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群众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群众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群众文化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群众文化工作计划

第1篇

文化生活是人民群众必不可缺的精神生活需求。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良好开展,可满足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分析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内涵,并从强化引导创新机制、立足特色以及创新活动载体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几点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加强;创新

党的十提出“文化惠民工程”是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大工程,而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则是其起点。当前城镇社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无论从活动场所与设施,还是从人员等各方面来看,都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但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再加上市场经济对文化领域的冲击,使得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探讨新形势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内涵

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工作是对群众自我娱乐、自我参与的社会性文化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安排的工作。这也体现出了其基层性、针对性以及细微性的工作特征。我国13多亿人口中大部分在农村,这一基本国情也直接反映出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具体来讲,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良好开展,可满足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变化,基层群众也有着越来越高的文化生活需求,群众文化活动能够让群众接触到更新潮的文化思想以及社会理念,从而提升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同时,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主要阵地为农村基层的精神文明建设,其能够给和谐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二、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对策

1、强化引导,创新机制

地方政府部门应当统筹规划,保持对群众文化工作的前瞻性思考,将发展群众文化、加强文化基础建设纳入城乡国民经济发展中。其次应创新观念,从思想意识上保持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健全基层文化工作新机制,结合地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需求,构建起促进文化活动高效开展的考核、培训、管理以及激励机制。此外需加大资金投入,构建起政府主导、基层自筹以及社会赞助的多元投资体系,确保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活动经费;坚持“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以市场化的运作来推动基层群众文化的繁荣。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要想发展好,必须要吸收学历素质高、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加入到队伍当中。基层部门应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利用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积极引入专业文化人才,通过提升待遇等多重方式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其次应有效整合资源,吸引民间文艺人才参与到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当中,将舞蹈、音乐、书画、曲艺等业余文化队伍有效组织起来,充分发挥民间艺人以及专业文艺退休人员的作用,提升基层群众文化活跃度。此外也需要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馆等一些专业文化机构的作用,构建起业务文艺指导小组,加强对于基层文化团队的人才的业务引导,同时积极举办开展各类文艺培训班,培养后备力量。

3、立足特色,贴近实际

每一个地区都有着自身别具特色的文化内容,地方基层部门应当在立足现有资源的基础之上,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地方文化工作者也需创新思路,让群众更好地融入群众文化活动当中,充分发挥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民间文化丰富活跃等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全面利用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曲艺等文化艺术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内容,继承与发扬地方传统文化的同时,进一步赋予其时代特征。同时,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需要贴近群众实际,地方文化馆可充分利用当地民间文化的形式有效开展文化活动,反应群众精神风貌以及时代生活,使群众乐于接受,兴趣更高,认同感也更强。

4、创新活动载体

群众文化多元化发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需要创新载体,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地方部门应充分整合现有资源,通过合理利用搭建起文化活动新平台,例如构建起“百姓剧场”舞台,引导与鼓励基层群众自发开展文艺活动,通过专业业余活动结合、大小型活动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各类汇报演出、文化交流以及竞技比赛等,促进基层文化事业的繁荣。同时,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文化业态不断出现,文化活动类型也更为丰富多样。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也应当创新载体,通过网络传输、数字影视等多种方式来发展新的群众文化形态,提升基层群众文化产业的科技水平,促进文化产业升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层群众对于文化需求日趋增多,要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非一朝一夕之事。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必须要在工作中密切与群众联系,有效利用各类资源,不断创新与实践,完善工作机制,将教育型、娱乐性以及知识性与群众文化活动相融合,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有序开展,从而发挥出群众文化活动的社会功能和价值。

作者:宗毅 单位: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文化馆

参考文献

[1]高国亮.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之浅谈[J].戏剧之家,2014(08):93-95.

第2篇

(一)基层群众文化符合我国当前正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是我国精神文化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我国追求“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这就要求群众文化活动与要与我国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群众文化活作为我国精神文化健身的工作基本单位,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

(二)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提高了基层群众文化的思想认识和道德素养,基层群众文化直接的作用是让文化不断地融合流通,不同地域的不同群众都可以领略和学习到新文化,毫无疑问人们的思想素质也随之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意识得到了提高之后民众之间就会和谐相处,减少矛盾的发生,就会减少触犯法律的事件发生,提高了群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对于我国提倡的法制和谐社会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当今,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在稳步进行着,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现在国家更为关注的是民众的精神生活,要做到与物质文明同步进行,并保证良好的发展。

(三)生活不仅仅是被工作所占据,工作之外的业余生活日益被人们所关注,业余生活可以让自己尽情的享受生活的乐趣,体会人生的美好,业余文化也变得十分重要,这些业余活动会让群众的业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满足群众在精神层面上的渴求。

二、文化部门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重点

(一)加强自身素质,树立积极地群众文化发展方向。发展群众文化的基本原则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而服务的,所以文化相关部门要做到以群众思想为出发点,群众的要求是发展的基本出发点,要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心声,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基于群众要求而发展的群众文化才是有说服力的,有意义的。提高思想觉悟,确立正确的群众文化发展方向。作为负责群众文化发展的文化部门应把群众需要不需要、满意不满意、欢不欢迎作为群众文化的工作基本出发点。人民群众才是文化部门所服务的对象,群众文化工作者做到为人民服务,想群众所想,做群众所需,是社会主义政府的服务原则。所以,各个群众文化部门在发展群众文化所采用的发展形式、开展的活动都坚持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果的标准。

(二)深化文化发展改革,加快群众文化队伍建设。加强管理并逐步完善群众文化队伍建设是能否发展好群众文化的基础。所以相关的文化人事部门需要讨论和制定出基层文化工作人员选拔资格标准,规范和完善相关岗位的责任和人员能力,完善的工作程序,健全的服务体制,按时发配所有工作人员应得到的薪水和奖金。人才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合理的竞争机制会成为更多优秀人才向往的工作单位,可以面向社会招聘更多的专业人才,也可建立良好的薪资待遇来引进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培育和发展业余文艺团体和民间文化队伍。鼓励民办文化发展,注重和关注专业文艺团体退休人员和民间艺人的影响,对,民办文化中的优秀人才采取集中邀请的形式对文体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快速的推进群众文化事业的良好发展。

(三)发展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增强群众文化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使群众文化具备鲜明的时代感,赢得群众的支持和响应。群众文化生活不仅需要蕴含浓郁的地方特色,还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带有国家发展的流行元素,才会得到更多人的广泛认可和关注,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力和生命力。群众文化的时代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宣传党和政府的新的方针政策上来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建设,更是要发展一些基层群众所追求的理想、与其健康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以及凝聚人心陶冶情操等方面。当前,群众文化要坚持以三个“文明建设”为根本发展点,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在紧密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前提下开展,不断地追求群众文化方式的变化和创新,展现地方文化特色,掌握群众文化的发展特点,利用群众所喜爱的形式,坚持尊重、引导、充实和发展的原则,让文化发展的主旋律融入更多的元素,变得更加的多样化,善于引导广大群众向正确的方向努力,群众文化的发展形势不再是单一的,单调的,而应该是在发展本土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出更多的新形式和新想法的作品来,不仅反映出群众的生活特色,还要体现出群众文化的精神面貌,才不失为有内涵有思想的文艺经典力作。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到创作作品中来,从身边的小事上找到创作的灵感,这样动手动脑而来的艺术活动更能让群众在制作过程中愉悦身心,还能达到自我能力和欣赏水平的提升。

(四)理顺文化管理体制,促进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繁荣昌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民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要做到积极推动人民群众的文化发展繁荣,各级地方政府以及文化馆(站)就要理顺文化管理体制,从根本上落实“服务、协调、指导、监督”的作用。适时创新文化事业的发展观念,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文化体制建设,将其纳入财政支出预算,并计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在增加政府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保障群众日常的文化生活活动经费,建立多元化的群众文化资金投入机制。

第3篇

现在的社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建设的社会,正因为这样,群众文化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不管是人们的娱乐设施还是娱乐项目都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在群众文化工作中,最难开展的就是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对于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人员来说,要怎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做好基础群众文化工作呢?要想做好基础群众文化工作,首先得认识到这个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水平,才能提升我国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让文化工作在发展过程中不再有相关的问题存在。本文主要从怎样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进行了思考,并且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来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通过这种方式让当前的状况得到很好的改善,以便更好地推进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思考

群众文化主要指的是群众自身的活动,这个活动的的主要内容是娱乐,通过娱乐的方式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通过群众文化,人们可以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群众文化的产生是基于人类劳动生产的全过程。基层群众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只有真正的做好群众文化工作,才能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更好的开展。对基层群众文化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还带有一定的必要性,对它充分的认识是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基础。

一、做好基层文化建设的意义

1、有效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现目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国家最关键的任务之一,我们国家的发展理念主要是以人文本。做好基层文化建设对整个国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从基层群众的生活水平就可以看出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所以一个国家想要构建和谐的社会,必须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加大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执行力度,这样才能对群众的生活质量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2、提高群众的道德品质

