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手机市场调研报告范文

手机市场调研报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手机市场调研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手机市场调研报告

第1篇

2017手机市场调研报告

1、总体市场与发展预测

1)随着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手机的消费需求也不断增加,

手机市场调查报告。2001年中国手机用户已达1.45亿户,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同期中国内地装配手机8350万部,其中4390万部在国内市场出售。截止到2002年6月底,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76亿,累计新增用户3135.7万,比去年同期增长50.9%。中国早已成为拥有移动用户最多的国家,而且移动用户的数量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平均每月以500万户左右的速度递增(见图1)。从用户类型上看,2002年用户的增长继续以中低端用户为主,其中预付费用户比例达到24.1%。

2)2002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的增长可保持在6000万左右,未来3年内仍将以每年6000万左右的速度增长;中国手机生产总量可达9500万台,到2003年该数字将超过1亿台。《电子工业展望:中国》报告:到2005年,预计中国的手机用户将突破2.6亿。此外,世界范围的手机制造商将继续将其部分生产外包给中国厂商,因此预计到2005年,全球40%的手机将在中国制造,与此相比,2001年只有20%。 这意味着届时中国的手机年产量将高达1.4亿部,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基地。

3)赛迪顾问调查表明,尽管首次购机的用户占据主体地位(70.5%),手机市场的增长依然主要来源于此,随着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移动新业务的不断开发与应用,手机更新换代所占的份额也在逐步加大,达到29.5%,形成了市场发展的新动力。

2、市场份额

我国市场共有30多个手机品牌,生产厂商接近40家,其中GSM生产厂商12家,CDMA生产厂商19家。国外品牌以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三星为主,国产品牌以波导、科健、TCL、康佳等为主。2001年销量位于前十名的品牌分别是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西门子、波导、TCL、爱立信、飞利浦、东方通信、阿尔卡特,它们占到了全部市场份额的80%以上,

2001年,国产品牌手机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市场份额由2000年的7%猛升到15%,增长了一倍以上。2002年1~5月份上升到了16%,科健、TCL和波导手机都进入了前10名,改变了过去洋品牌手机一统天下的局面。根据赛迪顾问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02年4月底中国移动电话设备市场销量将近1600万台。其中,国产品牌手机的市场份额达到18%以上。位于销量前十名的品牌分别是摩托罗拉、诺基亚、TCL、三星、西门子、波导、爱立信、飞利浦、东方通信、阿尔卡特,它们占到了全部份额的80%以上。其中,国产品牌TCL进入前三强。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也已由1999年的2.5%提升到2002年4月的20%。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司长张琪日前介绍说,今年前4月国产手机产销量同比均增长30%以上。尤其是TCL、波导、康佳、科健、海尔5家企业的产量同比增长345%,销量增长364%,出口624万台,

2002年4月底中国手机市场份额排名前五名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02年5月

3、用户分析:

用户年龄分布

通过此次移动电话消费行为的调查显示30岁以下用户的比例持续增长,其中以21-25岁最为明显,由1999年的15.8%上升到2001年的23.4%而逐步成为一支重要的消费群;30以上的用户比例均有下降,截止到此次调查为止下降到26.8%,31-35岁段的用户群已让位于26-30岁用户群,但在高龄用户群中仍占据绝对的优势;总的来说,移动电话用户呈年轻化趋势。数据来源:CCID 2001,11

第2篇

2006年3月,消费调研中心ZDC继续对中国手机市场进行价格监测。本次调查共涉及手机厂商36家,市售机型761款。调查结果显示,本月有18家厂商对旗下累计131款产品进行价格调整,且均表现为降价行为。众多产品的价格下滑,导致整体市场价格指数出现近3.3个百分点的降幅,这是继2月份以来手机市场再度出现的一次大幅度降价行为。

一、整体市场价格走势分析

2006年3月,虽然手机市场处于传统销售淡季,但新品上市导致厂商加大产品价格调整力度。在ZDC调查中显示,本月整体市场上降价机型占据产品总量的17.2%,这一比例高出上月近5个百分点。

1、整体市场价格指数走势

以2006年3月第1周产品均价为基数可见,整体市场价格指数呈直线下滑的势头,截止本月第4周,整体下滑近4个百分点。以下是本月四周价格指数走势状况。

(图)2006年3月整体手机市场价格指数走势

由图可见,整体手机市场价格指数呈直线下跌的势头,其中在第2周至第3周这一时间段中表现最为明显,下跌1.4个百分点。随后一周,价格指数在下跌0.8个百分点后降至本月最低点。

调查显示,本次降价行为主要集中于摩托罗拉、诺基亚与三星这三家厂商。其中,摩托罗拉以29款的数量雄踞榜首;诺基亚随后,旗下有24款产品出现价格下滑行为,并涵盖诺基亚主流6系列产品11款、7系列机型6款、3系列以及其他系列产品累计7款。其中,受到较高关注的倾慕系列产品7370与7380、以及8800这3款机型也出现不同幅度的降价行为。三星与诺基亚降价产品数量仅相差1款,其有23款机型降价。在其他价格调整厂商中,降价产品数量超过10款的仅有联想与LG这两家,二者降价产品数量均为11款。余下13家厂商降价产品数量均在5款及以下。

从降价产品在价位区间的分布状况来看,本次降价主要集中在1000-2000元与2001-3000元这两大价位区间中。其中,2001-3000元这一价位区间表现最为突出,降价产品数量达到42款,占据降价产品总量的32%以上。1000-2000元之间降价产品随后,为40款。1000元以下的产品有23款出现降价,还有15款降价产品集中于3001-4000元这一价位区间,余下11款降价产品则分布于4000元以上这一价位区间中。由此可见,中端手机作为市场主流,其同时承担着市场降价的主力。而利润空间较大的高端手机在市场上价格较为稳定,仅出现象征性的价格下滑行为。

2、主流像素产品价格指数走势

(图)2006年3月主流像素可拍照手机价格指数走势

在ZDC调查中显示,本月30万像素手机有53款出现下滑,占降价产品总量的40%以上。相比之下,百万像素手机更胜一筹,降价产品累计达到55款,高出30万像素机型2款。其中,降幅最高的为摩托罗拉MPx220,其在本月出现400元以上的降价行为,市场报价滑至2000元以下。

从价格指数走势来看,在本月前三周中,百万像素手机降幅均高于30万像素机型,但在第4周,百万像素手机降幅放缓使其被30万像素机型反超。,但二者整体降幅仍较为接近,累计均在3.3个百分点左右。

二、均价走势对比分析

1、主流像素产品均价走势对比

(1)30万像素

(图)2006年3月30万像素可拍照

手机均价走势

由30万像素可拍照手机均价走势可见,其市场均价由第1周的1778元降至第4周的1717元,整体下滑61元。其中,在第2周至第3周与最后一周降幅较大,均超过了20元。

(2)百万像素

(图)2006年3月百万像素可拍照手机均价走势

调查结果显示,36元的降幅使得百万像素手机市场均价由第1周的2979元降至第2周的2943元。在随后一周时间中,百万像素手机出现42元的降幅,成为整体市场上降幅最高的一周。在最后一周中,其市场均价降幅放缓,仅下跌21元,市场均价随之降至2880元。至此,2006年3月份百万像素手机累计下跌99元。

2、六大厂商产品均价走势对比

(1)30万像素

(图)2006年3月六大手机厂商30万像素产品均价走势对比

调查结果显示,在这六大厂商中,三星成为30万像素产品均价最高的厂商,而国产厂商联想均价最低,与三星均价悬殊在1000元左右。本月,三星与联想在本月依次出现57元与46元的降幅。

摩托罗拉市场均价在1900元左右波动,其在本月出现77元的降幅。索爱30万像素手机没有出现降价行为,其市场均价停留在1709元。

诺基亚是这六大厂商中均价下滑幅度最高的厂商,其市场均价由第1周的1683元跌至第4周的1586元,整体下滑97元。

与索爱一样,飞利浦30万像素手机在本月也未出现降价行为,其市场均价保持在1406元。

(2)百万像素

(图)2006年3月六大手机厂商百万像素产品均价走势对比

调查结果显示,在这六大厂商中,三星市场均价最高,在4054与4116之间波动。其他五大厂商产品均价与三星悬殊较大,均在3100元以下。其中,摩托罗拉、诺基亚与索爱这三家厂商产品均价较为接近,在2870元到3080元之间徘徊。

飞利浦百万像素手机均价走势较为平稳,其在本月仅出现13元的波动幅度。紧随其后的是联想,其是这六大厂商中产品均价最低的厂商。从均价走势来看,其市场均价由第1周的2076元降至月底的2007元,整体下滑69元。

三、六大厂商产品均价对比分析

1、30万像素

(图)2006年3月六大厂商30万像素手机均价对比

对比整体市场可见,在这六大厂商中,30万像素产品均价超过2000元以上的仅有三星一家,为2097元。摩托罗拉随后,市场均价为1889元,其与三星同为均价高于整体市场的厂商。

相比之下,索爱、诺基亚、飞利浦与联想是这四大厂商产品均价低于整体市场,其中,索爱与诺基亚接近,二者市场均价分别为1709元与1639元。飞利浦以1406元的均价随后,联想是这六大厂商中均价最低的厂商,产品均价为1106元。

以下是六大厂商30万像素手机月终降幅对比分析。

(图)2006年3月六大手机厂商30万像素手机月终价格调整对比

据ZDC调查统计显示,这六大厂商中索爱与飞利浦30万像素手机在本月未发生变动,二者均价较为稳定。

诺基亚降幅最高,接近100元。摩托罗拉随后,其30万像素机型降价产品达到16款之多,月终价格下滑77元。三星与联想这两大厂商月终降幅接近,均在60元以下。

2、百万像素

(图)2006年3月六大厂商百万像素手机均价对比

调查显示,三星百万像素产品均价最高,超过4000元达到4083元,成为这六大厂商中均价最高的厂商。均价超过整体市场的还有摩托罗拉与诺基亚,这两家厂商产品均价接近,分别为2971元与2946元。索爱百万像素手机仅有W系列3款、K系列2款,目前这5款产品的市场均价为2835元。飞利浦与联想这两大厂商产品均价接近,分别为2164元与2029元。

以下是六大厂商百万像素手机月终降幅对比分析。

(图)2006年3月六大手机厂商百万像素手机月终价格调整对比

由图可见,摩托罗拉百万像素手机在本月出现185元的降幅,成为月终价格调整幅度最大的厂商。降幅超过100元的还有诺基亚,其降幅为153元。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市场;调查

中图号:F713.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9451(2009)02-142-05

An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the Cellphone

Market of College Students

ZHOU Yuan,YAN Chao

(School of Economics&Management,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2,China)

Abstract:A questionnaire on the cellphone market of college students was first designed.Then random investigations were made withan online questionnaire,a conventional questionnaire and telephone interview,through which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subsequently analyzed.Finally a conclusion was reached with some suggestions offered.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cellphone market;investigation

目前的手机消费市场,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增长时期后,已基本达到饱和状态。而在多次降价后,手机的价格也趋于稳定,消费者无疑是最大的受益对象。而在手机消费者中,现今的大学生群体也已成为不可小视的一个较大的潜力市场。为了了解在大学生中手机的购买决策因素和手机的市场占有情况,以便能更准确地把握这一市场动向,从而进行了本次调研活动,并撰写相关报告。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手机在校园里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把目光投向了校园这一潜在的巨大市场。为了了解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情况、使用效果以及消费状况,探讨影响当代大学生购买决策的因素,掌握手机在大学生中的销售情况和市场前景,我们决定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校园里的手机市场作一次调研,全面了解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的相关信息,为手机生产厂家和经营机构提供相关的市场信息和建议。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本校和西安地区部分高校中随机调研100名大学生。样本分布:大一13%,大二14%,大三12%,大四7%,研一15%,研二25%,研三14%,其中男生比例57%,女生比例43%。并在此基础上走访了西安迅捷手机卖场,从总体上了解了手机市场的相关信息。

二、内容与结果分析

为了全面的了解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的相关信息,故从购买目的,购买因素等14个方面设计并发放了相关内容的调查问卷(后附调查问卷)。分析结果:

(一)手机普及情况

针对大学生的手机普及情况我们通过问卷及网络和电话咨询的方式进行了初步的统计,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不分男女,也不管是来自城市、县城还是农村的,每个调查的大学生都是有手机的,其手机的拥有率竟然高达100%。可以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手机价格的降低,手机已从原来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开始作为一种便捷的通讯工具为学生所广泛接受,可见手机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二)购机目的

大学生购买手机的目的已经趋于理性化。选择“顺应潮流,不能让人家瞧不起”的仅占被调查者的2%,说明手机的购买并不是为了面子的需要;而选择“工作需要”和“了解社会新闻”的分别占被调查者的10%和14%,手机购买的主要目的为“方便和家人朋友联系”,其概率高达94%。这也从一定的侧面解释了手机的高普及率。

(三)购机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通过数据统计,我们看到:大学生在购机时,首要考虑的因素为:质量、价格、外观、和功能这四大主体因素,其比率分别为76%、58%、56%、66%。其次才是品牌因素,其比率为38%。而在购买手机时考虑"周围人看法"的仅占2%。所以,决定大学生购买的主题因素还是质量、价格、外观和功能这四大因素。

