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机械基础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 机械设计基础 教学案例 设计 分析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C-0189-02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的教学媒体层出不穷。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关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促进了高校的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尤其对高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是典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将很大程度地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特别是专业课的学习。而高职学生理论基础薄弱,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因此引入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丰富教学资源,变“静”为“动”,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特点,是提高本课程教学效果的必要措施。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在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开展了实验研究,通过多次全程参与课堂教学的设计及实施,对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这部分内容作为课例,探讨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这节课的设计主要以机械职业岗位能力需要为基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生产实际,为着力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学有所用的教学情境。由于机械设备中的铰链四杆机构难以直接观察,而高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较差,因此本节内容主要采用启发诱导,探索发现的教学方法,配合以模型感受、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其步骤为:感知―理解―深化,从而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性,使教学更直观、形象。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和理解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条件,理解急回特性的概念、行程速比系数K的含义及死点问题的处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理解、思维和运用能力。发展目标: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问题探索的情境,使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体会到探究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自信心。教学重点: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教学难点:铰链四杆机构急回特性。
(三)教学过程
二、案例分析
(一)互动白板的教学优势
任课教师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了互动电子白板的优势,不仅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还能够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而且使整个课堂都是在活跃的互动气氛中开展。
1.保存板书,反复应用。整个教学由复习准备引入――让学生写出四杆机构的判别式,教师调出事先在白板上准备好的各种四杆机构类型,让一名学生上台板演示,学生完成后,白板所具有的存储功能可将白板上的内容保存下来。而在教学的后续阶段,这些内容还会经常用到,教师只需将它调出即可,无需重复劳动。这样既省时,又不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而且使已学知识再次得到巩固。
2.简化功能,优化过程。(1)脱离制约,化远为近在应用电子白板过程中,可随意用电子白板配备的书写笔在白板上操作电脑或自由书写,还可用板擦随意涂改,脱离鼠标对教师行动的制约,同时学生也可轻松学会用书写笔在白板上写字画图,让教学中实现互动。教师还可用书写笔任意选择颜色、调节粗细,不用直尺、三角板、圆规等工具,就可画出四杆机构各种类型的图形。(2)修改原图,对比教学四杆机构类型判别难度较大,但学生必须掌握,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教师首先将曲柄摇杆机构展示在白板上,学生很快就能解答。然后教师在原图上变换不同杆作为机架,这时可以直接在原图上用其他颜色的笔添加一些线条,擦除多余的线条,整个修改过程学生们都可看到,这样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难点也就迎刃而解。(3)整合资源,教学变活机械设计基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教材中机构运动、插图和公式很多,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不仅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而且学生看到的内容不直观、不形象,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机构的结构,互动白板具备的VCM互动演示平台起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互动演示平台将白板和PowerPoint演示文稿整合起来,在演示文稿中制作的图形旋转、平移、翻转等运动效果,通过白板展示出来,整个课堂也因此而活起来,满足了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巧借媒体,陶冶情操
利用电子白板的功能设计的机械设计基础电子教案,从内容安排和媒体形式上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学生就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就会体会到创造的快乐,这样就诱发了学习的主动性,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自主地选择学习进度和学习节奏,使学生由传统教学的受体变为主体,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钻研精神。
交互式电子白板对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进行了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职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探究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和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且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抽象思维,学习自律性差,但好奇心强,很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交互式电子白板进入课堂,其各种先进的性能给教学改革与资源整合注入了新的活力,给教师和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展示、自由交流的平台,这为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广艳,李铭,张豪锋.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实验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11)
[2]刘志蓬.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培养学生的注意力[J].中国电化教育,2008(12)
[3]舒娜,刘菁.电子白板下的教学交互行为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6)
【基金项目】2012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桂教高教(2012)22号)
关键词:学案教学法;机械基础;复习课
本文从理论依据、学案的设计、实施过程、反思四个方面探讨学案教学法应用于高三《机械基础》复习课中的可行性。
一、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究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教师只是意义建构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为学习者提供建构知识所需要的帮助,以使学习者的理解进一步深入。
(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家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其内容包括:认真编写教材,便于学生自学;提出现实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供可选择的各种学习条件、目标和情境;允许学生自己确定各种学习内容、计划和目标;分组教学,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让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成果。
(3)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原则是:如果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在其现有发展区之内,就应该让他们通过自学来解决;如果学习的内容超过了其现有的发展区,那么就需要教师帮助和引导了,或者需要学生一定时间的自我探索。
二、学案的设计
根据实施本课题前的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学生学习机械基础这门课程主动性不强,接受知识比较呆板,不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这些问题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会培养出创造型人才。通过学案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能力。学案如何编写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以下是本人对学案编写的思路。
(1)学案设计的原则。①课时化原则。对复习内容采取分课时处理的方法,保证一个小专题学案为1~2课时。这样,不仅有利于将本课时学习的知识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而且加强了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利于更好地实现既定的课时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②问题化原则。将课本知识点转变为具有探索性的问题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探究、释疑、激思,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素质。③参与化原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学案教学最根本的目的,从想要学习到学会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④方法化原则。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学案设计将“授人以鱼”变为“授人以渔”,同时关注学习方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⑤层次化原则。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如认知水平的高低,学习能力的好坏等,在编写学案时应注意将复习内容处理成富有阶梯性的、层次的、符合不同学生认知规律的学案,从而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一定的收获,每个学生从学习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更有信心学好本课程。
(2)学案的组成部分。学案基本组成:学习目标、课前基础知识回顾、课堂探析、知识链接、拓展训练、课后练习、课后反思。①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②课前基础知识回顾。让同学们对本学案中要求复习的内容进行自主复习,增强学习主动性。③课堂探析。学生事先完成学案中的题目,通过做题能知道自己的掌握程度,对有质疑的问题做上标记。在课堂上,就题目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探讨。④知识链接。知识链接部分是与课堂探析部分相关的知识点的延伸部分,也是新旧知识链接的部分,有助于学生做好知识的归纳总结。⑤拓展训练。通过前面的知识的讲解,进一步巩固练习并适当拓展知识。⑥课后练习。通过课堂的讲解,课后学生做适当的作业检验这节课的掌握情况。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业也要有一定的梯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课后作业中,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能力的锻炼。⑦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包括两个方面:学生反思和教师反思。学生反思是学生对照知识点、考点的要求进行认真反思,自我检查。比如:是否已全部掌握知识点和考点,学习之后有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存在的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反思之后,通过自己或者寻求老师帮助将问题及时解决。通过这种自我反思的方式,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总结,自我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教师反思是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反思这节课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学案中哪些设计不太合理,还需改进,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实施过程
我们的学案大都包含“课前基础知识回顾、课堂探析、知识链接、拓展训练、课后练结”等环节。由于学案的编制还不是十分完善,因此,在使用学案时要因材施教,不断总结、反复修改,使学案逐步趋于完善。
(1)提前发放学案,学案中明确学习目标,指定复习范围。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完成课前基础知识。因为本学案是用在复习课上,所以学案中课前基础知识练习题是考察的基础知识,高考中的题型都离不开基础知识,在后面复习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忘本。学生自主复习过程中,可以自己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培养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的能力,为后面自学做铺垫。
(2)课堂探析部分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体现形式。在本教学环节中,学生针对学案中设计的题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
(3)知识链接部分是与课堂探析相关的知识点的延伸部分。我们不能就本节内容讲解有关的知识,前后要有一定的连贯性。因为我们现在是复习阶段,练习的题目都是综合题,它把很多知识点都融入一道题中,一幅图出现过很多次,但每次我们可以考察不同的内容。而我们的学生做题往往正确率不高,其原因是学生对基本知识不够熟悉,没有总结题型的能力,没有思考的习惯等等。这就需要教师从中指导,让学生逐步按照老师的设计,思考所涉及的其他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思考的习惯。
(4)拓展练习的设计应与对应课时的教学内容、能力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相关。在设计拓展练习时,应注重多设疑,使学生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由未知到有知、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地掌握知识,从而增强学习能力。学生须当堂完成拓展练习题,通过练习不仅能消化、巩固知识,还能及时为教师提供直接的教学反馈,以便教师对练习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给予相应指正,做出正确评价。
(5)课后练习,是学生用课后的时间巩固所学知识的过程。课后练习中有两类题,第一类是与例题相近相仿的题型,所有学生必须完成,第二类属于提高型的题目,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挑战一下,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课后练习的布置体现了分层原则,就是对不同基础差异的学生布置不同能力水平的作业,使作业的能力要求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互适应。
四、反思
教有法,但无定法;学有法,贵在得法。学案教学法的重点在于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主导作用。本人在教学中,对学案进行精心编制。运用学案教学法一段时间以来,得到一些体会。
(1)教师投入的精力很多,但很值得。因为在实施学案教学法之前,必须自己编写学案。在编制前要做许多准备工作,让学案能起到高效的作用,不需要再浪费时间花在学生已懂的问题上,重点落在普遍存在的问题上,这就切实提高了课堂效率。
(2)一个良好的氛围十分重要。创设轻松平等的氛围,创设利于学生思考的氛围。创设平等、交流、合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学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学会聆听和理解他人的想法。
(3)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部分内容,课堂上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究和交流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潜能,使学生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充分探索和理解有关的内容。在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按照预期设定的发展,教学效果不是很好,这也是继续研究的重点。
(4)尊重并善待不同学生。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认知方式不同,思维策略不同,认知水平差异和学习能力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鼓励并提倡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关心与帮助。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充分发展他们的潜能。
(5)学案教学的实践,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在学案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学案教学模式使教师主动走出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将教师的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学生的以“学”为重心上,将教师的以“研究教法”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研究学法”为重心上,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所有这些,都促进了教师研究意识的增强和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光,陈启胜.构建学案导学模式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J].山
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4).
[2]裴亚男.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
科学版),2007(4).
[3]孟献华,李广洲.教案与学案的对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2).
[4]倪爱兰.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三英语专题复习中的应用[J].外语
知识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能力目标:
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
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情感目标: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
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
教法建议
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
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
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单元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学过程分析
一,机械运动
讨论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提供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课桌、房屋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能举出绝对不动的例子吗.
对学生列举的示例可以进行分析,注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
二,参照物
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注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并深入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
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描述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教师提供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讨论,由教师评价.提供一些参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情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
三,匀速直线运动
观察一些实例,可以提供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现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注意匀速解释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认识,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而物理研究问题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的.
