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会计基础实训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实训的具体内容主要有:1、如何填制原始凭证,它是让实训者对发生的业务以一种凭证的形式进行记录,并能够正确地填写业务发生情况。2、怎样对现金、银行日记账进行登记,现金账和银行账的发生必须进行日清月结。3、怎样对财产物资进行核算,这是让实训者能正确地运用数量金额式账和各种存货计价方法进行登记账簿。4、如何进行错账更正,这要求实训者能用正确更正方法对已经登记错误的账簿和凭证进行更正。5、如何对帐、结账、如何对财务报表进行编制等一系列重要环节都是实训中要完成的工作
通过模拟实训,我们基本上完成了三大目标。①知识目标:加深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将所有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等相关课程进行综合运用,了解会计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掌握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②能力目标:熟练掌握会计操作的全部技能,包括:各种账薄的设置,各种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对各种典型经济业务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各种帐薄的登记方法、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以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提高手工操作下会计业务综合处理能力;③职业道德目标: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得工作作风。总之,通过这次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二者的统一,特别是将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会计信息系统纳入企业信息系统之中,开阔了视野,增进了对企业实践运作情况的认识,为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尽快胜任会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通过这次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二者的统一,特别是将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会计信息系统纳入企业信息系统之中,开阔了视野,增进了对企业实践运作情况的认识,为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尽快胜任会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学了一个学期的基础会计之后,我们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对于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实践还是有一定难度,不能够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众所周知,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如果不会做账,如果不能够把发生的业务用账的形式体现出来,那么就不能算做会计。于是在大一地二个学期我们开了这门会计实训课。
实训重在动手去做,把企业发生的业务能够熟练地反映出来,这样才能证明作为一个会计人员的实力。因此我们学校本着理论结合实际的思想,让我们学习实训课使我们不仅在理论上是强的,在动手能力更是强者。这样我们在三年毕业后走出校门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二.实训的基本内容。
基础会计实训这门课程主要以基础会计作为理论依据,进行一些企业发生的业务的实训。能够在理论的指导下把整个会计账务程序用一种完整的科学方法体现出来
实训的具体内容主要有:
1,如何填制原始凭证,它是让实训者对发生的业务以一种凭证的形式进行记录,并能够正确地填写业务发生情况。
2,如何对原始凭证进行正确的审核。这需要实训者学会不仅能填制原始凭证,而且能对原始凭证的正误进行审核。3,如何填制复式记账凭证。这要求实训者能够分清帐户的借贷方,并正确地填在凭证上。
4,如何填制单式记账凭证。由于这种记账方法不能全面地反映业务发生的对应关系,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所以此内容只是老师课堂讲解没有资料做具体实训。
5,如何对记账凭证加以正确的审核。
6,怎样对日记账进行正确的登记。这要求实训者能够谨慎地对每日的现金账和银行账进行正确的登记。
7,永续盘存制与存货明细账的正确登记。这是让实训者能正确地运用数量金额式账和各种存货计价方法进行登记账簿。
8,如何进行错账更正。这要求实训者能用正确更正方法对已经登记错误的账簿和凭证进行更正。
9,记账规则与结账。要求实训者能在会计准则下正确的登记账簿,在特定的日期进行正确的结账。
10,如何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编制。这是在银行账未达账项时,能够正确的核对账。
11,怎样熟练地掌握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这是让实训者能够根据个会计主体的经营特点、规模大小、经济业务繁简程度的不同,合理、科学地适用账务组织方式。
12,如何对账务报表进行编制。报表的编制是会计中重要的环节,也是最后环节,这主要是让实训者明确编制报表的要求和熟悉会计报表的种类、格式,弄清其填制资料的来源并掌握具体的编制方法。
三.实训的基本过程。
在我们学校现有的硬件措施中,还不能达到完整的实训过程。但是,在我们卢老师的带领下,却能在这艰苦的环境中把实训搞的有滋有味,让我们轻松的度过每一个实训内容。
我们的实训过程中,首先是老师根据最新的会计准则和理论给我们进行细致的讲解,其中还夹着他作为一个高级会计师的经历和一些有趣的事,这不仅仅让我们很快的吸收了课程中的讲义还使课堂气氛很活跃。其次,是对一些现在社会中出现的会计问题加以重点说明在讲解完后,留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在课堂上进行实训,如有问题,卢老师都会认真的讲解直到我们听懂为止。最后,是老师对我们所做的实训批阅后进行点评.
四.实训后的心得和体会。
在对基础会计实训四个多月的学习中,我有了更深的认识和见解。
1.做会计要诚信。
在这充满竞争、挑战的社会中,诚信越来越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诚信品德,就不可能有坚定的的信念。一个平时不将信用的人在关键的时刻就不可能为崇高的理想信念做出牺牲。而我们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在掌握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的金库,如果不守承诺,那将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要想做一个好的会计员,要想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就一定要以诚信为本。
2.做会计要讲依据和证据。
在现行的法制社会,无论做什么都讲究证据。如果不能拿证据证明你做了一件好事即使你说的再好也没人承认。所以只有证据才能说明一切。而我们作为会计人员在进行填制记账凭证和登记账簿时,都以证据进行操作,没有合法的凭证做依据来证明业务是否发生,则不可以进行账务处理。所以在会计中,讲证据是最重要的。
3.做会计需要很好的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无论在哪个行业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以热忱的心情去面对自己的工作,才能不断的进步并使自己所做的业务更好的发展,才能够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我们会计行业中更需要敬业精神,我们整天与数字打交道如果不敬业、不谨慎的对待工作,那将产生很大的损失。所以我们作为会计人员更应该对自己的工作敬业,并不断的更新新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4.会计要学会不做假账。
这是作为一个会计人员最起码的道德准则,也是一个会计人员最难遵守的原则。做假账一定是会计人员所为,但是是领导让会计员做的还是会计员自己做的这就很难说了。按道理说一个小小的会计员是不敢做的只有在领导的特许下才敢做,而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会计员坚持原则不做假账,那么他面对的不是受到排挤就是下岗回家,如果他做假账则会受到领导的信任,所以作为会计人员很难在其中取舍。以至于有一个笑话,一个会计人员对记者说:你说我们做会计的做假账,你给我找一个不让我们做假账的企业。而据国资委披露,在XX年对181家中央企业的财务审计报告突击检查发现,有120家做的不充分有13家存在严重造假。而且对这181家进行财务审计的300余家会计事务所也是走过场,甚至帮企业早假。因此,现行的我国经济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患,企业内部财务形同虚设。所以我们作为新一代会计人员,就应该坚守这一基本会计准则,为国家做出自己的一点牺牲,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一体化 应用型会计人才
[作者简介]邵丽(1978- ),女,辽宁沈阳人,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审计教研室主任,讲师、会计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审计学、高职教育;史新浩(1970- ),男,山东莱西人,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会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学、高职教育。(山东 潍坊 26101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任务驱动’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主持人:史新浩,项目编号:200948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150-02
一、引言
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会计人才资源总量增长40%,会计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80%,高、中、低级会计人才比例达到10︰40︰50。这一发展规划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发展空间。规划特别强调,推动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应用型会计人才是指能够将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会计工作实践的专门人才。①这对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职院校,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应当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核心是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教而不做不是真教,学而不做不是真学,要教学做合一。②本文在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体现专业核心能力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了“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对其改革效果进行了总结。“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设置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对全国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主要贡献。
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长期以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可谓灌输之功十居七八,而启运之功十不得二三。这客观上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对专业实践技能的有效训练,制约着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导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结果是教师不满意、学生没收获。
