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制造业采购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供应商工作计划管理。
对供应商工作计划的制定与执行进行监督管理。组织供应商与主制造商团队共同商讨、确定供应商的研制工作计划,并按照确定的工作计划,对供应商的工作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汇报。
2.合同管理。
负责组织开展与供应商的合同谈判,协调合同的签署,审核合同和监督合同的全面履行,并负责后续可能发生的合同修订谈判及修订工作。
3.定单管理。
按相关定单管理规定进行采购需求的协调,负责定单的审批、发放催货、产品运输、清关、入库等产品配套工作以及在此过程中与供应商的协调联络工作。
4.研制费与采购费管理。
按照研制费、采购费的管理规定和付款流程,进行研制费和采购费付款申请的协调和审批,完成采购费和研制费的管理和支付。
5.供应商沟通交流管理。
帮助组织与供应商建立不同层级的沟通和交流机制,通过高层会议、PRM会议、电话会议、专题会议等各层级的定期会议及日常沟通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
6.供应商需求管理。
管理供应商需求,协助供应商获取研制过程中所需的工作输入,帮助供应商与主制造商紧密协作,顺利开展研制工作。
7.供应商绩效评价管理。
对于供应商选定之后、批产之前的研制阶段的绩效评估,是通过对周期性指标变化的监控,对供应商的文件提交数量、现场问题相应速度、ECM(工程协调备忘)、ECR(工程更改申请)、MCM(管理协调备忘)等回复情况、人力资源支持情况等指标作出评分,并建立各供应商之间的横向比较,以形成在项目开展阶段的正面激励。
二、IPT团队中供应商管理系统的组织结构
由于航空制造业产品的项目周期长、产品复杂性高、涉及人员和组织机构众多等属性,单一或少量的IPT小组很难完成整个产品的开发任务,必须形成一系列组织结构有序的IPT团队群来承担不同部件的开发工作。而供应商管理职能需要渗入到IPT团队群中的大量团队,这就需要重新整合和梳理主制造商原有的各子单位间供应商管理系统的关系。普遍来说,IPT具有四个基本属性:①承担有限的任务;②由具有多种交叉能力的成员组成;③具有可定义和可度量的输出;④有唯一的团队领导。航空主制造商的IPT团队群应由大量承担飞机研制某一部分明确而细化的任务的小规模IPT组成,其中每个IPT团队中的供应商管理成员应控制在少量数目内,以保证IPT不会因成员总数过大而影响沟通和效率。在运作期间,供应商管理成员只接受IPT领导(包长)的直接指挥、向其汇报并接受其绩效评价。集成产品团队自身的组织结构方案比较常见的有分形组织结构和扁平网络结构两种,不同结构类型下的供应商管理系统也有不同的运作方式。
1.分形IPT组织结构中的供应商管理系统。
航空业中最普遍和直观的IPT群组织方式是按照航空产品的系统结构,将一系列IPT组成一个多层次的阶梯型组织。该框架借用分形的自相似特征,组成一个个承担飞机研发中不同部分任务,但内部组织方式非常相似的IPT。在这种组织结构中,IPT的架构随着飞机的工作分解结构逐层展开,上层IPT的成员是下层IPT的领导(包长),对下层IPT进行初步设计和总体定义,同时对下层IPT成员具有领导和协调作用并对下层IPT的绩效负责。在这种分形组织结构中,顶层和中间各层与现有飞机的项目指挥及系统研发科室设置基本类似,只在底层IPT中设置采购主管、供应链主管、合同主管等供应商管理相关职能人员及其他各专业人员。分形IPT组织结构对于供应商管理的优点是每位供应商管理人员的职能分工和汇报接口非常明确,且与现有飞机设计需求分解基本吻合,便于供应商管理人员与基层工程技术人员及其他各专业人员协同办公,深入了解对口工作包,减少沟通成本,提高开发效率。但这种IPT组织结构需要打破企业原有的行政管理体系,将集团及各个分支机构的供应商管理系统重新整合,需要较长的过渡时间。
2.扁平网络IPT结构中的供应商管理系统。
另一种IPT团队群的组织方式是将航空产品的研制工作根据开发生命周期和工作结构进行彻底分解,将所有团队实现扁平化和网络化,建立一个扁平网状的IPT团队群。各个IPT之间的协调工作可以通过人员共享完成,也可以通过行政关系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模式对于供应商管理工作的优点在于减少了IPT的中间层级,并且可以将新建的IPT嵌入现有的组织框架中,对企业管理的风险和冲击较小,对于原有组织框架结构非常稳固的企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调整带来的阻力。但是由于IPT之间缺乏固定的衔接和责任关系,沟通和协作的效率将受到一定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何种IPT组织结构,由于规模庞大的航空业主制造商往往组织结构比较复杂,特别是国内的航空工业经过数十年发展,已形成以型号研制的行政指挥系统和技术指挥的总师系统等为典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体系和方法,引进IPD模式后供应商管理系统的职责与分工必然与原有组织发生重叠、并列、交叉,并产生大量相应的权责关系和协调问题,因而当包含供应商管理在内多方职责的IPT团队群的组织结构形成后,还需要明确它与已有组织框架之间的关系。IPD工作模式只有在逐步的过渡、实践、总结与改善的过程中才能与我国航空工业的现状和企业文化形成有机的融合,切不可认为在短时间内全盘打乱现行机制、贸然跳跃到纯粹的集成产品开发模式就能很快提高我国航空产品开发能力和质量。