做好基层文化建设工作一方面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让他们走出自己的圈子,与更多新鲜的事物接触;另一方面还可以塑造群众优良的性格品质,对他们整体的道德素养有一个整体的提高。在整个文化活动过程中,群众会受到各种思想的洗礼,从而把这些思想当成自己奋斗的目标,为了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必须不断的提高个人的修养以及思想道德品质。

3、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和文化。我们可以把经济看成是人民群众物质的保证,而文化则是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所以物质生活与精神食粮具有同等的价值,在保证人民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不断的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的生活充满动力和激情,而不是仅仅为了物质而生活。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现存的问题分析

1、重视程度不高

我国一直以来都比较注重经济方面的建设,而忽视了对文化事业上的关注,所以我们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完全不够,不仅仅是这样,更严重的是形成了一些错误的观念,比如认为基层文化建设只会浪费资源,而不会带来有益的东西。

2、缺乏专业人才,工作难以开展

要想让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我们必须要拥有非常专业的人才,而事实却是相反的,很多原因导致了人才的缺乏,可能是因为工资达不到要求、也可能是因为晋升的原因,所以很少有人原意投身到基层文化建设中,最终导致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难以开展。3、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目前最受欢迎的文化活动算是广场大众文化活动了,但是在形式上还是比较单一,可能会受到地域的限制,导致活动不能很好的延伸。另外很多乡镇本身的文化资源是有限的,设施设备也不足,最终导致活动形式的单一。

三、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

1、正确工作意识的树立

不管做什么工作,首先得有一个正确的工作意识,只有这样相关的工作人员才能找到正确的工作方向。当然在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树立正确的工作意识才能让工作的开展朝着预想的方向前进,让工作变得更加主动。在工作中要把群众当做最主要的服务对象,把群众文化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和有意义。

2、基层群众文化队伍的建设

一项工作的主体始终都是人,所以在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时候应该加强阶层群众文化队伍的建设。怎样才能建立优秀的队伍呢?首先要对相关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严格的审核,另外岗位责任制度的落实也同样重要,整个工作的开展需要人员的良好配置,保证了这几个个因素就能很好的建立一个文化队伍.

3、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

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不是一两个人的工作,必须让各个部门能够积极的配合,并且有一个明确的分工,所以建立一个有效的运行机制对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建立一个高效的运行机制呢?1.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可能每个层次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从各个方向出发,比如经济状况、文化的基础情况等等,做好相应的分类工作。另外还要做好相应的示范工作,因为基层群众文化本身具备多样性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它的特点来推进文化建设的开展。最后应该对体制进行完善,因为只有完善的体制才能让相关部门有一个明确的工作职责,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也才会更加有效。

四、结语

基层群众文化是整个文化体系的最基础部分,这项工作的开展不管是对基层人民群众的精神,还是他们的素质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基层群众文化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映射,要想真正的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就要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所以不仅仅是文化部门需要参与到群众文化的建设中,每一位社会成员也应该有这种积极参与的思想,把群众文化建设弄得更好,这样才能更好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文主要通过对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的讨论,让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更具有意义。

作者:陈佳友 单位:深圳市大鹏新区文体发展中心

参考文献

[1]洪华文;新形势下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2年18期

第4篇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文化事业也得到了发展,群众文化将达到知识需求和精神生活为发展目标,依据文艺娱乐形式作为展现自我的基础。在现阶段的社会背景下,群众文化存在于方方面面。正是因为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明确,促使群众文化生活也受到了改变。本文主要研究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方案。

一、基础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技术的不断创新,党和政府逐渐认识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在颁布了相关政策方案之后,注重推广重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工作,并且组织进行多样化的农村文化活动,积极构建农村文化市场,以此优化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活动,为基础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奠定基础。现阶段,我国正位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中,群众文化也面临着改革开放新形势带来的新挑战。由此可见,群众文化的改革,一定要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限度,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从而引导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有效建设,推广更为丰富的文化事业,这也是现代化事业发展的需求。

二、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要求

群众文化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其中包含了对人类岗位之外的自主创新、参与以及娱乐的社会性活动,有组织并且有方案的实施设计和辅助的一项工作,而这一意义也影响了群众文化的特点,其中包含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基础性。其主要是指群众文化应该是面向大众的一种文化形式,人们工作在商店、街道、车间、乡村等场所,这就需要群众文化要向这些机构展开工作。第二,针对性。因为人民群众的性格、性别、文化水平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需要保障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具备针对性。第三,细微性。其主要是群众文化要无所不知、不可或缺、不可懈怠的[1]。群众文化自身的公益性也要求基础群众文化工作需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各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需要始终传递和推广现代化文化的相关要求,注重将社会效益放在重点,以此有效整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群众文化事业是我国现代文化建设和推广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升生产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代表了大众群体自身的基础效益。群众文化在宣传党与国家方案,提升党、政府以及人民政府之间的关联,在社会发展中构建健康的生活形式,提升人民群众的科学素养和思想观念等工作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依据实施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活动,引导人们自主参与其中,在丰富艺术的熏陶下,可以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并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方案分析

(一)构建服务观念

基础群众文化工作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其主要是为政府主导、为社会、公众提供供给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对基础群众文化工作这一特点而言,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明确基础群众文化工作的特点,正确解决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结合政府的规定,深入推广和落实文化产业发展,并且全面了解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从而为推动基础群众文化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2]。基础群众文化工作的公益性特点,就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构建“服务”的观念。实施基础群众文化工作,也就是指为群众提供社会服务的工作,需要确保群众享受文化的基础权益,从而将为公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看作是首要工作。只有构建服务的观念,才能更好推广和落实基础群众文化工作,从而为社会和群众提供服务。

(二)注重构建基础群众文化团队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群众工作涉及的范畴越来越大,工作内容越来越多。但是因为基础群众文化工作目标面向全社会这一特点,促使基础群众文化工作者的规定更加严格。由此,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增加群文团队的构建。要掌控优质的组织建设,选择好的领导班子。同时,也要深入学习党和政府提出的观念和政策,提升群文工作人员建设现代化基础群众文化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要深入了解小康社会中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所需的文化工作人员。在实际培育中,结合进修、教学等形式,不断提升现阶段工作者的工作素养和专业技能。同时,也要设计吸引人才、平稳团队的政策,为群文工作人员提供更为优质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更要深入改革群文事业单位,全面调动基础群众文化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自主性[3]。

(三)构建现代化和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活动

基础群众文化活动是以群众基础的普遍性实施的,不会受到区域、民族、年龄以及性别等因素的影响,因为这是群众个体的资源、节约、业余的自主行为,不存在约束性,更为活跃。现阶段,在党的政策引导下,广场文化、企业文化、农家书屋等逐渐出现在五十六个民族发展中,且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和落实。尤其是全民健身等公益性基础设施的不断优化,逐渐为基础群众文化活动的实施奠定了有效的基础。人们健身活动观念的不断优化,提升了全民自主参与的概率和数量,更为广场、校园等基础群众文化发展的载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发展历史较为久远,生产活动中累积下来的千年民间文化经历了各种打磨和传递。青山绿水可入画、小桥流水能入诗、心中情慷可为歌,劳作场景能为舞。基础群众文化素材是多样化的,并且促使基础群众文化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现阶段,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歌舞以外,琴棋书画、雕塑等多样化的基础群众文化展现形式也在逐渐涌现。基础群众文化活动的自主性促使很多兴趣相同、各个区域、不同年龄的人聚集到一起进行活动,其中蕴含的欢乐和文化是无法用语言可以形容的,这种活动可以吸引大众更为积极的参与其中。为了优化文化活动的内容,设计节目、敲定细节,很多时候有人们不分黑天白天,参与的兴趣和热情非常高昂,尤其是以老年文化活动为主[4]。基础群众文化发展到现阶段,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追求的不断优化和增加,基础群众文化提升的不仅仅是数量,还有质量的提升。为了优化基层基础群众文化生活的质量,创造出更多的文化活动,提升活动的含义,增加参与活动的数量,很多基础群众文化除了进行自身成员之间的沟通以外,还与其他群众进行沟通。这样的沟通形式,不但可以引导彼此发展和优化,还可以彼此配合,共同创造新的基础群众文化活动。

(四)结合时展需要提升群众文化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群众文化只有具备现代化特色,才能获取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只有具备浓厚的乡土气息,才能获取基层的支持,从而获取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其中实际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掌控时代的需求。群众文化的时代性不只展现在宣传党和政府的观念、引导改革开放和建设现代化工作上,更多展现在满足群众理想需求、追求科学健康的生活形式以及陶冶情操等方面。现阶段,群众文化需要以两方面构建文明,以广大群众为服务目标,全面依据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第二,注重变化的创新,展现出文化特色,依据群众喜爱的形式,本着尊重、指导、充裕、发展的精神,创造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活动,并在其中融入民族特色[5]。

(五)明确文化管理体制,引导群众文化有效发展

丰富的群众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有效展现。各个区域政府、文化站等要想落实有效的职能作用,需要明确文化管理体制,自主引导群众文化发展。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工作内容:第一,需要构建创新文化事业发展观念。受到现代化发展观念的影响,各个县区在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优化文化市场系统和文化管理体制,推动文化创新,提升文化发展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将群众文化建设融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建设中,结合到财政支出预算中。第二,需要构建优质的群众性文化资金投入机制。提升政府财政投资,每一年都要为财政预算设计专项资金,从而为群众活动的经费提供支持。政府也要提出相关的政策进行支持,从而吸引更多的社会群体参与或者是捐助群众性文化基础设备的建设工作。另外,基础文化站也要深入分析、不断发掘文化经营服务项目,从而提升自身的造血功能,促使文化单位有效发展。第三,提升城乡文化活动设备的建设。政府需要将这一项目融入到城乡整体规划中的公益性文化设备建设工作中,在选择地址、明确项目、投资等工作中给予优先考虑。第四,改革创新,深入分析群众文化发展的新机制。积极探索以市场化发展形式繁荣群众文化的新方向,注重公益性和现代化的特点,有效结合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从而达到最大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6]。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目前群众文化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的情况下,各级政府观念要高于群众文化建设,支持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从而确保文化建设工作有序进行。在行动中需要结合所在区域的特点深入发掘群众文化的建设方向,因为每一个区域的群众文化建设方向是存在差异性的。群众文化建设本身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中包含了非常多的内容,需要政府从理念、行动以及制度等方面进行整合研究,从而为提升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效率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童潇.对做好共青团基层工作的若干理论与实践思考——一个社会学的视角[J].中国青年研究,2015,03:5-8.