2.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训练不同步。传统上,会计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分开的,理论课程开设在先,实践课程开设在后。以笔者所在学校改革之前的课程为例,“会计基础”在第一学期先进行理论讲授,学期末进行一周的“会计基础仿真实训”。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时,没有同步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而学生在进行集中实训时又忘了理论知识。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专业教师发现这种“学做不一”“学做分离”的模式已不适应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3.教学目标与证书考取目标不配合。许多职业院校的常规教学和职业资格证书考取之间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课程教学目标与证书获取目标不能形成合力。课程教学仅仅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没有考虑和兼顾证书考试科目的内容要求。为了学生参加证书考试,还要组织专门的辅导,增大了日常工作量。实际上,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会计专业教学应当把证书考核项目和要求纳入课程标准,将课程教学目标与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结合起来。
三、“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高职会计专业应当培养学生具备以下核心专业能力:(1)会计基本核算能力;(2)会计实务处理能力;(3)成本核算与分析能力;(4)税务核算与申报能力;(5)财务报告编制与分析能力;(6)会计软件操作能力等。能够体现和培养上述核心专业能力的课程包括:会计基础、初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基础仿真实训、会计岗位仿真实训、成本会计实训、税务会计实训、会计综合仿真实训等十门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下,上述课程都是独立开设的,无法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工作过程中职会计课程设计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公司、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使会计服务市场不断扩大,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会计教育和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培养大量具有扎实理论基础、懂得会计实务且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会计人员,为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留下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但目前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显然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我国会计教育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通过广泛走访企业,向企业调查了解会计各相关岗位工作的任务及对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要求,并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与企业共同制定出基于会计实际工作过程的中职会计基础课程内容。
一、课程定位
《会计基础》是会计电算化专业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财经商贸类其它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会计实际工作过程集会计基本知识和会计基本实际操作技能于一身而建设的专业入门课程,是根据会计工作各岗位的共性需求、会计工作整体需要而设置的课程。它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和初级会计岗位职业技能训练的岗前训练课程。
针对我校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一线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会计基础》课程定位在为中小型企业培养高技能型会计人才奠定基础,是会计电算化专业行动领域中核算行动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中培养会计基本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为后续专业课程《会计核算与报告》《成本会计》《出纳实务》《纳税实务》《财务软件应用》《会计综合实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我们是按照理论够用、实用及技能过硬的原则来确定课程目标,通过《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掌握从事会计岗位工作所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掌握企业实际会计工作过程中建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期末业务处理以及财务报告的编制等各环节的工作内容、操作流程、应遵循的基本会计规范和基本操作方法,具备基本的会计核算与监督能力,能够独立手工处理一个业务简单的中小型工业企业的各项会计核算工作,直至提交最终的会计产品,使其具备基本的会计上岗能力,具有优良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操、协作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会计课程和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面向会计工作岗位,以会计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以项目教学为主导,以校企合作为路径,融“教学做”和“课证、课训双融合”为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模式。根据就业导向和中职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通过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访谈校友和一线会计人员,对会计岗位与能力进行调查,对“会计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序化会计核算与监督能力的构成,以会计岗位工作所需职业能力为依据,确定《会计基础》课程定位和目标。在行业企业专家和职教专家的悉心指导下,根据会计核算工作的具体作业流程,对会计核算工作所需要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进行梳理、分析和选择,确定工作项目和任务,选取工作与学习内容。课程内容设计上把会计机构设置、会计工作岗位认知、会计相关管理制度、会计账务处理基础放在首位,根据会计工作的具体作业流程设计了4个教学项目,通过教学过程分析与设计,将《会计基础》课程相应设计出四个学习情景,即“‘建账――日常业务处理――期末业务处理――财务报告’的编制。每个项目内容都按会计实际工作过程进行设计,如建账项目,在学生能够识别账簿的种类、格式的基础上,按‘购买所需的会计账簿――启用会计账簿――开设账户――登记期初余额’的过程和内容设计”。在此基础上,经过课程建设团队与会计领域相关专家论证确定课程标准,并依此编写符合中职特色的教材,最后进行课程的具体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资料积累,反馈实施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和修订,不断完善《会计基础》课程建设工作。
四、课程内容与实施要求及建议
《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按“建立会计账簿”“日常业务处理”“期末业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装订凭证以及档案保管”4个循序渐进的环节,设计4个学习情境、18个能力训练任务,具体安排如下表:
以项目一为例,各能力训练项目名称、任务、拟实现的能力目标、相关支撑知识、载体选择、教学媒介选择、教学方法选择、活动课程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如下表:
五、考核方案
考核标准说明:
(1)成绩考核实行百分制,计分方法采用扣分法。
(2)除上述考核参考标准表以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直接判为不及格:明显具有造假痕迹者;有明显抄袭他人行为者。
六、教材资料
在教学中,本课程使用校企共同开发的符合中职学校实际,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会计基础》校本教材、教学案例、配套习题及学生综合实训教材,制作了教学多媒体课件。结合会计电算化专业对《会计基础》课程的要求,配合《会计基础》教材建设内容,建设《会计基础》试题库,并实现教考分离。另外,我们还进行了《会计基础》网络课程的建设。
七、教师配备
为实现本学习情境教学目标,专职教师应具备中级以上职称、本科以上学历,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术等级证书,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术等级证书有一线实践经历的教师亦可。一线实践经历及双师素质型教师应占到80%以上。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创新意识,勇于进行教学改革,善于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驾驭课堂教学,教学中注重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运用,树立注重学生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能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实践有一定的方法。兼职教师应具备专科以上学历,具备助理会计师以上职称,实践经验丰富,在教学中能起到指导学生实践的作用。师生比例应控制在115左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
关键词:中职会计教学; 实践教学; 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121-001
会计技能训练教学是强化实践环节的一种基本形式,是对接会计就业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会计教学改革的关键内容之一。由于会计学科的应用性特点,要求会计教学不仅要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而且要特别注意培养他们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会计实践教学呢?笔者认为:
一、完备的实训教学体系与设施是开展立体实训的基础
财会专业是理论性、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专业,针对本专业与现时经济发展紧密性性强、难度大、操作性强的特点,学校应制定专业主干课程的单项实训课,校内综合模拟实训和校外实习等一整套实训教学制度。实训教学有完善的教学计划、实训大纲和实训指导书,在本校形成本专业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以完善教学大纲为切入点,明确本课程的性质、目的、要求以及重点、难点问题,以科学、严密的教学大纲统驭教学内容。根据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会计实务的理论和我国现有会计制度的基础工作规范,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确定并丰富教学内容,以理论适度、够用为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更新、调整等,使之整体更加优化;利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实施仿真性的实训教学。通过与金碟软件和用友软件公司建立相关的培训、考核、实训,引进“ERP沙盘模拟演练”实训基地,构筑学生就业实训的平台。
二、夯实会计基础技能训练,融理论为实际操作
会计基础技能训练即会计单项实训是针对技能课程设置的专项训练,其目的是熟悉内容、流程,掌握会计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包括:
1.点钞与传票
学生掌握点钞的指法和基本技能,熟练运用单纸、单张、多纸、多张的点法;会用点钞仪器辨别人民币的真伪;掌握键盘录入的指法。
2.会计基础实训
规范书写数字,熟悉各种凭证的基本要素、填制、装订及账簿报表的使用。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启用、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各类明细账、总账,对账、结账等,熟悉企业会计核算的业务流程。
3.初级会计实务实训
注重对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学生对会计核算方法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会计操作技能,使学生学会:货币资金结算、应收款项、存货、固定资产等的日常核算;各种方式对外投资、借款与债券的取得、计息、偿还等业务的核算;所有者权益取得、各种结算方式下收入的确认及收入实现的账务处理;利润总额和利润分配的核算;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能胜任中小企业出纳、会计工作岗位。
