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范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第1篇

1学生结合注解,自行翻译课文,提高学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上网查阅专题性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编剧本,自行导演的能力。

4帮助学生体味本文劝谏的语言艺术,分析人物性格及学会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的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准备课

一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句读,确定学习目标,围绕学习目标分解学习任务。

二任务分解,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爱好,组成学习小组。

(1)文学常识专项组

(2)课文翻译及重点字词解释组

(3)剧本改编和表演组

(4)人物形象及对劝谏艺术分析组

三学生上网及查阅图书,编写剧本和演练。

第二课时:展示学习成果,交流探究。

一文学常识专项组

该组学生向同学介绍《战国策》及邹忌和齐威王后,老师作适当的补充。

二课文翻译及重点字词解释组

该组学生合作以段为单位,一人读一人翻译。老师补充:

(1)对“讽”“谏”“刺”“谤”用比较分析。

(2)词类活用:“服”“私”“美”等作分析。

(3)对实词的注释:“孰”“私”“间”“期”“信”“进”“方”“窥”等。

(4)特殊句式:选择句“吾孰与徐公美”。省略句“与坐谈”。宾语前置句:“忌不自信”

三剧本改编和表演组

该组学生上台把第一课时排练的节目呈现给同学们,穿越了时空,把人物内心世界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

四人物形象及对劝谏艺术分析组

(1)对剧本改编和表演组的节目作点评:如趣味性,灵活性,生动性,创新性等。老师要肯定学生的同时也作分析。

(2)对劝谏艺术分析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邹忌与妻﹑妄﹑客对话的中心内容是什么?②妻﹑妄﹑客是怎样回答的?③邹忌从比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④文章写邹忌与徐公比美及自省的目的何在?⑤这里运用什么样的说理手法?有什么好处?⑥标题是“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是讽齐王,为什么还要写齐王纳谏后的结果?

第2篇

一、教师的个人功底是第一位的。

我觉得,一位教师能否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升华学生的创造力,这才是衡量优师与庸师的关键点。每位选手在到省里讲课前,要讲的课早已上过千百遍,教案上的每一个细节,课堂上要讲的每一句话,教学过程中要做的各种活动,恐怕都设计到位,了然于心;但是有一种东西是无法设计的,无论有多么高明的指导者在幕后指点,无论背后有多少智囊团精心支着儿,上课的学生是无法给你设计的。参赛教师只有30分钟时间与学生预习,但30分钟就足够了,他们在课堂上与学生的配合让你觉得那是“世纪的约定”,课堂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多么意气风发啊!不是设计却胜似设计!

二、教学设计巧思维,为成功插上“给力”的翅膀。

大凡优质课竞赛,没有谁愿意平庸无奇,因为平庸就是拒绝成功。执教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出新,而且还要巧设计,力争体现闪光的智慧。这次优质竞赛,好多课都让人眼前一亮,并给人很多启迪。比如钟市一中的陈老师,她是讲课老师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可她在上课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巧设计,让所有人都无法忘记。她讲授的是《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在“对话齐王”这个环节中,她的设计是“齐王报告会”。她让学生扮演齐王,设想齐王纳谏的前后心理,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被激活了,学生学习的激情被瞬间点燃。还有宜昌市金东方学校的景老师,她也是讲授《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意思的是,这两位老师的课被大赛组委会安排在同一天下午,一前一后。我们都知道,“不怕价格高,就怕货比货”。当陈老师讲完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后,我不禁为景老师捏了一把汗。“上课!”一声响亮的号令,她从容讲来,原来她早已成竹在胸。“请大家拿出《词语源流词典》(感谢这位老师的敬业精神,她为了这次比赛,还从本校带过来四五十本厚厚的《词语源流词典》),查一查‘刺’‘谤’‘谏’‘讥’都是什么意思?能将标题改为‘邹忌刺齐王纳谏’‘邹忌谤齐王纳谏’‘邹忌谏齐王纳谏’‘邹忌讥齐王纳谏’吗?”景老师抓住文中的几个字,牵一发而动全身,理清了思路,巧妙新颖。在专家点评时,特级教师秦训钢特别欣赏她的课堂设计。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思想得到彰显。

19节课,让我们看到了教者体现这一思想的全部智慧。在很早以前,教育界就提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但真正落实这一思想的行动却不多。教师的“一言堂”之风依然猛烈,也就出现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矫枉过正”的举措:“老师上课不得超过15分钟。”也就是说,过去的课堂是封闭的,而开放的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开放的课堂很关键的一点便是让学生的心灵得以放飞。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课学上,我们的老师放手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去实词空间积累词汇,去翻译国度弄通句意,去美文海滩拣拾精美的贝壳。这样,学生精彩的发现会时时在课堂上闪现。这是学生之福,更是教育之幸!

