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大学生企业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企业调查报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生企业调查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大学生企业调查报告

第1篇

其中7-12至7-15号是培训时间。在此期间不同的部门领导向我们介绍各种业务知识和交际技巧。而这些经验都是领导们在实际工作中确确实实碰到的问题,和一些较好的解决方法。我想这些知识也正是学校要求同学参加社会实践所要获得的。

每个小组向自己负责地区内的所有公司、厂商、门市,介绍xx商城的大概情况,以及我们xx商城新推出的的项目内容和操作流程及一些相关的收费情况,尽量向他们介绍xx商城较其它商城的优越性,并希望他们也能参加到我们的商城当中来。如果商家同意与本公司合作,就请他们先填一份登记表,这份登记表主要是登记商家的一些信息。如商家姓名、联系方式、商铺的详细地址、经营商品的种类、品派、价格等等。过几天公司会派人去将商家提供的商品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然后将登记表中相关的信息一起上传到xx商城的网站上,以便给消费者最清晰、最准确的一些商品信息。最后一个程序就是:当公司将商家的商品信息上传到xx商城的网站后,会给每一位商家回馈我们的具体进展情况,并为每一位商家提供本商城网站的一个ID号码和密码,以便商家及时将自己的新商品或市场价格上传到网站上,更新商品信息,给消费者准确的商品情报。当然,为了确保商家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在登记表中都记录有每个商家的身份证号码和工商营业执照号码。

在这次社会实践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相当认真负责,真正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一些重要的社交经验和技巧。其中礼貌是相当重要的, 它体现着本公司的形象问题,也是我们培训期间公司强调的重点内容。作为一个业务员,成功基础是耐心。死缠烂打、不离不弃是公司对业务员提出的一种希望,也是一种基本要求。本项目的领导亲口对我说道:业务员,你的身份决定了你要不怕丢脸,当你被一个商家赶出门口后,你又是一条好汉,重新调整笑容走进另一家商户。这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这也是我们在学校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举个例子来说:当我们走进一家门市,老板一看到我们的工作证,热情马上会消失,跟着而来的就是不屑一顾,这也不能怪他们;因为每天各式各样的报纸广告、电视广告、网络广告、黄页宣传等的业务员比他们的可户还多。当我们还未来的及介绍自己的来历和目的时,他们就很有经验地说:老板不在,这些事情我们作不了主。这也是我们培训课的一个内容,也是对业务员最具杀伤力的借口,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耐心,放缓语速低声下气向他们介绍我们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尽量引起他们的兴趣 ,好多次刚开始说老板不在的人最后却和我们签约了,并且身份证的名字和营业执照上的是一样的。其实他(她)们自己就是老板,相信我们的成功主要还是耐心。如果当我们听说他(她)说自己不是老板时马上调头走人,相信我们回丧失掉很多客户。

第2篇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就业素质企业期望调查

校园文化是熏陶学生综合素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为了进一步探索构建我国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体系,研究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在校园中碰撞、和合,兼容并包形成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并使之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对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参考价值,我们对接受高职大学生的用人企业开展了企业用人素质因素的调研,按照“高职院校中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的体系构建”课题的内涵,对用人企业最需要、最看重的大学生素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指导校园文化的系统构建,以期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能够更多层次、深层次的融合。

根据课题计划安排,课题组以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为例,对曾较多录用过高职大学毕业生的电力行业企业以及其他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用人企业对高职大学生就业素质因素的期望值,在汇总问卷的基础上,课题组对相关数据及资料作了细致梳理、分类归纳和研究分析,现将调研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时间和调查对象

课题组从2011年3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对历年来有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安徽省17个地市电力公司及县公司、部分发电厂,以及其他一些国有企业、私营或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的班组长、供电所长、中层干部等基层管理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约300余人开展了问卷调查。据统计,共收回有效问卷242份,其中有208份为电力行业企业管理人员,34份为其他企业管理人员。因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电力行业所办高职院校,调研的企业大都为电力行业企业,有着校企合作历史久、项目多的优势,对行业内企业的问卷调查的信度、效度均较高。因此,可能更有针对性地体现出电力行业的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

1、用人企业所处区域

被调查管理人员的企业所在地为小城市的134人,中等城市企业的98人,大城市企业的6人,乡镇企业的4人,其他企业的2人。上述数据表明,被调研的用人企业主要所在地是中小城市,并且以小城市居多。

2、用人企业对毕业生学历的要求

被调查人员认为企业再招聘员工需要本科学历的有140人,认为需要专科及以下学历的82人,认为需要本科以上学历的74人。这些数据表明,电力行业企业对毕业生学历的要求日渐增高,用人企业门槛高的气候正在形成。课题组分析,这种现象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因为我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初具规模,行业、企业的规模及效益差距增大,目前,电力行业的企业受高校毕业生的追捧,用人企业在用人上普遍存在 “宁高勿低” 的心态,高职大学生在应聘这类企业时“就业难”问题依然会存在。

3、用人企业对毕业生薪酬的观点

对于高职专科学生的薪酬待遇,被调查企业的管理人员172人认为年薪应该在三万以上,42人认为年薪应该在二万至三万之间,6人认为年薪应该在一万至二万之间,2人认为年薪应该在一万以下。上述年薪均不包括奖金和津贴。作为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在一个中小城市,如果月工资在2500元左右(年薪三万),也只能够自己生活。从调查情况看,有部分用人企业的管理人员还是认可“高学历高工资”的劳动力成本标准,而企业的薪酬待遇观和高职学生的期望值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在毕业生择业就业时就会有明显的体现。

二、用人企业对高职大学生就业素质的期望

1、最看重高职学生哪些方面素质

统计显示,用人企业管理人员最看重的毕业生综合素质因素,根据数据高低排列,依次为:责任感与事业心(216人选择该素质)、团队协作精神(198人选择该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164人选择该素质)、快速适应新的环境或岗位(152人选择该素质)、专业性(126人选择该素质)、人际关系处理(110人选择该素质)、思想政治素质(92人选择该素质)、法制观念与组织纪律性(58人选择该素质)、知识面广(34人选择该素质)。有2人选择了上述以外的“其他”素质。

总体上看,用人企业的管理人员对毕业生的劳动态度还是非常在意的,责任感、事业心、职业道德等,无不与工作态度密切联系。这也要求高职院校,在日常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在一起,“以文化人”,使毕业后进入企业时就能认同企业文化,自然融入到企业中去,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

2、最看重高职学生哪些个性素质

从问卷统计数据高低排列,依次为:正直、诚实、可靠(218人选择该素质);主动性(202人选择该素质)、爱学习(156人选择该素质)、能够承受挫折与失败(136人选择该素质)、能够处理应急事件(128人选择该素质)、有社交能力(98人选择该素质);理解、宽容他人(94人选择该素质)。有2人选择上述以外的素质。

几乎所有用人企业管理人员,在问卷里不约而同地选择 “正直、诚实和可靠”为第一个性素质,这充分说明用人企业对做人标准的高度认同。要想做好事,必须先做人,这句最通俗易懂的判断人的标准,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而且中外通用。教书育人,高职院校应将其“诚信教育”贯穿于育人的全过程。

3、最看重高职学生哪些能力素质

从问卷统计数据高低排列,依次为:学以致用的能力(194人选择该素质);有判断、分析能力(178人选择该素质);有沟通能力(164人选择);有基本的计算机能力(136人选择);有科学技术素养(98人选择)、有写作能力(88人选择);有阅读能力(36人选择);有数学与逻辑知识(34人选择)。

数据显示,毕业生能够胜任工作是用人企业非常看着的。学以致用、有判断分析力、能够沟通,都是胜任本职岗位的必备条件。用人企业招聘高职毕业生的首要目的就是能够进行生产,毕业生即使有科学技术素养、数学与逻辑知识等,但是不能干活,用人企业也是用不上的,这就是上述几组数据蕴含的道理。

4、最看重高职学生哪些业务素质

用人企业管理人员最看重的毕业生的业务素质,从问卷统计数据高低排列,依次为:解决实际问题和决策能力(200人选择该素质)、适应性和灵活性(182人选择该素质)、团队意识(150人选择该素质)、组织管理能力(128人选择该素质)、工具和技术应用(112人选择该素质)、计划的安排和调整能力(110人选择该素质)、创新、科研能力(84人选择该素质)、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意识(56人选择该素质)、商务活动能力(8人选择该素质)。有2人选择上述以外的素质。可见,大部分用人企业管理人员认为,实际工作能力是毕业生最重要的业务素质。用人企业要求所聘用员工能够独立完成生产任务,不能解决问题,或者干活不动脑筋,这都是用人企业比较忌讳的。

5、对高职学生是否有创业经历的看法

从问卷统计数字高低排列,依次为:“很欢迎,因为体验过创业的艰难,会加倍珍惜眼前的工作机会”(156人选择);“很欢迎,要实现企业的创新,必须要求员工有创业精神”(66人选择);“无所谓,和其他员工没什么两样”(38人选择);“不欢迎”(18人选择)。

上组数据显然已经说明,大部分的用人企业管理人员非常希望毕业生有创业经历。这也容易理解,毕业生有创业经历,能够和用人企业“将心比心”,能够与用人企业换位思考,从而能够在内心更加理解用人企业的严格管理。同时,有创业体验毕业生可能更具备吃苦耐劳的品质。当然,较少数用人企业的管理人员不欢迎有创业经历的毕业生,可能更多的是怕这样的学生不够单纯和专注,好高骛远,不容易管理。

6、认为高职文科学生最重要的知识结构

从问卷统计数据高低排列,依次为:专业知识(198人选择)、计算机应用(174人选择)、生产及物流管理(94人选择)、健康与安全(70人选择)、心理学知识(64人选择)、市场营销(60人选择)、外语(48人选择)、自然科学(44人选择)、财务管理(32 人选择)、其他(8人选择)。

排列数据充分表明,用人企业的管理人员非常重视高职文科生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能力。具备专业知识,有一技之长,才能承担相应的工作任务。至于计算机能力就更需要了,现在的工作岗位离不开计算机,这是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必备的基本能力。而文科生也应该掌握企业一定的生产知识,任何企业的各项工作都会与生产有着紧密的关系,只有了解企业的生产,才能在企业的环境中做好各项工作。这里需要我们引起关注的是,在今后建立的校企文化机制中,应当把企业的生产常识也作为文科毕业生的一个教育重点。

7、认为高职理工科学生应强化哪些知识

从问卷统计数据高低排列,依次为专业知识(196人选择)、计算机应用(148人选择)、社会科学知识(102人选择)、心理学知识(90人选择)、健康与安全(70人选择)、市场营销(66人选择)、外语(64人选择)、财务管理(60人选择)、自然科学(34人选择)、其他(8人选择)。

