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电子商务会计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主题词】电算化 会计
一、引言
会计电算化的产生和发展,给传统会计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改变了会计这一职业的传统,并且重新定义着会计工作。会计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带来的影响,并不失时机的调整会计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才能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已单一使用了财务软件信息技术的企业,占我国企业的60%左右;将财务和企业的进销存或供需链部分功能集成起来应用信息技术的企业占10%左右;现在已有占我国企业的比例将近1%的企业已在企业内部实现全面地集成应用,真正实现了全面的ERP管理。个别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已步入全面电子商务应用的阶段。会计电算化的实现不仅是会计核算手段或财务管理、分析、决策手段的变革,而且必将对会计核算的方式方法、程序、内容产生重大影响,从而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经营管理,更好的满足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但从目前情况看,由于这项工作开展时间短、加之缺乏会计电算化管理经验,有些单位还没有完全适应会计电算化所要求的管理方式和核算程序,致使会计核算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阻碍了会计职能的发挥。为此,有必要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做好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工作。
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1.对帐务处理方式的影响。在手工会计中,根据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平行登记总帐和明细帐。由于明细帐中记录的是逐笔登记的业务信息,而总帐中记录的是相应的合计值,因此,总帐中的信息是非独立的。在一个信息结构中,去掉非独立的信息,也就是计算机软件中所谓:“冗余信息”,之后,仍可保持信息的完整性。因此,如果总帐的作用只是为了保持和提供各科目的发生额和余额的汇总信息,那么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因为我们可以从明细帐帐中获得同样的信息。在手工会计中,总帐之所以有存在的价值,是因为总帐对整个帐簿体系起控制作用。通过总帐与明细帐之间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帐,可以发现记帐中的错误,以便及时加以纠正。另外,安排不同的业务人员负责总帐与明细帐的记帐工作,也起着互相牵制、防止作弊发生的作用。在手工会计中,记帐过程中的错误是很难完全避免的。但在两个人并行工作的情况下,同时发生错误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同时发生同一错误的可能性就更小。因此,采用平行处理方式可以有效地发现错误,确保会计数据的正确性。但对于计算机来说,由于总帐和明细帐都是根据记帐凭证登记的,登帐的依据相同,只要会计软件的登帐功能是正确的,总帐和明细帐的数据应是一致的。因此,没有必要采用平行登记的方式,而应当采用集中处理方式,即来源于记帐凭证的信息不再重复处理,而是统一记录于分类帐中,集中加以处理。分类帐也没有必要区分总帐和明细帐。但是,这并不排除在计算机内部设置类似于总帐和明细帐的格式。但这已不是手工会计意义上的总帐和明细帐了,因为它们之间不存在统制与被统制的关系。
2.对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影响。会计电算化以后,原来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部分地改变为人与计算机的联系,原来有多人完成的业务变为由计算机统一完成,原来记录于帐簿中的信息现在记录于磁盘、磁带中。由于工作环境的这一系列变化,原有的内控制度已不可能有效地发挥其对会计体系的制约作用了。在手工系统中,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性,内部控制主要通过会计人员之间适当的职责分离,实现相互牵制,由人工完成各种检验、核算和判断,例如,定期进行帐证核对、帐帐核对、银行对帐等等。在计算机会计中,内部控制就其基本原理来讲,与手工并没有本质的差别。但保证会计数据正确可靠性的控制方法与技术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内部控制包括了许多建立在会计软件中,由计算机执行的各种检验、核对、判断以及对软件个别功能调用的权限控制。这些程序化的控制对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安全可靠非常重要。当然,除了程序化的内部控制外,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还包括管理制度和部分手工控制,但程序控制是计算机系统特有的。
3.对帐簿形式和错帐方法的影响。手工会计中规定日记帐必须采用订本帐,总帐和明细帐可以采用活页帐;帐簿记录的错误可用划线更正法、补充登记法和红字冲销法更正。计算机会计系统打印输出的帐页是卷带状的,可装订成活页式,不可能是订本式,只有到了一定时期,再装订成一本订本式帐册,作为会计档案保管。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由于计算机采用的是集中式处理方式,没有类似手工会计的对帐操作,因此,侧重于防止错误,而不是纠正错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保证会计数据输入的正确性。这主要依靠会计软件对输入数据进行多方面的检查,例如,科目合法性检查、借贷平衡检查等。但是,任何一个会计软件都不能保证数据输入和处理的绝对准确。当发现错误后,就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更正。由于在计算机会计中,很难再用划线更正法,所以一般采用红字冲销法和补充登记法进行更正。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应禁止直接修改存储于计算机内部的帐务信息。因为这种修改不利于找出造成错误的根本原因,杜绝今后再发生同样的错误,同时在制度上也造成漏洞。因为在磁性介质上修改数据不留任何痕迹,因此无法知道数据是否已经修改、是谁进行了修改和修改前的数据是什么。这就有可能使修改权限被不负责任地甚至非法的加以利用。
4.对会计信息存储方式的影响。在手工会计中,会计信息是存储在纸性的凭证、帐簿和报表中的,这些信息都是肉眼可见的,若被篡改,如涂改和挖补,会留下痕迹,因此一般较容易被发现。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会计信息以各种数据文件的形式记录在磁性存储介质上,这些存储介质上的信息以肉眼不可见的、机器可读的形式存在,因此很容易被复制、被删除、被篡改而不留下任何痕迹。另外,磁性介质在受热、受潮或受强的电磁场影响时,很容易损坏。因此,要保证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安全可靠,必须对存储介质有相当完善的控制。
5.对会计工作组织体制的影响。在手工会计中,会计工作组织体制以会计事务的不同性质作为主要依据。手工会计组织内部通常划分为工资组、材料组、成本组、综合组等,他们之间通过信息资料传递、交换建立联系,相互稽核牵制,使会计工作得以正常进行。会计电算化后,由于计算机处理信息集中性的特点,原有的一些单位,已无存在的必要,而一些新的组织,如数据收集组、凭证编码组、审核组、操作组、维护组、开发组等便应运而生。