(四)在大学生心中手机质量的地域倾向

通过数据统计,大学生认为目前市场上手机质量较好的是:欧美56%,韩国16%,日本7%,国产5%。而认为都差不多的则为16%。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解释和验证了诸如诺基亚和摩托等手机一线品牌的高销售率。

(五)手机购买价位

通过数据统计,大学生普遍能接受的购机价格在2500元以下,主要比率分别为:1000元以下的占36%,10002000元的占52%,20002500元的占12%,几乎无人选择2500元以上的机型。主要分析其原因为:绝大多数大学生为非薪水族,其经济实力不构成高消费群体。结合购机意愿可知,其购机主要为生活娱乐所需,并不需要高科技含量所依附的高价位的机型。

(六)购机地点

通过数据统计,大学生的购机地点主要分布在专卖店,大卖场和百货公司这三大消费区。其比率分别是36%,37%,18%,其他诸如移动联通代售点和网络仅占9%。从而可知,大学生手机的消费区集中在大卖场,专卖店和百货公司。

(七)更换手机频率

通过数据分析,大学生手机的更换频率并不高,不到一年更换手机的仅占6%,一年左右更换的为24%,两年左右的为30%,而三年左右更换的为22%,甚至还有18%的人群更换手机的频率为三年以上。

(八)更换手机原因

通过数据分析,大学生更换手机最主要的原因是:手机丢了或坏了,其比率高达64%,而由于外观好,款式新,功能多而选择新手机的人约占44%,因为用起来方便而更换的人占到了18%,由于消费能力提高而更换手机的人占16%,而换手机是因为身份地位象征的仅占2%。从而可以看出,大学生更换手机的最主要原因为质量或外观功能等客观因素以及意外丢失等现实考虑,而非“面子”问题。

(九)希望手机增加的功能及相关费用

通过数据分析,大学生希望新增的手机功能大多为先进的视频语音功能,这也预示了手机的潜在市场和年轻消费者的消费潮流趋势,主要为:远程语音视频62%,高像素46%,完备的学习功能50%,超长待机和便携式充电功能52%,无线上网28%,聊天音乐36%,防盗追踪38%,炒股仅占2%。但由于其功能的科技含量性,相应的手机制造成本就会增加,而售卖价格也会随之增高,可在大学生心中愿为此功能额外支付的费用则集中在400元以下,其中:100元以内10%,100200元42%,200400元34%,另外400500元的为10%,仅有4%的人愿意支付500元以上的功能附加费用。由此可看出高品质低价位的机型仍是大学生的首选。

(十)对手机的了解渠道

通过数据分析,大学生对手机的了解渠道最多的为“朋友之间的交流”占60%,通过“电视”了解手机的占52%,通过“网络”了解的占40%,通过“卖场广告”的是28%,通过“宣传活动”了解的占26%,而通过“传单”了解的仅占10%。由此可见,媒体的相关作用在手机销售策略方面的重要性。

(十一)对手机和销售方面的意见

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普遍认为现今市场上的手机鱼目混杂,质量良莠不齐,尤其是售后服务,更是让人无法认同。

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调研的一些主要数据,可以反映出目前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的一些基本特征:

1) 手机使用的高普及率。大学生手机的高使用率证明了大学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巨大的手机消费群体,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越来越表现出其巨大的消费潜力。因此,提高对他们的注意,加紧开发这片新市场,对于各大手机厂商脱离困境,打破瓶颈,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 以方便为出发点的购买目的。根据前面对学生手机族的分析,得知大多数学生消费者购买手机的真正目的在于方便与家人、朋友、用人单位联系。对于购买手机与家人联系这一目的,据调查显示,多数学生手机族的父母均持肯定态度,而这种态度对学生手机族购买动机的产生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另外,还有部分临近毕业的大学生怕漏过任何招聘信息的压力,也推动了此种购买动机的产生。

3) 性价比高的购买动机。大多数学生手机族所能承受的手机价格在10002000元之间。且考虑购买手机的主要因素中质量的比重也占据着76%的高比率。也就是说,他们需要的是中低档的性价比高的手机。这也受学生手机族自身的客观消费条件所制约,毕竟,学生族大多为非薪水族,生活消费水平有限,经济现状直接制约了仍处于依赖性消费阶段的学生手机族的消费能力,从而导致了他们在选择手机时通常会把眼光放在中低价格的机型上。

4) 手机选择倾向于国外产品。根据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大学生手机消费仍以外国产品为主导,国内手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与提高,服务有待于改善。

5) 手机购买地点。大学生购买手机选择的地点以大卖场,专卖店,和商场百货公司为主。

6) 手机了解渠道。根据以上的数据统计,大学生对手机的了解渠道以“朋友之间的交流”,“电视”和“网络”为主导,其他方法为辅。由此可见,媒体的相关作用在手机销售策略方面的重要性。

7) 更换手机的原因和频率。由数据统计分析得:大学生手机的更换频率并不高,以两年左右更换的群体为主,而更换原因则是手机的客观原因造成的,如原来的手机丢失了或坏了,其次的群体,则是由于外观好,款式新,功能多而选择更换新手机。

8) 希望拥有的手机功能和为此功能额外支出的附加费用。据调查,在大学生群体中,大学生希望新增的手机功能大多为先进的视频语音功能,这也预示了手机的潜在市场和年轻消费者的消费潮流趋势,但由于其功能的科技含量性,相应的手机制造成本就会增加,而售卖价格也会随之增高,然而在大学生心中愿为此功能额外支付的费用则集中在400元以下。由此可看出高品质低价位的机型仍是大学生的首选。

9) 普遍反映手机的质量和售后服务存在问题。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学生消费者的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群体,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越来越表现出其巨大的消费潜力。因此,提高对他们的注意,加紧开发这片新市场,对于各大手机厂商脱离困境,打破瓶颈,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给出如下建议:

1) 推行性价比高的路线。根据学生的消费特征推选出适合学生的机型,继续推行中低价位路线,为学生消费者开发具备一些学生消费群体较喜欢的基本功能并且款式、造型、颜色等方面能够吸引学生的手机,这对抓住学生消费者无疑是很好的办法。

2) 加大促销的力度,引导大学生的消费需求,以促进手机的销量及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

3) 对手机销售商来说,在销售地点选择上,主要将手机放在手机大卖场和自己的品牌专卖店上销售;在促销上,选择赠送学生喜欢的礼物的方式。

4) 媒体中介和网络的重要性。根据上述数据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在了解手机的渠道中,除了朋友之间的交流外,电视,广告,网络也成为了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宣传渠道,那么,商家在进行手机产品宣传时,在宣传渠道方面,要力争做到范围广,传播面全。特别要重视的是,随着网络的发展,特别是在大学生里,上网己开始普及化了,这一宣传渠道绝不容忽视。

5) 完善手机的售后服务,以更完善的服务吸引大学生对于手机的消费。

参考文献:

张 瑛,吴容玮.影响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因素的研究\.商场现代化,2008(12):128.

楼锡锦.大学生使用手机状况研究报告――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为例\\..

第4篇

来穿透22类软硬件网络产品市场的迷雾

大胆求证并首次隆重公布预测2007年

二十年IT市场里数据灰色茫茫不堪回首

第三次ZDC调查报告又见阳光笑看今朝

当我第一次阅读本年度ZDC报告时,我问编辑们:

“这次ZDC调研报告是在多少IP地址的基础上得出的?”

“1.4亿。”

编辑们平静地回答,同时也看到了我吃惊的样子,他们接着给我打出了被调研的22种产品的IP地址数量。

当我和编辑们讨论报告内容及排版细节时,有人问我:“怎么样才能让这些数据保鲜时间更长呢?”

我说:“用这个1.4亿IP的平台写出2007预言!”

不仅是吃惊,还因为难度。是的,这个任务很难,更难的是,我要求他们在预言部分配上封面诗,叫顺口溜也可以。

再难也要干,这是因为这个平台太宝贵了;这还是因为没有任何同行做过这样的事情;这更是因为过去对于今天来说固然重要,但是和未来相比,未来对于读者,对于IT市场、IT行业、IT产业来说更有意义。所以,本年度的调研报告的第一个看点在于第一部份一2007年预言。用1.4亿IP为平台所做的预言,不仅是本年度ZDC调研的第一个看点,也是同行中没有的,不能不说是ZDC调研报告的一次自我突破,也是整个调研行业的突破。

在笔记本机预言中,ZDC预测2007年地域市场开战,进入战国时代,但价格不会跌破3千;在液晶显示器市场的预测中,ZDC断然认为20英寸会成为主流,均价在2千元左右;在手机市场上ZDC大胆断言,500万像素拍照手机会冲入低端,音乐手机盛行,利润空间会缩减;而在数码相机市场中,ZDC果敢提出2007年是千万像素的普及年,也是像素之战的终止年,入门单反相机将走下神坛,光学防抖直落千元;在MP3市场中,ZDC认为MP3会力战音乐手机,并试图用音质来区分两者;最有意思的是DIY市场,ZDC认为,双核CPU会给已经接近消亡的DIY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DIY市场也会从中心城市转入地域市场,但很难再现12年前的辉煌;在主板市场中ZDC肯定,2007年散热革命爆发,传统风扇会被取代,平均价格还要降200元。在显示市场上,ZDC提出,2007年将接着呈现春秋战国时代,并认为显示芯片欲吞显卡难。

除了上述对七种产品预言之外,本年度ZDC报告首次将渠道纳入调研部分,这部分的内容来自于ZOL的兄弟媒体《计算机产品与流通》,他们将8年来的渠道资源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在此我替ZDC表示感谢。

本年度ZDC调研报告的2006-2007年度的部分,首次加入了软件部分和办公类产品,使中国主流IT市场比去年的内容丰满。5大部分洋洋百万字,使2007预言无懈可击。

如果有人怀疑这预言的可信度,那么请告诉我,还有什么比这些资源所做出的预言更可信?

至于说到这份报告的不足部分,我想肯定是有的,我认为,既然是中国IT市场调研,从产品上看还缺少后台大型软件的产品调研,我不想替ZDC过多辩解,只希望ZDC克服一切困难,在今后通过一些手段为2008年报告补充、贡献这部分内容。

不过,既然是预言,就是要对未来下结论,既然未来还没有发生,也不可判断预言的准确与否。我想在ZDC 2008卷报告中要增加一章:2008年对2007年预言的评判。

第5篇

目前,我国有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认为市场调研可有可无,同时市场调研代价高昂,且调研业绩不明显,而更愿意将资源投在产品开发、培训和设备的更新改造上。还有些企业的市场调研工作仅仅流于形式,将市场调研当作一件漂亮的装饰品,而并不在乎它的真正作用。这些企业并不在乎市场调查过程的真实有效性和调研报告的可参考性,仅仅是想借此来衬托企业对市场调研和消费者的形式上的“重视”。

有关调查部门在对我国发达的华东地区252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统计中发现,曾做过市场调查的占24%,设立市场调查部门的只有9%,坚持日常调研工作的仅占1.2%,在市场调查方面的经费投入也非常有限。加拿大一位大学教授曾对广东、湖北、四川、辽宁四省425家企业调查,结果发现没有一家企业有市场调查机构,从未对消费者、竞争对手和企业外部经济、政治、文化环境进行调查。而在美国,73%的企业设有正式的市场调查部门,其中大公司的调查费用约占经销额的3.5%,美国企业及机构每年用于市场调研的费用超过100亿美元,且逐年递增。在中国市场经营多年的广州宝洁、摩托罗拉公司、上海庄臣等国际知名企业,尽管有着丰富的经验,并拥有成功的系列产品,但每年的调研费用依然超过百万美元。它们的成功与关注消费者需要、重视市场调研在企业中的作用息息相关。

启示:市场调研信息是洞察消费需求、挖掘市场机会,确立企业竞争优势,建立市场竞争战略的出发点。目前国内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普遍缺乏对市场调查、竞争情报收集的了解和价值认知。但随着各行业市场竞争范围的扩大,市场规则的进一步规范,企业步入全方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这就要求企业需要从市场信息调研入手,挖掘市场机会,把握竞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调研被当作花瓶

有一家高科技保健内衣生产企业,在招商前装模作样地做了一番营销调研,然后大张旗鼓地进入市场。他们并不关注调研过程的真实有效性和调研报告的可参考性,其目的无非是付给调研公司一笔钱,拿一些“理想”的数据来粉饰市场前景,从而为招商提供便利。而调研公司为了迎合客户的需要,调研结果改了一遍又一遍,包装出了一份“漂亮”的调研报告。

许多企业也做营销调研,但并不是说他们对调研真正重视,在他们看来,营销调研不过是一个漂亮的花瓶,真正价值几何倒没谁去在乎了。这些好做表面文章的企业在进入新的市场前,通常的做法是先把主意拿下来,然后再去找依据来支撑,也就是通过调研把我们大致知道的东西给出定量的结果,让理由看起来更科学、专业一点。还有些企业,调研报告出来后,市场部将其交给领导就算完了,领导说好,项目就算好,但里面大量的数据并没有被充分地运用到企业的营销活动中去,实在令人可惜。

启示:“不能解决企业市场难题的调研是无用的调研”。像这种花瓶式的营销调研,除了浪费金钱,对解决企业营销问题并没有实质的帮助,因此不做也罢。如果真想做的话,从产品开发到后面的市场推广,每个阶段的正式决策前都要事先做计划,针对某些营销难题制定相应的调研方案,然后踏踏实实地去了解、分析市场情况,这样的调研才是有价值的。

