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新教师专业发展论文范文

新教师专业发展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新教师专业发展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新教师专业发展论文

第1篇

关键词: 新课程 语文教师 专业发展

一、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实问题

语文教师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职业。但是,这一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受到了最严峻的挑战。几乎所有老师都认为语文教学是最费工夫最难出成绩的学科,学生最不怕耽误的课是语文课,教师的上课效果与学生的考试成绩相关关系最小的学科是语文,学生课堂的认真程度与考试成绩相关性最小的学科还是语文,对学生中考成绩的预测最不准确最没有把握的是仍然是语文。

当人们面对语文教师的时候,首先怀疑他的价值。甚至有些人断言:语文老师都不中用,每次阅卷都要落后,而且不出成绩。因此,语文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尤其受到怀疑。难怪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激愤地说:“现在要找教语文的人还不容易?只要到随便找一个人来都行!”有语文老师说:“我愿意开学初学校把所有分工分好抓阄,抓到哪科教哪科。”由此可以看出,现实生活确实给语文老师带来了许多压力,以致不少语文老师有时会怀疑自己的教学能力。

到了重视语文教师专业化建设的时候了。为什么医生越来越吃香?因为医生在不停地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语文教师要真正重建自身价值,就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建设。正如王荣生博士所说:“一度认为是最无专业性的语文教学,隐含着高度的专业要求。”

二、新课程下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经济、社会的发展有赖于教育的发展,而教育的发展有赖于教师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应当优先发展,超前发展,只有这样,学生的发展才有依托,才有保障。

从现代意义上讲,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教学工作意义的基础上,不断培养专业精神,提高专业修养,掌握规律,拓展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的过程,这是教师在教育这一特殊岗位上充分实现自身人生价值、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过程。

说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业的提高、文凭的提高。因为学历不等于能力。周正逵先生有一段评论说得好:“解放前很多高水平的语文教师都没有高学历,像叶老、老舍、夏丏尊。现在全国语文界最耀眼的明星差不多都没有学历:东北魏书生是初中毕业,上海钱梦龙初中毕业,北京最有名的宁鸿彬是中师毕业。所以我认为在语文教师的素质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部2002年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第三部分“教学建议”中指出: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简明的论述强调了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基础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主要指语文教师提升语文素养的过程。

三、新课程下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要求的提出,对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相应提出了更高要求。我认为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主要条件是:1.风趣幽默。2.有文学才华。3.能让学生发表个人见解。4.善于把语文课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5.备课时,先把自己当做一个学生理解课文,再看参考书。6.要求学生背诵的内容,自己尽量会背。因为每一个学生都不喜欢上课死气沉沉的语文老师,一上课就像进了教堂一样。课文本来挺感人的,可给老师一讲,就索然无味了。我总希望语文老师多点激情,多一点热情奔放或义愤填膺。

什么样的语文老师最受学生欢迎?其实很简单,就是对课文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思想,能够不按教参讲课的老师,就最受欢迎。要求学生做到,自己必须做到,这才是有真本事的语文老师。

对于这些来自学生的要求,我们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作为新课程下的新一代教师,我们更应该听听学生的看法,了解学生希望我们成为什么样的教师。语文教师至少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着眼于育人,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学习习惯、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形成与发展。这其实是所有课程应共同遵循的教学原则,语文的工具特征使得语文课程广泛涉及伦理、道德、艺术、审美、情感、哲学、思想和科学等各个方面,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发展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注重积累。

包括文化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等的积累。语文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几乎包含古今中外的文化常识。有了丰富的积累,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厚积而薄发,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掌握教材,就要有比较丰富的知识储备。知识渊博的语文教师往往能够得心应手地完成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好和博览群书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学初中说明文《看云识天气》时,教师如能顺手拈来一些关于云彩的民间谚语和描绘云彩的优美诗句,学生就能更好地消化课文内容,甚至模仿老师的做法,课后搜集新的言语和诗句。反之语文素养便成了空中楼阁。试想:不掌握一定量的汉字、词语、句式、篇章结构,就连最起码的阅读和写作也难以进行,何谈语文素养?可以说,没有扎实的积累,就当不好中学语文教师。

第2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信息技术 教师专业发展 促进作用

信息化、多元化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给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带来了机遇,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对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要高效运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调动初中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激发初中生学习语文的求知欲,优化课堂教学。下面,我就现代信息技术对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谈谈见解和体会,以供广大同仁借鉴与指正。

一、信息技术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学习、教学、交流的平台。

语文教师从课前准备查找资料,到课堂设计、多媒体应用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其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它大大提高了教师应用现代技术教学的能力,有效提高了教师整合各种教学资料,优化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能力,有利于课堂教学实效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这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构建。变“单一教学”为“多种媒介有机结合”,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审美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我们可以利用图片、影像、视频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中,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动、交流合作、共同提高,形成一个教学相长的共同体。

例如,寒暑假是初中生最广泛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的大好时机,我们要指导学生完成一项语文实践性学习,这期间他们会遇到一些新的未知领域和问题,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与学生平等交流沟通,共同完成。互联网为我们供了学习、教学、交流与协作的重要平台。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辅助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被广泛利用,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推动了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在新课改的大潮推动下,多媒体技术逐步走入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它让初中生眼观其行,耳听其声,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初中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形象、生动,进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二、信息技术能够促进教师语文素养的提高,引导教师进入积极探究创新的状态。

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促进教师更新专业知识和提高语文素养。社会的进步说到底还是靠知识的更新,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主流知识,必然会改变原来知识认知的过程和方式。

信息技术能够促进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包括信息化教学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教学探究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能够促进教师语文素养的提高。只有对信息技术有了深刻的认识,我们才会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才会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信息技术能够促进知识结构不断优化。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如何,并不是只看语文课教得怎样,而是要看知识面如何和知识结构是否优化,还要看他能否把所有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能在语文的海洋里遨游,其中就包括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

互联网技术在探究问题上很大程度上优化了提问环节,能够激发发现问题的能动性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为了更好地适应探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实现语文知识的迁移,在教学中发现新问题并进行有效探究,进而实现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三、信息技术加快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

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师职前培养,能够大大提高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师各种培训能够使加快我们专业发展的进程,缩短每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快速走出“高原期”,突破瓶颈。只有在信息技术的有效辅助下,才能更好地适应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挑战。

四、信息技术促进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能够大大促进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变革,也就是信息技术的使用极大完善了培训体制和培训方式,使教学能力大大提高。信息技术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教育发生了巨大变革。信息技术的使用,对传统的初中语文是一个不小冲击,适者生存,否则就会被淘汰。我们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五、信息技术促进初中语文教师教育观念发生巨大转变。

第3篇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一个人从“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新课程改革要求把教师的职业看成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应成为更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那种专业素质的过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引导者、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更需要有自己的职业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因此,现代教师职业面对的不再是三尺讲台,更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随便走进的一个职业,它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的专业化职业。目前“高质量的教育在呼唤着高质量的教师”,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势在必行。

二、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观念的转变。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新课程改革首先是一种观念的改革。《语文课程标准》从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的目标及课程实施建议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说明,它不同于过去的《教学大纲》,是语文教学适应时展和与时俱进的必然产物。语文是母语的教学,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一个人不是等学了语文才会用语文的,在社会的环境之中对语文早已有了沉淀和积累,所以语文有它的特殊性,语文是一个大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此次课改的重点之一。

(二)角色的转变。

传统教育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课程的开发者,是教学策略的实施者,学生是“知识的容器”和“任老师加工的材料”。它忽视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发展的人,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的定位是“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是说课堂教学教师不是唯一的主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转播者,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者;不仅是课程的开发者也是促进学生开发课程的引导者不仅是教学策略的实施者,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样的定位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提倡的“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变读书、问答的单调形式为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讨论、游戏、表演、评价等,让每个学生都动脑、动口、动手,让同学间有更多交流、合作的机会,使小课程连着大世界,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不断获得学习语文的乐趣和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三)开发资源的意识。

我国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课程意识”,特别是缺乏“课程资源意识”,把教材当做“唯一”资源,只“教教材”而不知“用教材教”,不知利用“教材”以外的其他资源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由此可见,“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成为一个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教师要打破“教科书是唯一资源”的观念,积极倡导“大课程”观,开发包括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素材性资源与条件性资源、学科资源与活动资源、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在内的所有资源,使语文课程内容成为源远流长的一泓活水,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四)引导学生在自主与合作中学习。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自主探索,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为了使这种合作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应从细微处着眼,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都承担不同的学习任务,比如有的当组长,负责整理每个小伙伴的发言,并准备在全班交流时能谈谈本小组的见解。不仅如此,对学生如何发言、如何倾听、如何评价、如何质疑等,都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都要给予必要的提示与点拨。这样,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因此,教学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交往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得到较好的培养。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有内在的动力支持,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自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

(五)加强教学反思,完善专业水平。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夯实业务素质、积累教研素材、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专业化成长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新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系统性的一步到位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必须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建构知识的参与者、研究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问题的合作者。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G.J.Posner)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只有通过对教学行为的不断反思,总结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才能重新审视自我,发现自我,不断丰富自我素养,使有效经验得到升华,缺点和不足得到修正,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益得到不断提升。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是建立在自我反思、自我改进实践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在反思中不断提炼、积累、升华,教师的专业素养才能日趋完善。

三、结语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师专业化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的过程。新课改要求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正确认识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诸多因素,积极探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模式和途径,对于推动教师自我成长和促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肖第郁,谢方明.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和策略[J].江西教育科研.

