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自然科学基础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形而上学”(metaphysics)的原义是关于世界本原或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的学说,即关于世界本体论的学说。公元前1世纪亚里士多德吕克昂学园的第11代传人安德罗尼柯在编辑亚里士多德著作时,把亚里士多德的有关研究第一原因本身,即永恒的、非物质的、静止不动的存在的著作,放在研究世界运动变化的著作(physics)之后,取名为meta-physics,直译应为“后物理学”。由于在metaphysics中,亚里士多德研究讨论的是事物的终极原因,世界为何存在和如何存在本身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自己把它称为“第一哲学”),而这些问题在人类的经验范围内是无法感知的、超验的,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所以我们中国人就借用《易经》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把metaphysics译为“形而上学”。值得指出的是,按照中国《易经》中的意思把metaphysics翻译成形而上学,并且按《易经》中的思想理解“形而上学”,其实与西方人自己对meta-physics的理解是有较大差异的。差异之一是,中国人认为“形而上”的东西是虚无缥缈和难以捉摸的,比如说“道”、“太极”、“元气”等,所以人们也无法用语言把它们的真实含义明确地表达出来,要想真正把握它们,只有通过直觉、内省、觉悟,即通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方法去体会;但西方人认为,尽管事物的本原、原理和事物背后的原因(柏拉图称为“理念”世界)是人类的感官无法感知的,但人类可以用理性思维去把握它、认识它(这也是古希腊人崇尚理性主义的重要原因)。差异之二是,中国人既然认为“形而上”的东西是难以把握的,因此就把“形而上学”看成是“玄学”(20世纪初有相当长一段时间metaphysics就译为“玄学”),看成是一种“天道”,而“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窥测”(阮元《畴人传》卷46);但西方人认为,“形而上学”实质就是关于世界为何存在原因的学说,是世界存在本身或“第一存在”的学说,这种存在是其他所有存在的原因、前提或基础,因此,这种学说比其他任何学说都更高级、更基本、更实在、更富有智慧。总之,所谓“形而上学”本质上就是关于世界为什么存在、如何存在的原因的学说,这种学说尽管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也不讨论有关现象世界或感性范围内的认识,因而在人类的经验范围内也不可能得到检验,但它却是现象世界或感性认识的基础,一点也不“玄”,甚至比看得到摸得着的客观事物更实在。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有一门学问,它研究‘实是之所以为实是’,以及‘实是’由于本性所应有的秉赋。”〔1〕56而“为这门学术本身而探求的知识总是较之为其应用而探求的知识更近于智慧,高级学术也较之次级学术更近于智慧;哲人应该施为,不应被施为,他不应听从他人,智慧较少的人应该听从他。”〔1〕4那么,究竟什么是智慧呢?“智慧就是有关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1〕5因此,形而上学知识是最有智慧的学问,是最高级的学术。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曾明确指出:“凡为每一个有些理解的人所理解的原理必不是一个假设;凡为有些知识的人所必知的原理当是在进行专门进行研究前所该预知的原理。”〔1〕62他还进一步指出:“一切事物悉加证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样将作无穷的追溯,而最后还是有所未证明的);假如承认不必求证的原理应该是有的,那么人们当不能另举出别的原理比现在这一原理<矛盾律>更是不证自明了。”〔1〕63很明显,亚里士多德在这里所说的“在进行专门研究前所该预知的原理”或“更是不证自明、不必求证的原理”正是探索宇宙奥秘的基础或指南。而康德说得更清楚、更直接:“按其本义来称谓的自然科学首先是以自然的形而上学为前提的。”〔2〕5不用说,在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看来,进行科学研究或探索宇宙奥秘必须要以“形而上学”为基础、为前提。那么,究竟什么是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前提或基础呢?它们在自然科学中究竟居于何种地位或起何种作用呢?这当然是非常值得我们认真讨论的重要问题。“西方科学的本质在于,它是对自然现象产生原因的一种猜测或解释。”〔3〕比如说,地球上所有人凭感官或凭经验都知道“天冷的时候,水会结成冰”;都知道“天热的时候,食物容易变质,不能再吃,吃了变质的食物,人就会生病”;都知道“月有阴晴圆缺”等等。但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人类不能以获得这些感性知识为满足,而应探究它们背后的原因。亚里士多德就明确指出:“研究原因的学术较之不问原因的学术更为有益;只有那些能识万物原因的人能教诲我们。”〔1〕4然而问题是,人类可以凭感官感知到现象,但现象背后的原因却无法通过感官感知到,它只有通过猜测才能知道,这种猜测所依靠的就是“理性思维”,而理性思维的核心就是“合逻辑地推理”。所以说,对现象背后原因猜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合逻辑推理的过程。康德之所以提出“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的口号,之所以把“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看作是“自然科学成为可能”的基础,正是这个意思。接下来的问题是,人类根据其理智法则进行合逻辑推理必须有一定的前提或基础,如果没有这些前提或基础,“合逻辑地推理”根本就无法进行。我们以阿基米德推导液体的浮力原理的过程为例进行分析说明。“木头、树叶等物体肯定有重量,但在河里它们都浮在水面上,并没有沉到水底”,这显然是铁打的事实,是所有人都知道的自然现象或经验。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阿基米德通过猜测或合逻辑地推理,认为最好、最合理的解释是,“木头、树叶这些物体肯定受到向上的托力(或浮力),而且这一托力或浮力必定是由水产生的”,这是猜测或推理的第一步。既然木头、树叶这些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对之向上的浮力,那么其他所有物体在水中必定会受到同样的浮力,否则是不合逻辑的,是不可思议的,这是猜测或推理的第二步。既然水对浸没在其中的物体有向上的浮力,那么所有液体,象水银、酒、油等,对浸没在其中的物体必定也有向上的浮力,否则同样是不可思议的,是不符合人类理智法则的,这是猜测或推理的第三步。这样一来,阿基米德在看到或观察到“木头、树叶等物体浮在水面上”的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一步步逻辑推理(即猜测),最终推导出了关于液体的浮力原理。