三、营销调研问题界定不明

有一位广告界的前辈说:“好的策划来自80%的脚和20%的脑。”一切的策略、创意和广告都是为了解决一定的营销问题。而营销问题则是通过准确而周密的市场调研发现的。对营销问题的界定不明是市场调研中第一个可能出现的误区。

不同的企业在市场中所处的境况都不一样,同一个企业在不同阶段中所遇到的营销问题也都不同。古谚说:“对一个问题作出恰当定义等于解决了一半。”针对企业实际情况界定营销问题是市场调研乃至整合营销所要解决的首要课题,不能准确地发现问题,所有的策略、创意以及营销手段都将成为无的之矢,包括市场调研。

界定营销问题时,可能走入以下几个误区:

1.将营销问题界定得过于宽泛。例如,如果企业提出“去探求凡是你能发现的能改善公司形象的一切办法”,这样一个营销问题就界定得过于宽泛。事实上,如果问题界定过于宽泛,那么结果将是企业得到许多不需要的信息,而实际需要的信息却可能得不到。

2.将营销问题界定得过于狭窄。例如,如果企业提出“针对竞争对手的降价行为,公司是否应对公司产品采取相同的降价策略”或“针对竞争对手的降价行为,公司是否应维持价格不变,但大幅增加广告”这样的界定就过于狭窄。合理的界定是“提高公司的产品市场份额和增加产品的盈利性。”

启示:一般说来,在初步界定调研问题后,还应将调研问题适当细化,以确定从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从调研对象中获取最有效信息。不同的调研设计可以获得不同的有效信息,应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确定做何种调研,或进行探测性调研,以启示该问题的真正性质并提出可能的假设或新的构想;或进行定量描述,以获得准确数据;或测试因果关系,明确何种方式产生何种结果。切勿采用不当的调研设计,获得不必要的信息,而错漏真正需要的有价值信息。

四、调研数据作假

2002年7月,国际知名的某营销调研公司在香港的访问员和督导因为诚信问题被香港廉政公署逮捕。该知名大公司在内地也有分公司,在行业内处于被业界人士顶礼膜拜的地位。该消息一经传出,立时在内地业内引发轩然大波。“连这样的大公司的管理都出了问题,何况一些小公司”。2002年8月,广东一家在全国排名前列的公司也由于不讲信用提供假数据,而陷入了困境,倒闭之门已然洞开。

而关于不讲游戏规则大搞收费排名的调研公司更早在行业内臭名昭著。在某些调研公司那里,某品牌的实际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居然可以花钱买到。

调研作假是一个非常恶劣的问题,因为数据是一切研究、策略的基础,根基不牢,后期的工作都是白搭。商场如战场。战场上得到假情报,后果有时是灾难性的,美国就因假情报而陷入伊拉克战争的泥潭,至今不能自拔。而商场上的假情报,也可能把企业推入失败的深渊。

追溯调研作假的源头,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情况:部分访问员诚信缺失,责任心不强;调研公司面临管控难度加大和价格竞争的双重压力,个别公司选择了偷工减料;客户付款不及时,导致部分调研公司拖欠访问员的劳务费,而这也成为访问员丧失职业水准的原因之一;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为了迎合客户的需要(像以上的评比排名),牟取不当利益,调研公司对数据进行了“技术处理”。

启示:我们要时刻记住,企业需要的是真实的信息,而不是形式结构健全本质却是胡编乱造的东西。调研作假这种不正之风如果任其蔓延,败坏的是整个行业的声誉,可能导致客户对营销调研信心的丧失。因此必须尽快正本清源,防治手段不妨强硬一点,搞它一个“黑名单制”,行业协会定期在网上及刊物上公布有作假行为的调研从业人员与公司名单,让他们在这个行业里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另外可以制定一个“行业进入”的参考标准,让有志于进入调研业的人清楚开设公司的基本条件,也为客户提供一个对调研公司的评估依据。

五、调研问卷具有指向性

设计调研问卷是调研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才能显示出对营销的真正理解。

2000年前后,国产手机大规模上市,市场份额节节上升,很多具备一定资金实力的企业开始进入这一绝对的朝阳行业,并且很快就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海尔有着一贯的品牌影响力,而且网络能力、执行能力一流,看到手机市场如此前景自然要高调入市。但是海尔毕竟是海尔,企业有着强大的政府背景和资源掌控,绝对不会做一般的产品,要做就要做国内第一,要在国内掀起一股旋风。于是海尔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市场调研,要通过最科学的市场分析决定开发系列产品。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你希望手机有什么功能?你希望自己拥有第二部手机吗?如果你拥有第二部手机,你希望它是什么形状(笔形、名片盒型还是棒槌形)?带着这些问题,海尔在网络和人群中进行了大量走访和人群调查。调查的结果使海尔非常兴奋,竟然有95%以上群体希望自己有第二部手机,而且这里面又有超过一半的人群希望自己的第二部是笔形手机。

海尔认为自己找到了市场的蓝海,认为笔形手机将使中国手机市场改变格局,认为每个有手机都在口袋里再放一部笔形手机。因为这都是市场调研的结果。所以经过精心筹备,海尔奔风5笔形手机全面上市,“奔风时代风格一派”在当时大肆宣传。不过很遗憾,海尔的奔风系列很快淹没在人群中,甚至连水花都没有惊起。现在很多人都有第二部手机,不是笔形,也不是稀奇古怪型的手机,时尚的装扮,双网概念深入人心。

启示:“你是否想拥有第二部手机?”当然想要,第十部也想要,管它什么形状,当然能放在口袋里更好。但是真正有了这款手机消费者未必真的去买,海尔用一个错误调查问卷换来了市场的大败退。

市场调研问卷不能先有成见,比如说希望开发液晶显示器,调查问卷肯定就有了倾向性,所谓“邻人疑斧”,咋分析都是企业想要的结果,这不叫市场调研,这叫通过调研自我安慰。

其次就是市场调研绝对不能有指向性,必须让大众人群自己填写心中的答案,比如你想要的手机是什么形状这样就可以了,绝对不能给予答案,否则出来的结果肯定是不客观的。

六、数字化的市场调研

从表面上看是非常有科学性的,很多市场研究人员非常苟求数据的正确性,然后按照大家所熟知的最小二乘法、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等分析方法来预测未来的市场潜量,这样的预测方法往往能够赢得客户的信任,其实大错特错,未来是不可以仅仅用数据来分析的。

我们认为,纯粹的用数据去预测数据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市场是变化的,而且是不规则变化的,对于部分传统行业,比如关乎人们生活的餐饮、服装等等极为市场化的行业,由于市场需求已经基本供需平衡,大的市场革新已经不再出现,这样的市场用数据来做简单的预测是可行的,而对于有些行业,比如企业、部分机械行业、房地产、IT或者是完全全新的一个行业,这些行业要么还没有完全市场化,要么还存在巨大的变革机会,或者供需完全是没有平衡的,说到底在这些行业里还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机会,整个行业的格局可能在某一个夜里被彻底颠覆,这个时候我们仅仅是用数据来预测数据是会被笑话的。

启示:很多研究人员都会感觉到,定性的研究是比定量的研究要困难得多,就是因为定性的研究里面包含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我们只有在充分了解行业的发展历程之后,了解这个行业的产业链状态,了解这个行业的机会点以及远景等状况下,结合目前的市场状况,做出未来市场的比较合理的预测,这样的预测却是比单纯的数据预测有科学性的。以上几点都是比较浅显易懂的,但是却是很多市场分析人员通常会犯的错误,只有关注每一个细节才能做好对目前市场潜量的客观分析,才能使后来的市场营销决策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七、调研结果不能准确使用

第6篇

现在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通讯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品质。手机的消费需求也不断增加。下面关于手机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由出国留学网整理提供,欢迎阅读。

手机市场调研报告范文一

一、前言

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高新科技产品成为了消费热点,手机作为其代表之一,日益普及。手机消费正由贵族化向平民化方向演进,手机生命周期正由成长期向成熟期迈进。手机作为一种方便快捷通讯工具已经逐步走进了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也随之遍布了大学校园的角角落落,走在校园中,随处可见同学们一边走路一边拿着款式不同的手机打电话或者发信息,这是一种新的潮流,新的时尚,也是新时代生活方式,大学生手机消费已经成了一种新的消费理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其中的手机消费也日益变大,手机已渐渐不再是个别人物的身份的象征,也不再是大人们的专用,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已悄悄成为新的消费人群。越来越多的商家也已开始把大学生作为手机购买群中最重要的消费群体之一,开始为大学生量身订做了很多款适合大学生使用的手机。手机,作为一种重要的联络手段,一种高端科技产品,一种时尚的象征他身份的标志,手面在校园里的普及率已经超乎人们的想象。

二、市场调查活动总结

(一)调查目的

1、了解大学生的消费习惯(消费档次、品牌偏好、购买关心要素、选购意向,影响购买决策的因素)。

2、了解大学生对手机产品的心理需求,获取有关消费者对手机产品的重要信息(看法、建议)。

3、手机产品市场现状与潜力分析,了解手机销售市场竞争的情况,潜在市场的客量(潜在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和挖掘市场的空白份额)

(二)调查方法及基本情况

为了真实地反映出大学生的手机消费状况,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从而使我们准确地推出大学生市场的潜力方面的情况,本次调查确定方法和原则如下:

1、调查方式:

(1)文案调研(获取重要的一手资料)

(2)网络搜索(搜索必要的二手资料)

(3)观察调研(获取相关的信息)

(4)问卷调查(定点访问,拦问)

(5)焦点小组访谈(收集经验,看法)

2、调查对象:

(1)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60份)

(2)手机经销商:访谈提纲(3份)

3、调查日期:20**年**月

4、调查区域:

(1)圭塘校区各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等。

(2)圭塘校区:各家手机专卖店,手机大卖场

(3)延安路:各家手机卖店,手机大卖场

5、调查实施:

(1)小组成员聚集在选定的几所大学,分工合作,选定适当的时间,以及人流量比较大的几个点,对大学生进行问卷形式的拦截调查。(共60份问卷)

(2)选择适当的时间,去选定的几家手机店对这几家店的经营商进行焦点小组访谈。(共3份访谈提纲)

(3)对调查所得到的资料以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综合处理。

三、市场调查结果分析

(一)手机普及情况及趋势分析

信息的极大丰富化、便利化,对学生消费者的消费动力也有影响。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电台、店堂、车体……广告铺天盖地,宣传无处不在,各大手机厂商与广告商们的努力,使得通信领域(主要是手机市场)的信息极大的丰富化、便利化了,在这种强烈的外部刺激的作用下,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力也得到了提高。据此次调查资料显示:在被调查者中手机的拥有率高达98、3%。从调查中我们还可看出:大多数学生手机族所能承受的手机价格在10001500元之间,占55%;手机价格在1000元以下与15002000元的各占20%;少数的手机价格在2000元以上,占5%。也就是说,他们需要的是中低档的手机。

(二) 各品牌手机占有情况

在众多手机品牌中诺基亚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为40%,而且它的款式比较简单,在市场上能够购买到不同的诺基亚型号的外壳,款式新颖容易购买外在装饰品。位居第二的是索爱,这款手机有直板、翻盖等多种款式,深得大家的喜爱;而其它的品牌如联想、三星、摩托罗拉等共占46、7%。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使用手机的品牌比较复杂,使用诺基亚的人数最多,其他的如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联想、三星等的拥有率也较高。

(三)购买手机的目的

对手机使用目的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消费者购买手机的真正目的在于方便与家人、朋友、用人单位联系。对于购买手机与家人联系这一目的,据调查显示,多数学生手机族的父母均持肯定态度,而这种态度对学生手机族购买动机的产生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另外,还有部分临近毕业的大学生怕漏过任何招聘信息的压力,也推动了此种购买动机的产生。也有少部分的人是受到周围朋友的影响。

(四)费用的使用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生活费用大部分来自家长。因此,大学生都会通过办理各种套餐来节省话费,67%的被调查者一个月的手机费用大约在30—60元之间;30元以下和60100元的各占15%;手机费用在100元以上的所占的比率较小,为3%。

(五)学生手机使用的分析

由于学生消费群的成员大多处于1823岁,这一人生中思想最活跃、最善变的黄金青春期,热情、开朗、奔放、崇尚自由的率直个性。

据调查显示,学生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最注重的还是质量与实用功能:40、1%的被调查者表示,好用与耐用是最重要的;此外,还有23、3%的人认为手机的功能齐全是关键。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首先考虑手机的外观设计,如形状、大小、厚薄、材料、颜色等,且多数被调查者均明确表示,选购时会优先考虑质量可靠、设计轻巧、款式新颖、色彩时尚、功能齐全的手机。也有少部分的被调查者表示受到了各种商业广告对他们的影响比较大。