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提供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预习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
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
【组织形式】
学生小组
【参考题材】
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
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
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
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
【评价方案】
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
卓越工程师不仅要具备上述的未来工程师的品质,而且,还应该兼具以下特质:(1)对局部或整体工程价值的科学判断力;2)对权威工程学术或工程技术独到的批判力;(3)对历史工程文化承载现代工程文化内涵以及未来工程文化趋势的深刻洞察力;(4)优秀民族工程文化传承与世界先进工程文化吸收的责任感;(5)工程环境影响的感知与和谐意识的自觉;(6)正确理念的坚持或自我否定的勇气。只有具备了上述15种品质特征的工程师,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卓越工程师。因此,形成能够进行自我调整和更新的、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教学改革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1.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教学要求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国际视野的行业领军人才、国际认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创业研发型高端人才。卓越工程师的核心是创新能力。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加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思维开创性和创新能力。
2.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既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实用性,又强调创新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所要求的。
但是现有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传统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如机械系统的结构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过去讲课的难点,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电类专业学生对此方面内容的掌握比较困难。
现有课程内容体系建立在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之上,在知识点的选择和安排上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理念,所用教材的知识内容体系创新性不够,没有体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所要求的“能力”主线,与生产实际要求的课程内容或知识点的编排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教师不注意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充实自己的教学活动,忽视案例教学、问题教学等方式的运用,导致教学信息量太小,无法传授更多的知识。课程教学中只是理论知识的简单讲解,没有结合工程实际进行教学。
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的和培养要求,以及在以往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借鉴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如下建议与改革措施。
3.1 确定教学目标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能力。教师以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为导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与学生一起展开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学习。
“机械设计基础”上半部分的核心内容是各类常用机构的设计和应用。要设计和应用机构,首先必须认识各类机构,通过一些典型的机构系统了解机构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特征和它在系统中的作用,从机械系统的总体去认识机构,用系统的观点将各类机构联系起来,将系统的要求贯穿于机构的设计之中。学生不应孤立地去认识和设计机构,而应以系统为主线来掌握机构分析、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确定机构设计的要求。
例如教师在讲授“机械设计基础”第一章“机构自由度”的内容时,首先向学生说明学习机构自由度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并在本章最后给出关于牛头刨床的机构设计错误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构自由度予以改正,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另外,在学习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这3大类常用机构过程中,由于该3大类机构又可划分出很多种类,学生常感到各类机构缺少联系。由于往复式四冲程内燃机涵盖了这3大类机构,所以可通过介绍往复式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的4个冲程运动将这3大类机构运动作为教学背景或目标,将3大类机构联系起来。
如内燃机通过平面连杆机构中的曲柄滑块机构将活塞的直线往复运动转换为曲轴的回转运动;通过凸轮机构控制进气门、排气门开合时间的长短;通过齿轮机构协调燃气推动活塞运动时,进气门、排气门有规律的启闭。以往复式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介绍3大类机构各自的优缺点和不可替代性,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都非常有益。内燃机工作过程所涉及的内容包含了“机械设计基础”上半部分需要讲授的所有主要内容,所以应该在第一章的授课中较详细地介绍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并在以后各章的教学中加以利用。
“机械设计基础”下半部分主要讲授常用连接(螺纹连接、键连接等),机械传动(螺旋传动、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轴系零、部件(轴、轴承)等。这部分内容相互联系较少,学生感到零散。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与课程设计结合起来,课程设计题目在课程开讲前布置到位,使学生带着任务听课。当教师讲到与设计题目中某些方面相关的章节时,学生就开始思索自己题目中相应点的方案设计、结构设计等问题,不太懂的问题可及时与教师或同学进行交流探讨。由于课程设计与专业结合,与理论课同步,学生兴趣浓,学习效果好。
3.2 加强与工程实际的联系
由于学生对机械的感性认识和工程实践知识十分缺乏,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更不会应用于工程实际,因此要结合工程背景来讲解各种机构的原理和应用。
例如在讲解曲柄摇杆机构时,通过对比该机构分别在游梁式抽油机和牛头刨床中的应用,来说明极位夹角的大小对急回运动的影响。这样以实际工程机械为例讲解曲柄摇杆机构的特点,能使学生印象深刻。在讲解四杆机构时,分别列举轮式抓钩机、装载机工作装置、鹤式起重机吊臂等实际工程机械的例子,对比讲解不同机构的工作特点,使学生对机械的机构既有一个整体认识,也有对不同机构异同点的认识,为以后进行机构选型、综合机械设计打下基础。
以凸轮机构实际设计为例,首要问题不是如何设计凸轮的轮廓线,而是如何根据工作要求和使用场合,合理地选择和确定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机构的配置和有关基本参数,使所设计的凸轮机构既能满足机械系统的工作要求,又具有良好的运动和动力特性。此外,广泛采用工程应用实例,充实“机械设计基础”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适当增加例题和习题的工程应用背景及创造性意向说明。
3.3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将机械设计方面的新成果、新应用及时引入教学内容,扩大学生信息量。例如在讲解螺栓预紧方法时,介绍电测扳手、液压拉伸预紧方式等新工具和新方法;在讲解齿轮机构时,介绍双圆弧齿轮的优点,反映技术发展前沿成果,增加课堂信息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以实际工程设计计算问题为目标,构建设计基础知识理论较完备,设计方法实用、多样的基础内容体系,提高了教学效果。
3.4 改进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外,需要采用其他一些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工程机械教育的重要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强,对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机械设计基础主要面向电类专业的学生讲授,而电类专业的学生对机械方面知识接触较少,对课程中涉及的各种机构、结构难以理解,尤其是涉及到机构运动、齿轮啮合等动态问题或者螺纹联接、轴承等微变形问题,因内容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机械设计基础”多媒体CAI系统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对“机械设计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方法等进行信息化处理,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多媒体表现与信息交互功能,构造了创新设计教学模式。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把过去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由声音、文本、视频、动画构成的动态教材。多媒体集成、动画模拟仿真和丰富的图像信息扩展了学生认知的深度与广度,也使教师摆脱了时间和空间对讲授内容的束缚,清楚地显示某些复杂的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发现力、想象力、逻辑联想力,有利于认知思维的深化与发展,有利于增强工程设计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机械设计基础”CAI作为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有着良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给“机械设计基础”创新教学以有力支持。
在教学中,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设法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主动、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讲授螺栓预紧力控制时,强调重要的螺纹连接必须控制预紧力,强调螺栓脱落产生的严重后果。可以列举台湾中华航空公司波音737飞机在日本冲绳那霸机场降落时因螺栓脱落刺穿油箱引发大火的例子,使学生印象深刻。又如在讲授螺栓强度计算前,举出某工厂在吊装床身时,吊环螺栓断裂,致人死亡的例子,借以强调螺栓强度计算的重要性,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形象,而且能够使学生在主动思考的同时牢记相关概念、掌握相关原理,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4.结束语
关键词:焦化;设备安全;管理
一、焦化厂设备安全作业的流程
1.1 前期准备工作
根据设备内作业操作要求,焦化厂应成立指挥部,指定专人负责。制定作业方案和有效的应急事故救援预案,对职工要严格做好作业前的安全教育工作,逐项进行安全检查。
1.2 设备内作业的程序和步骤
(1)严格履行审批手续。设备内作业必须办理《设备内安全作业证》,在设备内高处作业的应办理《高处安全作业证》,在设备内进行动火作业的还应办理《动火安全许可证》。
(2)停机操作。首先缓陧卸压,使系统保持微正压;然后切断热源,强制通风或自然冷却;最后严格按规定地点和方法安全排放残留物。
(3)停机后的安全处理工作。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方式进行管道安全隔绝,有效切断电源,加挂警示牌。
(4)空气流通。要采取适当的通风措施,保持设备内的空气流通良好。
(5)定时监测。在进入设备前30min内必须取样分析,将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浓度及含氧量控制在安全指标范围内,经分析处理合格后,方可进入设备内作业。
(6)个人防护。进入设备内作业的人员,必须穿戴好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对设备内的介质了解清楚,针对不同介质穿戴不同劳动防护用品,在酸碱等腐蚀性环境中,应穿戴好防腐蚀护具。
(7)封闭前检查。作业完工后,工作人员、监护人员与使用部门负责人共同检查设备内部,确认设备内无人员、工具、杂物后,方可封闭设备。
(8)设备内作业完工后的处理。作业完工后,应认真检查核对,待确认无误后,再对设备等进行试压、试漏,调校安全阀、仪表和连锁装置等。对调试过关的设备,进行单体和联动试机,验收交接。
二、焦化厂设备作业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焦化厂设备内作业是指在焦化厂各类塔、球、釜、槽、罐、炉膛、锅筒、管道、容器以及地下室、阴井、地坑、下水道或其它封闭场所内进行的作业。焦化厂设备内作业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内外之间相互隔断,导致作业空间通风不畅,照明不良;
(2)活动空间较小,工作场地狭窄,导致作业人员出入困难,相互之间联系不便,作业时不利于监护;
(3)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内,一般温度较高,导致作业人员体能消耗过大,易疲劳、出汗、发生触电事故;
(4)有些塔、釜、槽、罐、炉膛、容器内留有酸、碱、毒、尘、烟等介质,这些物质具有一定的危险陛,稍有疏忽就会发生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而且一旦发生事故,难以施救。
三、焦化厂设备的安全管理对策
1、管线设置安全对策
(1)对于全厂性使用或联结面较大的工艺管线,宜集中布置形成管线带,并采用地上架设方式。
(2)污水总排出管应设水封井。全厂性下水道的干管、支干管,在各区之间,应采用水封井隔开;水封井之间管道的长度不应超过300m。
(3)对于通过腐蚀性介质的管道,应当敷设在管线带的下部。
(4)穿过防火堤的管道,其管沟必须填平。禁止与油库无关的管道穿过其防火堤。
(5)对于甲、乙、丙类液体或有毒液体管道,禁止采用填料补偿装置。
(6)禁止借用管道上的调节配件代替隔断阀门,禁止以关阀门的方式来代替堵盲板。
(7)盲板和其垫圈的手柄应当有明显的区别。
(8)对于引入煤气管道上的蒸汽吹扫管,每当使用后,必须严格与煤气管道隔绝。
(9)对于可燃气体或甲、乙、丙类液体管线,不得穿过仪表室、变电所、配电室、休息室,不宜穿过与该管线无关的贮槽区或生产厂房。
(10)供油泵在停电、停汽或其他情况下可能发生倒流时,应在其出口管道上安装逆止阀。
(11)各类管线的涂刷颜色应遵守GB7231—87中的规定。
2、电气装置安全对策
(1)设备的电气控制箱和配电盘前后的地板,应铺设绝缘板材,如绝缘橡胶板或塑料板。
(2)车辆上电磁站的人行道净宽,一般不得小于0.8m。当导体布置于人行道上部且离地面高度小于2.2m时,其下部应有隔板,隔板离地应不小于1.9m。
(3)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和电缆、电线的金属护管,应当装设接零或接地保护以及漏电保护器。
(4)爆炸危险场所电气设备和线路的设计、安装、施工、运行、维修和安全管理,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试行)》及有关规程与规范的规定。
(5)变电所和配电所不应设在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场所,但供上述场所专用的10kV及以下的变、配电室,采用防火墙隔开时,则可一面贴邻建造。已设在爆炸危险场所的10kV及以下的变、配电室,也应当采用防火墙来隔开。
(6)精苯车间应当使用铜质导线和电缆。所有导线和电缆,在五年内应至少做一次绝缘试验。每逢大修时,必须将其全部更新。
(7)甲、乙类液体贮槽区,应采取从非爆炸危险区高处投光照明的方式,甲类液体贮槽区需要局部照明时,应采用防爆灯。
3、消防设施安全对策
(1)大中型焦化厂应当设置消防站,消防站应设在便于车辆迅速出动的位置。下列场所应当设置消防灭火系统:
①对于粗苯、精苯贮槽区,应当设置固定式或半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槽区周围应有消防给水系统。
②对于粗苯和精苯的洗涤室、蒸馏室、原料泵房、精萘、工业萘、萘酐及焦油油泵房,精萘和工业萘的转鼓结晶机室、吡啶贮槽室、装桶间,均应设置固定式或半固定式蒸汽灭火系统。
③ 管式炉炉膛及回弯头箱,萘酐生产中的汽化器、氧化器、薄壁冷却器,应设固定式蒸汽灭火系统。
④二甲酚、蒽、沥青、酚油等闪点大于120℃的可燃液体贮槽或其他设备和管道易泄漏着火地点,应设半固定式蒸汽灭火系统。
(2)用于灭火蒸汽管线蒸汽源的压力,不应小于6×105Pa,其操纵阀门或接头应安装在便于操作的安全地点。
(3)对于各厂房、建筑物、库房等,应当备有小型灭火机,其数量应符合规定,灭火机应当设置在便于取用的地点。
(4)对于甲、乙、丙类液体贮槽区的消火栓,应当设置在防火堤外,距槽壁15m范围内的消火栓,不应计算在该槽可使用的数量内。
4、检修动火安全对策