笔者通过合逻辑地推理猜测,阿基米德当年“必定”是如此推演出浮力原理的。其实,普朗克也是在黑体辐射的所谓“紫外灾难”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推导出“能量子”理论的;等等。这充分说明,西方科学知识其实都是人类根据自己的理智法则,通过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理,因为数学本质上也是逻辑)获得的。不过,在这一系列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必须有一个基本前提作为推理的基础,这就是“世界是统一的”:同一类事物的属性必然是相同的或一致的。而这一前提正是推导浮力原理的形而上学基础,没有这一基础,浮力原理将成为空中楼阁。阿基米德认为,如果木头、树叶这些物体受到水对之向上的浮力,那么其他物体在水中必定也要受到同样的浮力,这从何说起?有何根据呢?假如自然界中水只对木头、树叶有向上的浮力,而对铁块、石头就没有向上的浮力,咋办?阿基米德凭什么就认定水对木头、树叶如果有浮力,那么对铁块、石头必定也有浮力?这基于什么理由?(其实,这一问题与“休谟问题”密切相关)很显然,这一推理过程必须隐含一个前提:“世界是统一的”。这一形而上学前提对于浮力原理的推理过程而言,是绝对不可或缺的。如果没有这一前提,推理一步也不能进行,这样一来,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也就永远只能依赖于经验(这正是休谟所认为的)。实际上,西方科学的任何理论都有其相应的形而上学基础,正如康德自己所说,“只有那些其确定性是无可置辩的科学才能成为本义上的科学;仅仅只是具有经验性上的确定性的知识只能在非本义上称之为学问。”〔2〕3或者说,“一切本义上的自然科学都需要一个纯粹的部分,在它上面可以建立起理性在其中所寻求的无可置辩的确定性。”〔2〕4不言而喻,这个具有无可置辩确定性的纯粹部分正是自然的形而上学。大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也明确指出:“一种纯粹的科学需要一种纯粹的哲学。”〔4〕德布罗意之所以提出“物质波”理论,爱因斯坦之所以提出光量子论、统一场论,摩尔根之所以把关于果蝇的遗传规律推广到一切生物物种等等,同样也都是以“世界是统一的”这一形而上学命题为前提的;哥白尼之所以大胆否定“地心说”,提出“日心说”,爱因斯坦之所以提出相对论,是基于“世界是简单的”这一形而上学前提;西方科学所有学科之所以都热中于寻找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因为西方人坚信,客观世界中的任何事物或现象都是作为原因的结果而存在的。为此,亚里士多德提出“四因说”对之进行解释。作为中国人,我们通过学习对西方科学的内容几乎都能够掌握,但遗憾的是我们对西方科学从何而来,西方人为什么会提出近乎“荒唐”的大爆炸宇宙理论、能量子理论、物质波理论,为什么热衷于用数学、实验、分析、类比等方法研究探索自然界,尤其是对西方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等等,都知之甚少。
三、对《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的深层理解
通过以上分析讨论我们终于搞清楚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仅仅是人类理性思维的产物,这正是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所阐述的核心思想:自然科学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而人类在进行合逻辑推理的时候,必须以“自然的形而上学为前提、为基础”,而这正是康德的《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的核心内容;那么“形而上学”又是什么呢?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对之进行了详细阐述。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设想,如果有人问哥白尼,“我们大家(包括你自己)都感觉不到地球在动,你哥白尼却说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转,而且速度那么快,这从何说起?有什么证据?你是怎么知道或你凭什么说地球和其他行星都是围绕太阳转的?”哥白尼的回答必定是,“柏拉图早就指出,可感的现象世界是变幻莫测的、是不真实、不可靠的,我们不能相信,而‘地心说’用80多个本轮和均轮来解释有关天文现象,显然不符合‘世界是简单的’这一基本原则,是不可思议的,上帝也绝不可能动用80多个本轮和均轮来创造宇宙。用‘日心说’取代‘地心说’解释有关天文现象,最符合‘世界是简单的、和谐的、在数上是成比例的’这一原则,因此宇宙必定如此。”无独有偶,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得更清楚:“温和的形而上学者相信:逻辑上简单的东西不一定都在经验到的实在中体现出来,但是,根据一个建立在一些具有最大简单性的前提之上的概念体系,能够‘理解’所有感觉经验的综合。”〔5〕672这意味着,科学家在进行科学探索时,几乎一刻也离不开某种信念,而这一信念正是“自然的形而上学基础或前提”。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相信世界在本质上是有序的和可认识的这一信念,是一切科学工作的基础。这种信念是建筑在宗教感情上的。”〔5〕409他还说,“理论家的方法,在于应用那些作为基础的普遍假设或者‘原理’,从而导出结论。”〔5〕111爱因斯坦在这里所说的“作为基础的普遍假设或者原理”显然就是指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四、从形而上学到实证科学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记者谢斌)武汉将向优秀的自然科学学术论文颁发政府奖和奖金,以表彰在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记者昨从武汉市政府办公厅获悉,《武汉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奖励办法》近日颁发。该市将每2年评选一次优秀学术论文奖,每届授奖210篇,其中,一等奖10篇、二等奖50篇、三等奖150篇。
武汉地区科技工作者公开出版、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上全文宣读交流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应用科学、工程技术、交叉科学方面的学术论文;以及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科技规划、科技管理、科技咨询论证和科技建议等软科学方面的论文均可参评。
英文名称:自然科学进展(英文版)
主管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杂志部
主办单位: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英语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2-0071
