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就业促进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2020-2021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我们新学期的工作计划划分为三个部分:工作目标、部门内部、具体工作。就业促进会新媒体中心新学期工作计划内容如下:
一、工作目标
1.完成就业在线公众号的日常运营及推广工作
2.改革新媒体中心内部的运行机制。让每个人的能力都得以发挥,得以提高,拥有锻炼的空间。
3.完成各项活动的宣传事宜及活动摄影工作。
二、部门内部
1、进一步完善部门内部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
2、鼓励部门成员与其他部门成员交往,及时了解其他部门信息,把工作状态由原来的被动转为主动,
3、协助完成机构内部以及就业在线公众号的运营。
4、加强推文制作、活动摄影及PS、PR等多种软件操作能力。
三、具体工作
1、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总结部门前一周的工作,布置下一周的工作,并针对上一周的问题,在新的工作中做出调整和修正。
2、部长和副部长应组织本部成员一起精进业务能力并落实到工作中。
3、在具体工作上,努力与其他部门应相互协作、配合。
4、本学期具体规划:
(1)做好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就业在线公众号日常运营及推广工作
(2)校园花开的推文
(一)总体要求。以党的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广开就业门路,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机会和创造就业岗位。通过完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教育及培训、提供就业援助,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二)目标任务。以失地人员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为重点,努力减少有劳动能力长期失业的人数,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建成社区和行政村创建市级充分就业社区、充分就业(转移)行政村的比例达100%;扶持1000名劳动者创业并带动社会就业超过6000人。其中,年建成社区创建市级充分就业社区比例达到100%,行政村创建市级充分就业(转移)行政村比例达到90%;扶持300名劳动者创业并带动社会就业超过1000人;对2000名失地(失业)人员实施免费技能(创业)培训;建立10个就业创业见习(实训、孵化)基地。
二、完善扶持政策,稳定扩大就业
(一)实行岗位补贴
为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对各类用人单位当年新招用的女45周岁以上和男55周岁以上(含市区)户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招用人数,给予每人200元/月的岗位用工补贴,补贴时间暂定至年12月31日止。公益性岗位补贴按原规定执行,不再重复享受岗位用工补贴。
(二)实行社保补贴
1.用人单位社保补贴。各类用人单位当年新招用就业困难人员,或在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单位为就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全额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期限,除对女45周岁、男55周岁以上,以及公益性岗位安排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各类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
2.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后,向社区申报就业,并参加社会保险中养老和医疗保险的,给予定额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结算年度补贴标准为233元/月。
3.自主创业人员社保补贴。对经创业培训合格,取得结业证书并成功创业、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参照市有关规定执行。
(三)实行创业补贴。对被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及无单位就业经历,经创业培训合格,初次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等自办经营实体正常经营,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2000元。
(四)实行用工补助。对向区就业岗位储备库提供岗位(非公益性岗位)并成功吸纳本区籍“零就业家庭”或“女35周岁、45周岁”以上失地人员就业,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的单位给予用工补助。按实际吸纳人数,吸纳“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的,补助200元/月;吸纳“女35周岁、男45周岁”以上失地人员就业的,补助100元/月。具体实施办法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另行制定。
(五)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提高自主创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额度,简化小额担保贷款申报程序。将区级自主创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额度上限提高到5万元,规模较大的可提高至10万元。
扩大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小额担保贷款。对当年吸纳符合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条件人员,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经市劳动保障部门批准,由经办金融机构根据实际吸纳人数,按每人不超过10万元的标准,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额度发放贷款,贷款期限为两年。借款人提出展期并符合展期条件的,可展期一次,展期期限不超过1年。贷款贴息采取“以奖代息”方式,由财政给予50%的贴息。展期贷款不贴息。
三、强化资金支持,落实保障机制