正压动火法是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动火方法。正压动火是指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在其内部压力大于大气压力并处于不断流动状态的可燃气体密闭管道、设备外壁上补焊动火。
正压动火法的安全对策如下:①应当保持管道设备内可燃气体处于压力稳定的流动状态,如果压力较大,在生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将压力降低。②从需要动火焊补的管道、设备内的可燃气体取样进行含氧量分析,其含氧量必须低于其可燃气体着火、爆炸的极限含氧量以下。③如果是有条件和生产允许情况下,可在动火处的上侧加入适量蒸汽,以稀释可燃气体的含氧量。④将补焊用的钢板块在泄漏处以打卡子的方法事先坚固好,使可燃气体外漏量尽量减少,一方面可避免补焊中在焊接处着火量较大而烧伤焊工,另一方面也便于补焊得更严密更坚实。
结束语
尽管炼焦化学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较多,但实践证明,只要方法得当、措施得力,还是可防、可治、可以避免、可以消除的。但在具体工作中需要考虑的问题还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和探索,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保护设备和财产的安全,促进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类号】6
【类别】教育事业
【提案号】0137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财政部会同教育部研究办理
【提案人】吴明熹
【主题词】农村 普教 经费
【提案形式】个人
【内容】
农村基础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科技农业方兴未艾,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我国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有数以亿计受过基础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作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
但是,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目前,我国农村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与城市平均水平相差近3年。在15岁至64岁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不足1%,比城市低13个百分点。全国现有8500万文盲半文盲,四分之三以上集中在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和国家级贫困县。全国有431个县没有“普九”,已经“普九”的部分地区是低水平意义上的“普九”,基础不稳。不少地方存在学生因贫辍学、拖欠教师工资、学校危房年久失修、公用经费短缺等突出问题。主要问题是:
一、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问题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兴办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教育经费十分紧张,1999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8191l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18l5.7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2.79%,低于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投入比例。而这有限经费中的大部分又没有投入到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之中。以1998年为例,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学生为1.23亿,占当年全国基础教育学生的2/3,但当年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中用于农村基础教育的只占27.5%。
自8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逐步把基础教育的财政与管理权限下放给各级地方政府,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模式。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实施,已逐步建立健全“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由于近年来各地区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县与县之间的财政收入差异十分明显,造成各地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据报道,目前中央财政把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的50%以上花费在高等教育上。同样,省级财政也把较大部分教育经费花费在非义务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上。中央和省两级财政对基础教育投资宏观调控能力的减弱,导致一些困难的地区,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主要在西部)教育经费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校舍危改负担较重(例如截止2001年底,重庆酉阳共有426所中小学不同程度存在危房和破旧房,全县共有危房16.5万平方米,占校舍总面积25.92%)。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现象(近年来农村初中在校生辍学率又连年回升,2001年已达到5.47%),这种情况制约了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农村地区适龄女孩的基础教育问题
在一些农村地区,女孩失学问题十分严重。广西隆林县的某些乡镇,女孩不入学率和辍学率达55%,在凌云县的一个乡,女孩入学率只有75%。其他一些地区的情形也不乐观,越往高年级的女孩越少,能上初中的就更少。
分析根本原因,在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认为“女孩读书没用,反正将来是嫁人”。所以,九年义务教育中辍学的或因家庭经济困难上不起学的绝大部分是女孩。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不少未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女孩子加入到了打工妹的行列。在繁华的城市里,由于没有文化或文化低下,她们只能到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报酬低廉的行业,她们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尤其是,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男性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农业女性化”的趋势日益突出。调查显示:农村妇女从事农业劳动的比例为82.1%,比男性高17.4个百分点,新的分工格局把农村妇女推向农业劳动主力军的位置。
今天的农村女童是未来农村的劳动者和科技人才,这支人力资源文化科技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景。因此,政府在实施基础教育发展规划时,要正视目前贫困地区女童入学率低、辍学率高的现象,拨出专项女童教育资金,采取减免学杂费等办法,特别是要多重视、关注和支持目前资金困难的“春蕾计划”,为女童入学提供经济支持。
为推动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建议:
一、建议提高中央和省级政府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的比重,进一步改进完善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教育投入保障制度。
二、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合理地分配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资金投入比例,以使“优先发展基础教育”的政策得以落实。
关键词:专题;案例;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165-02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工科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介于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相关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该课程涉及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毛坯成型和机械制造工艺等内容,内容繁多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对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工程技术人材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实践性很强且内容繁多,对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无形之中给课程的教学带来了困难。目前,在传统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大多存在着种种问题,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薄基础学习,难以激发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进入《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学习阶段之前,接触到的专业相关课程及实践环节仅有《工程图学》课程和金工实习,因此,学生几乎是在对“机械制造”的概念十分茫然的状态下直接进入课堂理论教学阶段的。被硬性地灌输抽象、晦涩的专业知识,所接触的理论缺乏实际的、形象的实例的支撑,使得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存在障碍,久而久之,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逐渐减退甚至排斥。
2.教学内容繁杂抽象,“学”、“用”结合困难。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涉及内容覆盖了工程材料、毛坯成型和机械加工工艺、检测技术等多个方面,可以说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知识系统繁杂、系统协调困难。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大多是上述知识的简单堆砌,对各类知识的传递和讲述大多繁复、枯燥,内容抽象,缺乏规律性知识的总结和提炼,无法引导学生建立自身的理解和记忆体系。从而造成即使经过理论教学、实习实验的一系列训练,学生也往往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感到茫然,“知道它是什么,不知道它该怎么用”成为课程学习中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难以激发学生主动性。
3.重“教”轻“学”,难以激发学生主动性。目前《机械制造基础》的课堂教学大多停留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阶段,教学模式陈旧,教学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互动和讨论,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说“这是什么”,却不能主动地去探究“这是为什么”、“这可以用来做什么”。对于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疑惑,教师难以及时发现并给予解答,使得问题积累,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
4.教学效果评价重“结果”、轻“过程”,难以保证评价的全面性。目前《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现在作业、考勤、考试等环节的硬性比例计算值上,很大程度上无法顾及这些环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实际运用能力的高低,对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长此以往,往往造成学生片面追求成绩、忽略学习过程的问题。
上述种种问题,归根结底,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上课听不懂、下课学不懂,最终失去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
根据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长的规律,以“专题案例”为基础,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进行整合。选取有代表性的专题案例,通过合理的设计将课程各独立知识模块进行有机的整合,建立以“专题案例”为载体的相对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将分散、独立的知识点以“知识链”的形式溶入整个教学过程的同时,以“选题”的形式为学生设计并下发“学生选题”,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基础上以“选题组”为单位,通过协作、调研完成“学生选题报告”,并安排“学生选题汇报课”,让学生对自身选题成果进行展示。从而构建以“专题案例”为基础展开的综合化、系统化课程模式,优化《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课堂教学效果。
1.课程内容“专题化”系统的建立。根据《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各部分内容特点,对知识内容进行合理的重组,将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10个专题,并将其按照实际工作过程进行安排、组织,建立起系统、科学的“专题化”知识系统。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2.教师“专题案例”及学生“选题”的设计。教师“专题案例”是课程课堂教学展开的基础和核心,其设计的合理性、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直接决定教学开展的流畅性和教学效果。教师“专题案例”的设计,应围绕着如何应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来进行,从生产实际中选取。学生“专题报告选题”的设计,应以教师“专题案例”为基础,对相关、相似专题进行设计。在“选题”中,应设置相应的引导性提示,以便于学生把握研究开展的基本思路和方向;同时,“选题”的设计应注重层次性、差异性,不同“选题”应保证不同的侧重点,以满足对不同选题小组考察的平等性需求。
3.基于“专题案例”的“拟实”学习的展开。教学的展开应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认知规律,通过教师讲授基本储备知识、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改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将这一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进行全面的融合,建立起“模拟工作现实”的“教”―“学”互动过程,对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将各知识点融会贯通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实施方案与方法
1.教学过程设计。调整《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计划中的安排,将部分必要的基础预备知识的教学完成后,以工程实践为来源选取的针对性的专题案例,对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毛坯成型和机械加工工艺等部分内容进行延展式设计,对解决专题案例所需的知识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组织,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展开教学过程。
具体展开过程如以下框图所示:
2.教学过程展开。改革传统作业模式,由学生主导、教师引导,完成选题报告。由学生分组选择选题,通过查阅资料、调研、实地考察、与教师或企业专家讨论等方式,获取所需信息,并能够初步判断信息的正确性、方案的合理性,从而引导学生学习工程知识,增加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以“专题:典型机械零件的热处理”中的“选题:连杆”为例,设计选题内容及结构。选题应包括“选题引入选题目标选题实施选题总结”等内容,并以此作为学生完成选题报告的指导性资料,引导学生完成选题报告研究工作。
通过上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专题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课程组经过两年的积累和不断的完善,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形成了较为科学、系统、成熟的教学方法,并在较大程度上改善了理论抽象及实践困难的问题,有效地建立并强化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肯定。“专题案例”教学法在机械类各专业的实际教学中,也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必将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杰.案例教学法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2,34(11).
