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县档案局三年工作计划范文

县档案局三年工作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县档案局三年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县档案局三年工作计划

第1篇

规划局201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模板:

今年以来,XX市规划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及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围绕“两聚一高”目标任务,紧扣“五个牢牢把握”工作导向,按照“大城市”定位,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积极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努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在完善规划体系中强化发展导控

以总规修编为契机,加快完善《XX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确立的“总体规划-单元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四级规划编制体系,加强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和控制,努力实现全市空间管控“一张蓝图”。

1.初步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多规融合、存量盘活”为导向,以“生产、生活、生态”和谐互动为要求,划定了统一的城镇开发边界,确定了建设用地总量,形成市域范围内功能结构完备、要素配置合理、通勤就业均衡、生态环境良好的空间发展格局,并积极融入海绵城市、绿色建筑、特色小镇等发展理念。目前正在优化调整用地布局方案,预计6月份完成最终成果论证工作。

2.积极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及调整。一是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全市单元规划确定的边界逐步开展各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已完成F06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C12、E05单元控规初步成果,B11单元正在开展前期调研工作。二是落实水乡古镇发展要求,基本完成千灯、锦溪、周庄老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在对重点地块进行修建性详细设计。三是协助相关区镇按照法定程序推进控规编制、调整、报批工作。报批完成张浦镇城东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花桥国际商务城南部生活区、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完成花桥经济开发区、陆家镇、锦溪镇等相关区域控规调整方案。

3.组织开展重点地区城市设计。一是组织开展杜克科创小镇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方案征集工作,以“XX智谷”为总定位,征选国内外6家设计机构开展方案设计,现已全部提交最终成果。二是组织开展前进路、长江路道路沿线景观提升设计。根据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导则,以前进路、长江路为试点进行深化研究,着力提升城市形象品质,现已完成初步方案,正在进行深化设计,计划6月份形成最终成果。三是进一步完善苏州市域轨道交通S1线(XX段)沿线城市设计,以交通引导理念优化城市功能品质,已基本形成成果。

4.不断优化镇村规划。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编制完成《XX市锦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由省住建厅组织论证通过,报省政府批准实施。会同市文物部门开展第八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工作,经省住建厅、文物局组织审核并报省政府批准,巴城镇成功入选“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根据《XX市镇村布局规划》,我市所有31个特色村、189个重点村和218一般村(除高新区22个一般村无编制计划外)已全部形成规划成果,今年上半年,按计划继续推进村庄规划成果的公示、论证及审批,完成千灯镇歇马桥村村庄规划公示、锦溪镇计家墩新乡村生活项目规划报批工作,以及周市镇26个自然村、淀山湖镇6个自然村村庄规划的审查、论证工作。

(二)在狠抓专项规划中增强城市功能

1.增强城市民生功能。进一步推进《社区服务设施规划》,确定中心城区核心区范围内社区、街道的行政边界。并以亭林片区为试点,完成深化设计方案,构建社区服务设施配置模型,正在开展青阳片区深化设计,计划6月份形成详细方案。

2.优化城市生态功能。继续推进《XX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现已完成草案,基本形成市域各片区海绵设施建设管控原则及技术指引。加强区镇对接,进一步深化《XX市城市“六线”控制规划》,涉及道路红线、河湖水系蓝线、绿化绿线、重大市政设施黄线、历史文化保护紫线、轨道交通橙线,并将道路红线、河湖水系蓝线录入规划综合信息平台,便于日常审批管控。

3.提升城市交通功能。继续积极推进苏州市域轨道S1线XX段规划建设,完成《苏州市域轨道S1线XX段沿线交通一体化交通详细规划设计》、《苏州市域轨道S1线施工期间交通疏解方案》中期成果。及时启动XX市综合交通规划、中心城区停车系统规划等。

4.升级城市市政功能。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编制完善《XX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成果,并报请市政府审批通过。为规范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建设步伐,配套起草了《XX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草案)》。为降低建设成本,提高综合管廊建设可行性,向市轨道办呈报了《关于与苏州市域轨道交通S1线同步建设综合管廊的请示》。目前,XX市中心湖二号路地下综合管廊已开工建设。为合理布局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有效指导我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XX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布局规划(2017-2030)》成果,并报请市政府审批通过。

5.完善城市文化功能。为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高质量完成市博物馆、美术馆方案设计。根据《XX市城市雕塑规划》和《XX市雕塑规划管理意见》,开展了第一批雕塑设计方案的征集活动。第一批公开招标的2个点位已经完成方案招标相关工作;另外7个点位海选工作也已完成专家评审。

(三)在推进改革创新中优化审批管理

1.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并报城建例会讨论。完善规划编制制度建设,拟定《关于进一步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通知》,从协调机制、成果入库、动态维护、调整程序等方面进一步规范我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为规范工业项目规划方案设计,加强对方案的审查指导,结合XX市规划管理实际,制定了《XX市工业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技术审查导则》。为全面推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与市住建局、交通局、水利局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在工程项目中运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审批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并在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实施运用。

2.努力推进审批服务创新。为提高审批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方便群众办事,打破传统审批的固化模式,创新推出“容缺受理”弹性审批流程。对主要条件具备,次要条件或手续欠缺的审批事项,放宽受理门槛,提前进入审查,予以“容缺受理”。并通过跟踪服务,主动沟通,确保缺项及时补正,实现依法服务、特色服务、高效服务的同步到位。为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方便基层办事,在“表单整合、项目申报、网上审批”三个环节创新推出“嵌入式”服务。通过“三表合一”建立嵌入式申请、标准格式落实嵌入式管理、共享数据实行嵌入式审批,非工业建设项目申请材料由原16项缩减为9项;工业建设项目申请材料由原10项缩减为6项,切实方便了项目报建,提升了服务效能。上半年(截至2017年5月16日)共完成规划设计方案审查59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8张,用地面积75.34万平方米;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408张,建筑面积177.86万平方米;核发验线证明68张;核发建设项目规划核实证73张,建筑面积189.24万平方米;受理及审查店招店牌、户外广告21件。

3.着力加强规划执法监察。建立在建项目双随机抽查工作机制,对管辖范围内181项在建项目进行全覆盖监管。通过区域联动,开展拉网式违法建设排查认定工作。积极参与“263”专项行动,联合各区镇规建部门对全市538家重点监管工业企业的规划建设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已完成排查372家。对《2017年苏州市列入省第十三批清洁生产审核重点企业名单》中我市涉及企业(46家)规划建设情况进行专项排查,完成排查35家。对《XX市化工企业联合执法检查工作方案》中涉及企业(143家)规划建设情况进行排查,完成120家。上半年(截至2017年5月16日)共立案处罚违法建设案件6起,做出违法建设认定移交291件,切实维护了规划严肃性。