(六)手机满意度的分析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家庭收入的增加,学生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欲望增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使得商品的市场生命周期缩短,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手机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的缩短,使得学生消费者的消费活力被激发出来,大大强化了他们对新、奇、美的追求。而家庭收入的增加,则进一步加强了他们消费的信心。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51、7%的被调查者都表示对现在拥有的手机的满意度为一般,甚至有13、3%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满意。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调研的一些主要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得出以下结论: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学生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欲望增强,商品的市场生命周期缩短,特别是在通信领域,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多数大学生对手机有极大的心理需求,他们注重手机的款式,注重手机的质量及功能,而且他们也是品牌的忠实拥护者。学生消费者比较喜新厌旧,一旦有推出功能更完善的手机他们就会对自己所拥有的手机产生不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手机消费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学生消费者的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群体,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将越来越表现出其巨大的消费潜力。

因此,提高对他们的注意,加紧开发这片新市场,对于各大手机厂商脱离困境,打破瓶颈,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就此,我们提出几条营销建议以供参考:

第一,继续推行中低档手机路线,专为学生消费者开发、设计,功能不是很全,但具备一些学生消费群体比较喜欢的基本功能,特别是在款式、造型及颜色等方面能够吸引学生的手机,这对抓住学生消费者无疑是很好的办法。

第二,对手机销售商来说,在销售地点选择上,主要将手机放在离学校较近的手机大卖场和自己的品牌专卖店上销售;在促销上,选择赠送学生喜欢的礼物的方式;在定价上,则选择中低档价格。

第三,对品牌的广告商来说,强调品牌的情感因素而淡化品牌的功能区别因素,请那些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明星作为自己的形象代言人,赋予手机充满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品牌特征。

第四,在广告宣传渠道上,要力争做到范围广,传播面全。特别要重视的是,随着网络的发展,特别是在大学生里,上网己开始普及化了,这一宣传渠道绝不容忽视。

手机市场调查报告范文二

1、总体市场与发展预测

1)随着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手机的消费需求也不断增加,。2001年中国手机用户已达1.45亿户,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同期中国内地装配手机8350万部,其中4390万部在国内市场出售。截止到2002年6月底,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76亿,累计新增用户3135.7万,比去年同期增长50.9%。中国早已成为拥有移动用户最多的国家,而且移动用户的数量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平均每月以500万户左右的速度递增(见图1)。从用户类型上看,2002年用户的增长继续以中低端用户为主,其中预付费用户比例达到24.1%。

2)2002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的增长可保持在6000万左右,未来3年内仍将以每年6000万左右的速度增长;中国手机生产总量可达9500万台,到2003年该数字将超过1亿台。《电子工业展望:中国》报告:到2005年,预计中国的手机用户将突破2.6亿。此外,世界范围的手机制造商将继续将其部分生产外包给中国厂商,因此预计到2005年,全球40%的手机将在中国制造,与此相比,2001年只有20%。 这意味着届时中国的手机年产量将高达1.4亿部,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基地。

3)赛迪顾问调查表明,尽管首次购机的用户占据主体地位(70.5%),手机市场的增长依然主要来源于此,随着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移动新业务的不断开发与应用,手机更新换代所占的份额也在逐步加大,达到29.5%,形成了市场发展的新动力。

2、市场份额

我国市场共有30多个手机品牌,生产厂商接近40家,其中GSM生产厂商12家,CDMA生产厂商19家。国外品牌以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三星为主,国产品牌以波导、科健、TCL、康佳等为主。2001年销量位于前十名的品牌分别是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西门子、波导、TCL、爱立信、飞利浦、东方通信、阿尔卡特,它们占到了全部市场份额的80%以上,2001年,国产品牌手机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市场份额由2000年的7%猛升到15%,增长了一倍以上。2002年1~5月份上升到了16%,科健、TCL和波导手机都进入了前10名,改变了过去洋品牌手机一统天下的局面。根据赛迪顾问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02年4月底中国移动电话设备市场销量将近1600万台。其中,国产品牌手机的市场份额达到18%以上。位于销量前十名的品牌分别是摩托罗拉、诺基亚、TCL、三星、西门子、波导、爱立信、飞利浦、东方通信、阿尔卡特,它们占到了全部份额的80%以上。其中,国产品牌TCL进入前三强。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也已由1999年的2.5%提升到2002年4月的20%。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司长张琪日前介绍说,今年前4月国产手机产销量同比均增长30%以上。尤其是TCL、波导、康佳、科健、海尔5家企业的产量同比增长345%,销量增长364%,出口624万台,

2002年4月底中国手机市场份额排名前五名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02年5月

3、用户分析:

1)用户年龄分布

通过此次移动电话消费行为的调查显示30岁以下用户的比例持续增长,其中以21-25岁最为明显,由1999年的15.8%上升到2001年的23.4%而逐步成为一支重要的消费群;30以上的用户比例均有下降,截止到此次调查为止下降到26.8%,31-35岁段的用户群已让位于26-30岁用户群,但在高龄用户群中仍占据绝对的优势;总的来说,移动电话用户呈年轻化趋势。数据来源:CCID 2001,11

从移动电话用户的年龄层来看,21-25岁、26-30岁、31-35岁的消费者是移动电话的三支重度消费群,1999年来一直分占前三名,三者的比例之和在2000年底更是达到70%以上;这三支消费群中尤以21-25岁、26-30岁两支消费群为主,其比例之和在2001年已达到46%,占据整个消费群中最多的一部分;31-35岁段的用户群虽有所下降,但不容忽视,从调查数据显示仍占有20.6%的比例。20岁以下用户群的比例三年来虽一直在增长,但由于其所占的比例很小且增长缓慢,在未来几年仍将不可能成为明星用户群。

追求时尚体现个性本就是年轻人的特点,对于手机的选择也更加注重手机能显示自己个性的款式。摩托罗拉、波导在设计手机款式的时候都更加追求时尚化,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国产品牌中波导公司的产品在此次调查中获得广大消费者的好评,成为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

手机市场调研报告范文三

一、调查目的:了解手机在大学生中的状况

近年来,随着手机在校园里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把目光投向了校园这一潜在的巨大市场。为了了解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遍情况、使用效果以及消费情况,掌握手机在大学的销售情况和市场前景,我们决定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校园里的手机市场作一次调研,。

二、调查对象:大学生

三、设计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四、调查时间:xx年10月01日——xx年10月25日

五、调查方式:网络问卷

为了使调查具有普遍性,我们放弃了传统的书面问卷形式,而采用制作电子版问卷在网络上进行调查的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1.提高效率,减少调查工作量。我们制作的电子版调查问卷使用asp.net平台开发,并挂在朋友的个人主机空间上,无需印刷,无需人工分派问卷

2.调查范围更广,调查对象更具随机性。由于是在网上答卷,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回答我们答卷的大学生朋友人数在20天左右的时间内轻松突破1000人,最后达到了1237人,并且这些参加我们调查的朋友来自全国各地。这个数字是由调查页面自动跟踪生成的。

3.数据统计便捷。我专门设计了一个调查数据统计页面,对调查数据进行自动的跟踪统计,主要有人数统计,占同类选项百分比统计等

六、调查方法:

1.由调查小组成员共同协商确定问卷内容,以书面文件形式确定,交由本人进行制作成电子版调查问卷。

2.电子问卷制作完成并通过无错测试后,我将其上传到我朋友租用的虚拟主机空间。

3.动员调查小组所有成员进行广泛宣传,宣传方式主要有二:一是让自己的朋友上网回答调查,二是在论坛上信息,让论坛上的网友帮忙回答

4.调查完成后,由全体小组成员对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5.撰写调研报告

七、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共有1237人参加并且完成了问卷,来自全国16个省市67所高校,并且参加调查的朋友具有很高的随机性,保证了本次大学生手机调研具有一定普遍意义。我们主要针对大学生手机拥有和需求状况、学生手机的使用要求分析、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力分析、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机分析、学生手机族的目标确立分析5个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并最后给出我们小组的营销建议。

1.大学生手机拥有和需求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访者中有68%的学生拥有手机。同时26%的学生将会在近期更换手机。在没有手机的学生中,61%学生将会在近期购买手机。从这些数据可看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在大学里已不再是新鲜事物了,已开始普及化了。大学生已经成为手机市场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者群。

2.学生手机的使用要求分析

① 最重质量

选择手机时, 消费者考虑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质量21%,外型19%,价格18%,功能18%,品牌11%,售后服务9%,广告宣传2%,其它方面也占2%。其中,消费者对质量的要求最高,手机是日常的通讯工具,如果质量不好,将会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另外,部分消费者对外观款式要求也较高,手机厂商不断推出新款很大程度上是迎合他们的口味,由于大学生都是年轻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持手机者年龄的下降,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会降低,而对外观款式的要求会更高。

② 中低档产品较受欢迎

在手机价格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消费者比较倾向于1000元至1500元的价位,其比例高达44.5%。另外,有29%的消费者表示会选择1000元以下的手机。当然,也有部分消费者购买高价位手机,其中,选1500至xx元的消费者占15%,xx元以上的占12%。

③ 购机地点较集中

对消费者购买手机地点的调查发现,消费者购买手机的地点较为集中,大体上分布在手机大卖场和品牌专卖店,其比例分别为56%和38%,其它的只占6.5%。手机是高科技产品,普通消费者难以了解其功能是否完善、质量是否可靠,他们只好以销售人员的信用和专业知识作为判断标准,而手机大卖场或品牌专卖店的销售人员素质相对较高,因而容易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此外手机大卖场的价格优势也是学生朋友们考虑的重要因素。

④ 手机品牌比较复杂

在此项调查中我发现,使用诺基亚的最多,占46.25%,其他的如摩托罗拉15.00%,爱立信6.25%,西门子6.25%,三星13.75%,菲利浦 5.00%,其他的有7.50%。

⑤ 手机用途比较统一

大学生使用手机用途较统一,在已有手机用户中,多数用于联系亲友,占67.7%。还有少数只是跟着大家走(受周围人影响的)和追赶时尚的,各占9.8%。家长方面认为,手机是用于方便和孩子联系的,学生手机族的手机58.0%都是家长掏钱买的。同样学生也认为有了手机可以方便与亲友进行沟通,以维系家人及朋友的感情。

⑥ 手机费用普遍较低

在学生手机族中,每月手机费用普遍较低。每月消费在50元以下的占40%,在100元以内的占88%。但也存在一些高消费学生,在100―300元内的占12%,其中200-300这一高消费段也占6%。超过300元手机费用的基本没有。

⑦ 充值卡成为主要服务方式,手机费用主要用于发短信。

在被访者中,有近82%的是采用充值卡方式。同样,手机费用用于短信服务的占87%。这充分说明了,学生的消费能力有限。

3.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力分析

确切地说,消费动力与消费需求是密切联系的,当一个消费需求出现以后,为满足这种需求的动力也就随之产生了,对此我们不想加以详细论述。从上面各种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力是处于一个较高水平的,造成这一高消费动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家庭收入的增加,学生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欲望增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使得商品的市场生命周期缩短,特别是在通信领域,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达到一周一款。手机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的缩短,使得学生消费者的消费活力被激发出来,大大强化了他们对新、奇、美的追求。而家庭收入的增加,则进一步加强了他们消费的信心。

第二.新经济、新文化、新观念,学生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总体规范发生了极大变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新的经济必然与新的文化相对应,而新的文化则必然带来新的观念。作为e时代的“e人类”,学生消费者大多受新经济下新文化的影响,具有求新、求奇的消费心理,在这种心理驱使下,他们会对一切感兴趣的新奇事物产生强烈的消费欲望,而这种强烈的消费欲望恰恰正是消费的动力所在。

第三.信息的极大丰富化、便利化,对学生消费者的消费动力也有影响。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电台、店堂、车体……广告铺天盖地,宣传无处不在,各大手机厂商与广告商们的努力,使得通信领域(主要是手机市场)的信息极大的丰富化、便利化了,在这种强烈的外部刺激的作用下,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力也得到了提高。

第7篇

2015年4月23日下午4时,小米4i手机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全球首发仪式,这也是小米第一款在海外全球首发的产品。i指代印度,4在英文中发音同for,因此这是一款专门“为印度”定制的手机。

会活动之前,小米向印度全国的米粉发出邀请,三天内有超过1.2万人报名,最终约1600人拿到了门票,穿上代表小米的橙色T恤成为会观众。

会上,小米全球副总裁雨果・巴拉详细介绍了小米4i的各方面性能。该手机搭载64位骁龙615处理器,5英寸显示屏,并配备3120毫安时大容量电池,最新的安卓系统。相比之下,与小米4i性能相近的摩托罗拉、三星等品牌手机普遍定价在2.5万卢比左右(约合395美元)。

巴拉介绍,小米4i于2015年4月30日率先通过印度本土电商发售,并通过多渠道开卖。从2015年5月开始,小米4i还陆续推向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市场。

自从小米在印度开卖以来,就不断有米粉在小米印度的脸谱网站主页下留言,希望小米手环尽早进军印度。有些心急的米粉甚至通过海外市场买到了小米手环、小米盒子等产品。

此番自掏腰包从全国各地赶来的米粉没有失望,小米手环最终在印度市场定价999卢比(约合16美元),前1000个售出的小米手环更打出了1卢比的友情价,到场的米粉每人可获赠一个小米手环。

在印度米粉的眼中,小米的吸引力不仅来自高性价比,还来自它针对印度市场的一系列特性。锡德・西杜成为米粉已经8个月,拥有一部小米3。他用“神话般”一词来形容小米4i。这款新机型最吸引他的是电池容量、屏幕显示和屏幕大小。“手机大小对印度人很重要,印度人不喜欢大手机。”

