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人才中介工作计划范文

人才中介工作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人才中介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人才中介工作计划

第1篇

一、以信息产业人才为重点,加大支柱产业骨干人才的开发力度

坚持知识更新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校企联合办学,在重庆邮电大学设立惠普软件学院,在中职院校开办了“富士康班”、“英业达班”等,采取培训、研讨、进修、咨询等多种形式,围绕信息技术、新材料、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等支柱产业培训骨干人才。近几年,举办产业人才培训班200多期,培训骨干人才4500人次,每年择优选送120人到国内外知名培训机构培训半年。将汽车摩托车、商贸物流等6个领域纳入“653工程”实施范围,累计培训骨干人才11.59万人次。配合“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实施,连续3年累计选派3万余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到农村基层服务1年以上,围绕特色产业推广实用技术5000余项,培训基层人才近10万名。

二、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引导企业加快科技成果的消化吸收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几年来,我市结合产业优化升级和企业技术研发、改造和引进,依托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通过举办高级研修班等方式,推广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加强企业继续教育工作,助推科技成果向实现生产力转化。重庆同泰粉体科技公司拟开发LED产品,急需掌握粉体原料性能及对LED的影响等关键技术,我市材料学会组织重庆大学教授在企业现场举办“高纯氧化铝与发光材料专题培训班”,使该企业技术人员很快攻克了产品研发技术难题。近几年,举办了此类高级研修班20余期。通过面向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联合攻关等,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791家,年产值1930亿元,区域科技创新力上升到全国第10、西部第1位。

三、以完善服务措施为抓手,打造高效便捷的继续教育服务平台

将“653工程”纳入全市教育培训工作计划统一安排,每年划拨70万元制作公需科目电视远程教学课件,保证3个月节目播出,向社会免费提供。建立了继续教育教材库和师资库,召集企业与院校参加继续教育供需见面会,共同确定培训项目、专业科目和培训大纲。注重从行业龙头企业选聘师资,通过高级研修班传授实践经验,受到企业普遍欢迎。建立了继续教育工作网,宣传继续教育政策,培训信息。大力发展网络远程教育,建立了可容纳100万人在线学习、交流、考试、监控、管理的网络培训平台,实现了点对点交流及监控,有效缓解了参与培训的工学矛盾。目前,网络培训人数已达23万,预计明年将突破40万人。

四、以优化政策环境为保障,形成协调联动的继续教育工作格局

成立知识更新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完善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和科技社团共同参与的“653工程”协调机制,将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列为全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重大项目。出台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及其实施办法,今年进行了贯彻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完善了继续教育记载与考核、施教机构管理、专业科目指南编制与、高级研修班管理等制度体系,将继续教育公需和专业科目考试成绩合格单作为职称申报要件,有的单位还将参与继续教育与年度考核直接挂钩。建立政府部门、用人单位、个人共同出资的多元化继续教育投入机制,市级牵头部门近几年累计投入 继续教育经费2420万元。

加强继续教育工作是建设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人才结构优先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虽然我市继续教育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与部里的要求和先进省区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本次会议精神,精心制定全市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全力推进知识更新工程。

(一)建设继续教育基地,搭建知识更新工程实施平台

依托国家级“两江新区”开发,高标准建设“中国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基地。围绕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布局,建设20个市级继续教育基地。健全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网络,完善全市专业技术人员数据库。

(二)健全协作联动机制,形成继续教育工作强大合力

完善政府、学校、协会、学会、企业等共同参与的协作机制,强化生产、科研、教学协作关系,构建资源整合、覆盖面广的继续教育工作网络。积极发挥人力社保部门牵头作用,建立行业牵头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之间协调联系,健全继续教育联动机制。

(三)是扩大高研班规模,重点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面向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行业领域,每年安排专项经费,资助培训急需紧缺骨干专业技术人才3万人,实施岗位培训3万人;每年举办高级研修班15期以上;每年选派100名骨干人才到市外研修,每年资助100名市外专家学者来渝开展学术活动;每年举办20场有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

第2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外包

中图分类号:C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2-0174-02

1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含义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就是企业将原来由自己做的一些非核心的、低组织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交由第三方的专业服务机构来完成,以便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增强企业核心人力资源建设能力以及集中优势资源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等。简单的说就是,组织根据需要将能某一项或几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或职能外包出去,交由其他组织进行管理,以降低人力成本,实现效率最大化。

2 在我国事业单位实施人力资源外包的可行性分析

2.1 事业单位对“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的需求分析

2000年以后,随着事业单位聘用制的全面推行和公开招聘的正式开展,以及岗位管理的逐步实施,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逐渐加速。事业单位在进行员工的招聘、面试、考核、录用、调档、合同的审查和签订、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日常管理、解除等等具体事务性工作时需要更加专业的服务。

