砌,或是随手撕纸粘贴而成的,双目、嘴巴、牙齿和胡须随意地勾画而来,墙上的原始面具也是极尽夸张之意,惟有妇女和婴孩的造型稍微严谨一些。夸张的造型手法将教士传教这一宗教事件凸现在观者眼前,观者感受到了画面当中传达出的浓郁的宗教气氛。
作为早期表现主义团体成员之一,诺尔德也擅长于运用色彩和笔触表达情感。《最后的晚餐》、《围着金牛犊的舞蹈》、《狂热舞蹈的孩子们》等作品都是用色彩和笔触表达强烈情感的典范。
《最后的晚餐》里,诺尔德使用了炙热的色彩与狂乱的笔触渲染出画面的宗教气氛。《围着金牛犊的舞蹈》中强烈的黄色与紫色,加上笔触的任意挥洒,表现出舞蹈者动感十足的疯狂跳跃,反复旋转,如醉如痴的癫狂状态,将激越的情绪尽情流淌在画布上。诺尔德曾从凡高、蒙克和恩索尔等表现主义先驱那里继承了用色彩和笔触表达情感的手法。与“桥社”其他成员不同的是,诺尔德更多地表现悲悯、伤感的情绪,这种悲悯的情感或情绪来自于画家对自然世界及现实人生的深人感受,经过了长时间的沉思默想,是画家独特的心理体验,具有超自然的精神所指。而“桥社”其他画家,更多地描绘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城市人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生活场景,喧闹的背后是一颗颗无所寄托的游魂,而诺尔德却自甘咀嚼苦果,心向上帝,灵魂有了依托,痛苦的心灵得到解救。所以,看诺尔德的画,必然要经历一次次心灵跌宕起伏,之后沉寂下来,去自我追问或思考,这就是诺尔德绘画的精神力量。
三、诺尔德绘画的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