米粉巴斯卡尔・巴尔迪自从小米进军印度以来,已经购置了小米4、红米note和小米移动电源。他说,小米4i最吸引人的是针对印度市场的一系列特性。特别是相机和屏幕显示。“小米4i采用了阳光下的优化显示,而印度的日照很强。”

在印度,小米手机不仅拥有一系列优秀的参数,提供人性化的用户体验,更成为一个新兴阶层的身份符号。赫曼德・杜贝是一名德里的学生。他说,小米从定价到设计,都突出了印度市场的特点,服务印度民众,“小米帮助那些并不富裕但却着迷科技的新一代人实现了梦想”。

第8篇

这已经是第四届高通合作伙伴峰会。始于2012年初的前两届峰会并没有厂商自己产品的环节,但今年1月同一地点的峰会上,天语、宇龙、小辣椒都有新品——它们都是正在冲击智能手机的国产品牌。

因此,与其说这次峰会是高通向合作伙伴们的技术和产品宣讲,倒不如说是各类中小企业,以及高通合作伙伴交流、展示的平台。

2011年前,你还会听到不少中小企业吐槽高通的冷艳高贵,而如今,高通正在成为中国中小企业的伙伴。

低端市场

即便是高通也无法无视中国低端手机市场的容量。

市场调研机构iSuppli在今年2月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高通在2012年手机芯片市场份额达到31%,连续五年成为手机芯片市场的老大。这家成立于1985年,以CDMA闻名的通信技术公司,在智能手机时代的大幕拉开之际,正在向世界上最重要的芯片厂商迈进。

不过,市场份额无法显示的是,2012年是手机芯片市场和高通竞争策略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再把时钟拨回到2011年8月,雷军正式了小米第一代手机,当时会的关键词是:高通解决方案、世界首款双核1.5G智能手机。虽然经常缺货,但作为国内新兴企业,小米的境遇还算不差。在很多中小企业厂商的眼里,技术派高通是高不可攀的:“高通的技术和产品确实是好,但对小企业来说,如果想用高通的解决方案,不是投入多少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的问题。”

首先,高通的产品太高端,成本自然也“太高端”;其次,高通的解决方案不适合他们,如果进行改动,他们又没那个研发能力,也耗不起成本;最后,高通的工程师很优秀,但问题是,中国区人太少了,顾不过来。

应该说,这很难去责备高通,因为高通的竞争策略很清晰:在智能手机刚刚兴起、竞争对手还未崛起时——英特尔还来不及转身、联发科尚在憋着准备他们擅长的交钥匙工程——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走技术和高端路线,以在市场里建立技术和品牌优势,且能把产品聚焦在高附加值和利润的领域。

但在2012年,一切都变了。因为联发科在这一年开始发力,再次凭借功能机时代闻名于世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吸引了业界的眼球。千元智能机甚至四核机、各类消费者可能从未听过的手机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而且几乎用的都是联发科的解决方案,它们在某种意义上带动了国内中低端智能手机的消费浪潮。

高通自然关注到了这个市场,其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史蒂夫.莫伦科夫在接受《21CBR》专访时表示:“在中国,大规模的用户从2G到3G迁移,这个市场(中低端市场)是一个增量,是一个新拓展出来的市场。”

更重要的是,联发科已经有从低端市场向“高帅富”逆袭的苗头,因此,高通必须改变,史蒂夫.莫伦科夫说:“我们需要覆盖高、中、低市场。”而决定能否向下延伸的关键,并不是芯片本身。

产品之外

除了提供相应的产品,高通正在加强对中国市场的支持。

在近期的一次采访时,深圳语信(小辣椒手机生产商)总经理王晓雁表示,自己对高通的好感度在2012年之后飙升:“他们的姿态突然变低了,曾经主动来拜访过我。”

在某种意义上,QRD是高通向联发科学习商业模式的产物。一位手机企业的老总曾经如是比喻过去高通和联发科的区别:抛开技术层面,如果以房屋来形容,前者的解决方案是毛坯房,需要自己去装修;而后者就是精装,可以直接拎包入住。尽管相比联发科,高通的QRD平台在推出伊始还不太完整,但QRD在当时至少向中国本土企业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QRD始于中国,高通愿意放下身段,哪怕是学习对手,也希望能够长期扎根。

据说,QRD最初只是一个高通中国公司为了适应本土竞争需求提出的一个项目,但自推出后,在高通内部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高,总部越来越直接关注QRD项目且进行资源倾斜,而史蒂夫.莫伦科夫在接受《21CBR》专访时从侧面印证了该说法:“我们在不断地增强我们在中国本地市场的表现,我们在更多城市开设了办公室。其实所有这些都是希望离中国的客户更近。”

对中国本土的中小企业而言,团队小、资源分散、生产和研发周期必须尽可能短,因此,他们更需要依赖芯片商提供芯片之外的服务,而首当其冲的就是技术团队的支持。

这种支持将从QRD平台扩展到其他层面,高通产品管理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首席运营官,也是QRD中国区负责人罗杰夫在接受《21CBR》专访时表示,高通针对合作伙伴平台会涉及到三个方向:

首先,QRD涉及到的解决方案将继续延伸:如将高清拍摄、编辑、分享等过去只出现在高通高端解决方案的功能纳入QRD平台,同时也推动高通的高端客户使用QRD平台。

第9篇

6月28日,加拿大RIM公司宣布:原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的新款黑莓10手机以及新型操作系统被再一次推迟到明年前三个月,原因是向平台整合一些特征以及海量编码的“耗时超出预期”。

让人失望的消息还不只这个。加拿大公司还同时宣布在全球裁员5000人,约占其全球1.65万员工的30%,黑莓预计裁员以节省运营成本约1亿美元。去年7月,RIM就已经在全球裁员2000人。

RIM同一时间公布的本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亦是惨不忍睹——公司净亏损5.18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公司盈利6.95亿美元。并且,公司董事会预计RIM还将在第二财季出现进一步的亏损。同时,由于当季黑莓智能手机出货量大幅减少,运营收入降至28.1亿美元,低于分析师普遍预测的31亿美元。

近年来深陷巨亏、裁员、被收购等负面消息的RIM,曾经想要凭借最新型的操作系统和新手机殊死一搏。原计划今年6月就能和黑莓粉丝见面的新手机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宣布被推迟至今年年底,如今再一次“爽约”至明年初,意味着被RIM视为“救命稻草”的黑莓10新产品将错过学生返校和圣诞购物季的重要商机。

一系列坏消息的背后,是曾经风光无限的RIM正遭受到更强大的苹果、谷歌安卓和Windows Phone等设备的挤压。老牌厂商的垂死挣扎是否能够迎来新生,前景愈发不乐观。

内忧外患

在最新的财报之后,RIM股价盘后重挫18%,市值缩水至41亿美元。在过去一年间,RIM股价已累计下跌70%,相当于其在2003年的水平。

5.18亿美元的巨额亏损,折射出的是RIM江河日下的江湖地位。在手机出货量上,今年第一财季黑莓手机出货量约为780万部,远低于去年同期的1320万部,旗下平板电脑PlayBook出货量约为26万部,新增用户数更是不足100万。来自comScore的最新统计数据同样不容乐观,RIM拥有11%的美国用户,谷歌的这个数据为50%,苹果也赢得了31%的美国用户的青睐。

高层的震荡同样让这家老牌手机厂商感到阵痛不已。今年1月,RIM联席CEO吉姆·巴尔斯利和麦克·拉扎里迪斯双双下课——联席CEO的制度早就因其决策效率低下被外界质疑。此后,包括CTO大卫·雅克、COO吉姆·罗文在内的多位高管相继离职,整个管理层风雨飘摇。

然而,这样的厄运似乎没有尽头。RIM预计未来数个季度还将继续面临挑战。这些不利因素包括竞争环境日益激烈、手机销量降低、潜在财务问题和黑莓10延迟造成的其他负面影响、RIM缩减每月基础设施使用费的压力、计划继续积极拉动黑莓7手持设备销量等。

在RIM厄运缠身的时候,竞争对手的发展却如日中天。同样根据comScore的美国手机市场份额月度的调研报告,相比2月份,谷歌Android系统5月的市场占有率上升了0.8%至50.9%,苹果iOS也从30.2%增长至31.9%。反观RIM,其市场占有率则由2月的13.4%下滑至11.省略的最新调查,在10123名投票者中,有52.33%的人计划抛弃该系统转而购买其他系统的设备,仅有8.92%的人表示,如果黑莓能够重整旗鼓,重新出发,那么他们还是会考虑回归使用黑莓设备。

自救

在如此艰难的背景之下,被RIM寄予厚望的黑莓10确实可圈可点。根据RIM现任CEO托尔斯滕·海因斯的介绍:“黑莓10平台将会成功并交付高品质,全功能的黑莓10。智能手机仍然是公司的头号优先产品。”

为了消减黑莓10推迟所带来的不利影响,RIM方面表示黑莓将有一个强大的开发者社区,致力于成功开发新的软件版本。预计黑莓10智能手机将包括一个新的触摸屏键盘以及为相机提供一些新的特点。

业界对于黑莓10更多的猜想可以从国外媒体最新曝光的黑莓10产品路线图中找到答案。根据路线图,RIM首先会在今年推出一款PlayBook,该产品支持4G网络,预计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在英国推出。明年第一季度,RIM将代号为“London”以及“Nevada”的手机。更多的新产品则有望在明年第二、三季度和消费者见面。

有分析指出,无论是黑莓10平台,还是黑莓10手机,对RIM的意义显然并不仅仅是一款新产品那么简单。尤其是黑莓10手机,RIM赋予它的重任是对抗苹果iPhone和谷歌Android产品。此前,由于其安全性,黑莓手机主要被银行家、律师、企业高管和政界人士使用。不过,随着企业越来越多地允许员工使用自己的设备,黑莓手机在企业市场的份额出现明显下降。

在此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黑莓一直坚守着自己全键盘的特质,在触摸屏日渐风靡的今天,它也开始尝试推出触摸屏的产品,这多少有些向市场“妥协”的味道。

被现实磨去了“棱角”的RIM所作出的努力还不止于此,被海因斯定位为“必要的裁员”的瘦身计划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RIM削减成本。此外,在组织架构上,包括任命前Verizon的总法律顾问作为首席法律官等措施都被业界视为提高RIM高层决策能力的举措。同时,RIM正在继续努力与JP摩根及其他金融机构接触,以更好地制定和衡量战略决策。而RIM也希望建立一些新的伙伴关系,通过它们的授权可以使用其服务和软件产品。

狼真的来了?

尽管各种自救手段看似能为陷入绝境的RIM带来希望和曙光,但业界唱衰RIM前程的声音从未消停,尤其是此次黑莓10被宣布延期之后,看淡RIM的声音空前密集。甚至有观点猜测RIM有可能步摩托罗拉移动的后尘,最终被诸如Facebook或亚马逊等公司收购。

市场调研公司Forester的分析师查尔斯·戈尔文对于RIM的前程即表现得相当悲观:“黑莓的增长潜力正在消失,而此次事件就说明了消失的速度有多快,”他说,“黑莓10要想在其推迟后的日那天赢得消费者和开发者的关注,就必须证明自己比竞争对手出色得多。但这种可能性非常之小。”戈尔文认为黑莓10面市之前,市面上将出现新的iPhone和更多采用最新版谷歌安卓系统的设备,微软也将大力推动其后续版本的Windows手机操作系统。

而美国投资公司Topeka Capital Markets分析师布赖恩·怀特甚至认为黑莓10将就此夭折。怀特在其报告中称:“RIM推迟黑莓10手机的决定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该公司的地位,以至于这家公司甚至有可能无法再存在一年来这个平台。”布赖恩给出的理由和戈尔文所述大同小异——即将面世的苹果iPhone 5和三星Galaxy S III将在今年下半年直线上升。

悲观的情绪让RIM面临被收购的传言沸沸扬扬。事实上,从前年末开始,它连续两年被预测为“最可能被收购的公司”。与RIM一同享此“殊荣”的还有前景同样悲观的诺基亚公司。

与此同时,华尔街方面又有消息称,RIM计划将公司分拆成“手机业务”和“通讯网络”两间上市公司,并将前者挂牌出售。这种做法看上去像是去年的摩托罗拉,当时的CEO桑杰·贾恰恰是用这种方法,挽救了投资者的信心,并最终促成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

第10篇

“这将是一款神奇的革命性的产品。”

2010年1月28日,iPad会上乔布斯走上台,手拿iPad展示了万众期待的首款苹果平板电脑,并对观众这样说。当时,有很人并不看好这个看起来只是比iPhone或iPod Touch大一号的东西。但是,iPad28天后,销量就达到了100万台,业界为之一振。

当时,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骄傲地对外界说,“iPhonegN量达到100万台用了74天,而iPad只用了28天。iPad需求仍然超过供应,我们正在努力,让更多客户能够拥有它。”

iPad大卖,苹果股价飙升。2010年5月26日,美国发生了一件大事。那一天,苹果公司以2213.6亿美元的市值,一举超越了微软公司,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科技公司。这时人们开始相信,iPad确实是一款神奇的产品。