年区财政安排就业专项资金500万元,主要用于区级创业引导资金、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创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特定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险等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扶持公共就业服务等。各镇(街道、开发区)每年要根据各自创业就业状况和工作实际需要,建立多渠道的促进就业资金保障机制,把就业专项资金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安排,确保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落实到位。
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设立区级创业引导资金。区级创业引导资金在区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主要用于引导、鼓励、扶持市民创业和带动就业方面等;每年度由区劳动保障部门会区财政部门,根据各镇(街道、开发区)推动市民创业和带动就业的工作目标、实际效果和发展需求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提出年度资金额度,由区劳动保障和财政部门核定后安排。
各镇(街道、开发区)应加大对创业促就业工作的投入,按照不少于本级上年度财政收入的5‰从财政预算中安排创业扶持资金,确保各项创业政策的贯彻落实。区劳动保障和财政部门根据各地创业资金使用情况匹配一定的创业引导性资金。
四、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
(一)实施免费技能培训。对有就业愿望的失地人员免费进行就业指导培训和技能(创业)培训,凡经培训合格的颁发有关证书,凭证优先推荐就业;对外来农民工实施免费上岗前就业指导培训。就业指导培训所需费用均由区承担,职业技能(创业)培训所需费用由区、镇(街道、开发区)各半承担。
(二)实行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补贴。失地人员(含农民)参加经国家教育部门认可的大专学历及以上成人教育学习的,实行先登记后培训,学习结束后,凭相关学历证书,为其报销80%的学费;参加经劳动部门认可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费用报销100%。所需费用由区、镇(街道、分区)各半承担。
(三)实行培训补贴。对经企业自主申报核准列入试点开展企业内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的企业,按取得高级工、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分别给予企业300元/人、500元/人的培训补贴。对经企业自主申报核准列入开展企业内外来农民工岗位技能培训工作的企业,给予企业200元/人培训补贴。
(四)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从年至年,利用2年左右时间,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经批准符合条件的企业可开展职工培训,参照当地失业人员社会培训标准,最高不超过50%(约250元/人)给予企业补贴。
(五)开展培训送企业活动。组织讲师团进企业进行免费职业培训,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提高劳动者素质,稳定职工就业岗位。
(六)建立青年见习制度,设立青年见习基地。凡具有(含市区)常住户口,年龄在16~25周岁符合见习职业(工种)要求的失业青年,通过双向选择,可进入青年见习基地,参加全日制职业(创业)见习活动,每人每月按最低工资标准的50%享受见习补贴。见习期间还可享受政府给予的商业保险补贴,见习期限一般为3~6个月。政府按当年度实际吸纳的见习学员人数对见习基地予以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50元。学员见习前,应参加政府指定的培训机构组织的见习培训,培训机构的经费由政府补贴。学员见习结束并取得《见习合格证书》的,各类用人单位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对于留用本区户籍大中专毕业学生、失地失业人员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见习基地单位用工留用奖励2000元/人,具体实施办法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另行制定。
五、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
(一)强化服务机构建设
1.继续强化各镇(街道、开发区)和各社区、行政村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建设,切实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充分发挥各镇(街道、开发区)和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在促进就业再就业方面的基础作用。继续加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队伍建设,将农村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由镇(街道、开发区)向行政村延伸,在行政村建立劳动保障服务站,配备劳动保障专职工作人员。
2.不断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按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要求,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市场行为。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市场信息制度。实施民办职介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加强对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推动职业中介服务行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对为本区户籍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免费就业服务并实现就业的职业中介机构,给予每人每次100元职业介绍补贴。具体实施办法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另行制定。
(二)完善就业促进体系
1.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充分考虑可能给就业造成严重影响的各种因素,加强失业预警制度建设,提高预防失业和失业调控工作水平。对因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直接影响就业的行业和企业,以及失业问题突出的区域、困难行业,制订失业调控预案,实施失业预防、调节和控制,保持就业局势稳定。