国内刊号:11-3853/N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0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SCI 科学引文索引(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英文名称: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湖北大学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2375
国内刊号:42-1212/N
邮发代号:38-45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5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英文名称:Journa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tural Science Edition)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4321
国内刊号:42-1705/N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2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关键词:SCIE科学引文索引;统计分析;论文收录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6-0255-04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即《科学引文索引》,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出版的一部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理论学科方面的重要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SCI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约3 500种。ISI通过它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挑选刊源,而且每年略有增减,从而做到SCI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SCI是国际通行的一种对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的比较客观、定量和易操作的指标,它在衡量国家、科研机构或大学的科研实力,评价科研人员学术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检索北京交通大学2007―2009年被SCIE收录的论文为例,采用Web 0f Science的“分析检索结果(Analyze Results)”对2007―2009年北京交通大学发表的1 215篇论文(其中:2007年358篇,2008年405篇,2009年452篇)进行多种类型的统计分析,讨论北京交通大学的学科研究发展现状与趋势。
二、统计分析
1.论文被SCIE收录作者分析。北京交通大学2007―2009发表的论文被SCIE收录数量在20篇以上的作者一共有24位,具体收录篇数及所占比例(见表1和图1)。
由图1及表1可以看出,其中只有四位作者的论文收录量逐年增加,四位作者分别是JIAN,SS、NING,TG、WANG,YS、LiJ。三年论文收录量持续下滑的作者七位,而北京交通大学近三年被SCIE收录的论文是逐年递增的。这说明,虽然前二十四位作者的论文收录量中有29.2%作者的论文量呈下滑走势,但是被SCIE收录的论文作者范围在扩大,也就是说更多的老师积极投稿,并且被SCIE收录。这表明北京交通大学近三年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学校提倡的科技创新、激励教师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的举措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论文被SCIE收录合作国家/地区。分析北京交通大学近三年论文被SCIE 收录合作国家/地区分析(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在北京交通大学近三年所发表的被SCIE收录的文章中,与国外作者合作的文章所占比例较少,但趋势是上升的,与国外合作者的国别逐年增加,合作文章数目逐年增加。从2007年的358篇文章作者反映出,与美国、新加坡、德国、日本、韩国、新西兰、加拿大、英国等15个国家/地区的作者合作发表67篇文章;2008年的405篇文章,其中与美国、新加坡、台湾、德国、日本、意大利、荷兰、加拿大、英国、北爱尔兰等22个国家/地区的作者合作发表文章88篇;2009年在被SCIE收录的452篇论文中,分别与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英国、台湾、新加坡、葡萄牙、苏格兰、西班牙、比利时、喀麦隆、斯洛文尼亚等24个国家/地区的作者合作发表文章119篇。根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简报》的统计,近些年中国发表的SCI论文中,国际合作产生的论文一直占中国SCI总数的20%左右。表2表明北京交通大学的论文参与国际合作的机会逐年增多,但并未达到平均水平,有进一步开发、提高的可能性,应进一步加强学校整体科研能力、提高科研人员国际合作意识。
3.论文被SCIE收录语种分析。北京交通大学近三年被SCIE收录论文语种分析(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北京交通大学近三年被SCIE收录的论文语种平均90%以上为英语,这是因为SCIE检索工具是美国研制的,编辑语言为英语,收录文献时,英文文献被首先考虑。
4.论文被SCIE收录主题内容分析。北京交通大学近三年被SCIE收录论文的主题内容分析见表4。由表4可以看出,北京交通大学近三年每年超过20篇的学科主题有6个,分别是光学、多学科物理学、多学科材料科学、电力与电子工程学、应用物理学、应用数学,其中属于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学科有5个。可以看出SCIE侧重收录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成果,工程技术领域收录的数量不多。北京交通大学被收录的论文大多数由本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重点学科产出,说明学校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的建设正稳步、健康地向前推进。
三、提高北京交通大学论文被SCIE收录的措施
从以上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北京交通大学近三年被SCIE收录的论文数逐年递增,但增长幅度与排名靠前大学收录论文的增长率相比有较大差距,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研究水平,必须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力争在SCIE收录论文的数量与质量上有较大突破。