(四)在现代技术运用中夯实规划基础

1.启动全市用地信息普查(重点单元)。拟在测绘XX市大比例尺“全要素”地形图基础上,通过对用地信息和建筑信息的普查,生成带有多种属性信息的标准化地形图,并引入三维实景技术,构建具有实景可视信息和丰富用地、建筑信息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为XX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土地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已完成项目招投标。

2.完善规划综合信息平台。继续根据实际需要扩充平台功能,完成了规划监察系统建设工作,开发了在建项目“双随机”监察系统,实现了建设项目规划批后监管及违建入图入库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完成了全市城镇未治理D级危房档案信息化入库工作。配合经信委核对了全市工业企业信息。下一步,还将完成网上报建系统建设及应用拓展项目建设。

3.推进2017年XX电子地图更新、地下管线数据更新测绘。

(五)在“六个一”大走访中密切联系群众

制定了《XX市规划局常态化推进“六个一”基层走访调研工作实施方案》,第一时间召开“六个一”基层走访调研工作动员大会,对全局常态化开展走访调研目标、任务、要求、组织工作作了全面部署。领导干部带头,全员参与,紧扣“两聚一高”,强化政治责任,突出问题导向,全局19个走访调研小组对所挂钩的周庄镇高勇村、双庙村村民家庭已全部走访一遍以上,仔细了解家庭情况,深入收集村民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并作了详细记录。对能当场能解决的给予反馈解决,对不能解决或需转办的,做好解释工作或给予转办。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在积极延续、加快推进、全面完成上半年正在开展的工作的同时,下半年,我局还将注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抓总规落实

在完成总规成果论证、报批的基础上,加快总规的实施步伐。根据总规要求,及时指导各镇开展镇总体规划的修编。根据《关于推进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及《XX市单元规划》,逐步对城市核心区所涉及的单元及跨区镇行政界线的单元组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下半年重点完成B11、C12、E05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对市域其它发展单元,指导各区镇根据单元定位,明确编制要点和内容,力争于年底前完成控规编制。

2.抓城市设计

适时开展城市总体设计,强化地域特色、建筑风貌、城市文化的“基因”传承,提升城市品质品位。积极推行全市拟出让地块必须预先开展城市设计工作。

3.抓存量更新

结合危房治理,开展城市更新规划研究,计划完成老城区及城北地区6个片区的更新规划研究工作。突出民生改善,推进被撤并乡镇更新研究,重点完成张浦镇大市地区和千灯镇石浦地区更新研究。立足产业特色,围绕打造全市10个特色小镇目标,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引导和方案设计工作。

4.抓空间拓展

城市地下空间作为空间延伸拓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应予积极利用。按照建设紧凑型城市要求,大力开展XX市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修编,结合轨道交通S1线沿线站点地下空间规划设计、城市地下人防规划等,推进轨道、管廊、人防等多规合一,重点研究地下空间的横向连通开发及竖向分层立体综合开发,进一步提升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5.抓生态控制

结合规划工作实际,继续全力配合及推进“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加快完成海绵城市、六线控制、绿道网等专项规划,切实在引导和保障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方面贡献规划力量。

6.抓交通引导

结合新一轮总规及控规编制,根据新的城市发展战略布局及方向,高标准、高起点开展新一轮《XX市综合交通规划(2017-2030)》修编,进一步优化城市现代化交通体系。完善轨交S1线配套规划的同时,适时开展XX轨道K1线预可行性研究,为XX进入轨道交通时代奠定坚实基础。继续开展“自愿停驶,绿色出行”实施方案及运营管理平台建设,引导城市交通方式转型。

6.抓体制改革

继续完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推进完善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继续推进“容缺受理”流程,将服务固化为制度。由规划综合信息平台支持,增设“容缺受理弹性流程(试运行)”,同步进行电子审批,实质性提速增效。促进全市统一运作规划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统筹规划智慧政务建设,强化对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支撑作用。

7.抓执法监察

继续完善、实质运用规划移动监察系统,推进违法建设认定情况入图入库,提升执法监察效率效能。运用双随机抽查工作机制,切实做好在建项目定期检查、抽查工作,力争早发现、早制止,减少未报先建、批建不一现象发生,切实履行好事中事后监管职能。

8.抓调研走访

扎实开展、圆满完成“六个一”基层走访调研,倾听搜集基层、百姓心声,切实解决基层、百姓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档案局201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模板:

上半年,我县档案局新一届领导班子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五大”发展理念,紧扣项目落地年,聚焦“一路二水三项目”中心工作,以面向社会,服务民生为重点,以拓宽档案发展领域、深挖档案文化资源、提高档案利用价值为抓手,树立“科技强档、依法治档、服务活档”的新理念,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基本做到时间过半,目标任务完成过半。

一、强化项目建设

一是启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项目建设。今年县上安排我局爱教基地建设专项资金x万元,主要用于多媒体报告厅建设。目前正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包括基础装修工程、视频器材、桌椅采购,项目将6月底前全面完成。

二是开展门禁系统项目建设。安排落实项目资金x万元,通过招标,配备馆内24小时温湿度监控设施和档案馆(库)门禁系统。项目正在施工中,6月底前将全面完成了各项设施的安装工作,届时将使我县档案馆库现代化、规范化建设大步向前迈进。

三是启动数字化项目建设。落实数字化项目资金50万元。近段时间以来,我局对多家档案数字化机构进行了调研,参观学习了遂宁市、市中区等档案局数字化工作先进经验,对比了我县档案工作和项目经费情况,研究确定了我县今年数字化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目前,该项目正开展需求论证,拟于6月份完成项目招标,年内完成今年的数字化目标任务。

二、强化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是档案“三大”体系建设之本,是服务经济、服务民生、服务中心工作之本,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围绕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上半年,我局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制定我县档案工作纲领性文件。为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省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通过积极主动向县领导汇报,与县委办、县政府办等相关部门协调,由县委、县政府两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x委办发﹝2017﹞x号),对我县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档案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工作目标。

二是加大我县档案移交力度。根据我县新馆建设的情况,由县政府办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县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到期档案移交工作的通知》,对全县近二十年应移交的到期档案制定了接收计划,明确了应移交进馆档案的范围、质量要求、移交程序、组织领导作出明确规定。今年底前,我局将对全县56个单位2006年前整理规范后的档案全部接收进馆。

三是创新档案工作,引入中介服务档案工作。自今年以来,县档案局大胆探索,立足单位工作实际和新形势下档案管理服务的要求,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在确保档案保密的前提下,推广政府购买档案事务服务。规范并支持档案中介机构、有关专业机构提供档案管理技术、设施、劳务等服务,激活社会资源、节约成本、规范服务、统一标准,通过政府采购,选出了两家质量可靠、服务优良的档案中介机构供各单位选择,作为我县各单位专业档案服务机构,促进了我县档案整理规范化上档升级。

