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范文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三化学实验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

第1篇

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所占比例很大,其目的是进行科学探究,对学生化学实验的的基础奠定至关重要,也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化学实验过程中,存在教学效率低下、实验对象模糊和教学安排不合适等原因,导致了实验教学存在无序和低效的状态,影响了学生对化学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本文分析了初三化学实验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提升化学课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三化学;实验课;有效性教学;提升;对策

初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化学学习十分重要[1]。实验使理论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从而达到教学目标[2]。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3]也要求发挥化学实验在德育和非智力品质培养方面的教育价值。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课堂学生动手实验两种[4],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实验本身的兴趣往往会超越与实验相关的知识,从而影响了实验课效果,从而也影响了学生学的兴趣和教师教的积极性,所以提高化学实验课的有效性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分析了初三化学实验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为提升化学课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实验课的忽视

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即将面临中考,学习任务繁重,中考是他们面对的一个重要任务,老师也往往将十分重视化学理论课的教学,将化学理论成绩作为完成中考的一个指标,忽视了实验课。

2.实验纪律涣散

由于化学课是初三才设立的,大多数学生对化学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可以亲自动手的实验也比较热心,所以学生就对化学实验课感到兴奋,有时候往往也忘了实验的目的,也没有对实验进行认真的预习,对实验过程不清楚,导致了实验时的手足无措,实验时小声讨论;另外一些学生对实验课不是很重视,仅仅是为了好玩,对实验课没有严肃对待。

3.实验课本中实验对象模糊

目前部分教材对实验内容区分度不够,对那些实验是教师演示实验,那些是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这导致了教师对那些实验具体怎么实现充满了迷茫,往往认为实验很简单,认为做起来比较简单,往往自己动手操作,忽略了学生动手参与。

4.教学评价的单一

实验教学的评价往往是学生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书写仅仅能反应学生的书写水平,不能反应出学生的合作意识、实验态度和实验效率,以及对实验的思考。

二、提高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由于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习能力和有利于达成课程目标,所以有必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1.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化学实验课的认识

教师在平时化学教学中应该积极转变观念,改变为了应付考试而加快进度,应让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能够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来学习,同时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氛围,激发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借助生活中的某些化学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激发出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求知欲;老师进行化学课教学时,可以采用多媒体(PPT、动画)进行教学,使实验看起来生动形象。总之,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老师和学生对化学实验课的认识。

2.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教师既要做好实验课的备课作用,准备好实验时需要的各种教学仪器和药品,做好操作和教学中的各种准备。实验前检查实验仪器,确保实验仪器足够,同时做好预实验,确定药品的浓度和用量是否合适等,获得第一手资料。如在制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因为后续有很多性质实验要用到二氧化碳,所以要严格计算石灰石的用量和盐酸的浓度及用量。同时实验时用到大量盐酸而造成实验室的污染和对学生的伤害,可以减少实验分组和开窗通气,降低盐酸用量和污染;在制氧气的实验时,要保证高锰酸钾的用量(理论上需要4g),使其产生的氧气足够后面的两个性质实验,通过亲自实验发现4g的高锰酸钾大约要3到4药匙,实验时嘱咐同学取用4药匙,保证高锰酸钾的用量足够;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因为粗盐颗粒较大,用量也较大,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实验前笔者把大颗粒的粗盐研磨后使其变小并将实验改为9ml水溶解3g粗盐,这样安排后,既缩短了溶解的时间,也加快了后面蒸发的速度,缩短了实验时间,使实验老师和学生时间更为充足和从容不迫。

3.编写适合的实验教材

为明确实验对象和减少化学实验的盲目性,结合学校实际的实验条件和教学安排,编写适合学校实际教学的化学教材,让化学实验课有一定的容量和技术含量,让实验教学真正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4.改变实验课教学评价体系

改变过去单纯的依靠实验报告的模式,对学生实验时的实验态度、表现出的合作意识,实验时的效率以及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方法等进行考察。并将实验成绩计入最终的期末成绩。

总之,在初三化学课堂的教学中,采取多种措施改变老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观念,利用好学校现有的实验教学资源,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编写好适合实际的实验教材,改变实验课的教学评价体系,积极提高化学实验课教学的有效性。(作者单位:黄石市铁山区铁山一中)

参考文献:

[1]樊为民.浅析运用实验手段如何培养学生化学学习能力[J].学园:教育科研,2011,17:23

[2]陈正亮.浅谈如何提高中学化学实验课的有效性[J].理科考试研究(综合版),2014,5:77-78.

第2篇

【关键词】 初三 化学实验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4-001-01

初三化学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化学实验习惯,基本操作能力十分重要。但目前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却普遍存在效率低下,不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现象。

一、初三化学实验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师对实验的忽视。通常听到部分初三化学教师说,一到实验课程他们就会松口气,对于初中实验课程的不够重视,应经成为影响初中化学课上课质量的主要因素。如果老师对于实验课程认同度过低,那么直接导致教师不会认真积极的进行备课,从而导致了初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低下。

2. 学生实验时纪律松散。对于初中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刚接触化学,其好奇心较强,如果有机会亲手参与到化学实验中来,必定非常兴奋。这直接引起学生因为情绪兴奋对课堂纪律的忽视。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因为应试观念的影响对于实验课认识不足,缺乏重视,从内心深处就没有将实验课程作为正常课堂,因此,实验室通常出现虚假的“繁荣”,对于教师的管理工作是个极大的挑战,通常是教师在讲台上声嘶力竭的喊,下面依然是混乱无序的状态。

3. 教材对于实验对象模糊。目前部分教材对于课本中实验内容区分度不明显或者没有给出区分度。例如,人教版中对于学生自主动手的实验与教师的演示实验没有给出合理的界限,很多教师认为实验很简单,做起来易如反掌,但在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看起来,则是十分困难的。

4. 评价手段单一。目前我国大部分初中学校对于实验的评价未建立严格的体系,通常实验的好坏仅仅局限在一张实验报告中,而忽视了试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合作意识、基本技能、实验结果、实验效率、实验态度等多方面因素,相应机制的缺乏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没有约束和目标,对提高学生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解决初中化学实验课问题的策略

1. 有条不紊的做好实验准备工作。教师在化学实验课前既应做好实验课堂中组织教学等各项准备活动,还应对实验操作中的各项工作予以充足准备。在实验课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对即将使用到的仪器、药品进行逐个检查,保证在课堂上每个班级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能够正常的进行实验活动,不会因为仪器详损失缺漏等硬件原因导致时间白白浪费。在学生动手之前,教师在详细讲解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后,还应该预做实验,通过教师亲手实验去检验实验所涉及的药品用量、浓度、实验花费时间是否适合,只有经过精心准备,教师胸有成竹时,才能保证在教学实验中游刃有余,不会因为预想不到的情况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实验习惯。叶圣陶曾讲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在初中三年级的化学实验教学中也是如此。现在的应试制度使大部分同学善于“纸上谈兵”,对实验步骤以及操作要领讲起来头头是道,但是一旦动手操作,就错误百出,就连使用托盘天平时,砝码与药品的放置位置都分不清楚,“左物有码”的常识也会出错。因此,在实验前,进行操作要点的重申是十分必要,部分教师还可以与学生配合进行示范性操作。这从表面上看,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初中三年级的化学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遵守化学实验室的规则,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工作”。因此,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应该从实际出发,通过详细的计划、完整的步骤脚踏实地落实实验活动,避免好高骛远或者形式主义。

3. 灵活运用实验课本。目前人教版的化学实验课本中对于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操作实验没有明确的界定,这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无所适从,随意为之。因此,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教材,并参照新课标的要求,在严格完成新课标要求的八个实验后,通过对学生意象的调查,大胆开发教材中的新实验。如在制备二氧化碳的试验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补充,要求学生将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里面,在滴加盐酸。或者将二氧化碳通至石灰水里然后加热。前面的实验可以让学生理解碳酸钙与二氧化碳之间的转换关系,后一个实验则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反应量会引起不同的化学反应。

4. 建立健全试验评价机制。实验化学应该做到试验考核,将实验考核结果通过一定比例的分数折算加入到期末成绩中。通过用分数这根指挥棒促使学生对化学实验引起重视,只有在化学实验考核中施加一定的压力才能增加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学习动力。在化学随堂实验的考核中,应该将实验过程表现出的实验态度、基本技能、实验结果、合作意识等参考进来。当然,如果想要公平的将两人划分一组进行过程性综合考核,那是非常困难的。这需要为每个小组增加一个实验组长,其任务是对实验过程中每位学生的实验态度、合作意识以及基本技能进行考察,为保证公平,组长应当场给出评价理由。在实验进行中,教师应该进行不间断的巡视,并为学生做出积极的指导与评价。

三、结语

化学实验教学依然“任重而道远”,对于化学实验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弊病有待于我们教师去发现、解决,因此,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积极探索新方法新道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学生基本操作水平,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 参 考 文 献 ]

[1] 严小梅. 初三化学实验课有效性教学初探[J]. 江苏教育学院学

报(自然科学),2013,01:70-72.