[2]殷庆言.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若干思考[J].新视野,2015,04:51-53.

[3]齐淑伟.关于如何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思考[J].奋斗,2014,12:54-55.

[4]刘莹.浅谈如何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J].内蒙古艺术,2015,01:80-82.

[5]彭启文.做好当前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与建议[J].大众文艺,2016,09:20-21.

第5篇

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属精神文明的范畴,文化生活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是与生俱来的。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和发展,广大农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内容越来越广,标准越来越高。因此,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上既要体现农民自身需要,又要注重社会正面引导,不断注入现代文化元素。积极挖掘民间文化,使之古为今用,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民间特色文化,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虽然类型多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开展文化活动要有特色,要有利于引导群众参与,要在弘扬民族民间文化的同时,必须注入现代文化新鲜血液,不断充实群众文化活动的内涵,使基层群众文化“与时俱进”。如今网络文化、风光摄影、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文化知识、法律法规、计划生育、卫生保健、农村实用技术等都是现代文化的内容。群众文化只要它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能满足群众求乐、求知、求富、求健康的多层次需求,它们都是农民群众在健康高尚的文化活动中的“精神食粮”。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事业的主体是文化人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和建设需要一支精干优良的文化专业队伍。因此在基层文化建设对象上,坚持优化文化专业队伍与培养群众文化骨干、引导群众唱主角相相结合,各基层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要把一批政治上可靠,热心文化工作,懂文化,爱文化,会文化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文化工作岗位,不断加强文化专业人才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业务水平。逐步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生活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解决实际困难,用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推动基层文化事业。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广大农民群众,在对象上,必须强化群众性。没有广大群众的参与,没有群众唱主角,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就会缺乏生机和活力。因此,开展经常性文化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是保障农民群众文化权益,实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发展农村基层群众文化事业,文化阵地建设是关键。文化阵地是基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是文化事业传承、发展的空间和舞台。要抓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首要解决的就是基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场所和设施问题,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进程和成效。对于地方文化设施建设可以采用政府投资、民办公助、集资入股、个人出资等灵活措施,因地制宜,修建文化广场。

第6篇

关键词:基层群众 文化工作 思考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7) 04-0244-01

一、提高公民的文化素B和道德水平是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目的

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尽最大的努力,制定一系列有利于提高人们精神文化素质的政策,来为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来服务。基层群众要更加深刻地领会到我们党的进步性、先进性和代表性,从心里提高自己整个人的思想觉悟,开阔自己的视野。通过加强发展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可以丰富公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境界得到提升。这对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公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提高了,我们的城市和国家才会更加的和谐、安康、稳定和富强。

二、加强对民间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的内容从古至今,我国的文化一直都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我国是以汉族为主体,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习俗传播和发展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比如,民歌就是陕北地区的人们发展起来的,是最贴近人们生活的一种音乐,它是以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经历为题材,是人们群众通过口头传唱的形式发展起来的,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民歌结合了音乐、戏曲、表演等艺术的表现形式,它是陕北地区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经过人们日复一日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基层群众要在顺应时展的潮流的同时学着与时俱进,将民族特点融入到这些民族文化中,将民族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丰富群众文化的内容。

除此之外, 要积极地开展一些读书交流会,思想沟通会或是经常组织基层群众参加一些类似图书展览的活动。要正确地引导基层群众的思想朝着诚信,负责,无私,有上进心的方向进步。要采取灵活有效的管理政策,给基层群众一些有益,身心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有条理、有层次、有高度、有效率地进行每项文化工作。比如,可以创建公共文化馆总分馆体系,总馆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统筹和策划各种高水平、大型的精致的文化活动。相比之下,文化分馆举办的活动就没有那么正式了,它主要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些基础性的关于我们传统文化的讲座、一些提高人民群众思想文化意识的培训或者是一些重大突出人物的表彰会等等,它的主要职能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接地气的,方便的服务,从而能够实现满足不同人们的文化需求的目的和作用。

三、树立群众文化的标杆,用文化广场凝聚群众文化

文化广场主要指的是中老年社会团体或是民间艺术工作者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文化广场把更多的文化方面的优秀人才集合在一起,相互切磋相互进步,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让大家一起提高、一起进步。在文化广场,我们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书法、绘画、以及很多有趣的民间手工艺等有意义、有价值的文化活动可以在大家的努力之下开办起来、不同人们的文化需求都可以间接地得到满足和实现。除此以外,文化广场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和比赛,集聚大量的优秀人才,这些优秀的人才有各方面的才能,他们不仅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积极参赛,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且他们还经常自愿的参加到老百姓的各种培训活动之中来,帮助老百姓普及一些基础的文化知识,辅导老百姓参加一些基本的文化活动。

四、创建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

最近几年以来,由于全国上下人们的文化程度普遍提高,大到国家小到一家一户的老百姓都认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国家不断地制定和颁布各种有利于文化建设的优惠政策和活动,老百姓也都不断地培养各种各样的文化素养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他们都自发地组织创建各种有趣的业余文化团队,有些地方的现有的文化团队就有一百多支。但是由于这些业余的文化团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打造,同时也没有专业的领导机构,在管理组织方面也有很大的欠缺,所以他们的许多活动影响力并不是很大,表现也不是很好,没有取到明显的效果。因此如果能够打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并且有专业的机构来制定相关的考核和评价体系,来对这些老百姓组织起来的业余文化团队的训练和节目的选择,以及相关的管理程序等进行层层的考核和指导,并且对他们的节目进行评比,对于优秀的节目和团队要进行大幅度的宣扬和奖励,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对于有缺陷的团队一定要明确的指出他们不足的地方,并指导帮助他们改正过来。同时,对于这些业余团队的评比活动要定期进行,比如一个月评比一次,这样既可以监督他们的学习进度,也可以激发这些业余团队的学习热情,正所谓的有竞争才会有进步。最后可以科举综合考评给这些团队赋予不同的星级表扬,长期以往,不断地以高标准来要求训练这些业余团队,一定可以提升这些业余团队的整体水平。

五、总结

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慢慢的提高的同时,大家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需求了。要在现有条件下,不断地完善和丰富各个文化机构的职能,提升服务水平,尽可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业余文化的需求。要定期在基层开展各种活动各种节目的辅导、演员要按照安排认真排练、定期参加各种比赛和演出;创作员每年都要创作具有自己特色的参赛作品。本文首先提出了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目的是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接着提出了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三个途径。即:加强对民间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的内容 ;树立群众文化的标杆,用文化广场凝聚群众文化;创建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孟丽,杜江.关于如何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中国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刘家顺,关于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途径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7.