四是加大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根据我县档案移交工作实际和档案整理新规则的出台,今年4月11日,我局和县行政学校联合举办了全县档案工作人业务培训班,专门聘请乐山市档案局业务专家实地授课,全县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服务中介机构等100余名档案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我县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为全县档案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是规范整理遗留档案。对十年前移交到我馆的转制破产企业共22个单位未整理的档案约x卷,积极组织人力、物力进行规范性整理,于6月中旬整理完成进馆。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快档案数字化工作。数字化项目将是我局今后几年持续的一项重点工作,要制定和完善数字化三年规划和实施方案,力争于2020年我县馆藏档案全部实现数字化。

二是加快档案数字化进程和档案移交进馆工作力度。对列入今年移交进馆的56个单位,加强档案规范化整理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力度,增添新措施,确保在年底前全面完成工作目标任务。

第2篇

2010年,是国家实施第五个五年普法规划的第三年,深入开展“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措施。为使普法和行业治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年来,我们按照省档案局《关于在档案系统内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的具体要求和部署,在市、县法制局和法建办的领导下,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坚持依法治档,深入推进档案依法治理工作,使广大干部和职工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律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责任,建机制,强领导

法律法规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是整个社会活动的基本准则,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是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依法治档也是促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重要保障。为此,我局领导班子十分重视各项法律法规的教育和宣传,尤其是加大了档案法律法规的学习,在单位内外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宣传氛围,*到领导班子及成员依法行政,职工法律素质不断提高,从而推动全县档案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目的。局党组按照“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的措施,为普法工作取得成效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是抓好宣传发动。我局在普法教育工作上有着较好的基础,从“一五”到“五五”普法,局党组始终把普法工作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坚持常抓不懈。由于我县是农业大县,人民的法律意识十分淡薄,尤其是对档案法律法规认识不够,起初局党组就把“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放在了“以法制宣传教育为基础,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依法治理为重点,进一步加大依法治理力度”这样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大家明白档案的价值,从而在思想上认识到档案工作重要性,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把启动“五五”普法教育和开展依法治理工作作为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动力来抓,积极营造“五五”普法工作的氛围。通过召开党员大会、职工大会等各种会议,将“五五”普法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步骤及要求贯彻到各股室;通过张贴各种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横幅等有效形式的宣传发动,大造“五五”普法声势,让职工入耳入脑,在理念上接触、认识、理解“五五”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从而对“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有一个总体、概括的了解和认识,做到人人知道,个个明白。同时各股室结合实际,在制定本股室的措施和目标的基础上,将普法教育目标分解到个人,让职工知道自己该学什么,怎么做,使“五五”普法有了非常扎实的群众基础。二是抓普法机构的健全。为了加强“五五”普法工作的领导,局党组把“五五”普法工作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建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馆)长姜成相同志任组长,副局(馆)长柏慧、王励长为副组长,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普法领导小组;成立了“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并与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有效结合起来,实现多层面、多角度的网络体系。局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职责明确、工作制度健全,把法律法规的学习纳入工作的总体规划,局普法领导小组每年不定期召开会议,并积极与县人大、司法局、法建办沟通,不断分析、检查、研究、交流、汇报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各种措施。由于领导重视,经费落实,使我局的2010年普法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全县的档案法意识日益增强。三是抓规划和责任落实。局领导根据省档案局《关于在档案系统内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的具体要求和部署,结合本单位实际,针对职工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按照突出重点,责任到位,层层抓实,严格考核的思路,制定了局第五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和各年度工作计划,从指导思想、对象内容、步骤方法、进度安排、工作职责等方面都做了具体的要求,并将普法工作的工作指标通过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分解落实到各股室,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在普法教育工作上,坚持做到年初有部署,年内有检查,年度有总结,并通过年初的计划与整个效果有机结合起来,分析经验教训和得失。四是抓普法宣传员的培训。根据我局在“一五”至“四五”普法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在“五五”普法中我们高度重视普法宣传员队伍建设,并以此带动全局普法工作的进行。在普法宣传员的基础上,成立了以机关支部书记郭冀渠、各股室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档案普法宣讲队,深入到业务指导各单位进行普法宣传,加大了普法工作的力度,让大家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发挥普法宣传员骨干作用,提高他们的水平,局(馆)在购置一些法律书籍、宣传学习材料和音像材料的基础上,还邀请有关专家来局进行专题辅导、培训、以案说法,提高了广大职工的整体素质,使普法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提素质,重宣传,强队伍

经过今年的普法宣传教育,我局广大职工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大家在学法的同时,也学会了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把法律作为一把尺子来衡量身边所发生的事情,深切感受到了在法制社会法律的重要性。一年来,许多职工自觉地用所学到的法律知识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现实问题。把学法和用法很好地结合起来,特别是通过县人大与档案工作人员下基层、进单位活动,让各级干部更加认识到档案在社会的作用和价值,对社会文明和进步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局(馆)领导班子及成员发挥表率和带头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自觉学好法、用好法。在制订2010年的学习计划时,安排了不少于7学时(其中集中辅导不少于4学时)的法律知识学习和讨论。并认真做好记录。在学习内容上结合工作实际,将行业法律法规、基本法律知识与政治理论学习穿插学习,加强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保证普法工作落到实处。如在学习《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职工带薪休假工作条例》等的过程中,局党组一班人深刻感到《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为我们依法治档提供了很好的法律依据和保障,曾多次分专题学习,并就局领导、各股室的职能、职工的权利和义务、工作的任务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把思想统一到法的精神上来。为保证学习质量,局党组在分专题进行讨论时,多次吸收有关股室负责人参加,共同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并与机关效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法制教育融入效能建设之中,通过学习和讨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拒腐防变的能力不断增强,工作作风明显改变,未出现违法违纪现象。今年,我局就积极与县人大办联系,并加强了《四川省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和《四川省<档案法实施办法>》的执法检查,对全县所有乡镇和县级部门的档案工作进行了检查和指导,大大提高档案工作在人们心中的认识,接受的档案资料和档案室规范化管理不断增加。