三、结语
【关键词】 ERP系统 企业管理 信息技术
ERP系统,即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系统化、集成化的管理信息系统,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的物料需求计划阶段、中间的制造资源计划阶段、现在的企业资源计划阶段。ERP系统管理主要体现在:整个供应链资源;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同步工程;事先计划、事中控制。ERP系统起源于制造业,并且主要应用于制造业。一般包括四个模块:生产控制管理模块、财务管理模块、物流管理模块、人力资源管理模块。
1. 生产控制管理模块
生产控制管理模块是ERP系统的核心。根据准确、详实的数据信息,制定和实施周密的生产计划,随时根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反馈信息来修正生产计划,最终完成生产计划。
1.1 主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不是在某一个具体的时间点上与预测、客户订单相匹配,而是在某一段时间内与预测、客户订单相匹配,使得这一段时间内的生产计划是稳定和均衡的,可以提高设备、生产人员的有效利用率,避免出现设备、生产人员不足或者闲置的情况。
1.2 物料需求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是生产控制管理中最困难的部分,在主生产计划确定后,就需要把这一时间段需要生产的产品分解成各个零部件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涉及到四个方面: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库存记录、提前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造成物料需求计划频繁改动。比如:订单改变、紧急插单、产品流程变化、设备故障检修、生产人员生病请假等。
1.3 能力需求计划
能力需求计划是ERP系统中重要的反馈环节,根据物料需求计划,对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能力进行核算,确定物料需求计划与企业生产能力是否匹配,提前发现生产中的瓶颈问题,采取对应措施,调整生产任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计划。
1.4 车间作业控制
车间作业控制是把生产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设备、时间等进行控制和管理,将车间作业进行排序,然后把作业下达到每个车间。主要任务是:按照物料需求计划控制生产作业;出现偏差,及时纠正,无法纠正则及时反馈;对生产作业执行的结果进行汇总。排产问题是车间作业控制的瓶颈问题。
1.5 基础数据
ERP系统作为一种计算机软件,需要把一些基础数据进行数字化,进而对基础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处理、存储、传输,实现对企业资源的管理和配置。基础数据主要包括:物料编码、物料清单结构、工作中心设置和划分、提前期、工序、制造日历、客户、供应商等。
2. 财务管理模块
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突破了传统财务管理的会计核算功能,增加了预算管理功能、成本管理功能,把不同业务部门的信息集中和整合,实现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使企业能够及时了解生产情况,做出前瞻性的分析和预测,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一般分为会计核算模块和财务管理模块两大模块。
2.1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主要包括以下模块。
总账模块:是会计核算的核心,其他分模块都以总账模块作为中心进行信息的传递。以凭证处理为主线,提供凭证处理、预提摊销处理、自动转账、调汇、结转损益等会计核算功能,并提供账簿和财务报表。
应收账模块:商品买卖中,由于赊欠交易而产生企业应收的客户欠款账。包括发票管理、客户管理、付款管理、账龄分析等功能。
应付账模块:企业应付的购货款。包括发票管理、供应商管理、支票管理、账龄分析等功能。
现金管理模块:控制现金的流入和流出,以及银行存款的核算。包括硬币、纸币、支票、汇票和银行存款的管理功能。