[2]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4篇

论文摘要:近二十年来,美国公立学校新教师大量流失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以及教育界的关注。根据美国全国教育统计中心的数字显示在2003-04学年有8%的新教师改变了职业,另外有8%的新教师转到了别的学校。每年这些数字都还在增长,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美国开展了新教师入门指导计划,旨在通过这一计划改变新教师大量流失的状况,提高新教师的素质,让他们顺利的渡过新教师的入职阶段。

美国近年来教师流失率不断增长,总结其原因有很多方面,不同学者也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美国政府对这一现象也十分重视,09年3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了关于美国教育系统的讲话,在这篇讲话中奥巴马总统特别强调了关于新教师的问题。

一、新教师大量流失的原因

根据统计显示美国公立学校每年有大量的新教师离开教师岗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美国学者对此也做出了概括。

Kopkowaki(2008)认为新教师离职的原因包括:政府对新教师的工作仍然缺少支持,新教师的工资不高,学生和家长缺乏对新教师的尊敬以及新教师所要负担的责任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新教师在工作开始的头一年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而对教师工作有所厌倦。

Ingersoll and Smith(2003)的报告中指出,年轻缺乏经验的教师在头五年的离职率超过了40%,目前这一令人不安的现象并没有缓和的迹象,令人恐慌的是保留教师的做法并没有变得有效。对于新教师离职的主要原因总结了四点,学校的裁员或停课,家庭或个人因素,找到另一份工作,对现在的工作不满。

通过上述学者的概括我们可以看出,新教师大量流失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的投入

2.学校对新教师的管理

3.新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二、防止新教师流失的有效途径

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职业生涯的头几年是决定其一生专业素质的关键时期。正如美国教育学者所说的那样:“头几年的教学工作经验对新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决定教师是否会在教学领域继续工作下去,而且决定他们将会成为什么样的教师。”  作为新教师,刚刚步入工作岗位,对于以后的教学和生活都会有所期待,也会感到紧张。新教师在工作当中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如怎样进行有效的教学,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与家长沟通,怎样与学生相处等。新教师入门指导计划在这些相应的方面提出了改善的措施。

4.美国新教师入门指导计划的目的

美国的新教师入门指导计划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旨在通过这一计划来改善新教师流失率高居不下的状况。随着这一计划的实施,新教师的流失率得到缓解,研究表明没有接受入职培训的新教师在从事教学的第一个3年内离开教学岗位的比例是接受入职培训教师的两倍。

5.美国新教师入门指导计划的内容

1.在入职教育中对新教师安排与学校工作方面相关的课程,帮助新教师熟悉学校的工作,顺利地从学生的角色过渡到教师的角色。

2.建立导师制和指导小组制,由有经验并经过专门培训的教师及新教师所在学校的校长和学区的大学教师给与新教师专业方面的指导。

3.根据新教师的需要开设各种培训课程,并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4.对新教师的职前表现进行科学的评估,而且这种评估是长期进行的,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的评价是客观和合理的。

5.结论

新教师入门指导计划弥补了学校或学区的想法,对新教师入职培训的各种因素考虑周到,缓解了新教师在入职期大量流失的状况,对新教师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有效地促进了新教师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琛.关于在美国教师专业化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8:14

第5篇

    论文摘要:近二十年来,美国公立学校新教师大量流失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以及教育界的关注。根据美国全国教育统计中心的数字显示在2003-04学年有8%的新教师改变了职业,另外有8%的新教师转到了别的学校。每年这些数字都还在增长,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美国开展了新教师入门指导计划,旨在通过这一计划改变新教师大量流失的状况,提高新教师的素质,让他们顺利的渡过新教师的入职阶段。  

美国近年来教师流失率不断增长,总结其原因有很多方面,不同学者也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美国政府对这一现象也十分重视,09年3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了关于美国教育系统的讲话,在这篇讲话中奥巴马总统特别强调了关于新教师的问题。 

 

一、新教师大量流失的原因 

 

根据统计显示美国公立学校每年有大量的新教师离开教师岗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美国学者对此也做出了概括。 

kopkowaki(2008)认为新教师离职的原因包括:政府对新教师的工作仍然缺少支持,新教师的工资不高,学生和家长缺乏对新教师的尊敬以及新教师所要负担的责任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新教师在工作开始的头一年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而对教师工作有所厌倦。 

ingersoll and smith(2003)的报告中指出,年轻缺乏经验的教师在头五年的离职率超过了40%,目前这一令人不安的现象并没有缓和的迹象,令人恐慌的是保留教师的做法并没有变得有效。对于新教师离职的主要原因总结了四点,学校的裁员或停课,家庭或个人因素,找到另一份工作,对现在的工作不满。 

通过上述学者的概括我们可以看出,新教师大量流失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的投入 

2.学校对新教师的管理 

3.新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二、防止新教师流失的有效途径 

 

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职业生涯的头几年是决定其一生专业素质的关键时期。正如美国教育学者所说的那样:“头几年的教学工作经验对新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决定教师是否会在教学领域继续工作下去,而且决定他们将会成为什么样的教师。” 

   作为新教师,刚刚步入工作岗位,对于以后的教学和生活都会有所期待,也会感到紧张。新教师在工作当中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如怎样进行有效的教学,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与家长沟通,怎样与学生相处等。新教师入门指导计划在这些相应的方面提出了改善的措施。 

4.美国新教师入门指导计划的目的 

美国的新教师入门指导计划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旨在通过这一计划来改善新教师流失率高居不下的状况。随着这一计划的实施,新教师的流失率得到缓解,研究表明没有接受入职培训的新教师在从事教学的第一个3年内离开教学岗位的比例是接受入职培训教师的两倍。 

5.美国新教师入门指导计划的内容 

1.在入职教育中对新教师安排与学校工作方面相关的课程,帮助新教师熟悉学校的工作,顺利地从学生的角色过渡到教师的角色。 

2.建立导师制和指导小组制,由有经验并经过专门培训的教师及新教师所在学校的校长和学区的大学教师给与新教师专业方面的指导。 

3.根据新教师的需要开设各种培训课程,并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4.对新教师的职前表现进行科学的评估,而且这种评估是长期进行的,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的评价是客观和合理的。 

5.结论 

新教师入门指导计划弥补了学校或学区的想法,对新教师入职培训的各种因素考虑周到,缓解了新教师在入职期大量流失的状况,对新教师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有效地促进了新教师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琛.关于在美国教师专业化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8:14 

第6篇

关键词:地理新教师;选读;教育科研论文

在获取电子版本教育杂志论文日益方便的今天,如何指导地理新教师从海量文献中选取阅读与学习的论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率与成长速度。那么,除关键词搜索外,地理新教师应该如何选读教育杂志上的教育科研论文?笔者以《地理教育》杂志为例,归纳出如下六个方面。

一、选读专业发展经验体会方面话题

阅读这类文章,可以帮助新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少走弯路,在短时间内熟悉教育教学业务,并且找到自己专业发展的支点。

例如,2015年第1期于吉海的“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机缘’与‘巧合’”认为教师的成长在工作的前6年比较重要,这一阶段的学习历程将会决定后续的发展水平;作者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谈了教师专业成长中经历的一些“机缘”与“巧合”,归纳出通过名师导航、优质课竞赛、学术会议参与、课题研究、论文撰写、试题命制等方式,可有效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又如,2015年第9期张洪杰的“名师工作室引领地理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对名师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不平衡现象的分析,提出名师工作室引领下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作者指出名师工作室只是为工作室成员提供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对专业的发展起引领作用,它属于外驱力,真正的专业发展还要靠自身的内驱力;名师工作室成员一定要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目标,并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逐步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以及对课标、教材、教法和学生的研究能力,最终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选读当前教学工作中需要参考话题

如果最近正在给学生讲区域地理内容,以下文章可以进入你的视线。

2015年第6期梅国红、陈涓的“基于地理学科素养的高二区域地理有效教学策略探讨”,指出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二区域地理教学应选取典型案例,采用问题探究和思维建模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区域地理的复习应在学科思想的统领下,以培养地理学科素养为目标,注意创设思考情境,设计有思维递进关系的“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将各地理要素用系统地理的基本原理进行内化,统整成地理综合体,由具体规律推导出一般原理,将知识与技能进行迁移,去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015年第10期史珊珊的“刍议区域地理‘归图法’的运用策略”认为区域地理经常作为高考试题载体,要求学生能够从区域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区域地理知识,将所学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区域中,而归图法是指将认知对象同时以图、文形式表达,可有效利用左右脑思维,促进知识的获取、内化、交流和应用;归图法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整理能力,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组织与反思,回顾和体会所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过程,进一步洞察地理学科知识的内部联系,完善学生的地理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选读教学方法改进与探索方面话题

探索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每个一线教师时常需要关注的问题,而他人往往已经有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可供借鉴。

例如,2014年第10期陈书来的“太阳高度角教学新思路浅析”,利用图像辅助有效整合教材内容,站在学生易理解、能探讨的角度突破知识重难点,这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总结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时空变化规律及计算方法,不但会使较抽象、理性的知识点得到思考和探讨,而且在学生理解探讨过程中,让知识变为较形象、感性的问题解决过程,通过实用案例互动探讨,对知识点理解与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2015年第4期叶慧的“‘五步法’讲评综合题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以讲评一道“中国水稻分布”的试题为例,说明“图文重审―错因评析―变式训练―能力提升―试题质疑”的“五步法”,使讲评课做到以生为本,做到题目让学生“审”、错因让学生“评”、变式让学生“练”、方法让学生“结”、问题让学生“提”;重知识更重能力,重方法更重应用,重结果更重过程,重解决问题更重提出问题。

四、选读学科教育发展前沿与热点话题

例如,2015年第1期陈胜庆的“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指向的地理教师专业发展”侧重探讨全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地理教师提出的新目标与要求,指出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本意是促进中学各门学科发挥育人价值,促进中学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并从“从育分到育人”、“从课内到课外”、“从感性到理性”、“从个人到团队”几个角度指出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指向的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丰富内涵。