2.2 事业单位与人才中介机构合作意向分析

近年来,人才中介服务得到大力发展,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人才流动中介机构的人事服务内容基本包含了:代办员工的录用、调档、社保开户变更手续、年检手续; 受用人单位委托招聘人才; 代办人才引进; 户口挂靠及档案委托管理相关人事手续; 提供人事政策、法规咨询、调解人事争议等等。随着人才中介机构的不断健全、职能的逐步完善、业务的扩展、服务水平的提升,社会认可度的提高,特别是人事业务的推广使得一些事业单位选择人才中介机构作为自己“接包”方。如果组织选择将其中的一部分简单重复的工作或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委托给中介机构,即“外包”出去,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在改革中少走弯路,对于稳妥的推进事业单位的基本用人制度改革,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目标实现有积极的作用。

2.3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外包的效益分析

2.3.1 通过“外包”可以节约时间,集中有效的资源

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力资源部的职能在不断的增多,为了做好这些,人力资源部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实际上很多事务性的工作是烦琐却又是员工所最关心的,如户口、档案、培训等。这些工作往往占去了人力资源部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他们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的专注性。如果把这些事务性的工作转交给第三方,部门则可以从日常行政管理职责中解脱出来,集中核心能力去解决一些更难以解决的问题,更好地参与单位的战略规划职能。同时,一些工作“外包”出去的将会被完成的更好,因为专业机构对这些方面的现行政策措施、人才市场行情更为了解。

2.3.2 通过“外包”可以降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由于外包管理改善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单位可以不必持续投资维护先进的人力资源体系和服务平台,人力资源成本自然是下降不少。例如:人力资源部经常性的为人才招聘奔波,在招聘工作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成本极高但效果又不是很好。高级人才的选聘因缺乏必需的资源而困难重重,初级人才的招聘则太浪费时间。如果将这部分工作“外包”出去,由猎头公司协助招募高级人才,通过人才中介机构招聘初级人才。他们拥有完整的人才数据库,对于人员的筛选、测试、专业技能考试和人才测评等工作都拥有丰富的经验,在人才招募选拔方面的优势大于本单位。这就大大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显性成本。

另一方面,外包是将事务性工作交由专业机构,降低了单位在处理这些事务时因政策把握不准确业务操作不熟练所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同时规避了这方面的风险,其降低的隐性成本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在聘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特别是在辞退员工的时候特别容易引发争议,如果处理不当不但引起员工的不满意,甚至导致人才争议仲裁。如果把这些工作“外包”出去,中介机构专业的团队会在这些方面具有相对的优势,能够最大限度的维护单位的合法利益,从而既降低人力资源管理的隐性成本。

2.3.3 提高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效率

由于“接包”的机构具有专业化的特点,建立和培育起一整套可以普遍适用的综合性专业知识、经验和技能,擅长于其实际操作,可以更为容易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其提供的服务能力是本单位专职的人事管理人员所不能企及的,并且其高效的服务可以使单位人力资源部门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获得较高员工满意度。

3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防范

3.1 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风险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刚刚起步,人事争议基本上是采用调解、仲裁的手段解决,遵循的规则是有法律的依据法律执行,没有法律的依据地方法规执行,地方法规不全面的依据单位的规章制度执行。但是,目前关于人事争议处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还不健全,单位在人力资源“外包”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争议就可能不能够妥善解决。防范上述问题最好的办法是选择权威的人才服务机构,最好是当地人事部门直属的人才流动机构,在处理各项业务时候能够为单位提供最好的政策支持和最优质的服务,最大限度避免法律法规政策方面的风险。

3.2 机密泄露的风险

如果选择“外包”服务,就不可避免的将单位自行制定的一些政策制度、改革分配的方法、考核激励的措施和员工的基本信息交给“接包”方。所有这些,都关系单位的管理,也关系到同行业人才的竞争和事业的发展。如果处理不当,轻则影响本对员工的管理,重则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人才流动损失和争议。而“接包”单位如果把相关信息透露给同行业,还可能引起不当竞争。防范上述风险最可靠的办法是在“外包”时考虑好哪些不适宜外包,同时在双方签定协议中明确规定“接包”方应负有哪些保密责任,一旦泄露如何挽回并赔偿损失,并且随时注意与其沟通,对其工作进行有效的监控。

3.3 员工接受程度的风险

“外包”对于员工本身也是一种变革,原来的管理体制、职责分配、工作程序等都会有不同的变化,尤其在事业单位,员工更看中的是编制和身份,会产生“我不是单位的人了?以后工作会不会不稳定?”等想法,从而产生不必要的顾虑和猜疑,影响工作情绪。因此,应该在“外包”前先进行宣传,通过沟通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可,转变员工的观念,让员工认识到这是一种提高效率的方式,也是未来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趋势,这是能否成功进行“外包”的基础。