[2]佟永祥,江树勇,吴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高教论坛,2010,(07)
关键词:机械基础 仿真模型库 教学资源库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资源库越来越成为各个院校的必不可少的建设项目。各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库能够很好地实现高水平的教学资源共享,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非常有用的平台。笔者所在学校作为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的示范性学校,自然在学校的教学资源库中注重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各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库。
一、构建机械基础仿真模型库教学资源库的目的
构建机械基础仿真模型库教学资源库,是为了使机械基础教学过程更形象、更直观。由于在实际机器设备中,各种零件从视觉上往往相互叠加,有些在内部的零件和构件,即使拆开机盖,也不能看清。而机械基础仿真模型以动画仿真的形式将机械零件的构造、运动真实地展现给学生,能让学生轻而易举地认识各种常用机械零件,了解各种常用的机械构件,掌握常用机械基础知识。
二、机械基础仿真模型库教学资源库的内容
机械基础仿真模型库的教学资源库由以下两大部分内容构成:一是常用机构与机械传动及部分常用机构的拆分,二是常用机构在数控专业、机修专业、机电专业和汽车修理专业的应用举例。其中,在第一部分中仿真模型和仿真机构的拆装皆采用solidworks 软件来制作,而仿真机构的拆装用edrawing来,方便教学中的使用。
1.模块1“常用机构与机械传动及部分常用机构的拆分”的具体内容
(1)平面连杆机构。需要建立的仿真模型有: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2)凸轮机构。需要建立的仿真模型有:盘形凸轮、移动凸轮、圆柱凸轮、镶块式凸轮。(3)间歇运动机构。需要建立的仿真模型有:棘轮机构、单向驱动棘轮机构、双向驱动棘轮机构、槽轮机构、单销外槽轮机构、内槽轮机构和不完全齿轮机构。(4)螺旋机构。需要建立的仿真模型有普通螺旋机构和差动螺旋机构。(5)齿轮传动。需要建立的仿真模型有: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内啮合直齿圆柱齿轮传动、齿条传动、斜齿轮传动、直齿锥齿轮传动、曲线齿锥齿轮传动、交错轴斜齿轮传动、蜗轮蜗杆传动。(6)带传动和链传动。需要建立的仿真模型有:带传动、V带传动和链传动。(7)联接与支撑零件。需要建立的仿真模型有:键联接、普通平键联接、导向平键联接、滑键联接、半圆键联接、切向键联接、锲键联接、销连接、圆柱销连接、圆锥销连接、开口销连接。(8)螺纹联接。需要建立的仿真模型有:螺栓联接、双头螺纹联接、螺钉联接、紧定螺钉联接。(9)联轴器。需要建立的仿真模型有:套筒联轴器、凸缘联轴器、十字滑块联轴器、弹性套柱销联轴器、尼龙柱销联轴器。(10)离合器。需要建立的仿真模型有牙嵌式离合器和摩擦式离合器。(11)支撑零部件。需要建立轴部分的仿真模型有:传动轴、芯轴、转轴、直轴、曲轴;轴承部分有:滑动轴承、整体式滑动轴承、剖分式滑动轴承、调心滑动轴承、推力滑动轴承,滚动轴承,深沟球轴承的结构。(12)液压和气压传动部分。①在液压部分,需要建立的模型有:液压千斤顶工作原理、简单机床的简化液压传动系统。液压元件有:液压泵、液压缸、液压控制阀和辅助元件。其中在液压泵部分,需要建立的模型有:单柱塞液压泵、外啮合式齿轮机构、叶片泵和轴向柱塞泵;对于液压缸部分,需要建立的模型有单杆活塞式液压缸、双杆活塞式液压缸、柱塞式液压缸和伸缩套筒式液压缸;对于液压控制阀部分,需要建立的模型有:单向阀、手动换向阀、直动式溢流阀和普通节流阀;对于辅助元件部分,需要建立的模型有:油箱、滤油器和蓄能器。②在气压传动部分,需要建立的仿真模型有:气动三联件。在整个模块中,需要建立的模型拆装有:滚子链的结构拆装、普通平键联接的拆装、开口销连接的拆装、十字滑块联轴器的拆装和剖分式滑动轴承的拆装。
2.模块2“常用机构和机械传动在数控、机修、机电、汽修专业等各个专业领域中的应用”的内容
(1)在数控专业中:①常用机构,其中平面四杆机构需要建立的模型或视频有缝纫机踏板机构、牛头刨床横向自动进给机构、内燃机、卡车自动卸料机构和自动车床刀架转位机构;②凸轮机构需要建立的模型或视频有自动车床靠模机构;螺旋机构需要建立的模型或视频有:车床的丝杠螺母机构、滚珠螺旋(丝杠)传动和螺旋千斤顶;③齿轮传动需要建立的模型或视频有:齿轮的加工、铣齿、插齿和滚齿;带传动需要建立的模型或视频有无级变速器。
(2)在机修、机电专业中:①常用机构,其中平面四杆机构需要建立的模型或视频有:缝纫机踏板机构、牛头刨床横向自动进给机构、内燃机、卡车自动卸料机构、自动车床刀架转位机构和手动冲床机构;②凸轮机构需要建立的模型或视频有自动车床靠模机构;③螺旋机构需要建立的模型或视频有车床的丝杠螺母机构、滚珠螺旋(丝杠)传动和螺旋千斤顶;④齿轮传动需要建立的模型或视频有齿轮的加工――铣齿、插齿和滚齿和二级齿轮减速器传动等;⑤带传动需要建立的模型或视频有无级变速器。
(3)在汽修专业中:①常用机构,其中平面四杆机构需要建立的模型或视频有:缝纫机踏板机构、内燃机、卡车自动卸料机构、前窗双雨刮器和汽车车门启闭机构;②凸轮机构需要建立的模型或视频有内燃机配汽机构和发动机凸轮轴与气门结构;③螺旋机构需要建立的模型或视频有:汽车转向器、汽车用丝杠千斤顶和螺旋千斤顶;④齿轮传动需要建立的模型或视频有:差速器、汽车主减速器中的混合轮系和变速器的变速机构;⑤带传动需要建立的模型或视频有发动机中V带传动;⑥链传动需要建立的模型或视频有发动机中正时链传动;⑦离合器需要建立的模型或视频有膜片弹簧离合器的虚拟拆装、双摩擦片周置式弹簧离合器、周置式弹簧离合器和液力偶合器;⑧销联接需要建立的模型或视频有汽车转向节注销的虚拟拆装;⑨轴承需要建立的模型或视频有:深沟球轴承在汽车发动机中的应用和虚拟拆装、奥迪100型轿车发动机的活塞连杆组的虚拟拆装、东风6100Q-1发动机曲轴飞轮组的虚拟拆装;⑩液压和液压传动,液压传动部分需要建立的模型或视频有:发动机机油系统、汽车制动系统液压并联式同步回路和ABS系统的液压回路;气压传动部分需要建立的模型或视频有黄河JN1181C13型汽车制动示意图。
三、机械基础仿真模型库教学资源库的使用
为了充分发挥专业教学资源库在专业教学中的优势,实现资源库助教,使教师备课时能够使用资源库提供的海量素材资源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在资源库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材呈现形式包括:真实实景操作视频、虚拟仿真过程演示、三维模型构件以及学生喜闻乐见的flas等。采用项目教学方式,可使教学更加生活化、情景化、动态化、形象化。
参考文献:
[1]顾欣.汽车机械基础[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关键词]信息化;生源;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方案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189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1
1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的新形势
1.1 生源质量的下降
近年来,高职生源质量下降,部分高职院校的平均成绩在200分以下,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学习主动极差,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也在逐年下降。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已有的教学方法,教师施教困难,学生接受困难,因此基于生源特点的教学方案势在必行。
1.2 信息化水平提高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大数据时代初步形成,学生的认知方式也充满“微特征”,出现了“碎片化学习”。在教学中要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融合现代教育理论,重构教学内容。微课程、翻转课堂重新定义课堂教学,为现代教学提出了新目标,指明了新方向,提供了新方法,拓展了新思路。
2 基于生源特点的信息化教学实施方案
2.1 更新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已采用CAI多媒体课件,但只是将书本中的教学内容重现,没有重构教学内容,也没有提升教学效果,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角,而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通过微课程和翻转课堂,教师由施教者变为指导者,由课堂的主角变成课堂导演。学生在课堂中分组协作,自主学习,积极探讨,有效锻炼其职业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高职学生的实操能力远高于理论学习能力,要强化实践教学。部分高职院校的实验设备不足,实践教学课时不多,且缺乏连续性和创新性,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要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
2.2 优化教学计划
目前高职院校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基本分为“两段式”:60~80学时的理论教学,衔接集中的1~2教学周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部分院校穿插6~10学时的验证性试验。从学时比例分析,实践教学学时仅占10%(课程设计学时不包括在内),远不能达到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要将课程总学时调整为64学时,包含32学时的理论学时,28学时的实践学时,4学时的机动学时。
2.3 革新教学内容
对专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该课程的主要内容选取把握4点原则:(1)以实际应用选取知识点;(2)围绕实际项目选取知识点;(3)以产品设计选取知识点;(4)以创新能力培养及软件的应用选取知识点。
解构和重构课程的学科体系,首先将课程划分为机械设计概论、运动机构、传动件、联接件、轴系零件5个模块;其次以对象、现象、机构、零部件为载体,设计30个学习情境,将知识点的学习融入到学习情境中;最后采用任务驱动将每一个教学情境具体化,设置不同的教学情景,例如将课程设计的设计计算内容划分为5次大作业。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总体,从简单到复杂,有序安排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教学内容和项目。
2.4 创新教学方法
为更好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应采用多元化的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1)采用模块划分,以任务驱动为载体的项目教学法;(2)采用CATIA和ADAMS(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软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法;(3)采用微课程和翻转课堂。
在教学中充分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形成课件、动画视频、微课程视频、实物模型、计算机辅助仿真、教学挂图及机械陈列室参观等多种手段科学组合的立体教学模式,使教学形象、生动、高效,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的信息量和整体质量。
2.5 开发教学资源库
为更好的辅助教学,要根据生源特点和信息化教学条件开发教学资源库,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建设和开发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1)开发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方案等教学文件;(2)采用Adobe Captivate 开发交互式课件,包括视频、测验等;(3)将课程设计的设计计算内容开发为5次大作业;(4)编写包括ADAMS、DIY、机械创新设计等在内的实验指导书1册,包含14实验项目;(5)开发理实一体化的项目任务书16个;(6)开发典型机构的教学挂图10幅;(7)制作微课程视频44个。
2.6 拓展评价方式
采用多元化的学生考核评价方式,主要分为3种考核方式:(1)考试考核:考核成绩采用实验成绩30%+项目任务书考核成绩30%+理论成绩40%。(2)技能竞赛: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或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中的“高端设备安装与制造―CAD-CAE-CAM”,获奖后可替代本课程学分。(3)免试考核:学生正常参加上课,通过申请免试课题,相关的创新性设计和课题研究通过答辩,即可替代修的本课程学分。
关键词: 图案基础教学 装饰图案 写生素材
装饰图案关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精神上和物质上妆点美化人们的生活。严格地讲,装饰图案不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它分属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商业美术、建筑美术,等等。“装饰图案”一词中的“图案”二字,是外来语,是日文的译音。在西欧称作Ornament或de-Coration,即装饰之意。它属于装饰性美术设计的范畴。我国传统称打扮、修饰。“人靠衣装,马靠鞍装,佛靠金装”。这说明装饰图案在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用等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现在是知识经济一体化的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呼唤着设计时代的到来,图案基础教学的发展也应该与时俱进,满足社会对于设计的需求,注重知能统一、全面发展,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学生。搞好图案基础教学,首先应该对图案基础课有新的认识。
1.对装饰图案与写生素材的新认识
1.1生活是源泉。艺术作品的素材应该,而且必须从生活中去取得,这样才能显示其旺盛的生命活力。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取之不尽的艺术创作的源泉,在自然界这一浩瀚的海洋中,无论是有机的和无机的,无论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都包含着自然美的因素,诸如我们在装饰图案造型和构成法则中的变化统一、对比调和、平衡均齐,乃至音乐中节奏、旋律等优美而动人的规律,只要你去追求、去探索、去分析和研究,都能将这些美的因素揭示出来。罗丹曾经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1]
1.2写生素材。写生素材分直接素材和间接素材。直接素材:直接来自生活,以写生手段所取得的创作素材。间接素材:(1)借鉴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以“临摹”手段采取写生手段所得,是“源”。(2)观摩、欣赏、背诵、默记,通过“记忆”的方式积累素材,是“流”。
1.3写生和变形。摄取生活和大自然中的美,还取决作者审美观的支配,必须加强艺术素养,否则会将象形与奇形、常态与变态、美与丑混为一气。在写生和搜集素材中的过程,应该健美、向上、具有生命活力,避免病态、颓废、离奇、消沉、恐惧等现象的出现。
1.4观察与感受。观察感受的程度如何,取决于对写生对象的描绘的程度。所谓:“绕树三周,静观终日。”说明作者对所描写的对象,不是浮光掠影,而是认真细致观察和研究的态度。
1.5整体与局部。从写生中收集图案素材,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以小观大,要小而全,要拣芝麻更要抓西瓜。不要包罗万象,但必须有整体观念。
1.6写生与写意。写生就要写意,在写生中求得写意,只有这样艺术才有生命力。追本求源、抓形求神是必不可少的。“形”是可见的具象,“神”是内在琢磨不定的。“抽象”容易写“形”难。所谓“要‘离’而得似”,“离形”的“形”是指外表而言,但“离形”不能“离神”,而“离神”正是为了达到“神似”。[2]在装饰图案写生变形中也强调这一点。坡诗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齐白石曾说:“贵在似与不似之间。”[3]
1.7移花接木和张冠李戴。从构图出发,求全着想。根据装饰的目的要求,在收集素材的写生过程中,可采取、挪用、接用、拼凑等手段,如可任意将花冠、花蕾、叶片乃至枝干蔓滕相互挪用和拼凑使用。但必须在条件相近和不违背客观规律的情况下进行。在装饰图案写生过程中,要讲实用主义,只要为己所用,就可以“不择其手段”,移花接木和张冠李戴就是方法之一。