与上组数据比较,不难看出,用人企业管理人员认为不论是文科毕业生还是理工科毕业生,对专业知识和计算机能力的要求均是一样的。任何知识都不能代替业务技能,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是两码事。当然,专业知识对提高业务技能是有作用的,但这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对于工科毕业生更重要的是实际操作的能力,应当把专业知识与企业的生产现场结合起来,在高职院校真正形成“校中厂、厂中校”的教学格局,使高职工科毕业生在学校习得的专业知识在企业生产中能够直接应用。

三、用人企业招聘高职学生时的关注点

1、用人企业最关注的信息

从问卷统计数据高低排列,依次为:专业(220人选择)、毕业生综合素质(176人选择)、学历(140人选择)、学校知名度(72人选择)、招聘成本(10人选择)、学校所在地(2人选择)、其他(2人选择)。

统计资料显示,高职毕业生的专业和综合素质是用人企业的管理人员十分关注的。因为,具备了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高职毕业生来到用人企业,就可以很快进入角色,上手快,能干活,好管理。这样的毕业生哪个单位都喜欢。

2、用人企业最在意的第一印象

从问卷统计数据高低排列,依次为:敬业精神(158人选择)、思想政治素质(100人选择)、综合素质(92人选择)、社会实践经历或工作经验(90人选择)、学习成绩(88人选择)、心理素质(72人选择)、计算机能力(54人选择)、外语水平(6人选择)、其他(6人选择)、学生干部(4人选择)。

是否有“敬业精神”成为用人企业管理人员形成高职毕业生良好第一印象的最重要准则。敬业精神,包括职业道德、综合素质等,都是高职毕业生是否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十分关键的指标。“敬业精神”其实是衡量一个人品行、品格,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企业招聘的新员工如果没有敬业精神,意味着用人企业最大的失败。因为,没有敬业精神的人,可能会影响周围的人,从而慢慢腐蚀用人企业的工作氛围,那是非常可怕的。

3、用人企业最需测试的能力因素

从问卷统计数据高低排列,依次为:专业素养(152人选择);协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122人选择);语言表达能力(104人选择)、应变能力(100人选择)、解决实际问题能力(70人选择)、心理素质(40人选择)、举止(32人选择)、仪表(28人选择)、文字表达能力(26人选择)、创新能力(18人选择)、其他(10人选择)。

“专业素养”、“协作精神”等,是所有用人企业管理人员判断应聘者能否录用的基本条件。用人企业的生产、工作任务是由一个群体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的,每个个体都需要和他人协作,不能很好地与人协作就无法很好地完成生产、工作任务;用人企业的管理人员希望招聘到有专业素养的人才,这样企业对新员工的培养时间就会节省、培训成本降低,新员工能较快上岗、适应工作,这将利于企业的发展。用人企业管理人员在对应聘者考核测试时最关注的项目,应该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持久性。

四、用人企业对案例学院高职学生的评价

1、用人企业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总体印象

以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校园文化的总体印象,统计数据显示,有94人评价“校园环境优美”,78人评价“领导和工作人员接待就业单位热情”,38人评价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好”。但是资料也显示,有14人不认可上面的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的工作与用人企业的期待,仍有差距。

2、对高职毕业生的总体感觉

从问卷统计数据高低排列,依次为:感觉较好(108人选择)、感觉很好(66人选择)、印象较好(18人选择)、印象一般(14人选择)、说不清(14人选择)、印象很好(6人选择)、感觉一般(6人选择)、感觉不太好(2人选择)。

用人企业管理人员对学院毕业生的总体评价还是非常好的。这充分证明学院多年来的办学宗旨、师资力量、学生素质和办学质量都是值得肯定的。

3、与其他院校毕业生的比较

从问卷统计数据高低排列,依次为:有一定优势(80人选择)、各有所长(70人选择)、差不多(48人选择)、有一定差距(30人选择)、有明显差距(2人选择)。

因为被调查的企业以电力行业的企业为主,企业是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形成了机制。电力企业的价值观、核心理念、服务精神都被引入校园,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互融合,因此,行业背景高职院校的优势也很明显,培养的毕业生在本行业的企业中有着明显的优势。这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很大程度上是根据人才的培养目标来确定的,企业文化特别是相关行业的企业文化对学校的校园文化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4、高职学生适应工作岗位情况

问卷统计数据显示,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还是非常强的。因为,174人选择“较快适应”,30人选择“一般”,28人选择“很快”。“较慢”项没有人选择。这也应该是行业背景高职院校的明显优势。

5、高职学生岗位工作情况

问卷统计数据显示,用人企业对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总体评价还是非常好的。190人评价学院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86人评价学院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84人评价学院毕业生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服务质量高;44人评价学院的校风艰苦朴素,勤奋好学。这在我们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也得到了验证,被调查到的毕业生在企业工作几年后基本上均成为了业务骨干,课题组把他们的成长过程专门编辑成册为《成长故事》,展示了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

第3篇

本调查报告的调查范围为企业的营销部门,调查样本为中国惠普公司、洛阳北方玻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调查方式为个别样本观察,调查对象为公司基层、中层各职位,调查内容为企业的营销能力。

企业的营销能力是指企业实现营销目标的过程中的营销决策和营销执行能力,即以市场为导向、以诚信为准则、以文化为舞台、以资本为依托、以营销型组织为保证,对营销中各种因素进行有效的思维加工,正确解决各种营销问题,实现持续增长的市场交易的本领。

提高企业营销能力具有广泛的意义,需要企业界和学者通力合作,进行研究。本调查报告经通过对企业营销能力五项量测度表粗浅分析,通过考察2家分别代表大、中小规模的企业,分析各企业营销能力的强弱,比较规模不同的企业的营销表现,提出作者自己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二、报告正文

(一)大规模企业 以中国惠普公司为例

1.受访者基本情况

年龄:39

性别:男

在本企业工作年限6年

职位:中层领导

学历:研究生

2.五项量测度表调查结果

⑴市场驱动力

满分25分 评价得分19

科目评级4分

本科目中的1、3、4、5项,得分均为4分,其中,第2项“能预测市场变动和机会”得分为三分,较其它选项较低。说明,即使是大企业,在预测与判断市场变动和机会方面,也存在信息不足,影响决策的情况。

⑵诚信力

满分35分 评价得分29

科目评级5分

本科目中的6、11项得分最高5分,第12项“保护员工合法权益”得3分,最低。这表明,作为一个跨国知名企业,对于国际、国家及行业的标准了解程度高;作为高科技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小,员工素质高,环境保护意识强;但从得分判断,企业在保护员工合法权益方面仍需继续努力。

⑶营销文化

满分40 评价得分29

科目评级4分

本科目中的14、19项得5分,得分最高,第17项得分最低为2分。说明企业有明确的、被提炼成口号或标语的经营观念,员工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但企业对员工的营销培训重视不足。

⑷营销资本推动

满分45 评价得分25

科目评级3分

本科目中第21项得分最高为4分,第23、28、29项得分最低为2分。说明企业可以善于利用自然优势,但在企业家能力、员工管理的科学化与人性化方面还做得不够。

⑸企业营销组织化

满分105 评价得分56

科目评级3分

选项中第30、40、49、50项得分最高为4分,第36、42项得1分。说明营销工作在本公司的工作中占重要地位,有较稳定的客户,企业在本行业中的地位高,对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理解程度深,但该企业在预测市场的精准度方面有明显不足,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较小。

⑹营销能力 管理能力

满分45 评价得分27

科目评级4分

选项中第51、58项得分最高为4分,第54、58项得分最低为2分。这说明企业较了解营销能力的构成要素并赢得了较忠诚的顾客,但在不断创新提升营销能力的方法和明确实际与目标之间差距及造成原因方面,还存在问题。

⑺营销能力显现效果

满分20 评价得分12

科目评级4分

受访者对“市场占有率高”评分最高为4分,“销售增长率高”评分最低为2分,对“资金回报率高”、“订单完成率高”这两个选项评分均为3分。这说明该公司较好的营销能力主要依靠其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广泛的市场份额使其销售增长率较稳定,但同时该公司也应在开拓市场方面继续努力,以争取更广泛的市场,提高销售增长率。

综上所述,以对中国惠普公司员工的调查为例分析大型企业的营销能力,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该企业的诚信力在七个科目中得分最高为5分,营销资本推动和企业营销组织化得分最低为2分,其余均为4分,据此可得出,以中国惠普公司为例的大型企业的营销能力是十分强大的。

通过调查问卷不难看出,拥有强大的诚信力将会促进营销力的提升。国际知名的大型企业正是拥有了良好的产品才有了良好的口碑、良好的形象,从赢得了消费者和合作伙伴的信任,通过良好的企业文化,由内而外,真正提升了销售能力。所以,好的公司,营销的不仅使自己的产品,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如何营销自己的良好形象。

(二)中小型企业 以洛阳海远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1.受访者基本情况

年龄:44

性别:男

在本企业工作年限XX年

职位:厂级领导

学历:大专

2.受访企业基本情况

主导产品:矿山机械设备、冶金机械设备、建材机械设备及零部件等

企业年销售额为1110万元,企业资产总额800万元

企业职工人数80人

非生产的办公室人员14人,员工学历层次:文盲0人,初中程度2人,高中程度12人,大专程度20人,本科程度30人,研究生0人,专职技术人员46人

设有营销部,有13人,设的职位有总经理、经理、业务员

3. 五项量测度表调查结果

⑴市场驱动力

满分25分 评价得分14

科目评级3分

本科目中的第3项,得分为4分,第4、5项得分为2分,较其它选项较低。说明该企业灵活性较好,可以根据客户需要定制个性化的产品,而不是大批量生产。尊重客户需求是中型企业营销的法宝之一。但在向顾客学习不断改进营销工作方面得分较低,说明企业的营销文化仍需扩充,营销人员的工作方法与工作思路仍需完善,要增强向顾客学习不断改进营销工作的能力。

⑵诚信力

满分35分 评价得分20

科目评级3分

本科目中的第9、10项得分最高为4分,第8项得2分,最低。表明该企业能够履行依法签订的合同,服从工商、税务、卫生、计量等国家管理部门的管理,但在定价艺术和价格法规的关系处理方面得分较少。这说明该企业法律意识较强,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与合作伙伴的合法权益,遵守相关行政法规的意识也很强,是配合政府工作和服从政府相关部门管理的模范企业。其他项目较9、10项得分较低也说明,该企业在有法律和行政部门监督管理的条件下,能够保持较好的诚信力,诚信力的自觉维护意识较大型企业弱。在定价方面,企业更多的是考虑价格法规,应当适当学习定价的知识与技巧,艺术定价,为企业赢得声誉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利益。