4.成本会计实训
了解工业企业的生产特点、掌握直接材料费用、工资费用、其他费用归集与分配程序及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熟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具体计算程序,具备成本会计的能力。
5.财务管理实训
以案例贯穿整个环节,掌握资金筹措方式、投资的预测与决策、财务预算的各种方法,具备财务管理工作能力。
三、强化会计综合技能训练,融训练为项目实战
会计综合技能训练是在会计基础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将会计岗位群所有技能的集中训练,是多学科的综合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1.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
会计分岗位实训是一个学习型小组,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其仿佛真正置身于真实的企业中。实训步骤为(以制造业为例):熟悉制造业生产的特点及财务规章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建账;经济业务核算;编制报表;写出实训报告。在此期间,要同时注意会计的审核和监督。
会计分岗实训训练后,虚拟小型组织财务部门的会计设岗模式,若干会计岗位集中于一人的业务的实训。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一套实训资料。综合模拟实验的实习资料必须选择有代表性企业的资料,并且进行设计加工。会计综合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综合处理日常会计业务的能力,要求学生独立利用已知资料编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使学生继续熟练会计人员的基本技能,提高其独立处理日常业务的能力。
2.手工账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
会计手工模拟实践是基础,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会计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规律,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是对手工模拟实验的升华。根据社会的需求,把从设计账套、设计科目和账簿、填制凭证、登记账簿至编制报表的一整套流程,用手工做完后,在电脑上再进行一次实训,实验内容、步骤、结果均是相同的。通过手工模拟和电算化对比训练,领略到二者的异同与优劣,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会计的操作技能。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使用现代设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建立校内记账公司,校内模拟实训与真账实践相结合
摘 要:传统会计教学采用先理论后实践的常规模式,导致理论和实践环节脱节,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很吃力,教学效果不是很好。本文提出模块式教学,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技能的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感性教学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学生尽快掌握技能、适应岗位要求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会计基础 模块教学法 理论联系实际 运用
长期以来,职业学校会计基础课的教学都是先学习会计基础理论,再进行会计实训的常规教学模式进行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严重脱节。这不但造成了教师教学难度大大增加,也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加之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非常薄弱,年龄又较小,抽象思维能力达不到教学要求,在短时间内又接触到经济领域诸多抽象而又枯燥的理论,这样就使学生很难产生学习的兴趣,极易产生畏难情绪。如何才能将枯燥的理论教学和操作性极强的会计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呢?笔者经过二十多年的会计教学,摸索出了模块教学法,先就其在会计基础教学中的运用总结如下。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模块式教学理念
会计基础传统教学模式是:先学习会计基本概论、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与账户,再学习借贷记账法、会计凭证、账簿、账务处理程序、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会计报表,最后再综合模拟实训。这种模式会使刚刚入学的学生感到特别难学。因此教师可以按工序要求重新整合教材,让学生从身边接触的取得、填制“发货票”或收到、填制支票业务开始,即从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开始,由浅入深,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动手填制、审核记账凭证,逐步提高学生对学习会计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兴趣;直到登记账簿,再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工作程序。
学生完成上述操作后,就会对会计工作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最后,教师再安排学生学习会计的一些基本理论。这样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兴趣也就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按工作程序划分会计模块,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课程的安排可采用模块的方式,把会计工作的整个流程分解成一个个模块,在每个模块中完成其相应的工作任务,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程序。会计工作的主要模块应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模块:填制、审核原始凭证。
学生从身边的经济业务开始,边做边学习如何填制各种原始凭证及如何审核原始凭证。如“发货票”、各种支票、收料单、领料单的填写。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原始凭证的内容和填制要求,通过观看、讨论和亲手填制原始凭证的过程,自己分析、归纳、总结出原始凭证的填制、审核要领,进一步体验原始凭证与生活和工作的关系。
第二模块:设置科目与账户。
介绍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等式,熟悉借贷记账法的基本规则。本模块以“够用、实用”为标准,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在理解科目和账户的基础上,运用借贷记账法,学会简单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及要领。本模块的主要作用是掌握、运用借贷记账法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以后模块的操作服务。
第三模块:填制、审核记账凭证。
在第二模块的基础上,把第一模块的业务填制在本模块上,使学生熟悉记录过程。本模块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观看、亲手填制记账凭证,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工业企业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能够编制出正确的会计分录,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本模块要通过大量练习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工作踏实的处事作风,为学生成为职业会计人员奠定基础。
第四模块:登记账簿。
根据第三模块的结果,将经济业务进一步分类归集在账簿中,完成记账过程。本模块通过学生观看、亲手尝试不同种类的会计账簿的登记过程,由学生自己分析、归纳、总结出会计账簿的设置及登记要领,从而理解会计账簿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和重要位置。
第五模块: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
每个结账日,根据第四模块的账簿记录和库存实际,计算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并进行财产清查,以确保账实相符。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成本的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精打细算、增产高效的主人翁意识。
第六模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在保证第五模块账实相符的情况下,根据第四、第五模块的数据,编制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与国家和社会公众的经济利益是息息相关的,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客观公正地披露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会使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受到损害。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七模块:综合实训。
在学生完成第一到第六模块的专项实训后,教师可选择一个有三四十笔经济业务的实体企业,力争以全真的实物为载体进行综合模拟实训,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学生的技能,让学生熟练掌握会计的流程和操作要领。本模块根据课时要求,也可以安排在第八模块完成后进行。
第八模块:会计基本理论知识。
学生学习完第一到第六模块后,已经对会计工作程序有了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初步掌握了会计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这样反过来再系统学习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就变得容易多了。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会计基本概述、会计对象、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方法、会计工作组织及法规等。本模块的作用旨在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理论体系,让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从而为后面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实施步骤
每次授课时,教师可按以下程序进行授课过程的安排。
教学目标:提出教学要完成的任务以及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可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思想目标三个方面。
实训准备:本次模块教学所需要的设备和用具等,如多媒体、课件、与会计有关的票据、表单、办公用品等。
工作过程描述:工作过程,即“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取得相应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教师可通过语言或多媒体等手段对本次工作任务及流程进行描述,旨在让学生了解本次实训的流程、达到的要求等,使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实训。
讲述相关知识:对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重点知识及技能进行讲述,阐述和表明为完成本次任务所需要关注的重点环节及解决的办法。
操作演示指导:指出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找到解决的办法,并就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演示讲解。这是模块教学的核心环节,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师生双方通过互动、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巩固提高:通过练习、实训等进一步巩固本次实训,做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
