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学生结合注解,自行翻译课文,提高学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上网查阅专题性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编剧本,自行导演的能力。
4帮助学生体味本文劝谏的语言艺术,分析人物性格及学会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的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准备课
一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句读,确定学习目标,围绕学习目标分解学习任务。
二任务分解,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爱好,组成学习小组。
(1)文学常识专项组
(2)课文翻译及重点字词解释组
(3)剧本改编和表演组
(4)人物形象及对劝谏艺术分析组
三学生上网及查阅图书,编写剧本和演练。
第二课时:展示学习成果,交流探究。
一文学常识专项组
该组学生向同学介绍《战国策》及邹忌和齐威王后,老师作适当的补充。
二课文翻译及重点字词解释组
该组学生合作以段为单位,一人读一人翻译。老师补充:
(1)对“讽”“谏”“刺”“谤”用比较分析。
(2)词类活用:“服”“私”“美”等作分析。
(3)对实词的注释:“孰”“私”“间”“期”“信”“进”“方”“窥”等。
(4)特殊句式:选择句“吾孰与徐公美”。省略句“与坐谈”。宾语前置句:“忌不自信”
三剧本改编和表演组
该组学生上台把第一课时排练的节目呈现给同学们,穿越了时空,把人物内心世界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
四人物形象及对劝谏艺术分析组
(1)对剧本改编和表演组的节目作点评:如趣味性,灵活性,生动性,创新性等。老师要肯定学生的同时也作分析。
(2)对劝谏艺术分析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邹忌与妻﹑妄﹑客对话的中心内容是什么?②妻﹑妄﹑客是怎样回答的?③邹忌从比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④文章写邹忌与徐公比美及自省的目的何在?⑤这里运用什么样的说理手法?有什么好处?⑥标题是“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是讽齐王,为什么还要写齐王纳谏后的结果?
一、教师的个人功底是第一位的。
我觉得,一位教师能否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升华学生的创造力,这才是衡量优师与庸师的关键点。每位选手在到省里讲课前,要讲的课早已上过千百遍,教案上的每一个细节,课堂上要讲的每一句话,教学过程中要做的各种活动,恐怕都设计到位,了然于心;但是有一种东西是无法设计的,无论有多么高明的指导者在幕后指点,无论背后有多少智囊团精心支着儿,上课的学生是无法给你设计的。参赛教师只有30分钟时间与学生预习,但30分钟就足够了,他们在课堂上与学生的配合让你觉得那是“世纪的约定”,课堂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多么意气风发啊!不是设计却胜似设计!
二、教学设计巧思维,为成功插上“给力”的翅膀。
大凡优质课竞赛,没有谁愿意平庸无奇,因为平庸就是拒绝成功。执教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出新,而且还要巧设计,力争体现闪光的智慧。这次优质竞赛,好多课都让人眼前一亮,并给人很多启迪。比如钟市一中的陈老师,她是讲课老师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可她在上课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巧设计,让所有人都无法忘记。她讲授的是《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在“对话齐王”这个环节中,她的设计是“齐王报告会”。她让学生扮演齐王,设想齐王纳谏的前后心理,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被激活了,学生学习的激情被瞬间点燃。还有宜昌市金东方学校的景老师,她也是讲授《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意思的是,这两位老师的课被大赛组委会安排在同一天下午,一前一后。我们都知道,“不怕价格高,就怕货比货”。当陈老师讲完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后,我不禁为景老师捏了一把汗。“上课!”一声响亮的号令,她从容讲来,原来她早已成竹在胸。“请大家拿出《词语源流词典》(感谢这位老师的敬业精神,她为了这次比赛,还从本校带过来四五十本厚厚的《词语源流词典》),查一查‘刺’‘谤’‘谏’‘讥’都是什么意思?能将标题改为‘邹忌刺齐王纳谏’‘邹忌谤齐王纳谏’‘邹忌谏齐王纳谏’‘邹忌讥齐王纳谏’吗?”景老师抓住文中的几个字,牵一发而动全身,理清了思路,巧妙新颖。在专家点评时,特级教师秦训钢特别欣赏她的课堂设计。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思想得到彰显。
19节课,让我们看到了教者体现这一思想的全部智慧。在很早以前,教育界就提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但真正落实这一思想的行动却不多。教师的“一言堂”之风依然猛烈,也就出现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矫枉过正”的举措:“老师上课不得超过15分钟。”也就是说,过去的课堂是封闭的,而开放的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开放的课堂很关键的一点便是让学生的心灵得以放飞。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课学上,我们的老师放手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去实词空间积累词汇,去翻译国度弄通句意,去美文海滩拣拾精美的贝壳。这样,学生精彩的发现会时时在课堂上闪现。这是学生之福,更是教育之幸!
语文 教案编写 心得
教案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编写的供教学用的具体方案。记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套用这句话,我也要说:“教案无非是个工具。”
但据我所知,有些学校夸大了教案的作用,把教案作为衡量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甚至记入工作量进行考察。殊不知,语文知识包罗万象,课堂教学更是师生双边的互动过程,老师和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人。所以,课堂教学没有既定的程序、轨迹,有的是个性化的行为,有的是随机产生的思维的撞击,有的是始料不及的“特色”表现,因此,教师在课前是不可能将授课的具体过程预测出来的,课前写好的教案有时在课堂上作用很小,甚至派不上用场。
那么,是不是教案就没有用呢?不是。教案,作为教师教学准备的结果与教学实施的依据,无疑还是要的。教师上课要有教案,这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提倡的是编写适应自己、适应学生、适应课堂要求,能让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真正能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积极作用的好教案。
一、提要式教案
提要式教案就是不把教案备得太详尽,以免束缚老师的思维,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就是在备课时,将预设出来的主要步骤、问题以提纲的方式写出,从而成为老师上课的骨架,一目了然,而又条理清楚。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文章的整齐美
[引导]本文的整齐美,即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注意从头到尾,先后出现了几个“三”?