⑶营销文化

满分40 评价得分23

科目评级3分

本科目中的15、17项得4分,得分最高,第13、14、20项得分最低为2分。这些数据表明该企业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企业经常搞营销培训,但员工对营销文化的本质尚不明确,没有明确的、被提炼成口号或标语的经营观念,员工在自觉维护企业形象方面做的还不够。这说明,对于中型规模的企业,团队协作能力已经十分重要,在日常工作当中,员工已经有了深刻的体会,所以,员工的团队协作能力较强。同时,企业还十分重视员工营销能力的培养,除了日常的营销实践,公司还会提供理论培训,提升员工素质,提高营销质量,增强企业营销能力。但通过对13、14、20项的分析,企业应该在培训的过程中完善深化营销文化,明确营销本质,培训课程中除了强调如何营销外,应加入为何如此营销的内容。除了营销培训,企业也应开展公共关系方面的培训,增强员工全员公关的理念,自觉维护企业形象。

⑷营销资本推动

满分45 评价得分25

科目评级3分

本科目中第22项得分最高为4分,第24、25、27项得分最低为2分。该数据表明该企业的资金筹措能力强,销售总监的地位不高,能力不强,企业对于关系资源的利用不足。据调查小组了解,该企业于不久前于深圳证交所上市,在资金的筹措方面,较其他未上市的中小型企业强。但在营销总监的地位、能力均处于弱势,企业对于关系资源利用不足的情形下,仅靠较强的资金筹措能力,还不能使营销资本的推动力发挥最大作用。

⑸企业营销组织化

满分105 评价得分75

科目评级4分

选项中第35、43项得分最高为5分,第32、48项得2分。数据表明该公司的决策都建立在市场调查基础上,消费者、社会、自身三利益结合程度高。但在职能部门中营销部门设计合理性不是最强,企业网上营销能力不强。这说明该公司的的决策科学性高,能够根据市场形势和事实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进行决策,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科学严谨,对社会、企业自身和员工负责的企业,企业的三赢道路必定能够推动企业营销能力的增强。同时,企业应不断完善组织机构和部门设立的科学化、合理化,增加销售方式途径,运用电子商务,拓宽销售渠道。

⑹营销能力 管理能力

满分45 评价得分25

科目评级3分

选项中第53项得分最高为5分,第51、52、56、57项得分最低为2分。这表明企业能及时解决营销中出现的问题,对营销能力的构成要素了解不足,从而各要素的发展协调性不强,对于企业的营销能力不能作出较合理的定位,提升营销能力的创新能力不足。这说明该企业不仅在生产方面就有较强的灵活性,在营销方面也具有灵活、及时的优点,对于营销中出现的问题总能及时解决,营销团队的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强。也反映出该公司在营销培训方面应扩充多方面的知识,应加强理论培训的深度与广度,应多与营销方面的学者与专家进行更全面的沟通与交流,明确企业在营销方面的问题,对企业的营销能力作出较合理的定位,使营销理论能够真正运用于实践,促进各营销要素的协调发展,拓宽营销人员思路,有利于增强营销团队的创新能力。

⑺营销能力显现效果

满分20 评价得分16

科目评级5分

受访者对“销售增长率”评分最高为5分,“资金回报率”评分最低为3分,营销能力的显现,集中体现在销售增长率方面。

综上所述,以对洛阳海远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员工的调查为例分析中小型企业的营销能力,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该企业的企业营销组织化在七个科目中得分最高为4分,其余均为3分,据此可得出,以洛阳海远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为例的中小型企业的营销能力还是较强的。

(三)大型、中小型企业营销能力对比

在市场驱动力中,无论是大型企业或是中小型企业,都能够将顾客的需求作为最基本的驱动力,无论对谁,顾客都是上帝。但大型企业对自身发展与驱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型企业拥有更好的灵活性。

在诚信力上,中小企业在有法律和行政部门监督管理的条件下,能够保持较好的诚信力,诚信力的自觉维护意识较大型企业弱。

第4篇

独生子女第一代…现在大学生们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月日后,90年代新好青年。各招生单位将会蜂拥进入各高校抢人才。那么究竟大学生们最喜欢去什么企业?就业价值观是什么?怎么找工作?最近,由教育部主办的中国大学就业》杂志所做的一份《首届大学生就业首选企业调查报告》就对此给出了答案。

大学生最希望从事什么职业?

而同一个单位内部职位也是千差万别的就像计划经济时代工厂里“坐办公室”与“进车间”一样,不同单位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别。这中间不仅有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的差别,同时还有工作地位的差别。这次调查的职业问卷栏中专业技术(26%管理(24%和策划(19%等位于前列,而这三种职业也是目前社会上比较吃香、发展前景较好的现在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上更加趋于实际,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理想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职业价值观方面大学生对社会的趋同。其结果必然造成学生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择业与毕业生本身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前三位之下顺延为销售人员8%行政人员8%公关人员7%财务人员4%和其他4%

大学生选择职业的标准是什么?

影响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因素为发展前景(19%其次为施展才干(18%薪酬福利16%虽然收入(薪酬福利)依然是影响毕业生选择就业的主要因素,高校学生职业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几年有了较大的变化。据1995年浙江大学学生就业价值调查和1996年《北京大学生毕业生的调查》收入高是影响毕业生选择职业的第一因素。而对这次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结果分析表明。但已退居第三位。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对学生来说,就业的心态理性化,心理上比较稳定;对用人单位来说,则个人事业发展前景上更多,变提供高薪福利为提供人才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从而迎合毕业生在事业成功和实现个人价值上的追求。除前三位外,工作环境占13%经济效益占%所在城市占9%专业对口占4%出国机会占4%解决户口占4%知名度占2%

大学生最愿意去哪个城市工作?

传统的三强依然没有改变,吸引人才的城市中。只是上海已取代北京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32.37%大学生将它作为第一就业目标,北京27.67%和深圳(12.13%紧跟其后,广州、大连等城市也是大学生比较向往的就业城市。吸引人才方面,上海凭其独特的城市魅力和人才政策的调整走在其他城市的前面。地位排行为:上海32.25%北京27.56%深圳12.56%广州6.85%大连5.01%西安1%重庆0.94%武汉0.52%以及其他城市共占13.79%

大学生想挣多少钱?

工资底线从300元到4000元以上不等。如果我考虑一些专业、学历的差异以及地区间的差异,大学生对职业的报酬最直接的认识就是工资待遇。调查数据中大学生对工资待遇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依然可以认为,文科不及理工科,本科生不及研究生,发达地区、大城市的学生工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城市和西部地区学生的要求。本次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们对薪水的要求并不低,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近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工资底线平均值为2244.6元。19.59%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00元,认为00-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94%另外,希望自己的月薪在3000元到4000元的占17.22%希望在每月4000元以上高收入的人数和1000-1500元其中认为每月能挣4000元以上的与希望值在1000-1500元的大学生数量相当,各约占15%只有9.4%人满意每月1000元以下的工资。据国家城调总队的00年全国抽样调查资料表明,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深圳,人均为21577.24元。仅与深圳进行比较,平均月收入也不过1798元,可见,大学生对自己薪金的期望是比较理想化的

一定得“专业对口”吗大学生。?

44%人回答“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那句成语“学以致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当问到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看法时。但不必强求”30%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适就行”也就是说有近3/4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工作中发展自己学了4年的专业知识。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人只有两成。甚至为了某种原因愿意放弃专业的占5%经常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能找到工作。

第一个单位能留大学生多久?

大学生的职业稳定性相对来说在1-3年。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的时代,调查结果显示。死守饭碗已经成为过去时,不跳槽才难。当被问到您打算在第一个单位工作多久?时,25%人回答1-2年,29%人回答2-3年。6%人回答3-4年。还有18%人回答在合同期内”如果按照通常情况下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为5年的话,再加上还有2%人只想在第一个单位工作“一年以下”5年之内会有70%人离开第一份工作。希望“尽量稳定下去”只有两成。

第5篇

大学生最希望从事什么职业?

不同单位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别,而同一个单位内部职位也是千差万别的。就像计划经济时代工厂里“坐办公室”与“进车间”一样,这中间不仅有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的差别,同时还有工作地位的差别。这次调查的职业问卷栏中专业技术(26%)、管理(24%)和策划(19%)等位于前列,而这三种职业也是目前社会上比较吃香、发展前景较好的,现在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上更加趋于实际,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理想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大学生对社会的趋同。其结果必然造成学生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择业与毕业生本身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前三位之下顺延为销售人员8%、行政人员8%、公关人员7%、财务人员4%和其他4%。

大学生选择职业的标准是什么?

高校学生职业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几年有了较大的变化。据1995年浙江大学学生就业价值调查和1996年《北京大学生毕业生的调查》,收入高是影响毕业生选择职业的第一因素。而对这次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影响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因素为发展前景(19%),其次为施展才干(18%)、薪酬福利(16%)。虽然收入(薪酬福利)依然是影响毕业生选择就业的主要因素,但已退居第三位。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对学生来说,就业的心态理性化,心理上比较稳定;对用人单位来说,则个人事业发展前景上更多,变提供高薪福利为提供人才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从而迎合毕业生在事业成功和实现个人价值上的追求。

除前三位外,工作环境占13%、经济效益占11%、所在城市占9%、专业对口占4%、出国机会占4%、解决户口占4%、知名度占2%。

大学生最愿意去哪个城市工作?

在吸引人才的城市中,传统的三强依然没有改变,只是上海已取代北京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32.37%的大学生将它作为第一就业目标,北京(27.67%)和深圳(12.13%)紧跟其后,广州、大连等城市也是大学生比较向往的就业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上海凭其独特的城市魅力和人才政策的调整走在了其他城市的前面。

地位排行为:上海32.25%、北京27.56%、深圳12.56%、广州6.85%、大连5.01%、西安1%、重庆0.94%、武汉0.52%以及其他城市共占13.79%。

大学生想挣多少钱?

大学生对职业的报酬最直接的认识就是工资待遇。在调查数据中大学生对工资待遇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工资底线从300元到4000元以上不等。如果我们考虑一些专业、学历的差异以及地区间的差异,依然可以认为,文科不及理工科,本科生不及研究生,发达地区、大城市的学生工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城市和西部地区学生的要求。

本次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们对薪水的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近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工资底线平均值为2244.6元。19.59%的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XX元,认为XX-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0.94%;另外,希望自己的月薪在3000元到4000元的占17.22%,希望在每月4000元以上高收入的人数和1000-1500元其中认为每月能挣4000元以上的与希望值在1000-1500 元的大学生数量相当,各约占15%。只有9.4%的人满意每月1000元以下的工资。

据国家城调总队的XX年全国抽样调查资料表明,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深圳,人均为21577.24元。我们仅与深圳进行比较,他们的平均月收入也不过1798元,可见,大学生对自己薪金的期望是比较理想化的。

大学生,一定得“专业对口”吗?

那句成语“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当问到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看法时,44%的人回答“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30%的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适就行”,也就是说有近3/4的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学了4年的专业知识。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人只有两成。甚至为了某种原因愿意放弃专业的占5%。经常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

第一个单位能留大学生多久?