2.建立用工联络制度。对全区重点企业明确专人联系,掌握企业急需用工信息,及时传递、反馈信息,整合各方资源,畅通服务渠道,及时调剂全区人力资源,切实解决重点企业用工需求,稳定全区就业形势。
3.建立就业岗位储备库。提前采集就业岗位,建立动态的“就业岗位储备库”。通过与用人单位主动沟通联系,对用工岗位信息进行提前分析规划,筛选适合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岗位,将其纳入就业岗位储备库,经劳动保障服务网络向本区就业困难人员定向,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及时实现就业。
4.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总结和推广我区开发公益性岗位的做法和经验,明确责任、完善措施、加大力度,进一步增加公益性岗位数量、拓宽公益性岗位领域,促进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各级政府投资或扶持开发的临时性、辅或替代性岗位,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管理、维护岗位,政府及其部门开发的公共事务协管岗位等公益性岗位,应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社会公开招聘信息,并按不低于40%的比例招用本地就业困难人员。区、镇(街道、开发区)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各类勤杂人员以及动迁小区的保安、保洁、保绿、保养人员中,原则上应拿出80%以上的岗位用来安置本地失地人员,对已经在岗并签订劳动合同的失地人员,合同期满后,无特殊原因,合同应予以续签。
5.加强岗位预测、预留。需政府审批或者核准的生产经营性项目的投资人申请立项时,项目申请报告中应当包括项目建成后就业岗位预测内容。立项批准后,项目投资人应当将就业岗位预测情况提供给区劳动保障部门。各级招商部门对新引进的外资或内资企业,在签订引进协议的同时,应尽可能争取与投资方协商签订优先使用本地失地人员意向书或增加相应条款;新办(新引进)企业和用人单位,在招用勤杂人员时,原则上应拿出不少于30%的岗位用于吸纳当地失地人员;区内已经投产的企业,应尽可能逐步腾出部分相关工作岗位,用于吸纳当地失地人员。
6.定期举办免费招聘专场。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中心和各镇(街道、开发区)劳动保障所要通过定期举办失地人员就业免费招聘专场等形式,积极为失地人员创造就业机会。全区每年举办不少于4场大型公益性招聘会和不少于20场的社区(村)现场免费招聘会。对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中心举办大型公益性招聘会和各镇(街道、开发区)组织用人单位进社区、行政村招聘的,由区就业促进资金分别按2.5万元/场和0.5万元/场予以经费补贴。
(三)构建创业促就业长效机制。
按照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要求,依托三级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以创建市充分就业社区(村),省充分转移乡镇“三个创建”的考核机制为抓手,构建以创业培训为基础,将创业政策扶持与创业服务有机结合的“创业促就业”长效工作机制,结合地方特色,打造“一镇一品”的特色创业扶持体系。
1.加强创业载体建设。各镇(街道、开发区)要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地方的优势产业、特色经济,建立多种类型的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实训基地、创业见习基地、创业示范基地等创业孵化平台。要充分利用城乡各类园区,规模较大的闲置厂房、场地,专业化市场等适合小企业聚集创业的场所,建设小企业孵化基地或创业园(街),为缺乏经营场地的创业者免费提供经营场地,帮助其顺利实现创业。鼓励单位和个人创办孵化基地或创业园(街),对为创业者免费提供经营场地和创业服务的,根据创业效果由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
2.完善创业服务机制。区、镇(街道、开发区)创业指导(服务)中心要统筹做好促进创业工作,完善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专家评析、项目推介、创业孵化、融资服务、开业指导和后续服务“八位一体”的创业服务机制。要建立完善政府扶持、企业与个人开发创业项目的市场评估制度,面向社会征集创业项目,组建创业项目资源库,向创业者广泛推介。积极培育创业文化,开展创业培训,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加强对创业典型的培养和宣传,并定期进行表彰奖励,营造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区里将每年评选区级创业带头人和创业明星,并予以资金奖励。
3.制定鼓励创业特色产业目录。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保护和引导“镇湖刺绣”等吸纳当地劳动力较多的地方传统特色产业。鼓励并引导本地的传统特色产业走特色化和规模化之路。各镇(街道、开发区)应制定鼓励创业的产业指导目录,对于列入目录的产业,可出台特殊扶持政策,拿出一定资金用于当地传统特色产业从业人员的社保补贴等,区创业引导资金将予以匹配。
六、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一)健全完善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体系。促进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分工,切实履行职责,并加强协调配合,及时交流情况,解决问题。将就业工作主要目标逐级分解,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并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把统筹城乡就业、失业调控、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等纳入就业工作目标。加强对相关部门和各镇(街道、开发区)的考核、检查和监督。要进一步发挥工青妇、残联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共同做好促进就业工作。
(二)营造促进就业鼓励创业的舆论氛围。各镇(街道、开发区)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深入做好促进就业的宣传工作。大力宣传促进就业的法律法规和经济社会政策,宣传促进就业的好做法,宣传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用人单位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就业的典型事例,为促进就业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对在促进就业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将由区里给予年度表彰和奖励。