又如,2015年第4期李家清、常珊珊的“核心素养: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在界定地理核心素养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从地理课程目标的嬗变、国际地理教育发展的趋势、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以及地理学科特性的视角,讨论地理核心素养框架体系的建构,对课程标准修订、教学实践变革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的深度跟进提出了建议。

五、选读切入点较为新颖话题

例如,2015年第5期陈昊的“也谈地理教学的‘课魂’”结合六个案例从四方面阐述地理教学的“课魂”:用“课魂”构筑地理知识框架,形成课标化的课堂;用“课魂”体现地理现实意义,拓展生活化的课堂;用“课魂”激发学生求知欲,营造情感化的课堂;用“课魂”进行世界观教育,创设理性化的课堂。

又如,2015年第9期许琴、李俊峰的“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阶段教学方式的探讨”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为例,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差异,归纳翻转课堂在课堂内化阶段的三种不同教学方式,即达标―拓展型、释疑―点拨型和探究―拓展型,为中学地理教师进行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六、选读擅长或感兴趣话题

假如你曾经读过或写过“巧解地球运动问题的‘基本法+突破点’策略”这样的文章,相信对以下文章也会感兴趣。

2015年第8 期孔祥群的“‘地球运动’的解题核按钮”结合七个典型案例,分六个大类分析了如何快速准确地解答“地球运动”相关试题这一值得探讨的问题。

第7篇

【关键词】反思实践;中学英语新教师;成长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2-0032-02

一、研究背景

教师是外语教学中的关键因素(William & Burden, 200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明确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教育部:2010)。由此可见,理论研究领域和现实教育管理部门对教师专业发展都表示了浓重的关切。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外语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新教师刚踏入工作岗位,对工作充满了干劲和热情,又面临着教学和管理经验不足等困惑。关于新教师成长的论文研究很多,但是调查研究表明,对基于个案的中学英语新教师成长途径研究甚少。鉴于此,本文从反思实践视角,以苏中某省重点中学为例,探讨中学英语新教师成才途径。

二、理论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以及后现代主义等理论的兴起,反思(reflection)一词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领域的一种思潮。反思性教学和反思性教师教育已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提到的反思实践取向视角主要依赖于Dewey的反思理论和Schon的反思实践理论。Dewey对反思的界定是:反思是思维的一种形式,有别于简单的吸收反馈信息或零星的回顾,它是对问题所作的整体处理,是个体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反复、严肃、执着的沉思。他认为个体在进行反思时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是开放的头脑,二是责任感,三是专心致志。在Dewey的反思哲学理论基础上,Schon将之运用到教师成长中去。Schon认为,反思是指专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建构或重新建构遇到的问题,并在问题情境下进一步探究问题,然后再找出解释或解决问题的办法(转引自金敏、金怡,2010)。1983年,S chon指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认为反思性教学超越了将教学改革简单地贴上失败或成功的标签的做法。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可见,教学反思对一个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同意反思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巨大作用。教师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找出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通过与同事、学生的互动,促进反思的发生,进而不断思考教学的困惑,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所倡导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反思实践取向”。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本文采用定性的个案研究方法,通过多渠道收集数据,全面,深入的研究一位中学英语新教师成长途径的个案。研究问题如下:1.这位中学英语新教师感触最深的成才途径有哪些?2.这些成长途径是如何促进他的反思的?

(二)研究场域。

本研究选择的场域是苏中地区某省重点中学。该学校为江苏省最好的几所中学之一,教师水平和素质相对较高。近几年该校提出建设“学术型中学”,非常重视新教师的成长。因此,这为本研究的顺利完成提供了现实的便利。

(三)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的选择遵从定性研究中的目的性抽样原则(Patton,1990:169),选择可以提供最大信息量的参与者。因此,本研究选取一名刚分配到某省重点中学的年轻教师W为研究对象,他是南京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生(已通过八级英语考试),具有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和一般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对英语教学充满激情和希望,非常愿意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英语教师,但由于经验不足,担心自己的教学。

(四)数据收集和分析。

定性个案研究主张多渠道的收集数据。本研究中收集的数据来源包括研究对象的个人日记,网上的反思日记,访谈记录,课堂录像等。在认真阅读所有的数据之后,根据内容的分类,进行开放式编码,得出范畴,进而形成研究结果。

四、中学英语新教师成长途径

(一)参加新教师培训。

在研究中,W老师感受很深的一点就是接受教育局培训。教育局非常重视新教师的培训工作。开学初就通知,新教师接受为期七个月的培训,每个月一次,主要是为了让新教师学习一些教育基础理论和分析教学案例。主要内容包括:师德修养专题,教育法规专题,教学常规专题,新课程专题,教育教学研究专题,班主任工作等专题。在培训中,该教师感受培训最深的一次就是某著名专家的新课程专题。对新课程的合作互助研究进行了实例分析。该专家把培训的教师分为5组,每组四人,给每组分发一些备课学科的教案,集中讨论教案的优点和缺点。W老师是第一小组的发言人,负责整理其他组员的建议,然后汇总发表看法。W老师非常喜欢这种形式,他说,“小组合作学习使的自己能够参与到专家设置的培训活动中,又能听取其他组员的意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还能表达自己的看法,调动了自己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把这种小组合作的精神贯彻到以后的英语教学中去,符合新课程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理论联系实际,获益匪浅”(记录访谈1)。

不难发现,参加新教师培训对这位教师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得这位教师巩固了专业思想,初步掌握了所教学科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初步掌握了教育教学常规,了解了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对提高教学技能,尽快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互相听课。

W老师感受很深的另外一件事就是互相听课。现在很多中学都有听课的习惯。该校开展了青蓝工程,进行师徒结对。学校规定新教师每堂课都要听师傅的课,先听课后上课,师傅也要至少每周一次听徒弟的课,指出徒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学校为W老师配备了一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对该新教师的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在访谈中说到,“刚开始拿到牛津中学英语教材的时候,感觉内容很丰富,知识量大,不知道从何处讲起,对于怎样讲课也感到非常困惑。多亏了我的师傅,让我懂得了怎样处理教材和怎样上课。”其次,这种师徒之间的教学观摩也会促进新教师不断反思教学思路,促进教学意识和教学水平的提升。W教师说:“每周师傅都会听我的课,并且对我的课进行点评,不足的地方及时给我指出来,并且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有一次师傅听课发现我有几个单词的发音发的不是很到位,就及时给我指出来,这样我就得到了提高。”学校还规定了同事之间互相听课。该校举行了几次高效课堂英语教学活动,Z教师都积极去听课。在接受采访时,W教师说:“听同事的课让我学到了同事很多好的教学设计。知道怎样更好的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尤其在去年期末复习阶段,听了同事的公开课,我懂得了如何高效地开展期末复习。” W教师也上了一堂公开课,同事进行了旁听,给予了点评,使该教师获益颇丰。

这种互相听课的做法对这位中学英语新教师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观摩可以不断启示新教师如何组织课堂,如何与学生交流以及讲授授课内容,教师可以基于此不断思考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发现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这是新教师在教学水平上得以迅速成长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每周写反思记录。

在研究中,W教师感受最深的就是每周写反思记录。这个是学校领导给W教师布置的一个任务。但是W教师并没有把它看成一个任务。他说:“这个写教学反思的方式很好,可以让我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反思自己的得失,让我真正懂得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道理”(访谈记录2)。对于反思的内容,W教师也有自己的想法:“我的反思一般会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与教学相关的内容,举个例子啊。比如,如何进行板书设计,如何进行课堂提问,如何备课,如何进行问题生成,如何布置作业等等;第二部分是教师成长。我也会写一些成长中遇到的困惑,比如焦虑,怎样更好的管理学生等等。”自己喜欢每周写,每周上交。这样可以督查自己坚持写。每次写完,W教师先把自己的初稿交给自己的师傅,让其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再修改,交给备课组长,备课组长修该完后,再交给学校领导(个人日记1)。

很明显,教学反思对W教师的成长有着显著的影响。他充分利用这一机会,不断的反思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而且由于反思内容要交给领导看,提高了该反思写作的认真和重视程度。但是上交给领导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比如上交不一定能反映教师最真实的想法。由于客观情况的变化,某些反思的内容也要进行变化。

五、结论

中学英语新教师成长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基于反思实践视角取向,探究了一位中学英语新教师的成长途径,主要包括参加新教师培训,互相听课,每周写反思记录等形式,并探讨了各种方式对中学新英语教师的具体反思过程。本文的局限性在于只是选取了苏中一所省重点中学进行研究,缺乏对其他类型学校外语新教师成长的研究。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研究涉及不同层次学校的中学英语新教师的成长途径。

【参考文献】

1、Williams, M. & Burden, J.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Patton, M. Q.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M]Newbury Park,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1990

3、洪明,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2

4、金敏、金怡,运用反思札记培养反思性英语教师的实践和探索[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0 (5)

5、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010

6、刘学惠,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 (3)

7、文秋芳、俞洪亮、周维杰,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中文版)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第8篇

论文摘要:国家教育部从2004年开始正式启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医学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技能型高素质专门人才,突出以技能培养为核心。因此,笔者认为让医学高职高专新教师人职后第一年进行技能素质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新教师职业素质的提高与专业的发展。

科技迅速发展的21世纪,中国的医学教育既面临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带来的契机,同时也肩负着适应医学模式演变及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加速来临带来的艰巨任务和挑战。教育部高教厅[2004]16号文中明确提出: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教育,其课程设置应该为培养具有应用技能、职业素养、实践智慧的高技能人才服务,遵循“能力本位”课程观,突出实践在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医学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力量,其技能素质化则是保障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医学是以人为本的科学,作为在医学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与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所要求的技能素质,特别是新教师,在技能操作培养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技能操作标准,不能出任何差错。教师技能培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范畴,而教师职前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阶段。所以,在新教师人职后,走上讲台前必须做好充分的技能素质培养。