第7篇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探讨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359-01

一、基层群众文化

群众文化就是人们群众自主自我进行的以达到多种目的的一种表现形式,通常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有:满足精神生活,满足知识需求;满足以文艺娱乐为主要内容的自我完善需求等。换句话说,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映射,它同时还将人民群众的理性信念加以承载和寄托。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等,这些都使得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做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时,要有即时性,准确的把握时代的发展脉搏,继而才能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做好做实。

二、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一)构建和谐社会。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与我国当前国情相适应,当前看来,我国正在构建和谐社会,“以人文本”是构建过程中追求的理念,因此,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与这一理念相适应,相契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为主要阵地,追求不断的对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加以提高,这样一来,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就有所凸显,即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构建和谐社会。

(二)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落实,能够使群众接触并认识新文化、新思想以及新理念,这对于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素养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这一工作的开展,还使得爱国主义得到宣扬,推动了民主法制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等诸多方面都起到了倡导以及方向引导的作用。

(三) 满足业余文化需求。以一个比喻来讲,文化活动就像是群众的精神食粮。所以,如果不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做好,人民群众就会处于一种精神饥饿状态。因此,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满足了广大群众对于业余文化的需求,另外还促进了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所以做好基层群众文化为人民群众提供出了一个精神家园,满足了广大群众对于业余文化的需求。

三、如何做好基层群众文化的工作

(一)树立正确的工作意识。无论什么工作,做好的前提是要有正确的工作意识,这样才能决定科学正确的具体行为,这一工作基于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水平的提升方面,应当对加强工作意识的创新方面有所提高。以前做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时,多为被动的、形式的,虽然造成这一局面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咎于经济财力,但是谈到最大原因,还是做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工作人员没有正确的工作意识,如若工作意识没能树立,会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树立正确的工作意识,是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步骤。

(二)提升队伍的素质。做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工作人员队伍应当注重素质方面的提升,素质高低同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是否顺利有着极大的关联,提升队伍的素质,首先要做的是撤掉整个工作队伍中的不合格工作人员。加强团队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以及积极引进优秀的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全面针对工作人员素质做专项培训,对年龄结构做优化调整,学会经验吸取,提升自身素质,这样,才能为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做出保障。

(三)加强制度建设。想要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以质量为重的进行开展,就必须有强硬的制度建设做参考,过去松散的制度建设对基层群众文化水平没能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加强制度建设,设置出科学合理的岗位制度,全面推行责任制度以及监督管理制度,从而能够使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以达到能够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专业化、素质化。

(四)加强工作创新力度。加强工作的创新力度,譬如说创新活动内容、创新工作手段、创新理论知识等,总而言之,想要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就不能墨守陈规,必须适应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注入活力、注入新鲜感,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

总而言之,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是一个长期并且艰巨的任务,这项工作不仅对社会主义基层建设发挥出了重要作用,还对于我们生活的城市甚至是我们的国家具有的深远的意义。基于这些方面,更应当端正态度,结合国家当前国情以及相应的地区特点要求,全面的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加强改革力度,深化研究体系,总之,要确保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有效性,开创出一个管理有条不紊、活动精彩纷呈、目的健康向上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崭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利显. 浅谈对如何搞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考[J].时代报告,2012,(02):244.

第8篇

关键词:新形势;群众文化:建议: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增长,人们对文化生活需求和文化活动要求也不同程度地有所提高。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是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

群众文化是社会实践主体按美的规律自我完善的客观需要在社会化满足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是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在文化方面得到彻底解放的体现。它以文艺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也包括了群众文化事业的各种必备要素。是以现代大众传播媒介为手段,以市场为依托,向人们提供文化消费产品、场所、服务等城市文化现象。我国的大众文化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而成长起来的。那么如何在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呢?

一、以人为本,培训文艺骨干

目前,群众文化早已摆脱了仅限于节庆文化或单项活动,而是日益向深广和多元化方向发展,其活动范围之广,内涵之深,形式之不断创新,都是前所未有的。仅靠文化馆少数辅导干部是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群众文化工作需要的。经过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凡是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好的地区或单位,都有具有一定活动能力和擅长文艺的骨干分子带头。过去文化馆办的各种培训班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经过培训的人员,除了少数继续深造成了国家尖端人才,大部分都成了单位文艺骨干。这些事实充分证明,办好各种培训班,培训业余文艺骨干是解决文化专业辅导干部不足的一个最好办法。所以采取办班、培训文艺骨干的做法,不但要坚持办下去,而且还要适应形势的发展,扩大骨干培训范围,如办文艺创作班、表演辅导班、音乐辅导班、美术班、书法班、舞蹈班等为解决培训师资不足问题,可以采取灵活的多种形式,邀请省市专业艺术团体专家或退休艺术人员进行讲座、授课,也可以走出去,组织文艺骨干参观交流,开阔眼界。总之,我们必须以战略的眼光,开拓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开展培训工作,努力培训和造就一大批能适应新时期群众文化发展和繁荣社会活动的脊梁,通过他们带动各行各业的群众文化载体,沿着正确方向,把群众文化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起来。

二、创新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运动。旧的群众文化体制适应过去的计划经济基础,这种经济基础忽视甚至排斥商品经济运行规律。我国的文化馆(站)原是适应计划经济建立起来的,其管理模式是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有许多优势和特点,但是,这种管理模式有一种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它既可按群众文化运动发展规律办事,又可不按群众文化规律办事。因此,它的主观能动性很强而又主观随意性很强,我们可以在一个早上兴办起许许多多的文化馆(站),又可以在某一个晚上让这些兴办起来的文化馆(站)偃旗息鼓,“门前冷落鞍马稀”。因此,这些兴办的文化馆 (站)是运动的产物,是扶持的产物,没有投入,没有扶持,它一天也生存不下去,更谈不上发展。如果不增强文化馆 (站)的生存能力和造血功能,如果不注意群众文化由单纯的社会效益向综合效益转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下,就难以健康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因此,要创新体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从而发展群众文化。

三、坚持抓管理,出成绩

有效的管理,会产生良好的效益与成绩,基层群众文化也不例外。近几年来,我馆在群众文化的“软硬”件建设方面形成了一套机制,工作运行中收益彼佳。

1.突出抓好了馆办公楼、群众文化广场、文化一条街各种艺术培训中心等硬件设施建设。

2.加强基层文化馆(站)、社区、村级管理的群众文化艺术团体及个人的业务辅导,并对其开展文化活动进行指导,以便形成整体,产生战斗力。

3.全力去提高馆内业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俗话说:“没有金刚钻,怎揽磁器活。”这就要求业务人员要有较过硬的专业技能,为此,馆内多次实施“走出去”学习,参加书法、美术、歌咏、戏剧、曲艺、诗歌等专业的培训,提高服务群众文化的技艺水平,基本上要求做到“本专业精、邻专业会、跨专业懂”。

四、加强群众文化宣传工作,推动群众文化发展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性的宣传文化工作,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机关、学校、社区、农村和企业的群众性思想政治工作,做到面对面、手牵手、心连心。要抓好群众性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攻坚行动,不断改善文化民生。要抓好群众性的“唱读讲传”活动,在广泛、深化、创新、持久上狠下功夫,让广大群众形成自主意愿、自觉习惯和自然表现。要抓好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切实提高创建水平,使文明创建由“活动主导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抓好群众性的先进评选活动,努力在全社会掀起学习先进、崇尚先进的热潮。当前,要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开展好“三进三同”、创先争优、扶贫济困送温暖、送戏送电影下乡等群众性文化活动。

参考文献:

[1] 陈兴淋,组织行为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汤一介,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诠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3]程晓冬.浅谈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8(11).

第9篇

关键词: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探讨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263-01

一、正确认识

群众文化是我国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代表着基层人民对于文化的追求和传承。任何的艺术文化形式都是来自于民间,来自于基层。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许多的艺术家为了创作好的作品,也会到基层中去寻找灵感。而且基层文化对于人们的生活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我国北宋时期有一名著名的词人名叫柳永,当时有一句话就可以看出基层人民对于艺术的影响,“凡有水井处,皆可咏柳词”,人民对于文化是热爱的,而对于扩大一种文化的影响也是有着推动作用的。因此,在开展新时期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时,一定要正确认识到群众文化的地位和其影响力,并以此有效的协助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和壮大。

二、重视作用

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同样的,群众的文化水平也是不可忽视的。近几年,草根艺术家、草根演员层出不穷,充分的显示了群众的文化水平的高度。作为文化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对于我国文化的推动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在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时,一定要重视起群众的作用,发掘群众的潜力,帮助群众将文化活动搞得更好,扩大其影响的范围,同时还要培养相关人员,使得群众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存在不足

群众文化推广至今,收到的成果和影响是巨大的,但是,即使是发展到了如今,群众文化也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而这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几方面,例如:政府对于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投入的资金不足,群众自身的投资也不足;供群众们进行文化活动的场馆过于老旧,且场馆的面积过于狭窄;活动的设施十分落后,甚至缺少活动设施;相关的工作人员对于工作分工不够明确,对于部门工作的主次不能够分辨出来,更有甚者,将活动场馆当做了经营活动,只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忽略了场馆原本的作用,使得正常的业务和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导致了其影响力的降低。在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时,放在首要位置的应该是社会效应,只有将社会效应提高了,才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随着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社会效应不断的提升,其所拥有的经济体制就会越完善,管理起来就会越方便,同样的,获得的经济利益也会不断的提高。

四、地方特色

我国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地方特色,说白了也就是许多地方都存在的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文化背景,而这些文化背景也就衍生出了许多有特色的地方群众文化活动。例如:饮食文化、文学文化、戏曲文化等,这些文化都具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

我国有菜系,分别是鲁、川、粤、苏、闽、浙、徽,还有许多不同的小菜系,例如:京菜、东北菜、津菜、客家菜、台湾菜等,这么多的菜系也就催生出了许多不同种类的群众文化,各类的美食节、品尝会等都充分的突出了我国饮食文化的特色。这些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使我们品尝到美食,也可以使我们了解到中国深厚的饮食文化。

同样的,我国的文学文化也是博大精深,群众文学文化活动在我国开展的也比较广泛,诗歌会、国画会、书法会等,这些都是基层人民展现他们文化底蕴的最好平台,也使得我们见识到了民间艺术的巨大影响力。

我国著名的戏曲类别有京剧、昆曲、河北梆子、评剧、秦腔等,这些戏曲文化也是最富有地方色彩的。我国地大物博,孕育了无数的地方戏曲种类,而这些戏曲也就成为了群众文化的一个很好的依托。业余的戏曲爱好者一般被称为票友,我国有着许多票友组成的戏曲文化活动站,这些活动站对我国的戏曲文化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得戏曲的影响力逐日恢复,也更加好的继承了我国传统文化,使得这类文化的精髓不至于消失。

文化的广义定义是指在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所能创造出来的所有各物质和精神类财富的集合体;而狭义上指的就是社会在进步后衍生出来的各种意识以及和这些意识对应的制度和组织。我国最早是在 1953 年正式提出了“群众文化”的概念,随机便在人民群众中传播开来。而这一概念所指的便是一些在专业体制之外的群众,自主组织、自主参加,能够达到自我娱乐和消遣的社会或组织性文化活动。它是以普通大众作为活动的主要组成,以自娱自乐为指导思想,即满足了人民区中对于文化娱乐的追求和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其本身在精神生活上的追求,是经济和历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产物。

第10篇

关键词:群众文化新形式服务

一、群众文化的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为中国文化建设提供了目标和方向,为文化的价值和功能创造了一个新的空间,它就是:因为党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国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也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随着“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群众文化在新形式下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部明确指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还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条件。那么,什么是群众文化呢?