2.在图案基础教学中的研究
2.1图案基础课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创意、采集、变形、着色等手段掌握传达主题的方法。首先应该加强“秩序化”的训练。这是因为自然界本身就是按秩序排列的,“秩序”同时也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它包括规则、平衡、对称、节奏、韵律等)。当我们把人为的混乱作整齐序列的处理以后,同样的事物或现象,就会由复杂变得简略,由困难变得方便。所以秩序化地概括归纳我们眼中的世界,有时成为一种美感的需要。
2.2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加强观念性造型原理的训练,唤醒学生心灵中的“内在视觉”,用心画画,启发他们以“知性的眼光”去观察、想象和创作。人们都希望追求艺术之中的理想境界,民间艺人剪动物,在很大程度上不取决于眼睛,而是取决于内心,即大脑中积蓄的有关动物的知识,换言之,他们不是“看着剪”而是“想着剪”,是心灵创造的过程。
2.3在教学中,兴趣相当重要。要一开始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力争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将课题设置立足于理论联系实际,把相关的知识、内容都包含在课题中的目标要求、方法程序、体裁、技能效果等方面,融入到每一个具体细节中,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以及其他课程配合的情况,设定若干随堂或课下的图案训练项目,每次课程学习都在愉快繁忙的动脑、动手的过程中渡过,每一项训练都有明确的命题、训练目的、完成时间,等等。
2.4我在教学中还利用大量的课件,分析有创意、有突破的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还将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结合实例讲述给学生,并鼓励学生想办法“求异”,讲求创新。培养创造想象能力,创造离不开想象。学会抽象,意味着学会概括。抽象到极致或许成为符号,任何自然的再造的传统的现代的,通过整合都将在人们的脑海中呈现出新的形式,创造出美的图案。学生体会到了综合创造联想,从此就不再受对象的限制,走上自由设计之路,会用一双审美的眼睛审视周围的一切,体会精彩的世界。启迪性的课题训练,创造了联想的可能,改变了长期以来模仿、僵硬、单调的图案教学,走进了全新的创作空间,摆脱了图案教学中令师生尴尬的处境。
3.结语
装饰图案与写生素材在图案基础教学有相对完善的教学体系,但并不等于一成不变,图案设计内容、形式、风格要符合当今时代人们的欣赏水平,甚至于应领导时代的潮流。
装饰图案设计是一项创意性活动,是集感觉感悟、构思创意于一体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教师不仅要更新知识和参加设计的实践,而且要研究怎样设计一些有益、有趣的课题,使学生的图案能力得以巩固提高。
参考文献:
7月-2016年7月于本院生产且产后有出血倾向的病例243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使用时机分为观察组805例和对照组1628例。两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静脉输注复方氯化钠500 mL+催产素20 U,同时观察组直接三角肌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μg;对照组在催产素止血失效且顺产出血超过300 mL,剖宫产出血超过600 mL时,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μg。根据两组产妇的后续出血量决定是否重复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或联合其他止血方法。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 h与24 h出血量、需要联合其他止血方法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为3.7%,对照组出血发生率为3.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 h和24 h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产后出血; 不同时机; 效果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iming of the Use of Carboprost Tromethamine Injection in the Prevention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LI Yi-ping,WANG Dong-xia,WANG Xiu-zho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33):040-043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he use of Carboprost Tromethamine Injection in the prevention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Method:2433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bleeding tendenc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uly 2016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ccording to the use time of Carboprost Tromethamine Injection,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n=805) and control group(n=1628).All parturient in postpartum were given compound sodium chloride 500 mL+20 U oxytocin by intravenous infusion,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250 μg Carboprost Tromethamine Injection by directly deltoid injection.If the control group had oxytocin hemostatic failure and bleeding more than 300 mL vaginal delivery,cesarean section hemorrhage more than 600 mL,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250 μg Carboprost Tromethamine Injection.According to the two groups of maternal follow-up blood loss to decide whether to repeat the use of Carboprost Tromethamine Injection or combined with other hemostatic 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maternal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cidence,2 hours,24 hours of blood loss,needed to combine other hemostatic methods and adverse reactions.Result:The incidence of bleed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3.7%,the incidence of bleeding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3.9%,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postpartum vagina and uterus bleeding and 2 h and 24 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arboprost Tromethamine Injection; Postpartum hemorrhage; Different timing;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Dongsheng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Zhongshan 528412,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3.012
产后出血是造成产妇死亡的首要因素[1],其发病率为2%~3%,但由于收集和测量产后出血量存在较大主观因素,实际发病率可能更高。产后出血与诸多因素有关,如: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等[2-3]。天然前列腺素F2的(15S)-15甲基衍生物的氨丁三醇盐是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的主要成分[4]。与以往使用的前列腺素类药物相比,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具有更长的半衰期、更强的生物活性,高效能,较轻的胃肠道不良发应等优势,同时具有对子宫平滑肌强而持久的刺激收缩的作用,因此,可发挥胎盘部位止血作用[5-6]。目前,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有关报道多见于其使用后的疗效,而关于其在不同时机使用所产生的疗效鲜见报道。因此,本文探讨产后不同时机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比较其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于本院生产且产后有高危出血倾向的病例243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使用时机分为观察组805例和对照组1628例。纳入标准:临产后产程超过20 h、第二产程超过2 h、产妇精神疲惫、羊水过多、巨大胎儿、多胎、瘢痕子宫、多产妇、胎盘前置、胎盘早剥、高龄产妇等,凝血功能正常者,产前血红蛋白值超过100 g/L,血小板水平值超过100×109/L;排除标准:神经疾病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产前血红蛋白值低于100 g/L,血小板水平值低于100×109/L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x±s)
组别 年龄(岁) 孕周(周) 孕次(次) 产次(次)
观察组(n=805) 28.65±4.33 38.84±2.21 1.53±0.36 1.33±0.51
对照组(n=1628) 28.27±8.56 38.96±2.86 1.51±0.53 1.36±0.65
t值 1.96 1.73 1.60 1.89
P值 >0.05 >0.05 >0.05 >0.05
1.2 方法
1.2.1 给药时机 两组产妇均在胎儿娩出后给予复方氯化钠500 mL+催产素(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40309)20 U,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肌肉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常州四药,批号20140507)250 μg;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2 h顺产出血超过300 mL,剖宫产出血超过600 mL,肌肉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常州四药,批号20140507)250 μg。结合实际止血情况,对止血效果欠佳者,每间隔15 min重复给药,总量不超过2 mg,使用30 min后,仍无效者,给予结扎子宫动脉、宫腔纱条填塞、球囊填塞等其他方法止血,必要时切除子宫。
1.2.2 出血量的测量及估计 (1)称重法:失血量(mL)=[胎儿娩出后接血敷料湿重(g)-接血前敷料干重(g)]/1.05(血相对密度g/mL)[7];(2)血红蛋白的变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0 g/L,估计出血量400~500 mL;(3)目测法:实际出血量=目测出血量×2(产后出血量难以准确估计,临床上对产后出血量的估计比实际出血量低30%~50%)。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产妇分娩时出血量、产后2 h与24 h出血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疗效判定标准:胎儿娩出后2 h内顺产患者出血量>300 mL、剖m产患者出血量>600 mL视为产后出血高危人群[8]。不良反应评分标准:有轻度药品不良反应症状或疾病,未经任何处理停药后迅速好转为1分;对患者造成短暂性损害,无需住院或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经对症处理后,迅速恢复视为2分;对患者造成短暂性损害,需住院治疗或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为3分;对患者系统和器官造成永久性损伤、残疾、“三致”等严重性伤害视为4分;使患者出现生命危险,需进行急救为5分;造成患者死亡为6分[9]。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中顺产产妇1231例,其中有46例产后出血,出血发生率3.7%(46/1231),剖宫产397例其中有18例产后出血,出血发生率4.5%(18/397),总的出血发生率为3.9%(64/1628),病情未能控制,需要使用子宫止血球囊共19例;观察组顺产产妇547例,其中有19例产后出血,出血发生率3.5%(19/547),剖宫产产妇258例其中有11例产后出血,出血发生率4.3%(11/258),总的出血发生率为3.7%(30/805),病情未能控制,需要使用子宫止血球囊共2例;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使用子宫止血球囊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31,P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出现9例不良反应,而对照组1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0.61,P>0.05)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超过500 mL,剖宫产时超过1000 mL,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短时间内的大量血液丢失,严重威胁到产后产妇的生命健康。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等是产后引起出血的原因[10],其中宫缩乏力是引发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积极管理第三产程是预防产后出血有效的方法[11-12]。胎儿娩出后给予缩宫素是常规的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主要方法,缩宫素是子宫收缩的多肽类激素药物,静脉滴注能在短时间内与受体结合发挥止血作用,但因其半衰期较短,主要作用于宫体,而对于宫颈和子宫下段出血作用微弱,同时当缩宫素与受体结合趋于饱和后,继续增大缩宫素的输注,不仅没起到加强其止血能力反而增大其副作用,使患者出现排尿量减少引发水中毒,因此,缩宫素每日的使用剂量控制在60~80 IU。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不同于以往的前列腺素类药物,其主要成分为天然前列腺素F2的(15S)-15甲基衍生物的氨丁三醇盐,它的分子结构上15位的羟基被甲基所取代,使其具有对抗15-羟脱氢酶的灭活作用,进而使其在体内被消除的时间延长,增加生物活性,减轻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前列腺素的衍生物为钙离子的载体,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使用可导致产妇体内前列腺衍生物水平的升高,进而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上升,从而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肌浆球蛋白轻链酶,使子宫平滑肌出现强而持久的收缩;同时缝隙链接受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刺激形成,促使子宫出现协调性收缩,同时关闭血窦,使出血迅速得到控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可使全子宫进行有力收缩,同时增强子宫收缩频率和幅度,其起效快,从注射到起作用仅需3 min,15~30 min即可达到血药高峰,作用维持时间长达2 h。本研究采用在娩出胎儿后给予产妇缩宫素的同时给予肌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这使得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药效在缩宫素作用消失前便已起效,维持子宫持续性收缩状态,且其半衰期长,即使缩宫素对患者作用微弱,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也能持续性发挥良好的缩宫作用,两组配伍使用,可相互协同,达到预防产后出血的作用。