第3篇

【关键词】基础教育 初中化学 教学思考

一、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的途径

在新课标下,激发学生对化学兴趣最好的途径便是化学实验法,其表现形式有两种:多媒体影片和实验室操作。基于学生对于化学未接触,其一: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搜寻一些相关的动画片中,一些有利用简单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画效的动画片段,或者播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的案例,让学生们对化学有着一个初步的印象。其二:利用实验室现场操作,注意教师严格规范学生在实验室的纪律与行为,对于一些试图擅自拿取化学药剂的学生,进行严格批判,加以警示。实验室现场操作,利用“镁条燃烧”“氢氧反应”等一些入门化学实验,但具有一定的高温与强烈视觉系的反应现象,让学生们对于化学立刻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则加以解释,让学生们按部就班,学有所成之际便能亲自做实验,给予学生一份化学实验的憧憬,激发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一)化学记忆法

化学是一门科学的学科,更是一门充满趣味的学科。学习化学中,虽然有较多需要记忆的化学方程式、化学元素、化学物质等,但结合文学音韵的特性,化学教学中教师利用一些趣味的记忆方法。如歌诀记忆法、谐音记忆法、会意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浓缩记忆法等等。常见的一些口诀,在教授化学元素学习过程中,利用谐音法“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嫁给大美女,身体细纤轻,统共一百斤”;又如在实验室制氧气,利用浓缩记忆法,把七个实验步骤记为“查、装、定、点、收、移、熄”,也可巧记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新课标下的化学记忆法层出不穷,即考验了教师的化学智慧,又加强了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记忆效率,鼓励学生自主创造记忆口诀,实现学生对于化学学习兴趣的提升。

二、新课标下的初三化学教学方式探讨

(一)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标下,要求对于化学学习与实验的重视程度相一致。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有利于课堂内学习与讨论的实施,更保障了实验室中化学实验的规范、安全操作。

例如,在金属Na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性格、性别、学习优异性等综合学情,进行合理化、科学化地分组,6人一组为宜。在实验室中,首先进行安全规范教育,让学生们知道化学的危险性。先进行Na和H2O的化学实验反应,要求学生认真观看实验过程、反应速率、反应现象、是否有沉淀等方面,让小组学生协同合同分别记录,进行课堂参与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从而综合Na和H2O的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

为了实现学生对于金属Na的全面了解,教师合理化、安全性地分配每2组一瓶Cu(OH)2溶液、稀HCl、浓HCl,通过小组之间的配合4人做实验、一人说相关反应现象、速率、过程等进行描述,一人用白纸记录实验报告。采用小组制度,保证每个人能够参与一次实验的操作,增强其化学实验规范与安全操作技能。综合小组实验报告,提出对比Na和H2O的反应不同,教师引入酸性溶液和氢氧化碱性金属溶液,引出置换反应、还原原理等知识点,实现一体化的化学教学模式,让学生化学知识全面性学习。

(二)环保意识教学法

基于新课标的我国素质化教育体系,学生们对于环保意识都有一定程度上的注意与重视。引入环保意识的概念,利用化学的知识与原理去解释其中的来因去果,既能实现化学教学的兴趣化,又能巩固与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利用多媒体教材播放臭氧层的破坏状况、酸雨的破坏力、温室效应导致的不良现象、白色垃圾的污染、三废的危害等视频动画配音解说,让学生初步了解人与生活、自然与生活中存在的环境污染。教师利用化学的知识与原理,对于部分环境污染现象进行解释。

例如:酸雨现象。书写酸雨的形成反应化学方程式: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分析其中SO2的主要来源:工业制造排放、汽车排放尾气以及火山喷发。让学生们能够有一个系统化的了解SO2的利用方向、危害、化学与物理性质的学习,提醒学生用化学科学发展观的观点来讨论未来SO2的使用率,是否降低乃至不用,可以用何种化学物质来取代?

又如:温室效应现象。再次,利用一些图表,简单地分析全球气温的不协调变化,让学生认清现代社会化进程下的全球气温的怪异现象。对于CO2的化学与物理性质进行解释,介绍一些相关利用途径与危害。解释其产生原理,大部分是通过能源的氧气燃烧所产生。提出“新能源”的开发与研究,让学生们讨论未来“新能源”的重点开发对象,有哪些“新能源”的绿色环保型?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讨论话题,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的创新思维、强化其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化学科学发展观的人生观,实现未来化学人才的启迪。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的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奠定高中化学教学的基础知识。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初中化学教师秉成刻苦钻研、推陈出新、锐意进取的精神,让初中化学学科渐渐地走向了一条多媒体化、实验实践型、教学多元化、环保意识化的科学综合学科道路。

【参考文献】

[1]孙正霞.兰州六中初三化学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11).

第4篇

一、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三化学是一门启蒙学科,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一开始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理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我在绪言课时利用化学实验的千变万化,让学生渐渐用化学的眼光来看清生活中的事物与化学变化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实验,在实验时产生气体,并且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试管口出现水珠,而绿色粉末变成黑色了,还有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等。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二、做好启蒙工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在开学初,集中做好化学仪器的使用和化学实验基本单元操作技能的培训。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对学生来说,需要有教师的指导。

(一)使学生掌握实验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实验现象、独立操作简单实验、分析物质性质的基础知识,能作出简单的实验报告。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

(二)规范性地做好演示实验。演示时采用边讲边做的方法,有的可让学生在阅读和观察之后上台来重演,其他学生逐项评判,使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基本特点、学习方法和学习任务,逐步向会学过渡。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同步启迪。实际上新教材已经淡化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界限,所以适当补充演示实验,增加探究式的演示实验,以严密的逻辑推理和严肃的求实精神去熏陶学生,都是课改的任务和教师的根本职责。

三、适量增加学生实验的内容,开辟课外实验,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率

(一)适度增加学生实验内容。把部分演示实验扩大为学生分组实验,克服远距离观察在可见度、可信度和感受性等方面的缺憾。如: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酸碱指示剂的使用,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及物质性质的发现等改为学生实验是可行的。

(二)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率。大胆试尝,切实让学生感受化学实验的乐趣,寻找实验改革与提高学生素质的结合点。传统的实验项目可以读,可以背,可以照方抓药,如果班级大人数多或者“缺仪器少试剂”,都可能形成学生的无效参与现象,致使实验内容的实施和掌握造成学生的精神负担。我认为应当尽可能的在一定范围内让学生自由选择实验仪器、实验方案,教师只作提示,让他们亲自体会成功与挫折,由盲目到明晰,由被动到主动,自然地迈入探究学习的层面,当然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例如:水的净化,我让学生在我给出的多项仪器中自由选择他们需要的,然后分组让他们先试着自己来净化一下身边的污水,看看那一组的结果比较理想,试着找出自己的不足,让后再进行演示实验,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实验的要点了。有的内容在课内只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性实验和分析报告可在课外完成。另外,适当补充一些趣味实验也是十分必要的,只要我们不怕乱,许多小发明、小创造就有可能从此萌发。

(三)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初中的好多化学实验现象都在我们身边发生,如铁的生锈和除锈,油锅着火,酸碱的中和等,这些现象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再熟悉不过了,只是我们还没有用化学的眼光 来看透它们的本质。让学生从生活中慢慢建立起与化学的关系,将生活中的现象与化学联系起来程,通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探求欲望。

第5篇

关键词:化学初学者;实验教学;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独立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重要的一环。初三学生是化学初学者,实验教学对其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第一次接手初三化学课程,我就将强化化学实验教学作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从中积累了几点心得体会 。