群众文化有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之分。广义的群众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类自身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狭义的文化是指当代社会所体现的主要意识形式和与意识形态相联系的组织机构和社会制度。然而,目前我们一般讲的群众文化是指在群众自身职业之外的一种社会活动,是群众自己开发、自我娱乐和自己参与形成的一种娱乐方式。

二、落实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国党的服务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这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仅是先进的文化,与时俱进的文化,还应该是面向群众的文化。群众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部分,承载着中国文化建设的社会基础,是服务群众,依靠群众的重要体现。但是,受到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影响,世界各国的思想文化相互聚集起来,形成了强烈的碰撞,对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了重要影响。站在民族富强和振兴的高度,建设群众文化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构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1、促进了四个现代化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群众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和方向,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离不开群众文化的发展。只有将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和谐发展,共同繁荣,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的共同发展。其次,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群众文化的发展。

2、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生活在精神空虚的社会里,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生活也就过得不幸福。社会主义应该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的社会,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社会,也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好幸福充实的日子的社会。因此,只有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出发,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大力开展群众文化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全的文化服务,正确引导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才能使得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过得充实和美满。

三、新形式下如何创新群众文化工作

1、广泛发动,激发群众热情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要想创新和发展群众文化工作,就要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使得群众化工作开展得更有意义。首先,通过大力宣传鼓舞,提供优质服务、创造有利文化条件等途径,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建设中来,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体现群众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主人翁作用。其次,可以在人民群众中发展一批热心于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分子,并发挥他们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带头和榜样作用,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建设中来。再次,吸纳一些优秀的专业院校和社会人士进行文化建设,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最后,各级政府可以联合社会力量,促进街道社区文化馆、文化站等职能的发挥,在社会中形成一个强大的文化网络,让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更深入更彻底。

2、加强群众文化基础建设,拓展群众活动空间

群众文化设施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条件,缺乏基础设施,群众文化活动就无法开展。因此,加强文化基础建设是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目前拥有的文化基础设施,发挥设施的功能和作用,鼓励群众参与到拥有设施条件的这些群众文化活动中来。例如,通过对文化广场、艺术馆、图书阅览室等进行有序的管理,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来,一方面陶冶了情操,另一方面提高了群众素质。其次,我们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增加先进科学的文化基础设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例如,在文化广场增添基础体育设施,为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中来提供了条件。因此,加强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和建设群众文化的基本保障,扩展了群众的活动空间,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3、结合群众实际,发展通俗文化事业

不同于社会中的高级知识分子,群众是社会中比较广泛且普通的群体,他们拥有着平凡的人生,具有着普通人的思维和情感。因此,人民群众更喜欢现代化的,通俗化的,潮流化的文化艺术。我们在发展群众文化要考虑到群众主体的特点,发展通俗文化事业,让群众文化内容与群众亲近。首先,我们要转变群众文化工作的陈旧模式和体制。例如,各级政府在举办比较具有观赏价值的文艺比赛时,往往照搬照抄其他地区举办的模式,直接套用发言、表演、评委讲评和颁奖的模式,使得群众很难提起兴趣和想要继续观看的欲望。因此,我们要从群众的生活入手,举办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活动,让群众文化丰富多彩和独具特色,只有这样,群众文化才会受到群众的青睐。其次,我们要让群众文化工作者深入群众去学习经验,培养专业群众表演人才和创作群体,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活动品牌。最后,我们要极大资金和设备投入,通过完善现代化器乐、音响设备等,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

四、结束语

新形势下的社会经济发展飞快,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也在日益多样化。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我们在进行群众文化建设时,要充分认识到群众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要加大群众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加强文化基础设施的管理和安排,促进群众文化顺利开展的同时,拓展群众文化的活动空间;我们要结合群众实际生活,开展属于群众自己的文化建设内容,发展通俗文化事业,促进群众文化的健康发展。(作者单位:河南省新密市文化馆)

参考文献:

[1]宋清.充分发挥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1,(11)

[2]郑善女.促进群众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之我见[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0,(05)

[3]刘野萍.浅谈群众文化管理的新趋向[J].青年文学家,2007,(03)

第11篇

关键词: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初探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主体始终都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和劳动知识分子,是促进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离不开优秀文化,需要丰富多彩的基层文化熏陶。新时期,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只有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创新,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要根据基层群众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创建适合基层群众需要的文化主题,要不断完善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文化生态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水平,满足基层群众不同需求的文化生活。

一、新时期,我国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当前我国基层群众的文化建设缺乏专业的人才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基层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许多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已经不能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增长需求。人们追求到条件好的地方去发展,地方上原来的基层文化工作者出现大量流失现象,一些基层文化人才被分配到其他地方去工作,还有一些基层文化工作者退休离职都给基层文化建设造成很大影响。

(二)地方政府和相关人员对基层群众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地方政府和人员只是简单的上传下达,把对基层群众的文化工作流于形式,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敷衍式的工作方式不仅不利于基层群众文化的发展,反而给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有些地方政府追求短期效益,急功近利,重视一时,不能从根本上来发展基层群众文化。

(三)农村地区文化意识淡薄,迷信文化盛行,不利于先进文化的开展

我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不够完善。在一些农村地区,甚至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封建迷信和腐朽落后思想,这对基层文化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和侵蚀。例如:、山东招远全能神教组织,诱导老百姓上当受骗,泯灭人性,造成许多无辜生命的丧失,这些都与腐朽文化的盛行和基层群众文化传播不够有直接关系。

(四)地方文化基础不牢,容易流失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的社会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市区扩大、撤县并市、乡镇重新划分等会对原先的文化基础产生一定影响。原先的一些乡镇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播站等可能在区域划分过程中合并或撤销,这在一定程度上破牧吮纠吹奈幕设施和文化环境。从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就很难提高。

二、提高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基层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大投入力度,均衡区域文化发展环境,创造新型文化阵地,努力培养一批专业素质强高,业务能力强的文化人才投入到基层文化发展薄弱地区,营造良好的基层文化氛围。这样才能保证基层群众文化的有效开展和真正落实。

(二)要完善基层群众文化机制,提高认识

基层群众文化组织是基层群众文化的管理者和开拓者,必须要努力发展完善组织体系,实现群众文化服务于群众,要在乡镇和农村地区设立专门的基层文化机构,利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水平和先进的网络技术来推动基层文化的快速发展;要认识到基层群众文化的重要性,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为基层群众文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要加大先进基层群众文化宣传力度,使其融入群众生活

基层群众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是基层文化的享用者,必须让先进的基层文化融入群众的生活,服务于群众,才能让群众积极向上,摒弃和远离腐朽文化的侵蚀,才能有效提高基层群众文化水平,保障国家稳定。

(四)保护原始文明文化环境,保留优秀基层文化基础

社会发展进步要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地方发展进步也要协调基层群众与基层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优秀基层文化一定要保留,不能在现代化建设中流失;已有的基层文化环境和基础设施要合理利用,不能一刀切,不能随意改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真正保留好、发展好基层群众文化。

随着国家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殊发展时期,基层群众的观念也发生很大改变,各种文化潮流都在影响着基层群众的思想,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变得越来越突出和尖锐。要想做好新时期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必须顺应时展规律,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国梦为引领,努力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做好当前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与建议[J]. 彭启文. 大众文艺. 2016(09).

[2]基于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探析[J]. 李冰. 赤子(上中旬). 2016(17).

[3]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策略[J]. 白沣. 戏剧之家. 2015(01).

[4]新形势下如何搞好群众文化工作[J]. 史维静. 大众文艺. 2015(03).

[5]群众文化工作在现在社会中的价值[J]. 康敏贞. 才智. 2015(06).