⑥对会计档案保管形式的影响。在手工会计中,会计档案以纸介质形式保存,对会计资料的查询,也是以调阅纸介质档案为基础。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档案将以磁性介质为主、纸介质为辅方式保存,对会计资料的查询主要在计算机上完成。在计算机上查阅效率高、范围广。但对存放档案的环境及温度、湿度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适应会计电算化的要求,调整会计工作
1.结合企业发展长期规划制定会计电算化工作计划。制定会计电算化工作计划,可以避免会计电算化工作在实施和管理中的盲目性,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更好的与本单位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相衔接。当前越来越多的单位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并正在实施和准备实施由原来的核算型财务软件向管理型财务软件升级,由财务部门单独实现电算化向人力资源、计划统计、销售仓储等综合利用财务信息的方向发展,会计工作应充分认识到这种发展变化,把精力投入到会计电算化工作计划的制定上,并在制定工作计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分析同其他管理系统的联系和接口,遵从企业管理信息化目标的要求或企业发展的的长期规划,以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总目标服务。
【关键词】教材体系;理实一体化
一、《基础会计》教材体系构建过程
(一)确立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目标
由于当前中职学生生源结构复杂,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低,而企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却越来越高。因此,我们把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高素质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符合中小型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
结合中小型企业会计工作实际情况和国家《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重庆会计上岗证认证的目标要求,主要从三个方面制定了基础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思想道德目标: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敬业与团队精神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2)具有从事会计专业相应的职业道德素质。(3)能遵守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
2.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
(1)具有独立认识、解读、判断原始凭证的能力。
(2)能够熟练运用会计理论知识填制记账凭证的能力。
(3)能够选择、合理组织会计账簿并登记账簿的能力。
(4)能够正确编制会计报表的能力。
(5)能够正确编制科目汇总表的能力。
(6)能够正确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7)能够正确填制抄税、报税的纳税表格。
(8)能够灵活对会计错误进行更正的能力。
3.方法能力
(1)能制定工作计划的步骤,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2)具有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能力,对工作结果进行评估的能力。
(二)《基础会计》教材体系构建过程
1.编写《基础会计》系列教材解决学生基础会计入门难的问题
由于认识的局限性,2004年所编写的《基础会计》校本教材没能解决基础会计入门难问题。从2007年起探索的实践性教学在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应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功,但所用《基础会计》教材系高校教师所编,其知识难度、知识架构都超越了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和中小型企业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因此,结合中职会计专业职业能力目标的制定和试点班级不断深化的课程体系改革,积极组织并着手重新编写符合中职会计专业职业能力目标的《基础会计》教材。
结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重庆会计上岗证认证的目标要求,根据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剖析中小型企业会计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以项目教学法为基础,以学生能独立完成“一个小型工业企业的财务核算”这个大项目为目标,以学生能完成实践操作任务为需要,引导学生展开理论学习编写的《基础会计》教材,通过2010年在特色班试行以及2011年在学校会计专业、物流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的普遍运用中,能很好的解决基础会计入门难问题。
虽然《基础会计》教材加强了实训训练,解决了入门难问题,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要求略显不足。因此,为了弥补教材理论知识训练和要求不足的缺憾,随后又组织老师编写了《基础会计配套习题集》,达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目标。
2.构建《基础会计》教材体系的模块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实现全面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解决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力度不够的问题
随着中国改革不断深入,社会经济持续向纵深发展,中小型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却越来越高,要想提高中职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除进行恰当的职业能力目标定位外,还需要有恰当的培养素材为载体。通过在班级不断的试点、总结、分析、比较,与行业、企业的不断深入合作,逐步编写并构建起《基础会计》、《基础会计习题集》、《会计基础技能训练》、《公司业务实训资料》基础会计教材体系,形成3个模块课程。
模块课程一:采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方式,学生在以《基础会计》、《基础会计习题集》2门教材为载体,在以实践操作任务为需要的引导下,完成理论与实训学习。
模块课程二:以《会计基础技能训练》教材为载体,采用项目教学法,仿真模拟企业,学生完成企业一个月的所有会计事务,从而实现全面理实一体化。
模块课程三:以《公司业务实训资料》教材为载体,采用项目教学法,以企业一个月的真实任务为基线,学生完成企业一个月的所有会计事务(包括报税),从而实现有效理实一体化。
因此,立足工作过程,构建《基础会计》教材体系的模块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实现全面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解决中职学校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力度不够的问题。
3.企业真实会计事务进课堂,解决学生不能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