1广东省医学高等职业院校新教师的职前培养现状分析

1.1广东省医学高等职业院校师资来源的现状分析目前,广东省的医学高职高专师资主要是医学院校医学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以及医院一线的医生和护理人员,经过岗前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的短期培训,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和相关课程的试讲,就可以拿到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成为专职或兼职教师。显然,大多数医学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而是直接在实际工作中,以跟带方式进行培养。这种培养模式因缺乏系统的、基础性的教育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致使医学教师专业拓展能力受到局限。

1.2新教师人职后的困境分析

1.2.1新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方面作为一名新教师,特别是医学新教师,往往不能很快把握教材,导致教学活动很难顺利开展。主要表现在:①知识的传授方面,对本课的知识点、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以及知识点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层次不能很好地把握;②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高职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而如何把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教材中具体的知识点上,这点对于医学新教师来说比较困难;③知识点中重点与难点方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对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密切相关,而新教师大多来自于本科院校,在人职前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等特点了解不足,把握知识点中的重点与难点自然就成了一道障碍。

1.2.2新教师职业适应方面不管是从临床一线还是从高等本科院校毕业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入职后,不可避免要面临职业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生活习惯的适应,新教师要树立新形象,严格按照教师的职业规范,尽快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从医护人员到教师的蜕变;②心理压力的调节适应,大多数新教师是毕业后就直接走上大学讲台,成为新任教师,并且不少新教师是来自于非师范类院校,缺乏一个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知识,更缺少高职院校任教的教学经验。由知识的接收者变成了知识的传播者,这种角色的转变给新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2医学高等职业院校新教师技能化的对策

2.1参与实验室管理与实验带教,直接提高技能素质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科学。医学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技能操作能力。然而,参与实验室的管理与实验带教有助于提高新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

让新教师人职前参与实验室的管理,循序渐进地进行实验带教,具体做法分为三个阶段:入职后,前两个月主要是对实验室环境的了解,熟悉实验物品的安置,协助实验员做好上课物品的准备工作,并且要求一周至少听课十节以上,并做好听课记录,下课后及时与老教师沟通;对物品的准备有一定了解后,在做好实验课物品准备的基础上,接下来的两个月,开始进入实训课堂,在看完老教师演示一次规范的技能操作后,参与实验课的辅助带教;第二个学期,在实验技术管理人员的指导下,主要进行实验室的管理,包括物品的准备、实验课的辅助带教、实验室物品的管理、开放实验室的管理等。这样一学年下来,所有的专业技能操作项目都了如指掌了,通过带教,自身的技能素质就自然提高了。

2.2定期进入临床进行技能培训,实现与临床接轨为了加强学生的操作水平,增强临床技能操作意识,更好地为今后实习搭建双向平台,新教师必须及时与临床的新技能接轨,更新技能操作知识以全面提升专业知识水平。例如合格的高职护理教师即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较高的教学水平、较强的护理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既能从事护理教学工作,又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通过定期对新教师进行技能培训,教师积极参加临床护理实践,提高护理操作技能、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护理实践教学能力。根据临床最新的操作规程标准来制定学生的技能考核标准,使学生的考核更加规范、更符合临床要求。“临床教学”与“课堂教学”相互结合的“双师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使实验教学更贴近临床,使学生学到更多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

2.3以老带新,实行一对一的督导式教学带教新教师在入职后,让一位中级职称以上的并且有三年以上教学经验老教师作为其督导教师,实行一对一的督导式教学带教。督导教师必须制订完整的带教方案和考核评价方案,包括上课技巧、技能操作等方面,并且以身作则,严格把关。凡督导教师上的每一堂课,新教师必须在课前预习,实验课则做好实验物品的准备,上课时,新教师听课并做好记录,不明白之处于课后及时提出,请教解答;接着酌情安排新教师在督导老师上的班级进行几次试讲,课前新教师要按学校规定的教案书写格式,编写一个比较详细的教案,让督导老师审阅修改,听完课后对其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同时,建立学生反馈机制,让学生在课后提出新老师上课时的优点和需要改进之处。

3医学高职高专新教师进行职前技能素质培养的意义

3.1有利于帮助新教师走出初入职时的困境,更快进入角色通过听老教师的上课以及督导教师的一对一教学带教,新教师基本可以明确本专业课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明确各知识点应达到的教学目标的层次,并且把握在每一节课里应重点培养的学生能力项目,从而以完成知识的传授。同时,参与实验室管理,特别是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时,可以明确教学工作的具体开展方式。而进行实验带教,可以与学生充分接触,加深对高职学生的了解,对症下药,从而把握知识传授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在为期一年的技能素质培养过程中,虽然没有正式进入课堂,但其生活习惯已经是按照教师的准则逐步形成了;并且通过试讲,对上课有了初步了解,压力就自然缓解了。

3.2有利于将人文修养和医学有机地结合人文修养主要指一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格。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其培养过程是溶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培养过程。医学是科学和人文的综合学科,医学高职高专培养出来的人才如临床专业毕业的医生,必须是除了会看病之外,还能够处理与病人及家属的关系,处理与其他医务人员的关系,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处理与家人的关系等。医学新教师在入职前进行技能素质的培养,暂时不担任专业课的任教,这样就有充裕的时间去听相关专业课,听学校一些优秀教师在上课时如何将人文修养有机地融人医学专业课堂教学中。领略教师展现出的人格魅力,体会学生从中自觉、主动地模仿和学习。

第9篇

近年来新教师的职业适应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献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多方面,幼儿园环境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可目前国内有关幼儿园环境影响新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的研究甚少。本文首先对幼儿园环境与新教师职业适应的关系进行梳理;然后当前在新教师职业适应上幼儿园环境在幼儿园组织氛围、幼儿园规章制度、教师文化、园长领导风格、幼儿园支持系统五个方面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最后在此基础上主要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对该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新教师 职业适应 幼儿园环境

随着《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以及“国十条”的颁布,学前教育迎来春天,幼儿园的数目不断增加,有大批的新教师进入幼儿园。幼儿教师队伍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并最终影响着儿童的发展。因此新教师职业适应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幼儿园环境是影响新教师职业适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幼儿园环境——新教师职业适应的现实土壤

《辞海》中对“环境”解释是: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在此将幼儿园环境定义为幼儿园内部环境中对新教师职业适应产生作用和影响的各种因素的集合,具体包括幼儿园物质条件、园长的领导方式、教师文化、幼儿园规章制度和幼儿园的入职支持系统。

本研究的新教师职业适应是指刚进入教师队伍的幼儿园新教师,在积极的职业价值观指导下,与教育环境进行互动和调整,以在职业心理、职业技能、职业关系和幼儿园环境等方面达到和谐的过程。

我国正处于社会变迁的改革时期,幼儿园的改制使得幼儿园办园性质多样化,社会上既有政府办的公立幼儿园,也存在大量的私立幼儿园,这些都使幼儿教师所在的幼儿园环境非常复杂,有别于性质统一的义务教育范围内的中小学教师。而教师任职幼儿园的真实情境则是教师职业适应的现实土壤。作为幼儿教师的工作场所,幼儿园环境内的各种组织因素会对新教师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影响有可能会加快或延长新教师的职业适应期。

因此,要想帮助新教师尽可能快的适应工作,我们必须结合具体工作环境,切实了解幼儿园环境中哪些因素对新教师的职业适应有所影响,它们又是如何影响幼儿教师职业适应的,怎样才能使幼儿园环境在促进新教师职业适应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优化新教师的工作环境,尽可能地为新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从而使她们尽快的适应职业生活以获得更好的专业发展。

二、当前在新教师职业适应上幼儿园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文化方面

幼儿园环境作为新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生态系统,其中教师文化对新教师职业适应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力。当前幼儿园教师文化总体良好,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个人主义文化和派别主义文化盛行;教师合作形式化;教师之间存在着不良的竞争等问题比较突出。

(二)入职支持体系

教师刚入职这一阶段属于一个极其脆弱、敏感的时期,她们虽然接受了系统的职前教育,获得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相当缺乏,面对着真实的教学生活,往往会手足无措,而且幼儿园工作强度比较大,工作自相对缺失。

1.情感支持缺失。新教师由学生到教师的过渡常常伴随着大量的压力,面临“现实的冲突”,常常会感到不自信,缺乏安全感,进而影响其对职业生活的适应。然而目前幼儿园主要侧重于新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忽视了新教师情感上的支持帮助,没有发挥出对新教师职业适应的最大化效果。

2.入职教育内容及方式存在不足。目前教师入职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新教师在入职教育过程中并不能获得自己所需的发展,以至于教师对其心怀不满,并且需求不高。

3.师徒帮带制度不健全,存在形式化,强制性,盲目性以及缺乏评价监督系统。

4.入职支持保障机制欠缺,幼儿园缺乏有效的激励、监督和评估机制,致使很多入职支持措施流于形式,不能带来预期的效果,这样很难确保为新教师发展提供支持的质量。

(三)物质条件

1.幼儿园的硬件设施不完善。

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包括幼儿园为教师提供的工作环境、教学设施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硬件设施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新教师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也是新教师职业适应的基本条件。

2.幼儿园工资及福利待遇偏低。

(四)领导方式

园长的领导方式不同,其所管理的幼儿园物质条件、教师文化、新教师入职支持体系及幼儿园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必然会有所区别。当前我国幼儿园领导方式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园长的领导素质有所欠缺;领导方式成专制型。

(五)规章制度

1.规章制度体系不完善或缺失。

2.规章制度实施过程存在低权威性和呆板化。

3.教师评价制度不合理。

三、在幼儿园环境视野下对解决新教师职业适应问题提出的建议

研究表明幼儿园环境状况仍然对新教师职业适应具有较高的预见性,同时,幼儿园环境存在的问题也定然会影响到新教师的职业适应程度。因此,要想提高我国幼儿园新教师的职业适应水平,使幼儿园新教师能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得到持续的专业发展,必须重视幼儿园环境的建设和优化。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提出了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宏观层面