(二)注重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在法制宣传教育上,除了进行必要的集中学习外,更多地采取职工喜闻乐见的各种宣传方式来普及法律知识,使法制宣传方式方法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搞好四个结合。首先是普法集中学习与分散教育相结合。在普法教育中既有集中学习,又有分散个人自学。其次是普法教育日常工作相结合以更好地增强教育效果,寓教与乐。同时根据职工特点,进行形象化教育。如在来单位咨询和购买装具的人员,进行档案业务指导和示范,讲解档案法律法规,增加大家对档案事业的认识。三是普法教育与开展各种有益活动相结合。如组织职工参加“法律知识竞赛活动”、档案执法考试等职工喜欢的法制宣传活动,开展档案业务探讨,寓普法教育于知识竞赛之中,强化职工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四是普法教育与四川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工作相结合。通过规范化管理促使各级档案工作科学化、法制化,提升对发出法规的认识,从而自觉执行档案法律法规,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三)认真做好国家档案局8号令的行政审批。今年,在市档案局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了各乡镇和县级部门的《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审批工作。通过宣传、培训、现场指导等措施,让全县各级各部门认识到国家档案局8号令颁布的重要性,从而积极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之中。我局还成立了8号令的审批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亲自抓,分管领导主动抓,业务工作人员具体抓,并在8月专门指派领导和业务人员入住“*县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受理此项工作。目前,我县贯彻国家档案局8号令审批工作已全部结束,成效显著。在开展审批工作的同时,我局也积极贯彻上级关于“两集中、两到位”的要求,实现了服务、指导、审批一体化,提高办事效率,也改变了工作作风,深受大家的好评。

三、抓认识,注结合,促协调

第3篇

一、组织落实

首先成立了由校长、省档案局局长、教育处长、系主任以及辽大档案专业教授组成的产学合作委员会,负责制定产学合作的发展方向。其次,成立档案专业建设委员会,协调学校与各档案部门的关系,参与专业建设,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学校还聘请档案部门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档案实践业务指导,使学生真正获得职业训练和工作经验,通过多年的实践,效果良好。

二、制定专业建设目标

通过3-5年,建立一个科学、完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教学体系。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先进性、综合性的特点,重组课程体系,以核心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模块式现场教学为特色,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使教学设备达到国内档案教育行业先进水平,努力探索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使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达到1:1。营造档案职业环境,注重学生档案职业素质及应用技能的培养。开展教学管理的研究和实践,组织教师编写符合高等职业教学要求的专业教材和实验教学指导书,营造培养学科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双师素质教师的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特色,建立以学院和省内档案部门相结合的产学研人才培养机制。把档案专业办成师资力量雄厚,实验实训基地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办学条件良好、教学管理模式先进、人才培养模式科学、教学质量优良的品牌专业,为档案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构建适合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校内环境

1.适时制定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大纲。以教学质量为中心,把握档案职业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两条主线,坚持培养目标与社会用人需要紧密结合,教学体系的改革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原则,构建“一主两翼”的教学体系、“633"教学模式、“5+1”的教学进程和“483'’的人才特色。

“一主两翼”的教学体系,指在档案专业建设过程中,突出培养目标,注重素质教育,通过对课程的整合、内容调整、辅修的拓宽、整体优化的方式,建立以基本素质和档案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双翼”丰满的教学计划。

“633”教学模式。“633"是指教学过程中的“六个模块,三个不断线,三个结合”。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把知识、能力和素质分解成形成“六模块”即公共基础知识模块、专业基础知识模块、专业知识模块、实践与技能知识模块、人文知识模块以及经济管理知识模块教学。“三个不断线”具体指计算机、英语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三年连接不断线,“三个结合”具体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相结合。

“5+1”的教学进程,指课堂教学安排在前5个学期进行,期间进行必要的认识实习、参观和设计等内容。第六学期进行技能实训、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483”人才特色是指档案专业毕业生应具有“四功、八能、三适应”的特色。“四功”指计算机操作基本功,应用文与公文写作基本功,英语基本功和档案管理基本功。“八能”指信息录入与存储能力、速记能力、装裱能力、档案复制能力、档案保护能力、声像制作能力与合成能力、传统文件与电子文件的管理能力、网络传输能力等。“三适应”指适应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一线职业岗位需要,适应档案管理行业工作需要,适应继续教育需要。

2.得到档案行业的支持,有专项资金来建立校内实训中心。我校同辽宁省档案局、辽宁大学和本溪市档案局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辽宁省档案局投入的教学及基建费总额近800万元。2005年,又从中央与地方高校共建基础实验室经费中,得到83万元的扶持,现已建立了功能齐全的9个实验室。实训中心既能进行技能训练,又可开展课题研究,既可进行实验、实习,又可进行岗位实践;既可为学生按行业要求设计实训项目,又可模拟仿真实习过程,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深入了解现代化档案管理的全过程,还可为档案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职业培训创造条件。学校把校档案室作为档案专业实训基地,并配备了较为先进的设备、设施,满足实训要求。

3.创建职业技能鉴定站。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创建开放性职业技能鉴定站,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立一定的职业技能课,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培训获得职业技能证书。目前我专业承担文秘资格证书,摄影师资格证书和办公软件操作员资格证书的培训任务。

4.努力造就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合理,学历、学位层次高,有多年的办学经验。10名教师中,高级职称4名,中级职称4名,初级职称2名。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我专业同市档案局联办的“档案中介服务部”,在面向全市档案部门立卷归档和整理过程中,使师生参与技能业务;在指导实习中学习,教师到校内产学合作基地指导检查学生实习时,深入了解业务环节,亲自动手;在技术开发中业务得到发展,同市档案局一道开发“文档一体化”管理软件得以推广,使教师和学生开拓视野。利用寒暑假,安排师生到行业、到企业参观访问,为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改革教育内容及方法收纳第一手资料和信息。为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建立了平台。此外有大批同学参与到市档案局业务指导和具体立卷、整理工作。

5.资料建设。档案专业注重资料的收集工作,现有杂志20余种,专业书籍3000余册,此外还有光盘、录像带等教学参考材料,便于师生学习、研究和了解档案工作动态,同时我们同市档案局建立亲密合作关系,市档案局保存档案资料、工具书也可以无偿供我专业师生查阅,做到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利用、取长补短。

四、在校外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

1.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立了以本溪市档案部门为主体、以省内各市(县)档案局(馆)为辅的永久性实习基地17个,聘请了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实习指导教师38人,签署了产学合作协议。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使学校的教学与档案工作实际相结合,师生与劳动结

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从而保证了教育质量和社会需要,聘任高水平的兼职档案教师队伍,对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整体科研水平,特别是对加大培养“双师型”教师有极大帮助。面对众多高职学生,需要多种岗位技能的学习和训练,需要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场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弥补了校内实习中心的不足,使学生能够掌握具有较实用的专业内容,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得到锻炼和培养。

2.与档案部门建立共享专业实验室。我们的共享实验室分四部分,一部分由省档案局投资建设,一部分由校档案室提供,一部分由市档案局提供,一部分由中央与地方共建提供资金。

3.学术氛围浓厚。我专业是校科协,省、市档案学会的会员单位,近年来积极参加有关学术活动,公开100多篇,还同有关单位组织编写教材、实验教材和讲义6部,获省档案局科技进步奖3项,教育科研成果奖和教学成果奖7项,国家教育科研成果奖2项。

五、用产学研结合支撑人文素质教育

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让学生树立敬业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增强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和坚忍不拔、知难勇进的精神,将会使学生在专业技能上更易超越常人,在将来的工作中做出出色成绩。