1.学科带头人的传、帮、带。北京交通大学近三年发表的论文被SCIE收录数量在20篇以上的作者一共有24位,这些作者都是学科带头人,因此在鼓励中青年教师和学生向这些知名度高的专家和教授请教的同时,学科带头人应以自身的经验和学识带动一些教师和学生,提高撰写科研论文的水平,进一步提升北京交通大学的科研水平和知名度。通过分析,虽然近三年来收录论文达到20篇的作者有下滑趋势,但因为在学校鼓励、学科带头人示范作用下,其他老师也在不断提高质量,增加论文被收录机会,因此,论文收录数不降反增。
2.制定一系列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的政策。北京交通大学近三年被SCIE收录的论文参与国际合作的机会较少,因此,学校的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一系列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的政策,鼓励优秀人才去著名学术机构学习进修,参加国际著名学术机构的科研活动和学术团队,扩大科研人员的学术视野和跟踪国际科技前沿动态的能力,增强国际合作意识。
3.投稿时尽量用英文。SCI本身的期刊源多数来自于英美,占总数的60%以上。而我国科技人员撰写的被SCI收录论文中英语语种达90%以上。从北京交通大学2007―2009年的统计结果看,1 215篇论文中只有115篇发表在中文期刊上,其余1 100篇是国内的英文期刊或外刊,占总数的90.6%。由此可见,用英文撰写是进入SCIE的一个重要优势。
4.确切了解SCIE的收录范围。SCIE侧重收录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成果,工程技术领域的内容收录较少。所以,准备发表文章的作者应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从而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科学评价体系中获得认可,以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珏,方国辉.基于Web of Science的中南大学科研论文定量分析[J].图书馆,2008,(2).
[2]韩洁.SCI功能及局限性探讨[J].图书情报论坛,2008,(1).
[3]秦长江.SCI、El收录河南省三所高校科技论文的期刊源分析[J].现代情报,2005,(8).
英文名称:Journal of Liaoche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主管单位:山东省聊城市
主办单位:聊城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山东省聊城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6634
国内刊号:37-1418/N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8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 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关系实证研究 河南省R&D投入与技术创新产出的实证研究 区域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凉山州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投入与产出研究 基础学科论文的基金资助引用优势研究 科技投入与科技产出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 基于科技进步的区域科技投入与产出比较分析 河南省区域R&D投入与创新产出关系实证研究 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江苏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企业新兴资本投入与产出绩效关系实证分析 基于DEA模型下的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研究 基于DEA的不同学校类型高校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研究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视角的广东科技投入产出研究 基于DEA的济南市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研究 政府资助对高校科技产出的影响分析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科技投入与产出效率的DEA分析评价 测绘科技投入产出的经济理论与测算方法 地方财政对企业科技投入的实证研究 科技投入和产出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编:中国科技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2012.
[4] 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综合证据报告[R].
[5] 国际评估专家委员会: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报告[R].
[6] 肖向晨、马卫华、欧阳国桢:华南理工大学2006―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和资助情况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2).
[7] 张璐、张秀梅、赵辉:1986―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机高分子材料项目分析[J].广州化工,2012(8).
[8] 辛都强:陕西省在十一五期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分析[J].中国科学基金,2012(4).
[9] 周兴明:科学基金制是调控我国科学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1982至199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化配置情况的统计分析[J].科研管理,1997,18(6).
[10] 孟浩、周立、何建坤:自然科学基金投入与科技论文产出的协整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7(6).
[11] Engle RF,Granger C W J: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representation,estimation,and testing[J].Econometrics,1987,
55(2).
[12] Granger C W J. Investigating causal relations by econometric model and cross-spectral methods[J].Econometrica.1969, 37(3).