1.加大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

只有当幼儿园的硬件环境、待遇达到合理水平,新教师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幼儿园硬件设施及经济收入才不会成为新教师职业适应的制约因素,新教师不适应或流失现象才能得到较大改善。这一点,在今年颁布“国十条”中的“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中已有所体现。同时还要保证政府对学前教育投资的均衡性与公平性。

2.建立健全新教师入职支持政策保障机制。

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大多是自上而下推动的。在这种情况下,改革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政的支持、政策及法律的保障。而保障机制的缺乏是当前我国幼儿园新教师入职支持系统的一个显著缺陷,要保证新教师顺利的适应职业,使新教师入职教育有效、广泛的开展,就必须建立有效的新教师入职支持体系保障机制,从制度层面来确保支持体系的实施。

3.健全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相关制度。

首先要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其次根据国情和各地情况,尽快出台幼儿教师编制标准,合理增加幼儿教师编制。第三,健全幼儿教师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聘任制度、职务制度建设,保障幼儿教师职称评聘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保证幼儿教师的发展权。

(二)微观层面

1.建立和谐的幼儿园氛围。幼儿园要为新教师营造一种宽松、和谐、信任、合作的氛围。新教师在这样的幼儿园环境里工作、学习,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创造性和积极性,还能加快其适应进程。

(1)充分发挥园长的领导作用。首先,倡导民主式的领导方式。其次,幼儿园领导要为新教师创设一种敢想、敢做、敢于尝试、敢于创新的宽松的心理氛围,正确对待新教师在入职工作中的失误,要帮助教师形成自信和开放的心态,要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从而为新教师的职业适应营造开放民主的幼儿园环境。另外,入职初期教师最需要支持、理解、安慰和辅导,幼儿园园长作为新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如果能够多关注新教师,经常鼓励新教师,并为其工作和生活提供多方面支持,会使新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加快新教师对工作的适应过程。

(2)创建共享合作与相互支持的教师文化。幼儿园应倡导同伴互助的教师文化理念,鼓励教师打破个人主义的藩篱,形成共享合作与相互支持的教师文化。首先,要提升教师的合作理念,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其次,使教师意识到合作是一种双赢互惠的行为。再次,开展多样化的教师合作形式,鼓励教师参加教师专业团体与组织,开展研讨与交流等活动创建和谐的教师文化,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

(3)创建具有良性竞争机制的教师文化。教育离不开竞争,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要在“以人为本”发展观的指导下,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的良性竞争机制。

2.建立健全的入职支持体系。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入职教育,完善师徒制,随时为教师提供情感的支持缓解她们工作中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保持或增进心理健康,为其适应工作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3.建立完善的科学的规章制度。

首先,完善幼儿园规章制度体系要健全幼儿园各种规章制度,使幼儿园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而且这些规章制度要具体明确,并且要文本化,以提高权威性,同时也有利于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

其次,加强制度实施过程管理。要确保制度执行过程的人性化管理。幼儿园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必须仔细斟酌具体内容,切实做到合情合理;制度执行过程一旦发现不合理处,要尽快通过规范的程序对制度内容予以调整,从而确保管理制度的人性化。其次,确保制度执行的坚决性与公平性。

第三,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在实施发展性评价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幼儿园应根据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确立评价目标,设计适宜的评价方案,为教师指出努力的方向和可行性计划。第二,要注意发挥评价对象的主体作用。第三,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第四,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

最后,增大工作自,降低工作强度。在幼儿园管理中,要尊重幼儿教师,实行“人本管理”,充分给予新教师专业自。迪特·舒尔茨博士指出:“教育自由是教师的职业本质所在……为了使教师能够承担起教育责任,就要求教师是一个受到教育培训的和具有行动自由的人,他能够把教育责任与自己作为公民在社会行为准则中的责任联系起来。”

幼儿园环境与幼儿园新教师的职业适应密切相关。要想提高我国幼儿园新教师的职业适应水平,使幼儿园新教师能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得到持续的专业发展,必须重视幼儿园环境的建设和优化。

参考文献

[1]陈金菊. 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幼儿园环境因素之研究[D].广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张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11)

[3]骆丽娟. 影响新教师职业适应的幼儿园环境因素分析[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4] 郑绍红. 幼儿园教师园文化认同缺失的原因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0.(10)

[5]张志宏. 上海市幼儿园新教师入职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第10篇

【关键词】专业发展;新教师;博客 案例研究;人际关系

一、重知识,“得”读、阅、写

读好书。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读书能帮助教师用活教材、激活思维、盘活过程、灵活方法,的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金钥匙。我们的知识积累很少,层次不高,原因在于缺乏读书学习的氛围,不能养成读书的习惯。我们新教师要努力改变不爱读书的习惯,不再抱怨,不找借口,要在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老老实实地埋头真正读几本书!

阅博客。博客是一个远程技术帮助的平台,针对特定的专业领域开设的博客网站,通常都是该领域的专家或造诣较深又热衷于技术和网络、乐于奉献的学者充当博客。他们会千方百计地把该领域的精华搜索整理,不断向读者展示该核心的问题、最新的趋势和发展、最重要的人物和成果、最新的产品、最好的文章、期刊和网站等。新教师能通过阅读他人的博客提升自己的水平,帮助自己成长。

写博客。当然,仅仅是阅读他人的博客是远远不够的。对新教师来说,通过博客平台来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生活感悟等,在进行知识梳理、时间实践思考的同时,实现相互交流、智慧共享,从而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在博客写下自己今天的感受,探讨教学的成功与不足,并且与周围的教师一起交流、分享,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认识,促进自身的成长。

二、重过程,“得”抓、研、思

抓机遇。机遇对于大部分人都是公平的,关键看谁能抓住它。每年上级教育部门举办的赛课、论文、案例评比、优质课评比以及学科素养提升等活动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磨练过程。学校中的每一位老师都能参与进去,仔细、认真的备好课,上好课,通过其他老师的点评更能汲取他人的经验,并相互交流,极快的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研案例。将教育案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解读和理性思考,获得教育的新方法,启迪教育的新思想,提升教育新理念和新的课程评价观等,这些都有力地冲击着教师的发展体系,迫切要求教师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需要教师对教育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而教育案例研究,就是我们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深刻反思的最好形式。

思教学。反思是教师的自省过程;反思是教师的自悟能力;反思是教师的工作态度;反思是教

师的教育科学研究;反思是教师的思维方式。任何一个教师,那怕是一个高明的教师,在其执教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和教学结果,可以有效地纠正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

三、重关系,“得”换、知、爱

换经验。师师互动是成功教学不可缺少的前提与保障。合作教学认为,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重大差异。这种差异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师间所教授内容的互动,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在思维和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观念更加完善和科学。

知学生。学生的未来发展目标是教学的追求,而学生的现实基础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备课就是要在学生的已知与未知之间搭建一个最近发展区。因而,在备课活动中,备学生主要围绕备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基础知识,经验基础和生活关注点,备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等内容展开的。教师要根据知识、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注重从知识的整体入手,并有意识地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设计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和有丰富教学内涵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

爱学生。要让爱滋润学生心田。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

四、重个人,“得”显、发、追

显特长。刚入职的新教师一定要在众多老教师面前展示自己的特点、长处。接着再逐步站稳脚跟,而后进一步发展。同时还要抓住机遇,学校领导交给你的任务一定要乐意完成,出色完成,平时工作要勤快,还要抓住学习机遇,创造条件,进行提升。

发自我。“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必须以教师的“育己”为基础和前提。“育己”,其核心就是教师的自我发展。教师的自我发展是教师个体自觉主动地追求作为教师职业人的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自我超越方式。自我发展,是我要发展,不是要我发展。充分认识自己成长中的优势和劣势所在,诊断自己当前存在的问题,寻找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帮助新教师引领自我。将自己的职业生涯置于理性的思考之上,从而有了发展的目标,对专业发展具有引领和指导作用。

追效率。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生学的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没收获,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辛苦学,没提高,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追求有效地课堂教学,可以从课前准备、课堂组织、课后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时效性,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然途径。

总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要做到:反思教学实践,总结提升自己;坚持教学相长;尊重同行教师,借鉴他人优点;学习教育理论,理性丰富自己;投身教学研究,把握规律,端正自己。唯有做到以上几点,新教师才能一步一步成为教学能手,在同伴中拔尖而出。

参考文献:

[1]杨启亮.教师专业发展的几个基础性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8,(12):17

第11篇

作为一所新建校,浙江省临海市大洋小学每年都要调入10多名新教师,目前这一群体已占全校教师总量的33.9%,其专业发展状况直接影响整个教师队伍质量。为此,近年来我校通过课题带动,成立“初为人师者”社团(以下简称“社团”),探索以社固化方式推动新教师专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精准定位,创建社团化组织管理架构

1.调研先行,摸清新教师群体发展现状及需求

要想促进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既要看清他们当下的发展状况,找到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也要认识其成长规律和特点。为此,我们先是采用访谈、观察、问卷调研等多种方式,对校内新教师群体进行了有关专业理想、专业行动能力、职业认同程度等情况的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当前,大部分新教师在专业发展上方向不明,理想迷失。其中,觉得自我发展目标不够明确的占52.7%,专业研究意识不强的占75.4%,自我钻研动力不够的占69.8%:在专业行动上,仅就教学反思形式的一项调查,发现“只笼统记录课堂现象、缺少对某一细节的透析”的教师占78.7%,“没有写一写的习惯”的占89.0%:在专业发展意愿上,选择“备课组内就某个具体问题平等、融洽地研讨”“组成自我发展的团队”的教师分e占72.1%和71.9%,可见他们希望借助团队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意愿较为强烈。最值得关注的是,对“您觉得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吗”“您觉得自我专业发展顺利吗”这两项的调查结果显示,不喜欢教师职业以及觉得自身精神状态不佳的教师分e占64.4%和62.9%,现状令人堪忧。