总结归纳:归纳本次实训的流程、操作要点、重点难点知识及基本技能,总结实训心得,撰写实训报告,完成实训任务。
模块教学的时候应体现任务性,加强实际操作,重在使学生掌握操作技能。
四、考核评价方式
基础会计课程的考核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原则,最终确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平时的考核以会计职业要求为标准,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操作的规范性、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着重考核学生会计基本技能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部分成绩占30%。期末考核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标准进行实践性操作考核,即由教师选取一个企业的经济业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账务处理,完成从规范地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到最后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会计流程。这部分成绩占70%。
五、教学要求及建议
第一,在每个模块教学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认清本模块在会计实际工作中所处的位置、作用及相关要求,注意每个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快速与会计实际工作接轨,做到有的放矢地学习,达到岗位能力培养要求。企业日常会计工作的程序为:填制、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教师在进行模块教学的时候,应紧紧围绕这一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时刻体验到每个模块在这一主线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在模块教学的过程中,应体现“模块”特点,紧紧围绕本模块的功能和作用展开教学。应以实务教学为主线,以技能培养为核心,教会学生怎样做,理论知识穿插于操作之中,让理论为实践服务又指导于实践。理论知识的讲授以达到本模块“需要和够用”为标准。
第三,突出互动环节。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教学规律,精心编制多媒体课件,搜集一些资料,采用大量图片、动画、录像等多媒体元素,通过“想一想,练一练”等过程,逐步演示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互动环节教师要由以“讲”为主变为以“导”为主,学生要由以被动“听”和“看”为主变为以主动“想”和“做”为主。
第四,借助财会模拟实训室,合理利用有效资源,实施专项和综合技能实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选择一个现实中的企业,以他们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例,经过必要的增改,变成适合模块教学的生动案例。教学所采用的各种票据、凭证、账簿、报表等也要力求以现实会计工作中的实物为标准,进行真实性教学,以体现“真实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专项实训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掌握每个专项的操作要领的同时,掌握一些会计和法规的基础知识。综合实训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会计工作的流程及技能技巧,综合运用各专项技能,熟练地完成整个会计的核算过程。
六、小结
【1】在继续抓好会计基础工作的同时,致力于工作重心从会计核算向会计监督和财务管理稳步推进。
【2】构建科学完整的内控体系,积极推动内审工作的监督职能,强化预算和资金风险的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3】有计划有步骤促进和稳妥解决原有双轨管理体制下遗留的突出财务问题。
【4】做好资产管理工作,进一步对往来款项清理,加大财务规范化管理。
【5】进一步加强会计电算网络化信息工程建设,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全面实施。继续做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培训。
【6】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对重大投资和基建项目进行财务评审,防范资金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围绕上述目标,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严格抓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强化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
培训一批既懂会计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人才;推进高级会计人才和会计领军带头人的培养;进一步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技术实训和职业道德、专业品质培养,实现会计核算、监督和财务管理职能必须做到同步提升
二、对年度财务决算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实际调研,科学而有严格执行年部门预算,提出年财务收支执行计划。
三、进一步加强收入管理,理顺投资关系,促进经济实体健康发展。
四、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
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局管理工作实际,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一是完善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为全面信息化奠定扎实的基础;二是通过将相关会计准则制度与信息系统实现有机结合,自动生成财务报告,确保会计信息等相关资料更加真实、完整;三是根据各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制度要求,将内部控制流程、关键控制点等固化在信息系统中,促进各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制度的设计与运行更加有效,形成自我评价报告;四是财务报告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标准化。
五、强化内审职责,担当全局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
【1】在继续抓好会计基础工作的同时,致力于工作重心从会计核算向会计监督和财务管理稳步推进。
【2】构建科学完整的内控体系,积极推动内审工作的监督职能,强化预算和资金风险的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3】有计划有步骤促进和稳妥解决原有双轨管理体制下遗留的突出财务问题。
【4】做好资产管理工作,进一步对往来款项清理,加大财务规范化管理。
【5】进一步加强会计电算网络化信息工程建设,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全面实施。继续做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培训。
【6】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对重大投资和基建项目进行财务评审,防范资金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围绕上述目标,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 严格抓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强化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
培训一批既懂会计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人才;推进高级会计人才和会计领军带头人的培养;进一步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技术实训和职业道德、专业品质培养,实现会计核算、监督和财务管理职能必须做到同步提升
三、进一步加强收入管理,理顺投资关系,促进经济实体健康发展。
四、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
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局管理工作实际,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一是完善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为全面信息化奠定扎实的基础;二是通过将相关会计准则制度与信息系统实现有机结合,自动生成财务报告,确保会计信息等相关资料更加真实、完整;三是根据各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制度要求,将内部控制流程、关键控制点等固化在信息系统中,促进各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制度的设计与运行更加有效,形成自我评价报告;四是财务报告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标准化。
五、强化内审职责,担当全局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
把内审职能炼就为我局的“免疫系统”,成为现实资产的守护者、财务帐表的复核者,当好领导决策风险前瞻的瞭望者,促进健全机能、改进机制、健康发展。上半年将对等单位进行法人离任审计,对新建办公楼进行造价审核。
【1】在继续抓好会计基础工作的同时,致力于工作重心从会计核算向会计监督和财务管理稳步推进。
【2】构建科学完整的内控体系,积极推动内审工作的监督职能,强化预算和资金风险的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3】有计划有步骤促进和稳妥解决原有双轨管理体制下遗留的突出财务问题。
【4】做好资产管理工作,进一步对往来款项清理,加大财务规范化管理。
【5】进一步加强会计电算网络化信息工程建设,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全面实施。继续做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培训。
【6】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对重大投资和基建项目进行财务评审,防范资金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围绕上述目标,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严格抓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强化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
培训一批既懂会计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人才;推进高级会计人才和会计领军带头人的培养;进一步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技术实训和职业道德、专业品质培养,实现会计核算、监督和财务管理职能必须做到同步提升
二、对年度财务决算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实际调研,科学而有严格执行年部门预算,提出年财务收支执行计划。
三、进一步加强收入管理,理顺投资关系,促进经济实体健康发展。
四、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
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局管理工作实际,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一是完善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为全面信息化奠定扎实的基础;二是通过将相关会计准则制度与信息系统实现有机结合,自动生成财务报告,确保会计信息等相关资料更加真实、完整;三是根据各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制度要求,将内部控制流程、关键控制点等固化在信息系统中,促进各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制度的设计与运行更加有效,形成自我评价报告;四是财务报告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标准化。
五、强化内审职责,担当全局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
关键词:课程定位;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创新;提高