第12篇

关键词:新形势;基层群众文化;问题;措施;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很大程度取决于群众文化,抓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对于提高我国整体精神文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文艺娱乐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因此,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大势所趋,是抓好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

一、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群众文化无时无刻存在于社会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只有正确把握时代的发展方向,才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结合本人日常工作经验,谈谈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首先,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基层群众文化则是决不能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追求“以人为本”的同时,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开展基层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结合群众文化活动提高精神文明,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展开群众文化活动,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点意义。其次,通过群众文化活动,让群众在认识新思想、新知识、新理念的同时,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推动法制建设,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尤其在倡导社会和谐方面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预防社会不良因素的产生,抵制不安定现象的发生,从实质上提高人们群众的思想道德修养。最后,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在提高社会精神文明的同时,也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充分满足人们群众在精神建设上的需求,开展文化活动,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发展,同时给人民群众创建良好的精神氛围。

二、当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形式单一,活动内容匮乏:受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现有的新农村文化在形式上过于单一,内容陈旧,并不能完全开展科学合理的文化建设,同时也受经费的制约,有些地方只有在传统节日才能开展娱乐活动,使得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效果并不明显,加之参演人员并不专业,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难以在群众中引起强烈的震撼,也就无法激起人民群众参与的热情。目前很多地区都开展了业余文化活动,比如广场舞,就广为流行于妇女人群中,但是介于音响设备等设施的限制,使得参与人数并不理想,尤其在农村中,文化生活更加单调匮乏,很多地区常以喝酒打牌来消遣时间,在春节等节日期间更为盛行,长久以往,渐渐形成了不良的风气,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突出:在我国的基层群众文化开展过程中,工作不好做的地区一般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这些地区往往受封建迷信的影响很深,作为一个相当艰难的任务存在于我国的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很多地区的农村村民对科学知识不能透彻的掌握,依旧保持着陈旧的观念,深受封建迷信的侵害和荼毒,不能跟上社会的步伐,难以取得进步,使得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在广泛开展上具有极大的困难,没有精神的发展,就没有经济的发展,如此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某些地区的文化建设止步不前,人们不能享受正常的生活水平。

(三)文化阵地的流失: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迅猛,逐步走向新的阶层,但是由于社会结构的改变,很多城镇合并在一起,传统的文化站和广播站在这一过程中也逐渐被取缔,很多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厚的城镇再也没有了最初的文化基地,本来就在文化建设上有一定困难,这样的结构更是导致我国基层文化建设面临巨大的挑战。尽管我国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投入了足够的重视,从资金和人力上都加大力度,但是很多地区仍然存在活动较少的现象,不能够充分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已建的文化站也没有起到足够的作用效果,让基层群众工作只存在于形式上,没有从本质上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境界和文化修养。

三、新形势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优化措施

(一)培育“一村一品”文化品牌: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创建“一村一品”现已成为最有效的举措,是开展基层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群众喜爱的农村特色文化活动,培育新型农村文化,主要从深入挖掘“一村一品”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激发特色文化内需力、凸显特色文化软实力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以衢州市衢江区来看,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民俗文化较多,在弘扬精神文明上具有良好的基础,尤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更具有重大贡献,其次,为了彰显地方特色,当地文化部门深入农村进行调查,考察民风民俗,确定文化脉络,以便于形成特有的特色文化形式,同时,在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过程中,激发群众内需力作为关键而存在,只有让群众参与到其中,明确群众的主要地位,才能激发群众的积极主动性,更好的创建特色文化,推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在工作中,注意将经济发展和开展特色文化相结合,在提高群众文化的同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以此达到“一村一品”的真正意义。

(二)把握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特色:只有具有时代意义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力,提高群众的参与程度,促进积极主动性。针对群众文化的时代性,主要是指将党的方针和政策及时融入基层工作中,使其得到广泛普及,让群众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当代的社会方向,明确社会发展的趋势,同时,在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过程中,要时刻以健康文明为中心,提倡正确的生活方式,在提高群众凝聚力上加大重视,让群众从内心感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修养。时刻以三个“文明建设”为中心,积极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另外,在深入了解地方文化以后,开展合理的文化活动,利用创新抓住群众眼球,配合群众的需要,用一种利于群众的方式开展工作,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法展开工作,只有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群众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标准。

第13篇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号角,标志着我国的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作为一名在群文战线工作了近30年的文化干部,本人深受鼓舞。结合本地实际,对群众文化工作者在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推进群众文化改革和发展,开创莲都群众文化工作新局面做了认真的思考。

一、培育特色品牌,不断提高文化竞争力

文化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品牌的竞争。一个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是会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因此,发展群众文化,必须着力培育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这不仅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实现文化自觉与自信的需要。

1、挖掘资源,打造民俗型文化特色品牌。民俗型文化特色品牌是指挖掘和利用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创建的群众文化特色品牌。莲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创造了许多独特的文化现象,这些,都是我们群众文化发展过程中最为宝贵的财富。文化部门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群众文化特色品牌。要充分利用前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在深入挖掘、保护的基础上,继承发展当地群众喜爱的民俗文化,并形成特有的民俗型特色文化品牌。如有着200多年历史却依然保留着其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融民间口头语言、歌舞、灯彩于一体的莲都区岱后采茶灯、丽水市政府公布的首批丽水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的太平庙会,曾经在处州(现丽水市)各地都很盛行的一种道教“求雨”的形式,目前已中断了五六十年的“翻龙泉”表演等,这些都是我们当地宝贵的文化资源和财富。要结合省、市级文化示范村(社区)、丽水市文化名村、莲都区精品村等创建工作,在挖掘保护这些传统民俗文化的同时,积极思考和探索如何把这些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注入现代文明元素,再赋予它新的思想与活力,使之得到创新、发展,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创新载体,打造艺术型文化特色品牌。艺术型文化品牌着重体现群文艺术的主体形象,是群众文化部门在开展文化活动过程中必须着力创建的文化核心品牌之一。为使群众文化活动更具生命力,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其中,在挖掘和培育当地民俗型特色文化品牌的同时,逐步树立起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艺术型文化品牌,对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今后,莲都文化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积极打造艺术型文化特色品牌,使莲都文化花团锦簇,充满活力,并成为群众文化的新名片。一是以“欢乐莲城”乡村(社区)文化艺术节为载体,大舞台展示莲都特色(莲都区所在地古时称“莲城”)。莲都区“欢乐莲城”乡村(社区)文化艺术节是以丰富乡村(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为宗旨,按照体现群众性、艺术性、思想性的要求,坚持娱乐与教育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而举办的乡村(社区)文化活动。自2004年开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八届,活动形式包括了乡镇(街道)文艺汇演、送戏、送电影、民族民间文化普查成果展、美术写生、摄影创作、宣传车宣传活动等,活动涉及各个乡镇(街道)和社区。“欢乐莲城”文化艺术节的多次成功举办,已经在莲都城乡群众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成了莲都深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为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提升品牌形象,将“欢乐莲城”打造成深受莲都群众欢迎的文化活动精品,更好地彰显“欢乐莲城”乡村(社区)文化艺术节的魅力。今后,要在2011年举办“欢乐莲城”标识及主题歌征集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坚持“全民关注、全民参与、全民受益”的原则,围绕“欢乐莲城”这一主题,积极策划相关活动,如举办“欢乐莲城大舞台”,把历年“欢乐莲城”艺术节的精品文艺节目汇聚一起,向广大群众展示,扩大影响,促进“欢乐莲城”品牌的树立。二是开展“文化会亲”活动,促进文化交流。建立完善文化交流的长效机制,积极策划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会亲”活动,即通过莲都和外县(市、区)的文化交流、莲都各乡镇(街道)之间的文化交流、各个村和社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等,增进友谊,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并使各地的文化资源得到共享,通过交流推出文艺精品,并打响“文化会亲”这一品牌。三是做大做强莲都“天天乐”文体广场活动点。莲都区“天天乐”文体广场活动点自2008年启动以来,文化部门通过给活动点送器材、开展文体骨干培训、加强活动点规范管理等措施,使活动点范围不断拓展,参与人数不断增多。目前,日均参与活动人数达万余人次。广大群众早晚走出家门不远就可以在活动点跳舞、健身,真正享受到了就近、便捷、优质、实用的公共文化服务,文体活动点成了莲都城市建设的一道美丽风景线。去年8月9日,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茅临生在丽水《莲都区“天天乐”小投入折射大民生》信息上做了批示,对莲都区“天天乐”文体广场活动点做了充分的肯定。今后,莲都群众文化工作者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加大投入、增点扩面、特色鲜明、全城遍地开花”的活动点建设目标,继续抓好“天天乐”文体广场活动点建设,加强对活动点义务管理员队伍的培训、监管力度,加大对群众的服务力度,积极拓展活动点的范围,使活动点从城区不断向农村延伸,使更多的群众受益,真正把“天天乐”文体广场活动点建设成为“没有围墙的百姓文体乐园”,做到“天天乐”文体活动引领莲都城乡居民天天乐。