新教师在成长过程中要经历摸索期、适应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明显特点,有其优势与劣势,这就需要我们采用相应的对策促使其扬长避短,实现自身专业发展。

2.明确定位,创建立体型组织架构

其一,组织定位:自主的团队+成长的阵营。我校成立“初为人师者”社团是受到高校社团的启发。新教师大都有在高校参与学生社团的经历,因此这种形式易于为他们所接受。基于新教师个性和专业发展等多方面考量,社团以“自主的团队、成长的阵营”为组织定位,为新教师提供专业引领、人生交流等平台,并通过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切实可操作的活动强化教师的生命体验和专业感悟,进而促进其专业成长。

其二,管理架构:内有自主空间,外有联动团队。社团在管理机制上既讲求内部成员间的联盟优化,也重视外部联盟的横向互动,从而形成内有自主空间、外有联动团队的立体型组织架构。

其中,社团内部由理事会及三级成员组成。理事会作为领导机构,设团长1人,常务理事2人,外聘顾问1人(邀请资深专家担任)。三级成员是指社团内的全体新教师。学校以荣誉获取、论文撰写、课题研究、常规教学等项目作为衡量点,判定各个教师所处的成长周期。按照新教师在社团中的成长里程,他们被分为“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初级会员”三个级e,社团设立阶梯式的“会员制”,并有相应的晋级制度。一般情况下,处于探索期的教师为初级会员,处于适应期及成长期的为中级会员,处于成熟期的为高级会员。

同时,为促进全校教师间的互动交流,学校还将校内原本独立的四个教师团队(包括“初为人师者”社团、青年骨干联盟、名师智囊团队、重拾青春协会)协调成一个整体,并以校长室、教科处、教导处组成科研管理核心机构,直接组织、管理、指导四大教师团队展开研究行动。依托这一管理网络,四团队的教师可进行多向互动交流,有效促进新教师的发展。

二、系列化设计,让专业成长成为新教师的职业追求

社团通过开展各种创意行动,实现新教师周固有交流,月月有活动,同时通过系列化与递进式的活动内容设计,使成长成为新教师的一种自觉和习惯。

1.坚定职业理想,助新教师明晰成长路径

首先,社团开设“幸福讲坛”,引领新教师通过名著研读与各种形式的交流分享活动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活动依据新教师的心理特点分阶段推进:第一阶段――走近幸福,大家共同研读《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领会幸福:第二阶段――亲近幸福,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找幸福、谈幸福;第三阶段――提升幸福,结合研读《跟孔子学当老师》一书开展论坛活动,谈教学、悟幸福,提升幸福的层次:第四阶段――创意幸福,结合研读《智慧教师的50个创意》一书,向教育创意推进,把对幸福的感悟与理解推向更高一层。

其次,通过制定成长规划,使新教师明晰专业发展路径。做好成长规划,首先要消解新教师普遍存在的不自信心理,激发他们对成功的自我期待。为此,我们采取了团队规划整体先行、个人规划后续跟进的策略。学校先是协助社团理事会编制了《“初为人师者”校本专业化发展五年规划纲要》进行整体带动,然后通过论坛、沙龙、“名家成长调查”等活动,帮助新教师发掘自身优势,树立职业理想,让“名师也从凡人起步”的理念深入人心:最后再通过专家讲座指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内容包括个人现状自我分析、实现目标的相关因素分析、阶段目标的自我设定、达成目标的途径预设等。要求目标制定尽量定性定量,以便于后期的对照和检测。

2.锤炼专业素养,助新教师磨砺专业功底

其一,“多视角赏课”,让教师增长专业功底。学校以“好课多磨”的标准要求新教师分科努力锤炼课堂教学基本功,同时要求每位新教师在每学期的前三个月向社团开设一节研究课。社团从中挑选一些新颖、有思考深度的课例,经反复研讨后在“多视角赏课”活动中推出,组织社团成员进行好课赏析、好课我评等活动。成员从各个学科的独特视角进行聚焦评讲,在思维与观点的碰撞中加深对教学的认识和反思。

其二,“教研长作业”,让教师形成专业创见。为培养新教师在专业上有思想、有创见,我们打破已往以听骨干和权威教师专题发言为主的常态,将教研活动变成一个“长作业”,从准备到后续研究历时数月。在此过程中,社团通过“任务导引”,扣紧新教师“最近发展区”,为每位成员提供在沙龙研讨中生成观点、问题并发表见解的机会,同时通过后续研究关注教师理念和行为的跟进。

其三,“名著读与行”,让教师提升专业品质。为提升新教师的专业素养,社团每学期会赠发全体成员一本主读的教育教学经典著作,并搭配辅读书目,鼓励教师进行名著研读。一是“专攻专读”,即根据社团成员人数将名著进行分章节研读,分到同一章节的不同学科成员要对自己主读章节谈5-10分钟的感想、评价或反思,同时上传文字稿到学校资源库:二是“教育名著读后行”,即由教师介绍自己在研读教育教学名著后教学行为上的改进,同时要梳理成文,在每次周前会议上抽签上台宣讲。这样的读书活动涵养了教师的知识和品位,也给他们的教育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3.提升专业自信,助新教师形成教学风格

其一,“PK名师”,让新教师彰显个性特点。为鼓励新教师在学习名师的同时大胆质疑,“PK名师”活动诞生。活动中,社团成员先是观摩新老两位教师的同课异构展示,然后从教学设计理念、主要风格、流程、亮点比照、课堂驾驭、课堂遗憾等维度进行专题研讨和互动交流,从而使得所有新教师能够在与名师的“传承与对抗”中反思、成长,提升专业自信。

其二,记录教学反思,引领新教师体验成长过程。社团鼓励新教师及时记录教学反思、成长心语等,并写成文章刊发在内部刊物《飞扬文学社》上。社团还编辑印发“飞扬简报”,让每个成员把自己遇到的专业问题通过杂谈、反思等形式展现在同伴面前,供大家共同探讨,解惑释疑。

三、多元化评价,让新教师拥有自主成长的持续动力

1.分级分项评比,让不同层级的教师都能收获成长

每学期结束后,社团会根据成员的成长状况将其晋升到相应级e,并采用多元形态进行评价。一是分级评,即根据成员所处的不同等级,倡导同水准、同层次、同级e教师之间的比照评价,如初级会员的“新苗奖”,中级会员的“成长精品课”,高级会员的“优秀示范课例”,就为成员在各自层级的竞技搭建了平台。二是分项评,即将教师获得的发展分成若干个单项,在每个单项中进行评价。如通过网上投票方式评选幸福讲坛“最佳教育意义奖”“最佳人气奖”等系列奖项及“微信圈‘人气大王”’等。若成员认为自己在某一领域有专长,而社团又没有相关项目,则可申请特色项目比赛。

2.过程自助+层级互动,让新教师实现自主管理、自主成长

为凸显其自主性,社团对新教师采取了“过程自助式管理”,除了引导他们做好个人中长期发展规划外,还专门设计了《“初为人师者”成长手册》(以下简称《成长手册》),以此作为个人短期目标设定和检测的重要载体。《成长手册》以一学期为一个单元,设成长愿景、学期自我发展的核心目标、学期自我发展的其他目标、成长历程记录等栏目。社团理事会每学期末组织力量对各成员的《成长手册》进行检查,并引导其对照自己的专业成长规划和实践成效进行反思调整,为下一学期的规划与成长做好铺垫。

在对新教师充分尊重、信任的同时,为避免因放任而导致其动力退化、内需弱化,我们还实施了成员间的层级互动循环管理策略。大到社团的主要活动主持,小到社团成员的《成长手册》记录都有相应的督导人员,此举极大激发了成员的成长主动性和自觉性。

在“初为人师者”社团的推动下,我校新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成果丰硕,很多教师分e在各级各类技能比赛、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方面获得奖项和各种荣誉,并承担学科活动讲座、上示范课等任务,同时在同事、学生、家长等各方评价反馈的满意度上也明显提升。

人物小档案:

第12篇

一、教育科研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科研强师、科研育人”的教育科研战略方针,以“观念引领、课题带动、行动研究、问题解决”为思路,开展校本教科研工作。

1、进一步推进课题的研究工作。组织课题组人员或邀请有关专家对XX年新立项课题再进行一次论证,对课题进行梳理,细化课题研究的方向,进一步明确研究的目标、重点、路径和研究的分工,确保每一位教师或者团队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重点,使课题的研究活动常态化、正常化。建立起动态的电子管理档案,并逐步上传有关研究资料和活动信息。

2、认真做好台州市教研系统课题的结题工作。4月中旬完成结题工作并在4月底上报相关材料,材料包括结题申请表、研究成果报告和其他相关附件。

3、夯实教科阵地,做好教育科研成果的展示和推广工作。大力提倡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认真实践,勇于探索,善于反思,不断总结,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定期选送上报优秀论文,在为学校争光的同时,让更多的老师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教师培训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以校本研训为基础,以终身学习为目标,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及整体素质。

(一)培训对象。

1.教师全员大培训。认真贯彻执行《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和《温岭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实施细则》,学校教师通过参加专业发展培训,积极接收最前沿的教育信息,拓宽视野,丰富教育知识储备,优化教师专业思想。

2.新教师培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培训与自练相结合的原则,保证学习的质量和实效性。使新教师尽快巩固专业思想,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熟悉有关教育法规和教育教学环境;重点理解所任学科的业务知识和内容体系;帮助新教师成功实现角色转换,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3.骨干教师培训。坚持“以师带徒”活动,从思想交流、课前的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到教学过程设计、课后反思均进行随时对话、“跟踪听课”、重点强化“示范课”“随堂课”“诊断课”,让青年教师先定格,再入格,直至跳出“模式”逐步形成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促使其沿着优秀青年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轨迹发展。结合“xx”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规划,对骨干教师实行“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着力提高骨干教师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推动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二)培训形式。