[讨论明确]
1.邹忌有三问:问其妻,问其妾,问其客。
2.其妻、妾、客先后有三答。
3.邹忌解蔽,当晚有三思。
4.邹忌入朝见威王,有三比,然后得出推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5.齐王纳谏,下令有三赏上赏,中赏,下赏。
6.纳谏之后,齐国有三变,“三变”之后,达到了内政修明、国家强盛的目的。
(二)文章的参差美
[引导]本文不仅是整齐美。请再读一遍课文,比较一下“三问”“三答”“三比”,在表述上有无区别。
[讨论明确](略)每一处问答,都体现了不同人物的身份、性格和内心世界,突出了文章的参差美。
(三)文章的哲理美
[引导]通过邹忌比美、设喻讽谏,使齐国走向强盛的故事,我们能够从中吸取哪些教益呢?请大家再读一遍课文,进行思考,试从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普通人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讨论明确]
1.作为下级,既要勇于进谏,又要善于进谏。忠言不一定都要逆耳!
2.作为领导者,也应乐于纳谏。
3.作为普通人,也应有自知之明。
[点拨]《邹忌讽齐王纳谏》通篇都闪烁着哲理的光辉。如果我们所有的被领导者都能勇于并且善于进言,各级领导都能乐于纳谏,人人都有自知之明,则我们的国家幸甚,我们的民族幸甚。
二、提问式教案
如《威尼斯商人》这一课比较长,除了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外,可设置一些问题,帮助理解。
1.这场戏矛盾冲突的焦点是什么?开始主动权在哪一方,后来又转向哪一方?冲突转化点在哪里?
参考:这场戏矛盾冲突的焦点是是否割安东尼奥的“一磅肉”。戏剧开始时主动权在夏洛克一方,后来又转向安东尼奥一方。矛盾冲突的转化点是鲍西娅的出场。
2.鲍西娅是采用什么样的策略使夏洛克一步步走上绝路的?
参考:欲擒故纵。
3.文中塑造了夏洛克、安东尼奥、鲍西娅等人的形象,请概括他们三人的性格特征。
参考:夏洛克贪婪、阴险、冷酷、凶残;安东尼奥高尚正直、仗义疏财、忠于友情、信守诺言;鲍西娅聪慧、热情、勇敢。
4.一开始,威尼斯的最高行政长官——公爵答应夏洛克的要求了吗?夏洛克是怎样回答公爵的?
参考:(1)没有,而是规劝夏洛克不要这样残忍;(2)拒绝规劝(冲突升温)。
5.面对残忍的夏洛克,巴萨尼奥提出了什么要求?夏洛克答应了吗?
参考:(1)加倍偿还;(2)拒绝,并催要一磅肉(冲突紧张)。
6.葛莱西安诺对夏洛克还在请求吗?夏洛克是如何对待他的?
参考:(1)没有,而是严厉指责。(2)反唇相讥(冲突白热化)。
三、练习式教案
如《致橡树》:
1.查资料了解作者的生活年代和社会特点。
训练:你知道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致橡树》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2.阅读课文,初步把握诗歌内容。
训练:初读课文,把握其内容。
3.进一步阅读课文,找出诗歌的意象,理解各意象的象征意义。(重点)
训练:默读一遍课文,划出描写、抒情、议论的句子,看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4.反复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诗句,背诵全文。
训练4:反复朗读诗文,看看文章哪些特点有利于快速背诵。
5.老师小结、补充
训练:就诗文的内容看,作者的哪些思想值得我们学习?
阅读教学的演示课件要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涵泳、感悟和体验。课件的内容优化,是指对主要来自语文教科书和教师教案的内容进行改造和加工,将其转变为能够发挥演示课件优势的教学内容,并用恰当的形式呈现出来。
课件内容的组织
演示课件是配合课堂的讲授、讨论、示范等活动的,总体上是一页一页按顺序呈现的,是直线程序结构。如果在设计课件时合理划分内容,利用软件的超链接功能,改变单一顺序翻页形式,就能够实现选择分支的“总―分―总”呈现效果,引导课堂的双向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结构,对课文的学习形成整体的印象。
如上页图1所示为高中语文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课件,该课件的目录页分设七个栏目,单击进入相关内容页。在每个栏目内容的末页,通过添加动作按钮,将演示课件的流程返回到目录页。如后面的图10所示,单击“课文解析”页的目录按钮,可链接到目录页。
课件内容的选择和加工
在许多教师的演示教学中,课件整页整页地呈现教学内容的文字,取代了板书和课本。这样不利于保持学生对教材文本的关注和阅读兴趣。课件内容的选择和处理,是从阅读教学内容中选择并改造内容,使之适合演示课件呈现,避免直接套用课本或教案。
1.选择有必要和适于表现的内容
初中课文《桃花源记》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掌握文章的写作特点,以及对文章中字、词、句的理解。教师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课件页。该页先呈现与课文情境相近的画面,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文字描述,然后单击呈现课文的文字作为对比,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从教学目标来看,页面的图文描述有助于学生理解和体味文章中字、词、句,是必要的和适合的。该例的不足之处是使用了现代农村景象的图片,与课文的背景不相适应,不利于学生形成与课文相应的审美体验。
2.提炼和呈现内容要点
阅读课上的主要阅读材料应该是教材上的课文。课件展示的文字材料,应该是课文内容的要点和结构,用来支持和引导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不是给教师和学生阅读的。因此要避免呈现连续文字材料的页面,如整页的课文、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等。具体的做法是分解和概括文字材料,提炼出要点,然后再简化为层次清楚的列表或表格样式,充分利用软件的图文效果呈现,如上页图3所示。阅读教学的课件不可避免地要呈现课文内容,对于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要避免呈现大段的课文,而要呈现选段或重点句。
在初中语文课文《看云识天气》的课件中,将课文中描述云层变化的文字内容进行概括提炼,简化为表格,更直观地呈现不同类型云的形态特点和变化过程,使学生更容易归纳理解(如上页图4)。
对于诗歌或必须分句讲解的古文等,采用分解为句子的方式,用列表的形式呈现。例如,使用留空行,逐句对照的形式呈现《离骚》的课文与解释(如上页图5)。
演示课件要尽量利用层级图或流程图等样式的认知组织图来突出重点,揭示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使学生容易理解,记忆深刻。认知组织图是在文本内容提炼概括基础上设计的示意图形,其中明晰的图样传递基本关系的信息,简洁的文字起着补充说明和引导思路的作用,而充分利用课件的功能,能使示意图形更为生动鲜明。例如,在图6中,课文结构的要点是教师单击一次,呈现一项,使课文的梳理过程成为赏析讨论过程,并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课件内容显示的考虑
1.用图像强化课文内容
阅读教学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意义建构,强调学生对文本的涵泳、感悟、体验,因而是以文为主的。但是恰当地利用图像,能提高对文本学习的兴趣,扫清阅读障碍,使阅读更为深入。演示课件呈现的图像有三类。其中的主要类型是能够说明和解释文字材料含义的图像,即解释图像,用以弥补学生感性经验的不足,引导学生在已有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连接言语表征和图像表征,产生阅读兴趣,提高参与程度,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增加理解的准确性和深度。