[13] 中国统计年鉴200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14] 中国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学会常务理事、多相流专委会主任郭烈锦教授主持会议。本次学术年会共收录239篇论文,有40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2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年会,宣读和交流了187篇学术论文。本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进展交流会共有30个面上项目通过口头和墙报的方式汇报项目进展。
在全体大会报告会上,共进行了4个特邀学术报告。英国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的杨五强教授就“Industrial tomography for multiphase flow measurement”得最新研究成果与进展与参会人员进行交流。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叶茂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李相方教授分别做了“工业催化反应反应器中的气固两相流问题:研究现状和展望”“气液两相流在石油天然气工业中的应用”精彩的大会邀请报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工程科学三处刘涛处长代表基金委报告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评议、最新动态以及重点资助领域等情况,鼓励青年学者勇于创新,发表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专委会对2010年度青年学者优秀论文陈学俊奖获得者共8名青年学者(35岁以下)进行了表彰,颁发了证书和奖金。
本次学术年会与往年一样设置了8个专题,包括:气液两相流与沸腾传热传质,气固两相流与燃烧及其污染控制,多相流数理模型和数值方法,石油工程多相流,多相流测量技术,反应堆热工水力,两相流相变传热强化和节能,高新技术中的两相流与传热传质。
新课程的实施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将各学科与综合实践有机结合,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如何通过课程资源的整合利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交流合作,最终确保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是我们面临和思考的主要问题。
校本课程《校园植物文化》以植物为载体开展系列活动,引领学生走近植物,积极挖掘植物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创造性运用植物文化育人,通过感知植物、诗词吟诵、现代散文赏析、文化品读、雅闻趣事、歌咏植物等研究性学习,构建以自主探索为基础,合作学习为主体的开放的学习过程,实现在认知、情感以及行为等方面的个性发展,培养人文情怀、提高艺术修养、丰富生活情趣。
校本课程《校园植物文化》由生物和语文两部分组成。语文教学活动分为四节,通过组织学生阅读与校园植物相关的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和认识植物与人类的关系;配合生物学课程调查校园植物资源;探究植物各种生命现象及规律;培养观察方法,写好植物观察日记;背诵相关的诗文积淀人文素养;阅读名家散文,丰富情感。所有这些活动都会最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编排语文阅读第一节“物竞天择·人与自然”,特别在贾祖璋的《葵与向日葵》之后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自然科学小论文”,在这篇关于生物学分类知识的科学小论文后面,安排学写自然科学小论文有它的合理性,指导高中学生撰写自然科学小论文富有重要意义。从写作教学目的看,我们培养的高中学生,将来绝大多数都要去从事生产劳动和科技工作,指导他们撰写自然科学小论文,可以为他们将来的科技写作打下坚实的荃础,使他们终身受益。撰写自然科学小论文,一般都要建立在自然学科的科学实验或实地科学考察活动的基础上,是一个使中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认识进一步深刻化和条理化的过程,中学生如果要对自己接触的自然科学中的某些事物现象、问题或某个专题,进行比较深入广泛的探索研究,并加以论述,写成科学小论文,以揭示其特征、意义及规律,这种科学小论文的学习非常必要。它是培养青少年创造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从跨学科教育学的角度看,学生撰写自然科学小论文,无论对自然学科的学习,还是对写作学科的学习,都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和不可低估的价值。
诗歌是语言和文学的精华,而每一个青年心中原本都有诗意的人生向往,只是被压抑在教育体制的冻土下。屈原所谓“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杜甫所谓“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李白所谓“万物兴歇皆自然”。他们“大天而思之”,对于天地的博爱无私,自然的规律性,以及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都有极好的形容。诗人亲近自然,不论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日月山川,风雨雷电,都能触发他们的灵感,引起许多关于宇宙、人生的思考,品读诗词就是让高雅的诗歌贴近我们普通人的生活,纳入我们必经的人生历程之中。当诗歌对我们显得亲近,我们的心灵就会比较自然地感受并萌发诗意。因此第二节编排了诗词品读以及“综合性学习解意象品诗歌作诗词”。
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和高考语文辅导以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点。以花草树木植物为象征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是各民族语言文化中的一种共同现象。人们在欣赏花草树木外在美的同时,也赋予了它们某种特定的意义。文人学士通过咏诗赋词,把他们内心的感情和审美情趣寄托于大自然的花草之中,这些形象从外界移入诗中时,为诗人的思想感情所点染、浸润,传达着一种感化、教育的力量,因此诗人都非常重视创造意象。意象在诗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绝大多数诗歌就是通过意象来诠释作品的哲理,通过意象来破解作品的寓意,通过意象来鉴赏作品的意境,通过意象来与作者进行艺术、美学、心灵与精神的交流。在诗歌学习中,分析意象,就是分析文学物象中所蕴合的意义,正如艾略特所说:“表情达义的唯一方式,便是找出‘意象’,即一组物象,一个情境,一连串事件,这些诉诸感官经验的外在意象出现时,该特别情意便马上给唤引出来。”鉴赏诗歌的意象,就是要让学生将自己所接触到的诗歌中的意象分门别类地作梳理。通过查找有关意象的资料,用简明文字概述意象的寓意。
散文这种体裁,精粹警辟,形式自由,能够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写植物的散文在情物关系的处理上,常常是托物抒情、融情于景、移物就情,就是将物拟人化,赋予物以人的精神、品格、性情、风貌;或通过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把情完全融合在写景的文字中;或把物拉过来,赋予人的情感。作者常常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的或喜、或忧、或悲、或思的情感,通过情感倾向的宣泄表达出文章的主旨。因此需要学会在阅读过程中由体味作者的情感进而准确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
语文第三节散文品读之后安排了以“植物与文化”为主题的各类活动。植物历来就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尤其是中国园林植物在配置上更是受历代山水画哲学思想的影响,在植物的选择上十分重视品格,注重色、香、用。不仅仅是为绿化,而且要能入画,意境上求深远、含蓄、内秀。植物象征意义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个是传统文化,一个是生活习俗。以花草树木为象征,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是各民族语言文化中的一种共同现象。古老的中华大地和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孕育了以松、梅、竹、菊和牡丹为代表的植物文化,而西方人以玫瑰、百合和栎树为代表的植物文化则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和西方宗教文化影响的结果。汉民族注重以花木喻人,西方人注重以花代言,这是汉英植物文化最重要的区别。汉民族以花木喻人,关注的是花木的内在气韵与人之精神品质的联系。西方人也以花木喻人,但着意的主要是植物的外部特征与人之外貌的联系。
【摘要】 本研究采用专家咨询、层次分析等多种方法,在参照发达国家常用的科技评估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重点项目结题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对重点项目完成质量做出较为科学、全面的客观评价。
【关键词】 自然科学基金 重点项目 指标体系
.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the means of Delphi method,AHP method,and so on were applied.Considering the native practical circumstances, based on the main index of evaluation of subject generally used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his study builds a set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ummarized key subjects in the life and science of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The aim is bringing out a kind of scientific and large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quality of the key subjects.