会计基础是财会专业的入门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教学中体现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体现高职课程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是新环境下高职教师对教学质量的不懈追求。如何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达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必须解决以下
四方面的问题:
一、为什么开这门课——准确的课程定位
找准会计基础的课程定位须从两方面入手: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理清本课程与专业、职业及其他课程的关系。
1.正确的课程理念
《会计基础》的课程目标直指就业要求,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因此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实行“双证制”的人才培养要求,也就是说,会计专业的学生来学校学习,不是仅仅拿到毕业证就够了,更重要的是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及更高的会计职称证书,只有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才能叩响会计职业的大门。
2.本课程与专业、职业及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与专业、职业及其他课程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这就必须明确会计基础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会计资格考试体系中的
位置。
鉴于职业特点,会计专业在开设课程时应设置素质基础课、职业基础课、会计职业课和职业拓展课,核心是会计职业课。会计职业课又分为三大部分:专业主干课、专业技能训练课和社会实践课。专业主干课共设8门,其中《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是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必考科目,《财务会计Ⅰ》《财务会计Ⅱ》《成本会计》《经济法》《财务管理》是取得会计初级、
中级必考的内容。专业技能训练课包括《会计基础综合实训》《企业会计综合实训、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是8门主干课的综合应用延伸、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和社会实践锻炼,是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和取得职业资格所必需的。
二、这门课教什么——明确的课程标准
明确的课程标准是指要有明确的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明确的课程目标、明确的课程内容。
1.明确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会计基础课程标准有三个基本理念:(1)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形成课程目标框架,将能力目标放在突出位置,体现课程的价值追求。(2)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从业资格课程考试大纲)直接衔接。(3)建立课程标准的更新机制。
2.明确的课程目标
按就业导向、能力本位、“双证制”人才培养要求,本门课程的目标定位是:“使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及相应技能,能够进行会计基本操作和一般账务处理,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具体要求:(1)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及相应技能,包括: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假设和基础;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会计凭证、账簿、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和会计档案管理等;(2)能够运用会计基础知识及相应技能进行会计基本操作和一般账务处理。会计基本操作,即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报表和会计档案管理的实务操作;一般账务处理,即单位主要经济业务事项的账务处理;(3)通过教学,使学生感悟会计的本质和意义,为会计职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升华打下良好的基础;(4)通过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科目的考试。
3.明确的课程内容
会计基础课程内容依据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会计从业
资格考试大纲;更新机制为若财政部的大纲内容或相关法律规定变动,教学内容应随之更新。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三部分:
(1)会计从业资格必考内容
包括会计基本概念、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档案、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此部分内容教学目标是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2)职业能力训练必要的内容
包括复式记账运用(以制造业的经济业务为例,包括资金筹集的核算、供应过程的核算、生产过程的核算、销售过程的核算和财务成果的核算)和账务处理程序综合应用(以制造业的经济业务为例,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是训练职业能力。
(3)其他内容
包括成本计算和会计工作组织。成本计算的教学内容根据复式记账运用需要确定教学内容,会计工作组织部分旨在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衔接。
三、这门课怎么教——科学的教学设计
要教好会计基础这门课,就必须贯彻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把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遵循高职课程职业性(专业教学与职业融合)、实践性(教职业实践中实际要做的事)和开放性(固有内容的“打散”重组和更新,课与课之间相互渗透,知识技能向运用的延伸等)的要求,搞好教学设计。
1.科学的教学思路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如下:
教学内容组织采用排列组合思路:实施课程项目化教学。
教学实施策略思路:遵循职教教学规律,坚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原则,采取“先讲后做”“先做后讲”和“温故知新”等多种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模式选择思路:继续探索、总结和完善“项目引导、任务驱动、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评价的思路:采取校本评价(学校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所进行的评价)和外考评价(参加由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两种评价办法。校本评价应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以促进教学。
2.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可设计三个大项目,每个项目各有侧重,组织不同的教学内容。
项目一:××有限责任公司的会计核算。本项目为实账会计核算,采用真实的证账表操作。
项目二:教材实例制造业的会计核算。本项目为实“例”会计核算,完成制造业的一个完整业务过程的核算。
项目三: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基础》备考。本项目为实证会计综合,旨在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做全面准备。
四、如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时俱进,按需创新
一、会计基础一体化教学课堂改革措施
1.分组互动,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方式改革
分组互动,一体化教学,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由于会计基础教学计划的改革,该课程教学课时的减少,在少课时的情况下完成十章教学内容,会不可避免地造成教学进度加快,师生互动减少,这势必影响会计基础的效果。因此,这就要求会计基础教师要认真做好课时计划,注意指出课程中应掌握的重点,利用互动小组主动探究,使学生自主安排空余时间自学,如对会计原始凭证的含义、分类、填制方法,完全可以课下进行。同时,要利用好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对于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微课教学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采纳,这些手段通过手机这一工具不但省时直观,而且非常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会计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会计网站上的视频资源,如山东省会计继续教育网等,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使上课学习转为课下自学。
2.分组互动,一体化教学的考核、评价模式改革
解决好分组、互动的策略、手段、技巧,形成可操作性较强的一体化教学组织模式,重点研究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分工的原则、方法等关键问题,从而形成科学的考评方法。对于传统会计基础学习的考核通常会采用课上提问、作业上交批改情况以及期末考试的方法。一体化教学的考评方法则不同,实施过程性考核,一般是课前任务、日常随课考核、课后评价、阶段考核。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一些易操作的问题分发给各个小组,如分角色岗位等,分组进行以小组完成任务上交结题报告的结果对学生进行考核,这不仅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团队精神,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体现一体化考评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分组互动,一体化教学更突出实践任务
校企合作,作为技工院校最大特色,为会计基础课程一体化改革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以往传统的会计基础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对财务环境下的模拟环节比较轻视,导致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很少,缺乏对会计课程的兴趣。在一体化教学中,会计教师应在“需要、有用”原则的基础上,模拟企业生存环境,加强实践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完全可以深入到企业一线,看看企业财务人员是如何建账做账。作为一名会计从业者,学生面对的不仅是课本上的各种会计专业知识,而且也要有不同的角色、岗位与分工。这不仅需要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还需要专业的素养,这将是学生走向会计工作的第一步。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利用分组互动,一体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分角色,模拟企业财务部门,设置财务经理、会计主管、记账、出纳等,使学生分组参与其中,如让学生分组做账、财务角色互换检查等。
二、会计基础一体化教学课堂改革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育;财务流程与实务;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46(2015)06-0102-03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是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传统专业,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在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与服务岗位工作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财务流程与实务”是该专业为培养学生在了解财务信息的基本理论及财务工作的管理流程的基础上,掌握用友ERP软件管理与维护技术、进而掌握开发财务软件的岗位能力而开设的特色课程。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整合了“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三门课程的内容,编写了突出理论够用、重视实践、针对岗位能力的对应教材和课件,并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都做了改革与创新。