固定资产核算模块: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折旧有关基金计提和分配的核算工作。帮助管理者了解固定资产的现状,提供管理固定资产的科学依据。
工资核算模块:进行员工的工资结算、分配、核算以及各项相关经费的计提。
成本模块:根据产品的采购、产品结构、工序、工作中心等情况对产品进行成本计算,进行成本分析和规划。
2.2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以会计核算的数据作为依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做出相应的财务预测和管理。
财务计划:预算与实际的执行情况总是存在着差异,财务计划在分析这些差异之后,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进而做出续期的财务计划和预测。
财务分析:根据会计核算得到的财务数据,通过不同的财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一步加工和处理,产生需要的信息,为管理者制定决策提供全面、详实的依据。
财务决策:制定有关资金方面的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管理等。
3. 物流管理模块
根据有关资料,在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用于生产的时间占5%左右,用于储存、装卸、等待加工和运输的时间占95%,导致国内的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30%~40%,而有效的物流管理可以节约15%~30%的物流成本。
3.1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对采购业务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全程监控采购计划的实施、采购成本的变动、供应商的履约情况。可以制定最佳的采购计划、筛选最佳的供货商,保证企业采购计划顺利实施和最低的采购成本。
3.2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是物流管理中难度最大、工作量最多的模块,是企业供应链上的关键环节之一。物料的存储数量是库存管理中最棘手的难题,存储数量太多,会造成库存积压,占用大量资金;存储数量太小,不能满足正常生产需求,也会面临物料价格上涨的风险。
3.3销售管理
销售管理是企业与客户的接口,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利润,也是企业再生产的资金保障。所提供的产品销售情况和市场预测是企业制定下一步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
4. 人力资源管理模块
近年来,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人才成为新的竞争焦点。人力资源成为企业的宝贵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利润增长的重要途径,是企业管理者关注的一个重点内容。
4.1人事档案管理
人事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员工的试用、转正、退休、解聘等内容。人事档案管理是人事管理的重要内容,包含人员各种信息,作为企业员工的统计分析、调资、培训教育的依据。
4.2人事异动管理
员工的变动情况会影响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人事异动管理能够通过多种形式、多种角度反映出这种变化,为管理者及时提供相应信息。
4.3考勤管理
员工的出勤情况,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时与员工的工资情况密切相关。因此,考勤管理是企业一项重要制度。包括员工工作计划、人力成本控制、假期额度控制、请假处理等功能。
4.4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对所有员工的重要考核内容。以部门绩效和员工绩效作为考核标准,对部门或者员工进行绩效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
4.5薪资管理
根据考勤管理和绩效管理提供的数据,作为员工薪资的依据。通过员工成本分析和预测,可以提供企业成本分析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杨晓丽.浅谈erp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前沿,2007,(5):51-52.
[2] 汤龙飞.浅析ERP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10):62-63.