第6篇

年 龄: 21岁 学 历: 本科

工作年限: 应届生 婚姻状况: 未婚

户 口: 广州市

居 住 地: 广东省广州市 近期任职: 金融管理实习生

待遇要求: 2000--3500/月 到岗时间: 随时到岗

希望地区: 广州市 佛山市 江门市

希望岗位: 储备干部 企业策划 区域销售经理自我评论

热爱运动,充满激情和活力;乐观进取,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动手能力强,喜欢搞些小发明小创造;乐于与人分享交流。

大学期间担任过班长,排球队队长,学生会外联部部长,成立新的校级社团——CIC职业精英分享会等,具有很强的责任心以及良好的沟通表达、组织领导能力。工作经验公司性质:

担任职位:金融管理实习生

离职原因: --

工作职责和业绩:

1.接受资本市场、财富管理、风险管理、退休管理、投资理财、销售循环、财务策划等入职培训;

2.协助公司拓展内地市场业务,通过对比香港与内地保险业关键性指标(包括可比财务指标、资产收益率等),提出合理性建议,完成35页分析报告;

3.深入分析研究太平洋保险公司并撰写企业调查报告,运用SWOT和4P法分析其产品组合,竞争地位,完成17页英文版的分析报告;

4.协助部门经理进行市场调研,通过问卷进行40名客户的调研与分析,完成任务质量在团队排名前20% 。 公司性质:

担任职位:投资顾问

离职原因: --

工作职责和业绩:

1.完成黄金外汇基础知识、基本面分析、技术面分析、实盘操作等课程的培训,以优异成绩通过公司的入职考核;

2.协助经理撰写投资分析报告,在公司公司例行早会时作投资分析;

3.对黄金、外汇进行实盘操作,连续盈利高达22.3%。 教育经历

广东商学院 2008-09 - 2012-06

最高学历:本科

专业名称:文化产业管理

专业描述:本专业是在全国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的背景下设立的,目标是培养掌握经济学、文化学、管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能在各类文化企业及政府文化管理机关、文化事业单位和其他相关企业从事文化经营管理、文化营销与市场拓展、文化项目设计与策划以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学科基础课有: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高等数学、公共财政学、文化市场调查方法、经济法学、计算机应用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专业基础课有:专业导学、文化项目管理、现代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文化营销学、文化项目策划实务、文化企业融资与资本运作、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选修课主要有:受众心理学、传播学基础、会计学、税收概论、财务管理、广告学、货币银行学、行政管理学、媒体运营与管理、知识产权法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英语、管理沟通等。培训经历培训课程:团队管理、职业形象、职场礼仪、职业规划、行业调研、素质拓展等

专业描述:参加过来人求职商学院的求职培训,主要课程包括团队管理、职业形象、职场礼仪、职业规划、行业调研、素质拓展等技能专长:

机动车驾驶证(C牌);

全国计算机二级资格证,熟练掌握Word,Excel,PPT,photoshop,iebook等软件。

语言水平:

英语:良好

it技能专长

技 能:Adobe Photoshop

使用时间:一年

掌握程度:良好

技 能:MS Office

使用时间:五年

掌握程度:熟练

技 能:Flash

使用时间:一年

掌握程度:良好

技 能:PowerPoint

第7篇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课;职业素养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编号(2010SJB880014)

一、高职思想政治课职业素养构建的思路

第一,高职职业素养构建作为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两条腿走路”之一,应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职业道德为重点,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紧密结合专业特点,树立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培养学生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

第二,高职职业素养构建应体现多样性特点,坚持全员性、全程性,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确保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认识自己,认识职业,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为顺利就业,走向工作岗位,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实现与社会用人单位的零距离对接。

第三,高职职业素养构建应满足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注重校内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实现校企的共同管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踏实干事和团队精神。

二、高职思想政治课职业素养构建的步骤

第一,职业定位。这个步骤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进行正确的职业定位。教学计划:第一学年。教学地点: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考核方式:要求写认识和感受,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到企业参观、邀请成功校友经验介绍和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专业、职业。以先进文化引导青年、以优秀事迹激励青年,培养学生不断进取、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第二、职业道德。这个步骤的培养目标: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学计划:第二学年。考核方式:要求学生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将学生的社会实践纳入课程化管理,暑假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或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下到各专业,参与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社会调查等活动,了解专业特点,使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引导学生在实训、实习、技能培训、社会实践过程中认识自己、认识职业,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第三、职业能力。这个步骤的培养目标:在企业实习中锻炼良好的职业能力。 教学计划:第三学年。教学地点:校外实习基地。考核方式: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实习思想报告和企业颁发的顶岗实习工作经历证书中相关的学生思想、工作表现方面的鉴定。采用企业调查问卷形式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及社会适应能力调查跟踪。学校与企业建立共建共管机制,通过座谈等形式加强对学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踏实干事、团队精神的培养。通过信息平台进行思想教育及职业教育,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思想上存在问题,提高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

三、高职思想政治课职业素养构建的意义

第一、职业素养构建贯穿三年教学全过程,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高职思想政治课职业素养的构建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 ,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以学生的自身成长需求和社会要求为基础,在行业需求指导和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职业素养所需要的能力模块,以职业定位、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为核心内容,设计和整合课程,建成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高职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体系。

第二、高职思想政治课职业素养的构建突出思想政治教学的自身特点。职业定位是基础、起点。职业道德是内涵、核心。职业能力是关键、是思想教育成果转化和检验。前后衔接有序,易理解、易操作、易实施、易推广。

第三、高职思想政治课职业素养的构建在深层面上实现“工学交替”。 高职思想政治课职业素养的构建课程第三学年安排到企业顶岗实习,每学期暑假安排学生深入到各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或帮工,实现校内教学与企业的循环与交替,从而在更深层面上实现“工学交替”。

四、高职思想政治课职业素养的构建函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探索和建立校企深层次合作机制。如何在工学交替过程中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三赢”的目的,是目前职业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要探索校企合作机制,建立起校企深层次的合作,校企共同打造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大学生明白人生价值主要是通过自己的本职工作来体现,要尊重自己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工作,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地积累,只有这样不断提升职业素养,才能迈向更高的目标。

第二、建立适合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现有学分制,紧密结合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寒暑假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具体情况,对学分实行灵活设置,修订教学计划,允许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完善对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各项管理制度。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双重身份的特点对学生的管理进行双重监控。

第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兼职教师整体素质。教师是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师道德的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提升,激发教师的高度责任心,同时要加强对企业兼职教师教书育人精神的培养和提升,最终实现教师全员参与、教学全程贯穿校企共同管理的职业素养教育模式,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N].中国教育报,2005-1-9,(1).

第8篇

身为一名大学生尤其是一名专科生不能只局限于大学生活,必须走出校园,了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才能更好的调整自己做一名适应时代要求的大学生,才能更好的立足社会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为此我通过网上查阅资料,访问企业工作人员的方式围绕专科生的就业及要求展开了一些调查,对专科生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社会各界对学历和能力的看法如何

1.尽管社会各界都在呼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即坚持德才兼备原则,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但在实际的人才选拔和使用上,重学历的现象依然严重,使技能型人才与管理型、学术型人才不能享受平等待遇,客观上加重了人们对学历教育的社会认同,从而导致人们对学历和文凭的追逐。在思想观念上,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这种传统观念加之长期单一文凭制度形成了重学历文凭轻职业资格证书的氛围;在体制方面,我国在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方面均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体系和运行机制,缺乏实行“双证”沟通的方式和媒介;在政策上缺乏具体的可依据的政策。

2.从根本上说,我们的政策和制度设计仍然具有非常明显的“唯学历”的取向。在招工用人、人事调动、职称评比、人才引进、干部使用等方面,是以学历来衡量而非以能力、经验和水平来衡量资质和资格,是“学历本位”而“非能力本位”的制度架构。无论是从政、经商还是事业发展,高学历者较低学历者均能够获得优先发展的条件、机会和资源,不仅能获得更高的社会位置,而且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分配。近年来,在党政干部的公开选拔和公务员考试中,也不断透露出高学历者(如博士)机会更多、竞争力更强的信息;更多的媒体招聘广告和人才招聘交流会,稍好一点的职业岗位均有学历要求;即使学历要求并不高的岗位,也会开出高学历者优先的条件;有些用人单位不仅考虑学历,还在同等学历中优先考虑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这样一种用人和分配制度和政策,导致用人单位首先考虑的是学历要求,无学历者或后学历者即使能力很强、经验丰富,仍然会受到机会和待遇的歧视。“唯学历”的政策和制度设计取向,引导着社会和公众不断追逐高学历,不断追逐名牌学校,甚至于已经导致虚假文凭和虚假学历的过度泛滥。

3.能力最重要,文凭是能力的一种体现。

虽然社会各界对能力和学历的看法不一,但我们应该坚信最终能够让我们立足的还是能力,必须重视能力,培养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二.企业在招聘时偏重能力还是学历

新华网合肥12月8日电。合肥市企业调查队对该市79家企业集团和重点企业进行调查时发现74.68%的企业招聘员工时首先考虑的是员工的能力,其次是学历和年龄。83.68%的企业提拔员工时首先考虑的是员工的技能其次是资历。在被调查的企业中,84.81%的企业有正式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96.20%的企业高层管理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十分重要,其提供的信息资料是决策的的重要因素,为此,其中76.32%的企业高层管理者更加重视人力管理方向的工作。预算相对本企业其他部门更多些。84.81%的被调查企业薪酬体系的设计强调企业的长期计划,并通过薪酬体系降低企业员工的流动率,在企业安排培训时95.23%的企业经过精心设计,注重针对不同岗位的具体特点。

另有调查显示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集中在本科生81%,其次专科生15%,最后研究生4%,他们在选择大学生时主要看学习能力,专业知识,综合素质,以及处事能力占据较大比例。企业对大学生各种证书也是比较看重的。学历不等于能力,但学历是应聘的敲门砖,高学历更占一些优势,一般来说,企业更看重能力,事业更看重学历。

由此可知能力是重于学历的,学历的优势只是暂时的,而真正决定一个人事业高度的是能力,作为专科生在学历上劣于本科生,但专科生并非没有一点优势,相比之下,专科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强一些,更容易与社会接轨。专科生应该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自

身能力,提高实践能力。三.本科生与专科生的就业情况

截止到20__年9月1日,20__届广东省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共有246579人参加就业,比20__年同期增加0.43个百分点,实际增加就业人数为31319人,其中本科就业率为90.66%,高职高专生就业率为87.55%。

据四川省教育局统计,截止今年8月,四川省专科生就业率高于本科生0.32个百分点,这是1998年大学生就业市场化以来四川省专科生就业率首次高于本科生。

总体而言目前本科生就业的市场占有率教高,本科生的就业前景优势明显高于专科生。专科生就业形势仍很严峻,但专科生就业形势也在逐渐转好,就业形势也因专业和地区而异。因此,专科生要取得好的就业前景必须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专业并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四.今后的学习方向和就业打算