一、课程改革目的
“财务流程与实务课程”在课程改革之前叫“会计基础”,由会计专业的教师讲授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业务流程和基本技能。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大二的学生在前三学期学的是计算机软硬件的专业知识,不了解会计学科。会计术语与会计技能对他们而言是生僻的知识,又因为会计知识和该专业的计算机知识没有融合点,因此,他们缺乏兴趣,考核成绩不理想。针对上述状况,通过深入研究,最终得出结论: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财务工作岗位分工及工作流程,掌握会计凭证、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工具的格式、填制内容及相互关系,直至掌握计算机技术如何应用在会计信息管理系统中,实现对会计数据的收集、加工、存储和输出,最终实现开发与管理会计软件。这门课程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会计软件的设计能力及软件的售后管理服务能力,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衔接是前三个学期所学的程序设计类课程的设计对象,是后面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铺垫。“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显然已不能满足课程目的,因此,应当在会计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把“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三门课程的内容整合到一起,设计“基础篇”、“实践篇”、“设计篇”三个模块。这三个模块的有机结合既说明了跨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又明晰了课程设计目标。
二、教学内容整合
在定位了课程的培养目标后,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在会计专业的教师指导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调整,把“会计基础”课程更名为“财务流程与实务”,并把“会计基础”的课程内容整合到“基础篇”模块中。区别于会计专业对于学生要求的掌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填制、查询、审核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岗位能力,要求学生在基础篇了解会计的基本术语与相关概念,熟悉会计工作的业务流程,掌握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格式、填制要求和相关的规则及注意事项。本着这个目的,贯彻“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应用为主线,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课程在理论教学内容对于会计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财产清查方法等基础内容进行删减,对于编写会计分录,填制会计凭证、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等内容降低了难度。以“用友ERP8.72”会计软件应用作为“实践篇”模块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熟悉会计软件的安装与启动,掌握软件的系统初始化、总账的日常操作和期末处理及UFO电子表格操作,学会数据的备份和管理,了解软件的界面设计风格、安全管理机制设置及会计软件的维护。学生在使用会计软件时,把会计理论在实践中融会贯通,更能深入地理解会计工作流程的前后关系及环环相扣的制约机制。以设计家庭理财软件项目为主线,模拟“用友ERP8.72”会计软件设计方式作为“设计篇”的教学内容。以“会计信息系统”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让学生掌握家庭理财软件项目设计规划、系统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评价等项目设计流程和方法。把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通过会计软件加以实践,了解会计软件的设计风格和基本功能模块,并优化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的小型管理软件,这就是本门课程教学内容整合后的成果。
三、教学资源建设工作
在明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整合的基础上,为更好地开展课程的教学、实践工作,本课程加大了教学资源的建设开发力度。(一)教材建设工作由于“财务流程与实务”课程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特色课程,教学内容是“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三门课程的内容有机整合,因此在市场上很难买到适合的教材。任课教师就在教学实践中联合会计专业的会计电算化教师共同编写了《财务流程与实务课程》的校本教材。该教材由于是任课教师编写,在每一轮的教学完成后,都根据学生的特点与接受情况,进行修改与升级。此外,为了配合教学内容,加大实践教学的练习,还编写了《财务流程与实务课程实验指导》讲义,提高学生财务软件的应用能力与管理维护能力,充分体现了“学中练”、“练中学”。(二)网络教学资源为了方便学生课后学习,本课程在学院网站教学平台上传了“财务流程与实务”授课重点录像、课件、实验资料、教案及项目开发案例,并向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会计、软件开发网站等网络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与使用。(三)校内实训室建设根据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校内丰富的教学设施,我们将会计学院和信息工程系的实训室有效利用,将“学中练”、“练中学”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现在学院内建有财务会计实训室5个,计算机信管实训室1个。财务会计实训室配备用友ERP8.72正版的教学软件和上机考试软件,计算机信管实训室配备VB、PHP、JAVA、JSP、数据库等各种软件开发工具,学生可以在课堂理论学习的同时,进行财务软件的上机应用实验,在软件应用管理的基础上进行软件开发。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融合后的“教、学、练”一体化。(四)校外实训基地学院与系部注重校企合作工作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在用友公司、沈阳天九集团、沈阳天创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建立了校外的学生实习基地,聘请实训基地的技术骨干来学院以授课、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参与教学、教材建设、实习指导工作。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有效提升了老师的实践教学水平,锻炼了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了解授课对象,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是高职教育中最重要的课题。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具有如下特点: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不具备任何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素养;计算机水平较高,查阅资料能力较强;好奇心强,做事耐力差。针对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注意扬长避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完成教学任务。(一)角色扮演法由于本专业的学生以前没有任何会计专业知识,对于会计的专业术语和会计流程陌生、不感兴趣,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把会计筹集资金、采购、生产、销售等业务流程制作成案例,把案例中的角色让学生分组模拟扮演,比如学习采购业务,采购员、供货商、库管员、出纳等在角色扮演中让学生了解业务的流程和涉及的业务知识。(二)实物演示法配合课程任务与会计业务,课前准备好与本次课程有关的教学实物,例如:发票、会计凭证、入库单、会计账簿等。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向同学展示实物,以此为依据配合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三)小组分工合作法在用友ERP的软件学习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把软件的安装、初始化、记账、查账、对账、结账、报表等工作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分工完成。(四)讨论法把学生生活中涉及与会计有关的事项及以后工作中可能遇到与财务相关的业务列举出来,课前布置下去讨论的题目,根据本专业学生计算机网上收集资料水平较高的特点,让他们课下查阅资料,分类信息,让学生课上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最终找到解决的办法。(五)现场指导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布置会计业务模拟实验,围绕学生在模拟工作现场遇到的问题,由教师或学生代表加以指导与现场演示,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五、考核测评
考核测评是检验教学成果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学实施的重要保障。由于财务流程与实务是分成三大教学模块来完成的,三大模块代表三个不同的教学内容。因此考核评价就要分阶段、分方法进行,在对学生考核时,将考核内容分为理论考核、上机操作与项目作业三部分,每部分分别占30%、40%、30%,体现“学、做、训三合一”的教学理念。而每个模块的考核中,出勤情况、课堂讨论、平时作业、课堂实训等方面的平时考核,计30%的平时成绩到模块考核总成绩中。第一模块会计基础篇的考核,以开卷笔试的形式在第一模块结束后随堂进行。本模块主要考核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会计业务的核算、会计报表等会计基本技能。第二模块会计软件的实践篇以小组为主要评价对象,以上机实操的形式在第二模块结束后随堂完成。考核时,根据给定的不同的会计业务资料,组内分工分别完成建账、分角色、记账、查账、对账、结账等业务。根据小组对整个业务的完成程度给出小组总成绩,组员根据自己承担的分业务完成情况由考核教师和小组长共同打分给出个人成绩,但小组成员的最高分不得超过小组的总成绩。第三模块软件设计篇,以项目小组提交的项目作业的形式,上交设计报告。这一模块是边学习,边完成设计任务,在期末上交设计报告,以项目小组答辩的形式由教师和项目小组共同给出测评成绩。考核形式、考核人与考核所占分值的说明见上表。
六、结语
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而课程改革是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课程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如何适应教学需要,是高职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如何缩短教学与实践的差距,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后继学习能力,这些问题都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更进一步地去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李俊.浅谈高职教育的精细化管理〔J〕.知识经济,2011,(22):172.
〔2〕朱茹颖.试论高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进〔J〕.职业时空,2010,(12):55-56.
〔3〕邓光.高职教育“333”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29):156-157
〔4〕王晓.探讨高职教育中关于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10):117-118.
〔5〕李国佳.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电脑与信息技术,2015,(4):66-68.