PC往左,Pad往右

日前各投资调研机构均报告,对2011年平板电脑的销售数量进行了预测。尽管大家预测的销量各不相同,但是无一例外地认为苹果iPad将会领跑平板电脑市场。

花旗估计,2011年PC电脑的销量约为4亿台,其中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将会达到3500万台,而苹果iPad将会占据全部销量四分之三的份额(约为2600万台)。花旗同时估计,平板电脑的增长将会使PC电脑的销量减少1100万台。这个数字足以让PC电脑市场的年增长率从12%下降到9%。

调研机构Gartner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显示,由于受到苹果平板电脑iPad的强劲拉动,2010年全球平板电脑市场的规模将会比预期的更高,达到1950万台,2011年则将实现181%的增长达到5480万台,而到2014年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将达到2.08亿台。

瑞银分析师梅纳德・乌姆本周在给投资者的报告中写道:“iPad将对PC业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笔记本电脑,大量厂商将跟风类似于idPad的平板电脑。”

“对于那些已经拥有普通电脑产品及买不起Mac系列的用户来说,iPad在某种程度上将作为普通电脑的代替品,此外iPad的骄人表现已使其成为苹果首款在企业领域获认可的产品。未来iPad很有可能成为Mac的替代品。”美国资深分析师穆斯特这样表示。

虽然没有厂商明确表示,因为平板电脑的生产而减少固有PC的产量,但这仿佛就像是分家一样,每人所得的财产不可能是原来的全部,这个道理显而易见。到目前为止,重量级PC大厂纷纷下调出货预期,继英特尔调低出货目标后,广达、仁宝等PC厂商也降低了2010年的目标。Gartner也降低了对2010年全球PC出货量的预期值,下半年的PC销量将达不到此前预期。

iPad上市带来的疾风骤雨般的平板电脑风暴,打乱了一线PC品牌的产品计划,不得不赶紧着手与iPad抗衡的产品。有业内估计,85%的PC厂商都在平板电脑领域有所布局。目前全球已经、正在或传言即将的仿iPad平板电脑产品已经超过50款。

上网本厂转战平板电脑

华硕2007年第4季推出首款7英寸Eee PC,成为上网本市场领头羊,掀起同业一片跟风,然而经过逾1年的盛销后,上网本产品却快速进入成熟期。随后,笔记本电脑大厂杀价抢市,淘汰赛提前上演,惠普、戴尔大幅缩减上网本推出力度,二线白牌及山寨业者纷纷退出,仅剩下仰赖上网本出货量拉升全球排名的华硕、宏及三星,仍维持基本盘出货状况。

然而,三强鼎立、共存共荣的市况并不持久,三星、宏及华硕不仅持续面临上网本跌价影响利润情况,苹果iPad现身后,业界对于平板电脑逐渐取代上网本及影响低价笔记本电脑出货的疑虑不断。各家厂商纷转而大举投入xPad产品布局,以分散风险,上网本老大华硕率先下调了Eee PC的出货量。

华硕执行长沈振向外界证实,受到iPad平板电脑的排挤,2010年第3季Eee PC的出货不仅旺季不旺,且呈现衰退。随后,在台北电脑展开始的前一天(即2010年5月30日),华硕召开记者会,宣布推出Eee Pad平板电脑,预计2011年一季度正式上市。

仍未调降上网本出货目标的宏、三星,其实公司内部亦已作出了下调整准备,并将全力转进平板电脑市场。三星首款平板电脑――Galaxy Tab已于2010年10上市,采用7英寸屏幕,基于Android平台,2010年的预计销量为100万台。

2010年11月23日,宏对外公布了两款平板电脑模型,分别配备7英寸和10.1英寸显示屏,二者皆将于2011年春季上市。宏首席执行官吉安弗兰克・兰奇(Gianfranco Lanci)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预计2010年全球的平板电脑销售量将达到4000万至5000万台,宏的销量希望能够占据其中的10%至15%。

平板电脑抢攻电子阅读

除了笔记本电脑、上网本,平板电脑还对新兴的电子阅读市场形成了冲击。由于平板电脑的应用更多,适用性也更强,对电子阅读器具有强烈替代性,因此平板电脑在不断地挤占电子阅读器的生存空间。

实际上,在iPad上市初期,人们并不是很看好平板电脑在电子阅读方面的表现。亚马逊总裁杰夫贝索斯说,iPad对Kindle没有影响,其他电子阅读器厂商也称,iPad对出货没有影响。但事实上,很多统计均显示,LPad推出以后电子阅读器的销量都有所下降。

2010年12月,美国的市场研究机构ChangeWave了一份关于电子阅读的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大约93%的Kindle拥有者更喜欢用Kindle去读书,相反,只有76%的iPad拥有者拿iPad去读书。同时iPad拥有者在读报纸和杂志方面比Kindle的拥有者去读报纸和杂志多将近5倍。

截至11月10日,Kindle用户占比47%,比8月时降低15%。iPad用户占比32%,比8月份时上涨16%。自8月以来,iPad的份额增长了1倍,意味着iPad在逐渐蚕食Kindle的市场。在美国,电子阅读器市场已经成为亚马逊Kindle与iPad之间的战争。

不过与美国相比,中国平板电脑产品布局相对较晚,传统PC厂商大多处于研发阶段,市场上销售量大的品牌并不多。虽然以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在电子阅读方面也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但目前对于国内的电子阅读影响还比较有限,电子阅读终端还主要以电子书和屏幕较大的智能手机为主。

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苹果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比较一般,在铺货货量上苹果优先满足的是欧美市场,iPad在中国上市较晚,整体销量上并没有达到改变中国电子阅读格局的地步。但情况会随着iPad销量的增加以及其他平板电脑厂商的发力而改变,因此以汉王科技、爱国者等为代表的电子阅读器厂商也纷纷平板电脑产品,以满足平板电脑用户的阅读需求。

一个以ipad为代表的新型电子阅读移动终端“羊群效应”开始形成。

平板大战,谁将是赢家

当在讨论平板电脑如何给笔记本电脑、上网本或电子阅读器形成冲击的时候,人们可能会觉得平板电脑的时代到了,各路诸侯只要造出一个与iPad相类似的产品就能赢得属于自己的市场。如果只是这样的话,市场的竞争未免简单了一点。

回过头来看一下,在智能手机市场上,在硬件体验和性能指标上,与iPphone旗鼓相当的产品并不是没有,但iPhone依然成功,众多的模仿者和追赶者到现在还只能在仰望。诺基亚在高端智能手机上的节节败退难道只是塞班不行吗?或许,还有别的什么原因。

大多数人都把苹果的成功归功于它无与伦比的创新能力和工业设计能力。这样的理解未免肤浅。当然,不可否认,工业设计确实是苹果成功的一个因素,但它并不能带给苹果持续的成功,因为这是可以复制的。事实上,给苹果带来持续成功的是,通过硬件与应用的捆绑,使得外来的竞争无法介入。

比如,很多品牌都在复制“iPod”,但没有iTunes的辅助,这样的产品只能是一种播放盗版音乐的MP3。又比如,很多手机都在模仿iphone,但没有类似App Store在线应用商店,这样的产品只是手机,永远也成为不了iphone。

第11篇

热点一:3D打印——草根掘金不算难

3D打印

3D打印学名快速成型技术。使用不同规格的3D打印机,我们既可以打印出汽车、飞机等庞然大物,还可以打印出钥匙扣、手机壳等趣味生活物品。我国“神10”上就有3D打印作品——航天员的坐垫。

与传统打印技术最为直观的区别:使用的“墨水”不同。3D打印技术采用的“墨水”是诸如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

3D打印优势包括:制造复杂物品不增加成本、使零部件一次性成型,无需组装、按需打印、降低物流成本、设计空间无限、零技能制造、不占空间、便携制造、减少废弃副产品、精确的实体复制。

目前3D打印技术已经在国内的珠宝、鞋类、汽车等许多领域都得到应用。

2012年底上映的电影《十二生肖》中,成龙扮演的国际大盗用高科技扫描手段获取了国宝兽首的三维数据,远程传输到一台神奇的机器上,马上就复制出一模一样的铜兽首,令观众啧啧称奇。这个科幻的场景,就是采用3D打印技术呈现出来的。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六届科博会上,3D打印成为第一大热点。无论是参展企业数量,还是展示相关技术数量均位居本届展会前茅。而且几乎每个3D打印技术的展台都被围观者围得水泄不通,现场向企业下单者众多。权威机构预测,未来5年,中国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3D打印市场。

一个小时“打印”迷你版”“自己”

记者在一个名为“3D影像馆”的展台前,实地看见了一台3D打印机。据展台工作人员介绍,只要将个人的各种信息扫描,然后再通过3D打印机就可以打印出一个自己来。

记者决定亲身体验一下,只见工作人员用一台形似电熨斗的扫描仪,对记者进行扫描。这就像人体外有一个柱体防护罩一样,水平地做弧线扫描,从头部开始,一层层扫描到脚部,然后整个背部也是如此。大约2-3分钟工作人员完成了扫描,然后用电脑合成三维模型图,拷进SD卡,并插入3D打印机,按几个键,打印正式开始。大约1个小时之后,一个身高16厘米的迷你版“记者”就出炉了。

3D打印挺“草根”

可能有人说,虽然3D打印很热,但总感觉离老百姓很远。其实不然,3D打印就在你我身边,而且草根投资者也投得起。

第一,技术应用平民化。在本届科博会上,3D照相馆首次亮相,只需要将物体的各种信息进行扫描,然后再通过3D打印机就可以打印出来,其精确度远远高于雕塑、泥塑、蜡像等。据记者调查,在西安、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均已经有3D照相馆,而且生意颇为不错。以西安市场为例,主要为情侣、新婚夫妇服务,为他们订制“自己”,月净利润超过5万元。而目前市面上相关的生意,还有3D礼品店、3D玩偶店等。另外,现在3D打印已经开始在多个领域普及,连麦当劳、孩之宝想做一款玩具,也都是通过3D打印不断设计和修改造型。如今广东省几乎所有的玩具企业都在使用3D打印技术。

第二,设备价格很亲民。从科博会上了解到,3D打印设备的售价从数千元至百万元的都有,主流设备的售价在1万-3万元之间,草根投资者完全能承受得起。

第三,耗材价格也不贵。以前有不少项目,虽然一次性的设备投入很少,但是后期需要的耗材却十分昂贵,导致小投资者难以上手。对此,记者特地调查了一下3D打印的耗材。目前最为常见的耗材是石蜡、树脂等,售价均在1万元/吨左右,并不贵。

第四,购买设备十分方便。现在投资者购买3D打印设备十分方便,国内供应企业不少于千余家,已经比2012年增加了十余倍。

第五,老百姓消费得起。项目虽好,不过要想赚钱,还需要老百姓消费得起。据了解,目前3D打印收费的标准是每克耗材收费3-8元,均价是5元。客户打印一个“自己”,最多需要200多克的耗材,算上设计费等,不会超过1500元。对于那些喜欢新潮,追求时尚的人,完全可以接受。

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罗军透露,目前市场现状是,从事原形制造和小型金属产品直接制造的公司或个人更有“钱途”。因为其不受原材料的局限性,而且技术成熟度相当高。反之,大型金属产品制造,目前国内技术尚未完全攻克。而像生物医学领域则受生物材料的局限性,发展缓慢。

投入最少40万元

目前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介入3D打印领域,最佳方式就是开一家3D打印店,投资最少40万元,其中房租、装修、人工费用等约10万元,购置设备(含扫描设备)约16万元(8-10台),其余为流动资金(包含购置原材料)。申请营业执照就与普通的照相馆一样。

目前小型化3D打印机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弊端,就是只能使用专用原材料,如金属3D打印机不能使用树脂、石蜡等耗材,只能使用金属耗材,可是并不是所有顾客都希望购置金属耗材的打印产品,因此投资者在这方面必须要多购置几种适合不同耗材的打印机。

尽管时下一件3D商品的售价不菲,平均价格约四五百元,贵的则两三千元,毛利润率也比较高,约50%-100%,而且目前业内一些体验馆的月盈利超过五六万元。以杭州某3D照相馆为例,刚刚营业十几天,就已经接单100多个,而且全部都是定制身高在16厘米的玩偶(售价约1500元)。

技术门槛并非难以逾越

业内元老级人物金涛透露,3D打印的流程很简单,但是其背后的“技术活”不是很简单。因为要制作—个3D打印产品,首先要制作数字模型,先通过扫描设备制作“粗稿”,再经过复杂的修改,生成3D打印机能识别的文件,或者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进行3D建模。

不过投资者并不需要失望,目前市场中这类从事设计业务的人才很多,甚至一些机械专业的在校大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这项“工作”,投资者只需要舍得投入,聘请一两个大学生就能解决这个难题。设备、服务、产品,三个渠道缺一不可。金涛表示,中小投资者要想获取较高的利润空间,需要做好三个渠道,即卖设备、卖服务、卖产品,一般情况,三个渠道带来的盈利比例是3:5:2。

首先,卖设备。目标顾客是一些DIY爱好者和从事设计工作的技术人员。另外,小型化打印设备的价格不贵,作为经销商的投资者投入并不大。

其次,卖服务。这也是很多业内经营者主要盈利手段。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支付几千元来买机器,但他们又有3D打印的需求,投资者主要为这群人服务,如新婚夫妇、新生儿父母、喜欢个性化礼物的“90后”、“00后”。据了解,业内一些知名的企业一年仅靠卖服务,一年的收益约百万元。