3、提高内涵,打造节庆型文化特色品牌。多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节庆是群众文化工作者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依托。就莲都而言,节庆文化活动主要有:传统节庆文化活动,如春节、元宵节、畲族三月三、端午节、重阳节文化活动;附有政治意义的节庆文化活动,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国庆节文化活动;推动旅游或宣传当地的节庆活动,如“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等。其中,每年在畲族群众的传统节日三月三举办的、表现畲族人民生活习俗的“竹柳新桥”三月三畲族对歌会、畲族婚嫁表演,不仅深受当地畲汉群众喜爱,也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前来观看。该活动由丽水市莲都区老竹镇丽新乡,松阳县板桥乡,金华市武义县柳城镇等4个毗邻畲族乡镇共同联合举办,自1994年4月13日在莲都区老竹畲族镇举行首届“竹柳新桥”三月三畲族对歌会以后,至2011年已成功举办18届,在金华、丽水两市三县(区)的四个乡镇及周边地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今后,文化部门要继续以三月三畲族传统节日为契机,精心设计载体,并改变以往多年不变的活动形式,给“竹柳新桥”三月三畲族对歌会注入新的元素,充实其内容,提高其内涵,进一步促进四乡镇畲汉群众之间的文化交流。

二、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文化吸引力

随着城乡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处不文化、无时不文化的新时代的特点也得到了鲜明的表现。就莲都而言,群众文化的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文化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业余文艺骨干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群众文化活动呈现出的这种多元化的态势,要求我们每一个群文工作者,在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只有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努力做好结合文章,才能使群众文化活动常办常新,才能受到群众的欢迎。

1、结合新形势、新主题,开展传统节日、地方特色文化活动。老百姓对我国传统节日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对当地的特色文化也怀有一种特别浓郁的兴趣。因此,在传统节日举办文化活动,在活动中彰显当地特色,往往能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怎样办好这些活动,是群众文化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对这些活动,不能一成不变,要创新载体,力求新意。在举办元宵节灯会、端午节龙船、重阳节腰鼓表演等活动时,都要注重结合新形势、新主题,制定活动方案,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新农村建设等融入到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和特色活动中,力求每年办出新意,既给群众带去耳目一新的观演感受,又在活动中发挥出群众文化寓教于乐的作用。

2、结合业余文艺团队建设,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表演。繁荣基层群众文化,离不开业余文艺团队的参与,业余文艺团队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力量,因此,近年来,莲都区文化馆、站把抓文艺团队建设,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现全区已有腰鼓队、彩灯队、排舞表演队等各类农村业余文艺团队384支,人员遍及各乡镇,并从中不断涌现出许多文化能人。如莲都区的“天天乐”文体广场团队,遍及全区城乡,每到晚上,团队的成员就自觉地组织开展排舞等文化活动,真正做到了带动莲都城乡居民翩翩起舞。各类业余文艺团队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成了莲都区文化活动的一支主力军。几年来,莲都文化部门结合文艺团队建设,连续举办了“天天乐”文体广场团队展演、优秀文艺团队大赛等,这些演员都来自各个业余文艺团队,这些活动激发了他们办好团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后,要继续重点扶持一批有代表性的、有莲都特色的、有一定质量的业余文艺团队,并以发展文艺团队为契机,借助各类文艺团队和团队中的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的力量,组织开展以各个文艺团队为代表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腰鼓展演、彩灯展演、排舞大赛、文艺汇演等,使团队之间相互比赛,相互促进,并在活动中彰显特色,提高水平,使莲都区各乡镇文艺团队不断壮大,使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3、结合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相应的文化评比活动。结合文化活动室建设,不断夯实基层文化基础设施。根据浙江省文化厅《关于实施我省新农村文化建设十项工程的通知》精神,近年来,莲都区积极开展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面开展了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并开展了农村文化活动室评星定级活动,评星定级分三个星级:五星级、四级星、三星级,并制定了评定标准,达到相应标准的,给予一定的奖励。此举激励了莲都区农村干部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室建设的热情,推动了全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今后,要结合农村文化活动室建设,进一步加强闲置校舍、旧礼堂、旧宗祠等农村文化资源的综合利用,不断扩大村级文化活动室的规模。同时,继续开展农场文化活动室评星定级活动,以此为契机,逐步为活动室配置相关的文化活动设备器材,为农村开展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时,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推进莲都区农村文化阵地规范化建设, 逐步建立起功能完善、结构合理、发展平衡、服务优质、管理规范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全区农村文化阵地档次和工作水平,更好地发挥农村文化阵地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

三、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文化支撑力

开创群众文化工作新局面,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只有不断提升文化队伍素质,才能为文化繁荣发展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一支素质优良的文化队伍,不仅能创作出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还能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营造出积极、和谐、向上的良好文化氛围,更能发挥出“文化如水,润物无声”的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创作出一大批群众既叫座又叫好的文艺作品,开展深受群众喜爱的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大力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向前发展,要求我们把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群众文化干部队伍作为大事要事来抓。

1、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切实加强文化队伍建设,良好的用人体制、机制是保证。要按照“从严控制入口、加快内部分流、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原则,加快选人用人机制的改革步伐,逐步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文化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等形式,招聘一批专职文化干部到基层乡镇(街道)文化站工作,充实基层乡镇(街道)文化工作队伍力量;大胆选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优秀文化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真正营造“不拘一格选人才”的良好环境。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拔尖人才和复合型文化人才的引进力度,做到引人和引智相结合,把更多的优秀文化人才吸收到队伍中来。

2、建设结构合理的文化队伍网络。着力组建以专职群众文化工作者为主体的基本文化队伍、以专家型文化人才为主体的咨询辅导队伍、以文艺爱好者为主体的业余文艺团队、以特长型文艺人士为主体的特色文艺队伍、以高校学生为主体的文化志愿者队伍,逐步形成门类齐全、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文化队伍网络。

第14篇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我围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群众文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赋予了群众文化工作新的更深刻的社会意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号角,标志着我国的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作为一名在群文战线工作了多年的文化干部,本人结合本地实际,对群众文化工作者在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推进群众文化改革和发展,开创群众文化工作新局面做了认真的思考。

关键词:构建和谐社会、群众文化、工作

当前,随着形势的发展,人们的思维空前活跃,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因而越来越认识到文化在其生活中的意义。基层文化工作中只有不断推进群众文化创新,以创新为动力,不断提升群众文化工作的整体质量,才能适应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一、培育特色品牌,不断提高文化竞争力

文化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品牌的竞争。一个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是会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因此,发展群众文化,必须着力培育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这不仅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实现文化自觉与自信的需要。

1、 挖掘资源,打造民俗型文化特色品牌。

民俗型文化特色品牌是指挖掘和利用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创建的群众文化特色品牌。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创造了许多独特的文化现象,这些,都是我们群众文化发展过程中最为宝贵的财富。文化部门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群众文化特色品牌。要充分利用前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在深入挖掘、保护的基础上,继承发展当地群众喜爱的民俗文化,并形成特有的民俗型特色文化品牌。在挖掘保护这些传统民俗文化的同时,积极思考和探索如何把这些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注入现代文明元素,再赋予它新的思想与活力,使之得到创新、发展,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创新载体,打造艺术型文化特色品牌。

艺术型文化品牌着重体现群文艺术的主体形象,是群众文化部门在开展文化活动过程中必须着力创建的文化核心品牌之一。为使群众文化活动更具生命力,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其中,在挖掘和培育当地民俗型特色文化品牌的同时,逐步树立起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艺术型文化品牌,对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今后,文化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积极打造艺术型文化特色品牌,使文化花团锦簇,充满活力,并成为群众文化的新名片。

3、提高内涵,打造节庆型文化特色品牌。

多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节庆是群众文化工作者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依托。节庆文化活动主要有:传统节庆文化活动,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文化活动;附有政治意义的节庆文化活动,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国庆节文化活动;今后,文化部门要继续以传统节日为契机,精心设计载体,并改变以往多年不变的活动形式,给传统节日注入新的元素,充实其内容,提高其内涵,进一步促进群众之间的文化交流。

二、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文化吸引力

随着城乡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处不文化、无时不文化的新时代的特点也得到了鲜明的表现。群众文化的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文化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业余文艺骨干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群众文化活动呈现出的这种多元化的态势,要求我们每一个群文工作者,在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只有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努力做好结合文章,才能使群众文化活动常办常新,才能受到群众的欢迎。

1、结合新形势、新主题,开展传统节日、地方特色文化活动。

老百姓对我国传统节日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对当地的特色文化也怀有一种特别浓郁的兴趣。因此,在传统节日举办文化活动,在活动中彰显当地特色,往往能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怎样办好这些活动,是群众文化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对这些活动,不能一成不变,要创新载体,力求新意。在举办元宵节灯会、端午节龙船、重阳节腰鼓表演等活动时,都要注重结合新形势、新主题,制定活动方案,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新农村建设等融入到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和特色活动中,力求每年办出新意,既给群众带去耳目一新的观演感受,又在活动中发挥出群众文化寓教于乐的作用。

2、结合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相应的文化评比活动。

结合文化活动室建设,不断夯实基层文化基础设施。结合农村文化活动室建设,进一步加强闲置校舍、旧礼堂、旧宗祠等农村文化资源的综合利用,不断扩大村级文化活动室的规模。同时,开展农场文化活动室评星定级活动,以此为契机,逐步为活动室配置相关的文化活动设备器材,为农村开展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时,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推进农村文化阵地规范化建设, 逐步建立起功能完善、结构合理、发展平衡、服务优质、管理规范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全区农村文化阵地档次和工作水平,更好地发挥农村文化阵地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