1.首先要搞清学习目的。其次要清楚学什么、怎么学。自己要有信心,如果没有自信心,工作就没有动力。其实他们能做到的,其他人都能做到,只要静下心来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认真研究,我们也能把那个问题分析透彻。最后,学习要分阶段,有阶段目标有一个正确的职业观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人的价值就是体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对自己的岗位负责就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你要热爱自己的岗位,如果你成天想着城市,那是不可能把工作做好的。

2.做好职业规划,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先有大体方向,作到心中有数,按照自己的目标一步步前进。了解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及就业要求,努力向社会要求靠近。

3.了解自己专业的就业要求及就业方向,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在实践中熟练运用专业知识,作到知识与实践结合。利用假期等闲余时间参与社会实践,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9篇

关键词:秘书原理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150-02

一、引言

根据国家教育部高教司的要求: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应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高职院校应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进行专业设置,专业设置应考虑市场导向和产业定位。学校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确保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一致,形成学校与企业间互惠互利、良性循环的办学机制。

近年来,绍兴在长三角经济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小型企业数量很大且以轻纺业为主,这些企业中需要大量的行政助理、文员等秘书岗位工作人员,这为我涉外事务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然而,轻纺经济的发展也对人才的秘书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秘书岗位为例,绍兴企业在选择秘书时,除了要求文秘人员具备最基本的日常办公事务外,还需要具扎实的办文、办会、办事能力。

面对外向型区域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为使涉外事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更好地为绍兴外向型轻纺经济服务,同时满足绍兴企业对文秘人员的需求,帮助秘书岗位从业人员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意见。《秘书原理与实务》课程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建设过程:2010年我们调整了《涉外文秘》和《涉外谈判与礼仪》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合二为一,整合后的课程为《秘书原理与实务》。该课程是涉外事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学时为4。2011年涉外专业根据社会调研结果,将《秘书原理与实务》课程调整为2个学期,第一学期为4学时,第二学期为2学时。

二、基于“课证融通,理实一体”的高职《秘书原理与实务》课程特色

改革后的《秘书原理与实务》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秘书基本知识、秘书职业素质和较强的秘书实践能力。围绕“办会、办文、办事”,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围绕“会服务、懂管理”,培养服务意识、有效沟通、团队协作、继续学习及创新应变等关键能力。通过文秘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素质的养成,课程实现“课证融通,理实一体”。此课程为学生成为“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遇事能办,能谋善思”的涉外文秘人才奠定良好基础。本课程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坚持“课证融通”,突出“理实一体”,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和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并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以学生为中心,循序渐进,模块化、项目化、本土化教学内容

根据绍兴产业规模大的实际,我们在课程开设之前就做了大量的企业调查。本课程基于对秘书工作岗位及其工作过程的分析,围绕职业岗位能力,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形成“秘书认知、办会、办文、办事”四个秘书模块,细分出秘书职业认识体验、工作环境管理、商务文书处理、会务工作安排、秘书接待与商务活动、沟通与协调实践八个贴近企业、贴近岗位、层层递进的项目模块。如在会务工作安排中,我们选择会前准备作为典型工作场景,要求学生制定会议通知、会议日程、议程、布置会场、准备会议物品,会人员的食宿和交通等。教学案例的编制上,尽量引用本地企业与企业家的真实事例,使得讲课时既讲授了理论的知识点,又使学生加深了对企业与企业文化的了解。

(二)第一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为拓展延伸本课程的第一课堂教学,开发检验课程实践教学的平台,《秘术原理与实务》课程组教师从2009年起开始申报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项目“办公室助理素质技能培养与实践”项目(即OA项目)。作为本课程的第二课堂,该项目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办公室助手,目前这些学生分别在在院办、院档案室、院团委、国际商务系、院申通快递中心、院商务中心系办实践实习。结合本课程特色,涉外事务管理专业特举办“‘携手OA,走进职场’秘书职业技能系列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职场竞争力。

此外本课程还与浙江海虹印染有限公司、中国轻纺城展会有限公司、绍兴县涉外管理服务中心、绍兴县人才市场管理中心形成了较好的合作关系。在实践基地里,学生不仅能够熟悉企业办公室工作环境、了解办公室工作操作流程,参与档案整理及制作,参加纺博会的接待、掌握收发信件的程序和步骤,还能操作常见的办公设备等,有针对性地帮助使学生实实在在地、真实地感受企业秘书工作的具体状况,为将来的就业、工作打下基础,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

本学期学校在文秘综合实训室安装了国家职业资格秘书实训系统,这既满足了环境模拟和过程模拟的要求,使学生通过模拟去体会职业角色的要求,又帮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办会、办事、办文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课证融通,提高课程的职业性

涉外事务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条件之一就是“双证书”制度,即毕业证+职业资格证。“涉外秘书职业资格证(四级)”或“秘书职业资格证(四级)”是与专业贴合度最高的职业资格证书。《秘书原理与实务》课程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内容是国家秘书职业资格鉴定的核心内容。

本课程采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秘书理论与实务》作为授课教材,为实现课证融通,我们同时采用《秘书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为教学参考资料。随着我们专业在2010年成为四级秘书、涉外秘书职业资格证的报名点和考点,本课程的课证融通逐渐成熟,极大提高了本课程的职业性。

(四)双线制、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A、B双线制课程考核方法,从办文、办事、办会等多方面培养学生能力。A线由课堂表现、期末考试、课程任务、调查报告四部分组成,其中最突出的是课程任务和调查报告。

在课程任务上,本课程组结合秘书考证实操环节考题设置,本课程要求学生组队模拟秘书工作场景演示,从中发现秘书工作中应该注意的细节。课程任务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团队协作能力,又能在轻松环境中理解、掌握相关文秘知识。

在调查报告撰写上,课程组要求学生了解绍兴企业中如前台接待、部门助理、经理秘书等文秘类岗位的工作内容及就业前景,围绕所了解到的内容和信息,写出调查报告。以此帮助学生理清课程和岗位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动力,明确今后的就业方向。

B线是“以证带考”,学生参加秘书或涉外职业资格证考试合格,不仅能获得“涉外秘书或秘书职业资格证”,还能获得相应的奖励学分,冲抵相关课程的学分。

(五)优秀的教师队伍

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实训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课证融通,理实一体”教学的关键。为此我们通过理论教师进合作企业实践、并聘请实践丰富的文秘人员为兼职、实习教师传帮带、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考试等多种途径,较好地解决实践性教学的师资问题。目前,在教学团队里,我们不仅拥有执全国高级秘书职业资格和高级秘书技能考试培训师资格证的教师,还有具备速录特长、担任市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多年来承担OA项目指导、担任办公室主任十年有余的校内外教师们。目前,结合课程需要,我们又聘请了学院办公室和和亚伟速录的老师作为我们OA项目的指导教师,加强对本课程实践教学的指导。这一支充满活力、知识和责任感的教师队伍为本课程的建设提供了人力保障。

三、结语

“课证融通,理实一体”的高职《秘书原理与实务》课程特色是我们多年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的一点做法,我们深知其中还有不足的地方,需要不断充实,不断完善。本课程组将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专任教师的水平,提高“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致力于“课证融通”,提高证书的通过率;不断完善网络教学平台,提高课程教学的延展性和有效性;继续开展第二课堂教学,不断丰富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不断提高第二课堂的社会服务效果,使《秘书原理与实务》课程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黄玉芬,段宏毅.高职速录专业“三个一”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8):95-97.

[2]刘伟,刘晓岚.秘书实务课程中的实训教学改革与研究[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7,(1):114-116.

第10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创业能力 创业意识 创业教育

一、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意义

什么是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出具有开创性的人,而这种人就应该具有创业能力、冒险精神、社会交往能力和管理能力等技能。同时要掌握独立工作的能力跟技术。那么大学生创业有什么重要意义呢?第一,大学业生通过自主创业,可以把兴趣与所学专业紧密的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人生价值;第二,通过自主创业有利于大学生培养自己的自强意识、自立意识、风险意识等,同时更能培养出大学生艰苦奋斗的作风以及顽强拼搏的精神;第三,通过大学生自主创业有助于为国家造就出一批年轻且有朝气、有能力的企业管理人才;第四,那就是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以有利于缓解我们国家就业压力。

二、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由于目前是市场经济体制,所以导致出了一方面有一部分中小型的企业相继倒闭,下岗的人员也不断增多;同时呢,国家机构精简,减员分流;而另一个方面,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增加,导致毕业生大量涌向市场。最近几年来,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国有近300-400万的大学生一时间找不到工作,而且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每年都有所增加。他们或是四处奔波,或是待业在家等等。可以说在这样紧张的就业形势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战胜别人就显得尤为重要。很显然,大学生如果没有过硬的能力和技术知识是绝对不行的。那么就高校而言,怎样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如何提高大学生对创业能力也就直接关系到了它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可以说这对高校教书育人的质量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另外比较传统的管理思想和守旧过时的教育观念一直在一些高校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且管理模式也比较单一,所以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当今高校培养创业性人才的各种问题了。

三、 大学生创业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一)有利因素。因高校扩招而导致的大学生就业难一直困扰着我国政府以及教育部门。因此府对大学生提供了创业贷款,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有力条件以及政策上的照顾。同时教育部门也非常支持和鼓励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这些举措都为大学生投身创业创造出了非常有利的件。另外当代的大学生思想解放,敢为人先,而且创业的热情也比较高。特别值的一提的是,现在的大学生考虑问题更加理智、心智也更加成熟同时创业的途径也加更加多样化了。更重要的是现在的知识密集,技术先进。而且而大学生创业者的文化程度也高,可以用所学到的专业技术知识与创业紧密的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在技术创新上独树一帜。

(二)不利因素。据了解,目前非常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们曾想过要自主创业,但内心却充满矛盾与焦虑,一是苦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项目。二是缺少自信,因为自主创业首先一定是有风险的,其次大学生也害怕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失败,因为他们输不起。所以说他们充满矛盾和焦虑。在向往创业,渴望创业的同时。又担心创业,害怕创业。另外还有一部分眼高手低、心浮气躁者,认为一些东西很简单,很容易,但是让他去做他却做不来。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太少。如果说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那就要要求大学生拥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与阅历。首先要对自己的创业条件进行分析,不能盲目的创业。其次要制订好创业的计划。最重要的是还要做好市场调查,掌握市场的信息;做好市场风险预测,理出经营思路;还要学会理财、沟通技巧、企业管理等等。这对于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也是个很严峻的考验。

四、 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一是改革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要采用渗透模式,将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因素渗透在专业教学内容中,并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较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另外多增设些与创业教育紧密相关的课程为选修课;最主要的是要加强实践教学课程的建设,尽量让校内的实习课程真实化,这样才能提升校内实习课的质量。

二是改进教学方法,要探索出智能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除了要把传统的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转为启发式、研究式、讨论式的方法外,还要探索出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能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进来的有利于激发其创新欲望的教学模式。