1.课上课下融为一体。课上,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档案专业教育的始终,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的同时,也提高自身文化素质。课下,邀请省内档案界专家、领导、知名人士、劳模等举办学术讲座或专题演讲,有组织地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引导并教育学生热爱专业、崇尚科学、追求真理、陶冶情操、提升人格,同时营造良好的学生成才的科技氛围。

2.校内校外,知行合一。人文素质知识传授与实践要紧密结合。校内,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校外,精心组织社会实践,高职实践教学所占比重较大,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结合专业特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外出参加社会调查、参观档案部门、参与社会服务工作,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现代企业文化,提高自身修养。

3.实习实验,素质培养紧随其中。利用跟班、顶岗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档案业务能力。通过技术咨询、参观学习、科研合作、技术培训等达到资源互补,利益互赢,使学生在遵守劳动纪律、工作吃苦耐劳和档案工作人员融洽相处等方面,得到了良好的思想素质教育。同时随着国家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逐渐推行,要求学生必须取得本专业相应的技能等级资格。

第4篇

首先,我代表人事局全体干部、职工对大家莅临我局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

目前,我局共有××等七个股室。全局现有在职干部职工××名,退休干部××名;局支部有正式党员××名。

三年来,我局立足人事工作岗位,认真扎实开展以“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为主题的机关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紧围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建设一支“思想政治上过硬、勤政廉政上过硬、工作作风过硬、业务能力上过硬”的人事干部队伍为目标,真抓实干,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我局被区直机关党工委评为2003、2009年度创“四型机关、五好支部”活动先进单位;被区委组织部、宣传部、区直党工委和区总工会授予“连心帮扶”活动先进集体称号;被区委、区政府授予2003年度项目开发工作三等奖;被区委、区政府授予2009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被区委、区政府授予2009、2009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被区委、区政府授予2009年度项目开发工作四等奖;被区委评为××区第二轮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又被评为2009—2009年度先进党支部;被市人事局、市档案局授予2002—2009年度档案系统先进集体;被市人事局评为2003—2009年度全市人事信息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同时,我局在区直机关目标管理考评中,年年被评为一等奖。

下面,向考评组各位领导汇报我局三年来创建第九届市级文明单位工作情况:

一、领导重视,机制健全,把精神文明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列入长远规划。

我局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力开展,首先利益于我们有一个清醒而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我们的班子是一个开拓、团结、务实、奋进的班子,多年来一直处于机关先进班子的行列。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班子成员认识是高度一致的,特别是近三年来,我们把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民满意的人事干部队伍作为班子的首要工作目标,立足本职,以开展“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活动为主线和载体,全面开展机关精神文明建设,争创机关文明窗口。为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我局调整充实了机关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局长亲自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使精神文明进入常规化建设阶段。为了明确目标和责任,力争取得阶段性成果,我们制定了《××区人事局精神文明建设三年规划》和每个年度的工作计划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制度、措施。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精神文明建设事宜。同时,我们还把精神文明建设中每位党员、干部的表现和业绩纳入《××区人事局党员(行政工作人员)目标管理实施细则》进行量化考评,作为季度和年终评比“最佳部门”、“最佳个人”、“优秀党员”和“优秀公务员”的条件,并兑现奖惩措施,把加强支部建设、开展工会活动与加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有力地促进了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

二、加强教育,提高认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人事局的职能核心是“服务”,要做好人事工作,让人民满意,首先要从思想上解决好为人民服务的认识问题,为此,我们长期重视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在“党员干部学习”学习教育活动中,我局根据上级的部署,结合本局实际,通过集中学习、上党课、专题报告、专题讨论和心得交流等形式开展“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活动,严格按照“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四个一”(即:抓住一条主线,把握一个主题,明确一个着眼点,坚持一个方针),重点加强了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社会主义思想和各种形势教育,在各种大小会议上都结合实际,对干部职工进行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的教育,对单位内部存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问题进行大胆剖析、亮丑,开展经常性思想作风讲评,利用党员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会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平时发现个别干部存在不良情绪或苗头,及时对其帮助教育。为了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我们在市民学校或局会议室每月定期开展1—2次专题理论学习,有专门的学习和教学制度,学习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在内容上,除了上级组织安排学习的内容,还自行组织学习重大会议和文件精神,人事系统内部的规章制度、职业道德规范、法律法规以及《文明市民公约》、《××市民“十个一”》、尊老爱幼等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学习教育。我们还经常利用各种先进典型开展教育活动,每人都联系实际,写心得体会。在形式上,有会议学习、领导股室负责人业务主讲、专题研讨会、听先进集体和个人事迹报告和讲座、电化教育、考试测验、实地参观学习、开展调研、组织培训以及利用“学习专栏”进行学习心得交流等。在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技能的学习方面,局领导也是大力支持,三年来,先后有××人次参加提高学历教育;有××人次参加各级举办的理论、业务培训;有××人次参加电子政务、会计师和经济师等培训考试,不断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局领导认为,工作再忙,思想教育绝不能松,事情再多,理论学习绝不能少。三年来,学习制度雷打不动,全局干部的学习习惯也逐渐养成。通过学习教育,全体干部职工树立了“为人民服务,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的思想观念,遵纪守法,文明意识显著增强,在计生、综治方面无出现问题,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扶贫助困、为灾区捐款捐物、义务劳动以及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三、建章立制,规范运行,创建良好工作秩序,推进新形势下各项人事人才工作。

我局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根据人事部门的工作性质、业务范围,制定了十二项机关日常工作制度,基本上把日常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为规范、有序、高效地开展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制度执行中,局领导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全体工作人员自觉遵守,整个机关在制度下规范运行。

通过全面加强机关制度建设,形成良好的工作秩序,有力推动了人事局各项工作,各项业务工作适应新形势取得了新进展,继续走在各县(市)前列。1、优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⑴认真做好职称评聘和职称考试工作,坚持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制度,打破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终身制,在职称评聘中引入竞争机制,科学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建立聘任评价机制,同时做好各类专业的资格报考工作,提升全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总量和层次。三年来,共确定高、中、初级任职资格达××人次,推荐评审各类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人次,各类专业资格报考人数达××人次,办证人数达××人次。⑵加大了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推荐工作力度,组建了工程系列、经济等系列职称评委会,全面实行社会化评审。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不论是什么身份、户籍关系如何,只要为本区经济建设服务都可以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共推荐评审了××人次提高了非公企业技术含量,为非公企业的资质和升级达标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⑶抓好继续教育工作,加强六个继续教育基地管理。三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期,参训人数达××人次,验证达××人次。⑷全面完成了全区非教育系统第二轮和教育系统第二、三轮的职称评聘分开竞争上岗工作,第二轮共有××位聘上相应中、高、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有××位中、高级人员低聘,第三轮共有××多位聘上相应中、高、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有××位中、高级人员低聘。⑸在机关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试行考聘分开竞争上岗,确定了区防疫站、区市场服务中心和区水利局作为首批试点单位。