七、本《意见》所指“就业困难人员”为登记失业的下列对象:
1.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
2.女40周岁和男48周岁以上人员;
3.特困职工家庭人员;
4.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贫困家庭人员;
5.残疾人员;
一、争取领导、精心组织,建立强有力的工作格局
一是及时向市委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汇报,争取领导支持。市委书记邓永俭两次听取汇报,并多次在全市会议上提到“工岗快递”工作,为各级团组织开展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支持,此外,还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顾问,团市委书记为组长,各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领导小组加强对工岗快递工作的领导;二是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按照宣传、外联、内调、组织输送等不同任务,明确了各成员的责任和目标,以服务为切入点,确定了从抓好信息、培训、输送、维权、服务这五个环节入手,每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000名,安置城镇下岗失业青年和城镇新增青年劳动力3000名的目标任务。三是确定了叶县、鲁山为农村青年劳务输出龙头带动县,发挥辐射示范作用,提出“输出一人,带出一村;输出一村,带动一方”的工作思路。截止目前,叶县、鲁山输出200人以上的村达到28个,发挥了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四是建立青年创业见习基地。确立了国家、省、市级青年文明号如新华机械厂、友好旅行社、永威皮鞋厂等12家民营企业为青年创业见习基地,先后安排600余人到该基地见习就业;四是实行旬报和周例会、月例会制度,加强督查。由于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明确的目标任务,使我市“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得到了强力推进。
二、加强宣传,营造气势,为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扫清思想障碍
首先、澄清底数。“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在我市实施后,团市委在10个县(市)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摸底,较准确地掌握了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包括剩余青年劳动力的数量、性别、年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流动特点、组织化程度等,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二、加强宣传。团市委充分发挥团组织的宣传优势,利用第一季度在全市开展的“情暖乡亲,青年助农”活动的现场、科技大篷车及电视、报纸、网络等载体,通过宣传一些外出务工致富成才的农村青年典型,广泛宣传外出务工对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性,营造“务工有为,务工光荣”的良好氛围。还特别针对部分农村青年有着“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的陈旧观念,积极进行说服引导,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树立早出早富,晚出晚富,不出不富的意识,提高了广大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的积极性。
其三、针对用工单位的招工意向、岗位特点和技术要求,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正确引导,实现从盲目性外出到针对性外出,从体力型务工到智力型务工的转变,切实做到输得出、占得住、挣得钱。
其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抓住平顶山市委、市政府选拨1000名优秀青年到农村任“村官”的有利时机,首先在这些优秀青年中营造劳务经济造福一方的氛围,使外出农村青年能得到当地村两委班子的支持,从而使他们安心在外地工作。
其五、尝试在一些地方建立劳务用工信息库。郏县团委充分利用县驻各地招商工作队、劳务输出信息员、劳务经纪人等社会力量,广泛采集用工信息,及时进行汇总整理,建立充实劳务用工信息库。截止7月底,劳务用工信息库共收集用工岗位3600个,输出务工青年1200多人。
三、借助外力,强化培训,全面提高务工青年的综合素质
我们始终坚持先培训、后输出的原则,借助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一是抓好订单培训。依托河南省质量工程技术学院、市技校、市团校、市增彩电脑学校等学校的师资力量,有计划地组织教师下到县乡免费巡回教学。鲁山团县委与当地最大的“海燕礼仪中心”、县“西关服装裁剪学校”等联系,对广大青年进行技能培训,既方便了广大青年找工作,也为用人单位输送了合格人员。截至目前,全市团组织已与北京、广州、湖北等地的48家企业达成用工岗位协议,以“定向培养”的方式,培训适合企业需要的劳动力2600人。
二是强化技能培训。针对部分青年劳动力素质偏低、技能较差的问题,团市委和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联合,把技术培训作为劳动力转移的重要环节来抓,对农民工进行不同岗位、工种的文化、法律、技能培训。3月10日,在湛河区曹镇乡的邢铺村,由团市委和农广校组织的流动培训站正式成立,使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受到培训服务。汝州市的职业中专、郏县的农民就业培训学校、叶县的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新华区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等都开展了灵活多样的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我们还与市劳动就业局联合,依托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强化对城市下岗失业人员或社区待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就业指导。上半年,依托这些培训组织共培训外出务工青年和下岗青年6860人。