例如,在讲授《看云识天气》一课时,教师针对许多学生平时不注意对云的详细观察而感性经验不足的情况,用图7“积云”课件页的图片作为解释图像,呈现积云的各种形态及其变化。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解释图像只适于学生缺乏实际生活感受,以及需要诱导学生把已有的实际体验提取和组织起来的情况(如图8)。
阅读教学课件还会用到代表图像和装饰图像。代表图像是与页面内容相关的但没有解释作用的图像,如《林黛玉进贾府》课件页上的林黛玉的画像(如图9)等。恰当的代表图像有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和引发联想的作用。
装饰图像是与页面内容无关只起美化作用的图像,如图5《离骚》的课件页上屈原的画像。恰当的装饰图像也有一定的营造氛围和激发兴趣的作用。代表图像和装饰图像不能直接帮助阅读,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尤其是在滥用动态图像时更是如此。所以,内容显示要避免滥用与页面内容无关只起美化作用的装饰图像,注意慎用与页面内容相关的但没有解释作用的代表图像。
2.慎用背景音乐和配音朗读
阅读是在教师的范读和引导下,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来学习的。要避免使用纯粹为了使学生愉悦的声音。例如,有些教师在关于古代诗词的课件中插入古香古色的背景音乐,或是加上配音朗读。这些元素的使用通常不会帮助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反而会增加其认知负担,或是分散其注意力。因此,除非有烘托气氛的必要,或是作为作品鉴赏,阅读教学的演示课件要谨慎使用声音元素。
3.注意关联信息的整合呈现
阅读教学课件呈现的内容成分都是相互关联的,如课文要点及其解说、配合图像的文字、总括图与分解图、各层次标题与其内容等。这些有相关性的信息成分,如果呈现时在时间或空间上是分离的,则学生自己必须耗费精力把它们在认知结构中整合起来。为了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在制作课件时,要尽量使相关图文放在一页中。而课件页面的容量是有限的,从呈现效果来考虑,页面图文也不能过于密实,为此要分解教学内容,以便减少每页呈现的材料,同时要利用链接、按钮等功能。例如,在《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的“课文解析”页中,将情境图片、古文段落和对应译文都安排在一页,其中译文是单击后呈现的(如图10)。
阅读教学的演示课件要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涵泳、感悟和体验。课件的内容优化,是指对主要来自语文教科书和教师教案的内容进行改造和加工,将其转变为能够发挥演示课件优势的教学内容,并用恰当的形式呈现出来。
课件内容的组织
演示课件是配合课堂的讲授、讨论、示范等活动的,总体上是一页一页按顺序呈现的,是直线程序结构。如果在设计课件时合理划分内容,利用软件的超链接功能,改变单一顺序翻页形式,就能够实现选择分支的“总―分―总”呈现效果,引导课堂的双向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结构,对课文的学习形成整体的印象。
如上页图1所示为高中语文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课件,该课件的目录页分设七个栏目,单击进入相关内容页。在每个栏目内容的末页,通过添加动作按钮,将演示课件的流程返回到目录页。如后面的图10所示,单击“课文解析”页的目录按钮,可链接到目录页。
课件内容的选择和加工
在许多教师的演示教学中,课件整页整页地呈现教学内容的文字,取代了板书和课本。这样不利于保持学生对教材文本的关注和阅读兴趣。课件内容的选择和处理,是从阅读教学内容中选择并改造内容,使之适合演示课件呈现,避免直接套用课本或教案。
1.选择有必要和适于表现的内容
初中课文《桃花源记》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掌握文章的写作特点,以及对文章中字、词、句的理解。教师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课件页。该页先呈现与课文情境相近的画面,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文字描述,然后单击呈现课文的文字作为对比,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从教学目标来看,页面的图文描述有助于学生理解和体味文章中字、词、句,是必要的和适合的。该例的不足之处是使用了现代农村景象的图片,与课文的背景不相适应,不利于学生形成与课文相应的审美体验。
2.提炼和呈现内容要点
阅读课上的主要阅读材料应该是教材上的课文。课件展示的文字材料,应该是课文内容的要点和结构,用来支持和引导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不是给教师和学生阅读的。因此要避免呈现连续文字材料的页面,如整页的课文、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等。具体的做法是分解和概括文字材料,提炼出要点,然后再简化为层次清楚的列表或表格样式,充分利用软件的图文效果呈现,如上页图3所示。阅读教学的课件不可避免地要呈现课文内容,对于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要避免呈现大段的课文,而要呈现选段或重点句。
在初中语文课文《看云识天气》的课件中,将课文中描述云层变化的文字内容进行概括提炼,简化为表格,更直观地呈现不同类型云的形态特点和变化过程,使学生更容易归纳理解(如上页图4)。
对于诗歌或必须分句讲解的古文等,采用分解为句子的方式,用列表的形式呈现。例如,使用留空行,逐句对照的形式呈现《离骚》的课文与解释(如上页图5)。
演示课件要尽量利用层级图或流程图等样式的认知组织图来突出重点,揭示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使学生容易理解,记忆深刻。认知组织图是在文本内容提炼概括基础上设计的示意图形,其中明晰的图样传递基本关系的信息,简洁的文字起着补充说明和引导思路的作用,而充分利用课件的功能,能使示意图形更为生动鲜明。例如,在图6中,课文结构的要点是教师单击一次,呈现一项,使课文的梳理过程成为赏析讨论过程,并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课件内容显示的考虑
1.用图像强化课文内容
阅读教学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意义建构,强调学生对文本的涵泳、感悟、体验,因而是以文为主的。但是恰当地利用图像,能提高对文本学习的兴趣,扫清阅读障碍,使阅读更为深入。演示课件呈现的图像有三类。其中的主要类型是能够说明和解释文字材料含义的图像,即解释图像,用以弥补学生感性经验的不足,引导学生在已有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连接言语表征和图像表征,产生阅读兴趣,提高参与程度,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增加理解的准确性和深度。
例如,在讲授《看云识天气》一课时,教师针对许多学生平时不注意对云的详细观察而感性经验不足的情况,用图7“积云”课件页的图片作为解释图像,呈现积云的各种形态及其变化。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解释图像只适于学生缺乏实际生活感受,以及需要诱导学生把已有的实际体验提取和组织起来的情况(如图8)。
阅读教学课件还会用到代表图像和装饰图像。代表图像是与页面内容相关的但没有解释作用的图像,如《林黛玉进贾府》课件页上的林黛玉的画像(如图9)等。恰当的代表图像有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和引发联想的作用。
装饰图像是与页面内容无关只起美化作用的图像,如图5《离骚》的课件页上屈原的画像。恰当的装饰图像也有一定的营造氛围和激发兴趣的作用。代表图像和装饰图像不能直接帮助阅读,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尤其是在滥用动态图像时更是如此。所以,内容显示要避免滥用与页面内容无关只起美化作用的装饰图像,注意慎用与页面内容相关的但没有解释作用的代表图像。
2.慎用背景音乐和配音朗读