三是丰富考核形式,创新评价学生的机制。在评价机制上,创新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 要建立起来多样性和灵活性的评价机制。让笔试、口试、实操等方式并重,可采取提交创业计划书、企业调查报告、商业策划书等方式作为学位论

四是要大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第一步,大力引进和培养一些高层次专业人才,之后起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然后可以考虑从企事业单位聘任一些理论知识扎实、业务能力比较强的优秀管理人员来充实教师队伍。另外在聘请些事业有成的中外企业家或者优秀的企业领导者作专题讲座,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使得学生可以更快更好地接触到最新的创业理论与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新欲望、创业欲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其次,还要注重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因为只有教育者懂得如何更好的创业,才能使学生懂得如何更好的创业。另外还要组织教育者深入研究如何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创业意识以及创业能力。要使师资队伍从目前的知识型与传授型向创新性、智能型、全面型转化。

五是实施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创业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实践能力 ,这样才能使创业成功成为可能。多参与社会实践,丰富和发展课堂所学知识,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实践氛围。

创业教育,它是一种比较新的教育观念。同时呢,它也是一项教育的系统工程。它的教育过程就是要通过各种可以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 、创业技能以及创业思维。并最终可以使学生掌握有一定的创业素质跟创业能力。而且现在的高校创业教育管理则应该突出强调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同时教育者要做到提高大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更要让大学生有良好的创业意识以及创业能力,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纪文元:对在高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6(09)

第11篇

从文化的传承角度说,鲁迅先生有名言: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乡土文化基因被丢失、民族文化灵魂被异化、世界文化多元被消解的危险日趋严重。文化的渊源和成因往往就在当地的民俗文化中,撇开家乡舍近求远地去追求他地文化,使人想起邯郸学步的故事,从自己家乡寻找文化之根,然后慢慢向外扩散,这才是积学储宝的不二法门。从学校层面来看,中职学校一般是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所以,学校不能脱离本地的文化特色,应立足本地乡土文化,与当地紧密结合,努力打造有个性的学校品牌。只有这样,办学才能办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特色有后劲的中职教育。乡土课程的开设实施,将会给学校带来很强的乡土气息和浓厚的文化内涵。从学生方面说,中职生素质往往较低,对传统的课程和教材不太喜欢,而乡土课程贴近学生生活,看得见,摸得着,有亲和力,学生可去观察、考察、调查、勘查、访问,可触摸、临摹描绘、感受体味,操作起来经济简便易行,容易激发兴趣。中职毕业生多是在当地就业创业,只有熟知当地的文化风土人情,才会更好地融入当地的文化和经济发展中,更好地工作和发展。基于此,笔者认为,中职应加强乡土课程的开发及教学,发挥乡土课程在德育中的独特作用,真正培养出爱家更爱国的新型技能人才。

2具体实行步骤和措施

2.1学校首先应有一个科学的乡土课程开发规划和教学指导方案。

诸城是一个文化浓厚的北方县城,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是舜帝故里,恐龙之乡,苏轼超然文化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乡土课程材料。我校深挖诸城的乡土材料,把乡土课程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根据职业学校的特点,把乡土文化作为育人一个目标,出台了乡土课程开发规划和指导方案。

2.2编写简明的《乡土教材》。

我校由校长主持编写的乡土教材《龙乡风情》,按历史、经济、政治、自然、名人、文学等类别编写。编写实践过程中,除了有本市文化专家作理论的指导外,由本校得力老师30多名参与资源开发,参与的学生与家长更是不胜枚举。大家有的在网络上查找资料,有的向年老的人请教,有的把自家老书甚至族谱都找出来。参考了《中国民俗》《诸城县志》《可爱的诸城》等的许多书目。这样,历经五载,三易其稿,对诸城的民风民俗进行了搜集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续集成册。成为全校师生甚至社会上的许多人认识诸城文化的重要书籍。

2.3乡土课程的贯彻实施要注意三大结合。

一是校内课堂与校外课堂结合。作为一门课安排专门老师系统讲授乡土教材,不定期聘请当地专家学者到校作专题报告;乡土课程的学习不能能只停留在书面和课堂上的探讨学习,要让学生参与实践,走出课堂,走到广阔的山川自然和社会生活当中。利用寒暑假等节假日组织师生市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去考察学习,访问长者,探寻古旧村宅,记录名人轶事;学校和诸城的许多景点、企业等建立联系,组织学生到我市的北汽福田、新郎西装厂名企业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扩大学生认识乡土文化的途径和范围,促进乡土课程学习向纵深发展。二是将乡土课程与主题活动结合起来。将乡土课程融入到主题活动中,以多种方式丰富完善主题,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探索了以恐龙文化、大舜文化和苏轼文化等为主题的多项活动,通过这些主题活动,学生不但丰富了历史文化知识,而且对自己的将来的就业创业等有了新的启发。三是乡土课程与专业发展相结合,将乡土文化的学习与学生个人实践相结合。不能为了单纯的乡土教学而教学,要与学生的专业发展密切结合。旅游专业,就要把乡土课程中旅游元素专业结合起来,其它内容略学;建筑专业,就要抓住乡土课程中的人文古迹古代现代的建筑大做文章。机械专业,就要突出乡土课程中的现代企业经济的发展的篇章。总之要充分挖掘乡土课程的专业元素与现实的就业创业专业学习结合起来。

3我校实施乡土课程教学的效果与思考效果:

3.1培养了学生爱家乡的情感,增强了就业创业信心和能力。

我们诸城有丰富的舜帝文化、恐龙文化、苏轼文化以及服装业、食品加工业等品牌企业,在学习参观的过程中,一届又一届的毕生心灵得到陶冶,情趣得到提升,增强了对家乡的自豪感、自信心。??通过参观调查诸城的名牌企业,学生们感到要学习企业家们迎难而上不达目不罢休的精神,有的暗立斗志,毕业后也要报效家乡。

3.2提升了办学声誉,推动学校健康发展。

学生以良好的素质赢得了较高的就业率和社会声誉。我校幼师专业学生年年抢购一空,其它专业就业率90%以上。我们的探索表明,加强对学生的乡土教育,是提升中职教育的一个很好的措施。

4思考

第12篇

关键词:用人单位;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3)01-0073-05

伴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加。根据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数从1999年的90万猛增到2010年的614万,年均增长19%。另据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2003年始每隔一年对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可知,高校学生毕业时“已确定单位”的比例在40%上下浮动。2011年的“待就业”比例虽比往年降低,仍有21.9%的高校毕业生待就业。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但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却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根据2006年由学校部和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的《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受访企业七成以上认为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平平,30%的企业表示如果招聘不到理想的毕业生宁可将职位空着。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促使从社会需求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研究在近年来备受关注。但多数实证研究都着眼于用人单位录用标准的问卷调查研究,且调查对象多为用人单位管理人员或大四学生。这些研究得出的结论具有高度一致性,但非常笼统,都对大学生的责任感、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表现出了一致的期望值。现有研究尚缺乏从一般工作人员视角,具体深入调查研究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期望与评价。本研究将聚焦于已具一定工作经历的员工,就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能力需求与评价进行问卷与访谈调查研究,为促进高校、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共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建议与对策。

一、调查设计及方法

本次调查使用问卷法与访谈法两种方法,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由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课题组设计,并负责发放、回收及访谈。问卷调查对象选取了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四地10个城市26家不同类型的企业,基本覆盖了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3个地区即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调查问卷分为4部分:毕业生的背景资料、毕业生对高校的课程评价、毕业生顺利就业需增强的知识及能力、对于高校课程改革的建议。其中,本研究将就业能力结构指向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大学生若要顺利地找到工作,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并保持职业,或获得职业上的提升,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包括一般就业能力和特殊就业能力。一般就业能力:基础技能包括职业认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工作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能力;应变和创新能力。特殊就业能力:工作技能。

访谈内容主要涉及以下4个方面:毕业生当前的工作现状;毕业生对在大学曾修读各类课程的印象与评价;毕业生眼中社会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职场胜任力;毕业生从就业角度对大学课程改革的建议。本文主要着眼于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期望与评价部分的分析与讨论。

二、调查结果分析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在参与问卷调查的26家企业中,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的数量都是9家,民营企业8家。其中国有企业调查样本(即参加调查人数)135个,民营企业114个,外资企业107个(见表1)。各个企业参加调查毕业生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本次毕业生调查中,男性比率较高,达到61.2%;参与调查者的专业背景,以文科和工科背景为主,累计达到67.5%;参与调查者的工龄跨度为1-27年,平均工龄为4.1年,其中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占74.2%,3年以下的占51.8%。此外,调查样本从事的岗位有管理、科研、技术、销售、生产、办公室,其中以技术和办公室岗位居多,分别占33.8%、29.0%。

访谈对象共20名,选自上述问卷调查中的10个企业。访谈对象相关信息及编号如表4所示。

2.毕业生顺利就业最需提升的能力

已就职的毕业生认为,大学毕业要顺利就业,最需要提高的能力依次为: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和创新能力、职业认识能力、团队工作能力、与专业技能相关的一般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领导力(见表3)。

有意思的是,毕业生胜任目前工作的素养排名则依次是:工作态度、专业知识与技能、问题深度分析能力、学习意愿、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心理调适、电脑技能、理论知识、外语知识(见图1)。这种反差一方面说明了目前已就职的大学生能够胜任工作,更多依赖于工作态度及专业教育课程,而他们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尤其是心理调适能力显得较弱;另一方面说明了市场对毕业生能力的需求与高校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之间存在错位。

3.不同类型的企业对毕业生需提升能力评价不同

与上述结论比较类似的是(见表5),所有类型的企业对毕业生待提升的能力的评价,都把“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排在最前面。在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工作能力、应变和创新能力、专业一般能力需求、职业认识能力上,三种类型的企业仍有不同的评价。国企相对比较重视职业认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与创新能力;民企相对比较重视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工作能力和专业一般能力;外企相对比较重视应变创新能力、团队工作能力和职业认识能力。

4.不同专业毕业生对顺利就业需提升能力评价不同

不同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对顺利就业所需提高的能力评价有所差异(见表6)。具体表现有,文科背景的员工认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最需提高的三项能力分别为: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职业认识能力(63.7%,51.3%,33.6%);理科背景的员工认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最需提高的三项能力分别为: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应变创新能力(51.9%,40.6%,38.7%);而工科背景的员工认为毕业顺利就业最需提高的三项能力分别为: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50.8%,46.8%,44.4%)。其中职业认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工作能力(32.1%,32.1%,32.1%)的提升对理科生就业也非常重要。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文科生与理科生在就业中存在共同需提高的能力,即“职业认识能力,职业自我定位”。这一点我们在深度访谈中也获得确认。