2、完善人才市场服务功能。抓好每年××次的固定人才招聘交流会和网上人才市场,为××多名求职人员解决了就业。充分发挥××人才网的功能,提供了毕业生档案网上查询系统,完善“毕业生就业情况数据库”、“调动情况数据库”、“档案管理数据库”三库建设,共储存网上人才达××多人,招聘单位达××多家。提高人事服务质量和水平,办理人事达××人,使人事人员能够毫无顾虑地投身到经济建设主战场。同时,充分发挥人才中心培训功能,共举办种类培训班达××期,参训人数达××人次。

3、全面落实工资福利分配激励政策。做好正常的晋升工资级别、档次,办理工资套改、年终一次性奖金、转正定级、工资变动和人事人员档案工资增资审批等手续,做好人事软件的升级,完善人事信息数据库管理。同时2009年底按照省工改办的部署,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主动发挥职能作用,加班加点,圆满完成了全区××个单位各类津补贴的清理、统计和上报工作。

4、加强全区公务员管理与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对公务员进行系统的知识更新培训,开展了学法用法和依法行政、《公务法》、“四五”普法、计算机应用能力、电子政务等培训,参训人数达××多人次,并有××多名公务员分别参加了《行政许可法》、电子政务考试,××名公务员参加省网络《公务员法》考试。

5、提倡干部进行合理流动。本着既保持干部队伍整体稳定又允许部分合理流动的原则,加强了干部调动的宏观管理。三年来,共办理了××人调动手续,其中区内调动××人,区外调动××人。

6、圆满完成干部有关工作。严把“三关”,妥善安置干部,即档案审核关、约谈见面关、政策宣讲关,认真做好干部安置工作。共安置干部××名。切实做好企业干部解困维稳工作,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问题,通过逐个走访慰问、个案解决、政策解释、出台解困政策等办法,切实做好企业干部解困和思想稳定工作,确保了全区无发生一起干部赴京、到省、市上访。

7、践行引智思路,人才队伍结构得到改善。⑴主动出击,组织用人单位到高等院校招聘紧缺的本科师范类和医学类毕业生,通过竞争择优的考试,招聘了本科师范类毕业生××人,医学类毕业生××人。⑵积极鼓励各类企业根据科研和生产的需要,主动引进所需的高层次人才。我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通过公开招聘、高薪聘请等方法,引进了××多位高级专门人才。另外,还通过国家外专局分别聘请××位外国专家对我区重点企业进行技术指导,为企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做好老干部工作。加强基层退管站人员队伍建设,重视退休干部服务站、村级老人活动室的阵地建设,免费为部分老干部订阅报刊杂志,下拔活动经费,丰富退休干部的政治文化生活,配合做好退休干部住房补贴的审核工作,办理退休、死亡抚恤及遗属补助等日常业务工作。

9、积极抓好人事人才信息的宣传报道。每年平均向上级报送各类信息、调研文章达百余条,全面反映了我区人事人才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连续几年,人事信息工作位居全市人事系统前茅,并受表彰和奖励。

四、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努力提供优质服务,创造文明的机关环境。

人事部门是机关“窗口”单位,也是党风、政风的“窗口”。因此,我们始终把增强服务观念,改进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作为自身建设的重点,制定并完善了机关效能建设有关规定。首先,在增强服务观念上,我们除了加强学习外,还注意培养全体工作人员的一种群众观念,服务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求大家要有“形象责任”意识,树立“我代表区人事局”、“我是区政府工作人员”的观念,自觉维护人事局、区政府形象。其次在改进服务态度上,设置“社会告示牌”、“人员去向牌”,要求每个工作人员对待群众要做到“热情、和蔼、耐心、周到”八个字,坚决克服态度冷漠、语言生硬、随便应付、不耐烦等消极现象。要求使用文明办公用语,接待办事群众做到“四个一”、“四个要”,实行局领导轮流接访制度和办公接待制度,建立《人事来件反馈单》等等,办事群众来到人事局感到亲切、温暖。第三,在提高办事效率上,我们实行首问责任制和工作督查制度,建立专门的《督查登记本》。开通“人事绿色通道”,实行快事快办,规定凡能办的事情马上办,要请示的马上请示,能不开会研究的不开会研究,并辅以公开办事流程图、示意图,形成了“快速反应,高效便捷”的办事机制,杜绝了“拖、压、卡”现象的发生。同时,实行机关作风整顿督查值周制度,由领导轮流带班督查当周工作人员遵守考勤、使用文明用语、挂牌上岗以及是否在岗等方面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我局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内部制度得到了更好的落实。为了方便基层办事群众,我们几年来还坚持开展多项上门服务,特别是每年工资、退管部门开展有关年审工作时,要求集中人员上门统一批办和年检,此举受到基层办事群众普遍欢迎。另外,退休办每年还积极开展“三送”活动,调配股、人才中心也深入用人单位调查人才供求信息,为人才与企业牵线搭桥。三年来,群众对我们的服务态度、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比较满意。

五、加强勤政廉政,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树立清廉公正形象,建设人民放心的人事机关。

作为权力机关、职能部门、“窗口”单位,抓好廉政建设是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在开展“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机关精神文明建设中,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重点来抓,专门制定了《××区人事局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办法》,加强廉政教育,班子领导严格遵守和贯彻区委、区政府的各项廉政制度、财经纪律,干部职工把“依法行政、按章办事”作为人事干部的基本行为准则。做到严格依法办事,依政策办事,依程序办事,不分亲疏远近,一视同仁。许多干部在执行公务中自觉拒收“红包”、礼品,谢绝吃请和高消费娱乐,全局形成了良好的反腐倡廉风气。为了使人事部门的工作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监督措施:继续完善“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制定了《××区人事局关于实行办事公开制度的若干规定》,将办事的程序和结果、表彰先进、部门收费等社会“热点”问题,在“区政务公开栏”、“人事公务专栏”和“××人才网”上对外公布。设置人事举报箱,聘请人事行风监督员,推动了我局机关的勤政廉政建设。

六、美化环境,寓教于乐,陶冶情操,营造积极向上的创建氛围。

局领导在开展机关精神文明建设中,努力为干部职工创造一个文明、健康、欢乐的精神生活和优良的工作、生活环境。一方面,注重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陶冶干部情操,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在局机关和人才中心先后建立党员活动室、电教室、文明市民学校等基础设施,为开展干部思想教育和文体活动创造条件。三年来,我单位充分利用这些设施开展党员学习和市民教育,还开展郊游活动、养花评比、登山比赛和跳绳比赛等,增强了干部的集体荣誉感,促进了干部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另一方面,加强办公和生活环境建设。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对局机关和人才中心提出不同的环境标准,通过三年来的不懈努力,整个单位卫生整洁,井然有序,在办公室摆上了绿色植物、花卉,并配备了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干部住宅楼也实行“楼长制”管理,制定《楼院管理制度》、《楼长职责》、《卫生环境管理制度》、《门卫职责》等,使办公和楼院管理制度化,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办公和生活环境。