阅读是在教师的范读和引导下,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来学习的。要避免使用纯粹为了使学生愉悦的声音。例如,有些教师在关于古代诗词的课件中插入古香古色的背景音乐,或是加上配音朗读。这些元素的使用通常不会帮助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反而会增加其认知负担,或是分散其注意力。因此,除非有烘托气氛的必要,或是作为作品鉴赏,阅读教学的演示课件要谨慎使用声音元素。
3.注意关联信息的整合呈现
阅读教学课件呈现的内容成分都是相互关联的,如课文要点及其解说、配合图像的文字、总括图与分解图、各层次标题与其内容等。这些有相关性的信息成分,如果呈现时在时间或空间上是分离的,则学生自己必须耗费精力把它们在认知结构中整合起来。为了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在制作课件时,要尽量使相关图文放在一页中。而课件页面的容量是有限的,从呈现效果来考虑,页面图文也不能过于密实,为此要分解教学内容,以便减少每页呈现的材料,同时要利用链接、按钮等功能。例如,在《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的“课文解析”页中,将情境图片、古文段落和对应译文都安排在一页,其中译文是单击后呈现的(如图10)。
【关键词】高中语文 合作学习 策略 研究
身为一门国语课程,高中语文课堂上从来都不缺少欢乐与多元化元素,在此基础上如何更加的对于学生的兴趣进行促进,激发学生更大的内在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将是一个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共同的问题。一个新式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横空出世,打破陈规,给学生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新鲜感。对于身处在高中的学生而言,将高中语文从原来的严肃教学变为多方位的提高全面素质的合作教学,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合作教学模式可以让广大的高中学生在交流、思考、分享等领域得到一个全面的能力提升。
一、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通过自主思考的同时对于信息的共享
合作学习模式,并不是一味的通过的小组的学习来进行的,学生的自主思考永远是不可避免的,合作学习模式不过是将二者完美的合二为一了。学生在通过自主思考的同时,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进行组内的讨论,从而达成信息的共享。教师要做的就是对于学生进行一个科学化的分组,在以一个组织者的身份,让学生公布他们相应的讨论结果和方案,并让学生在互相分享信息的同时对于出现的相应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这样,既可以实现学生的自主思考,又可以在组内讨论中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可谓一举两得。要勇于的打破传统教学的理念,破除以往的教师单向的传输教学方法,避免再出现学生被动的接受,打破以往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要多多的为学生提供可以展示自我的机会,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足学生言论自由的权利。思维的碰撞,想法的激发,这就是合作学习所需要的真谛。
比如,在讲解《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的时候,这是一个关于看透哲理的经典历史故事。教师要在课前积极的准备好相应的教案,尤其是对于这种文言文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要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提出相应的引导式问题来让学生慢慢的进行理解。例如“邹忌所问的三个人的回答都有何不同之处?”“为什么齐王最后会接受邹忌的建议?”等,然后通过相应的分组让学生自行的进行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令男学生分别扮演邹忌、徐公、客人、齐王等,令女学生扮演妻妾,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对于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深入的理解。
二、通过构建思维学习模式来对于未知领域进行探索
一个人的学习过程就算由未知到已知,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为学生构建一个未知的领域体系,引导学生自己的去进行探索,去求知,这也是合作学习模式的另一种体现。学生可以通过已知的知识,来对于未知的领域进行摸索,不但可以提升自己的知识量,还会增加相应的探索精神与团队合作意识,是一个双赢的体现。教师在其中的角色还是一个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分清楚哪些是已知的知识点,哪些是未知的内容,明确的树立的教学所需要的目标。将任务分配到各个小组,让不同人的思维进行交织的碰撞,让灵感碰撞出灿烂的火花。让平时成绩好的学生可以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让平时发挥不佳的学生也可以跟进,从而实现共同的发展与进步。
例如,在讲解课文《鸿门宴》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一个简单的课堂随笔试卷,由于课文是文言文形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已知的经验对于课文进行解读翻译,尽我所能的最大程度对于课文的每一个地方都进行深刻的解读。然后还可以通过小组内讨论的形式进行信息的共享,对于难点和意见分歧的地方组织大家积极的参与讨论,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例如学生会就“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如果他当初杀了刘邦,那么历史的车轮又会驶向何方?”等问题产生很大的分歧,通过组内的积极讨论与组件的意见互换,就有可能得出一个很共同性的答案。到最后再由教师来进行分类汇总。教师应当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促进高中语文的知识体系全面构建与发展。
【结 语】
从以上的分析不难发现,将合作学习模式引入进高中语文教学中,既是时代的潮流,也是大体的趋势,对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一种肯定,更是教师履行以人为本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一次重要实践。想要落实合作学习模式为高中学生学习提供真正的助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带来积极影响,就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合作模式学习体系,利用不同形式的合作学习方法,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更多的参与,不断的促进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在提高相应学习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培养相应的团队合作意识,为整体的高中语文教学增加新的光环。
【参考文献】
【1】朱万香.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探析【J】.教学研究,2013(36)