一、 教师做好演示实验

1.采用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

简洁而又形象化的语言,不仅能引起学生注意并激发兴趣,而且对加强基本操作能力理解和巩固化学概念有较好的作用。如使用胶头滴管应“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碰壁”;试管的拿法,强调“三指头”,不要“一把抓”, 添加固体要“一斜、二放、三慢竖”,液体取用量则形象为“一个指节长”。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时,则编了顺口溜:“实验开始先通气,通气以后再点灯,由红变黑先撤灯,试管冷却再停气。”同时强调:“一氧化碳要早来晚走,酒精灯要迟到早退。”在做电解水的实验中,把实验归纳为八个字“负氢正氧,氢二氧一”,等等。

2.教师认真做好演示实验

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都有好奇心,对于教师的演示实验会格外注意。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力求使演示实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达到此目的,我把演示实验当作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例如,演示化学爆炸,我就充分利用了氢气。将一个装药品的小塑料罐,底部烧一个小洞,倒扣收集氢气至一半左右,用点燃的木条靠近小洞,尖锐的爆炸声让学生既兴奋又印象深刻。做“用稀盐酸溶解铁锈”实验时,铁钉上的铁锈溶解完以后将溶液倒到另一支试管中,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溶液和铁钉的变化;同时充分利用除去铁锈后光亮的铁钉,马上再倒硫酸铜溶液进去摇一摇,再将溶液倒到第三支试管中,再次让学生观察溶液和铁钉的变化。装置的改进,不仅让学生注意到观察的重点是溶液和固体,同时复习了置换反应。总之,在做演示实验时应力求做到:装置正确、简洁美观、操作规范、讲解清楚、现象明显、结果准确。

3.让学生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广泛参与

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还是处在主导性的位置上,但部分任务可由学生承担完成。每一次做演示实验我都刻意安排一个“助理”,比如要求一个学生专门帮我照顾酒精灯,需要时帮忙点燃,不需要时熄灭,或者帮我取用某固体或液体药品,或者提前让一部分学生帮忙准备实验药品或器材。比如在做“石灰石实验”时,就让一些学生帮忙准备了鸡蛋壳、牙膏等,做“pH试纸使用实验”时又让学生把自己想要测酸碱度的东西带过来,于是有学生带来了洗面奶、化妆水、醋、酱油等。在做“蛋白质检验”时我甚至让他们提供了自己的毛发。虽然这部分要求或操作还是相对简单的,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验规范性操作,为日后分组实验中的独立操作打下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女生,克服了对化学实验进而是化学学习的恐惧,从而加强了对化学的感性认识,拉近了学生与学科的距离。

4.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对于化学初学者来说,化学实验充满了新奇,一见到异常现象就很兴奋,如果没有特别明显的现象就失去了兴趣。总之,不知道观察的要点。所以在化学演示实验中,教师要不断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要重点观察物质变化之前的颜色和状态,变化时所发生的现象如发光、放热、生成沉淀、气体等,变化后物质的颜色和状态。观察要自始至终,从明显的到细微的都必须认真地、有重点地观察。比如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学生往往只注意耀眼白光而忽视产生的白色固体。又如“酸碱中和”实验,除了观察实验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尤其要注意酸碱中和到达等当点时酚酞指示剂变色的时间很短,应指导学生捕捉瞬间突变的现象,培养学生的敏锐性。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看”,还要让学生“摸”(如反应中的放热、吸热现象)“闻”气体的气味(如氨气)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 重视学生分组实验

1.分组实验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虽然在做第一次分组实验之前已经有多次的演示实验,但在学生第一次进行分组实验课的第一个班级,学生一进实验室就兴奋无比,一会儿开开水龙头,一会儿摸摸水槽,整个实验室乱哄哄,根本无心实验,教学效果比较差。总结经验教训,第二个班级授课时我就不着急让学生做实验,而是带领全班学生先参观化学实验室和药品准备室,揭开化学实验室神秘的面纱。先认识了通风橱、水槽,后又让学生清楚实验仪器和药品的摆放原则,最后还详细讲解了分组实验的注意事项:如进实验室前一定要预习实验内容,写好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加以具体指导。最后特别强调实验完成后仪器的清洗、药品整理、实验桌面的整洁等实验习惯。第二节再上这个班级的实课时效果明显就好多了,所有学生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实验结束后我又特意留出10分钟左右让他们整理实验仪器,并把做实验的感受和反思写在实验报告的后面。由于要写实验反思,学生就“强迫”自己又重复了一次实验流程,印象特别深刻,在接下来的所有分组实验中,这个班级的实验效果一直是最好的。

2.做有指导的学生分组实验

对于化学初学者,做好实验仍然离不开教师对实验的指导。首先教师应在实验前进行指导。学生在开始实验前,教师要就实验中的操作要领、仪器的使用方法、试剂的用量及添加顺序,以及实验的成败关键等方面进行提示或说明。也可以做示范操作或针对性提醒,或提出几个与实验内容有关的问题,供学生边实验边思考。如“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二氧化碳性质”实验中,应指出操作上注意事项:①检查气密性及检查方法;②石灰石和盐酸的添加方法;③收集和验满;④二氧化碳倒入点燃蜡烛的位置。 其次是实验中的指导。实验中有时由于实验条件控制不够,学生常遇到困难或进行违反操作规程的操作,而使有些学生常得不到与其他同学相同的实验现象。这时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若不及时予以帮助,很可能使学生产生紧张情绪、自卑心理,而失去了实验的信心及兴趣。教师在巡视中如果发现这种情况,应及时而又耐心地跟学生一道分析原因,对错误概念或操作予以纠正,让学生重新做。最后应做好实验后的总结。这种指导是教师根据实验的目的,结合实验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及实验技能的问题,进行总结性评价,并适时地给予学生积极性评价,即使做得不好,也应该鼓励其努力提高,以免打击初学者的自信心。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

第6篇

心理学实验报告彩色视野及盲点的测定1.教学目的 测定各种彩色视野的范围以及盲点的位置,学习使用视野计2.实验程序2—1 准备工作。2—1—1 准备好视野图纸、彩色铅笔(红、黄、蓝、绿)、单眼罩。

实验报告范文物理探究实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准备 技能准备: 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 知识准备: 1.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

实验报告模板_______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系 别姓 名学 号班 级实验地点实验日期评 分指导老师同组其他成员一、实验内容(含实验原理介绍): 二、实验目的 第一范文 网DIYIfanwen.Com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三、涉及实验的相关

C语言实验报告《综合实验》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实验六 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C语言中的变量、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等主要知识点。

C语言实验报告《指针》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实验五 指针一、实验目的1、掌握指针的概念、会定义和使用指针变量2、掌握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3、掌握字符串指针的使用二、实

C语言实验报告《函数》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实验四 函数一、实验目的1、掌握函数定义、调用和声明的方法2、掌握实参和形参之间的传递方式3、函数的嵌套调用二、实验内容

C语言实验报告《数组》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实验三 数组一、实验目的1、掌握一维和二维数组的定义、赋值和输入输出2、掌握字符数组和字符串数组的使用3、掌握与数组有关

C语言实验报告《逻辑结构程序设计》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实验二 逻辑结构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1、学会正确使用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2、熟练掌握if语句和switch语句3、熟练掌握用w

c语言实验报告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实验一 上机操作初步和简单的C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1、熟悉C语言运行环境Turbo C++3.02、会简单的程序调试3、熟悉C语言各种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计算出1000以内10个最大素数之和 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if、if…else、if…else if语句和witch语句格式及使用方法,掌握if语句中的嵌套关系和匹配原则,利用if语句和switch语句实现分支选择结构。

实验报告格式实验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号姓名专业、班实验地点指导教师时间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二、实验设备(环境)及要求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您正浏览的文章由DIYIFANWEN.COM(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一、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二、实验原理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方

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一、实验目的1. 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2. 比较、观察叶绿体中四种色素:理解它们的特点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二、实验原理光合色素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叶绿体的基粒片层上,而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中。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一、实验目的1. 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2. 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二、实验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 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的收缩。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一、实验目的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2.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能。3.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生物实验报告《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一、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探索酶的催化效率的方法。2.探索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的高低。二、实验原理新鲜的猪肝中含有过氧化氢酶,Fe3+是一种无机催化剂,它们都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三、材料用具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实验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一、实验目的1. 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2. 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生物实验报告实验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二、实验原理1.还原糖的鉴定原理 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实验步骤 (1) 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2) 加热实验(1)的试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3) 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2g二氧化锰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4)