文献[1,13]报道,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高危因素剖宫产术中预防出血取得良好的疗效,同时指出在高危因素剖宫产术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使用时机为直接预防性使用。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无论在顺产分娩时还是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具有高危出血因素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能有效的预防产后出血,减少产妇因失血过多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汪新妮,彭幼,朱燕虹.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剖宫产术中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2,33(5):696-697.
[2]赖春蓉,阮志琴.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9):64-65.
[3]王芙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3):2551-2552.
[4]张力.产后出血药物治疗进展[J].现代临床医学,2014,40(6):463-466.
[5] Bai J,Sun Q,Zhai H.A comparison of oxytocin and carboprost tromethamine in the prevention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high-risk patients undergoing cesarean delivery[J].Exp Ther Med,2014,7(1):46-50.
[6]王双梅.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3):85.
[7]漆洪波.如何准确评估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的早期识别[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4,30(4):254-256.
[8] Mehrabadi A,Hutcheon J A,Lee L,et al.Trends in postpartum hemorrhage from 2000 to 2009:a population-based study[J].BMC Pregnancy Childbirth,2012,11(12):108.
[9]李利,胡晋红,王卓.药品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评分标准的制定及药品不良反应严重度指数的应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8,8(1):9-13.
[10]王丽红.产后出血的治疗[J].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2011,40(9):899-901.
[11] Wandabwa J,Doyle P,Todd J,et al.Risk factors for severe post partum haemorrhage in Mulago hospital, Kampala, Uganda[J].East Afr Med J,2008,85(2):64-71.
[12] Su L L,Chong Y S,Samuel M.Oxytocin agonists for preventing postpartum haemorrhage[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7,18(3):CD 005 457.
[13]王慧敏.卡贝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因素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6):2916-2917.
关键词:职业教育;两课评比;语文教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157-03
为进一步深化全省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体现课程改革精神的教学模式,促进语文课程改革成果在教学领域有效转化,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树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典型,全面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江苏省已连续3年开展了“五课”教研工作和“两课”评比活动。笔者于2012年参加了语文课程的“两课评比”活动,结合参赛的经历,现将语文教案的撰写与各位同仁共享。
根据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组织开展全省职业学校“五课”教研工作和“两课”评比活动的通知》(苏教科院科[2010]11号)精神,一份完整的语文教案包括6个基本要素,分别是教学目标、内容安排、教学策略、教学程序、资源开发、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明确具体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和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从“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三个方面提出课程目标。
(一)按三个维度进行设计
《课程教学要求》指出:“课程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个唯独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课程目标体现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核心理念。首先,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了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其次,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突出课程目标的实践性,将“过程和方法”这一维度也作为目标的组成部分;而语文素养是存在于每个学生内部的文化心理结构,它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才能养成。最后,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语文的“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也应有新的理解。
例如,《雷雨》的教学目标从三维目标确立。一是知识与能力:(1)了解戏剧基本知识及戏剧欣赏的方法;(2)能够根据戏剧语言、情节挖掘人物性格,初步把握人物性格(如周朴园),提高戏剧鉴赏能力;(3)能够根据人物性格冲突把握戏剧,感悟主题(矛盾根源)。二是过程与方法:(1)初步感知戏剧,理清〈节选〉情节;(2)指导学生从文本语言情境进入人物内心世界,理解人性的复杂。三是情感价值观:(1)感受作者借助浓重的戏剧氛围所传达的悲剧意识;(2)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对“假、丑、恶”的摒弃。
(二)按总目标、分目标来设计
这里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两方面: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教学目标。单元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视角的教学形态。单元教学法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组织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实现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它以某一基本方面相同或相近的若干篇课文组成的教学单元为教学单位。单元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1.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着眼于一组文章制定教学目标,通盘考虑教与学、讲与练、读与写、听与说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明确目标,了解内容、探求方法、尝试知识迁移、检测和矫正学习结果,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3.每单元由若干单篇组成,单元有重点、有共性,单篇有特点、有个性,因而单元教学往往在异中求同的过程中把握规律,又在同中辨异的过程中学会活用。
单元教学和课文目标有密切关系,课文教学目标是单元教学的出发点,单元教学是若干教学变量的组合。明确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结合教材、学生情况。基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的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笔者更倾心于将课程目标与单元目标结合起来,对《雷雨》的教学做了修改,单元教学目标如下所示。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不同时代的中外戏剧,从分析戏剧的艺术形象出发,联系作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时代背景,把握戏剧的主题。
2.学习戏剧语言,更加全面地理解戏剧。
3.通过本单元所选中外戏剧的阅读欣赏,感受戏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及其审美价值。
教学目的如下所示。
1.理解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3.深刻认识旧社会的腐朽、黑暗和罪恶,认识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勇于斗争、追求光明的光荣传统。
二、内容安排详尽周全
能准确把握所选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对教学内容的处理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切合学生的整体水平,有梯度;内容的组织能体现应用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基于公共基础课,必须交6课时的教案。为了凑齐6课时,选手会另起炉灶,不参考教学大纲,故意将3课时的教学改成4课时。如《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参考用书中明确3课时,这容易给评委留下投机取巧之嫌。
笔者参赛的单元是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基础模块(下册)第一单元――生活的滋味,在撰写《我的母亲》教案时,根据教学指导用书,我分两课时讲解。第一课时,指导学生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母亲性格的语段,用准确的词语概括母亲的性格。从母亲教子、母亲为人两个角度把握母亲的仁慈、严厉、容忍、刚气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第二课时,母爱的表达有多种方式,可本文以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敬意。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引导学生体会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指导学生鉴赏语言的方法,让学生鉴赏自己喜欢的语句学习本文平实自然、朴素明净的语言特点。笔者认为,两课时的教学安排符合教学的实际,也考虑学生的学情,本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已经有所涉及,学生与家人的关系也比较亲密,学生愿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可是,有些选手硬将本课确定3课时,通过“回忆母亲―理解母亲―感恩母亲”三个环节,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这样的延伸拓展,显得有意拔高作品的主题,将语文变成说教课。显而易见,已经背离《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的明确规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三、教学策略灵活适度
教学形式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等确定和运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对学生活动有明确设计,有符合学生特点的学法指导,合适的教学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策略依据不同的文体而千差万别,散文的教学无非是情境法、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诗歌的鉴赏主要有诵读体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说的学习方法有问题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对比鉴赏法;这些传统的教学策略虽然简单,却很实用。例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问题支架式教学法。它是积极主动探究,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目的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情,立足文本,围绕关键句“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个革命家”设计了一系列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解,形成问题链,形成以问题驱动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由文章的外表深入肌理,由内容探究语言文字表达的技巧,不断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2.语感教学法。语文教学中,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借鉴写作方法,训练思维能力,陶冶思想情操等都可以统一和落实到语感教学中。教学中,以比较揣摩法为主,辅之以美读感染、语境创设、切己体察等语感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联系具体语境,从四个维度(内涵、情感、表达技巧、表达效果)对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品析、玩味,探究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原因、目的及作用,从而凭借语言文字,深度解读文本,把握文章的内在肌理,切实提高学生品读关键语句的能力。