【关键词】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途径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一毕业就步入社会,面临求职、应聘等各方面的挑战,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善于推销自己。满腹经纶却拙于表达,结果应聘不成功,名牌大学的高才生应聘工作不如一般普通大学生的例子比比皆是。工作找到了,在工作中,要善于推销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团队,要善于与同事、领导、朋友沟通。可以说口语交际在生活和工作中无处不在,无处不需。所以加强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是我们中职语文教学义不容辞、迫在眉睫的责任。然而由于中职生生源素质下降,再加上他们进入中职前的教育仍是应试教育,长期忽视且无暇顾及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因此对口语练习的积极性低,不愿开口多说,生怕说错被人笑话。朗读课文单调无味,回答问题要么蹦出一两个词,要么索性沉默不语,能完整的说几句话来表达自己见解的同学寥寥无几。长此以往,大部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不到发展,必将对自己的求职就业带来极大的困难。
作为语文老师,理应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放在首位。下面我将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培养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让学生敢说,愿说
中职学生大多是初中升学的失败者,自信心不强,众多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相当差,表现在复述、答问、交谈或讲述中,或声音低小,吐字含混、发音不准;或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或手足无措,表情全无。有时不知道怎么说,也不知道从哪开始说。因此如何树立他们言说的自信、培养口语交际素养,让学生们敢说,愿说是口语交际教学成功的前提。对此我采取如下措施:1、通过教师介绍自己和周围的人在交际方面的体会以及校招聘会的成功与失败的典型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对自己今后走向社会的重要意义2、列举口语交际能力战胜困难,走向成功的事例。3、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描述口才的词语和名言警句,并加以分类。4、教师适时适度的示范,也是规范学生口语,展开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5、营造轻松的氛围,我告诉学生敢于迈上讲台,你就成功了一半;开始说得不好是很正常的,老师绝不批评;听的同学要认真,不许讥笑;一人说完,全班用掌声鼓励。这就为“说话”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学生的心理得到了较好的调整。6、我还制定了一些鼓励学生勇于上台的小策略,比如:上课回答问题无论对错,只有不是与课堂无关内容故意扰乱,主动回答的先加一分,回答正确加3分,课前五分钟学生自由上台演讲,上台一次,记10分,纳入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期评成绩的30%。才开始只要求他们能跨上讲台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不考察其讲的好坏。这主要是让学生熟悉讲台环境,锻炼在众人面前说话的胆量。另外,课堂上要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创设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敢说,愿说。
二、教以说话方法,授以交际技巧,提高说话能力
(一)利用教材,学习说话方法与技巧
现行的教材每一册都有口语交际的训练的课程内容,以人教版中职语文教材为例,每册安排了6次大型的口语交际活动。教材安排了一些实用的口语表达类型,为每次口语交际活动都提供了一个话题,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如第一册六个单元分别为介绍、复述、交谈、主持、即席发言、演讲等。这些内容从各个角度设计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训练重点,大都比较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是最直接的口语训练素材。教学中应围绕每一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利用教材给予学生必要的示范,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学习和生活实际进行学习交流,通过情境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多渠道搜集口语交际知识与素材,创设活动,提高说话能力
教材虽然为我们提供了教学样本,但仅仅靠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内容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要使口语交际训练持续有效,教师还要多渠道收集素材,进行选择加工,精心设计教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的设计进行改造、变通、拓展和完善。除了精选、利用教材中话题外,我们还可以选取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评述、讨论和辩论,使口语教学成为一个开放、动态的过程。《中学生演讲与口才》、《卡耐基口才的艺术与人际关系全集》、《卡耐基沟通的艺术与处世智慧》,《普通话口语交际》等成功的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在此基础上创设的情境设计一些有趣的、主体鲜明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观察、想象、创新,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三、结合专业,有效训练
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中职学生的学习重点在于专业技能的训练,为充分发挥语文“交际工具”的功能,必须结合不同的专业特点,设计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如上《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针对妻妾客对邹忌的不同回答,训练学生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说法。对幼教班的学生设计的问题是,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游戏,把这个游戏分别介绍给你的同事和幼儿园的学生。对商贸班的同学设计的题目是,你要推销一款手机,请分别针对一位女大学生、一位老人设计一段促销词。
此外教材中口语交际的设计,只是提供一个具有开放性、选择性的范例。创设的情境毕竟不是真实的生活。学生在课堂上不可能以生活中真正的角色身分去说话。同时,训练大多是在老师的安排引导下进行的,一切都可以受到老师的控制,学生无法面对突然变化的事情,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得不到锻炼。只有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与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接触交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才能丰富学生的交际语言,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此我们展开诸多结合专业的口语交际训练。譬如,让幼教班的学生到幼儿园实习,在实践中学习训练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组织电子班的同学走上街头为市民义务维修电器,向服务对象介绍维修的内容,在活动中与各种人交流,从而真正与专业结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改革评价方式,激发信心。