1.校本集中培训。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开展全员性校本研训。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为教师提供一个在实践中学习、研究、反思的平台,使培训与教师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紧密相连,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促进校本研训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2.网络远程培训。它跨越了时空距离,让广大教师得以实现与同行、与能手、与精英、与专家共同在线交流、探讨、合作、学习的愿望。通过观看视频课程、教学案例片段,进行话与话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思想和思想的共融,让我们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交流中深入研讨,在交流中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在交流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丰富信息。

3.小组分散培训。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学诊断活动。在共同研究的过程中开展合作,通过对课堂教学现象进行客观细致地记录、归纳、梳理、总结,从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到教学理论中查找问题根源并寻求解决方法,再回到课堂教学实践,以正确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提出诊断方法和教学建议,以达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完美融合,最后回归教学理论,以教学实践推动教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这样相互交流,借他人之长,补已之智短,利用集体的力量实现合作建筑工业群体的共同提高。

4.个人自学。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紧分分秒秒学习充电,多读对自己有用的书,进行读书研习,虚心向他人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进行教学研讨和提升,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工作中,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从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求、感悟、反思,时刻提醒自己用脑子工作,使自己逐步成为研究型、开拓型、全能型的教师。

(三)培训内容。

1.继续师德师风的培训。其内容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内容。

2.教育理论培训。其内容包括课程改革的内容,课程改革背景、目标、课程结构、教学策略、课程评价、课程管理以及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等。目的就是更新教师观念,吃透课程改革神实质,尽快适应课程改革要求。

3.科研素养的培训。学习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以科研促教研,培养专家型教师,建立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4.教学基本功培训。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把教学的各环节分解开来,逐项进行培训。本学期校本培训的重点,是市教育局重点“有效课堂”的相关研究,从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讲评、命题、评价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

(四) 培训重点。

认真贯彻执行《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和《温岭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实施细则》,全面开展省“十二、五”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1.通过参加上级培训,积极接收最前沿的教育信息,拓宽视野,丰富教育知识储备,优化教师专业思想。

2.建立和完善我校教师网络学习制度,扩宽教师的专业成长渠道,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建立学校自培体系,为教师的自主发展提供资源保证,精心打造一支乐于奉献、精于业务,具有一定教育理论素养的群体教师队伍,为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品位提供优质资源保障。

3.结合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方案,在教师中开展“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的集中培训,以校本培训和教师自主学习为主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科研能力。结合培训活动,在全镇教师中开展示范课、引路课、探索课的评选活动,同时结合叙事研究,小课题研究,研训一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立足课堂教学主渠道,围绕“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反思——课研”主流程,坚持以课改为核心,用课改的新要求来指导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建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行动研究的学习交流模式,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实效的提升,以此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月份工作安排

二月份

教师专业发展网上选课学校审核

各教研组拟订小组培训计划

四级课题立项公布

三月份

各级课题开题论证会

台州市XX年教研系统课题申报

台州市电化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结题

骨干教师外出汇报讲座

小组分散培训

四月份

1.台州市教研系统课题结题(4月6日)

2.小学班主任30学时培训

3.小学语文90学时集中培训(b班)

4.小学数学90学时集中培训(b班)

5.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主题培训(4.16----4.18)

6.体育动力损伤与按摩主题培训(4.18------4.20)

7.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短期专题培训(4.16----4.18)

8.校本集中培训

9.小组分散培训

五月份

大溪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汇编

学习新课程标准

小组分散培训

六月份

组织参加温岭市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比并上送

组织参加台州市教科论文评比并上送

一年期新教师考核

集中校本培训——省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平台操作说明

小组分散培训

七月份

第13篇

一、新教师阶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期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由“非专业人员”成长为“专业人员”的过程,在职教师专业眼光、专业品质、专业技能的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新教师的社会化与专业发展经验, 会深远地影响他们日后的专业发展取向和态度。新教师第一年的教学情况将极大地影响他们可能达到的教学效能水平, 特别是对教师行为起调节作用的教师态度,并且会持续数年乃至将影响整个职业生涯; 也将影响新教师是否继续留任。

教师专业发展是持续不断的连续过程, 存在内在的与外在的连续两种状态。内在的连续是指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是通过教师素质内化的过程,追求形成专业自我。而外在的连续是指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依靠社会环境的支持和保障。有研究认为, 新教师有以下三种发展的可能:

第一种, 习得了专业知能, 形成了开放的态度, 乐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和想法; 能批判地思考和反思, 不断地发挥创造力; 积极地参与校务, 投身教育改革; 养成了探索教育和教学, 不断学习的习惯; 逐渐成长为研究型教师。他们积极地进行自我拟定专业生涯的发展规划,更主要的是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体会到了为人之师的乐趣,得到了个人的满足, 实现了个人的自我发展和人生价值。

第二种,经过几年的摸索, 获得了求生的技能, 进入了稳定和停滞的状态。他们丧失了当初的热情, 满足于用已经获得的知能, 一直沿用使用多年的教学方法,无视学生的需要。虽然他们能达到教学工作的最低要求,但个人发展动力下降,专业知能很难得到提升,表现得碌碌无为, 对教师职业产生倦怠, 进入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原期。

第三种, 新教师在艰难的求生阶段很难适应现实的冲击, 而感到窒息无望。在重重的压力之下, 感到似乎被燃尽, 而离开教师职业寻求其它的发展机会, 去重新寻找丧失了的自信。

以笔者所在的潍坊市潍城区实验小学看,新教师从教后的表现基本可以分为以上三种情况,上文中的A教师较好的适应了岗位,体验到了教育教学的乐趣,并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成为正式的教师,多数教师属于这个行列。而B教师则找不到教师职业的乐趣,只好选择离开,也有个别教师在工作几年后转行或辞职。还有部分教师发展成为了第二种类型,教师仅仅是其谋生的职业,没有激情,没有爱憎,教育教学工作墨守成规。

二、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自主、有意识的的成长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伴随着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既有教师自身的原因,也有教师本人以外包括学校、社会、学生和家长等因素。

一是教师发展的内、外动力失重。教师的发展,既需要外部动力,也需要内部动力,外在动力着重于推动,帮助教师克服人固有的惰性,摆脱由教师职业特点所带来的重复生存的陈旧感,内在动力在于激发教师内在的生命活力,开发教师的创造性,促使教师自主生长。两种动力的形态对教师发展的价值、意义和促进方式是不同的。相比之下,内在动力比外在动力更重要、更关键,两种动力的有机结合才会建构起完整的动力机制。但当下教师的外部动力很强,内在动力却不足,一些教师常处于“被发展”的状态,(下转第141页)(上接第139页)久而久之,“被发展”不仅是未发展,还有可能倒退。这种状态不改变,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很难突破和跃升,自我超越的状态就很难出现。

二是教师评价的发展性成分不足。现行的小学教师评价多以奖惩性为主,在这样的评价环境中,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使自己的行为、心理以及取得的成果符合外界预先制定好的评价标准,这就使得教师关注的不是自己在专业技能上的提高和教学能力的改变,而是如何尽可能多地获得可以显性化的且与评价标准相一致的成绩。这样的评价虽然对加强教师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从本质上来说,它却窒息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愿望和要求,不利于教师形成专业发展的需要和动力。在与教师接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对现行评价方法表示不满。

三是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在现实当中,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基本停留在口头和文件中,践行的措施比较少。新课程改革实施已经多年,但不少学校还是墨守成规,遵照固有的经验和做法,改革局限在部分教师和班级内,在这种情况下,专业发展被放到了可有可无的位置,突出表现为:教师工作量繁重,规定听课节数、撰写论文篇数、批改作业量,教师事务性工作缠身,很难抽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专业发展;经济保障缺失,学校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校舍改造、设施维护上,很难抽出专项资金系统安排教师参加进修和继续教育等培训。

三、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教师专业发展不是终结性的、一次性的, 而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应当紧扣教师群体特点,对内激发动力,调动教师自觉、主动发展专业;对外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条件,只有内、外用力均衡,协调一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提升专业意识,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作为教师在其专业发展中的重要心理因素,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有助于培养教师的专业责任感, 提高教师的判断力, 推动专业发展。李嘉诚先生曾用鸡蛋作比较,他说,从外部打破,鸡蛋就变成了别人口中的事物;自己“打破”自己,鸡蛋就诞生了一条新的生命。人生亦然,从内部打破,就是自我唤醒生命活力,就是不断的自我超越,只有超越自己,才能超越别人;超越别人不是目的,自我超越才是目的,才会获得可持续的发展。教师要获取专业的发展, 首先要有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 然后在这种需要和意识的指导下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和鼓励教师,确立起共同的理想,让教师有发展的主动和自觉。

二是助力骨干再发展,变“高原”为“高远”。骨干引领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骨干的高度和水平就是教师群体未来的高度和水平。设立“名师工作室”,本着“骨干教师需要什么,学校就给什么”的宗旨,提供必要的经费,一人牵头,吸收志同道合的教师参与,形成团队,为骨干教师搭建进行对话和交流的平台,以使他们实现教学经验的共享、教育思想的碰撞。组建“教育教学督导联盟”,吸纳品行端正、业务能力强、敢讲真话、脚踏实地的资深教师参与,赋予他们职责权利,树立督导权威,放手让他们围绕教育教学进行督查和指导,激发责任感,不仅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还引领和带动其他教师。

三是要创新评价模式,变“奖惩性”为“发展性”。评价的实施对于开展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评价中注入更多的发展性理念,尊重教师的人格尊严,以教师成长和发展为导向,关注教师的每一步成长发展,可以引导教师把专业发展的需要与集体的需要相结合,容易形成一种真诚合作的新的同事关系,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第14篇