【Key words】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key subject index system
随着国家对科技投入的逐年增加,项目资助的数量和强度也将随之增加。如何加强对项目的管理就显得特别重要。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科学的项目完成质量评价方法,但是迄今为止,国外对科研项目的定量评价研究尚未见报道,我国对科研项目完成质量的评估研究还较为零散,缺少一个公认的、系统权威的评估方法。本研究采用专家咨询、层次分析等多种方法,在参照发达国家常用的主要项目评估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重点项目结题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对重点项目完成质量做出较为科学的、全面的客观评价[1]。 实证结果表明,本评价指标体系在结题质量评价中具有客观可靠、简单明了、科学性强、可行性大等特点。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本研究材料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部“八五”、“九五”资助的重点项目,共评估已结题项目68个。
1.2 拟建基础评价指标体系 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结题评价是对已结题项目完成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根据评价的性质和目的,围绕构成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结题评价课题的各级要素,结合我国生命科学科研课题的规律和特点,构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结题评价初步指标体系框架,见图1。
图1 指标体系初步框架的构建
1.3 确立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采用Delphi 法[2]对上述基础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专家咨询。按照专家的专业分布、单位分布确定专家(见表1),选邀40名军内外专家、教授,共组织两轮专家咨询,经过两轮咨询,专家们的意见趋于一致。根据专家们的咨询结果,对基础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改,确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结题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见图2。
表1 专家的人数、单位分部
图2 指标体系框架的确定
1.4 确定指标权重 根据指标体系特点,选用两种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只有2个指标构成的一组指标,其各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Delphi法;对3个或3个以上指标构成的一组指标,其指标权重的分配采用AHP法[3]。通过采取以上方法,各指标的权重就确定了。至此,一个完整的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结题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就基本建立,见图3。
图3 确定指标权重
1.5 终末指标的分值确定 各终末指标分值的确定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评价结果准确、可靠、合理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有不同的赋分方法,如:“1”分制、“5”分制、“10”分制和“100”分制等。本指标体系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指标的层次参差不齐,有的指标只有一个层次,如:“论文”、“专利”、“效益”;有的指标有两个层次,如一级指标“专著”、“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下设二级指标;有的指标有三个层次,如一级指标“成果奖”下设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下设三级指标。根据以上特点,为使评价结果客观可靠、公正合理,在终末指标赋分时做了以下考虑:(1)“论文”的赋分与所在期刊的影响因子挂钩,即:把期刊的影响因子之和作为“论文”指标的分值;(2)“论文”以外的一、二级终末指标赋10分;(3)三级终末指标赋100分;并将上述赋分的几点考虑制成专家咨询表,向专家进行咨询。经过两轮专家咨询意见达成一致,专家对上述的终末指标赋分的几点考虑表示赞同。
转贴于
专家的权威性对咨询结果的可靠性有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在对某一问题进行咨询时,应考虑专家对该问题的权威程度。专家的权威程度一般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专家对问题做出判断的依据,用Ci表示;二是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用Cs表示。权威程度为判断系数和熟悉程度系数的算术平均值,用Ca表示,即:Ca=(Ci+Cs)/2 。Ca越大,专家意见越有价值,结果越可靠。
本研究在向专家咨询的同时,要求专家依据项目做出自我评价,见表2、表3,按等级分值及公式计算专家权威系数,结果见表4。
表2 专家对各类指标的熟悉程度
表3 判断依据对专家判断的影响程度
表4 专家权威系数的频数分布
由表4可见,80%以上专家的权威系数均集中在0.80分以上,说明咨询专家的权威程度高,能有效地保证本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2 指标体系的应用与验证
根据已确立的指标体系,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八五”、“九五”资助的部分重点项目进行评估。本次共评估68个项目,分别算出每个项目的综合得分,见图4。
图4 68个重点项目综合得分
根据被评项目综合得分的分布情况,将综合评分划分为4个等级:>8分为优,8~5分为良,5~2分为中,
表5 两种方法对68个项目的评价结果比较
两种方法评估为优的符合率为81.2%,良的符合率为55.56%,总符合率为67.6%,结果表明,用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项目进行评价结果与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评议有较高的一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整个课题的设计是严密的,采用的方法是正确的,建立的项目结题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合理的,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具有较好的评价功能,因此评价项目的完成质量能得到较为客观可靠的结果。当然,本研究只是对项目结题的定量评估做了初步探索,更深入细致的工作还有待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完善。
3 讨论与建议
3.1 评价指标体系思路的创新 (1)本研究首次建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结题评价指标体系;(2)对结题项目完成质量进行完全定量性的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定性评价的不足;(3)如对本评价指标体系中部分指标和权重进行修改适用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课题的中期评价的结题验收。
3.2 指标体系、权重及终末指标分值设置的特色 (1)对3个或3个以上指标构成的一组指标权重的设置采用层次分析法;(2)对只含2个指标构成的一级指标的权重采用特尔斐法;(3)终末指标的分值设定采用专家咨询法,这样使量化结果更为准确、合理、可靠。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 (1)导向功能:本评价指标体系中设立的指标皆为科技产出的主要指标,引导人们评价基金项目的完成质量,主要是评价项目的科研产出情况。从本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和赋分来看,充分体现了基础研究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的重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科技人员积极外投学术论文;(2)督促、激励与自律功能:应用本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中期评审,可以在课题进展过程中期,对课题的各项指标予以评定,以肯定现有成绩,及时发现问题,督促进展较差的单位和个人尽快调整计划、采取措施、改进不足;并依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课题,对水平较差的课题停止经费资助,滚动并加入一批水平较高的项目,提高科研课题整体水平。