化学实验报告《CCl4把溶于水里的Br2萃取出来》1、实验目的:CCl4把溶于水里的Br2萃取出来 2、实验仪器和药品:分液漏斗,铁架台(带铁圈),溴水,CCl4 3、实验步骤:] 您正浏览的文章由DIYIFANWEN.COM(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化学实验报告《从锈水中蒸馏出蒸馏水》1、实验目的:从锈水中蒸馏出蒸馏水 2、实验仪器和药品:酒精灯,蒸馏烧瓶,铁架台(带铁圈),冷凝管 3、实验步骤: 装配仪器,加锈水和少量沸石,加热,接通冷凝管处的冷水,收集液态水,蒸馏完毕,应先停止加热,然后停止通水,拆下仪器 4、实验记录

中学化学实验报告1(1)向容器内通风(2)使用催化剂减缓反应速率 2(1)反应容器的选择(2)反应容器的气密性 二选择其他实验方法例如在大烧杯的竖向不同高度分别放两支点燃的蜡 烛(烧杯口不封闭),向烧杯中缓慢倒入二氧化碳气体,下面一层的蜡烛先熄灭说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1 (1)称取4gNaOH,5.85gNaCl (2)用量筒量取适量蒸馏水 (3)置于烧杯中搅拌溶解冷却 (4)用玻璃棒将液体引流到1L的容量瓶中 (5)再用蒸馏水洗烧杯,再引流到容量瓶中 (6)用胶头滴管定容 (7)盖上容量瓶盖子,上下摇晃,混合均匀即

化学实验室规章管理制度1.化学实验室必须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嬉笑、打闹。 2.保持实验室的清洁、整齐,不随地吐痰,实验室中的废纸、火柴等必须放在指定容器中,实验完毕后按教师要求清洗仪器,做好各项清洁工作,仪器、药品安放整齐,桌面、地面保持整洁。

化学实验室规则1、根据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原则,实验前要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 2、遵守纪律,准时上课,对号就位,保持安静,注意安全,听从指导,注意节约。 3、要正确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考问题,及时做好记录。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2NaOH+CuSO4=Cu(OH)2[此有一个箭头表沉淀]+Na2SO4 氢氧化钠溶液和加入硫酸铜溶液反应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Cu(OH)2=[等号上面写上条件是加热,即一个三角形]CuO+H2O 氢氧化铜沉淀加热变成氧化铜和水实验报告: 分为6个步骤: 1):实验

化学实验报告《密度=质量除以体积》烧杯质量为M 加水后测量质量和容积 测得质量减去烧杯质量就是水的质量 记录若干组数据 在坐标纸上取点 连线 坐标系横坐标取体积 纵坐标取质量 各个点接近在一条直线上 而线的斜率就是水的密度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怎么写化学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产物(原料)的物理常数 4.试剂浓度 本文由第 一·范 文 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5.实验装置图 6.实验步骤 7.数据记录与处理 8.实验讨论与回答思考题

高二化学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探究醋酸能否与碳酸钙反应 2实验器材:食醋适量,带有水垢的热水瓶 3实验步骤:A将适量醋酸倒入有水垢的水瓶中 B振荡并静置一会,使其充分反应 C打开瓶塞,(现象)发现水垢消失,即水垢中的碳酸钙能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被溶

化学实验报告的格式1.实验题目 编组 同组者 日期 室温 湿度 气压 天气 2.实验原理 3.实验用品 试剂 仪器 4.实验装置图 5.操作步骤 6. 注意事项 7.数据记录与处理 8.结果讨论 本文由第 一·范 文 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9.实

化学实验报告《排水集气法》实验名称:排水集气法 实验原理:氧气的不易容于水 仪器药品: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导气管,试管,集气瓶,酒精灯,水槽 实验步骤:①检----检查装置气密性。

化学实验报告《食用碱和醋会不会产生化学反应》1.实验目的 探究食用碱和醋会不会产生化学反应 2.实验原理 食用碱是碳酸盐,醋是乙酸,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可以反应 3.所需试剂及器材 食用碱(碳酸钠) 食醋 试管 4.实验步骤 取食用碱少量加入试管中,再滴入食醋若干滴 5.实验现象及结论

化学实验报告《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1,生锈,但不严重,水中溶解有一定的空气,金属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2,不生锈,只有水,但是没有空气; 3,生锈,最严重,水和空气都很充足; 4,生锈,较严重,空气中有一定量的水蒸气。 蒸馏水中的铁钉生锈速度最慢。

化学实验报告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上的许多理论和定律都是从实验中发现归纳出来的。同时,化学理论的应用、评价也有赖于实验的探索和检验。虽然到了近代乃至现代,化学的飞速进步已经产生了各种新的研究方法,但是,实验方法仍然是化学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物理实验的学习步骤和方法 中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实验能力,科学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课程之一。正向李政道先生所说的那样:“教物理重要的是让学生懂道理……”根据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在

什么是实验报告及实验报告怎么写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就叫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种类因科学实验的对象而异。如化学实验的报告叫化学实验报告,物理实验的报告就叫物理实验报告。

第7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引言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化学教学中提高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1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种做法

1.1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学生初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我除了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还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要“一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药品取用的要点是“瓶塞倒放、两口紧挨、缓慢倾倒、加盖放回”;使用胶头滴管应“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触壁”;以及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两查、两不、两禁止”等等。

1.2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激发实验兴趣

中学生正处于一个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的年龄时期,因而多媒体具有的声、光、电的综合刺激,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注意。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或现象,以及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完成的一些经典实验,则可以通过电脑模拟来实现,帮助解决问题。如:分子的扩散作用、电子的得失过程、中和实验等,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化学实验课中,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实验教学手段适当结合,恰当运用,有助于调动学生自行探索知识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学生在不了解实验程序前不知道如何去操作,也不知道尾气应处理。因此在学生动手实验前,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教师边讲解边实验的录像片,将学生容易忽视的环节、容易出错的环节一一分解、剖析。学生就很清楚实验成败的关键。

1.3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我还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3-1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请问你们的父母在他们年幼时,这条河是不是现在这种样子?”我还开辟了“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面(NaHCO3)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1.4举行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活动

除了进行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之外,教师也要积极争取在课堂上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并将化学实验活动拓展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之中,让教师积极指导和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外化学实验活动,组要注意的是学校应加大对化学实验室的投入,以满足实验教学对于实验器材,实验药品的需要,保障化学实验教学顺利进行。如在讲述氢氧化纳化学性质时,我补充了氢氧化钠与CO2、SO2反应的两个演示实验,然后提出两个问题:1.为什么烧瓶中的小气球会自动胀大?2.大试管中红色的喷泉是如何形成的?由于实验现象饶有趣味,所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既使学生认识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的性质,又与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我在初三化学课堂教学中补充和改进的演示实验约占全部演示实验的五分之一。

1.5动手实践将实验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实验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当中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教学过程中,要设计有益于学生探究的环节,如在新课标中的活动和探究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增加一些后继实验,提高学生探究的机会,如在做“铁钉生锈”这一实验时,在学生持续观察了一周后探究成功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继续探究意识,即有意地引导学生说“同学们还知道铁器在哪些情况下易生锈吗?”,学生的探究热情猛增,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设计实验,拟出实验报告,最后学生提出了在糖水、醋、酱油、盐水......等情况下生锈的事例,我惊奇地发现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设计能力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进而我概括出钢铁生锈的普通原因和条件。学生有这么广泛的后继知识和获得的能力,那可以肯定今后对金属防腐、防锈的知识将理解深刻了。

2总结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的学科,在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规律中,必须运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实验教学。除常规的教学手段外,作为有进取的教师要有创新的思维,来探索化学实验教学,方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彭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学化学,2004.

[2]李安峰.化学实验创新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验[J].山东教育,2004.