第3篇

一、浙江传媒学院的市场地位和优势、劣势

市场营销经常强调“卖点”,没有卖点的东西只能是大路货,谈不上品牌,只能是随市场自生自灭罢了,教育同样如此。

浙江传媒学院是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共管的一所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人才的高等院校,其优势在于,一她是目前全国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专门人才的两个主要基地之一,专业特色鲜明,名声好,历史悠久。二是建校以来已经为中央和地方各省、市、自治区电视台、电台及社会影视制作单位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三是有一批专业性强且非常敬业的老师,校园文化开放活跃。四是在影视设备上,有华东地区最好的演播大楼,有1200平方米、400平方米、300平方米、200平方米等各种规格演播厅17个,是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基地。已成为我国区域性广播影视资料中心。五是与地方政府与企业联系密切。最后就是地理位置优越,学校位于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市。与中国传媒大学比,我们的劣势在于学科门类不够齐全,理论研究偏弱,得到的政府经费也偏少。

二、营销工作的组合策略

在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浙江传媒学院需要根据自己的市场地位和优势与劣势,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

1,建立招生网站,编写学校通讯,及时向社会通报各种信息。互联网是一个覆盖面广、反应程度较快的一种新兴媒体。学校也应抓好网站建设,并时常更新网上信息,为校内外人士了解学校提供新的渠道和窗口。而一份好的学校通讯(校报)是学校用来获得家长的善意、支持和尊重的最佳途径之一,学校要制订学校通讯的长期规划,把学校的活动、事件和假期安排到具体月份,然后围绕这些活动和事件选择编排通讯的内容,培育潜在的消费顾客。

2,加强与家长和社区的沟通,并将其制度化。比方建立校园开放日,通过接待家长访校、召开家长会议、青年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向家长、社区广泛宣传学校的特色建设,征询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他们在精神上、物质上的支持,同时便于在家长和社区树立起学校良好的形象。

3,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控影响学校人才的供给与消费,并向学校提供教育服务的财政支持。而学校培养的人才最终要进入企事业单位,建立学校和用人单位的联系沟通机制,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以此来赢得对学校良好的社会评价。

4,利用媒体版面搞宣传。再好的产品也需要通过适当的形式让公众知晓,而新闻媒体报道是宣传产品、塑造品牌运用最普遍的方式和途径。

5,在演播大楼举办活动,扩大社会影响。通过搞活动展示良好的校园文化,使学校能体现出自己的特色目标、品牌特点和优势。也使每一位来访者感受到浓郁的特色(品牌)氛围。

6,利用招聘会或人才中介机构搞推广。学生既是学校产品的载体,同时又是学校声誉提升的营销渠道之一。

7,此外还可以打杭州牌。

三、营销工作的行动计划

光有营销策略是不够的,还需要制定详细的营销工作计划,列出重点任务和主要负责部门,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计划应当要根据每年的工作周期精心策划和安排,让选择者和潜在消费者在他们做决定的关键时刻得到需要的信息。浙江传媒学院的年度营销工作计划如下:

1,成立专门的营销工作协调委员会,由校长亲自领导,全面负责学校营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每年的年初召开会议,由学校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参加,制订这一年度的营销工作计划。

2,利用招聘会或中介机构搞推介,该项工作由学校宣传部具体负责。可选在每年的3、4月份。

3,在演播大楼搞活动,由对外交流合作处负责。可选在每年的5、6月份,这个时候杭州的气候也特别适合来旅游。

4,建立招生网站,编写学校通讯,及时向社会通报各种信息,由教务处负责。全年性的。

5,校园开放日,校长陪家长参观。全年性的,可以选在每周的周六。

6,利用媒体宣传,由宣传部负责。全年性在全国和地方重要性的媒体上登载广告。

7,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由对外交流合作处负责。

高校营销不是某几个部门的事,不是某一段时间的事,更不是一个单纯的宣传部门的事,学校全体职能部门和院系都必须树立营销观念,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教育全程为关键,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关注焦点,协调一致才能实现学校确立的营销目标,树立学校良好的外部形象。

四、营销工作的伦理问题及调适

学校从本质上说是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性事业,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完全化的市场主体,完全按照商业规则来营运学校会有一定缺陷和道德风险。浙江传媒学院在营销过程中可能遇到许多道德风险,需要及时规避与纠正。

1,在人员推销与销售促进方面,学校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是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教育有其固有规律,盲目或不恰当地采用这种方式,可能给学校地位、信誉产生的负面影响。

2,在对比促销方面,切不可以与竞争对手在价格问题上恶性竞争,学校如果不当地利用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在学杂费上大做文章,打压竞争对手,而不更加重视教育服务质量,可能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3,在广告促销方面,学校既要利用广告覆盖面广、反应速度快的特点,又要考虑到广告费用较高可能给学校带来的经济负担,对营销宣传策略的选择应当以与学校的发展计划相关的财政计划为背景,好的营销策略可以花费较低的费用但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资源,如校长陪同来访家长参观校园。

4,营销工作不能搞零和游戏,而要追求共赢,因此要努力探索建立营销方法的共享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