三是做好综合素质培训。在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务工常识培训的同时,我们还着重增加了道德礼仪,安全、卫生常识及法律维权等内容,重点强化品德修养培训和纪律观念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四是建立证书制度。我们还充分发挥各类资质评定机构的优势,做到不培训不发证,不发证不输出提高务工青年的技术含量,从而增强了青年农民的择业能力和社会认可度。
四、掌握规律,健全制度,有效促进岗位成功对接
我们深知,能否实现岗位对接是能否落实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的最重要的环节。宣传、培训都是岗位对接的铺垫,为了提高对接成功率,我们遵循劳动力市场规律,以定向培训、信息、现场招聘、政策引导等形式,引导青年实现跨地区、跨行业就业。
——定向培训。通过与输入地团组织联系,了解当地企业用工信息,如用工数量、技术要求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实现培训机构与用工企业的成功对接。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已向广州、深圳、上海、北京、苏州等地输出青年务工人员3800多名。
——信息。我们与市人才交流中心、市职业技术中心协调,每周六在市华诚大厦一楼大厅组织劳动用工、劳务输出信息,形成了经常化、制度化的信息办法,使青年有了更多、更主动的选择空间。
——现场招聘。今年7月中旬,我们组织外地驻平单位、部分外地客商、青企协会员单位、部分青联委员所在单位共100多家企业,召开现场招聘会,各县(市)区青年踊跃参与,当场签订就业意项1300多人次,实现了企业与青年的直接对接。
——政策引导。我们利用劳动部门对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有资金扶持、税费减免的政策,积极协调社区腾岗,把保洁、保安、保卫、保绿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给我们的下岗失业待业青年。积极响应团省委的号召,动员全市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贫困县、支援西部建设,促进大学生就业成才,8月初,我们有11名大学生被输送到新疆支援西部建设,服务贫困县的大学生也报名踊跃,目前正在抓紧组织。我们还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动员1000名大专以上学历的35岁以下青年到农村担任“村官”,其中60多名为应届大学毕业生,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260多名青年的就业问题,更主要的是也为我们加强基层团的组织建设提供了人才基础。
五、完善机制,加强维权,帮助外出务工青年解除后顾之忧
团市委围绕外出务工青年的五个希望,即:希望家中农活有人帮,希望能及时准确掌握劳务信息,希望正当权益得到保护,希望外出之后有组织管,希望社会保障能跟上。针对这些后顾之忧,团市委重点搞好维权服务,全力解除外出务工青年的后顾之忧。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在外出务工青年较多的民营企业普遍建立团组织,在市区务工青年较集中的社区建立青年中心,提高外出务工青年的组织化程度。目前已建立民营企业团组织156个,社区青年中心10个,农村青年中心15个,发挥了较好的服务作用。
二是以“伸出援助之手,献出慈爱之心”为主题,组织市区团员青年向法律援助中心捐款,用于援助权益受侵的贫困务工青年,据不完全统计,这次捐款行动共筹集资金28.3万元,保证了援助中心的正常工作。
三是给外出务工青年发放联系卡,设立148法律援助热线,重点围绕务工青年的工资发放、工作时间、劳动安全、伤残赔偿、困难帮扶等方面提供义务服务和维权保障。今年,我们共协调有关部门受理务工青年权益维护案件12起,受益务工青年达100多人,切实维护了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
四是为外出务工家庭搞好志愿服务,一方面为外出务工青年家庭的“留守子女”建档立卡,通过团队组织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状况,扶养交往关系等,给予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帮助,切实保证“留守子女”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为外出务工青年困难家庭解决实际困难,麦收时节,团市委成立了130支志愿助农服务队,为外出务工困难家庭帮收、帮种1000余人次。
以上是平顶山团市委在工岗快递转移就业方面的一些做法,半年多来,通过全市各级团组织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如何进一步实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更大范围地拓宽下岗失业青年的创业、就业渠道,特别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务工青年的知识技能、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增加劳动收入、有效地保护合法权益等问题,有待我们去做大量的工作。结合半年来的工作实际,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
1、要联动,不要单干。解决城市下岗失业青年就业和转移农村青年富余劳动力,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主要任务,他们有一定的阵地优势,有一定的经费保障,有一定的网络基础。更有国家专门的政策扶持。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些部门现有的资源优势,由他们“专用”变为我们“共用”。上半年我们从三个层面切入,变共青团单干为全社会联动。一是紧追不放。多次与司法、劳动、人事、工商、财政等部门结合,了解政策,摸清实底,主动出击,积极争取。上半年共争取培训项目10个,培训3000多人。二是借鸡生蛋,我们依托电大、技校、农干校等社会资源,建立了29个培训基地,下半年继续扩大合作面,力争年底建成50个基地,并逐一挂牌,使其成为共青团开展培训、就业信息的场所。三是内部挖潜。动员青联、青企协、青年文明号及各类青年典型的力量,创造就业岗位,帮扶青年创业。4月份在十杰青年、新华机械厂厂长陈西平的倡议下,创建了12个创业见习基地,共安置下岗青工600多人上岗见习。社会联动有效地推进了工岗快递转移就业的全面实施。
2、要创新,不要等靠。活动初期,大部分团干感到无从下手,一没就业岗位,二没资金支持,三没成功经验,四是没培训师资,出现了等岗位、等资金、等政策的现象,工作一时曾搁置不前。活动领导小组经过反复研讨,确立了抓宣传、抓信息、抓培训、抓维权、抓服务的工作方法,聘请市委副书记做顾问,确立鲁山、叶县为青年劳务输出龙头带动县,建立青年外出务工见习基地,成立青年助农服务队,为148法律援助中心捐款,为外出务工青年家庭的“留守子女”给予生活、学习、心理上的帮助等项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使“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在全市迅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