第8篇

关键词:

新课程《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并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会他们如何观察。不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是有目的地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认识和发现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实验能力既包括实验操作能力,又包括推理、计算、对数据分析处理以及对实验结论归纳总结、准确表述的能力。下面就我多年的化学教学体会,谈谈加强初三化学实验教学的措施和体会。

一、领会新课标精神,充分认识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新课标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新课标列出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

    在教学要求中除了“使用仪器的技能”和“实验操作的技能”外,还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以及“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也规定为实验的教学要求,体现了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其目的在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教师应深刻领会新新课标神,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化学实验的教学与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学生年龄的特点是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加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适当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利用各种教学挂图、表格,尽可能把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化演示实验教学: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对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并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

开发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丰富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使学生受益非浅。

     创设化学实验教学情景: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设置真实情景,解决实际问题。设置实验探究情景,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化学实验教学情景的创设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情景和有效的教学策略。

三、养成良好实验习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源泉之一,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教学中注重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等加以具体指导。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人们有效地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首要能力素质,被称为智力的窗口和认识的起始点。化学实验为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广泛的途径。因此,在进行实验观察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并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观察。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实验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自行设计实验,不但能培养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并且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能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

第9篇

一、初中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施现状调查

经过对我校高一学生的调查发现95%以上的学生从来没做过家庭小实验。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老师对家庭小实验很不重视,从来没有布置过家庭小实验作业,更没有对学生进行过实验的指导和督促,有的老师虽然布置,但只是口头布置,布置之后就置之不理,不对实验进行分析讨论并给出合适的评价,导致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不够。

二、初中开展化学家庭小实验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家庭小实验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不仅能培养学生关心生活和用科学眼光去思索身边事、身边物的习惯,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还能充分认识到化学学习与生产生活的重要联系,协调师生关系。在活动时还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即使学困生也能保证实验的成功,从而激发更大的实验兴趣。

三、将课后习题改编为家庭小实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初中化学课程改革旨在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累积向探究性学习转变,从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很多化学知识都要通过实验来获取和验证,由于受学校实验材料少、学生在校时间短、课内化学学习时间紧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已经很难满足新课程背景下数量繁多、形式多样的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要求,所以,开展化学家庭小实验势在必行。

教科书的课后练习中有很多习题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若改编成家庭小实验,不仅能使学生充分理解题目,更能培养学生勤动脑、勤动手、用科学眼光探索事物的良好习惯,还可以弥补课内时间不足、学生动手机会少的不足,可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反思习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我从初三化学沪教版2011秋季版(上册)和2012春季版(下册)教材的课后习题出发,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家庭常用物品,将一些课后习题改编设计成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庭小实验,并提供适当的实验准备辅导,让学生回家完成。

(一)寻找合适习题,设计实验报告

课后习题多种多样,并不是每个习题都可以改编成家庭小实验,我们教师的工作就是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习题来改编。在选题时,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可行性

将习题改编为家庭小实验并让学生完成,首先必须是所需实验器材和药品能从家庭中找到的常用物品或者能用家庭常用物品代替,学生才容易找到,实验才有可行性。例如:沪教版下册204页第7题,厨房里有两种白色固体,分别是精盐和碱面中的一种,在一般家庭条件下,可以用什么方法把他们区分开来?简要叙述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此实验所需用到的实验药品:精盐、碱面以及可能用到的食醋、石灰水等,所需仪器也可以用碗、杯等代替,这些都可以在家中找到或很容易在超市买到,才可能让学生在家中完成实验。

2.安全性

安全是家庭小实验最重要的前提。在家中做实验,缺乏老师全程的帮助和指导监督,所以实验药品、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必须是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才能允许学生在家中完成。对于有毒、有腐蚀性的药品,像浓酸浓碱的实验、会燃烧甚至爆炸性的实验,例如粉尘爆炸实验等有一定安全隐患的实验,就不能让学生在家中完成。

3.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化学。选择生动有趣的化学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在玩中学,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变化的奇妙和快乐,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例如:教材第23页第6题,(1)加热一根铜丝,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2)把鸡蛋放入一个装有白醋的玻璃杯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第46页第3题,取一个小烧杯,杯底立放一支蜡烛(图2-22),加入一些纯碱(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往烧杯中加入一些白醋,观察实验现象。请解释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这几个习题改编成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回家自己动手完成,实验操作简单易行,现象明显且出人意料,整个实验生动有趣,利用这些生动有趣的家庭小实验可引领学生走进化学知识的探究,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学习化学的快乐,提高学习积极性。

4.可发散性

通过进行家庭小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过程和结果,认识物质化学变化的规律和本质。这样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能使学生逐步培养从物质的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例如:第159页第7题,在配制蔗糖溶液时,若只是将蔗糖置于水中,蔗糖溶解得比较慢,这时可以采用什么办法促使蔗糖加快溶解?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案。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动手操作来体验影响溶解速率的几个重要因素。同时可以发散至几个因素同时影响时的情况,再由此及彼,生活中其他一些溶解现象也可以依此类比。再如:第184页第8题,某些植物的花汁在不同酸碱性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现取三种植物的花汁,分别用酸性、中性及碱性溶液检验,颜色如下表所示:

(1)取大红花的花汁少许,分别滴入无色汽水、食盐水和澄清石灰水中,所显示的颜色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判断某溶液是否显碱性,可选择的花汁是________。

这个实验可以和酸碱指示剂的选择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实验寻找生活中接触的哪些物质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老师也可作适当引导,例如桑葚、紫薯、杨梅、各色花瓣等等颜色较鲜艳的物质,同时让学生体会:化学,生活中无处不在。

(二)设计实验过程和实验

课后习题中大多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实验步骤、实验药品仪器、实验注意事项等,在实验前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设计实验过程、选择家庭中的器材做实验仪器和实验药品、设定实验注意事项、预想实验现象,再由老师审核修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实验的成功率,还可以减少实验安全隐患。

(三)实验汇总、评价

不同的学生对某些开放性家庭小实验的设计可能不同,同一实验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实验现象和结论。作为老师,要对每个学生的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做出适当的评价并分析成败原因,对于实验失败的同学,寻找原因后可以回家再次尝试,最后综合全班同学的实验进行总结归纳。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家庭小实验的重视,也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实验成功的喜悦和培养失败后再接再厉重获成功的欲望。

在新课程改革中,加入更多的家庭小实验,在家庭小实验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至关重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发挥家庭小实验的促进作用!

第10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课;教学方法;改进策略

改善化学实验课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营造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化学课堂内容更为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灵动的氛围内充分吸收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本文将从做好辅助工作,运用微课教学视频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强化学生的概念知识掌握能力等三个方面来举例论述化学实验课教学方法改进方案。

1做好辅助工作

提升化学实验课教学效率,教师应注意做好辅助工作,指导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流程,培养学生参与化学实验活动的兴趣。例如在解析“酸碱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用PH试纸测量溶液酸碱性的化学实验,观察PH试纸的颜色变化,从中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告诉学生:酸碱性在化学中用PH表示,同时,PH也是代表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一种符号。物质溶解于水以后便分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物质不同,其水溶液中所含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也不同。但是,无论哪种溶液,总是含有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当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时,溶液呈酸性,PH<7,反之,则呈碱性,PH>7。PH值越大,碱性就越大,反之,PH值越小,酸性越大。在讲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化学变化就是化学反应,这种变化会产生新物质,一般都伴随着发热、发光、产生气体或沉淀等现象,像磁铁生锈、燃烧火焰、食物变质等。物理变化不会产生新物质,水结成冰或者冰融化成水就属于物理变化。然后,让学生做净化水的化学实验,给这一杯浑浊的水中加入明矾,告诉学生明矾具有吸附不容性杂质的功能,然后将水过滤,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与异色异味,接着加入消毒药品,除去水中的有毒物质,这时候,浑浊的水已经变成了可以引用的纯净水。最后再告诉学生明矾净化水可以使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该实验属于化学变化。这样可以初步调动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化学基础。

2运用微课教学视频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化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引导学生活用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因此,教师理应注重突显基于微课平台下的化学教学目标,借助微课教学视频,让学生认真观察化学实验,聆听每一句解说词,掌握做实验的流程,总结实验结论。例如在讲解《金属和金属材料》这一单元时,让学生观察分离氧化铜的粉末和铜粉的实验,用微课解说词告诉学生:先取出适量的氧化铜和铜粉的混合物置入试管中,接着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并将其过滤,洗涤滤渣,再进行干燥,就可以分离出铜粉。然后为滤液中滴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将其过滤,洗涤滤渣,再进行灼烧,此时就可以分离出氧化铜。初步讲完实验流程以后,就可以让小组合作完成该项实验。此外,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的同时应该让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并写出化学方程式。最后,教师可以用微课件为学生展示分离氧化铜的粉末和铜粉的化学方程式:CuO+2HCl=CuCl2+H2O,CuCl2+2NaOH=Cu(OH)2+2NaClCu(OH)2CuO+H2O。这样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解析“酸和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观察验证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已经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并促进微课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融合,引导学生在欣赏完实验视频之后自行做实验,等学生做完实验以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验证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已经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取出少量的氢氧化钠放入试管中,再加入稀盐酸,如果试管中产生大量的气泡,就说明氢氧化钠已经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第二种是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以后得到了无色透明溶液,再滴入适量的酚酞,如果无色透明溶液变成了红色,就说明氢氧化钠还没有变质,也没有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如果溶液不是红色,则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从而全面增强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