首先教师将企业的会计事务以代账的方式带回课堂,编写成《公司业务实训资料》教材,学生在学校实训室完成企业一个月的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事务,然后填制相关的报税资料,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让学生完成企业的报税事务。企业真实会计事务进课堂,真正实现了有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解决了学生不能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达到与企业会计工作零距离对接的目的。
二、创新点
(一)《基础会计》教材体系与模块课程、教学方法等有机结合,形成完整全面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首先,编写并构建起《基础会计》、《基础会计习题集》、《会计基础技能训练》、《公司业务实训资料》基础会计教材体系。
其次,以基础会计教材体系为载体,形成3个模块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学生完成不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工作任务,保证了教学与实际工作的统一,从而实现全面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二)首创企业真实会计事务进课堂的教学方式,形成有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将企业的会计事务以代账的方式带回课堂,编写成《公司业务实训资料》教材,学生在学校实训室完成企业一个月的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事务,然后填制相关的报税资料,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让学生完成企业的报税事务。企业真实会计事务进课堂,真正实现了有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解决了学生不能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达到与企业会计工作零距离对接的目的。
基础会计》教材系列首先在会计专业特色班试点,然后在整个会计专业全面推广使用,最后延伸到物流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中使用,效果较好,但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
Abstract: As the coming of network information age,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way also occurred a great chang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age to the traditional accounting, also expound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the new times.
关键词: 信息时代;会计核算;网络会计;会计信息系统
Key words: the information age;accounting;Network accounting;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9-0270-03
0 引言
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引发了会计核算方式方法的改变,对传统会计的核算理念与核算模式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1 网络信息时代需要会计核算方式方法的改变
1.1 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会计核算方法方式的改变
时代的进步促进着企业的发展,随着规模的扩张,企业复杂化程度逐渐增加,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使得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已不能满足需要。一方面,现代企业间竞争激烈,工作效率已经成为决胜的法宝之一。而传统的手工记账的会计工作方式,由于其存在过程复杂、工作量大等缺点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急需改变。另一方面,在规模大、复杂化程度高的集团企业内使用单纯的手工记账模式进行会计核算也是不现实的,纸制的会计档案也不方便存档、查阅。
1.2 会计信息使用者范围的扩大,需要会计核算方式方法的改变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现在已不再只是企业会计人员与有关领导,随着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与资本市场的日趋成熟,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逐步扩大。在企业内部,由于现代企业资源一体化整合的概念引进,使得企业内部部门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数据共享成为不可替代的趋势。此外,经济的发展促使会计地位不断提高,财务信息已不仅仅是反映企业过去运营状况的数据,更是预测企业未来业务发展的依据,会计的管理职能越来越受到重视。采购、销售等部门的工作计划都要依靠财务信息来制定。在企业外部,由于资本市场(股票、期货市场等)的成熟,会计信息已不局限于审计人员与少数投资者、债权人使用,而是被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所关注。会计信息使用者范围的扩大,给会计人员提出了出具会计报告趋于简单、灵活多样的要求。与此相对,许多信息的使用者只具有较浅的会计知识,显然不能适应包含太多专业知识的现行会计报告模式。同时,现今不同的使用者又需要不同方面的会计信息,如采购关注材料,销售关注成本、利润等。因此,只有结合了先进的计算机处理技术的新型会计核算方式,才能更好的促进会计数据信息化,满足有关使用者的要求。
1.3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会计核算的改变创造了条件 计算机处理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会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可能;相关财务、企业管理软件的研发与使用更是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计算机网络的建立则为会计核算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
1.4 虚拟企业的出现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加速了会计核算的改变 虚拟企业的出现和电子商务兴起的直接结果是导致了网络会计的产生。网络会计不同于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它是基于计算机技术,通过网络平台,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实现财务处理与管理数字化、信息化。网络会计处理模式不仅使得会计工作电子化、开放化,方便、快捷,更展现出与企业其他业务加强协调和注重业务处理时效性的特点,为传统的会计核算注入了新的理念。
2 网络信息时代对传统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影响
2.1 网络信息时代会计目标的重大转变 长期以来,会计目标存在两大流派:决策有用派和受托责任派。这两种学派下的会计目标反映的内容和要求提供的信息都有所不同。决策有用派的目标是要向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潜在的投资者、信贷者等)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它强调信息的相关性,关注企业的未来现金流动。而受托责任派则是要以一定的方式反映受托人的受托责任及其履行情况,它强调信息的可靠性,关注企业已存在的客观信息。