【关键词】师资队伍;课程;实训;实验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教学功底及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还要求精通相关财务软件和计算机操作规程。目前来看,许多教师专业不对口,学历也不高,从事过具体会计实务工作的很少,熟练的实务操作技能更谈不上。教师自身动手能力不强,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更为严重的是不少高职电算化会计专业教师,基础会计知识功底不扎实、专业素质不高。这些情况的存在,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效果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非常重要。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其形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四条:
1、接受财务软件公司推出的师资培训,提高实践技能。
2、接受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的培训,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技能,更新知识结构。
3、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职业资格考试,建立高水平、高业务能力的“双师”教学团队。
4、输送一批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学习,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了解操作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那些问题?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那些障碍?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才能培养出更适合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二.系统设计相关课程
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还是以总账系统的实验为主,账务处理仍停留在利用单一的会计核算教学软件进行建账、制单、审核、记账和编制报表的基本操作练习上,教学内容也多是以工业企业为例来处理一定时期的少量的经济业务。一般只涉及财务核算和报表编制,学习的范围过窄。
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该坚持三大原则:坚持实用性和针对性原则;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原则;针对会计的电算化专业的职业特点原则。突破传统的模式,增加校内实验实践课程,完善实践课程体系,缩短学生的适应社会的周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要及时了解社会的需求动向,适时调整好专业课程设置,实现课程设置的动态化。
1.强化以会计基础理论和主流应用软件相结合的会计实务教育。在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之前,应确保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级程序语言等基本的计算机类课程学生已经学习完毕。在学生已有计算机相关基础的条件下,再来开设会计类专业课程。而在会计基础理论课程设置同时,应该结合电算化课程进行教学。如在《会计基础》类课程的开设时,既要讲会计基础知识,也要把计算机在会计中应用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把如何利用计算机来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记账、编制报表的计算机处理程序作简单介绍,为将来系统讲解会计电算化课程做理论准备。
2.强化以财务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为工具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育。目前企业会计在实际工作中除了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外,最主要的工作还有财务预算、预测、管理、分析等内容。会计电算化教育应该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除了讲述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等的基础理论以外,应该推行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基础理论的讲解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如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以Excel软件、ERP和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多样化的技巧。
3.增加Excel财务应用课程。该课程主要将Excel与财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对Excel所具有的集数据库、工作表、图形、图表等互为一体的强大的电子数据表格处理功能作简单介绍,对如何利用Excel来建立各种财务数据分析模型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以弥补学生在财务管理软件应用中的空白,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4.将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与实践课程改为ERP系统相关的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ERP系统的演变过程、工作原理和关键的实施技术,内容包括实施方法、实施团队管理、ERP系统选型和培训、业务流程再造、资源分类和编码等。该课程着力于ERP软件的应用,着重介绍财务模块的应用和软件维护的知识,并不要求过多地介绍软件设计的知识。在原有课时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课时,并且建立ERP沙盘对抗系统。 三.加大实训,实验力度 1.保证有足够的上机时间。课内基本上按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1∶1的比例执行。除此之外,应加强课外上机实验辅导。除了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在课外上机辅导外,还配备两名专门的机房管理员随时对学生进行辅导,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操作问题和故障。
2.演示教学和指导教学相结合。教师在多媒体机房内利用多媒体演示设备进行演示操作和讲解,学生跟着教师操作,即演示教学;然后在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里,教师直接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操作,即指导教学。
3.配备相应课程的实训教材。按照“循序渐进、分步实验、逐步到位、整体推进”的原则,为学生系统、全面地准备数十个实验的目的、内容、数据、操作步骤及其参考答案,以便学生能够事先预习,有目的地上机操作。
4.重视毕业前会计电算化综合模拟实习。为了使学生将几年来分散学习的专业知识得到全面、系统的复习、巩固和提高,为以后直接上岗奠定基础,学校应要求该专业毕业生进行会计电算化综合模拟实习。
5.加强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训考核的改革。实训内容应该按照学生应掌握的技能来设计,比如在手工模拟实训中,把各种典型原始凭证的填制、各种记账凭证的编制、三张典型会计报表的编制、一个完整案例成本的核算等作为实训内容;在电算化会计方面,可以分模块进行实践教学,将局域网的建立、企业初始建账、某一业务流程的处理等作为实训项目。结合教学过程,注重对实践过程的考核,不能仅仅看最后完成的作业。对于实训中学生的表现,应该结合实训项目和内容考核,比如每一个项目都由实际操作过程的表现和项目的实习报告成绩组成,从而全面地考核学生。
6.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实践的保证,由于会计专业学生较多,一般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不可能容纳太多学生,应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在大学一年级时,带领学生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参观实习,熟悉会计流程,看实际的账本、报表以及相关资料,感受会计工作;第二步,在大学二年级时选择部分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具体从事会计工作,一段时间后回到学校,进行经验介绍,并在校内实训中充当辅导其他同学的角色。
7.定期举办学生专业技能大赛。每年春季举行基于会计手工模拟实训的“手工账务处理大赛”,主要面向大学一年级学生;秋季举行基于会计电算化实训的“财务软件操作技能大赛”,主要面向大学二年级学生,这样可以巩固学生的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探讨 郭楚童《商情》2012-4,刊号:CN13-1370/F;
[2]会计电算化 李翠莲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9.10.
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这次的实践课使我对会计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实训中通过对辽宁华宇起重有限公司的账户分析与思考让我的会计账户的处理有了更胜层次的了解,也务实了我的基础知识。 对于会计人员的要求是诸多的。首先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十四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遵守职业道德。”这是对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至于如何考核和确认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从目前来说,主要是通过设置会计专业职务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来进行的。我们通过实训课是对我们在这两年来的理论知识的实战应用。
我们在首先是对辽宁华宇起重有限公司会计科目的设计。我们都知道会计科目的设置要遵循以下六条原则:
(1)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全面反映会计对象的内容。
(2)既要满足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要符合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既要适应经济业务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持相对稳定。
(4)做到统一性 与灵活性相结合。
(5)应具有可操作性。
(6)应简明、适用,并要分类、编号。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很快的对该公司的各个账目合理的设置完毕。实训中再次做的是记账凭证,对账目一笔一笔的登记,不耐其烦,对账目的登记过程中不仅要考验人的耐心,更要考验人的细心一不小心一笔账登错了就要重新写,而且这是在实训中,想想要是在工作中我们登错帐,还不被单位领导骂的狗血淋头的,到那时可就不仅涉及到实训的成绩问题,而是牵涉到我们的工作问题了。我想为了将来我们在工作中能尽量的避免出错我们更要好好地珍惜这次实训课,把各项错误的发生概率降低到最低,甚至为零。