【关键词】项目管理;管理协调;质量成本
1 企业项目管理特点
项目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计划管理方式,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工业制造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更为先进的管理模式,把企业中的人、财、物和信息等资源,高质量、快速、及时转换为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由于项目管理可以使企业具有更强的驾驭变化能力,当变化发生时,能够快速模拟变化发生后的计划,以及评估变化对成本和交货期的影响,为项目的决策和调度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工业制造业中项目管理的应用范围无处不在,如企业级项目、职能部门级项目、采购部的成本控制项目、市场部的渠道建立和产品促销项目、产品质量改进项目等。作为制造业内复杂而独特的一种生产类型,按合同设计由于每件(批)产品均需要根据具体客户合同的指定要求进行定制设计与制造工作,并在规定的期限内交付产品,对应的整体业务过程具有一次性、独特性、目标确定性等典型属性特征。有别于大批量重复生产和来料加工公司,项目型制造业的管理重点和难点不在资源计划管理,不侧重对库存商品和原材料等物的管理,而侧重对整个合同生产过程的整体管理,包括计划,执行和监控,也就是要求管理者具有对流程把控的宏观视野,以沟通管理、质量管理为主线,将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所涉及到的九个管理要素(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整体管理)融为一体。
2 企业项目管理协调
在整个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项目管理者充当的是协调者的角色。项目组内部协调包括:
2.1 同市场部协调
项目经理同市场部的沟通主要是为了及时准确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并根据客户的需求制定可行的工作计划。客户需求的每一次变更,都会对项目的实施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同业务部门的沟通,是工业品项目经理及时掌握客户需求变更的最佳途径。
2.2 同采购部门协调
这一环节的沟通可以说是最为关键的沟通。原因在于:任何产品的生产都是以物料齐套为基础。缺少任何一种物料,或者某种物料不符合规格要求,产品都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如果采购职能部门不能及时、准确地将生产所需的物料购买到,并保证物料的齐套性,那么后续的工作就是空谈。做好采购部门的协调、加快物料的采购进程,无疑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提高产品开发的效率。
2.3 同客户的协调
同客户的沟通,主要是为了及时、准确地了解客户的需求。一个产品项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客户对最终交付物的认可程度,得到客户的认可,就证明项目取得了成功。
2.4 同生产制造部的沟通
生产制造部是工业产品制造过程中技术上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同生产制造部门的沟通主要是为了及时掌握生产状况、组织相关的项目组成员解决问题,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为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提供解决的参考方法,并定期为客户提供相关生产信息的支持。
2.5 同质量保证部门的协调
在这个环节的沟通中,质量保证部门充当“准客户”的角色,在保证质量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和质量保证部门的沟通是及时掌握材料和产品质量的最直接的方式。同时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产品质量出现的问题,及时召集相关人员,找到解决方法,减少企业的损失。
2.6 同公司高层领导的协调
任何项目的启动都要获得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如果得不到高层领导的支持,项目就不可能成功。同高层领导的沟通主要是为了让高层领导随时了解工业品生产过程的进展状况、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寻求协助,以及对项目的顺利进行寻求支持的过程。
3 企业项目管理的质量成本控制
质量成本是管理的经济表现,是衡量质量体系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质量成本进行统计、核算、分析、报告和控制,不但可以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途径,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还可以监督和指导质量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质量成本是质量管理深入发展和财务成本管理必须研究的问题,建立质量成本体系,从实际作业的角度控制质量成本,达到项目降低成本损失,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益的目的。
在现实中,企业大都把降低成本的重心放在对生产成本的单一控制上,忽视人力资源成本、服务成本、环境成本对成本的影响。例如,企业为减少计划控制的管理费用,而忽视了对员工的专业培训,致使员工业务不熟练,工作效率低,造成成本费用相对过高,再如对员工岗位分配的不合理,也会造成人力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因此必须结合项目实际,从设计、材料采购、工艺及工艺装备、生产制造过程等全过程进行成本控制,应在能够实现设计目标前提下,尽量采用较低成本的材料,产品设计充分考虑生产的效率。高新技术的使用则应充分考虑企业的生产现状和市场的认知、接受程度,确定合适的材料定额,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废品率,降低返工率,提高一次检验合格率,减少产品降级和重复工作、重复检验,以最低的损耗实现工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