B31&S22认为自我职业探索与定位是当今大学毕业生最为欠缺的素质。“大学毕业生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如果一个人对一个行业没有兴趣的话,是不可能做好的。如果说他能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想努力的方向,哪怕他起点低一点也没关系,只要他努力一两年,必然能成为这个领域比较优秀的人。”G22则认为毕业生对将从事行业的了解与适当的自我评价,是一个求职者的基本要求。“用人单位希望他们对自己有一个定位,或是说不要太过于眼高手低。我们招聘员工时只是通过和他们聊天就能大致了解他们的能力,你问他一些行业或个人定位的问题,他一点也答不上来,很多毕业生真的是达不到这样一个基本的要求。”B12:“大学生难就业的原因首先是大学生本身不能很好地定位,不能看清现在的形势,不能较为准确地判断自己的能力与市场的需求之间的差距。”S21:“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过高,其次就是社会对毕业生的看法和观念有误。”B31:“我觉得现在毕业生普遍比较缺乏的知识是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专业前沿知识。”B21甚至以自己的经历来强调定位的重要性。“刚就业时也许不知道社会是什么样子,将来要从事的就业岗位是什么样子,只有个大概的定位(计算机软件方面),而且具体实际的目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改变,你需要努力去理解整个计算机行业,或者说对想从事领域的整个概况与最新进展有所了解吧。”

5.用人单位对解决问题能力需求

在我们的访谈中,S21说:“在职场,领导交代你做个什么事情,你能不能听明白这个事情,能不能想明白这个事情,然后你能不能做出这个事情。再有就是,你做出的这个事情的效率有多高。”B22:“最吸引企业的人才的素质可靠、踏实、专业能力强、对新技术快速接收、学习。其中非常关键的是对任务的分解,这之中最需要提升的能力是,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实际安排这个事,去进行任务的分解,实现最大化,在最短的时间完成这个活。”G22提到“我刚工作时,和同事组成团队做一个项目,当时并不要求也不局限某一块,领导让大家每个人都来写。我当时阅读一些同事写的提案,觉得只是形式上提到管理,有点不到点子上的感觉,就是说可能逻辑上不够缜密,没有分析清楚一个项目管理与实施的关键要素吧。”N13:“比如你本科或硕士出来,你就可以写财务报告就非常好。但我们学校里的财务金融系,并没有对应的课程。也许相关知识点分散在各个课程里面,这就需要我们毕业生自己自学与领悟。”S31“我就希望新进员工灵活一点,一点就通的那种感觉,刚人职的话其实是一个学习渐进的过程,也不会要求他们做太深的工作,就是我教给你你能听懂,你一听懂你就会做,不要说一遍听不懂,说两遍听不懂,就是领悟能力吧。”N31:“逻辑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胜任工作重要因素。”N32:“不管是在学校还是社会,都要努力地去学习和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去充实自己”。

三、初步结论

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试金石,对它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实现学生个体、高等院校和社会三方的和谐发展。根据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社会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需求与评价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高校毕业生需着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

前述的统计表明,已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胜任工作的前三项能力主要有:工作态度、专业知识与技能、问题深度分析能力;而他们认为的顺利就业能力前三项则是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这种差异反映的是已就业者在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方面的不足。

所有的受访者无一例外地都强调了团队合作能力是用人单位重要的考量因素。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在待人接物、与人沟通方面还是相当欠缺的,这需要大学生着力锻炼和提升。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评价不高。而沟通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恰恰又是企业非常看重的。对于大部分毕业生而言,经过大学的课程训练,口语表达尚可,但对于写报告、发通知、起草规章制度等商务公文的撰写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这两项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直接相关。团队合作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是:洞察他人的需求,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对于初入职员而言,与其他部门的配合、沟通可能会带来比较大的工作量,但是,若能换位思考,尝试学习和更多的人和事打交道,多看、多问、多体悟,时间长了必然能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也自然能得到团队中其他同事的支持与帮助。因此,高校毕业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把团队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支持源,一种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

2.自我认识与自我职业定位能力需求因专业而不同

在访谈中,比较聚集的一个问题是关于高校毕业生的自我认识及自我职业定位不足;而问卷调查则表明社会对不同专业毕业生在职业认识能力方面需求不同。现实中,有些专业性不强的本科毕业生特别多,在学校所学课程也比较泛,如果毕业生自己没有职业定位的话,很难及早提高适合于用人单位需求的能力,这也是用人单位特别希望招有工作经验的员工的原因之一。此外,即使高校有各种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也只能做一些大方向的引导,不可能针对每个人进行个性的就业指导,这就需要每个大学生有意识地自己作规划。这个有意识的规划简言之,就是根据未来想从事的行业及岗位,及早进行知识结构与能力的自我定制,即通用知识、能力+行业知识、能力的积累。

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行业而言,高校毕业生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职业定位能力同样重要。有些专业知识与技术更新特别快,虽然实际岗位需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改变,但是可以通过理解整个行业的概况、前沿的研究、发展的趋势,使自己持续学习的目标更清晰,从而使自己更能胜任工作。

3.用人单位对解决问题能力需求的内核是领悟力及自学能力

不同类型的职业需要不同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总体而言涉及领悟力及自学能力。前述的调查数据只是非常笼统的说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能力之一。我们的深度访谈结果则清晰地表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此项能力非常不满意,其缘由主要在于毕业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领悟能力不足。他们所指的领悟力在一定程度即指学习重组能力,有时也指对问题系统化思维的洞察能力。具体而言,毕业生在与上下级沟通过程中,能不能清晰地明确工作任务的具体要求,能不能对工作任务的完成具有系统分析的能力,如果暂时还不具备这些能力的话,那么毕业生有没有意愿与能力通过自学去逐步提升。

第13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会计教育;就业发展趋势;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0113-02

1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教育

1.1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特点

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拥有一套自身完整的规律。会计专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管理理念以及专业的理论技术。其主要要点有以下几方面:

①学生在专业方面的掌握,开设了金融、会计、管理、统计、理财、税法、经济法等非常全面的理论课程,学习了必要的理论知识技能,为毕业走出校门而做了充分的知识储备。②会计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了创业所需的理论知识外,还参加了各种模拟实训,模拟处理了以后可能在企业中遇到的状况及问题,对账务的处理有了更深的理解,学以致用,对企业有了一定的认识。

1.2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劣势

首先,会计专业属于纯文科性的学科,学生擅长于经济管理,但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以及活跃的思维能力却远远不如理工类的学生。其次,传统的会计专业人才教育过分强调专业知识的训练,使专业的学习缺乏创新,缺少想法,忽视了素质教育及实践教育,造就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2会计专业实施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与存在问题

2.1会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会计专业是社会认可度很高的专业,随着人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会计队伍的壮大,已经使相关职位供过于求,毕业等于失业已经是应届毕业生就业的一大难题,所以创业教育这个话题也被逐步提上日程,愈演愈烈。作为传统的专业,对于不同层次的中专、大专、本科,几乎每所学校都设有会计这个专业,并且专科会计占据着很大的比例。而在就业应聘时,专科生相对本科生而言又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高职会计专业的创业教育具有着重要的必要性以及长远的战略意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创业,加入创业,培养他们自主创业的意识,自谋职业的能力,放宽就业渠道,在很大一定的程度上减缓了高职生的就业压力。

2.2会计专业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2.1我国创业教育起步晚

很多人对创业教育的理解不够充分,认为创业只是想开公司,想做老板,这种思想的错误认知使很多学生没有机会了解创业,尤其是会计财经类专业的学生,这样就使我国的创业路发展缓慢,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2.2创业所需要素的欠缺

会计创业课程的设置欠佳,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多是把企业的培训内容完全复制一份过来,或是以课外辅导的方式出现,并没有完全引起学生及老师的共鸣。

2.2.3创业形式单一化

各大高职院校的创业实践活动多是以讲座的形式为主,只有学校单方的参与,而没有与企业的合作,并不能激发学生创业的热情与积极性,不能完全了解创业的性质。

3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途径

3.1会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相互结合

创业教育需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应大力推进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许多创业成功的事例都表明,创业是和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息息相关的。因此,会计专业教育是创业的基础。会计,与市场经济的变动密切相关,作为一名会计创业者,必须对基本财会方面的专业知识有扎实的了解。例如,懂得如何进行投资管理,如何进行利润核算,如何筹集资金与核算成本等。可见,高职会计专业实行创业教育的专业优势,可以在创业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并且让学生在专业知识掌握的同时形成很好的创新意识以及创业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新型会计人员的需求。

3.2改变传统会计专业的教育理念

3.2.1“就业”到“创业”的思想变化

创业型经济管理人才应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改变传统观念,尤其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再仅仅拘束于课本教育,应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与意识为创业教育的出发点。使他们在走出校门创业时具备社会责任感,有组织能力,有胆识与创新精神,具备成熟的心理素质和知识储备。在这种教育理想下,变“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就业”为“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创业”。不断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方法与途径,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与创业意识,将创业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

3.2.2修改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

在《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课程中,可以加入创业实践的教学,引导学生制作《企业计划创业书》或提交企业调查报告,进行相互的探讨与学习。《财务实训综合模拟》等实训课中,不再是单单的业务训练,而是渗透创业技能的培养。并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连接与渗透,形成内同丰富,涉及面广泛,能够拓宽专业口径,打开学生知识面的课程体系。其次,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高职院校中开设企业创业管理、创业风险、人力资源、ERP沙盘模拟实训等选修课。创业课程的增设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业潜力,培养创新式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

3.2.3加强创业师资队伍的建立

职业院校应组建一支有实践经验的创业团队,以经管类专业为核心,有充分的理论基础知识。团队的组成可以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或聘请创业团队来校担任兼职教师,尤其是创业活动的教学实践,更应该由企业管理者来担任。可以引领学生了解社会,积累社会经验:开展创业教育的专题报告,引领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创建学生公司,训练他们的职业经验。引导学生进行科研的尝试,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索者,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热情,

培养创造性思维,以及团队精神。而不是单纯的限制于单调的专业课程,这样既节省了实践与精力,也提升了创业教育的水平与质量,使之成为学校创业教学的骨干力量。

3.3强化创业文化与专业文化的建设

3.3.1加强校内外创业空间的建设

为了加深学生对创业的直观感受,应为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创业园”,让学生在学习会计专业的同时,亲身体会创业的过程,将学到的创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能够增加经验,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3.3.2创造良好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地位

高职院校应统一思想,考虑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等同地位和方向的一致性,给予大力支持,鼓励教师在用专业知识育人的同时,结合有关的创业思想,提高全体师生对两者的全面认识。并在校园专业知识的网络平台开设有关大学生创业的种种资源,为学生学习创业理论及创业资源提供信息,能够更好的融合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营造出浓郁的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学术氛围。

4总结

创业教育逐渐演变成职业院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路径,也是我国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创业能力的结合,大大增加了创业的成功率。

由此可见,会计专业全面开展的创业教育,将专业知识与创业教育融合在教学中,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和创业核心能力的养成,能够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打开毕业以后的就业之路,促进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方守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及实施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