3.4 评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 在评价指标及评价内容的选择以及权重的确定上,注重体现评价主体的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反映评价主题的要求。对数据、资料及统计结果用正态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保证结论的科学性与可靠性。本研究为保证所得数据的真实性,制定与本指标体系相匹配的课题情况调查表,组织专家进行认真咨询,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取得课题相关资料和数据,因此认为,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资料及研究结果是真实、可靠的。
3.5 评价结果的分析 (1)本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与通常采用的专家验收结果相比,两者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2)在指标体系评价的68个项目中,分析各指标的得分情况以及对综合评分的贡献率,不少项目的论文、成果奖、专利等指标得分及对综合评分的贡献率均不高,说明项目在结题时产出的高等级成果少。
4 建议
(1)建议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项目完成质量进行评价,以便客观评价项目完成质量;(2)建议成立专门项目评价机构,以确保评价的规范和公平、公正、合理;(3)建议加强课题结题后的跟踪管理。
【参考文献】
1 赵履芳.人事管理学概要.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1988,12-18.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药剂学;博士研究生;选题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05.004
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05-0010-03
Abstract:Objective To statistically analyze financing of subjects of TCM preparation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To guide subject election of TCM pharmaceutics PhD. Method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were raised in this article in terms of application projects, amount of money, winning bid, and main responsible units of TCM preparation subjects of NSFC. Results Totally 186 funding projects with 60.58 million yuan were funded in the past 13 years. Liposome, nanoparticle, and micelle appeared frequently as new medicine delivery system. Meanwhile, microdialysis and pharmacokinetics were the hotspots of winning bid.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key ques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CM pharmaceutics and technological means of cross disciplines, subject election of TCM pharmaceutics PhD was suggested to focus on evaluation technique and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new medicine delivery system. Meanwhile, the balance among basic researches, applied researches, and sustainable researches is also important.
Key words: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pharmaceutics;doctoral student;subject election
20世纪80年代初,在中国科学院专家的带领下,以推动我国科技发展为目标,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成立以来,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出发,确定了自然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战略定位,即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其基金规模从1986年的8000万元起步,增至目前年均支持经费逾百亿。医学科学从最初隶属于生命科学研究大范畴,到2010年独立成为与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持续稳定资助下,近10年来,中药学科的基础研究得到了较为全面和快速的发展。借助多学科交叉配合手段,把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系统生物学、信息学、化学、物理学、数学等前沿技术引入中药学科的基础研究,在中药作用机理、方剂配伍规律、药效物质基础、药性理论、证候理论以及新型给药系统的设计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中药现代化进程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中医药受理的申请项目数从2001年的830个迅速增长到2012年的4052个,金额增长超过100倍[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根据国家“十二五”的总体部署,以学科交叉研究为主要特征的优先发展领域,包括科学部优先发展领域和跨科学部优先发展领域,并以多种资助形式联合配置的方式,促进这些领域整体能力的提升和关键问题的突破。其中,医学科学部被列为优先发展的领域,包括基于药物基因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的药物基础研究与中医方剂基础研究。与药剂学相关的研究方向有:药物新型释放系统和靶向传递,生物标志物与个性化治疗药物的基础研究,药效差异及其与个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表观遗传在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中的作用机制。
兹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的数据进行检索,从申请项目、金额和中标项目、金额及主要承担单位等角度统计分析2001-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中医中药制剂学科的资助情况,以期对该学科博士生选题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检索数据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ISIS数据库[1]。登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http://),进入“项目综合查询”页面,在“申请代码”项下选择“H2806中药制剂”,在“批准年度”项下依次选择2001、2002……2013,查询、获取所有数据信息。用Excel2007对所获得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中药制剂学科资助项目及其经费稳步提升
自2001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中药制剂研究领域共资助项目186个,资助经费6058万元,资助项目数和资助经费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资助项目数和经费较2009年均呈大幅增长,分别为60.0%和61.8%。此后2年,项目数增长趋于平缓,从24项增至28项。事实上,自2009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开始将医学部从生命科学部独立出来而成为单独部门给予相应的学科发展支持。这一举措对推动中药制剂学科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和深远意义。值得一提的是,从资助经费看,2010年资助经费增长与项目的增长幅度基本一致;但2010-2012年资助经费的增长与资助项目的增长却不尽然。与资助项目数增长缓慢相比,资助经费增长幅度较大,分别为前一年的53.4%和35.1%。此外,中药药剂学科在符合整体上升发展趋势的同时,2013年的中标项目数和金额又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缩水,获助项目数和经费分别较2012年下降了17.9%和21.8%。这是否预示着整个学科的发展出现了瓶颈,其主要的制约因素可能是什么,值得业界认真思考。2001-2013年中标量及中标金额见图1。