由于这次又100多笔业务再加上时间的紧凑性,在完成业务的登记时我发现了很多同学存在少登或者登错账的现象。当然错误的问题也层出不穷,每个同学多多少少会存在一些问题,但更多情况下会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有效地得到纠正,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的学科里面所涉及的问题也是包罗万象,同一笔业务会有各个不同的答案,这要看同学们是怎么解析这笔业务了,有时我们可以因为业务的复杂程度而把较复杂的业务拆成好几笔分别核算,有时也会根据业务较为简单而一笔核算。各个原材料的账户设计中考虑到原材料购进和出库的类别繁多,设计了二级科目诸如锻件、铜件、铸铁件等等科目,对于库存商品设置了LN型起重机、GF12型起重机等等,这些设置是根据公司的具体来设置的。
在实训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它的重要性非常之大,但也经常被很多想要偷懒的同学给忽视掉。那就是设置T型账户。T型账户的设置是科目汇总表登记的依据,我们要根据T型账户来汇总各账户月中和月末的余额。然后在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因此T型账户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它一旦登记错误还会导致利润表以及资产负债表的错误,影响到期末的试算平衡。所以对于这项工作应该是以150分的认真态度对待的。在T型账户的计算中经常会发现业务数量的少算和漏算以及重复算的现象,这就是要求我们更要认真要及时发现错误一边接下来的工作进展下去。
1、财务会计着重提供财务信息。由于财务会计只对已发生或已完成的、能用货币表现的交易或事项予以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因此,财务会计提供的主要信息(包括在财务报告正的信息)必然是历史的和财务的信息。
2、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是主要由通用财务会计报告加以揭示。财务会计提供财务信息的主要形式和对外传递的主要手段是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附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虽然,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众多,其决策各不相同,对企业会计信息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但是财务会计不可能针对某个具体外部使用者的决策需求来提供财务报表,而是根据各个利益集团和人士的共同需要综合提供一套财务报告,即定期编制通用的财务报告,以满足所有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共同决策需要。
【关键词】中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会计基础;课程体系
1分析定位物流管理专业会计基础课程体系的背景
随着全世界经济的发展联系,我国物流行业从传统的服务发展成先进的信息化综合物流服务,物流系统涉及到生产、流通及消费过程,是当下经济最新发展的重大产业。在现代物流业与会计理论体系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同时,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财务会计人才。然而,我国物流行业是个新兴行业,我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又是个新建专业,培养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也是如今我国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所需,要求物流工作人员既要掌握物流基本知识,还要掌握必要的会计方面的知识。
2浅析中职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
2.1浅析中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面向基层和生产、服务在管理第一线、实用技能型的具备各方面知识能力的初级物流专业人才是中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在职业教学过程中,由于物流专业招收的学生参差不齐,学校教材脱离实际,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教育,学生实践不足,考评体系不完善等众多原因,导致学生在离开学校时并不能在毕业之后顺利就业并找到满意的工作,因此,近几年来,企业“招人难”和毕业“找活难”现象尤为明显。经过多方面分析,我们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具有较好的政治道德修养,三观正确,社会职业道德、心理和身体素质较好,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以及物流管理专业技能较好,仓储、运输及配送等物流重要环节的根本知识和相关技能如财务类管理的技能很熟练掌握,为企业提供所需求的物流人才。
2.2分析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情况
物流管理专业是个宽口径专业,综合性、应用性和交错性的涵盖内容较广:①根据对应岗位,分仓储岗位群、运输岗位群等。②根据就业范畴来看,分生产制造业、贸易、物流业等。本专业学生将来能够在有关物流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其工作岗位有仓储配送管理、运输采购管理、商品包装、流通加工、国际货运、物流作业信息管理和物流设施设备管理等。这些岗亭须要学生会操作,会管理,还要懂经营,还要具备有财务管理方面能力,看得懂财务报表,对经济成本实行分析与核算,控制物流各环节的经济信息,成本管理及控制才能做得好。
2.3浅析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岗位需要的《会计基础》课程知识与能力
根据上面分析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知道,中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熟悉管账方面内容。在我国国家职业资格中具体要求仓储物流员岗亭人员的技术和素质.
3浅析在培养中职物流管理专业能力中会计基础的作用
3.1通过会计核算,能够培养学生严密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方法
会计核算是通过确认、计量和报告,为经济管理供给会计信息;物流方面是核算物流成本管理。采取统计与会计联合的物流成本核算方式来核算制造企业的物流资源,通过在现阶段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中增加物流成本辅助核算账户,使物流资源核算更为简单明白。学会计核算,培养核算能力,可以使学生养成严密的思维方法,给使用者供给完整信息。
3.2通过会计管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能力
对中职的学生现状的分析,中职院校的学生很多都是由于初中阶段的落后,很多学生都是基础较差,素质方面也差,他们会有一种不如别人的自卑心理。若是让学生用管理者或以创业者的身份去接触《会计基础》课程,会使学生心理感到满足轻松自信并且有成就感,还能让学生积极自觉去学习会计,进修自身的管理能力。由此,对《会计基础》课程的设计如下:如何从原始凭证上辨认以防止交易人员做假,如何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上辨别以预防会计人员工作不规范,如何预防会计人员记错账、做假账,虚报会计信息等等。
3.3通过会计控制,养成学生成本节制的意识,加强学生的自控能力
物流管理专业培养面向基层和生产、服务于管理第一线实用技能型的专业集成化、共同信息网络化等具有综合知识和能力的现代物流管理人才。而物流的成本核算是物流管理的根本,需要对物流成本进行控制。因此,对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是对物流成本控制的能力。掌握财务基本知识不仅可以养成学生成本节制的意识,还能掌握物流成本的方法,在素质上也能形成学生的自控意识。
4基于中职物流管理专业浅析探索会计基础课程
由以上几点分析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地培养目标和岗位分析,可知会计基础课程对其的应用能力及重要性。但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体系不全同于会计专业,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特点开设会计基础课程内容,结合中职物流专业学生特点,其知识和能力所需,还有企业的物流岗位需求授课,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适应的物流人才。对此,以下就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如何开设会计基础课程,谈谈本人的观点。
4.1按照教学的对象特点设定对应的会计课程教学目标
中职物流专业的学生学《会计基础》课程目标是联系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和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考虑提升学生将来就职技能,从物流专业角度去学习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懂得用会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严谨的头脑方式,学习会计核算,让学生增强核算能力,养成谨严的工作立场,为物流专业学生未来从事物流相关操作和管理岗亭的一般性财务工作奠定专业根基。综上所述,定位教学目标:①知识的基础性。②知识的应用性。
4.2基于物流管理能力设计
《会计基础》课程实训的教学内容①中职学生总体文化知识较低,在授课时,结合物流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以财政部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作为根据,以需要的会计知识为焦点,可以重在介绍物流成本会计的相关内容,会计报表的格式,以及经济业务的分析,注重应用性,加强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由浅入深掌握会计知识。②根据中职生的水平,对于《会计基础》课程,组合其内容,可以采用分四个项目式设计教学,即原始凭证发票、入库单、出库单等:a.认识;b.填写;c.鉴别外来原始凭证的真伪及规范性记账凭证:a.认知会计科目及账户;b.认知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法;c.记账凭证的填写;d.鉴别记账凭证的真伪及规范性账簿:a.认识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b.记账;b.查账;c.错账查找及更正会计报表:a.认识财务会计报告;b.资产负债表分析;c.利润表分析;d.现金流量表分析。
4.3联合物流管理专业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会计基础》课程的对象是中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他们没有专业化的会计知识理念,可是他们有其专业特点,也须要懂得会计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联系物流专业特点,组织相关的教学。教师可以将会计学基础知识及账务处理和企业的物流经营、管理等实践操作和案例相结合,讲授“物流市场”的知识内容。如此,物流专业《会计基础》的课程教学的方向就会越来越清晰,也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4.4课程评价体系设置合理
中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中开设会计基础课程一定要联合开设课程的目标和要求。设置课后评价体系时,要与会计专业学生相区别,多看重实践操作,这可以看出会计课程对物流岗位应用的效果;加强考评学生的职业技能,着重考查学生应用会计基础知识来解决物流管理工作中遇到的财务问题的能力;评定学科成绩主要考查学生严谨的思维和良好的习惯,成本控制意识,全面分析,综合应用所学的会计基础课程知识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艳丽.中职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时代金融,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