培养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方式是重点。因此改革考试内容来激发学生的信心。除了在每次都考试卷中设置口语交际的试题,我还根据我校的学分考评方法采用教师评价,即教师根据学生平时活动表现划出等级;学生,自评,即学生将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填入表格;同学评价,小组互评;查看小组活动记录。具体的操作方式包括行为观察和问卷法、成长记录袋、情景测验、达标卡和评价报告单、展示交流学习成果等。把这些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的成绩纳入半期成绩,期末成绩,占其中的30%。这样通过综合考评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信心和激情。
总之,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说话能力与沟通能力是制胜的关键。学会口语交际,提高交际能力将成为每个社会人适应现代社会交际最基本的能力需求。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基础语文素质的中职语文教学,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多加锻炼,使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参考文献:
[1] 蒋成龙 夏少钦《普通话口语交际》经济科学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4月1日)
(一)教学模式重要吗?有人认为新课程,讲究的新理念,对方法是不讲究的,尤其是对教学模式是持否定态度的。现在花力气进行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模式的研究有必要吗?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以特定的功能为目标而建立起来的稳定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活动。”(王慧《中学教学模式和方法》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版)它可以推动实践的发展,又可以不断丰富理论。可现在不少人对教学模式的鄙视和反感已经到了十分极端的地步。一谈及模式就想到了“模式化”,只看到它“束缚”的一面,而看不到它“规范”、“引导”的一面,任何一种好的教学理念,最终还要靠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来落实。有人把教学模式比作“紧箍咒”,但要知道“紧箍咒”并没有影响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相反,如果没有“紧箍咒”,孙悟空保护唐僧到西天取得真经是不可想象的。好的教学模式就象铁轨和公路一样,它可以引导火车和汽车向既定方向行驶。人们决不会责怪它们限制了机车的自由,使之不能在田野里奔驰。同样,如果教学没有模式,不讲究教学方法,无为而治,无法可循,任何好的教学理念和经验都难以落到实处,都会被时间冲刷得毫无痕迹。无数教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模式的成果,在热闹一阵子之后,很快就会在课堂上消逝得无影无踪。大家不要怕模式,在我们的社会中,模式无处不在,什么社会模式、经营模式、盈利模式、管理模式、生活模式、市场游戏规则等等,不一而足。模式是习惯和规律的反映。避开规律搞标新立异,今天玩这个花招,明天玩那个花招,是注定要失败的。新课程呼唤与之相适应教学模式,需要具体的教学模式把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而忌空谈、盲动,误人子弟。
国外对教学模式的研究起步很早,成果较多。近二十多年来,我国一些教学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在批判借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国外的教学模式否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适合我国特点的教学模式。这些都是我国教学改革的具体成果,我们都要珍视。张富老师说得好:“成功的教学都不是使用单一的方法,往往是综合方法的动态合成。”教学模式不同于单一的方法,它是多种方法的有机组合,被人们称之为“大教学方法”、“系统教学方法”或“科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学有法”,多种方法的动态呈现就是人们常说的“教无定法”。教学模式概念的提出和深入研究,对揭示教学活动的本质,指导教学实践,推动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有助于建立各种教学要素之间的稳定联系,把握教学活动的本质特征;第二有助于指导教学实践,推动教学改革,并能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优秀的教改成果表达为具体的教学形式,转化为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缺少这一环节,理论就难以在实践中扎根。同时,教学模式还可以为教学实践提供更为直接具体的操作程序,使教学实际工作者便于理解、掌握、模仿和操作,也可以为听课者提供评价的依据。因此,教学模式的意义是不容低估的。轻视和否定教学模式,或把“模式”与“模式化”混为一谈,是极其有害的,也是极其错误的。有人担心模式多了,会“满天飞”。但实际上真正能被大家广泛接受的教学模式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而且是太少了。不要担心他人一味地生搬硬套别人的模式,影响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般人运用模式,都要经历学习、消化、吸收、运用和再创造这样一个过程,大家都知道自己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是不会毫不思考地、不顾实际地生搬硬套的。但少数人就是始终怀疑他人生搬硬套。只要大家这样问一下:我生搬硬套过吗?你生搬硬套过吗?他生搬硬套过吗?大家肯定会说:没有,也不可能。
(二)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模式会导致“模式化”吗?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是一种组织教学理论的简约表达形式,具有简约性、再现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在构建本模式时,一开始就注意绕开“模式化”的泥潭。首先,我们的模式不是“固定的模式”,是不能“套用”的。“四阶六步”中的每“阶”每“步”既是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又是彼此联系的有机整体,也是一种综合、可变的教学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完整地运用“四阶六步”,而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运用。使用者必须形成拆开、交叠、变序使用的能力。一节课全部使用某一“阶”某一“步”,或某几“阶”某几“步”也未尝不可。我们还可以把它开发成多种课型。其次,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原则可以有效地防止“模式化”。其指导思想和教学原则分别是:“以人为本,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异步推进”和“面向全体,着眼全面,突出主体,注重过程,强调合作,鼓励创新”。我们都知道教学模式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是围绕学生学习展开的,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课堂生成,灵活应变。第三,作为教师都有主观能动性,都有“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教师是不会、也不可能机械地套用模式,陷入“模式化”(或曰“程式化”)泥潭的。至于个别不动脑筋地“照葫芦画瓢”,工作不负责任的,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这并不是模式的错。他有模式教不好书,无模式就不会教书。