第3篇

语文 教案编写 心得

教案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编写的供教学用的具体方案。记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套用这句话,我也要说:“教案无非是个工具。”

但据我所知,有些学校夸大了教案的作用,把教案作为衡量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甚至记入工作量进行考察。殊不知,语文知识包罗万象,课堂教学更是师生双边的互动过程,老师和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人。所以,课堂教学没有既定的程序、轨迹,有的是个性化的行为,有的是随机产生的思维的撞击,有的是始料不及的“特色”表现,因此,教师在课前是不可能将授课的具体过程预测出来的,课前写好的教案有时在课堂上作用很小,甚至派不上用场。

那么,是不是教案就没有用呢?不是。教案,作为教师教学准备的结果与教学实施的依据,无疑还是要的。教师上课要有教案,这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提倡的是编写适应自己、适应学生、适应课堂要求,能让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真正能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积极作用的好教案。

一、提要式教案

提要式教案就是不把教案备得太详尽,以免束缚老师的思维,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就是在备课时,将预设出来的主要步骤、问题以提纲的方式写出,从而成为老师上课的骨架,一目了然,而又条理清楚。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文章的整齐美

[引导]本文的整齐美,即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注意从头到尾,先后出现了几个“三”?

[讨论明确]

1.邹忌有三问:问其妻,问其妾,问其客。

2.其妻、妾、客先后有三答。

3.邹忌解蔽,当晚有三思。

4.邹忌入朝见威王,有三比,然后得出推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5.齐王纳谏,下令有三赏上赏,中赏,下赏。

6.纳谏之后,齐国有三变,“三变”之后,达到了内政修明、国家强盛的目的。

(二)文章的参差美

[引导]本文不仅是整齐美。请再读一遍课文,比较一下“三问”“三答”“三比”,在表述上有无区别。

[讨论明确](略)每一处问答,都体现了不同人物的身份、性格和内心世界,突出了文章的参差美。

(三)文章的哲理美

[引导]通过邹忌比美、设喻讽谏,使齐国走向强盛的故事,我们能够从中吸取哪些教益呢?请大家再读一遍课文,进行思考,试从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普通人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讨论明确]

1.作为下级,既要勇于进谏,又要善于进谏。忠言不一定都要逆耳!

2.作为领导者,也应乐于纳谏。

3.作为普通人,也应有自知之明。

[点拨]《邹忌讽齐王纳谏》通篇都闪烁着哲理的光辉。如果我们所有的被领导者都能勇于并且善于进言,各级领导都能乐于纳谏,人人都有自知之明,则我们的国家幸甚,我们的民族幸甚。

二、提问式教案

如《威尼斯商人》这一课比较长,除了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外,可设置一些问题,帮助理解。

1.这场戏矛盾冲突的焦点是什么?开始主动权在哪一方,后来又转向哪一方?冲突转化点在哪里?

参考:这场戏矛盾冲突的焦点是是否割安东尼奥的“一磅肉”。戏剧开始时主动权在夏洛克一方,后来又转向安东尼奥一方。矛盾冲突的转化点是鲍西娅的出场。

2.鲍西娅是采用什么样的策略使夏洛克一步步走上绝路的?

参考:欲擒故纵。

3.文中塑造了夏洛克、安东尼奥、鲍西娅等人的形象,请概括他们三人的性格特征。

参考:夏洛克贪婪、阴险、冷酷、凶残;安东尼奥高尚正直、仗义疏财、忠于友情、信守诺言;鲍西娅聪慧、热情、勇敢。

4.一开始,威尼斯的最高行政长官——公爵答应夏洛克的要求了吗?夏洛克是怎样回答公爵的?

参考:(1)没有,而是规劝夏洛克不要这样残忍;(2)拒绝规劝(冲突升温)。

5.面对残忍的夏洛克,巴萨尼奥提出了什么要求?夏洛克答应了吗?

参考:(1)加倍偿还;(2)拒绝,并催要一磅肉(冲突紧张)。

6.葛莱西安诺对夏洛克还在请求吗?夏洛克是如何对待他的?

参考:(1)没有,而是严厉指责。(2)反唇相讥(冲突白热化)。

三、练习式教案

如《致橡树》:

1.查资料了解作者的生活年代和社会特点。

训练:你知道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致橡树》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2.阅读课文,初步把握诗歌内容。

训练:初读课文,把握其内容。

3.进一步阅读课文,找出诗歌的意象,理解各意象的象征意义。(重点)

训练:默读一遍课文,划出描写、抒情、议论的句子,看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4.反复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诗句,背诵全文。

训练4:反复朗读诗文,看看文章哪些特点有利于快速背诵。

5.老师小结、补充

训练:就诗文的内容看,作者的哪些思想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