3强化学生的概念知识掌握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化学教材中有不少概念知识和理论描述较为抽象难懂,对此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化学实验来引导学生掌握化学概念知识。在讲解“溶液”时,教师需要细分“溶液的形成”、“溶解度”和“溶质的浓度”这三个课题,先引导学生认知“溶液的形成”,通过做实验来配置溶液,为学生列举重点化学概念知识,告诉学生:化学中的“溶液”是指两种以上的均匀混合物,相对的量可以连续变化,直至溶解度达到极限(饱和)。化学中的“溶解度”是指物质溶解于溶剂成溶液的程度。一种液体在另一种液体中的溶解度可以是完全溶解或者是部分溶解。化学中的“浓度”是指单位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叫做该溶液的浓度,溶质含量越多,浓度越大,一般用单位溶液所含溶质的重量的百分比表示。最后,教师需要将本单元的实验活动“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作为任务,让学生在做完实验之后将实验报告上传到微课件中,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微课内容,而且能够加强学生对化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结束语:综上所述,全面改善化学实验课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营造活泼的学习氛围,指导学生掌握化学概念知识与实验理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实践技能。教师应注意做好辅助工作,运用微课教学视频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强化学生的概念知识掌握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兰芳,刘淑丽.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小学教育,2013(12)

[2]匡婷.微课与导学案结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15(05)

[3]黄兰.微课在初中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2015(05)

第11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课;教学方法;改进策略

改善化学实验课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营造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化学课堂内容更为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灵动的氛围内充分吸收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本文将从做好辅助工作,运用微课教学视频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强化学生的概念知识掌握能力等三个方面来举例论述化学实验课教学方法改进方案。

1做好辅助工作

提升化学实验课教学效率,教师应注意做好辅助工作,指导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流程,培养学生参与化学实验活动的兴趣。例如在解析“酸碱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用PH试纸测量溶液酸碱性的化学实验,观察PH试纸的颜色变化,从中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告诉学生:酸碱性在化学中用PH表示,同时,PH也是代表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一种符号。物质溶解于水以后便分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物质不同,其水溶液中所含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也不同。但是,无论哪种溶液,总是含有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当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时,溶液呈酸性,PH<7,反之,则呈碱性,PH>7。PH值越大,碱性就越大,反之,PH值越小,酸性越大。在讲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化学变化就是化学反应,这种变化会产生新物质,一般都伴随着发热、发光、产生气体或沉淀等现象,像磁铁生锈、燃烧火焰、食物变质等。物理变化不会产生新物质,水结成冰或者冰融化成水就属于物理变化。然后,让学生做净化水的化学实验,给这一杯浑浊的水中加入明矾,告诉学生明矾具有吸附不容性杂质的功能,然后将水过滤,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与异色异味,接着加入消毒药品,除去水中的有毒物质,这时候,浑浊的水已经变成了可以引用的纯净水。最后再告诉学生明矾净化水可以使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该实验属于化学变化。这样可以初步调动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化学基础。

2运用微课教学视频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化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引导学生活用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因此,教师理应注重突显基于微课平台下的化学教学目标,借助微课教学视频,让学生认真观察化学实验,聆听每一句解说词,掌握做实验的流程,总结实验结论。例如在讲解《金属和金属材料》这一单元时,让学生观察分离氧化铜的粉末和铜粉的实验,用微课解说词告诉学生:先取出适量的氧化铜和铜粉的混合物置入试管中,接着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并将其过滤,洗涤滤渣,再进行干燥,就可以分离出铜粉。然后为滤液中滴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将其过滤,洗涤滤渣,再进行灼烧,此时就可以分离出氧化铜。初步讲完实验流程以后,就可以让小组合作完成该项实验。此外,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的同时应该让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并写出化学方程式。最后,教师可以用微课件为学生展示分离氧化铜的粉末和铜粉的化学方程式:CuO+2HCl=CuCl2+H2O,CuCl2+2NaOH=Cu(OH)2↓+2NaClCu(OH)2CuO+H2O。这样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解析“酸和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观察验证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已经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并促进微课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融合,引导学生在欣赏完实验视频之后自行做实验,等学生做完实验以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验证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已经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取出少量的氢氧化钠放入试管中,再加入稀盐酸,如果试管中产生大量的气泡,就说明氢氧化钠已经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第二种是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以后得到了无色透明溶液,再滴入适量的酚酞,如果无色透明溶液变成了红色,就说明氢氧化钠还没有变质,也没有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如果溶液不是红色,则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从而全面增强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

3强化学生的概念知识掌握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化学教材中有不少概念知识和理论描述较为抽象难懂,对此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化学实验来引导学生掌握化学概念知识。在讲解“溶液”时,教师需要细分“溶液的形成”、“溶解度”和“溶质的浓度”这三个课题,先引导学生认知“溶液的形成”,通过做实验来配置溶液,为学生列举重点化学概念知识,告诉学生:化学中的“溶液”是指两种以上的均匀混合物,相对的量可以连续变化,直至溶解度达到极限(饱和)。化学中的“溶解度”是指物质溶解于溶剂成溶液的程度。一种液体在另一种液体中的溶解度可以是完全溶解或者是部分溶解。化学中的“浓度”是指单位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叫做该溶液的浓度,溶质含量越多,浓度越大,一般用单位溶液所含溶质的重量的百分比表示。最后,教师需要将本单元的实验活动“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作为任务,让学生在做完实验之后将实验报告上传到微课件中,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微课内容,而且能够加强学生对化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面改善化学实验课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营造活泼的学习氛围,指导学生掌握化学概念知识与实验理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实践技能。教师应注意做好辅助工作,运用微课教学视频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强化学生的概念知识掌握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兰芳,刘淑丽.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小学教育,2013(12)

[2]匡婷.微课与导学案结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15(05)

[3]黄兰.微课在初中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2015(05)

第12篇

下面我就自己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如何搞好化学教学,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顺利学好化学这门课程,谈谈点滴体会。

一、教师必须有爱心

有了对教育的爱、对化学教学的爱,有了爱心带来的激情,教师才会认真钻研大纲、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熟悉教案,才会成竹在胸、充满自信,才可能精神振奋、情趣饱满地走进教室,营造化学教学的生动气氛。有了对学生的爱,才能真正实施教师对学生的点拔和引导,全天候、全方位地为学生服务,才能开辟化学教学的新天地,这是搞好化学教学的关键。同时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关心、关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你是一名敬业的教师。通过这些工作,搭建基础,学生就会喜欢你,就会喜欢你的学科,学习成绩就会逐步提高。

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化学作为初三年级开设的新学科,是一门既简单又困难的课程。说它简单,是因为它是一门起始学科;说它困难,是因为它又是在初中阶段接触最迟的一门学科。要想让学生尽快入门,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作为教师,关键是激发学生兴趣,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愿望,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在初三第一堂化学课上,我没有急于讲新课,而是先做了几个实验,如水变牛奶、水变汽水、魔棒点灯等,让学生感到化学世界的奥妙,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乐学。为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设计演示既密切结合学习内容的实验,同时还要创设激趣的情境,把学生的兴趣逐渐变浓,让学生有兴趣学、愿意学、想学。

三、掌握预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学

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全新而又陌生的学科。部分同学自学能力较差,没有预习的习惯,不懂得预习的重要性,往往简单地认为预习就是念一遍课文,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我们教师最好让学生先进行课前预习,做到有目的地去听课。预习时,要把新课内容仔细通读,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带着疑问去学,听课的效率就会提高。科学的预习方法能为学生学好教学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师课前依据本章节的知识目标,设计好预习提纲,然后引导学生写出预习中的收获即本节的重难点,这样进行一段时间后,学生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就会自行预习。好习惯一旦养成了,学生将终生受益。