三、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文化支撑力

开创群众文化工作新局面,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只有不断提升文化队伍素质,才能为文化繁荣发展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一支素质优良的文化队伍,不仅能创作出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还能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营造出积极、和谐、向上的良好文化氛围,更能发挥出“文化如水,润物无声”的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创作出一大批群众既叫座又叫好的文艺作品,开展深受群众喜爱的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大力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向前发展,要求我们把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群众文化干部队伍作为大事要事来抓。

1、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切实加强文化队伍建设,良好的用人体制、机制是保证。要按照“从严控制入口、加快内部分流、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原则,加快选人用人机制的改革步伐,逐步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文化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等形式,招聘一批专职文化干部到基层乡镇(街道)文化站工作,充实基层乡镇(街道)文化工作队伍力量;大胆选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优秀文化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真正营造“不拘一格选人才”的良好环境。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拔尖人才和复合型文化人才的引进力度,做到引人和引智相结合,把更多的优秀文化人才吸收到队伍中来。

2、建设结构合理的文化队伍网络。

着力组建以专职群众文化工作者为主体的基本文化队伍、以专家型文化人才为主体的咨询辅导队伍、以文艺爱好者为主体的业余文艺团队、以特长型文艺人士为主体的特色文艺队伍、以高校学生为主体的文化志愿者队伍,逐步形成门类齐全、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文化队伍网络。

3、加大文化队伍的培训力度。

要制定实施文化人才培训计划,不断加大培训力度,逐步提升文化馆、站干部队伍素质,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要适时组织文化干部到省、市级相关部门进行业务进修和培训,提高文化干部辅导和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水平;继续办好每年一次的全区文化干部和业余创作骨干文艺作品加工会,邀请专家对作品进行讲评,和作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使文艺创作水平有全面的提高;要继续加强业余文艺团队、村级文化管理员培训工作,每年举办业余文艺团队骨干和村级文化管理员培训班,做到每年培训业余文艺骨干100人以上、培训村文化管理员30人以上。通过进修、培训、作品加工、专题研讨、组织采风等多种形式,提高文化人才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使他们成为群众文化工作的行家里手,保证城乡群众文化活动正常开展。

四、结语

今天,我国改革开放面临新的形势,随着人们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发注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在这种新形势下的群众文化如何更深入地融入我们正在建设的和谐社会,是我们群文工作者必须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余云.发挥乡镇文化站的职能,有效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J].大众文艺,2011,(01).

[2]李丹.新时期基层文化工作断想[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0,(07).

第15篇

关键词:群众文化工作 创新 发展

总书记在党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任务,会议要求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为广大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者提供广阔舞台,也为创新群众文化指明了方向。因此,要推动群众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必须紧贴时代特点,紧跟群众需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创新,不断开拓群众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1 着力培育和打造文化品牌

把大型的群众文化活动推向社会,让企业为群众文化注入新的动力,让群众文化活动走向市场,与企业联姻,与商家联合,是群众文化持续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

文化品牌是文化产业的源头与核心,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灵魂,做大做强文化品牌,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作为我市的文化活动品牌可结合本地的特色,这将更有利于在社会影响和市场效果中占据优势,它可以创新整合出新的活动形式和项目,品牌有无竞争力,主要在于品牌是否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不取决于技术上差异。如石家庄彩色周末、二月二鼓王争霸赛、千人大比舞等,就是石家庄打造文化品牌的成功典范。群众文化活动是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城镇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其他文化替代不了的,将成熟的、传统的文化活动项目打造成为品牌难度是非常大的。群众文化活动不仅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活动在城镇精神文明建设中是不能被忽略的。所以,我们必须在培育文化品牌上下大气力,力争把省会的文化品牌做得更大更强。

2 大力挖掘和发扬民间文艺

民间文艺与群众文化水融、密不可分。群众文化吸收了民间文化的精髓,包容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形式和精华。今天,许多群众文化活动的优势,都来自于民间艺术。鲜明的民间特色,浓郁的地方风味,为群众文化提供了健康的思想内容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实践证明,群众文化利用当地的民间文艺形式开展活动,最易为群众所接受,最能受到群众的欢迎。民间文艺鲜活直观,朴实无华,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如石家庄具有本土特色的井陉拉花、常山战鼓、丝弦、赵县扇鼓、藁城宫灯、耿村民间故事、剪纸、泥塑等,这些民间文艺都已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但民间文艺与群众文艺在形态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民间文艺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它反映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就呈现出自在性和原生态属性。因此,在传承优秀民间文艺过程中,形态成熟、主体自觉的群众文化,就成为既能让民间文艺保持民间文化特性又能让民间文艺获得主体价值观念支撑的必然选择。对此,我们要紧紧抓住民间文艺的传承,积极采取有效举措,让宫灯、皮影、剪纸、泥塑等民间文艺形态进一步完善,获得现代意识,让这种自发的传承成为自觉的、更加成熟的传承。石家庄市本着文化为民、文化靠民、文化惠民的理念,充分调动全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举行的“欢乐城乡”石家庄市群众文化艺术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此次艺术节是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主办,市群艺馆承办,诣在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参与书法、美术、摄影比赛,业余歌手大赛,城乡社区群众舞蹈大赛,戏曲票友大赛,曲艺、小品、故事大赛,全市群众文艺精品荟萃文艺晚会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我市文艺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不少节目都是自编自演,展示出了浓郁的地方特色,使当前我市蓬勃发展的社区文化、乡镇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广场文化得到进一步升华。挖掘和发扬民间文艺不仅仅是举办几次活动就可以传承的,活动只是一个现实载体,通过开展活动,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艺术手段,逐步打造特色鲜明的民间文艺品牌,使之更具有时代气息,更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保护民间文化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对民间文化的保护不应该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付诸于行动,倾注更多的使命感和责任心,采取潜移默化的方式,在抢救、保护、传承、弘扬上多想办法、多下工夫。只有当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保护民间文化给现实生活带来的实惠,才会真正让他们认识到传统民间文化的巨大价值,才会使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意识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人们才能自觉地加入到抢救、保护民间文化的行列中,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民间文化的自觉认同意识。

3 充分发挥广场文化重要作用

开展广场文化,是新形势下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趋势,它对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构建和谐社会、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情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要想开展好广场文化活动,为他们提供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节目,就必须深入、细致地研究群众的心理企盼和审美兴趣。在我国民间历来都有搭台看戏的习俗,过节和庙会,都会请戏班唱戏。当这种露天形式的演出再次出现时,引出了群众心里早年露天看戏的欢乐,所以,文艺下乡文化活动是广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对此,我们可以在广场上开展专业和业余艺术团体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表演展示,或组织形式各样的群众参与性较强的文化娱乐和体育休闲等活动,丰富广场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在繁荣群众文化生活方面,特别是人民群众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其它文化活动所不能替代的。每当遇到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广场是人民群众的聚集地,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传播党的声音的宣传教育课堂。比如“彩色周末”、“社区广场”庆“国庆”、庆“七一”建党、庆“八一”建军等举办专场广场文艺晚会等,往往能吸引广大人民群众自发走到一起,在喜闻乐见中接受教育,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在启迪感悟中净化灵魂。实践证明,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活动是提高人民政治思想觉悟的一条十分重要途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保持广场文化多大良好态势,怎样打造广场文化品牌,让广场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发挥更加重要作用,是摆在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必须解决的一个新的课题。首要的是,要正确把握广场文化的方向。广场文化虽是开放式的,但绝不是杂乱无章、毫无原则的。作为人民政府的一块文化阵地,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广场的主导作用,确保方向正确,达到引领思想的目的。因此,组织开展广场文化活动,必须要有计划,详细安排,通盘考虑,科学实施,这样才能配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开展活动,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良好的文化氛围。要根据本市的中心工作,筹划好全年的广场文化活动实施方案,提出具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主体内容,力求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形式多样,不断推动群众文化建设上新的台阶。其次,还要增强参与性。文化是大众的,要结合各种节日和纪念日,灵活设计活动方案,广场文化活动要坚持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增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使广大市民主动参与到广场文化的建设中来,倡导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广场文化是开放式互动性的,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要自觉地筹划组织广场文化活动,鼓励群众自发参与广场文化活动,搞好宣传引导工作,引导广大群众对广场文化活动逐步产生浓厚兴趣,把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与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相结合、与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与艺术创作活动相结合,吸引更广大的群众积极参与。

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广场文化这一主线,坚持以广场文化为中心,不断向外延伸辐射,带动其他文化活动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这样也就以点带面构建一个大的文化格局。

总之,我们要站在历史新的起点,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真研究群众文化的特点,大胆开拓创新,牢固占领群众文化这块重要阵地,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位,积极打造文化品牌,繁荣群众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彭利明.区级文化馆如何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0(17).

[2]王志强.如何搞好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1999(S1).

[3]马宁生.浅议群众文化工作的现代化管理[J].柴达木开发研究. 199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