(三)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可以“包打天下”吗?是不可以的。任何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北京大学陆俭明先生说得好:“在科学和教学领域里,任何一个正确的理论和方法,都不能‘包打天下’,都不可能放之四海、放之古今而皆准,都有它的局限性。‘局限性’不等于‘缺点’。局限性是说,任何理论与方法,都只能解释一定范围内的现象,解决一定范围内的问题。因此,无论在科学或教学中,都应该提倡多元论。”这是我们必须要明白的道理。但是作为本课题的实验教师必须以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为实验“因子”,他们必须以此作为“自变量”,必须要排除其他“无关变量”,这样“因变量”才是可信的。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实验教师只能以此“包打天下”。因此,我们开专题研讨会时,关于本教法的教学,自然是最集中的话题;其“实验课”、“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自然要运用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这并不意味着,凡参加我们研讨活动的老师(非实验教师)都要用这种教法。更不是反对他们学习和运用其他的教学方法。
(四)运用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模式,为什么要学习、研究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有人还说:“每一种教学法的诞生,常常伴随着对其他方法的否定”。而我们不但没有否定过任何一种教学方法,而且还要尽可能多地掌握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首先,教学模式,本来就是多种教学方法的动态组合,在不同课型,不同情境中所使用的方法也应该是不同的。因此,作为实验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研究各种教学方法,博采众长,厚积薄发。当教学需要时,呼之即来,使自己教学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其次,进行中学语文异步教学法实验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将许多优秀的教改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我们一直爱不释手,或因其操作性不强,或因其与农村教学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很难在农村推广更难在农村学校扎根。我们以本模式为载体对它们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成为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系统中的有效因子。虽然它们在进入新的“系统”之后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某一种教学方法了,但在运用之前,必须学习、研究、掌握和占有它们。
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实验研究是从问题开始的,“问”是“进”的开始,是“发展”的动力。因此,我们历来十分同行们提出的问题。在此,我想汇报一下自己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仅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模式重要吗?有人认为新课程,讲究的新理念,对方法是不讲究的,尤其是对教学模式是持否定态度的。现在花力气进行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模式的研究有必要吗?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以特定的功能为目标而建立起来的稳定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活动。”(王慧《中学教学模式和方法》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版)它可以推动实践的发展,又可以不断丰富理论。可现在不少人对教学模式的鄙视和反感已经到了十分极端的地步。一谈及模式就想到了“模式化”,只看到它“束缚”的一面,而看不到它“规范”、“引导”的一面,任何一种好的教学理念,最终还要靠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来落实。有人把教学模式比作“紧箍咒”,但要知道“紧箍咒”并没有影响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相反,如果没有“紧箍咒”,孙悟空保护唐僧到西天取得真经是不可想象的。好的教学模式就象铁轨和公路一样,它可以引导火车和汽车向既定方向行驶。人们决不会责怪它们限制了机车的自由,使之不能在田野里奔驰。同样,如果教学没有模式,不讲究教学方法,无为而治,无法可循,任何好的教学理念和经验都难以落到实处,都会被时间冲刷得毫无痕迹。无数教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模式的成果,在热闹一阵子之后,很快就会在课堂上消逝得无影无踪。大家不要怕模式,在我们的社会中,模式无处不在,什么社会模式、经营模式、盈利模式、管理模式、生活模式、市场 游戏规则等等,不一而足。 模式是习惯和规律的反映。避开规律搞标新立异,今天玩这个花招,明天玩那个花招,是注定要失败的。新课程呼唤与之相适应教学模式,需要具体的教学模式把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而忌空谈、盲动,误人子弟。
国外对教学模式的研究起步很早,成果较多。近二十多年来,我国一些教学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在批判借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国外的教学模式否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适合我国特点的教学模式。这些都是我国教学改革的具体成果,我们都要珍视。张富老师说得好:“成功的教学都不是使用单一的方法,往往是综合方法的动态合成。”教学模式不同于单一的方法,它是多种方法的有机组合,被人们称之为“大教学方法”、“系统教学方法”或“科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学有法”,多种方法的动态呈现就是人们常说的“教无定法”。教学模式概念的提出和深入研究,对揭示教学活动的本质,指导教学实践,推动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有助于建立各种教学要素之间的稳定联系,把握教学活动的本质特征;第二有助于指导教学实践,推动教学改革,并能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优秀的教改成果表达为具体的教学形式,转化为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缺少这一环节,理论就难以在实践中扎根。同时,教学模式还可以为教学实践提供更为直接具体的操作程序,使教学实际工作者便于理解、掌握、模仿和操作,也可以为听课者提供评价的依据。因此,教学模式的意义是不容低估的。轻视和否定教学模式,或把“模式”与“模式化”混为一谈,是极其有害的,也是极其错误的。有人担心模式多了,会“满天飞”。但实际上真正能被大家广泛接受的教学模式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而且是太少了。不要担心他人一味地生搬硬套别人的模式,影响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般人运用模式,都要经历学习、消化、吸收、运用和再创造这样一个过程,大家都知道自己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是不会毫不思考地、不顾实际地生搬硬套的。但少数人就是始终怀疑他人生搬硬套。只要大家这样问一下:我生搬硬套过吗?你生搬硬套过吗?他生搬硬套过吗?大家肯定会说:没有,也不可能。