3.对话教学法。通过研读、问答、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实现作者、文本、学生、教师之间的对话。在教学中,围绕“一个人”,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在师生、生生对话中,启发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概括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和高尚人格;围绕“一份情”,在师生、生生的反复对话中,引导学生与作者、文本深度对话,解读作者的情感,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围绕“一句话”,学生将对文本的独特体验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分享,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四、教学程序有效实施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应当包含下列内容与步骤。(1)教学目标分析:对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2)情境创设: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3)信息资源设计:信息资源的设计是指:确定学习本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本主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于应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如何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等问题,如果学生确实有困难,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帮助。(4)自主学习设计。依据不同的文体特点,进行灵活适度的教学设计。
以《我的母亲》为例:第一课时包括导入新课、整体感知、文本研读、品读课文、拓展延伸、体验感悟六个环节。第二课时包括进入情境、揣摩语言、拓展延伸、比较欣赏、体验反思、课堂小结六个环节。
五、资源开发重在挖掘
语文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根据语文教育资源、教育理念,为满足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以教师为主体,通过与课程专家、家长、社区人士等的合作为学生设计言语实践活动以提高语言能力的过程。地方语文课程资源是中职学生身边的语文学习资源,它有一般经典不可取代的情境性和适应性。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资源,把它们当作实现新的课程目标的中介,充分发挥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作用。笔者在讲解《我的母亲》时,根据散文文体的特点,使用了江苏省规划教材及配套的资源,搜集网络资源,开发了授课需要的资源。
六、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成长
教学反思简单说就是对照该课教学目标,即过程和方法、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重难点、教法、学法等方面进行反思,最重要的是反思自己的收获和感悟,也可以是教与学的预设与生成情况的反思。教学反思包括亮点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三个方面,主要侧重于改进措施。教学反思既要贴近实际的教学环节,不能夸大其词,也不能凭空捏造。语文课程评价的策略思想是:以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为立足点,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为切入点,以学生的言语能力、言语智慧为重点。在这样的策略思想指导下,具体的评价策略不妨作以下尝试,在活动中进行。随着语文课程内容的结构改革,语文学习活动成了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过程,既是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运用语文的过程,同样,还是对学生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等语文素养进行检测的过程。叶澜教授曾经讲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3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和所感。以反思促教学,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之收获。反思之功效对教师大有裨益。以上六方面是笔者参赛的浅薄认识,有不当之处还恳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我会努力前行,争取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张国平.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J].常州师专学报,2002,(2):76-77.
[2]李悦.语文教学方式转变的策略[J].石油教育,2002,(6):36-37.
[3]李乃生.浅谈中职校语文教学策略[J].中职教育,2011,(667):135.
[4]王存新.对中职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反思与构建[J].中国商界,2010,(204):190-191.
[5]李冬青.中职校课堂网络自主学习模式和策略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2008,(12).
关键词:机械制造基础 数字化教学资源 素材库
根据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金工课指组的指导精神,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机类、近机类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工程训练课程体系的理论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技术素质及工程创新能力。
目前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难点在于以下2点:(1)课程信息量大与教学学时少之间的矛盾。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包含材料成形技术基础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两部分内容,知识范围广泛,信息量大,理论知识点繁多难懂。在比较少的学时内,学生接受吸收大量的知识信息有一定难度。(2)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不够。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课程,由于课程缺少实践环节,而低年级大学生缺乏工程实践能力。缺乏工程背景而使得知识点的学习抽象化,综合分析问题及工程实践能力过于低下。
面对以上问题,应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积极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实现教育创新,达到教学目的的总体优化,提高教学效果。
1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内容
机械制造基础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电子教材及教案、各类型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试题库、工程案例教学素材库及工艺技术虚拟仿真素材库等(如图1所示)。本数字化教学资源是一种综合性、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学资源,能够促进课程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革,优化课程教学结构和教学过程。
1.1 电子教材及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理论知识体系庞大,知识点多,由于学时有限,为满足教学要求,在保持经典的核心教学内容基础上,须适当精简优化教学内容。为此,将依托课程教学网站,建设精炼的电子教材及电子教案,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和体系。其中,电子教材在纸质版教材的基础之上,将增加大量的图片、动画与视频,将抽象的理论问题进行直观解析,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引入材料成形技术及机械加工工艺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视频,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而且也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电子教材与教案不仅是一项有利于教师教学的手段,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1.2 工艺技术虚拟仿真素材库建设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涉及理论教学内容多,同时又与实践联系紧密。因此,要充分利用动画、仿真等学习方式,达到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
为此,采用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以虚拟仿真、动画等形式,以先进的教学手段向学生生动、形象、具体地展示各种先进工艺技术的工艺过程,将学生们带到生动形象的知识世界,巩固强化材料成形工艺及机械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利用UG,CATIA,Pro/Engineering,SolidWorks等有限元模拟建模软件,DEFORM,ANSYS,Pamstamping等材料成形分析软件,Flash,3DS MAX动画制作软件建立铸造、锻压、焊接及机械加工模拟仿真素材资源库。
如基于Solidworks工程软件对不同齿轮加工方法加工原理的三维动静态仿真,在加工直齿圆柱齿轮时,对滚齿、铣齿、插齿3种方法的加工原理进行动态演示,对比展现各方法加工时齿面成形原理的不同。从而让学习者理解为何滚齿、铣齿不能加工多联齿轮。直观的图片和动画应用于课程教学中,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1.3 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建设
多媒体教学课件建设中包含根据不同需求设计制作的不同类型的课件。除包括教学课件以外,还包括咨询答疑型课件、试题型课件、工艺模拟型课件等,教师或学生都可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咨询答疑型课件,是在教学授课中对有代表性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与讲解,教师应用这类课件时,可与学生互动讨论与交流;学生在应用时,可以对课程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寻找答案。试题型课件,是按小节将各种试题进行分类汇编制作课件,题型包括填空、单选与多选、结构工艺性分析及问答题等题型,按各小节的内容归纳题型,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熟练掌握与应用。工艺模拟型课件,是将课程中的材料成形及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将工程实践性强、抽象难懂的加工工艺问题具体化、直观化,提高学生对工艺过程的理解。各类型课件制作完成后,将在课程网站上运行,以方便学生应用。
1.4 工程案例教学素材库的建设
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建设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综合性、专业性和贴近工程实践的教学案例及案例分析。将工程大背景引入教学环节,利用取材于实际工况的真实工程案例,为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的学生提供真实的工程场景,从而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些理论知识,并尝试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还体现了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育理念。为此,建立有关铸造结构工艺性、锻压结构工艺性、焊接结构工艺性教学工程案例;建立铸造工艺设计、自由锻工艺设计及焊接工艺设计工程应用案例,详细制订各案例中零件结构工艺分析及零件工艺规程;建立零件机械加工结构工艺性分析工程案例,建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工程案例。所选的工程案例不仅真实而且能揭示所要求掌握的理论知识,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工程综合能力。
1.5 试题库技术平台的建设
为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将研制出具有随机抽题和具有记录反馈信息功能的教学试题库测试系统。试题类型将更加注重工程实际,设置工程类题目,如:结构工艺性分析、工艺方法选择、工艺路线拟定和工艺规程设计等,使测试内容更加符合课程要求,贴近工程实际,注重工程实际应用,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通过题库建设,实现教考分离,进一步明确教学基本要求,突出工程特色,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规范授课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2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途径
依据网络教学特点,以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网站为依托,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1)利用现有教材,优化课程知识体系及结构。
利用Authorware7,Dreamweaver,Flash等相关软件制作机械制造基础练习题库及试题库。按章节进行题库建设。
(2)利用Authorware,PPT及Flash等相关课件制作软件,制作各类型课件,精炼素材内容。运用CATIA,Solidworks,Pro/E软件进行三维实体建模,运用Solidworks的animator插件和cosmonmotion插件,Pro/E的机构运动仿真软件,对机械加工过程进行模拟及动画演示。
所建设的电子版教材与教案,工艺技术虚拟仿真素材库,各类型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试题库以及工程案例教学素材库等所有资源库都将链接在课程网站上,以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复习检测。
3 结束语
(1)机械制造基础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
(2)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了多层次、开放式的教学平台,形成了个性化自主学习的环境;
(3)工艺技术模拟仿真及工程案例素材库建设了多形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强化。
机械制造基础数字化教学资源不仅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方便和学习参考,也为授课教师准备了多样化的教学素材,也将为所有在校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相关知识提供自学教学载体,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实现教育创新,达到教学目的的总体优化,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宝玺.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2(6):15-19.