四、课堂做好笔记,指导学习方法 转贴于

同学们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要做好课堂笔记,这不仅有利于课后进行复习、掌握重点,又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课时“走神”。在记课堂笔记时,我要求学生必须讲究方法,要在听清楚老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记重点、难点、疑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与课本内容相同的部分可在课本上标出,课后整理笔记时可补全。由于初中化学知识点杂乱而零碎,因此要求学生经常进行及时复习,对每章节内容的知识,我规定时间检查过关,对知识点进行梳理,达到对课本内容的融会贯通。

五、善于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它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章节讲完后我会主动将章节考点进行整理,对知识进行归纳,便于复习和归类,便于与学生一起回顾,便于搞“务实”演练。这样就可在整理总结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从而便于掌握。

六、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实验探究题是中考的必考题,也是学生的弱项。要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良好的实验习惯即正确使用仪器、规范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第13篇

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要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就必须加强实验教学。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1.增强实验的探究性

在化学教学中尽管有较多的验证性实验,也应把这个过程当作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要注重引导学生有意地去设计探究性实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同容积的两瓶盛饱和NaCl溶液和蒸馏水的鉴别为例:学生在学完溶液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将两种物质鉴别开来,并写出鉴别的方法和结论。学生起初会从已有的知识结构来考虑,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蒸发溶剂法,用这种化学法将两者区别开来。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学科、多层次的思考,从本质上分析二者的差异:饱和NaCl溶液存在Na+、Cl-和水分子,蒸馏水中只有水分子,这些差异导致了二者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上的不同。学生通过发散性思考,并通过具体的实验验证,得出了许多鉴别方法:(1)物理法――称重量法;电池导电法;物块在溶液中的浮力测量法。(2)化学法――蒸发溶剂法;溶质溶解法。(3)生物法――品尝法;新鲜蔬菜失水法。

2.设计联系实际的实验

为了使学生用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身边的现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增加一些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实验。例如初三化学教材中,没有"CO2溶于水"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说明CO2溶于水的现象,许多学生举出汽水中溶有大量的CO2的事实,教师也可以将一瓶汽水打开,学生通过透明的瓶体可以发现有大量的气体(CO2)逸出。但怎样演示"CO2溶于水"的实验呢?教师可以设计用一次性注射器来进行该实验,先抽取一定量的水,然后再从集气瓶中抽取一定量的CO2,通过活塞的运动来直观地进行CO2溶于水的实验,当压强增大时,CO2溶在水里的溶解量增加;当压强减小时,CO2溶在水里的溶解量减少。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1强化演示实验教学。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新大纲》共安排了85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这些演示实验,我全部安排在40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例如:在分子这一节教学中,补充了氨的挥发、碘在酒精中扩散(溶散)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运动的感性认识,在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改进,用球胆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氧气,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我请学生思考3个问题: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3.红磷能不能燃烧?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砂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请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知道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学生反映这样学既能理解,又容易牢记。

2.2开发家庭小实验。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13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例如,我把铁钉生锈演示实验中的(1)当作家庭小实验,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在家里做。到了上铁的性质这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请他们与所做的家庭小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启迪学生讨论"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进行探究,从而对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

2.3开放实验室是加强实验教学的良好途径。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场所,应鼓励学生在自由时间到实验室熟悉仪器的使用,化学药品的保存方法等,这样可解决一些课堂上未能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设计,验证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如在学习了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标志后,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钠、镁、铝三者金属性的强弱。虽然实验的设计并不困难,但留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实验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例如,学生在做"实验八:酸的性质"分组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试验过程中不仅可以看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写并对所产生的现象做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我都要留出3-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对初中学生来说,需要有教师的指导。学习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我除了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还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要"一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药品取用的要点是"瓶塞倒放、两口紧挨、缓慢倾倒、加盖放回";使用胶头滴管应"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触壁";以及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两查、两不、两禁止"。

就实验教学而言,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对实验问题的思维分析能力。强化课堂演示实验、落实学生分组实验、开发家庭小实验,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新教材重视实验习题的功能,结合各章节教学内容选编了不少有助于启迪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科学问题能力的题目供学生进行训练。

2.5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多媒体技术能为化学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信息收集、选择、处理的能力及人际交往的能力。

第14篇

关键词:家庭小实验;选择;实施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11-0091-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11.036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探究内容的教学和学习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已成为共识。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目的在于让学生体悟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由于实验条件、实验时长、教学时间等限制,仅仅依靠课堂上教师的演示实验,以及几个学生基础实验,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是远远不能充分发挥的。演示实验,学生只看不做,没有动手的机会;学生基础实验,因为条件、时间等诸多因素,学生也没有充分动手的机会,家庭小实验恰恰可以弥补这些缺陷。所谓“家庭小实验”,就是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用品代替实验仪器和药品,由学生在家里独自或小组合作完成的一种化学实验。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实验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动手的机会,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去自由发挥,弥补了课堂实验教学的不足。

一、家庭小实验的精心选择

化学教师应精心选择合适的家庭小实验,充分发挥其教育、教学功能,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丰富的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家庭小实验的选择应和教材内容同步进行,要让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实验,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每一个家庭小实验,都要有明确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所需药品、物品在家庭中应不难找到,要尽量帮助学生排除实验的困难,不能把家庭小实验变成学生课业负担。必须要明确的是,安全性是选择每个家庭小实验的首要前提,教师必须事先考虑有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或意外,防患于未然,保证实验的安全进行。

在新版九年级沪教版化学教材中,可以选择做家庭小实验的,上册有:

(1)P9蜡烛的燃烧实验

(2)P25第2题铜的相关探究

(3)P46第6题纯碱和白醋熄灭蜡烛实验

(4)自制固、液不加热型气体制备装置

(5)P49硬水和软水的鉴别

(6)P93蜡烛不完全燃烧

(7)P127铁钉锈蚀实验

下册有:

(1)P4探究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

(2)P34自制酸碱指示剂

(3)P50第10题自制叶脉书签

(4)P67第12题“会跳舞的鸡蛋”

(5)P76淀粉的检验

(6)P102鉴别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

(7)P103棉纱线、羊毛线、化纤线的鉴别

(8)P113自制简易净水器

二、家庭小实验的有效实施

既然家庭小实验有着课堂实验无法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家庭小实验的功能,有效地组织家庭小实验呢?下面以第五章中“铁钉锈蚀实验”为例来说明家庭小实验的具体实施。

1. 加强实验指导

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学科,探究意识弱,操作能力差,不少学生实验目的不明确,而不明确实验目的的家庭小实验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教师在布置家庭小实验之前,要对下列问题进行指导:①实验目的、原理;②实验用品的选择;③实验操作中的要点、安全注意事项;④实验观察的重点;⑤实验现象的记录。如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在学习本节课一周前就布置好这个家庭小实验,要求学生先认真阅读教材,弄清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清楚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重视实验设计

明确了实验目的,然后就是实验方案的设计了,学生设计好的实验方案,教师要仔细审查,对实验的安全性、可行性加以确认。时间允许的话也可以通过讨论的形式研究实验方案。如在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中,应强调对比实验的关键是控制好变量,比如在探究水这一因素的影响时,如何隔绝空气是实验成功的关键。确定了实验方案后,就要根据设计的方案准备有关物品及材料。在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中,笔者惊喜的发现,同学们选择了丰富多样的物品,如铁钉、食醋、食盐、棉花、植物油、保鲜膜、茶杯、牛奶盒、旺旺雪饼中的干燥剂、奶茶中的吸管等等。所有准备工作做好后,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实验中认真观察,记录好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相关结论。

3. 做好反馈工作

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还要做好反馈工作。通过实验汇报、讨论和小结,找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便学生在下次实验时能发扬优点,避免错误再次发生。教师还要注意充分利用家庭小实验为课堂教学服务。如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实验,在实验后应引导学生分析三组对比实验,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水同时接触,然后进一步得出控制变量是对比实验的关键,并应带领学生小结得出控制变量的方法:⑴明确探究问题探究铁生锈条件;⑵寻找影响因素氧气、水;⑶确定某一探究因素如探究氧气的影响;⑷保证其他因素保证有水存在(缺氧气);⑸设计对比实验。事实证明,有的学生虽然学习基础较差,但动手能力很强,化学实验做得很好。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不少化学教师都有这样的共识:因为化学实验的影响,不少同学其他科目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但是化学成绩却让人很满意。

三、家庭小实验的注意问题

1. 激发热情,科学指导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第一次布置家庭小实验时,教师就要激起学生做家庭小实验的热情。初三化学一般布置的第一个家庭小实验是蜡烛的燃烧实验,教师在布置之前,可以先做演示实验,点燃一支烛芯较大的蜡烛,让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蜡烛,在烛芯处会冒出一缕白烟,立即把燃着的火柴放在白烟处,会观察到白烟被点燃,火焰迅速沿着白烟串回烛芯,蜡烛重新燃烧起来。在学生的一片惊奇声中,此时教师发话:“你们也能做到,想做吗?”,这样第一个家庭小实验就布置下去了。这样的布置方法,学生能不做吗?