第三,卖产品。这个和卖服务有些类似,也是替客户制作产品,但是不同之处在于该环节销售的产品有两个特点:一是批量生产的产品,起步订单量至少两三百套,有时会达到数千套,一般有这种需求的客户都是一些从事高科技领域的小型生产企业,由于订单量少,“开模”不划算,反之找从事3D打印业务的公司更加划算;二是根据投资者市场调查,批量制作出来的产品,如网游魔兽世界中一些角色模型,其目标顾客是一些对网游、动漫、个性礼品痴迷的顾客。

热点二:手机移动“POS”——起步有点乱,“胆大”可以干

手机移动“POS机”

手机移动“POS机”正规的名字应该叫做手机移动刷卡器,是一种可以插在智能手机上使用的移动支付刷卡器,体积比火柴盒还小。在手机连接互联网的状态下,用银行卡在刷卡器上一刷就能实现网购支付、信用卡还款、个人还贷、转账、水电费缴纳等几乎所有网上支付功能。随身携带,相当便捷。因其功能与POS机有较多的相似性,因此被习惯称为手机移动“POS机”。其盈利点以刷卡器销售和刷卡手续费收入为主。

时隔一年,招商剧增

2012年,某品牌的手机移动刷卡器广告曾经充斥各大城市的电梯里。当时只有这么一家企业在做,大多数人只是觉得挺新鲜,市场应用并不多。而一年后的今天,记者在今年所参加的所有展会上,都见到了不同公司推出的手机移动“POS机”。招商企业迅速增多,感兴趣的投资者也蜂拥而至。据记者粗略调查,国内在推广手机移动“POS机”的大大小小的企业已经有几十家。用户增加也比较快,一些商家也开始使用手机移动“POS机”。

手机移动支付为什么这么火

身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有市场调研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底中国智能手机消费者数量已突破3亿,相比2011年有着150%的增长。来自《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更是突破4.2亿。随着智能手机产品与移动互联网呈现高速普及化趋势,全球最大的移动消费市场雏形愈加显现。

毫无疑问,如此惊人的数字背后意味智能手机产品与移动互联网现在已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当然现实生活中还有两个字与我们每个人最为息息相关,即是金钱。当此三者之间产生相互交织的交点时,新的名词与概念也就此形成——手机移动支付。有市场调研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到1511.4亿元。因此,更便捷的手机移动“POS机”能这么快就火起来就不足为奇了。

快速兴起背后的乱象

对于这么一个市场前景非常看好的新兴项目,面对突然增多的招商企业,乱象随之显现。在决定是否投资之前,请先看清风险。

乱象一:小作坊与大公司并存

在各个展会上,尤其是创业项目展上,手机移动“POS机”的招商企业一般都有多家。但你会发现,有的公司看起来实力很强,拥有巨大的专业展台、众多的靓丽员工、精美的宣传册。但也有的公司只能说是小作坊,一张小桌子、一沓粗糙印刷的资料、一个大喇叭,场面混乱不堪,感觉有点像地摊甩卖。但你看看他们的产品,那个刷卡器无论外观还是功能都差不多。

乱象二:十元与几百元的价格落差

记者接触过多种手机移动“POS机”,产品大同小异,但价格差距却非常大。价格低的才10元/个(有些公司在推广期甚至会免费赠送),中等的200元左右,高的能达到四五百元。而据一位商透露,手机移动“POS机”的成本也就四五元。

乱象三:非法套现的质疑

有些公司的刷卡器包装上会印有“禁止作为POS机使用”的提示。但给人的感觉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从技术上讲,手机移动刷卡器具备POS机的大部分功能,其中就包括被明令禁止的非法套现。因此,针对该项目的质疑随之出现。央行表示,近期将中国金融移动支付标准,规范手机移动支付市场。

乱象四:安全性的担忧

记者调查过,面对手机移动“POS机”的使用,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安全吗?会不会被盗刷?这种担忧不无道理,最近已经出现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被盗刷的案件。银行业内人士更是认为,手机移动支付增加了克隆卡变现的渠道,其影响不容忽视。但警方的消息显示,目前通过手机刷卡器作案的还并不多见,曾经流传的“只要掌握机主身份证号码即可手机刷走他人卡上金额”的消息是谣言。总之,目前任何支付手段都存在安全问题,我们只能期盼手机移动支付的安全性能进一步完善。

作为“潜力股”,“胆大”可尝试

前景看好的手机移动“POS机”可以说是一只“潜力股”,甚至有可能是“黑马”。据记者了解,目前小投资者从事该项目以为主,通过销售刷卡器、为第三方支付平台招收会员、手续费分成获取盈利。一个刷卡器有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利润率,如果销量有保证,盈利还是很可观的。并且借助手续费分成,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盈利。据说投资几万元做好了,一年能有几十万元的盈利。

但在起步阶段,该项目的风险性也较高。大浪淘沙,未来几年肯定有一批公司会被淘汰。因此,投资者需要一定的胆量。这个胆量一是来自资金实力,有几万元“闲钱”可以试试,丢了也不心疼;二是来自眼光,必须选择正规、有实力的企业(应具备中国人民银行认证、POS终端银联安全认证、个人支付终端银联安全认证、移动终端支付软件银行卡检测中心测试报告、增值业务经营许可ICP证、软件产品登记证书、软件企业认定证书);三是来自能力,最好熟悉网络支付相关技术,还要拥有相关的客户资源,而且量不大也不行(至少千人以上)。

热点三:智能机器人——一迟早成为大众消费品

智能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有相当发达的“大脑”——中央计算机,这种计算机跟操作它的人有直接的联系,可以借助程序安排各种动作,并可以根据不同状况进行自主调整。看起来具备感觉、运动和思考三大要素。

一首动感十足的“江南STYLE”奏响,展台周围围满了观众。当记者凑到近前惊呆了:所有的舞者并非是人,而是一群只有20厘米高的机器人,舞姿丝毫不输给“鸟叔”,韵律感十足!

这是记者在科博会上看到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以往智能机器人只会出现在好莱坞的科幻大片中,而如今这种未来感十足的科技产品已经开始步入我们的生活中。在科博会上,形态各异的机器人吸引了大量的镁光灯,从模特、导游、厨师、清洗工,再到裁缝、舞者,各行各业的机器人齐上阵。

产品更新快,招商很热闹

记者连续参加过7届科博会,虽然每届展会上都有一些智能机器人亮相,但是今年的展会上智能机器人无疑让人印象深刻。

首先,无论是机器人的种类,还是参展企业的规模,都要远远超过往年。

其次,机器人开始步人生活,以往展会中智能机器人大多数集中在工业领域,而且更多只是一些完成简单工序的机器人,与其说是机器人,更像一些智能化的机械设备。而今年展会上的智能机器人几乎全部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会遇到的,而且智能化程度高,像北京某科技公司出品的早教机器人,甚至可以和主人进行简单的对话,而连锁小吃知名企业的嘉和一品出品的机器人厨师,当输入程序后,可以精确复制名厨的菜肴,自动完成烹饪。

第三,更新换代快。据北京某科技公司负责人介绍,现在智能机器人研发速度很快,差不多三五个月就会对智能机器人进行升级,所以一年一届的科博会上,智能机器人总会给大家带来惊喜。

另外,通过参加各类招商展,记者发现最近一年来,智能机器人的项目也已经开始成为了热点项目,颇受投资者们的关注。

以某品牌的早教机器人为例,在五月份结束的全国特许展上,三天的展会仅收取的定金就有数十万元,草签意向客户多达三十多人。而在其他地方性质的招商展中,智能机器人也是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举办的某招商展中,—款身形酷似奥特曼的刀削面机器人就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

人口红利拐点助推大好前景

记者认为,现在是草根投资者投资智能机器人的一个黄金时期,理由如下:

首先,市场大环境好。2012年,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首次出现下降,这意味着中国的人口红利拐点的到来。人口红利拐点出现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用工荒”,因为劳动力减少了,各个企业招工难,用工难,特别是生产企业,这无疑给智能化机器人带来了投资前景,毕竟其可以有效解决“用工荒”的难题,以刀削面机器人为例,一个机器人可以抵上3-4个刀削面大师傅。加之,如今物价不断上涨,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使用机器人可以大大节约企业的成本,像富士康就准备大量购进机器人替代工人。

其次,投资门槛低。虽然机器人的智能化很高,但是价格都很亲民,贵点的机器人售价在两三万元,便宜点的只有几百元。而对于草根投资者而言,目前最好的介入方式就是经销。据记者调查了解,一般具有10万元左右投资能力的投资者都能介入这个领域。

第三,技术成熟度高。如今智能化机器人的技术成熟度很高,从之前只能完成简单的口令,到时下完成复杂的工作,甚至面对突发问题,可以做出相应解决方案。同时也因为技术成熟度高,而颇受市场的欢迎。像某著名品牌的早教机器人,在最近一年里参加多个展会,几乎每个展会,它都是展会明星。

第四,利润点丰厚。智能机器人虽然价格亲民,但是其毕竟属于高科技产品,市场的竞争力较强,因此也能给投资者带来较为丰厚的利润,目前市场现状是平均销售毛利润率在50%-100%,最高可达300%以上。

投资农村、县级市场需谨慎

据中投顾问专家介绍,该项目虽然具有很好的投资价值,但是草根投资者需要注意一点,就是投资区域的选择,目前农村、县级市场很难做。原因:

一是,市场消费能力水平低决定。我国广大农村、县级市场居民消费能力依然比城镇地区要低一些,而智能机器人动辄几千元,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范围。

二是,理念落后决定。在很多农村、县级市场的人们对于智能机器人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比如他们要么认为买了一个机器人就什么都能做,一旦有不能做的就认为机器人不好,要么认为买机器人不划算……

三是,环境决定。智能机器人技术程度再高,它也是高科技产品,对其使用是有一定要求的,而很多农村居民对于智能机器人使用比较粗犷,很容易出现故障,高额的维修成本也是草根投资者很难承受的。

另外,建议投资者可以主攻一些服务业的智能机器人,比如空调清洗机器人、油烟管道清理机器人、烹饪机器人等,其服务对象是企业。相对于企业而言,使用智能机器人既能节约成本,提高盈利,又能保证安全,是一个多赢的选择;对于投资者而言,市场开拓难度也要比民用市场容易一些,特别是对一些有渠道的投资者。

热点四:虚拟互动娱乐——好玩好“钱景”,更新是关键

虚拟互动娱乐

虚拟互动娱乐采用的是一种先进人机互动技术。它可以将人融入到虚拟的场景中,现实中的人做出各种动作,虚拟的人也做出相应的动作,实现身临其境的互动娱乐体验。例如虚拟搏击、虚拟试衣、虚拟射击、虚拟篮球等。已经流行的3D影院、触摸游戏机等与该项目类似,也可以说是初级产品。

—个人站在特殊的投影机前接受扫描,在大屏幕的游戏场景中很快就出现了这个人的虚拟影像。现实中的真人怎么动,虚拟的人就跟着怎么动。接下来一场搏击比赛开始了。真人做出各种搏击动作,虚拟的人使用相应的动作把对手打得连滚带爬。游戏者和围观者都惊叹:太好玩了!还能锻炼身体。

这个场景是记者在本届科博会上看到的。记者发现,虚拟互动娱乐项目在本次展会中增长趋势明显,技术的成熟度也有所提高。且因为小型化技术的增多,投资者的关注度大幅增强。

需求很大众,小型化、高盈利

虚拟互动的娱乐性极强,良好的人机互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娱乐体验,市场需求会很大。这一点在类似的3D影院、触摸类娱乐项目上已经得到验证。而且它还有个突出的优势——小型化程度高,一台笔记本电脑加一台很小的特殊投影仪就可以了。完全适合家庭使用,具备大众化普及的潜力。而且因为小型化,更便于经营者摆放于商场、闹市等地点。

目前每套设备的投资额从几万到几十万元的都有,娱乐内容也已经比较丰富。草根投资者主要是购买设备后,摆放到人流密集的场所经营。记者在天津某大型商场调查过经营者,他投资十几万元购置了四种虚拟互动娱乐设备,划出一片区域凭票进入。票价98元,任意玩。经营仅三个月,净盈利6万多元。

第12篇

分众传媒的商业模式颇为简单,就是在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之外的领域做广告。如今,分众传媒已控制中国的楼宇、卖场、电梯等视频广告市场95%以上的份额,并加速拓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广告市场。毫无疑问,在这样一个眼球经济的商业时代,分众传媒的立体化竞争策略与市场拓展潜能将会大大侵蚀传统媒介的广告市场份额。相比之下,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介受制于“批发式”广告投放模式,似乎已表现出后劲不足。

且慢,事态并未就此明朗,竞争也远未到定论之时,创业偶像江南春现在就遇到了“大麻烦”。

2006年3月,分众传媒子公司分众无线斥资3000万美元收购北京凯威点告公司,进入无线手机广告市场。在2007年第四季度,分众无线手机广告服务收入达到1600万美元,同比增355.8%。今年3月,江南春辞去分众传媒首席执行官,“我的个人工作重心将放到互联网、手机广告及其他新媒体的整合业务上,为分众传媒在下一个五年创造更大的价值。”“野心勃勃”的江南春期望,手机广告能够成为分众传媒各项业务整合的焦点。