第5篇

“十二五”时期,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加速期,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转型期,“两型社会”建设突破期。组织实施好《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确保完成各项主要目标和任务,对于今后五年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切实做好《纲要》实施工作,市人民政府决定,按照职责分工,将《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地、各部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分解原则

(一)合理定位。对涉及政府履行职责、合理配置公共资源、调控引导社会资源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对主要依靠市场主体自主行为实现的目标和任务不作分解。

(二)突出重点。对《纲要》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实施“三大战略”总体部署、促进和谐建设等战略重点以及各项任务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分解落实。

(三)操作可行。对《纲要》中主要指标、重大举措、重大工程和项目、重大改革任务等要求明确、操作性强、有利于评价考核的内容进行分解落实。

二、任务分解

(一)约束性指标。

《纲要》确定的约束性指标是对各地、各有关部门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必须确保完成。

1.高中教育毛入学率9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以上。

——由市教育局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2.耕地保有量保持15.58万公顷。

——由市国土资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3.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五年下降13%。

——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4.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五年下降17%。

——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化学需氧量排放五年下降7.4%;二氧化硫排放五年下降8.3%;氨氮化物排放五年下降10.2%;氮氧化物排放五年下降7.5%。

——由市环保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6.森林蓄积量达到280万立方米。

——由市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7.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五年下降10%。

——由市水利局、市经信委、市住建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8.全市总人口控制在166.2万人以内。

——由市人口计生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9.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6万人,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

——由市人社局、市卫生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二)加快产业发展。

1.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

突出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壮大产业规模与结构优化升级并重,做大做强骨干企业与培育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并举,促进技术创新与品牌经营相结合,大力推进“321产业工程”,即打造纺织服装、医药、食品加工三个产值过100亿的产业,壮大机电汽配、化工两个产值过50亿的优势产业,积极培育一个以生物产业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工业整体素质,努力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力争工业经济成为跨越发展的核心支撑。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450家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0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50亿元。

——由市经信委、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加强高标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农业规模经济,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推动农业向生态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休闲农业方向转型升级。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业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方式不断创新,农业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大幅提升,将建成为湖北省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武汉城市圈的菜篮子基地和生态农业基地,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到2015年,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0元,年均增长12%以上。

——由市农办、市农业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3.适度超前发展现代服务业。

以“增加供给、完善功能、服务发展、提高生活品质”为目标,大力发展生产业和生活业,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的融合,不断拓展服务新领域,积极引进服务新业态,促进服务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构建“功能完备、业态多样、主体多元、模式先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由市商务局、市住建委、市人行、市外侨旅游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三)统筹城乡发展。

1.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加快形成以城区为核心,菏沙公路、皂岳公路为两条城镇化发展主轴线,工业园(多祥滨江新区)、镇为副中心的城镇发展总体格局,建设5个区域中心镇、14个特色镇和200个中心村,构建吸纳百万城镇人口规模的复合型城镇化发展体系。建立城乡一体规划编制体制,完成城乡一体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到2015年,城镇人口突破9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5%。

——由市住建委、市城乡规划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2.加快推进城区建设。

坚持扩容与提质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高起点规划,标准化管理,进一步加快城市开发建设,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承载力和服务功能。到2015年,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0万人,形成大城市框架,宜居城市品质初步显现,市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由市住建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落实。

3.加强小城镇建设。

推进荷沙公路、皂岳公路沿线城镇带建设,推进镇级市建设,加强重点镇建设,大力发展镇域经济。

——由市住建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4.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以产业集中、人口集聚为基本方向,加强岳口、马湾等试点镇和其他各乡镇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推动全市新农村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由市新农办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5.构建一体化机制。

大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五个一体化”。

——由市农办、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统筹建设各种交通基础设施,以交通主骨架、枢纽节点、农村和偏远地区交通建设为重点,增加出口,完善网络,形成比较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把建设成为江汉平原北部、武汉城市圈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由市交通运输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2.构建水利保障体系。

实施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生态与环境生态保护三大保障工程,构建较为完备的防洪减灾体系、安全可靠的供水保障体系、持续有效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稳定健康的农村水利发展体系。

——由市水利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3.提升能源保障能力。

坚持节能优先,市内开发与市外合作相结合,统筹煤、电、气、油等能源建设,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提高能源保障能力。

——由市发展改革委、市供电公司、市住建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4.建设“数字”。

加强骨干网络建设,构建城市管理、应急响应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城市综合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由市政府办、市住建委、市城乡规划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五)建设“两型社会”。

1.强力推进节能减排。

实施节能工程和污染治理工程。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力争2015年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0万吨/日以上,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明显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减少。

——由市发展改革委、市环保局、市住建委、市农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2.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贯彻落实《武汉城市圈碧水工程规划》,加强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建设宜居生态环境。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和城镇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城乡生态家园。倡导生态文明观念。

——由市环保局、市住建委、市农业局、市文明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3.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大力引导工业企业及企业之间提高对生产资料和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实行清洁生产。着力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重点推进“生态产业园”建设,力争建成武汉城市圈特色明显的“两型”产业示范区。

——由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委、市农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4.推进资源节约利用。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十二五”期间,耕地保有量控制在15.58万公顷以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2.9万公顷;通过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补充耕地7.2万亩。

节约利用水资源。加强饮用水源的地下水源的保护,加快城市供水工程建设,推进城乡集中供水,推广农业节水灌溉。

——由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利局、市住建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六)推进人才建设与科技创新。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遵循人才发展规律,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由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2.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全面落实湖北省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切实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

——由市科技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七)保障和改善民生。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到2015年,力争新建和改扩建89个公办幼儿园,创办2所以上省级示范幼儿园,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65%,学前一年入园率达100%,入园儿童3.45万人以上。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2015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9%以上,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8%以上,残障适龄儿童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5%以上。

稳定发展高中教育。到2015年,建成3所省级示范高中,高中阶段教育(含中职教育)入学率达98%。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突破性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由市教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2.积极促进创业就业。

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创业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断扩大就业总量。“十二五”期间力争各类培训15万人,其中再就业培训1.5万人、就业前培训1万人、创业培训0.5万人、农村劳动力培训12万人;5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9.5万个、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由市人社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到2015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城镇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到6.3万人、6.2万人、4.5万人;逐步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力争参保人数达80万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建立统一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到2015年全体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