关键词 新《纲要》;园本教研;教师专业成长

“园本教研”是将教学研究重心下移到幼儿园,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专业理论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与理论的提升,是保证新《纲要》的贯彻实施向纵深发展新的推进策略,使幼儿园具备研究的能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从而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一、立足园本培训、促进园本教研的发展

我园的园本教研活动在幼儿园内部进行,重新梳理各岗位职责,明晰园领导、教研主任、教研组长和教师的工作要求,并制定出计划,鼓励教师理论导读、实践展示、科研研讨,大活动主持等自我挑战项目的积分制度,为教师搭建自我挑战、自我展示、自我加压、主动发展的平台。采用内部策略和外部策略进行园本培训,内部策略以培训地点是实际的教育教学情景,培训主题是发生在教师身边的教育教学事件,培训的方式是教研组教师理论对话、师徒结队、教学实践、定量定性评价。外部策略以专家们来园对话、质疑;改变管理策略,取消统一课表,减少固定作息时间和不适当的评价标准,让教师在较大弹性空间内自主教学、开拓创新、大胆实践。

1.召开区域活动现场会

为充分发挥园本教研实验基地的示范和带头作用;每学年度,都召开园本教研座谈和经验交流会,有创新园本教研和教师园本教研两种形式,主要通过经验交流及现场观摩进行,提高了幼儿园的区域活动质量。

2.师徒结对

为了提高新教师、年轻教师质量,培养骨干力量,我们采取了师徒结对帮扶方式。要求教学主任、教科研主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至少与1-2名新教师、年轻教是开展师徒结对,教学帮扶活动。带教内容采用“跟岗学习,上示范课,听指导教师观摩,共同备课,QQ流平台”等形式。师徒结对,进一步增强了师徒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新教师和年轻的专业发展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互动平台。

3.园本教研案例、论文征集

为培养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定期开展幼儿教师园本教研案例、论文征集活动。收集园本教研案例,开展评选活动,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观察了解幼儿、分析研究教育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促进教师自主反思、自主研究、自主成长。在科研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坚定科研发展目标,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深化课程改革。进行了幼儿园的主题环境创设及园本教材的编写。在新《纲要》精神指引下,重视园本教研活动开展,积极努力地进行深索,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评优活动、撰写教学随笔与反思,教师都能积极参与活动,精心准备,活动后的个人反思与集体评析,使教师进一步提高了自身评析能力,同时也帮助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教师的科研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多名教师在国家级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二、园本教研有突破,效果显著

1.园本教研意识显著增强

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打破教研孤军作战的局面。通过园本教研让教师明白学习是一个共同体,营造了民主、平等、开放、合作的教研氛围,打破了一般教师没有话语权的局面,从“说”做起,创设“说”的机会,尊重“说”的权利,培植“说”的勇气,锻炼“说”的智慧。教师有了想说、敢说、有机会说的空间,园本教研才有了“研”的基础。

2.教研氛围空前浓厚

园本教研的开展,变过去关注教师的“教”为研究教师的“教”与“学”,让教师从主观内需角度接纳园本教研,践行园本教研,并努力追求园本教研的价值和效益的最大化。

三、园本教研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当前园本教研中存在一定问题,重公开课,轻常态教学。重“展示”轻“反思”,展示提供了一个讨论问题的载体,载体有了,问题却没有了,载体做得很漂亮,老师反思的时间却很短;反思往往做得很肤浅,没有去深究。重“教学型”教研,轻“研究型”、“学习型”教研。“教学型”只是把教师看作传递知识是工具,幼教工作是谋生的职业而非事业。研究型的教研如果不做,会导致教研没有深度。学习型教研,以学为着眼点,学习型教研主要是帮助老师提高学习能力,引导老师去阅读。培养老师读书习惯,通过教研提出倡议,交流各幼儿园解决老师实际困难的经验,推动老师从读书中获益。

四、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新《纲要》贯彻过程中,幼儿园立足本园实际,扎实有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为教师的教育实践工作提供有力地支持和帮助。园本教研作为幼儿园推进课程改革发展进程的战略制高点,其重要性在大力倡导幼儿教师自我发展的今天日渐突出,它是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的桥梁,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的有力途径。它从了解教师、深入课堂、现场观摩、参与体验、剖析解读、方法步骤、实施策略等多角度全方位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第15篇

一、 寻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分析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外因素

教师本人是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身因素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教师是其专业成长中的决定性因素。包括教师专业发展意识、职业认同、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教师知识观;教师知识管理能力;教师身心素质等。而教育经济制度及政策法规、上级领导的态度、教师间的合作关系等外部环境因素也对教师专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将全园教师分成新手期(1-3年)、成长期(4-8年)、成熟期(8年以后)三个阶段,并设计了三份问卷,充分了解教师的需求、困惑和期望。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新教师最喜欢的园本教研是教学观摩、经验讲座;成长期教师最喜欢的园本教研形式是一课三研、网络论坛;成熟期教师最喜欢的园本教研形式为专家讲座、沙龙论坛。

二、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法

1.专家引领

园本教研提倡幼儿园即研究中心、活动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同时,园本教研如果只是局限在老师们之间的研讨、交流,那只能是“萝卜烧萝卜”,小有味道。园本教研还必须积极寻求专家的指导,在与专家教师的互动与研讨中,品尝到“萝卜烧肉”的鲜美味道。因此,我园参加了区、市级以上的立项课题研究,成为了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研究实验园、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基地园;利用苏州紧靠上海的有利条件,积极参加上海研究中心“创建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组;与南师大、苏州幼师等高校组成科研协作组,借助科研专家力量,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拓展思路、树立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实践体验

园内教研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经过几年摸索,其中“一课三研、行为跟进”最为我园广泛使用。

第一研——行为跟进,在教学中。立足于以教学为载体,将观念更新和教学行为的改进结合起来。在原有的教学经验、水平的基础上找亮点。立足本园、基于老师,使教师充满信心。这里的目标是:支持教学、改善教学、改变教学。

第二研——行为跟进,在对比中。二研中,大家将“研”建立在两课的对比中,注重在幼儿的学习需求、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教研群体等“四要素”的相互关系中探究发展,构建“相互合作的探究性关系”。而此次的要领是:聚焦教师、教材、幼儿以及学习环境,将观念更新和教学行为的改进结合起来。

第三研——行为跟进,在体验中。行为跟进是全园教师的“合作性同事关系”,因此执教者不仅仅是年轻的教师,还有一批具有一定经验的骨干教师,所有教师都站在平等的立场上共同创造教学方式,从而激发所有参加园本教研的成员们进行思考,调整改进教育策略,使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能力在观察、反思与改进中不断地得以发展与积淀。

3.分层培养

俗话说:目标是工作的航标。因此,我们结合幼儿园教师的年龄结构特点,引导每个教师自我分析,自我认识,准确分析自己的能力、兴趣、特长、需要等,清楚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诊断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主要问题,为自己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在目标的激励下,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行为实践研究中,以实现自我,完善自我。

(1)新教师试一试——尽快成为合格教师。新教师的前三年是适应期和磨合期,更是专业成长的起始阶段。新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态度,爱孩子是第一要素,平时多关注孩子一点、手勤一点、脚勤一点、嘴勤一点。目标是要站稳讲台,做个虚心好学的合格教师。业务方面,我们新教师开展“模仿一节幼儿园的成品课”,让其初步掌握课堂教学要领。

(2)青年教师秀一秀——积极成为骨干教师。工作5年以上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是专业成长的关键期,我们积极引领这一阶段的教师努力成为一名反思型的骨干教师。通过“优质课大比拼、才艺秀”等活动,促使教师探究学科智慧,强调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达到对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3)老教师亮一亮——努力成为研究型教师。针对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为防止她们的职业倦怠,我们创设机会,如:开展“老教师亮一亮”活动,帮助她们通过专业研究,成为专家型教师,使其工作获得尊严和生命力,取得一定的学术地位,进而改善自己的社会形象与地位。

4.课例研讨

师徒结对式课例研讨主要是成熟期的老师与新教师、成长期的教师结成对子,然后根据两人的兴趣和特长,老教师开展经典回放课例,新教师对应开展一课三研“模仿课”、成长期教师对应开展“创新课”的研讨。

(1)经典回放——模仿课(这种课例形式适用于帮助新手期教师)

我们先让骨干教师执教优秀教学活动。然后让新教师来模仿。通过活动,使新教师掌握上课模式。当然,即使是模仿研讨,新教师也仍然会产生重形式、轻目标;重整体、轻细节等问题。

(2)经典回放——创新课(这种课例形式适用于帮助成长期教师)

我们先请成熟期教师向成长期教师执教自己曾经获奖或者开放的经典课例,然后,成熟教师在说课评课之后命题,请成长期教师在观摩的基础上进行同题异构,这类活动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幼儿园原先的优质教育资源,发挥成长期教师的创新意识。运用在开放活动中,既继承了传统,又发扬了创新,取得了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5.理性反思

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种学习、研究、反思、实践的动态过程,其过程的实现渗透于教育实践活动各环节之中,在鲜活的教育实践情景下解决问题,把工作过程看成学习的过程,把学习作为自己自觉追求的一种行为,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目标,以教师反思为中介,由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提升教育研究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是促进成长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6.建立档案

为了记录教师的个人成长足迹,我们在研究中,设计了系列记录表,《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目标计划书》、《教师参与园本教研活动记录》、《幼儿个案观察记录》、《教师专业发展评估考核指标》、《与研究对象的交流记录》、《课题组成员研讨活动记录》、《开展园本教研活动记录》。要求不同层次结构的教师及时记录,并整理归档。帮助教师构建了一个自我反思、交流的平台,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自我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大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