[2]刘达玉,张,卫苟.基于卓越计划的应用型创新师资队伍建设[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2,26(1):34-36.
[3]陈慧南.开发立体化教材和网络课堂,构建新型教学模式[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 2005(7):12-14.
Abstract: "Mechanical Drawing" is an important technical basis courses that the higher vocational technology specialties required. In this course, teaching quality has a direct bearing on the subsequent course learning, curriculum design, graduate design and graduates working capacity for the students. As the national training and technical reserve labor forc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train much-needed human resources for society and the quality of "Mechanical Drawing" teaching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关键词:机械制图;CAD;空间想象;模型
Key words: mechanical drawing;CAD;spatial imagination;model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5-0247-01
1对学生进行调查,分层制定教学目标
近几年,随着招生政策的改革和普高的扩招,高职的生源增多,但总体素质参差不齐,生源的整体水平在下滑,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教学不适应。通过对本校2008级机电系3个班共计120位学生关于制图教学的问卷调查,发现有30%的学生没有接触过制图相关内容,无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差,接受能力差,这部份学生认为教材太深,进度太快,学起来觉得很吃力,甚至有厌学的趋势;同时有50%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而缺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得过且过;仅有20%的学生认为教材较浅,教学进度太慢,感到很简单。面对这种情形,“一刀切”教学已不能适用。
面对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如果用同一个标准来要求学生,势必会导致学生两极分化,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越学越差,而学习好的学生产生轻视课程的态度。因此,要深入学生实际,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分三个层次,小部分学生在进校前没有接触过制图且无空间想象能力,立体感差;较大一部分学生进校前没有接触过制图,但有一定空间想象能力和立体感;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来自中等职业学校,接触过机械制图。面对三个层次的学生,就可对全班学生的教学目标划分三个层次进行:基础好的,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发挥潜能,多进行一些形体复杂、高难度的内容;而一般的学生,完成原教学大纲要求;至于基础差的学生,以完成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为主,适当降低难度。
2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机械制图》理论知识抽象,单纯讲述比较枯燥,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自身素质,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应具备多种教学方法,来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使其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各学科、各专业互相渗透的趋势日渐增强。作为一个老师,必须时刻关注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学习新技术,研究新问题,防止知识老化。②脱离教案,保证讲授连贯流畅,从容自如。讲课是讲解,不是读讲稿,更不是背教案。要有讲有解,既讲又解,才能引导学生集中思想、身临其境地获取知识。因此,作为一名,应具有编写教案又能离开教案讲授的本领。③精练与多练相结合。精练与多练是制图教学的一个特点,把精练与多练结合起来,根据大纲精神和实际需要,合理安排题型和题量,该多练就多练,该精练就精练。做到这些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精心设计。④重视板书、演示图的过程作用,活跃课堂气氛。美观、清晰、整齐的板书、演示图的绘图过程,也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因素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板书应尽量做到简明扼要、条理清楚。演示图的绘图过程,应布置在黑板上能使全体学生都能观察到作图过程的地方。一些讲授作图方法内容的图最好使用彩色粉笔按作图步骤有层次地画出,边讲边画,讲清图中的内容,同时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具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是学好《机械制图》的关键。《机械制图》学的就是由图看物,由图想物,通过从空间到平面、从平面再到空间的思维转换,逐渐强化空间想象力。目前,高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普遍缺乏,严重影响了《机械制图》教学效果,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如何打破这一瓶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每位制图老师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适度地利用直观模型、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和实践性教学。
①结合实习,培养空间想象力。让学生到生产一线去参观,使学生有机会了解机械生产的各个环节,达到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加深对课堂知识的了解的目的。②利用直观模型。教学初期,在学生的空间概念还没有初步建立的情况下,可利用直观模型辅助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引导学生把观察、分析与想象结合起来,去研究空间物体与投影之间的关系。但是,直观教具应在教学初期使用,应当逐步有控制地使用直观教具。过多地使用直观教具,会使学生过于依赖这些直观教具,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展空间想象力。③运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多媒体课件能够逼真地模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可以将抽象难懂的原理用形象生动的画面表示出来。
4适当增加《机械制图》课时
大多数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时较普通本科院校少,甚至为本科院校的1/2,选用的大多数为60左右学时的教材,有些高职院校采用“2+1”的教学模式,制图课时甚至压缩到40-50学时,由于课时量少,时间紧张,学生对制图的有关知识不能很好地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归类,空间想象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很好地锻炼,结果导致后面相关的专业课受到很大的影响。
5结论
《机械制图》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坚持正确的教学观念,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并通过手脑并用的练习促进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培养出技能全面的合格人才。因此,我们要结合学生实际与《机械制图》教学特点,努力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使《机械制图》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姜铁均.汽车机械基础[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是机械专业的两门主干课程,因此这两门课的教学工作就显得比较重要。机械类课程的特点就是机械零部件种类比较多,相对比较复杂。在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立体化教材可以对教学进行辅助,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1 立体化教材简介
立体化教材主要是指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将多种具有相互作用的媒体和资源有效整合,从而形成的更加直观形象的教材。立体化教材就外在形式来讲可以分为纸质教材、电子资料、音像制品和网络出版物等种类。立体化教材不仅能够满足教育市场的需求和教学的需要,而且可以促进教学改革,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能力。立体化教材主要由主教材、学习指导书、参考书和试题库等内容组成,这几种教材相互配合、共同作用,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施。以下我们就重点介绍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课程立体化教材的几种形式。
2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课程立体化教材的主要形式
2.1 CAI课件
CAI课件是一种教学系统,它主要通过三维动画和仿真等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呈现,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CAI课件还是一种计算机软件,它是相关专业人员专门开发的、用于教学的单独运行软件,该软件主要包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文本等媒体素材,对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提高授课效率都有很大的帮助。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等课程由于包含许多复杂的机械结构和机械运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展示,因此运用CAI课件可以把这些机械零部件的结构和运动过程更好地展示出来,更加有利于教学。CAI课件还可以在教师、同学之间相互传阅,方便快捷,避免了频繁更换光盘等麻烦。
2.2 电子教案
电子教案在现代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仅能够供教师在课堂上教学使用,而且能够方便学生在复习的时候使用。教学内容通过电子教案展现出来,更加生动形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够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控制教学节奏,优化教学效果。此外,幻灯片等电子教案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修改,可操作性强,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和学校教师的需要。在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电子教案的应用比较广泛,但是要想能够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电子教案的制作应该具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地控制好教学的进度,这就要求电子教案能够过程放慢或者过程加快,以适应教师教学的节奏。因此,要想使电子教案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就应该对电子教案的制作更加合理、更加完善。
2.3 试题库
试题库不仅包括大量的试题,还应该包括整个试题管理系统。试题库管理系统不仅能够根据不同学科和章节自定义目录,而且能够对试题进行编辑,这样我们就可以快速方便地对试题进行录入。对于学校而言,试题库软件能够快速生成一份完美的试卷,这样就可以把老师从繁琐的命题工作中解放出来,不用再为出题、命题而烦恼。利用试题库,教师可以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实际需要,给学生提供在线测试。试题库还能够很好地实现教考分离,为教学质量评估创造好的条件,因此我们应该合理地利用试题库资源。在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试题库生成一份试卷,让学生完成,以达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的目的。此外,教师可以把与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相关的典型例题录入试题库管理系统,学生通过试题库完成这些试题,避免以后在这些问题上出现错误。
2.4 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同样是立体化教材的主要形式之一。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课程主要是以网页的方式为使用者呈现,它是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学习的教材,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外辅导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完整的网络课程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系统、虚拟实验系统和学生档案系统。教学内容系统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多媒体素材等方面,它是网络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学生进行网上学习主要就是通过教学内容系统实现的。虚拟试验系统主要是指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情景、结果呈现、数据分析等。学生档案系统主要包括学生的密码、个人账号等。大力发展网络课程不仅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而且是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大力推广网络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对没有听懂的内容可以在网上多看几遍,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加有兴趣,学习效果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3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课程立体化教材的主要特点
3.1 利用先进教学手段充实教学内容
由于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等课程属于比较传统的课程内容,因此课程内容上面变化不大。通过立体化教材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形象、更具体,使学生对学习更有积极性,更加愿意主动学习。立体化教材还可以对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程中的内容全新阐述,赋予课程内容新的理解,拓宽学生的思维角度。对于课程原文中一笔带过的概念和内容学生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通过立体化教材进行更深入的学习,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课外辅导,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此外,有一些高等出版社研制开发的新教材还加入了最新的科研成果,使学生随时关注科技发展的新动态,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关注各项科技成果在机械行业中的应用,增加机械专业学生的自豪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2 利用网络课程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来说,我国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课程的基础内容被大量削减,同时新的教育政策要求学生更加自主地学习。尤其是我国的大学教育,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要求的是更加自主的学习。网络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有效弥补教师课堂讲授内容的不足,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登录相关的网站下载关于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程的资料,这样可以为自主学习提供很好的帮助。学生还可以在网上找到机械课程方面的试题,自我在线检测答疑。网络课程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弥补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使很多优秀的学生变得更加优秀,没有掌握好相关专业知识的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此外,有一些比较抽象复杂的机械原理,学生在课堂上难以理解,这时候就可以通过网上的视频、动画展示等资料来对这些难题进行逐一破解。
3.3 利用辅助教材补充主教材内容
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讲,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这两门课程非常重要,是整个专业课的基础课程。然而,要想在机械行业有所发展,单单掌握这两门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辅助教材发挥作用。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这两门课程传授的仅仅是理论上的知识,没有与实际情况具体结合,因此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
3.4 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和体系的改革进行立体化教材建设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立体化教材建设必须与课程的内容和体系的改革进行结合,才能发挥出作用,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效率。在进行立体化教材建设时,不能脱离了机械课程的实质,要围绕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本质进行教材建设,否则不仅不能使教学效果提高,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此外,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立体化教材建设还应该与我国教育体系的改革相结合,适应新时代培养机械类人才的要求。立体化教材的建设还应该不断推陈出新,打破固有的教材模式,在教材的设计上讲究创新,使教材更加直观形象、容易理解。此外还应该体现立体化教材设计的人性化,使学生更喜欢这种立体化教材的方式,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加愿意学习,更加积极地探索新的学习方法和思路,从而最终提高教师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