[2]邢娣凤.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

第14篇

前程无忧(51job)日前《2006全国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下称《调查》)显示,2006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超过2005年,面向2006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也超过了上届,供求不匹配是毕业生求职的最大障碍。民营企业成为就业机会的最大提供者,提供的收入水平已接近外资企业。1000元月薪成为毕业生的求职底线,46%的应届毕业生表示低于这一收入宁愿待在家里;与此同时七成以上企业认为2005年毕业的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平平,30%的企业表示如果招聘不到理想的毕业生宁可职位空着。人才市场未来长期的趋向是,有新知识、高技能和良好品质的人才有机会,而非大学生身份。

本次调查,覆盖全国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40所全国重点大学的应届毕业生58665名,访问涉及33 个大行业5800 家聘用200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企业。

需求:民营超出外企

5800 家受访企业中3515 家聘用了2005年毕业生后,计划在2006年再次招聘毕业生,其中3108家提出明确招聘人数,提供空缺职位60000~65000 个,平均每个企业需要19.4~23.5人,比上年增加了三分之一。但是计划招聘人数超过100人的企业只有148家。中兴通讯股份计划在全国招聘3000名毕业生,是受访企业中对毕业生需求最多的一家。民营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最大,1169家民营企业计划招聘 28750~30500 名毕业生,超出了外资企业22800~23500 名大学毕业生的人才需求

计划招聘毕业生最多的五大行业分别是计算机、电子技术、快速消费品、生物制药和房地产,需要人数38600~39500 个,仅青岛啤酒股份一家就计划招聘1000名毕业生。此外尽管受访的零售、汽车制造和保险行业的企业分别只有27家、16家和11家,但是单个企业招聘的平均人数最多。苏宁电器计划在全国招聘毕业生1000人,上海易初莲花计划招聘400人;奇瑞汽车在安徽芜湖需要毕业生500人。毕业生愿意投身的前五大行业依次为通讯电信、金融证券、计算机、互联网和贸易。

有2300多家企业的人事经理对2006年能否招募到适合的应届毕业生表示“不敢乐观”,超过招聘企业总数的60%,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35%的企业则表示“虚位以待,职位长期有效”。

企业最缺销售人才

这是一个老问题了。据说有保险公司到一家重点大学联系校园招聘会的事宜,就业指导办公室的老师直接劝企业放弃,因为没有毕业生愿意毕业后做保险业务代表。

《调查》发现,企业最缺销售人才,提供空缺职位29680~30350个,其次是技术研发和应用8770~9480人,再次是生产制造和工程、工艺设计和市场广告等方面的人才。3515家计划招聘2006年应届毕业生的企业中,2866家有意让毕业生做销售工作;148家招聘规模超过100人的企业95%以上招聘毕业生担任营销职能。但是毕业生愿意从事的工作职能前五位分别是技术研发、市场广告、人力资源管理、贸易采购和行政后勤,尽管愿意从事销售的人数排名第八,但是相对30000多个空缺职位,5477张投票实在太过渺小。

批发零售、保险、生物制药和房地产行业最缺销售人才。

在生物制药行业,由于行业竞争激烈,人员流动率高,很多跨国企业都想招聘大学毕业生,培养和储备销售人才。生物制药的销售必须具备一定的医学药理知识,但是很多医学院的毕业生表示宁愿在小医院拿低工资,也不想到跨国公司任医药代表。

前程无忧的另一份《薪酬报告》显示,入世后中国服务业需要一大批兼具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营销人才,他们是市场和收入的保证。一个汽车高级销售经理的年薪约50万元,优秀的保险业务代表年薪可达百万元,但这样的人才往往有价无市,企业苦寻而难得。

北京、上海、广东:只进不愿出

不出所料,上海、北京和广东成为2006年应届毕业生最愿意工作的地区(地区按省、直辖市、自治区分),其次为浙江省和江苏省。尽管毕业生以“经济发达、机会多、平均收入比较高”为选择工作地区的第一标准,但是在这三个地区选择如此集中还是令人吃惊。每个参加调查的毕业生可选取1~3个愿意工作的地区,上海得票46399,北京38739,广州35312,而浙江和江苏分别为 12458 和12432。参加调查的上海、北京和广东的毕业生共15308人,占调查总人数26.1%,愿意去这三个地区之外工作的人仅15.0%,很多毕业生重复填写三个一样的地区,以显示自己只愿意在一个地区工作。

校园招聘会成本不菲、效果有限

《调查》显示,参加校园招聘会、浏览工作网站和搜索目标企业是毕业生获取招聘信息最常用的三大渠道,但是毕业生对在校举行企业招聘会的态度冷热不一,即使是跨国的、知名的大企业,学生也未必一贯捧场。

对40所全国重点学校的了解发现,本届进校的企业数量普遍超过上届,尽管很多高校组织集中的展位式的招聘会,但是更多企业愿意举办自己的单场招聘说明。许多高校一时会场、教室告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穷于应付,办公室里海报、宣传单堆积如山。粗粗算来,如果一家企业在上海、北京和广州分别举办两场招聘会,计划招聘100名学生,那么仅就海报、宣传页、横幅和展架等制作和分发,加上招聘会场租金、差旅费等成本就超过10万元,用于每个候选人的费用不低于1000元,而之后的笔试、面试等费用也不少。

尽管企业耗资不菲,但是招聘会冷场现象还是时有发生,其中不乏一些财富500强企业。《调查》也显示,毕业生求职时会优先考虑“在校园开招聘会的企业”,认为这样的企业通常待遇不错,有针对毕业生较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但是,通过校园招聘会进入理想企业的毕业生毕竟是少数。对2005年聘用应届毕业生的5800家企业调查发现,base在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的企业(总数2300家)45%以上事先没有招聘毕业生计划,聘用应届毕业生的原因是“企业不特意招聘也不拒绝毕业生,他正好符合了企业的需求条件而被录用”。

1000元是毕业生求职底线

毕业生在求职时首先着眼发展比较快的行业和企业,认为“会有比较多的空缺职位,提供较大的个人发挥空间”,求职也相对容易些。工资和福利待遇其次。而以往被毕业生看重的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考虑被放在了第五位。

全国范围,毕业生对于收入的预期以1001~2000元者居多,占参加调查学生总数的35.1%,有11.7%的毕业生希望毕业后首份工作月收入超过5000元。上海、北京、广东和江苏毕业生的收入意愿集中在月薪2001~5000元。60.5%的上海、北京和广州高校毕业生表示不会考虑月薪低于1500元的工作。其他地区毕业生求职的收入底线多数设在1000元,低于这个报酬则宁可待在家。

《调查》对5800家企业了解到,提供应届毕业生平均月薪1001~2000元占企业总数的55.2%,近三分之一的企业给付的薪资在2001~3000元,只有2.4%的企业提供毕业生的月收入超过5000元。但是城市差异很大。上海、北京和广州2005年毕业生的收入水平四成以上在2001~3000元。对上海交通大学2005年毕业生收入的不完全统计结果显示,半数以上毕业生收入超过3000元。

第15篇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针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采取的某种能够稳定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框架和运行组织方式,即解决“怎么样培养”的问题。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应具有的一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有一定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能满足现实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应用能力强,素质高,有较强的创新精神”的要求,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应是一种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专业教育而言的通识教育,同时也为终身教育做准备、打基础。在培养目标上,体现为以通识为基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在知识构建上,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系统和科学性,强调以通识为基础的深厚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和较强的科学创造能力;在素质和能力培养上,应重视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技术创新和技术二次开发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应该既要有“知识”,又要有“能力”,更要有使知识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素质”,应当具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四个突出特点,尤其是要具备较强的创新与实践能力。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将专业的理论教学、实验训练以及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有机融为一体,通过“点、线、面、体”多层面的立体架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以及人文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和重要意义。

(1)打通公共基础,拓宽学科平台,构建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课程体系。

(2)分层次开设专业课程群,将专业相关知识和拓宽知识合理设置,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按“综合—分解—再综合”模式设计,有利于学生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

(4)结合地方建设需求,拓展教学内容。培养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加强跨学科教育,使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能够运用系统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研究

(一)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的教学体系

在培养目标上:研究以市场为导向,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应该既要有知识,又要有能力,更要有使知识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素质,尤其是要具备较强的二次创新与知识转化的能力。在教学计划上:研究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二次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把以注重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专业设计能力、职业行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培养方案上:研究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由过去的“三段式”模式转化为“两段式”模式,即分为“学科基础阶段”和“专业方向阶段”两个培养阶段。着重研究如何进行经济管理类专业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要依赖于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的精心设计。在课程设置上:研究以能力为本位选择课程内容、设置课程体系。研究“模块”与“平台”想结合的方式,即“两大模块、四个平台”。其中“,两大模块”为“学科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在“学科基础模块”上设置“公共课程”和“学科课程”两个平台,在“专业方向模块”上设置“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两个平台,强调学生的二次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研究如何改造原有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模式,构建多样化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以应用实践教学引领理论知识学习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体会到实际工程开发的全过程。以开放的理念、立足边疆、服务地方、传承地方文化的科学定位为指引,构建学校通识课、学院学科平台课、“能力本位”的专业基础课和“学中做与做中学”的专业课为主线的“四层次”课程体系,着力打造厚基础与宽知域,强能力与深专业的T型知识结构,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元结构”协调发展,通过课内外实践整合、校内外智慧集成、知识与项目对接、教学与课题融合的产、学、研、用一体化来构建“多能力教育综合模式”,并辅以科学的教学管理,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素养良好,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具备独特专业能力,勇于创新,擅长实践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强化双语教学培养高素质的外向型人才

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强化双语课程建设,使每门双语课都形成了教学团队,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水平,积累丰富的双语教学经验。在双语教学中采用原版外文教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均利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授课,建立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双语课程教学资源,双语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设置讨论专区,使学生及时沟通学习情况,提高教学的时效性,这些为培养出高素质的外向型人才提供重要支撑。在双语授课过程中,教师尽可能用全英文讲解专业知识,只有在觉得学生理解有难度的情况下才用中文加以补充或解释。学生需要阅读英文教材和案例,用英文回答问题和进行小组讨论,用英文制作PPT和做课堂报告,用英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甚至考试答题也需要用英文,这样,就全方位地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的普遍反映是自己再看纯英文教科书更容易,词汇量增多,阅读速度大大提高了。双语授课模式对于准备出国深造的学生来说效果更明显,为他们能快速适应国外的教学方式奠定了基础。通过几年的双语教学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人才培养模式获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三)推行“三个课堂相结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三个课堂结合”即第一课堂即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是围绕教学组织开展多种活动和第三课堂社会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探索总结出了“三个课堂相结合”教学模式,三个课堂联动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1)坚持“重基础、重实践、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定位,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实验、实训、技能训练为核心,以企业专家指导为支撑,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依托,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2)坚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践行立体化教学模式,以突出实践、兼顾理论为办学特色,培养市场需求的大学毕业生。

(3)坚持“重基础、重实践、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面向基层培养踏实敬业、会学善用的高级实践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