——由市人社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救灾救济工作机制,加强自然灾害应急体系建设,提高救灾应急保障能力。规范城乡“低保”制度,到2015年,城市“低保”规模达到3万人,占城镇总人口的4.7%,人均补差150元以上;农村“低保”规模达到4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86%,人均补差55元。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多方筹资兴办农村福利院,使全市供养率达到80%以上。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不断扩大救助对象,提高救助的封顶线,提高救助时效和资金使用率。发展社会慈善事业。以教育援助、生活救助、灾害救助为重点,完善社会动员机制,规范社会募捐活动,精心打造“慈善阳光班”、“温暖工程”等慈善品牌。

——由市民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强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改造各类棚户区和城乡危旧房。完成河城区段两岸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在江家河小区建设安置房1018套;启动河区段两岸棚户区改造二期工程。“十二五”时期,建设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城市棚户区改造等城市保障性住房8000套。

——由市住建委、市房管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提高中低收入家庭受益面,解决职工“住有所居”问题,到“十二五”末年归集公积金达到1.1亿元,归集总额突破8亿元,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达到85%,提供廉租房建设补助资金总额达到1200万元,提高公积金使用率,扩大贷款面,贷款额度提高到20万元,贷款年限延长到20年,推进信息化建设,实行武汉城市圈住房公积金信息共享,开通异地办理业务。

——由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发展社会化养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机构,加强养老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中心,兴办居家养老院,拓展寄养式社会养老业务,提高集中养老供养率。

——由市民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4.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到2015年,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机制基本完善。

建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进市一医院按三甲医院标准的建设与申报,市中医院按县级医院标准建设,完成所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建立比较完善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全面开展门诊统筹,提高政策服务可及面和农民受益水平。

——由市卫生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5.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加大文化事业投入。新建工人文化宫(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扩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市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群众文化艺术中心、老年大学。稳步推进乡镇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和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到2015年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统一达到国家建设标准。

——由市住建委、市妇联、市档案局、市文广新局、市老干部局、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繁荣文化事业。继续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组织好陆羽广场文化活动和节假日文化活动。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唱响“中国曲艺之乡”品牌,充分挖掘花鼓戏、渔鼓、说唱等民间特色文化资源,创作一批文艺精品佳作。进一步加大地域文化、民间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力度,树立文化品牌,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争取举办第二届湖北()国家陆羽茶文化艺术节和地方戏曲艺术节。

——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发展文化产业。以石家河遗址、佛祖山圣地、陆羽故里等文化资源为依托,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增长点。

——由市文广新局、市外侨旅游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发展体育事业。规划建设市体育活动中心,改扩建全民体育健身中心,发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人均体育设施面积达到2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达到50%以上,人均体育健身消费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国民体质监测指标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建设乒乓球运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积极打造全国乒乓球之乡。

——由市体育局、市教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八)提高改革开放水平。

1.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培育发展各类投融资主体。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加快培育各类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提高城市生产要素集散功能。加强市场监管,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由市政府金融办、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合理划分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继续简化审批程序,积极探索下放审批权限,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理顺部门协调服务工作机制,推进形成审批信息共享共认机制,逐步推行审批管理“零收费”制度。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完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提高政府公信力。

——由市政府办、市监察局、市人社局、市编办、市物价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3.加快农村综合改革。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村公益“以钱养事”机制,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和小农水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和养护机制。健全农业农村投入保障制度,积极调整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保证财政对农业农村投入不断增长,保证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兑现执行到位。支持鼓励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推进农村政策性保险试点。推进科学规范的为民服务全程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农民向城镇转移的门槛,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口登记制度,引导农民合理有序向城镇转移。深入推进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由市财政局、市新农办、市民政局、市公安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4.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积极对接大武汉。融入武汉、依托武汉、服务武汉,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五个一体化”和九个联合体建设,加深与武汉市及圈域其他城市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联系,搭建合作平台,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互动,加快融合步伐,切实发挥同城效应。

——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区域间经济合作。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重点以“一区三园”为承接平台,实行集群式、链条式招商,加大对环渤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及港澳台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主动承接国内外资本和产业转移,积极引进更多的大企业、大集团、大财团等战略投资者。加强与西部地区的合作,做好援疆工作。

——由市招商局、市商务局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努力扩大出口。坚持出口型与内需型产业并重,进一步支持医药、汽车及零部件、精细化工等高附加值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扩大出口,不断提高特色农产品、纺织服装等传统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扶持本地企业一般贸易出口,支持企业取得自营出口权,建设出口加工基地,推动出口商品的多样化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积极申报设立棉花保税仓库。“十二五”期间,全市外贸出口年均增长35%以上。

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新能源、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增强外资企业在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营销网络等方面的溢出效应。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支持基础设施、环境保护、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发展。以全国开展的“万侨助万乡”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我市侨乡优势,实现侨资规模的新突破。

——由市商务局、市招商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九)建设和谐。

1.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法律援助、司法监督制度,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建立“社会矛盾调处中心”,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形成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化解社会矛盾的调解合力。做好工作,继续开展领导干部开门大接访、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的发生;妥善处理好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严格执行维稳领导责任制和查究制度,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由市综治办、市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加强安全生产。建立公共安全的重大事故预防与隐患治理、安全生产、公共安全应急救援体系,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严格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宣传教育和应急救援体系,全市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0.2人以内。

——由市安监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社会动员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构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体系,杜绝发生重大恶性治安案件;坚持不懈开展集中打击和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积极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

——由市综治办、市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2.加强人口计生工作。

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到2015年,全面完成稳定低生育水平、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降低出生人口缺陷发生率的基本任务,实现人口出生率8.5‰、自然增长率2.5‰、出生人口性别比100:120、出生缺陷发生率9‰的目标,以良好的人口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由市人口计生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3.强化城乡社区管理。

完善社区功能,优化社区环境,增加社区投入,力争到2015年,在全市建4所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80%的城镇社区建成不低于3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站。加强扶贫搬迁住宅小区建设。完成蒋湖农场和三江、四海棚户房扶贫搬迁,新建8个住宅小区,建筑面积达21万平方米;工业园建设3个搬迁安置小区,总建筑面积达80万平方米。

——由市民政局、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4.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开展“六五”普法工作,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由市文明委、市政府法制办、市司法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5.扎实开展双拥工作。

认真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切实解决优抚对象生活难、就医难等问题,重点解决在乡老年复员军人的生活困难;继续推行以自谋职业为主的安置改革办法,大力开展城镇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和推荐就业工作;建立国家保障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军休干部服务管理新模式;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增长机制,切实保障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由市委宣传部、市人武部、市民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三、工作计划

(一)制定计划,细化任务。各地、各部门要以《纲要》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层层抓好落实。市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明确任务和完成时限,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于2011年8月15日以前报市人民政府并抄送市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