然而,在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传统媒体中央电视台着实让江南春彻底“曝光”。央视报道称,短信群发业务公司之一分众无线传媒技术有限公司,掌握了中国5亿多手机用户中一半的手机用户信息,分众无线每天发送2亿条垃圾短信。受此负面消息影响,分众传媒股价立刻下跌26.59%,盘中创下今年以来29.25美元的新低。投资者担心,分众传媒因此可能失去S P牌照。分众传媒C F O吴明东在2007年财务报告会上承认,分众2008年第二季度的手机广告业务将受到影响。

央视报道将“创业偶像”江南春推向了商业道德的另一端,而“短信门事件”无疑会使分众传媒“新五年计划”遭遇襁褓之灾。然而在商业道德之外,江南春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对于央视而言,手机短信这个方兴未艾的市场到底意味着什么?一个切合利益的现实是,在广告市场传统争夺中,央视固守电视媒介市场,凭借强大的影响力成为中国市场当仁不让的广告霸主。据预测,中央电视台2008年广告收入将超过100亿元人民币。作为后起之秀,分众传媒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在传统媒介之外开辟了广告市场的“蓝海”。不过,尽管分众传媒增长迅猛,但并未撼动央视的地盘。换句话说,二者的市场有着明确的界限。央视主宰着人们的家庭生活;而一旦离开家门,分众传媒的户外广告似乎无处不在。然而,当江南春把新的市场拓展目标锁定在互联网与手机广告市场,分众传媒的麻烦可能由此而生。

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加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传统媒介的统治地位被大大削弱。在更多的年轻人中,电脑与网络的组合渐渐取代电视、广播或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介,同时也意味着很大比例的“眼球效益”的转移,由此也造就了“G o o g l e神话”。互联网的崛起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不小压力,时代华纳与A O L的结合也部分印证了这一现实。尽管这宗惊世交易最终可能以失败告终,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传统媒体的(广告)市场利益正在被分割。

与传媒媒介争夺“眼球经济”的还不只有G o o g le这样的互联网公司,电信运营商都在盘算能够从这个新市场中获得怎样的利益。简单而言,无论是互联网接入还是提供无线移动技术,运营商总是能够借助对“渠道”的控制从市场分得一杯羹,就如同有线电视运营商所做的那样。而随着网络技术与移动技术的并行发展,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络融合的趋势也日渐明朗。一个可以预判的市场是,无论是互联网移动通信,或是移动通信互联网,都可能对传统媒体发起最直接的挑战。

在中国,针对新“眼球经济”的争夺已悄然潜行。央视正大力拓展互联网业务,寄希望“央视国际”网站能够将其在传统媒体市场的龙头地位平移至互联网市场,以期借助复合推广途径绑定广告客户。在运营商一面,尽管中国移动参股凤凰卫视并非全然指向传统电视节目移动化,但二者的战略结盟却至少在技术上实现了移动通信与电视媒介的结合,未来市场整合值得期待。

传统媒介与新媒介(互联网、手机)的“眼球”市场争夺战中,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日渐清晰,如何在网上做广告,已被Go o g l e这样的大公司定义清晰。这意味着,在互联网之外,手机广告及其商业模式的确立,将成为未来“眼球经济”争夺战的焦点。事实上,人们对于手机必然成为一个重要的媒介的信心,要远远胜于对手机广告市场的信心。一方面,使用手机的人越来越多,手机也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另一方面,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将推动手机功能的丰富,手机的角色也将从通信升级到娱乐。

Google首席执行官施密特认为,随着真正的手机上网时代来临,提供新一代基于本地的广告服务将掀起一场“巨大革命”。手机网络的发展正在达到一个新拐点。“我对手机本地广告服务抱有信心。”施密特说。

在传统媒介中,广告是一种批发业务,大众只能选择是否在电视、广播或报纸中看广告;而广告商也只能从媒体类别甄选中制定广告投放策略,而无从锁定目标广告投放者。在互联网广告的商业模式中,众多门户网站依然沿用“广告批发”模式,利用“眼球效应”吸引广告商的投入。而在Google模式中,以搜索结果为导向的广告经营模式,使精准广告营销成为互联网有别于传统媒体的优势,广告也从“批发”模式转向“零售”模式。

手机广告吸收了互联网广告模式中的优势,并延伸出点告(主要是SM S/M M S)和直告(W A P网站的图片和文字链接广告)两大类别,以及SM S/M MS广告、手机互联网、手机视频和手机程序四种主要模式。显然,“点告”模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精准广告营销。分众传媒C F O吴明东认为,新型手机广告业务,例如企业短信服务及基于W e b、I M和蓝牙的广告,都具有较大增长潜力,且都是非P U S H类型的广告,与网络广告更为相似,这是未来手机广告市场发展的方向。

由于手机具有更灵活的移动性,从技术上亦可实现任何传统媒体所具备的功能。

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公司也加速布局手机广告市场,希望能够开创广告营销的“蓝海”。

G o o g l e已了新的手机操作系统平台A n d r o i d,并以免费开放的形式提供给手机企业使用。Google还为第三方软件开发者提供大量的资金,组织了从运营商、芯片制造商、手机制造商、软件制造商在内的手机产业链上下游,希望将Google现有的所有互联网业务推广

到手机平台上,并抢占手机广告市场。此外,Google在2007年还以3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网络广告公司DoubleClick,进一步增强了自身在手机广告市场的实力。

手机制造商诺基亚在2007年底了O V I战略,宣布转型互联网公司。2007年9月,诺基亚与手机广告集团Enpocket公司达成收购协议。E n p o c k e t公司是全球移动广告领导者,公司提供技术与服务,进行品牌策划、创造、执行、测评和最优化的全球移动广告活动。Enpocket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ike Baker说:“随着新型互联网服务向全球的发展,移动终端的高效互动性广告将为移动通信行业创造巨大的价值。Enpocket与诺基亚联合提供全球移动广告业务所需的定义、创建、标准化的领先技术,使各品牌客户能够方便高效地激励消费者在其个人移动终端上观看移动广告。”

2 0 0 7年5月,微软宣布收购欧洲手机广告公司Sc r e e n T o n ic,以进军手机广告市场。S c r e e n T o n i c成立于2001年,总部位于法国巴黎,是欧洲最早开发手机网络广告平台的公司之一,同时也是一家手机广告商,合作伙伴还包括苹果、诺基亚、耐克,以及比利时、法国和英国的部分电信运营商。微软主管网络服务集团的高级副总裁史蒂夫・博科维茨称:“我们的长期战略是将广告体验带入手机互联网,收购ScreenTonic是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巨头雅虎也对外宣布已在16个国家推出了手机广告业务。雅虎公司负责手机广告业务和出版的副总裁加里・罗莎克(G a r yRoshak)指出,与沃达丰这样的大型移动运营商合作进入手机市场,“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战略性的领域,我们将在此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与欧美市场中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手机生产商之间竞相争夺手机广告不同,中国手机广告市场依然停留在探索阶段。尽管颇具战略眼光且雄心勃勃的分众传媒已占得先机,市场增长迅速,但一个“3・15”晚会让分众传媒的新“眼球经济”战略险些被“口水经济”淹没。道德问题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市场分水岭。央视的报道重击了分众传媒,“垃圾短信”使其成为众矢之的。然而,从广告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央视的报道让手机广告市场蒙上了发展阴影。消费者也许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耐心,去厘清真正有价值的手机广告精准营销与垃圾广告之间的区别。

分众传媒动了央视的“奶酪”,这场小屏与大屏之间的“眼球”争夺战还未真正开始,就遇到了必然出现的阻力。然而对于江南春来说,小屏与大屏的争夺,事实上代表了一种理念的竞争。

江南春所定义的分众传媒的战略价值为:中国生活圈媒体群的创建者,是面向特定的受众族群的媒体,这部分受众群体能够被清晰的描述或定义,同时,这部分群体也恰恰是某些产品或品牌的领先消费群或重度消费群。换句话说,分众传媒就是要打造一个立体化的广告营销网络,使其能够改变传统媒介“批发业务”模式,转而实施更为精确的“广告零售”模式。目前,分众传媒业务分为三部分:第一,数字化户外,用数字屏幕打造各种各样的户外的视频,主要为楼宇、电梯视频广告;第二,互联网;第三,手机无线领域。江南春计划将三个看似简单的业务单元,打造成一个围绕消费者生活形态不受时空局限的数字化广告媒体平台。

分众传媒的业务策略同样解决了手机广告的另一大弊端。由于“小屏”所限,许多广告无法在手机上得到理想的显示效果。对于单一业务结构的公司而言,这意味着市场的折扣。分众传媒借助自身在数字化户外广告市场业已奠定的优势,提升了市场边界。公司一体化的市场经营策略使其能够比一般手机广告公司获得更大的市场。

相比于分众传媒,央视所建立起的“电视+互联网”的广告平台则略显单薄。更为重要的是,央视是否建立起一套基于精准营销的广告平台,或许将成为它与手机广告商展开市场争夺的核心所在。换句话说,小屏取胜大屏的关键将取决于对消费者行为的把握,以及由此展开的精准广告营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让手机用户“动情”绝非易事。要想实现精准广告营销,除了必须的内容支撑之外,精准的基础在于细分;而对目标广告客户进行细致而准确的分类,在传统媒体看来像是遥不可及。在这一点上,即使是互联网也无可比拟。

如今,欧美公司在洞悉手机用户行为方面下足了功夫。许多公司希望借助各种技术手段,更多地了解消费者行为。诺基亚收购的Enpocket手机平台就是一个手机广告管理与系统,具有先进的对消费者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与衡量的模式。该平台可以通过短信,彩信,移动互联网广告以及视频等多种格式来手机广告。

在分众传媒,公司运用已申请国家专利的“无线身份识别系统”和“受众属性挖掘平台系统”,为每一位手机用户分配唯一对应的I D,当手机用户在访问W A P网站的时候,该手机号码的来源地域、W A P网站来源、手机品牌型号等信息已经被分众无线通过技术手段获取,然后通过对用户的访问习惯、常用服务类型等信息的长期积累并分析,判断用户的性别、收入等更多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储存到分众无线庞大的数据库中。当该用户再次访问W A P网站时,分众无线的“用户身份识别系统”会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并在数据库中查找其对应的属性。

与“用户身份识别系统”配套的“受众属性挖掘平台”,则是对用户进行的操作习惯进行分析挖掘和积累。在用户的浏览过程中,会对用户的浏览习惯和点击记录进行积累和分析,经常浏览和点击的频道、内容和广告,其兴趣属性就会上升,反之则会减少。比如一个人经常访问美容频道,系统通过对其访问习惯的记录,经分析和挖掘之后,数据库中该用户的属性会慢慢积累。根据该用户的一些特点和兴趣爱好,系统将从广告库中挑选最匹配的美容类的广告信息,投放到用户手机终端上,必然会比其他类型广告更受到用户的关注。目前,分众无线已建立起拥有约8000万WAP用户的数据库,针对其个人“偏好”开展精准数据的广告营销。

困扰手机广告市场的另一大难题是,如何让手机用户观看广告。这个问题似乎让我们进入了套套逻辑(tautology),分众传媒也因为同样的问题而陷入“短信门”。在一份对发达国家进行的市场调研报告中显示,约三分之一的手机数据服务用户表示,只要能够降低费用,他们不在意广告;约13%的手机数据服务用户称,如果能够获得更多、更好的内容,他们愿意看广告;约14%的手机数据服务用户称,如果与他们的兴趣有关,他们愿意看广告。

显然,运营商的支撑可能成为目前推动手机广告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而这也许是央视这样的传统媒体所担心的。出于纯粹的商业目的,移动运营商或许与手机广告商缔结战略联

盟。运营商只需核算降低用户使用网络的费用与广告收益之间的利差,就会立刻做出一揽子市场推广计划。于是,那种打着“看手机广告赢取话费,我看行”之类的促销广告,就会铺天盖地地出现在各类媒介上。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类广告或许还会出现在电视上。然而,这样的手机广告能否真正起到精准营销的目的,则不得而知。

提供令人感兴趣的内容,是手机广告存在的重要价值。而如何做到这一点,则取决于手机广告公司对社会文化、技术和消费者行为的充分理解。例如在美国,微软从2005年9月份开始向企业客户发送手机广告,当用户在手机上浏览一些网页时,就会显示Microsoft Office的标志。2005年夏季,万事达向在手机上搜索餐馆的用户发送短信,使他们有机会在附近的餐馆赢得免费大餐。

当然, 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难倒今天的商业精英。无论是降低费用也好,还是推出备受推崇的广告也罢,两个重要的市场条件依然是大多数公司立足手机广告市场的重要桎梏。首先,是否拥有令人欣喜的目标消费者,并对他们的行为了如指掌;其次,是否拥有热情高涨的广告客户,它们愿意让你在新市场中尝试一番。

在中国市场,具备以上条件的公司并不多见。分众传媒算是一家,而央视当然也是有利竞争者。前者是一家专业的广告公司,并以此为自己的事业。而后者,是一家电视台,它有自己更为重要的工作。那么,接下来的挑战就是,分众传媒是否能够在与运营商的配合中,从对手机广告市场的培育中实现所谓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