有学者针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中存在的问题,从申请者的角度进行了剖析,认为片面追求新技术、新指标和多学科交叉表面化是中医中药学科在课题申请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另外,模仿痕迹明显、原始创新不足是存在的另一重要问题[2]。笔者认为,中药学科的很多关键技术问题,如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适合中药发展特点的质量评价体系,以及符合中药特点的新型递药系统评价技术等均制约了中药制剂学科的发展。
2.2 研究热点
随着中药制剂学科的发展,近5年来,中药制剂新型递药系统已成为研究热点,在中药制剂学科的中标项目中占有很大比例(见图2)。其中脂质体、纳米粒、胶囊等新型递药系统不断出现在资助名单中;而在新型递药系统中,靶向制剂的研究占绝对优势。与此同时,微透析技术、均衡释放与药代动力学等也是中药制剂方向的中标常项。这些都体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优先发展领域的重视。
3 小结
博士学位论文是衡量博士生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博士生融专业知识、理论基础、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等为一体的结晶。学位论文选题是学位论文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决定了学位论文的内容和价值。有研究指出,我国当前博士生创新能力不强,具体反映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的缺陷及培养评价忽视创新等方面[3]。国家创新体系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战略定位是“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国家对博士研究生的主要培养要求“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博士选题的创新性与自然科学基金的创新性密切相关。对博士生所处的研究阶段而言,合理选择关键科学问题进行基础研究更易体现创新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代表着学科发展和创新的前沿,是博士生选题非常重要的风向标。从上述的项目统计结果可以发现,中药制剂学科的研究热点逐渐集中到新型递药系统的构建和评价,这无疑可以成为中药制剂学科博士生选题的重要切入点。而针对中标项目的特点,结合多学科交叉,围绕制约其发展的关键科学性问题,如符合中药特点的新递药系统的评价技术和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均是值得关注的选题方向。
参考文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项目综合查询[EB/OL]. [2013-09-13].http:///egrantindex/funcindex/prjsearch-list#.
[2] 商洪才,黄金玲,韩立炜,等.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学科项目受理及资助情况分析[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9(10):1045- 1050.
意义:
(1)通过对若尔当标准型理论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对若尔当标准型的进一步和巩固,能更好的体现数学的思想方法在科技,生活各个方面的应用。通过对若尔当标准理论应用的学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处理问题。比如对若尔当标准形的推导过程和过渡矩阵的求法及在n阶矩阵中标准形的求法
研究状况:
若尔当标准型理论是以矩阵的若尔当标准型为基础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矩阵其中有王莲花发表的关于若尔当标准形与有理标准形的探究及其他数学家在若尔当标准形上进行的一系列关于矩阵的秩和正交矩阵个方面的应用。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思路
主要内容:
(1)矩阵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状况,矩阵若尔当标准形的基本定义及计算;
(2)矩阵若尔当标准形的求法;
(3)依据具体实例论述若尔当标准形理论的应用,并阐述自己的观点见解。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搜集整理相关研究资料,为研究做准备;
(2)总结说明法:对微积分中值定理的推广及应用进行逻辑分析。
思路:首先说明若尔当标准形理论是以矩阵的若尔当标准形为基础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矩阵的若尔当标准形是线性代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后说明它通过数字矩阵的相似变换得到,那么可以知道矩阵的标准形具有结构简单、易于计算等优点,尤其关于化矩阵为若尔当标准形的理论及方法,然后着重总结说明矩阵的若尔当标准形在线性代数上的广泛应用,例如解矩阵方程,求矩阵的秩,分解矩阵等。
准备情况(已发表或撰写的相关文章、查阅过的文献资料及调研情况、现有仪器、设备情况等)
[1]王莲花,矩阵的若尔当标准形与有理标准形的关系探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XX(03)
[2]王英,若尔当标准形问题新探[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XX(01)
[3]顾江永,若尔当标准形的一个标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XX(04)
[4]高芳征,常瑾瑾;若尔当标准形的标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XX(02)
[5]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小组,高等代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6]徐仲,张凯院;矩阵论简明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XX..
[7]王萼芳,石生明;高等代数(第三版j[m],高等教育出版社,XX.9
[8]李桃生若尔当标准形的理论推导和过渡矩阵的求法《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3
总体安排和进度(包括阶段性工作内容及完成日期)
1. XX年12月10日——XX年1月10日:选题及论文前期准备;
2.XX年1月10日——XX年3月5日: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3.XX年3月5日——XX年4月10日:完成论文初稿;
4.XX年4月10日——XX年5月10日:完成论文二稿;
英文名称: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河北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河北省保定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1565
国内刊号:13-1077/N
邮发代号:18-25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62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英文名称:Journal of Ningde Teachers College(Natural Science)
主管单位:福建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福建省宁德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4-2911
国内刊号:35-1121/N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季刊)创刊于1982年,是由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
办刊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