(二)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模式会导致“模式化”吗?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是一种组织教学理论的简约表达形式, 具有简约性、再现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在构建本模式时,一开始就注意绕开“模式化”的泥潭。首先,我们的模式不是“固定的模式”,是不能“套用”的。“四阶六步”中的每“阶”每“步”既是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又是彼此联系的有机整体,也是一种综合、可变的教学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完整地运用“四阶六步”,而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运用。使用者必须形成拆开、交叠、变序使用的能力。一节课全部使用某一“阶”某一“步”,或某几“阶”某几“步”也未尝不可。我们还可以把它开发成多种课型。其次,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原则可以有效地防止“模式化”。其指导思想和教学原则分别是:“以人为本,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异步推进”和“面向全体,着眼全面,突出主体,注重过程,强调合作,鼓励创新”。我们都知道教学模式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是围绕学生学习展开的,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课堂生成,灵活应变。第三,作为教师都有主观能动性,都有“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教师是不会、也不可能机械地套用模式,陷入“模式化”(或曰“程式化”)泥潭的。至于个别不动脑筋地“照葫芦画瓢”,工作不负责任的,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这并不是模式的错。他有模式教不好书,无模式就不会教书。
(三)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可以“包打天下”吗?是不可以的。任何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北京大学陆俭明先生说得好:“在科学和教学领域里,任何一个正确的理论和方法,都不能‘包打天下’,都不可能放之四海、放之古今而皆准,都有它的局限性。‘局限性’不等于‘缺点’。局限性是说,任何理论与方法,都只能解释一定范围内的现象,解决一定范围内的问题。因此,无论在科学或教学中,都应该提倡多元论。”这是我们必须要明白的道理。但是作为本课题的实验教师必须以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为实验“因子”,他们必须以此作为“自变量”,必须要排除其他“无关变量”,这样“因变量”才是可信的。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实验教师只能以此“包打天下”。因此,我们开专题研讨会时,关于本教法的教学,自然是最集中的话题;其“实验课”、“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自然要运用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这并不意味着,凡参加我们研讨活动的老师(非实验教师)都要用这种教法。更不是反对他们学习和运用其他的教学方法。
(四)运用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模式,为什么要学习、研究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有人还说:“每一种教学法的诞生,常常伴随着对其他方法的否定”。而我们不但没有否定过任何一种教学方法,而且还要尽可能多地掌握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首先,教学模式,本来就是多种教学方法的动态组合,在不同课型,不同情境中所使用的方法也应该是不同的。因此,作为实验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研究各种教学方法,博采众长,厚积薄发。当教学需要时,呼之即来,使自己教学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其次,进行中学语文异步教学法实验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将许多优秀的教改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我们一直爱不释手,或因其操作性不强,或因其与农村教学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很难在农村推广更难在农村学校扎根。我们以本模式为载体对它们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成为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系统中的有效因子。虽然它们在进入新的“系统”之后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某一种教学方法了,但在运用之前,必须学习、研究、掌握和占有它们。
(五)给学生分层烦琐复杂,还会伤害学生自尊心吗?作为教师对学生的情况应该是了解的,一般都能随口对学生家长说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出甲乙丙丁。教师通过“听其言”,“观其行”,“省其私”,掌握学生的态度、意志、智力等方面情况;通过测验、作业提问和观察讨论等方法掌握学生现有的“水平”,特别是差生认识上的缺陷和学习上的困难等,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层次并非难事。同时,划分层次只是教师心中的事,它主要直接体现在备课的教案上,只是隐性地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并不需要在教学时给学生点名标号。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说一点也不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处的层次,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必然有所“暴露”。但是,班内划分层次是动态的,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随时调整学生层次和学习目标,及时表扬达成学习目标的学生,使语文教学在异步推进的过程中不断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可使学生在得到成功的评价中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