家庭小实验要达到预期的效果,离不开化学教师的悉心指导。教师应做好家庭小实验的安排工作,从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到所需药品、仪器都要作全面、统筹的安排。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要求、实验操作要点、观察实验的方法和重点等,都要使学生心中有数。有些学生家中无法找到的实验用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发放给学生。再如,实验仪器的替代品的选择,教师可以适当给予提示。如用输液管代替导管,药丸壳代替点滴板,水杯、饮料瓶分别代替烧杯、集气瓶,筷子代替玻璃棒,注射器代替漏斗、滴管等仪器。教师还要详细地审查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检查学生的实验方案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实验顺序是否有误等等。对于一些学生难以预测的、影响实验效果的关键因素要提前向学生说明。每次家庭小实验完成后,教师都应及时安排时间交流、讨论,解决学生实验中的疑难问题及无法解释的实验现象。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以在课堂上补充演示实验,纠正家庭小实验中学生的错误。教师在演示实验时,一定要规范实验操作,给学生做好示范,使学生在完成家庭小实验时规范操作,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2. 验收评价,激发兴趣

家庭小实验是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的实验,他们的实验结果需要得到教师的验收、评价和肯定,这是教学过程中关键的一步。教师及时验收评价,能对实验的完成情况起到检查和督促作用,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实验成果的尊重,也会对下次家庭小实验的完成起到促进作用。验收和评价的方式有多种,教师可以根据家庭小实验的不同特点,灵活选择不同的方式。如仪器替代品的选择,可采用让学生口头汇报的方式,让学生说明自己所选物品,同时也给其他同学以启示;有些家庭小实验的结果是通过实验现象体现的,这类实验可采用检查学生实验报告的方式验收,教师通过认真批阅实验报告,来评定学生的实验效果;有些家庭小实验最后能得到具体的实物样品,可以采用实物验收的方式检查实验完成情况,如自制固液不加热型气体制备装置,学生完成实验后,可以把全班学生制作的气体制备装置放在一起,师生共同比较、评价,同学们在评价他人实验成果的同时,会主动对照自己的实验成果,找出不足或成功之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探究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家庭小实验的积极性。

家庭小实验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可以重复进行,拉近了学生眼中的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动脑思考,不仅有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还提高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品质和科学态度。化学教师在确保科学、合理、安全的前提下,要精心选择和编制家庭小实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第15篇

关键词:高一新生;化学奥秘;学习兴趣

1问题的提出

初中与高中的知识深浅相差比较大,学生常常升入高一就会感觉学化学比较吃力,从而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作为高一化学教师,应该想办法把学生领入化学之门,让他们去遨游化学知识的海洋,感受化学带给他们的快乐,从而不自觉地爱上化学。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学生领入化学之门呢?笔者认为能让高一新生把教材第一章的抽象内容掌握住就成功了一大半。

2高一新生化学学习困难的原因

2.1与初、高中化学教材有关

初中教材注重讲解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的深广度有所增强,知识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知识点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探索问题常常涉及本质,思维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物质的量”“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

2.2与初、高中化学教师有关

初中化学学习时间短,教师侧重于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没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另外,很多教师没有讲述常识性介绍及选学部分,造成学生知识不完整。另外,高中教师未及时了解初中教材特征与学生能力水平,未能很好地处理初三与高一的衔接,高估了学生的能力水平,开快车,抓进度,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和心理水平,导致教学的起点过高,人为地增加课堂教学的难度,给学生造成学习上的困难,使部分学生由于畏难情绪而产生厌学情绪。

3把高一新生领入化学之门的几点措施

3.1紧紧与初三化学联系起来,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完成顺利过渡

高一刚开始上课,教师不要急于讲太多的内容。如:教材第一章的第一节是实验的基本操作,第一点内容是化学实验安全、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分组去做课件,教师选择一个最好的,让该组派代表出来做小老师,讲解给全班同学听。对学生讲得不妥的地方,教师要待他们讲完再做解释,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整个课堂全员参与,课件生动有趣,学生会更认真去听。没有获得讲课机会的小组也会不甘落后,从而组与组之间形成竞争,整个班级就会出现你争我夺的局面,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二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为了能让学生的兴趣发展得更好一点,笔者要求学生自己预习后分组做“粗盐的提纯”的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分析自己对这一次实验的见解,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总结实验过程中所要注意的事项。这个实验涉及初三学过的过滤(一贴二低三靠)、玻璃棒的用途、蒸发结晶(加热到什么时候为止)等,这样一来,既巩固了初三的知识,又让学生学到了新知识,增强了动手能力。

3.2让学生明白“物质的量”这一内容的重要性

除了要在第一节课让学生感觉到这一内容并不像想象中的难,从而对高中化学充满信心,延续初中对化学的极大兴趣外,还得让学生明白:物质的量这一内容非常抽象,而且非常重要。教师可以直接把近几年有关这一知识点的考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直观地认识到掌握这个内容是“必须的”。如展示每年高考涉及这一内容的考题:

(2012年广东)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4gCH4含有NA个C-H共价键

B.1molFe与总量的稀HNO3反应,转移2NA个电子

C.1L0.1mol/L的NaHCO3液含有0.1NA个HCO3-

D.常温常压下,22.4L的NO2和CO2混合气体含有2NA个O原子

这道题不需要学生去做,而是先让学生有个视觉上的感观,相信大部分学生就会带着一定要掌握这一知识点的心态认真上课,专心听讲,努力完成对应的习题。对于教师来讲,看到学生认真听课,讲课也就非常有激情,学生也就更有兴趣听课。

3.3讲好“物质的量”的内容,让学生听懂是关键

“物质的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贯穿高中化学的始终,每一章节都要运用到它。物质的量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各类考试的“热点”,它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内容灵活多变,在解题过程中不少学生感到无所适从,特别是刚从初中毕业的高一新生。如何才能使学生容易掌握呢?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得备好课,让学生理解了“物质的量”,之后的“物质的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就能轻松教学了。顺着这个思路,笔者认为在讲授“物质的量”的时候要做好以下两点:

第一,进行课前五分钟检测,测完后组间交换批改。刚开始出题时要把握“简单、容易”的原则,如:1个水分子含有____个H,_____个O,_____个原子;6个H2SO4中含有_____个H,含有_____个S,含有_____个O,含有_____个原子;……

检测不仅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微粒间转换的理解和应用,更是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做好铺垫。新课教学中主要采用对比归纳法:通过生活中某些质量小、数量大的实例,对比指出化学中存在相同的情况――物质的量的定义,通过与其他基本物质量和单位的对比提出摩尔的定义,帮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和记忆物质的量和摩尔的关系;通过与生活中的实例对比,重点说明摩尔的概念,将抽象的摩尔概念具体化,通过适当的分层练习强调指出学习摩尔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这一节的内容。

第二,讲练结合。首先,辨清概念,看清条件选择公式,分层练习。课堂上教练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教师快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更能让学生及时熟悉、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师出练习的时候尽可能出得简单一点,让学生一做就非常有自信。有了自信,学生做什么事情都会有劲,当然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就慢慢地培养起来了。有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后面的教学就能轻松点。其次,学生若能知道并综合利用下面量之间的转换,就几乎完全掌握了有关物质的量的所有内容。

3.4回归课本,紧密联系高考

展示高考题虽然能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一知识点的重要性,但在完成知识点的教学后,教师必须回归课本,与高考紧密联系,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学会学习的方法。笔者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归纳出必须掌握的内容,并分成多个学习小组,由每个小组归纳并写下来,通过查阅资料找出对应的习题,每个小组汇总后上交,教师再来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